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09:48:33
导语:在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摘要:中医药学的理论和实践可以拓展到现代生物学的许多方面,现代生物学可以阐释中医的许多理论和实践。具有宏观系统性、整体性、定性性和辩证性等的中医药理论和医疗实践如能和现代生物学的定量和微观结合体来,将会是中医药学和现代生命科学的优势更好的发挥。
关键词:中医药学;生物学
为适应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现代中医人才应具有较深厚的中国优秀文化底蕴和扎实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同时应具有现代生物医学基础,横向学科基础,传统文化基础,行为和社会科学基础,才能追踪、占领中医药学发展的前沿,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社会。如何实现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和实践与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却存在着认识上、操作上和理论建构上的巨大困难,且一直是阻碍中医发展和融入世界现代医学的障碍。下面根据医学生物学与中医基础理论和实践的相关联系和分析,以期对中医现代化和改进中医院校生物学教学有所启发。
1.生物学与中医基础理论和实践的关联
1.1现代医学模式和中医医学模式
早在几千年前,《内经》对人体疾病的的认识就不仅局限于人体本身,而是全面考察与整个生存环境的密切关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外在环境和内部机能的综合效应。生存条件的生物、气候、环境、时间、物候、地域、饮食五味、社会等因素的变动,人的内在环境的情志、体质、阴阳、气血等的异常,两方面的综合变动才造成疾病的产生。因而对疾病的治疗过程,《内经》所关注的不只是具体的疾病所在,而是病症所导致的整体变化,所以诊治的目的是去治疗整体五脏阴阳气血的变化(治本)。待到阴阳能够达到平衡协调的境界,病因也就被驱除,这就是疾病被治愈的状态(标本兼治)。并形成了和现代医学模式相近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环境一生态医学模式。”因此,中医理论和实践和现代医学在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的基本观点是统一的。
1.2阴阳理论理论在生物学中的体现
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学的各个领域,疾病的产生和治疗都可以用阴阳的平衡和互根来解释。阴阳学说可以拓展到生物学的许多方面,如把同化作用产生的物质归于阴,把异化作用产生的能量归于阳,细胞、组织的增长属阳,变性萎缩属阴,cAMP属阳,cGMP属阴等等。以cAMP和 cGMP为例,在细胞中cGMP的含量使cAMP的十分之一,但cGMP/cAMP的比值是稳定的,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研究发现细胞趋于分裂还是趋于分化取决于cGMP/cAMP的比值。在白天细胞内细胞内cGMP/cAMP的比值升高,细胞分化,分裂受抑制,机体应即耗能,机体处于阳盛状态。而在晚上细胞内cGMP/cAMP的比值下降,机体修整,DNA合成、分化受抑制,机体处于阴盛状态。这是中医的阴阳平衡学说的很好体现。并且cGMP 和cAMP是一对拮抗物质,在不同的组织器官中,作用也不同甚至相反,如cAMP在平滑肌细胞中使细胞松弛;在心肌细胞中使收缩力增强。cAMP和cGMP量的调节作用是多途径、多层次的和相互变化的。这是中医的阴阳互根和相互的转化的表现。
1.3中医学理论和实践与生物微生态学
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微生态平衡,以及在病原微生物的刺激下免疫系统正常的应答反应能力及其所表达的功能是构成“正气”的重要因素。其具体表现为:菌群密集度均衡、菌群多样性明显、优势菌以有益菌为主。中医瘟病学的“疠气”就是现代生物学所揭示的病毒、细菌和真菌等。中医脾胃病的微生态学研究表明正常人群与患者胃肠菌群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有显著差异等。
1. 4中医学药性理论生物生态学
中医很早就注意到中药材产地与中药性味有关,并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现代生物生态学研究也表明中药性味与生物生态因子有很大关系,并且由于现代中药栽培和气候、土壤等的变化,使中药药效产生了极大变化,原有中药理论中的中药性、味、归经已经不符合现代中药的性能,这些问题必将会导致重修本草,以明确现代中药的性能,指导临床。
1.5中医疾病防治与生物生态
中医学历来重视 “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并认为疾病的发生,一是因人体的正气不足或功能紊乱;二是因邪气侵入人体。因此,中医的治病原则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即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的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即“因时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即“因地制宜”;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称谓“因人制宜”等。这些无不体现中医防治疾病的生物生态观。
2. 中医药汲取现代生物基础和改进中医院校生物学教学将会是中医和现代生命科学地的优势更好的发挥
由以上五点可以看出中医药学的理论和实践可以拓展到现代生物学的许多方面,现代生物学可以阐释中医的许多理论和实践。如果具有宏观系统性、整体性、定型性和辩证性等的中医药理论和医疗实践的能和现代生物学的定量和微观结合体来,将会是中医和现代生命科学地的优势更好的发挥。如果在中医院校生物基础教材或相关基础学科里加入中医药学和生物学的相关联系和分析并不断改进,或者教师能够在生物学的教学中有机的融入中医的理论和实践,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中医,了解和认识中医的科学性,也会对如何实现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和实践与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在认识上、操作上和理论建构上的困恢和消除中医药融入世界现代医学的障碍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对发展中医特色和优势,促进中意现代化进程和培养中医现代化接班人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潘远根.《内经》创立的生态医学模式[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第25卷第4期:22-23
新的中专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要使学生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怎样通过中专生物教学,来实现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目标,本文试从教学自身能力的提高、构建新时代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几方面论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能力
1.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一名合格的教师,他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要求老师帮助解决。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辅导过程中不能单纯地为解决问题而解答。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老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和学生们共同探讨问题。
2.充分利用教学课堂
课堂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在新课改的引导下,要打破课堂上老师“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模式,学生不再是“知识容器”。改变以往的传统模式,教师只做主持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给了他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去发现问题,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以人为本,构建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教师上课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是要与学生一起分享交流。即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知识以及思考结果,交流彼此的观念、情感及体验,求新发现从而丰富教学内容。还要与学生一起找寻道理,进而才可以达到共识、共享以及共进,在教学相长中得到共同发展。
