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实体企业管理

时间:2023-09-22 09:48:30

导语:在实体企业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实体企业管理

第1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提升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提升管理的基础。施工企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基建项目、技改项目、安装项目等业务。伴随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经济结构化调整逐步深入,供给侧改革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施工企业的未来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也面临着很大的机遇。无论挑战与机遇,施工企业都需要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应对挑战与抢抓机遇建立良好的企业管理基础,为企业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一、提升财务管理对施工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有利于施工企业适应财税体制改革

财税体制改革是我国一直以来深化进行的国家改革工作。无论是营改增的全面扩围,还是金税三期工程的竣工实施,包括地方债务的严格管控,都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营改增的全面扩围,施工企业的税率由3%提高至11%,如果施工企业不进行相应的税务筹划,加强财务管理其税负成本将成倍增长,必将侵蚀掉其原有的利润,使企业面临缺损,乃至破产的困境。

(二)有利于施工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逐步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新常态下,我国政府积极倡导企业“走出去”,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建安项目业务逐步转向国际,这要求施工企业逐步将市场范围拓展到海外工程。在这样的背景下,施工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通过财务管理增强对施工企业海外业务扩展及未来经营的管控能力,以保障国际化进程的顺利实施。

(三)有利于施工企业实现持续长远发展

持续长远发展是企业追求的一致目标。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同样如此。实现这一发展目标,需要内外兼修,“外”即是市场,“内”即是管理。无论外部市场,还是内部管理,财务管理都是施工企业内外兼修的主要工具。如财务管理可以通过上下游客户的分析,加快企业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管理,以合适的财务管理政策实施,降低施工企业的营运资金占用,降低企业资金负担。

二、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核算基础较为薄弱

财务管理的基础是财务核算数据,是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加工分析,为企业提供进行决策的量化依据。一旦财务核算错误或不及时,将直接影响财务管理的决策建议效率。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会计核算基础较为薄弱。如财务人员长期习惯于简单核算,没有适应营改增对税务管理的要求,没有对工程项目实施细化核算,使得税务管理不当,会计数据难以满足财务管理细化数据要求,企业财务管理成为无本之木,风险加大。

(二)营运资金管理有较大提升空间

营运资金管理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良好的营运资金管理,将为施工企业创造现金流,减缓企业的资金压力。然而,现实中,施工企业往往没有发挥营运资金管理作用,使得财务管理形同虚设。如,有的施工企业没有在供应商方面加强管理,对供应商的付款周期实施统一的付款政策,同时,对施工所需材料采购没有最优化库存政策管理,而对建设方的应收账款又缺乏话语权,使得企业资金压力骤升。

(三)资本管理需进一步提升水平

施工企业往往为取得建筑安装项目标的,需要以垫付部分资金为条件,因此,满足施工企业的垫付资金需求,成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对于资金充足的施工企业而言,其闲置资金的投资管理同有枰财务管理发挥作用。然而,在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往往缺乏预见性,财务人员洞察力不够,造成资金短缺时,难以融入资金,造成项目延迟工期的不良后果;而资金结余时,也没有充分发挥资本的逐利功能,造成资金的收益降低。

三、提升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会计核算基础管理,实现精细化核算

一是提高财务部门会计专业素质,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学习,掌握国家财税政策,及时结合施工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制度办法,适应政策变化。二是加强对工程项目施工核算的精细化管理,对项目材料、人工、机械等要素实施明细核算,为财务管理建立可靠细化数据源。三是加强财务部门对施工行业的了解,提高财务人员国际化视野,为财务管理提升建立基础。

(二)加强产业链条企业管理,减少营运资金占用

一是对施工企业涉及的上下游企业进行名单梳理。如对供应商的梳理,需分别列出项目所需材料、机械、设备租赁等方面的供应商名单,从项目地域分布、材料质量、供应商物流等维度分析施工项目对供应商的依存度,进而提出供应商付款周期政策。二是加强对施工项目的材料管理,根据施工进度安排与材料价格走势等因素,建立材料采购管理机制,保证材料的合理采购供应量。三是加强机械设备管理,结合施工工艺发展要求,对机械设备的购买实施谨慎原则,分析租赁机械设备的可行性,将长期资金支出变为短期流动支出,减缓施工企业资金压力。

(三)加强资本预算与形势预判,确保资本充足

第2篇

关键词:企业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现代化

Abstract: The personnel file management is highly professional, archives management department shoul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management theory and method,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practical experience, analyzes the problems the current personnel archive management in enterprises, proposes the path to the personnel file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should take the informationization, modernization management.

Keywords: enterprise personnel file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odernization

中图分类号:G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企业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了人事档案。它是以个人为单位,以文字的形式组织起来的一种材料,用于今后企业对个人的一些考察活动。人事档案能够全方位真实的记载员工的基本信息,反映员工的个人经历和综合能力。

人事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员工的成长经历、家庭情况和社会关系;学历和专业技能等材料,得到的奖励和处分的材料;员工在职务提升或工作调动的时候得到的一些评价或鉴定;政治身份的一些证明材料;聘用情况、工资待遇、离退休情况等材料。对企业来说,完整的人事档案是考察和评价员工的依据。对人事部门来说,管理好人事档案能够为企业合理任用员工提供依据。对企业员工而言,档案很好的反映出自己的人生轨迹,真实的记录着自己过去的一切。所以说,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不管是对企业还是对个人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

多年来我国的人事档案由于一直处于封闭式管理之中,档案管理仅以保管为目的,以案卷不丢失为原则,再加之每个历史时期档案的整理质量要求不同,整理的规格不统一等情况形成了档案基础工作薄弱的局面,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一)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管理制度不完善,手段落后。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价值取向,普遍存在档案意识淡薄的情况。

(二)企业人事档案内容简单雷同,个人材料分散。目前,仍有不少企业的人事档案仅记录了员工的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这样的内容显然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不能为选人、用人提供全面、详实、可靠的依据,进而影响人员正常晋升与轮换,挫伤员工的创新热情,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参考价值。另外,长期以来,人事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局面分散。人事部门主要掌握个人履历、学历、工资任免等方面的材料,而反映员工不同岗位工作业绩的材料在档案中却没有收集和体现,在使用中缺少员工工作能力评估等方面的相关信息。这种状况不但造成管理成本增加,而且影响档案内容的完整统一,使之不能全方位地反映员工的真实面貌。

