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15:32:55
导语:在中学生德育表现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看待学生,反映在课堂教学中,便是教师个人滔滔不绝地讲个不休。传统教学不鼓励学生创新,独到见解视为异端,只要求符合“标准答案”,学生往往被当作等待“填食”的鸭子,而不是跃跃欲试、充满求知渴望的雏鹰。结果,教师的教学计划虽完成了,学生原有的积极性却消失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自然也就得不到培养。由此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重在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增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意识:
一、消除心理障碍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表现观,激活表现欲望
小学生受错误表现观的牵引,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欲受到抑制,表现变得格外慎重起来,成为一种潜意识。因此,要让学生参与教学,首先必须唤醒这种被压抑的潜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表现观,使学生明确,表现不是出风头,而是练习与实践,是学习与检验,切莫错失课堂参与的良好机会。
2.形成宽容的评价机制,保护表现欲望
小学生的内心脆弱而敏感,为了激活并保护他们的这种表现欲望,需要在课堂中形成宽容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教师不要苛求学生,学生之间也不能互相嘲笑,形成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在上课时奉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放弃绝对权威,而以诱导、协商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思考、推论结果,并表扬学生发言中的某些亮点,或对学生提出的独到见解表示赞佩,便能使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充满信心,从而使学生树立自觉的参与意识和角色意识,以平等的角色身份参与到教学的表现活动中去。
3.设置有利于学生表现的情境,提供表现机会
学生的表现心理成为现实的表现行为,其中介是表现机会。这种表现机会首先要在时间上给学生提供保证,并在情境上创造条件。如果教师一味地大讲特讲,那么学生就没有机会表现;有时班上极少数爱举手的同学老是抢着发言,把机会都占了,那么他人就没有机会了,因而机会还包括份额的合理分配。教师要保护欲望盛的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表现力在难度较大的机会中得以发挥并获得成功;又要将难易适度的机会留给表现欲低或表现力弱的学生,使他们也能在表现的成功中提高热情。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表现的契机,无论提问、朗读、复述、背诵、讨论、表演,都要恰到好处地适应学生的欲望和能力,使他们能够最大或较大限度地显示自己的价值。
二、突破教学陈规,让学生的表现欲在充分参与中实现
如果说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是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基础,那么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艺术地设计教学方案,突破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便是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关键。
1.立足学生的“学”,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
以往的教学设计,往往过多地从教师“教”的角度去设计,而很少考虑学生的参与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就必须在教学设计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好学生的各种参与活动,包括听、读、说、问、思、写等活动。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指导学生“自读”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并把学生的其它练习活动有层次地融入到学生读的过程之中。可以这样安排:
初读知大意――表层理解,抓住课文大意,在此安排理解练习、简单回答和信息转换。
细读要体会――中层理解,抓住较为具体的信息资料,体会重点意义的词句。
精读找疑问――答案里面学问深,要深层理解,把握文章的结构及其内在联系。
2.注重提问价值,引导学生广泛参与
让学生围绕一些问题思考、讨论、分析、形成结论,是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常用方法。这里关键是问题的设计。一是要有启发性。人的积极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而又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能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设良好的条件。二是要有深入性。对于深入性的阐述: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仅能够使学生参与,更能够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学生不仅能够解决一般的问题,而且能够去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通过问题的设置,能够促使学生多种形式并用,以达到提高和创新的境界。我们注意到,许多课堂表面上气氛热烈,学生活动积极,给人以鼓励振奋之感,但冷静下来一思考,就觉得热烈之中掩盖着浮华,积极里面包含着被动。可见,要想实现真正意义的参与,教师提问就必须剥去华丽的外衣,去追求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入和展开,使学生达到潜心和入迷的境界。
论文关键词:表现欲,专业特点,控制,引导,应对策略
场景二:圆的认识一节,教师提出问题:a.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圆吗?都有那些物品是圆形的?b.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一开始的回答仅限于眼前所看到的物品,但当听到老师说:“看看谁能想到其他更多的圆形来?”这句话时,他们的表现欲一下子被激了起来,开始绞尽脑汁搜寻头脑当中的圆形。答案当然也就五花八门了,“灯泡”“杯盖”“碗口”“笔筒”……渐渐的学生的答案开始不求正确只求新颖,而错误的答案又让其他同学挑到毛病开始争论,而争论的内容又渐渐偏离课堂,即使在老师进行约束之后开始第二个问题了,还是有学生在讨论刚才的问题,渐渐就影响了整堂课的顺利进行。
笔者所面对的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艺术学校中的一个小学舞蹈班。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年龄多数在12岁左右,专修舞蹈,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这个群体有着自己非常鲜明的特点:(一)重视专业课忽视文化课 这是舞蹈专业学生的一大特点,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体力在专业训练上之后,文化课受到影响是必然的。 (二)创造力强却自由散漫 舞蹈专业学生的显著特点就是有强烈的创作欲望与创作能力,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自由散漫。这种自由散漫在集体的课堂学习中,表现的更为明显。自由散漫的弱点给文化课的教学带来严重的困难。(三)强调个性藐视共性,表现欲强 舞蹈专业学生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强调个性而藐视共性,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自我意识明显地高于非艺术类学生,有时甚至到了严重自恋的地步。
针对学生的这一鲜明特点,在教学工作中控制与引导好她们的表现欲,更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了解学生的表现欲。
表现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欲望,是人对自我抱有期望与信心的显示,特别是小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智慧,表现自己的价值的心理特征尤为明显。学生的表现欲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当学生的这个表现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得到老师的肯定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而推动学生更有信心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但是另一方面,当学生的表现欲仅仅是停留在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引起他人注意来时,这时的表现欲反而成了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和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既要充分利用其有利的一面,又要想办法控制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适时引导学生的表现欲
(1)在数学教学中用好学生的表现欲
小孩子们希望向别人显示独特的个性,引起别人的注意。也即是希望受到老师及同学们的关注和赏识。对于他们的表现欲给予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答错了,也给予鼓励,激励他们下次努力。这样则会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种主动生、积极性会进一步发展为浓厚的兴趣,发展为较强的自信心和不怕困难的意志力。班上有一个刚刚九岁的孩子,跟不上学习进度,但是她也同样希望的到老师的鼓励、认可。其中考试过后满分20分的试题,在老师的帮助之下得了14分,对别人来说这是一个较低的成绩,但是她却感到非常高兴,强烈要求在课堂上念她的成绩。于是在上课时,我特别着重念了她的成绩,并给与了她鼓励和肯定,告诉她只要努力同样可以做的很好。这样的肯定使她在后来的课上特别喜欢问问题,并且积极回答,虽然出错较多,但她努力在跟上我们的课程,并且课后开始积极补课。虽然到现在她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但是至少这个学生并没有放弃数学课的学习与努力。
(2)要设计恰当的值得表现的内容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设计有意思的问题,使他们感到值得一做,弄清它就是提高可显示答案的水平,但如果不认真思考就很难圆满答出。于是学生的表现欲便被激发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但是小舞班的学生又存在很大的惰性,本身就不愿意进行太深的思考,如果题目复杂且涉及的方面较多,她们就会即刻放弃努力,直接要求给出简单的答案。因此,在内容的把握上就显得特别重要。
比如,在学习圆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没有标出圆心的圆的直径?