一个人的能力培养和发展要想取得进步,对认知事物有浓厚兴趣是前提。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首先要放低姿态,这样有利于与学生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确定其参与方向,激发其强烈探究欲,树立主体参与的明确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慢慢发现引导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良好的引导语可以导引和控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定势,可以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这样也有助于教师进入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从而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教师预定的教学轨道。简单地说,能够说出巧妙精彩的导语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有效保障。教师要善于将自己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构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采用谈话、交流的多样方式,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反馈,增强教师语言、表情等教态的亲合力,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变以往知识点的灌输为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主动、深入思考。
三、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最终要回到实践应用。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并有意地经常训练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在实际生活中更能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深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所以,生物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学科,与社会、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有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可以解释一些现象,还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积极向上、轻松的、融洽的学习课堂氛围。以便师生的心理交流状态达到最理想的境界,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上,老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们的思维处在活跃状态。当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是学习能力的一种。生物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充分的挖掘和思考,使学生在教学中及时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地养成独立获得知识的习惯。
四、更新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艺术性教学;尊重
新课程理念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才能挖掘出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是举着火炬的引导者,是点燃学生激情的打火机,努力为学生建立一个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根据我几年的教学经验,就初中生物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浅谈几点自己粗略的看法。
一、运用艺术性教学,引导学生当好主角
一堂好课单靠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是不够的,还要讲究教学艺术性,从而寓教于乐。有效的艺术性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如,有些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经常打瞌睡,这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很有趣的课外小问题,让全班学生进行讨论,大家畅所欲言,然后让这些同学回答,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出他们的潜能。因此,教师运用有效的艺术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发挥其主体地位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从而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比如,在课堂提问时,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以中等生为依据,提出问题较简单时,可让后进生回答,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问较难时,先让优生回答,给后进生回答设置时机,给他们留下完备自己答案的时间,这样才能克服后进生当众回答的障碍心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参与到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来,才能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三、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实验操作者
初中生物最大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实验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初中生物教材也涉及了大量的实验,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动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把实验原理及过程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完成实验过程,教师只需在一旁观察指导,让学生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有通过亲自的动手操作,获得生物科学知识,才能感到由衷快乐,从而调动了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四、教师放下威严,深入到学生内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对教师总有一种畏惧心理,这严重影响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就更加无从谈起了。而且素质教育要求完善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地位。魏书生老师说过:“教师的幸福就是跟学生近距离接触的时候,谈心的时候,深入学生内心世界的时候。”因此,教师要放下威严,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尊重学生,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众多事例证明,初中学生都想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受到别人的赏识和赞同。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获得尊重和信心。如,在上生物实验课之前,教师先单独安排一些后进生进行实验操作,并且指导他们完成实验过程,在生物实验课上让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实验过程。这样,既克服了他们学习上的依赖性,又让他们树立了更大的信心,为以后学习生物增加了动力和勇气。只有尊重学生,学生对学习才感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我们要相信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我们没有理由不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要以学生为主体,就能挖掘出他们的潜能,并且能让课堂充满人文的魅力和生命的潜力。
参考文献:
[1]陈映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9).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 留学生; 教学
Consideration and Recommendations to Medical Microbiology Teaching for Oversea Students/WU Shu-yan, LI Yuan-yuan,HUANG Rui.//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2,9(28):076-078
