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15:33:01
导语:在物流工程的意义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污水处理工艺;应用;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U66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不科学都会给整个工程带来影响和损失。
一、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出现问题的因素
(一)环境意识缺失
在我国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环境的保护情况存在着“先污染、后治理”,这种思想原本就是对环境保护的一种意识形态的缺失,从每一个城市成员角度来说,城市成员在对于水资源的保护意识的缺失是导致我国城市生活用水污染严重的意识因素。
(二)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过快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经济速度十分快,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的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城市用水量,数量增多的城市生活用水必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水污染。城市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直接导致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问题的出现。
(三)硬件设施不齐全
在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过程中,城市生活用水处理过程需要完善的硬件设备支持,其需要结合不同的城市生活用水情况,来建立和完善不同的硬件设备,以便于更好的进行污水的处理。从目前我国城市对于生活污水处理的设备支持来看,其较工业污水处理的设备来说还不是十分的完善,其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
(四)处理技术更新慢
处理技术的更新速度慢导致了更多城市污水处理问题的出现,加之对于污水处理设备维修的不及时,更是使得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难上加难。技术更新速度慢对于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来说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直接关系到污水处理的程度。
二、城市生活污水主要处理技术
(一)膜分离技术
目前此项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当中并在某些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且一些经过处理之后的生活污水已经被二次回用,当然此项技术也伴随一定的问题,就是难以控制的膜污染。膜污染就是处理膜因而多次使用而使得膜处理能力下降,如何进行膜污染防治。就目前来说,主要有对滤液的前处理工作,对处理环境的改善以及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就对膜进行及时的清理等处理工作。通过这些工作可以实现如下结果:1)及时的将滤液中一些较大的颗粒物处理掉;2)在冲洗的情况下将膜污染的程度降低。虽然这些处理措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耗能较大且费时费劲,因而探讨一种创新性的低消耗高处理的污水处理技术势在必行。
(二)强化一级处理技术
对于此项处理技术来说,其有着投资需求低,费用消耗少,污染负荷得到及时控制的优点,因而它是城市污水处理中发展最快的一种处理技术。同时此项技术操作比较简便和灵活,并且处理结果相对稳定,故而其很快的在诸多中小城市当中得到了推广和大范围的应用。此项技术可以分为两大块,第一大块就是一级处理工艺,第二大块就是生物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在这当中,CEPT的处理有着不小的成效。但是,就此项技术来说,目前也面临一些考验,就是处理难度较大,处理的费用也相对较高,同时,在此项技术当中因为絮凝剂的使用也伴随一些问题 ,因为此物品容易给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三)生物处理技术
(1)生物处理技术之厌氧处理法
此处理法在处理城市污水中有着不少优点,诸如其反应时的体积较小,同时耗能不多,操作过程较为简单,因而此法是生活污水处理应用较多的法子之一,当然此法在应用中也难免伴随一定的问题,因为在城市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大多的时候并不是很高,因而,人们在处理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对此项技术进行创新和改进,就目前来说,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2)生物处理技术之生物膜法
此项技术一般都是用来处理生活污水的一些深水上,有人通过研究发现,如果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此项技术也可以对有机物与氧进行及时的处理,因而此法在未来当中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二、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常见问题分析
(一)难以控制时刻变化的污染负荷
就当前来看,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丰富,随之的对水需求也是与日俱增,于是,生活污水的组成成分也难免逐渐丰富而复杂,而加之四季的气候变化,给污染负荷的控制工作提出了极为严峻的考验,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论是处理方法的选择还是处理计划的设定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处理技术受外界影响很大
就目前的很多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来说,它们都是来自于前人的经验和实验总结,然而,不同的环境影响可能会有不同的处理结果,也就是说操作过程受外界的影响不可避免,同时,不同地区的文化经济以及习惯也有着不同,也难以避免对处理技术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传统处理技术成本相对较高
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来说,其主要技术是通过对污泥的厌氧消化来对其中一些能源进行回收从而实现对其的二次利用,但我国的厌氧消化厂为数并不是很多,因而节能消耗在很短的时期之中是难以实现的。而传统的处理技术却需要相对较多的能量,同时也就摆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成本相对较高。
(四)污水处理技术难以满足当前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就我国当前的污水处理技术来说,与国外很大的差别,国外倾向于对生活污水的处理与再回收和再应用同时对污水中的处理物如氮、磷等也进行回收并对其进行合理应用,而我国目前却仅仅处于处理生活污水的阶段。可以说,我国的污水处理技术目标就是采用较低的消耗对污水处理进行合理的处理并且尽量达到污染物的零排放,可以看出,我国的技术空间在这方面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优化措施
(一)优化硬件设施
对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来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优化需要硬件设备的支持,而目前我国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硬件措施保障上还是不是十分的全面,我国应结合不同城市对于生活污水处理的要求,研发并引进一些先进的硬件设备,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优化提供良好的硬件保障。同时,要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提供相应的场地支持和援助,要选择有助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场地来进行城市污水处理。
(二)优化技术工艺
无论任何工作,技术的支持都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环境中,良好的技术支持是体现工艺性的关键,因此,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工作来说,其需要创造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相适应的技术工艺,并结合不同的生活污水处理方法使其的效果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
(三)优化设计工艺
在不同的城市中和不同的环境中,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设计是不同的,结合不同的城市生活环境和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而言,生活污水的处理需要不同的设计工艺。因此,我国在优化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过程中,要选择切合实际的处理工艺,结合生物法和化学法来制定相应的设计工艺,力求在设计环节保证整个污水处理过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四)优化回收工艺
在污水的处理过程中污水的回收再利用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在我国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过程中,同样需要回收工艺的支持,对处理好的污水进行回收再利用,实现污水处理的可持续性,进而达到节能、节水,这是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较高要求。在回收工艺上来说,我国要借鉴国内外一些先进的回收工艺。
(五)充分体现污水水质的特点
无论何种污水,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才可以在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决不允许对有毒、有污染的废水进行污水处理。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评价时,一定要对污水水质的特点、污染物的构成给予详细的分析。
(六)合理选择污水处理工艺
(1) 活性污泥的方式。它是目前全球各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方式。通过一定的方式变成回流污泥,回流污泥是为了让曝气池里具备一定的悬浮固体浓度;(2) 生物膜的方式。此方式为正在发展中的处理工艺,主要特征是微生物处于介质滤料表层,构成生物膜,污水在同生物膜接触后,被溶解的有机污染物通过微生物的吸附转变成其他物质以及微生物细胞物质,使得污水被净;(3) 氧化的方式。此法是当前广泛使用且非常具有发展潜能的污水处理方式之一。通过氧化剂的类型和反应器的分类,氧化法能够分成化学氧化法、湿式氧化法、超临界氧化法、催化氧化法以及光催化氧化法等。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提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需要不断的创新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在现有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创新污水处理的程序,控制污水处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赵高伟,康雅.先进污水处理工艺节能减排效果比较与分析[J].山西建筑,2014,03:140-142.
