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管理心理和行为

时间:2023-09-24 10:56:22

导语:在管理心理和行为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管理心理和行为

第1篇

关键词:电力配网;管理技术;维护;运行

电力配网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但是其中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只有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保障电力配网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才能够实现电力配网管理技术的建立健全。因此,分析电力配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事情。

1 配网运维管理的现状

现阶段配网的网架基础较为薄弱,自动化水平较低,相对落后的检测手段,再加上配网的特点如面广、线长、点多等会增加电网运行维护工作的难度系数。相较于国外配网运行维护情况而言,我国在配电投资比率、输电、发电等环节中频繁暴露出许多问题。随着近些年逐渐增加配网资金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配网的运行状况,但是其网架结构薄弱、基础较弱等缺陷依然比较突出,尤其是台区低压设备过于陈旧的问题日益突出,增加了在用电高峰期间故障发生的频率,从而影响供电抢修工作的顺利展开。

随着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的居民生活水平,社会逐渐增高的电气化程度,使得社会各个领域都无法接受停电所带来的损失,这就对配电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2 电力配网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有效的专业化管理

在电力配网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出现管理部门人才缺失的情况,再加上管理缺乏专业性,直接导致管理目标也缺乏有效性。在实际工作中,陈旧单一的管理模式缺少创新,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没有明确自己的职责,配网维护与运行出现问题也是在所难免。

2.2 配网结构不科学,配网形式不合理

电力配网管理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网结构是否科学。目前,在电力配网管理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较高的配网线损率,究其原因是没有充分的重视电力配网的规划与建设、不合格的网架结构、电力用户的负荷要求与输电线路设计不吻合等等。实现电力配网结构的科学合理性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和前提。

2.3 缺乏标准化管理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电力配网中应用管理技术缺乏标准化,缺失统一的标准就无法保证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及行为后果,就无法保证合理的进行配网施工项目规划。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缺乏统一的监控流程规范来实时监控施工现场,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来调动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 缺乏对自动化系统和设备的充分运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供电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电力配网要在保证正常运作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和供电质量,这就需要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自动化系统,这在解放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发现故障、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等方面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电力配网还没有做到充分运用自动化设备,如智能开关、监控检测终端等等。

3 新形势下针对电力配网管理中存在问题提出具体解决对策

3.1 加强对电力线路及电力配网设施危害的安全检修

(1)对配网线路设备进行定期的巡视工作,及时的清除线路台区范围内的障碍物,如树木等;定期检查避雷器和绝缘瓷瓶,最大程度的避免停电事故的发生。另外,管理末级漏电要加强管理,安装与维护总保护器的工作也要真正的贯彻落实下去,尽可能的降低由于单个用户出现故障或单台配变出现故障而造成主线停电的可能性。

(2)充分利用新设备,在实际供电中尽可能的采用地埋电缆、架空绝缘导线及架空电缆等,使故障发生率大大降低。

(3)定期检修配电线路及配电变压器的运行状态,如果遇到线路或设备出现异常情况,应该及时上报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3.2 提高配网基础设施管理水平

首先,对电力配网建设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尽可能的简化线路布置以降低安全事故出现的频率,这就需要电力配网各个部门之间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联系,明确配网结构框架,确保科学性、合理性的配网规划得以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为后期的配网的检修和维护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在电力配网建设中应该加强管理的规范化和统一性,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来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为配网的正常运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后,加强人员专业化管理,明确岗位分工,划清职责界限,必要时可以开展有规律、有计划的培训,来提高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养。

3.3 标准化管理

(1)工程管理制度标准化。严格遵守《配电网工程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公司及国家电网统一制定的专业管理制度,包括审计、物资、财务、计划、规划等方面,将分层管控职责落实到位。

(2)业务实施流程标准化。定位机构职能,使流程管控不断强化,明确业务界面和衔接职责,将横向岗位与部门之间内部流程进一步细化,使业务流程框架体系符合内控要求,并可以覆盖到各个部门。

(3)评价考核机制标准化。明确工作事项、技术事项、管理事项的责任,将指标量化,定期分析与统计指标,尽早的发现管理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增强对参建队伍的考核力度和检查,确保全过程、全面、全员的贯彻执行相关标准。

3.4 充分应用自动化系统及设备

首先,智能开关。即便没有通讯线路,智能开关也可以实现自动恢复费故障段、自动隔离故障段、自动诊断故障的供电,通过主站与子站的控制单元实现遥控、遥y自动化。

其次,监控、检测终端。其主要包括出线开关终端、开闭所开关终端、联络开关终端、分段开关终端等等,其可以有效地采集、处理信息,接受、执行遥控指令,上报事件记录等等,此外,还具备参数设置、保护电源、通讯、自恢复、闭锁功能、自诊断功能等等,其在电力配网的正常运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配网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在实际工作中,务必要重视电力配网的建设工作。为了满足经济的发展需求,实建立健全生态、科学、协调、环保的电力配网系统至关重要,是我国电力事业健康、快速、有效、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郑斌.试论电力配网管理技术的运行和维护[J].电子制作,2014(19):212.

[2]郭莉.对电力配网管理技术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2):7718.

