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0:56:23
导语:在雷电灾害的预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根据中国气象局值班快报,6月5日至6日,四川、甘肃南部、陕西南部等地震灾区将有一次中雨天气过程,累计降雨量有10-25毫米,局部地区可达30-50毫米,并伴有局地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此次降水过程给救灾救援工作带来不利影响,要特别注意采取防雷电、防风等措施。
另据中国气象局网站信息,未来3天华北中南部、山东的部分地区、云南西部和中南部、华南大部有大雨或暴雨,并可能伴有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6月3日山西省部分地区可能发生较强的雷电活动,出现雷电灾害可能性比较大。
为加强防范应对工作,避免和减少因大雨、雷电和地质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现特向上述地区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中央企业提出以下要求:
1.相关地方的安全监管局、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中央企业要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加强监测监控,通知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安排好必要的抢险队伍和救援装备、物资,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认真做好强降雨可能造成的淹井、滑坡、泥石流等次生、衍生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
2.立即通知可能受影响的煤矿、非煤矿山企业加强防洪设施检查,尤其是对采空区上方的防洪检查,做好防洪准备;受洪水威胁的矿井,要停止井下作业,撤出井下人员;加强对露天矿山边坡的监控,防止发生滑坡。
3.密切监控受影响范围内各类尾矿库,检查防排洪设施,做好防范因强降雨和地质灾害造成垮坝、溃坝的各项工作;通知下游受影响范围内的群众做好防范准备,一旦发生险情立即采取措施、组织疏散。
4.督促铁路、民航、水运、长途汽车客运等行业企业做好相关防范工作,确保安全运营。
5.督促危险化学品生产储运企业加强检查,做好防雷电工作。
6.油库储罐等重大危险源要对接地装置全面检查;雷雨天气应停止装卸油料,必要时切断电源。
7.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加强防范,尤其是铁路、道路、隧道、桥梁等施工单位要做好防洪、防淹、防突水、突泥、防滑坡等工作;建筑企业要停止塔吊等高空室外作业。
关键词农村雷电防护;现状;措施;山东枣庄
AbstractRural lightning protection situation in Zaohuang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hen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ce for the safety of rural areas.
Key wordsrural lightning protection;situation;countermeasure;Zaozhuang Shandong
枣庄是雷电活动和雷击灾害比较频繁的地区,且具有雷电活动频繁、活动期长、季节性强等特点,雷击主要集中春季和夏季,雷暴日数一般在23.5 d左右,雷暴初日一般在3月20日前后出现,终日一般在9月20日前后,属于多雷暴区。近几年,雷击灾害事故发生在农村的机率约占总雷电灾害数的3/4,雷击伤亡事故4/5以上发生在农村。因此,结合枣庄农村防雷实际,研究分析雷电灾害的成因及预防措施具有重大的意义。
1农村防雷现状
1.1农村防雷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农村防雷意识淡薄,防雷知识缺乏,房屋缺少防雷装置。有些农户在屋顶上放置了不锈钢水箱、太阳能热水器、普通电视天线、卫星天线等金属物,大部分没有作接地处理,这些金属成为雷电放电的对象,存在严重的雷击隐患。大部分房屋无防直击雷装置;电源线路、有线电视线路、电话线路等无防雷装置。
1.2农村学校防雷现状
对农村中小学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建筑物防雷设施现状调查,大部分学校没有防雷设施,特别是偏远农村小学,无任何设施的比例达95%以上,城区学校虽然有防雷设施,但防雷设施达不到要求,存在很多问题。近年来大多数学校师生的避雷意识正逐年提高,但经费不足,部分建筑物虽然有直击雷防护装置,但防雷装置倒伏、断裂、锈蚀、脱焊现象普遍存在。有避雷设施的学校,也只不过在主教学楼顶立了避雷针,大部分教学楼、图书楼、宿舍楼、食堂等都没有安装避雷设施,部分建筑物上安装的防雷装置材料规格或安装位置、引下线间距、保护范围等不符合规范要求,校内无避雷带,计算机机房未安装防静电地板,几乎全部电教设备无任何防雷电电磁脉冲措施,一旦建筑物遭受雷击或学校附近有雷击现象发生,势必在电源线路上有雷电感应发生,将会对学校整个电教设备及微机造成损坏。
2农村雷电防御措施
2.1 加强农村防雷科普的宣传和雷电知识的普及教育
农村防雷宣传和雷电知识普及是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关键,其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成败。只有提高群众防雷意识,增强群众安装防雷装置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才能够真正做好农村的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应采取防雷宣传画、防雷公益图片、雷电灾害警示图片、防雷宣传幻灯片、防雷公益广告等形式,利用手机短信、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防雷宣传,以及在农村宣传车巡回宣传等方式开展大规模的防雷科普宣传,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科学预防雷电灾害知识[1]。
2.2建立严密的制度体系
农村防雷减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制定一套适应农村特点切实可行的防雷工作制度体系来保证农村防雷工作的健康发展[2]。应建立雷电灾情收集、调查和评估制度,建立农村防雷装置的检查制度,建立农村防雷工作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建立县、乡2级防雷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施工监督和竣工验收制度。
