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0:56:28
导语:在互联网智慧农贸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近日,即速应用了一份《2018年小程序生态进化报告》,分别从小程序生态变迁、用户行为进阶分析、热点行业市场表现、第三方开发服务商发展四个维度对小程序现状进行深度剖析,并推测出小程序未来发展趋势。
1.小程序总量达100万,二、三线城市占比近半
2018年Q2微信小程序总量达100万,相比半年前的58万个小程增长72%,小程序市场规模呈现高速扩张趋势。从地理位置分布上看,小程序主要集中在一、二、三线城市,其中二、三线城市占比达46.3%,将近一半。
一线城市拥有更成熟的小程序孵化环境,在市场发展前期有较大优势。但随着小程序生态扩张,二、三线城市的各类线下服务场景搭建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小程序市场需求巨大,吸引了大量开发者不断涌入。
2.小程序累计用户数突破6亿,小游戏、618电商节功不可没
今年4月各类爆款小游戏的病毒式传播,以及618电商节期间商家借助小程序进行的造势宣传,促使小程序用户数出现大规模增长。今年年6月,小程序累计用户总数已经突破6亿。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小程序用户粘性也有大幅提高。接近一半的用户每天打开小程序4-6次,且用户平均单次使用时长已经达到13分钟。受小游戏影响,用户沉浸在小程序的时间明显增长。
分享、公众号、下拉任务栏等重要入口的不断强化,为小程序带来了巨大流量。经过一年半时间,小程序用户使用习惯已经养成,消费力也在迅速提升。
3.智慧零售小程序6月流水环比增长达35%,场景渗透迅速
作为小程序一直重点打造的线下场景,智慧零售类小程序流量整体上稳健增长,最高环比增长率达到55%。
无处不在的智慧零售消费场景带来的高频甚至刚需服务,刺激了用户持续产生消费行为。因此流量转化也一直保持稳定增长,6月环比增长达到35%。
伴随着智慧零售类小程序与门店、公众号、微信支付、社交分享等深度融合,零售场景中最核心的“人、货、场、服务”达成智能化连接。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商家运营效率,同时也满足了用户的消费需求。
4.电商小程序流量最高增长60倍,保持主力军地位
电商小程序在微信体系内营销导流价值尤为突出,成为商家在双十一、618等电商节日造势营销的重要途径。在此期间,各类电商小程序用户流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时尚电商小程序增速最快,相比2017年Q1流量累计增长扩大60倍。跨境电商也表现不俗,从2017年开始流量呈现稳步增长,到2018年Q2阶段发展成为仅次于时尚电商后的第二大类别。
电商小程序最主要的两种形式内容电商和社交电商,将微信生态内公众号、社交关系链完美结合,让品牌与客户之间建立直接联系,形成口碑效应。而服务直达和品牌专区的陆续开放,也将推动电商小程序迎来下一个爆发点。
5.线下服务小程序中餐饮行业表现突出,流水增长环比达85%
线下扫码将线下场景与线上即时服务融合,有效缩短服务时间,让线下传统门店将服务延伸至小程序。同时小程序“即用即走”的便捷式服务体验,深受用户喜爱。2018年Q2阶段,餐饮、美业、休闲娱乐、旅游、政务等各类线下服务小程序流量均出现激增,其中休闲娱乐类小程序流量增长环比达到143%。
扫码点餐等功能打通了餐饮消费各个环节,快速提升餐饮店铺运营效率及成单率。2018年Q2餐饮小程序流水增长环比达到85%,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线下服务类小程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将线下用户引到线上流量池储存,注重用户服务体验升级和会员体系搭建的商家会获得更大优势。
6.第三方平台向插件市场进军,适应开发者新需求
以小程序开发工具即速应用为代表的第三方服务商在小程序市场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即速应用平台上线的11万个小程序中,电商、智慧零售、餐饮行业居多,同时覆盖连锁门店、内容行业、美业、休闲娱乐等行业领域。其中电商类小程序接近3成,占比最高。
另外,根据即速应用后台显示,海外小程序开发者占比1.4%,其中欧洲和俄罗斯占比相对较高。小程序作为一种新型的轻量级应用,使用场景已经拓展至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小程序市场有可能成为下个备受开发者关注的拓展方向。
即速应用提供的三种小程序制作模式和插件平台,极大程度上适应不同层面的开发者群体。需要频繁使用会员卡、优惠券等各类营销工具的电商及线下门店行业小程序开发者,借此极大提高了开发与运营效率。
7.2018下半年是小程序生态进化的关键时期
8月4日在深圳举办的2018小程序新生态峰会,将会在这份《2018年小程序生态进化报告》的基础上,对小程序生态现状和未来发展作出更深入的解读。可以预见,2018下半年小程序开始进入了新的生态进化阶段,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小程序向平板、PC端布局,腾讯系产品入口全量开放
小程序很快将适配平板电脑,未来可能还会适配PC端。小程序入口将不再局限于微信内,而是逐步向微信以外的载体延伸。腾讯系产品的各种入口会逐步对小程序全量开放。
小程序开发模式向插件化方向发展
越来越多的开发者会倾向于通过插件快速开发小程序。插件化的小程序开发模式,会大幅降低技术门槛,同时提高小程序功能的多样性。
小程序场景和入口升级更注重提高留存
群动态消息、订阅消息、品牌品类搜索等功能陆续开放后,小程序运营者将获得更多与用户建立深层次联系的渠道,大幅提高留存率。
小程序电商涌现更多垂直细分领域
随着社交电商模式的普及,电商小程序垂直细分领域还会不断扩张,跨境电商、数码电商、生鲜电商及农贸电商的用户基数将不断攀升,更多细分运营模式将被挖掘出来。
小程序将成为智慧零售行业标配
小程序帮助零售商家连接线上线下场景,形成“小程序+公众号+门店”一体化联动运营模式,这种精细化数字运营模式也将成为智慧零售行业标配。
变现模式多样化,广告组件、虚拟支付成重点方向
当江海燕第四次来到浙江省桐庐县武盛村的一家豆腐店时,老板终于主动承诺暂停经营,等到办理完营业执照和相关证件后再开门营运。
身为武盛村副主任的江海燕,还兼任着当地的食品安全协管员,每天下了班就会去周围商户转转,村里208家食品经营户,她都了然于胸。“我的工作麻烦点,老百姓吃东西就放心点。”江海燕的办公桌上总摆着两本台账,一本是辖区内所有食品产业的底数资料,一本是平时的检查台账,多年来的每一次检查、每一项反馈,她都记得清清楚楚。
食品安全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安全监管离不开“人”。在浙江,30604个行政村、社区被设置成8.7万个社会治理小网格,每一个网格都选配了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江海燕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们履行着食品安全的隐患排查、宣传教育等工作职责,被老百姓称为“舌尖”上安全的守卫者。
2014年,浙江省保障公众食品药品安全的“三网六体系”建设项目启动,即构建安全责任网、电子监管网、社会共治网等“三张网”,建立健全监管执法、风险防控、应急处置、技术支撑、标准法规、社会监督等“六大体系”,逐步从“被动整治”走向“主动作为”,从“事后救后”走向“事前防控”,从“人海战术”走向“智慧监管”,从“单打独斗”走向“社会共治”。
“我们的食品要让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群众就没有获得感、幸福感,‘高水平’全面小康更无从谈起。”在浙江省副省长、省食安委副主任朱从玖看来,浙江的这一食品安全协管网络就是布局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的一个重要“棋子”。
“机器换人”实现智慧监管
一个厚厚的巡查记录本、一张地图,这是浙江临海市东塍镇东溪单村食品安全协管员秦晓晓曾经的两样法宝。每天到指定的食品单位检查食品安全、记录各项数据、向上级汇报是她的工作,“当时我就天天拎着这个记录本走街串巷,要找检查的地方就看地图,有问题就记在本子上,其实挺不方便。”
2016年9月,秦晓晓告别了她的“老搭档”,用上了新设备――装有“食安通”APP的智能手机。走进一家食品单位,秦晓晓就可以对要例行检查的地方进行拍照、上传;电子地图能帮助她轻松定位到要检查的单位,省去了找路的时间,效率提高了不少;如果发现任何食品安全隐患,可以随时通过打字进行记录,不仅速度快,看起来也一目了然。
食品安全,是“管”出来的。人少事多的矛盾成为首要难题。在浙江,2万多名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8万多名食品安全协管员需要面临“三个一百万”的监管对象:一百f个发证企业,一百万个无证摊贩、作坊、农贸市场流动摊贩,还有一百万个网络食品、化妆品、保健品商户。
如何改变监管的“人海战术”?浙江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朱志泉向《小康》记者介绍说,浙江的经验是“机器换人”,走“智慧监管”道路,用现代化的监管手段和监管设备,解决人少事多的矛盾,提升监管工作效能。
