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医学英语教育

时间:2023-09-22 09:48:31

导语:在医学英语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医学英语教育

第1篇

有关四六级考试的现象的研究其实在国内并不少见,作为一个热门的话题,教育界的很多一线教师及研究人员对四六级考试的现象和其带来的各种利弊影响都做了及时和准确的调查和研究。很多教育工作者也都提出了很多中肯可行的建议。由于国内的高等教育考试是高等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没有更好的方式去衡量学生能达到的英语水平,而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外语,不能没有一种相对公平的考试测试制度,那么四六级考试就应运而生了。四六级考试是顺应历史和教育的发展潮流的,也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的。20多年来,高等教育考试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经济和文明的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大学英语教学应摆脱“应试型”的烙印,注重知识性、创造性与职业性的导入,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能用英语交流,并切实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实用能力为目的。很多研究发现大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复习英语四六级考试上,为了达到过级的目的,不惜冷落自己的专业课,在各门课程的时间分配上出现了极度不平衡和本末倒置的情况。

我们应用一种辩证的眼观去看待四六级考试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这样才能让其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四六级考试的改革方面,很多人做过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已进行了二十多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争论从未停止过,近几年尤其激烈。有人认为考试是公平、科学的,主张加强四六级考试,但是部分学生为了四六级考试而占用了学习专业课和其他必修公共课程的学习时间,很多人则主张“取消”四六级考试。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自的扩大,学生开始自主择业,学生、政府、高校的利益目标分化,这种状况在高校扩招后更加明显,四六级考试政策原有的目标、手段以及政策背后的价值分配,与现在的社会环境有一定差距,引发极大争议。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变化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众多变化因素,大学英语教学逐渐走向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的道路上,这样就需要转变教学模式。考试制度改革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四六级对外国人士来说不甚受关注,然而有些现象还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有这样的真实例子,有母语为英语的老外报名参加了四六级考试,成绩令人大跌眼镜,甚至没有中国学生分数高。其实在日常生活交流中他们不怎么重视语法,换言之就是用的很少。这不得不又一次的让我们重新审视四六级考试。我们费尽心血设置的英语考试到底对在实际应用英语方面发挥多大的作用,其实四六级考试其实还是一种大范围应试考试的一个缩影,有些学生能考高分,但是在真正英语交谈和理解方面还是很有限,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首要目的难道不是应该达到最基本的交流要求么?让这种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水平测试,忽视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英语知识的学习,其实得不偿失。

国家教育大纲要求医学类院校的英语课程是必修课,但每个学校的英语课程的安排内容侧重点却各有不同,以商丘医专三年制大专学生为例,学生有两年在校学习时间,只在大学一年级开设英语课程。随着我校近些年各方面管理的日益完善,也多次设置了国家英语四六级考点,学校和学生对四六级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因此在教材和课程的选定上主要是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主,英语知识范围广泛,但专业医学英语很少涉及,只有英护专业在第二年加设了听力和口语等专业性的课程,这种应试模式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我校对医学生医学英语的轻视和忽视。医用英语知识的严重匮乏是大部分医学生面临着的问题,学生的专业英语匮乏现象很严重,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四六级考试和本专业医学英语学习之间进行平衡和协调,做到统筹兼顾,防止顾此失彼、学而不专。让学生们不但能在就业时向用人单位展示出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让英语成为他们就业加分的砝码,也在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使其掌握的专业英语知识能够满足在医学领域发展的需要。公共英语是高校学生的必修和必考的课程,医学英语又为医科类学生和医生所必需的。因此明确公共英语与医学英语学习的辩证关系,注意不同重点的学习方法,在大学期间能兼而得之。

因此也应以高职高专院校一线英语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为基础,不但从教学中发现问题,从而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让每一位教师意识到高职院校开设专业英语的必要性,明确医学英语在医学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探求一种更加适合医学英语教学的新方法,做好基础英语与医学英语的衔接和协调,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医学英语教育方面,很多研究大多来自各个医科类院校的一线英语教师,由于在教学一线,最能及时发现问题。因此本文章积极借鉴了参考了很多同类专科类医学院校的相关研究情况,结合我校的实际,进行分析。通过对以往的研究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我国各高等医学院校中的医学英语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合时宜的医学英语教学模式亟待改变。因此,在对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首先应指出医学英语教学从教材、师资、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分析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实现提高医学英语教学质量与水平的目标。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重视程度早就有了倾斜政策,整体上来说职业教育在近些年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些高职高专院校本身就有着不同于综合性大学的一些地方,其职业性,专业性是最大的特质。然而此类院校的英语教育却没有同步地跟上这种大的潮流的发展脚步,多数的院校还是以往那种大综合的英语教育,体现不出任何的职业性特点。不难发现,带来这种问题和现象的因素不是单一的,国内的很多研究也表明了职业英语教育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因素带来的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拿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来说,各个院校之间存在的问题也千差万别,但是综观来看,很多学校在英语教学方面存在着对职业英语教育方面的不重视以及学生掌握职业英语知识的匮乏这个问题上有很多的相似性,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很多研究则立足于职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对各自院校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得出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从社会大环境,学校环境,教师影响,学生的自我认识上都存在着很多的因素。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与信息革命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外国各大医院、各医学科研机构纷纷进入我国,我们也应该以一种积极的状态面向世界,我国传统医药学科也以其独特的优势走向世界。21世纪的医生应该具备几种核心能力,尤其是与外界交流的能力。医学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必须适应这一形势,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医学英语的教育系统应该成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系统,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学生提高各种能力尤其是交际能力。

第2篇

论文摘要:文章针对在五年制医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若干突出问题,逐一分析其原因并试图改良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的教学理论,探讨如何针对现存问题提高医学英语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医学英语水平得到切实的改进和提高。

医学英语这门课程是通过英语学习有关医学方面的知识,旨在扩大英语学习者在医学英语方面的词汇,使之能够了解当今世界医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同时通过医学词汇的系统学习,医学文献的大量阅读以及各种练习的复习来提高学习者阅读英文医学文献的能力,达到语言技能与医学知识共同提高的目的。但长期以来,不论是由英语水平较好的医学专业老师授课,还是由专业的医学英语专业老师授课,效果都不尽人意。

一、医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笔者所在学校医学英语是所有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一般于大学三年级开设,每周2个课时,持续1年,分为上下两个学期,共计72课时。

(一)医学英语的目标定位

语言是内容的载体。大学三年级时学生们基本都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已通过了六级,对于他们而言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等能力,同时也已掌握普通单词的一定词汇量。此门课程的学习使他们不能再满足于对日常生活题材的语言运用,而应在原有的语言载体中加入其专业的内容,学会在其专业领域内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信息交流。所以在原有的英语基础之上,就需要大量充实相关的专业医学词汇,熟悉固有的医学文章的模式,懂得一定的医学文献写作规范等。在笔者看来,普通英语课是基础性课程,而医学英语则是应用性课程,后者的教学目标应比前者的教学目标高一个层次,是在前者教学目标基本达到的前提下,能够把语言应用于相关的专业。在教育部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1]中明确提到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恰验证了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的关系。