[3]陈巍.电力配网管理技术运行及维护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6(19):308.

[4]刘国益.试论电力配网运行和维护管理技术[J].低碳世界,2015(10):38-39.

第2篇

2、在“设置”界面,点击“账号与安全”。

3、在“账号与安全”界面,点击“登录设备管理”。

4、在“登录设备管理”界面,可以查看登录设备列表。

第3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行政事业体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的财务管理及运作模式已不适应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和发展的需要。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所处的内外部经济环境逐渐走向市场化,现有的财务会计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更好的适应国家预算管理和加强宏观调控的需要,我们必须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的体系,以适应时展的要求。那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呢?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行会计科目体系已不能全面反映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

(1)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事业主管部门上下级业务交往

日益增多,相互之间经济往来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项目越来越繁琐复杂,资金账目的流向不能正确反映现实情况。

(2)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性质是一致的,但在流程中的名称不完全相同。比如核算财政拨给单位的经费上行政单位往往称之为“拨入经费”而事业单位往往称之为“财政补助收入”; 再如核算单位的开支情况事业单位称之为“事业支出”与行政单位称之为“经费支出”。这样性质相同的经费收与支出,而名称却不一样,导致了账目的混乱。

2、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问题上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1)行政事业部门编制预算在项目支出的程度及支出定额制定等方面做的还不规范,导致某些单位或领导不加克制的挪用资金,大摆阔气,铺张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2)行政事业部门预算编制不够规范,在项目的支出预算方面人为因素较多,往往存在着随意性和盲目性现象。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追加预算比较普遍,影响了预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也给项目的绩效考核带来一定的难度。

(3)行政事业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专项资金收入和支出在数量和时间上造成脱节。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1)经费审批程序缺乏计划性。行政事业单位各经济事项的流程控制不很规范,缺乏事前控制,往往局限在事后审批上,即 “实报实销”,“先审批后审核”。

(2)部分不相容岗位职责不明。有的单位内部岗位责任不清,存在着谁收费谁领取核销发票。有的单位资产保管、处置与报账会计职能不分离。从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规范、不合理、执行效果较差。

二、严格落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1、落实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单位内部制度建设

(1)建立内部不相容职责制度。单位内部应按不相容职责相分离的原则,设立财务管理岗位,做到各职能部门经办人员之间应形成一种相互牵制的体制,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科学规范发展。

(2)加强财务制度管理。不断更新内部各项开支标准等财务管理制度,以适应新型社的发展,对财政未明确开支标准的制定实施细则,规范各项经济业务开支的事前控制,防止独权。

2、强化预算管理,规范单位收支行为

(1)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将单位各部门的全部财务收支事项均纳入部门预算的实施范围,坚持按项目、按进度支出,不准随意变更预算项目、超预算安排支出,因特殊情况需调整预算或追加支出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不得擅自挪用资金。

(2)严格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各单位应根据各自的情况,科学合理地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制定费用消耗限额及定额,严格控制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对专项资金管理,要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分析制度,确保专款专用。

3、加强财会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1)加强会计人员的理论学习,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定期组织行政事业单会计主管和会计人员认真学习《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引导他们切实认识到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2)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做到经常化,以此来提高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

第4篇

[关键词] 信息时代;医院卫生材料;核算管理;新形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091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3- 0170- 01

0 前 言

卫生材料是指病人在经过检查及治疗后使用过的逐渐发生变化或消失的实物,卫生材料属于医院重要流动资产的一部分。如今,医院经营模式逐渐由宏观的粗放型转变为微观的核算型,医院卫生材料的成本也不小,达到百分之十以上。所以,如何对医院的卫生材料进行管理,从而降低成本,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1 医院卫生材料核算管理当中信息系统存在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医院的卫生材料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种类:介入卫生材料、治疗的卫生材料、特殊卫生材料以及一次性的卫生材料。我国一些综合性医院卫生材料的种类更多,甚至有数千种之多。由于卫生材料的价格不同,不同种类的卫生材料在采购上也不同。所以,不但卫生材料的管理会比较困难,而且不易材料核算。

第二,在医院实施的新型会计制度,将卫生材料分成单独计价与非单独计价两种模式进行核算。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难度依然较大,卫生材料在使用情况上存在着多种差异,部分用于消耗,部分用于收费,有时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因此对卫生材料进行分类核算的归类时需要的工程量比较大。医院为了加强对卫生材料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的效率,这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其进行核算,逐步建立起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医院现代化运营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不仅解决了医院原有核算管理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对卫生材料的科学管理,有效降低了医院的医疗成本。

第三,医院卫生材料需求量大,一般发票很难和货物同时送到,而且由于情况比较紧急,也无法第一时间对实物、发票进行核对。如果没有及时对货物做好入库前的评估工作,可能导致实物与发票出现偏差。此外,在核算这一环节如果缺乏严谨性,难以明确科室卫生材料消耗情况,并且出现收支对不上的情况,对医院实际消耗的成本评估造成影响。

