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医疗设备维修

时间:2022-05-28 06:28:45

导语:在医疗设备维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医疗设备维修

第1篇

先进的医疗设备是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现代医学对医疗仪器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要想保证仪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发挥设备应有的效能,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本人在医疗设备维修、岗位工作多年,维护保养又可分为日常维护和定期保养2种形式。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维护保养

属于主动维修,又称超前维修,预防性维修;这是确保仪器设备健康运行,提高完好率,延长使用寿命的有力措施。维护保养又可分为日常维护和定期保养2种新式。

1.1日常维护

一般由使用科室和操作人员完成,它是一项每天都要进行的工作,应该制度化,它的内容应写进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使用科室应选派1名懂得一定仪器知识,责任心强的技术员担任专职或兼职仪管员,协助或指导操作人员做好这一工作,日常维护工作的内容一般包括:机房及仪器设备的保洁,观察并调整机房温度、湿度稳定。检查机器的机械、传动、气路、水路、螺钉、螺母等部位是否正常。检查仪器表面的开关、旋钮、指示灯、仪表及显示参数是否正常。正式工作前,利用仪器自检程序检测仪器各部分的状态情况。注意仪器在运行过程中是否有异常气味和声音,图像质量是否正常。检查操作人员操作仪器是否符合规程,并及时纠正。

1.2定期保养

一般由仪管员配合工程技术人员来完成,它是一项不断循环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维修措施,这样有利于掌握仪器的运行规律,有利于出现故障后的查找和修复;定期保养的内容和时间,不同仪器有不同的做法。一般可以分3个等级:一保:一般可以1个月~1个季度进行1次。主要内容除了日常维护的工作外,可以拆开机壳,清除各种积尘,污垢、异物、紧固螺丝、添加剂;检查器件、元件有尢磨损、变形、烧蚀、击穿、松动、受潮、老化、接地不良等情况,检测各组电源电压及纹波,检查高压部件运行和接触情况等。二保:一般可以0.5~1年进行1次。主要内容除做好一保外,可以对整机控制台上的各个仪表及操作控制系统的灵敏度、精度进行测试校正和计量检定,更换高压发生器绝缘栅等到期的损耗品,对电路中个测试点的电压、波形进行系统检测和做拉偏试验。三保:一般可以2~4年进行1次。主要内容除做好二保外,必要时可以将整机进行全部拆卸予以清洗检修,超过使用期的元器件应尽量更换或修复,应对仪器进行较为全面彻底的调试,恢复其工作精度和性能,达到或超过新机的程度是完全有可能的。

2 维修的类型与方法

医疗仪器的种类繁多,因此,维修的形式和内容是不同的,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①事后维修;②预防性维修;③改善性维修;④综合维修。

医疗仪器设备维修必须按国家颁布的标准进行,维修管理的实施有3种方法可供选择。

2.1跟踪性维修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从购入时,跟踪性维修工作就已经开始。与供货方签好合同,注意合同的内容应包括培训维修人员若干名,提供零配件的数量、供应时间、交付完整的维修技术文件及免费维修时间等。实施跟踪维修时,应尽量的多争取电路和零配件的供给。

2.2定时检查性维修

大型核心设备要有固定的检查维修期,维修时间约占全年工作时间的20%左右。它把定期检查与维修结合起来进行,边检边修,避免突然的故障发生,给计划性工作带来影响,确保仪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3即时维修

当仪器设备发生故障后,即使是一种无计划的临时性维修,亦应随时到现场维修。这种维修要求维修部门要时刻做好准备,维修人员技术熟练精湛,根据不同类型的仪器装备,由不同的技术人员承担,或按着已有分工负责实施。

无论哪种维修,维修后均需填好维修卡和维修档案,记录好故障现象及故障原因,注明维修时间和方法。

2.4具体的维修方法

应遵循先询问,后诊断,先直观,后测查,先全面,后局部;先传动,后电路;先独立,后整机;先外围,后芯片;先腔制,后数据,先定性,后定量等辩证关系的原则。故障部位—般机械部分比电路部分多,强电部位比弱点部位多,高温部分比低温部分多;电源部分比主体部分多,传动部位比静止部位多;安插部位比固定部位多;阻容器件比半导体器件多;模拟电路比数字电路多等客观规律。检测方法有敲击法、直观法、测量法、比较法、替换法、变温法、信号追踪法、信号输入法、负载分离法等实用方法。

3 体会

维修工作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二者缺一不可。维修人员应自觉参加科室的业务学习,参加单位内外的培训讲座、技术交流会议,定期或不定期外出进修,以及出国培训。只有培养出一支专业知识面宽,掌握现代化多种技术,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很强的动手能力的维修队伍,才能保证医疗仪器装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2篇

1.医院设备维修、维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故障设备自行无法修复能力差,请厂家来人维修成为主流

医院的医疗设备种类多,结构原理千差万别,涉及的专业技术领域广泛,95%以上的生产厂家根本不给提供设备技术图纸或设置维修密码,有些设备的检修需要特殊的器材或环境等。因此维修人员要想学会维修所有种类的医疗设备是不可能的。

1.2维修人员的技术价值不易体现,造成多数人不愿意深入学习和掌握各种新技术

医疗设备的维修价值难以准确评估,比如,一台设备的长期维修、维护费用低,是与维修人员的维修维护能力强有关,还是与这台设备的质量好有关,或者是与科室使用人员的日常维护有关,这些都无法准确的进行评估。

1.3维修人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工作积极性不强,高技术含量人才引进、培养难

现在医院为了更好的促进临床科室的工作积极性,所以设备的维修支出归入使用科室的成本核算,维修人员在维修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一种隐性的效益而难以得到医院的认同。进而一些高技术含量的维修工作的经济价值无法具体体现。

