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09:48:33
导语:在煤矿重大灾害防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矿井水害 水害治理 管理 方法
中图分类号:TD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矿井水害在我国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是五大灾害之一,在矿井的建设和生产时期都对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有着很大的威胁,并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特别是近年来矿井的开发深度加大,水害威胁也日益增大,淹井事件发生频仍,而且危害程度大,给人民给国家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所以如何尽快更好的解决矿井水害淹井问题是每位矿井技术工作人员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同时还要积极引进更加先进的技术,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做好矿井防治水工作,确保开采工作的安全有序进行。
2产生煤矿水害的原因
2.1直接原因
产生煤矿水害的直接原因有三点。
2.1.1无计划盲目开采。
某些企业或业主没有查清拟开采地区水文地质条件,没有对开采可行性准确判断,没有做好矿井水害防治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没有经过相关部门鉴定批准矿井的开采工作便盲目进行开采,最终导致水害事件发生。
2.1.2超层越界开采。
一个矿井开采完后,矿井中的煤矿资源已不足以继续开采下去,而有的煤矿企业为了增加企业自身利益不顾矿井实际情况继续进行越层越界开采工作,这样就增加了矿井的危险系数,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2.1.3防治水措施没有落实到位。
根据国家规定开采矿井时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技术鉴定,还需要做好防护措施工作,而有些企业为了减少开支,增加企业收入没有把安全工作放到首位,导致在矿井开采时发生危险时没有安全措施而发生事故。
2.1.4发现存在水患时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护。
煤矿企业对矿井下安全防护工作进行不到位,在矿井下发现有突水迹象后没有及时解决,也没有做出治理措施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2.2间接原因
2.2.1缺乏管理
企业对水害防治工作松懈,没有投入足够的资源进行管理,没有把责任落到实处。煤矿开采安全是第一要务。煤矿没有真正把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没有紧急情况处理预案。还有就是企业对防治工作缺乏主动性,对安排防治管理工作方面不到位。这些原因也会导致水害事故的发生。
2.2.2违规采矿
企业在煤矿开采时为了自身利益没有处理好对矿井开采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出一些违反国家煤矿安全规程的事情,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3煤矿水害预防工作
3.1正确认识水害威胁,加强水害防治工作
水害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煤矿水害是是煤矿开采的必须解决的一大灾害,随着矿井深度开采的不断加深,井下水压增大,矿井中突水风险也随之增大,对井下安全生产产生重大威胁。所以要求企业加强对矿井水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根据国家规定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开采计划,开采时还是密切进行水文地质观测,收集地下水动态信息,并做好整理工作,认真做好防治水工作。
3.2加强治水基础工作,提高预测水平
做好对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定期进行井下采掘现场水害情况汇报,做到对井下任何时候的情况都了然于胸,从而对水患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采取防治处理预防措施,有效杜绝矿井水害的发生,保证了井下的安全生产。
还有就是在开采煤矿之前必须经过专业技术人员对各项资料全面的审查,分析做出相应技术措施,如此方能有效解决矿井的水害隐患。
3.3 依靠科技推广应用新技术
随着煤矿业的发展,现有的煤矿开采方法手段已经逐渐难以满足煤矿企业的发展,难以满足生产的需求。最近几年,国内已经正在替换传统探测开采方式,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的探测手段跟开采方法,如:瞬变电磁仪探测法、直流电探测法,是矿井的安全生产从技术上更有保障。
3.4落实工作责任到位
在矿井开采中,落实责任是重要一点。按照规定来进行开采,坚决杜绝违章作业的发生。要完善组织结构队伍,增加对各工种的培训投入,提高全员素质。增加管理力度,并定期安排对矿井下各项项目进行完整性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
4矿井水害治理措施
4.1加强企业责任意识
对矿井企业要严格要求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强化企业责任意识,成立相关井下专业探放水队伍、物探队伍、相关井下水害治理队伍,安排专门技术人员负责工作。还要要求企业建立完善预测体系。由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对井下地质水文条件进行观测,定期排查井下安全隐患。以预防为主,不能等到事故发生后才去处理,所以要做好水害预防工作。
4.2做好安全监督工作
矿井工作安全第一位,安全问题不能忽略。各地区政府机构要加强对煤矿企业的监督工作,建立安全机构对本地区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煤矿企业进行落实跟踪,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要责令该企业加强隐患处理作业,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对于那些不完善的煤矿开采队伍,责令该企业建立好完整的开采队伍后才允许其开采矿井。如整改后再次发现存在问题的企业要强制关闭。
4.3加大煤矿水害监察力度
监察工作就要求政府机构来落实了,政府安全监察机构要保证完成自己的责任工作,定期对企业进行安全工作的监察。通过严格的监管制度来来约束企业。如果企业对安全基础工作落实不到位而导致事故发生,政府必须通过相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5结束语
上文中通过就煤矿水害发生的原因入手分析得出煤矿水害的预防跟治理方法,而想要更加完善的机制预防矿井水害事故的发生,就需要政府加强对企业安全基础工作的监督力度,严格管理企业相关开采队伍跟设备的的配置。企业还要多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跟先进技术,加大对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这样才能保证矿井水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只有消除了安全隐患才能为企业为社会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勤锋.煤矿水害治理方法研究与应用[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6):13-14.
[2]付星.浅谈煤矿水害防范与治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2,4(15):35-36.
【关键词】 煤矿 安全生产 6S 解决方案
一、前言
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耗大国,建国以来煤炭在国家能源结构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煤矿行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对煤炭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预计到2050年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大约占50%左右。煤矿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事故总数多、事故损失严重、职业病危害大及产业机构不合理等。
二、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整体形势良好,安全生产事故总量和百万吨死亡率都在逐年下降,但事故总量仍然偏多,影响安全生产的事故隐患没有得到彻底治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煤矿井下安全生产过程中灾害严重,瓦斯事故多,危害严重。我国是世界上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最频繁的国家,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煤矿事故的100多倍,是印度的8倍。安全生产基础设施薄弱,保证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不足,甚至不能保证井下安全生产的最基本条件。早期建设的矿井生产系统不能满足开采深度的增加和采掘范围的扩展的新要求,导致危机安全生产的隐患增多。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某些矿区领导对于安全生产仅停留在会议阶段,国家政策和规定不能有效执行,井下工人成分复杂,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职业病危害严重,煤矿安全生产过程的粉尘、有害气体、噪声和震动等都将对井下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开采主体多元化,尤其是乡镇私有矿井安全生产问题严重。
三、煤矿安全生产问题解决方案
结合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增强煤矿行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改善矿井落后的生产体系,从源头上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