2 卫生材料的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核算管理模块

2.1 科室申购审核模块

医院各科室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制定购买计划,并在设备科进行报备。而后设备科对所有科室的购买计划进行汇总,交由设备科科长、分管的副院长、院长逐级进行审批。对需要新购买的材料,先由医院专门的招标委员会组织招标。购买计划在审批成功后,信息系统根据系统中的供货商信息,把各科室计制定的卫生材料形成相应的备货单据,提示相应的供货商,并对卫生材料购买。

2.2 货到处理的管理模块

供货商将卫生材料送到后,需要将货物的基本情况输入电脑,如名称、数量以及单价等。供货商依据医院的采购备货单将货物发出,仓库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的统计情况对货物进行清点及核对。如果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将信息反馈到供货商。货物的检查上,可以由专门的检查部门对货物进行监督检查,所有的检查确定无误后,再将货物的基本情况输入到数据库中。

2.3 卫生材料配送仓储模块

医院人员根据货到处理模块对货物进行核对工作,之后生成货物入库单据,并将送到货物的具体情况发给各科室。同时,计算机可以自动对库存进行管理,有效、及时地统计库存量,这样可以方便医院制定采购计划,使采购更加科学。

2.4 医院账务核算管理模块

计算机系统对货物的基本信息进行整理,之后自动生成货物信息单,这可以方便日后的核对工作以及账目的管理。这一模块主要是医院各科室所使用的卫生材料进行管理,其提供的一系列稻荩可以让医院管理卫生材料使用更加科学合理,也提高了卫生材料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2.5 产品证件维护管理模块以及数据分析模块

在产品证件维护管理的模块系统中,可以对所购产品的证件、供应商的信息以及产品的保质期进行检查和提醒,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购买不合格的产品,保障医疗物品安全。在数据统计分析这一模块中,可以对各种卫生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并用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对科室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并计算出合理科学的使用量。

第5篇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护理

我院于213年2月27日收治了1例慢性肾衰竭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病人,通过手术治疗,并对病人精心的围术期护理,病人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病人,男,31岁,于2012年6月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2012年7月无诱因出现左眼疼痛、红、视物不清,伴头痛。当时因“慢性肾衰竭”身体条件差而未诊治。此后身体条件好时,曾于市某医院就诊,具体治疗不详,眼痛明显减轻,但视物仍模糊。2013年2月27日左眼又疼痛,视物不清,伴头痛、恶心,未吐,急诊来我院门诊,以“左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肾性高血压”为诊断收入院。检查:血压130/100 mmHg(1 mmHg=0.133 kPa),视力:右眼0.4+2,左眼无光感。左眼球结膜充血(++),结膜水肿(+),角膜上皮雾状水肿,KP(-),Tyndall(-),瞳孔圆,直径4.5 mm,对光反射消失,虹膜红变,眼内不通光。右眼晶体无混浊,眼底视盘界清,A/V=1∶2,动脉细,呈铜丝样,黄斑区中心凹反射不清。眼压:右眼13 mmHg,左眼>60 mmHg。 术前由于肾功能不全,不能全身应用降眼压药物,只能局部给药,不能控制眼压,于2013年3月3日采用左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睫状体冷凝术。术后第1天角膜上皮水肿,Tyndall(+),地塞米松2.5 mg结膜下注射。第2天出现结膜水肿(++),突出于结膜囊外。第3天用注射器穿刺抽液,绷带包扎。第4天,结膜水肿加重,突出于结膜囊外,湿房覆盖,还纳包扎。2013年3月17日好转出院。1个月复诊:视力右眼矫正1.0,左眼无光感。左眼球结膜无充血、水肿。结膜下滤枕形成,角膜透明,KP(-),Tyndall(-),虹膜红变。眼压:右眼15 mmHg,左眼18 mmHg。

2 围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慢性肾衰竭本身病程长、预后不佳、需要长期透析,费用比较昂贵,加之患上了青光眼,出现眼痛、头痛,视力障碍。病人的心理、生理压力巨大,担心预后,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我们积极主动热情地与病人交流,耐心细致地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及时讲解病情,介绍手术方法,让病人了解青光眼的疾病知识,告诉病人情绪变化对眼压的影响,同时动员家属一起做病人的思想工作,使病人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情绪过度波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

2.1.2 饮食指导

科学指导病人饮食,摄取的蛋白质在质和量上既要维持氮平衡和防止蛋白质缺乏,又要尽可能减少蛋白质代谢产物的蓄积。进食高生物价优质蛋白,如牛奶、鸡蛋、瘦肉、鸡、鱼、牛肉等,少进植物蛋白,入量应保证每天1 g/kg~1.5 g/kg,同时避免使用含钾、磷高的食物。严格控制水、钠入量,水的控制标准一般看体重的增加,原则上每天尿量加500 mL即为当天进液量。

2.1.3 术前准备

协助病人做好眼部检查,如视力检测、裂隙灯检查、眼底镜检查、眼压测量、房角镜检查、验光、超声波测定眼轴长度及晶状体厚度、视野检查。完善全身检查,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清离子、血钙和血磷、肾功能等。每日观察血压、体重、尿量变化,做好记录。术前1 d冲洗泪道,检查泪道是否畅通,术日剪睫毛、冲洗结膜囊。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术后4 h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头部活动,避免眼内切口出血流入前房内,使眼压升高。做好生活护理,视力不好,活动、如厕需陪同,防止意外。注意术眼卫生,1周内用手巾擦脸、不洗脸。鼓励病人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含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2.2 眼球按摩

