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2 15:33:09
导语:在农业前景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3S技术;作物;农业生产;空间变异
中图分类号:S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086-1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健康方面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尤其是近年来生活环境的不断污染,使人们更加重视自身的健康,对于吃的方面来说也是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食物的营养成分,更多的则是要求食物的纯净和无污染度。因为只有我们所食用的食物健康干净,我们的身体才会保证健康。
1 农业生产中的污染对其的影响
虽然我国对农业生产已经越来越重视,但是农业生产中仍会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特别是近几年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现象尤为严重。这些污染都会对农业的生产造成不小的影响。首先,由于工业化的大量生产,使得空气中含有越来越多的危害农业生产的气体产生,如氟化氢,这种气体对植物的嫩芽及幼苗危害性是最为强大的,并且会残留在植物中伴其一直成长。同时,气体中的各种有害悬浮粒子也会落在植物的表面,甚至渗透到植物的内部,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从而影响了作物的纯净度;其次,是水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于现在工业生产的大规模化,造成各种工业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流入到农业生产范围内,并且由于污水中带有很多金属性元素,这些都会给植物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最后,是土壤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于土壤中自身所带有一些重金属元素成分,再加上化肥和农药的应用,都会造成植物生长期的洁净影响。另外,虽然有些植物被盖上了一些塑料薄膜,阻挡住了外界环境的污染,但薄膜自身所带的污染源却被忽略,这些都可能造成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纯净度问题。
2 农业清洁生产中3S技术的应用前景
针对于农业生产中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在农业生产中创新出了一种新的生产技术,3S清洁技术,它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清洁问题,并且已经成为了现今农业生产中清洁污染的最好手段,它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农田的生产质量和安全,并且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
2.1 3S技术
所谓的3S技术就是农业生产中的GIS、RS、GPS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这种技术可以对农业的生产资源进行合理的评估,以减少农资的不必要投入量,并且可以防治病虫害农业产值的影响,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3S清洁技术在土地可持续性利用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农业生产中的土壤环境及问题已经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并且由于我国工业生产的大量实施,必定会影响其土地的原有状态,在农业生产中,土地的应用是要以精确的土地评价做为基础的,在这一过程中,GPS是用来建立完整的实况土地数据库的,同时进行对其的核对和校证技术,而RS则可以提供及时的土地动态及土地覆盖的及时信息,GIS用于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查询、分析与可视化形象地展示土地空间的变化情况。
2.2 3S技术的应用前景
首先,在农业生产中,要利用3S技术的现代数字化系统和智能化技术对农田所生产的作物的条件和状态进行空间上的变异,并且能够实时地做出调整和处理方案。而在农业生产中,农田的空间变异又是以土壤为基础的,因此可利用GIS系统将土壤的边界、类型、地形地貌、排水系统、历年来的土壤监测结果、生产过程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情况、历年来产量的总体结果等,用GIS做成图表数据库进行管理。可以方便地通过历年来的产量图进行分析,从中可以看出田间作物的产量变异情况,可轻易地找到作物的低产区域,然后通过低产区域的图层表与其他相关的图层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控制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出该地的优化管理方案,用于指导农业生产中的播种、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中耕、灌水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另外,在GIS的与其相关的技术支持下,可以第一时间取得土壤的各种信息和影响因素等一系列的空间信息资源,如土地的利用情况,土壤的肥力状况等,以便及时地进行方案的修改和实施。同时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有效地分析出土壤所含的成分,并可以测试出土壤中的各种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有效地建立土壤类型、作物及地形这三者之间的空间联系。并且制定出一系列的作物培育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作物的生长环境。
3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农业生产不仅关系到我国的整体发展水平,更关系到我国人民的健康状况。因此,选择农作物种值的环境就尤为重要。3S技术的应用就有效地解决了从农作物种植到生长期的各种环境问题,也是保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 程明华,陈建平.3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J].山西农业科学,2006,34(2).