法一、多次对折以找到圆心进行测量;
法二、在圆内做内接矩形或者外切正方形寻找圆心后进行测量;
法三、利用最长线段测量直径;
法四、用直尺与两个三角板测量。
前两种方法在学习了圆心的确定之后,学生很容易想到,但是后两种特别是第三种比较难以理解就更难想到,这就需要老师适时给学生提醒引导,恰当的保护她们的表现欲。
三、适当控制学生的表现欲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群学生的表现欲的同时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她们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往往老师讲前半句,他们就接后半句,唯恐不能显示自己的才能,甚至有时会不顾老师的劝阻硬要在课堂上争个面红耳赤,以致讨论内容往往脱离课堂。这样的课堂教学表面上热热闹闹、气氛活跃,但同时也带来课堂教学难以组织,教学程序混乱,教学不能深入等一系列困难,打乱了教学计划,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以良好的心态与正确的方法适时引导学生的表现欲。
首先,对于表现欲望过强的学生,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良好的心态,千万不能把课堂上爱表现自己、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的学生看成是“刺头”,采取简单粗暴的打压手段。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同时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的思想工作,积极创造机会保护好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
其次,由于舞蹈专业学生的显著特点就是强调个性而藐视共性,这就使得她们在课堂上很难进行协作讨论。对于这点,在课堂教学上笔者就特别注意充分利用条件,为学生提供既有创造性有需要合作的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位置》时让两个人相互协作画出个人喜欢的图案;在学习分数乘除法的过程中两个人相互出题用多种方法解题进行训练,使得她们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会与他人合作,既给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又让学生认识到别人的优点、特长,逐步培养学生对自己的理性认识,消除过强的自我表现欲望。
另外,对于这些学生,教师除了加强引导做好思想工作之外,对于经常反复的特别是那些自由散漫成性的学生,也要采取宽严相济的策略,指出学生的不足,逐步提厉程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行为。
关键词:现代汉语;实践;口语运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0-0220-02
引言
针对大学生的语言课或者语文课教学,往往以训练书面语的表达能力为主,在一定程度上不重视甚至忽视口语表达的训练。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未必与书面表达能力成正比。
文学院的大学生,面临严峻的社会压力和竞争,如果不强化其语言实践环节的训练,将会在只能接受汉语知识,而不能反馈、运用汉语知识的怪圈中无所作为。
在本文中,将着重从“现代汉语”这一课程中的口语实践加以分析,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实践中口语表达的形式
口语表达的特点使其形成了独特的表达过程。即内部语言阶段(思考的过程,也就是组织内部语言的过程)、扩展及编码过程(通过内部编码,使内部语言转换成外部语言)、传送反馈阶段(通过听者的反馈调整说话的内容及形式)。
在教学实践中,口语表达需要注意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表达
教师上课经常会点名让学生发言,但是很多时候,学生的发言声音过于低沉或轻柔,台下的学生根本听不清或听不见,造成冷场或时间的浪费。最主要的问题就出在学生音强不够,发音用力很小或懒洋洋地不用劲。反过来,也有少数学生矫枉过正,过多喷口或者进行口号式的宣讲,甚至使得话筒产生尖锐的啸叫。这些问题的产生都属音强掌握不当的原因。
在介绍语音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时,应让学生注意区分四者的差异,以及各要素在汉语学习中的侧重点。
具体训练时,学生应注意自己发音吐字的清晰和流畅:不可吞音,发音的动程不够,比如第三声在单念或者在句末时应读原调,但很多学生把调值为214的第三声发成了21调而不自觉。不可添字或说无意义的语气词,有个别学生无意识地说了很多“嗯、啊,这个,那个”,造成信息冗余;声音过小的宜加强音量,体弱者应多锻炼身体,做到底气足才能发音洪亮,声音过强者宜放缓语速,心态平和不宜过于激动或急切。
(二)肢体语言
大多数学生在上台发言时,能做到得体大方。只有个别学生由于紧张或者习惯性的动作,显得手足无措。
得体的肢体语言宜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眼神。有一些同学上台后不敢面对台下,一直低头发言。效果当然不理想。在朗读作业时适当脱稿也是必要的,自始至终低着头读,跟常常跟台下的同学眼神交流,其效果不言而喻。
其次是手势。得体的台上手势应分发言情形而定,如演讲,则应配合演讲内容,适当做出手势,引起观众的注意;回答问题则避免手舞足蹈,用多余的肢体语言冲淡了发言的内容和意义。
其中最重要的是充满活力的仪态风范。充满活力的同学上台作口语表达练习,无论是哪种形式,都能迅速地吸引同学们的眼球,活跃课堂气氛;而表情木讷,上台纯粹是应付差事,萎靡不振的形象,无论于人于己,都不能产生积极的反映。
(三)学生个体的差异
就三江学院而言,不同专业的男女生比例不尽相同,但大致说来,文科的女生偏多,理工科的男生偏多。
就笔者执教的情况来看,男女生口语能力差异大致如下。
首先,女生在口语表达能力上较强,鲜有口齿不清表达不明者。尤其是有些对文学和语言具有强烈兴趣的女生,表现尤其优秀。比如已经毕业的曾做过三江学院文学社社长朱同学,在某次班级内部的诗歌朗读会上,她声情并茂地朗诵至今很少有同学能达到她的水平。
男生在朗读及口语表达上,多数显得比较内敛。特别优秀者如曾多次主持校内大型节目的赵同学,音质浑厚高亢,收放自如。笔者此前执教的新闻班的张同学,多次参加校内外演讲比赛,虽然不一定能拿较高奖项,但重在参与,而他的这些经历确实给他塑造了很好的台风和较强的表达能力。
在一次课上,笔者在学期开始和结束让同一个学生上台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他两次都是无话可说。后来他自己在作业中说:“老师让我上台回答问题并说出自己的观点,但两次我的头脑里都是一片空白。”除去紧张因素,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该学生鲜有这样的经验。
综上,学生要想获得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要结合自身特点,将语言表达和肢体语言适当结合,此外,表述时对于内容的梳理也至关重要。
较为简单的口语表达如在朗读的基础上复述作业,必须字正腔圆,对于作业的重点能提炼,并概括条理。
叙述观点或者经历时,则尽量应脱稿,构思清晰、观点客观不偏激。一两位个性强的同学,在表达偏颇观点时,尽管一时能引起诧异哄笑,但就反馈的信息分析,很多同学并不赞成这种方式。
就描述而言,思路有时会受到局限,如有一次让同学集体接龙描述自己的班导。大家受第一位同学的影响,句式较为单调,都表述为我们的班导如何如何。
在家庭及学校,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有如下对策:首先是家庭方面,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交谈能力,不仅要创造良好的交流环境与机会,而且要鼓励孩子,适当地表扬奖励孩子,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勇于表达自己。其次是社会和学校,尤其是后者,老师应安排适当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没有回答出来的问题,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其时间思考。最重要的还是个体自己,有良好的心态,有表达的欲望,还要创造机会锻炼自己。
二、口语表达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现代汉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宜在运用中加以理解和提升。
口语表达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一般有如下形式——提问、回答、小品、模拟授课、演讲、普通话比赛等。鉴于篇幅所限,本文重点阐述以下几方面。
(一)普通话模拟测评
普通话测评中最后一项是根据话题用口语表达4分钟。几乎近半的同学在实际表述中不能按时完成,说完3分钟后就很茫然,无法想出接下来的话语。
那么,面对“卡壳”,该如何应对呢?