【Abstract】 Teaching for oversea students is an opening window to the outside world, its efficiency and performanc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reput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school. Here, we summarize some experience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teaching for oversea students. It points out that teachers should enhance competence education,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and English level, pay attention to the heuristic teaching and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Meanwhile, th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modern teaching means should be emphasized. The advantage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the leading position of teachers should be given full play in medical microbiology teaching, and be sure not to change classroom instructions to multimedia courseware demo. At the same time, examination and attendance system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good study style.
【Key words】 Medical microbiology; Oversea students; Teaching
First-author’s address: Medical College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123,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8.047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大量外国学生纷纷涌入中国。留学生教学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培养的学生能否很快适应所在国家的医疗体系并成为合格的医生,同时也关系到国家和学校的声誉和国际影响。苏州大学从2004年起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开设了《医学微生物学》课程。该课程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内容繁多,病原体种类复杂[1]。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何提高留学生教学的质量,使其毕业后顺利通过所在国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已成为需要面对的一个新课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都具有极大的研究和探索价值。笔者长期从事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的理论和实验课教学,本文总结了笔者在留学生教学实践中的若干体会,旨在抛砖引玉,进一步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生角色;自主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合作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68-02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对课堂评价标准不再是学生学了多少知识,而是学生是如何学习知识、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哪些提高?这就决定的教师的责任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如何来学会学习,如何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结构必须改革,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成为学习的探索者;学生不再是在教师的思维范围限制内的圈养“生物”,而是发展开放性思维的学习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的主人。这就要求从教师的角度转变对学生的角色定位,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一、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性学习
这里所说的被动学习,既包括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记忆的“填鸭式”学习,也包括教师制定出学习目标,学生在教师的限制下所采用的各种学习方式。很多学习方式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比如,教师制定出课堂要解决的问题,由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很多人认为这就是合作的学习方式。其实,其本质还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学习中缺乏自我规划、独特发现、创新意识,不符合课标要求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教师要敢于放开手脚,让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自我选择、自我决定,不要受传统的教学大纲、和教参的观点的束缚,限制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取舍。学习目标的制定,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基础和学习兴趣来制定,不能一刀切,全班同一目标。还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调控学习方向和学习进度,不要担心赶不上进度,或是学生探究的问题过于深刻,超过课标要求。只要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支持。对于课堂评价也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不能教师一言“定乾坤”,导致学生的学习体验无法表达。比如,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在研究生物体的性状时,有的学生家住农村,对农作物很熟悉,就选择农作物的性状作为研究对象;有的学生家庭家庭成员有从事医学的,他们就选择人的性状作为研究对象;还有的学生家里养的花卉很对,而且喜欢培育新品种,他们就以花卉作为研究对象。学生既可以实物对比进行总结;也可以通过科学典籍的查阅,得到系统的理论知识;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其中的感受。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和认知过程都要给予宽容性的评价,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是以体验和收获为检验学习成果的标准,从而推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二、学生由过去的标准化学习转变为个性化学习
有一个漫画大致是这样的内容:学生入学时,脑袋有方形、三角形、梯形、菱形等;等到毕业时,所有人的脑袋都成了圆形。这正是讽刺我们的统一的、标准化的学习。我们的教师还是喜欢执行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进度、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案、统一的作业、统一的考查标准,甚至是统一的学习方式,统一的思维方式。这种弊端,一方面是长期的传统教育和考试制度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教师的懒惰造成的。因为,这样的课堂教学容易操作,容易检测。但是这样的学习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个体差异和个性需求,严重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极力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倡导学习为生活服务、为成长需要服务,遵循需要是最大学习动力的原则,尊重学生个性需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时,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研讨重点时,部分学生提出要到公园去调查公园的生态系统;有的同学认为,公园范围太小难以考察到生态系统的全面信息,不如到网络上查询相关知识;还有的同学认为,这些学习缺乏针对性,不如针对当地的生态系统数年来的变化做研究,通过翻阅地方志、走访本地居民,了解近五十年的生态变化,寻找变化的原因,并制定回复生态系统的计划。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应当得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
三、转变学习方式,由个体学习转变为合作式学习
一、形象记忆法
