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09:48:37
导语:在生态城市发展方向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引言
目前,衡量城市规划设计先进合理的标准正在发展潜移默化的变化,这其中以自然生态视角下的平衡理念,以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及因地制宜的实用化理念最为突出。很多优秀的城市规划设计也均是从上述视角展开的,体现出了以下几种发展方向。
1 城市规划设计的人性化的方向
城市是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产生的人群聚居空间。人是城市的使用者,也是城市的主体。城市人口的生活、工作、学习和所有社会活动都提托城市而展开。因此,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一定要坚持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一个舒适、安全、文明的城市环境。城市规划设计恰恰就担负着创造这样一个舒适生活环境的责任,让城市环境更加适应人的综合需要,不仅是人性化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依据,也是人性化城市规划设计的目的。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总体布局时,城市人性化设计的理念要求无论位于何地无论规模大小,都应该在基本设施与布局上公平均等。从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出发,对环境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其在完成对人的服务的时候,更有利于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在规划设计总体布局时,应当更好地体现出对人的关注和关怀,在各项公共设施和配套设施上要体现出对弱势群体帮助。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关注好城市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生命线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安全、重大气象灾害预防等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人口生活质量,使之城市发展相适应。人性化的方向在提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显得更加重要,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城市规划设计的重点关注点。
2 城市规划设计的生态城市方向
生态城市是一个较新的概念,最早是钱学森教授1992年提出的山水城市构想。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的生态城市规划已经发展成为包括提高经济总量、城市人口的分布、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提高环境质量的综合命题。生态城市规划的关键是把生态观念作为设计思维,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编制生态城市的规划,需要建立健全由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要素构成的规划指标体系。在编制城市生态规划时,需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合理的确定城市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生态资源配置布局等等,使各项城市活动按照生态城市的要求进行。同时要充分考虑对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绿地的保护。在完成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前提上,要认真做好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真正实现城市生态化的宗旨,体现出城市特有的生态环境、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城市风格和城市特点。运用生态建筑原理规划设计居住区的布局,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共同形成的物质生活环境、社会生态系统。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坚持以下几项基本的设计原则,一是要要坚持节能低耗无污染的原则,进行合理的布局;二是要充分利用生态技术对城市生活排泄物和生活垃圾进行有效处理。三是要利用好原有生态基础,在保护的基础上提升生态系统的实践价值。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作为当前最为突出的发展趋势已经得到了很多的应用,从实践经验上看,更好地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是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的的关键所在。
3 城市规划设计的地域特点方向
地域特色是指各地区与其它地区不同的自然环境以及差异化的社会文化特征,既包括自然环境中的日照、湿度、风向、温度、风力、地形、地貌、雨量、土质等自然现象;也包括社会文化特征中的社会体系、生活方式、人口结构、风俗习惯等人文现象。依托社会文化特性、自然地理环境、突出地域特色,也是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之一。城市会在城市规划设计者的手中,展现出不同的个性。其中更好地利用城市现有的地域特色,科学分析的城市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条件,区分优劣,博采众长,发展与自身优势条件相适应的特色城市是城市健康发展的选择。城市不仅是居住地,更是一个活的文化遗产,如何使其更加和谐,更具生机和活力,并且不同伤害原来的脉络和空间是地域特色城市规划设计的现实命题。对于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古城,在规划设计中应当遵循以下策略:一是在保护中寻求发展的策略,规划和设计要放眼全局,协调好改造与保护间的关系。二是在旧城改造中要以城市未来定位与发展最为最终目标,结合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需要,确定地域特色文化、地域特色景观的保护内容。三是要遵循留有调整空间的策略,很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古城都经历了多年的积累,是当地人民智慧和汗水的沉淀。然而城市建设是连续的过程,很多规划和设计无法一步到位,在规划和设计中要为未来发展留有空间和具体。总之,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寻找城市自身的优势,发现这些优势,利用这些优势,发展城市的特色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需求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4 结语
本文对城市规划设计方面应该遵循的相关原则和要求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城市规划设计人性化、生态化、特色化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城市规划设计者在实际规划中把握方向,拿出更具特色的方案。
参考文献:
[1]孟欣慧.城市绿地中园林建筑及小品规划探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2.
[2]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J].科技创新导报,2008,5.
[3]邵雅静.规划生态城市.发展城市建筑[J].山西建筑.2006,1.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 城市旅游产品 联合发展
本文对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绍兴、无锡、宁波7座旅游城市的主导旅游产品发展方向及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产品一体化发展区域城市旅游产品的主题与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产品一体化发展分析
上海市。城市主要旅游产品等级:都市旅游产品:+ + + + +(表示非常好、强、大、高);度假旅游产品:+ + + +(表示比较好、强、大、高);节庆旅游产品:+ + + + +;文化型旅游产品:+ + + + +;博物馆(纪念馆)型产品:+ + + +;主题公园:+ + + +;园林:+ + +(表示中等好、强、大、高);自然观光:+ + + ;名胜古迹:+ + +。城市旅游产品主题与发展方向: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以鲜明的风景为标志,凭借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及融自然环境于一体的人文景观,创造出优美的风光名胜和城市旅游环境的国际旅游城市,成为国际观光、度假、康复、疗养的圣地;国际商务旅游城市:以鲜明的商贸为标志,凭借城市得天独厚的经济贸易、金融枢纽地位和完美的商务体系,加上优美的城市环境和风光资源;国际会议中心城市:以鲜明的会展为标志,凭借良好的国际交流和会展服务环境,为各类国际会议展览活动的集聚地。