2015年3月,浙江省启动食品药品“智慧监管”工程,以“一个中心七大平台”为框架,建设包括一个省级数据中心,审评审批、信用管理、实时监控、产品追溯、行政执法、公众服务和综合管理等7个应用平台。
“这是我们食品安全检查在‘互联网+’时代的一次转型。”临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陈锦海介绍说,安全协管员手机里的APP,都连接着办公室里的电脑终端,可以实时看到检查结果,分析食品安全问题。
“每个季度,我们会把APP中记录的一些大家感兴趣的数据整理出来,向市民公布。”陈锦海形象地把“食安通”搜集的数据比喻成临海食品安全的“大数据”,“2016年9月到12月,‘食安通’导入巡查经济户口11804家,协管员输入巡查信息6054次,上报各类问题123个。”
上报及时,处理也及时。“食安通”上传的问题,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相当重视,已经实现问题100%处置。
不只是临海市,宁波、台州、丽水、舟山等市都开发了“食药通”、“永安通”、“食安通”软件和信息化监管平台。在浙江省全省范围内至少有1.8万余名执法人员和协管员使用了移动监管信息平台。这套基于智能手机运行的移动执法系统,是浙江省食品药品“智慧监管”体系的组成部分。
“智慧监管”用一张看不见的电子监管网构筑起了食药安全的防线。大量食品安全的数据从无数端口进入互联网。有了数据,如何推进数据互联,探索大数据应用,是浙江省推进“智慧监管”重点工作之一。在浙江省食药监局看来,建立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省、市、县各级系统按照“统一标准”建设,才能实现数据沟通共享,走出“数据孤岛”。2016年,省级食品药品“数据中心”一期建设已完成,有10个市建立食品药品数据交换共享节点,实现数据交互。
据了解,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正对智慧监管“数据中心”现有的数据进行挖掘,探索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数据的分析应用模式和方式,通过定期汇集、挖掘、分析现有数据资源,可以动态了解浙江省食品药品行业总体状况,包括企业、产品及从业人员等基本情况,还可以利用可视化图表直观反映各地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新格局
2015年12月4日,一部名为《爱的保险单》的微电影走红视频网站,上传一个多小时,点击量就破万。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单亲家庭,母亲为了支持儿子创业开面馆,隐瞒下了自己病重的事实。当儿子发现时,母亲已病入膏肓。承受了丧母之痛的儿子,每日魂不守舍,因为一次操作疏忽,导致了一批食客食物中毒住院。本就经济拮据的儿子又将面临巨额医疗赔偿费。所幸,天无绝人之路,母亲在世时,悄悄为儿子的面馆购买了一份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当地保险公司了解情况后及时协助其儿子处理事故,并快速赔付了相关费用,帮助他渡过了难关。
这部温情微电影的“导演”正是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是全国首部以食品安全责任险为题材的公益微电影。”浙江省食药监局综合协调和督查处副处长祝永飞向《小康》记者介绍说,选择用微电影的形式进行传播一是节约成本,二是方便网络传播,也更符合互联网时代下大众的审美需求。
“食品安全监管仅靠监管部门难以管到位,必须发挥全社会力量,构建社会共治新格局。全力推广普及食责险正是浙江着力探索的重要途径。”浙江省食安办专职副主任、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卢永福说。
2015年年初,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食责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探索将食责险试点情况纳入地方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企业投保情况纳入企业信用记录和分级分类管理指标体系。
“食品安全责任险出保率较低,所以企业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加上侥幸心理,一般不会主动投保。要想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必须以投保人需求为导向去思考。”祝永飞介绍说,在对比欧美多国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条例后,浙江食药监局与多家保险公司沟通,认为应该增加理赔项目、减少免赔条款,以此来保障投保人的权益。
打破了传统保险弊端的浙江省,在食责险的推广上也跑出了“浙江速度”,截至2016年6月底,已有10435家单位投保,保费收入达3344.95万元人民币。祝永飞把食责险的推广形容为“多赢”,在他看来,这不仅及时保障了消费者以及投保主体的合法权益,也为保险行业打开了新的市场。
除了保障多方共赢,方法和路径也尤其重要。浙江省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提倡各地根据本地区食品产业特点和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各地在探索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投保模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台州通过界定市场主体“公商属性”,实行了以市场运作为主体、政府公益购买为辅助的“政企同推”的投保模式;仙居等地引入第三方风险管理机制,对100余家小餐饮单位进行了风险评估;临海市各镇(街道)设立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专项基金,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并将营业场所500平方米以下的餐饮经营户、小作坊、食杂店等单位纳入投保范围,实现了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全覆盖的“团体式投保”。
监管部门的主导发力,也带动了食责险推广的重要参与方――保险行业,它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食责险的推广工作还只是促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内容之一,通过试点食品安全金融征信体系建设,浙江省将食品安全与银行征信系统挂钩,摸索建立了“政府―银行―市场”的三方合作模式。
作为全国首个经央行批准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地区,浙江省丽水市通过“互联网+食品+金融”的监管模式,将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信用情况纳入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差别化信贷政策等措施,倒逼食品生产经营者增强主体责任意识。截至2016年10月,丽水市已有49万户居民、3.5万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建立信用档案,公示“黑榜”79家,发出惩戒告知书60余份,限制贷款31家。
在寻找痛点中转型升级
要保障食品安全长治久安,除了靠日常监管外,更需要找准痛点,助推企业走向规范化、品牌化的运作道路。
2016年9月22日,《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宣贯会暨衢枳壳推介会在浙江省常山县举行,多名专家用科学数据详细论述了衢枳壳的药用功能,吸引了400多名医药企业、医疗机构代表参会。
在常山大宝山胡柚基地,常山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毕旭灿为一批医药企业代表介绍了胡柚生态种植技术,他们也都是冲着衢枳壳之名而来。
“我们公司就准备生产衢枳壳饮片,预计今年底第一批产品就能下线上市。”常山天道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照辉说。
徐照辉所说的衢枳壳其实就是胡柚片,是常山独有的地方柑橘品种。而如今医药企业的“抢手货”,却曾有过“被打假”的经历。