1.4大型设备维修,购买设备厂家的保修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大型医疗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医院内部工程师在维修中,就会面临更多的问题,缺少技术资料和维修密码、缺少高水平的维修人员,往往会引起停机时间较长,会影响到病人的诊治,进而影响到医院的医疗秩序。进而使医院的相关领导和维修人员面临的各种压力很大。

2.医院设备维修工作管理现状

(1)对于因误操作引起的简单的设备故障可以及时处理并对操作人员加以简单的培训。

(2)对于能自行修复的中、小设备故障可以尽快修复,不致于影响临床的正常工作。

(3)对于解决不了的设备故障能够尽快联系厂家,准确地告知故障状况和配合做些故障的初步检查,厂家工程师可以进行简单的电话指导或带上配件一次性修复故障设备,最大程度缩短故障设备停机时间。

(4)常规的、技术复杂程度有限的的中、小型医疗设备,医院以自行维修为主,可以节约一定的维修费用。

(5)对于维修难度和技术含量较高故障设备,可以做到电话通知厂家,并在工程师到场维修过程中给予陪同及协助,可有效防止维修单位乱收维修费用及有效的缩短维修时间。

3.对医院设备维修管理的几点建议

3.1进行合理的年维修费用预算,提高对维修技术人员的重视程度

只有对医院的年维修费用进行科学的、合理的预算,才能把维修人员通过维修、维护直接创造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进而使医院提高对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重视程度。

3.2针对维修工程师的额外维修价值给予适度体现,调动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医院的维修人员在维修过程中,对于某些故障电路板或故障模块组件,厂家来人也是以更换新的板块或组件来完成维修的,通过努力自行修复这类故障配件,应认定为维修人员额外创造的价值,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度的奖励,以调动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3注重医疗设备维修资料的收集,减低维修难度

在医疗设备的采购阶段,把要求供货商提供的厂家维修技术资料和对机器可能设置的维修密码作为采购的重要内容之一写入合同。以减低自行维修的技术难度。

3.4采用多元化维修模式

不同特点的医疗设备采取不同维修模式:

(1)对于使用耗材的医疗设备,如激光相机、血透机、血球分析仪等,在耗材采购谈判中可以考虑将此类设备的维修任务和维修费用转由耗材供应商承担。

(2)对于受维修条件限制无法自行维修的医疗设备,应该加强操作人员的操作培训,尽量减少人为故障发生的概率。如腹腔镜的光学试管磕碰受损,摄像头连线头部扭曲折断等。

(3)对于医疗急救设备和50万元以上价值较大的医疗设备要加强预防性维护管理工作。尽可能避免此类设备出现故障或由小故障演变成大故障。

(4)对于大型医疗设备,买保修的费用很贵,考虑到设备在经过1年的磨合运行后会有个3~5年较平稳的运行期,昂贵配件损坏的概率较小,这段时间应考虑不买保修。

3.5针对维修人员的技术程度进行合理化分工

按照维修技术的难度安排不同级别的工程师承担不同的维修任务。技术高、有经验的工程师可以不直接或少直接参与一般医疗设备的故障检修,以确保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大型医疗设备的技术钻研和对初级维修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能力评估。

3.6实现维修工作量与收入挂钩,提高工作积极性

按设备价值和使用情况设定一定维修系数,对每次维修进行量化管理,将维修人员的一部分收入与维修工作量挂钩,以鼓励维修人员多参与维修,进而提高维修人员的整体工作积极性。

3.7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

在为维修人员积极争取合理待遇的同时,还要做到奖罚并重。如对于因工作拖拉等导致维修任务未及时完成的或引起使用科室有效投诉的维修人员,可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部分奖金少发或停发等方式处理。

3.8加强维修人员的技术沟通和学术交流

第3篇

1、医疗设备维修社会化的含义

在现代化的今天,医疗设备已经成为了临床诊断治疗的重要科学依据,医院使用的医疗设备对光学、电子及自动化有着特殊的要求,这些仪器的构造非常复杂,不仅有尖端的零件配置,还融入了医学的临床经验和人体生物工程等技术,这就要求维修人员要具备更完善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影响因素:专业维修人员、专业设备及工具、专业零件及法律规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技术人才。在现阶段的社会化认知中,人们大多数认为医院的人事制度会给予医院员工不同的身份,可分为制度内与制度外,医疗设备的维修人员属于制度外工作人员,这是社会化服务的一种表现,包括了厂家维修、商、社会其他维修公司、医院助维修或聘用维修人员开展维修等[1]。

2、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2.1社会服务缺乏规范性

在当前的医疗设备维修社会化中,社会维修形式主要为厂家及其商进行售后服务,部分县级医院缺乏专业的维修人才,若医疗设备出现问题,一般需要联系厂家进行维修,这种维修方式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经费,无法在短时间内保证设备正常使用,在没有替换设备的情况下对医院部门科室的正常运行有较多影响。

2.2 外聘维修人员缺乏保障性

医院外聘维修人员进行医疗设备的维修,比较容易实现,在操作上比较灵活,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经费,手续也比较简单,但是其实际工作没有保障,外聘维修人员进行维修时,无法保证使用的零件是否符合设备型号,也无法保证维修配件是否正规。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应慎重行事。要严格界定医疗设备的概念,区分日常使用的电器和医疗设备[2]。

2.3 撤销医院维修部门的问题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想要完全实现社会化,就意味着要撤销医院的维修部门,撤销一个部门涉及到许多医院人事改革的敏感问题,在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中还要综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不能盲目跟风,不符合实际。

2.4 医疗设备社会维修的收费标准

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对设备的维修标准都没有明确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在维修的过程中,维修方会根据医疗设备的构造和损害程度进行报价,但是,在缺乏专业的人才的情况下,医疗设备发生故障,在短时间内找不到厂家或售后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医院会寻求社会的帮助,此时的维修方报价会非常高,医院无法控制。因此,医疗设备维修社会要求医院整合资源,制定科学、统一的维修标准[3]。

