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09:48:33
导语:在急诊科治疗流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急诊急救;标准化;医疗体系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378-01
前言:急诊急救医学是一门年轻的边缘学科,作为现代医学新的临床学科,具有独特的专业性和研究方向,同时与其它临床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急诊急救医学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尤其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更加发挥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近几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这一新型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除其本身的重大作用外,也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健康的需求。另外也反映了急诊急救医学在救治生命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功能,从而增强了人的生命质量,为社会作出了贡献,进一步开辟了更广泛的医疗市场。
1 医院急诊室和急救人员队伍的现状
1.1急诊工作得不到重视
急救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重要学科在多数医院没有摆上应有的位置,在医院各职能科室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急诊科长期缺编人员调动颇繁,能人不愿干,庸人干不了。医疗设备陈旧,保健待遇不高,有些医院的急诊科人员不固定,由病房医生短期轮换,这些人大多持有临时观点,并不热心于急救专业知识的学习,致使许多医院的急诊科实质上成为患者被收入病房前的转运站。
1.2急诊科人员思想不稳定
急诊科队伍不稳定,人员缺乏长期做急诊专业工作思想,因此影响了急诊科医疗质量。往往内科医生感到病种少,缺乏系统观察病人的能力,业务技术难提高。外科医生感到手术机会少,练手技机会也就少。更主要的是急诊科工作辛苦、责任大、风险大、纠纷多,费力不讨好,常常受到个别病人以及家属不应有的责难和辱骂。医护人员“身在曹营心在汉”,并不热爱急诊急救专业。
1.3人员素质差
由于急诊科医生轮流值夜班,在上岗前及平时工作中缺乏急诊急救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培训。有的医护人员对呼吸机和除颤器操作不熟练,绝大部分医生不会做气管插管;有的医院急诊科没有必备的监护系统。
1.4设备陈旧落后
大部分急诊科的急救设备都是陈旧的老三样(除颤器、呼吸机、洗胃机),有的机器已使用了几十年,缺少现代化的抢救设备。绝大部分急诊科没有心脏起搏装置,现有的设备难以对突然发生的心跳骤停进行有效抢救治疗。
1.5职责不明确
有的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病房界限不清。急诊科成了独立的小病房,病人从入院抢救、好转,直至出院。而不是新收的重危病人到急诊科监护治疗,待病情好转后,再按各科系收入病房。
2 加强急诊急救工作的几点意见
2.1加强急诊人员的管理
急诊科应当有固定的急诊医师,且不少于在岗医师的 75%,医师梯队结构合理。急诊医师应当具有 3 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理常见急诊病症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心电复律、呼吸机、血液净化及创伤急救等基本技能,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 年。
2.2规范急诊急救流程
急诊科重点应优化如下流程: ①分诊及患者分流流程; ②急诊各功能区域相互衔接流程; ③危重患者抢救流程,保证“绿色通道”畅通,对危重患者坚持先接诊、先抢救、先住院、后办手续,为危重患者提供快捷、有效、全程急救服务; ④危重患者转运流程,重点有转运前病情评估( 甚至包括家属知情同意),转运接收单位沟通,转运设备及药品准备,转运途中工作和记录。
2.3努力提高急诊急救人员业务素质
急诊科医生不同于普通科室医师,他们要在短时间内对急诊病人做出较正确的判断,并及时抢救,对千变万化的病情做出较准确的预测和预防,对突然出现的危象和心脏骤停进行抢救,往往要在一些辅助检查结果还没出来之前就得做出初步较正确的诊断。所以,急诊科医生的思维方式、采集病史的重点、体格检查的程序和病房医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急诊科医生既要有扎扎实实的基础理论,又要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急救医学是跨学科、多学科并与边缘学科相关联的一门新尖学科,要求急诊科医生要有全面的内科领域的基础知识。
2.4切实加强急诊急救工作培训与考核
各医疗机构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与演练方案,组织专门的急诊急救技能培训,定期开展演练、技术比武。加强医疗急救领域的新知识和先进技术推广运用,提高医疗机构应急反应能力和救治水平。加强医疗机构急诊急救工作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急诊急救质量评价,促进急诊急救质量持续改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急救工作日常管理和考核,保障急救设备正常运转,基本抢救药品齐备,提高初始急救效果。
2.5加强急诊科室的业务管理
急诊科业务管理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急诊急救质量,这是提高急诊急救水平的关键。首先必须建立健全急诊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急诊科医务人员要有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谨的作风,一丝不苟地按照各项规定执行,有条不紊地做好诊疗抢救工作。全面推行急诊工作标准化管理,如明确制订各种疾病的急诊抢救诊断标准和抢救成功的标准是提高急诊工作质量,使诊断准确及时、治疗抢救合理有效的重要保证。围绕着提高质量这个中心,还要建立常见疾病及其它应急情况的抢救程序,就是建立抢救急诊病人的每一诊疗环节、每一项抢救措施、每项操作技术,使全过程程序化。
2.6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急诊科是医院面对社会的窗口之一,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地。工作繁忙,劳动强度大,要求责任心强、急救质量高。我们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时,要运用有关急诊方面的正反事例进行讨论、分析;各级医院要重视对医务人员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培训和锻炼,使急救人员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并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随时为急救病人提供方便。要紧紧围绕提高“紧急救治质量”这个中心,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急诊救治水平,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 的原则;要设置急诊ICU、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实现无缝衔接和无障运行,也是提高急诊救治水平的重要措施。
总结:从事急诊工作的专家同行要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加强急诊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切实建立好的、适应的标准化体系,为我国的急诊医疗事业贡献才智和力量。我们相信,在全国急诊急救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急诊急救工作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方法:对基层医疗单位急诊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结果:提高了整体护理水平,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好评。
结论:只有不断探索、实施护理管理的新方法,才能不断提高科室的护理水平和质量,才能不断提高患者的医疗满意度。
关键词:基层医疗单位急诊护理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30-02
基层医疗单位急诊部承担着危重患者的第一首抢救任务,医务人员必须对患者做出最迅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才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而急诊护理水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整体的医护水平1。急诊部护理工作繁琐而急迫,对护理人员要求很高,护理人员扎实的技术和良好的配合对于医生治疗的实施至关重要。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安危,也关系着医院的信誉和形象2。本文就我院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和对策,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
1急诊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急诊护理人员职业热情缺乏。由于我院急诊部护理人员大部分为年轻人,生活压力较大,而急诊工作繁忙、琐碎又紧张,工资待遇又比较低,导致大部分护理人员职业使命感较低,缺乏职业热情,对护理工作没有热爱之情。反映到工作上可以看到:护理人员对患者服务态度较差,不能够耐心与患者进行交流,对患者关心不足;对本职工作不够细心认真,有时会因为大意而造成医疗上的疏忽和失误。
1.2急诊护理人员职业技能较低。一是基础护理技术和护理技能不够扎实;二是缺乏与病患沟通的技巧,不善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三是心理素质较差,容易因为工作压力产生心理问题;四是法律知识欠缺,面对医疗纠纷时,不懂得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