关键词:工程项目 财务评价 流程
1、项目财务评价的流程
我们在进行项目的财务评价时,主要用到的是项目的经营成本和项目的总成本费用,我们以这些数据为基础,来进行财务评价,的现金流量支出方面的评价。企业运用科学的方法,编制基本的财务报表,在评价研究中,财务报表要体现项目的盈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主要的报表包括项目现金流量表、项目资产负债表、项目利润分配表等,我们在进行项目财务评价研究过程中,既要考察表中数据的正确性又要考察表格格式的规范性,如果数据不正确或者表格不规范,我们就要重新进行编制。企业在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利用财务评价分析指标体系,对项目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考核,包括静态评价分析、动态评价分析两个方面,其中静态评价包括项目的投资回收期、项目的投资收益率等,动态评价指标包括项目净现值、项目内部报酬率等,我们可以用这些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我们还可以根据资产负债表有关内容,计算项目的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进而衡量投资项目的短期偿债能力以及长期偿债能力,为相关投资者及债权人提供信息决策依据。
2、项目财务评价方法
项目财务可行性的本质是评价项目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也就是它的资本收入能不能超过它的资本投入,也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的项目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我们可以采用绝对数来进行评价,即通常所说的比值,也可以采用相对数来进行评价,即通常所说的比率。产出与投入相差的比值越大越好,说明项目获得的经济效益越高,反之则越低。这些比值的计算,以财务数据为基础,以会计要素为主要计算对象,比如利润、费用、收入、现金流量等,这些会计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勾稽关系,我们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计算口径一致,与同行业一直,与企业不同历史时期一直,使计算结果具有可比性。因为房地产项目投资周期比较长,因此我们在衡量它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影响因素,合理客观的计算项目的现金流量,使计算结果能更加真实的反应项目投资效果。所谓静态评价指标,就是在评价过程中,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因素,正因为这样,使计算过程变得简单易行,但是不够精确,财务评价的静态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等。投资回收期可以理解为项目收回成本所需要的时间,它的计算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指标越大,说明项目资本回收时间越长,不确定性越强,随之风险也越大。指标越小,说明项目资本回收时间越短,不确定性越弱,随之风险也越小。所谓动态评价指标,就是在评价过程中,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因素,虽然计算过程较静态评价指标繁琐,但是计算精确,可以作为评价项目财务可行性的主要指标。财务评价的动态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
3、项目财务风险分析
影响投资项目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效益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第一、项目自身的技术因素,不论是项目建设期,还是在项目投产以后,项目自身的技术装备水平,与项目自身的工艺技术方案,以及其是否具有先进行,始终影响着其投资收益的大小,以及成本费用的高低,投资效益指标,也会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第二、项目投资的资本结构因素,在项目计算期内,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重会不断的发生变化,与此同时,项目的生产经营成本也不断的发生变化,项目的建设成本也随之变动,进而影响投资收益。第三、汇率以及利率因素,汇率的变动会导致海外销售因素的变化,影响项目投资成本的大小,而利率的变化则通过利息变动的方式对项目产生影响。第四、项目建设期因素,项目建设期过长,会影响项目的回本时间,影响项目的获利能力与偿债能力,推动项目建设成本上涨进而影响了项目的寿命期。第五,物价变动因素,当社会的物价发生变动时,项目的经营成本也会发生变动,进而通过销售价格的变动最终影响项目的收益。第六、投资项目的生产能力变动,项目的市场供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很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项目也有可能面临生产能力降低的风险。最后为国家宏观政策因素,主要包括财税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等,这些事项目无法改变的,只能去适应它,积极应对。市场影响因素瞬息万变,而项目能否获得收益以及获得收益的大小,能否抵御风险,以及抗风险能力的大小,都受这些瞬息万变的影响因素的影响,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的时候,项目的获利以及抗风险能力的大小,都会随之变动,与我们的预期收益相背离,这些都是不确定的。