其一,在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从多个角度思考话题。即使在叙述过程中某几个方面无话可说,也能从其他方面继续进行阐释。其二,放松紧张的心情,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说明的话题上,而不是台下的同学。另外,在测评前做好准备,不能高估自己的临场发挥水平。
在历届模拟普通话测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项读单音节字词,有个别较难的字词会有同学不认识;在发四个声调时,第三声误读的情况最为普遍,往往是把214调读成了21调,即动程不够;而其他声调也有因为受方言影响,发音不够饱满;声母误读的以鼻音、边音不分为多,因为本院学生以江浙皖居多;韵母误读的以不能区分in和ing为多。扬州地区的同学r和l辨析不明,或ü的音发的带有摩擦音。
第二项读词语,有人轻声不会读,读作原调,这种误读想要避免的话只有多读轻声词表;连读变调的一般都能按照要求读准;儿化音仍然有同学不会整合,在老师加以强调并练习之后则不会误读;处在最后一个音节的词语应该读原调,有一些人会动程不够,宜加以强调。
第三项朗读短文,添字、漏字、回读现象比较严重。语速过快是一部分同学的缺点,从而造成吞音或发音不清楚。
第四项应该是应试同学失分率最高的一项,也是我们课堂作为重点练习的一项。上台后,往往由于紧张,很多同学说不满3分钟,站在台上冷场半天,好容易挤出一句,还是没办法说完,只好下台。其中只有几位同学能说满3分钟,但其他同学对他们的评价却一般。另外还有一部分同学不能做到脱稿——因为是首次测试,我们对大家的要求比较宽松,可以看一点稿子提示自己,当然也告诉大家正式测试是不允许这样做的。
说话测试中语气词使用过多、停顿不当、受方言的系统性错误影响等等情况有些同学会出现,而在说话的过程中,他们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些。
我们采取让同学们自己担当评委的方式来测评,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全班同学普通话模拟测试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也保证了结果的公正、客观。
(二)模拟授课
模拟授课采用学生自愿报名并由学生担任评委的方式进行。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但距离较高的授课水平仍有一段距离。
学生首先宜拟定一份相对完整的教案,在撰写的过程中,有时并不能预料这份教案的实用性,而通过模拟授课,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如何进一步改进自己可能是纸上谈兵的教案。
课堂时间有限,如何处理好理论时限与实际时限的矛盾是教师作为引导者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限定参赛选手的名额,由于模拟授课富有挑战性和实用性——很多同学都希望今后能做一名教师,因此会有太多人报名,虽然热情可嘉,但如果全部让其上台授课的话,会占用太多时间,而且会造成听课同学的疲劳感和厌烦情绪。
其次是每位选手所用的时间,宜短不宜长,根据人数以及当天该课的教学时数而定。参赛时间虽然短,师生也能通过语言表达、教案编写、细节阐释,看出优劣。
通过模拟授课,增强了同学们的信心,也使得他们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而由同学担任的评委,不光打分,也给每一位参赛的同学了实实在在的评价和建议。在同学们给予意见的基础上,教师再根据每一位同学的表现,加以言简意赅的点评。
(三)小品的编排
在笔者从事现代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从事小品创作并当堂表演是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每一次的课堂效果都是极好。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其中写剧本的环节,有几次是当堂十分钟内让同学们完成,居然也能达到较好的结果;让同学回宿舍后再进行创作的剧本,则在内容和形式上多了一些深化。
较突出的小品表演几乎每两句都会引起场下学生一阵爆笑。很多同学台风很好,能够做到冷静地对话。
小品的编排、导演和演出。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每学期一次的小品课,学生都兴高采烈,如同过节,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构思简单或无厘头,让台下的学生不明所以;虽有主题,但过于平淡,没有笑点没有矛盾冲突,像白开水一样。激不起观众的热烈反应,演出者也越来越力不从心,甚感沮丧。
反响较好的课堂小品则有如下特点:
一是贴近时代。语言时尚幽默。如“囧”“雷”或者“给力”的运用都能引起同学的会心一笑;二是演员胆大放松,声音清朗;三是小品主题集中、虽短却像相声那样,不断地有包袱抖出来。但小品的专业训练有待加强。艺术效果有待加强,表达能力,教师今后也应进一步提相应要求。
本人将把小品的编导与演出作为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内容贯彻下去。在最近一次的小品课上,还采用了录像,虽然器材有限,但也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
经过诸多的课堂实践活动,现代汉语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几年的评教结果均获得优秀。
结语
口语表达相对于书面语的表达,更富有即时性和生动性,在今后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将会进一步拓展口语表达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如适当引入辩论、演讲、主持人语音训练,使得形式上可以和教学内容结合得更好。
如演讲比赛,演讲要求富有鼓动性、时代性和现实性。有一些同学用平实的话语进行演讲,尽管内容无误,但形式平淡,不能引起同学的反响。如果自己都没有激情,又怎能感染观众?而能够成功鼓动同学们的演讲,必须要在切事切景的演讲稿基础上,加以提炼和升华。
综上,从提高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出发,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课堂口语实践活动,既能极大地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锻炼他们口语表达的能力;作为大学生自身,亦应端正态度,尤其是在一些貌似平淡的课堂口语表达中,视每一次的课堂历练是提高自己的好机会,认真回答,如果遇到口语训练类的练习尤其要有所重视。
语言的变化,因地因时制宜。文新院学生对待网络用语这种新型语言还是持比较客观的态度的,这比较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网络语言使用频繁,使规范的文字表达弱化;因此,口语表达与网络用语之间的关系,今后也可进一步深入研究。关于修辞与交际,也可作为口语表达的拓展性内容,激起师生今后研究的兴趣。
语言学习,较难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是学理的掌握,略显得枯燥乏味;作为教师,应该从学生的主体出发,想方设法地激发出学生学习汉语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把口语表达训练作为实践环节之一,无疑是有效的方法。
本文着重对于教学对象口语能力的比较、分析、总结,从而总结了相关内容的一些教学规律。希望能抛砖引玉,并促进这一课题的深层研究。
参考文献:
[1]程琪龙.认知语言学概论——语言的神经认知基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德]汉斯·约阿希姆·施杜里希.世界语言简史[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贾毓婷,王晓燕.图解语言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27
[5]雷涛.存在句的范围、构成和分类[M].北京:中国语文,1993.