1.3急诊科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一是急诊护理流程较乱,没有形成流畅合理的急诊护理规范;二是护理人员不能够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经常出现在其职不做其事的懒散现象。
2急诊科护理管理方法
2.1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职业热情。急诊部护理人员应当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充分认识护理工作的使命性、崇高性、重要性,树立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理念,切实做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从病人的需要出发3。护理人员应当认真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在护理过程中要关心呵护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对某些因生病而产生焦虑、抑郁、烦躁、悲伤等消极情绪的患者要进行及时耐心的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共同为患者营造一个适于病情恢复的环境。保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仔细询问患者的身心感受,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和检查结果,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立双方信任,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知情权。
2.2加强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①加强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培训:作为一名合格的急诊部护理人员,仅护理态度好是不够的,还要有精湛的护理技能才行,除了要掌握护理基本知识和技能,急诊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抢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应当熟练掌握各种急救药品的适应症及使用剂量和注意事项,掌握各种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护士长应做好带头表率作用,积极传授知识,认真培训技能,并鼓励大家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由护士长进行急诊知识和技能考核,记录成绩,予以奖惩。急诊科还要定期轮转部分护理人员到其他科室进行学习,掌握相关科室的专科急救技术,不断提高急诊科护理的业务水平4;②提高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技巧:在医疗活动中,护理人员是与病患接触最直接最频繁的人员,因此掌握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对于促进医疗救治过程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急诊科病患多为危急重症,很多伴有意识障碍,不能够清醒地配合检查和治疗,而且很多病患是由事故导致,原因复杂,牵扯因素较多,这时就要求护理人员具备冷静的头脑,能够把病人安危放在首位,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和专业知识,做出及时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为挽救患者生命节约宝贵的时间;③加强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急诊科工作量大,病种多,病情危重,容易发生冲突纠纷以及病人抢救不治身亡,因而对医护人员的心理承受力要求很高,因此,要加强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定期举办心理学讲座,建立护理人员心理咨询室等;④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由于医疗模式的转变及医疗制度的改革,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学会自我保护,确保人身安全,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2.3规范急诊部护理管理制度。①规范急诊部就诊流程、护理流程,从病人入院前、住院中、出院后各阶段入手,制定清晰流畅的医疗护理流程;②规范护理人员的不当行为,使其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不得随意请假、迟到、早退,工作时间不得聊天、上网等。如有发现者,按规章严肃处理。
3讨论
急诊科护理管理关系着急诊科的护理水平,本文通过探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职业热情、加强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规范急诊科护理管理制度三大方面对护理管理进行改进,大大提高了护理水平,为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提供了更好地保证。
参考文献
[1]史延丽,代仲.急诊护理管理在预防和解决护患纠纷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2(6):135-136
[2]何晓红.急诊科病房护理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探究[J].求医问药,2012,10(1):126
[关键词] 急诊;质量;人性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5―0117―01
急诊科是接受急诊病人就诊、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足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和窗口。急诊科的特点:病人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情绪急躁性,数量不定性。医护人员具有高风险性、高技术含量性、快节奏性、思维敏捷性。急诊科护理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急诊科护理质量提高,是保障急诊科的救治和护理水平的关键。
1、基础设施是完成医疗护理工作的保障
首先,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做好各项急诊、急救工作的基础。设置要求急诊科用房面积达到国家卫生部门规定的标准,并设有诊断室、抢救室、留观室、治疗室、处置室、手术室及其他辅助配置。配备相应的抢救床、留观床等。其次,配备除颤仪、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洗胃机、心电图机、输氧装置、气管切开设备。物品齐备,抢救药品齐全。
2、提高急诊科护士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
要保汪急诊工作的顺利进行,真正做到救死扶伤,就对急诊科护士的素质提出高的要求。除了具备临床护士素质的要求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急救护理技术和相关的应变能力。
2.1 急诊科工作纷繁复杂,变幻莫测,急诊病人大多数病情急,来势凶猛,突发事件较多。这就要求平时的训练中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把紧张的抢救变得得心应手,稳固心理防线,这样有助于专业技能的正常发挥。同时在繁忙的抢救工作中注重病人的心理护理,根据病人的特点掌握其心理变化,向病人说明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创造良好的环境气氛,帮助病人自我放松,变病人被动救治为主动配合治疗。
2.2 急诊科工作不仅没有规律,而且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作为急诊护士首先要忙而不乱,随机应变;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在严格操作规程的情况下,要求急诊护士向病人及家属作出解释,说明操作的必要性和危险性,争取他们的理解,并签名支持。这样既为抢救病人解除顺虑,同时也保护了自己。
3、加强各项能力培养,提升急诊护士专业素质
急诊科护士在抢救中时刻处于应急状态,各项抢救操作都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备各种急救知识和要求,技术熟练、动作敏捷,要争分夺秒。在很多情况下要在医生未到达之前做出处理,如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吸痰、止血等。同时还要做好抢救记录和查对工作。
3.1 快速反应能力
这是急诊急救护理工作的关键内容,也是急诊科的主要工作特点。不能快速反应,就不能适应急诊科的工作性质,不能适应急诊急救病人的需要。反应快、行动迅速、操作准确、抢救成功率高,这足快速反应观念的四要素。
3.2 快速出诊急救能力
院前急救观念指一有呼叫,能迅速出诊,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在现场有能力开展救治,途中的不间断救治;具有现代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
3.3 现代监护设备操控能力对现代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准确的判断监护仪的各种数据;各种管道的观察。
4、保障措施到位,体现人性化服务
4.1 现代服务理念现代服务的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病人及家属满意是现代服务的最高标准。服务就是效益。
4.2 现代效益理念这足现代急诊急救的突出特点。救治病人应坚持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原则。但人道主义不是不收钱,而是以抢救病人为主,按规定、按标准收货,效益好有利于扩大“再生产”。
4.3 优化急诊抢救的程序急诊抢救重在“急”宁,对危急的,医护人员急病人所急,开通绿色通道,使病人得到快速的救治。
4.4 服务流程的优化和改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急诊候诊区装饰了多处温馨提示镜画、服务告知、壁画、路标指引牌等,减轻病人焦躁心理,方便病人就诊。并制作了有关急诊科简介、院前急救知识、抢救指引、输液安全等宣传小册子供病人取阅。
