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建筑专业技术培训

时间:2023-09-24 10:56:24

导语:在建筑专业技术培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建筑专业技术培训

第1篇

关键词:“十二五”;广东地区产业行业发展;建筑业;高职土建类专业技术人才;素质培养;能力提升。

一、广东地区建筑行业发展背景分析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近三年广东有关的统计数据来看,广东的经济和建筑业保持着高速发展。

1.建筑技术日新月异,新规范、新技术不断推出。近年来,修订颁发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等,大量的超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地下工程、高速铁路、高等级公路、核电等技术要求高的工程建设项目不断涌现。《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建筑业规划》)提出的技术进步目标是:在高层建筑、地下工程、高速铁路、公路、水电、核电等重要工程建设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技术、标准规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东省支持建筑企业开发应用各种新技术,加强节能、环保、智能化等建筑业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专业施工技术、尖端施工技术的联合攻关,大力推广应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多项广东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立项。

2.绿色建筑、低碳建筑、绿色施工行业要求快速提升。《建筑业规划》提出的建筑节能目标是:绿色建筑、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基本确立;建筑产品施工过程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0%,C60以上的混凝土用量达到总用量10%,HRB400以上钢筋用量达到总用量的45%,钢结构工程比例增加。新建工程的工程设计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要达到100%,新建工程的建筑施工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全行业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广东省新近出台了《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设立技术创新与示范重大科技专项,“十二五”期间投资1230亿元用于绿色生态建设工程,加快建设和完善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深入推进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加快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提高固体废物安全处置水平,推进生态省建设。

3.国家对建筑业违法行为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全面实施招投标制度,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加强,对建筑安全事故处罚力度加强,国家要求有效遏制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安全较大事故,坚决遏制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到2015年,要求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2010年下降11%以上,这会使得建筑监理、工程咨询业迅猛发展。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最近正加紧制定《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编制》,该标准的出台将为广东建筑业规范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执法依据。

二、建筑业从业人员素质培养

“十二五”时期,建筑业面临高、大、难、新工程增加,各类业主对设计、建造水平和服务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的局面,建筑业已全面实行执业资格制度和岗位持证上岗制度。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正逐步发生深刻的变化,招投标制、代建制、项目管理制的广泛应用,建筑施工企业急需一大批熟练掌握工程技术与管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结合《建筑业规划》对从业人员素质提升的要求,高职学院对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推进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培训

《建筑业规划》提出,加强企业与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的合作,引导和支持后备人才的培养,鼓励和支持专业培训机构为企业培养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高职学院要积极参与企业制订人才发展规划,根据企业的需求,实施订单培养、专项培训等合作模式,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广东省内唯一以建字开头的高职学院,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资源,根据社会、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需要,采用基地化培训、施工安全轮训和适时鉴定等多种形式,积极为企业、进城农民工和失地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近五年来,学院为企业法定代表人、一级项目经理和省直企业各级项目经理、下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等共1.6万多人提供了业务培训服务,为全省施工企业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轮训和三类人员安全生产继续教育培训达到6000多人。今后,开展各类从业人员培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将是学院背靠行业办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高职院校应加强技术培训软件建设

《建筑业规划》提出,加强注册执业人员队伍建设,严格落实注册执业人员的法律责任,增强其执行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的自觉性,加强注册执业人员法律法规、业务知识、职业操守等方面的继续教育,不断提升执业人员素质和执业水平。高职学院要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加大培训条件建设力度。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专门成立了继续教育培训部,设立专职人员,承担了广东省科技厅立项支持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型人才培训网络建设示范》项目,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将为注册执业人员队伍培训提供较完备的现代化培训服务平台。

(三)高职教育专业与课程建设应引入行业职业标准

《建筑业规划》提出,要制定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等专业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明确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位要求,加大培训力度,先培训后上岗,提升专业人员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近年来,在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重点专业带动,在土建类主干专业开展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引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进行有效对接,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整合改革,在局部的课程和专业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对接,得到了行业的初步认可,这将是一项长期坚持的教学改革工作。

三、土建类专业技术人才能力提升特点

由于目前广东省建筑业企业面临着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施工现场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建设队伍整体素质较差等方面的问题,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特点表现在:

(一)全面提升技术创新和科技研发能力

随着“十二五”期间楼宇智能建筑、绿色节能建筑的快速发展,土建类专业必须引入电子信息、物联网等技术,打破学科和专业界限,突破传统的建筑业从业人员素质与能力标准,跨学科、跨专业开拓新的专业方向,培养适应现代建筑需求的复合型技术应用创新人才,在高端技能上力求与世界水平接轨,引领行业企业技术的发展。以往高职学院不具备科技研发能力的观点已经过时,伴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科技研发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不再局限于本科院校,已也成为高职院校的教育义务。

(二)管理人员提升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建筑行业高度综合复杂的特点,决定了土建类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同时具备一定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在不同类型和级别的技术项目、工程项目充当团队领军人物,要求既掌握熟练的专业技术标准、工艺要求,又要具备项目管理的基本素养和能力,熟悉国家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能够组织操作人员文明安全规范进行项目实施,并能够随着现代建筑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引入,适时跟进国家规范管理,调整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改进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模式,与时代同步发展。

(三)一线操作人员提升熟练运用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能力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建筑业中土建施工企业一线操作人员主要由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农民工承担,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建筑机械设备及信息技术已经大量渗透进入建筑业,一线操作人员必须能够操作现代建筑机械设备,适应新技术的应用,掌握新工艺,学会使用新材料,在技术领域具有一定技术特长和竞争力。《建筑业规划》指出,要重点依托建设类中等职业学校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安全生产、职业道德、标准规范培训、推进建筑行业职业技能证书、培训证书的持证上岗制度,建设稳定的建筑产业骨干工人队伍,一线操作人员的学习培训将是终生的,也将是长期的。

参考文献:

[1]《2011年广东“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2]《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3]《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5]《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第2篇