一、引言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引起长期停滞的农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业一改过去长期徘徊的局面,进入了一个增长的快车道,粮食产量在短短的几年里上了一个大台阶。这带给中国经济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长期困扰我们的吃饭问题终于得到解决。但是,中国不同阶段的农业增长有起有落,特别是1996—2002年,农业进入了一个持续低增长的阶段,增长的幅度连续低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平均水平(见图1)。面对中国农业增长的这种趋势,许多学者选择不同的分析思路予以解释和分析。
其中林毅夫(1994)以及麦克米兰等(Mcmillan, Whalley and Zhu, 1989)比较早地分析了中国农村改革对农业增长的影响。他们的研究均认为1978年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的经济制度从生产队体制向转变,这一转变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产出惊人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黄少安等(2005)则对中国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的土地产权制度变化影响农业增长予以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农业经济在此期间,由于不同阶段实行的产权制度不同,所激励的生产要素投入也不同,从而农业总产出有较大差异;而投入相同的或可比的生产要素,在不同产权制度下,要素的利用率也有差异。另有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的王红林、张林秀(2002)则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了公共投资如何促进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改善以及技术进步与发展,进而说明公共投资对农业可持续增长的作用。此外冯海发(1992)、顾焕章等(1992)、樊胜根(1992)、吴方卫等(2000)则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基本分析框架,从一个较长期的视角对我国农业增长结构及增长效率进行分析。孟令杰(2000)则利用非参数DEA方法对我国1980—1995年农业产出的生产效率进行测量。从现有的文献来看,我国的农业产出的变化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每一个因素都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农业增长产生影响。但是,进一步分析这些因素发生作用的情况,会发现它们在农业增长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的一些因素对农业增长的影响更加明显。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农业增长,总结对这个时期农业增长的不同分析,我们认为,这个时期的中国农业增长与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有密切的关系,当然,这里所讲的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不仅是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还表现为价格制度、财税制度的变迁。并且这几项制度相互支持,成为影响农业增长的主要因素。对此,我们将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是分析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其他农业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二是对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影响农业增长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的基本结构安排如下:在文章的第二部分我们主要对制度变迁与其他影响农业增长因素的关系进行说明;在第三部分我们首先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制度变迁进行了一个简要的回顾,然后我们根据格利克斯(Griliches, 1963)提出的生产函数方法,评估和验证各项制度创新对我国农业增长的影响;最后,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二、制度变迁与其他影响农业增长因素的关系
农业增长可以用两个指标来衡量,一个是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率,这是从总量上衡量农业经济规模变化的一项指标;另一个是农业人均总产值的增长率,这是用来表示农业人口生活水平变化的较为准确的指标。然而,在具体衡量农业增长时,研究者多采用的指标是农业总产值增长率。这或许是人们研究所形成的一个习惯,我们在进行农业增长的研究中也将采用农业总产值的衡量标准。至于影响农业增长的变量,一般可以归结为这样几个因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技术、制度(土地、价格和财税制度)等。在所有的研究中,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农业增长的比较多,而对这几个因素之间具有怎样关系的分析却相对较少。
葫芦岛市是农业发展为主的地级市。随着中国农业建设力度的加大,葫芦岛市的农业要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其中具有高科技成分的农业机械装备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多年来,葫芦岛市的农业发展都有赖于农业机械装备的合理应用。葫芦岛市的农业生产,设施农业主要的手段,即处于生长阶段的农作物需要采用人工控制的方式,通过为农作物创造优化环境而促进其健康成长。
