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0:56:27
导语:在畜牧业市场发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8月22~25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青海、甘肃调研时强调,各地农牧部门要在优先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优化种养结构,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保障牛羊等畜产品稳定供应,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韩长赋先后来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甘肃省兰州市有关市县,走进牧场、农户、企业、合作社,调研了解畜牧业发展、高原夏菜种植等情况。近年来,青海、甘肃两省高度重视农牧业发展,立足当地实际,积极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促进了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韩长赋对此充分肯定。
玉树州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是全国重要的牧区。韩长赋首先来到玉树市巴塘乡铁犁角村查看饲草种植情况。无垠的草原上,四处点缀着牦牛和羊只,万亩人工饲草基地上齐腰高的燕麦草长势喜人,韩长赋走进草场实地了解天然草场保护、牧草种植效益等情况。他叮嘱基层农牧部门同志要继续推进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落实,强化鼠害防控,加强天然草场保护,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保护好“三江”源头生态,建设好人工饲草基地,确保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肉,减畜不减收。
韩长赋非常关心玉树地震灾后农牧业生产恢复情况,特地来到玉树市结古镇禅古村。新建的禅古村坐落在山脚下,建筑整齐划一,是一个牧民定居的纯牧业村。韩长赋进村了解抗震救灾和村里牧业发展情况,走进牧民家里,跟他们促膝交谈,算收入支出,问生产困难,还品尝他们自制的牦牛酸奶。看到他们通过养牦牛、挖虫草,生产有方,生活幸福,孩子健康成长,韩长赋非常高兴,希望他们继续搞好生产,培养好后代,做幸福的草原人。随后,韩长赋来到州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调研,了解全州农牧业发展情况,看望基层农牧干部。他对玉树州农牧业干部在灾后带着责任、带着感情为农牧民服务,用双手建设新玉树表示慰问和感谢,祝愿玉树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农牧民日子越过越好。韩长赋还查看了玉树州农技推广站蔬菜示范基地,要求基地发挥好科教、示范、推广、生产和观摩的作用,带动全市及周边县市的蔬菜种植。
近年来,甘肃省利用丰富的秸秆资源,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成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韩长赋来到兰州市榆中县瑞丰牧场了解奶牛养殖情况。企业负责人告诉他,公司为周边养殖户代养奶牛,统一配料、防疫、改良、挤奶等,保证了奶业安全和农牧民的增收,韩长赋表示赞许并勉励企业再接再厉,与农民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在榆中县稼鸿肉羊养殖场,韩长赋同合作社负责人黄有兵交谈,了解羊肉价格、繁育、存栏、圈舍建设、防疫等情况。他指出,要大力培育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强化金融支持,发展畜牧业保险,搞好疫病防控,促进草食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对策;探讨;鹤庆县
鹤庆县是传统农业县。近年来,全县畜牧业生产实现快速增长,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丰收、供应充足,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现代农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但总体上看,畜牧业发展区域优势不明显,农村劳动力没有充分利用,融资难、技术含量不高、产业化经营层次较低、竞争力弱等状况,仍然存在。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印发《全国农业现代规划(2016-2020年)》,通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探讨如何加快鹤庆县畜牧业发展。
1畜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
1.1畜牧业持续发展,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2016年全县肉类产量达55000t,牛奶产量10998t,禽蛋总产3267t;出栏生猪55.24万头,出栏肉牛3.51万头,出栏肉羊15.01万只;人均肉类占有量为196.95kg,人均禽蛋产量11.70kg;人均牛奶产量39.38kg。
1.2畜牧业产业地位提升
2016年鹤庆县畜牧业产值132603万元,占农林牧渔业的53.75%,畜牧业产值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撑起“半边天”,对于加速农业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市场供给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做了贡献。
1.3品种改良全力推进
通过实施“良种良法”,全县畜禽良种覆盖率不断提高,猪、牛的改良面分别达95%、70%以上。近年来,始终坚持“以改促繁、以繁促发展”的方针,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健全。截止2016年末,全县共建牛冻精改良站(点)47个,猪人工授精站(点)2个,牛冻精改良2.4万头,杂交改良猪3.2万窝。
1.4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
经调查,2016年全县有出栏猪200头以上的86户;出栏牛50头以上的9户,出栏肉羊200只以上的3户,饲养奶牛5头以上的221户,10头以上的140户;饲养肉鸡5000羽以上的4户;蛋鸡5000羽以上的4户,1万羽以上的3户;鸭5000只以上的2户,兔500只以上的12户。全县坝区乡镇生猪和奶牛出现向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的态势,并逐步引领山区乡镇肉羊和肉牛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以坝区辛屯、草海、云鹤、金墩3镇1乡为主的北部生猪、奶牛养殖示范区、以松桂为主的奶水牛养殖示范区和以西邑、黄坪、龙开口、六合3镇1乡为主的东南部肉牛、肉羊养殖产业带。
1.5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推进
农业产业扶贫力度加强,广大农民群众和返乡创业农民工积极投身畜牧业。1.6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基本建成建有县级生猪交易市场1个,大牲畜交易市场1个和8个乡镇级牲畜交易市场,8个集贸畜产品交易市场。
2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畜牧业生产结构不合理,供求结构性失衡
在品种结构中,猪比重大,牛、羊比重低,蛋禽规模养殖比例偏低,畜牧业产值中生猪占72.28%,牛仅占7.89%,羊仅占5.31%;猪肉占肉类总产的82.57%,牛、羊、禽合计占17.43%;产品结构中,肉类产量较大,奶产量低,蛋产量较少。生产结构不均衡,不但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还对畜牧业转型升级、集约化、现代化进程带来诸多不利。
2.2区域优势发挥不力,优质化畜产品生产能力弱
山区乡镇草食畜发展潜力巨大,而受交通、劳动力、养殖技术、市场信息等影响没有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坝区乡镇拘于生猪养殖传统而探索优质高效畜牧业动力不足。
2.3融资难,投入不足,制约畜牧业发展
过多依赖国家政策性补助和项目资金投入来发展畜牧业,民间资本,银行融资不足,导致发展畜牧业存在局限性,也出现专业人才不足和示范作用不够的现象。
2.4养殖和畜产品深加工落后,抵御市场能力弱
龙头企业、专业养殖大户、示范家庭农场不多,千家万户散养比重较大,特别是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生猪、肉牛、肉羊等畜产品加工企业缺乏,以火腿、猪肝鲊为代表的腌腊制品加工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以“地摊货”出售,品牌意识淡薄,制约畜牧业提质增效。
2.5动物疫病威胁畜牧业健康发展