4.5 更新便民措施如轮椅、开水、茶杯、手纸、便器、拐杖等;为无陪人患者提供全程陪伴服务;对危重病人检查过程实行全程陪伴,并备好各利,急救药品与用物,严密观察病情,防止意外发生。
5、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命越米越重视,急救意识也不断增强。通过加强急诊科的护理质量,与护士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抓住“抢救病人生命”这个主题,在“急”字上做文章,在“快”字上下工夫,在“救”字上多研究,在“高”(效率、效益)字上多思考,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措施得力,服务到位,使急诊科的服务意识有了根本的转变,急救技能有了不断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了更进一步地增强,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急诊流程图; 外科危重患者; 抢救效果
急诊科是多种急危重患者集中的地方,由于患者多,且病种复杂,而抢救时间又十分的紧迫,因此常会有突发事件发生[1]。急诊科抢救患者的责任重大,而危重患者在抢救室中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抢救,其中抢救措施是成功的关键。因此急诊科的急救工作应该具有规范化与程序化,整个抢救工作应该是急而有序进行,这就要求有适合的护理模式来保证外科危重患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治。这就要求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保持醒的头脑,还要了解自己的责任及明确工作的前后顺序[2]。流程管理(PM)是一种以规范化的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提高业务水平为目的的系统化护理方法[3]。本研究应用急救流程图对外科危重患者来进行抢救对外科危重手术患者先进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外科危重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16~82岁,平均(45.5±8.6)岁,其中男68例,女52例。疾病类型:呼吸系统20例,脑血管系统31例,心血管系统22例,外伤34例,其他1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抢救程序,即依据患者出现的早晚及实际需要,安排护理人员,每个护理人员在抢救过程中都没有明确定位。试验组外科危重患者实施急诊流程图进行抢救:依据本院总值班及医务办公室对去年全年处理问题的统计分析,发现在相关人员针对救治环节上有不衔接的现象,笔者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专题讨论。依据卫生部关于急诊患者的病情分级指导原则把外科危重患者分为ABC类[3]。要求各手术科室对抢救急危重手术患者时环节进行流程优化同时还构建急危重手术患者的救治流程图(图1),然后在急救工作中要合理应用救治流程图,具体如下:(1)由经验丰富的护师来接诊及分类所收治的外科急危重手术患者,并对每位手术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做好每位患者术前的物品准备工作;(2)患者入手术室后观察急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进行精确的护理诊断;(3)根据详细的护理诊断按照救治流程图对ABC类手术患者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分派不同的护理人员来配合手术医生迅速进行抢救[4-5]。
1.3 评价指标 危重患者的平均手术救治时间是从开始抢救到患者脱险或死亡的时间。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是指从采取抢救措施,到手术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进而转到相关科室的比例数。本研究中关于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是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来测量[6]。使用统一的游离标尺,游离标尺上有10个刻度,两头分别为“0 mm”与“100 mm”,其中不满意是“0 mm”, 十分满意是“100 mm”,数值越大,表示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在平均手术救治时间、抢救成功率及医生和患者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试验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诊科既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又是医疗活动集中场所,同时还是接待危重症患者的前沿阵地[7-9]。由于急诊科患者的流动性很大,护患关系建立的时间有很短,加上由于起病突然而导致患者的情绪极不稳定,因此很容易引发医患矛盾及纠纷[10-11]。对外科危重患者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这样可能会使贻误患者病情的事情避免发生,就会挽救患者的生命。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基于多专科门诊急诊医学既强化了院前的急救治疗,又强化了院内危重症的监护治疗,这就对护士的素质和护理管理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为了使护士迅速成长,大幅度地提高护士的专科素养,就必须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及规范的专科培训。流程管理(PM)是以业务流程的再造及优化作为基础,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为目的的适宜于急诊科的护理方法。
传统外科危重患者手术以护士轮流值班为主,这种值班制既满足不了急诊专科的发展,而且还延长了救治外科危重手术患者的时间,这样会延误了患者的治疗,更甚者还会使危重患者丧命。有学者报道急诊科90%的纠纷不是医护人员的技术质量问题,而是在抢救患者过程中的急救流程及管理出现了问题[12]。本研究为提高抢救外科危重患者的效率,以120例外科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救治流程图,由经验丰富的护师对外科危重手术患者先进行来接诊及分类,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救治流程,然后再根据特定的救治流程来配置不同的护理人员。本研究的结果显示通过实施救治流程图急救护理,可以使外科危重患者平均抢救缩短了,而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了,这也就是说患者的抢救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同时医生和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样的结果表明救治流程图可以使救治工作得到规范化及程序化的急救分工,使每位护士均明确职责并主动地参与急救,能瞬间做出正确的判断及评估,并能果断且有条不紊处理突发事件,使抢救工作做到急而有序且行之有效,这样既可以避免由于分工不合理与职责不明确而造成的急救工作忙乱及低效,又可为抢救患者的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综上所述,在外科危重患者手术中实施急诊科的救治流程图是对危重患者生命的重要保障,这使护士在操作与抢救过程中心里比较踏实,不会因设备及抢救物品而担心,这就会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进而让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均得到了保障,结果抢救效率得到了提高,同时井井有条且高效的护理工作还提高了医生及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瑛,沈红.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0,9(8):36-74.
[2]陈月媚,黄艺仪.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在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10):58-60.
[3]高兴莲,王曾妍,吴荷玉,等.急救流程图在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3,2(20):15-17.
[4]吴晓燕,董娟,胡慧,等.流程图卡片对提高急诊科新护士应急能力作用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1,25(2):171-172.
[5] Yu Chih Chen.Restructruing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f meidcal institutions: A study on a community, hospital in the Ilan area [J].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2008,16(3):211.
[6]韩淑鹏,付晓丽.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0):6-14.
[7]薛桂霞.ICU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4):97-99.
[8] 刘实,资艳.预见性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抢救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4):2730-2731.
[9] 徐红,叶柳花.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肺骤停诱发多脏器衰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16-19.
[10] 周圣春,丁优娜.急诊抢救室危重患者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61-62.
[11] 黄和雪,张荣,蓝莹,等.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9):75-76.
