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2 00:03:33
导语: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文献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8-0106-03
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它强调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为了使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利用,笔者对近6年来关于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应用的文献进行了梳理。
1 文献分布情况
笔者在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出版总库以“信息技术”并含“高中数学”为“主题”“篇名”“关键词”进行了检索,结果见图1。为了更加精确了解我国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应用中的研究现状,笔者又利用知网的“文献来源”功能,对教育技术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期刊上的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进行分析。
2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应用的研究视角分析
笔者在研究文献期间,发现多数研究者将研究视角放在信息技术学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上,笔者主要从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基于不同教学内容的应用研究、注意问题及策略的研究这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2.1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特征,对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但是由于关注角度不同,不同的研究者也有不同的观点。如钟伟香[1]认为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能够突破教学重难点,降低学生的理解程度;能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孙毅[2]等人认为,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业一方面可以增进师生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数学比较抽线难懂,信息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障碍。研究者杨雪娟[3]在孙毅研究基础上认为信息技术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以学生为主。郑晓娥[4]研究表明,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多元化的渠道,让课后辅导轻松便捷。再有研究者张桂贞[5]认为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促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这样才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学科中的作用就是改变了传统数学课上“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转变了师生角色,实现资源的整合,优化教学结构,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此外,笔者还认为,结合传播过程和传播要素分析,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贯穿教育传播的整个过程。
2.2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针对高中数学不同的教学内容,笔者主要从立体几何、函数、平面解析几何3个模内容进行分析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2.1信息技术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立体几何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如薛兆勇[6]研究表明,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走好立体几何的第一步――作图,可以将抽象的立体图形具体化、形象化,突破立体几何知识的重难点,利用多媒体进行阶段性评价,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又如虞建良[7]认为立体几何有很强的抽象性,利用绘图软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促进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几何画板在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有基于案例的。如研究者王效东,薛春玲[8]等人认为在“点线面关系”这一教学内容上,应用几何画板建立空间坐标系,制作一个四棱锥,让四棱锥左右或上下旋转起来,实虚线自动变换,这样使三维空间图形运动起来,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形成空间概念,变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2.2信息技术在函数教学中的应用
函数概念的抽象,以及数形结合的函数内容让学生对概念理解出现困难,对函数图像缺乏感性的认识。研究者宋梅红[9]认为在函数图像学习时,如果传统的教学方式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学生就不会处于被动的状态,很好掌握函数图像的画法,并且容易理解函数图像解析中各参量与函数图像的关系。而且可以整合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渗透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
研究者薛峰[10]认为在提出函数问题的时候,可以应用几何画板软件、文字处理等工具对函数过程进行记录和分析,引导学生在图形变换中思考,清楚明白地给学生展现函数的特征和内在关系。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采用Word、ppt、电子表格等工具帮助学生开展探究工作和互相交流讨论,再应用几何画板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函数图像的特征和性质。
同时,吴正芳,王敏[11]表明,应用Excel 的公式和图表功能,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和呈现函数图像,能够突出重点,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化解难点,并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灵活使用以理解和掌握其他数学函数。
2.2.3信息技术在高中平面解析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平面解析几何的实质是利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平面几何问题。研究者樊贵生[12]认为平面解析几何最基本的就是求点的轨迹问题,而按照求点轨迹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建立点的轨迹方程,把所研究的平面曲线转化为研究数的问题,再通过解决数的问题来解决曲线问题,但是曲线与方程之间的对应关系很抽象名学生不能很好理解。通过几何画板利用点的运动把几何图像展现给学生,能够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点的变化。