3.1 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力度,完善煤矿从业人员考核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增强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大力治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建立隐患排查和预防控制体系。推进煤矿井下机械化、智能化建设,并鼓励采取综采综掘技术。增强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机制。组织定期体检和检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加大粉尘、有毒气体的治理力度。加强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监督法规的执行情况。建立有效的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完善抢险救援工作体系。
3.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煤矿行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其健康发展的重要矛盾,也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现状的主要原因。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合理提高煤矿准入条件,加速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力度,依法淘汰一些基础条件差、产业布局不合理安全生产没有保证的小矿,坚决关闭一批资源枯竭、扭亏无望、产品质量低劣的矿井,提高煤炭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从源头上排除危机安全生产的事故隐患。
3.3 深化煤矿重大灾害治理
结合我国煤矿井下条件完善瓦斯防治能力的评估标准,增加必备的性能指标,强化评估结果的执行状况,同时加强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的建设。严禁非阻燃电缆和皮带入井,对于发生过冲击地压的矿井要降低开采强度。简化煤矿安全生产系统,优化生产结构布局,减少井下工作面和掘进头个数。
3.4 借鉴国外先进的检验经验
开展并维持“6S运动”,6S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彻底暴露设备和从业人员身上的安全隐患,从根本上保证煤矿生产的的安全性。通过“TPM运动”,采取宣传教育、事前保障、培养人才、自主保障、品质保证和安全卫生等方式,达到提高人的素质和保证设备本质安全性能的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我国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整体形势逐年好转,但事故总量和百万吨死亡率仍然偏高,煤炭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把人员安全放在首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排除威胁安全生产的事故隐患,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养,确保煤矿井下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的通知.〔2012〕130号
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高于美国、南非、印度、波兰和俄罗斯等主要产煤国。除地下开采高达95%、赋存条件差、灾害严重、小煤矿多等原因外,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低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煤炭工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煤矿监控与通信。
1煤矿监控与通信技术的现状
1.1煤矿安全监控技术、标准与系统
针对电气防爆、传输距离远、宜采用树形结构、电网电压波动范围大、工作环境恶劣、传感器宜采用远程供电、不宜采用中继器、抗故障能力强等特点,提出CA等现场总线本质安全防爆方法,煤矿监控信息传输方法,煤矿监控数据处理方法,断电控制方法,馈电状态监测方法,开关电源本质安全防爆方法,矿用本质安全防爆电源与备用电源连接方法,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主要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装备要求等11—3,制定了《AQ5201—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1029—200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MT/U004—2006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T1005—2006矿用分站》、《MT/T006—2006矿用信号转换器》、《MT/U007—2006矿用信息传输接口》、《MT/T1008一2006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软件通用技术要求》、《MT/T1078一2008矿用本质安全输出直流电源》、《MT/U079—2008矿用断电控制器》、《MT/T1081—2008矿用网络交换机》等煤炭行业和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是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之一,在煤矿瓦斯防治、灾害预警和事故调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2全矿井移动通信技术与系统
研究发现了一些矿井无线传输规律及特性,分析总结了矿井移动通信的特殊性和需求。针对矿井无线传输衰减大、发射功率受限、设备体积小、抗干扰能力强、抗故障能力强、防护性能好、电气防爆、电源电压波动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提出多基站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结构,提出矿井移动通信与应急通信系统性能要求和方法141,研制成功了基于WF的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等。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调度、安全避险和应急救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3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技术、标准与系统
针对GPS信号不能覆盖煤矿井下巷道、矿井无线传输衰减大、电气防爆等特点,提出了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主要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1) 识别卡与分站之间的无线传输距离不小于10m
(2) 只别卡位移速度不得小于5 m/S?1!(3)只别卡并发数量不得小于80个
(4) 系统漏读率不得大于10—4。
(5) 识别卡数量应不小于8000个等。
提出了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装备要求: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采掘工作面等重点区域出/入口、盲巷等限制区域应设置分站。基于RF1D的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宜设置2台以上分站或天线,以便判别携卡人员的运动方向。巷道分支处应设置分站,巷道分支的各个巷道应设置分站或天线,以便判别携卡人员的运动方向。制定了《AQ3210—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1048-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研制成功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
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在遏制超定员生产,防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域,事故应急救援,及时发现未按时升井人员,领导下井带班管理,特种作业人员管理,井下作业人员考勤,持证上岗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4煤炭产量远程监测技术、标准与系统
根据遏制煤矿超能力生产等需求,提出了煤炭产量监测信息远程传输通信协议、每小时产量文件数据格式、系统工作异常文件数据格式、初始化参数文件数据格式;提出了监测与显示要求、超产监测与显示、时产量监测与显示、系统工作状态监测与异常显示;提出了基于有功功率监测、基于图像监测和计量装置工作状态监测的防作弊方法;研制了具有防作弊功能的煤炭产量远程监测系统;制定了煤炭行业标准《MH082—2008煤炭产量远程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和《MH080—2008煤炭产量远程监测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
煤炭产量远程监测系统是加强了煤炭产量监测与管理、遏制煤矿超能力生产的重要工具之一。
1.5无人值守远程监控技术与系统
为减少煤矿井下作业人员,避免或减少重、特大事故发生,研制成功煤矿供电监控系统、排水监控系统、胶带运输监控系统、轨道运输监控系统、胶轮车运输监控系统等,实现了煤矿井下机电硐室、压风机房、水泵房、带式输送机等无人值守远程监控。工作面有人巡视条件下,回采巷道遥控和记忆割煤技术在神东矿区也取得了突破和应用。
2.煤矿监控与通信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
2.1矿用物联网技术
为避免假冒机电产品在煤矿使用造成事故,为煤矿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提供快速有效的物资保障,优化采购和库存,降低成本需要矿用物联网技术,对煤矿采掘、运输、提升、电气、通风安全、地测、应急救援等装备和维修用零部件,从生产、采购、运输、仓储、使用、维护等环节全过程监管。
煤矿井下无线传输衰减大、电气防爆等特殊性17制约着地面物联网技术直接在煤矿井下应用。因此,需要针对煤矿井下特殊性,研究矿用物联网技术:
(1)研究制定煤矿物联网信息编码、传输、处理等标准。
(2) 研制矿车、胶轮车、采煤机、掘进机、人员等动目标和静目标管控系统。
(3) 研制瓦斯检查员、安全检查员、电钳工、放炮工、绞车司机、采煤机司机、水泵操作工等及其操作设备、作业环境人机环闭锁系统。
(4) 研制矿用安全标志准用产品和重大关键设备生产、运输、仓储、使用、维护等全过程跟踪管理系统等。
实现全矿井动目标和静目标实时管控、人机环动态闭锁,实现矿用安全标志准用产品和重大关键设备生产、运输、仓储、使用、维护全过程跟踪管理和重大关键设备的在线健康诊断等。
2. 2煤矿一体化通信技术与系统
为满足煤矿生产调度与应急通信的需求,需要研究煤矿一体化通信技术与系统。研究有线无线一体化通信技术,生产调度与应急通信一体化技术,语音、视频及短信多媒体通信技术。研制具有如下功能的煤矿一体化通信系统:
(1) 具有生产调度、报警联动、应急扩音通信、紧急呼叫、避险与逃生声光提示、位置监测等功能。
(2) 具有语音、视频、短信等通信功能。
(3) 具有移动和固定通信功能。
2.3无人工作面遥控技术
采掘工作面是煤矿事故多发地点。因此,要通过煤矿监控、通信与机械化,减少煤矿采掘工作面作业人员。2009年在全国煤矿发生的68起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瓦斯事故中,采掘工作面发生45起,占66.2%;20起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水灾事故中,采掘工作面发生14起,占70%;16起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顶板事故中,采掘进工作面发生11起,占68.8%。
目前采煤工作面能够做到工作面有人巡视条件下的回采巷道遥控和记忆割煤,但不能自动识别煤岩,不能实现工作面无人控制。因此,需要研究煤岩分界识别技术和仪器111],研究液压支架、采煤机、刮实现无人工作面地面遥控。
2.4煤矿井下人员精确定位技术
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急需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以便及时发现被困人员位置,争取救援时间。GPS信号不能覆盖煤矿井下巷道。目前,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主要采用RFD漏泄电缆等技术,实现了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在遏制超定员生产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些系统不能实现人员精确定位,难以满足灾后救援的需求|121。因此,需要针对煤矿井下巷道特点,研究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网络结构和定位算法等,研制具有精确定位功能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技术与系统,实现煤矿井下人员精确定位。
2.5 煤矿重大灾害预警技术
煤矿重大灾害预警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现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具有瓦斯等实时监测、报警与断电功能,部分系统具有瓦斯、火灾、冲击地压等重大灾害预警功能,但预警准确率较低,难以满足煤矿安全生产需要|131。因此,迫切需要提高煤矿重大灾害预警准确率,研究基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瓦斯、火灾、冲击地压等灾害预警技术。研究基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和3DGS、瓦斯地质、瓦斯压力、地音、瓦斯浓度变化等多元信息融合的瓦斯突出预警方法。研究基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和3DGIS煤炭自燃倾向性、温度、一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多元信息融合的煤炭自燃预警方法。研究基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和3DGB煤岩特性、煤岩声发射等多元信息融合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
2.6基于3DGE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煤矿在地质勘探、设计、建井施工、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中产生了大量的空间数据和对应的属性数据。煤矿安全生产与经营管理需要对煤层、顶底板、围岩、地质构造等基础信息、井巷测量信息、供电、通风、排水、运输、采掘、监控、通信等生产信息进行三维表达与分析,这就需要研究基于3DGI3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矿用三维建模算法和三维可视化表达方法。
2.7煤矿井下生命探测技术
煤矿井下发生灾变后,生命探测技术和装置是加快搜救进度,减少人员死亡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煤矿井下电气防爆无线传输衰减大等特殊性,地面一些成熟技术难以直接在煤矿井下应用。这需要根据煤矿井下灾后环境特殊性,研究用于煤矿井下的生命探测与定位技术。研究能够穿透煤岩冒落物的矿用防爆超宽带生命探测雷达、矿用防爆超低频生命探测板输纲确定位技术,进一面监控的可靠性’仪、矿用防爆便携式人员位置检测仪、矿用防爆光学生命探测仪、矿用防爆声学生命探测仪等。
2.8本质安全无线通信技术
漏泄通信、感应通信、透地通信、RFDWF、iPHS(小灵通)、ZGBEE等无线通信技术和设备在煤矿井下的应用,实现了煤矿井下移动通信、人员位置监测、便携式仪器无线接入、移动设备无线接入等,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手段。但缺乏对这些无线通信设备本质安全防爆性能的研究。例如,这些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发射功率和能量能否引爆瓦斯和电雷管等。因此,需要研究无线电波引爆瓦斯的极限功率和能量,以及天线、工作频率、复用方式、调制方式等影响。
2.9本质安全光纤通信技术
以太网、光纤通信技术在煤矿井下应用,解决了监控数据、工业电视等宽带远距离传输问题。但激光引爆瓦斯的极限功率和能量的研究较少。需要研究光信号引爆瓦斯的极限功率和能量,以及复用方式等影响。
2.10传感器无盲区布置
为实时监测煤矿井下瓦斯浓度变化,避免瓦斯爆炸等重、特大事故发生,煤矿井下需布置大量的瓦斯等传感器。大量的瓦斯传感器不但会增加系统资金投入,还增加了系统维护工作量。因此,需要根据煤矿井下采掘布置、通风系统、风速、瓦斯分布和运移规律、瓦斯变化趋势、瓦斯爆炸界限、传感器响应时间、系统断电控制响应时间、供电系统、断电区域等,优化传感器设置地点、吊挂位置、最大间距、断电浓度、报警浓度、复电浓度等114—151,实现传感器无盲区优化布置和分级、分区断电控制。
2.11煤矿井下救灾机器人
煤矿井下发生瓦斯爆炸等事故后,因受有害气体、缺氧、高温、烟雾等影响,以及发生二次灾害的可能,有时救护人员难以在第一时间进入事故现场执行侦察和救援任务,甚至造成救护人员伤亡。因此,为使煤矿井下救灾工作顺利开展,减少人员伤亡,需要煤矿井下救灾机器人替代部分救护队员进入煤矿井下灾后现场进行环境探测和搜救任务。目前已有一些煤矿井下救灾机器人116的研究,但远程控制、本质安全防爆、越过顶板冒落障碍等关键性问题没有解决,难以满足实际煤矿井下灾后救援工作需要。因此,需解决远程控制、本质安全防爆、越过顶板冒落障碍等关键性问题。
煤矿井下无线传输衰减大,因此,无线遥控要解决遥控距离短、巷道弯曲和分支影响大等问题。如果采用拖缆有线遥控方式,需解决电缆或光缆在煤矿井条件下拖缆等问题。如果采用放缆有线遥控方式,需要解决本质安全防爆条件下,自背电缆或光缆,行走在高低不平、有积水巷道中等问题。如果采用自动导航方式,需解决无GPS!号条件下,煤矿井下路径识别与自动导航等问题。
当煤矿井下发生瓦斯爆炸等事故后,事故现场的瓦斯浓度有时会在爆炸界限内。因此进入煤矿井下灾后现场的机器人,应是本质安全防爆型。本质安全防爆是通过限制电路功率,进而限制火花能量和温度,以达到防爆目的。特别当负载中有较大电感和电容等储能元件时,所允许的功率更小。机器人采用电机驱动,因此既要满足电机驱动功率,又要满足本质安全防爆要求,是比较棘手的问题。煤矿井下发生瓦斯爆炸等事故后,通常会发生顶板冒落。因此通过煤岩冒落堆积障碍,也是煤矿井下救灾机器人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娄底;开采沉降;滑坡;瓦斯爆炸;矿井突水
娄底市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享有“江南煤海”之美誉,约占湖南省煤炭总储量的三分之一,2011年全市煤矿开采企业全年产原煤1375.3 万吨,首次突破原煤销售产值百亿元大关,采煤业的持续发展,为娄底市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娄底市保留矿井248对,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需求对煤炭资源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由于娄底市多年来的粗放性、高强度开采、生态保护却未同步进行,导致生态破坏严重,打破了地质环境的原有平衡, 使地质环境所受影响和压力日渐明显, 环境保护和灾害的防治等有关问题愈加突出,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其它环境问题[1]。煤矿地质环境灾害的多发性是制约娄底市经济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何能有效地反映娄底市煤矿地质灾害特征、灾害的诱发因素及如何防治娄底市煤矿地质灾害, 是目前地质工作者较为突出的一个研究课题。
1 娄底市煤矿地质灾害类型
娄底煤矿地质条件复杂, 因此煤矿遭受的自然灾害种类也很多, 主要有开采沉陷地质灾害、滑坡、瓦斯爆炸、瓦斯突出、矿井突水、采矿废弃物污染和水土流失等, 严重的危及到矿山正常生产和人民生活。
1.1 开采沉陷地质灾害
开采沉陷是指地下有用矿物采出后,开采区域周围岩体的原始应力状态受到破坏,应力重新分布,以达到新的平衡,在此过程中,岩层和地表产生连续的移动、变形和非连续的开裂、冒落等破坏现象。
在娄底丘陵山区,开采沉陷导致地表塌陷和裂缝,将诱发山体滑坡。而在村庄下方采煤,由于地面不均匀沉降,致使民房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倾斜,甚至倒塌,从而危及村庄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开采沉陷会破坏地下水源,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了防止矿坑涌水而进行的顶、底板疏水,使顶、底板承压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二是开采后采空区塌落,使上覆地层产生位移,产生导水裂隙,破坏各隔水层。据有关资料统计,娄底市因地下开采诱发的地面变形极为严重,截至2011 年底,全市共产生塌洞(坑)约15000 处(个),全市采煤塌陷地面积累计达到5200余亩,地裂缝22 条,地面沉降现象极为普遍。煤矿地面变形以冷水江、涟源及娄星地段最为集中,双峰、新化局部发育。据统计,冷水江市共有采空区17500 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采空区地面塌陷有4000 多处,受损面积2900 公顷,造成1500 多栋房屋开裂,受灾人口达7000 余人[2-3]。