关键词:工业建筑;防腐蚀工程;技术措施

工业建筑防腐蚀处理主要以预防为主,如果不做好防护,腐蚀性物质对建筑或者工人形成危害,就要花费更大的代价去修复、治理,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工业建筑防腐蚀需要从立项、设计、施工到维护都严格执行防腐措施。立项阶段考虑到工业建筑会受到那些腐蚀性因素影响,以便确定工程投资成本;设计阶段则要详细分析工业生产中的腐蚀性介质、生产环境、生产操作特点和腐蚀等级等因地制宜制定防腐蚀设计措施;生产施工阶段则要严格按照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施工,这对于提高工业建筑安全性,控制工程总体造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工业建筑中防腐施工技术要点

1.1施工前准备工作

(1)施工人员到位并组织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才持证上岗,从事相关工作;(2)施工设备、工程施工检测仪器、设备依照招标要求准备齐全,并且已完成校正检验,合格才能投入使用;(3)组织审核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规划施工技术方案;(4)原材料选择,根据腐蚀性施工需要储备施工材料。严格按照规范及设计的检测方法、质量技术指标、检测频率及抽样方法进行检测,合格才能用于施工;(5)制定安全施工管理方案和相应的应急处置办法。

1.2施工中技术要点控制

首先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施工环境、施工条件等要素制定施工计划[1]。防腐施工开始前需要检查工件、材料编号规格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另外还要检查工件材料是否无变形、无污染、性能良好如果不符合要求则不能用于施工;其次施工前检查验收是否合格,合格具备施工条件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比如进行防腐蚀涂层施工前应该对构件表观进行清理,表面无较大的凹凸,要达到相应的喷涂清洁等级要求,比如电弧喷涂清洁程度要达到Sa2.5级标准;其次作业环境也要满足施工要求,温度、湿度通风除尘都要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防腐蚀工程施工涉及多方面影响因素,要注意每个施工环节细节控制;最后,工业建筑防腐施工要注意先进设备和施工工艺的应用,国外工业建筑防腐施工发展比我们早,有很多先进的技术和施工机具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只有结合原来施工经验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致力于建筑防腐施工标准化的作业管理,才能实现防腐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总之要保证防腐施工质量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施工管理。

1.3构建专业的防腐施工队伍

防腐蚀施工技术对专业技术能力要求非常高,因为施工设备操作、施工工艺及安全施工措施等与普通施工完全不同。如果缺乏施工经验,又无法保证专业技术水平,那么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就无法保障。施工前很有必要根据防腐施工工艺特点制定教育培训措施。组织施工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和安全教育培训,从理论结合实践两方面进行培训,现场工作人员只有通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取得相应的岗位证书。在获取工业防腐工程项目合同后,一些管理体系健全的大型企业就会立刻构建一定规模的防腐施工队伍,通过招聘或者培养的方式吸引有相应能力的施工人才加入团队,建立起具有专业素质的施工队伍,这样就能保证整个防腐施工建设安全有序进行。

2结语

总之在现代工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工业生产要在安全、环保的生产条件下进行,就要对产生的腐蚀性物质进行科学的无害化管理,这主要依托于先进的生产设施,工业建筑就是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设施。由此可见探索工业建筑防腐蚀技术措施很重要,也很急迫。但是工业建筑防腐蚀技术的落实,贯穿于整个建设项目始终,有一个环节工作不到位,都会影响整个工程的防腐蚀效果。所以工业建筑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再到后面的维护维修都要全面坚持防腐蚀技术理念,这样才能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使其更安全,具备更长久的使用寿命,真正发挥其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4-0042-01

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做好事前控制:先算后干,心中有数。承接工程项目之前,应当认真仔细地勘测现场核对工作量,尽量精确地估算工程量,尽量保证工程的成本及合理利润。 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出各种施工方案,并从技术和经济上进行对比评价。尤其落实是施工中主要建材市场价格,并在我们工程开工的初期就做好价差分析及时向上反映,对于我们日后的结算及个别工程的调概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2)认真进行图纸会审,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施工图和设计文件,是组织施工的技术依据。施工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做好图纸会审工作,不但可以帮助设计部门减少图纸差错,而且还可以了解工程特点和设计意图以及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各级技术负责人,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每个施工人员清楚了解施工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这对于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3)优选施工人员,提高质量意识和素质。要控制施工质量,就要优选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通过加强员工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和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第一,预控为主的观念,使得管理技术人员具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的能力;施工人员具有精湛的操作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

4)制定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建筑产品质量好坏取决于科学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没有好的质量保证措施不可能有优质的产品。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和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对整个施工项目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结合施工条件、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编制出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制定出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攻关措施,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

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与成本控制

1)做好事中控制,即工程成本形成过程中的控制,做到“边做边算、不断调整”,切实控制住成本。各分项工程都要控制住材料的使用,为了降低损耗,可实行限额配料,根据实际情况同各班组或分包商确定合理损耗率,实行包干使用,节约有奖,超额则罚,使材料用量与个人经济效益挂钩。实行收料记录制度,清点数量,纪录人员签字,材料部门建立材料明细账,防止现场仓库账目与实物不符,领料时,施工作业班组应清点并确认。严格按照领料手续,杜绝浪费和盗窃漏洞。材料用量要合理,既要减少现场材料过多而造成的管理麻烦,又可增强流动资金现金量,有利于使资产的流动性增强,资金使用更合理。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要合理调度,严格按施工总平面堆放保存,避免二次搬运和损耗浪费。同时要想方设法减少和避免无效管理和劳动,把降低工程成本的观念渗透到每个施工管理环节中;

2)严格控制建材设备的质量,做好材料检验工作。建材设备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设备质量不符合要求,或选择使用不当,均会影响工程质量或造成事故。建材设备应通过正当的渠道进行采购,应选择国家许可认证、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应商,实行货比三家。选购有产品合格证,有社会信誉的产品,既可以控制材料的质量,又可降低材料的成本。针对目前建材市场产品质量混杂情况,对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要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用于建筑工程上。对于进场的材料,应按有关规定做好检测工作,严格执行建材检测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