“胡柚片是用未成熟的胡柚果实横切晒干而成,它的形状、效用与中药枳壳相同,而且在衢州作为民间用药历史悠久,但是因为没有标准的炮制规范,因此不仅不能进入医药市场,还一度成为‘打假治劣’的对象。”浙江省食药监局从产业角度切入,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从根源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衢枳壳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从2013年开始,浙江省食药监局多次与省级医疗机构、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医专家以及相关科研部门专家共同召开胡柚片炮制规范专家咨询会,对其药用历史、植物基源、化学成分、药理药效、质量进行调研研究。制定了胡柚片的炮制规范,并命名为衢枳壳,作为地方品种收载入新版炮制规范。在符合国家对地方中药炮制规范的法规要求的前提下,既满足了浙江省中医临床需要,又扩大了药用资源,同时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又因制定了炮制规范,主动化解了胡柚片因炮制不当而产生的潜在食品安全问题。
终于,在2016年8月的《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中,胡柚片以“衢枳壳”的名义列入其中,有了正式合法的药用身份。
2012年,浙江省提出“健康浙江”发展战略;2014年,《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精准对接、精准服务”食品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紧跟发展政策,连续3年开展“双精准”专项行动,全面助推食品医药产业转型发展。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食品药品安全关乎人民健康和生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三网六体系’也将建设完成,浙江省将基本建立覆盖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食品药品安全现代治理体系,基本具备解决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基本形成企业自觉、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朱志泉描绘了浙江省打造食品药品安全放心省份的愿景。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制高点,基本特征是信息服务与社会人文服务在“三农”上的深度融合与高效运用。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辖7个县(市、区)、78个乡镇(区)、987个行政村、5880个自然屯,农户31万户,农业人口120万人。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全市已基本完成市、县(市、区)国家农村信息服务机构建设、乡镇信息服务站点建设、基层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和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工程,并相继进入基础改造、技术提升、城乡融合、整体推进的历史新阶段。农村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无线通讯已基本普及;计算机网络及其信息服务已全面覆盖乡镇政府和村“两委”所在地,并向周边一线的集中性屯落持续延伸;乡镇机关的各类信息服务平台与网络已初具规模,建制镇、城中(郊)村的电子商(政)务已与中心城市和外埠市场紧密相联;信息技术和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市场流通和农民家庭,其服务范围涵盖种植、养殖、加工、劳务、商贸、流通、生活各领域;农村信息化人才培养得到加强,全市从事农业信息服务的国家专(兼)职人员1315人,平均每万户农民拥有42.4人;广大基层组织、农民合作社、农业公司、农村专业大户和城乡大中型农贸企业已开始运用信息技术作为生产运营工具,用信息流调控生产经营活动,全市各地涉农信息年采集量1825万条,通过城乡电子商务网上年交易农(林、畜、禽、水)产品11万笔,年交易额3.86亿元。信息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生产要素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与国家中长期规划目标乃至全国现阶段城市发展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1]。基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边远贫困地区互联网普及率极低,许多偏远散居户落仍然“空白”;网络管理及服务人员信息化知识相对贫乏[2],资深专业人才不足;基层各部门信息资源的统筹协调管理机制还不十分健全,信息共享程度低,结构不尽合理。因此,必须创新农业信息化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之路。如何创新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根本性问题。从未来发展预测看,伴随知识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全面信息化时代必将随之而来,信息、技术、知识等无形资产将成为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社会生产必然会形成智能化与网络化结合、脑力与体力结合、生产与用户结合、实时敏捷生产与智能化生产结合的完美劳动组合,产业经济结构将以知识和信息为主,物质和劳务为辅。知识化、网络化的需求与应用将更加空前,创新农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时展之必然。基本思路应以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线,加强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加快资源技术提升融合、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加紧公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策略是扩展示范应用、加强公共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保障机制。
2创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2.1加强基础设施更新改造
深度实施农村信息化工程,加强城乡网络信息平台和农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通讯网建设和改造,完善乡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并向村落和农户延伸,着力更新改造并建起完整可靠的农村信息网群和商务、政务平台,装备电脑服务机、信息机、SIM卡等信息服务终端,使农村信息网络平台的工作全面进入常态化。进一步推进地面数字电视全覆盖工程,加强宽带网络、无线通讯、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和农村光缆升级改造,消灭“死角”、“死面”;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建立“三农”综合信息系统和农村公众信息“双信”平台,推进惠农短信系统和强农微信系统建设,促进农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通讯网“三网融合”,鼓励农村发展通过一个网络承载多种业务、一个终端承接多类服务的新模式,促进跨网业务与内容融合,实现农村“三电”合一和“三网”全覆盖。大力支持网络运营企业在农村提供电话、电视、互联网综合接入与信息服务,推动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2.2加快资源技术提升融合
统筹整合以农业为主导的农业、邮政、电信、广电等信息资源,集成完善纵贯中央到地方的国家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横联省内外各地各相关平台的“三农”信息网络绿色通道;按照市场化运行模式,将电子化、网络化、自动化程控操作系统尽快装备到农村种养生产领域,提高作业机械和电气设备运行效率;在农业生产、抗灾减灾、农产品加工各领域普及标准的嵌入式软件平台、操作系统及其应用软件;加快传感、通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田园生产、农田水利、设施农业上的应用,实现农业资源、农田环境和农业灾害的远程实时监控与分析预测预报[3],发展精准农业、感知农业、智能农业;扩大物联网技术在田园、物流和商务供需上的应用,全面开通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质量追溯、“三资”管理等网络业务系统,按照农村建设规划布局建立区域信息网群,促进信息化与农村商务、政务、法制、科技、教育、文体、卫生、家政方面的广泛深度融合,形成完整高效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络。