(二)医学英语教学现存的问题及其原因

1.大班医学英语教学的局限性

随着最近几年的招生体制改革,招生人数不断增长,在原有师资力量配备下,教师所面临的班级越来越大。大学英语教育界普遍把60人以上定性为大班,但事实上某些医学英语教学班级已超百人。由于班级人数多,师生交流少,难以创造师生和谐互动的课堂环境;教师对于人数多的班级驾驭难度大,教学活动难以展开;课后作业批阅量惊人,不利于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大班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悬殊较大,实际教学难以兼顾两头。总之,学生人数众多的班级很难从教学上取得良好的效果[2]。

2.课堂教学内容的局限性

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内容广,分支细,包括了如病理、生理、生化、解剖、微生物等基础学科,同时也包括了内科,外科,口腔等临床学科,在短短的72课时之内很难对所有内容一一涉及[3];同时由于课程是面向所有医学专业的学生,就更要求教学内容选材恰当,不偏不倚;另外学生初步接触医学英语,普遍感觉内容艰深,词汇句型复杂,难以入门;在教学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学生往往会忽视医学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对医学英语课堂教学与普通英语教学怀有一样的评判标准与课堂期待,结果学生往往会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向教师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意见和要求,常常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

3.教学手段的局限性

在目前的医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尽管会使用Powerpoint(PPT)、投影仪、话筒等多媒体,但总体感觉PPT制作技术有待改进,网络技术也应更加充分利用。

二、语法翻译教学法改良应用下的医学英语教学

(一)语法翻译教学法理论与其改良

语法—翻译法是最古老的外语教学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随着现代语言作为外语进入学校课程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4]。在此种教学法下,学生一般阅读能力较强,尤其是遇到长而难的句子时通过分析句子结构便能理解意思,同时也能培养较强的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并且教学效果不受班级人数的影响。缺点是过多的依靠本族语,口语与书面语分离,练习形式单一等。语法翻译教学法的缺点如今通常会使之被当作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法体系,但根据医学英语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及目前超大的班级规模,此种教学法的改良应用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转贴于

1.优先发展书面语

由于医学英语所面对的学生处于大学三年级,已有一定的基础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作支撑,而医学英语的学习内容多,学时却短,使得教师在有限的课时里必须优先发展某种主导的同时也是最为需要的语言技能,那就是阅读技能。其他的技能并不是置之不理,而是在具备一定的医学英语阅读能力之后,学生医学英语的听说译写能力可以在一定的英语基础上自我发展。

2.在初级阶段的学习,充分利用本族语,以翻译为主要的活动形式

医学内容专业性强,知识跨越大,分支差别明显,要使学生理解这样的一些文章,让它们与之前所学的一些用中文教授的医学课程知识联系起来,必须充分利用本族语,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完之后一知半解。用本族语和外语之间的互译以及笔头形式举例和练习能够很好地巩固所学的专业词汇和规则。

3.重视分析长句句型的语法结构

语法翻译法把语法教学当作中心任务,而在医学英语的教学中,学生早已在前两年基础英语的学习中掌握了语法点,鉴于医学英语中句型长且复杂,理解首先须从理解句子语法结构开始,所以语法教学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不是中心而是手段。

4.医学词汇系统的讲解成为重点

一般医学生阅读专业期刊很大一部分困难来自于医学词汇。在词汇教学时,力求通过有限的构词成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医学词汇在各方面的变化和转化规律,化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同时以大量的阅读作为巩固与发展词汇的主要手段。

(二)语法翻译教学法改良应用须注意的问题

从事医学英语教学的师资中医学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语言能力虽强但医学知识薄弱,而医学专业教师却缺乏系统的语言培训并且只熟悉自己所从事的相关领域,所以建议两种师资须有机结合。同时为了避免课堂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动机,一定需在语法翻译教学法改良应用的基础之上,有选择地搭配其他诸如听说法,交际途径法等教学方法辅助教学[5]。

外语教学,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须最终落实在外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上。笔者在数年的五年制医学英语教学中深深体会到,语法翻译教学法的改良应用是基于学科特点以及班级规模的现实状况,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其固有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在此后的医学英语教学中,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积极开展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将是一个新的研究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7

[2]王成.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策略[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18(3):77-78

[3]范谊.大学英语教材的若干问题[J].外语教学,2000(10)∶55-62

第3篇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大多数医学院校都在跟随我国近几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还没有开始自己真正的教学改革,各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仍停留在探索和反思阶段,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科学且富有自身专业特色的教学体系(赵贵旺,2012:2-3)。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设置单一,公共英语(EGP)为主和医学英语(EMP)为辅。ESP教学完全不能满足社会对医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它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材选编、师资建设等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李佳,2010:iv)。公共英语教学在医学院校里一直被视为重头戏,医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习EGP,医学英语似乎是可有可无的(杨琳,2012:637)。英语教学延续以语言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英语以四六级考试为目标,基础英语学习未能与医学专业英语学习衔接和互补,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真实需要。尽管英语对医学生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他们所学的英语却未能跟他们的专业学习挂钩,看不到英语的实际用途,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大受挫败,学生对英语学习目标不明确,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普遍存在“懈怠”现象。

二、国际化视野下的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依据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正在进入一个重要的历史转型时期。这个转型不只是反映在教学手段上,更重要的是反映在内容上。以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CBI)将成为下一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是指将语言教学建基于某个学科或某种主题内容的教学之上,把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学科知识和认知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语言水平的提高(袁平华、俞理明,2008:59)。CBI把外语教学的重心从传统的“学习语言本身”转向“通过学科内容学习语言”,是一种更加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有效模式。从语言技能本体向内容进行转向,以内容为依托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已成为学界的共识。但究竟以何内容为依托,目前出现了通识教育和学术英语教育两种不同的观点。较为适宜的做法应该是遵循因地(校)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各学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和个性合理规划配置教学资源,并制定出个性化的教学大纲。具体来说,究竟是开设通用英语课程、通识类课程还是学术英语类课程应充分考虑到学校类型、学生水平和学生需求等因素(史光孝,赵德杰,2011:104-108)。以CBI为理论指导,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内容依托式教学,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需要跟实际需要相结合,选取适合医学生专业特点的内容为依托,通识类课程与学术英语相互结合,以培养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与素养。四、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内容哈佛大学医学院丹尼尔P.亨特教授指出,住院临床医生的核心能力应该包括医疗服务、医学知识、基于实践的学习与提高、人际交流和沟通技巧、职业精神以及以系统为基础的实践。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可以作为实现通识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通识英语课程”可以帮助医学生通过融会贯通的学习方式,形成较宽厚、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发展全面的人格素质与广阔的知识视野。临床医生的核心能力除了医学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外,还需要大量的“通融识见”。把通识教育的内容融入到英语教学中,使“普遍知识”成为英语教学所依托的内容,让通识教育与语言教学合二为一,可谓一举两得。以学术技能为导向的学术英语课程和以内容为导向的专业英语课程,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效率原则,符合在使用中学习语言和提高语言的学习规律。将大学英语教学定位在学术英语上,也是大势所趋。学术英语可分通用学术英语(EGAP)和专门学术英语(ESAP)两种)。