通过不确定性分析,我们可以找出项目的不利因素以及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程度,并且在此基础上,为项目提出预防和控制风险的措施,最大程度的将项目的不利影响因素,降低在可控的范围内,达到实现预期收益的目的,借助于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工具,我们可以了解,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的经济评价结论是有效的,进而使我们的项目经济评价结论更加真实可靠,也让我们了解了在什么范围内,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评价指标,以及某些因素的变动范围以及变动幅度的合理变动范围应该是多少,进而帮助我们尽可能的防范和减少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流程体会临床药学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是美国上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并倡导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项目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均已开展多年,是发达国家医院药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002年1月21日,卫生部实施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第28条规定:“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需要逐步建立静脉液体配置中心(室),实行集中配置和供应。”这已成为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的静脉配制中心起步较晚,如何建立一套最优化的流程,成为广大药学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
1我院静脉配置中心的建设与流程
我院于2008年5月成立PIVAS,并投入使用。共有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以及普通药物等的集中配置区,采用电子网络系统完成药品的传入与传出,采用密闭输送方式将配置完成的药品送至各病区。经过1年多摸索和磨合,逐渐走上了正轨,现已承担医院13个病区长期医嘱的静脉药物配置工作,建立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工作流程。现就我院的主要流程及运行一年多来的体会表述于此,以供大家探讨。
我院PIVAS的工作流程为:临床医生开具静脉输液医嘱-护士分组录入电脑-药师审核医嘱-排批,发药-打印标签-贴签摆药-核对-混合调配-成品核对-成品分病区置于密闭容器中-工人送至病区,楼层护士核对-给患者静脉滴注用药。
1.1 药师审核医嘱
医生开具医嘱后,由科室护士站提交医嘱单,药师接受到医嘱后,必须严格审核。首先确认药品品种、规格、给药途径、用法、用量的合理性与适宜性。同时确认单一或多种静脉药物配伍的适宜性,分析药物的相容性与稳定性。确认静脉用粉针选用溶媒的适宜性。最后,再次确认皮试结果和药物或特殊不良反应。对于会产生物理、化学变化,剂量过大,应用了不合适的载体等处方,必须及时和临床医生联系,进行探讨,确定以后方可配置,以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审查合格的医嘱单方可进入排批程序,不合格的退回护士站并通知医生修改医嘱,重新提交。
1.2 系统排批与发药
每日配置的药品需要根据药物的稳定性及临床要求分批送往临床。每天输液批次一般分为5批,第1、2、3 、4、5批分别于8:30、9:30、10:30、12:30、14:30分5个时间段进行集中配置后送达病区,第6批需夜间输液的则以打包形式送到病区由病区护士配置。由于住院患者的静脉输液量较大,各科室各患者情况不同,所以我们分批的时候要根据不同情况加以区别,不可一概而论。有特殊要求的患者,医生可以在该患者的批次管理这一栏对该药物进行批次指定。如紫杉醇,要求患者每次输液时须先滴注小剂量的紫杉醇(一般为30mg),确保病人无过敏反应后再配制输入剩余大剂量的紫杉醇,以免发生过敏反应造成药品资源浪费。所以医生可将小剂量的紫杉醇指定在一、二批,而将剩余剂量的输液指定在第三批。等病人上了小剂量的药物无不良反应,再由病区的护士电话通知PIVAS按计划将第三批的药物配下去。如果病人发生过敏反应,不适宜继续上大剂量的紫杉醇,PIVAS则可根据情况调整输液计划、配置其他的药物,从而避免了药物的浪费和患者的损失。
系统排批完毕后药师将已经审查合格并排完批次的医嘱单按科室确认发药,自动记录相关病人的药品费用,自动扣除药房药品库存。
1.3 打印标签
打印标签时要仔细核对首、尾页,避免缺失。打印过程中需要更换色带、纸张时,应认真核对前后打印数目,确保准确无误。
1.4 贴签摆药
打印完毕后,由护士将标签贴在输液袋上面然后分框(我院PIVAS的输液全为PIV包装,方便PIVAS的配置工作)。由一名药师摆药,药师在摆药过程中应注意药品的完好性和有效期,轻拿轻放,注意保护易碎物品。摆药后由另一名药师签名,签名时需仔细核对输液袋、药品的品名、剂量、规格是否符合标签内容,这样可以进一步对患者用药进行审核。之后再由一名护士再次核对签名。
1.5 调配药物