[6]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7]苏培成.标点符号实用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8]宋玉柱.语法论稿[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
[9]童之侠.世界主要语言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10]王德春.多维度研究语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1]邢福义.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2]徐烈炯.中国语言学在十字路口[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英语学习 心里阴暗 表现 排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214-02
心理阴暗已经成为现代生活很多人的心病,许多心理疾病都可能由此产生,阴暗的视角荼毒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后甚至酿成精神分裂的悲剧。心理阴暗者的内心是灰色的,这不仅仅影响了他们自己的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会对周围的所有与自己相关的人造成恶劣的影响,没有了朋友,没有了信任,直至酿成社会问题。
针对当前高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行为特征、心理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刨析,阴暗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阴暗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抗挫折的能力非常差,因为心理阴暗通常是由于个人迟迟无法走出失败的阴影而造成的,他们悲观失落,因此产生抱怨,越是抱怨,就越被人反感,越是被人反感,抱怨的心理就越容易滋长。因此心理阴暗者是孤独的,社交能力非常弱,很多带有此倾向的人因此走上了狂妄自大,自以为是,自视过高,目中无人的道路,这使得他们更加为人所耻笑,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排解,就会出现精神问题,根本无法集中思想到英语学习中。
(2)心理阴暗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通常是怀疑论者。他们对于这个世界上一切阴暗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兴趣甚至崇拜心理,这使得他们充满着超出常人的好奇心和精神敏感。怀疑论者和阴谋论者的主要特征就是将一切事物都强加在自己的阴暗论调下,这是一种相当危险的倾向,因为时间越长,人就会脱离实际,脱离他人,脱离最基本的道德和规则,最终成为被遗弃的怪物。许多英语学习者“学业有成”后难觅高就,其实就是这种类型人的典型。
(3)心理阴暗者在英语学习中畏惧失败,没有勇气没有斗志,自暴自弃,好找客观理由,同时也是宿命论的忠实支持者。别人的成功都是偶然的,都是天成的,却看不到自己的失败是必然的,是后天的。自卑和自暴自弃会让阴暗者陷入无穷无尽的堕落和放纵中,他们因此拒绝正常的生活,拒绝奋斗,拒绝努力,拒绝改变,每当自己完不成一件事件,首先想到的就是抱怨与找理由。因为在他的世界里,一切都已经无须改变。所以这样的人是永远不可能成功的。
(4)心理阴暗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拥有强烈的嫉妒心和憎恶心理,潜意识地反对他人,不愿赞赏他人,认可他人,而对自己喜好的事物却有着异常的追捧心理。然而,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同时也是极度自卑者:见不得他人的成功,内心盼望不劳而获,甚至寄希望于那些努力的人失败。倘若自己偶有所得,却极端自私,不愿与人分享,生怕别人的英语成绩超过自己。而一旦发觉有人成功,便拼命诋毁,暗中污蔑,或踏上了怀疑论与阴谋论的道路一去不复返。这是一种否定一切的消极精神,纵使这类的社会现象不仅存在,而且普遍,但如果长期放任这种情绪,只会愈发自暴自弃。
(5)心理阴暗者在英语学习中的最终形态就是没有理想,没有信念,没有恒心。
(6)心理阴暗者在英语学习中对于不必要事物的关注远远超过自身。由于自身已经无可救药,这类人精神显得很空虚,他们碌碌无为,只好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物上,寻找架空的精神寄托。这使得他们在毫无必要的事情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甚至沉迷在参加幼稚可笑的活动中无法自拔。
(7)心理阴暗者在英语学习中的本质是自私。自私作为一种病态的社会心理,有很强的渗透性。一些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只沉湎于自我实现和个人奋斗中,处处都以自己为核心,当触犯到个人一点点利益就斤斤计较,对集体麻木不仁,对社会漠不关心。在处事中,只有别人关心她(他)、她(他)却从不关心别人,一旦个人欲望满足不了,就想方设法损害别人或集体利益。
(8)心理阴暗者在英语学习中对别人要求苛刻,对自己却无约束,自己做事求方便,全然不考虑别人感受。甚至连必要的英语学习制度都不愿或不屑去遵守,在潜意识或行动上与制度唱对台戏。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就怎样让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进出阴暗心理的羁绊,我谈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第一,教育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要认识自己,要“想开些”。
第二,加强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换位思考的精神品质。
当代的孩子,大多生长在一个宽容到极致的环境里,能不自私吗?因此,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团结意识的觉醒与发展,增强抗自私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英语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我们一方面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形成豁达开朗的而不是心胸狭隘的生活态度,一方面分析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心理受挫的原因,引导他们正视自己、换位思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让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知道:嫉妒不但会危害他人,给人际关系造成极大的障碍,还会摧毁自身。在平时英语学习生活中要积极进取,是生活充实起来。人生总有不如意之事,所谓“人人都有本难念的经”,我们应该较平静、客观地面对现实。一旦出现嫉妒的矛头,立即自我约束,摆正位置。努力纠正妒忌心态,这样就可能会变得“心底无私天地宽”了。
第三,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心理缺陷可以弥补,也可以跨越,人内心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找到可以激活这种力量的法宝。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美丽而又最关键的时期,是人一生中黄金时代的开端。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在整个中学阶段,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心理表现出种种特点,也正是由于多方面的心理特点,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作为教育者,一定要掌握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这些心理特点,然后对症下药。
第四,在英语学习中增强自信、培养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中学生要克服依赖心理,首先,在生活中树立行动的勇气,恢复自信心。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没做过的事要锻炼着做。要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其次,要纠正平时养成的习惯,提高自己动手的能力,多向独立性强的人学习,不要什么都指望别人,比如说,在学校主动承担一些班级工作,增强自己的主人翁意识,使自己有机会面对问题,能够独立地拿主意,想办法,增强自己的独立信心。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加强自主性和创造性。
说到底,心理阴暗,人人都有,然而能否拿捏得当,并最终使自己处理好自身与他人的关系才是关键。心理阴暗说到底是一种无知与愚昧,是一种固执与偏执,是一种人性最本质的劣根性。正如卡耐基在论述他的名著《人性的弱点》所说的那样,改变自己才能够真正的改变他人,并使这个世界自动为你所服务。这是一种相当高尚的行为,而不是人们所一直误读的那样功利。也许你可以从明天就开始尝试改变,也许从明天开始你就会开始改变自己,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也许并不像你想的那样糟,你也可以快乐,你也可以如鱼得水,你也可以拥有许许多多别人没有的东西。
参考文献
[1] Richard J.Gerrig,Philip G.Zimbardo.心理学和生活[M].人民邮电出版社.