眼球按摩是眼外滤过术后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可促使房水巩膜切口处外渗,形成一个有功能的滤过泡。术后3 d以后,当眼压超过12 mmHg,前房已经形成,就可以开始眼球按摩,一般每日2次或3次。首先向病人讲解眼球按摩的作用及重要性,指导病人正确按摩的方法,并观察其按摩效果。按压部位应位于滤过泡的对侧,滤过泡位于上方时,应将指头放于下睑,向眼球中心加压,持续10 s,松开5 s,连续3 min~5 min,注意不能过度,防止碰伤滤泡、前房出血、伤口裂开。按摩前后应比较眼压高低变化、滤过泡弥散程度及前房深浅情况。如按摩后眼压下降,滤过泡隆起、弥散及前房变浅,说明按摩成功。

2.3 出院指导

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情绪激动。不饮酒、不喝浓茶、咖啡,不一次性大量饮水及在光线过暗处久留。在医生指导下每日进行眼部按摩1次或2次,以保持滤过通畅。出院后1周复查1次,1个月复查1次。出现眼痛、畏光、流泪等情况时及时复诊。

3 小结

本例病人病情复杂,实施内眼手术风险大。我们认识到除了对眼部实施护理外,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改善病人的全身情况,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血液透析后的护理对疾病的治疗也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气管畸形;围手术期;护理配合

临床统计提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畸形的近期和远期病死率分为别7%和23.3%[1]。目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主要的临床辅助治疗措施,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为配合治疗,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了2012年3月1日―2013年6月1日期间我院的162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畸形患者,并对围手术期的护理重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现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的我院的162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畸形患者,其中2012年3月1日―2012年9月1日的81例患者为对照组,2012年9月1日―2013年6月1日期间的81例患者为试验组,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对照组中,男58例,女23例;试验组中,男54例,女27例;年龄出生21天~1.6岁;两组的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要求如下:(1) 为我院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畸形患者;(2)患者知情后同意且配合完成随访者;(3)上报我院医学伦理会后获得批准。

1.2方法

1.2.1术前护理

充分掌握患儿病史,完成术前检查,动态监测患儿的心电监护、四肢末梢血循和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患儿的营养状况,保证热卡的摄人以供机体的需要。及时将表现异常者报告给医生;于术前3h起,禁水和禁食以避免术中误吸的发生。试验组中,为明确气管畸形的情况,于术前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应注意选取合适的气管导管,有助于缩短呼吸机应用时间、减少术后气管并发症)。

1.2.2术中配合

术中,由1名护士配合医生负责患儿的固定和气管插管,同时,密切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和心电图的变化状态,对于表现异常者应考虑与主治医生及时沟通;由1名护士配合医生完成纤维支气管镜侧口推药和急救,为保持患儿安静则根据医嘱向患儿推住0.2~0.3mg/kg咪唑安定[2-3]。

1.2.3术后护理

1.2.3.1基础护理

确保患儿术后平卧至少2h,禁水、食2h,2h后食温热食物,床旁备吸引器;密切监测患儿的SpO2以及呼吸的节律、频率和深浅度,对于表现异常者应考虑与主治医生及时沟通。

1.2.3.2并发症护理:

(1)防气管管道脱出:根据医嘱,持续微量2-3μg/(kg・min) 咪达唑仑以缓解患儿的不适感;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或同时行心脏手术当天,应掌握吸痰时机,迅速、轻柔的完成吸痰操作,减少因反复吸痰而引发的剧烈呛咳,并将每次吸痰时间控制在15秒内;注意在吸痰时操作同时,应将1ml咪达唑仑注射液快速泵入,从而将气管导管脱出风险值控制到最小;对于肺部布满湿音或痰液排出困难、痰液堆积或极度烦躁者,可考虑进行扣背、改变、配合雾化等操作以配合完成吸痰[4-5]。(2)肺部并发症:当呼吸机撤离后,辅助呼吸改为无创通气后,应立刻将床头抬高15~30°,并每隔2h进行一次更换;使用时注意:妥善固定无创呼吸机管道,观察无创通气是否有效,包括无创呼吸机的流量,胸廓起伏幅度,听诊呼吸音。根据医嘱,每日指导患儿行一次肺部理疗,并应用抗生素以防感染[6]。

1.3临床评价指标[7]

本次研究中,临床指标主要分为两方面:(1)护理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者为有效,死亡者记为死亡;(2)不良事件主要包括肺部并发症和脱管。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数据所用的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 l8.0软件,计数资料均以(%) 表示,组间比较选用卡方比较;计量资料均以(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

2结果

2.1两组的护理结果

据统计,试验组的护理有效率(87.65%)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44.44%), P

表1 两组的护理结果 例,(%)]

2.2两组的不良事件

试验组的脱管率(1.23%)优于对照组的脱管率(33.33%),试验组的肺部并发症率(11.11%)优于对照组的肺部并发症率(44.44%),P

表2 两组的不良事件 [例,(%)]