1 设施农业机械设备的类型
设施农业机械设备的作用是控制农业环境,调整促进农作物生长的因素。在设施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中,要根据农业生产需要以及农作物的生长环境选择设施农业机械设备,以将农业机械设备的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更好地对农作物因子以及农作物生长环境以调整和控制[1]。设施农业的特点各有不同,这就决定了所需要的设施农业机械装备分为不同类型,即农业耕作机械、灌溉与施肥机械、烟雾机械和温度调节设备等等。
农业耕作机械是用于大棚或者温室等环境中的专业机械装备,不仅可以发挥多种功能,而且适应大棚的有限环境,能够满足大棚或者温室的特殊环境需要,以提高大棚或者温室中的农作物耕作效率。农业耕作机械在设施农业机械设备中属于是基础装备。
灌溉与施肥机械,其中,农业灌溉机械设备可以在大棚或者温室中进行各种灌溉操作,诸如滴灌、喷灌以及微灌等等功能都得以发挥,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还提高了农业灌溉效率。农业施肥机械设备在施肥中,可以根据农作物生长需要进行调整施肥方式,以实现有效施肥[2]。
烟雾机械,是用于调节大棚或者温室的温湿度的机械设备,主要是采用静电作用使大棚或者温室内烟雾弥散,且在烟雾中适当地添加农作物所需农药,以发挥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农业温度调节设备,是根据室外气候环境以及大棚或者温室中农作物的生长需要进行环境温度调整。农业温度调节设备在热能交换过程中,不仅可以降低资源损耗,而且还提高大棚和温室的室温调节效率,以为农作物塑造可以健康成长的环境。
2 中国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的现状
中国设施农业机械适应中国的农业环境而发展起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下,设施农业机械在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同时,还伴随着农业市场而不断地完善技术,且形成了规范的设施农业机械技术标准。到目前为止,设施农业机械产业的发展已经规模化,而且依然处于发展进程中,对设施农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设施农业机械在为农业提供科技服务的同时,在具体应用中尚存在着不足,需要给予高度重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设施农业机械发展上还存在着滞后性,不仅机械设备的加工工艺比较落后,而且缺乏创新力度,无论是材料的选用,还是技术的进步,都会由于创新不足而使得农业机械设备难以跟得上进步速度不断加快的农业产业,对设施农业产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3 中国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的发展前景
3.1 中国设施农业机械装备趋于小型化
设施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研发要能够跟得上农业发展的步伐,就要从设施农业需求出发,将中国设施农业机械装备趋于小型化设计,且将多种功能集合为一体。与手动机械设备相比,电力动力驱动的小型设施农业机械设备使用更为便捷,而且还要与农业中所常用的机具配套使用[3]。比如,在农业作业中,耕种、施肥、灌溉、除草等作业,都可以使用小型的设施农业机械装备来完成。
3.2 苗木移植用的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研发
设施农业中,苗木移栽是重点工作环节。设施农业机械装备进行苗木移栽,就是使用机械手将苗木移植到指定的位置,并按照要求栽种。如果育苗温室中采用设施农业机械装备进行苗木移植,可以提高苗木移植质量,且移植的苗木的成活率也会有所提高。
3.3 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的新能源研发
设施农业机械装备的研发要从绿色环保的角度出发积极使用绿色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等等,都属于是可再利用的清洁能源,将这些能量经过能量转换设备而转化为电能,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其提高电能输送效率。
关键词:有机种植业;分析;措施;遂昌县
中图分类号:F3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06002
1引言
2005年10月,原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准丽水地区为全国生态示范区,遂昌县作为其中九县(市、区)之一,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战略目标,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全力打造“金山林海,仙县遂昌”。 遂昌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九龙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3个,共有各类生态公益林面积195.1万亩。2010年,遂昌县启动原生态农产品培育行动计划,积极打造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做强做大区域生态、有机品牌,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差异化、特色化有机农产品区域化发展之路。2010年,全县创建国家级有机食品基地4个、原生态农产品生产核心基地30个,形成了农作物种植面积8000多亩、山油茶种植面积26000多亩、库区有机鱼养殖面积8500亩、牲畜养殖3200多头、家禽养殖近7000多羽的规模,实现产值3600多万元。目前,遂昌累计获国家级有机食品标识9个,国家级绿色食品标识2个,省级绿色农产品2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15个,其中“龙谷丽人”茶和石练菊米获得国家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双认证,遂昌先后被命名为“中国菊米之乡”、“中国竹炭之乡”和“中国名茶之乡”。