关键词: “90后”中职生 品德行为偏差 症状 成因 矫正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社会整体性地从传统型向现代型发生根本转变的重要阶段。任何社会的转型与变革,在某种程度上都会带来社会生活的波动,甚至是混乱,必然会有一个旧规范与新价值交错并立,因新规则暂时缺位而出现价值失范的局面。因此,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样态随之也发生变化,并改变道德发挥作用的社会背景和机制,使道德的权威性与制约作用受到很大影响。“90后”中职生就是成长于这个特殊时期的特殊群体,其品德行为更显现出独特性,研究并解决“90后”中职学生的品德偏差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家庭及所有中职学校面对的一个严峻而突出的问题。
一、道德行为偏差的表征
中职学生品德行为偏差指的是中职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道德要求或犯有比较严重的道德过错,甚至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90后”中职学生大多处于15―18岁这个年龄阶段,他们的独立意向发展迅速,正确的道德认识比较薄弱,分辨是非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各种消极或错误行为的诱导而盲目地模仿和追求,出现品德行为偏差。
1.思想品德的游离现象
所谓思想品德的游离性就是指品德的不稳定性和两面性。首先是在语言与行动之间的游离,即言行不一,当语言的巨人,做行动的矮子;其次是在学校、家庭及社会等不同情景中品德表现发生脱节游离;最后是在“他德”和“我德”之间游离,即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来衡量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往往“宽以律己、严以待人”。
2.价值取向的唯我性与重利性
在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实行的自我保护原则,强调个人价值及其重利性、竞争性,对“90后”中职学生的影响十分深刻。在他们心中,教师和家长不再代表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而是用自己的价值标准来评判是非。他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往往以物质利益为导向,注重实际与功利,主张与强调“利己与利他统一”、“公私兼顾”、“索取与贡献并重”等,这些观念成为部分“90后”中职学生价值取向的主导。这说明市场经济既有诱导他们个性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影响,又有诱发学生个人主义思想的消极影响,如任性、自私、唯我独尊、唯我独优、自我中心、过于追求物质利益等,即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唯我性与重利性的倾向。
3.社会公德自觉与文明习惯欠缺
“90后”中职学生自律品质较弱,对问题认识存在“反复性认同”障碍,因此在遵守纪律、遵守公德秩序、保持环境卫生、爱护公物等社会公德方面缺乏自觉性,打架、骂人、说谎、考试作弊等在中职学生中严重存在。有调查表明:虽然“90后”中职学生经常不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数不足6%,可偶尔不遵守社会公德的比例却比较高,如打架斗殴现象达35.2%,骂人、说脏话达52.4%,随手扔废纸和垃圾达46.6%。这说明他们的道德水准离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4.意志薄弱与行为的攻击性
“90后”中职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祖辈与父辈的“双重宠爱”,从小就形成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很少独立面对挫折,因此心理承受力、自我约束力、自我平衡力都比较差,而进入中职学习远离父母、必须独立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时候常采取逃避或攻击的行为方式。如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为逃避学习而逃课、逃学,甚至出走等;受到批评后采取对抗、报复、迁怒等攻击行为,来寻找维护自己心理平衡的支撑点;受到委屈后还会通过一些极端行为方式来发泄。
二、道德行为偏差的成因
1.心智发展因素
“90后”中职生大多15―19岁,处于青春期发育与心智成熟的最关键时期。首先是在生理发育的迅速与心理成熟滞后之间的矛盾造成人格完整性欠缺,容易出现身心发展失衡状态,认识问题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分辨是非能力较差;其次是生理躁动引起的心理波动,而造成他们思想道德认识的反复性认同障碍,道德认识不是线性发展的而是在反复中递进的;最后是他们的独立思想、自主判断能力都空前增强,容易形成“反控制情绪”,而在自我意识强化过程中,道德认同感在弱化,没有正确的道德观,分不清美与丑、勇敢与卤莽,形成自我意识强化与道德认同感弱化的矛盾。
2.社会因素
“90后”中职学生成长于公民主体意识开始强化与张扬的社会发展时期,道德发挥的社会背景与机制的巨大变化对正在社会化的中职学生产生影响和冲击。(1)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与成熟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诱发了唯利是图的利己主义、拜金主义观念;等价交换原则渗透在人际关系中,造成道德观念淡漠和扭曲职业道德沦丧;竞争原则造成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盛行。(2)大众媒体的误导。商业利益的驱动,一些大众媒体充斥格调低下的作品,形成一股学校、家庭无法阻拦的冲击波。中职学生涉世不深,正在成长发育,属于易感人群,缺乏辨别力、抵抗力,而社会又缺乏有效的引导。
3.学校德育低效
学校教育阶段是为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但当前学校德育工作还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目标“泛政治化”弱化了其社会控制功能;内容知识化忽视了道德实践,学生出现知行不一的“双重人格”;方法追求听从与服从,限制了学生个体道德反省能力和自由选择真理的价值判断能力的发展;德育过程的形式主义与无计划性及德育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德育目标严重错位、方法简单、内容空泛及过程形式化。
4.家庭教育的缺位
“90后”中职生的父母正处于人生与事业发展的顶峰期,工作与生活的压力使他们很少关照孩子的思想品德;而许多父母把握不住对待独生子女的情绪天平,在严厉与溺爱之间走极端,持有重智轻德、重智轻体、重知识轻能力等观念;还有些家长自身品德上存在缺陷,或者是家庭的危机与矛盾,使学生失去正常的教育环境,对“90后”中职学生个体人格的发展产生原发性影响。
三、道德行为偏差的矫正
1.优化整合社会德育力量
我们需要从历史高度以战略眼光来认识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发挥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提高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立法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应加强立法,注重实施,整治文化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为中职学生提供清洁、良好的学习环境;大众传媒要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制作刊播有利于中职学生身心健康的公益广告,增加数量并提高质量,为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舆论氛围;社会、学校、家庭应三方配合,建立三位一体的合力教育网络,充分发挥三者各自的教育职能,为中职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拓展和完善学校德育运行系统
“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面对个性飞扬的“90后”中职生,我们应重视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内化、自主发展、自主评价、自主控制的能力,把学生真正作为教育的主体,增强学生自我教育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根据时展、中职学生的年龄与思想特点,及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来丰富德育的内涵,革新、充实德育内容,使德育内容进一步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中职学生思想实际,要在继承中求创新;德育方法从单一灌输式转向渗透式,在实践活动中使德育的艺术性和内隐性相结合,做到寓教于无形。
3.强化自我道德修养
教师应引导学生按照社会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把自我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通过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反省、自我控制等方式,来提高和完善道德品质和道德素质,实现道德培育由他律转向自律,并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促进道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4.重视和发展家庭德育功能
虽然中职生在家时间较少,但家庭中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加强道德修养,不仅能增强教育的可信性和感染性,还能促使子女经常对照自己、检查自己、矫正自己的不良言行;父母需要更新“不打不成器”、“棒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理念,代之以肯定、支持、鼓励的管教模式,用温暖、宽容、真诚的亲情来感染子女,建立和谐的家庭互动关系,增强德育潜移默化的渗透性,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
参考文献:
[1]梅萍.论道德教育的主体性与人的全面发展[J].武汉大学学报(社哲版),2008,(4):16-19.