2.5 医疗设备维修时效问题

血液透析系?y属于高风险的医用设备,一旦发生故障需要在短时间内立即进行修理,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这也说明了医疗设备维修人员应在发生故障后的第一时间内到达现场,如果医院全部依靠社会化维修模式,医疗设备维修的时效性无法得到保证[4]。

3、医疗设备维修社会化的优化措施

医疗设备是医院发展的基础保障,是推动医院水平提高的动力,因此,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

3.1 重视医疗设备的维修,增加经费投入

医院管理者应将医疗设备维修社会化放在重要位置,认识其重要性。不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讲座和培训,引导医院的所有人员都能意识到医疗设备维修对正常工作开展的重要性,正确的认识医疗设备对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作用,另外,正确处理设备故障产生的维修费用,不应该为了节约节省维修成本,造成设备无法工作,从而使医院发生更大的经济损失。增加医疗设备的资金投入,在医疗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维修,保证医院工作正常的进行。

3.2 重视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

近些年来,有许多大型医院在原有的器械科基础上成立了医学工程科,明确该部门的责任为保障医疗设备使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是医学工程科的主要实施者,除了要保证所有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外,他们还承担了参与大型设备引进的论证、安装前与厂家进行技术问题协调、新设备的技术检验、报废设备的技术鉴定、设备的优化改进、对医护人员医疗设备正确使用的培训等。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不仅是后勤维修人员,更应该是与医生、护士相同的现代化医院的支柱。尽管部分医院的设备维修人员与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但是仍应重视其编制问题,对其充分重视,才能推进我国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

第4篇

【关键词】医疗设备;特点;故障;维修

【中D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2

1.前言

医疗设备维修存在多方面的因素,应根据医院医疗设备仪器的故障大小,以及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间的差异,采取不同的维修方法,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

2.医疗设备管理的几个特点

2.1 医疗设备的受用者是人,为人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服务。如果医疗设备性能不稳定,使用不当,容易造成漏诊、误诊,给病人带来人身伤害,甚至会有生命之忧。比如心电图仪、脑电图仪等生物电类医疗设备,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干扰现象,影响诊断的结果甚至无法诊断。干扰的主要因素有电磁场、温度、声光等,而这些因素在现实中是难以避免的。在工作中,经常有医护人员反映某某设备出现故障了,不能正常使用,而维修人员对故障设备进行检测时,发现各项指标均正常或在合理范围之内。所以,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务必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这样才能给病人进行及时诊断,连续诊断,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2.2医 疗设备一般有两种接地,即保护接地和安全接地。这和工业设备接地有一定的差别,甚至有些生物电类设备采用浮地法。供电部门常采用重复接地法,这种接地法在医疗设备上是禁止采用的,因为会给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干扰。另外,工业设备可以使每台设备有不同的接地点,叫多点接地法,而在医疗设备中,若给同一个病人使用多台医疗设备时,只能允许有一个接地点,并且对接地电阻要求比较高。如果采用多点接地法,每台设备的漏电流和接地电阻都不一样,容易对人体产生电压差,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轻则是检测结果失真,严重时给病人带来伤害。总的来说,对医疗设备的漏电流要严格控制,几台设备的漏电和可能很大,加上底线接触电阻偏大,从而地线电位升高,三相电不平衡,也能使零线和地线电位升高。

2.3 医疗设备配置要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协调性和互补性。对于使用面广,使用率高的设备,全院各个科室均要配备,做到平等看待,形成互助互补,一方面避免科室之间形成矛盾,另一方面方便培训、管理、维修等,减少使用成本,避免资源浪费。对于那些使用面广,但使用率低的设备,如大型的抢救设备,则应做到专管专用,资源共享的原则。

3.医疗设备故障分类

3.1 操作故障 操作故障是导致医疗设备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操作者因为对设备的操作使用不够熟悉,使用错误的操作方式,最终导致医疗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操作故障虽然不是物理故障,但也能从侧面反映出相关设备的操作界面不够科学,编排的操作程序不够合理。设备操作界面是设备功能的重要方面,可通过提高机器自动化水平来有效减少人为失误率。

3.2 电子线路板故障 难度最大的医疗设备维修是电子线路板的故障处理,电子线路板的故障没有规律性可言,再加上电子线路比较复杂,很难查找故障点;另外,即使找到了故障点,更换配件也非常麻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财力等。想要完美地解决好电子线路板的故障,需要依赖工程技术人员的经验、水平、医院对技术人员的重视程度以及医院所采取的维修策略等。

3.3 老化、磨损故障 使用时间过久的仪器设备会有零部件老化以及磨损等情况,一旦未及时更换将会导致整台机器出现故障问题。采取预防性维修(PM)措施能够有效避免老化、磨损故障的问题出现,通常情况下,设备使用说明书会提到关于磨损部件的处理方法,此类故障在判断过程中也较为容易,维修效果也更好。

4.维修的类型与方法

4.1 跟踪性维修 大型精密仪器装备从计划购人时,跟踪性维修工作就已经开始。与供货方签好合同,跟踪服务一段时间。注意合同的内容应包括培训维修人员若干名,提供零配件的数量、供应时间、交付完整的维修技术文件及免费维修时间等。实施跟踪维修时,应尽量多的争取技术文件特别是整机的电路和零配件的供给。

4.2 定时检查性维修 大型核心设备要有固定的检查维修期,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维修计划,边检边修,避免突然性的故障发生,确保仪器装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4.3 即时维修 当仪器装备发生故障后,即时维修是一种无计划的临时性维修。这种维修是大量的经常出现的,它要求维修部门要时刻做好准备,优质完成即时维修。无论是哪种维修,在维修后均需填好维修卡和维修档案,记录好故障现象及故障原因,注明维修时间和方法。