2.3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培养
对不同层次类别的在岗人员进行多形式、多渠道的专业“充电”,提高在职人员的综合素质。依托高校、科研、园区和大中型企业等人才培养高地,加快培养和使用高层次人才。建立青年人发展基金、培训基地和就业平台等青年人成长机制,完善目标考核、薪酬绩效、思想交流和后勤保障,提高青年人的归属感、忠诚感和使命感,使其在尽职尽责地报效农业信息化过程中进步成长。树立人才兴业观念,因才适用,不拘一格地选拔重用各类潜在人才。经济型人才才思敏捷、市场活跃,应充分利用其人脉优势,为其创造社交环境,鼓励其投身于农业信息技术与产品营销领域;技能型人才聪颖慧质、技艺娴熟,应充分利用其宽泛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湛的专业技术、聪明的智慧才华和忘我钻研的精神,置身于农业信息化创新领域;服务型人才仁厚兼备、勤奋扎实,应充分发挥其人格魅力,为其安置做内(公)务性的工作;高端型人才知识渊博、才智过人,应鼓励其研发新一代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领军农业信息化建设。
2.4加紧公众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各级国家公益性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并延伸到村“两委”、农村合作组织、农业公司和专业大户,形成基础完备、功能齐全、分区合理的新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面向“三农”,搞好信息采集、分析、处理、[4],解决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5];由农业部门牵头,教育、科技、广电、电信、邮政等部门通力合作,整合物资资源、情报资源与人力资源,完善服务机制,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功能;鼓励和支持域内外信息服务机构通过加盟、并购、重组等形式组建大型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体,扶持创业人员在农村创建信息服务产业中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对接,扩大区域领域和效应;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网、农网的数据集成和门户作用,推进政务公开和公共事务网上快捷交流、沟通与传递[6];开辟远程教育平台,解决偏远落后地区在教育和培训时空上的限制和困难;继续办好农村电子商务,拓展“云计算”在农村商务领域的应用,构建起新一代多功能多用途的综合性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链。
3创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策略
3.1扩展示范应用
以村镇及其产业集聚区为主,创建农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推动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生产机械化、经营服务信息化;从装备各类基地、园区、龙头企业、种养加销大户入手,加快智能化机械在农田作业、水利建设、种植养殖、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领域的示范应用;以动植物生产环境远程监测(控)、生产管理智能化决策、农产品流通和质量追溯监管、远程应急指挥决策为重点,开展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不断扩大其影响力和覆盖面。
3.2强化公共支持
以市场经济理念和方式指导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政府组织、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等手段组织实施各类农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壮大农业信息化规模,增强实力,拓宽应用范围和领域;利用公共媒体,加大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城乡公众参与意识;从实际出发,积极开拓应用市场,吸纳地方、城市和外埠商家前来投资兴业,开发适合当地条件的信息产业、产品和服务,使信息化建设及其产品和技术的应用真正给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和农民群众带来切实的经济实惠。
3.3协调资金投入
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投入,设立国家基础建设专项,重点支持农业信息网络、综合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和村镇综合信息服务站点建设及其各类涉农信息技术推广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设立财政专项补助,加大对贫困薄弱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扶持及其技术和产品应用普及的支持;采取股份制形式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引进资金和设备,开发新一代信息化产品和技术,建立起国家扶持、群众自筹、金融信贷、集资入股、合资经营的投资机制。
3.4完善保障机制
(一)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助力复工复产复学
一是加强环卫保洁。在全区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共累计出动清扫车辆台次3650余次,人员32300余人次;加大对居民生活和企业自产垃圾的收集转运工作,每天清运生活垃圾达140余吨,做到日产日清,及时收运,无害化处理;成立了环卫消杀小分队,设置口罩等专用垃圾桶,每天坚持对垃圾收集容器每天消杀不少于2次,垃圾中转站每天消杀不少于6次,公厕每天消杀不少于2次。二是加强市容管理。以“门前三包”责任制和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全方位开展秩序整治活动,对主次干道市容秩序执法排查,对流动摊贩、出店经营等现象现场进行整改,共劝导临街店铺480余家,查处违法行为180余起;成立临海童城管临时党支部,每天抽调5名党员协助临海童办事处加强市容管理;对校园周边环境秩序日常巡查管理的基础上,落实错时管理等长效管理制度,全力保障学校正常有序复学;联合市场管理、交警等部门,对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全面开展整治,对我区2个高速路口车辆进行管控,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市容秩序保障。三是落实服务举措。推行首错免罚制和“马路办公服务”工作模式,对沿街商铺和企业首次轻微违法行为以教育为主,免于行政处罚;推行网上审批报备制度,优化业务申报条件,简化网上审批流程,方便企业在疫情期间正常办理业务审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便民不扰民、放开不放任,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有序开放“地摊经济”“马路经济”,科学、合理设置临时摊(群)点和便民服务点共计14个;推行对企业“一对一”上门服务活动,给帮扶企业宣传优惠政策,指导企业建立健全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帮助及时解决复工复产困难和问题,现两个企业已正常运行;
(二)以重点工作为抓手,助推“美丽”建设
坚持垃圾治理,狠抓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一是推进垃圾分类。年初,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逐步建立垃圾处理系统,进行源头分拣管控,对有价值的废弃物重复再利用,减少垃圾处理终端处理量,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对我区5个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120余吨,日处理餐厨垃圾8.5吨,无害化处理100%;二是严格监督考核,认真落实考核责任机制,综合督查考核结果拨付保洁费用。1-5月,我局对城区26条主次干道环清扫保洁综合考评36次,日常考评52次,罚款32.0925万元;对三镇一办农村清扫保洁综合考评13次,日常考评4次,共扣款2.0705余万元。加大对工业园环卫保洁监督管理,实现全区环卫保洁全覆盖。同时,加强对雷河大堤公厕进行管理,坚持每日消杀,保障卫生干净、环境整洁。