笔者同意研究者们的观点,对于数学这样的比较抽象的学科,特别是在几何教学中,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使用信息技术支持的学科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可以使抽象的图形形象化、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2.3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一些误区,已达到教学最优化效果。
1)防止利用信息技术“满堂灌”
利用信息技术使得课堂容量加大,省却了老师大量的板书时间。但过分夸大信息技术的显示功能,不分课型随意应用,无法突出重难点,学生接收效果不好,数学课堂彻底转变为“满堂灌”,背离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的本意。
2)防止信息技术“特效”喧宾夺主
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特效炫目,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呆板、沉闷的气氛。但是很多教师将多媒体课件设计华丽,忽视了关键内容,忽视实质内容,甚至有的脱离了教材,最后就是使得多媒体效果喧宾夺主。
3)防止信息技术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是教学的一个好帮手,但是他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因此无论信息技术怎么先进,有多完美,它带来的多媒体教学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资源和一个辅助工具,不应该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
4)针对合适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高中数学虽然比较难也比较抽象,但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用于多媒体教学,对于有的内容,传统的讲授法比利用多媒体教学更有效。对于某一教学内容,误用或滥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反而会事倍功半。
5)避免“机灌”现象
研究者刘红霞[13]研究指出,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思考、讨论。如果不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那么表面上看整堂课信息量大,学生反映良好,其实由原来的“人灌”改为更高效的“机灌”。失去了学生的思考,等于脱离了实际,这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
6)课件模式应该多样化,而且课件要容易操作,易于理解
丁海峰[14]-指出,在课件模式选择时,除了PPT 外,我们也可以采用flash 动画、几何画板以及Authorware 等软件。选好课件模式后,在课件设计要容易操作、易于理解。受教师精力以及学生理解课件内容的影响,课件应尽量制作的容易操作、简单明了。
7)处理好板书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各环节中,板书有其不可代替的优势,可以随写随停,即写即擦,适当修改等。虽然电子白板功能和黑板相近,但是在某些环节是不可替代板书的。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型,合理选择黑板和大屏幕,并使二者有机结合,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留有反思和发问的机会。
研究者们从对个角度阐述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但笔者发现学生的特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也是应用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媒体或学科软件能够接受,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就会事倍功半。
3 总结
高中数学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信息技术支持使高中数学的学习从抽象到具体,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高中数学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钟伟香.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新课程(下),2015(9):162-163.
[2]孙毅. 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4(34):116.
[3]杨雪娟. 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12):39.
[4]郑晓娥. 例谈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4(20):166.
[5]张桂贞.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下),2015(8):160.
[6]薛兆勇. 多媒体在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教学参考,2013(14):34.
[7]虞建良. 探析信息技术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J]. 语数外学习(高中数学教学),2014(5):18.
[8]王效东,薛春玲. 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应用[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4):96.
[9]宋梅红.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函数教学的有效整合[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4(7):66.
[10]薛峰.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函数教学研究[J]. 数学教学通讯,2014(21):40-41.
[11]吴正芳,王敏. Excel在高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计算机时代,2015(4):71-72.
[12]樊贵生. 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0):158.
1 正确对待高中数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新课程数学教材设置的问题。与我国历次数学课程改革相比,本次改革无疑力度最大。新课标,与现行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比较,无论在基本理念,知识结构、内容安排,还是在实施操作上都有较大的变化。人教版新教材比原有教材有较大改变,知识体系上,如三视图、二分法,算法等内容的加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解三角形,数列等内容的后置等;引入与阐释知识也有很大不同,体现了新课程改的思想,有些知识的编排体系还有一些不妥当的地方,前后知识衔接不上等。事实上,无论是新的高中课程方案,还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都还只是专家们的一种设计。虽然它经过数百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一线的教师和教研员的研讨,由于地域原因、学生原因但它离实用仍有距离。因此在实践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教学时就是希望由此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1.2教师对新教材的认识存在问题。从学科能力方面来说,课标是最低标准,考纲是最高标准。对“课时不够”,固然课程标准和教材有值得商榷之处,但反思我们的教学,恐怕有些原因还是出于自身。不少教师习惯参照高考命题,对某些知识点延拓加深。教学内容相对较少、课时较多,可以这样做。但新课程对内容的处理和教学要求与原有教学大纲有较大不同,如果仍延缓原有习惯,课时量就可能不够。又如,过去习惯要求学生完成教材全部习题(包括练习和复习题),但新教材却有些习题很多学生不会做,于是有人认为教材习题太难。事实上,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要适应人性选择,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为适应这一要求,教材将习题编成三种层次,供学生选做。因此有些习题有学生不会做也不奇怪。这说明过去的某些观念要改。另外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师是不是真正领会了,哪些该是让学生了解的,哪些是该让学生掌握的,是不是把握好了教学要求,这都是课时不够的原因。