鹤庆县地处滇西北,畜禽饲养和流通量大,每年跨区域、长距离运输生猪、牛、羊等在30万头以上,加之具有便利的航空、铁路、公路交通网给疫病传入传出的几率增高,动物疫病防控压力日益加大。加之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规模养殖场、户防疫条件相对较差,粪污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不规范,给动物疫病防控压力加大,疫情风险已成为畜牧业最大的风险。
2.6加快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的矛盾日益尖锐
在加快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养殖污染能否得到有效处理,实现与生态保护协同已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又一问题不可回避。
3对策探讨
3.1调结构,促发展
结合国家和地方发展畜牧业政策措施,切实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在山区加快草食畜发展步伐,充分利用山地草原和林间灌木林资源丰富的优势,提高肉牛、肉羊养殖比重;在坝区巩固生猪产业的同时,利用洱海保护、欧亚奶牛养殖在鹤庆建设养殖基地的契机,引导奶牛养殖向集约化、适度规模化方向发展;在全县范围内引导蛋禽养殖上规模,以满足市场需求。
3.2抓品牌,显效应
对本土传承下来的品牌,如“六合土鸡”、“鹤庆猪肝鲊”、“草海生态鱼”、“甸南柳蒸猪头”等传统畜牧业品牌,政府要加以引导,合理开发并加大投入,在宣传、促销、深加工、集聚合并等方面出台地方支持政策,引进先进生产加工技术,改良加工工艺,创办产业园区,提高地方品牌知名度。
3.3建市场,兴产业
整合涉农资金加快销售环节市场化建设,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兴建一批活畜及畜产品交易市场,打破现有零星的以乡镇农贸市场为主的交易格局,通过政府立项支持和引导,按“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在县城周边,交通便利的地方兴建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交易中心,搭建销售平台,吸引外商采购,促进产品流通,引成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为一体的良性产业发展格局。
3.4推技术,创效益
不断加强品种改良技术推广应用,进一步扩大猪、牛人工授精改良面,肉羊引种及种公羊异地串种工作,及时开展本地土鸡资源保护工作。逐步提高乡村防疫员、冻改员的财政工资补贴标准,培养更多乡村畜牧兽医从业人员从事畜牧科技推广工作,培养一批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牧场经营者、科技兴牧人才。
3.5扩融资,促创业
畜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畜牧业产业地位不断提升,供给变动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强
畜牧业产业地位不断提升,供给变动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强。2012年全国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7189.4亿元,占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0.4%。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畜产品消费不断增长,并已由副食品变为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消费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实现畜产品均衡供给的要求更加严苛,整个宏观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对畜产品供给更加敏感,供给不足和过剩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当前畜牧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牛羊肉价格不断攀升,猪肉鸡肉价格持续低迷。
(二)产量持续增加,生产波动明显加剧
畜牧业生产和价格也出现过若干次较大的波动,生猪生产先后出现了6次较大波动。受近年来禽流感疫情的影响,家禽生产也出现了大幅波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和价格在一定幅度范围内的正常波动,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也有助于产业调整。但如果超出了正常的市场可控范围,就会对产业发展和市场产生负面影响。例如,我国生猪价格在2007年5月和8月,出现了急剧上升的势头,当前生猪和家禽价格又持续低迷,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严重困扰了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畜产品质量不断改善,动物疫病危害仍然复杂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推动下,饲料及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2007年,“瘦肉精”拉网检测的检出率为0.51%,饲料中违禁药品抽样检测合格率达98.9%;2012年,全国畜禽产品的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为99.91%。2006年下半年,在部分生猪主产省暴发的猪蓝耳病疫情和仔猪流行性腹泻,直接导致这些地区仔猪供应紧张、育肥猪出栏量大幅降低,饲养户恐慌的影响远胜于猪死亡影响。据测算,2013和2014年的H7N9流感疫情给国内家禽业造成的损失高达1200亿元。
(四)生产效率明显提升,生产粗放、环境恶化的局面仍未遏制
我国平均每头生猪胴体由1985年的69.31公斤增加到2013年的76.76公斤,出栏率由78%提高到150%。我国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八五”时期(1991-1995年)为45.5%,“九五”期末稳定在45%,目前已达到55%左右。但品种低产低效、饲养方式落后、养殖规模狭小、粗放管理,依然是制约我国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大制约因素。畜牧业产生的粪便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草原退化没有根本改变,所有这些问题都必须尽快加以解决。
(五)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受外部因素的制约有所加强
近年来,规模化养殖、养殖小区等现代养殖方式已成为生猪业发展的一个亮点,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但受外部因素的制约有所加强,如石油等能源价格和粮食价格的攀升,推动了畜牧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刘易斯拐点到来,散养户不断退出。农民就业结构多元化,务工工资普遍提高,而养殖行业比较效益低,养猪不如打工,造成散养户空栏或转产。外国饲料、品种、产品和资本不断进入。2013年,我国大豆进口6340万吨,进口DDGS 400多万吨,进口牧草79.84万吨,奶粉、牛羊肉和猪肉进口不断增加。
加快我国现代畜牧业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一)发展思路
我国现代畜牧业建设要全面兼顾数量安全、质量安全、产业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主要畜产品基本自给为目标,大力实施“调整、转变、升级、创新”四大战略,加快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
1.实施畜牧业结构调整战略。一要调整品种结构。建设现代良种繁育和推广体系,加大良种补贴力度,不断提高畜禽良种比重,尽快形成品种和质量优势,增强畜牧业的生产能力。二要调整畜种结构。尽快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经济、社会状况,选择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畜种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专业化生产,逐步形成特色鲜明、规模适度、优势突出、效益良好的畜种结构。当前要重点加大草食家畜奶牛、肉牛和肉羊的发展,强力遏制牛羊肉价格不断上升的趋势。三要调整畜群结构。要根据不同畜种的繁育特性,合理确定畜群内部基础母畜、后备母畜和种公畜比例,尽快形成母畜比重高、出栏扩大、周转快速、持续发展的畜群结构。
2.实施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战略。一要转变养殖方式。尽快转变将传统的散混养殖方式转变为现代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式,加快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建设步伐。二要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尽快转变传统耗粮耗草型畜牧业,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实现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三要转变驱动方式。尽快使传统数量型畜牧业增长方式向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的方向转变,最终形成以科技进步为主的内涵式增长模式。