5.加强医院医疗器械管理及维护的对策

5.1 加强医疗器械的储存、安装及维护 医疗器械设备应建设自己的库房,确保随时人库,对医疗器械进行合理的安装使用,对特殊医疗设备加强防护,使医疗设备安全合理。计算出医疗器械库的面积,检测储存条件,合理安排医疗器械的存放位置。医疗器械库要分类,各类有清晰的标志,存放器械时,标志不能出现差错。在此,随时对医疗器械内外清扫,环境干净整洁。过期、失效或报废等医疗器械有其专用的存库,隔离正在使用的医疗器械。医疗器械库的环境要求如下,避光性好、避免出现尘土、潮湿、有虫鼠、污染与温湿差异等现象,有专业的人士进行操作,对医疗器械定期进行检测,加强管理、维护、保养和校准等,对其全过程详细记录。使用中的医疗器械更应该增加维护与检测的次数,确保它能安全正常使用;不能误用出现故障和将报废的医疗器械。

5.2 转变观念,实行预防性维护保养 创建二级预防性维护保养制度:一在所在科室检测医疗器械并进行保养,首先要进行外观的检查(看看有没有污物、破损及电源线是否连接稳固等问题)、使用前应该提前检测、必须每日进行配件的消毒灭菌、加强对机箱及工作过滤网的清理。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或厂商工程师进行二级维护,主要有有:对机械运转部分进行与紧固、按时更换配件例如过滤网、过滤器及氧电池等、固定时间对其性能检测、检测电气的安全、报警系统和对易损部件的随时进行更换。

6.结束语

总之,医疗设备的维修和管理直接与设备的正常使用紧密相关。我们要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使设备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医院 医疗设备 流程控制

我们知道,随着近来来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医院也在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建设和管理。而且随着人们对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日益丰富,于是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进行自身的相关建设,也为了切实提升医疗水平,便开始大量的引进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这样一来就必须在加强设备购买的同时加强对选购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以及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迅速有效的解决。在这方面,各类省级及地、市医院的医疗设备拥有量与日俱增,相应的也使医院对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养护费用支出大大增加。在这方面,一些医院每年在医疗设备维修养护方面的费用就高达数百万甚至是上千万,而且随着医疗设备的更新淘汰逐年递增。这笔庞大的费用资金投入也使我们不得不深刻认识到科学实施医院医疗设备维修流程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控制管理现状科学的医疗设备维修控制管理是提升医院整体服务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必要保证,然而在实际运营中,一些医院的管理人员却没能充分重视这项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对医疗设备开展的必要性维护也没能实现科学的流程控制管理,没能从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出发,而是停留在被动的、低效的、混乱的管理状态。另外负责设备维修的工程人员其工作主动性也相对缺乏,相关设备维修部门没有在日常管理中发挥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因此导致了医院医疗设备经费支出长期居高不下的局面。笔者做了这样一个调查,在拥有同等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的各类三级甲等医院之中,倘若医院拥有较强的设备维修管理团队,维修管理工作效能强、控制维护工作开展到位,那么其要比维修力量薄弱的医疗单位每年节省高达近百万的设备维修管护开销。由此不难看出,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的控制维护力度,展开科学的流程管理势在必行。

一、科学实施医院医疗设备维修控制与管理

1、完善建立设备维修数据库,科学实施预防性控制与安全性计量维护。为医院的每一台医疗设备建立相应的维修档案与数据库,是提升维修效率,合理强化管理的必要手段。因此我们应从设备的安装初期就履行完善的归档管理工作,对设备的各类参数、自然特性、相关工程数据及设备验收时的全程质量检测数据做详细的建档、归档整理,从而为后续的维修养护管理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同时,我们还应对设备随机附带的安全技术清单、科学的安装报告明细及每次发生故障时的维修申请报告、维修记录、计量检测报告结果做详细的登记建档。这样既有利于为医疗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必要的保证,同时当出现医疗设备纠纷时,也有利于将维修数据库记录作为举证的现实依据。预防性养护及计量的安全性控制是早发现问题、早排除故障的重要手段,为了杜绝医院医疗设备长期带病作业,低效服务运转的现象发生,我们应实施定期的巡查维护,统筹制定科学的医疗设备整体预防养护计划及措施,同时应遵循每一台医疗设备的现实特点、服务职能特性,共性与个性问题开展因设备而异的预防性养护。具体的措施应包括对设备滤网部件的清洁、各项机电参数及物理化学性质的测试、主要运动部件的性保养等。在预防性养护实践中发现医疗设备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时,我们应采取必要、及时的维护处理措施,将安全隐患彻底隔绝。如果发现重大故障,则应履行医院的相关制度并按照统一的计量规定做科学的仪器设备计量检验,将维修检验数据一并记录在案。

2、合理分管,确保医院维修部门实施首诊初断的控制体制。科学的维修流程控制是提升医疗仪器设备耐久性、完好率的重要保证。为了有效的提升医院开展医疗服务的工作效率,在履行必要的设备定期维护检查时,一旦发现设备有异常现象或出现故障时,医院应合理执行工程师分管的首诊初断控制制度,从而使分管工程师成为维修故障的第一手处理人。这样有利于轻微的设备故障以最快的速度得到解决,从而简化了等待检修、上报维护、支取维修单位高额维修费用的冗余流程。同时还有利于做到对设备故障的清晰了解、心中有数,并从第一道关口实施对故障的合理控制。另外在循序渐进的初诊锻炼中,分管工程师会积累丰富的维修经验,这也有利于院方的维修管理部门切实促进整体维修养护管理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3、建立医院分管维修部门全程负责监控制,切实履行维修申请、确认制度。建立医院分管维修部门的全程负责监控制度,有利于医疗设备的维修养护过程在院方的监管部门参与与管理下高效的开展,同时也为院方工程师进一步提供了经验交流与学习专业维修技术的机会。在全程的控制管理之下,各项维修工作会全速开展,有利于杜绝维修部门单方夸大设备故障、蒙蔽院方索取高额不实维修费用的发生。医疗设备操作者在使用中一旦发现设备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尽快提出设备维修申请,申请明细中应详细涵盖设备的型号、品牌、厂家及名称,并填写使用操作时故障现象发生的特点、时间,可能引起故障的原因、曾经发生过哪些故障等,最后在确认栏处签字。申请完毕后,相关审批部门应签署维修审批意见,并联系院方维修部门尽快展开维修工作。在维修进程中,医院还应切实履行维修确认制度,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维修费用应向各设备管理科室进行必要的解释与说明,并详细填写维修确认单。这样有利于医院设备维修管理部门加强与各临床科室的联系与互动,从而使设备的各项维修支出更加合理规范、有据可依。当维修完毕后,工程师还应详细填写维修结果报告,并将相关维修档案录入医院数据库中,对后续的维修养护工作提供良好的依据。