坚持标本兼治,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一是道路扬尘治理。我局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清扫冲洗机制,采用高压冲洗车与湿式洗扫车联合作业,加大对道路清扫洒水力度,特别对我区核心范围内的道路严格落实洒水标准,有效抑制道路扬尘。二是渣土运输整治。加强前置审批,截止目前,共对渣土运输进行审批10件;加强源头监管,监督指导围挡施工现场、施工喷洒抑尘、冲洗出入场车辆;加大执法处罚力度,采取24小时不间断巡查,共查扣车辆91台、处罚金51800元。三是露天烧烤和餐饮油烟专项整治。按照“属地管理、部门联动、疏堵结合、分类整治、标本兼治、长效治理”的原则,我局对82家餐饮经营单位餐饮油烟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均按要求运营,确保环境质量优良。
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工作。一是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充分利用宣传栏、报刊媒体和互联网等宣传平台,大力宣传城市管理工作,共组织2次大型现场法制宣传,发放宣传单300余份。同时,上传各类工作信息50余条,及时报道城管工作动态。二是严格依法行政。制定《执法服务水平提升年主题活动方案》,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今年上半年各项审批共计47件,依法立案查处行政处罚案件99件,其中参加了市局组织的全市城管系统的2019年卷宗评比中,忠正建筑公司无正当理由不与招标人签订施工合同案获得优秀卷宗称号。三是创新执法思路。创新“城管+律师”司法保障模式,探索律师进中队工作思路,推进标准化城管中队建设。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签订律师,发挥律师的专业优势和职业优势,让律师深入城管中队中,参与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办案的水平。
坚持精细化管理,狠抓市容秩序工作。制定《区智慧城市管理工作考核办法(暂行)》,监督对各镇办智慧城管工作落实,提高案件及时整改率,目前为止,共发现上报有效城市管理方面立案2998件,已结案2998件,结案率100%。以“门前三包”责任制和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全方位开展市容市貌“六乱”整治,1-5月份,共计清理辖区内流动摊点1183余个,清理店外店60余家,拆除违建2643平方米,铲除非法小广告300余处,查处违法停放车辆120余辆,全面提升我区市容秩序。以服务群众为宗旨,深入推进小区内电动车飞线充电专项整治,联合各镇办、住建、公安、消防等单位,按照“疏堵结合、科学规划”思路,协调建设充电桩等硬件设施,为市民提供服务,截止到目前,全区已设立安装室外充电设施157组,安装充电插孔2477个,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工作计划
全力落实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以智慧城管平台为依托,严格《区智慧城管工作考核办法》,有效发挥智慧城管督查考核作用,强化通报、约谈、问责力度,抓好市容案件整改的结案率、及时率,降低反复立案率,不断提高案件办案质量和效率,积极推进香港街、工人村大街“示范街”创建力度,不断提高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全方位开展市容市貌“六乱”整治,实现市容管理常态化、智慧化、精细化。
地处陕西东南部的旬阳县,素有“中华天然太极城”之称,是革命老区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总面积3554平方公里,总人口45.56万人,共有169个贫困村,在册贫困户30149户85873人。2018年实现全县脱贫摘帽,既是政治任务下的自我加压,也是关系民生福祉的奋斗目标。
贫困要斩根 谁借“铁板斧”
作为全县2017年整村脱贫村之一的城关镇双垭村,有10个村民小组354户,其中贫困户141户,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700元,约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该村由原来的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虽紧邻县城规划区边缘,但山大人稀,土地耕作条件差,通村路只有一条主干线,尚有18.5公里亟需修建硬化,最高处黑山寨海拔达1200米。人在山上,水在沟底,人畜饮水困难,靠天吃饭,全村无主导产业,贫困程度深。
第一次见到旬阳县攻坚工程有限公司法人张剑,很难把眼前这个28岁的城里娃跟农村脱贫攻坚连到一起。当置身双垭村张家坪“爱心众筹菜园”时,笔者才真切感受到以他为首的旬阳“青年脱贫攻坚小组”在投身脱贫攻坚热潮中的社会担当和大胆实践。
位于该村十组的张家坪,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8月的陕南,气温依然居高不下,在张家坪,笔者看到160块挂着“爱心众筹菜园”牌子的菜园里,黄瓜、豇豆、西红柿、辣椒等各色时令菜蔬郁郁葱葱。
“我们这儿的地土质其实还好,但是土里刨食没有出路,身体条件稍微好些的人都外出务工了,就剩下我们这些老、弱、病、残在家,勉强挑几块好地种着。遇到今年出门打工活路也不行,干啥都难呀!”问起村子的情况,该村十组贫困户张忠平满脸无奈地向我们诉到。
脱贫攻坚战役如火如荼,时间紧、任务重,仅靠各级党委政府和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来帮扶,明显力量不足。要挖掉“穷根”,必须撬动社会帮扶Y源,依靠社会扶贫这个“铁板斧”,创新思路,吸引资金,整合资源,弥补短板。
旬阳县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帮扶、社会参与的理念,面向社会各界发出动员令、邀约函,借外力、激内力,积极引导企业、社会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脱贫攻坚,拧成一股绳,齐力划大桨。
作为主动包联双垭村脱贫攻坚的社会组织牵头人,张剑便带着一帮没有实际务农经历、没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年轻企业家们成天在村子的山茆茆、土梁梁上奔波个不停。爬沟过坎、进院入户,挨家挨户摸底子、访民情,漫山遍野寻特色、找亮点,目光最终聚焦在村子观赏“小太极”的最佳位置,开出了“靠山吃山”的方子:用独特的风景吸引游人,在观景处平坦肥沃的土地上建设“开心农场”,引导周边农户开办农家乐、小超市,靠休闲观光农业把城里人留下来,让村里人富起来。
众筹也能来扶贫
想法挺新奇,可是钱从哪里来?这成了摆在张剑等人面前的又一道难题。
众筹!爱心众筹!
立足试点区位优势,借力城镇化发展,充分利用县城居民日常生活消费拉动和当地有水源、土地适宜种果蔬等有利条件,“一对一”精准到户,以“众筹方式”打造市民农耕体验园、休闲观光园和爱心扶贫园。
当张剑第一次把这个创意说给大家时,群众个个一脸愕然:众筹是个啥?还能来扶贫?
“众筹是利用互联网和SNS传播的特性,让小企业、艺术家或个人向公众展示他们的创意,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而我们这个爱心众筹不仅筹集的是资金和爱心,更是聚集人气、智慧,为帮助农民增收脱贫摸索新方法、新路径。”张剑对我们这样解释。
先在张家坪搞试点,整合10户贫困户20亩土地,筹划连片众筹菜园。将20亩土地划分成160小块,采取众筹的方式以每小块每年600元(其中100元地租,500元劳务费)的价格面向社会筹款认购。
众筹认购发出后,很快抢购一空。来自县城驻地爱心企业、爱心市民及其他社会爱心人士,以及县外部分爱心人士,更有湖北省十堰市、江苏省常州市等地的部分社会爱心人士也通过微信、电话、邮件等联系申请认购。
“众筹菜园,是‘产业+乡村旅游+公益’的一种扶贫新模式,以产业扶贫为载体,辐射休闲观光农业、城市周边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脱贫攻坚的新创举。这种新型的模式使我们的精准扶贫工作更加精细、更加务实、更讲效率。”6月17日,在张家坪众筹菜园开园仪式上,旬阳县委书记梁涛在自己认购的菜园里挖地种菜,并充分肯定了众筹菜园的发展思路。
根据众筹项目约定,由流转出土地且有生产技能的贫困户负责众筹菜园日常经营打理,同时鼓励提倡众筹园主利用闲暇时间,到自己的爱心菜园参与翻地、播种、浇水、除草等劳作体验,协商议定种什么、怎么种。农户为“众筹园主”免费提供耕作农具和技术指导,并在蔬菜成熟期及时与众筹园主联系,可自行入园采摘,也可让负责打理的贫困户代为采收。
“原来我们这儿种粮食,1亩地一年两季下来收入还不到2000元,现在可好了,1亩地一年约定好的1000元地租和5000元劳务费,光这就翻了三个番哩!”贫困户张孝锋的3.5亩地已纳入了首期众筹试点,仅这三亩多地今年就能实现收入超2万元。
昔日穷山沟 脱贫成样板
众筹试点以来,昔日寂静的小山沟很快活跃起来。
“听说双垭有个张家坪,那儿的众筹菜园弄得不错,我们也去认购一块儿菜园子!”
“那儿景致还不错,能看到‘小太极’呢!脱贫还有个新产业,好多人都去学习哩!”