【关键词】 中职学生;心理困惑;表现;成因;应对策略
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基础和条件。中职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家庭、学校、社会以及教育观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对外部压力和变化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导致多重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目前中职学生心理困惑的主要表现和成因,积极思考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中等专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中职生心理困惑的主要表现
1、环境适应困难。由初中生到中职生,是一个人人生转折的重要时期,不少的中职生心理呈现“依赖性,理想化,盲目自卑,自我封闭”等心理特征。拥挤的宿舍及食堂,单调的“三点一线”生活,要自己料理生活等,这些生活环境、学习条件,人际关系等变化,都易使中职学生感到茫然无措,心理压力加大,产生失落感、自卑感和焦虑情绪等反应,继而出现失意、压抑、焦虑等心理问题。
2、人际关系障碍。现代的中职学生有着强烈的交往需求,迫切希望与人交往,得到友谊。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如害羞、自卑和交际能力不够以及不善言辞表达等导致一些人害怕交际,不会与人沟通,常常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伪装起来,不愿主动敞开自己的心扉。一些人在与人交往时有较强的戒备心理,以至于干脆独来独往,不和他人接触;一些人一方面要求自我开放,还我真实,另一方面又表现文饰,封闭自我,这种双重人格很容易导致孤独感、抑郁症和自卑心理。
3、家庭关系复杂。父母离异或不和、天灾人祸给家庭带来的不幸都会给学生造成恐惧心理,或情绪波动、精力分散,严重影响学习。另外因为学习成绩差,没有考上重点中学,甚至有的课目不及格,致使家长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关心与关注,由此带来的中职生的挫折感及感愧对父母的心理,有的甚至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一走(离校出走)了之。
4、朦胧的性意识引起的情感激荡。中职学生处于异性相吸的阶段,对性问题很敏感也很朦胧。这个年龄的学生喜欢与异流,在异性面前显示自己的风度和才华。但由于受年龄限制,他们往往考虑问题简单,感情容易冲动。有的学生不懂如何交异性朋友;有的过早坠入爱河,严重影响学习,甚至影响了身心健康。
5、期望与现实相悖时产生的心理冲突。自我意识增强是现代中职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他们向往和追求的目标。许多中职学生都希望学校能为他们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使得他们的才能得以实现。然而中职学生毕竟是从学校到学校,社会经验缺乏,对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不尽如人意之事不能正确对待,总有怀才不遇之感;有些人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只会拿手电筒照人,理想主义地要求别人,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形成对自己过分完美的主观评价,结果一见到别的同学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好评,就埋怨别人没有看到自己的长处,甚至认为老师、同学与自己过不去;也有的同学从社会上了解到中职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即便找到工作也只能混迹在“蓝领”阶层中,因而滋生出不公平感,进而产生消极对待学习生活工作的情绪。
二、中职生心理困惑的产生原因
1、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社会公德意识低落使得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习以为常,导致部分中职学生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社会对中职学生的歧视,更加促使中职学生出现对抗社会等心理问题。
2、偏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绝大部分小学、初中片面追求文化课成绩,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落后,灌输给学生的是考高中、升大学的理念,甚至认为只有学习差、思想差的“双差生”才会进中职校,这些都对中职生的心理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3、家庭结构的失衡。家庭成员的文化素养、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的经济状况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就以笔者曾带过的一个班级为例全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近一半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差,近五分之三的学生的家长文化素养不高,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中职生的自尊心,继而导致心理问题。
4、学生自身心理的矛盾冲突。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中,生理的变化必然导致各种心理冲突,甚至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如躯体不适感、抑郁、焦虑、烦躁不安、紧张、恐惧以及某些短暂的精神疾病症状。社会偏见导致中职生看不到自己的优势,缺乏自信心和勇气,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阻碍了学生自身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
三、中职生心理困惑的应对策略
1、优化学校育人“硬件环境”,创设宽松友好的心理“软环境”。职业学校要善于优化学校育人的“硬件环境”。一方面要改善物质文化设施,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改善和绿化校园环境;另一方面学校要注意对学生学习的教室、生活的宿舍和活动的校园进行文化环境上的构建,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环境的熏陶。
在构建学校物质“硬件环境”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建立和谐、健康的心理“软环境”。优化育人环境,关键在校风建设,要努力建立以育人为本的校风,教师爱岗敬业的教风,学生立志成才的学风,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师生关系是在学校这个特殊的活动领域形成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一方面,学校应拓宽师生心理沟通的途径,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另一方面,学校应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班主任老师定期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如各种方式家访、校信通等;同时,教师可以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学生,营造宽松育人的心理环境。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掌握学习必要的心理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4、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及心理辅导活动,帮助中职学生学会在现实中如何应对机遇,如何快乐地学习和生活。根据中职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学校应该配备心理咨询教师和心理辅导教师,变被动为主动,指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
5、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中职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由于现在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社会实际严重脱节,因此社会活动和实践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从校情出发,以学生的需要为依据,创造性地设计具有本校、本班特色的、能给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针对学生缺少社会实践、缺少实际体验的情况,组织学生到农村、工厂、军营、市场去体验生活和服务社会,帮助中职学生顺利完成社会化进程,塑造健康的个人心理。
6、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平时所不能发挥的能力与才干,增强自信心。校园文化是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和生存环境,健康向上、情趣高雅、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吸引学生广泛参与,为他们提供共同的活动条件,创造人际交往的机会,消除孤独感。同时,校园文化活动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之下得到轻松愉快的休息,也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角色意识和生活、工作、学习的良好心态,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积极、向上、开朗、活泼、热情且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良好个性与品格,从而推进心理素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中职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对外部压力和变化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导致多重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我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认识、关注、加强的发展历程。中职学校要善于激发学生潜在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获得美好生活的理论取向,培养生理、心理健康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张春兴著:《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关键词:中职生 礼仪缺失 养成教育
目前的职业学校,有百分之六、七十甚至更多的学生在行为表现、言谈举止等方面存在礼仪缺失现象,他们我行我素,目中无人,与学校要求格格不入,具体表现在:
1、师生间礼仪缺失。且放下“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师道尊严不论,单就人与人交往的基本礼节来说,现在的校园里,听声招呼或者问好我们几乎都觉得是种奢侈!师生间最基本的礼节已经在逐渐消失,学生在校园内遇见老师,要么视而不见,要么绕道回避;课堂上,一些传统的课堂礼节也已逐渐“淡”出,学生上课无视老师的存在睡觉、打电话、发短信聊QQ、听耳机、大声交谈等现象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
2、同学之间礼仪缺失。有的学生之间见面常常用脏话打招呼,有的学生经常未经别人同意就擅自用别人的东西,有些还直接偷窃。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了,小点唇枪舌剑,大则拳脚相见,处理时却很少有主动承认错误的。
3、母(父)子之间礼仪缺失。现在的中职生懂得感恩的为数实在不多。很多学生拿着手机却很少和父母通话,有些学生只要联络就是要钱,更有甚者用买资料、考技能等级证等借口骗父母给钱,然后就狐朋狗友一起上饭馆觥筹交错胡吃海塞,进网吧不分昼夜昏天黑地!