第4篇

随着我国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壮大,我国医学领域在与国际沟通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对于这种情况,培养一批既有专业素质同时也具有极高的英文水平的创新型、复合型的医学人才已经成为目前医学发展最重要的一项教学工作。但是现如今我国医学在关于英语的教育模式以及重视的程度都不够,还有在教学教材以及教学师资队伍的构建上在于国外的发展状况相比,明显较弱。所以,对于医学教育的改革发展也成为目前最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就是针对医学英语教学的目前状况以及发展的方向进行详细的探讨。

二、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现如今,我国医学院在关于医学英语的教学工作主要是分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的第一阶段是英语的基础学习,第二阶段是专业英语的学习阶段。在这里,第一部分主要是为了培养巩固学生在中学时间所学习到的英语内容,同时让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英语的语法,并且为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第二部分是提升学生在医学上的专业英语学习。然而,由于我国的教学模式长期受到主观原因的影响,学习的质量不尽人意。在这里,主要是有着一下几点原因[1]。第一,对于医学英语教学的不重视。目前,我国医学高等院校在对于学生学习英语教育工作重视度不够。其中,教学的内容普遍只是重视到英语的基础学习内容,而忽视了专业英语的培养工作[2]。很多院校在关于英语课程的安排上,基础英语的教学课程明显高于专业英语的教学课程。甚至有些院校对于专业英语的考核标准没有准确的规划,缺少从基础英语到专业英语课程的有效衔接,也导致了学生缺少学习的兴趣。第二,师资水平有待提高。要想对于学生进行专业英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需要院校里有专业的医学英语教师。但是,对于我国现如今对于医学英语的教学工作讲,我国学院普遍缺乏专业的教学教师。因为医学英语自身的特殊性,也就对教师本身的专业要求也非常高。但是这种既懂医学又懂英语的专职教师是非常稀少的,也就导致我国医学英语教学的工作还是由公共英语教师所承担[3]。第三,教学模式有待提高。医学英语是有着专门用途的语言学科,它与公共英语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但是我国很多医学高等院校还是把医学英语的教学仍然使用公共英语的教学模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工作,没有把培养医学英语创新型人才的理念作为目标。同时,在对于医学英语认知上,还是停留在使用辞典阅读外国医学资料就可以的错误理念上,只是注重到应付考试,从而忽视了应用能力的培养[4]。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想要培养医学英语创新型人才,就要把学生思想作为中心。同时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彻底的转变传统教学里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理念,改正早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想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需要让学生能够自由的发挥想象力,要把课题交给学生来自由的发挥,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思想以及学习方法,只有把学生最为教学的中心,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自身的创作能力,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医学英语学习的质量。第二,充分发挥英语教师的指导工作。培养医学英语创新型人才除了要以学生为中心外,还要具有一位既懂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着创新意思的英语教师,只有教师能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在这个方面。教师的主要工作并单是教授学生学习英语,掌握英语语法,最重要的工作是能够引领学生去主动的培养英语创新能力以及实际的应用能力。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改正传统的教学模式,把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旧思想排除。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多加交流、沟通,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习医学英语的创新思维。第三,加大英语教学的改革力度。培养医学英语创新型人才的建设工作上,就要不断的对于教学的方式进行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过于重视对英语的教授工作,从而忽视了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也导致很多学生开始出现厌恶学习英语的情况出现,对学习英语产生了抵触心理,惧怕心理。所以这种教学的方式要彻底的改革,要努力的培养学习的兴趣,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要把培养创新思想以及实际应用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方向。第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创新型医学英语人才的培养,也是离不开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思维的活跃能力,我国高等院校应当不断的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轻松、和谐、平等的去进行学术研究。同时,学院要加大投资力度,为学生创造出优质的教学实验室,以及多组织学生进行探讨会,探讨自己的创新意识以及专业医学英语的学习经验。

四、结束语

培养医学英语创新型人才的工作是离不了学院以及教师的共同努力的,在这里,加大我国高等学院的教学改革是能够有效的起到培养工作的开展,为我国医学领域输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让我国的医学领域能够走到世界的最尖端。

作者:韩莹 单位: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刘彦娟.医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6,20(6):1220-1223.

[2]陈德凤.医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6):141-142.

第5篇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工作

为贯彻落实2001年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关于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的精神,以及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对医学英语课要求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阅读有关专业书刊,获取专业信息,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1]。许多高等医学院校在学生完成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之后,都开设了医学英语课程作为指定选修课,结合各自专业进行医学英语学习。但是从各医学院校的教学实践来看,工作成效不大,医学英语教学未能起到提高学生医学英语水平的作用。本文根据当前医学英语面临的新形势发展需要,针对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工作现状,拟对如何加强与改进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工作进行思考。

1.医学英语教学在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前,我国基本上没有专业英语,培养的英语人才大多语言基础扎实、文字功底深厚,但在为专业服务方面的语言应用能力比较薄弱,能用英语进行对外交流的专业人才也相当匮乏[2]。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对外科技文化交流也日益扩大,要求高校人才能听懂外国专家的学术讲座,能交流专业问题,读懂原版英文教材和期刊,能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撰写科技论文、商务信件、合作议定书等,这种形势客观上要求加大医学英语教学力度。2004年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将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其中在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的学习目标部分,对大学生专业英语的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和翻译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规范要求。笔者认为,医学英语教学不仅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2.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实践研究与探索

2.1 教学模式

医学英语有其特定的词汇结构体系、特定的语法规则和特定的语篇结构,在词汇、语法修辞以及文体等方面与普通英文文章有着较大区别,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具有措辞准确、表达客观、逻辑严密、行文简洁、词义明确、含义固定应用文书以及具有各种严格的语体特征。如何对这些特点加以归纳总结,并按照其特点进行教学,是医学英语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根据医学英语的基本特点,笔者认为,医学英语的教学重点在于把英语作为一种学习掌握医学知识的语言工具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医学生的外语综合素质(具有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和交际能力),为此,在医学英语教学方法上,要淡化传统教学观念,全面实施导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力提倡教师引导(讲座)、学生准备(自学)、集体讨论、教师讲评/答疑和组织答辩等形式;淡化课堂的呆板教学模式,努力实施一段时间一个专题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的自学和准备时间,然后集中组织教学双方研讨课,提高教学效果。

2.2 英语教材编写

目前全国范围内,医学专业英语教材匮乏,还没有一套完整的、高水平的教材。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的医学英语教材有两种来源:英文原版教材,自编教材。这两种教材各有优缺点,哪一种更适合医学英语教学呢?目前各校也没有一致的意见。有些学者认为英文原版教材的优点是“信息量大、内容新、语言生动、实用性强、语言规范、专业词汇准确”。但与此同时,这些学者也意识到了原版教材的一些弊端,如价格昂贵、难寻找、教材的适用性有问题,内容与国内教学大纲要求有出入。如流行病学,由于东西方人种差异,正常参考范围等与国内有很大差距。自编教材英文阅读资料比较有局限性,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新知识、新词汇不断涌现,很难涉猎广泛,囊括更多医学英语的内容。教学资料的选择与安排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医学本身的发展状况,做到语言和专业学习两方面的有机统一。