1.3对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及具体内容的界定认识不清。举例说,高中几何分“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两部分。“立体几何”分“立体几何初步”和“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分“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和“圆锥曲线与方程”。必修课程仅要求学生掌握“立体几何初步”和“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其定位是清楚的。“立体几何初步”以三个载体(三视图、直观图、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认识空间图形及其位置关系,建立空间想象能力,并在几何直观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对空间图形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对于只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学生来说,已经达到基本要求。而对于希望在理工(包括部分经济类)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还需要学习“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这部分内容借助向量定量地处理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与度量问题。向量既是几何对象,又是代数对象,还有很好的物理背景,自然成为搭建几何和代数联系的一座桥梁。
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不同内容定位差异,按照《标准》对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避免在必修课程要学生达到选修课要求,加重负担的情况出现。
2 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解决
2.1认真学习和领会高中数学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和理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新教材的特点是:突出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双基,删除了过时的内容并且补充了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内容,注重对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较好的把握了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内容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求教师以课标为纲,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建议对新课程教学内容的处理,大体按以下三点来把握:
①对已删内容,如所有版本教材都未出现,一般不要再捡回,如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的解法,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法,线段的定比分点,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三角方程和反三角函数,极限等。
②对有不同处理方式的内容,一般应按所教版本教学。如有不同处理方式在另外版本出现,对解题可能产生影响,则应适当告诉学生。
③对新增内容,如必修3中的算法,不同版本表达方式和选用例、习题有差异。备课时,如能多参考一些版本,必能帮助加深理解,提高水平和效率。
一、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法概述
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科目,对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运用开放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学习,能帮助学生调动知识,发散思维[1]。为有效地将开放式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学生互动,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并建立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从而实现开放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成绩与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营造开放的教学氛围
高中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过度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易致使高中数学课堂氛围沉闷,而轻松良好的教学氛围是运用开放式教学法的重要条件。高中数学教师在运用开放式教学法时,不仅需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并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教学过程,而且需要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对学生的进步加以肯定,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2]。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意识地引导,为学生营造发散思维的气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效率。
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中“体积”这一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现实问题情境,打造开放性的课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指导学生利用课桌上的书本进行模拟实验,将一堆书构成长方体,然后推动课本改变长方体的形状,再让学生思考形成的新物体的体积是否发生改变。大部分学生回答没有改变,也有部分学生迟疑而不回答。针对此种情形,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得出两个底面积和高都相等的圆锥体积相等的结论。在数学模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留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设置开放的教学例题