3.实施畜牧业产业升级战略。一要促进产业规模升级。不断提高畜牧业生产能力,有效解决国家食物安全问题。二要促进产业水平升级。积极推进畜牧业适度规模化生产,提高畜禽疫病防控能力和畜产品质量水平,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三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强化加工、流通环节为重点,强化畜产品加工业,完善流通业和服务业,延长产业链条。四要促进产业技术升级。要加大畜牧业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力度,尽快建立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养殖体系,提高重大动物疫病控制能力,促进畜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
4.实施畜牧业全面创新战略。一要进行观念创新。要转变畜牧业发展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畜牧业工作全局,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畜牧业发展,用市场化的理念促进畜产品流通。二要加强科技创新。加强自主创新,重点突出现代畜牧业和高新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三要进行管理创新。积极推进畜牧行政管理创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注重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提供。四要进行组织创新。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探索企业与农牧民之间更加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方式,帮助农牧民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增强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能力。
争取到2020年,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和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到更高水平,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实现一体化发展,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畜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畜产品产后加工增值比重明显提高;畜牧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畜禽良种繁育体系、饲料生产体系、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畜产品市场组织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市场信息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等现代畜牧业支持体系不断完善;现代化畜牧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二)主要对策
1.大力发展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畜牧业养殖方式转变。为广大散养户提供优质的社会化服务,积极引导散养户向规模化方向发展。规范畜牧小区,提升标准化水平,鼓励养殖小区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引导规模养殖场户创新经营管理制度,用先进技术和现代设施装备畜禽养殖业,提升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生产水平。对专业户和大型养殖场“强制”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把专业户的标准化生产作为畜牧业生产标准化的工作重点,强化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规程,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尽量减少规模化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着力培育适应市场的新型主体,加快推进畜牧业经营方式转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突破口,以品牌建设为核心,重点扶持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生产经营水平高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继续发展和规范以大型批发市场为龙头以现代的营销体系提升畜牧业的产业化水平。通过合同签约或股份制方式,把分散的养殖场户、营销体系和龙头企业有机衔接,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将产前、产中、产后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引导企业建立现代经营管理机制,立足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3.引导和规范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加快推进畜牧业组织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通过依托畜禽专业大户、经营能人、基层畜牧兽医站、龙头加工企业、批发市场等优势,大力发展服务型、流通性专业合作组织,鼓励畜牧专业合作社进入加工领域,不断拓展和规范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功能。明确专业合作社的法人地位,规范专业合作组织运作模式,不断增强行业自律作用,提升产业服务水平。建立健全专业合作社内部民主管理和利益联结机制。
4.构建完善公共监管体系和机制,加快推进畜牧业管理方式转变。加快畜牧业质量监管机构改革,构建一体化质量监管体制。不断完善畜禽品种选育和改良,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和监督,动物卫生与疫情防治,废物处理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标准和法律。坚持全程化监管的原则,突出机制完善和设施建设,完善畜产品质量监控和追溯机制。加强畜种、饲料、畜产品进出口贸易以及外资进入畜牧业监管,强化畜牧业产业安全管理。引导建立“安全、营养、健康”消费新观念,促进安全、健康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思考
畜牧业是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极具活力的重要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正确认识和分析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和面临的不利因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抢抓机遇,突出主攻方向,破解发展难题,做大做强畜牧产业,推动畜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大课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服务体系不健全。虽然全市逐年加大了畜牧业发展的投入,但与畜牧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不够,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薄弱,技术手段和服务水平不高。特别是在乡(镇)畜牧技术人才出现服务功能弱化的现象。
2、发展资金短缺。目前少数企业和养殖户周转资金还缺乏保障,部分养殖户想扩大规模和改良品种缺乏资金来源,想贷款却受到担保、联保等条件的制约贷不到,这也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