2.3加大对农村建筑物防雷建设的监管力度
对农村企业和个人新建扩建建筑物,要安装避雷设施,定期进行防雷检测。从源头上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政府可以对农村避雷设施建设进行一定程度的扶植,减少农民的负担,从而减少雷电伤亡的发生[3]。
2.4规范电力、电话、电视天线等线路的防雷措施
由于农村都是架空线路,雷击到线路上和线路上感应上雷电流的时候较多,直接安装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难以承受。一般情况下,线路在人户前套15 m长的钢管埋地引入或改15 m长的屏蔽线入户,并把屏蔽线两头接地,这样可以把线路感应的雷电流的大部分通过屏蔽层和钢管传入大地。电话线路入户时应将其绝缘子(例如通信蝶式绝缘子)的铁脚接地,电话线路也不宜采用木杆架设。需要架设电视天线时,一定要在它的旁边架设金属避雷针并保持3 m以上的安全距离,用避雷针来保护天线。否则当天线遭雷击时,不仅电视机将受损,还有可能伤及室内人员。
2.5做好雷电灾害的预警预报
山东省已初步建立由卫星、多普勒雷达、闪电定位仪、大气电场仪、自动气象站组成的立体雷电监测网,可以提前数小时预测到雷电的落区[4]。要加强雷电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工作,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和提前预警时间,并借助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及时通知农民,让农民有针对性地提前作好雷电防御工作,从而有效地避免雷电灾害事故发生。
3结论
农村防雷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只有全社会动员起来,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加大防雷减灾的宣传力度,以预防为主,排除防雷隐患,严格按照防雷安全规范去做,才能将农村雷电灾害降低到最小。
4参考文献
[1] 刘 辉,郑细华,马强,等.龙川县农村防雷现状及预防对策[J].广东科技,2010(4):109.
[2] 洪展.探讨农村防雷措施[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2):185.
1雷电灾害风险评价体系理论
雷电灾害风险的评价与管理工作,是当前国际减灾防灾管理中较为先进的模式,已经成为灾害科学等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课题。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是指在一定时限范围内,对风险区遭受到雷击灾害的概率,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其内容主要包括2个层面:一是对发生雷击灾害可能性较大的区域,进行雷击风险的评价;二是对评估区域内发生的雷击灾害进行综合性分析。通过对雷击灾害风险进行识别、估测、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对各种防控风险的方式进行优化组合,就可有效管控雷击灾害带来的损害并且妥善处理损失,以最小的成本来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目标。
2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目的及作用
就减轻雷电灾害带来的损失而言,通常有3种方式:一是加强雷灾天气的预警工作,提醒人们在雷电灾害到来之前做好相关预控措施,例如关闭各种用电设备等;二是防雷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建筑物的防雷能力;三是强化事故抢险救援工作的能力。我们国家虽然对雷暴的临近预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依旧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一些特殊的公共行业来说(电力、医疗等),要求在雷暴来临之际关闭所有的电力设备有些不切实际。而目前的技术对雷电灾害救援工作来说也还不够成熟,所以进行防雷建设的就成为最重要工作,防雷措施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物的防雷击能力。雷电风险评估是根据评估目标所在地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及雷电灾害特征,分析、评估、计算雷电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程度与危害范围等方面的综合风险,达到优化项目选址、合理功能分区布局、确定防雷类别(等级)和最佳防雷措施,并能实时应急处理雷电灾害事故的目的。雷电风险评估是雷电防护目标实现综合雷电防护的首要程序,为科学设计、经济投资、应急处置雷害提供准确的数据,是实现预防为主,科学防雷理念的必要条件。因此,一方面要加强雷暴灾害的预警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对雷灾风险的研究,确定雷电灾害高发区域的范围,以此来有效地提高防雷资金的可利用效率,合理安排防雷工程的建设,根据雷电灾害风险程度依次确定最佳的防雷计划,对不同目标采用差异化的防护,使防护措施有最高的性价比,防止防雷工程的盲目性建设。
3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雷电灾害带来的风险与其他自然灾害的风险本质相同,都是多种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往往受到某个区域自然系统、社会系统等因素的影响。在相同的区域内,因雷电造成灾害的风险机制大致相同,孕灾环境也别无二致,因此可以采用相同的风险评估办法,来表示该区域内雷电灾害风险的大小以及对比关系。以历史气象灾害统计的相关数据为依托,采用模糊数学法、灰色系统法等数学方法,对当前的雷灾风险作出预测。当前公认评价较好的自然风险形成机制,主要包含的内容为:在某区域内发生自然灾害的风险,由自然灾害危险性(H)、暴露(E)、承灾体的易损性(V)、防灾减灾能力(C)4个风险因素相互交织而成,表达式为:R=H•E•V•C。但是这些因素比较抽象笼统,因此需要与雷电灾害的形成机制相互结合,再采用多元分析法或者分层分析法等数学方法,对其进行量化,得出该区域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计算公式才可以更加准确、详细地对雷电风险进行预测,而且可操作性更强。