例题教学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开放式教学法时,数学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设置开放性例题,并把握课堂提问的合理技巧,形成开放式的数学课堂,引导更多高中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教学实践[3]。开放性的例题教学能够促进高中生的逻辑思维拓展,教师通过开放例题教学,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探究问题实质并总结结论,启发学生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与思考的习惯。
例如,高中数学中许多几何证明题有多种解题方法,教师需要精选例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探究,学生的思维方式会促使其他学生开阔视野。在立体几何中,两个平面所成角(以下简称“二面角”)的求法可以作为开放性教学的典型例题,二面角的求法有定义法、三垂线法、补棱法、射影定理、向量法等多种解题思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思考选择自己所擅长的方法求解,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开拓学生思维和挖掘学生潜能,而且能够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运用先进的教学媒体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产生,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已经开始被教师广泛地运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4]-[5]。多媒体教学活动的相关开展应用,能够较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等问题。合理将利用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直接将知识点或教学例题展示在多媒体屏幕上,既能节省板书时间,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6]。
例如,高中数学中典型的立体几何问题,要求学生有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若不采用多媒体教学,则教师只能用手绘的方式在黑板上用平面几何呈现立体几何的问题,学生不能想象其中的空间关系,造成教师教学与学生理解困难。针对相关的二面角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采用多媒体可以形象直观地将角度构成的过程呈现,弥补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缺陷,顺利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 立体几何 问题及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150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学生就接触了平面几何,对几何的知识也是有一定的学习基础的,但小学简单的知识点让学生对几何知识产生了许多的误解,认为几何知识的内容非常简单。使很多的学生不认真学习这一章节的内容。但随着学习年级的增加,学习难度的增加,几何知识也由简单的平面到复杂的立体,直观的视觉到抽象的想象的一个转变。而在高中数学中,学习的几何知识还融入了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及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等多个知识点。根据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所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一)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足
在对学生进行立体几何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严重感觉到学生的想象力空间不够,对一些基本知识的认识不到位,让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的内容感觉枯燥与乏味。但我们从这一现象可以得知:当代学生对现实的东西了解甚少,对一些简单的几何组合了解不多,在学习压力过重的条件下,“主科”占用“副科”和“太多的活动时间”,导致学生的实践机会减少,从而使他们对现实所存在简单的立体几何组合的感觉不足。使其在本节知识的学习中感觉很吃力。
(二)解题中不能灵活运用数学思想
由于想象空间的缺乏,导致很多学生很难将一些复杂的几何问题简单化(没有将一些空间几何图转化为平面几何图的思维),从而出现“懂其意但不知其解”的尴尬局面。例如:在一道正三棱锥的题中,给出底面边长和侧棱,要求求周长的最小值。在解这道题时,很多同学不知道将其进行一个由空间到平面的转换。而是一味的做辅助线,到最后题也没有解出来,时间也耗费不少。导致在考试中,考试时间不足。从而影响学生最后的得分。使其对立体几何产生抵触情绪。
(三)解题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
有一些极少部分的同学,具备想象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但是对题目的解题步骤叙述不清楚。不知在什么地方该详说,什么地方该浅谈。造成解题步骤不是过多就是过少、卷面太过整洁或者太过凌乱。从而出现“不管答题步骤”的现象。
以上的三点是我在从教多年所总结出来的一些浅显的问题。对于这些比较明显的问题,做出了一些针对性的研究,找出以下三点的解决方法:
(一)运用实情实景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几何知识
熟悉高中数学的教材就知道,在学习几何知识的时候,教科书在开始时举出较多实际的例子来引导学生们观察自己身边的建筑和实际物体,认识它们都是由柱、锥、台、球及一些简单组合体构成的立体图形,并了解一些简单的特性及运算公式,通过一些对事物的感觉来了解一些几何体的特征,来达到帮助学生的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的目的。同学们通过对实体几何的一些认识,对立体几何在脑海中有一些简单的印象,将其牵引到数学中,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加强“特殊教学”,培养数学思维
学生所缺乏的“数学思维”其实就是一种简单的“数学逻辑思维”,而逻辑思维又是在规则下而进行的思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就可以发现与此相似的很多的思维性问题。因此,我鼓励学生多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针对某一自然现象进行“源头性”的思考,多想想为什么和怎么去做的一个思考模式。比如说: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的交替、为什么当北半球是夏天的时候,南半球却是冬天、为什么南方北方的饮食结构、风俗习惯、房屋建筑不一样?这些虽然是看似简单地理知识,但其中蕴含的思维却和数学中的逻辑思维是一样的。在孔子的《论语・述而》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学习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事务中。可能很多学生在学习各科的知识中,将各科的知识与思想进行了一个明显的划分。但其实我们是不赞同这类同学的做法的。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涉及到那么多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其实这也是在间接性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多借鉴参考答案中的标准答题用语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方式 创新 综合能力
新课程改革让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彻底实施素质教育,这对高中数学教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考验。这要求教师转变思想观念,跟紧时代潮流,致力于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我国建设培养出创新型、实用型的人才,为推进教育事业的新发展做出贡献。下文将详细论述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如何实现高中数学的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脱离传统的题海战术,真正轻轻松松地掌握数学知识。