3、产业格局未形成。全市畜牧业龙头企业,还没有形成带动效应,还没能有效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4、规模效益不够明显。全市虽然引进了几家规模较大的畜牧养殖企业,但从总体情况看,畜牧养殖集约化程度不高,饲养、管理、防疫、治疗水平低。建设档次与规模化、标准化还有一定差距,多数没有现代化监控设备,饲养方式也比较落后。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虽然达到了57.9%,但与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强领导,营造现代畜牧业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议市县乡把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规划,落实扶持政策,建立完善考评体系,把畜牧业发展目标列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管理,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二是加大资金投入。财政部门在现有财政预算的基础上每年按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比例安排预算,采取项目配套、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方式,集中支持畜牧良繁体系、疫病防控、标准养殖小区建设等。农业打捆资金项目、现代农业标准化项目、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良种补贴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批资金项目,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三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全市种植业发展已达到阶段性水平,农民收入要实现提升和跨越,出路在于畜牧业,希望在于畜牧业,潜力也在于畜牧业,这是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最现实的选择。要跳出种植业就是农业的传统思维,真正确立畜牧业是大农业的主导产业地位。
2、转变生产方式,提升现代畜牧业整体发展水平
一是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推进现代畜牧业,走农牧结合、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路径,把养殖业融入农、林业中,推行“生态养殖+沼气十绿色种植”生产方式,形成猪、沼、果(林、 瓜、菜)等多种综合利用模式,这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共创农牧双赢的最佳途径。二是以养殖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推动规模化发展。力争通过几年建设,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肉牛生态养殖、瘦肉型猪、肉(蛋)鸡生产、养羊、林下养禽等生产基地。三是抓好畜牧产业化经营。首先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引进外地企业,通过联合重组等形式,培育一批龙头企业。要从资源保障、技术改造、贷款贴息等方面重点扶持全市畜牧龙头,承担起畜牧业现代化的支撑和引领职能。其次做响品牌。现代畜牧业最终要走向品牌化生产。全面提高畜产品品质、开拓国内外市场甚至推进标准化生产、安全生产,品牌是最有力、最有效的抓手。要舍得投入,加大畜产品品牌建设支持力度。其三延伸产业链。围绕构建现代化的产业链,把握好良种繁育、饲料生产、现代化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与营销等五个环节。特别是精深加工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也是严重影响畜牧生产效益的关键。而畜牧业的大发展,需要精深加工做坚强的后盾。以生猪为例,现在全市外销产品以出售活猪、白条肉为主,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严重阻碍了生猪产业做强做大。
3、加快保障体系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一是抓良种繁育。建设生猪纯(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提升生猪、蛋鸡良种率。二是抓饲料生产。据统计,全国畜牧业每年消耗的饲料粮接近粮食总产量的40%,饲料已成为发展畜牧业的主要原料。要下决心培育扶持打造几家在全省、全国叫响的大企业,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安全饲料保障。三是抓疾病防控关。要加快构建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确保动物卫生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抓质量监管。建立完善畜产品生产过程全程监管制度,加强市、县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执法监管。在流通环节上,严格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对主要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确保上市畜产品质量安全。
4、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切实保障畜牧业稳步健康发展
在我国市场经济调控下,各主体寻求长期发展,在一定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手段,决策最后合作或者竞争。农业方面也不例外,中国一些发达城市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呈现出一种新型经济景象。农业中的畜牧业占重要地位,并且随着时间这种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在我国西部和中部地区,畜牧业产值占总值的一半以上,是农业工作者的主要收入来源。本文就农业(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理论、畜牧产业化经营概述、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实践、畜牧产业化经营效果及其风险这四方面进行阐述与认识。
关键词:
畜牧业;产业化;经营;风险
1农业(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理论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问题是现代社会的一大问题,所以要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先要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社会,无论国内国外都将工业化作为主要发展,农业化主要是辅助工业化,这使得农业发展越来越被动,我国已将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上工作日程,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
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
农业作为一个产业,需要不断深化与发展,将某一个农业产品,通过改造变为现在意义所谓的“产业”,最后将农业产品进行成功转型。基本内涵:1依照市场变革需要,创作有强烈优势和潜力的农业产品,即将市场变化作为产业向导。2通过有序的管理与组织,实现产业过程中链条模式,即经营模式为一体化生产。各方面互相协调,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即产业采取利益互补制度。
3畜牧产业化经营概述
在我国农业组成中,畜牧业占据不可替代地位,并且是我国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现如今的畜牧业在我国的发展为过渡阶段,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阶段期。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大力发展畜牧业,开展产业化的经营。积极响应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需要养活13亿人口,解决这么多人的温饱问题并非易事。所以,需要农业的发展与支撑。等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下一步就需要向小康社会前进,并且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需要持续不断地发展畜牧业。要想持续发展畜牧业,就必须首先保证种植业的发展。因为畜牧业和让种植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作用要共同发展,相互依赖。畜牧业的大力发展,可以有效推动种植业的的发展。也体现出畜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农业产业化与畜牧业产业化两者关系紧密联系、不可分家。但是两者又有着不同的区别:畜牧业作为一个活禽动物产业,有着屠宰这个特殊阶段,使得产品不易存储,相较与农业产业,需要进行继续加工,实现链条产业。
4畜牧产业化经营效果及其风险
畜牧业作为一项产业,必然有一定的风险。
4.1自然风险