4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表达式
由于文中涉及雷电风险评估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以及建筑物,因此建筑物遭受雷击风险的通用表达式为:此外,若该建筑物使用类似避雷针等预防雷击的装置,那么建筑物遭到雷电打击的风险大小可以依据该装置的避雷效果呈现降低趋势。
5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系统的设计
把建筑物所受到雷击评估的流程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设计成雷电评估数据库,进而建立雷灾风险评估系统。该系统能够对建筑物受到的雷击风电度做出快速的评估,然后依据评估的结果,以最快的速度找出有效防治雷击的措施,进而减小损失。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建立雷击灾害风险评估界面,同时要求设计数据处理窗体,存储输入、修改评估参数。2.建立数据库,主要用于保存雷电闪击次数及损害几率等常量,在该系统运行时,能够有效、快速地对建筑物所受到的雷灾风险值进行估算,进而采取适当的防雷保护措施。3.评估系统由很多功能不同的窗体组合在一起,每一个窗体都表示一定的功能块,所以用户可以在相关窗体下执行相应功能模块的操作。评估系统模块组成图如图1所示。
6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现状和未来
一、高度重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高层建筑物日益增多,雷击事故逐年增多,雷电灾害危害程度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我市是雷电灾害多发区,年雷暴日数高达58天,最多时达到100天,每年由于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非常严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雷击风险处理和灾害防治的前提和基础。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雷电灾害多发的严峻形势,消除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严格按照防雷减灾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要求,切实落实防雷减灾职责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等管理制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建立健全雷击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因防护措施不到位或灾害应急处置不得力造成重大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明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范围
按照《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我市雷电环境特点以及国家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规范标准,大型建设工程和高层建筑、重点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人员密集场所等项目,应当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以确保公共安全,具体范围包括:
(一)大型企业,化工企业;
(二)石油石化、爆破器材、烟花爆竹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生产供应储存场所;
(三)发射塔、基站等通讯设施,机场、高铁、轻轨、隧道、索道、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
(四)高耸观光塔(梯)、高层建(构)筑物(包括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或30米以上高度的各类建〈构〉筑物)、高架桥、大型游乐设施;
(五)重点文物保护建(构)筑物;
(六)车站、医院、学校、商场、体育场馆、影剧院、居(村)民集中居住区等人员密集场所;
(七)水、电、气、风电场等能源生产供应储存设施;
(八)其他涉及公共安全或环境安全的重点防护目标。
关键词:雷电施工机械危害预防
1雷电的产生
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放电现象。关于雷电的产生有多种解释理论,通常我们认为由于大气中热空气上升,与高空冷空气产生摩擦,从而形成了带有正负电荷的小水滴。当正负电荷累积达到一定的电荷值时,会在带有不同极性的云团之间以及云团对地之间形成强大的电场,从而产生云团对云团和云团对地的放电过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闪电和响雷。具体来说,冰晶的摩擦、雨滴的破碎、水滴的冻结、云体的碰撞等均可使云粒子起电。一般云的顶部带正电,底部带负电,两种极性不同的电荷会使云的内部或云与地之间形成强电场,瞬间剧烈放电爆发出强大的电火花,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闪电。在闪电通道中,电流极强,温度可骤升至2万摄氏度,气压突增,空气剧烈膨胀,人们便会听到爆炸似的声波振荡,这就是雷声。
2雷电危害的种类
雷击的危害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是直击雷。是指雷云对大地某点发生的强烈放电。它可以直接击中设备,雷电击中架空线,如电力线,电话线等。雷电流便沿着导线进入设备,从而造成损坏。第二是感应雷。它可以分为静电感应及电磁感应。当带电雷云(一般带负电)出现在导线上空时,由于静电感应作用,导线上束缚了大量的相反电荷。一旦雷云对某目标放电,雷云上的负电荷便瞬间消失,此时导线上的大量正电荷依然存在,并以雷电波的形式沿着导线经设备入地,引起设备损坏。当雷电流沿着导体流入大地时,由于频率高,强度大,在导体的附近便产生很强的交变电磁场,如果设备在这个场中,便会感应出很高的电压,以致损坏。对于灵敏的电子设备,尤需注意。第三是地电位提高。当10kA的雷电流通过下导体入地时,我们假设接地电阻为10Ω,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可知在入地点A处电压为100kV。因A点与B、C、D点相连,所以这几点电压都为100kV。而E点接地,其电压值为0,设备的D点与E点间有100kV的电压差,足以将设备损坏。据有关统计表明:直击雷的损坏仅占15%,感应雷与地电位提高的损坏占85%。目前,直击雷造成的灾害已明显减少,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造成的危害却大大增加。一般建筑物上的避雷针只能预防直击雷,而强大的电磁场产生的感应雷和脉冲电压却能潜入室内危及电视、电话及联网微机等弱电设备。