3)执行和完善隐蔽工程和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制度。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在施工过程中认真做好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专职检查和群众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组织班组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活动,大力加强施工过程的检查。对于在施工过程中上一道工序的工作成果将被下一道工序所掩盖的隐蔽工程,在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应由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和有关部门进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并及时办理验收签证手续。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违反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特别是强制性标准条文)要求施工的,应进行整改处理,待复检合格后才允许继续施工,力求把质量隐患消灭在施工过程中;

4)依靠科技进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工程建设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研究来提高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在施工过程中要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依靠科技进步,预防与消除质量隐患,解决工程质量“ 通病”,掌握国内外工程建设方面的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充分了解工程技术推广应用或淘汰的技术、工艺、设备的状况。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加强工程建设队伍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逐步推行技术操作持证上岗制度。工程施工各方面应以质量控制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管理,从各个侧面发挥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作用,从而使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3 事后控制

“事后清算、以做后效”做好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工程竣工后,做好竣工总成本结算,根据结果评价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得失,写出完整总结报告,为成本管理各环节提供必要的资料,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考核,依照制定好的制度,落实奖罚制度。

4 对管理人员的要求

第4篇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加快农业转型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民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为核心,培训农村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重点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生产大户等专业农民和农技人员。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要求,坚持模块化教学、百分百回访原则,实行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务工培训与务农培训相结合,普及性培训与提升性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全面提高农民培训的满意度和知晓度,为促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2012年,全市计划培训新型农民3283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以下简称“阳光工程培训”)1650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2380人、农民创业培训1000人、农民科技示范培训2950人。

(一)县(区)任务

淮上区:2012年计划培训新型农民1080人(普及性培训900人、提升性培训18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550人(普及性培训500人、提升性培训5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430人(普及性培训400人、提升性培训30人);农民创业培训100人。

五河县:2012年计划培训新型农民7300人(普及性培训5920人、提升性培训138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3850人(普及性培训3100人、提升性培训75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900人(普及性培训1470人、提升性培训430人);农民创业培训100人;农民科技示范培训1450人(普及性培训1350人、提升性培训100人)。

怀远县:2012年计划培训新型农民16460人(普及性培训11010人、提升性培训545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8580人(普及性培训4500人、提升性培训408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6280人(普及性培训5110人、提升性培训1170人);农民创业培训100人;农民科技示范培训1500人(普及性培训1400人、提升性培训100人)。

固镇县:2012年计划培训新型农民4490人(普及性培训3130人、提升性培训136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1820人(普及性培训1500人、提升性培训32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2570人(普及性培训1630人、提升性培训940人);农民创业培训100人。

(二)市本级任务

2012年计划培训新型农民3500人(普及性培训2900人、提升性培训60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1700人(普及性培训170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200人(普及性培训1200人);农民创业培训600人。

三、实施内容

(一)分类型组织实施

1.阳光工程培训。主要面向农村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就业的农民,重点面向现代农业、农村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从业人员,开展从业技能、法律法规及农业经营管理等知识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技能,为农村二三产业和城镇企业输送技能型人才和产业工人。培训组织实施按照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四个办法”、“五项制度”等执行。

2.农业专业技术培训。主要面向从事农业生产的专业农民、基层(县、乡)农技推广人员(种植、畜牧、水产、农机、能源)等,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实用生产技术及农业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提高其科技素质和务农技能,培养一批新型农民和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训组织实施按照《省农业专业技术培训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皖农财〔2009〕311号)执行。

3.农民创业培训。主要对在农村有创业愿望并有创业基础的人员,开展创业必备知识和能力培训,培养造就一批农村创业者和现代农民企业家。培训组织实施按照《省农民创业培训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皖农财〔2009〕97号)执行。

4.农民科技示范培训。主要面向国家农技推广示范县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及辐射户,围绕当地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开展培训,使技术指导员全面提升业务素质和公共服务能力,科技示范户和辐射户提高应用农业科技能力。培训组织实施按照农业部关于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有关要求执行。

(二)分对象开展培训

2012年新型农民培训分为普及性培训和提升性培训两个层次,各层次培训对象明确。

1.普及性培训。全市计划培训23860人。

阳光工程培训11300人,主要培训农机手(使用与维修)、植保员(机防手)、农技协负责人、农资经营户、村级财务管理人员、乡村旅游服务员、农村建筑工匠、农产品加工从业人员及有转移到城市务工就业意愿的农民等。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9810人,主要培训油料和棉花种植大户、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大户、畜牧养殖大户(不包括养猪大户)、水产养殖大户、农机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及农经管理员、渔船检验员、渔业安全管理员、村民组组长等。

农民科技示范培训2750人,主要培训科技示范户及辐射户。

2.提升性培训。全市计划培训8970人。

阳光工程培训5200人,重点培训测土配方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奶站质检员、动物繁殖员、从业渔民(渔业船员)、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内检员)、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内检员、沼气工(建池与维修工、沼气服务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负责人、监事、财务人员和信息员)等。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2570人,重点培训粮食种植大户、养猪大户、基层(县、乡)农技推广人员(种植、畜牧、水产、农机、能源)和村级农技员(专职、兼职)等。

农民创业培训对象均列入提升性培训范围,全市培训1000人,主要培训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农村经纪人、涉农企业创办人和有志于农村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等。

农民科技示范培训200人,重点培训技术指导员。

(三)分层次差别补助

1、普及性培训

阳光工程培训。面向城镇务工转移就业人员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农村服务业从业人员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现场指导服务累计不少于4次(天)。补助标准为人均350元,中央、省级共补助约300元(按2010年下达的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测算,具体额度待2012年中央资金下达后确定),市、县配套50元。各地面向城镇务工转移就业人员培训,可按照培训不同类别、不同时间,实行差别补助。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种养大户(不包括粮食种植大户、养猪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等培训,集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3天(18学时)、现场指导服务累计不少于4次;农经管理员、渔船检验人员、渔业安全管理员和村民组组长等培训,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4天(24学时)。补助标准为人均400元(包括市、县配套资金100元)。