英国哲学家约汉洛克说:“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的一切成就都会被看成骄傲、自负、无用和愚蠢。”中职生在校接受两年的系统教育后就要上岗实习,中职阶段正是他们个性品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和完善人格的需要。
谚语有云:“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
一、从小事抓,随时随地抓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俗语也说:“小洞不补,大洞尺五。”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也必须从细微处着手,防微杜渐。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坏习惯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也要循序渐进,不要想一口吃个胖子。我们必须先重视对学生如随地吐痰、乱扔果皮及食品包装袋、出口伤人、顶撞老师等细微不良行为的发现,然后对这种行为及时施以肯定或否定、表扬或批评、提倡或杜绝等教育,再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良好的言语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等,要让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对学生的细微不良行为千万不能熟视无睹,以免给学生传递错误信息,导致不良习惯愈演愈烈。
二、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哲理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虽说环境对一个人的习惯养成、个性成长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不起决定作用,但也是很重要的外界影响因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可以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也会为学生走向社会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个人素养基础。校园内应大力提倡文明言行,除了礼仪课堂教育外,还要通过墙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途径传播文明礼仪知识,反对一切不文明不礼貌现象。还可以开展学生文明礼仪大赛,让更多的学生和老师参与到礼仪学习中来,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礼仪学习氛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学生关注的礼仪问题、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失礼言行、社会上一些不文明现象,除了上班会外,还可组织召开演讲会、辩论会、举办专题讲座,或以文艺活动、模拟招聘会、模拟不同专业工作场景等形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多样化、多角度地广泛涉猎文明礼仪常识,感受文明礼仪的魅力,引导他们自觉加强礼仪修养。
三、强化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
“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言谈举止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无声教育。一个对教师职业充满敬意和热爱之情,具有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会把职业道德修养看成是自身的需要,严格规范自身言行,使自身素质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这也正是学生从我们身上愿意看到并学习的东西。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得先做到。比如,不许学生在校园里奇装异服,教师的穿着打扮就不能各凭所好;让学生说文明话做文明事,教师自己也就要言谈举止温文尔雅;教育学生随手捡垃圾,我们自己就要舍得弯下腰来;要让学生遵守交规,我们自己肯定得先认识斑马线!我们得让自己的形象仪表、举手投足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都是正面教育素材。
总之,个人认为,千万别把学生当大人,他们没离开学校之前永远是天真的、单纯的、可爱的。学生不管年龄多大,只要没走出教室永远是学生,我们对他们要求不能太高,否则你永远不原谅他,永远就会让你有过不去的槛。学生也有独立的人格,他们有时自尊得让你无法想像,天真得让你难堪,有时又可爱得让你下不了台阶。当我们不能和他们很好地沟通时,其实他们有时也是对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心也会老的,所以不能用曾经的自己来衡量现在的他们,更何况,那时的我们也并不完美无缺。只有用一颗宽容的心去愉悦、去引导和感化他们,才能事半而功倍,一步步帮他们养成良好的礼仪修养习惯。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自我评估是一种学习策略,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行为表现评估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新的评估方式,弥补了传统评估方式的欠缺,更适合于检测和评估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本文探讨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结合行为表现评估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估能力,以使英语学习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引言
目前,在国内外语教学中普遍采取的评估方式是终结性评价。这是在教育活动发生后对课堂教学过程和教育全面效果的评判,重在鉴定。因而长期以来造成了学生、家长甚至教师都以最终的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和能力。
Lipman(1987)认为传统的测试所使用的选择题题型并不能有效地检测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技能、发散性思维以及他们的合作精神,也不能有效检测学生的用英语交流的水平和能力。
终结性评价不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特点和努力,不利于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性不强,也不利于学生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行为表现评估
1、理念、目的和意义
行为表现评估(也叫真实、替换、直接和扩展评估)是让学生通过完成反映真实生活情景的任务,展现他们所学的知识技能。(65,罗少茜,2003)行为表现评估体现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为了应用知识、技能和学习习惯而采取的一系列策略,而所完成的任务对于学生来说是有意义和有吸引力的。(Hibbard,1996,P 5)行为表现评估可能更真实的反映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技能。
行为表现评估要求学生能够展示他们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们要做什么。学生不仅要能描述怎么做而且能实际去做是行为表现评估的重要理念。他们要完成的任务通常有不只一个可接受的答案或解决方案。这些任务可以是要求学生对问题作出回答然后解释说明自己的答案。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指导作用的,能够鼓励他们积极地去搜集相关信息、尝试不同的完成方法、寻求与他人合作,力求能够充分地表现自已的英语知识及技能。在此过程中学生就要运用更高层次的思考技能,如:分析原因及结果,演绎和归纳推理,解决问题等。同时锻炼了学生创造、反思、收集与使用信息、相互讨论与交流、解决问题、阐明问题等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行为表现评估能够帮助学生明确他们要掌握什么英语技能并付诸于实践,也能够帮助教师有效检测学生的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能力以及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从而一进行指导,而最终帮助学生达到较理想的学习效果。使其能够真正用英语去进行交流和解决问题。
2、如何实施行为表现评估
1)、开放式或拓展性练习 此类练习要求学生口头或书面上探讨并回答问题。如:教师在让学生观看一个英语短片后要求其概括短片的主题思想及引发学生思考的地方。或者让学生在观看了一段影片后对剧情、场景、演员的表演等作出评论等。
2)、拓展性任务 通常是需要几个小时、几天或者更长时间的持续关注和努力来完成的课外作业。如:让学生调查并报告当地的环境问题,参观、了解某一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流程,对某个活动做访问和跟踪报道,或者让学生介绍某一历史事件并调查其后续影响和人们对此事件的看法。等等。
3)、学生学习档案 学生学习档案是教师和学生系统收集的形式多样的学生学习资料。学习档案包括了学生的最好或最满意的作品及对这些作品的优缺点的评价,同时也应该不尽人意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品可以反映学生所作出的努力和进步。它们可以是作文、图画、作业、调查报告、照片及说明、测验结果。
学生档案不是定性的东西。档案积累的材料更代表了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而不只是结果,它包括选择、比较、自我评价、交流和目标设置等。它们是学生成长的媒介。(罗少茜,P38)收集好并善用学生学习档案是帮助教师和学生本人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进步情况及优缺点进而有效地改进学习的关键环节。