2发展现状
遂昌耕地面积约15万亩,2010年,遂昌县共获得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林)产品认证的企业及合作社共30家36个产品,其中有机食(产)品11个、绿色食品5个、无公害农产品22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产)地25个。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北界镇美国红提,种植面积1600亩,核心区面积400亩,按有机方式种植,每亩纯收入达12000元;高坪乡高山蔬菜,全乡种植面积3433亩,亩产值在万元以上;金竹镇山油茶面积2.7万亩,年产山油茶500t,其中有机山茶油基地2000亩,总产值达到3500万元;建洋村有机水稻100亩,亩产值5600~8400元;湖山乡原生态五谷杂粮基地1030亩,品种包括山谷、山西瓜、黄大豆、高梁、黑土豆、黑玉米、黑花生等,效益较好;石练镇菊米种植面积上万亩,产值1500万元以上,在浙江石练菊米有限公司的倾力打造下,“石练”牌菊米作为菊米行业的龙头,2003年就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和国家绿色食品双认证;大柘镇茶叶种植面积19000多亩,产值达8058万元,其中精诚茶叶于2010年申报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目前共有711亩茶园取得了有机茶认证。
3有机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3.1有机茶叶市场前景分析
有机茶是我国第一个颁证出口的有机食品。1997年以来,我国茶叶主产区的浙江、江西、安徽、湖南等省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出口企业和茶农热情高,有机茶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00年,全国有机茶园达7.5万亩,产量约3000t;到2005年增加到24万亩和10000t;到2007年,面积扩大到了85万亩,按亩产40kg算,产量可达3400t,占我国茶叶总产量的2.9%。当今,随着人们日益增强的健康保健意识,有机茶市场每年的增长率为10%~20%。我国有机茶主要销往欧盟、美国、日本和一些南亚国家。欧盟有机茶最大的市场在英国,年销量可达1000~1500t,主要通过传统销售渠道销售。其次是德国,年销量达600~800t,名优有机茶占有一定市场份额。按德国茶叶协会统计,2007年德国有机茶消费685t,占德国茶叶年消费量的3.9%,主要通过有机商店和健康食品店销售,也有部分有机茶通过高档特种茶叶店销售。其他欧洲国家有机茶年销售量约100t,主要包括意大利、法国和瑞士。
3.2有机林果业市场前景分析
近十年来,世界有机水果生产发展迅速,国际贸易活跃。国内方面,相对于其他有机产品开发而言,有机水果业起步晚,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只有少数几个小面积的有机水果生产基地,如安徽省岳西县的有机猕猴桃基地,湖南沅江市赤山岛的有机柑橘基地,天津蓟县个营镇的有机苹果基地等。但随着有机食品发展速度的加快和国内市场的启动,有机水果的生产与需求正在迅速增加,一些实力雄厚的公司开始涉足有机水果开发,有机水果基地逐渐增多,面积不断扩大,如从2002年10月开始,北京华邦公司相继在全国建成了6个有机水果基地:河南西峡有机(野生)猕猴桃农场;河北兴隆有机(野生)山楂农场;四川蓬安有机甜橙农场;北京延庆有机葡萄农场;北京平谷有机大桃农场,总面积达7万多亩,规模堪称全国第一。尽管有机水果的价格是常规水果的2~3倍,但销售额却可占超市水果销售总额的10%~15%。在上海,青浦草莓研究所生产的有机草莓在超市供不应求,台湾的“燕巢有机水果”也正在进驻上海超市。总之,随着我国有机食品市场的发展,有机水果将是倍受消费者关注的有机产品,有机水果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3.3有机中药材市场前景分析
通过有机中药材的栽培和有机中药加工产品的开发,可以保证中药材原料的质量,增加生产者和加工者的质量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促进中药产品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打造知名品牌,提升国际形象,适应人们“回归自然和绿色”的需要,从而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抗拒贸易壁垒对我国中药产品的阻挠。因此,有机中药材产品的开发必将迎来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前景。
4发展思路
4.1近期目标
2013年通过有机认证的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油茶3000亩,蔬菜3000亩,菊米2000亩,茶叶2000亩,红提1000亩,板栗1000亩,水稻、烤薯、杂粮、竹笋、水(干)果、中药材各500亩,初步形成一套生产管理、生产技术与操作规程,建立有机食品产业化经营模式。
4.2中期目标
2015年通过有机认证的面积达到3万亩,其中油茶8000亩,蔬菜5000亩,茶叶5000亩,菊米3000亩,红提2000亩,板栗、水稻、烤薯、杂粮、竹笋、水(干)果、中药材各1000亩,完善有机农业开发能力建设,有机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
5实施措施
5.1重点抓好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有机生产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和开发概念,首先应该抓好示范基地和精品园的建设,针对每一特色品种先建立一定规模的有机生产示范基地,并以集中连片的茶园、林地、田块为基础,以知名品牌为依托,一方面能使有机与原产地的品牌有机整合,形成精品基地,另一方面可确保有机食品的质量,进一步提升现有品牌的知名度,使其上升为名牌产品。示范基地要从组织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技术、品牌建设、产品营销诸方面做好示范工作,做好有机生产的成本投入和效益产出的分析,形成一系列有机食品的开发模式,制定系列的有机食品生产的技术操作规程,作为在全县较大范围内开发有机食品的典型。