众筹帮扶受到当地社会各界关注,也得到了贫困群众的认可,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贫困户张忠平深有感触地说,众筹菜园让原来几乎要撂荒的耕地变废为宝,有效解决了当地贫困家庭留守人员就业增收难题,更让落后小山村面貌焕然一新。
参与众筹菜园项目的驻村第一书记路德常说,闲暇时,市民在这里当爱心农夫,花钱不多乐趣多,还能吃到自己种的无公害蔬菜。平时,菜地就由农民管护,这些留守在家的弱劳力几乎不用投资就盘活了土地,还能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家门口干活挣钱。这块众筹菜园既让这些贫困户的土地实现增值,解决了当年脱贫问题,又凝聚了近200个社会成员加入了脱贫攻坚行动,献出了自己的爱心。
“众筹扶贫试点是引导社会扶贫重心下沉,促进帮扶资源向贫困村和贫困户流动,实现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的一个缩影。”该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陈守敏这样为我们介绍。
在众筹菜园的示范引领下,该县一批众筹扶贫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开展,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
2016年5月30日,团省委、省青联在该县赵湾镇华山村向全省青年发出“积极行动起来、助力脱贫攻坚”的倡议,并围绕推进脱贫攻坚项目任务落地,确定了基础设施建设、蔬菜销售等重点工作,来自西安的多家企业分别和村上签订了绿色无公害蔬菜产销框架协议,实现“农超对接”。通过发起华山村原生态蔬菜礼包众筹认购活动,已帮助华山村村民销售蔬菜7.5万公斤。
寨子沟村是该县小河镇一个典型的高山贫困村,全村165户560人散布在海拔1300多米的高山上。村民去一趟集来回需要步行一百余公里,尤其是其中的9.88公里的山路更是艰难险阻,很多路段都是在山岩上开凿出来的,出行极其不便。该镇联合省慈善协会、陕西音乐广播电台、守望大山等爱心组织面向社会发起“一米彩虹路”爱心众筹活动,让天南地北的爱心火种为这座贫困村燃烧出希望的火焰。
小河镇落驾村、东山村等引进“空店”扶贫模式,利用“农超对接”思维,在城市社区与贫困村之间架设了一个“空中”农贸市场,实现空店搭建平台、政府支持、第一书记推动、贫困户积极参与和城市消费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精准扶贫创新之路,逐步培育形成城市居民结对帮扶贫困村的新模式。村民把自己吃不完的干椿芽、土鸡蛋、杆杆酒、老腊肉等富余的土特产按照当地市场行情议价,空店负责人负责签收、打包,快速供给城市居民,将贫困村群众碎片化生产的农产品通过空店平台实现标准化销售,带动了增收脱贫。
“下一步,我们将众筹菜园分成订制生态菜蔬的、提供代管服务的、参与种植劳作的、享受田园体验等若干类型,设置不同认购档灵活经营。同时,将结合双垭村千亩牡丹园、南黑山自然风景等发展农家乐、农耕体验园、休闲观光园等休闲农业,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站在张家坪“开心农场”边,张剑正在筹划着双垭村的产业脱贫路。
旬阳县众筹菜园扶贫模式以其独特务实的做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群众的认可,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关注并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目前,通往张家坪的道路硬化工程正在加紧施工,水、电、讯改造建设工程相继启动,农家乐、观光园等项目即将开建。
“众筹扶贫模式引用互联网思维,既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增收难题,又为全民创新创业和农村三产融合提供了探索,有效解决了农村就地就业难题和‘三留守’问题的现实困惑,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脱贫攻坚,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位长期从事“三农”工作研究的专家这样评价到。
[关键词]:垃圾分类;资源化;回收体系;公众参与
1、 前言
城市垃圾产量逐年上升,不仅占用土地,且伴随着二次环境污染风险等问题。据环保部、住建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城市正遭遇“垃圾围城“现象,已侵占土地75万亩[1]。十二五期间,杭州市市区生活垃圾日均处理量8356吨,年均增长率为6.5%,现有垃圾处理设施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破解垃圾围城困境已刻不容缓。垃圾源头分类收集是垃圾有效管理的必要前提,也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垃圾循环利用的最有效手段[2, 3]。2016年12月的《“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明确规定,到2020年底,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分类,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2000年,杭州被列入住建部制定的全国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以来,一直致力于探索形成高效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后G20时代,杭州正向国际化都市迈进,给市容环境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西湖区作为杭州重要的主城区,其垃圾分类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杭州市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成败,如何提高垃圾源头分类实效已成为当前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2 、垃圾分类现状
自2010年3月正式启动垃圾分类工作以来,西湖区通过以下五方面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垃圾源头分类收集,积极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引导公众参与垃圾分类收集。(二)建立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目标责任体系,通过考核评比、选差通报等手段落实垃圾分类目标任务。(三)组建垃圾分类志愿宣传队伍,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培训宣传活动。(四)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创新途径,实施生鲜垃圾专线清运,解决农贸市场空余场地少、分类质量差等问题。(五)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鼓励社区采用激励手段、第三方服务试点等挖掘公众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积极性。目前,已有10个镇街、74个社区、354个小区近18万余户家庭加入到垃圾分类行动中,区属112家机关事业单位已经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全区垃圾分类小区覆盖率达到约83%,主城区除部分城中村外实现了生活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
3 、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
3.1 政策法规不健全,约束性与激励性动力不足并存
当前,法律法规中关于城市垃圾分类收集方面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为了结合杭州市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更好地加强生活垃圾管理,近年来,杭州市陆续出台了《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一步细化了垃圾分类收集管理的具体规定,但仍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首先,立法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条例》对于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如何丢弃、如何收集、如何处置,以及如何实施处罚措施等未能给出具体的规定,这种政策的模糊性给市民、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在实施条例时带来一定难度,从而使得执行力度大打折扣。其次,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条例》指出鼓励单位和个人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鼓励经营者或管理者设置便民回收点,但是缺乏具体的鼓励措施,也没有给出奖励、补贴等激励政策相应的具体规定,这对于公众参与垃圾源头分类与减量化缺乏实质的激励作用。再次,规定了监督及惩罚措施,但是当前的垃圾分类收集现状下,一定时期内在执法上显然存在一定难度。此外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未能体现“多生产、多付费”的原则,无法体现垃圾减量化的激励作用。