二、医疗设备管理和维修的具体流程控制

1、维修确认制度。就是在进行将会有费用发生的维修工作时, 向使用科室负责人说明情况, 并填写维修确认单。这可以加强设备部门与使用科室之间的互动, 使管理更加规范, 支明确, 避免扯皮。同时也便于各科室维修支出的核算。

2、工作报告制度。是规范管理的必须, 可以完善设备的全程档案。同时, 记录下工程师的工作, 便于成绩认可, 也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 增加积极性。

3、加强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如空压机更换过滤装置, 检验类仪器设备定期清洗、保养维护, 对延长设备寿命, 减少维修支出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加强对院方工程师的维修培训。一方面, 可以在设备购置过程中争取机会, 写入合同; 另一方面, 注意利用平时的业务学习、维修培训和产品介绍等机会, 不断加强维修队伍的内涵建设。

5、加强对使用科室人员的维护、保养知识培训。一方面设备购进时充分利用厂方提供的培训机会;一方面设备部门经常性对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三、结语

科学的制度管理、规范流程控制是医院缩减医疗设备维修投入,提升经济效益的必要保证,也是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途径。因此我们只有在管理实践中与时俱进,突破创新,注重对医疗设备的预防养护性管理,实施科学的维修控制流程制度,才能最终使医院在高效、科学的综合管理中实现医疗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方案设计;需求分析

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是其生命周期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其不仅是保证设备完好的关键,也与临床应用是否安全有效密切相关,是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1-2]。近年来,随着医疗设备种类和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医疗设备维护及管理工作繁重,对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3]。加强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医疗设备完好率,使其更好的为临床服务,还可促进医院设备管理向精细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从而使医院能够利用最优的医疗设备资源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

1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背景

近年来,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增加,传统的维修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医院的发展,只有通过多元化的科学管理才能获得更大的效益[5]。通过对如东县人民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深入了解,发现需要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1)医疗设备维修时间长[6]。一方面由于医疗设备技术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导致维修人员检修时间过长;另一方面是由于无专门的配件管理,工程师在遇到需要更换配件时,一般采用现购置方法,且产生费用的维修报批时间长,从而延长了维修时间。(2)维修管理项目种类繁多,内容琐碎。医疗设备相关记录需要使用大量的纸张,且以手工记录为主,记录的文档不便于查询和保存,给设备维修管理和总结分析带来了不便。(3)医疗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缺乏计划性,预防性维修工作盲目[7]。(4)各医院普遍存在“重医轻工的思想”,维修工具简陋,导致工程师只能做一些简单维修,遇到有难度的维修只能求助厂商工程师[8]。而长期依赖厂商工程师又会导致医院处于被动地位,出现维修响应不及时,维修费用高等问题。(5)使用科室无法实时监督设备维修状况,各科室之间得不到良好沟通,影响临床科室正常使用[9]。医院需要一个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用于管理相关记录信息,合理分配现有工程师,制定日常维修保养周期,使设备维修管理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10]。

2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主要涉及临床使用科室、医疗设备维修组以及医疗设备管理办公室3个使用部门,只有将3个部门工作相辅相成,才能不断提高医疗设备完好率,确保临床诊疗工作有序进行。

2.1临床使用科室系统需求分析

临床科室护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管好本科室的所有医疗设备,如设备的使用和保养、设备故障报修及设备报废申请等,故其主要系统需求分析有故障报修与维修状态查询、设备日常保养与保养状况查询以及设备报废申请与报废状态查询。

2.2医疗设备维修组系统需求分析

医疗设备维修组的主要职责是接收临床科室的故障报修信息、及时派工维修、反馈设备的故障现象、合理使用维修配件、参与报废设备的检验及处置工作、制定周期保养计划以及进行预防性维护保养等。其主要系统需求分析如图1所示。

2.3医疗设备管理办公室系统需求分析

医疗设备管理办公室主要运用系统完成查询与统计工作,查询操作贯穿于系统的各项业务中,主要包括注册用户信息、医疗设备信息和设备配件信息查询,其可以帮助各科室及时掌握设备维修情况。统计操作不仅能实现维修工作量、设备故障率、维修服务费和设备配件费的统计,也是科室管理的重要依据。

3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设计

3.1逻辑功能设计

在上述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将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归纳为基础业务和核心业务两大模块。①基础业务模块,分为系统管理和基础数据管理2个功能模块,系统管理主要面向于系统管理员,完成系统维护及数据初始化等工作,基础数据管理是临床使用科室与设备科工作的实体,可完成各项数据的建模工作;②核心业务模块,涵盖设备维修管理中的所有业务,即故障报修、派工维修、预防性保养、配件管理和设备报废5个功能模块。

3.2整体方案设计

使用医疗设备维系管理系统不仅可适应医院的信息化管理,而且能够完善医学装备科的日常业务,使医疗设备的维修、费用支出和报废处置等工作更加透明。本研究在系统逻辑功能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方案设计,其整体设计如图2所示。

3.3数据库设计

经过对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逻辑功能及总体方案设计的详细分析,建立满足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模型,模型可直观了解系统中的关系类与实体类。该系统的数据库实体-联系模型如图3所示。