5.2建立有效的有机食品开发的组织形式
有机认证要求较高,一家一户分散操作的方式进行有机生产难度较大。建立示范基地首先要确定基地的组织方式(如公司+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租赁等)、生产规模,制定技术方案,建立内部质量控制体系。从全国的经验看,公司租赁经营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是比较成熟的,因此要扶持、鼓励有机食品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在缺乏龙头企业的乡镇需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组织好当地的有机生产示范,建立有机食品开发公司,推动有机食品的发展。
5.3建立有机种植生产技术体系
根据有机食品生产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全国尤其是浙江农业、林业、园艺和植保相关的研究所和高校及农林技术推广机构等当地的科技力量,将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基地与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结合起来,共同研究适合遂昌有机生产的技术体系,包括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土壤培肥技术和轮作套种技术。有机农业病虫草害防治工作是有机生产的难点,但要把握一个总体原则,就是要以农艺措施防治为主要手段,避免大面积的单一种植,建立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平衡的农林生态体系,实现健康栽培,再辅之以恰当的生物、物理措施。从选种、选苗开始加强生产各个环节的管理,预防病虫害发生,将其抑制在萌芽状态,以达到病虫草对作物不构成危害和减产的后果。土壤培肥方面,要提倡和积极推广目前比较成熟的果园与豆科作物及绿肥如苜蓿的间作、覆盖技术,种养结合技术等,利用间作作物、覆盖物、畜禽粪便培肥果园。在有机食品生产面积大的区域,要集中畜牧养殖业,提供足够的有机肥源,满足有机食品基地肥料的需要。
5.4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强有机食品贮藏与加
工能力建设遂昌主要林产品有竹笋、油茶、板栗等,此外还有大量种植的茶、菊米等品种,有机食品品种多、发展快、特色明显,但多以新鲜产品或初级产品的方式销售,尚未建立相应的加工企业,未能实现特色产品的增值。有机食品上市时间短而且集中,短时间内大量上市,一方面与其他同类产品同时上市,很难实现优质优价;另一方面,大量新鲜产品短时间内不能销售完,必然造成巨大的损失。通过保鲜储藏延长产品的供应时间,既可以避免不能及时销售带来的损失,还可通过反季节供应来避开产品上市的高峰期,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县政府应加强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强有机食品贮藏和加工能力建设,通过加工可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降低运输的数量和成本,留下大量的可以用于副产品开发的有机物质或用作有机肥的原料,有助于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夏海龙. 我国有机农产品的市场前景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09(5) .
关键词 大棚蔬菜;问题;措施;前景分析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111-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温饱得到保障,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物的安全问题也愈加重视,其中蔬菜的安全绿色无公害也是人们非常重视的问题。
在蔬菜的供应和蔬菜的产量方面存在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大棚蔬菜的种植技术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其可以有效提高蔬菜的产量,提升蔬菜的质量,在缓解矛盾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大棚蔬菜的种植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进而对蔬菜的产量和质量产生影响,采取相应的对抗措施以及研究大棚蔬菜的种植技术是当前继续解决的问题。
1 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1 对有毒有害气体没有及时采取措施
对大棚蔬菜质量和产量影响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氮气和硝酸气体,氮气主要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施肥不当,使尿素肥在空气中大量挥发,产生大量的氮气,会腐蚀蔬菜的菜叶和根部,还可能会引起蔬菜根部腐烂,蔬菜死亡。亚硝酸气体主要产生于氨态氮肥的使用,会导致土壤变酸,引起蔬菜变白枯死。二氧化碳主要是由于通风不及时,造成蔬菜生长缓慢,产量下降。
1.2 御寒措施不到位
冬季大棚蔬菜的御寒措施做不好的话,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蔬菜的产量,严重时甚至绝收。蔬菜的生长温度一定要控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尤其在冬季寒冷时,避免因温度过低导致蔬菜冻死冻坏的现象。
1.3 大棚内除湿措施没做好
大棚内湿度对蔬菜的影响很大,由于大棚的密封使湿气聚集不易消散,湿度过高会导致蔬菜不能正常生长,因此大棚内的除湿措施就很重要。
2 应采取的措施
2.1 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