3讨论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常因心脏增大或血管畸形可导致气道受压软化狭窄,合并营养不良导致喉、气管软化的患儿的缺氧耐受力低,需全程借助呼吸机,且转病情变化快速,复杂,需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本次研究即围绕本症患儿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开展[8]。

本次研究中,并发症的重点护理为本次研究的特色内容。由于本症患儿普遍存在肺炎史,且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气道分泌物普遍较多;术后,患儿的气道分泌物易附着在网状结构的气管管道上且不易清理,因此,普遍需加强术后肺部护理。临床观察得,刺激性呛咳或剧烈咳嗽均可引发管道移位或脱出,因此,为避免患儿出现躁动、刺激性呛咳或剧烈咳嗽等症状,可考虑采取适度镇静,以将SpO2控制在85%内。本次研究中,试验组的护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死亡率显著降低,且脱管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体现了护理干预的有效性。遗憾的是,本次研究的研究指标和研究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有待进一步更新、改进。

综上所述,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畸形围手术期的护理敢于效果显著,改善患儿预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可考虑于合理范围内加大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桂娇,蒋慧,农彬,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治疗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9):31-33.

[2] 高虹,叶钜亨,张智伟,等.小儿复合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6(6):446-449.

[3] 卫红梅.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护理配合[J].中国医学创新,2013,8(35):62-64.

[4] 库德热提・艾比布拉.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临床疗效评价[J].东南国防医药,2014,12(3):304-305.

[5] 侯彩荣,胡梅英,张政,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围术期护理[J].江西医药,2011,46(7):681-683.

[6] 李芬.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21 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8):22-23.

第7篇

Abstract:between the teacher and student friendly and harmonious can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English teaching nowadays, a new type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the establishment and the maintenance is very important.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 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Key words: English teaching;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maintenance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习活动的进行与发展。在许多教学失败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之间不能良好的沟通,双方之间存在矛盾,而这些矛盾的不断激化,是导致教学失败的原因所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对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解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长期接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也是在教育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师生能否和谐相处、共同进步将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老师与学生之间也应本着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了解、互相体谅的原则,共同发展教育事业。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在英语教学中,由于英语非母语,但处于一个母语的学习环境这样的一个矛盾前提下,这些学生的负面情绪因素在英语教学中将尤其明显,导致学生与老师之间矛盾的冲突并不断恶化,这将会阻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英语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就显得极为重要,师生之间亟须建立相互平等、信任、尊重、理解为一体的科学模式,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学习氛围。

2.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英语教师应留意教学的方法、方式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碰到的点滴,通过细心的整理来摸索新的课程改革的方向,应着重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教导他们应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学好英语,关心学生的内心成长,建立良好和睦的教学环境。

2.2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亲切感,让学生融入到这种语言环境中去,在和睦的氛围中学得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友好关系的发展 。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措施

由于年龄的差距,教师与学生之间可能会存在相应的代沟问题。作为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考虑如何改变自身来获取学生的认可,从而得到最大的教育效果。这种改变自身的方法,会对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起到关键性的引导。

3.1 英语教师应改变自身角色,在教育理念上不断创新

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对教师行业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了解最新、最全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灌输给学生最新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自己去接触新知识。成功的英语教师应通过介绍外国文化,采用各种多媒体等有效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摸索与实践对所学到的知识形成根深蒂固的理解和认识。

英语课堂应以学生为主,老师加以辅助,老师与学生多沟通的形式来开展。教师也应从原来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主导课堂,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新性、组织性,让学生了解其他人的想法,并加以交流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和学习积极性,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确立学习方向。

3.2 英语教师要树立新型的学生观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老师怎样看待学生,将如实体现于教学活动中。在新型师生关系下,平等、尊重、理解、信任显得尤为重要。

3.2.1 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

学生的发展是教育活动的重点,学生的不断进步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老师在帮助学生发展,发展的主体就是学生。当学生自己有学习的动力时,教育教学活动才能飞速发展。英语教师的责任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置,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只有自己要学、爱学、肯学,学生才能有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2.2 发现了解学生的差异性并制定发展方向。

每个人都有不同,学习方式也存在着差异。作为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并制定相关的学习方式方法。学生的发展差异源于先天遗传、后天环境条件、个人努力等诸多因素,每个人的性格、态度也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种种不同导致英语教师要考虑更多的应对策略,找到最适合的方式去教导学生,让学生们扬长补短,发挥各自特长、主动性,满足学生个人成长的独特需求。

3.3 注重师生平等

不同于古时的教育方式,如今的教学中更能体现师生平等。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是一味去灌输自己的想法,而是作为一个帮助者、引导者,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深入,这种教育方式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和爱好,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从另一方面来看,学生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个别内心相对比较脆弱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切照料。每个老师都应该尊重自己的学生。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是新型的师生关系的体现。

总之,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奇妙又细腻的并存着,双方也应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平等对待。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多给予学生主动权,让其自身去摸索知识的奇妙,让学生在不断实践摸索中进步。学生信任老师,在课堂互动的环节,给予大力的支持与响应。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将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林文俏. 关于现代大学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J]消费导刊, 2008,(07)