1.2 滑坡
煤矿的开采、矸石的堆放破坏了斜坡的原始平衡,是产生大量的滑坡、崩塌灾害的重要诱导因素。据不完全统计,娄底市每年此类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以数百万元计。如冷水江市城西南约1.5km 处的浪石滩滑坡,1987年以来,浪石滩之上的侯家岭山体向南东(资水河床) 缓慢运动。同时,伴生地陷裂形变滑坡后缘形成一条长约2000m,宽5~100m,可见深度5~12m的大规模地陷裂带;严重危及冷水江市的安全,并对数家大中型厂矿和湘黔铁路构成威胁。
地面的塌陷不仅破坏了城镇和乡村建筑物、交通和水利工程设施等,而且改变了土地条件及其资源价值,使得大面积的土地丧失使用性。如新化县温塘崩岩山1942 年由于采煤活动淘空坡脚,使斜坡失稳,悬崖崩落造成12 人死亡和20 间民房全毁;煤矿排放的废渣常堆积在山坡或沟谷内,这些松散物质在暴雨诱发下,极易发生水土流失。煤矿开采引起的塌陷区改变了区域的地表水系格局,破坏地表覆盖和山体,加剧水土流失,大量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坡面山体,和松动的土壤、岩屑极易遭受侵蚀,因此造成的土地破坏、农田被压、河流淤塞和交通受阻等问题突出。全市各类煤矿造成水土流失面积约10667 公顷,水土流失总量约64 万m3,其中农地流失占28%,林草荒地占72%。
1.3 瓦斯爆炸与瓦斯突出
煤矿瓦斯是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从煤层或围岩中涌出的各种有害气体的总称,其主要成分是沼气。瓦斯爆炸是一定浓度的沼气在引火源的作用下产生的激烈氧化反应,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井巷、设备的严重破坏,并会扬起煤尘,形成连续爆炸,随之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引发人员的继续伤亡,是煤矿事故中破坏性很强的重大灾害事故,如娄底市1993年晏家煤矿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死亡22人,巷道摧毁严重,现场惨不忍睹。
另外娄底市保留248对矿井中,突出矿井128对,占矿井总数51.6%,灾害非常严重,可以说瓦斯突出事故娄底市煤矿“第一杀手”,如2005年资江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死亡40多人,突出煤量达1000多吨。随着娄底市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采掘强度的加大,突出灾害程度越来越大。无论是从经济上看,还是从人民的人身安全来看,瓦斯灾害的防治都是刻不容缓的[4]。
1.4 矿井突水
煤矿突水事件在煤矿生产中也是常见的, 并且直接影响煤矿的生产、效益和安全,具有来势迅猛、瞬时涌水量大、损失巨大的特点,目前已经成为影响娄底市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关键问题之一。如2008年冷水江市金胜煤矿突发涌水,死亡6人,事故非常惨重;另外娄底市晏家铺矿区一些煤矿井下存在大量溶洞水,且矿井大都是带压开采,严重制约煤矿安全发展。
1.5 其他灾害
煤矿生产中的大量废弃物,如煤矸石、矿井废水的排放等也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还有抽放瓦斯、燃烟煤气和烟尘污染等对井筒破裂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容忽视的。由于煤矿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各不相同, 有些是开采过程中难以避免的, 如开采深度的增加, 使得地应力相应增大引起冒顶、片帮、底鼓; 有的是开采中忽视预防或开采不规范、管理不科学导致的, 如采空区不及时充填、废渣废水随意排放、水文地质及构造不了解、巷道偏离、盲目指挥、违章作业、乱挖乱采等, 非稳定因素积聚到一定限度引发各种灾害; 有的煤矿片面追求利润或为摆脱一时的经营危机, 摈弃常规, 如开采保安煤柱、求近避远, 结果会为后期发展埋下灾害隐患。
2 预防对策
2.1 高度认识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要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当前与长远关系,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关爱职工生命的理念,真正把安全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和改进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逐步建立起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2.2 加强查明矿区地质状况预防
地质状况是产生各种地质灾害的地质背景,人类采掘活动使致灾速度加快,致灾程度更为严重。因此,应查明煤矿区内新构造运动性质、特点及活动程度,寻找出活动构造或不稳定的复活断裂,分析、认识各种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分布规律,合理规划煤矿区工程活动。认真开展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按地质灾害类型谋划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故,并做好灾害预测,制定防治方案,切实做好减灾防灾工作。
2.3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防
地质灾害监测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地质灾害时空域演变信息、诱发因素等,最大程度地获取连续的空间变形数据,应用于地质灾害的稳定性评价、预测预报和防治工程效果评估。地质灾害监测是集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监测仪器、时空技术和预测预报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监测技术日趋成熟,设备精度、设备性能都具有很高的水平,而地质灾害的位移监测方法均可进行毫米级监测,高精度位移监测方法可以实现0.1mm精度。监测的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三维立体化。由于采用了多种有效方法结合对比检核,以及从空中、地面到灾害体深部的立体化监测网络,使得综合判别能力加强,对促进煤矿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5]。
2.4 加强开采沉陷地质灾害预防
矿区开采沉陷地质灾害是相当严重的, 必须采取一些措施使开采沉陷地质灾害减小到最低程度,达到预防减灾的目的。矿区开采沉陷分布规律与许多地质采矿因素有关, 如煤层倾角、开采厚度、开采深度、采区尺寸、采煤方法、松散层厚度等。不同矿区的地质采矿条件往往差异较大, 开采沉陷分布规律亦有区别。因此, 各矿区应积极进行开采沉陷预测预报,在已开采区域科学布设地表移动观测站, 定期、重复地测定观测路线在不同时期内空间位置的变化,并对观测数据及时整理和分析,总结出所在矿区开采沉陷导致地表移动和变形的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的规律, 从而有效地预计、预报开采区域的地面塌陷状况及设施的破坏程度。根据待采区域开采沉陷预计数据及其破坏程度,可综合采用减缓地表沉降技术来减轻地表下沉和破坏。减轻地表下沉的有效开采技术主要有大条带协调式全采法、冒落条带法、充填条带法、水砂充填法等, 同时地表有建筑物的可辅以地面建筑物维修加固。
随着矿区煤炭开采范围的不断扩大,塌陷、破坏的土地日益增多,矿区土地的大面积塌陷,不但给矿区带来严重的环境灾害,而且使农田荒芜,农民少地或无地,因此必须对采煤塌陷区域进行全面治理。治理时应根据现场的塌陷状况及当地的自然生产条件对塌陷区域进行全面规划,因地制宜,采用科学的治理措施。
2.5 加强瓦斯爆炸与瓦斯突出预防
为了防止瓦斯聚集引起的爆炸,首先要加强通风管理,增加有效风量,“以风定产”,降低瓦斯浓度,避免其达到某一浓度时引起的爆炸,各采区和各工作面都应该有独立的进回风系统;其次应该建立健全瓦斯检查制度,树立瓦斯超限就是事故;对于井下使用的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还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对于瓦斯突出的预防,矿井要严格执行“煤与瓦斯防治突出管理规定”,加强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优先开采保护层,强化“预测预报、抽采达标、管理有效”的瓦斯防治体系。
2.6 加强矿井水害预防
矿井水害主要指的是矿井涌水和老空透水,是煤矿重要的灾害之一,不容忽视。因此对其预防要做到详细调查、充分准备、细心观察、坚决处理。首先要对井田周围的老窑及采空区进行详细的调查,将获得的开采范围、积水量、警戒线等数据准确地标注在图纸上;其次要注意出水的征兆,当发现煤层发暗发潮、工作面温度降低、巷道出现雾气等出水征兆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转移工作人员;第三在对井筒的位置选择上要避开河床及受洪水影响的地段,为了防止河流及洪水灌入井下,要在工业广场设置挡水墙、构筑防洪沟等设施。
3 结束语
煤炭作为娄底市的主要能源,随着娄底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需要,资源需求越来越大,煤炭资源的开采向深一步发展,由此带来的地质灾害也将越来越严重。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煤矿地质灾害的危害性,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预防和防治,保证娄底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梅,曾勇. 矿区开采沉陷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研究[J].江苏环境科技,2005,18(3):29-32.
[2] 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Z]. 2000.2.24.
[3] 殷国华.娄底市煤矿开采生态环境影响与恢复治理研究[J].北方环境,2011,23(5):149-154.