生物科学发展至今,微观领域已深入到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有许多知识是十分抽象和艰涩的。我在教授这些知识时,除给学生分析解释清楚外,还时常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采用比喻等手法,使其形象生动,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例如:“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虽然是生物学上最基本的知识,但要使学生准确理解、牢固记忆,也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用熟悉的事例来比喻它。通过启发,有的学生用“班级是学校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来作比喻。通过形象比喻学生对概念中的两个基本要点――结构的基本单位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了更深的理解,无意中也就牢固地记住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在学生发挥想象时,教师及时给予正确地引导,让其抓住事物的特征,用简单、恰当、熟悉的事例作比喻,提高形象记忆的效果。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语言、手势、表情等凡能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的手段,使教学生动活泼、绚丽多彩。通过这种“形象性”教学,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想象空间,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
二、比较记忆法
对于一些相近或相反,容易混淆的知识,可教给学生用对照比较的方式来记忆。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和染色质,DNA和RNA。新陈代谢中包含的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等的知识可引导学生列对照表或其他的方式来进行比较记忆。
三、直观记忆法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因此引导学生注重实践更显得重要。通过实践活动,能深化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能使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寓于实践活动中而增强其“直观性”,使记忆更牢固。例如:关于骨骼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物理特性,在实验前,学生很难想象有机物有多么的柔韧,无机物有多么的脆,因而印象不可能深刻。而通过实验,情况就不一样了。在实验中,同学们亲手把脱钙骨(只含有机物)打成结;而煅烧骨(只含无机物)只要轻轻一敲打就碎成粉末,由此,学生不无感触地说:“真没想到骨中的有机物竟如此柔韧;而无机物却又这么的脆。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的骨却十分坚韧,生命真是巧夺天工啊。”
四、质疑性记忆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对教材或教师所授的内容质疑,这时教师应该鼓励,让其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在“矿质元素离子交换吸附”实验中,教材规定用氯化钙溶液进行实验。有些学生指出:根据离子交换吸附原理,用氯化镁等代替氯化钙做实验也是可行的,此时教师趁机因势利导,让学生按其想法做实验,结果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此,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入,记得也就更牢了。
五、口诀记忆法
对于一些较难、较复杂的知识,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抓住重点,编成口诀来记忆。如人体血液循环的知识可编成“上房下室,房连静,室连动,室起房止,(体循环)左起右止,(肺循环)右起左止”;再如有丝分裂的知识可编成“间期复制,前期三体,中期排队,后期分家,末期反前”。几句简短的顺口溜,简洁明了,重点突出,让学生记忆方便而深刻。
六、图文并茂记忆法
作为生物学科,可将学校现有的模型、挂图,以及教材和各种教辅资料上的插图等直观教具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细胞亚显微结构、动植物个体发育等知识,可充分利用模型、挂图、课本上的插图等,将形象的图形与抽象的文字结合起来记忆;也可将复杂的文字叙述转化为简单的概念图来记忆。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图文并茂的记忆方法,可充分发挥大脑两半球的优势,相互促进,使记忆深刻、牢固。
七、奇特联想记忆法
关键词:和谐;中学生物;教学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和谐是人类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普遍要求,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和谐是一种境界,它不是运动与生命的寂灭,而是指矛盾在人类可以自觉调节,并能促进自然的进化与人身发展的间限运作的境界,是一种积极的、动态的和谐。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包括多层面,多角度的范畴:人与人之间,自然与自然;另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以说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载体,它可以减少或消除因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导致的各种社会矛盾。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当中,不仅要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而且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需要不断同自然进行各种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并通过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如果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不能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统一,即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可能由此还会引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而也无法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这将意味着整个社会将不能达到和谐状态,所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良好的生态意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现代生物理论让我们深刻理解和体会到环境、生物、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现代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活动过程,以达到课堂教学中所应期望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要想在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树立起某种长期的好的思维惯性,就需要我们建设起良好的课堂教学过程,增强课堂教学的持续性发展,注重有效的学习性课堂氛围,营造健康、和谐、安全、温馨的宽松学习环境,那么,如何创建持续有效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生物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
一、创造和谐环境,营造学习氛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融洽的气氛非常重要。同样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交流同样也需要这样的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才能达到理想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把学生个个都孤立起来,必须给他们创设一个和谐的氛围,用心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具体在教学上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心理上处在一种放松的心态中,就可能使学生产生积极而主动地学习的态度。当然和谐的教学氛围,不但适合生物科目的学习,同样适合其他中学课程的学习。在良好的和谐环境中学习,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对发展学生的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些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观所需要的内涵。
二、结合学科特点,构建和谐意识