第8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编制外用工管理难点 对策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和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全国125万多个事业单位、3035万多事业编制人员基本上都实行了聘用制,初步形成了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升能降、待遇能高能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编制不足,为了事业发展,在一些临时性、辅、流动性、可替代性岗位上,使用了大量的编制外人员,对这类人员的管理却缺乏行之有效的用人机制,致使编制外用工管理混乱,劳动争议层出不断,应引起相关部门和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1 事业单位编制外用工管理的难点

1.1 工作周期短,流动性频繁

一些刚从院校毕业的学生,往往实践经验很少,经过三五年的工作,好不容易可以到更重要的岗位,从事更重要的工作时,却因为待遇的差异选择离开,这种现象在事业单位里面很常见,也成为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发展,大幅度提高事业单位编制外用工的收入确实有困难,受编制限制,将他们转成正式员工更是难上加难。另一方面,很多事业单位编制外用工没有归属感,一旦掌握了一技之长,就会流动到更中意的单位和岗位。正是这种待遇的差异,使得事业单位编制外用工成为流动性极大的一个群体。

1.2 思想不稳定,工作热情低

事业单位编制外员工目的和价值取向不同,择业动机复杂,认为事业单位对其不够重视,待遇和地位偏低;同时由于考核制度和聘用机制尚不够完善,对事业单位编制外员工缺乏激励与竞争机制,导致他们思想波动大,工作热情低,普遍认为工作是临时的,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或者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对工作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对组织缺少向心力和凝聚力,对未来丧失追求和信心。

1.3 重使用,轻培养

由于事业单位编制外用工的流动性较大,单位在用人的策略上比较倾向于“使用”为主,对这部分人员的培训及继续教育的力度不够甚至没有。一些管理人员把事业单位编制外员工更多地作为劳动力使用,从管理上给予支持、理解和关心不够。加之事业单位编制外员工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获得培养和深造机会的竞争力,因此他们很难得到“充电”、“镀金”的机会,知识老化,思想守旧,技能落后,不能与时俱进,跟不上事业发展的步伐。事业单位有时只好采用“人海战术”,用“三个臭皮匠”顶替“一个诸葛亮”。其结果是用工越来越多,报酬越来越低,素质越来越差,影响了主业的发展和壮大。

1.4 违法行政,劳动争议激增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体制的改革,劳动关系呈现出管理手段契约化、调整方式法制化的发展变化趋势。受传统思维方式和习惯思维的影响,许多事业单位人事工作者思想观念没有及时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管理手段没有及时由行政化向法制化转变,导致事实劳动关系普遍存在、不缴纳社会保险费、随意解聘劳动者等大量违法事实发生,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劳动争议,影响了事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2 解决事业单位编制外用工管理难点的对策

2.1 谨慎使用劳务派遣用工方式

按照《劳动合同法》要求,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务使用单位签订派遣用工协议,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选择适宜的人员,并与员工根据平等自愿的原则签订劳动合同。这是一种新型用工方式,真正实现了人才的“单位所有”向“社会所有”的转变,避免单位与劳务人员在人事及劳动关系上的纠纷。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实现人事关系管理与人员使用分离,变单位人为社会人,即单位管用人,而一些具体的人事管理工作则由派遣机构负责。在使用劳务派遣用工方式时,应注意把握好两个环节:一是要选择社会信誉好、经济实力强的劳务公司,有效规避发生劳动争议时承担的连带赔偿责任。二是要签订好劳务派遣协议,明确约定派遣岗位、人员数量、派遣期限、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及违反协议的责任,尤其要注意监督劳务公司与派遣用工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

2.2 妥善使用业务外包管理模式

国家尚未对业务外包做出法律规定。这一管理方式企业普遍使用,事业单位也逐步尝试。业务外包是指单位将一些辅的次要业务承包给第三方公司来经营,以降低单位人力管理成本,实现效率最大化。比如高校清洁绿化工作就是采用这种用工形式。校将校园及学生宿舍、清洁、绿化任务承包给有资质的劳务公司,由该公司负责日常的清洁、绿化工作和工人的管理,人事部门既不负责工作安排、也不负责日常管理及工资发放。使用劳务外包时应注意人员管理与劳务派遣人员管理的区别。如果用管理劳务派遣的方式管理劳务外包人员,时间一长就容易把两类人混为一谈,当劳务外包人员发生工伤、欠薪等劳动争议时,就容易引发单位之间的争议。劳务派遣适用于规章制度约束,劳务外包适用于合同管理方式。单位对劳务外包的一切约束都应明晰在业务外包合同中。

2.3 加大员工培训力度

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周期加快。这对员工的综合素质需求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客观上就要求单位必须赋予编制外用工与编制内人员同等的教育、培训的权利,必须对编制外用工的数量、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人员结构等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规划和评价,尤其需要加强对编制外员工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的培训教育,不断满足员工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和事业发展的需要。