一、充分认清形式切实加强领导
今年入汛以来,全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风雹灾害和持续降雨天气,造成了全区7个县市46个乡镇186469人受灾,已引发了死亡6人,失踪1人,伤病1人和大量农作物受灾和绝收的恶果,给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其中与我县毗邻的织金县就是全省三个重灾县之一。在上述灾害发生期间,我县幸免于难,主要原因是得益于上苍的庇佑,近期以来的风雹灾害和强降雨天气未光临我县所致。当然,这也并不是完全否定我们前期的工作,据我了解,自我县5月4日召开第一次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以来,各乡镇、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在物资准备、汛前巡查、预案编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构建我县防汛抗灾的坚强体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从人类抗御自然灾害的历程来看,任何努力都是有效的,同时又都是永远不够的,我们只有尽最大努力做得更好,却无法做到最好。况且近年来天气灾害不稳定因素增加,极端灾害天气异常明显,破坏性特别严重。所以,各乡镇、各部门在认识上一定要清醒,要充分汲取四川汶川地震灾难血的教训,努力克服将防汛抗灾工作作为常规工作来抓的麻痹大意心理,切实加强领导,积极做好防御,全力夺取防汛抗灾的全面胜利,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防汛职责我们在以前的文件和会议中已经提到过,但今天我还得再一次强调。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讲,强调责任的过程就是强调纪律的过程,也就是说如果同志们不按职责做,就是失职或渎职,就要受到责任追究。防汛抗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各部门各乡镇尽职尽责、密切配合至关重要。所以,希望各乡镇、各部门在防汛抗灾工作中,既要做到各司其职,又要做到密切配合,坚决杜绝各自为阵、互相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发生,为防汛救灾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对因领导不力,,临阵逃脱、推诿扯皮及处置失误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从严追究责任。
一是水利、防汛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单位作用,完善应急预案,要求县、乡、村三级必须有防汛预案,加强抗灾救灾物资储备,加强水利安全检查,特别是要加强列为重点防汛的七个水库(红旗、鞍山、过狮河、吊水岩、小坝、大海坝、小湖坝)和危险河流巡查工作。二是气象部门要加强气象预报,特别是灾害性天气的短期和中长期预测预报工作,努力延长预见期,提高预报精确度,为防汛工作提供科学的、准确的决策参考。三是民政、卫生等部门要做好抢险救灾物资、医疗设施的准备,确保汛期防灾、减灾、救灾的需要。四是公安、武警、消防中队、民兵应急分队要加强沟通与联系,充分发挥人民子弟兵在抗洪抢险中的突击队作用,确保灾害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置。五是县应急办要充分发挥重大灾情应急中枢机构的作用,加强信息的收集上报,当灾情发生时,及时调度整合各类救灾资源,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证救灾工作有序进行。六是各乡镇要认真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中心的防汛安全责任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把各项工作抓早、抓紧、抓实,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岗,工作到位。
三、加强值班调度保障信息畅通
防汛期间,各乡镇、应急办、气象、水利、民政、国土、公安、交通、电力、通讯等部门要严格实行汛期24小时执班制度,坚持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所有防汛责责人要随时保持通讯畅通。要坚持灾情及时上报制度,特别是要加强突发性灾情的上报工作,当重大突发性灾情发生后,各部门在报上级部门的同时必须报县委和县政府,对于这一点,大分乡镇和部门现在都做得很好,但有极个别部门和乡镇还未扭转先报部门为主的观念,今后,对于不按要求上报灾情,导致上级知道而县委政府还不知情的现象发生,将由监察机关追究有关人员的失职责任。同时,针对当前互联网信息传递较快的情况,县应急办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注意浏览搜索有关××的灾情信息,利于我们第一时间掌控灾害信息,防止信息传递被动情形发生。
四、加强督促检查巡查确保工作到位
各牵头单位从今天会后开始,要组织对责任点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检查,重点检查责任书的签订、预案的编制、值班的情况、制度的落实、物资准备等情况,以后要开展不定期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立即要求整改,确保各项防范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要针对防控重点的防御设施开展一次大巡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防控重点安全。
五、突出防控重点积极加强防范
确立重点,有利于有的放失,做好防范。我县目前有针对性地将水库、山塘、河流、小水电、地质灾害点、学校、城镇、煤矿和非煤矿山列为防控重点。请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要层层签定责任书,落实责任到人头,坚决做到人不漏点,点不离人。要制定完善防汛预案,开展预演练习活动,提高防控能力。
(一)抓好水库、山塘安全度汛。水库、山塘安全度汛是我县防汛抗洪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防汛抗洪的薄弱环节。我县列为防控重点的水库共有七个(红旗、鞍山、过狮河、吊水岩、小坝、大海坝、小湖坝),山塘一个(维新朝阳水库)。有关部门要针对各个水库、山塘的具体实际,加强汛期水库防汛值班和巡查。要逐一不漏地签定责任状,进一步明确水库乡镇行政首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专管人员的责任。要做好病险水库的安全管理,加强日常管理和巡查工作,确保安全渡汛。水库责任人要亲临现场,督促检查水库安全度汛措施和水库工作运行状态,一旦出现险情,立即组织抢险。
(二)抓好河流防汛安全工作。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分级负责的原则,认真进行安全检查,排出危险河段进行重点布控。各有关乡镇要积极配合水利部门,对境内河段进行分段落实责任到人,密切注视汛期动态,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河流安全渡汛。有关部门和乡镇要吸取5.29乐治镇化启河翻船事故的教训,加强汛期河流航运管理,坚决打击无牌无照船只运输行为,完善汛期禁航规定,要加大航运知识宣传,增强群众安全防范意识,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三)抓好小水电安全度汛工作。县电力公司要切实担负起小水电安全度汛责任,要明确一位副经理分管小水电安全工作,确保小水电安全度汛。各乡镇要认真履行安全监督责任人的职责,对小水电的安全防范要盯死看紧,不得疏漏。县小水电公司要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加大管理和汛期巡查力度,完善制定防汛预案,并上报县防办。小水电站负责人要履行好直接责任人的职责,切实按照相关部门要求,积极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带头值班值守,确保小水电安全。
(四)抓好山洪地质灾害点防御工作。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乡镇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要高度重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按照××县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要求,认真落实值班制度,密切做好各地质灾害危险区、区段、多发区的监控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严密组织,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做好防范预测工作,加大防御力度,做到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有条件的乡镇,要采取综合治理、防治并举的措施,逐步从根本上治理隐患。国土、水利等部门及各乡镇要加强合作,做好地质灾害监测和预报,真正做到群测群防,早预报、早预防、早发现、早转移、少损失。
(五)抓好学校防汛安全工作。各乡镇、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要认真抓好学校的防汛安全工作,千方百计杜绝学校及学生汛期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今年我县两基迎国检做出应有的贡献。一是要加强防汛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防汛和自我保护意识;二是认真开展一次大巡查,及时发现排除学校安全隐患,对不能立即排除的,要及时完善防洪预案,同时有针对性开展疏导演练,确保一旦发生险情,全体师生能有序避让;三是对一些存在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重大隐患的学校,要根据灾情预报,紧急情况下可以采取停课等方式规避险情。
(六)抓好城镇安全度汛工作。我县雍熙镇城区易受洪灾影响的地段主要是沿河小区一带,去年5月份发生的洪涝灾害,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引以重视,积极配合做好防洪工作。县水利部门要做好汛前防范各项工作,提升防汛抗洪整体水平,保障汛期城区防洪安全。雍熙镇要加强对抢险救灾队伍的预演练习,确保一旦发生灾情,能及时有效处置,将损失降到最低点。县城管局要及时做好城区河道清淤和上游泥沙杂物等拦截工作,同时,对堵塞防洪通道的建筑要坚决予以拆除,充分保障河道畅通,减少灾害发生。县建设局要从长计议,认真制定城区防洪规划,加强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区抗洪能力。寨乐、阳长、董地等三个乡镇也要高度重视,积极抓好集镇防洪工作。
[关键词]煤矿 地质灾害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P69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325-1
0引言
中国是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煤炭这种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如果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环境问题的话,加上煤矿地质灾害具有群发性、衍生性、区域性、滞后性等特点,导致煤炭开采过程中发生一些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必须先了解其特征,这样才能做到有效预防。