农民科技示范培训。每个项目县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组织技术指导员对科技示范户、辐射户,分别进行不少于6次、4次技术指导培训。补助标准为人均约220元,培训经费从国家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中支出,待农业部下达项目县后确定。

2、提升性培训

阳光工程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4天,现场指导服务累计不少于4次。补助标准为人均约510元,中央、省级共补助约460元(按2010年下达的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测算,具体额度待2012年中央资金下达后确定),市、县配套50元。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粮食种植大户、养猪大户集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4天(24学时),现场指导服务累计不少于4次;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村级农技员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30学时)。补助标准为人均555元(包括市、县配套资金100元)。

农民创业培训。培训主要包括集中授课、市场调查、创业设计、岗位实习和指导服务等环节,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其中集中授课时间不少于3天(20学时)。补助标准为人均900元(包括市、县配套资金100元)。

农民科技示范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补助标准为人均约800元,培训经费从国家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中支出,待农业部下达项目县后确定。

提升性培训尽可能安排到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干部学校培训,并聘请部分省内外有关专家担任培训教师。

四、实施步骤

(一)部署启动(2010年12月-2012年1月)。开展农民培训需求调查,根据省下达的培训任务,公开择优认定培训基地,分解培训任务,并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工作。

(二)项目实施(2012年2月-11月)。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有关培训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要求组织实施项目。适应地方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选定培训学员,选聘培训师资,安排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培训。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强化过程监管,采取随机抽样、暗访等多种方式不定期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培训质量。项目实施周期1年,各县(区)要于10月底前完成年度培训任务。

(三)总结考核(2012年12月)。各县(区)在完成年度培训任务后,认真进行检查验收,并上报项目验收总结报告和年度工作总结。市农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考核工作,考核通过专项督查、抽查,并结合平时掌握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考核结果纳入民生工程考核总分。市农委对培训工作成效突出的给予通报表彰,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取消其下一年度承担培训任务的资格。

五、保障措施

(一)摸清培训需求。全面深入开展2012年新型农民培训需求调查,在此基础上,确定培训规模和重点培训对象。一是立足现代农业发展,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为基本对象,以生产大户、示范户、村民组组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等为重点,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二是着眼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和农村劳动力输出地区,对拟转移就业农民,特别是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出现的大量农业农村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从业人员,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

(二)构建培训体系。一是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作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发挥科技推广前沿阵地的作用,牢牢把握市场和效益这个主题,从主导产业、农民家庭重点经营项目和务工要求入手,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二是充分发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作用。充分利用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的人才和技术资源优势,开展农民培训。三是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充分利用高中等院校,特别是各级农广校、县(市)级职教中心、职业高中的资源开展农民培训。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政府激励机制,鼓励农业科研单位、涉农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类社会教育机构等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新型农民培训。

(三)实施模块化教学。针对不同培训类型、对象,规定培训内容和时间,逐步实施模块化教学。从今年起,农民创业培训的所有培训对象,阳光工程培训的农机手、植保员、测土配方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奶站质检员、动物繁殖员、从业渔民、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内检员、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农资经营户、村级财务管理人员、沼气工、乡村旅游服务员,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的粮油棉种植大户、特色经济作物(蔬菜、食用菌和茶叶)种植大户、畜牧养殖大户、水产养殖大户、农机大户、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农经管理员、渔船检验员、渔业安全管理员、村民组组长、村级农技员,农民科技示范培训的技术指导员等,均将按照省统一规定的培训内容和要求组织开展培训。

(四)加强条件建设。一是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各级农委利用各种政策和扶持手段,支持培训基地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每个培训基地要与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龙头企业、省级以上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开展结对行动,构建农民培训实习实训基地。二是严格基地认定。切实按照基地认定条件,面向社会择优认定培训基地,确保认定的培训基地具备资质要求以及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教学场地、设施设备、师资力量、实习实训基地等培训条件。

(五)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在继续推行项目法人制,严格执行目标责任、基地认定、项目公示、月度报告、台账管理、督查验收等制度同时,重点建立健全三项制度:一是坚持第一堂课制度。培训基地每期培训班开班,须向项目管理部门报告。项目管理部门安排有关人员到培训班上第一堂课,宣讲相关政策,了解培训开展培训及学员要求等情况。二是建立100%电话回访制度。培训项目管理部门根据每月培训基地的月报台账,对已培训学员进行100%电话回访,及时剔除回访中培训不合格的学员。三是建立新型农民培训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推进会议,总结上季度培训工作,对存在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并布置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第5篇

关键字:房地产、质量问题、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一、房屋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居住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不可否认,一些在建工程和已投入使用的工程尚存在不少的质量问题,有些甚至严重危害到建筑结构和使用安全功能,如:(1)房屋沉降引起的质量问题,下水道堵塞、断裂等;(2)墙体材料选择不当而引起墙体开裂及粉刷起壳的质量问题;(3)屋面女儿墙由于屋面的热胀冷缩,在混凝土圈梁和砖墙交界处,经常出现不规则的水平方向裂缝,特别在屋面四大角的严重裂缝问题(4)房屋顶板改用圈先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开裂渗漏问题等等。

二、影响工程质量因素;

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牵涉到从设计、施工到项目经理、甲方,多专业技术工种,多单位部门的方方面面,归纳起来主要有几点:

1.施工人员的素质问题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的劳动人员流动性大,90%左右的都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许多都是未经过专业训练便涌入了建筑行业,工人技术素质较低,且大部分企业内部的技术培训跟不上人员流动的数量,导致了建筑行业整体素质的下降。同时,一部分建筑企业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无法按照设计与既定的施工图纸进行房屋建筑工程,影响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

2. 施工工艺技术落后

由于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90%的施工人员都是没有经过技术培训的农民工,他们大多没有掌握现代先进的工艺和技术。即便是建筑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设计使用了现代先进的工艺技术,也可能因为施工人员的素质问题造成施工质量的问题。如果在技术上未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再者,由于现代建筑的个性化,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件特有的产品,每一条管线、设备都有特定的要求,少有类同,这也增加了技术工作难度,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也会带来问题。