南京市。城市主要旅游产品等级:都市旅游产品:+ + + +;度假旅游产品:+ + + +;节庆旅游产品:+ + + +;文化型旅游产品:+ + + + +;博物馆(纪念馆)型产品:+ + + +;主题公园:+ + +;园林:+ + + +;自然观光:+ + + +;名胜古迹:+ + + + +。城市旅游产品主题与发展方向:世界文化古都型旅游城市:以中国四大古都为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挖掘六朝文化、明清文化、金陵文化、都市文化、高校文化等文化内涵,积极培育具有南京古都特色的文化型旅游产品,塑造文化大都市的鲜明旅游形象;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南京滨长江临钟山,山水城林自成一体,风景秀丽的钟山、玄武湖、莫愁湖、秦淮风光带、幕府山-燕子叽风景区、大江风貌带、栖霞风景区、两湖风景区、石城风景区、南郊风景区等自然风景区(点)星罗棋布,景观优美;国际商务旅游城市。南京是南北交通交汇之地,江苏省省会,江苏省最大城市,长江三角洲5个特大城市之一。区位经济优势明显,是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心城市。具有发展MICE旅游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苏州市。城市主要旅游产品等级:苏州江南水乡古镇:+ + + + +;苏州古运河:+ + + +;节庆旅游产品:+ + + +;文化型旅游产品:+ + + + +;博物馆(纪念馆)型产品:+ + + + +;主题公园:+ + +;园林:+ + + + +;自然观光:+ + + + +;名胜古迹:+ + + + +;都市旅游产品:+ + +;度假旅游产品:+ + + + +。城市旅游产品主题与发展方向:国际风景园林旅游城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拥有苏州园林世界文化遗产,苏州环太湖拥有众多风景区、森林公园,整个城市是一座大园林,园在城中,城在园中。苏州水乡古镇、湖泊众多,景色优美;国际文化古都型旅游城市。苏州是吴国故都,古城保护完好,文化古迹甚多;国际度假型旅游城市。苏州濒临太湖,约占总岸线1/3。苏州中部湖泊星罗棋布,拥有淀山湖、汾湖、尚湖、澄阳湖等省级度假胜地3处。其中太湖为国家级度假区。
杭州市。城市主要旅游产品等级:自然观光:+ + + + +;名胜古迹:+ + + +;都市旅游产品:+ + + +;度假旅游产品:+ + + + +;节庆旅游产品:+ + + + +;文化型旅游产品:+ + + + +;博物馆(纪念馆)型产品:+ + + + +;主题公园:+ + + + +;园林:+ + + + +;杭州古运河:+ + + +。城市旅游产品主题与发展方向: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杭州拥有三江两湖一山一湾一河等风景旅游资源,其中西湖与富春江一千岛湖为国家级风景区。杭州拥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3处;国际休闲、度假、会展之都。杭州将要举办世界休闲博览会,为此正在兴建杭州世界休闲博览园。杭州拥有宋城等大型主题公园,也拥有杭州展览馆等大型会展设施。杭州以一年一度的西湖博览会为依托,以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为契机,以浙江省会、浙江中心旅游城市的地位,有望成为世界级的休闲、度假、会展之都;世界爱情之都。该发展定位值得争议,但杭州确实是非常女性化的城市。杭州素以风景秀丽著称,绰约多姿,柔情似水。
绍兴市。城市主要旅游产品等级:自然观光:+ + + + +;文化型旅游产品:+ + + + +;博物馆(纪念馆)型产品:+ + + + +;节庆旅游产品:+ +(表示一般);名胜古迹:+ + + + +;度假旅游产品:+ + + +;主题公园:+ +;园林:+ + +。城市旅游产品主题与发展方向:越国文化江南水乡千年古都城;国际文化古都型风景旅游城市。
无锡市。城市主要旅游产品等级:主题公园:+ + + + +;度假旅游产品:+ + + + +;园林:+ + + +;节庆旅游产品:+ + +;文化型旅游产品:+ + +;博物馆(纪念馆)型产品:+ + +;自然观光:+ + + +;名胜古迹:+ + +。城市旅游产品主题与发展方向:太湖之滨风景旅游城市;中国主题公园型旅游城市。
宁波市。城市主要旅游产品等级:自然观光:+ + + +;名胜古迹:+ + + +;文化型旅游产品:+ + + +;节庆旅游产品:+ + +;主题公园:+ + +;园林:+ + + +;博物馆(纪念馆)型产品:+ + + +;都市旅游产品:+ + +;度假旅游产品:+ + + +。城市旅游产品主题与发展方向:中国商务中心旅游城市;中国滨海度假、观光型历史文化旅游城市。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产品一体化发展概述
长江三角洲旅游圈。中心旅游城市: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绍兴、湖州、镇江、扬州、舟山、嘉兴、南通、泰州、常州。城市旅游产品主题与发展方向:以吴越文化为共同的文化底蕴,充分挖掘南京六朝文化、上海都市文化与海派文化、杭州南宋文化、常州龙文化、镇江山水文化、宁波等沿海城市的海洋文化;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宗教文化、园林文化、水乡古镇文化、商业文化、美食文化、艺术文化、名人文化、博物馆文化、古都文化、山水文化、生态文化等旅游资源,打造长江三角洲文化旅游产品国际品牌;以长江三角洲江(长江)河(京杭古运河)湖(太湖、西湖、瘦西湖、东钱湖、千岛湖、淀山湖及其它湖泊)海(东海、黄海)山(钟山、茅山、虞山、天目山等)林(43处国家级及省级森林公园)岛(舟山群岛)等打造长江三角洲自然观光、度假、休闲旅游产品国际品牌。城市旅游产品发展方向:文化旅游产品(名胜古迹、博物馆、园林、美食、名人故居、宗教文化、主题公园等)、自然与人文观光旅游产品、度假旅游产品、都市旅游产品。
南京旅游圈。中心旅游城市:南京、扬州、泰州、镇江。城市旅游产品主题与发展方向:以南京金陵文化、六朝文化;扬州文化(园林文化、美食文化、宗教文化、艺术文化);镇江的三国文化、山水文化与宗教文化等为文化底蕴,塑造南京旅游圈(宁镇扬泰旅游圈)文化旅游产品品牌形象,开发南京旅游圈沿长江带自然观光、京杭古运河、山水度假等旅游产品,打造长江三角洲南京旅游圈文化古都、山水风光、园林、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国际品牌。城市旅游产品发展方向:六朝文化、三国文化、扬州文化、宗教文化等文化与名胜古迹观光旅游产品、湖泊等水域自然观光旅游产品;城市休闲、都市观光、购物、娱乐、游憩等都市旅游产品。
杭州旅游圈。中心旅游城市:杭州、嘉兴、绍兴。城市旅游产品主题与发展方向:以杭州南宋文化、良渚文化、西湖文化、茶文化、山水文化、博物馆与名人故居文化;绍兴的古越文化、名士文化、水乡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为文化底蕴,打造杭州旅游圈文化古都、名士之乡、水乡古城等文化旅游产品品牌形象。以杭州西湖、富春江-千岛湖、五泄等国家级与省级风景名胜区为依托,打造长江三角洲杭州旅游圈自然山水观光、度假、休闲等旅游产品国际品牌。城市旅游产品发展方向:南宋文化、古越文化、名士文化、山水文化、宗教文化等文化与名胜古迹观光旅游产品;湖泊、山林等山水自然观光旅游产品;主题公园;都市旅游产品;度假旅游产品等。
宁波旅游圈。中心旅游城市:宁波、舟山。城市旅游产品主题与发展方向:以宁波河姆渡文化、商业文化、海洋文化、博物馆文化、宗教文化与舟山的山水文化、海洋文化、宗教文化、影视文化、美食文化为文化底蕴,打造宁波旅游圈海洋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河姆渡史前文化等文化旅游产品品牌。以雪窦山、普陀山、嵊泗列岛、朱家尖、桃花岛、东钱湖等国家级及省级风景名胜区为依托,打造长江三角洲宁波旅游圈海岛与海洋自然观光、度假休闲等旅游产品国际知名品牌。城市旅游产品发展方向:博物馆文化、海洋文化、宗教文化等文化与名胜古迹观光旅游产品;海岛与海洋、山水、湖泊等自然观光旅游产品;度假旅游产品等。
上海核心旅游圈。中心旅游城市:上海、苏州、嘉兴、南通。城市旅游产品主题与发展方向参见长江三角洲旅游圈、杭州旅游圈、环太湖旅游圈相应部分。
环太湖旅游带(环太湖旅游圈)。中心旅游城市: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城市旅游产品主题与发展方向:该圈(带)为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宜打造国际知名湖泊度假旅游产品。以优美的太湖美景为核心的自然旅游资源为依托,打造环太湖山水自然观光旅游产品品牌。城市旅游产品发展方向:吴越文化、园林文化、水乡古镇文化等与名胜古迹观光旅游产品;山水观光等自然观光旅游产品;度假旅游产品;主题公园等。