二、解决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的办法

(一)强化人事档案管理法规建设,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是信息化的基础。企业领导、人事组织部门领导,应强化人事档案管理意识,组织人员学习《档案法》等一系列法规文件,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制定人事档案工作发展规划,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使得人事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档案的更新应及时、准确、完整,防止更新人员信息时没有可靠的材料依据。只有维护了人事档案的真实、严肃和有效性,才能更好地促进人才合理的流动、配置和使用,为企业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意识,完善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依托专业人才是信息化的有力保证。人事档案工作者向来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著称,封闭意识较强,要改变这种局面,关注企业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使档案工作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档案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时,应从重管理轻利用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主动面向知识经济主战场。

由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转变为信息管理,只掌握传统管理职能的档案人员是难以适应的。随着信息时代到来,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由实体管理者向信息管理员和者的角色转换,这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管理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字和分析能力,要加强计算机知识学习,掌握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使自己成为既熟悉档案业务,又懂得计算机管理的具有双重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

三、建设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是信息化的重点

(一)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提高建设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基础工作水平。计算机作为高效处理复杂信息与数据的现代工具,首要特征是要求输入的原始数据信息必须是准确科学的,否则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只会是更高级的“垃圾”。所以实行信息化管理的前提是要做好输入信息与数据的收集、整理、著录等一系列前处理性质的基础工作,使其充分满足管理的技术要求,这就要求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按照统一的程序和方法来进行。

一是全面普查案卷,去糟取精。有些人事档案多年来未做全面清查加之来源复杂、鉴别不准,存在许多重份或无查考价值的材料,所以首先要剔除无用的材料,才能避免计算机管理时出现重复低效的情况。

二是重新组合案卷,实现案卷规范化。将那些组卷过厚、内容混杂的案卷进行重新组卷,对无页码、无目录、无材料标题或标题不清楚的案卷重新加工填写以保证案卷更加规范。这样既可科学保管亦可提高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后的利用效率。

三是结合实际,规范著录工作。一般来说掌握以下重点便基本可以取得“多”、“快”、“准”兼而有之的效果。首先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根据内容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等情况对所有档案进行排队,将可开放的档案内容和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整理;其次,分级著录,省时省力。将反映问题单一或参考价值不高的档案内容进行目录级著录,对一卷内几个材料涉及同一主题的档案内容进行概览级著录,而对重要材料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档案内容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和提高利用的效率。

(二)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储存、查找,进而实现网络化管理,是当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点。。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结构显示:企业使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按照访问快捷准确、安全可靠的原则,建成数据库实体,通过实用、良好的操作界面,对档案信息进行分类、提取、查询,方便用户对有关材料的查借阅和使用,同时可进行统计分析,为人事决策提供参考,提高档案的利用率,降低档案管理的成本。

总之,通过该系统能实现办公自动化环境下的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档案人员通过系统随时了解文书、业务部门管理动态,掌握员工任免、技术职务变动、培训等人事动态,实现档案的超前性、预见性管理。

三 小结:总之,企业管理者应该深谙人事档案管理的意义,按照人事管理工作的规律来处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使得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向信息化迈进,为企业在用人方面提供准确真实的依据。我们应该在企业中大力的推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使得人力资源的配置更为合理,并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

参考文献:

第3篇

论文摘要:从分析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知识管理的特点出发,指出了现代物流企业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培训、绩效评价、文化氛围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及知识管理被认为是企业最具竞争力的有力保障。现代物流企业是集物流运作现代化、物流技术现代化、物流管理现代化于一体的现代物流服务型企业,面对知识经济的浪潮,知识资源的管理在现代物流企业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l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管理的特征

1.1现代物流企业的特征

现代物流企业是相对于传统物流企业而言的,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将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功能实行高效率有机结合起来的一个价值链。现代物流企业的物流运作、物流管理是十分复杂的体系,各方面的配合十分严密,必须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一个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知识已替代实物资本成为企业增长的根本动力、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

1.2现代物流企业知识及知识管理的特征

1.2.1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的特征

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显性知识指可用语言、文字或符号表达的知识,如书本知识、物流企业的制度、法规等,隐性知识指那些非正式的、难以用文字和语言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等。显性知识容易通过计算机进行整理和存储,而隐性知识则难以掌握,它存储在各个雇员的大脑里,是雇员的个人经验。在现代物流企业中。制度、法规、管理诀窍、经营理念等显性知识是企业生存、发展乃至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各种物流技术人才、管理人员及基层操作人员互相配合,通过交互式学习和知识共享,共同贡献知识智慧,增加组织知识储量,最终转变成现代物流企业生产力,这是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的特点。

1.2.2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管理的特征

知识管理指对知识资源进行组织、利用和再生产的过程_1_。针对现代物流企业而言,知识管理就是物流技术人才、物流管理人员、基层操作人员乃至客户互相配合,通过交互式学习和知识共享,共同贡献知识智慧,增加企业知识储备,最终转变成现代物流企业生产力的过程。

在知识共享和交流的过程中,“人”在其中起着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在知识创造和传播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人的参与。所以现代物流企业在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要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员工知识和组织知识的更新,加强与客户的联系,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保证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知识人”重视不够,缺乏高级管理人才

在很多物流企业里,对“知识人”重视不够,思想理念还停留在工业经济时代,对员工智力资本的认同停留在口头或形式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具体表现在:

2.1.1忽视“知识人”的价值

“人”是知识资本的载体,是知识资本的所有者和运用者。在现代物流企业,以“顾客为根本”、以“职工为资本”是企业保持长久生命力的有力武器I2l。对知识资本的收益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对等,员工知识资本往往得不到公平的回报,尽管大多数企业让员工参股,让知识资本参与企业剩余财产的分配,但知识资本所创造的财富与应得到的回报往往差距悬殊。另外,有些企业在某些领导和员工自己的潜意识里,对“知识人”能创造的价值认识不清、重视不够,“知识人”在人格和精神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例如笔者到长沙的某一物流企业进行调研时,发现这个物流企业的老总认为现在人才济济,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对员工乃至高级管理人才的留用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在薪酬上以降低成本为名,一压再压,而在大会小会上总是摆出一种“他不缺人才”的姿态,这个企业的员工乃至高级管理人员在物资和精神上都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所以.这个企业乃至有段时间因为员工的流动而不能正常工作,有些业务因为高级管理人才的跳槽而被迫中断。