3防雷的方法和技术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虽然人类不可能完全控制暴烈的雷电,但是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已积累起很多有关防雷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一系列对防雷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术。
(1)接闪接闪就是让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的闪电能量按照人们设计的通道泄放到大地中去。把一定保护范围的闪电放电捕获到,纳入预先设计的对地泄放的合理途径之中。避雷针是一种主动式接闪装置,其功能就是把闪电电流引导入大地。避雷线和避雷带是在避雷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避雷针是最首要、最基本的防雷措施。
(2)接地接地就是让已经纳入防雷系统的闪电能量泄放入大地,良好的接地才能有效地降低引下线上的电压,避免发生反击。过去有些规范要求电子设备单独接地,目的是防止电网中杂散电流或暂态电流干扰设备的正常工作。接地是防雷系统中最基础的环节。接地不好,所有防雷措施的防雷效果都不能发挥出来。防雷接地是防雷设施安装验收规范中最基本的安全要求。
(3)均压连接接闪装置在捕获雷电时,引下线立即升至高电位,会对防雷系统周围的尚处于地电位的导体产生旁侧闪络,并使其电位升高,进而对人员和设备构成危害。为了减少这种闪络危险,最简单的办法是采用均压环,将处于地电位的导体等电位连接起来,一直到接地装置。金属设施、电气装置和电子设备,如果其与防雷系统的导体,特别是接闪装置的距离达不到规定的安全要求时,则应该用较粗的导线把它们与防雷系统进行等电位连接。这样在闪电电流通过时,所有设施立即形成一个“等电位岛”,保证导电部件之间不产生有害的电位差,不发生旁侧闪络放电。完善的等电位连接还可以防止闪电电流入地造成的地电位升高所产生的反击。
(4)分流分流就是在一切从室外来的导线与接地线之间并联一种适当的避雷器。当直接雷或感应雷在线路上产生的过电压波沿着这些导线进入室内或设备时,避雷器的电阻突然降到低值,近于短路状态,将闪电电流分流入地。分流是现代防雷技术中迅猛发展的重点,是防护各种电气电子设备的关键措施。由于雷电流在分流之后,仍会有少部分沿导线进入设备,这对于不耐高压的微电子设备来说仍是很危险的,所以对于这类设备在导线进入机壳前应进行多级分流。采用分流这一防雷措施时,应特别注意避雷器性能参数的选择,因为附加设施的安装或多或少地会影响系统的性能。
(5)屏蔽屏蔽就是用金属网、箔、壳、管等导体把需要保护的对象包围起来,阻隔闪电的脉冲电磁场从空间入侵的通道。屏蔽是防止雷电电磁脉冲辐射对电子设备影响的最有效方法。
4雷电对施工机械的危害及预防
公路施工作业处在露天环境下进行。施工机械的电气控制系统特别是微电子控制装置受雷电直击或雷电感应过电压损害的几率很大。京珠高速公路清远段地处石灰岩山区,在雷雨季节是雷电袭击的高发地区,每当天空中乌云密布大雨来临时,雷电往往会对施工机械进行正面的袭击;而有时即使在天空中没有雨云又不下雨的情况下,感应雷也会时有发生,其产生的浪涌电压入侵并损坏路面摊铺机的微电控制装置,为此,防雷工作势在必行。
(1)在沥青混合料揽拌厂场安装避雷针装置由于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及其配套机械集中在一个生产厂场使用,比较容易进行集中防雷,为此,在拌和厂场安装避雷针。避雷针的高度高于搅拌楼的最高点,达到有效的保护半径,防止雷电对任何一台作业机械直击。避雷针接地要可靠,由于石灰岩山区的地质土壤比较干硬,土壤电阻值过大,所以接地网的埋设与广珠东线的做法不尽相同。接地网的角钢桩点埋设土坑要求1.0m深左右,角钢在土坑内要露出20cm左右,在土坑内按比例填满木炭和颗粒生盐作为降阻介质,生盐与木炭的重量比例为1:10,即1kg生盐掺合10kg木炭,然后填土复盖。这样可以确保接地电阻值在4以下。当雷电袭击时由避雷针及其引线经过接地网迅速将强大的雷电电流引入大地,防止雷电对机电系统的直击。此外,还对沥青混合料搅拌操作控制室进行屏蔽,做法是将操作室内微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与金属结构的控制室外壳用导体连接在一起,再通过接地引线引入地下接地网,使它们保持相等的地电位,预防静电及雷电。
(2)对路面摊铺机械电气控制装置装设过电压保护器由于路面摊铺机械是随时移动作业的,不可能集中避雷,而处在露天环境下的移动机械电气控制装置最容易受感应雷浪涌电压的入侵,例如沥青沥青摊铺机控制路面平整度和控制机械定位的压力传感器等就深受其害。为了保护这些控制灵敏度极高的机械微电子控制装置免遭感应雷浪涌电压入侵损毁,根据每台机械控制装置的不同构造特点,对其装设过电压保护器。
5结束语
雷电灾害对机械电气控制装置特别是微电子装置的侵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为避免雷电对其侵害,应根据机械电气控制设备的不同构造特点而采用不同的防雷方法。只要合理地选用防雷设备,应定期由专业防雷公司检测防雷设施,评估防雷设施是否符合国家规范要求,施工项目应设立防范雷电灾害责任人,负责防雷安全工作,建立各项防雷安全工作,建立各项防雷设施的定期检测,雷雨后的检查和日常的维护。施工单位在防雷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时,应根据地质、土壤、气象、环境、被保护物的特点,雷电活动规律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施工。就会大大降低雷电灾害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县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建筑物,包括各乡镇、村统一规划的农民新村,农民自建房,学校、工业园区等公用建筑,机埠、乡村公交车站等简易房的防雷装置的新建、重建和改建项目。