4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优势

4.1实现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信息化

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医疗设备的故障报修、派工维修、预防性保养、配件管理、设备报废、信息查询和工作量统计的自动化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优化故障报修流程,缩短维修响应时间,记录设备不同时期的故障原因及检修方法,还能科学安排医疗设备的保养计划,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实现医疗设备报废透明化。此外,维修工程师能够应用该系统对医疗设备出现的故障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做到早预防和早检修[11]。

4.2提升医疗设备维修档案管理质量

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增多,随机带来的资料也日益增多,因此传统的档案管理均难达到要求,故医疗设备维修档案无纸化管理势在必行[12]。使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可将医疗设备购置、维修保养、质量安全检查、培训考核、设备巡检、更新和报废申请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无纸化管理,减少资源浪费。设备使用科室和管理科室也能及时查看该资料,掌握设备的使用技术状况,通过分析其使用率、完好率、维修率和报废率等资料,为医院更新和购置新设备提供有效的依据。

4.3提高医疗设备经济效益

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贯穿其整个生命周期,使用维修管理系统不仅可以从设备完好率、使用率及报废折旧费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还能反映医疗设备管理人员、使用人员及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便于医院进行资金质量控制[13]。

5结论

第7篇

关键词:医疗设备; 维修过程; 处理方法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医学事业在不断的快速发展,而且我国不断加强重视人民生活问题中的医疗保障问题,不断引入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逐渐成为了现代化医院进行医疗事业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本文主要叙述现今国内的大型医疗设备在维修工作方面遇到的比较常见问题,以此来提出与之对应的策略来作研究。

1 存在问题

目前,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主要作为医疗设备被维修人员作用的一个过程。在进行此种类型的过程当中,维修工作人员在对医疗设备进行实施维修过程时的这几个环节时,三者中任何一个方面如果有不足,都可能严重影响到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的进行,下面分别将这三者区分进行阐述[1]。

1. 1 维修工作人员

1. 1. 1 自身知识与技术水平存在不足

现在,我国主要的医疗工程技术人员自身所具有的的知识以及技术水平相比于较上世纪已经有了非常明显地提高,但是因为还存在比较多的因素,我国的医疗工程技术人员自身所具有的维修能力还不可以随着医疗设备更新换代的速率同时提高。因为我国在医学工程科学方面的起步较其他发达国家比较晚,所以医学工程科学的教育还具有比较多的弊端。学生在校学习的时候,比较缺乏实践方面的工作,结果就是这些学历比较高人才在进入医院后只懂理论知识,但是不可以充分的发挥其自身本应具有的才能;而在医院进行实习工作时,在主动学习的方面又比较缺乏主观能动性,所以就导致了我国的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人员在整体素质上偏低。

1. 1. 2 检测维修所配备的设备不齐全

据目前了解的情况,我国一部分医院在为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人员所配置一些测试维修需要的工具比较简单,更有甚者在维修的工程中只有一块可以使用的万用表。现如今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随着越来越先进的高前沿医疗设备不断的引进,设备的电子化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并逐渐的集成化以及计算机化,仅仅使用一块万用表或者示波器等此类非常简单的检测设备,很难开展检测大型医疗设备的具体工作。尤其是在针对一部分进口的大型设备,很多设备都缺少具体的电路图、维修使用说明、技术操作说明等,假如上述这些设备发生故障或出现问题,就更不可能有解决的办法[2]。

1. 1. 3 管理维修人员的体制不完善

在管理维修人员的问题上,制度一直以来都不完善也是一个影响到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我国很多医院中,大部分都具有对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人员没有足够的重视程度的问题,而且管理上也比较疏忽。而且在评职称、科学研究上等很多方面都会使维修人员受到一些或多或少的不公平待遇,此类情况既不利于提高维修人员学习知识以及技能,又可能严重挫伤他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最终导致在出现问题的时候相互推诿。

1. 2 大型医疗设备

1. 2. 1 大型医疗设备比较缺乏详细资料

与大型医疗设备有关的重要资料主要有: 设备线路图、维修工作手册以及重要的技术说明等,这些资料都是生产制造大型仪器的准则,也是检验其出厂是否合格的标准证明,而且还是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人员在检测设备时必须知道的主要依据。在现代化医院中,对仪器设备的使用,主要是大型仪器设备,其具有复杂的结构,且其涉及到众多的学科的知识工作原理,所以即使有比较完整的技术资料,对其维修的难度也相当大。更何况,部分厂家在销售其生产的设备时要进行技术保密,从不提供其设备的线路图、维修工作手册以及重要的技术说明等资料,而是仅仅提供设备的操作手册。在此类情况中,就可以想象设备的维修具有多大的难度了。

1. 2. 2 更换大型医疗设备的配件比较困难

大型医疗设备中的部分配件可以使用的寿命比较短,所以这类零件就必须经常更换,一般情况下,更换比较新的设备这类配件具有的难度不是很大。所以,设备的维修过程中,会经常发生维修人员消耗了很多的时间代价检测出损坏的元件或者零配件的具置,但是却没有办法及时购买到同一规格或者型号元件或者零配件,从而使得停机时间无限度的延长, 对临床诊断以及治疗的工作的开展都具有极大的影响。

1. 2. 3 大型医疗设备具有较高的集成化程度

随着当今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化程度较高的设备已经渐渐地取代以往比较传统的医学设备,在生产医疗设备的过程中或者提高其性能的方面无疑有着很大的好处。同时,这也可以改变传统的医疗设备所需要的维修方式。因此,这种情况既大幅增加了维修所需要的成本,又使得设备维修人员丧失了很多对大型医疗设备具有的深层次原理进行了解的契机。