大运河旅游带。中心旅游城市: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城市旅游产品主题与发展方向:京杭大运河犹如一条蜿蜒的蓝带把长江三角洲7座城市串接在一起。运河两岸古朴的格调,迷人的风光,众多的名胜,遍布的古迹,丰富的物产,浓郁的风情,无不使中外游人留连忘返。海外游客称之为“活古迹”、“历史的画廊”、“中国的神奇之旅”。关于运河旅游产品开发方向与重点参考上文旅游产品空间一体化分析中的相应部分。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的选定,不但要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诸多因素的作用,而且需要有足够的“弹性”,即对于经济发展的速度调整、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政策措施的修正和变更要有适应性,城市发展用地的选择受自然与现状条件的约束较大。因此在选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时,尤其要注意协调好以下关系: 一是把握好城区发展与未来城市规模大小的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变与升级,城市不但要满足产业置换和产业转移对空间转换的需要而且要满足产业升级对城市空间延伸的需要,城市规模的扩大,不但要占用土地,而且给城市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增加了难度,这就需要我们从长远的目标出发,科学预测城市的规模,合理控制城市空间发展的速度。二是城市空间发展与交通等重要基础设施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城市空间布局决定人货流、信息流,从而决定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不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是诱发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重要的基础设施往往又成为城市空间的伸展轴或生长点,对城市空间的发展起着诱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时,运用系统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三是城市空间发展与保护区的关系。临潼应注重城市发展与保护区的协调发展,创造紧凑和有活力的城市空间形态,并保持适度的城市规模,从而保证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妨碍下代人的需要,给城市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发展方向保护区侵蚀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城市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城市用地的选择不但要考虑近期建设的需要,更要注重远景的发展。在近期内,城市发展规模有限,城市主要的发展方向可能并没有明显的凸现。而从城市长远发展的角度分析,必须从城市整体发展的利益出发进行考虑,为城市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和空间,必须以城市持续发展为原则。因此,选择城市的发展方向,必须基于对城市未来命运的把握和设想的基础之上。
(一)选择发展方向的原则
1.考虑城市近期发展和长远利益的结合,城市发展方向要利于启动和形成规模,并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和空间。
2.有利于城镇之间的紧密联系,交通联系便捷,城市内外交通衔接良好。
3.经济发展是基础,城市发展方向的选择要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4.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
5.有利于城市与文物保护区的协调发展。
(二)城市发展方向选择
城区未来的发展必然要跨越某个方向或者某几个方向的门槛,从而才能确定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依据现有条件的限制和发展规模的需要,可以看出城市发展方向的趋势。首先,由于目前临潼城区用地不足,临潼自身已经向东发展,已有部分建设侵蚀到保护区范围之内。其次,临潼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自身能力有限,没有条件跨越交通线、冲沟和骊山,所以只有向东发展的可能性。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向东发展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城市与保护区更好的协调发展——是侵蚀还是隔离?
(三)城市发展方向比较
临潼的发展首先要确定的是发展的方向,由于西侧受三条大的冲沟制约,南侧受骊山的阻挡,所以发展方向基本可以确定为向东或向北发展。
1.向东发展
a.往东发展符合居民的传统认知及情感的延续,便于规划的实施,同时在认知基础上城市的文脉也可以往东延续,体现出城区发展的历时传承性。
b.城区往东发展,不背离城市性质,符合旅游城市的特征,使整个旅游景点更好的形成体系。
c.城区的建设目前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基础设施的配套已经初步形成。现有的水、电、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为以后的发展打好了基础,可减少投资总量,便于规划的实施。
d.更好的服务于临潼整个区域,强化往东的辐射,进而与新丰、代王合为一体。
2.向北发展
a.从用地条件上来说,向北发展比向东发展具有更好的用地拓展条件:地势开阔,远离文物保护区。
b.虽然城区向北发展会增加启动资金的巨大投入,但是新建城区跳出老城区的束缚,可以在用地开阔的区域进行完整的规划和建设,有利于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加快发展的步伐。
c.往北发展更容易塑造山水城市、园林城市的整体形象,河流从新城区的穿越,有利于营造亲水的环境氛围。
下面这个表格主要是针对临潼向东、北两个方向发展的优缺点比较:
其实,在关于临潼向北发展还是向东发展,该怎样发展,最实质的问题就是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在决定一个已长期存在的城市区域的未来发展方针时,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在于决定应该依据何种原则,有意识地保留整个地区,在何种代价下,到何种程度,这种保留才能适应改变的需要。
而对于临潼,应该如何对待秦陵保护区,是保护性的建设还是建设性的保护,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应该有一个判断。现在秦陵保护区已经被硬性的划定,不允许建设,可是城市是要发展的,现在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保护区已经在被慢慢的一点一点侵蚀,如果我们还没有给出一个好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方向,未来临潼必定会肆意的侵蚀保护区,而这种侵蚀是无序的、混乱的,因为临潼自身经济等各方面的因素制约,他只有在自己能力与可见范围内建设,怎么方便、怎么省钱,怎么来建设,到时的场景就不是我们所能掌控的。所以说,我们要以建设性保护来规划临潼,要变被动为主动,避免建设的混乱而导致土地的无序占有,在城市建设中,我们不能想干就去干,而是要想好了才去干,城市建设是一个宠大而又十分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民的切身利益。它不仅要适应当前的发展,而且还要适合未来长远的发展。
(四)城市发展方向确定
通过以上分析,城区往东发展在近期存在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城区在基础设施、经济基础、生态环境等方面都非常有利于城市建设的启动与推进,随着城市发展的迈进,由于城市往东发展容量的限制,在规划的远期临潼势必会侵蚀保护区或向北发展。在比较多种因素的结论上再结合规划发展的空间构想,将临潼区近期发展方向确定为:以老城区为核心,向东围绕秦陵保护区呈环状包围式发展。
结论:
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是历史的产物,它影响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绝对马虎不得。世界上许多错误都是可以弥补和纠正的,但要改正城市建设上的失误,则要付出巨大的补偿,甚至无法补偿。所以城市建设的一些事情,今天看来是要做的,但暂时又不具备条件,我们就得规划好、保护好,等以后具备条件再去做,给后代留下城市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规划 生态城市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ee aspects to introduce a modern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first pointed out that the total development of modern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trends, and then describes some of the ways of modern urban design and planning measures and technical means, and finally from the macro level that a modern city. It should be noted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issues.