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部分。生物学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生物体与其环境之间和谐关系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生态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形式下,人类逐渐认识到和谐生态与自然环境对人类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危机的产生迫切要求人类去了解、认识产生这场危机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危机引发了人类对现代环境意识的重新定位与思考,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思考,使人类认识到人类社会要长期发展和生存,必须放弃狭隘的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观念,正确认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树立人与自然相互依赖、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建立现代环境意识观。人类也该充分认识到通过教育来培养人们建立现代和谐的环境意识,热爱生活并保护自然。
中学生物学教材,蕴涵了丰富的和谐存在的内容,并有机的分布在课程的各章节中,主要有:生物的多样性;动物、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动植物资源与人类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等。这些生物学知识有着一个共同的内涵那就是和谐。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应该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把这方面的知识有机的同和谐环境意识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和谐思想的认识培养,使学生从中学时候起牢牢地树立起和谐社会的概念。教师可以从相关的媒体可以得到,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潮流在教学中给以阐述,给学生以强烈地震撼,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去思考自然,思考社会,建立起动态和谐的居住生活理念。
三、多手段运用,强化和谐意识
和谐观念在意识形态里是一种思想,意识是需要强化并形象构建的。中学生物教学的教学过程有许多不同于其他的课程的地方,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运用多手段,多方式来强化抽象的和谐意识,并以具体化,同时生物学的本质也决定了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使学生体会到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如借用录像,电脑,投影等现代多媒体技术,给学生以声、光、图像动态的视觉冲击;在课外,组织学生进行对当地生态环境进行考察;可以进入相关工厂,了解三废的排放,整治的情况,并到环保部门进行有关咨询;并可以要求学生写出相关调查报告并对调查报告进行讨论。
中学时期是培养一个人思想情感,意识思维的关键阶段,此阶段形成的思想,对未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起着趋向的作用。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和谐思想的教育,培养的他们的道德情操。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对我们的要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自主学习意识 高中生物教学 培养方法
高中生物教学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中,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教学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需求,我们也必须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死记硬背,不仅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反而影响了学生思考能力的提高。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选择有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了一定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体现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只有具有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才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自我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主要表现在其学习过程中,能否自己制定学习目标,能否具有良好的学习状态。自主学习意识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学生能够主动地利用有效的学习方式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工程和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意识,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上,还体现在学生对自己的自我评价上。积极的学习心态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主要体现也是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前提。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方法
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就能够对学习内容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良好的学习兴趣,反过来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另外,有效的课堂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调动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具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首先需要的是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我们要保证学生不能带着心理压力或注意力不集中地参与学习。有效的课堂导入是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的前提。每一名生物教师都应注重课堂导入的研究。导入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否有效地开展这节课的学习。例如,在教学“人的生殖和发育”一课时,我采用了疑问式的课堂导入。具体内容是:“同学们,我小时候,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感到困惑。我就问自己的父母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你们问过这样的问题吗?你们的爸爸妈妈都是怎么跟你们说的呢?”他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有的说爸爸告诉我说是捡来的,有的说妈妈告诉我是别人送的……答案真是五花八门。我看到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就顺势引入正题。其实,生命的诞生和孕育是一个非常伟大而神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为给予我们生命的父亲和母亲都付出了无比艰辛的劳动。让我们怀着一份感激而严肃的心情一起来探讨新生命诞生的奥秘吧!”当我说完后,同学们的眼神中不再有嬉笑、羞怯,而是满脸的神圣、思想上的接纳和思索。就这样学生的思维被顺利地带到了课堂上来,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状态,时不时地提出些问题。这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逐渐增强。
(2)利用合作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与同学间的合作、探索、研究、总结,自己得出结论。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增强。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在小组中,自我研究、探索,对于不明白的问题还能随时与同学、与教师展开交流。在这样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沟通了与同学、与教师之间的感情,提高了与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生物教师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实验教学本就应该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首先布置好实验内容并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学生充分的实验自由,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4)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除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如充分为学生开放实验室,对一些仪器、设备象显微镜、解剖镜、解剖器具等随时为学生提供;购买必要的药品和廉价的材料。让同学们能够利用实验室独立完成一些探究活动,增强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又比如,让学生养成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现在的时代是信息网络的时代,同学们可以非常便捷地通过网络获取丰富的知识,最新的知识,这对于开阔他们的视野、扩大知识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会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知识源泉。