2.1.2缺乏良好的工作环境

有些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缺乏相互信任,企业内部你防我,我防你,充满紧张与相互猜疑的气氛,缺乏和谐的工作环境;有些企业管理者对员工有严重的偏爱倾向,对某个团队或个人表现出不公平的偏好,致使没有受优待的员工产生怨恨和厌倦的情绪,以致整个团队的工作难以正常展开。正因为没有共享和互助的积极向上、健康的工作环境,致使“知识人”在精神上没有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工作中患得患失,没有全身心投入工作,致使他们的能量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更谈不上创新。

2.1.3缺乏系统的、有计划的、持续的沟通

管理者通常都希望他们的员工不需要任何指点或有效组织就能完成工作.然而并不是所有员工都能达到指导手册或客户的要求,不同员工技能水平、处事态度、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有所不同,员工需要支持、呵护、相互尊重的交流与沟通,而管理者往往缺乏耐心,工作一刀切,没有做到有计划地、系统地去挖掘、开发每一个员工的潜力。

正由于对“知识人”重视不够,知识人在物资和精神上得不到公平的待遇,致使企业很难留住高级管理人才,有时甚至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2.2知识管理的内容与实践脱节,缺乏创新

在大多数物流企业里,知识管理是为管理而管理,追求形式而不重其实质,与实践脱节。具体表现在:

2.2.1管理者对知识管理的内容认识不清

在绝大多数现代物流企业里,把知识管理理解为物流技术的应用或管理.知识管理的内容就是对物流技术的培训。事实上,物流技术只是知识的一个方面,现代物流企业的知识管理应该还包括存在于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的不同方面和信息技术、市场分析、精诚合作乃至企业的经营战略等各方面的内容。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的多样化和复杂性,给知识管理增加了难度。由于对知识管理内容的偏颇和知识管理本身的难度.使得知识管理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知识管理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由于知识的有效组织、培训、共享机制的建设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使得知识得不到共享,员工和员工之间缺乏相互信任和沟通,知识不能进行正常转化和储备。

2-2.2没有根据正确的需求培训恰当的人选

现代物流企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涉及到物流技术、服务运作、管理理念、客户关系等各个方面,有些企业为此也付出了大量的人、财、物购买软件、进行培训,开展各种各样知识管理咨询活动,但效果不是很好,投入了大量资源建立的知识管理机制或系统能为企业带来多少效益不得而知,企业的这些活动似乎都带上了只管投入不问产出的“公益”色彩。原因在于管理者没有根据企业正确的需求来培训恰当的人选.没有考虑到每个具体人的专长、天赋、性格特点,培训方法、手段过于简单,工作没有做细、没有做到位。

2.3知识管理缺乏系统的绩效评价与奖惩制度

绩效评价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过程,而奖惩制度是知识管理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绩效评价制度包括评价指标的建立、评价标准的确定、配套的奖惩措施。大多数物流企业在知识管理绩效评价这方面基本上是空白,没有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有些企业即使也做了一些尝试,但指标的建立不成体系,或者标准的确定不是定的过高就是定得过低,缺乏目的性和可执行性,或者以考核代管理,只重视奖惩,而忽视开发,或者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3知识管理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3.1建立培训与业务之间的合作关系

建立培训与业务之间合作关系的第一步要求知识管理者明确公司的经营目标,全面理解公司的业务,深入了解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做到目的明确。第二步要求知识管理者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加强交流与沟通,包括对公司高层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访谈,让他们阐述自己对公司远景、策略导向、可持续发展、近期存在问题等各方面的看法,借以理解公司的经营目标与决策层的远大志向;还包括与普通员工的沟通,借以了解每个员工的专业特长、性格特点、知识优势与不足,做到心中有数。第三步对公司员工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培训,让培训与公司经营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员工从中获得自己所需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培训资源,促进个人知识的内化,增加企业的知识储备。

3.2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

绩效管理是促进员工能力开发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工作绩效的有力工具。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重点在于通过一定的评价指标对员工知识做出评定和估价,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优劣做出判定,目的是促进员工知识能力的提高,促进个人知识向组织知识的转化,从而增加组织知识储量,改进组织知识绩效。知识绩效评价指标可以从员工知识绩效评价、组织知识绩效评价、外部知识绩效评价、创新绩效评价几个方面进行设置。其中外部知识绩效评价指标在现代物流企业显得更为重要,主要是评价对外部顾客的需求、利益的了解程度,如顾客赢利率、顾客忠诚度、客户情况数据库建设水平、知识联盟的开发利用水平等等指标,目的是充分掌握顾客的需求,想顾客之所想,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实现企业双赢,从而增加企业外部竞争的干扰能力,避免客户转向竞争对手。

知识绩效评价标准的确定,可以根据每个指标来设定一个标准,但有些指标标准是很难量化的,所以在确定标准时,应充分考虑本企业历史水平,同行业先进水平,以及其他可比的标准,同时还应注意环境的变化。奖惩制度是绩效评价制度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企业应该建立严格的与绩效评价制度相配套的奖惩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考核个人乃至企业的知识绩效,保证知识管理系列措施的有效实施。

3_3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能够极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斗志。要打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首先,注重“以人为本”,包括注重员工、注重顾客。注重员工指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为人才提供发挥能力的各种条件,创造适合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注重顾客指一切以顾客为中心,通过多种科学手段和方法加强联系,了解顾客的需求与愿望,不断改进工作流程和服务质量,达到双方满意、双方互赢、共同发展、长期合作。第二,建立和谐的员工关系。信任、诚实是良好关系的基础,干群之间、员工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坦诚待人,使员工在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中工作学习,增加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和相互学习的机会。第三,保持在市场经济中以“信誉为本”的文化色彩。企业的经营理念一定要适应市场的需要,要体现市场价值和企业特点,“以诚取信”作为企业经营理念的精髓,并将这种思想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第四,倡导“创新”的文化理念。正如著名经济学家陈清泰所说:“技术是可以买来的,但技术水平是买不来的”,真正的技术创新只有靠自己培养。可持续性发展的创新是全方位的创新,包括技术的创新、管理思想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方法的创新,甚至还包括某些小点子的创新,只要是在原来基础上加以改进并产生了效益或将来可以产生效益的都属于创新,都要加以鼓励的倡导。