医学英语教材首先应当突出医学英语语言特点,并以此为线索进行编写。在词汇方面除应尽量广泛地出现医学英语的共核词外,还应突出医学词汇外来词多、词形长、结构复杂等特点,并对医学词汇的构词及语音规律加以总结。在语法修辞及文体方面应注意收集能体现各类医学文献语言风格、文体结构、含有较多具有代表性的医学英语习惯表达以及长句子、倒装结构、结构分隔现象等的文章,并尽量采用原文。

2.3 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中毕业于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师数量极少,医学专业教师一般难以胜任英语语言教学;英语教师又普遍存在不懂医学知识的问题,结果语言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难以实现,二者授课均感力不从心。事实上,英语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像医学专家一样掌握医学知识,虽然一定的医学知识对医学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帮助,但其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英语语言技能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医学英语教学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更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 

而师资队伍不稳定,师资水平有待提高,多数医学院校对医学英语教学的忽视等等,也严重影响了师资队伍建设。这与医学英语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趋向不相称。因此,当前必须建立更切合实际、更为有效的医学英语教师业绩考评机制,加强机制的引导作用,从加强教师培训、合作和交流入手,切实提高医学英语教师的认知水平,提高医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2.4 教学评估建立

正确运用教学评估的手段是有效提高医学英语教育的一种强有力的措施,将评估当成一种对教学的突然性检查和单项的管理行为,则会在教学过程中产生负面压力和抵触情绪,以致违背进行教学评估的良好初衷。医学英语教学的评估工作应有明确的目的,即研究和分析医科院校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并促使医学生掌握和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使医学教育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此外,有学者也开始注重对学生的医学英语学习需求进行分析,提出在分析医学生对医学英语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的制定和应用,在此基础上的“医学英语四结合教学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了医学英语的教学效果。随着国际交流的发展,应用英语的能力已成为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条件之一,也成为医学专业专业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应根据社会需求发展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且,通过西方有关医学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提高医学生医学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医学生综合人文素质也逐渐被有关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3.总结

加强与改进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工作应在思想观念上,充分认识医学英语教学在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教学模式上,不断探索医学英语自身的特点规律,形成一整套独特的医学英语教学模式;在基本建设上,努力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加强医学英语的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医学英语教育工作者,应及时了解、掌握和采用新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全面提高医学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亚蓉.医学双语教学实践的现状与反思[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3):507-509.

[2]丁年青.试论高校普通英语、专业英语及双语教学的关系[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8(2):3-5.

[3]赵跃君.医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1,22(17):9-10.

[4]涂青年,孙晓玲,侯建人.医学英语教学的评估理论和指标[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20-22.

[5]孙晓玲,张捷,周静.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需求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5):19,27.

第6篇

关键词:口译;专业英语;术语教学; 技能教学

一、口译教学研究概述

巴黎释意学派(The Interpretive School of Translation Theory),又称释意理论(le théorie du sens),其代表人Seleskovitch在1998年接受许钧教授的专访时这样解释:“翻译的对象应该是信息内容,是意义,而不是语言。”对此,杨承淑在谈到口译的原则与技巧时,认为应“传讯不传词”。无疑,“释意”与“传讯”都为口译对象界定了方向。著名口译研究学者吉尔教授针对口译中的错译、漏译的原因提出了“认知负荷模式” (the Effort Models) 假说,认为口译任务需要的注意力总量必须小于译员大脑能够提供的注意力总量。吉尔模式强调译员注意力的极限,只是对错译和漏译的原因提出的假说,并不是对口译过程的模拟。厦门大学林郁如教授及英国西敏斯特大学的罗能根教授带领的“中英英语项目合作小组”根据吉尔的模式进一步提出了口译训练的模式:I = S + C + P,即成功的口译=口译技巧+理解+职业准则的运用。以技巧和职业准则为训练核心的厦门大学口译模式(Xiada Model of Interpreting)强调技巧的重要性,给口译培训者以重要启示,即口译训练应以技巧(技能)训练为主。仲伟合对比了吉尔的口译模式和厦门大学的口译模式之后也强调,口译训练还是应以技能训练为主,并提出了更详细的口译技能训练内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口译题材是多样的,而翻译技巧却是有限的。笔者以为,“以不变应万变”的道理就在于此。无论是口译技巧中诸如长期记忆、短期记忆,还是具体到某些特殊句型的翻译技巧,都是技巧,都应该在不断的练习中掌握并能熟练运用。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国内外专家学者都一致认为,口译教学应围绕技能训练展开。这一观点毋庸置疑,而且,文中“技能教学+术语教学”这一观点的提出也是建立在前辈研究基础之上的。但无论是释意理论,还是吉尔模式、厦大模式,都只强调了口译教学的共性。事实上,专业英语口译教学,无论是从学生,到教材、教师等都有自身的特点,这是个性。个性寓于共性之中,脱离共性谈个性,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

专业英语,顾名思义,即以英语为文字载体,表达各行各业专业知识,几乎可以说有多少种学科专业,就又多少种专业英语(如医学英语、计算机专业英语、汽车专业英语、磨具专业英语等)。专业英语的教学有别于普通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也不同于大学英语一、二年级的教学。狭义地讲,专业英语教学的对象为非英语专业三、四年级学生。

三、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

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至少接受了十年以上的英语教育,很多学生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与同年级的英语专业学生相比,非英语专业学生拥有自己的专业,英语仅仅是他们的一个工具。经过专业的系统学习,专业知识远远高于英语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加上适当的口译训练,必将使他们能独立胜任专业性较强的口译任务,属于典型的复合型高端人才。理论上讲,语言水平相同的条件下,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理解和表达本专业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思想信息时,能够达到的深度和广度是英语专业学生所不能及的。

另一方面,正因为非英语专业学生有自己的专业,所以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其专业课程学习的时间极大地挤占了英语语言的学习时间,英语课程及课时数量远远少于英语专业学生的课程及课时数量。到了三、四年级提高阶段,各种专业课程的开设进一步挤占英语课程的课时,使得大多数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程(ESP)每周只有2课时。整体而言,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听说能力不及英语专业的学生。

以上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和语言方面的劣势,这就决定了非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不能照搬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模式,必须根据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专业型英语口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具备本专业领域的中级口译能力,即能进行特定专业领域的一般性事务活动口译,如会谈、接待等。学员在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之后,再接受口译高级阶段的课程训练,以胜任相关领域的高级口译任务。

四、提高专业英语口译教学实效的对策建议

1.注重学生的口译技能的培养。

口译技能的培养是口译教学不可忽视的部分。台湾辅仁大学杨承淑教授指出,口译教学中有三要素: 语言、知识、技法。其中“技法”是口译教学中的核心部分。这里要处理好技能训练和语言训练之间的关系。因为技能训练以能力为基础, 若口译内容远超出学生理解、表达能力, 技能训练势必让位于语言训练。因此,在口译入门阶段,选择一般性而不是专业性题材作为训练内容,就成了教师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同样,专业英语口译初级阶段的教学重点也应该放在技能训练上,待学生掌握基本口译技能后,再过渡到第二阶段的专业性题材,并在实践中实现技能教学和术语教学的整合。