探讨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对提高急诊急救病人的抢救、诊断、治疗和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措施为: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技能;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措施到位;实施风险管理,制定防范对策;制定质量控制指标,严格质量管理。
【关键词】 急诊 质量控制 护理
急诊科是接受急诊病人就诊、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和窗口。急诊科的特点:病人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情绪急躁性,数量不定性。医护人员具有高风险性、高技术含量性、快节奏性、思维敏捷性。急诊科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因此,思考和探讨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对如何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急诊科的救治和护理水平、降低护理风险、预防护理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1 加强硬件建设,保障医疗护理需要
1.1 设置要求 我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按照管理年的要求,急诊科用房面积达到了500 m2。设有诊断室、抢救室、留观室、治疗室、处置室、手术室及其他辅助配置。抢救床位四张,留观床位十张,符合管理年标准。
1.2 设备要求 急诊科配备了除颤仪、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洗胃机、心电图机、输氧装置、气管切开设备。抢救车上物品齐备,抢救药品齐全、充足,其他基本的诊疗设备也很完善。
2 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技能
2.1 人员数量 护士人数与病床的比例:抢救室1.0~1.2∶1(每班至少1人),留观室:每班至少1人。
2.2 人员资质要求 护士长:为主管护师,在急诊科连续工作3年。护士:均有护士执业证,4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均具有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2.3 人员培训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急诊科必须有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有全面的人员培训制度。
2.3.1 制定各类人员的培养计划 包括科内固定人员、新进人员、进修护士的培训计划,定期复训。新进人员必须经岗前培训并达到要求后方能上岗。
2.3.2 制定本科人员医学继续教育规划 科内不满45岁的副主任护师以下职称的护士必须参加医学继续教育,每季度参加一次“三基”理论考试,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院级“三基”技能培训和考核。要求每位护士必须掌握急诊科所有仪器的使用,常见故障的排除,组织经常性模拟抢救配合演练,熟背各种急救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2.3.3 建立定期业务学习制度 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科内每月业务学习至少1次。
3 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意识[1]
3.1 快速反应观念 这是急诊急救护理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也是急诊科的主要工作特点。不能快速反应,就不能适应急诊科的工作性质,不能适应急诊急救病人的需要。反应快、行动迅速、操作准确、抢救成功率高,这是快速反应观念的四要素。
3.2 院前急救观念 院前急救观念指一有呼叫,能迅速拉得出,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在现场有能力开展救治,途中的不间断救治;具有现代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
3.3 现代监护观念 包括:(1)首先要具有现代监护设备;(2)对现代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3)准确的判断监护仪的各种数据;(4)各种管道的观察;(5)病情观察,这是一个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技能,病情观察能反映一个护士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临床护理经验。
3.4 现代服务观念 现代服务观念的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病人及家属满意是现代服务的最高标准。服务就是效益。
3.5 现代效益观念 这是现代急诊急救的突出特点。救治病人应坚持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原则。但人道主义不是不收钱,而是以抢救病人为主,按规定、按标准收费,效益好有利于扩大“再生产”。
4 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措施到位
4.1 建立“急诊绿色通道” 切实保证急、危重病人的就诊治疗。
4.2 成立急诊工作领导小组 以主管医疗的院长为主要负责人,成员有医疗、护理、后勤和急诊科负责人。每周护理部、质控科室期和不定期检查急诊环节质量,及时反馈信息,以改进急诊科工作的缺陷与不足。
4.3 制定并执行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落实急、危重症病人抢救制度,落实各工作单元工作制度、急诊交接班制度、急诊会诊与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急诊医疗护理纠纷和投诉处理制度等,并有相应的实施记录。
4.4 制度紧急医疗护理救援预案 制定大批病员抢救预案,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并将组成人员备案在册,定期演练,保持24 h通讯通畅。
4.5 提供多种便民措施 如轮椅、开水、茶杯、手纸、便器、拐杖等;为无陪人患者提供全程陪伴服务;对危重病人检查过程实行全程陪伴,并备好各种急救药品与用物,严密观察病情,防止意外发生[2]。
5 实施风险管理,制定防范预案
(1)急救物品、器材时刻处于备用状态,随时可用。抢救药品齐全、充足。(2)完善管理制度。急救物品做到“四定一保持”:即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保持完好。(3)班班交接,各班下班前及时补充本班消耗的药品、器材,对损坏的器材及时报修。(4)一万元以上设备登记建卡,并有使用和维修登记。(5)建立危重病人交接班认定卡,使口头交接与书面交接相结合。(6)制定每周工作重点和每周工作程序。(7)制定急诊科常见风险防范预案如:抢救仪器故障防范预案、护理投诉防范预案、护理文书缺陷防范预案、医护配合不协调防范预案等。
6 制定质量控制指标,严格质量管理
急诊科质量控制以“零缺陷”为最高目标,并有相应的制度和要求来进行管理。(1)成立院方、科室、自控三级质量管理体系,科内定期对护士进行质量管理教育,随时进行护理质理检查,建立检查登记和质量控制信息反馈制度。(2)质量控制指标:预检分诊正确率≥95%;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急、危重症抢救记录和监护记录合格率≥95%;三测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准确、全面,合格率≥95%;年护理事故发生数为0;年褥疮发生数为0;基础护理合格率≥90%;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抢救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病人对护理工作、服务态度满意率≥95%;三基考试合格率100%。(3)制定常见急、危重症抢救规范或程序,抢救室有抢救规程备查。(4)制定并落实急诊病人告知制度,如:入院告知、出院告知、特殊诊疗和有创操作知情同意书等。(5)建立急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按要求登记上报并及时处理。特殊(毒、麻、限、剧)药品应专人专柜专锁管理,品种、数量正确,有用药情况登记,药品合格率100%。(6)抢救室原则上实行封闭式管理。(7)治疗室设施完好,布局合理,操作规范。(8)处置室布局合理,符合消毒隔离原则,用物分类清楚、整洁、有标志。(9)洗胃室单设,符合规范,污物处理符合要求。
7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命越来越重视,急救意识也不断增强。我院通过加强急诊科的护理质量控制,抓住“抢救病人生命”这个主题,在“急”字上做文章,在“快”字上下工夫,在“救”字上多研究,在“高”(效率、效益)字上多思考,不断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使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有了根本的转变,急救技能有了不断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了更进一步地增强,科内管理也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 任真年.现代医院医疗质理管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24-328.