1. 3 维修过程

因为上述中对设备维修人员与大型医疗设备两者间都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了描述。所以这些情况都会给医院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一部分医院虽然已经实施了在事后进行维修、提前进行预防维修以及主动性维修三者相结合的手段,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不进行严格的落实,使得三种维修处理方法在选择过程中不合理,此类过程也为医疗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

2. 应对措施

2. 1 加强设备维修管理。

主要依照目前大型医疗设备具有的技术情况,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大型医疗设备标准的维修制度,通过建立比较健全的大型医疗设备各个岗位所担负的责任制度或者操作规范制度等。大力加强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维修以及维护的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出一个比较完善的大型医疗设备维修方面的具体规章制度。对具体的责任进行明确分工,努力加强医院中各个方面的可以有的合作,只有坚决执行规章制度,才可以有效地完成大型医疗设备的日常维修或者维护的工作。

2. 2 建立起大型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继续教育以及培训的制度

现如今,大型医疗设备在高科技的应用仅仅比航天航空领域应用到的少。而且大型医疗设备所使用的高科技也在不断的更新,制造大型医疗设备主要综合使用了光电信息、物理应用、化学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等各种学科所具有的知识,这就使得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人员自身的要求必须达到一个比原来还要高的层次。所以,医疗机构必须建立起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对各种人才进行继续教育的培养体制。选派一部分比较优秀的人员到各大医学院或者其他大型医院进行学习和深造,在对新设备进行采购前,要同所购置设备的厂家签署具体使用设备的培训协议,选派维修人员前往厂家进行学习从而可以掌握设备的具体工作原理以及平时维修的方法[3]。

3. 总结

现在各个医院在不断地引进的高智能化大型医疗设施的同时,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人员需要加速跟上时展的节奏,建立起一种完善的维护医疗设备的体系,从而改善大型医疗设备在目前所进行的维修工作中的不足。大型医疗设备可以综合应用很多学科的专业技术,所以对维护人员的自身业务水平进行提高很有必要。对大型医疗设备加强其保养以及维修,就可以使大型医疗设备在治疗工作的过程中发挥出最大效用,为发展医疗体系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亚舒.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社会化问题的深入思,科学管理,,2006, 20( 4 ) .

第8篇

关键词:医院 医疗设备 故障 维修管理 重要性

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医疗事业的发展,各种医疗设备在医院的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对医院设备的管理特别是维修管理已经发展成为医院的工作重点。对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增加设备的使用年限,对降低医院的设备成本,促进医院的科学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性

设备的使用是医院发展的重要硬件基础,对医院的医疗水平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需要对设备进行合理的管理,保证设备的使用性能,提高设备的使用年限,进而起到设备的可持续利用。

(一)加强设备的维修管理可以节约医院的成本

设备的投入在医院的发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要想提高医院的竞争力,需要降低设备的成本,这就需要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对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维修和管理,充分发挥设备的性能,避免因为设备不科学报废的损失和浪费。作为医疗事业的基础,设备的价格昂贵,因此对设备的维修管理,可以将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修理投入使用,减少了因为新设备购进的资金投入。

(二)设备的维修管理可以提高医疗水平

医疗工作对医疗设备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因此设备的性能对医疗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设备的维系可以更好的发挥的性能,保证各项医疗工作的开展,同时提高了医疗水平。

二、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医院设备的维修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的影响了设备的使用效果,同时对医院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缺乏健全的维修体制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医院在对设备管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进行约束和指导工作,但是对于设备的维修管理方面的制度却相对来说比较缺乏,甚至在一些医院中,设备的维修管理被忽视,致使设备维修管理部门出于闲置状态,造成了人力资源和设备的浪费。

(二)医疗设备维修成本高

由于对维修资料的缺乏,造成了设备的维修必须进行返厂,这就使日常的维修工作和管理工作难以有序进行,而对于厂家的维修费过高,不利于对设备的维修管理。同时出现这一情况也与维修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关,导致维修技术和维修方法的落后,这是因为缺乏必要的设备维修培训,另一方面是医院关于设备维修的资料过少,在对设备进行维修时缺乏一定的依据和参考,加大了维修的难度。即使对员工进行了培训,也仅仅是在操作方面进行培训,缺乏对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的重视。

(三)维修人员的结构设置不合理

对设备的维修是医院工作的一个重点,需要对维护人才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安排。但是在实际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管理人员不具备基本的维修知识,是从其他部门调过来的,知识水平和科研水平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在一般情况下,维修人员对设备的维修仅仅是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来确定故障的,进而进行维修的,这就使维修技能达不到设备维修的要求。同时,由于人员的自身条件不稳定以及责任心不强,加大了设备维修工作的困难。

三、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方法

鉴于设备对医院的发展的重要作用,需要加强对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视,成立专门的部门对设备的维修管理进行合理规划,提高设备的使用性能,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设备维修队伍

对于设备的维修管理依赖于维修管理人员的工作,因此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设备维修队伍,提高管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为维修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对设备的维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多个方面的投入,因此要有责任心,做到吃苦耐劳,兢兢业业,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就需要对设备的操作人员以及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以及维修人员的维修水平。

(二)设备维修管理方法

除了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设备维修队伍以外,还要掌握科学的设备维修管理方法,对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和约束。

1.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注重医疗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 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建立完善的维护保养制度, 进行科学的维护保养才能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做好对设备的三级保养工作, 建立健全保养制度, 从而将故障率降到最低限度, 保障医院仪器的高效运行。

2.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需要对保内、保外和过期旧设备的管理:(1) 保内设备应及时通知厂家, 让厂家技术人员对问题设备进行全面规范系统地检查、修理,并找出问题原因。(2) 对于保外设备就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分段、分步骤检查。不能“想当然”, 否则,不仅使设备不能及时投入临床, 更容易造成旧故障没除,新故障又来的现象。(3) 对确已落后或从性能和先进的角度看已无使用价值的仪器设备, 从节约的角度出发, 可对其进行技术改造, 会使其发挥功能。