第三条农村防雷减灾应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县气象局应开展农村雷电灾害的预警,加强雷电灾害防御的宣传教育和鉴定评估。县建设、安监、公安、消防、交通、广播电视、电力、通信等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部门的防雷减灾工作。
第四条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应当加强对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领导,将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纳入乡镇(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工作范围,所需经费依法列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县气象局应当加强对新建、重建、改建农村建筑物和其他设施防雷装置的监督管理。统一规划的农民新村和学校、工业园区等公用建筑防雷设施应由具有相应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和施工。农民自建房以及机埠、乡村公交车站等简易房在建造时应考虑安装符合《县农村防雷技术规范》的防雷装置。
第六条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基础上,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房屋选址时应远离潮湿,空旷等易发生雷击的地方。统一规划的农民新村和学校、工业园区等公用建筑防雷设计方案应当经县气象局审核,未经审核同意的,不得交付施工。
雷击多发区域内的新建建筑物应在设计前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论设计经济合理的防雷装置,各乡镇应根据雷击风险区划图中制定的风险等级,采取科学、经济、合理、有效的防雷措施。
第七条农民新村和学校、工业园区等公用建筑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施工与验收。农民自建房以及机埠、乡村公交车站等简易房的防雷装置由乡镇气象工作站和经气象主管机构培训的气象协理员初验后报县防雷机构审核。
第八条农村学校、工业园区等公用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检测周期为一年,工业园区内生产危险化学品及具有爆炸危险的企业检测周期为半年。雷击多发区域内的防雷装置应增加定期检测频率。检测单位应及时出具检测报告,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督促有关单位整改。县气象局要加强对农民自建房防雷设施的抽检,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
第九条雷击多发区域应按每5平方公里1个的标准建造避雷亭,并在避雷亭显著位置设置警示标志,经县气象局验收合格以后方可使用,且每年在雷雨季节前必须检测一次。用于在田间、路途中无法及时返回家中的村民避雷之用。
第十条可能增加周边建筑物和其它设施雷击几率的农村工业、电力、通信等设施建造前需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对周围农民住房有影响的,应按评估结果进行整改。
第十一条农村变压器应做好防雷接地措施并设置警示标志,周围应有安全围护设施。新建高压输电线路和杆塔以及各类通信铁塔与农民房屋的水平直线距离在20米以内时,应当经气象部门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经审核同意或消除其可能造成的雷击风险后方可建设,以防止发生雷击事故。农村人员密集处的高大树木等孤立、高耸物体应悬挂防雷击安全警示牌。
第十二条逐步规范农村自建房的防雷装置建设,做到防雷装置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将农民自建房的防雷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从源头上解决农民自建房的防雷问题,以消除雷击隐患。
第十三条县气象局是处置雷电灾害的应急主管部门,县公安、安监、民政、交通、卫生、供电、通信等协管单位按照分工,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按照《县雷电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实施救援。
第十四条健全以政府主导、气象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的新农村防雷管理机制。建立县乡村三级从设计、施工、验收到检测维护一整套完善的农村防雷管理体系,做到县有领导分管,乡镇有专人负责,村有气象协理员落实。
第十五条把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组织做好本地区雷电灾害防御规划,健全建立防雷减灾责任制和雷电灾害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农村防雷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新农村建设的雷电灾害防御能力。在雷击易发区内有经济困难的农户家庭,县财政及各乡镇给予防雷设施建设补助。
第十六条按照“布局合理、信息共享、有效利用”的原则,抓紧规划和建设雷电监测网,提高雷电灾害预警和防御能力;通过雷电监测网,并结合气象探测资料,利用手机短信、电视广播、网络、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手段,向农民及时、传播雷电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第十七条广播、电视、报纸、电信、信息网络等媒体收到县气象局要求播发的雷电天气预报、警报信息后,应当及时向公众传播,对重大雷电天气的补充、订正预报、预警,有关媒体应当及时增播或者插播。
第十八条县气象局应当加强对雷电和雷电灾害的发生机理等基础理论和防御技术等应用理论的研究,并加强对防雷减灾技术和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第十九条各乡镇、村与县气象局应结合当地典型事例,以展版、板报、挂图、专题片、幻灯片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全面宣传雷电科普知识和防雷减灾法律法规,讲解雷电发生的原理和防护要领,消除群众迷信恐惧心理,提高群众防雷减灾意识。