关键词:医护配合;预防;口腔急诊;医疗风险;作用探讨
随着我国医疗就诊模式的转型,各医院急诊科不仅是急、危、重症疾病的抢救中心,还成为社会-医疗供需矛盾的缓冲区和矛盾突显区,对急诊科的医疗安全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口腔专科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与综合医院一样承受着医疗和社会两大执业风险的压力。由于口腔医学专业和布局的限制,以及口腔疾病人群的广泛性和就诊的不及时性,使得非门诊时段的急诊就诊安全管理成为科室管理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非门诊时段的行政管理是薄弱的,因此医护之间的密切配合成为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1]。作者近3年来将医护配合作为急诊科的安全管理手段应用于临床工作,在预防口腔急诊医疗和护理的风险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研究统计2013年10月1日-2016年10月1日共接诊的急诊病例153452人次。其中2013年度接诊46756人次;2014年度接诊51786人次;2015年度接诊54910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8.39%。3年接诊病例中,颌面创伤病例14578例,占本组病例的9.50%;急性牙痛69053例,占45.00%;颌面部急性炎症43488例,占28.34%;急性口腔内出血3836例,占2.50%;非急症病例22497例,占14.66%。3年期间治疗急诊患者中,存在医疗安全风险病例132例,占本组病例的0.086%。
1.2方法
对我院急诊科近3年期间在口腔急诊患者治疗中存在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风险的132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和总结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应用医护配合方法降低医疗风险的效果和体会。
2结果
2.1医疗风险隐患的原因分布
本组132例医疗风险隐患中,技术质量隐患84例(医疗66例,占78.57%;护理18例,占21.43%);医疗服务48例(医生32例,占66.67%;护理16例,占33.33%),具体分布见表1。
2.2医护配合避免医疗风险隐患的效果
本组132例中,通过医护配合成功避免医疗风险126例,占95.45%;发生医疗安全事件6例,发生医疗风险6例,占4.55%(其中医疗技术纠纷3例,科内解决2例,院内解决1例;医患服务纠纷3例,全部在科内解决)。多年来通过医护配合的医疗安全管理方法不仅有效的降低了急诊科的医疗风险,而且使得急诊科成为我院连续8届的优质服务先进集体。
3讨论
3.1口腔医院急诊科的工作特点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学科的细化,口腔专科医院的独立建院使得口腔医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由于口腔疾病人群的广泛性和就诊的不及时性,使得非门诊时段的口腔急诊就诊流程压力逐年提高。然而口腔医院不同于综合医院由多学科共同参与急诊值班,遇到急、危、重症可以互相支援,辅助科室齐全。口腔专科医院非门诊时段科室医护人员的单一性和行政管理的薄弱,医护人员工作中遇到的风险和安全隐患需要独立面对,他们既是工作者又是管理者[2]。
3.2口腔急诊医疗的执业风险分析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型,近年来医患信任危机严重地影响着医学的发展,特别是急诊科已成为医患纠纷和伤医事件的“重灾区”。由于夜间就诊患者疾病的突发性和疾病转归的不可预知性,使得医疗风险的发生率明显提高。特别是颌面创伤病因的不同,以及对日间门诊治疗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对救治要求的不客观也加重了医护人员的社会风险,一旦处理不妥将会发生医患纠纷甚至伤医事件[3]。由于口腔急症在病种、症状、诊断及处理方面均具有与口腔常见病不同的特殊性,并且口腔急症的转归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具备很强的应变能力,随时根据病情变化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另外夜间突发医疗事件多,个别时段出现医疗高峰,需要医生既要有高超的医疗技术,又要具备敏捷、灵活的服务技巧。由于夜间是人体生理状态较差的阶段,对于这种高风险状态下的医疗工作特别需要医生和护士间的密切配合,否则很难完成医疗任务,甚至会发生医疗安全事件。
3.3医护配合在防范医疗风险的作用及培训
3.3.1医护配合在防范医疗风险中的作用在口腔急诊医疗中,绝大部分的治疗项目是由单个医师独立操作完成的,术中需要护士的协助和配合。由于口腔急诊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和病程的不可预知性,夜间医护人员的单一性,使得医疗中的鉴诊分诊、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颌面创伤的清创缝合中呼吸道的监护,急性牙痛的牙位和麻药的核对,口腔急症的输液观察,重症患者的转诊都需要医护之间的配合完成,如出现配合失误就会发生医疗差错和医患纠纷。近年来临床上医护配合的各种模式报道较多,特别是四手操作和六手操作在口腔医疗中的应用,不仅减轻了医生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有效的降低了医疗风险的发生。由于急诊科不能停号,使得夜间医护人员生理状况的严重透支,加之当前医患关系的信任危机,使得医护之间的配合、支持、帮助更为重要。加强非急诊患者的鉴诊和急诊患者的流程管理,以方便医生提高治疗速度和质量,有效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将护理工作中的“三查八对”制度引入口腔急诊医疗中,有效的提高了急诊科的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
3.3.2医护配合能力的培训由于专业的限制,口腔专业的医护人员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更多的局限于口腔医学领域,而对多发伤和严重的颌面部感染而涉及的多学科医学知识和技能,特别是生命急救的能力明显不足,例如: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技能;急救药品适应证的掌握;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等急救设备的使用都应成为培训的重点[3]。每月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急、危、重症病例的讨论,每年度开展科内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实战演练,以检阅医护之间的急救配合能力。另外对医护人员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夜间医疗高峰期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可有效地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焦躁情绪,培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胆大心细,遇事不慌的职业素质。护士要熟知疾病的诊疗流程和治疗方案,医生要懂得口腔急症的护理常规,医护之间的配合默契必须建立在相应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之上。
3.4医护配合的方法
3.4.1颌面创伤救治中的医护配合伴有严重出血和骨折移位的颌面创伤,护士应及时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护。对出现生命危象的患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和氧气吸入,配合医生控制出血和将移位的骨折断进行复位。在急救中对呼吸道进行严密的监护[4]。对于老年外伤患者做好心电监护下协助医生进行清创缝合,对低龄的外伤患儿术前做好心理干预,使患儿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3.4.2急性牙痛治疗中的医护配合急性牙痛是常见的口腔急症之一,由于口腔的解剖特点,牙痛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特别是患牙牙位的正确诊断和术前核对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另外,物的选择及核对非常重要,特别是心血管病患者麻药选择和注射不当会发生严重的医疗风险;护理工作中的“三查八对”制度有效的规避了医疗风险。
3.4.3输液观察患者的医护配合口腔专科医院的患者输液工作是由急诊科的护士承担的,由于输液患者均是口腔重症,因此输液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必须由医生协助完成。对于输液中的不良反应的急救也需要医护之间的配合[5]。
3.4.4危重患者转诊的医护配合急诊科对于口腔急、危、重症患者及时处理后往往需要转科或转院,在转诊前的对生命体征的检查和记录需要医护配合共同完成,并与相关科室或“120”医护人员进行交接,在转运途中做好患者的监护,并将病情向家属进行交代[6]。
3.4.5医患沟通和健康宣教中的医护配合在口腔急症治疗后的健康宣教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由于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和治疗的心理恐惧,往往对护士的单一宣教重视程度不够,甚至过后遗忘,因此对病情严重或是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医护人员应相互配合进行健康宣教,已达到患者和家属理解和重视,必要时通过随访进行健康指导[7]。
4小结
近年来,将医护配合方法应用于口腔急诊医疗风险的预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8•12滨海新区爆炸伤救援中这种医护配合的效果得到了有效的验证。作者体会到:医护的配合首先要从科主任与护士长之间的默契管理配合开始,这是科室预防医疗风险的基础。在这种密切交叉、互补的管理下,形成医护配合的科室文化和氛围,对医护人员的关心、培养、支持、帮助成为医护配合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刘锐,李金源,任运辉,等.牙科诊疗操作医护配合模式的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3,30(3):242-244.
[2]任建强.急诊急救工作中医护配合问卷调查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9):839-842.