第4篇

关键词:水利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对策

水利工程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直接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服务,在国计民生中具有重大作用。水利施工企业是水利工程的建设者,企业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施工质量。研究目前我国水利施工企业的管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企业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一、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监管不到位,项目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受体制和机制的制约,加之市场的不断变化,企业管理层对项目管理的模式仍在探索中,尚未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企业管理层过度依赖项目管理层(项目经理部)对项目实施管理,指导帮助有限,过程审计、财务监督控制不够,管理层的触角得不到有效延伸,导致政令不通,信息不畅。项目管理基本靠项目经理的意志去运作,项目经理的水平决定了项目的管理水平。

(二)企业规模扩张与利润不能同步增长

由于企业间以价格差异作为主要竞争手段的低层次重复竞争,导致水利行业平均利润水平不断下降。企业管理层更加重视任务承揽,忽视生产管理,对项目产值和进度关心较多,对成本管理重视不够,责任成本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致使企业效益流失严重。尽管企业产值年年上台阶,但利润增长缓慢,企业实力没有得到增强。

(三)集团公司和子分公司存在利益冲突

集团公司中标项目分包给所属子分公司承建,双方目标利润按合同约定分享。集团公司对项目下达利润考核指标并通过项目经理部落实,分期上缴,可以确保利润实现,而子公司目标利润则寄托在项目作业层,能否实现存在不确定性。由于双方承受的效益风险不对等,挫伤了子分公司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子分公司对效益预期差的项目减少必要的生产投入,降低了项目生产能力,给施工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加大了现场管理难度。

二、提高项目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组织机构效率

根据施工企业项目地域分布广,管理跨度大的特点,管理重心下移,缩短指挥链,使企业管理层更加贴近项目作业层,加快信息传递,减少信息失真,增强企业快速反应能力,实现企业内部上下左右的有效沟通。

(二)实现垂直监管

全面提高水利项目管理水平完全依赖项目经理部自身努力是做不到的。要实现政令通、信息畅,光靠文件制度的约束力也是做不到的,必须有垂直贯穿于企业管理层和作业层之间,彻底扭转政令不通、信息不畅、各自为政局面的手段,同时发挥集团企业人才、技术优势攻坚克难,为水利项目提供优质服务。可采取的具体做法是:企业管理层对在建的水利项目实行区域管理,组建若干水利项目管理督导组。组长由一名副总经理兼任,组员由预算、水利管理、科技开发、安全、机械、劳资等部门组成(每个成员应是本业务领域的专家),对水利项目进行巡回检查督导,完成下列职能:履行监督职能,疏通信息渠道,上传下达各项指令;以专家角色,协助现场解决疑难问题,开展科研攻关;以协调员角色,负责协调企业管理层和项目作业层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参与水利项目的绩效考核工作。

(三)化解企业内部利益矛盾

首先,对中标项目进行项目评估编制内部预算时,集团公司要组成专家组深入实地调查论证,全面测算围绕施工将要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定额取费要合理,要充分听取子分公司的建议和意见,努力达成共识。

其次,水利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确定性因素,引发施工设计变更,导致水利工程量及投资额调增或调减,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有可能从中受益也有可能受损,集团公司应本着客观、公正、透明的态度同参建子分公司共同分享和分担变更设计所带来的收益和损失。

最后,在编制水利项目内部预算时要留出一定比例的调控基金,用于项目作业层为满足紧急或特殊生产需要而增加的计划外投入的成本补偿,有效化解企业内部利益矛盾。

(四)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首先,根据工期长短,将水利项目划分为若干个考核期,制定阶段性考核目标。对水利项目进行阶段性考核,同时可选择某个阶段性考核点,对项目进行过程审计,通过审计和阶段性考核,对项目管理目标进行再评估,进而确定下一阶段管理目标,改变事后算账格局。

其次,改进绩效考核指标,改变以财务指标为主的考核模式,引入非财务考核指标,对项目进行全面考核,把对水利实体的考核纳入水利项目考核评价体系中。

(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首先,从企业实际出发构筑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企业的发展靠一定的结构支撑,只有在结构合理、功能优化、职责分明的前提下,才可能形成企业的鲜明特色,形成领先竞争对手的优势。

其次,重视内部秩序的重组。工作秩序是一种责任要求和纪律要求,更是企业效率的保障。因此,要按照企业组织结构和分工协作的体系建立相应的工程秩序。

最后,建立与健全质量责任制。企业在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制的过程中,在经济责任制考核中应突出质量导向。即企业必须层层建立质量责任制,突出质量否决权,并实行重奖重罚,使职工的切身利益、企业的兴衰和工程质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结束语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下,水利施工企业必须把项目管理与任务承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项目的过程控制,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创新要效益,实现企业规模与效益的同步增长,不断增强企业实力,确保企业实现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5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 风险防范 应用

当前阶段,中国经济下行,实体经济正在接受严峻的考验,亏损、零利润困扰着无数中小企业的现状。加之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对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经营风险,对此企业加强自身管理,需要切实防范企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正确更好的经济效益。而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由此我们对于企业风险防范进程中,管理会计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防范企业风险,促使管理会计在现代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概述管理会计

(一)管理会计是预测的基础

管理会计预测主要指的就企业未来经济活动可以创造的效益进行合理的预见,涉及成成本、资金、利润等多方面的预测[1]。这对于企业经济决策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管理层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科学、合理的规划企业的发展情况,与此同时,企业未来运营过程中有效控制企业内部业绩,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

(二)管理会计是决策的关键

企业决策主要是为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管理会计决策主要服务企业决策,规定在特定时期内完成降低成本、减少资金占用、提高利润的目标,这也是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充分体现[2]。会计决策是对企业其他决策制定和评价的依据[3]。