因为畜牧业是个比较特殊的产业,其产业对象为活禽,所以受到生殖遗传和外界环境的共同影响。因为活禽作为一个个不同的个体,所以每一个个体都存在着千差万别的不同。我国近几年出现过许多活禽病害、疫疾的发生事件。有些传染严重的疾病,例如禽流感,会严重危害周边地区的活禽,给畜牧业造成严重的伤害,损失惨重。
4.2市场风险
市场作为一个可能随时变动的场所,畜牧产品也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供给和需求造成畜牧产品价格变动大。一些偏远地方小养殖地区,再加上养殖者可能没有较高的素质,对外界信息不敏感,容易造成判断失误。使得畜牧业造成损失。
4.3技术风险
这项有关于活禽的产业,还涉及到相关养殖技术,如饲养、营养、生殖等。像研发产品、科学饲养、营养比例这些高新技术,在使用后对畜牧业有着不确定影响。
5结束语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合理高效的发展畜牧业,并推动畜牧业产业化的进步。提高各方面技术与水平,降低畜牧业产业化的风险。确保这个高风险产业可以做到低风险运行。紧跟时代步伐,重视畜牧业产业化的实行也措施。现在市场对畜牧业需求量较大,所以一定要做好畜牧业的安全工作,因为畜牧业产业的特殊性,产业对象是针对活禽,保障畜牧业安全是产业中的重中之重。有利于促进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瑾.基于畜产品消费的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2]程支中.中国畜牧产业化经营问题研究[D].2003.
[3]孙秀成.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内涵与实现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4,3.
[关键词] 畜牧业 产业化经营 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 S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251-01
一、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性
畜牧业是少数适合家庭经营的产业之一,但近几年随之人们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养殖户的数量日趋减少而人们对肉类的消费则急剧增加,也因此畜牧产业从家庭经营发展的规模经营,除了较早出现的城郊国营饲养场和集体饲养场外,在农村改革期间涌现出大量的个体饲养大户,都是成千上万的大规模饲养。生产规模扩大了,而且大批量的畜产品的销量也不成问题,怎样卖个好价钱增加经济收益就成了十分重要的问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实践中有很好的表现。
畜牧业产业化在我国农药产业化进程中算是后起之秀,但这并不妨碍它在发展生产力和稳定市场供应方面的积极作用。这种创新型的经营方式在调动家庭经营积极性的同时也使畜牧业的发展更为专业化,具体体现在管理企业化、加工系列化、生产专业化和经营规模化等方面,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打破了传统,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畜牧业的现代化,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是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二、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畜牧科技水平低下
1.1 成果转化率低,我国成功应用到畜牧业实践中科技占畜牧科技总量的比例远远低于一般的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畜牧业的技术应用效率在七成左右,而我国则低了近两成。
1.2我国科技创新中,仍以模仿创新和技术跟踪为主力,原创创新较少,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我国的国际地位不高。
1.3对于疫病不能及时预防和有效的控制,我国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中由于经费短缺、人才匮乏、以及医疗设施不完备等问题,往往使得防疫措施很难得到落实。
1.4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总和素养仍有待提高,对职业教育培训的投入较少。那些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对“科学和知识传播”的投入占农业部总预算的2/5左右,中国在这方面的投入则远低于这个水平。
2.龙头优势不明显
畜牧业中缺乏实力和规模并存的龙头企业,大多数的龙头企业不仅经营的规模小、经济实力薄弱、辐射范围小、无法有效带动其他企业的发展,而且抵抗市场和自然风险的能力有限。地方性的龙头企业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畜产品区域没有进行合理的布局、基地的生产规模不具竞争力,不能有效的发挥资源优势。大型龙头企业对科技和制度的创新还不够重视,主要还是依靠粗放型的经营方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在企业的管理中缺乏现代化的经营管理制度,传统家庭式的管理仍存在于大部分的企业中,因此也时常引发产权模糊,决策不科学等问题,大大影响到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3.生产方式落后
目前我国畜牧业形成了规模化养殖场和个体养殖户并存的局面,但畜牧业中农户的仍占主导。分散的小规模养殖主要以粗放式的养殖为主,牲畜的生存环境差,也没有将科技运用到养殖中去,从而导致经营管理水平低下,高能耗低收益等问题;在兽医卫生工作方面做的还不到位,经常出现人畜混居、交叉感染的情况,这给畜禽的疫病防治带来很大困难,而且给规范养殖行为带来很大的挑战;专业化生产更适合大市场的需求,小规模生产在夹缝中求生存;不仅是小规模的养殖场就算是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养殖场还是有设施不配套,环保建设不达标等一系列的问题。
三、加快我国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建议
1.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
以科技推动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适应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提高科学技术的成果转化率。一是龙头企业与科研所要加强合作,科研所提供最新的科研成果,龙头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将这些科研成果应用到自己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中去,加快科研成果到生产力之间的转换。二是加强畜禽的疫病防治。研究疫病的快速诊断技术,及时了解防治原理,并据此研究新疫苗、新药剂,为畜牧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做出保障。
2.对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
各地方、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措施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切实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不能忽视对龙头企业的管理,支持鼓励同行业的联合发展,寻求企业和农户之间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始终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只有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企业管理的同时进行技术创新,才能提升企业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科技创新在龙头企业的发展中更是重中之重,鼓励企业创建自己的可言开发机构。在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同时,各类龙头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也要予以协助,鼓励龙头企业与各类龙头组织成立商会会协会等组织。政府应从工商登记、征用土地、计划审批等各个方面扶持龙头企业和为畜牧业产业化提供服务的组织,予以一定的优先和优惠政策。
3.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市场是企业发展的目标也是企业发展依据,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的中心,骨干企业是整个市场中的龙头,成千上万的顾客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加快生产方式转变、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只有遵循着几条标准,才能取得成功。还要就是在大规模建设畜产品基地的同时,要加快建立禽畜标准化生产体系,采用国际国外等多从标准进行生产,生产中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四、总结