3.建立完善的维修管理制度

维修保养是在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中保障设备完好的关键,建立完善的维修制度,对医疗设备进行科学的保养和维修,才能保证其完好的使用率。例如,建立医疗设备的三级保养制度,明确维修责任,将任务落实到人。安排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经常到各个部门了解仪器的运行状况,与仪器使用人员多交流、多沟通。对医疗设备及时进行保养和维护,对操作人员定期进行考核,加强技术人员的维修技术培训,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只有将医疗设备管理到位,才能进行科学的医疗决策,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计划,使各医疗设备真正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如果管理不当,造成医疗设备不能够正常的工作,必然会影响医疗工作的质量,从而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减弱医院的竞争力。

结束语:

总之,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医疗设备的日益增多, 医疗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已日渐显现出重要性, 只有对医疗设备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 提高医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 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项培训, 提高维修人员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水平,做到以预防性维护为主, 加强维修队伍建设,合理使用维修方式,才能保障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 从而发挥现代化医疗设备的综合效益。因此,要将对设备的维修工作作为医院工作的重点来抓,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操作人员的培训,为设备的运行提供稳定的环境,为设备使用寿命的延续创造有力的条件,同时将设备维修管理纳入医院工作的体系,建立严格的制度对设备的维护进行管理,及时的解决设备运行中的故障,保证医院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进行技术的研讨,加强医院设备维修工作的讨论,提高对设备维修的效率,真正的发挥医疗设备对医院工作的促进作用,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家云.医疗设备维修改革探讨[J].医疗设备信息,2009(11)

[2]王惠.完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11(03)

[3]姚新琴.医疗设备维修人员面临的挑战与维修策略和管理[J].医疗装备,2012,20(05)

第9篇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99-02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在医疗设备上得到运用,医疗设备往往是多学科技术的结合,自动化程度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这就给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维修管理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已成为医院质量评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结合几年的工作实际,认为怎样使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既要在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下运作,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省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的费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医疗设备维修与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患者对医院的医疗设备以及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医疗设备质量的优劣、状况是否完好,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影像临床诊断结果及治疗、影像医院信誉和经济效益。因此,做好医疗设备维修与管理,保证医疗设备时刻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意义重大。医疗设备维修与管理是贯穿整个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的一项工作,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

2、医疗设备的维修检查

医疗设备的检查属于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是设备维修的主要形式。

2.1、日常检查

医疗设备的日常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维修工作,是设备保养的基础,可以预防故障和事故的发生。这项工作一般是由使用人员进行。细致的日常维护保养~对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日常保养主要应做到:保持仪器表面清洁;使用前应检查电压、电源或稳压装置是否正常;检查相应的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水路不通畅的应及时进行冲洗;使用中注意观察仪器的功能、性能是否正常并及时填写使用记录;仪器设备关机后应及时盖好防尘罩;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除做好必要的记录外,要及时通知维修人员,不得私自拆卸。

2.2、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是医疗设备周期性的预防性维修,其目的是考查设备的精度、性能、状态和修理前检查。这是减少设备的损耗艄除故障隐患,保持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命的防范措施。一般这项工作应由维修人员进行。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应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与维修人员一起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除尘和清洁,并进行性能检测;定期运转部位,及时检查和更换易损部件;检查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检查大型或精密医疗设备的稳压状况和接地情况是否良好等。

3、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

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对提高医疗设备的完好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科学的管理机构和手段,很难搞好维修工作及谈不上获得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关的人体生理参数,并从工程生物学和基础医学方面研究人体的结构和生理机能。

3.1、建立一支素质全面地医疗设备维修队伍

(1)现代医疗设备涉及很多学科,包括很多技术成功,因而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维修人员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好要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加强医疗设备安全防护意识,熟悉本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英语学习,以适应日益增多的进口医疗设备的需要。

(2)维修工程师应具有对医疗经济管理、医疗环境、医疗质量和安全性等问题的检测、评价能力,要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笔者认为对中低档、医院使用量大、可替换多的设备,医院院领导要鼓励工程人员自修或与专业维修公司合修,达到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维修能力的目的。要重视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积极参加有关厂家、公司或学会举办的学习班,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加深对某种医疗设备的精通程度。医院领导还应给予维修部门充分的人力、物力上的支持,营造适合维修人员发展和施展才能的条件,为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而提供组织保障。

目前大部分医院依靠厂商或商维修的技术支持能自己独立完成所有设备的维修,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目前生产厂商或商的售后服务是各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主体,他们占据着掌握技术、配件和专用维修工具、维修经验等优势,只要医院肯支付钱,他们就能提供高效和较好的维修服务。医院可以以签约的方式要求厂家或商提供一定时间或范围内的技术支持和配件,但要因不同的设备、不同的地区视不同情况来对待:如对中大型高档设备、急救类、治疗类以买厂家的保修服务为主,对中档、医院可替换的仪器,以专业维修公司承包或散修为主等。因此建立和培训一支技术过硬的维修队伍,即可以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又能给医院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3.2、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根据现行的医疗设备维修新模式,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如:项目维修办公室管理制度,维修保养管理制度,维修操作流程,维修报告制度,巡检制度、培训制度、安全质量控制及值班制度等。实现制度、职责、流程上墙,予以监督执行。

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维修体制的改革,影响着维修行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要使医疗设备的维修行业与使用方要求协调发展,就必须构建适宜的维修体制。

(1)要加大行业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制定系统、完备的法规制度和标准,使维修工作程序和验收、计量有法可依、有据可凭,加快向依法管理型发展的步伐。

(2)积极营造医疗设备维修行业多元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大合并和重组力度,改变维修企业性质相对单一的现状。

(3)促使医疗设备维修行业从专业分立向资源共享方向发展。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对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能维修单一品种的维修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重复性投资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拥有少量维修资源的企业,只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配置不同层次的多专业、复合型技术人员,通过扩大技术、设备和人才规模形成技术密集型产业。以适应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