(三)管理会计是控制的保障

管理会计控制是企业为完成自身的经营决策或者预期目标,而采用相应的手段协调和监管企业未来各项经营活动[4]。预算控制的目的在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执行相应的目标,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不但需要确定准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构建一套完整的预算管理机制,为企业内部各个机构高效控制经营成本和存货进行指导,是企业为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采取的积极措施。管理会计控制的中心是严格遵守“成本效益”原理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确保效益大于支出,由此实现产出水平的提升,提升投资回报率的目标。

二、管理会计在风险防范中具体应用

(一)风险预测方面的应用

现代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需要大量的信息做支撑,不只是企业财务会计所给出的经营状况以及财务成本等信息,同时也需要企业管理信息。管理信息不仅涉及经过处理的财务信息,同时也含有特定形式的非财务信息,比如,技术信息、经济信息、局部信息、全局信息等。由此企业管理才可以根据相关信息合理的控制和规划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现预期目标。管理会计因为不会受到会计法规以及固定程式的约束,同时还能够使用多项技术,因此它可以从多个途径获得企业的各项信息,为企业管理提出相应的数据,满足企业管理者预测、控制、规划、决策等工作。企业在有效的分析相关信息从而对企业潜在风险进行准确预测。

(二)风险防范方面应用

要想更加全面的把握企业风险,必须对企业资产构成进行有效的分析,制定,资产清查制度,定时对企业资产进行统计分析。及时登记企业变动资产,并建立登记薄,始终有效掌控企业风险。针对企业各项业务确定有效的监督、操作、责任划分标准。明确企业重要物品管理员的义务和责任,保障企业账实一致,由此切实防范企业风险。企业各项费用的申报必须满足会计要求,保障有证可查,记录在案。对企业开支采取计划管理,同时费用的支出需要遵守先报计划原则,根据计划标准进行费用的支出。同时相关费用支出要求获得对应的合法凭证,经办人需要在凭证上标明费用的具体用途,财务部门报销需要进行严密的审核,确保开支合法、完整。

(三)风险预警和改进机制方面的应用

企业在防范风险过程中,必须提升企业的风险预警机制的敏感度,可以第一时间预测到风险的发生,并及时传送给企业的相关决策部门,由此快速做出应急反应,尽可能降低企业风险。此外还需要构建科学的责任执行情况追踪反馈系统,在追踪管理的过程中切实按照绝对和相对指标分析结合,定时和随时控制并用的原则,实时进行责任执行信息的反馈,同时进行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有效控制。

(四)建立考核体系的应用

在公司内部根据各个机构所需要担负的经济责任,将其分成多个类型不同、层次各异的责任中心,同时各个责任中心相关经济活动实施有效的控制、规划和考评。责任会计主要是利用责任划分实现内部管理的规范化,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管理责任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切实保障各个部门和上级单位目标保持统一,促进营销费用的减少,使得企业风险和责任进一步明确,科学编制责任预算,确定责任目标。责任目标是企业责任中心在特定时期内实现的目标,属于企业整体经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责任中心完成的总体经营目标,作为企业经营活动、考评活动的一项重要依据,由此确保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三、管理会计的落实

(一)确定规则,明确岗位职责

企业要想获得稳定的发展,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引入规范的操作准则,合理的监督和优化机制,确保企业各项工作有据可循。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必须确保规则的可行性,同时对工作人员责任进行明确。管理会计强调放权,企业职员人人都了解自身的责任和权力,切实执行自身的职责。由此人人都能够对自身的岗位业务非常熟悉,进而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二)构建健全的沟通协调机制

构建沟通协调机制,保障企业内部沟通顺畅。上下级单位的机构、各条线之间、上下级之间、职员之间以及企业和外部单位之间必须保持顺畅的沟通。一些业务活动根本无法单独完成,需要多个部门和机构协调配合完成,在此过程中必须进行顺畅的沟通和联系。由此才能在员工、机构之间的有效配合下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

(三)执行奖罚制度

为充分激发工作人员热情,调动工作积极性,必须坚持贯彻“赏罚分明”原则,落实合理的奖罚制度。薪酬的公平和合理性对企业员工积极性的调动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由此也表明了采取公平的赏罚制度可以显著增强工作人员的进取心,由此可以促进部门以及企业目标的实现。奖惩制度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一项特殊的辅助管理方式,但是在管理中发挥非常显著的作用,企业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切实落实该项措施。

四、结束语

综上,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是帮助企业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有效的应用管理会计,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但是当前企业面临的发展形势非常严峻,中国经济下行,市场竞争加剧,经营风险丛生,企业要想获得稳定的发展,并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必须强化自身管理,切实防范企业经营风险。而管理会计的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升风险预测和控制效率,有效的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由此企业取得稳定的发展,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增强,使得企业赢得更为理想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任中强.管理会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8:86-87.

[2]刘翰林,陈希琴.借鉴管理会计国际惯例的若干思考[J].会计之友,2015,01:14-16.

[3]龚凯颂.管理会计与企业风险计量[J].新会计.2015.09:34-35.

第6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组织方式也日渐进化。在基本的企业形态――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基础之上,形成了控股公司、企业集团等多种组织形式。本文所述的集团型企业是这样的一种企业:它由总公司、分公司构成,总公司作为一个法人实体,在企业中处于领导核心和指挥中的地位;分公司不是法人,但有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权,在总公司的控制下行使。它既不同于单一制的企业,也不同于由母子公司所构成的企业集团。本文将要讨论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对象――安徽省合肥汽车客运总公司(以下简称合客总公司)就是这样的一种企业:其分公司包括了客运分公司、车站、汽车维修、汽车销售等机构(以下均称为分公司)。目前,我国的国有运输企业很多都是这样的一种组织形式。

一、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概念

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就是将集团型企业的资金集中掌握在总公司,由总公司统一调度运用,通常由总公司的财务部门具体实施。定义简单,其涵义却很丰富。

首先,这种管理模式不同于资金分散管理,但也不是资金统收统支。在分散管理模式下,分公司有相对独立的经营地位,通常其在银行开设结算账户,经营所得收入存放在该账户中,在交付总公司管理费用或是应上缴利润后,其余由分公司自行使用。

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承认分公司的经营主体地位,不改变收入是分公司的经营所得的性质。资金的存放地点位于总公司,各分公司的账户只有零星的日常开支额度,在资金没有被使用前不转至分公司的账户;资金的使用由分公司自主决定,但实质上受到总公司的约束,总公司按照既定的管理方针和资金使用计划对其进行控制。