3.管理方面的缺陷

目前房屋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是由于诸多因素混生互动、恶性循环、相互影响的结果。由于现行的管理体制,施工单位的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人为地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此外,工程施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施工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施工管理混乱、材料原因、现场监理不到位及参与建设各方责任主体不能正确履行职责,存在违法质量行为,这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4.现场监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施工现场的监理制度不健全将是造成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监理单位为了寻求经济效益,接受自己资质管理范围以外的监理业务,而这些监理机构的人员资格及配备都不符合安全质量生产的标准,甚至一些企业出现无证上岗的现象。现场监理质量控制体系的不健全,负责的监理人员对材料、设备、构配件的安装或者使用未进行常规的安全检查,没有按照相关制度进行,这些都给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埋下了隐患。

三、加强房地产质量管理措施;

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问题,是整个施工企业及所有参与施工的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及服务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重视质量意识,就必须提高施工企业所有员工的整体素质,加强员工的施工质量意识。要严格抓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对于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必须要让他们具有较强的质量规划以及目标管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组织施工并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的能力,能及时发现施工环节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具体的施工生产人员要具有娴熟精湛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心。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房屋建筑的质量。

2.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监督

增强质量意识,提高人员素质,工程质量监督是一项集法律、技术、经济和行政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属行政和技术的监督执法。因此,监督队伍素质的高低,执法能力的强弱是搞好工程质量监督的基础。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培训考核工作,作好以监督队伍建设为重点的监督机构改革;健全和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和程序化的程度;强化工程质量监督,应加强对工程建设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参建各方的资质、人员资格、质量责任制落实情况以及质保体系是监督工作重要的内容。在施工过程中,要实行动态监督,重点监督参建各方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情况。

积极运用新工艺提高工程质量

建筑施工企业只有不断地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才能建造出质量可靠的建筑工程。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质量控制与施工的技术是密不可分的,而技术因素除了施工的基本工作人员的素质外,还包括施工的装备、施工的信息及施工的检测技术等。企业若想提高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就必须重视新技术、新工艺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要建立符合技术的相关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及操作的具体规程,同时,企业还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和改进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从而保证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问题。

3. 严格落实质量目标责任制

严格落实质量目标责任制质量目标责任的建立,确保组织各层次上建立目标,并加以考核、实施监督;是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真正把总目标分解到各分部分项工程。再落实到具体的施工部位、施工班组,并且具有操作性,做到检查及时、反馈有效。这是我们强化质量管理,实行过程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①根据质量总目标,依据验收规范或标准,经过目标分解、细化,确定预留预埋阶段质城分目标为优良。

②依据优良等级标准编制队级技术交底书,在交底书中,按照高要求的标准编写具体的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原则上把验收标准中的误差范围划分为正负各三档共六档,一般情况下取三至五档,实行五级检查制度,检查记录中须签明检查时间一一具体到分钟。

③加强中问过程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立即解决;出现通病,从技术交底着手,分析影响质最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④实行末位检查人责任制,最后签字人负主要责任。

结束语

要避免房地产建筑工程质量问题,需要各方的努力,做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在现阶段,比较务实的目标是消除和治理几个影响较大的质量通病(如裂缝、渗漏等)。采取有效措施,意在创造一种技术和市场氛围,引导企业重视防治质量通病,引导房地产行业对质量通病问题的关注。

参考文献:

[1]郭惠隆.浅析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J].华章.2011.(01).

[2]邓建敏.李忠平.房屋建筑施工质量问题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9).

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安装质量;质量控制

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带动下,建筑行业的激烈竞争,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建筑工程的质量受到严峻的考验。在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中,建筑工程中的电气安装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它有效地保证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由于当今建筑工程片面地追求工程速度,在电气安装工程竣工验收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甚至影响了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所以,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需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

一、建筑电气工程安装质量问题的体现

1、电气安装施工队伍人员素质良莠不一

建筑电气安装属于技术工种,从业人员需经相关部门培训上岗,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有的工程队伍为了节约成本聘请务农人员无证上岗,有的虽然经过培训,但是培训课时不足,造成安装技能不高等现象。建筑行业中工种多属于“脏、苦、累”活,建筑电气安技工也归属于这个领域里,导致一些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吃不了苦,容不得自己受累,最终选择了离开。所以,建筑工程电气安装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问题已经是迫不及待解决的问题。

2、电气安装设计方案合理性

电气安装设计方案是建筑电气安装过程的第一步,一个符合设计规范的电气安装设计方案,不仅能够直接保证一个建筑电气安装项目的质量,甚至影响到设备和人身安全。通常建筑电气安装施工人员只根据图纸进行电气安装,较少去核对图纸可能出现的问题,导致在近年的一些电气事故中,出现由电气设计方案引起的事故案例。例如,有的设备是“小马拉大车” ,选用的变压器功率比负荷功率小,变压器长期过负荷,绝缘易老化,导致短路事故,再有电线、电缆规格选择与负载不相符合,发生电线、缆相间或对地短路等等。所以,建筑工程电气安装的设计方案是尤为重要。

3、使用不合格的电气设备、材料

电气安装对设备、材料的选择是重中之重,决定了整个电气系统的质量。在现实的建筑电气施工中,电气设备、材料的好坏是最难控制的,其中设备、材料的质量问题表现在各个方面。有的设备控制箱接地线、零线颜色不符合规范的要求;有的电气安装选用不合格的安装材料,导致产品性能降低,比如照明设备和插座箱的外关差、几何尺寸没有达到要求,或者导线的电阻率、熔点等不符合常规要求。

4、违反电气安装施工规范的施工行为

每一个行业都有其需要遵循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建筑电气安装施工领域也不例外。然而,一些只追求经济利益的承包商或者专业技术人员置安全因素于不顾,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不惜偷工减料,甚至无视电气安装施工规范和标准。例如,有的电气安装人员在配线安装时,接线不用绝缘胶带,不固定分线盒,更不用说是采用八字接头方式了。在如今的电气安装时,不按照电气安装施工规范和标准进行安装的操作行为比比皆是,这样的行为势必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建筑电气工程安装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当今的电气安装施工过程中,不论是施工前的准备,还是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质量问题,为了使工程质量得到确实的保障,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监理过程中,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1、大力提高建筑电气安装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