一、摒弃传统观念,树立创新思想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育一直是以考试成绩为前提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最终都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目的。数学作为高中的三大主科之一,更是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正因如此,数学课堂上充满着沉闷紧张的气氛。教师为了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不辞辛苦地在台上讲解,一节课下来写满了整个黑板;而学生却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学习氛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已经厌烦了传统被动的学习方式,这种课堂已经没有办法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了。有的教师甚至鼓励学生进行题海战术,但那只重视了量的积累,却忽视了质的提高,这样的方式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反而加重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抵触心理,起到了反作用。因此,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思想,改正只是一味讲题和做题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避免只是单纯机械地套用公式、套用方法,要从数学的基本定义着手,将推理过程和思考方式完整地呈现给学生,让他们从根本上明白数学道理,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点的基础上,突破难题,总结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被人教会数学”到“自己学会数学”,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正是当今素质教育所要求的,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关注学生,时刻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通过对学生耐心讲解与教导,让他们增强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此外,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与挑战,还要开展观察、猜想、证明等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采用以师生交流为手段的新型教学方式,②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行证明数学公式,然后师生交流,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领略到数学带来的乐趣。
二、树立学习目标,增强学生信心
高中数学的学习与初中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进行表达,而高中数学一下子就涉及抽象的集合语言及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③然而,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方式往往停留在初中阶段,导致他们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对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向学生讲述初中高中数学学习存在的差异,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并及时纠正。教师还可以让班级中的一些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及经验分享给大家。此外,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监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数学的相关计划,督促学生预习和复习,按时完成教师留的任务,教导学生养成认真的学习习惯,认真既包括审题上的认真,也包括做题上的认真。首先要认真审题,审题是做题的基础,学生只有审好题,领会了出题者的意图,才能够准确地按照题意整理出做题思路。其次,演算也要认真,数学是需要大量的演算的,如果思路对了,却由于马虎而算错了,那便太遗憾了。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真态度。对于学习数学较为吃力或者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耐心讲解,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要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教学,对于学生掌握不熟练的知识点,应该让学生先由基础做起,再攻克难题,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其学习热情。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要教导他们不要灰心气馁,重新建立起学习信心。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当今社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广泛运用,以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视。同时,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尤其要重视对学困生的帮扶,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照顾他们的自尊心,最大限度地引导他们一点点进步。
三、改进教学方式,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在资源配备上较以前有了较大的变化。如今大多数学校都配有多媒体、投影仪、语音室等现代化教学设备④,在高中数学课上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新设备进行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若遇到一些较为抽象、难懂的知识,教师可以将原本只在纸面上显示出来的知识通过多媒体活灵活现地展示到学生面前。例如,在立体几何这一章的教学中,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转换能力,学生在刚接触立体几何时,可能还不具备这些能力,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把整个空间转换过程真实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加深对空间图形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立体几何思维,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学习效果,而且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都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创新体现出了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这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教学大纲相符合,是中国教育史上新的里程碑。此外,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也是对教师的考验,教师要转变思想,不断总结教学上的经验与教训,走出过于注重成绩的误区,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将这种理念贯穿于一切的教学活动中,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支持和动力。