针对口译技能教学,从口译实践的需要出发,要循序渐进地给学生介绍口译技能。广州外语外贸大学的仲伟合在吉尔模式的基础上于2001年提出了更详细的口译技能训练内容,参考仲伟合教授的观点,结合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应重点介绍以下口译技能: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笔记(note-taking & note-reading)、表达/信息重组(production/information rearrangement)。而数字口译、应对策略、职业准则等技能或素质的培养,可分散穿插于教学的不同环节。

2.注重专业术语的口译教学。

专业英语或者说行业英语,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各行各业有其专属的词汇与表达,也就是术语。D.Seleskovitch和M.Lederer在《口译训练指南》一书中把术语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单一指向的术语,或称技术术语;第二类是特种指向的术语,如人名、电影名等;第三类是讲话人特意使用的一些词语。专业英语术语教学涉及的术语属于第一类,叫技术术语。其中大部分术语的技术概念是单一的,唯一的,只有小部分还具有一般用法下的所指概念。比如period, HIV positive两例中,“period”和“positive”的一般概念所指为“时期、周期”和“正面(的)”。但在医学英语里,这两个词可以分别指“(女性)经期”和“阳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识别术语的“技术概念”和“一般概念”。

专业英语口译教学除了要遵循普通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原则与方法之外,其教学内容有自身的特点,即增加专业术语教学。术语教学不仅仅是要保证学生成功完成术语在原语和译语之间的符号转换,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理解术语在原文语境中的含义,并把它忠实地在译语中传达出来,译语表达力求专业。从现实来看,学生译员碰到的专业化较高的口译题材多属于科技文体,而科技文体是按照语言法则、逻辑手段使用术语表达科学技术领域的内容,其语法知识与文体结构相对稳定。毋庸赘言,以科技文体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英语口译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术语教学。

就术语教学的性质而言,由于英语在我国是作为一门外语来教的,自然地,术语教学被归入了外语教学的范围。然而,在非英语院校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大多非专业出身,由他们担任这些学科的术语教学,实在勉为其难。对于专业英语的口译教学教师来说,其任务之重,教学之难可想而知。因此,专业英语口译课教师由复合型教师担当比较适宜。

术语教学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本科生阶段三年级开始。此时,学生已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学生开始学习口译基本技能,同时也开始集中学习专业课程。学生的语言知识、口译技能和专业知识三个模块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彼此促进。至于术语教材/教程的选用,开设专业英语口译教学的院校可自行选择。据悉,目前已出版的有《医学英语术语教程》(杨明山著,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法律英语核心术语:实务基础》(屈文生 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等。

以上是就术语教学的地位、性质、时机、教材选用以及方法所作的初略探讨。毕竟,这是刚刚兴起的一门课程,其教学效果如何还要看术语学习的动机。但是作为专业英语口译教学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首先是为“培养复合型口译人才”这一目标服务的。

五、结语

口译教学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有利于促进教学的方法都可以为之所用。专业英语口译教学以“技能教学(Skill)”和“术语教学(Terminology)”为核心板块。在理论指导下,结合专业英语口译教学在师资、学生、教学内容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师资搭配、课程内容设置。理想的情况是,专业英语口译教师应该是个职业译员,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同时又是某学科的“专家”,至少应该具有扎实的学科背景知识。复合型的教员更能培养出复合型的学生译员。但是,这样的条件不易满足。因此,条件达不到的院校,可以这样搭配口译课程教师,即由有丰富经验的教员和具有学科优势的教师合作,共同完成专业英语口译教学,甚至可以聘请翻译公司专业译员从事兼职教学,借鉴校企合作之路。

参考文献:

[1]Altman, Janet (ed.) Teaching Interpreting: Study and Practice, London: Centre for Information o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87.

[2]Gile, Daniel.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3]Jones, R.Conference Interpreting Explained.Manchester: St.Jerome Publishing, 1998.

[4]Setton, Robin.Simultaneous Interpretaion.A cognitive-pragmatic analysis.Amsterdam & Philadelphia: Benjamins, 1999.

[5]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6]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7]刘和平, 鲍刚.技能化口译教学法原则——兼论高校口译教学的问题[J].中国翻译,1994,(6).

第7篇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临床医学院校的双语(中/英)教学现状,结合临床教学实践,对实施双语(中/英)教学的有利条件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一些改革建议,旨在提高临床医学院校的双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医学教育;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135-0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英语水平高低已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就业情况及职业发展前景。[1,2]新一代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还需要不断跟进相关学科专业研究领域最新进展,具备与国外学者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书写外语文献及服务外籍人群的能力。开展临床医学院校的双语(中/英)双语教学,全面提升医学生专业英语素质,尤其是实际应用能力,对于培养学生未来的就业优势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由于医学教育具有其特殊特点,目前在我国临床医学院实施双语教学(中/英)情况尚不理想。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有效实施双语教学(中/英)培养高级复合型医学人才是一项紧迫而现实的课题。

双语(中/英)教学重点在于把英语作为语言工具贯穿于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具备听说读写译)能力和交际能力。目前全国各类高等院校都在积极开展双语教学,但教学水平参差不齐。[4,5]现主要可归纳为三个层次:一,布点层次,教师在上课时用英语介绍重点内容和专业词汇等;二,联线层次,教师讲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让学生学会如何英语表达中文内容;三,双面层次,让学生学会用中文和英语来思考解答问题,获得有效沟通、熟练应用能力。目前大多数院校的双语教学仍停留在简单的布点层次,真正能使用双语教学的学校屈指可数。要求医学生在完成繁重的临床知识学习的同时掌握医学专业英语,并具有一定交流沟通能力也是相当困难的。双语(中/英)教学对于院校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和学生能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在国际化规模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使临床医学英语教学更加规范及实用性是我们教学改革面临的最大挑战。

一、加强临床双语师资培养

具备临床医学知识且能用较为流利、标准的英语表达临床专业内容的师资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现状是大多数临床院校的师资配备远达不到需求,必须通过多渠道加快培养临床双语(中/英)教师队伍。在政策层面上,通过建立双语(中/英)教师的培训与资格认证制度以及职称评定政策,促进临床医学院校的双语教学发展。[6]不同临床院校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及带教老师英语教学水平。[7](1)选派外语基础较好的临床课教师及临床带教老师到外语学校进修、出国深造,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并规定留学归国人员必须承担一定的临床双语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2)对专业外语教师进行相关医学专业培训,使外语教师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有利于提高公共外语及基础医学英语教学水平。(3)把双语教学效果作为一项年终考核指标,制定公平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广大临床教师意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树立忧患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另外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外籍教师、医学专业人士给学生讲授专业课,定期组织教师听课观摩,并对进行英语授课的教师的课堂授课语言和教学方式进行重点培训,也是提高教师临床双语教学水平的切实有效措施。

二、制定合理课程规划,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虽然大学英语教育已经取得很大进步,英语考试通过率显著提高。但不同院校的医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即使是在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学生及研究生、博士生群体中,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现象也比较严重。目前医学专业的英语教学仍沿用传统的英语教材和公共英语的教学方法。但与很多专业教育不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负担过重。学生上完课后,复习记忆相关医学知识都来不及,进一步进行相关专业英语学习存在困难。临床医学学制更长,专业分工细致,对专业英语学习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R床双语教学中需要根据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的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制定更细致具体的培养计划,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上,不断探索医学英语自身的规律特点,形成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英语教学模式。