第二十条县有关部门和各乡镇、村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实现雷电防护知识进村入户,增强群众自我防护和救助能力,有效减轻雷电灾害损失。
关键词 新农村;雷电灾害;原因;防护措施;宁夏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352-01
防雷减灾是国家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目前,易燃易爆场所、人员密集地方、城市建筑物、生产厂矿、电子信息系统等防雷工作已基本规范。但农村防雷减灾工作任务仍很艰巨。农民防雷意识匮乏,野外作业雷电防护措施不当,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时有发生[1-2]。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农村旧房翻新,部分经济条件好的农村已盖起楼房,在“村村通电话、村村通电视、村村通宽带”的进程中,进行规范设计和施工,并完善相应的防雷措施,实现综合布线,减少雷灾事故是新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重点[3]。
1 宁夏雷电灾害分布特征
宁夏地处我国内陆,除银川平原和狭窄的卫宁平原外,大部分为山区。据宁夏回族自治区近30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宁夏年平均雷暴日都在25 d以上,固原市达35 d。每年4—10月都有雷暴发生,尤其是7—8月,雷电灾害频繁且强度大。每年80%的雷电灾害发生在农村,重点是偏远的山区和旷野地带,主要危及人畜生命安全。如:2012年6月20日,盐池县一村民遭雷击当场死亡;2002年7月23日,海原县西安乡发生雷击事件,1人死亡,重伤1人,14只羊被雷电击死;2002年4月2—3日,连续2 d,同心县下流水乡白圈子村2人先后遭雷击死亡。
2 农村雷电灾害频发的原因
2.1 缺乏科学防雷措施,防护意识淡薄
城市的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医院和车站等机构,由于信息畅通,人们预防雷电等自然灾害的意识较强。雷闪天气许多人都采取雷电灾害防护措施,有效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但由于缺乏科学防雷的常识或防护雷电灾害的意识淡薄,在农村或旷野遭雷击的概率较大,雷电事故频繁发生。
2.2 房屋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对新建、扩建、改建建(构)筑物的防雷设计进行了规范,《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要求新建、扩建、改建建(构)筑物防雷装置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但农村未进行竣工验收就投入使用的情况普遍发生。由于不安装防雷装置,忽视了防雷安全,从而留下了雷灾隐患。另外,农村的电力线、电话线、电视天线等架设不规范,乱架天线,在房顶随意竖金属器件,院内任意拉铁丝线,室内电源布线混乱等。不仅不安装防雷装置,反而在无意间布设了一些引雷器件,使雷击通道畅通,增加了遭受雷击的可能性,从而造成了农村雷电灾害事故频发。
2.3 防雷管理力不从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宁夏回族自治区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明确规定,主管部门对城市新建、扩建、改建建(构)筑物,尤其是易燃易爆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和工矿企业都进行了有序管理。但对地域广阔的农村的防雷管理存在一定困难,一方面农村新建、扩建、改建建(构)筑物不主动申报,防雷管理的流程无法有序开展,另一方面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如城乡建设局、安全检查监督管理局和规划局监督管理受到限制[4]。
3 新农村建设雷电防护措施
3.1 加强防雷防静电常识和安全生产宣传
深入农村尤其是偏远空旷的山区农村,通过会议、警示教育、示范工程等形式,宣传防护雷电灾害知识、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增强农民群众的防雷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消除迷信思想,使其采取正确方法防御雷电灾害。
3.2 逐步规范农村房屋建设
各级防雷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的防雷管理,从公共安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角度,制定相应的防雷法规,规范农村防雷工作。政府应把农村防雷纳入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管理范畴,完善管理机制,改变防雷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不力的状况。农房建设也要从基础环节抓起,做到防雷装置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从源头上消除雷灾隐患,减少或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5]。
3.3 提前做好雷电灾害监测和预警气象服务工作
根据镇乡或行政村,自然村的特殊条件,采取“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做法,保证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信息畅通,尽量做到事前防范。进一步加强气象为农业服务、气象为防灾减灾服务的2个体系建设,利用闪电定位系统、多普勒雷达等设备,进行雷电灾害监测和预警,及早预测可能发生的雷电灾害,通过电视、“121”气象信息服务电话、手机短信、大喇叭等有效途径,提前让农民群众知道雷电灾害,提前防范,有效减少雷击事故发生[6]。
4 参考文献
[1] 邹忠旺,刘玉英.对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2(18):349-350.
[2] 郑建卫.农村防雷减灾的思考[J].大众科技,2010(4):94-95.
[3] 廖书红,熊小卫,蒋蜀南.论赣南山区新农村建设中的防雷减灾工作[J].现代农业科技,2010(14):398-399.
[4] 范小雷.大别山区农村防雷的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34):16644-16646.