如今,提高建筑工程电气安装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已经成为提高建筑工程电气安装质量的的重要因素。由于人们对建筑电气安装质量要求的提高,建筑工程电气安装质量的控制必须要由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但是目前仍然有一些从事电气安装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不具备承担电气安装工程的技术能力。

面对这种现状,要想控制施工质量,就必须重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对施工人员,要严格考核,录用之后要进行安装前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水平,保证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对于一些已近多年从事电气安装施工的人,要加强继续教育的力度,提供专业技术讲座,专业技术培训等。同时施工单位在录用工作人员时有必要在资格认证上加以控制,不允许无证人员上岗。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了建筑电气安装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更有助于转变现有建筑电气安装存在的问题。

2、加强电气安装设计的审核

电气安装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整个施工过程每一个阶段的质量。一个没有科学作支撑的设计方案,势必会将电气安装施工导入错误的方向,最终影响到电气安装的质量。为此,建设单位应该选择资质较深的设计单位,充分发挥好单位的优越性,保证图纸设计的准确性,实用性。同时建设单位还可以聘请专业的设计人员加入到设计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在电气安装工程开工前,电气技术负责人必须认真会审图纸,保证图纸的设计符合相关规范或有关的技术质量标准。施工监理人还应该根据工程的实施细则与承包商进行技术交流,提前提出对质量的要求与工作程序,并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克服。

3、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电气安装施工

每一个行业发展都要受到国家法律的约束,都有自己行业内部的规矩。建筑工程的电气安装施工质量要想得到确保,就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各种电力安装规范与标准。在实际的电气安装施工中,电气工作人员要一边认真工作,一边牢记并遵守电气安装规范与标准。首先,在电气工程安装施工中,甲方、监理、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执行电气安装规范与标准,要明确施工的关键,制订相应的措施,根据规范对质量提前控制;同时,在电气安装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推行电气安装规范化操作程序,确保建筑工程电气安装施工质量;其次,施工放要实行“责任到人”的制度,将质量管理工作分配到每个人、每个施工部门,来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施工质量。

4、确保电力工程安装材料的质量

电气安装施工设备、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整个电气系统质量的好坏,是电力工程安装施工的关键环节。一个优秀的工程施工安装单位,要始终把安装设备、材料放在首要位置。只有严格控制安装设备、材料的质量,才能保证整个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

在电力工程的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设备、材料的进货渠道,保证所有材料都是合格产品,同时要有严格验收设备、材料的制度。

5、做好电气安装系统测试

建筑工程电力安装的质量控制除了前期很重要以外,后期调试也是必不可少的。每一个建筑的电气系统安装完毕后,都要对其进行测试,保证电气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在建筑工程电气安装后期,应该进行必要的调试,按照质量验收标准对完成项目进行验收,及时发现不合理的安装,及时返工处理,保证工程质量最终的可靠性。

总结:

当前,建筑工程电气安装的质量问题各种各样,不同的施工部门采取了不同的改进措施。为了保证电气安装施工的质量,电气安装单位要提高电气安装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施工技术水平,保证电气安装设计方案的科学性,采用合格的设备、材料,严格遵守各项电力安装的规范与标准。只有采取严格有效地控制手段,才能使建筑工程电气安装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安顺合.建筑电气监理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09)

第7篇

【摘 要】基于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基础下,智能化建筑逐渐成为建筑业关注的重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其原因在于:降低传统建筑施工管理难度;实现能源节约;对人力、物力、财力予以标准化控制;提升建筑整体施工质量。但在实际情况中却差强人意,理论匮乏、实践经验缺失、技术滞后是当前智能化建筑显露的问题,更是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中;问题及对策

1.智能化工程概述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增快,对建筑的需求增多,再加上房地产市场的升温,建筑行业发展势头良好,智能化工程逐渐被人们熟知。在目前的建筑建设中,智能化工程已非常普遍,比如有线电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信息网络系统等。在智能化工程的快速发展下,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且从事该方面的企业数量明显增多,产品种类越来越多,形成极具规模的专业性市场。在后期发展中,要想确保其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就需要提高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质量。

2.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专业性低

智能化建筑结构的产生,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使用。然而,因我国建筑智能化施工理念运用时间相对较晚,在进行施工技术选择中,往往会受到理论、实践经验的限制,从而使得国内智能化建筑发展停滞不前。与此同时,国内现行知识产权法难以确保开发者合法利益,导致在多数领域内先进技术呈现空白状态,仅依据国外引进的方式,完成智能化建筑设计工作。另外,国内现有建筑人员、建筑院校仅针对特定专业开展教学工作,而忽视全面型、复合型人才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加之部分建筑师出现“读死书”、“纸上谈兵”的状况,致使智能化建筑发展步调相对迟缓。针对此,在全面发展智能化建筑领域过程中,可通过“理论+实践”双结合的人才教育模式,培养复合型建筑人才,以期为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2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滞后

基于全球化经济格局的实现,国内经济水平呈现明显升趋势,促使部分人群为满足自身需求,将智能化理念在建筑设计中进行广泛运用,使智能化建筑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因受到智能化建筑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的限制,导致我国开展该项目建设依赖于国外引进,再者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使得智能化建筑施工水平难以与发达国家相同步。与此同时,国家针对智能化建筑施工技术研发力度相对较低、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导致绝大多数施工单位选择技术引进或设备租赁的方式,以此满足施工建设需要。