3.2 末端处置与前段分类脱节,垃圾收运与处置能力亟待提高
城市垃圾除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及有害垃圾等生活垃圾外,还包括建筑装修、大件杂物、园林绿化等非生活垃圾。当前,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由焚烧场处置,但其面临着消纳处理能力有限的问题;可回收垃圾中具有高价值的部分由企业回收,而大量低价值可回收物(包括玻璃、木头、陶瓷等)面临无人收运的尴尬境地;虽然有害垃圾数量极少,市环保局指定的处置企业仍无法完全满足当前的处置需求。非生活垃圾的消纳存在一定问题,其中建筑装修垃圾、大件杂物垃圾主要依靠外运,而部分园林绿化垃圾被混入生活垃圾处置渠道。自2009年推进垃圾清洁直运以来,垃圾清洁直运的推进减少了各垃圾中转站周边的污染,但也因为清运距离的增加带来了清运频次减少、垃圾满溢现象时有发生等问题,同时清运过程中存在将分类的垃圾进行重新混合收集运输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3.3 垃圾处理经费保障不足,资金渠道有待拓宽
城市垃圾治理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当前城市垃圾治理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外加卫生费,尽管杭州已实行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然而收费标准相对较低,收缴率并不如意(仅为50%左右),垃圾所收费用并未随着垃圾的增长同比增加,资金无法满足垃圾分类收集处置所需,导致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同时,实际工作中缺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专项激励经费,无法对分类减量成效显著的社区、单位及市民进行有效激励。同时,随着垃圾分类覆盖面的拓展,对前端垃圾分类设施保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投入越来越多的资金,才能建设足够数量的无害化处理处置工程,使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达到预定目标。但仅靠国家和地方财政专项拨款解决,很难达到预定目标。
3.4 公众参与后劲不足,参与深度与有效度有待提高
城市中80%以上的生活垃圾来源于家庭[4],社区居民是生活垃圾的最主要排放主体,因此居民在垃圾源头分类和收集中的执行情况直接影响垃圾分类、废弃物的利用率、运输成本、末端处置难度等。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环保价值观、环境态度、公共宣传教育、具体环境知识、感知到的行为动力心理因素等。尽管已经开展了多元化的垃圾分类意识宣传、培训等工作,已大大提高了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但是居民在实际日常操作中分类意愿尚未深入人心,正确分类投放有待提高,参与热情和参与有效度亟待提高。
4 、对策及建议
4.1 加快制定垃圾分类实施细则及配套政策
为了提高城市垃圾源头分类、回收、运输、及处理的管理水平,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协同推进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加快制定垃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技术规范,垃圾处理收取制度等立法工作,以提高垃圾分类的可操作性;同时要切实制定鼓励垃圾分类的配套政策,明确奖励机制、资金来源渠道,实施细则,监督机制等;此外,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相关目标的激励约束机制。
4.2 完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体系
完善垃圾收费制度,强化垃圾排放者的责任和义务,推行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建议进行分类计量收费制度,将垃圾分类阶梯收费制度延伸到普通居民,以提高公众垃圾分类及减量化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垃圾分类减量考核机制,垃圾分类涉及单位部门众多,小区内需要住建部门协调物业企业,农贸市场、商场等涉及商务、市场监管部门的协同配合,医院、学校的垃圾分类需要卫生、教育部门的协同组织,而目前虽然我区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制定了对镇街和各部门的考核办法,但此项考核并不具备强有力的约束力,难以达到部门联动的效果。建议动员社会组织介入,加强第三方监督力量的体现。建立垃圾分类信息通报制度,促进各部门对分类工作的执行力度与相互监督。
4.3 构建多元化畅通的回收网络,规范现有回收设施
除了小区内设有垃圾分类设施外,还应在人们经常光顾的公共场所设立可循环物质回收网点,如在超级市场,便利店、停车场等,同时鼓励以互联网等创新方式进行垃圾回收利用的模式,构建多元化畅通的回收网络,对于加入回收网络的网点主体给予一定的回报。规范现有回收设施,垃圾回收设施应有统一标准,并在不同颜色标注的垃圾桶上注明回收的类别和简要使用说明,指导消费者使用。对于有条件的社区,建议可回收垃圾进一步细分,如分别回收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4.4 继续拓展宣传渠道,持续深入推进垃圾分类教育
前期环卫部门通过宣传橱窗、电视、网络等开展了各N宣传活动,但垃圾分类尚未引全社会高度重视,需要政府加大力度引导市民正确认识垃圾分类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是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从幼儿园、学校开始抓,将垃圾分类积分列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二是在机关、事业单位生活垃圾“三化四分”活动中,成立生活垃圾“三化四分”讲师团,优先在领导干部中开展垃圾分类,带动其他成员自觉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三是积极与“双11”、“双12”活动电商平台合作,阐明垃圾对社会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呼吁消费者积极参与,推出绿色消费,创建绿色消费单位。
4.5 采用利益驱动方式推动公众参与
对于政府而言,应该关心的不是公众是否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而是如何激励公众为了社会的利益而行动。通过积极的激励方式来推动垃圾分类往往可以有效促进公众参与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收取垃圾处理费时,按照垃圾量的多少,以及是否主动进行垃圾分类进行分别计费收缴。对于垃圾量较少、主动进行垃圾分类的居民收取较低的垃圾处理费,反之则收取较高的垃圾处理费。可结合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如通过“绿色账户”、“垃圾智慧分类模式”等,将居民信息与垃圾分类进行关联,对垃圾分类行为进行积分,积累的积分可以兑换各种奖励,如购物卡、话费充值卡等。此外,对于垃圾分类执行不力的个人、单位、及管理部门进行举报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奖励,这也有助于弥补现有垃圾分类监管力量不足。
4.6 拓宽资金渠道,发挥市场竞争机制
当前,政府应利用经济激励手段促进市场机制在垃圾分类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引入多个社会主体承担垃圾收运与处理责任的实施,向公众提供一个设施更加齐全、环保质量更高、运作更加高效的服务体系。通过减免税、贴息、专项资金等方式对致力于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的机构进行激励。这一方面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充分挖掘垃圾治理产业链上各企业的发展潜力,提高垃圾治理服务质量和能效,另一方面可以培育新型企业的发展,同时也解决了政府资金负担大的压力。
5 、结语
面对城市垃圾逐年增加,处置瓶颈日益显现,加之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需要改变传统的垃圾回收处理模式,进行垃圾源头分类促进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垃圾分类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体系、构建高效的回收网络体系、发挥市场机制、调动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形成多层次协同共治的局面,才能破解垃圾分类实践困境。
[参考文献]:
[1] 信息评论, 我国超三分之一城市遭垃圾围城 侵占土地75万亩. 我国超三分之一城市遭垃圾围城侵占土地75万亩信息评论.