1诱发煤矿地质灾害的因素
诱发煤矿地质灾害的因素多种多样,它不像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那样,可以根据地质情况针对灾害可能多发地段,采取避让原则进行事前预防,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得不在明知条件不好的情况下进行煤矿开采工作,所以易于产生并加剧煤矿地质灾害。
1.1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煤矿开采后经常出现的一种地质灾害。煤矿在开采过程中,由于破坏了矿体周围的原始应力,使应力重新分配,以达到新的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岩层和地表产生连续的移动、变形及开裂等现象。
1.2滑坡
煤矿开采产生的矸石堆积于地表,破坏了斜坡的原始平衡,以致产生滑坡、崩塌灾害。
资料显示,我国发生滑坡、崩塌等灾害每年接近3万起,平均每年近800人因灾害失去生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0亿元人民币。
1.3矿井突水
矿井突水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也较为常见,它直接影响煤矿的生产、效益和安全,具有来势凶猛、瞬间涌水量大、造成损失严重等特点,也成为目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
例如:“1・30朱仙庄煤矿突水事件”由于淮北矿业集团及朱仙庄煤矿对水害预防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导致该事故造成7人死亡,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253.34万元;早在1984年开滦范各庄煤矿发生特大型“突水”淹井事故,最大水量高达12318m3/h,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亿元以上。
2煤矿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
2.1提高认识,着力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各级都要从思想上重视煤矿安全生产,要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及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安全、生产、效益的关系;落实主体责任,改进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2.2开展矿区地质情况调查
矿区地质情况是发生各类地质灾害的地质背景,由于开采活动导致灾害加速,导致灾害程度增加。
所以要充分调查矿区内地形地貌、构造特点,了解地质灾害点的分布规律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防患于未然,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2.3滑坡、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
滑坡、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是煤矿重要的地质灾害之一,不容忽视。
因此,针对可能发生的滑坡地质灾害,我们可以构建抗滑工程,利用挡墙、抗滑桩等措施进行预防;同时也要注意排水工程的建设,由于水是形成滑坡及崩塌的重要作用因素,在进行地表排水时,主要以拦截和旁引为主,用截、排水沟将地表水引入天然沟谷。
此外,还要加强地表监测,做好矿区内一些不稳定斜坡的动态监测工作,建立并完善监测制度,切实做好滑坡的预测预报工作,减少滑坡带来的损失。
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预防可以说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一种人为的地质灾害,所涉及的因素很多。所以我们要因地制宜,根据矿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和防治方案,通过加强预测预报、采用先进的采煤技术、开展预防地质灾害知识的培训及矿区环境综合治理等,来预防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发生。
2.4矿井突水的预防措施
矿井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必须查清矿区及附近地表水的汇水、渗漏、疏水情况,掌握当地历年的降雨量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当井口附近或塌陷区内的地表水可能渗入井下时,必须采取措施填堵裂缝和陷坑,以减少地表水渗入井下。
在矿井边界必须留设防隔水煤柱;巷道靠近断层时,要加强观测,坚持“超前探水、边探边掘”,在断层两侧留足断层隔水煤柱;开采到钻孔附近时,应制订预防钻孔通水的措施。
3结束语
煤炭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煤矿在开采过程中,会产生众多类型的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所以,我们要加强对煤矿地质灾害的预防,在制定预防措施时,应遵循经济合理的原则,做到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制定一套完善的、科学的制度,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高新民,赵生茂,余子彤.立足煤炭资源 发展循环经济[J]. 陕西煤炭. 2006(02) .
[2]赵淑英.煤炭过度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措施[J]. 陕西煤炭. 2004(01).
[3]武强,王龙,魏学勇,傅耀军,沈智慧.榆神府矿区大柳塔井田煤层群采地面沉陷可视化数值模拟[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3(06).
[4]张春山,吴满路,张业成.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及展望[J]. 自然灾害学报. 2003(01) .
[5]朱良峰,殷坤龙,张梁,李闽.GIS支持下的地质灾害风险分析[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2(05) .
[6]魏秉亮.浅埋近水平煤层采动岩移与塌陷机理研究[J]. 中国煤田地质. 2001(04).
关键词:瞬变电磁;激发极化;综合物探;含水性;安全
在煤矿生产中,水害是影响掘进工作面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我国煤炭生产能力日益增大,采空区积水、构造及陷落柱导含水等对煤矿安全生产构成极大威胁。同时,由于小煤窑无序开采、越界开采造成的未知老空水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查明掘进工作面前方含水性,为煤矿防治水及安全生产提供依据很有必要。近年来,运用瞬变电磁法、钻孔激发极化法等综合物探方法,在掘进工作面进行探水取得了较好效果。
1 综合物探方法原理与优缺点
1.1 瞬变电磁法
瞬变电磁法也称时间域电磁法(Time domain electromagnetic methods),简称TEM,它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电极向地下发送脉冲式一次电磁场,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由该脉冲电磁场感应的地下涡流产生的二次电磁场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来解决有关地质问题的时间电磁法。具有对水体反应灵敏,横向分辨率高,工作效率高等优势。
但其缺点也很明显,主要有:测量信号弱、装置参数设置较复杂、受掘进机、巷道底板的铁轨、工字钢支护、锚杆支护、运输皮带支架等各种金属设施影响较大、数据分析复杂,结果多解性较高等。
1.2 钻孔激发极化法
激发极化法是根据岩矿的激发极化效来探测未知水源的一种电法勘探方法。在向目标体充放电过程中,由于电化学作用引起一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电场现象,称为激发极化效应(IP效应)。激发极化法以该效应为理论基础,通过观测目标体激电效应,以探测目标区域地质情况。
钻孔激发极化法是针对以数量有限的探孔推断前方水文地质情况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确定前方岩层赋水性的三维空间分布情况的这种情况,而提出的利用探孔进行激发极化法超前探水。其工作方式是将测量探头从孔口10m处开始测量,每1m进行一次采集数据(每次同时采集视电阻率值和视激发极化值),直至推进到孔底为止,可以对钻孔周围和孔底30m范围内进行探测预报。探测时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同时进行,可得到多种参数的探测数据,能将数据自动进行处理、分析和预报,可以对富水体及导水通道等有害地质体进行精细有效的探测预报,是一种全新的矿井巷道超前探水预报仪。可大大减少钻孔探测数量,节省时间和成本,提高工作效益,同时又提高煤矿井下巷道掘进隐伏水患的排除能力。
2 综合物探应用效果
2.1 物探结果
在晋煤集团某矿43133掘进工作面401m进行瞬变电磁法进行探测后,顺层探测方向探测结果为图1。结果中圈定低阻异常一个,推断其为前方采空区水影响。钻孔激发极化法探测结果如图2,采用钻孔频率域激发极化法的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二参数进行探测。结果中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在距钻孔口的29m-53m段出现异常区域,从探测数据曲线的形态分析,该段钻孔周围应可能有含水体。
2.2 钻探结果
矿方开展正常钻探时前方未有异常情况。根据物探结果在左帮补加钻孔,在40m处出水,与探测结果相符合。
3 结束语
(1)钻孔激发极化法探水技术是钻探与物探的有机结合,可以避免磁场,金属等外界干扰因素;具有操作方便、花费较低、结果通俗易懂、不易受现场干扰等优点,具有较大的煤矿应用性,可有效地解决煤矿井下巷道掘进头隐伏水患的预报问题,确保巷道掘进过程中的安全。
(2)利用瞬变电磁法、钻孔激发极化法综合探测,之后相互印证解释结果,大大减少了瞬变电磁法探测结果的多解性,可以提高物探结果分析解释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吴有信,韩东亚,王琦.煤矿深部开采地质保障中的综合物探技术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9(02).
[2]吴有信,方舍珍.综合物探在煤矿深部开采与灾害防治中的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09).
[3]李玉宝.煤矿井下物探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A].第九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暨矿山技术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2(08).
[4]刘国兴.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95-105.