[3]侯晓文,冯秀芝.医护配合不当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及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5):741-742.
[4]刘家文,刘光碧,张洪敬,等.医护配合培训在提高护士急救能力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3):41-42.
[5]邝蕾,黎雪娟,吴伟.流程管理在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7):1555-1557.
[6]裘文娟,陈肖敏,俞永美.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在院内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1):58-61.
人们常常对已做过的工作进行回顾、分析,并提到理论高度,肯定已取得的成绩,指出应汲取的教训,以便今后做得更好。今天小编整理了2021急诊科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2021急诊科个人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之间,又到了20--年的年终岁尾。20--年,是我在急诊科工作的第五年,也是我们在旧急诊楼里摸爬滚打的最后一年了,明年,我们就要搬到新建的急诊科专属的大楼里,届时,我们的工作环境就会有很好的改善,科室业务工作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做为一名急诊科护士,我们肩负着“120”院前急救、转运、院内急救的任务,以快捷、高效、优质的急救医疗服务,充分保障了辖区内“120”院前急救及院内急诊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了我院“120”急救站“绿色生命通道”的畅通,保证了门急诊工作的正常进行。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急诊科全年门急诊量、累计收住院人次、急诊抢救与往年同期对照均有显著增长,为医院各病区及辅助检查科室输送了大量病源,有力地促进了医院各科室的“两个效益”的增长,提高了全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团结和谐氛围
在20--年度,急诊科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各种医疗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教育修养,力争文明行医,优质服务,做到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务实、和谐相处、顺利圆满的完成了医院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应急抢救能力
急诊科护士始终以“质量管理年标准”、“全国医疗万里行”检查标准为准绳,加强急诊科的医疗护理质量建设,以医疗护理核心制度为重点,认真执行了各项操作规程和抢救工作流程,严防差错、医患纠纷等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按照医院及科室制度的培训和考核计划,定期对急救队员进行业务学习及急救技术的培训,在科室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认真钻研业务,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从而使科室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术、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电除颤、电动洗胃术、心电监护等操作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急救队员的急诊急救能力,对科室医疗和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质控、培训、考核、督导,严格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医疗行为规范开展急诊抢救工作,做到防医疗差错、防医疗事故于未然,杜绝医疗行为过程中的麻痹大意思想。
在“120”急救工作中,我们坚决服从“120”指挥中心的调度,做到随时出诊、迅速出车、准备及时到达急救现场。始终做到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100%,抢救设备处于应急备用功能状态,在“120”院前急救及院内急救抢救过程中,从病情评估、预检、分诊、分流到安全正确地转运入科。每个环节都能做到无缝衔接,有力地保障了辖区居民的生命安全。
三、加强科室护理管理,做好急诊工作中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在急诊抢救工作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工作标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做好自身防护、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严防院内交叉感染。
四、加强科室对外宣传,树立医院窗口形象
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其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和反映出医院的精神面貌和社会形象。“120”是救死扶伤的生命救护者,是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绿色通道”,在日常急救工作和院前急救的时候,做为一名急诊科护士,代表着医院的形象,我们时时刻刻注重树形象、抓内涵,为医院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奉献出了一份光和热。
五、实践与思考并重,20__年度工作反思
回顾20__年,我们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意识到在急诊工作中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如何在急诊工作中进一步改进,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具体问题和改善思路如下:
1、急诊科就医环境简陋,布局不合理,卫生条件差,患者满意度低,急待搬迁后加以改善。
2、急诊科医护人员应急急救经验不足,急救技能有待提高,要注意对抢救室仪器设备的熟练掌握,如呼吸机、除颤仪等,关键时刻及时跟进,还需要加强专科培训、进修学习,以提高整体抢救水平。
3、急诊急救工作中缺乏灵活性,要时刻注意和患者、家属进行医患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发病原因,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保障医疗安全,今后需加强沟通交流技巧的培训。
4、要熟练掌握急诊危重症的监护和抢救流程,如急腹症、昏迷、休克、中毒等,对昏迷患者,第一时间开放气道、吸氧,在实施紧急救护的同时,及时通知医生抢救,注意血糖、瞳孔及对光反射、是否颈项强直等,抓住重点,有的放矢,避免手忙脚乱。
5、掌握常用急诊抢救药品的用法和用量,严格执行抢救过程中的口头医嘱制度,注意患者过敏史、血糖、心肺功能等,注意用药安全。
6、注意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具备整体观和全局观,在急诊患者病情尚未稳定前,一定要加强巡视和沟通,尽量把患者安排在自己实力范围内,以便及时观察和急救。
7、当遇到突发公共事件或接诊的患者较多时,切记及时向上级汇报,组织抢救,分解危难,做好分诊分流,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希望医院在新的一年加以考虑急诊科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及待遇问题,以促进急诊科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此我们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与时俱进,共创医院和谐美好明天。
2021急诊科个人工作总结
急诊科围绕护理部提出的工作中心,把握重点,突出特色,全体医务人员团结协作,出色地完成各项抢救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利益需求为出发点。如要求护士听到救护车的鸣声后要迅速推车到急诊室大门接诊病人。为病人提供面巾纸,纸杯和开水。为无陪人的老弱病人代挂号、取药。每个急诊住院病人均有护士或护工护送入院。为了解决夏天夜间输液病人多,实行弹性排班,加派夜间上班人数。这些措施得到病人的好评。特别是在有医患纠纷时,甚至打骂我们医务人员时,我们的护理人员做到尽力合理解释,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受到医院的表扬。
二、加强学习,培养高素质队伍
急诊科制定学习制度和计划,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开展急救专业培训,选送护士到麻醉科、手术室学习气管插管,要求急诊件操作人人过关。与医生一同学习心肺复苏新进展、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急诊处置、创伤急救。提高了急诊急救水平和抢救反应速度。全科人员自觉学习尉然成风,目前有8名护士参加全国高等教育护理大专班和本科自学考试。两位工作一年的护士参加护士执业考试均通过。指派高年资的护士外出学习《急救护理新概念与急诊模拟急救培训》。
三、做好新入科护士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根据急诊科的工作特性,制定了新入科护士三个月的培训计划,要求其三个月内掌握急诊的流程,院前急救,如何接急救电话、掌握急诊科所有的仪器使用,同时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与考核。在实施培训第一年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实习生做到放手不放眼,每周实行小讲课。
四、关爱生命,争分夺秒
是急诊科努力的方向,也是做好“急”字文章的承诺。如20__年11月7日送到急诊科的高处坠落伤的患者,既无陪人而且神志不清,躁动不安,呼之不应,口腔内血性液体溢出,双下肢开放性骨折。当班护士见状即给氧、静脉注射,并果断采用气管插管,气管内吸痰,吸氧等处理,同时开通绿色通道,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五、做好急救药品及急救仪器的管理
急救药品准备及各种急救设备的调试是急诊工作的基础,现已施行每项工作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做到班班清点、定期检查,这一年里未出现因急救药品和急救仪器的原因而影响抢救工作。
2021急诊科个人工作总结
一、积极开展中医急危重症业务技术培训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卫生厅“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急诊科中医药人员的人才优势,运用中医药疗法为广大患者服务。为此我们急诊科制定好科室发展计划,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人才梯队不断满足专科中医内涵建设需要。制定发挥中医特色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
制定并不断完善常见病及特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提高特色病种的辩证论治水平,提高中医治疗率。开展了针刺疗法、耳穴压豆、拔罐疗法、中药灌肠、中药湿覆、红外线治疗;制定了急诊科常见病临床路径。我科中医甲级病历率100%,辩证论证优良率≥92%,中成药辩证使用率≥92%,中医治疗率≥92%,中西医结合治疗率≥94%,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2%,急重症中医治疗率≥90%,急危重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率≥5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二、加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科室业务的管理