在本科教育期间,双语教学可分两个阶段进行,并制定阶段目标。在入学前三年以公共英语教育为主,开设临床实践课后加强专业英语教育。在医学生公共基础课阶段,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便利条件,推进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英语打好基础。公共英语教学应充分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融合的原则,在听、说、读、写几个方面重点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沟通、应用能力。在专业英语教学阶段,合理安排课程设置,开设专业英语讲座,专门学习医学英语基本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强化训练。在进入实习期后需要保持实习阶段英语教学的连续性。[8]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在英语查房及英文病例书写方面加大教学力度,进行模拟临床的实际英语训练,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临床本科学习阶段是以全面的基本临床知识为主,临床双语教学应以学习基本医学用语为主,掌握常用词汇及用法。在研究生和博士生教学阶段,临床双语教学应以扩大专业词汇量,提高专业文献阅读能力,加强沟通交流及专业论文写作能力为主。[9]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课前学生需要切实做好预习,熟悉讲课重点及专业词汇,提高听课效率。在课堂上,应更加强调师生间的互动,注重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与学生进行交流,多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主动用英语提问和表达自己对临床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培养他们的临床英语思维能力。讲解时多采用图表,挂表、板书、投影及录像等辅助手段,既增加了临床医学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又有助于学生强化记忆和加深理解。可结合临床知识学习,采用模拟临床诊疗经过等场景演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研究生和博士生教学阶段,应根据不同专业及学生英语水平,采用小班授课,专业分组学习等多种灵活形式,有针对性地提高英语水平。增加医学英语泛读,包括文摘、综述、说明书、手术记录,病例讨论等等,提高学生医学英语应用能力。进行实用性英语写作练习,培养英语临床会话能力及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能力,提高综合应用英语能力,学以致用。力争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的方向发展。[10]

三、选择合适教材,加强自主创新

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五年制普及型双语(中/英)医学教材,特别在临床实习阶段缺乏可用的实用性专业英语教材。大部分临床院校采用原版英文教材,以实现与世界临床医学主流技术和思想接轨的目标。但东西方的思维模式不同,国内外的医学教育体系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很多原版教材内容上并不适合我国的国情。[11]过多的原版教材也会分散学生精力,无法掌握重点。选择教材原则上,要考虑到临床各院校专业特点,教学传统及学生英语水平等实际情况,又要兼顾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问题。各院校应根据本院校专业设置的具体情况及教学传统,大力开发适用于临床“双语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教研室也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并根据公认权威原版教材为蓝本,参考其他同类教材,结合中文版教材热荩通过编辑简要辅助教材,弥补采用原版教材的教学不足方面。

培养具有扎实医学知识,临床实践能力及英语交流能力的高级医学复合型人才是较长期的艰巨工作。熟练应用一门外语,还需要掌握大量专业词汇,仅靠课堂和临床实践的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建立双语校园环境、双语生活和工作实习环境,让学生在一种浓厚的外语氛围中,不断学习、应用和巩固外语。只有通过不断的教育实践,不断总结改进,才能将双语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双语教学发展需要社会、教育界及每个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谈多娇.双语教学: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选择[J].教育研究,2012,(11):85-88.

[2]唐景莉.医教协同培养临床医师―访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J].中国高等教育,2014,(23):6-8.

[3]孙健,陈惠,徐维宁,等.口腔医学院校开设口腔职业英语课程的尝试与思考[J].上海口腔医学,2014,(04):132-134.

[4]曲燕,王振波,王建军.中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研究现状[J].高等理科教育,2014,(02):108-112.

[5]郑大湖,戴炜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语界,2013,(01):56-63.

[6]陈小军.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及评估体系的构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205-206.

[7]程国玲,李永峰,肖鹏飞.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学刊,2016,(23):82-83.

[8]周恩,丁年青.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衔接:现状与思考[J].外语界,2012,(04):70-77,98.

第8篇

关键词: 医学类独立学院 专业英语 课程设置 教学模式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和国际交流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趋势,过去那种单一英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对单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少,英语专业的传统办学模式面临很大挑战。而当今医学却在国际交流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而在医学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迫切需要掌握医学知识、熟练运用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英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这种形势下,独立医学类院校医学英语专业的办学模式应运而生。

二、医学英语专业教学现状

医学院校的英语专业不是普通的英语专业,而是要办成“英语+医学”的形式,也就是说,医学和医学英语要占一定的份额。但这绝不是英语和医学的简单相加,其实医学院校的专业英语是保持大学英语教学的连续性以提高医学院校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目前,我院的医学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词汇掌握、文献阅读和翻译能力。我院英语专业教师由四名年轻的助教(均为英语专业)承担。基础英语教师语言知识丰富,但是由于教学任务十分繁重,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去,这样就可能出现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教学内容和形式与公共英语相似,语言点、语法知识过多,而医学知识欠缺,信息量不够大的现象。由于《医学专业英语》课时相对较少,而学生又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记忆、掌握医学英语词汇,一学期下来,学生真正学到的专业英语知识就非常有限。结合我院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学现状,笔者对我院医学院与专业教学有如下思考。

三、我院医学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1.制订合理的课程计划

医学院校制订的教育计划应该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制订课程计划需要教师、学生的参与和理解。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学内容又很多,为了让学生在掌握医学英语词汇后很快地获得专业英语阅读、写作、翻译等能力的提高,应增设一些满足不同学生层次需求的选修课,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开设的选修课程太少,特别是医学选修课程开设不多,且严重受到限制。医学选修课跟其他医学专业学生一起上,赶不上专业学生,想选基础的没有选,能选的却难度很大,比如临床医学概要,坐在教室像听天书一样,因此,可以增加中西文化类课程,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提高文化素质和修养。另外选修课的班级不宜太大,以免影响教学效果。

2.培养和引进复合型外语教师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所在。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学改革之本。切实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促使新一代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保证教学工作后继有人的长远大计。我们不能仅停留在教学圈子里,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当中,才能使自己永远处于学术发展的前沿。总之,我们要坚持学习充实自己,除了学习书本理论、搞好教学外,学校要确保教师假期能外出参加一些学术会议、研讨班,通过步出校园来获取先进的教学方法,了解新的信息,同时要让外出的教师回校作汇报交流,达到开阔视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3.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充满智慧的教师,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可以使同一种教学设计产生不同的教学过程,获得不一样的教学成果。然而,任何一种资源,我们都不能采取拿来主义思想。因为任何一种思想,都打上了深深的个人思想的烙印,都是那些教师们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教学环境下,面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所作的个性思考。它的思考也许会引起你的共鸣,但这种共鸣不可能是教学实施时的成功之路。由于地域、语言习惯、知识底蕴、教学风格,甚至教学条件的不同,都可能使你拿来的内容在自己的班级无法实施。从这些意义上来看,再好的课堂也是无法克隆的。然而,你想克隆获得好评的课堂,结果只能是东施效颦,徒增自己的茫然和难堪。究其原因,不是自己的学生没有别的班级出色,而是自己没有对别人的经验总结消化。一旦让别人的经验成为自己的营养,你就必然能获得丰收的喜悦。

4.补充实践课程

补充实践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工作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实践课程可以是网络自主学习,英语角、英语电台、英语报刊等第二课堂活动,各种英语竞赛、外事接待、国际会议接待、涉外导游、翻译、基地实习等社会实践等。

四、结语

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独立医学类院校的医学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变也应迎合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必须把应试教育模式尽快转向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相结合,并逐步建立以医学英语专业为主体的新型模式,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医学英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彤.关于开设”医学英语专业”的市场前景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4,(1):33.