Keywords: urban planning, eco-city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1.1 城市规划设计人性化的发展方向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是一个舒适、安全而又文明的城市环境。城市规划设计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创造一个舒适生活环境的责任,如何让城市环境更加适应人的需要成为城市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
1.2 城市规划设计的生态城市方向
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思路是把生态观念作为设计原则,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使人与自然相和谐。制定生态城市的规划,需要建立由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要素构成的规划指标体系。要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合理的确定城市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生态资源配置布局等等,使各项城市活动按照生态城市发展的要求进行。同时要充分考虑对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绿地的保护。
1.3 城市规划设计中要突出地域特色
不同的自然环境是塑造了不同的社会文化特征,而社会文化特征正是改造与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依托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特性,寻求地域的特色,是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之一。城市规划设计应承继城市当地的历史文脉,突出地方建筑的艺术特色。一个城市的特色是这个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形态特征,现代城市要更加注重其自身独有的特色。
1.4 城市规划设计朝着文化城市方向发展
我国有诸多的历史文化古城。对于历史文化古城,规划和设计的重点应在于古城内部旅游产业的选择与协同发展的模式,处理好古城文化遗址保护与环境整治绿化、以及旧城改造和古城文脉复兴的关系。具有文化背景的城市在规划和建设时,要注重协调古城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关系。
2 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方法
2.1 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方法和措施
在具体措施方面,首先要制定科学的生态城市规划,在制定生态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合理划归城市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生态资源配置的规模和布局;其次要努力做好生态城市的内容设计,其基本的内容有城市景观的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三个方面,城市产业应当是代表生态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同时要用生态建筑的科学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
2.2 城市规划设计中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城市规划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可持续的城市规划要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同时使经济结构得到优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作为城市经济结构的主体,必须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得到改造。具体做法是在发挥示范产业的同时,强调和促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
(2)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就是运用专业的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及其它相关的科学方法与知识,注重城市生态功能的完整化,调节和控制城市的社会、经济与自然系统的生态关系。
(3)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最终要追求的目的,社会发展过程除了明显的经济增长外,可持续发展城市谋求的是在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以此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
2.3 城市规划设计技术手段的改进
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提高,城市规划设计的技术手段也由传统的画图和利用木头、纸板等制作成精细的城市模型,发展为电子沙盘和虚拟城市模型等,特别是随着Internet的普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这些新新技术都对城市规划产生了巨大影响。规划设计人员先后提出了虚拟城市、赛博(Cyber)城市和数字城市等全新的概念,这为实现现代城市规划理念提供了技术支持也奠定了技术基础。虚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
(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指计算机根据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数据,生成交互式三维虚拟的环境,继而实现视觉、听觉、触觉及嗅觉等感觉的形式,这样不仅能使参与者感受到由景物或模型组成的虚拟环境逼真的存在,也能实时准确地响应参与者的操作和行为,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它的优点是既方便设计人员的审查、讨论,又可面向决策者和公众展示规划设计方案,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加以修正。
计算机流体力学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计算机流体力学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建筑区域规划时,是一项必备的技术支持手段,计算流体力学(CFD)是用于模拟现实中流动现象的一种有效工具。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CFD本身理论方法的不断改进以及精度的不断提高,CFD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包括建筑规划设计在内的许多流体流动相关领域。CFD的优点是为使规划方案更趋合理,它能够提供大量的附加信息。
3 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批准的城市规划应具有权威性和稳定性
经过批准的城市规划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要防止认为地对其修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会因急功近利和部门利益的牵扯而违反规划,应切实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3.2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完善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城市规划,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城市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的试金石和重要标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按照城市规划配套建设,道路先行,水电气跟上。不能顾此失彼,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配套、完善。
3.3 城市的社会公益设施必须得到有力保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开发商投资行为会受利益驱动,造成规划中难以提供完善的社会公益设施,包括城市公园、停车场地、文化体育场所等。这对整个城市的发展造成的不利的影响,需采取有效手段,有力地保障城市社会公益设施依照规划来建设。
4 结语
良好的城市规划在当前和今后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城市的规划设计要更加体现人性化、生态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因素,设计者就应该根据城市具体情况、科学研究城市发展规模和方向,确定适合城市长远发展的规划和设计,科学指导城市建设逐步实施,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 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 [J].科技创新导报,2008(8).
[2] 涂军飞.浅谈城市规划建设新模式 [J].科技创新导报,2008(8).
[3] 赵志庆 ,徐苏宁.城市设计过程理论探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4] 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 [J].科 技 创 新 导 报,2008,5:47.