总之,产业化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畜牧业产业化还处于初级阶段,一切都还处在无序状态,因此我国畜牧业产业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阶段,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扶持和帮助,需要大家都尽职尽责才能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才能使规模经营和市场相互关联,才能真正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涂小丽. 我国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思考[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10:4-6.
我国的改革开放,为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会,当前畜牧业所获取的经济利益在农村经济总体比重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而且近年来,畜牧业的规模有了明显的扩大,参与养殖的农民数量及畜产品数量都有明显增加,在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传统的畜牧业已逐渐向现代化的畜牧业模式转变。但在实际转变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此,对我国畜牧业现状及发展进程进行深入的探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
畜牧业;畜产品;产业化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进入了繁荣时期,而且传统的畜牧业已经逐渐被淘汰,正在转变为现代化的畜牧业。在转变的这一过程中,其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对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畜牧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1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从古至今,我国的畜牧业产量都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家逐渐提高了对禽畜品种及相应防疫工作的重视程度,并针对科学养殖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大力的宣传,从而使得我国的畜牧业产量逐年增加。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我国畜牧业采用的仍然是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此种经营方式有着规模小、科学技术不先进及资金较少等缺点,这些缺点就使得我国畜牧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我国畜牧业产值达到了31%,但欧美等国家已经达到了70%,从此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畜牧业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1]。因此,想要提高我国畜牧业的竞争力,就必须解决畜牧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加快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才能从整体上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水平,进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2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草原环境恶化
草原是发展畜牧业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由于牧民还没有认识到草原的重要性,所以在放牧期间超载放牧,并且没有对草原进行保护,使得当前我国的草原环境严重恶化,草原碱化等现象日益严重。此现象的存在,对畜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草原的生产力有所下降,这对牧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阻碍作用。
2.2畜群的结构不够合理
我国有着悠久的畜牧业发展历史,所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牧民都是依靠祖辈传下来的经验在养殖,对政府宣传的新技术并不信任,这样的情况使得畜禽的存活率比较低,而且生长周期也比较长,牧民可以获取的经济利益有限。牧民不懂得科学养殖,所以当畜禽感染疾病时,无法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进而导致疾病散播,牧民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2]。另外,牧民养殖的畜禽中成年的比重比较大,如此不合理的畜群结构,限制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2.3龙头企业少,产业化程度比较低
我国目前对畜产品进行加工的企业比较少,而且由于当地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的规模比较小,技术水平也不高,此种情况使得企业生产出的畜产品没有竞争力,只能销售给低端的消费群体。
3解决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加强畜产品标准化生产畜产品
标准化生产是比较复杂的工程,但目前依然有很多国家已经制定了质量标准,在明确的标准下,畜产品的质量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证,其市场竞争力也会有所提高。因此,我国必须加强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将标准化生产落实到每一环节,从饲料的原材料加工一直到对产品进行检测,从饲料生产一直到完成产品加工等环节,都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在此过程中应对重点工作进行有效控制,将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害因素都扼杀在摇篮中,从而提高畜产品的质量,确保生产出的畜产品是符合标准的[3]。
3.2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宏观
调控管理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因此,为了促进畜牧业更好地发展,各地政府应加强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不仅要从经济方面给予帮助,给牧民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还应从政策及科学技术等方面给予帮助。政府应针对当前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出台并实施倾斜政策,在政策的扶持下,加快畜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与此同时,政府还应加强科学养殖、科学放牧等内容的宣传,使牧民掌握先进的放牧养殖技术,从而提高牧民的整体养殖水平,增加畜牧业的产量,进而保证畜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4]。另外,还应对国内外的市场信息进行分析,根据我国实际的畜牧业市场情况,为牧民确定放牧规模提供有力的依据。
3.3推动畜牧业企业产业化经营
当前我国的畜牧业企业比较少,此种情况使得畜产品的质量及生产规模等都不符合标准,进而降低了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了解决此问题,政府应推动畜牧业企业产业化经营,通过一个好的龙头企业,带动周边的畜牧业,从而实现生产、加工及销售一体化,最终提高我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4结语
我国是畜牧业大国,畜牧业已逐渐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还使其市场竞争力有所降低。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畜牧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快其发展速度,提高我国整体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任播杨.设施畜牧业现状与发展探讨:以福建省为例.中国畜牧杂志,2014,50(12):74-77.