注释:
①傅喜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2011(4).
②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EB].
摘 要 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引入几何体,通过实际模型的直观展示,帮助学生了解几何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关键词 几何体;高中数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1-0138-02
1 前言
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往往更加困难,因为立体几何不仅具备数学的思维复杂性,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此外,学习立体几何是学生首次接触三维空间的相关内容,自然会带来更多理解上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为学生提供更多帮助,所以为了提高立体几何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需要采取措施,在高中数学课堂实验教学中应用几何体,降低学生对于立体几何理解上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应用几何体,增加课堂参与性
在高中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只学习过难度很低的平面几何,空间思维能力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时,由于难度骤增,就很容易感到难以应对,进而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中无法集中精神学习。如此一来,用单纯的板书授课,教师纵然想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目标,更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可以从提高课堂参与性入手,在课堂中应用几何体,先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在制作立体几何模型的过程中对立体几何有一个总体的认识。高中学生相对于做题记笔记,更加喜欢这种比较具有操作性的学习,所以应用几何体可以起到很好的增加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性的作用[1]。
如在学习“三垂线定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进行这样的思考:“空间中有一直线AB与平面a相交于一点,能否在平面a中找到一条直线与AB垂直?这条直线有什么特点?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并在思考过后,利用身边的事物,亲自动手制作模型。这样,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就能够较为轻易地发现直线的特点,然后教师再在课上进行三垂线定理的具体讲解,学生把实际操作中的发现与课堂中教师的讲解相结合,就能够大大降低理解难度,从而更加高效快速地掌握知识。
又比如在学习棱柱、棱锥等较为复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拿出一个棱柱或棱锥模型,为学生全面讲解其特点,让学生有个大概的认识;然后为学生提供相关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出一定规格的展开图;再根据展开图,剪裁适当尺寸的卡纸,进行粘合,制作成自己的棱柱或棱柱的模型。这样在立体几何的课堂中,学生就能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同时基于最初的模糊认识,在操作过程中对棱柱等几何体有更深层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增加数学课堂的参与性。
3 应用几何体,直观化抽象知识
在立体几何内容教学中,基础理论知识很重要,是构筑立体几何知识体系的基础。立体几何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各几何体的定义、特点,以及在三维层面下,平面几何中的点、线、面之间的相关关系,涉及很多定律。这些理论知识大都不易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单听课、记笔记、做习题,不仅极其费神,还会导致在重复大量的死硬记忆中出现记混的情况。
对此,教师可以在立体几何课堂教学中应用几何体,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在具体的模型上表现出来,辅助学生进行理解学习。在教授基础理论知识时,教师首先需要对所有知识有一个深入透彻的理解,把握好教学侧重点,对重要的概念进行具体清晰的讲解;同时注意板书的结构,做到把所有知识点都条理清楚地罗列出来,并带领学生对不同知识点进行联系总结,进行整体记忆,提高知识的掌握率;再以板书教学为基础,在讲解时应用几何体,使用具体模型,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对板书中的难点进行详细讲解;最后辅以一定的例题,就能让学生高效牢固地学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如在教授异面直线的相关内容时,学生对于异面直线所成角的理解往往比较困难。对此,教师可以首先进行必要的讲解,让学生结合预习成果,对知识有个较为细致的了解;然后举出这样一道例题,进行讲解:
如图1所示,空间中有一正方体,它的棱长为a,M、N分别是BB1和CC1的中点。求AM和BN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大小以及AC和BC1两条异面直线的所成角。
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几何体模型进行解题。对于AM和BN的所成角,学生会在研究几何体模型的时候很轻易地发现;BN和MC1是两条平行的直线,而MC1又和AM相交于M点,那么AM和BN的所成角就是∠AMC1;对于AC和BC1所成角的求解,可以参考之前的方法,再结合平移法和补偿法,就能比较简单地解决。
在讲解立体几何基础知识时应用几何体,把抽象而复杂的概念直观地表达出来,让学生以直接的视觉体验代替抽象的思维想象,这样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让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有更加容易、深入的理解与掌握。
4 应用几何体,提高学生积极性
无论是学习什么学科,兴趣都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数学也不例外。然而在数学学习中,特别是立体几何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往往会因为学习难度过高,且难以找到良好的学习方法,而苦于学习立体几何,甚至厌恶学习立体几何,更不可能对立体几何产生什么兴趣。对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帮助学生简化立体几何的学习,让学生乐于学习立体几何,进而将数学变成自己的一个兴趣,最后在兴趣的驱动下,全身心地投入立体几何的学习中,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
在数学立体几何课堂实验教学中应用几何体,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辅以数学模型,简化立体几何的学习,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如教师在讲解斜棱柱相关的知识时,可以为学生安排这样一道题:试证明斜棱柱的侧面积等于其直截面的周长与侧棱长的乘积。其中直截面是与侧棱垂直的截面,直截面的周长用C表示,侧棱长用L表示,斜棱柱的侧面积用S表示,证明S=C*L。