2.4 注重基层组织建设

通过基层党、团和工会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能够对编制外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到全方位的影响和约束。事业单位应加强对流动党员、共青团员的管理,及时转入编制外员工的组织关系,使其在事业单位中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委及各基层党支部积极挖掘和培养优秀编制外员工,吸收他们参加各类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更加靠近党团组织。吸纳编制外用工加入工会组织,建立“会员之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竞赛、技术发明和文体活动,使编制外员工从身心上全部融入组织,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2.5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借鉴事业单位职工年度考核制度,在编制外员工中建立健全考核奖励机制。与编制内职工考核同步进行,同等要求,同等比例评选优秀员工予以表彰和奖励。通过自我总结,客观评价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表现,业务技能、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和遵守劳动纪律情况,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率水平,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今后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通过民主评议,大家可增进了解工作的酸甜苦辣,加深同事间的相互理解,同时也让大家看到他们为单位做出的贡献。通过反馈考核意见,肯定员工的成绩、优势、亮点,指出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鼓励员工取长补短,爱岗敬业,鼓足干劲,开拓创新,取得更大的业绩。

2.6 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1)强化归属感。人性化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一个组织要想持续、健康、协调的发展,就必须让编制外员工有“家”的感觉。通过目标分解、事业共赢、风险同担、利益均享,将编制内外员工紧密的凝聚在一个事业发展愿景下风雨同舟。

(2)合理授权。现代人力资源的实践证明,任何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都不想只是一个执行者,恰当满足编制外员工的这种需要,既对个人进取有激励作用,又有利于事业的长期发展。

(3)目标可行。通过设置“跳一跳摘桃子”的合理目标,激发编制外员工的斗志,达到调动积极性的目的。因为目标是奋斗方向,目标的完成是对员工工作成果的认可,是其成就感的体现。

(4)学会赏识。欣赏是一门领导艺术,当员工彼此看到优点时这个团队就是优秀的集合体。编制外员工谋求单位的承认和同事的认可,希望自己出色的工作被单位“大家庭”所接受。如果得不到这些,他们的士气就会低落,工作效率就会降低,他们需要成为单位整体的一部分,从而感到自己是单位的主人而不是苦力。欣赏他们,就是承认他们,激励他们。因此一定要在组织中营造一种互相欣赏的氛围,真正体现“以情感人、以事留人、以制励人”的先进管理理念。

(5)适当加薪。当下不可回避的事实是,事业单位编制内员工和编制外员工的薪酬差距是很大的,这种情况从根本来说是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情决定的。低工资并非是明智的选择,如果一味追求低工资,必然导致人才外流、效率低下。因此事业单位应合情合理的确定编制外员工的薪酬,逐步缩小与编制内员工的差距。具体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不要把“最低工资标准”当做“工资标准”,应当在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参考当地社会劳动力的平均水平,结合单位支付能力,确定基本工资,达到“待遇留人”的目的。二是建立工资晋升机制,激励员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因为几年一贯制的工资水平,只能让人灰心丧气,让组织缺乏活力。三是建立年终绩效奖励制度,让大家觉得自己有盼头,日子有兴头,事业有奔头,单位有靠头。总之,提高人力成本,虽然增加了单位的负担,但也增加了单位的竞争力,低成本必然低产出,成本适度才是正确选择。

2.7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做好事业单位编制外用工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依法行政,建立和谐劳动关系。重点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1)全面签订劳动合同。

事业单位编制外员工由于不占事业编制,无法签订聘用合同。但是既然与事业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就应该签订劳动合同。如一年内不签订劳动合同应支付双倍工资,超过一年未签订合同就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因此事业单位使用编制外用工应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不要签订非法合同。如任意约定试用期,同工不同酬,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收缴赔偿金、不支付补偿金等,均属无效合同。二不要签订短期合同。因为劳动合同法规定,如果连续签订两次合同,劳动者如果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用工单位就应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合同。因此为了既要避免用工流动频繁、用工周期过短的问题,又要规避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问题,应适当延长合同期限。三是慎用“人为间断”合同方式。有的单位为了规避连续两次签订合同风险,在第一次合同终止时不再续签,间隔一段时间后,再签订第二次合同,员工仍回原岗位从事工作。劳动合同法虽然没有对“间断时间”做出量化规定,但“人为间断”毕竟有恶意中断之嫌,如果发生劳动争议,用工单位有可能承担法律责任,因此应当引起注意。四是通过合同变更延长劳动合同聘期问题。如果在合同未到期之前,通过双方协商延长合同期限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在合同终止后再通过变更合同期限的方式延长合同期限,就属于“弄奸取巧”行为了,搞不好就会落得“偷鸡不成反蚀米”、“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下场,这种做法更应引以为戒。