关键词:气象资料;雷击事故;分析;建议
一、事故描述
本文对济南市遥墙镇中一个名叫新码头村的雷击事件进行分析,08年6月的一个中午,在稻田里劳作的一名农民被雷击死亡,而另外一名当时经过稻田的农民则被雷击击昏。在事故发生之后,山东省雷电防护技术中心的相关专家组就马上前往事故现场进行事故原因调查,经过调查,对这次事故进行详细分析。
二、气候背景分析
事发地点位于济南市区的东北方向,与济南市的直线距离大约为二十二千米。事发地点为一片大面积的水稻田,较为空旷,从现场调查可以看出,事发地点并没有设置避雷针等防雷设施,距离稻田七十米左右还有一高压传输线路。
并且,事故发生的时候,鲁中以及鲁西北等地区都出现降水天气,局部地区还出现强降水以及雷雨天气。
(一)查看气象图示
在事故发生当天,查看山东省当地的500hpa的高空图,发现有一弱脊存在于河套以东的地方,而山东省正是被弱脊前的西北气流控制。再查看当地850hoa低层高空图,当时位于苏皖交界处,存在于一高压,而鲁中以及鲁西北地区,正是处于高压的西北侧,这两个地区当时气候受西南暖湿气流的控制。由于当时的气候影响,济南的天气呈现出“上冷下暖”的状态,这种状态时属于非常不稳定层结状态,当时处于这种天气状态下的新码头村,就会极易发生对流性天气,类似于雷电天气等。
(二)云图演变
查看气候图像,在事故发生前两个小时,山西和河北境内出现高空槽云系,但是,这一气象当时并没有对山东省的气候造成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空槽云系逐渐转移向东北方向,当抵达济南上空时,小对流云团已经发展成为较强的对流云团,与高空槽云系结合,逐渐变强,一直向东北方向移动。
(三)雷电回波特征
根据事故当天的雷达组合反射率来看,在济南上空,有一个弓状回波呈现逐渐减弱状态,但是,此弓状回波对遥墙镇产生影响的时候,最大的回波强度可以达到45bBz,而最高回波可以产生超过9千米的顶高,在相互作用下,就会对济南上空的对流区域产生恶劣天气影响,出现闪电。
在山东省境内一共设置了十三个LD-Ⅱ型闪电定位系统,在对事故发生当天进行闪电定位查询,发现当时事故地点附近发生了云地负闪击,还发生了六次,并且云地负闪击发生的位置都是距离事发地点半径240米的区域内。
三、事故结论
(一)在水田、河流等电阻率较小并且还比较空旷的地方,人们很容易就会受到雷电闪击,再加上农村地区缺乏高大建筑物,防雷设施较少,在空旷的地面中行走的时候,相对来说,人就成为了周围的高点,容易受到直击雷的电击,从而造成伤亡。所以,雷雨天气的时候,人们一定要处于有避雷设施的室内,并且要把门窗关好。
(二)村民要加强对雷电危害的警惕性,政府以及村委要在农村加大力度宣传防雷知识,使村民的防雷意识以及在耳濡目染中能够得到提高,同时还要在农村地区安装避雷设施,从多方面预防雷击事故。
(三)在雷击事故的鉴定以及调查中,常规的气象资料以及闪电定位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气象工作者应该主动加强对闪电监测的研究,尽可能向社会提供更多的预防雷电信息,加强雷电预防。
四、加强防雷工作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防雷知识
政府以及各级部门要充分利用各大媒体以及互联网进行防雷知识宣传,还要对广大居民加大宣传雷电科普知识以及防雷减灾知识,使广大居民能够充分了解雷电知识,并且各地区还应该定期举行防雷以及避雷的应急措施讲座,教会居民正确的避雷、防雷方法,从而避免因为雷电而导致损失。
(二)加强居民防雷意识
为了提高居民的避雷、防雷意识,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一定要互相配合,进行防雷以及避雷知识的宣传,让居民充分认识防雷以及避雷工作的重要性,提高防范意识。同时,政府还要出台相关的防雷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等相关的文件,对防雷工作进行全面的约束性,形成由上至下都依法进行防雷工作的局面,从而全面覆盖防雷工作,使防雷工作普及全民。
(三)规范防雷安全装置
各级气象部门以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相关的部门应当重视防雷安全工作,把防雷安全工作归类为安全生产评估方面的内容,对其进行安全检测。同时,一定要定期检查各地区的防雷装置,在日常的维护中,一定要加以注意,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防雷装置的作用。另外,各部门还要对各建筑物开展防雷装置检查,对于那些没有在建筑物中安装防雷装置的,相关部门要勒令其在规定时间内装好,对于那些防雷安装装置不合格的建筑物,相关部门要监督其改装,从根本上做好防雷安全工作,避免事故发生。
(四)家电的使用
在雷雨天气进行时,居民在家使用电器的时候,一定要加倍注意,有些功率大的家用电器(如电冰箱、洗衣机、粉碎机以及搅拌机等)在雷雨天气中尽量避免使用,还要将这些家电的插头,避免触电;并且,在平时如果不使用这些家电的时候,也尽量将这些家电的插头,环保用电,这样养成良好习惯,在雷雨天气中,将雷电灾害降到最低。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济南市遥墙镇新码头村的一次雷击事故进行调查,运用相关的气象资料以及气象监督检测系统对此次事故进行分析,得出了相关的结论,并且通过对雷击事故分析,给出一些防雷、避雷建议,希望能够提高居民对雷电灾害的重视,提高防范意识,避免雷电灾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冯桂力,郄秀书,袁铁,周筠珺. 一次冷涡天气系统中雹暴过程的地闪特征分析[J].气象学报, 2006, 64(2): 211-220.