[5]激发极化法电法勘探[M].阎立光,等译.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
“湖南是个能源相对紧缺的省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湖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陈国新介绍说,“但是,湖南的煤炭资源受其赋存状况影响,地质构造复杂,煤层变化大,开采技术条件差,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灾害俱全,是全国的‘重灾区’之一。这样的客观条件导致事故多发。”
面对特殊的条件,陈国新带领湖南省煤监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开展事故警示教育活动,注重用事故教训推动安全监管。通过吸取事故教训,开展警示教育,湖南省煤矿的安全生产状况得到了明显好转。2012年,全省煤矿共发生事故73起,死亡136人,同比减少54起、115人,分别下降42.5%和45.8%,全年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
“全覆盖”让警示教育落到实处
“警示信息、警示约谈、警示教育——每起事故的警示教育都要做到‘三位一体’,实现‘全覆盖’。”谈到湖南省煤矿部门的开展的警示教育活动,陈国新介绍说,煤监局接报的一般事故,由分局向辖区内煤矿发警示信息;较大及以上事故,由省局向全省发警示信息。在调查事故后,召开事故单位警示约谈会,由事故调查组约谈煤矿企业领导班子,通报事故的原因、交办事故防范措施、商讨防范类似事故的办法,并召开警示教育会。一般事故的警示教育会在乡镇层面召开,较大事故的警示教育会在县级层面召开,重大事故的警示教育会在市级层面召开。警示教育会上,除了重点通报、剖析本次事故的原因外,还会分析事故矿井所在地近几年的事故情况、主要特点和原因,播放警示教育片。
2012年6月,湖南省在全省组织开展了预防重特大事故警示教育周活动,以省内煤矿重特大事故案例为素材,制作了事故警示教育片《不能忘却的教训》。教育片采取仿真的三维技术,直观地再现了湖南省2010年以来发生的6起重特大煤矿事故发生的全过程,其中包括2010年湘潭县立胜煤矿“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2011年衡阳市霞流冲煤矿“10·29”重大瓦斯爆炸事故、2012年耒阳市宏发煤矿“2·16”重大运输事故等。专家通过点评分析案例的方式,深入剖析了事故的原因。“《不能忘却的教训》的推出,丰富完善了省煤矿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素材,在推动警示教育的科技化、直观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给煤矿汲取事故教训,对照案例查摆自身隐患,落实整改堵塞安全漏洞起到了很好的帮助。”陈国新说。
在2012年10月下旬开展的警示教育中,湖南煤监局及各分局坚持与当地安全生产形势分析相结合,开展了预防较大及以上事故安全讲座,并在讲座上通报了各地区的监察执法情况,充实完善了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扩大了事故警示教育的效果。“我们开展警示教育,主要是做到‘四覆盖’。”陈国新介绍,湖南省煤监局会同地方政府及监管部门,组织煤矿主要负责人进行警示教育,保障“点覆盖”;由煤矿组织全体从业人员警示教育,完成“广覆盖”;由煤监分局组织重点矿井进行警示教育,做到“深覆盖”;由培训机构在组织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时进行警示教育,实现“线覆盖”。通过“四覆盖”,在警示教育期间,湖南省共组织地方政府分管领导、监管部门监管人员、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地市级警示教育会5次,县级警示教育会20余次,2 000余人参加了会议,20余万从业人员观看了警示教育片。南方石墨公司等煤矿企业还安排了专门的警示教育宣讲小组,明确每天宣讲活动的时间、地点、活动协调员、单位负责人、场地考勤员及宣传员,对下属矿区进行警示教育。
“亡羊补牢”见成效
“耒阳‘2·16’重大运输事故中,暴露了借复工维修之名组织生产、多井筒出煤、新招员工未经培训下井等问题,湖南全省煤矿企业都应认真汲取此次事故教训。”在衡阳市召开的打非治违动员大会暨耒阳“2·16”重大事故调查情况通报会上,湖南煤监局事故调查组负责人全面分析了事故原因和应当吸取的教训,通过播放三维动画模拟事故警示教育片,还原了事故发生过程,以深入理解和充分吸取事故教训。
事故发生后,湖南省政府组织省安监局、煤监局、煤炭局、监察厅、国土资源厅、公安厅、工商局7个部门,组成督导组进驻耒阳,以煤矿为重点,对耒阳市安全生产进行全面督导。督促耒阳着重解决煤矿安全生产隐患、非法违法行为整治,以及煤矿企业的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工作。对那些发生过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长期非法违法生产、严重超深越界、资源枯竭且扩界无望,以及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的煤矿,省煤监局全部执行了关闭措施,并通过兼并重组,将耒阳市现有的78家煤矿整合为22家。
为促进事故防范与整改措施的落实,省政府事故调查组在耒阳召开了防范措施交办会,与耒阳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面对面逐条解读,面对面签字交办事故防范措施和整改措施,提出落实要求。耒阳市炸毁了发生事故的宏发煤矿,在各煤矿开展反“三违”活动,并改造了一批井筒功能,严禁煤矿企业多井筒出煤,严禁使用钢丝绳连接器及搭乘矿车入井,根除了一批陋习。
“目前,耒阳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有了根本改善,彻底消灭了井井出煤、风井出煤的现象,架空人车、跑车防护装置已陆续安装到位,支护改革、正规开采、兼并重组、集团化已全面启动。”陈国新介绍,通过开展煤矿技术人员大配备、管理人员大学习、从业人员大考核、培训机构大整治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了耒阳“煤矿人”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问题。耒阳市开元公司楠木山矿井、铜锣湾煤矿还通过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引进机械化开采,强化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基础条件和办矿水平不断提高,周边煤矿纷纷进行参观学习,示范效应正在逐步呈现。
联防联治除水害
“湖南省株洲攸县辖区的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害威胁严重。但是在攸县煤炭局的创新管理下,全县的水害得到了全面的治理。”在治理水害方面,陈国新谈到了攸县煤炭局的区域水害联防联治工作思路。
所谓区域水害联防联治,就是根据地质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将整个辖区划分为23个片区,每个片区成立一个防治水联防联治工作小组,由煤矿矿长、防治水负责人及县煤炭局、乡镇安监站的管理人员组成,运行经费由片区煤矿共同承担。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各片区内煤矿水害的防治工作,统一调配各矿之间的设备及技术力量,探明整个片区的水害情况,指导各煤矿的防治水工作。同时,工作小组又与各片区及县煤炭局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互通有无、协调配合、统筹兼顾,提高了工作效率。攸县煤炭局还成立了专业探水队,在县财政专项拨款200万元的基础上,购买了加拿大生产的先进探水仪,为各片区的防治水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靠着政府牵头、煤矿领导配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这些水害联防联治工作组摸清了水害分布情况,以片区为单位进行水害调查,编写了水害调查报告,制作片区水体分布图。针对不同的水体,制定了“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并落实到位。建立了水害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台账;各煤矿按片区水害情况制定采掘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施工;每月进行一次巷道实测,及时填图,片区内实施矿图交换;每月召开一次水害联防联治工作组全体人员会议。建立了水害联防联治信息网络体系;将每年的4-6月明确为防治水“特护期”,加强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各岗位责任制、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暴雨期间巡回检查及紧急情况停产撤人制度。强化了辖区强制物探服务,加强了对电磁物探仪的宣传,开展水害普查和探放水作业,排查和消除各类有害水体。建立了信息服务平台,每周一、五定期向各煤矿矿长、防治水副矿长发送防治水相关信息,加强防治水宣传和教育,提高防治水认识。对辖区煤矿收集到的水体资料进行整理,建立了水体排查台账。
2011年以来,攸县共举办了3期防治水培训班,224人参加培训,确保每个煤矿都有1名防治水技术人员。全县共消除各类水体400多个,2010年至2012年仅发生2起一般水害事故,死亡2人,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的水害事故,防治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明察暗访排隐患
【关键词】煤矿;建设;防治水;工作
中图分类号:TU272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在煤矿建设过程中,由于主要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经常会遇到水流的侵害,造成水灾事故。因此,做好煤矿建设过程中的防治水工作是确保煤矿建设安全有效的前提。
二、煤矿水灾频发的原因
煤矿水灾的发生是由诸多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我们将这些复杂的因素概括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方面。人为因素主要指的是煤矿建设者在开采过程中不注重水灾的防范,甚至采用不合理的手段开采造成的,而自然因素则跟气候地表条件等有关。
1、人为因素造成的水灾事故
(一)煤矿建设者忽视相关规定,违法开采。一般在煤矿井下易受水害灾害威胁的地带会保留一定厚度的煤柱,称之为防水煤柱。这段煤柱是严禁开采的,但是煤矿建设者往往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以牺牲煤矿水柱为代价,致使防水煤柱遭到严重破坏而引发水灾事故。