二、合客总公司资金管理模式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因素

合客总公司现行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突然形成的。资金管理模式伴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变迁,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演化进程,在条件成熟时才真正得以建立起来。

(一)历史背景

1.统收统支模式

合客总公司作为一家有着五十年历史的国有企业,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公司的资金管理一直是高度集中、统收统支,所有的收入资金属于总公司,分公司需要的开支由总公司核定后定时拨付。这种资金管理方式与企业的经营方式是相一致的,总公司作为一个经营实体,分公司只是执行总公司的指令,本身不是一个经营主体,因而也没有自己独立的资金。这时的分公司其实只是相当于制造企业的生产车间。

2.分散管理模式

九十年代中期,随着承包经营制的实施,资金管理方式也相应变革,分公司有了财力自,收入除上缴总公司一部分外,其他均明确为分公司所有,存放于分公司账户,由其自由支配,我们称之为“分散管理体制”。在此管理模式下,分公司的经营热情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促进了各分公司经营业绩的提高,对于总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张和效益的提高也起到了促进作用。该模式一起沿用至2002年。

(二)构建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是必然要求

企业发展的需求与分散资金管理模式不相容,结合合客总公司的历史沿革与现实情况,建立新型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是必由之路。

1.该模式应当克服分散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将资金统一收归至总公司。

2.该模式应当避免对分公司的生产积极性产生大的冲击。虽然内部的过度竞争是人们不愿看到的,但参与市场竞争、分公司之间互相比较谁的增长更快这样的积极性是必不可少的。

3.构建集中管理模式,需要考虑到长期分散管理资金下人们的心理习惯。作为改革对象的分公司存在着较强的抵触情绪,长期以来,分公司与总公司财务管理部门形成的对抗心理也不容忽视,需要加以引导。

三、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总公司要做的前期工作

集中资金的很多细节,需要谨慎操作,否则轻则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重则可能导致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流产,所以,一定要做好构建前的准备工作,通常包括政策宣传、业务培训、统一政策和制订完备的计划。

(二)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具体操作

首先,将分公司的资金收入总公司账户,这是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构建时的关键。

1.核定各下属单位银行基本账户限额。总公司财务部门核定各单位银行账户的存款限额,超过核定部分应转入总公司账户。

2.营收统一管理。汽车站营收款一律不得动用,需按总公司规定的时间全额转入总公司结算账户,各站对营收结算单据需严格审核,建立二审制度,并经总公司复核后,统一对外结算。

3.车站、客运分公司内部结算资金账户的管理。

四、依托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提高企业效益

将资金集中至总公司并不是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全部,仅仅是基础。将集中起来的资金合理运用,提高企业效益,是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成功构建的标志。合客公司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后,不仅起到内部业务和现金的结算作用,更重要的是定位于为财务管理服务、提供决策支持的功能。使总公司能集中精力发展生产,进行战略方向调整,实现集团型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其运行效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7篇

关键词:制造业 工艺管理 提升

一、引言

先进制造技术和制造模式为企业工艺管理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由于我国企业普遍忽视工艺管理基础性建设,长期在工艺管理基础薄弱的状态下忙于应付市场需求,工艺管理粗放、工艺纪律松弛等现状一直都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系统、全面的提升工艺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工艺水平,改变企业工艺基础管理水平低下的现状,实现我国在世界上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跨越式发展,更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工艺管理工作内涵及意义

1.工艺管理定义

工艺管理作为产品从设计、工艺到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支撑,是现代制造业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运用先进的科学管理理论,对工艺流程中各项工作进行策划、组织、实施、控制和改进,使其按一定得标准和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一方面,它存在于将原材料、半成品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中,对制造技术工作进行科学系统的指导和管理;另一方面,又解决与处理产品实现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方面的社会科学问题。

2.工艺管理主要内容

工艺管理主要工作内容是依据企业发展规划、依照产品标准与技术要求,科学地分析与制订整个产品实现过程中的工艺流程,从对产品设计、制造进行全面工艺分析,编制合理有效的工艺方案、工艺规程等,制订并贯彻工艺标准和工艺管理规章制度,明确企业相关员工和部门的工艺职责和权限,到严格监督和指导工艺文件的正确实施,定期对工艺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收集群众创新经验,不断总结工艺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推广和实施先进经验,实现工艺流程、成本、质量等最优化管控。

3.工艺管理工作的意义

企业管理主要由生产和经营两部分组成,经营管理主要涉及的是企业外部活动和生产前的各项活动,它是生产活动的依据和前提,而企业生产管理主要涉及企业内部活动,主要包括生产计划管理、工艺管理、物资管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成本与财务管理等,其中工艺管理是各项管理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涉及面最广的部分,它像一条纽带纵向融会贯通于产品生产过程始终,横向将企业各个相关部门协调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生产制造系统,因此工艺管理(虚线框内)是企业管理不可分割且在本质上密切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中起着维系全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工艺管理推进目标及提升着力点

1.工艺管理推进目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只有通过加强工艺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工艺管理组织机构及规章制度体系,强化对工艺管理制度、流程和标准的贯彻落实,逐步完善工艺管理体系和工艺队伍的建设,稳定和优化企业工艺管理及技术水平,才能最终实现全面提升企业工艺管理及工艺技术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总体目标。

2.工艺管理工作提升着力点

结合企业实际,稳步推进工艺管理工作提升,要本着“加强基础、创新提升、确保质量、提高效益”的原则,兼顾好两个提高三个结合:即提高工艺管理能力、提高关键工艺技术的攻关能力;做好工艺管理与工艺技术的结合、产品设计与工艺的结合、工艺与信息化的结合。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组织架构、细化管理职能;建立健全工艺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强化落实产品工艺流程的监督管控;加强基础管理和技术创新工作;加强工艺纪律检查、考核工作

(1)完善组织架构、细化管理职能

工艺管理体系构建合理,才能确保管理工作呈良性发展。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完善内部工艺管理工作组织架构,理顺内部关系,细化明确工艺管理归口部门及各相关单位工作职责范围,建立健全由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主任工艺师、副主任工艺师、主管工艺师、工艺师等组成的工艺管理人员系统,按企业文件规定的工艺管理相关工作要求,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的进行全过程的工艺管理及工艺技术工作。组织架构及人员队伍如图1示:

(2)建立健全工艺管理规章制度体系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企业要实现工艺基础管理工作的提升,应结合产品需求及内部各单位实际,规范产品从立项到量产的工艺开发流程,制订完善相应的管理文件、作业指导书,表单模板,填写案例等,规范明确工艺工作流程中各阶段工作内容及输出文件,建立健全适用、实用的管理制度体系,使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促进企业工艺管理工作向着统一、规范、标准的方向发展。

(3)强化落实产品工艺流程的监督管控

目前大部分企业工艺管理基础薄弱,产品工艺工作流程管控欠缺,存在着产品工艺设计结束后为应对检查而后补各类管理输出文件的现象,既失去了工艺流程分阶段管控的意义,同时也给产品质量带来隐患和风险。所以,企业工艺管理部门应根据产品工艺工作流,明确产品工艺流程各阶段的划分,细化各阶段输出内容,严格按照工艺策划所界定的时间进度和工作内容,由专人负责组织不同形式的检查和评审,强化落实对产品工艺流程各阶段工作内容的整体管控;同时,加强工艺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信息化管控产品从设计、工艺到制造的全生命周期,按企业工艺管理及其他管理要求,固化工艺工作流程及阶段性签审节点,指导工艺人员按程序指引及时闭环工艺流程各阶段具体工作,确保工艺流程(工艺设计、工艺优化与变更等)各项关键节点可查、可控及可追溯。

(4)加强基础管理和技术创新工作

a.加强工艺与设计的结合

企业在产品预研究、小批试制和批量生产过程中,要逐步加强设计与工艺的无缝连接,强化设计与工艺有效联动、协同工作,共享技术信息,缩短产品的研发制造周期;加强设计文件的工艺性审查工作,从工艺角度及时完善产品的各项技术要求,优化产品设计方案,改进产品生产的工艺方法,提高产品设计的工艺性、加工制造经济、可行性以及过程质量稳定性。

b.完善工艺知识、经验教训的管理及共享

“知识具有价值,知识能够创造价值”。企业应从知识的积累、共享和交流三方面入手,对产品相关文档、图纸、技术指标等显性知识进行文件规范管理,并采取培训、技术交流、现场实践教学等方式对隐藏在员工头脑中的个性化知识、经验、教训等隐性知识使其显性化,通过对工艺知识、经验、教训的挖掘、积累、共享和交流,切实推动工艺知识的共享和创新,提升企业工艺设计效率及工艺技术水平。

四、结束语

加强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尤其是在当前应对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经济形势、实现“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发展目标的情况下,全面提升工艺管理则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如何尝试探索科学合理的工艺管理模式,逐步建立起包含流程管理、监督检查、考核激励等方面的工艺管理新体系,细化完善包含管理成果、技术成果、经济效益、人才培养等方面指标的评价机制,提升企业工艺水平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工艺管理提升工作应该着重思考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王秀伦.现代工艺管理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报社,2001.5-26.

[2]马自勤.现代工艺管理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大连交通大学,2008.

第8篇

一股带有强烈时尚气息的互联网思维理论席卷而过,将索尼、诺基亚、通用汽车的生生死死与管理挂起钩来,将谷歌神一样的企业以及中国传奇般的互联网新兴企业没有KPI敬奉到神坛,甚至把百年以来的经典管理理论和原则否定得一钱不值。

尤为突出的就是绩效管理,时尚的互联网理论家经常把索尼、诺基亚的失败,挂靠在“繁琐的量化考核,繁杂的管理制度、远离实业经历、夸夸奇谈、搬运数字”的管理弊病上。反过来说,当一个企业有了几万人,就不能用一张白纸管理如此大的恐龙。

结论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绩效考核继续存在,不过也在产生一些新的变化。

不要被现象和时尚的理论蒙蔽了双眼——谷歌没有KPI,但是谷歌有一个OKR的先进工具,这个来源于英特尔的制度,从谷歌诞生后一年一直沿用到今天。主要核心是:目标和主要成果(Objecitves and Key Results)。每一个员工设定自己的目标(Objectives),设定一系列的主要结果(Key Results)。

此工具一句话概括就是:“为确保达成企业目标的关键结果分解与实施”,其来源于德鲁克在1950年代提出的“目标管理”理论。

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念相信:企业在任何时刻都可以选择”终极目标“作为企业目标,剩下的只是分解目标、进程控制和组织资源。OKR也不例外,无论企业的目标有多么高远或者现实,都是在具体企业和具体市场中来实现。

谷歌创投的约翰杜尔(John Doerr)所提出的OKR内部员工考核制度是一个强大、简单、明了的员工考核制度,目前风行于互联网行业和硅谷企业,符合互联网企业快速、速度的特征,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下,对于提高灵活度和管理的灰度具有强大的自我进化的自适应性。

每个谷歌的员工、团队或项目都会自主地提出自己的OKR,制定大目标之后,所有的团队成员分解成子目标,并设置优先级,了解到主要和关键任务。

在每个季度结束之后,同事之间需要进行相互评价。评分高低并不与薪酬或晋升直接挂钩,而更多的是给员工一个反思的机会,权衡自己的工作是否偏离了当初的目标。

所以,在高自由度的谷歌,这种方式能够保证员工相互协作,共同向着一致的标杆直跑。OKR没有KPI那么具体的考核数字,所以不会产生巨大的压力;目标的设定也并非是自上而下的,而是由团队自行设定,减少了流于形式的情况;同时,相对于KPI的高执行性而言,OKR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主要是鼓励员工运用创造性的方法达到目标。

因此,和纯粹的管理理论不同,谷歌的OKR对分解和控制的办法进行具体化,而且更加顺应了扁平化管理的大潮流。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而言,OKR的方法更具有灵活性。

在谷歌设定一个企业目标之后,每个细分的目标都分解为少数几项关键结果(不超过5个)。正是因为这些关键结果的达成,使得目标能够可靠达成。例如针对“新增600个新客户”这个目标,可以分解的关键结果包括:投入广告费100元,带来20新访客,转化3个客户,拜访客户150家,推介客户介绍客户的优惠活动,带来15个新客户。