我院成立后,部分护理人员经药学培训合格后,掌握无菌配药的基本知识且熟悉医院各类药物的基本理化特性和药理作用,能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以负责加药配置工作。在调配操作前30min,需启动生物安全柜和水平层流柜的净化系统,然后在洁净间内完成药物的配置,配置药物后护士须在输液贴上签名。
1.6 成品核对
配置完的输液成品出仓后,药师要对其进行核对检查,首先需要检查输液袋有无裂纹、沉淀、变色、异物等。然后,需进行挤压实验,观察输液袋中有无渗漏现象,尤其是加药处,及加药护士的签名,确认无误后再签字。对核对合格的成品输液,用包装箱装封后送至各护理站,数量记录在送药登记单上。
1.7 病区验收
病区护士在收到成品输液后,逐一清点并核对,有问题可电话联系PIVAS进行沟通,交接无误后需在登记单上签字。
2静脉药物集中配置模式下药师的体会
2.1 保证用药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静脉药物的配置从以前的暴露环境转为现在的洁净环境中进行,规范了操作流程,可防止输液被微粒污染,保证输液的无菌性,同时通过药师的审方,提高了输液的相容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了病人的输液安全,减少了由于输液反应,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传统用药都是由医生开医嘱,护士负责装药等,一般经过三次核对,而配置中心经过电脑一般有药师审方、备药、调剂、复核、冲配复核、包装复核、病区复核至少7次核对,可使配制失误降至最低,减少了由于用药错误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2.2 推动临床药学发展
我国由于医疗体制的影响,药师在医院的作用没能得到积极发挥,而随着新的医学模式转化,药师开始在临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临床药学的一个新的契入点,PIVAS为临床药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转机。以往病区药房调剂工作是以保证药品供应为目的。发药时强调的是仔细核对,对用药是否合理、对配制是否正确则不予深究和监督,以一种被动服务形式进行工作。这一流程最重要的改变在于增加了药师审方的步骤,药师从后台走到前台,这一改变对于我国药师工作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药师充分发挥药师在溶媒选择、输注方式选择、药物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等方面的监护作用,利用其药学专业知识审查处方,科学地甄别药物间、药物与溶剂间的相溶性,提出科学的给药时间及溶媒,避免不合理配伍,提高输液的合理性。
2.3 减少药物浪费,降低医疗成本
由于药品集中管理,可减少药品流失,效期药品能够按时间顺序合理使用,防止药品失效避免浪费,避免过期药品被使用而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甚至影响患者生命安全。通过集中配置,还可合理安排药品的使用,使只得到部分利用的药品不被浪费,降低分剂量成本;将加药器具合理拼用,降低医疗成本。通过开展静脉输液的配制服务,不仅能迫使临床药师去更新现有知识,掌握新技术,把好药品的质量关,还可从控制病人的药品费用出发,利用配制中合理的拼用来降低病人的住院费用,改善医院的药占比,顺应医疗卫生改革的方向[1]。
2.4 加强配置护士的职业暴露防护,提高病区护士的工作效率
由于洁净的环境下,细胞毒性药物、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对正常人体有伤害的药物配置,在生物安全柜中与在相对负压的环境下配制, 可以保护配置人员,加强对职业暴露的防护,使职业防护从自发防护转到自觉防护,解决了细胞毒性药物等的职业防护难题。同时,由于临床护士不再需要进行静脉药物的配置,减少了护士的非护理时间,杜绝了护士站配药出错的情况。增加了护理时间,把时间还给了病人,使护士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临床护理,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3小结
我院的PIVAS运行一年多以来,已建立了一系列标准操作规程(SOP),包括PIVAS的审方、排药、核对、退药SOP以及洁净区的清洁、无菌加药、全营养液的配置SOP等。并严格按照SOP进行规范化操作。医院静脉药物集中配制业务的开展,扩大了医院药学服务的内涵;加强配置护士的职业暴露防护,提高病区护士的工作效率;能促使临床药师更新现有知识、掌握新技术,把好药品质量关,可以进一步加强药品质量管理的监督。通过药师配制前的审核处方,及时发现问题,减少差错的发生。同时,便于提高全院的合理用药水平,有利于控制药品使用费用,减少患者负担。从而顺应医疗卫生改革的要求,为医院药师队伍建设和临床药学服务的深入开展开辟了新的领域,为医院医疗结构良性发展提供了帮助。
随着药物种类、品种、剂型的不断增多,以及药物联合应用的普遍性和药物相互作用及药源性疾病的频繁发生,赋予药师的责任更加重大,药师应当抓住契机,利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这一工作平台,通过审核医嘱,发现不合理处方,药师应临床查阅、询问病史,给临床医生提出合理建议,若意见被采纳或受到重视,则病人受益,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2]。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物流运输 异常报警 功能设计
现阶段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中,较为常见的技术是GIS、GPS以及RFID等,应用这些技术能完成运输中货物信息的查询、路径追踪以及车辆定位导航等功能,还可以在其基础上设计出一些实用功能,比如失窃、货损、延迟、线路异常以及紧急救援等。