园林绿化工程有大型工程,也有小型工程,小型的园林绿化工程总体规划,一张平面规划图就可以涵盖地形规划、绿地内道路系统、绿地规划、管线等,有时为了更加直观的表达绿地设计的意图,可以增加一个鸟瞰图。但是对于大型园林绿化工程来说,总体规划就要相对复杂,规划图纸包括的内容不仅要有总规划的平面图、整体鸟瞰图等和小型绿化工程一样的规划内容,同时电气规划图以及文字方面要编写的工程预算书也要标明。
2局部设计
对于大型的园林绿化的规划,总体规划图是不可少的,为了全面的体现设计意图,在总体规划图中,要对规划绿地不同的分区划分为几个局部,每一个局部的划分设计要尽可能详细,同时,局部的设计也要有平面图或是纵横切面图,以及局部园林种植设计图、园林建筑布局图等综合内容。例如南方某公园,图纸共包含二十五张,总平面图、道路设计、地形设计、排水设计、种植植物设计、跌水水景设计、花架大样设计、池壁台阶设计等。上述是进行园林绿化设计的四个步骤,在进行实际设计中,还是要依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来定,具体园林绿化工程的大小以及难易程度不同,设计的划分步骤也会也会稍有不同,但是设计总体是要体现园林绿化工程的美观性、实用性、经济性。
3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发展趋势展望
园林绿化工程在新时期的发展趋势,必然是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未来的园林绿化设计要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利用现代化的发展技术和研究方向,更加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1)城市园林绿化设计更加科技化。当前社会是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影响着各行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高水平的发展。那么,园林绿化设计也会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这也是园林绿化设计必然的发展方向。城市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化的发展方向更加多元化,加之人们审美的需求不断提升,对于设计的个性化以及多样化更加重视。应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园林绿化设计,使得园林绿化设计将个性化与精细化有机的结合,高端技术可以实现设计的优化完善,城市绿化景观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构建,将错综复杂的城市结构以及地形地貌进行电子图的直观创建,不过,在应用高端技术进行园林绿化设计中,也会遇到一些难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结构越来越复杂,园林绿化如何开拓思路进行创新设计,这是未来在进行园林设计中设计者要思考的问题。2)城市园林绿化设计更加生态化。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的另外一个发展趋势就是朝着更加生态化的方向发展,这是将生态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双重形式进行集中,从使用功能上面统一体现,在未来园林设计中,设计者要将生态效益作为设计的首要目标,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中心,尊重园林地域性,并且结合地域实际的自然灵感与自然元素进行设计。同时还要尊重当地场地的特征,尊重它的历史和文化,在设计中保留、利用这些文化元素,增加景观园林的功能性和审美性。城市园林绿化设计更加生态化,要重视结合自然的设计,倡导全新的设计理念,形成生态设计理念;必须按照生态原则对城市进行规划和设计,更多的运用本土材料将整个被设计体形成一个有机体,最大化的减少人工成本,增加自然的做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4结语
关键词:转型;中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146-04
引言
当前国内城市发展正面临着剧烈的经济转型与空间重构,并且在全球化竞争日渐激烈的环境下,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变化,面对越来越多的挑战,城镇化发展中的难题越来越突出。经济转型将带来城市产业发展的转变、城市功能的重塑及城市空间格局的重构,对城镇化不成熟、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的城市来说,是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中部地区在中国文明发展中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人文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同时也是自然生态保育良好的地区,而且该地区迫切需要让本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为中部地区整体发展提供助力。中部地区城市普遍处在工业化初期,在向中期加速转变中。在经济转型的环境下,对该地区城市产业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及时指出产业发展方向对城市发展具有直接指导意义,是必须且紧迫的。
一、新时期下转型对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
1.转型发展理念的要求。在当前的形势下,国家宏观政策的重心放在关注民生、体现和谐的方面,要求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关注对民生问题的改善与社会服务系统的发展,将发展的便利惠及到广大市民中去,实现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好”与“快”的矛盾,推动城市发展从单纯注重经济增长向同时关注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品质提升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旅游产业则在发展中要注意合理开发利用自然与人文遗存,实现利用与保护的良性循环。另外,城市发展的理念要注重低碳、绿色、生态发展,实现“两型”社会的目标,推进“健康城镇化”[2]。中部城市在这一方面的绿色基础较好,而在发展中要注意避免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要在当地资源环境条件下,建立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自组织系统。因而在产业发展方面,需要以绿色、低碳行业为首选。旅游产业及相关服务产业是经济效益明显、环境友好的产业。经济转型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也提出了要求,规划研究要对城市空间布局进行重新审视。必须改变以牺牲土地资源为代价的外延扩张模式[3],从城市空间的发展走向集约化出发,实现空间重构,建立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2.国内重要区域转型发展的要求。经济转型时期也是对中国各大区域经济发展体系的一次大调整。在东部地区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中西部也在先后崛起。在这一次的经济转型浪潮中,中部地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而在这过程中不能盲目全盘接受转移的产业,有所选择地承接有利于融入本地产业体系,对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有帮助的产业。同时,近期一批区域战略规划先后出台,有待在区域与城市的发展规划研究中落实。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发生转变,注重以城市群建设推进的区域城市化进程,要求发展中以大城市为依托,中小城市为重点,发展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4]。中部地区就有中原经济区、皖江城市带、长株潭城市群等重大区域制定了相应发展战略。区域统筹发展的情况下,城市必须融入区域共同发展,要求城市的发展应首先服务于地区的区域发展战略。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而言,参与区域协调,要求充分发掘自身的特色资源,有利于明确自身发展方向,让各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错位化发展和一体化发展。
3.城市自身转型发展的要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休闲旅游活动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旅游需求逐渐旺盛,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同时,吸引东部发达省份的旅游消费,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新兴事业。旅游业的开展越来越依托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市容市貌,发展城市旅游业,有利于改良城市功能,将城市的生活功能提升为生活、休闲、文化审美等高层次功能,提升城市的品质,提高旅游者的旅游品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同时对城市远近郊区联合发展有较大的联动作用,有利于促进城市各区均衡发展[5]。
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城市社会服务,实现城市魅力与品质提升。要着力提升城镇化质量,合理配置文化、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公共资源。同时以特色城市文化建设为出发点,实现自身城市幸福感的提升,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增强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以人文环境和自然景观环境营造,创建宜居生态城市。以丰富多彩的人文环境塑造城市形象,促使城市的无形资产增值,增强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提高居民素质,增强凝聚力、向心力。这样还能强化城市的吸引力,提高城市的知名度,获取投资的汇报[6]。
二、中部地区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思路
(一)中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特点
收稿日期:2013-09-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8205);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资助项目(2013)
作者简介:叶昌东(1983-),男,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系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E-mail)。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中国城乡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对城乡规划建设有三方面的新要求:城乡统筹的规划体系,多规融合的规划管理以及对生态、绿地等要素的重视。文章针对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城乡规划专业的需求变化,结合农林院校在风景园林、国土研究、乡村研究等方面的学科优势,提出农林院校城乡规划专业的特色化教育应重点放在三个方面:生态景观设计、土地利用、乡村规划。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农林院校;城乡规划;教育特色化;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TU9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018-04
城乡规划专业与社会经济建设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全国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5个,城市化率从18%上升到52.5%,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3-4倍[1]。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带来对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全国许多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城市规划专业,从20世纪末的不足30所迅速增加到约140余所,学科背景由单一的以建筑学为主向地理学、风景园林、测量学等多学科发展。开设城市规划专业的院校主要有三种类型[2-4]:一是有传统建筑学背景的院校;二是以区域分析、宏观分析为主的有地理学背景的院校;三是以风景园林学科为依托的农林院校。第一种类型的院校以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为代表,其重视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训练,培养的学生擅长物质城市空间形态的规划设计,设计思维能力强;第二种类型的院校以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为代表,其重视区域分析及宏观社会、经济分析,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第三种类型的院校以北京林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为代表,其注重城市规划中的生态规划、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等领域的研究[5]。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的不同,不同的城市对城市规划人才的需求会有所差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大体来说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发展以物质性大规模的土木建造为主,对擅长物质城市空间形态建筑的院校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需求较迫切。第二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发展的主要任务逐渐过渡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人居环境、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等,为擅长社会调查、宏观经济分析、区域规划的地理学研究的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提供了发挥空间。第三阶段,即目前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话题,中国30多年来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带来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12年党的十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生态文明建设时期的到来为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一、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城乡规划社会需求的特点