[2]吕桂.日本医学英语教育对我国高等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4):724-745.

第9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1(a)-0133-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isting problems concerning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of a medical university in Shaanxi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SP, and put forward strategies to optimize ESP teaching. Methods The problem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were collec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under the guidance of ESP theory in 4th to 6th May 2016. The questionnaire mainly involved students learning needs,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students opinion on the curriculum, students opinion on the textbook, students opinion on teaching method, etc.. Results The findings included students not paying much attention to medical English, unreasonable setting of ESP course, untargeted textbook, lack of ESP teachers. Conclus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social demands for compound-applied talents, the main approaches to perfecting and optimizing ESP teaching include increasing medical English credits, optimizing course settings, choosing appropriate textbook,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SP faculty team and adopting flexible and diverse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ESP; Teaching reform

近年恚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大学英语教育对象发生了根本变化,单纯的语言技能课程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针对医学院校的学生而言,在未来的工作中,要了解国际医学前沿动向,进行国际医学学术交流以及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过硬的英语水平,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医疗卫生工作人员越来越高的要求。为培养学生以后工作所需的英语能力,大学英语教学重心逐渐从传统的基础英语教学转向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ESP)教学,其改革成果比较显著,但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ESP是指为了实现学习者在某一学术领域或职业上的成功而设置的课程”[1]。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来探析ESP理论视角下陕西省某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尝试提出一些相应的改进策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陕西省某医学院2014级非英语专业大二共64个班,所有学生入学后参加英语分级考试,按照成绩,分为23个A班、34个B班、7个专升本班,所有A班学生大二第二学期开设医学英语课程。本次调查随机抽取了9个A班,涉及临床(2个班)、护理(2个班)、检验(2个班)、药学(2个班)、口腔专业(1个班)。

1.2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于2016年5月4~6日在陕西省某医学院进行。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形式为主,访谈为辅。问卷调查的问题由笔者参考国内外ESP相关研究,并根据该校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问卷调查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内容卷主要涉及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对课程设置的看法、对医学英语教材的看法、对教师教学方法的看法等。学生的学习需求分析是ESP课程设计成败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为ESP课程设计提供有效的信息,而且为教材编写、教学活动提供参考。秦秀白[2]认为,根据ESP课程的实用性与行业性的特点,ESP的教学应以学习者的实际学习需要为中心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内容。

2 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70份,即每个班随机发放30份,共收回问卷256份,回收率为94.81%。问卷重点调查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动机、对课程设置的看法、对医学英语教材的看法、对教师教学方法的看法。

2.1 学生的学习需求

问卷调查显示,37.5%的学生认为亟需要提高的是医学英语口语会话能力;7.8%的学生表示需要提高长难句翻译能力;33.2%的学生迫切需要提高听力能力;7.4%的学生认为写作能力亟待加强;14.1%的学生认为需要加强专业文献阅读能力(表1)。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进一步深入,医学专业毕业生面临着了解国外先进技术和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需要,部分学生已经意识到医学英语会话能力和听力能力的重要性。访谈中,笔者发现临床学院学生的学习需求最高,部分学生表示希望老师能加强专业文献阅读能力的训练,以便为研究生ESP学习和未来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调查显示,37.1%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四、六级考试;10.2%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找一份好工作;5.1%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27.0%的学生认为学英语主要是为以后考研打基础;20.7%的学生表示把英语学好是为了以后的工作需要,可以促进自己专业知识的获取(表2)。

2.3 对课程设置的看法

陕西某医学院校非英语专业A班学生大二第二学期每周上一次基础英语,一次医学英语。256人中,47.3%(121人)的学生认为医学英语课时太少;39.3%(102人)的学生认为课时安排合理;12.5%(32人)的学生甚至认为没有必要开设医学英语课程;38.7%(99人)的学生表示医学英语课上课根本听不懂。随后,经笔者了解,每天课后学习英语3~4 h的仅占8.2%(21人),平均每周学习英语总共3~4 h的占44.9%(115人),每周学习英语总共1~2 h的占38.7%(99人),7.8%(20人)的学生表示课后从不学习英语。笔者认为,医学生专业课程任务繁重,课后要做实验,课余时间相对较少,大多数学生对英语课程的重视度不够,所以课后花的时间也就较少。

2.4对医学英语教材的看法

笔者调查的对象使用的教材均为白永权主编的《医学专业英语阅读一分册》。在调查的256人中,33.6%(86人)的学生认为课本较难,不太好理解;38.3%(98人)的学生认为教材难易适中;28.1%(72人)的学生表示课本根本看不懂。29.3%(75人)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和自己专业相关不大;14.8%(38人)的学生认为该教材的学习对于以后专业发展和工作需求没有任何用处。笔者认为,由于专业和知识结构的差异,临床专业的学生理解该教材的能力势必要比其他专业容易一些。

2.5 对老师教学方法的看法

接受问卷调查的256名学生中,41.4%(106人)的学生对医学英语教学现状不满,认为老师上课只顾传授知识,49.2%(126人)的学生反映老师的授课方法单一,仅是阅读+翻译的模式。45.3%(116人)的学生认为上课有机会讲英语,37.1%(95人)的学生表示上课很想回答问题,就是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10.9%(28人)学生的表示对老师的问题不感兴趣,从来没回答过问题。笔者认为,该学校属于二本院校,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不是很高,少部分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差,学生在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往往只是注重语法学习和题海战术,忽视了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这显然不符合人才的培养目标。

3 讨论

陕西省某医学院承担着为国家,尤其是陕西省培养优秀医疗工作者的责任。多年来,该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一直以基础英语或通用英语(EGP)教学为主,教学重点在于通过课文词汇和语法的讲解帮助学生打好英语基础,提升四、六级过关率。这种做法使得一些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因重复学习高中语法和词汇而表现出英语学习兴趣下降,两年下来成绩不但没提高,反而下降了。此外,大多数四、六级通过的毕业生发现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根据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3],高校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竟争的国际化人才”,该校自2012年9月对大学英语教学实行了改革。学生入校后参加分级考试,A班的学生前三学期学习基础英语(2次/周),第四学期基础英语和医学英语各1次。B班学生大一、大二只上通用英语,第五学期不再分级,部分专业依然开设医学英语课程。但就问卷调查和访谈来看,虽然本次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3.1 问题分析

3.1.1 学生对医学英语不够重视 问卷调查显示,由于长期以来受英语考级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仅注重基础英语的学习,忽视医学ESP的学习,认为学英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四、六级考试,以便找到一份好工作。部分学生把通过四、六级考试当做自己的学习动力,四、六级考试通过之后便没有学英语的兴趣,甚至从此终止了英语学习,认为医学英语在以后的工作中用处不大或者甚至不需要,因此没有必要下工夫去学习。再者,医学院校学生专业课程任务繁重,多数时间用来学习专业课,大部分学生觉得医学英语仅仅是公共n,无需花太多心思去学习。