重点落实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如病历书写制度、处方管理制度、首诊负责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病例讨论制度、医嘱制度、会诊制度、转诊制度、转院转科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三级质控网络管理,确保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规范和制度来约束。不断完善质量控制和考评指标,每月进行集中检查考评。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和生产安全工作。我科通过科早会、专题讲座和业务培训等形式,反复强调医疗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临床医师的医疗安全意识,教育临床医师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范,及时、全面、正确地书写病历及各种记录。为确保医疗安全,防范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加强医患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选择权。进一步强调了医务人员的告知义务,切实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着力改善就医环境,降低医疗费用。通过医院管理年活动,使急诊科人员进一步理解落实和深化“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深化医疗环境,更新服务模式,简化就医流程,改进服务态度,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杜绝对病人生、冷、顶、推、拖现象。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我科开展了免费医学咨询、饮水供应、轮椅供应、简化就诊环节等便民措施。
急诊科主动为患者提供药品和医疗服务的费用查询,为住院患者提供住院费用清单。严格医疗收费管理,杜绝不合理收费。扎实做好整体护理工作。护士长根据“医院管理年活动”要求,医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护理规章制度。规范各种护理文书,开展整体护理工作。努力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了对每一位护士的“三基三严”教育,重点加强对操作技能的培训。加强院感管理工作,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事件发生。感控医师每月对急诊科住院病区的住院病人进行不定期检查和月底病案统计。
我们不仅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更重要的是要有熟练的抢救技术和应急能力。对急诊病人要迅速、准确作出诊断和处理,尽快减轻病人的痛苦,这就需要每个医务人员认真钻研业务,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技术。因此科内组织定期的业务学习及加强各种急救技术的培训。如心肺复苏术、机械通气、心电监护、电复律、除颤、洗胃等常规的技术操作。坚持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对相关病例及时进行业务讨论,提高全科医护人员的急救水平。为适应现代医疗市场的发展,今年我科把发展院前急救这项工作当成重要任务抓,严格急诊出诊制度,院前急救小组24小时待命,5分钟安排急诊出诊,制定有急诊绿色通道总体方案,如遇急、危、重病人,一律实行急诊绿色通道,已做到先行抢救,而后补办各种手续。
[关键词] 急诊科 医患关系 建立
[中图分类号] R459.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278-01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医疗机构所提供的服务也日益提高,各种形式的医疗纠纷层出不穷。如何建设稳定、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已成为广大医疗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医患关系处理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关系到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发展是否可快速进行和国民健康能否得到更有效保护。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1]。笔者从事急诊工作多年,据不完全统计,急诊科所发生的医患纠纷占全院比例的35%。因此,笔者认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必须将重点放在急诊科,同时要充分考虑急诊活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急诊医护专业技术水平,减少并最终达至不发生诊疗技术差错 由于急诊患者病情普遍较门诊患者紧急,诊疗时间短,对包括医生和护士在内的广大急诊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极高,由此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高低往往对及时救治患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急诊医护人员必须加强学习,及时钻研并掌握医护新技术、新方法,丰富临床经验,不断提高专业技术及技能水平,促进岗位成才;同时,医生和护士之间亦要密切配合,准确判断并及时处理急诊患者病情,加强急诊的后期护理,才能避免医疗纠纷甚至是医疗事故的发生,从而把好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第一关。
2 优化急诊就诊流程,提高规范管理水平 急诊急诊,关键就在于一个“急”字。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是防范纠纷的重要保障[2]。患者急,家属急,医生急,护士急……在很多患者及家属看来,不着急就不用看“急诊”了,往往还会上升到“人命关天”的高度。此时,建立并完善一套方便、快捷、有效并具可操作性的急诊就诊流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据笔者观察,最容易引起患者及其家属反感甚至导致情绪爆发的一个因素就是“等”。现在很多医院的急诊就诊流程都过于繁杂,过分强调“本位主义”,凡事都是从医院本身的角度出发,往往忽视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切身感受。因此,建立一套既维护医院的合法权益,亦高度重视广大患者的急诊就诊需求的管理流程,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制度保障。
3 换位思考,充分掌握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技巧 俗话说,“医者父母心”,作为急诊医护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由于患者、家属心情急躁,医护人员的言语稍有不慎或处置不当,就容易引发各种纠纷[3]。在从事急诊医护活动时,必须学会“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在对患者进行快速诊疗时,亦应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耐心、准确将检查、治疗情况和潜在的医疗风险告之患者及其家属;同时在诊疗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患者及家属的参与权、自,需采用昂贵药物或其它超出一般患者及家属预想的检查、治疗时应充分征求同意。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时,应避免话语生硬冰冷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更大的情绪困扰;必要的情况下应采取录音、笔录签名等手段,加强内部监督和考核,促使急诊医护人员充分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牢记职业道德,以医务人员医德规范作为思想行动的准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更加关心和理解患者及其家属,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安抚及情绪引导,从而最终达至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4 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患者及其家属对急诊治疗及护理的理解与支持 急诊患者及其家属从自身角度出发,在关注就诊的过程同时,亦对就诊的结果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甚至有部分患者不理解急救医疗工作是有偿服务,拒付费用;患者死亡或者经现场抢救无效死亡后,家属强行要求继续抢救;个别患者属酒后就诊,要求过分,故意刁难,甚至对医护人员造成人身伤害……往往忽视了对自身病情及医院的规范管理的进一步了解,由此更容易造成医患关系的紧张。因此,急诊科必须加强各种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如在本科室的宣传栏张贴急诊服务内容、就诊流程和患者须知;利用电视、报刊宣传各类急救知识等,争取取得社会、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支持,为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创造健康、良好的舆论氛围。
5 以人为本,切实关心广大急诊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在一个医院的众多科室中,急诊科各项工作的艰辛是众所周知的。就餐及休息不规律、患者病情的复杂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高、工作压力极大,接诊的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相对于其他科室来说更为不稳定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急诊科室医护人员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影响。因此,医院必须以人为本,坚决实行人本管理的理念,从工作上、生活上给予急诊医护人员更多的关爱,如建立安全、温馨的工作环境、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提高急诊医护人员的待遇等;同时,建议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的心理辅导,及时疏导由于患者及其家属所带来的各类情绪困扰,让广大急诊医护人员能以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及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对患者及其家属,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急诊诊疗服务,从而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6 加大政府投入,不断完善全社会的急诊就诊环境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由于急诊工作体现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因此,政府在急诊急救的工作中所承担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政府应从人、财、物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急救工作的各类硬件建设,如合理布局各种急救分站,缩短急救半径;配置优良的通信系统、急救车辆和设备;充实社会的各类急救力量,对包括公立医院在内的各类医疗机构都应一视同仁,从多途径配置更多的急诊资源,加大对一线急救医护人员的培训投入;同时,针对社会贫困人员和“三无”患者的急诊急救工作,政府应担当主要救助责任的角色,包括对接诊医疗单位的医疗费用支持等,充分体现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从而建立一个适合社会发展的急诊就诊环境。
总而言之,建立和谐的急诊医患关系,不仅仅只靠提升急诊科室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而应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包括政府、医院等,须不断加大各类资源投入力度;创造和谐的就诊环境,更加关心急诊一线医护人员;同时,广大患者及其家属也应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由此,才能建立健康、和谐的急诊医患关系,从而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 刘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探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 (7):420-422.