1 运输中存在的问题
(1)车辆位置不能定位导航。如果车辆位置不能进行实时导航,那么如果遇到一些突发事件[1],比如雪灾及医疗求助等,车辆就会被迫停在途中,而公司也不能在最快时间内了解到车辆位置;而长途运输的车辆如果不能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临时改道,就不能找准方向。
(2)运输过程有安全隐患。因为无法对司机进行监管,所以就不能清楚地了解到司机在驾驶途中出现的一些疲劳驾驶等现象,对物流公司以及交通安全来说存在有极大的隐患[2]。而且在运输途中还会有盗货等情况出现,而如果司机有危险就无法就当前所处的位置描述清楚。
2 物流运输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1)车辆定位导航。应用GPS能将车辆的速度以及纬度等相关信息有效地显示出来,而这些信息如果在GIS电子地图中展现,就能以此实现车辆定位导航。如果司机对当前路线不够熟悉,那么实时导航就能最大程度上降低盲目行驶等情况出现。如果有灾祸发生,还能将事故地点及时进行定位;当车辆行驶的车速过快时,就会马上出现语音提示信息。
(2)实时查询货物信息。应用传感器以及RFID所获取到的货物信息,经过3G通讯的技术上传之后再对比数据库中的详细信息,能以此来确定货物有无出现货损及失窃等问题。
3 运输过程中的异常报警功能实施策略
(1)路径异常报警。路径异常报警主要是应用GPS将车辆的运行信息及时的采集,再将其上传至物流监管中心,再与GIS所绘制的车辆路径图相结合,对比计划路线后,如发现路径不相同,就会以此出现警告立即通知车辆驾驶员。
(2)失窃报警。一般来说失窃报警功能指的是如果货物运输中出现盗窃及货物丢失等情况会进行自动报警。因为机械锁如果被开启后再将其锁上不能进行鉴别,因此在货柜门处将电子锁进行安装。而电子锁能将电子锁开启时的人、时间以及地点等进行记录,还会自动反馈至运输中心对命令进行对比,要是没有准确的开启命令,货柜被开启就会启动失窃报警的功能。
(3)延迟报警。延迟报警说的是如果车辆没有依照运输商所要求的时间准时送到消费者的时候就会出现自动报警,应用GPS将车辆的实际位置有效获取再将其在GIS的电子地图中标注出来,同时还能非常清楚地了解到车辆的真实位置再对物品抵达时间进行估算。如果到了预计时间还没有达到规定的地点时[4],系统就会自动开启延迟报警,然后以最快速度通知管理人员思考其措施来确保货物能准时准点的抵达。
(4)货损报警功能。货损报警功能是利用物联网的传感设备感知货物的温度、压力等信息,超出预设值就自动报警。如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传感器采集的货物温度大于设定的温度会自动发出温度过高报警,通知相关人员立即采取降温措施,防止货物品质下降。当运输非耐压货物时,传感器采集货物所受的压力大于货物能够承受的压力上限时,自动发出报警信息通知相关人员降低货物堆砌高度,减少货物所受压力,防止货物变形损坏。
(5)紧急救援报警。因为一般物流运输的时间都比较长且路程遥远,而在运输的过程当中还可能会碰到一些抢劫、车祸等异常问题,同时也有一些不可抗因素,比如冰雹、泥石流及地震等,如果驾驶员处在一个昏迷不醒的情况下不能与外界进行联系时,运输管理中心就能应用GPS将车辆的具置进行定位,以此及时进行救援工作,以此确保驾驶员及公司财产能有效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在物流运输中还有一些问题存在,也真是这些问题对运输安全有一定影响,而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在最大程度上将安全系数降低,使物流运输的安全性能大幅度增加,同时也能以此设计出最佳报警功能,使驾驶员及货物的安全得以保障。
参考文献
[1]邓超强.基于物联网的物流运输过程中异常报警功能的设计[J].中外企业家,2013,14(02):226-227.
[2]黄凌.Y集团冷链物流运输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14(05):147-178.
关键词:印染废水处理;生物流化床;工艺技术
在我国的印染企业中,使用的生产技术是湿法加工及技术,需要使用到清洁水,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印染废水,印染废水在排入自然环境中,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近些年来,随着印染工艺的不断发展,印染工艺的用水量在不断减少,产生的印染废水也较少,然而印染的上染率较低,印染废水在废水量减少的同时,染料的含量却没有相应的降低[1]。针对这种情况,本研究小组自行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生物流化床,使用新型生物流化床组合工艺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印染过程中环流反应器的循环时间,提高了印染废水的处理效率,并且多项废水处理指标都达到了国家相应的废水处理标准。下面笔者将对流化床的应用案例以及工艺技术进行分析。
1 新型生物流化床组合工艺技术应用实例
某企业位于福建省,从事印染工作,在印染生产过程中,采用了面纱、硫化染料以及烧碱等材料与助剂。这些材料与助剂在印染过程中,会通过不同渠道融入到印染废水中,并且随着废水排入自然界中。该企业每日排除印染废水量1500立方米,印染废水基本上来源于浆染与漂洗环节。印染废水具有废水色度大、水质波动大的特点。由于印染废水的水质波动变化大,因此需要使用性能较好的生物反应器来实现对废水的处理。在该企业产生的印染废水中,有机物的浓度较高,并且废水中有机物的成分基本上属于难以分解的类型。其中包括PVA浆料,这种浆料需要在高温热水中才能降解,并且随着水温的降低,会有胶状物析出。胶状物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是在胶状物的包裹之下,许多有害成分得不到有效的降解,将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