2.3竞争意识较为薄弱

依据权威数据统计,国内关于智能化建筑施工单位较多,然而各单位间因交流平台、交流机制的限制,仅以自身权益为发展目标,则难以实现“科学竞争、优胜劣汰”行业格局。其原因在于:国内各个智能化建筑施工单位间水平参差不齐、业绩过于拼凑,在此背景下,致使智能化建筑事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除此之外,施工单位实践经验匮乏、管理流程尚不成熟、管理效率低等制因,导致施工期间频繁出现管理偏差或失误的状况,不仅对智能化建筑施工质量造成威胁,还会延误项目竣工工期,使智能化建筑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管理策略

3.1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中,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即综合性人才。因此,施工单位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可以采取讲座、知识竞赛、考试等方式进行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对施工人员进行考核,只有通过考核才可以上岗。值得注意的是,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技术培训,而且还要加强责任感的宣传教育,促使施工人员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提高职业道德,严格安装相关标准来施工,避免出现敷衍了事的态度。此外,在实际的施工中,应结合日常表现、培训考核结果等,对施工人员进行奖惩,有效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

3.2注重施工的协调管理

建筑智能化工程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装饰装修、结构、给排水、建筑气等。因此,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不论是涉及阶段,还是施工和验收阶段,均要做好协调管理,促使各个部门、行业的工作可以协调好关系,并及时做好相关的交流、反馈等工作,一方面要有条不紊,另一方面,提高建筑智能化施工效率,节约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

3.3加大过程控制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需结合不同的阶段,做好全过程质量控制。比如在前期准备阶段,组织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等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其具体要求,做好电管、电缆敷设等,同时注重质量验收;在施工工艺的选择方面,结合施工工艺要点,做好质量检查表格等;在调试阶段,根据产品说明书,开展单体设备的测试和调试等。

3.4建立健全监督制度

在施工管理中,如果没有规则,就无法形成良好的管理,施工质量也就得不到保障。因此,在实际的施工中,需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制度,从而有效规范施工人员的各项施工,确保符合国家质检的要求。

3.5与机电各专业工种做好配合协调工作

智能化专业与机电各专业涉及施工种类较多,机电专业包括电气、给排水、暖通空调等专业,各类前端探测设备、执行器、传感器必须取得各专业的配合。在实际施工中必须关注相关专业的施工进度,避免因其他工种的事先安装、缺乏预留位置而造成智能化设备的安装不符合规范及产品技术要求,从而导致质量问题。

3.6加强施工人员管理与技术培训工作

施工过程中要加强人员控制,主要是加强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员的控制。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证书必须在有效期内;施工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不仅在项目管理人员之间完成,而应该落实到具体的实施人员。智能化设备产品更新较快,需要不断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努力提高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和质量意识。同时建立项目班组考核、激励制度,进一步保障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3.7规范施工行为

由于智能化建筑的实现需通过技术设备、管理模式的参与,只有在二者协调配置的前提下,才能确保建筑整体安全性和施工质量。如控制、管理、监理、协调施工模式的产生,可对智能化建筑施工行为予以规范化管理,其中控制包含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等多项内容;管理以合同管理、材料管理、现场管理为主;采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理的方式,对施工人员行为实施约束;协调是指针对合同条款、行业规范相关内容,对智能化建筑项目主体协调控制。

总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大中型城市逐渐走向智能化建筑施工热潮,对此,为了有效保障建筑施工质量,则需对智能化建筑施工管理工作进行明确,贯彻落实智能化建筑科学、高效的特点。同时智能化建筑结构复杂、规模大等特点,促使施工单位逐渐重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此解决当前智能化建筑领域显露的问题,确保其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莫结文.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策略及其智能化运用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02).

[2]赵领航,王自强,王燕.探究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现状及策略[J].门窗.2015(06).

[3]包强,刘健,于UU.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

[4]赵鑫,吕妍.建筑智能化技术设计以及特点的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05.

第8篇

关键词:建筑电气;施工管理;电气安装;管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的环境以及生活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就建筑项目的自身而言,建筑电气的施工同样在整个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整个工程的预期效果的实现、投资、工期以及工程的质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建筑电气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的概述

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控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满足法规、法律对该项建筑工程所提出的质量规范的基础上,使最终完工建筑物的整体功能、设施和各个结构都能够符合业主事先提出的要求。就建筑电气的工程而言,其质量控制要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工作,主要包含完工的建筑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适用性是否与法规、法律制定的规定相符以及是否契合业主的要求等各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通过采用各项措施来实现对该项建筑电气工程的控制和监管。也就是说,在整个电气施工的过程中,工程项目总体质量的控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质量控制。其总体的质量目标是通过控制具有相互衔接关系的各道工序质量来完成的,这就使得质量控制以及电气施工的管理工作首先要形成各个工序的质量控制;然后是对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再次是对分部工程的质量控制。通过这三个阶段质量控制的结合,最终形成一个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控制过程和系统管理。

二、做好建筑电气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做好建筑电气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在建筑电气正式施工之前,要做好技术准备工作,最为重要的就是设计方案,对于设计方案要经过相关部门的集体讨论商定,确定后送交相关部门备案。在方案确定之后,要召集各个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的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将工程的设计意图,设计理念和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交待清楚,然后将设计图纸分发到每个部门的手中,从各个角度对图纸就行检查,发现和实际不相符的地方及时提出,及时更正。

2、确定建筑电气施工的关键控制要点

在建筑电气施工中,关键环节是施工的工艺和工序,这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根据专业的操作知识在不破坏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合理施工。对于重要部位的施工,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施工的各个环节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执行,不得擅自更改工艺方法。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控制好施工要点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

3、审图

施工图纸完成之后,建设单位要组织电气工程专业人员根据相关的技术规范、设计材料等对设计图纸中的强弱电布置、设备选型和布置以及电气技术指标等进行预审。

(1)审图要把握项目的整体性、方向性,从大的方向确定下电气工程项目的基本准则。这一部分完成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电气工程后续施工中的工期、费用等问题,完成得好可有效避免设计图纸频繁更改造成的浪费。

(2)审图作为技术交底和开工前的准备,设计单位要向施工方做全面的图纸说明。这部分审图任务主要包括:审核管线配置是否合理、设备型号规格说明是否清楚、设备安装位置是否合理、施工图纸做法和施工图纸的说明解释是否完整、管线走向布局是否可行。