生态建设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产生开始,霍华德在其田园城市理论中就表达了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强调农田、绿地等要素在城市总体布局中的重要性;此后在有机疏散、生态城市、绿带控制、生态可持续发展等规划理念中,均突出强调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内容;目前全社会对生态环境建设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最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包括新城市主义、精明增长、紧凑城市、低碳城市等从不同的侧面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中国经历了30余年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时期,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是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日渐凸显。目前,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围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来展开。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的加大,也必将使城市规划专业的社会需求发生重大转变,其转变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乡统筹的规划体系
城乡统筹规划体系的内涵是将城市和乡村视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规划。城市和乡村密不可分,城市是城乡区域的中心,为城乡区域提供现代化工商业服务设施;乡村是城市的发展腹地,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劳动力资源和空间(特别是生态环境空间)。2008年《城乡规划法》取代原来的《城市规划法》,标志着城乡统筹规划体系的正式建立和实施,城乡统筹规划体系有三个方面的变化:首先是将村庄规划纳入到统一的规划编制管理体系中;其次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更加突出城乡一体的布局模式;第三是建立并完善乡村层面的规划。近年来新农村建设规划、美丽乡村规划、村庄整治规划等一系列乡村层面的重要规划在全国铺开,是城乡统筹规划体系实践的体现,它为城市规划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多规融合的规划管理
生态文明建设时期的规划管理强调多规融合。负责城乡空间规划布局的主要有建设部门的城市(乡)规划系统,国土部门的土地利用规划系统,以及发改部门的产业发展布局规划系统。多规融合的规划管理模式要求多部门的通力合作、协调一致,要求多学科、多层次人员的参与。目前广泛开展的“两规衔接”〔包括城市(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包括城市(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多规融合”〔包括城市(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旅游规划等〕模式正是顺应了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要求。
(三)重视生态、绿地等空间要素
生态文明建设时期的城市规划重视生态、绿地等空间要素的布局,生态、绿地空间要素是城市空间布局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居住、工作、游憩、交通等城市四大基本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作为游憩功能的重要空间载体,可以提高居住功能的环境质量等。当前在城市(乡)规划工作中开展的一些生态、绿地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如绿地系统规划、绿道网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评选等,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时期人们对生态、绿地等空间要素的重视。
(四)构建节约型城乡空间布局模式
生态文明建设时期的城乡空间布局模式强调节约理念,节约型城乡空间布局主要是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长期粗放式增长所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构建节约型内涵式的城乡空间布局模式;节约型城乡空间布局主要从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四个方面对新时期城乡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农林院校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的优势
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有了用武之地,其依托自身学科优势,可以在相关领域发挥更加深远的影响和作用。从学科发展来看,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农林院校开设城市规划专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风景园林为主要依托的生态学优势
风景园林专业是农林院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农林院校开设的城乡规划专业大多依托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科优势,如北京林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与城乡规划联系紧密的风景园林专业的传统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此外,农林院校在植物、园艺、农业、林业等生态学研究领域的优势也有了展示的空间,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城乡规划实践中也将大显身手。
(二)以土地为核心要素的国土研究优势
土地利用布局是城乡规划的核心内容,在这方面农林院校有较强的优势。负责土地管理工作的部门主要有规划建设部门和国土部门,其中国土部门与农业部门有密切联系。1986年国家土地管理局成立之前农村土地和城镇土地分属农业部和建设部主管,因此农业院校在土地管理方面有较强的优势,全国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中农业院校占多数。
然而由于国土部门和建设部门在土地规划和管理方面往往难以保持协调一致,因此,在学科建设上土地资源管理和城乡规划专业的整合与联系一直不太紧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多规融合管理模式下,国土部门和建设部门在土地利用规划与城乡规划方面的协调将得到加强,这也为密切两个专业的联系提供了机遇,为农林院校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
(三)以乡村为重点的地域空间研究优势
乡村是农林院校在地域空间上的重点研究领域,有长期从事乡村区域研究的深厚基础,是农林院校突出的学科优势。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城乡规划重点是城乡统筹,而乡村区域规划研究是城乡规划的薄弱环节,这就更需要农林院校在乡村研究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城乡统筹的规划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农林院校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特色化方向
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需要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坚持特色化发展的方向。结合学科优势,农林院校特色化教育改革应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生态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是农林院校城市规划最具特色的专业,其专业教育的重点主要包括:
1.绿地系统规划
随着生态文明在城乡建设实践中日益凸显的重要性,绿地系统规划已由过去仅作为总体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上升到单独的规划类型;空间上也突破城市内部公园绿地的局限,向区域性生态绿化网络系统的方向发展。城乡建设对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视带来对相关领域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绿地系统规划应当进一步作为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核心优势和特色进行培育。
2.园林景观设计
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将带来对园林景观设计人才需求的上升,因此,园林景观设计是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特色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3.生态环境规划
宏观生态环境规划是城乡统筹规划体系新的内容,农林院校在生态环境相关研究领域具备较强优势,可以作为城市规划专业特色化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之一。
(二)土地利用布局
土地利用布局是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内容,农林院校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具备较强优势,应当加强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整合,开拓新的发展方向,主要整合方向有:(1)国土空间布局。国土空间布局的优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多规融合”的背景下,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相关专业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整合十分必要。(2)地理信息系统。由于具备地理空间信息的存储、查询、分析、展示等综合功能优势,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在城乡规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态文明建设中,随着规划空间的不断扩大,地理信息系统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乡村规划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乡村规划是城乡规划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层规划,规划实践工作量大,社会需求多,将成为促进城乡规划专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农林院校在乡村规划领域具备较强的优势,应当在乡村规划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乡村规划同样应当作为农林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四、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城乡规划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农林院校的城乡规划专业在其中应当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农林院校应认清新时期城乡规划要求的变化,发挥自身的优势,明确专业发展定位,找准学科发展方向。本文从社会实践需求角度出发,分析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城乡规划的新特征,立足农林院校的学科优势,提出了农林院校城乡规划专业特色化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工作人员以启示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单赛卖,韩立云.“ 建设热”时代背景下城市规划教育的理性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2009(12):17-19.
[2]李翅.风景园林类高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特色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3):16-19.