关键字:急诊抢救;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120-01
急诊科无论是对哪所医院来说,都是重症患者最集中,抢救任务最繁重的科室,由于来诊的患者大多都是患病比较急、病情变化比较快、病情比较严重的病人,如果这些病人得不到及时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就可能会引起病人病情的加重甚至可能随时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因此,对于急诊抢救的护理人员来说,如何能够争分夺秒的配合抢救,是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和生命。
1 急诊科的特性
急诊科是病患需要就诊的第一站,是医院的窗口,是众多病人来接受检查、诊断和抢救的重要科室,同时因为急诊病人的流动性非常大,病人的病情也大不相同。在急诊抢救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护理人员的操作不够规范,或者是由于各种工作疏忽,从而导致急救工作没有顺利进行,使得急救病人得不到及时的抢救和护理从而导致病情的加重或者危机生命,因此,作为急诊抢救的护理工作者,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的各种抢救治疗,因为护理人员的每一项操作都直接与病患的安危相关。
2 急诊抢救的护理配合流程
2.1 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配合流程
对于急诊科的护理工作人员来说,要能够更好的配合好对病人的抢救工作,就应该按照科学合理的护理配合流程来进行,拥有一套规范、科学、合理的抢救护理配合程序和流程,对病人和医护人员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应该根据参加抢救护理人员的人数、年资制定出不同的抢救护理配合程序;然后,根据不同的配合程序制定每个人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并且根据医生的抢救措施来积极的配合医生,从而可以对病人有效及时的救治。
另外,在抢救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做好抢救护理的配合工作,还应该注意抢救时周围的环境,做好周围环境的管理,对抢救仪器位置的定位摆放一定要及时的检查核对,在抢救时急救车放置于床尾,心电、血压监护仪等应该放在抢救床的右侧,呼吸机应该放在抢救床的左侧,类似于此类的抢救仪器一定要摆放好。同时,还应该要维护好抢救的秩序,把跟抢救人员无关的人和物都撤离现场,给抢救现场留有足够的空间。
2.2 心理上的配合
在急诊抢救过程中,护理工作者要想做好急诊抢救的配合还应该做好心理上的配合,不仅是在个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上,还是在对病人以及病人家属的心理安抚上面。在急诊抢救的过程中,病人家属的情绪可能会因为病人的病情而反映强烈,或者因为其它原因采取一些不理智的过激行为,这就必须要求护理工作者能够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心去对待病人家属,耐心劝导和安抚病人及其家属。同时,作为一名工作在前线的护理人员,必须拥有一个较强的心理护理意识。
不仅面对的是病情紧急或严重等待抢救的病患,而且还面对那些焦急等待的病患家属,那么在急诊抢救过程中,护士必须拥有一个好的心理素质,给病人和病人家属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因为,对于急诊抢救科室来说,病人和病人家属担心病情会不断的询问护士或医生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手段,那么在医生对病人进行抢救治疗的时候,护士面对的有可能就是一些不理智的病人家属,此时护士在问答病人家属问题的时候,要保持一个和蔼、沉稳、耐心的态度,使病人和病人家属从中得到满意的答复,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抢救。
同时,随着当今社会科技水平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而急诊抢救科室作为医院的窗口,急诊抢救中的护理工作者务必也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护理水平,应该从各方面多学习,在业余时间多读书、看报、多听讲座、多总结,不断在新的领域获取新的业务技能,掌握新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在工作中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的实际工作中。对于急诊抢救科室的一般抢救技能,对于医疗器械的使用,监护仪器、设备等性能、摆放位置、使用方法和操作技术都应该熟悉掌握,这样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正确的实施救护措施,以保证病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
3 结论
由于急诊抢救科室是抢救危急病人的重要场所,因此,作为一名护理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做好抢救的护理配合工作,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能够积极的配合好医生和病人,协调在抢救过程中的不同的矛盾,可以多和病人及家属交谈,沟通,用适当的语言向病人家属解释和给予病人精神上的安慰,避免使用刺激性或冲突性的语言,不使用肯定或者绝对性的语言,万一抢救不成功,也能够取得家属的原谅,这样的沟通技巧,不仅可以使得病人及其家属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又能够保护自身的利益。
同时,为了做好抢救的护理配合工作,应该积极熟悉抢救操作流程,熟练基本的抢救措施,如快速液体复苏、也颇或钳夹止血、胸外心脏按压、穿休克裤、吸氧、吸痰、气管插管、抽血做交叉配血实验、采集化验标本、导尿、配合检查、执行口头医嘱,负责抢救现场、观察病情、详细记录、执行手术准备等等,这些都需要护士具有熟练地技术和应急本领,而这些,都来自于平时有计划、有组织、分层次、多形式的业务训练,工作中经常总结经验,分析抢救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及开展各种理论学习和创伤抢救的演习,练就一套紧急救治的基本功。
在对患者的急诊抢救过程中,应该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在抢救的过程中能够协助医生和病人的抢救治疗,在对病人家属交代病情和护理注意事项的时候,应该注意安抚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情绪,然后积极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水平,积极遵守急诊抢救的护理配合流程,从而能够有效的配合病患的抢救工作,积极挽救病患的生病,减轻病患的痛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