(二)煤矿开采者不注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煤矿的测量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测量中必须精益求精,测量中的小的疏忽和错误都可能造成生产中的严重后果。如果测量错误,会导致巷道穿透积水区,从而引发水灾事故的发生。
(三)煤矿的防排水系统不完善,使得排水能力降低。很多煤矿为了减少开采成本,在防水设备上大做文章,配备的防水设备往往都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而当水害灾害发生时,这些不配套的设备往往都无法很好地实现其排水功能,最终给矿井造成巨大的灾难。
(四)防排水设备维护不当。很多煤矿对防排水设备不做定期的检查和维护,致使设备出现问题也不能提前发现,而等到发现时已酿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如不经常对井下储水仓进行清挖,使得遭遇水灾时,储水仓无法实现其储水能力的最大化利用,导致矿井被淹。
(五)不重视水灾发生前的透水征兆。很多煤矿在水灾发生前出现一些异常的现象,但是如果煤矿管理者对这些征兆视而不见,不及时地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处理,就会造成重大的透水事故。
2、自然因素造成的水灾事故
(一)暴雨、洪水等自然降水造成的水灾。当遇到暴雨天气或者洪水季节时,大量的地表积水会涌入矿井中,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很有可淹没整个矿井。这类自然灾害的发生较突然,而且它带来的水量较大,会造成比较大的破坏,可能给煤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二)老窑水透水造成的水灾。老窑水水灾是我国煤矿水灾事故中最普遍也是最主要的事故。一些开发时间比较久或者埋藏较浅的煤层中,往往积聚老窑水。开采的时候由于不能准确掌握老窑水所处的具体范围,很有可能致使老窑水发生透水等情况,酿成水灾事故。
(三)含水层中的水涌出造成的水灾。煤矿开采过程中,往往会使底顶板以及厚层灰岩含水层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者会致使采掘工作面的破裂,出现这种情况,含水层中的水就会大量地向外涌出,引发水灾。
三、煤矿防治水工作常见的问题
1、对防治水工作认识不到位。目前,多数煤矿都认识到了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关制度来保证防治水工作有序进行。但是仍然有少数煤矿对于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主要表现为:内部的管理、保障制度也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相关责任无法落实;基层的管理工作严重滑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仪器设备的配备不足,防治水工作无法有效展开;管理人员对于现场管理不认真,存在违章指挥现象。
2、技术管理水平不够。部分煤矿的水文地质技术还没有跟上采矿技术的发展,同时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技术管理职能的弱化会导致无法探明煤层中的水源,进而无法有效预测水灾的发生。甚至有些单位无视探测结果,仍然冒险作业,这种行为无疑于“谋财害命”。而且如果没有对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探明,没有及时对工作面的水患情况进行预测预报,对有隐患的工作面未采取探放水措施,而强行进行开采,还会引发其他安全事故。
3、关于防治水相关制度的落实不理想。随着我国对煤矿开采的力量不断加深,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如果不对水害隐患进行一一排查,没有对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的制定防治水措施,而过分的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其结果可想而知。防治水制度落实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雨季的“三防”工作不到位;二是对废弃小煤窑的调查不清,地表塌陷填充不够严实;三是没有注意地表水的位置,盲目开采致使地表水溃入矿井之下,从而引发了水灾事故。
4、资金投入不够。多数煤矿企业的管理者对于防治水工作有着“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宣传工作、培训工作都提到了防治水工作,但就是在资金投入环节,没有到位。多数企业管理者都不愿意在未发生的事故上投入资金,缺乏防水的忧患意识,没有意识到一旦发生了水灾,其结果可能是矿毁人亡。
5、缺乏煤矿防治水的专业人才。在煤矿企业展开防治水工作的整个过程中,人员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如果缺乏专业的煤矿防治水人才,就无法保证防治水工作的质量。现阶段,我国煤矿企业的防治水的专业技术人员是非常匮乏的,在人才配备上存在着引进难、留住难的情况。一些具备专业素养的防治水人才觉得煤矿工作很辛苦,很危险,工资待遇也不高,所以很多这方面的人才都不愿意去煤矿工作。
四、加强煤矿建设过程中防治水工作的对策
1、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煤矿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煤矿防治水相关规定,充分认识防治水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建立并充实工作领导组,成立综合防治水机构,认真学习《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规定》,定期召开安全专题会议,认真分析和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建立预防暴雨洪水引发煤矿事故灾难的机制和制度,提前部署好雨季“三防”和防治水工作。要按照国家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工作的要求,做好编制抢险预案,组建抢险队伍,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制定并严格落实雨季防治水措施,储备足够的防洪抢险物资,为应对突发事故做好充分准备。
2、构建长效机制,完善制度,强化责任意识
煤矿防治水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构建煤矿水害防治的长效机制,特别是要建立防治水安全责任体系和安全监管体系,完善防治水工作机构,配足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加强探放水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水害隐患严重的煤矿企业,必须设立专门的煤矿防治水机构,配备水文地质技术人员,要配备齐全的探放水设备和专业队伍,建立并执行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防治技术管理制度、预测预报制度、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事故隐患责任追究制度、防治水安全确认签字移交制度等。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做到早谋化、早准备,超前安排部署“雨季三防”和井下防治水工作,一级一级的落实责任,层层分解工作任务,做到责任明确。要切实监督、督促煤矿企业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并积极采取有力防范措施,不断促进矿井防治水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3、建立健全完善基础台帐,完善矿井水文地质基础资料
要定期对周边小煤窑进行调查,建立水文档案,查清周边煤矿水文赋存资料。一是积极查找收集资源整合矿井的资料,包括周边历年关闭煤矿的采掘工程平面图,严格积水线、警戒线、探水线的“三线”管理。二是督促煤矿采取地面地质调查、核实矿井资料、走访老工人及当地群众等方式,确实查清原有小煤矿开采情况,真实掌握矿区水害地点标高、采空区范围和积水量、巷道布置等情况。三是是督促生产矿井开展了水文地质补充调查等工作,完善编制矿井充水性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剖面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等有关图件,并建立矿井涌水量观测成果、气象资料、探放水成果等有关基础台账。四是建立防治水专家会诊制度,进行全面排查和自查自评。
4、加强防治水知识教育培训,提高水害防治意识和技能
要加强水害事故警示教育,通过重大水害事故案例,深刻接受事故教训,举一反三。通过警示教育活动,真正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推动防治水工作,有效防范水害事故的发生。一是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防治水专业培训,并进行考试、考核。二是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督促煤矿企业结合典型水害案例,加强对职工水害防治知识的培训和教育,采取专家解读、现场培训、案例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对井下职工进行防治水知识的全面培训,对先进的探放水设备和技术等手段,着重进行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分析判断能力,做到水害综合分析,提前预测预报,提高煤矿职工安全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三是开展水害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抵御水灾和紧急避险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煤矿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建设区域内的地质、水文、降水等基本情况,严格规范建设流程,严格管理建设技术,从而降低出现水灾的概率,保证煤矿建设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毛振西.煤矿防治水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分析[J].山西煤炭,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