[3]冯维波,裴雯,巫昊燕,等.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置构想——融合建筑学与地理学的城市规划教育模式[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3):52-56.
[4]千庆兰,邓清华,宋建阳.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区域与城市规划模拟实验课程改革构想[J].高等理科教育,2007(5):122-124.
[5]郑玮锋.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6):32-35.
[6]卓健.城市规划高等教育是否应该更加专业化——法国城市规划教育体系及相关争论[J].国际城市规划,2010,25(6):87-91.
Features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education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i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period
YE Changdong1, ZHANG Yuanyuan2
(1.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P. R. China;
2. XinHua College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20, P. R. China)
关键词: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综合防治
林业植物常常各受到各类病虫害的侵扰,导致各种各样的症状影响了其生态作用和观赏价值。加上对于传统农作物药物的依赖性使用,不仅仅让一些病虫类产生了耐药性,并且还会一起杀灭大量的害虫天敌,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和影响了人、畜的健康。 当务之急是加大生物综合防治的研究与投入,逐步取代传统的化学防治。
一、林业病虫害发生现状及特性
(一)林业病虫害种类繁多结构复杂
林业植物种类多,配置结构以及设计千差万别,丰富的数量和多样化的种类为害虫的发育食物来源和宿主,成为了植物有的病虫种类以及结构[1]。
(二)林业植物病虫害发生具有频繁性与长期性
现在大多数城市都流行从外地引进边缘树种使林业植物的抗虫、抗逆、抗病能力减弱,加上生态环境恶劣,缺水、缺养料、严重的空气污染、光合作用的不足导致了林业病虫害发生的持续性。
(三)林业植物病虫害防治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
林业植物的品种日益丰富,以及林业植物本身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林业植物病虫害防止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国外林业技术传入国内,林业植物的种植和配比更加灵活多变,如在没有树林的草地、植物的绿化面积和种类以及数量直接影响到了城市中林业病虫害的范围和数量。如今蚜虫、螨虫 粉虱 蛀干虫等等已经成为城市林业中主要病虫害种类。据全国数十个城市近几年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仅蚧虫就有1024种[2]。
二、林业植物病虫害现行的主要防治方法
(一)化学防治
在在有预测的前提下 正确的使用农药,能够获得极好的杀灭效果。目前国内常用的杀虫剂有灭幼脲 、吡虫啉、多菌灵等等;杀菌剂有粉锈宁、百菌清、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在林业植保工作中主要用的施药方法有喷雾、熏蒸、毒笔涂环、蛀空注射等。但是大量的采用化学防治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水域、空气污染。
(二)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目前在林业植物病虫害防治上应用的不太广泛,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主要的防治方法有如利用一些害虫的趋光性,在林业植物上悬挂黑光灯或高压灭虫灯来诱杀成虫。
(三)生物防治
目前主要应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微生物制剂、释放天敌、喷洒性外激素等。微生物杀虫剂主要有白僵菌、苏云杆菌、昆虫病毒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已经将春尺蠖多角体病毒分别用于防治春尺蠖、马尾松和舞毒蛾。在防治杨树天牛上使用泰山一号线虫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有蚜小蜂、天牛蛀姬蜂、赤眼蜂、姬小蜂、肿腿蜂等;捕食性的天敌昆虫有异色瓢虫等。经过多年生产时间证明,一定范围内,在低虫口密度条件下人工释放赤眼蜂是控制松毛虫的好办法。在杨树上悬挂人工鸟巢的方式招引啄木鸟等益鸟,可显著降低蛀干虫和食叶虫的数量。
三、林业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
(一)以生态学为基础的防治策略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大自然中的天敌和病虫是一种循环竞争、相生相克的法则,生态的平衡使得天敌和害虫始终位置在一个正常水平上下。在树种的选择上,以乡土树种为重点;在治理过程中,要选择多样化的病虫和多样化的植物进行防治,这样才能持续可控的病虫害效果。采用“地下害虫地上治,成虫和幼虫结合治,苗圃内和苗圃外选择治”的综合防治对策。例如常见的主要有东北大黑金龟和绒金龟,以成虫吃叶,幼虫吃根,对苗木危害严重。要了解两种幼虫区别及生活史及习性,东北大黑金龟:东北、西北、华北2年一代,以成虫或幼虫越冬。4月-9月持续危害5个月,成虫有趋光性和假死性。幼虫3龄,幼虫随地温升降而上下移动。一般当10cm土温达5℃时开始上升至表土层,13―18℃时活动最盛,23℃以上则往深土中移动。土壤湿润则活动性强,尤其小雨连绵天气为害加重。土壤过干或过湿均能引起幼虫大量死亡。黑绒金龟:一年一代,以成虫在土壤内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和假死性飞翔能力强,喜吃杨、柳、榆树的叶子。防治措施一是林业措施:圃地及时清楚杂草,秋末大水冬灌,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底肥,对虫口多的圃地。圃地周围或苗间种蓖麻,对金龟子有诱食毒害作用。二是人工捕杀:利用成虫假死性盛发期捕成虫,幼虫在表土活动时,适时翻土。成虫羽化期用黑光灯诱杀。
(二)防治手段向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向发展
林业植物的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逐渐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科学的种养以及管理,打造出不利害虫生存的生态环境。在城市绿化设上,从城市林业生态出发,依靠病虫的危害 和发生繁衍的环境要求,找到影响病虫的主要原因,通过科学种养和管理,打造出平衡的病虫和天敌的生态环境,不利于病虫衍生的条件,提高林业植物对病虫的抗性,达到预防和减少病虫发生的目的。
其次要大力发展生物防治,加强对于林业病虫的研究和生态防治手段的打造。 例如人工繁殖和投放害虫天敌,采取相应手段进行保护,采用化学信息素和生物农药技术来防治。利用化学信息素来控制天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在未来林业虫害持续防治中有着极大的前景。[3]。最后、改进施药技术,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化学农药。根据检测显示,从喷药器中出去的药液只有25%~50%能留在植物叶片中,不足1%的农药能直接命中害虫,而真正有效杀灭害虫的农药只占0.03%[4]。
(三)发展相生植保
利用生态环境对病虫害天然的免疫力,发展植物之间的互相保护,环境对于病虫是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的,在利用这些固有的相生植物的食物链之间的关系,提高对于虫害的免疫力,合理的植物配比是控制林业虫害,打造和谐平衡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5]。
林业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打造良性生态绿化的关键,随着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持续可控等等方面技术的不断创新完善,以科学理论作为指导,运用各种新的方法和技术,从不同的角度实践探索,就能让林业病虫害治理工程逐渐走向完善,越来越贴近城市的发展和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作者单位: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巴彦高勒镇政府)
参考文献
[1]郑进.林业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进展.湖北林业科技,2003(3):27-30.