合理的施肥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降低有毒有害气体对蔬菜带来的危害。调整土壤的酸碱度,维持蔬菜生长的良好环境,做好大棚通风措施,让蔬菜生长在无毒无害的环境中。
2.2 保持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
对于大棚蔬菜来说,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蔬菜的生长,但是过高的二氧化碳会使蔬菜生长缓慢甚至不生长。当二氧化碳浓度过低时,应采取燃烧法或者化学反应法,应及时补充二氧化碳;若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则应该及时进行通风处理,以保证蔬菜生长所需二氧化碳适宜的含量[1]。
2.3 大棚蔬菜的御寒措施
避免蔬菜因寒冷而受到冻害,就应该做好防寒措施,可采取燃烧产热的方法增加棚内温度,还可以利用动物粪便的分解作用来产热。另外,做好大棚的密封措施,减少冷风的灌入,从而减少冷风对大棚温度的影响,可以在棚内挖寒沟,填充植物秸秆和炉渣,可以有效地维持棚内温度。温度过高也不利于蔬菜的生长,温度过低就会造成蔬菜的冻死冻伤,因此应控制好大棚内的温度,让蔬菜生长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2]。
2.4 大棚除湿措施
适当的通风换气可以有效降低湿度,同时还要注意大棚内温度的变化,及时有效的松土可以降低土壤和空气中的湿度,还可以用铺地膜的方式减少水分蒸发,降低湿度,维持蔬菜生长最适湿度,使蔬菜生长环境得到保证。
3 大棚蔬菜的前景分析
由于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饮食方面的重视,蔬菜的质量越来越重要,然而供求方面的矛盾越来越大,大棚蔬菜可以有效缓解矛盾,科学合理的大棚蔬菜种植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大棚蔬菜的前景就很可观,可成为蔬菜产量的主要途径,同时也可以为广大农民提供自主创业和就业的机会[3-4]。
因此,应该更加重视大棚蔬菜的种植技术,科学合理地经营大棚种植蔬菜,不仅有效解决了实际问题,缓解因蔬菜地域生产和供求矛盾,对发展我国农业产品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5-6]。
4 参考文献
[1] 娜啊.浅谈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农民致富之友,2015(20):86.
[2] 万玉铃.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生物技术世界,2014(6):31.
[3] 王盛军.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分析[J].农技服务,2016(2):105.
[4] 洪锡江,陈华勇.探讨温室大棚蔬菜的种植和病虫害防治[J].农业与技术,2016(3):78-79.
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
论藏羌文化与阿坝州“一线五片”文化产业总体发展布局
大九寨国际旅游精品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提升阿坝州文化旅游业及其产品转化策略
松潘县新农村建设思考
浅议黑水县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
适应市场需求加强“阿单九号”营销
沙棘在阿坝州生态建设中的作用与产业化开发思路
彰显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藏区质监特色
浅析GIS在阿坝州的应用前景与构想
浅析动物免疫失败的因素
阿坝州高载能工业技术创新的思考
阿坝州发展肉鹿养殖业的建议
浅析金川县飞蝗及其防治措施
羌绣文化产业发展探讨
关于提高岷江柏、滇柏容器育苗技术及降低容器育苗成本的探讨
对阿坝州特色水果发展的思考
阿坝州高原金针菇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精解
侍俊同志在阿坝州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肖友才同志在阿坝州科技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杨登云同志在阿坝州科技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对阿坝州知识产权工作的思考
对阿坝州“一体两翼”经济发展战略形成及完善过程的思考
英美两国政府采购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阿坝州汶川特大地震林业损失及灾后重建措施
浅谈地震灾后汶川县生态恢复对策
论灾区恢复重建藏羌美好新家园的辩证持久战
浅析若尔盖县现代农业的发展
粉尘污染及治理浅析
高寒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探讨
依靠科技促进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金川县建立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的可行性研究
中高海拔山区芹菜栽培技术
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施肥技术及病虫防治简介
科研新成果优质青稞新品种“阿青6号”
阿坝州委州政府召开2007、2008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浅谈民族素质与民族地区发展
引进国外智力促进科技创新
阿坝州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重视农机安全管理促进新农村建设
从市场变化趋势看小金县农业结构调整
金川农村移民多渠道生产安置初探
人畜共患炭疽病的防控与对策
爬山虎治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表及裸岩前景分析
浅谈川西北高原玉米育种的现状及对发展的思考
阿坝州发展土鸡生态养殖产业的设想
小金县退耕还林之我见
阿坝州山野菜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红原县草原、草地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辐射松优良种源及优树选择初报