在时尚理论家推崇传奇的小米公司没有KPI,并把没有KPI视为新的经典理论,其实小米公司是有KPI的,并非是以财务指标,如销售额等作为目标和考核指标;鼓励员工以客户为中心,客户对产品体验满意度就是指标,如手机维修1小时完成,配送速度在2天之内,客户接通率为80%。

一个传统的企业,如果能够借助移动互联网,与消费群体扩大更多的接触面,从产品开发到、从销售到改进,形成一个消费者参与的闭环,将绩效的考核面向于消费者的话,能够很成功的扩大消费者的体验面,从实体产品上升到服务产品,从服务产品提升到体验产品,从盈利导向改变到成长导向。

第9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特征;煤炭市场;影响;问题;措施

一、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特征

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长期性。煤炭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就必须正确认识经营管理的特性。其中长期性就属于煤炭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特性之一。长期性主要是指煤炭企业应该针对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制定出一项长期的管理方案,从而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煤炭企业为了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有一个长远的战略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增长。(2)特殊性。与其他企业相比,煤炭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煤炭生产、生产组织及成本管理等方面:第一、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煤炭开采中都会用到大量的基本材料、大型材料等,但是这些材料都不属于煤炭企业的构成产品实体材料,只是在具体的开采中重复使用这些材料。第二、煤炭生产。煤炭生产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煤的存储量、地下土质的构造等,使用的成本也会受到这些因素影响。煤炭生产环境恶劣,经常会受到火、土层的断裂、煤灰尘土、水等的威胁,如果在具体的生产中,环境发生了变化,那么就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很大的威胁,最终使得企业花费很多的人力与财力来进行补救。所以为了保证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率与质量,就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来避免突发状况的发生。

二、煤炭市场对煤炭企业的影响

煤炭市场对煤炭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煤炭市场对煤炭企业发展的影响。煤炭市场持续不景气给煤炭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过往煤炭价格高歌猛进的时代背景之下,为了抢占更多资源,煤炭企业纷纷举债大肆并购扩张,成立煤炭(电)集团公司,企业的规模虽然越来越大,但负债率也越来越高。供给的快速增加最终导致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在煤炭价格不断走低的情况下,实践证明这种扩张型的发展战略不具有可持续性。(2)煤炭市场对煤炭企业财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第一、企业营业收入下降,煤炭价格下跌情况下,煤炭企业营收也将随之下降,当前煤炭销量相比以往每年营收的高速增长形成巨大的反差。第二、利润下降,在经营成本变动不大的情况下,收入下降直接导致利润的下降,目前面对严重的经营形势,大多数煤企都在降消耗,但其挖潜空间毕竟有限,企业成本本身具有很大的刚性,往往成本下降的幅度在收入呈直线下降的面前显得微乎其微。第三、应收账款急剧攀升,过去煤炭价格走高的情况下,煤炭企业基本上都是现款现货,甚至是提前回收销售款项,但是煤炭价格下降导致煤炭企业销路不畅,赊销比重越来越高,增加了企业回收账款的压力。(3)煤炭市场对煤炭企业管理的影响。当前煤炭市场对于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炭市场不景气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都带来巨大的影响。

三、煤炭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煤炭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经营管理理念问题。煤炭企业长期受到传统管理思想意识的影响,按照家族企业的模式来管理,没有相应的经营管理知识和业务能力。(2)经营核算制度问题。我国很多煤炭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缺乏科学的核算制度,一般都仅限于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中有关成本条例的遵守和执行上,不重视市场的消耗成本,忽视了煤炭企业经营的特殊性。很多煤炭企业在经营核算问题上,都是把最终产品的销售作为唯一对象的会计核算方式,并没有对整个销售活动做出正确的核算,导致核算记录不能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使得成本核算存在很大的缺陷,浪费了很多的资源和金。(3)经营发展战略目标问题。经营发展战略目标主要指的就是为了保证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所以必须制定科学的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扩大,市场对煤炭的需求量也变得越来越多,很多l镇煤炭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把煤炭价格定的过高,与长远发展道路相背离。另外很多企业过分重视自身企业的发展,没有对市场做整体调查和分析,也不去掌握竞争对手的情况,从而缺乏严格的责任制度考核,这样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煤炭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加强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措施

1、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理念对于煤炭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非常重要。理念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灵魂。煤炭企业要想实现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就必须要保证所有员工树立统一的经营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煤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煤炭企业还要改变以往的家族企业管理理念,突破现状,积极挑战,与时俱进。创新其实包括的内容非常多,比如,体制创新、技术创新、思想创新等等,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成功之路,因此,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创新管理理念,在保证煤炭生产质量的同时推陈出新,在企业的技术、制度、经营等方面实现创新。另外,相关的企业领导还要起到一个带头的作用,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坚持创新精神,克服生产环境困难,从而保证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比如,生产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人事制度等,企业制度的创新是顺应了时展的需求,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煤炭企业发展起步晚,大多数煤炭企业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因此,煤炭企业应该摒弃以往的传统制度,学会创新,增强经营管理的动力,并改进分配制度,从按知识分配转向按生产要素分配,制定完善的奖惩措施,对于工作表现积极给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工作比较懒散,经常给企业带来麻烦的员工,要给予应有的惩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给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3、收缩银行借贷规模,减少利息支出,降低财务费用支出。在经济上行,煤炭行情一路走高的时代,企业为了抢占更多的资源而不停地进行举债,壮大企业和资产规模,银行利息不仅有能力支付,而且也能税前抵扣,财务杠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经济下行,煤炭行情低迷的情况下,企业的扩张失去源动力,继续负债经营只能是雪上加霜,因此企业应减少利息支出,收缩银行借贷规模,降低财务杠杆的负面作用;积极争取国家税收优惠政策,降低资源税、增值税等税率标准,最大限度减少现金流出量,保证资金最低需求。

4、强化人才管理,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煤炭企业经营管理者要树立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最重要资源的经营理念,在煤炭企业竞争加剧的情形下,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这就要求煤炭企业要加强人才管理,通过构建完善的人才管理模式,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进而带动企业的生产效率的提升,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更好的应对的行业危机。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并且基于煤炭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必须加强煤炭企业经营管理,从而实现煤炭企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新屯.加强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途径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5

[2]田健.新常态下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