[2]徐公天.我国城市林业植物病虫害的现状及对策.中国森林病虫,2002,12(1):48-52.
[3]尤民生,王海川,杨广.农业害虫的持续控制.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28(4):434-440.
【关键词】风景园林;坐标系;学科发展
引言
风景园林学科在被确定为一级学科之后,不仅促进了我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建设、教育、项目实施及项目管理的发展,并且为其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同时一级学科的确立也给风景园林学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一级学科的确立,我国风景园林需要从原来的“二级”、“三级”学科“坐标系”向一个全面、系统完善的“坐标系”发展[1]。为实现这样一个发展目标,我们必须从“坐标系”的原点,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出发,对其各部分的发展进行分析,并探讨风景园林学科坐标系未来的发展道路。
1.风景园林学科的基本概念――坐标系的原点
随着风景园林的一级学科的确定,我国对于风景园林的认识与国际上基本达成了共识。风景园林在国际上被称作“Landscape Architecture”,其中“Landscape”指的是园林、风景、景观以及这些方面的知识集合,其意思是“风景园林”,而“Architecture”是指对“Landscape”的营造与养护。“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总称是对风景园林的实施、养护与管理,这就是风景园林学科的基本概念及其含义,也就是整个坐标系的原点。
2.风景园林学科的基础理论――坐标系的构成
风景园林学科的坐标系是一个三维坐标系。此坐标系的原点就是风景园林学科的基本内容,即对风景园林的保护、对其整体的营造以及对风景园林的管理,这三方面延伸出来的理论和实践所对应的就是以下三点:风景园林的保护在实践中就是要维护风景园林的环境及其生态资源;对风景园林的整体营造就是游客的游玩、休憩及其所做的环境行为,还有游客的生理及心理上的感受与体会;对风景园林的管理 就是指风景园林的一个整体环境及其空间形态。这三大方面构成了风景园林学科的核心,我们可将这三大方面分别看成是“背景”、“活动”、“形态”。
3.风景园林学科的作用――各坐标系的关系
人居环境学科群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比较主要的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及风景园林等学科。如果将人居环境学科也看作是一个三维坐标系,那么其就是由“背景”、“活动”及“建设”构成,而风景园林学科与其坐标系的基本结构相同,另外,若将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也看成一个三维坐标系的话,风景园林学科也能与其构成结构类似的坐标系,可以说,风景园林学科可将人居环境学科、建筑学与城市规划都联系起来。
而风景园林学科在人居环境学科中的重要作用也可结合建筑学及城市规划来进行分析。首先,在建设的活动中少不了风景园林,在人类活动时也离不开风景园林;其次,人类生存有着一个环境背景,而风景园林则完成了对这个环境背景的构建[2]。可以说,自从人们有了聚居的这样一个环境,风景园林与建筑就有了密切的联系;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风景园林的发展随着经济及城市的发展不断向前进步;新世纪的到来,资源、环境及生态问题成了全世界范围内都备受关注的问题,风景园林学科就更成了为人们居住及生活当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所以,风景园林学科被定义为了一级学科,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共同协作,而且随着世界的发展,风景园林学科将会更受重视。因此,在今后的发展当中更要以风景园林学科坐标系作为城市发展的中心。
4.风景园林学科坐标系未来的发展
4.1 发展风景园林中的历史理论和遗产保护
这个发展方向主要是为了改变对风景园林学科的认识、目标、价值观及审美等方面的问题。主要涉及的领域有:将风景园林的发展与演变作为风景园林的文化艺术理论;将风景园林的内部森林及环境资源作为风景园林的环境、生态及自然要素理论;将风景园林的美学观作为人类生理及心理方面的感受、行为及伦理理论。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套可应用于风景园林学科的理论知识,其中也包含风景园林中的遗产保护,形成了“理论”与“风景园林遗产”相结合的二级学科。
4.2 规划地面景观及修复生态
这个发展方向主要是为了让风景园林学科能够对地球表层的生态环境起保护作用。主要涉及的领域有:宏观上讲,人类的区域性开发规模越来越大,因此,要利用生态学的有关原理对风景园林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中观上讲,随着农村不断城镇化,我们必须要起引导作用,对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要走“绿色”道路;微观上讲,对于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我们要在理论与实践上体现生态修复,比如说对废弃工厂进行绿色改造等。三方面的结合使得风景园林学科成为一个“规划”、“土地”、“生态保护”为核心的科学性二级学科,而且在时间及发展上,其必定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4.3 园林与景观的设计
这个发展方向主要是针对景观园林如何才能给予人类一个美好的户外生态环境的问题进行解决。主要涉及的领域有:传统的对园林及景观的设计理论及经验;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理论及经验,比如说对公园、小区的绿化地带、学校或工业园区等地方的绿化设计及人们用于游玩和休憩的公共空间的设计;城市整体环境的艺术化理论及经验,包括城市中的照明设备、街道等。多方面的结合使得风景园林学科成为一个以“设计”、“空间”、“户外环境”为核心的具有艺术感和科学性的二级学科,不仅能提高城市的环境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居民的艺术修养及个人素养。
4.4 园林植物的使用
园林中的植物是风景园林中最为主要的材料,这个发展方向主要是解决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是如何进行服务的问题。主要涉及的领域有:对植物进行分析的理论及经验;对于植物的种植进行规划;对于已种植的植物进行养护和管理。多方面的结合使得风景园林形成一个以“植物”为核心的二级学科。对于植物的分析包括分析植物的生理、生态及其观赏价值;对于植物的规划包括与建筑物及居民能够构成和谐的生活状况。对于植物的规划及设计关系着整个风景园林的规划与设计,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这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发展领域。
4.5 风景园林工程的实施及技术
这个发展方向主要是针对风景园林的具体建设及其养护和管理进行解决。主要涉及的领域有:风景园林的有关信息及其应用;风景园林的施工及其养护技术与管理;对于风景园林的施工、养护及管理方面的制度。三个方面的结合使得风景园林学科形成一个以“技术”、“管理”为核心的二级学科。这是实现风景园林的遗产保护、规划、设计、生态修复、建设、养护等方面的方式。
结语
风景园林学科的一级学科的确立,成为了我国风景园林学科的里程碑,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风景园林学科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虽然现在我国风景园林事业有了很在程度上的发展,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风景园林事业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3],但是,新型的发展形式也给我国风景园林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风景园林事业今后该朝着哪个方向前进,该以怎样的发展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效益,这是我们在接受机会的同时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对于风景园林学科的坐标系发展,我们还要进行更深一层的研究,完善我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制度,以促进我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趋向合理化及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刘滨谊.人居环境学科群中的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坐标系[J].南方建筑.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