(2)主动参加社会保险。

当前事业单位编制外员工参加社会保险率还处于非常低的水平。究其原因有三方面:一方面用工单位怕增加用工成本,不主动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另一方面员工担心自己的实际收入下降,也 不愿意缴纳社会保险;第三方面由于国家在人才流动、社会保险接转等方面的制度还不完善,直接影响了单位和个人参加社会保险的自觉性。自从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国家已经三令五申的强调用工单位必须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并且加大了稽查的力度。近几年来各地劳动监察部门也普遍加大了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人们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维权意识普遍提高。因此单位再“软磨硬泡”的“拖一天算一天”,抱着“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最终会因小失大,“老账新帐一起算”。刚进入2010年,国家新修订的社会保险法就已颁布实行,从接转、结算、户口、领取等各方面,都为员工参加社会保险开通了“绿色通道”,因此,我们相信今后不论单位还是个人,都会提高缴纳社会保险的自觉性,参保率肯定会不断上升。在此,有个问题需要提请大家注意: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了解到,许多事业单位虽然给编制外员工缴纳了社会保险,但却采取了不正当参保方式。有的把单位应缴纳的保险费按月发给员工,有的在工资总额中暗含保险费,有的报销保险费,有的只参加失业险等等。这些做法严格讲都属于违规行为,因为参保是法定义务而不能转嫁,当发生纠纷时是得不到国家法律的保护的,因此奉劝大家切莫在参保上“投机钻营”,到头来落一个“丢了西瓜捡芝麻”“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结果。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按照传统的行政管理做法,对于员工的试用、奖惩、辞退、解聘、开除等行为,都是按照单位的规章制度执行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对上述行为都做出了明确的法律限制,因此必须对单位的规章制度进行“废改立”,废除与国家法规相悖的规定,修改、制定与新法规配套的制度。需要提醒的是关于制定规章制度的程序一定要具有合法性。按照劳动合同法要求,涉及到有关劳动报酬、保险福利、劳动纪律、劳动安全等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时,应当与全体职工或职代会协商确定。规章制度实施时还要注意公示环节,选择适当方式告知员工,让大家普遍了解,自觉执行。总之,编制外用工管理的大环境改变了,我们就必须尽快适应之。我们改变不了法律,就只能改变自己,尤其是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一定要加紧转型,不能只唯“行政命令”是从,应该以劳动法规作为管理依据实施管理,将传统的“人治化”转为现行的“法制化”。

新形势下国家和社会都强化了用工单位的责任,对事业单位编制外用工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者应加强学习和研究,自觉做到依法办事,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建立健全聘用机制、培训价值、考核机制、激励机制,为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郭纲.劳务派遣一种尚需完善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11).

第9篇

心力衰竭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2004年12月-2007年11月期间,笔者对并发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CRF患者分别给予单纯西药与西药加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并观察治疗两周前后心功能情况,现报道如下。

1 病例选择

入选年龄19~72岁,性别不限,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水瘀互阻型患者。心功能分级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标准进行分级。所有病例均施胸片、常规12导心电图、心脏B超检查,除外急性心肌梗死、支气管哮喘及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者。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0~60岁;CRF病程0.5~4年;心功能Ⅱ级10例,Ⅲ级15例,Ⅳ级15例。治疗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19~72岁;CRF病程0.5~5年;心功能Ⅱ级9例,Ⅲ级12例,Ⅳ级19例。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四联药物口服治疗。①钙通道阻滞剂。选用得高宁或伲福达,剂量每次10~20 mg,每日2次;②β-受体阻滞剂。选用倍他乐克,每次25~50 mg,每日2次;③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即ARB类。选用科素亚,每次50~100 mg,每日2次,或维尔亚每次4 mg,每次2次;④硝酸酯类。选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每次20 mg,每日2次。

治疗组在上述四联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中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药物组成:葶苈子、桂枝、五加皮、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各10 g,丹参、生地黄各15 g,生黄芪、潞党参各30 g,制附子6 g,大枣10枚。每日1剂,浓煎为300 mL,分2次服。

2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仍按原方案行血液透析及纠正酸中毒、控制血压治疗。

3 临床疗效

疗效标准:心功能NYHA分级降低2级以上为显效;心功能分级降低1级为有效;心功能无改善为无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2组比较,总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χ2检验,P

转贴于   4 讨论

CRF在中医学中属“关格”范畴。“关格”之名始见于《内经》,后张仲景《伤寒论》正式作为病名提出,认为关格是以小便不通和呕吐为主症的疾患,多由水肿、淋证、癃闭等病证反复发作或迁延日久,脾肾阴阳衰惫、气虚不化而致湿浊毒邪内蕴。脾肾阴阳衰惫是本,浊邪内聚成毒是标。肾病及心、邪陷心包、水气凌心、水饮射肺则症见胸闷、心悸或心前区疼痛;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血瘀、津液旁渗则成水肿。其辨证分型中以脾肾阳虚、水瘀互阻型最常见。

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以生黄芪、潞党参、大枣补脾益气;附子、桂枝辛温通脉,助脾肾之阳;五加皮补肝肾、强筋骨、强心利水;葶苈子泻肺利水、强心利尿;桃仁、红花、当归、赤芍、丹参活血祛瘀;生地黄养阴增液,以防利水太过。诸药配伍,温阳益气则水湿化,祛瘀利水则经脉通,达到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目的。

最近几年的循证医学表明,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并不能阻滞心衰的发生发展。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内皮素等水平升高,这些因素促使心肌细胞凋亡,导致心肌重塑,加重心肌损伤,致使心功能恶化。因而提出了应用ACEI和/或ARB、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拮抗剂治疗心衰,不但能延长患者生命,还能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