在学生进行这道题的证明时,教师为学生提供斜棱柱的立体模型,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学生首先找出适当的位置和角度,从直截面把斜棱柱截成两段,然后把棱柱的上底面和下底面粘合起来,组成一个新的棱柱。这样一来,原棱柱的直截面就会变成新棱柱的上底面和下底面,而这个新的棱柱,学生会很容易发现它其实是一个直棱柱,直棱柱的侧面积大家都知道如何去求,这样就能够证明题目的要求。
同时,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能够发现斜棱柱竟然可以转化成直棱柱,这相对于严肃严谨的数学知识来说,无疑是非常有趣的现象。这样就能让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美,吸引学生发现数学有趣的地方,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课堂实验教学中应用几何体,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美,吸引学生探索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详细系统的理论教学与几何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将抽象复杂的概念知识生动直观地表现在几何体上,最大程度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立体几何教学的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将整个复习阶段系统化,同时结合数学学科知识的特点和规律,我将整个复习过程细分为三个阶段:即构建知识树阶段、知识网系统强化阶段、考前冲刺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一个完整的复习体系,既能做到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全面回顾和认识过程,在关键时候针对数学解题能力进行针对训练,整个复习方向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考生求解数学题的效率,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一、构建知识树阶段
此阶段对函数、极限、概率统计、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版块进行分类复习,目的是了解高中数学各部分的基础知识和常用解题方法,不同章节的知识点可以构建知识树的相关联系,具体问题的细节处理和延伸用法就能得到妥善处理。这是整个高中数学复习的第一阶段,也是能够进行一系列提高冲刺阶段的前提条件。所以在进行这部分复习工作中应该注意:
1.灵活掌握基本概念:严格遵守公式定义及其使用条件做到合理变通。比如极限运用条件、立体几何的椭圆、双曲线等具体参数方程的求解,这些类似的问题都能够通过对基本概念的灵活运用得到巧妙的处理。
2.基础知识的常见处理方法:通过对考试大纲中所要求掌握的定理和公式进行深入的归纳总结,达到加强对基本定理和公式的深层次认识。例如三角函数看似复杂多变,但是只要掌握了函数本质及内部规律就会发现三角函数各个公式之间有着密切的变换关系,而掌握三角函数的内部规律及本质也是掌握三角函数的关键;同理在高中数列的基本公式中:一般数列的通项an=a1+(n-1)d、an=ak+(n-k)d (其中a1是首项、a k为已知的第k项)当d≠0时,a n是关于一次式,当d=0时,a n是一个常数。总之,这一系列的公式都需要学生自己进行重复演算,切忌好高骛远,可以采用一题多解的思路提高对此类型题目的熟练掌握和解决能力。
二、知识网系统强化阶段
进行了上阶段的基础知识全面掌握后,本阶段主要是加强探索各章节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包括各部分理论的内部联系以及它们在问题求解上所运用方法和思路的相关性。在此期间可以针对不同知识点的典型求解方法进行专项针对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着力于强化知识的系统性,选题要典型,要深刻理解概念,抓住问题的本质,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学生在提高解题能力时不能一味追求“拔高”和专攻重难题,应该做到难易结合,稳中求进。具体细节应该做好以下2个方面:
1.系统强化阶段要注意对之前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重复演练,对于高中数学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考试题型和各个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
2.重视函数的承接作用,函数在高中数学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集合与映射,各种幂指函数,对数函数等在代数中占据很大的比例。如果把数列理解为自然数集上的函数,把各种曲线方程理解为关于x,y的隐函数,则所占比重更大。同时结合近年来高考命题趋势,函数相关的题型不断变幻新的出题方式呈现在考生面前,所以函数也是在复习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对象。
三、考前冲刺阶段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衔接;策略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意义和必要性
数学课程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一方面,学生通学习数学知识,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长期以来,各学校的数学教学都围绕提高成绩开展,一切学习都是为了中考做准备,导致学生基本都是在被动接受知识.通过调查还了解到,教师由于过分地重视短期学生成绩的提高,往往忽略了另外一个问题,即:数学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不仅为了满足中考需要,还是在为高中阶段数学的学习打基础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除了要做好大纲规定的教学以外,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学习习惯、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通过不断地调整教学模式,促进初中与高中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为使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实现顺利过渡打下良好基础.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主要策略
1.注重学生正确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塑造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上课记笔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这是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这对于高中高强度学习环境下,学生健康心理状态的保证,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离不开长期的正确引导.对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刚从小学阶段走过来,很多学生对于中学的概念还比较模糊,不知道怎么进入状态.如果这时教师仍然一味地强调提高成绩,甚至为了让学生提高成绩,有意无意地默许学生不良学习状态,那就得不偿失了.比如,为了迎接考试,很多学生熬夜“战前突击”,这样可能在短期内可以提高考试成绩,但是,从长远来看,单纯依靠“战前突击”,不仅不能提高学习能力,而且很容易形成懒惰心理.并且在高强度的高中学习生涯中,科科考试依赖“战前突击”,对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也会造成很大影响.为此,教师需要从学生初中时期开始,就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多积累,不盲目地考前紧急突击.而且,要让学生养成上课做笔记的习惯,并且要学会如何利用笔记进行复习和预习,如何利用笔记进行知识的提炼和总结.