2 新型生物流化床组合工艺流程与技术原理
2.1新型生物流化床组合工艺流程
小组通过对企业排放的印染废水的特点的分析,以及对现有印染废水生物流化床处理工艺的研究,研制出了新型生物流化床组合工艺,具体的工艺流程为:将水放入格栅内,通过格栅进入集水调节池,然后在集水调节池内进行曝气;曝气工艺完成之后,将印染水放入到絮凝沉淀池,在絮凝沉淀池中投入絮凝剂,析出的无机泥垢直接排入到污泥处理站中,在完成絮凝沉淀池的沉淀供以后,废水进入厌氧流化床,然后进入好氧流化床,在好氧流化床中再次进行曝气,曝气中产生的污泥直接排入到污泥处理站或者厌氧流化床中,最后将废水通入到沉淀分x池,将沉淀分离池中的污泥排入到污泥处理站中,最后将过滤后的水直接排入到周围的环境中;在污泥处理站中的废水,加一些清液,然后在经过上述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2.2技术原理
2.2.1预处理
废水在通过格栅时,一些颗粒较大的废物会直接阻拦在集水调节池之外,这些大颗粒物体立即送入预处理阶段,根据颗粒的不同成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预处理措施进行处理。在印染肺水肿含有一些大颗粒的染料,这些染料具有较强的毒性。在废水进入集水调节池之后,无法对大颗粒物体进行处理,因此,需要设置絮凝沉淀池,通过加入聚合氯化铝高分子混凝剂,保证其含氧化铝(Al2O8)10%以上,碱化度为50―80%,不溶物1%以下。可以有效地使大颗粒物质分解,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从而降低废水中有毒物质的含量[2]。在印染废水中,还含有无法自然降解的PVA,因此,需要在废水进入周围的环境之前,设置絮凝沉淀池对其进行酸化处理,从而去除胶体与硫化物。在絮凝沉淀池中,使用大量的絮凝剂可以有效的吸附大分子,形成和有机污泥,从而使其进入污泥处理站,延长其处理的时间。在延长污泥处理时间的同时,还可以可以有效的降低废水中的色度。
2.2.2生物处理A/O流化床
企业印染污水处理采用的本小组研制的新型生物流化床,基于生物处理A/O流化床技术。该技术时国内外公认的具有最优处理效率的印染污水处理技术。该技术采用的反应器较为简单,生物处理性能好,结构单体承受冲击能力强,运行效率高,并且废水处理的成本低。本小组研究的新型生物流化床是一种射流厌氧流化床,这类流化床具有较多的优点,例如:流化床的出水口设置在反应区的顶部,反应区在出水时,可以实现水流的循环,从而降低了流化床的水流量,改善了流化床内部的运行条件。新型流化床将废水控制在两个阶段,缺氧阶段以及厌氧阶段。在缺氧阶段,流化床内部的水流量循环能力强,停留的时间短。该阶段的作用主要在于,借助兼氧菌的作用,实现对废水中DO成分的处理,并为下一阶段的厌氧处理做准备[3]。为了强化流化床的性能,小组将普通的流化床设置成多个部分,实现流化床内部的多重环流。同时,还可以实现流化床内部物质的快速混合,降低流化床内部的压力。在流化床顶部的反应区中,设置了出水口,这样又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实现对清水与废水的分离。在流化床内部多段的分离区中,可以实现废水的固液分离,从而防止废水在排出到周围环境中时,会带走大量的载体以及有害物质。沉淀在流化床底部的污泥,通过自动回流流到流化床处理区,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流化床中的污泥淤积。这一过程的实现,避免了传统流化床容易产生污泥堆积的缺点,有效的促进了适应废水水质生存的微生物的生长,并且借助生物的力量,来实现对污泥的处理,使流化床的处理效果达到最佳[4]。
2.2.3回用技术
在废水处理完成之后,完全可以将处理后的废水投入到印染生产中,这一目标需要通过废水回收系统达成。在废水处理站的砂滤池中,需要增设废水回收系统。废水回收系统主要通过废水澄清器来实现。废水澄清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废水澄清池,还有一部分为无阀滤池。在通过流化床的处理之后,将废水通入到废水澄清池,一些大颗粒的物质会自动沉降到澄清池的底部,上部的清水直接进入到无阀滤池,然后经过通道将过滤后的废水直接应用到印染生产中[5]。如下表1,为技术应用后的污水水质表;运行费用包括人工费、药剂费等,经计算总运行费用为1.0元/m3;工程总造价为408.5万元。总之,需注重回用技术的应用,进而使废水处理效果得到有效增强。
3 结语
新型生物流化床的内部结构较为紧凑,对企业生产空间的占用较小。由于流化床的内部结构,污水在流化床内部停留的时间短,抗冲击能力强,同时具有良好的污水处理能力,因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现代印染厂的污水处理需求。在厌氧床的设置中,采用了水射流设计,这一设计可以使流化床内部的污水得到充分的混合,同时,污泥长时间停留在流化床的底部,增加了污泥的处理时间,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微生物的处理作用。厌氧床的内导流筒采用了多重环流结构,可以强化厌氧床的作用,降低厌氧床运行的能耗,保证流换床反应器的高效运行。在未来的印染行业发展中,行业将不断降低废水的排放,实现印染生产与生态技术的结合,不断实现印染工艺生态化、低碳化的创新,推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韦朝海,施华顺,吴超飞,胡芸,关清卿,吴海珍,晏波,卢彬.缩聚-Fenton-A/O生物流化床组合工艺处理酚醛废水的工程案例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11,08:1761-1767.
[2]张志众.关于高温UASB-常温三相好氧生物流化床处理偶氮染料废水的研究[J].唐山学院学报,2011,06:34-39.