关键词:雷电 灾害 调查
引言
雷电灾害时自然界一种危害程度较大的灾害性天气事件,雷电以其强大的电流、炙热高温及强烈的磁辐射等物理效应使其在瞬间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雷电致灾范围非常广,各行各业以及建筑、电网、通讯、林业、交通、军事设施等,尤其对现在广泛使用微电子、信息、网络、无线电通讯设备都构成威胁。雷电具有持续时间短、放电快、短暂突发性特点,常常造成人员伤亡通信以及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断,严重危害人民财产和人身安全。所以防雷检测就显得必不可少。
在具体分析之前,我们首先看一下易受雷击的对象。
第一,易遭受雷击的地点。
水面和水陆交界地区以及特别潮湿的地带,如河床、盐场、苇塘、湖沼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
土壤电阻率较小的地方,如有金属矿床的地区、河岸、地下水出口处和金属管线集中的交叉地点、铁路集中的枢纽、铁路终端和高架输电线路的拐角处;
土壤中电阻率不连续的地点,比如岩石和土壤的交界处、岩石断层处、较大的岩体裂缝、露出地面的岩层、河沿,以及埋藏的管道的地面出口处等地势较高和旷野地区。
第二,易遭受雷击的物体。
缺少避雷设施或避雷设施不合格的高大建筑物、储罐、水塔、电视塔、高耸的广告牌等;
排出导电尘埃、废气的厂房、管道等;
内部有大量金属设备的厂房;
孤立、突出在旷野的建筑物以及自然界中的树木;
电视机天线和屋顶上的各种金属突出物,如旗杆等;
建筑物屋面的突出部位和物体,如烟囱、管道、太阳能热水器,还有屋脊和檐角等。
一、地面观测资料
吉林市气象局直属单位观测站记录记载此次降水过程尺度大,全区都有短时强降水、雷电、冰雹大风灾害天气,受灾地当日14时40分开始出现雷阵雨天气,同时伴有大风和冰雹。属于一次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
二、地理位置
吉林市地处吉林省中部偏东,松辽平原向长白山的过渡地带。1250401-1270051E,420311-440401N,区内地形复杂,雷电灾害居全省之首,从近30年气象资料统计看,我市平均年雷暴日数多达36日, 5-9月是雷暴的多发期,其中6-8为最为活跃,约占全年的94.4% ,因此,这一时期防雷工作突显重要。
三、雷电灾害的日变化特点
通过对闪电定位资料进行分析可知,雷电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在雷电期内,发生雷电灾害时的温度日差大约在 20℃左右,雷电的日变化也很明显,雷电出现时间一般在午后至傍晚,即地表受热后的几小时,此时空气受热膨胀,常常在近地层形成绝对不稳定层结,易引起雷暴等对流性天气发生
四、灾情损失情况
2013年6月3日下午14时40分左右,吉林地区境内出现了大范围短时雷雨大风和冰雹的强对流天气,并伴有强烈密集的雷暴声。磐石、舒兰某村遭受雷击,造成磐石某村村民1死2伤,舒兰1死,另外,村民家用电器、供电线路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五、雷击现场勘察结果
经过对现场情况上调查分析,本次雷击事件两个出事地都在空旷田间地里干农活,相对高度稍高,依据滚球法保护原理,四周树木和电线杆等高大物体不能对事故点构成直击雷防护,在水田、玉米地行走的人成为环境中的制高点。舒兰的马某穿胶靴在水田里插秧,一道惊雷突然击中马某左肩,马某瞪着双眼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磐石李某也在水田里插秧,为躲避雨她跑到宽3米、长20米田间避雨遭雷击致死,同时还有2名击倒昏迷。
六、雷电灾害防御对策
此次雷击事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给人们正常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敲响警钟。随着农村通讯设备、农用电设备增加,农村电气化水平也进一步提高,各种家用电器已进入农民家庭,因此农村发生雷击事故也在不断上升,再加上村民的防雷意识淡薄,防雷知识匮乏,防雷设施更加不到位。因此,针对上述情况,应采取以下措施。
1、农民在田间耕作遇到雷电时,不能为了躲雨跑到大树底下,也不能到空旷的地方躲雨。在田间遇到下雨可找有避雷措施场所或山洞,如果找不到可蹲下,双脚并拢,手放在膝盖上,身体向前屈,如披上雨衣防雷效果更好,如果雷电大作,感觉头、颈、手处有蚂蚁爬上感,头发竖起,说明发生雷击,应赶紧爬在地上,尽量避免接打手机,最好关闭手机。插秧时不要使用金属工具,如铁锹等,不要穿潮湿的衣服。此外市民不要触摸和接近避雷装置的接地线,不要扛铁锹等工具。要摘下金属架眼镜、手表、裤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