[2]阳,刘进才,谭成志,等.安岳县畜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4(10):6-7.
[3]赵本领,王玉莲,安曙光,等.新常态下丰县畜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6):115.
1.1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畜牧业属于劳动
密集型行业,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高,但又不像种植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存在季节性差异,因此能够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容量。从产业链角度看,畜牧业的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强,可以带动饲料工业、畜产品加工业、皮革制品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1.2增加农民收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畜牧业是增加农民收益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畜牧业的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研究表明,畜牧业对农村家庭收入增长速度的贡献率已达到30%以上。在畜牧业发达的地区,农民纯收益的增长速度也比其他地区快。畜牧业的发展扩展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空间,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
1.3利于发展循环经济,成为链接畜牧上下游产业的纽带
畜牧业在循环经济和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运作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是链接畜牧上下游产业之间的中间纽带。对于畜牧产业链上游区的饲草饲料产业而言,它能够有效利用种植业的副产品,如桔梗等农作物可用作动物饲料,降低了农民的饲料投入,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对于下游产业而言,畜牧业为许多新型能源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例如畜牧生产产生的粪便可以制成农家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农民的种田成本。还可为新型能源沼气等的生产提供物质保障,新能源的利用解决了部分农民的燃料问题,减轻了环境污染的程度。
1.4满足人们消费需求,改善膳食结构
人们通过饲养动物,利用畜牧业的生产能力,既可获得肉、蛋、奶等食用畜产品,还可获取皮、毛、绒等动物性产品。畜牧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优质的畜禽产品,满足了生活需求,改善了传统的膳食结构,同时确保食物安全。畜产品中还含有人类所需的主要动物蛋白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有利于均衡饮食,提高身体素质。
2影响畜牧业经济效益的因素
2.1经济效益低下,市场信息不对称
畜牧业经济效益状况决定了其发展状况。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存在着生产投入大、畜产品产出少、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不稳定等问题。同时饲养一些大牲畜的周期比较长,见效慢,在生产过程中还会受到许多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这极大的挫伤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户不能有效的获取信息,当市场形势看好、畜牧业效益提高时,农户就会盲目跟风、扩大生产;当效益下降时,农户又会减少生产,从而造成畜产品供需的不平衡和价格的不稳定,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2.2畜牧业生产分散落后,规模小
我国畜牧业生产大多采用小规模、散养式经营,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势整合形成规模经济,难以引进推广高新技术和提高管理水平,难以实行市场监管和保障食品安全。同时小规模生产,农户在市场信息的获得、决策供给、销售议价、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处于明显劣势地位,不利于保障农户的利益。
2.3科技水平不高,生产力水平低
畜牧业生产科技水平低,生产力落后,严重制约了其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畜禽的优质品种少,产品品种单一,没有健全的良繁体系。第二是科技成果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转化率低。第三是养殖场的基础设施落后,缺少现代化的养殖场。第四是在疫病防治方面,缺乏专有技术人员的指导。在生产养殖环节,缺乏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动力资源。第五受加工、检疫、冷冻、运输等环节的影响,畜产品的保鲜、保活水平低。2.4产业链条不完善,与龙头企业的衔接不够紧密畜牧业的产业链发展不完善,畜产品主要以原料和初级产品的形式在市场上流通,从事畜产品精深加工的企业少,与畜牧业相关联的皮毛加工、新型能源等产业发展也相对滞后,不利于提升畜产品的附加值,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畜牧业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畜产品与从事肉奶食品加工的龙头企业衔接不够紧密,没有发挥企业对畜牧业的带动作用。
3对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了迎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巩固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我国应秉承可持续发展宗旨,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加强政府的调控与指导,依靠科技进步,促使畜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3.1增强政府对畜牧业的宏观调控与指导