[3]李世迁,陈盛,张万顺,周培疆,陈自灿.现代环境生物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4,05:60-64.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物流管理专业;情境教学
20世纪90年代,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和他的团队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以及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更高要求,提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该理论提出后迅速被德国的学术界所认同,并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南,并对我国近年来职业教育领域,特别是课程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践证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为解决高职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远离工作实践等问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指导和教学范式。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的逻辑体系构建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重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教学内容从专业理论知识转向工作过程知识,不再是按照学科及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来构建,而是根据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的五个阶段,把教学内容归为四个学习范畴,即:入门和概念性知识;关联性知识;具体和功能性知识;以经验为基础的专业系统化知识(如图一)。
传统的职业教育是在学科体系的框架下寻求与职业的关系,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则突破了学科体系的框架,以“职业活动”为逻辑起点,把工作过程知识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法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使“行动导向”教学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行动导向”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与策略。一方面,项目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学生以独立或小组的形式完成从信息的收集、工作计划的制定到工作任务的实施、对工作成果评价等,从而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另一方面,情境学习成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专业教学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认知实习法。即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访问,让学生对管理实践活动有一个初步的的感性认识。认知实习时间可以安排在开课后的第二或第三堂课,请企业介绍其管理系统和管理经验等。
(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要求,针对教学内容,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物流情景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物流活动中各种矛盾的能力。案例教学过程一般包括案例阅读、分析准备、课堂讨论、心得与发现的记录、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总结和评价等环节,其中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通过对案例进行不同假设、角度及层次的透彻分析,引导学生不确定性分析,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实训实习。组织学生结合重点章节内容,到物流企业进行调查,或设计相关物流场景,由学生自主设计、讨论并形成物流方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和创业计划竞赛。由教育部设立或主办的“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都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和能力,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和协作性。以上活动都是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极好载体,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不仅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五)沙盘模拟实践教学。沙盘模拟采用分组式教学,将学生分成4~6个相互竞争的模拟管理团队,围绕与培训主题相关的经营活动,借助形象直观的沙盘教具模拟企业经营管理的推演过程。课堂上,老师通过分组讨论、集中研讨、角色扮演、情景演练、案例分析点评等手段,确保学生对先进经营思想及方法的掌握。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一)教学设备和环境要满足职业活动导向教学的需要。如仿真企业的实训场所,满足分组教学的实训设备,适用于讨论教学的教室,用于教学中展示的媒体、卡片等。
(二)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充分熟悉学生的情况,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二是在实施教学前,要熟悉企业的运作情况,依据预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安排学习内容。三是要严密组织好教学,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学习,在遇困难时要不断帮助、鼓励他们。四是要对教学工作进行及时的评估和检查,对教学组织是否合理、培养质量是否满意等进行总结。要满足以上要求,教师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但由于学校固有机制、企业引进人才的障碍及生师比偏高等原因,师资队伍双师质量还有待提高,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难度较大。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应是集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于一身的人才,这是高职企业管理情境教学成功的保障。
(三)适合我国国情和学生日后工作环境的案例体系。数据显示,占我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已稳居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大户。然而出于对西方教学方法的盲从或教学态度不严谨,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习惯于从国外知名商学院的教材或报纸杂志、网络上摘取国内外顶尖企业的各类案例,如通用、IBM和海尔、联想等,这对大部分就业于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高职毕业生来说,工作环境针对性不强,不利其日后管理知识应用。我们认为,高职企业管理教学案例的选择应以“普通而典型”为原则,以国内企业案例为主,以中小企业案例为主。因此,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学生日后工作环境的案例体系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企业管理教学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1]任聪敏.近二十年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8).
关键词:物流学学科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
1引言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近三年我国招生物流专业的高等学校数
专业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物流管理
1
7
37
物流工程
2
10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一种设计方法:
将物流学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物流学下面进一步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二级学科。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1。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管理学
物流学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物流经济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二种设计方法:
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设立一个二级学科——物流管理工程,该二级学科下可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将物流经济作为经济学学科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设计方法可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物流问题。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2。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物流管理工程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供应链管理
物流系统分析
等等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物流经济
等等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3)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
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该学科作为一个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管理数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物流计划、预测、决策、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4)物流管理学科的特点
物流管理学科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通过分析宏观和微观物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展适合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5)物流管理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管理实际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通过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运动,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统”作为概念所反映的物质实体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的运动不仅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而且还由于它的运动,使社会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供应链。科学地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学的许多学科方向,如机械、建筑、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运输等等。在众多的理论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种含义(见本文第一部分)。我们认为,“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国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划在了工学学科门类下。
(1)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物流系统,主要从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物流工程学科的内涵
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
(3)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
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工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根据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复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4)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
物流工程学科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学科的意义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时掌握管理方面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物流工程理论、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大型物流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3.3物流经济
物流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在物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日本行政管理厅统计审议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与商品的物理性流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情报流通。物资流通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组成。”日本的物流定义中强调了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物流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经济学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经济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流产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
(2)物流经济学科的内涵
物流经济学科应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宏观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物流理论体系;同时应关注微观物流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与企业问题有关的物流企业制度、物流项目评估、物流市场需求预测等政策和理论问题上。
(3)物流经济学科的目标
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目标为: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成为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库和参谋部;加强物流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并与国际物流经济学科接轨。
(4)物流经济学科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科同样具备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相关学科有运输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会计学等。该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物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的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5)物流经济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流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同时对实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还以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特定条件下,物流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因此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必将促使国民经济向更加合理的、协调的方向发展。
4.对物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物流学学科的设置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相关建议:
(1)保留现有某些按物流环节设置的物流类专业。这类专业有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包装工程等,它们既是按物流环节设置的专业,也分属不同的行业。这些专业都有他的特定的领域适用性,不一定要全盘改造成为物流工程专业。