3.1.2 ESP课程设置不合理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提出“ESP课程为必修课,安排在第五~七学期,学时不得少于100课时,第八学期还可继续安排ESP文献阅读、ESP资料翻译、英文摘要写作等,从而确保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4]。但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来看,该校并未严格按照大纲的要求安排课程,未完成大纲要求的课时量。ESP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别需求[5],这是因为医学英语的专业性比较强,不同专业的医学生需求不同,如果ESP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特别需求,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动力。此外,由于A班在第四学期已经接触了医学ESP的学习,加之英语基础本来就比B班学生好,第五学期合班后进行ESP学习,B班学生势必跟不上进度,这无疑会扼杀其对医学英语的学习兴趣。

3.1.3 教材针对性不强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反映教材难度大,不好理解。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教材内容和自己专业相关不大。近两年来,该校非英语专业医学英语教学没有明确的专业划分,不同专业(检验、临床、护理、药学等)的A级学生使用同一种教材,专业针对性不强。该教材的章节注重于人体系统的介绍,部分护理、检验、药学的学生认为这对自己专业知识的获取作用不大。

3.1.4 ESP师资匮乏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ESP教学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主流。然而,虽然该校英语系的大部分英语教师长期以来从事EGP教学,但是由于医学生的扩招,部分EGP教师也不得不承担起ESP教学的重任。大部分EGP教师缺乏医学背景知识,对医学英语单词缺乏系统的学习,只能边学边教,边阅读边翻译,ESP教学方法死板,内容枯燥。虽然ESP以专业知识为教学内容,但其教学重心仍然是学习语言技能,其实质上是一种通过学习专业知识习得外语的语言学习模式[6]。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只有将英语基础知识和医学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胜任ESP教学,才能引导医学生正确地使用医学英语知识获取专业信息,从而促进专业知识的积累。

3.2 改进策略

3.2.1 增加医学英语学分 笔者认为,针对学生重视基础英语、忽视医学英语的问题,学校可以适当地增加医学英语学分,压缩大学英语学分,把医学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在所有非英语专业学生当中开设,学生必须修够学分才能顺利毕业。甚至,学校可以在学生毕业前,对他们进行医学英语成绩考核,达不到标准者,一律不能毕业。长此以往,学生对医学英语的重视程度一定会有所提高。

3.2.2 优化课程设置 陕西省某医学院校医学英语在第四学期针对A级学生开设,且周学时为2,第五学期个别专业继续开设医学英语。笔者认为,该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虽然注意到了医学ESP的重要性,但在学时安排上还是注重基础英语,两者学时比例失衡,这严重影响了医学ESP的教学效果,远远不能满足医学生的需求。因此,该校可以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增加医学英语课时量。在课程设置时,学校可以尝试在第一、二学期开设基础英语,第三、四学期在开设基础英语的基础上添加医学英语词汇;第五、六学期根据不同的专业开设护理医学英语、临床医学英语、检验医学英语、药学英语、口腔医学英语等,第七学期针对特定专业开设医学英语实践课,如医学英语文献翻译、医学英语文献阅读、医学论文摘要写作,让学生为未来的工作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医学ESP基础。

3.2.3 选择有针对性、难易适中的教材 教材在语言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效果[7]。一方面,医学英语教材的选择应该具有针对性。不同的专业应该使用不同内容的教材,如临床医学英语、护理医学英语、检验医学英语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特定的专业需求。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如果一门语言课的内容越接近学生的功能需求,语言教学就越可能取得最好的效果[8]。此外,英语和医学专业知识的结合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的兴趣,学生不仅可以利用所学的医学知识来帮助自己理解医学英语文献,也可以利用医学英语知识获取更多的医学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医学英语教材的选择要难易适中。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选择难度适中的教材,如果选择教材过难,学生就会对医学英语望而生畏,从而丧失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3.2.4 加强ESP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点要素,ESP教师的知识储备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成败。何文贤[9]指出,ESP教师应具备知识基础结构(专业知识、技能、态度)和专业实践环节。因此,医学院校的ESP教师不仅要精通英语语言知识,还要有足够的医学知识储备,才能在讲授医学英语课程时摆脱照本宣科的尴尬局面。由于对ESP教师的知识储备要求较高,ESP师资明显短缺。目前,在高等医学院校中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师与英语专业教师的平均比为1∶25,这表明各医学院校普遍缺乏既懂医学专业又擅长英语的人才[10]。要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就个人层面而言,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要成功地转为ESP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兴趣,钻研相关医学知识,旁听医学课程,牢记医学英语词汇;此外,大学英语教师要和医学专业教师互相切磋,实现知识的互补。就学校层面而言,一方面,学校要给大学英语教师更多的外出进修、访学机会,以扩展他们的眼界、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医学院校可以组织英语底子扎实的医学博士对大学英语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也可以邀请其他医学院校ESP专家来校举办专题讲座,或对大学英语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从而推动ESP教师师资队伍的壮大。

3.2.5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医学英语本身单词繁琐、句子冗长,不容易理解和记忆。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就要尽可能地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阅读+翻译。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设计不同的医患话题和情景,让学生在讨论和表演中,不知不觉地习得医学英语知识;此外,教师要打破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针对不同章节制作MOOCS,必要r配上情景录像,与学生在线互动。MOOCS的大规模、开放和在线等特点,为ESP自主学习者提供了方便灵活的学习机会和广阔的空间[11]。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12-16]。

随着我国国际交流的日益深入,社会对医学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ESP教学是基于社会和学生特殊需求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教学改革模式,在医学院校中开展ESP教学不仅能够满足医学生的特殊需求,而且能够满足社会对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陕西省某医学院校在教学改革方面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笔者认为,成功的ESP教学不仅需要英语教师自身下功夫,还需要学生积极配合,只要大家携起手来,勇敢地面对目前的形势,积极投身到改革的浪潮中,ESP教学就一定能取得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 Sabet MK,Daneshvar I. The Impact of ESP Materials on Medical Students Reading Proficiency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Wor1d,2010,9(29):12.

[2] 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79-83.

[3]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l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http:// china. com. 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 Htm,2014-03-20.

[4] 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2.

[5] 罗毅,李红英.论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衔接[J].外语界,2008(1):76-80.

[6] 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7] 周智,贺喻,任红.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J].医学教育探索,2010,9(5):618-620.

[8] 解学花.基础英语教学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关系探索[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0(4):106-108.

[9] 何文贤.语言的经济属性与ESP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28-32.

[10] 张燕,吴新炜,张顺兴.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29-30.

[11] 李凤萍.ESP理论视角下的高等中医院校医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1):1816-1818.

[12] 屈亚媛,周玉梅.“微时代”下的军事医学英语微课教学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6):134-137.

[13] 刘英,朴相根,金柱翰,等.临床TBL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以培养临床年轻骨干教师(医生)医学英语为例[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B08):51.

[14] 袁超,丁阳,付正,等.高职院校药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中国药房,2014,25(8):766-768.

[15] 李放,魏新丽.提高医学生专业英语翻译水平之教学技巧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8):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