市场经济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其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点。为了弥补市场的缺陷,政府对畜牧业的调控与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合理布局,统筹规划。政府应依照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实现畜牧业的长足健康发展。加强行业信息引导,及时市场信息。建立高效专业的信息网络平台,健全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加强疫病防控预警分析,让信息资源更好的为我们服务。特别要指导农户合理安排生产,减小市场盲目性的危害,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技术指导,加大培训投入。给予农户技术上的支持,安排专项人员指导生产。同时给农户提供有关基础生产技术、规模化、工厂化养殖的培训,提升农户的职业技能。坚持优惠性政策支持,给予适度的财政补贴。例如购买良种补贴、规模化养殖场改造补贴、亏损补贴、环境保护补贴等。当政府干预畜产品市场,对畜产品的价格实行保护政策时,会降低生产成本,引导畜产品市场形成相对平衡的供需结构,稳定产品价格。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吸引龙头企业。支持和引导一些小规模养殖户建立专业合作社,可以提高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实现资源共享。而龙头企业的生产规模大、标准化经营水平高、管理水平先进。吸引伊利、蒙牛、双汇等这样的龙头集团,可有效带动畜牧业的标准化经营,推动整个行业的现代化水平,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3.2实行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的生产经营
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推行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可以带来规模经济效益,发挥资本和技术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行专业化,利于充分发挥各地自然、经济、社会等条件的优势,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这样的分工协作,可以使饲养者提供数量更多、品种更全、质量更高的畜产品,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与国际生产标准和市场要求相接轨。商品化指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体系,让畜牧业经济活动在价值、供求、竞争三大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3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化畜牧业
加强新技术研发,推广各种先进的技术,重视遗传基因、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手段在畜牧产业的运用,提高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率。采取科学有效的良种选育方式,形成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培育出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高质高产新品种,提高牲畜的生产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和完善原种场基地,确保良种纯度。改善目前畜禽落后的饲养方式及简陋的条件,利用机械化的工具和适应畜禽生活要求的现代化养殖场来武装畜牧业。不仅在蓄产品的收购、加工、运输、贮藏等环节实现全面的现代化,而且在饲养的各个环节如饲料加工、喂食饮水、粪便清除、疾病防治等方面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水平和经营效率。加强疫病防控力度,加大动物防疫的科研投入,推进新型高效兽药和疫苗的研发和推广,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等,做好日常监测工作。
4结语
近年来,随这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一般建立在城郊的养殖场就会因为环境污染以及用地等方面的问题而不得不面临搬迁。而为了稳定市场,保障畜牧产品的供给,地方政府又不得不通过土地的“调规”为畜牧业的发展划出一定的土地,这就造成了“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的概念。而适养区通常都会划定在离城镇较远、人口分散、交通不便、信息比较闭塞的偏远农村,或地势较差的丘陵地区。因为这些地方的基础条件差,交通不方便,不能满足养殖业主的要求,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养殖用地审批程序复杂目前,养殖用地的审批程序十分复杂,且审批的时间比较长,这其中如果涉及到了将基本农田转为养殖用地,则审批程序会更加的困难。养殖场的建设费用项目非常多,费用昂贵,一般一个养殖场的前期建设费用就高达10万元以上。如此高昂的费用和漫长的审批时间使不少有意从事养殖业的人都只有放弃。
2龙头企业带动乏力
目前,农民与企业之间大多是单纯的供求关系,尚未形成相互支持、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共同体,更没有企业能够带领畜牧产业走上规模化、标准化龙头企业。尤其缺少畜禽产品深加工企业,畜禽主要以鲜活方式调运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散户养殖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小规模、大群体”的饲养方式仍居主要地位;养殖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较少,规模化比重和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畜禽及其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很难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
3推动畜牧业发展
3.1调整畜牧业的结构
要把握好市场的动向,加快畜牧业的结构调整,注重畜牧业优势的发挥。区域布局和畜禽结构趋于合理,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明显提高。目前,要进一步做好畜牧产品区域发展规划,加强各种畜禽的优势区域建设。要结合当地实际条件,坚持分类指导,确定优先发展高效高质的畜禽品种,提高畜牧业的整体效益。畜牧业发展专业村要以规模化、规范化养殖为重点。
3.2扩大畜牧产品的产业链
以往的畜牧业产品缺乏企业的深加工,通常以鲜活方式调运。据有关资料表明,许多发达国家的畜牧产品都是经过深加工才摆上餐桌。要立足现有加工企业的改造,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界引进和开发畜产品加工,扩大畜牧产品的产业链,提高初级产品的附加值,解决增产不增收的问题。
3.3政策制定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价值,市场价值决定了行业利润,行业利润决定资本投向,资本投向决定产能,产能决定供求关系,如此循环。这一市场生态链条是由市场主动调节而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政府应该制定相应对政策维持这一关系平衡状态。维持畜牧产品市场的稳定,促进畜牧产业的良性发展。
3.4改变现有的畜牧业模式
改变现有的畜牧产业的模式。努力实现优质、安全、高效、环保的养殖业与生态环境平衡发展的现代生态畜牧业。畜牧经济的循环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为样本,在畜牧业中推行的一种科学的结合环境、资源、畜禽养殖,实现经济与物质复合多循环的一种畜牧业经济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