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利用社会上的教育资源如社区图书馆、博物馆、动植物园等场所及生活周围的自然环境培养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醒同学们利用寒暑假、旅游的机会,让同学们注意异地的景观,动植物的种类。每次放假回来都有好多同学把他们写的丰富多彩的旅游见闻展示给老师和同学。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还能够提高其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有效提高生物教学质量,还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好了基础。作为高中生物教师,我们应该努力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方式、方法,加强理论学胆实践,使生物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物理课堂;学生;合作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130-02
一、前言
合作,是学生未来发展、立足社会的重要素质。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今天,这一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合作的内涵和价值的认识,引导他们在合作中学习、交流和探索,促进合作意识的形成,从而做到全面教育,实现合作之美。我们如何在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呢?笔者试着从以下几点来论述,愿与各位同仁一起切磋学习。
二、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环境造就人,氛围影响人。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造生动的物理情境……”因此,我们要在物理课堂上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能力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新知识,在“探究”中主动建构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也为学生进一步学好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会让学生感到合作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获取新知的有效途径,才能积极主动参与进来,逐渐养成合作探究意识。同时,我们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体会合作的作用和乐趣。如有些家用小电器的修理。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体会到物理在现实生活是分不开的,有着广泛的实用性,学生会为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在今后生活中、工作中起到很大的作用而自豪。这样,学生就乐意去实践,乐意去合作,浓厚的合作氛围就形成了。
三、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设计问题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我们设计问题是否恰当,对“度”的把握,对“巧”的研究,是否能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这都需要我们对新课程标准的准确理解和掌握。我们的生活与物理密切相连,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都需要一定的物理知识。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其次,我们设计问题要科学、合理、巧妙,要有启发性,能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的动机,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最后,我们设计问题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合各个层面的学生,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为学生创造合作机会,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逐步地养成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合理分组分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合理分组分工非常重要,是提高合作学习质量的关键,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合作学习前首先要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才能发挥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更好地促进他们潜力的提升,使得我们的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同时,我们要注意把各层面的学生形成一种协作的友谊关系,多给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一点机会,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优等生可以帮助他们,让他们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好物理建立信心。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需要我们的学生注意遵守操作规程,依据步骤,多动手去尝试,去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仔细纪录,通过正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才能创造“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的氛围,培养和增进了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及合作习惯。
五、注意引导调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课堂调控是根据有效教学的需要,对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关要素进行适时调节的一种组织管理行为。我们组织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对课堂实施有效的调控,使课堂出现张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调控态势,这是现代物理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我们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操作、观察、思考等多种学习活动,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同时。我们要及时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注意效果的检测,收集信息,及时处理,及时发出控制信息,以便早点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措施,务求教学目标的全部实现。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学会运用多种调控手段,科学化、精细化地管理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强烈的合作意识,才能使我们的物理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合作学习将成为物理课堂教学的主流模式,它改变了我们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推动中学物理教学的改革都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我们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加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真正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陈惠国.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探索[J].中国当代教研,2007,(8).
[2]邵淑鸾.物理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J].湖南中学物理,2009,(05).
[3]张烨.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