三、建筑电气施工过程的管理要点

1、对交接手续的适时办理

在专业技术人员进场的时候,总包单位就要对此进行限时的扫管,然后对交接的手续进行及时办理,才能予以批准。由于专业技术队伍出于自身的效益考虑,会对交接的手续匆忙办理以防止漏项情况的出现,因而总是一边进行扫管一边进行穿线,对时间进行拖延。关于这个问题,有关管理人员要适当增加专业技术队伍的人力。通过集中扫管,使得交接手续能够抓紧时间办理。

2、对现场补管的督促

在进行穿线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漏做管盒和管路不通的问题。对于漏做的管盒处理方面,在最初总包方尚且接受。但时间一长,就会对此不耐烦并拖延不补。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尽量要求弱电施工这一方再一次弄准确和查清楚漏做的管盒。

3、对专业施工的界面要分清

就目前来看,施工过程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施工人员分不清弱电和强电的施工设计图纸。因此,有关管理部门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电源箱和空调机的控制物之间的管线以及气体的灭火控制屏中的220V电源线尽管是属于强电的范围,但有关施工单位要通过对图纸的仔细审核,及早提出相关问题,通知有关的单位进行相应的修改。从而为强电的施工提供一定的依据,防止扯皮现象的出现。

4、注意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

在施工过程中,土建施工单位以及电力施工单位还要进行耐心的磨合以及交错进行施工。对于跨专业的调试和施工,相关部门要做好仔细的安排。通过及时的分析,让跨专业的调试和施工得以协调进行。如在进行电磁屏蔽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每进行一个程序都会涉及到不同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而电磁屏蔽在进行挂网的时候,还需要电、水、风以及土建等各个专业的协调与配合。但就目前来看,由于各专业都只顾及到自己的施工进度和贪图一时的方便,在技术的交底方面不是很深,甚至会产生吵闹和相互埋怨的情绪。因此,监理人员和相应的部门人员要深入现场对各专业的施工进度有一个大概的掌握,然后再耐心细致地展开工作。至于土建施工方面,还要督促电、水、风等不同专业施工人员的配合。在进行电磁屏蔽的施工之前,要对各个专业施工队伍的汇签组织好;对配合的计划以及局部施工进度制定的每一步施工工序都要进行认真的检查和落实。使各个专业的施工能够慢慢地适应计划,通过各专业技术队伍间耐心的磨合来保证工程的质量。

四、建筑电气施工技术管理

对于建筑电气工程的技术管理,在项目动工之前,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对图纸等有所了解,并协同相应的土建设计施工人员一起讨论电气施工图纸,了解掌握电气施工图纸的交叉部分,在掌握电气施工图纸之后要编制出施工组织计划和进度表。在建筑电气工程的技术管理中,电气工人必须要有能力解决施工中发生的各种问题,这样才能体现出施工中技术管理的重要性。综合管理是完整、系统的管理方式,其要求有效合理地对各方面进行协调。

1、电气施工技术协调

对于建筑电气施工,电气专业人员必须要有能力协调各种技术方法,为工程的成功推进服务。施工管理人员只有有效地将各种技术方法综合起来,才能达到技术革新的效果,更好地为工程作贡献。

2、技术监督

发挥技术监督在工程中的作用,掌握各种技术的真实价值。对于那些作用不大或者对工程的推进没有帮助的技术要逐步淘汰,对于可能对工程推进有帮助的技术,在经过时间检验之后要大胆引进。

3、技术培训

对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是从项目动工起就应该开始执行的,只有施工管理人员掌握了工程中的相关技术,才能够切实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结束语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在建筑电气施工中,应该对于关键环节给予足够的重视。电气施工的质量好坏将会影响到建筑功能的发挥。所以在建筑电气施工的过程中,首先要从准备工作做起,编制好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在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执行,做好各项工作的有序衔接,不断的提高施工技术质量,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秦皇岛;建筑产业现代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6-0084-02

引言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以建筑设计标准化、部品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建筑业生产模式。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有利于节水节能节地节材、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等,代表了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如何稳步推进秦皇岛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尽快实现秦皇岛市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转型,推进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

一、秦皇岛市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目前,国家和地方关于建筑产业现代化方面的相关技术规范(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还很不完善。

第二,市场主体能力不适应。由于建筑产业现代化在国内刚起步,所以,需要在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环节内对传统的监督管理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以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第三,公众和从业人员的认知程度有限。公众对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认知程度有限,从业人员对建筑产业现代化认识也需要转变和提高,相关的技术培训也不能与时俱进,影响建筑产业现代化快速发展。

二、对策和建议

第一,政府主导,做好规划。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理顺管理机制,以促进秦皇岛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快速发展。

第二,建立激励机制,加强扶持力度。产业发展初期,政府的鼓励和扶持至关重要。政府应加大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投入,运用经济杠杆,调动建设单位、预制构件厂、施工单位和消费者追求生态效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

第三,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国家应尽快出台跟建筑产业现代化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为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第四,推动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宣传引导。通过保障性安居工程示范和政府投资项目、大型房地a开发项目示范,推广建筑产业现代化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加大建筑产业现代化宣传力度,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营造良好市场氛围。

第五,建立相关配套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政府主管部门和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建设、监理等单位各司其责,加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全过程管理。

第六,发挥高校作用,加大建筑产业现代化人才培养力度。鉴于当前相关建筑产业现代化人才匮乏,而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建议充分发挥驻秦高校的作用,加大专业技术培训力度,为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第七,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因此,应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

第八,加强信息技术在建筑产业现代化中的应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为此,应大力推广BIM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以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

结语

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有利于秦皇岛促进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合肥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成效与建议[J].住宅产业,2015,(8):25-28.

[2] 李惠玲,孙飞,冯雪.沈阳市建筑产业现代化绿色发展路径[J].辽宁经济,2016,(4):64-65.

[3] 汪菊喜.合肥市建筑产业化实践探索与对策分析[J].住宅产业,2014,(10):29-32.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