3、设置行为表现评估的评分标准
行为表现评估的评分方式是尺度参照性的(criterion-referenced),而不是常模参照性的(norm-referenced)。因而,某一为学生的行为表现只与特定的标准和尺度相比较,而不与其他学生的表现做对比。(罗少茜,2003,P71)因而制订切实可行并的评分是有效实施行为表现评估的重要步骤,它可以保证评估的持续性、有效性和可信性,使得分数不因教师的主观情感、任务的难易变化等发生明显偏差。
三、自我评估
中国的学生早已经习惯了把自己完成的所有作业、试卷交予教师批改评定。在拿到教师批改的作业后大部分人关心的是教师的判分,极少人会思考自己在完成作业或学习任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可以吸取的经验。教师批改作业没有对学生主动改进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需要寻求一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使学生的每一次作业不仅能检测其在前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学习方法和态度,还能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自我考察真正学到了什么东西,并且进一步指导其今后的学习。学生的自我评估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自我评估是指学习者参与到对自己学习及其过程的判断、评价和监控中来,尤其是对自身学习成就和学习结果的判断和评价(Baud&Falchikov,1989-529-549),Sluijsmans(1999:293-319)则把自我评估看作是一种广泛用来培养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行之有效的评估形式。刘晓玲,阳志清C2006:56-58)通过实验发现:(1)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自我评估活动,能使学生掌握自我评估技巧,从而成为成功的评估者;(2)自我评估工具在课堂外语教学中的使用可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和自尊,并且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
四、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行为表现评估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估能力
1、改变观念、建立信心
首先,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自我评估和行为表现评估的概念和操作要求,使其明白坚持实施此类评估能够帮助其改善英语学习效果。
2、设定标准
在实施评估之前教师必须认真地制订客观、可行的评分标准。针对不同的任务或者作业类型(如演讲、作文、调查报告、读后感或观后感),评分的标准也要做相应调整以期反映出不同任务,作业的不同要求以及学生在完成它们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特色。除了几个教师共同制订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在学生参与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讨论并提出他们对“优秀表现”的想法和要求。这样可以让学生反思他们之前在完成类似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优点及暴露的问题。同时也更清楚评估标准的内容,使得他们自觉对照标准去完成任务。
3、训练学生的运用
培养和训练学生正确使用评估表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但这是必需而且重要的一步。教师首先要发给每个学生一份各种任务的评估标准,在学生完成相应任务后,组织学生对照相应评估标准为自己打分以及记学习日记和收集学习档案。
学习日记所记录的应包括任务类型、评信得分、作业本身的优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完成过程中的优点、不足和改进的建议。另外,日记中还可以记录教师和同学对作业,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和建议,其他同学在完成相同任务上好的经验和做法。
教师应与学生个人或者组织学生学习小组定期(刚开始训练学生使用此评估法时密度应较大,之后视其掌握情况改变密度)共同翻看档案内的作品,让学生选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评述自己的进步,进而设定新的学习目标和策略。师生之间的讨论便于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反思自己的教学。学生之间的讨论有助于形成互助、互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了解到别人的长处,帮助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改进:同时也让同学了解到自己的进步,对于学生本人形成一种鼓励作用。
五、结束语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256
为探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超声形态与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本文对经手术证实的116例甲状腺恶性肿瘤高频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对照。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超声形态学表现与病理之间存一定相关性,可根据其超声表现对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评估。
资料与方法
2006年2月~2011年6月检查出甲状腺占位且在外科住院手术治疗患者116例,男30例,女86例,年龄31~74岁。其中71例超声诊断为甲状腺腺瘤,45例超声诊断甲状腺癌。肿块大小0.9~12.2cm。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由体检发现。颈部包块为主要临床特点。
方法:使用超声仪器为GE V730彩色超声仪,探头频率7.5~10MHZ。患者取仰卧位、专、头部稍下,采用探头自接多切面探查甲状腺,观察病灶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有无包膜,微小钙化点,有无低回声晕环;常规检查双侧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然后用彩色多普勒检查,仔细观察病灶周边及内部血流情况。
结 果
甲状腺腺瘤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特征及病理表现:①数目:单发60例,多发11例。②肿块形态规则,包膜完整,内部回声较均匀、细密,其边缘可见晕环征,腺瘤底部回声不衰减,其周围组织正常,未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③有血流显示12例,显示率6.45%,肿块内见少量血流可见1~2处点状血流。④病理表现:71例在病理巨检上切面多呈实性,边界清晰70例,边界不清1例,边界清晰者镜下显示所有腺瘤均有完整的包膜。71例腺瘤术前超声与术后病理对照符合诊断70例(98.6%);误诊1例(1.4%),病理结果为滤泡癌。
甲状腺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特征及病理表现:①数目:均为单发。②肿块形态不规则,无包膜和晕环。③内部回所不均匀,部分内部见粗糙不规则钙化和砂粒体。④呈蟹足样浸润。⑤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18例(40%)。⑥有血流显示66例,显示率92.9%,肿块内部血流丰富。⑦45例甲状腺癌病理巨检显示肿块为灰白,部分病例有囊形成。43例边界不清楚,2例边界尚清晰,显微镜下显示所有的状癌均无包膜。45例甲状腺术前超声与术后病理对照,符合诊断43例(95.5%),包括状癌30例,滤泡癌4例,髓样癌6例,未分化癌1例,误诊3例。
讨 论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以10~40岁女性为多,大多数为单发,亦有多发或双侧者,甲状腺腺瘤典型表现:瘤体呈圆形,椭圆形或扁圆形实性肿块,常单发边界清楚,包膜光带纤细,较完整,内部回声呈实性低回声,增强回声,等回声,囊变或出血时呈混合性无回声,其边缘大多可见晕环,彩色多普勒显示腺瘤周边的声晕处可见较丰富的动静脉血流信号。
典型的甲状腺癌声像图特征为:肿块形态不规则,以实性不均以低回声为主,呈蟹足样浸润,囊性病变者,囊壁不光滑且常有钙化,或有砂料状微钙化。彩色多普勒显示肿瘤内部血供丰富。部分肿瘤则边缘有较丰富的血流信号,且内部无血供或少许血流信号。
甲状腺癌的声像图与病理解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病理基础与癌肿细胞的大小,形态分布和增生的血流多少有关。①由于癌组织的生长特性,大部分甲状腺癌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②内部回声反映了肿瘤的组织物理特性,大部分甲状腺癌为不均匀实性低回声,若伴有出血,坏死可出现无回声区,呈囊性结构。③文献报道,砂粒体状微钙化的检出率约60%,本组病例钙化灶检出率40.7%,明显低于文献报道,其原因可能与选用的探头频率,仪器设备的分辨力,条件设置有关。④对于误诊的3例,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肿块较小,因此超声特点不典型,表现边界清楚,边缘规整,内部回声均匀,与良性病变相似,给正确诊断带来困难。
总之,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所决定的组织病理形态改变是其超声表现的基础。通过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对照分析,能对甲状腺肿块的良恶性超声特点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对一些超声诊断未明确或甚至误诊的甲状腺肿块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