甜樱桃在小金的表现情况及发展分析
强化民族地区学校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怎样让学生学好钳工技术
浅谈对孩子课外阅读的辅导
>> 2001~2004年西昌市硒碘盐预防克山病结果分析 西昌市1994~2004年伤寒流行特征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西昌市香草兰栽培适应性探析 不同文化程度的西昌市居民对高血压知晓率的调查分析 新型墙材推广应用行动方案 温室滴灌推广应用前景分析 云浮市成分输血推广应用的情况调查与分析 濮阳市城市照明节能成果推广应用现状分析 秦皇岛市耐密型玉米品种推广应用分析 544名西昌市居民生活意识及习惯、对常见疾病认知度的调查与分析 西昌市广平市场荣获农业部定点市场称号等 西昌市城市道路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西昌市洋葱软腐病的调查与防治 西昌市洋葱葱蓟马的为害特点与防治技术 西昌市洋葱葱地种蝇的为害特点与防治 西昌市业余自行车俱乐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西昌市城镇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 基于西昌市的城市环境设计策略研究 西昌市:“三个三”筑牢基层党建基础 西昌市种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范洪伟,李海英.藤蔓植物与墙体绿化的结合技术[EB/OL].(2011-10-01)[2016-06-30]..
Abstract: This article pointed out that with the increasing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 large crowds of people move into cities andthe scale of cities is enlarged.The living space of the urban residents is compressed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of environment are gradually standing out. How to effectivelycarry on the city greeningbecomes one of the burning problems needed to be res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ties. Vertical green wall, an emerging greening method, has been proved in practicethat vertical green wall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urban greening construction and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At the same time , some questions are encountered in b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ities,destroying the old and establishing the new andcultivating ideas are the key points of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vertical green wall.
摘 要:“十二五”总体战略框架新形势下,土地整治成为“三化”协调发展中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手段。以河南农业大学
>> 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改革初探 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 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独立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就业导向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探讨 新形势下包装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合理构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当前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策略刍议 浅析当下土地资源管理的措施 新形势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土地整治的机制构建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探讨 应用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遥感课程教学改革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模式探讨 转型形势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新形势下土地管理的格局探析 新形势下资源勘查工程(新能源)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吴次芳,费罗成,叶艳妹.土地整治发展的理论视野、理性范式和战略路径[J].经济地理,2011,(10).
[5] 王金满,白中科,师学义.土地整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求与前景分析[J].中国地质教育,2011,(4):14-16.
[6] 吴次芳,叶艳妹,岳文泽.试论土地利用工程的学科属性、体系和发展方向[J].中国土地科学,2007,(3):26-31.