(2)尽快构建和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明确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等学科专业的内涵。
(3)加强高校、学术团体、企业之间的交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问题进行不断的探讨,逐渐深化,,在适当的时候向国家提出调整学科专业目录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丁俊发,现代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2002,R
[2]何明珂,物流系统论,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M
[3]宋伟刚,物流工程及其应用,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3,M
[4]徐天亮,本科物流类专业设置体系与培养分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C
关键词:物流学学科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
1引言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一种设计方法:
将物流学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物流学下面进一步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二级学科。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二种设计方法:
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设立一个二级学科——物流管理工程,该二级学科下可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将物流经济作为经济学学科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设计方法可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物流问题。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3)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
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该学科作为一个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管理数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物流计划、预测、决策、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4)物流管理学科的特点
物流管理学科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通过分析宏观和微观物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展适合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5)物流管理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管理实际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通过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运动,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统”作为概念所反映的物质实体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的运动不仅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而且还由于它的运动,使社会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供应链。科学地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学的许多学科方向,如机械、建筑、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运输等等。
在众多的理论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种含义(见本文第一部分)。我们认为,“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国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划在了工学学科门类下。
(1)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物流系统,主要从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物流工程学科的内涵
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
(3)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
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工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根据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复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4)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
物流工程学科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学科的意义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时掌握管理方面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物流工程理论、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大型物流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3.3物流经济
物流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在物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日本行政管理厅统计审议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与商品的物理性流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情报流通。物资流通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组成。”日本的物流定义中强调了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物流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经济学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经济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流产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
(2)物流经济学科的内涵
物流经济学科应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宏观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物流理论体系;同时应关注微观物流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与企业问题有关的物流企业制度、物流项目评估、物流市场需求预测等政策和理论问题上。
(3)物流经济学科的目标
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目标为: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成为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库和参谋部;加强物流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并与国际物流经济学科接轨。
(4)物流经济学科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科同样具备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相关学科有运输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会计学等。该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物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的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5)物流经济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流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同时对实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还以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特定条件下,物流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因此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必将促使国民经济向更加合理的、协调的方向发展。
4.对物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物流学学科的设置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相关建议:
(1)保留现有某些按物流环节设置的物流类专业。这类专业有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包装工程等,它们既是按物流环节设置的专业,也分属不同的行业。这些专业都有他的特定的领域适用性,不一定要全盘改造成为物流工程专业。
关键词:交通;物流;物流效率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物流业作为现代经济的基础性产业,被称为经济领域的“黑大陆”,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1]。物流效率是在给定投入的情况下,企业可以获得的最大生产能力。研究物流效率对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影响物流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如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物流资源利用率、区位因素等。本文重点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影响因素。
青海省的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公路通达通畅水平不高,技术等级低;铁路运输通道单一,路网水平低,;民用机场建设发展滞后,除西宁曹家堡机场外,仅有格尔木机场和玉树机场,全省69.68万平方千米国土面积,平均每23.23万平方千米有1个机场,远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受到政策、技术、管理、人才等因素的影响,青海省的物流业社会化程度低,物流基础设施差,物流企业规模小,物流效率低下。从以上背景来看,青海省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影响其物流业和物流效率对于青海省物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意义
现代物流业作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新时期具有重要意义。从宏观层面来说,根据《中国采购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0.2万亿元,占GDP比重18%,同比增长了9.3%。占GDP比重是美国8.5%的两倍有余,表明我国的物流成本明显偏高。从微观层面上看,截止2014年12月底,西部地区首条长距离高速铁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已建成通车,设青海境内铁路长260公里。随着西宁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的完工,还将开辟更多境外和国际航线,加快二类口岸和曹家堡物流中心建设,努力实现“大通关”。
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如何来提高青海省的物流效率,所以先通过实证评价青海省的物流效率,找到影响物流效率的因素,重点物流效率和交通基础设施这一影响因素做相关性分析,深层次的挖掘交通基础设施如何影响物流效率,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政策建议,从而提高青海省的物流效率。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交通基础设施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对交通基础设施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张镝,吴利华(2008)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1952~2006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指标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二者具有双向因果关系[2]。
第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关系、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最优比例等。如郑士源,王浣尘对交通基础设施最优投资比例的研究,通过建立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最优化模型,得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最优比例和增长速度[3];董龙云等主要研究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问题等[4]。
第三,交通基础设施与物流产业的关系研究。如代应等人选取我国1980―2010年货运量、铁路营业里程和公路里程数据三个变量,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物流产业发展规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5]。
2.物流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王琴梅等人研究了西安市的物流业效率,将影响物流效率的主要因素概括为经济发展水平、物流资源利用率、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专业人员、区位因素等[6]。李谭等人利用数据包络法分析了辽宁省港口物流效率,并研究了辽宁省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7]。
3.物流效率评价方法的研究综述
评价物流效率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作业基础成本法、指标树法、层次分析法以及数据包络法等。由于作业基础成本法只适用于考察单个物流要素如运输、先进物流装备使用后对物流行为的影响;指标树法将物流系统这样一个有机整体分解后用加权求和方法进行综合过于单化;利用层次分析法测定物流效率,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影响了评价结果的真实性。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是在评价各决策单元时不需事先假定输入和输出的函数关系,可以直接进行数据包络分析,得到的评价结果不受任何人为因素的影响,具有客观性,相比上述三种方法更具优越性。
所以,大部分学者都选用数据包络法来分析物流效率,如武旭等人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中的“相对有效性”概念可用来评价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资源相互利用的有效性情况,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看作是互为输入输出的投入产出系统[8]。
综观以上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
(1)大部分研究没有清楚地界定物流、物流业及其范围,评价指标缺乏统一标准。
(2)对物流效率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
(3)青海省地处偏远的西北,交通始终是影响其发展的一大障碍,制约了青海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然而,在这方面的研究十分稀少。
基于此,本文在界定物流、物流业、物流效率定义的基础上,选取适当的评价指标,建立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模型;然后根据青海省物流效率的实证结果,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弥补己有研究中的一些不足。
参考文献:
[1]毕新华,顾穗珊.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7.
[2]张镝,吴利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27(8):87-90.
[3]郑士源,王浣尘.交通基础设施最优投资比例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9,33(1):61-63.
[4]董龙云,史 峰,秦 进,等.区域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6(2):64-68.
[5]代应,邓雨辰,宋寒.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物流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
[6]王琴梅,谭翠娥.对西安市物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DEA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的分析[J].软科学.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