2.结合课堂教学方法改变,促进学习能力形成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单纯依靠教师的灌输式授课,很难真正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归根结底,还是有调动学生自身的主动性,活学活用,形成自学的能力.因为,不管什么样的课堂,让学生“学会”只是一种结果,让学生“会学”才是更高境界,这也成为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以及所讲授的内容,编拟问题,引导阅读,如概念的叙述与理解,定理、命题的证明方法与思路等.让学生边阅读边回答,对概念要求会联系、会举例,对定理要求会分析、会应用,解题要求尽量一题多解,一章结束后会用图表归纳结论和要点,能前后对知识进行联系.比如学习立体几何中,体积公式由柱、锥到台,由多面体到旋转体,由浅入深,最后再由台体体积公式h(S+SS′+S′)3,当S=S′,S′=0时就分别是V柱、V锥这一由特殊到一般再反馈一般包含特殊这一原则,以此顺序讲授,就可以使立体几何的思想有效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学生如果可以掌握这个方法,这种转换的思路一样可以在高中立体几何学习中用到,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在初中与高中数学学习之间构建一种联系的纽带.
3.因生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初中阶段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其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逻辑思维能力有限,而且,由于小学阶段的基础不一样,再加上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之间的发展潜力差异比较大.而到了高中阶段,高中数学不仅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而且具有严格的系统性,对学生能力要求更高.为此,需要教师从初中开始,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生制宜地开展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引导.为此,新课改也提出:“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从而在培养对象上从面向少数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要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初中阶段就结合同组异质的原则,通过合理地分组,分层开展教学,差异化引导,最终使学生可以实现个体和集体共同进步,为高中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新课改为初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为推进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学之间的衔接提供了平台和可能.这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结合实际不断地提炼和总结经验,另外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最终才能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套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初高中数学衔接方法.
【参考文献】
[1]周冬霞.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J].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2012(32).
[2]张小鸽.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10).
[3]杨凯泗.优化课堂教学,强化思维意识[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2000(1).
一、构建活跃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以及兴趣爱好,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教学活动参与,达到一种积极的探究状态。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适应的教学情境,和学生多进行联系和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和探讨。对于不同思想个性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水平进行分层教学,鼓励学生个性学习的长足发展,因地制宜的进行针对性教学。比如在进行“对数函数”的时候,学生对于对数函数的知识一无所知,是一个新型的函数模型,并且函数表达式比较抽象难懂,这就使得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都比较困难,其实,对数函数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指数函数的拓展类型,在一些生活实践中以及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以教材的内容为依据,结合对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转化规律,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数函数有什么性质?对数函数有无反函数,是什么样的?指数函数的图象是什么样的,性质有那些?通过旧知识进行铺垫,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分析和总结出新知识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新知识,提高问题的分析和总结能力。在学生复习了旧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指数函数是否有反函数?是什么样的呢?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二、构建问题情境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所谓的有效的提问,就是指教师通过适宜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探究的同时进入更深入的思考。换言之,高中数学的情境教学常常是用问题为引导,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教师本着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思想,用情境教学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分析、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进行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构建数学知识的能力。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同样的数学问题,学生可以有多样化的思考,而教师构建的具体情境则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根源。数学问题是基于相应的情境而产生的,而数学的研究是为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开展的,因此,问题学习和情境教学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教师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通过教学情境的巧妙创设,学生很容易被情境所感染,进行主动的思考和探究,找出问题的解决思路,这个过程也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让学生进行不同思维方式的思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充分进行之后,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探究成果,教师要进行积极的指导,让学生用数学的语言和运算来叙述自己的思想方法,并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结合别的学生的思路和成果对自己的思路进行反思,通过学生之间的评价和反思,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评价反思能力,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数学思想方法,建立其系统和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现,增强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
三、运用现多媒体优化教学形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多媒体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开展,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的方法,利用多媒体的科技优势,可以给学生带来丰富的视觉冲击,有效的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加上一些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内容,可以起到优化教学形式的作用,辅助学生更容易的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中,有可以借助多媒体有效的减少教师的板书时间,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抽象、复杂的数学内容变得简单、形象,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比如在进行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对于空间几何体的结构,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进行立体几何结构进行直观形象的讲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通过推理和想象对几何体有正确的空间认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空间构造的几何体,比如一些世界闻名的建筑图片,金字塔、鸟巢、天安门、凯旋门等,也可以展示一些学生常见的物品,比如足球、桌子、游泳池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图片的直观印象,只考虑这些物体的形状,从中抽象出立体构图,这样,借助多媒体的实际图片,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构造,形成抽象的立体几何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想象和构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空间几何构型更深入的理解。
四、总结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灵活的教学形式设计,在实践和反馈中不断完善教学形式,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综合发展。
作者:管志娟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