近年来,盐城地区水稻成熟期间遇连续阴雨天气,导致收割机下地作业困难,水稻收获期推迟,对小麦的适时播种影响极大,使得小麦的生育期也相应推迟,小麦抽穗扬花期遭遇阴雨、高湿天气,致使部分防治不到位的小麦田块赤霉病发生程度加重,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收益。为探讨既能解决稻麦轮作季节紧张矛盾,又能确保稳粮增收的途径,盐都区委主要领导率区委办、区农委和区农科所相关负责同志赴湖北省蕲春县进行实地考察,并拜会了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湖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的相关专家,就水稻再生稻和饲料油菜生产以及再生稻品种利用等方面进行交流沟通。
1 考察的基本情况
1.1 蕲春县再生稻生产和湖北省再生稻品种利用情况 蕲春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5.93万hm2,从2000年开始,再生稻面积逐年扩大,2016年再生稻种植面积达到1万hm2,主要品种为新两优223、两优6326、淮两优608等杂交籼稻品种。常年于3月20-25日播种,4月20日开始栽插,5月1日前栽插结束,按照常规水稻栽培用量施用基肥、分蘖肥和孕穗肥,头季稻在7月上中旬抽穗扬花,8月10-20日收割,在收割前10d第hm2施用尿素150kg和氯化钾90kg作为再生稻的促芽肥。收割时留稻桩高度40cm,收割后3d内施尿素150~225km/hm2作壮苗肥,通过科学水浆管理及有效病虫防治,再生稻在9月15日齐穗,10月下旬收割。一般头季稻产量9000~9750kg/hm2,再生稻产量5250~6000kg/hm2,由于再生稻几乎不打药而无农药残留,且稻谷品质相对头季稻要好,稻谷价格也相对较高,在当地具有“一种两收”,省种、省工、省肥的特点,普遍受到农民的欢迎。
据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专家介绍,该省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水稻主要以杂交籼稻及常规籼稻品种为主,目前全省有14.67万hm2再生稻,主要品种以两系杂交籼稻为主。以蕲春县为例,该县常年有249d的无霜期、1300mm的降水、16.8℃的日平均气温、2100h的光照时数,再生稻生产、生态条件独特,该县再生稻种植规模和种植水平为湖北省之最,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1.2 饲料油菜品种推广应用情况 在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了解到,由中国工程院傅廷栋院士领衔的团队近几年研究开发了华协1号、饲油1号、华油杂62等饲用油菜品种,在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示范推广应用达上千万亩,该项技术主要是利用春小麦收割后8―10月份期间的70~80d农田空闲季节的温光水土资源,种植专用饲料油菜品种,以收获终花初期油菜全株的鲜草,解决冬春青饲料短缺为目的,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持续发展开辟新路。该项技术较种植其他类型的牧草具有种子成本低、鲜草产量高、营养价值优等特点。
2 苏北沿海地区再生稻种植前景分析
2.1 种植再生稻有技术基础 盐都区农科所曾在20世纪80年代培育过常规中籼稻品种盐籼203[1-2],作为再生稻也在南方稻区(包括蕲春县)推广应用过一段时期[3],杂交籼稻制种和种植水平在省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农户已熟练掌握杂交籼稻的种植技术。只要有适合的品种,完全可以进行再生稻种植生产。
2.2 温光等气候资源能满足再生稻的生长需要 盐都区地处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常年无霜期218d,日均气温在15.4℃,年10℃的初日在4月5日,20℃的终日在9月24日,气温较大陆季风气候区的蕲春县早春升温迟,晚秋降温慢,种植再生稻后期温光资源能够满足再生稻的生长需要。据此,理论上盐都区种植杂交籼稻的再生稻必须在4月10日播种,5月10日栽插结束,8月20日收割,方能使再生季稻在9月15日齐穗,并有较好收成。目前全区常用的水稻品种基本以粳稻为主,对这些品种的萌芽再生能力和对早播早栽的适应性还未进行试验研究。但据了解,蕲春县种植的两系杂交稻品种丰两优香1号,2016年作为我省首例,在常州溧阳市上兴镇桥东村进行了2hm2的示范种植,头季稻产量9225kg/hm2,再生稻产量为3750kg/hm2 [4]。
2.3 农户对杂交籼稻的品种选择习惯可以因政策引导而改变 盐都区在1995年前后是以杂交籼稻为主栽品种,后来由于杂交籼稻增产潜力不足,逐步被粳稻所替代。近十年来农户已习惯种植粳稻,且粮食部门也基本只收购粳稻。目前杂交籼稻只有个别农户因特殊用途零星种植。但只要粮食部门与农户通过订单模式,约定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籼稻品种,农户应该能够接受种植籼稻品种;粮食部门也能通过单独收贮、单独加工、定向销售来提升自身效益。
3 苏北沿海地区饲料油菜品种应用前景分析
油菜作为喜冷凉作物,本身兼具油料、绿肥、饲料三重特性。经过定向选育的饲料油菜更具成本低、饲草产量高、营养价值优等特点,且盐都区气候也适宜油菜生长,可以充分利用因稻麦轮作季节矛盾而致的冬闲地进行种植,在盐都地区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是有利于草饲动物养殖业发展。因受限于高质量的饲草产量,全区草饲动物养殖规模较小。在稻收后的11月份播种饲料油菜,可以部分解决草饲动物的冬春饲料补充问题,同时通过建立农牧循环体系,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二是用作绿肥培肥地力。未进行种养产业结合的地方,种植的油菜可以直接在水稻栽播前15d进行耕翻埋青,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4 几点建议
4.1 积极试验示范,选准适宜品种,探索配套的生产技术体系 落实农技部门进行适合苏北沿海地区再生稻品种和高品质、高产量饲料油菜品种的引进、筛选试验,力争尽早选出适合种植的,产量、效益、综合性状较优的再生稻品种和饲料油菜品种。同时积极主动探索与之配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