[2] Sinclair, R.G. and R.C.O. Ontario, Solid waste reduction through recycling : an examination of program design. University of Ottawa, 1987.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新方式,环境,评价体系
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系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它决定了中学教育的政治方向,也决定着培养人才的政治方向。思想政治课具有知识性和教育性这两种不可分割的属性,其中教育性或德育性是思想政治课最重要、最根本的属性。诚然,其他各科也都具有教育性。但思想政治课教学却更具有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针对性,它是直接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它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它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功能。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者。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观念,突破旧的模式,实现开放性和多元化;思想政治教学应该让学生打开书本时,看到的不仅仅是政治概念和原理,而是能够看到更多希望和信念。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教育基本功,更要具备创新的思想、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在实践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1要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新课标体现的基本理念之一,它也是创新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因此,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就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教师要使学生敢于创新,就应尊重、关心、支持、赏识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努力消除学生的恐惧感。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不怕学生观点错,就怕学生没观点。”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就应激励学生敢于突破权威,敢于“质疑”。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
此外,教师还要关注生生关系,学生在课堂中“标新立异”虽然会得到老师的鼓励和称赞,但他们更担心被同学看成出风头,怕答错被同学讥笑而压制自己表现欲望。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见解,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注意把创新机会留给每一位学生。为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互相合作,鼓励、唤醒全体学生参与意识,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赞赏学生的独创之处,改变评价方式,引进奖励机制,变单一的试卷考试为多种方式的能力考核。
2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空中楼阁,没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作为依托就谈不上。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 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教师在授课中,要创设一些问题情景,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性是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之一,它强调的是思维主体的意识性和自觉能动性。对于问题,学生们感悟程度不一,看法不同,但都是发自内心的感触,如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自主性,从而让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如讲“公民个人储蓄存款的作用”时,教师可创设下面的问题情境:①2008年底,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又一次降低存贷款利率,那么降低利息是有利于增加储蓄,还是为了减少储蓄?②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存款利息减少,对公民个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③降息对企业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在这一系列问题的启示下,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去评议、争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归纳总结。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提高创造力。思想政治课的最大特点就是时代性强,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紧扣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脉搏,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丰富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对时政热点的学习和探究,围绕“提出建议”、“举例说明”、“提出对策”等方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探究活动的时代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政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2 要针对中学生求知欲强,独立性高,按自己的思路探求知识的情况,应采用学生为主体的多种教学方式,为每个同学提供成功的机会,让成功的愉悦转化为创造的原动力。如社会调查、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辩论,撰写小论文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让他们每每有所新发现能证实自己能力,从而更加自信。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思维的过程,拓展为创造能力。比如,为了加深学生对“商品、货币、价格、价值规律、所有制、市场经济”等内容的理解,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可从以下方面进行:①从1元店的经营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②从“农贸市场”、“家电产品”价格的变动说明价格与供求之间的关系等。通过学生自选题目、制订计划、实地调查等环节的开展,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用事实材料验证所学理论的正确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3 要注意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运用矛盾分析方法,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坚持逻辑与历史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政治课教学内容中直接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总的看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首先使学生了解丰富而生动的辩证法事实,通过分析、归纳,使学生了解任何事物都是矛盾对立统一的道理。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要注意纠正学生从单一侧面绝对看问题的思维倾向。例如,在讲改革开放巨大成就时,简单的说教效果往往不好,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然后进行课堂讨论。讨论中,学生对改革开放中的成绩和问题会产生不同看法。教师针对学生的分歧意见引导学生从自己家乡的变化,有的从报刊的数据事实,反复论证观点,经过一系列的分析综合的思维活动,学生对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就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认识,其辩证思维能力也获得很大提高。
24 利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我们团结拼搏、克难奋进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紧紧围绕建设“陕西强县”目标,坚持对标管理、激情实干,全力落实促投资稳增长各项措施,经济运行呈现出“提质有进、进中有势”的良好趋向。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74.6亿元,同比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815元和11016元,分别增长8%、9%。
——重点项目强势推进,投资拉动呈现新态势。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全年召开30余次项目会商会、调度会,有力推进了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年初确定的134个项目完成投资27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7%;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运行,全年预计完成投资300亿元,同比增长21%。争取专项建设债券和中省项目资金6.2亿元,采取PPP模式推进的4个项目完成投资5.4亿元。全年新签约北控电商、苏宁二期等重大项目19个,合同资金103.1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5.6亿元,招商引资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以双“1113”工程引领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实施6个重点工业项目和10个扩能技改项目,华晨汽车产业园一期、秦星新能源整车一期建成试生产。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2户,总户数达到96户。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预计达到223亿元、64.7亿元,分别增长11%和10%。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四色产业聚集新优势。茯茶生产企业达到49家、销售企业超过100家,泾阳茯茶乘“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正式走出国门。我县与陕南2市6县区签订茶产业战略合作协议,稳定了原料供应基地。全年新发展奶牛5010头,升级改造标准化奶牛场10家,奶畜产业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高。新栽酿酒葡萄5200亩、鲜食葡萄7600亩,新建千亩示范园3个,波尔特、天润、天心3个酒庄正式运营。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的蔬菜试验示范站建成投入使用,8项新技术和171个新品种实现全覆盖,蔬菜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有了新的提升。
——第三产业异军突起,三产融合彰显新亮点。乡村旅游和电子商务两大产业迅速崛起。郑国渠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龙泉公社被确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郑国渠峡谷风景区完成投资4.3亿元,茯茶小镇二期、乐华城·88℃温泉乐园、寿平民宿小镇建成开园,乐华欢乐世界被评定为4A级景区。全年接待游客首次突破千万,达到1090万人次。苏宁云商一期项目正在安装设备,泾阳供销网和云阳电子商务中心投入运营,发展电商企业31家、个体网店600多个,电商交易额达到3.5亿元。预计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8.5亿元,同比增长12%,城乡消费步入快速增长轨道。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全面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11项城建重点工程完成投资5.1亿元,对泾干大街、北极宫大街等7条城区主干道实施升等改造,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桥北一路延伸段等项目开工建设;新增公共自行车300辆,新建公厕5座。启动实施云阳等8镇示范一条街建设项目,山东庄等4个民俗文化村、贞陵小镇等4个新型社区建设稳步推进。茯兴大道、原点西路北延段、张家山旅游路北延段全面建成,211国道县城过境段、正阳大道跨泾河大桥和县东路跨泾河大桥开工建设,城乡基础设施改善步伐全面提速。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达到新水平。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泾阳中学投入使用,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陕西省“双高双普”合格县创建通过省级督导评估,中考成绩位居全市前列,高考二本上线率比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拓展到10家公立医院,荣获新一轮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演出3000余场次,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5%。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幸福指数得到新攀升。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63亿元,支出达到24.76亿元,其中民生支出21.5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86.7%。十件惠民便民实事全面完成,覆盖2城8镇32万人的张家山泉群供水工程完成了30公里主管网铺设。新开工保障性住房792套,城镇新增就业4118人。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全年整合资金5288万元,落实脱贫贷款贴息、移民搬迁、医疗救助等一揽子政策,完成了18711人的脱贫任务。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环境案件全部办结,困扰泾阳发展多年的矿山盗采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重点改革有序推进,跨越发展注入新活力。建立了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向社会公布行政权力3483项、公共服务事项50项。完成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崇文镇、永乐镇农民市民化试点开始居民回迁安置。全面启动县信用联社改制,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主体完工,元顺茶业、泾昌盛茯茶、日新农业在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不动产登记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建成投入使用,群众办事更加快捷便利。
一年来,县志、审计、统计、老龄、双拥、慈善、保险、气象、人防、档案、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和民兵预备役等其他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2016年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标志着我县“十三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克服了诸多困难,战胜了诸多挑战,办成了许多利长远的大事、惠民生的实事,顺利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迈入了全新发展阶段。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跨越发展不动摇,奋力争先进位,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前进了3个位次,位居全省第15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跑全市,五年完成投资905亿元,为我们稳增长、调结构提供了坚强支撑。规模工业总产值提前两年完成预定目标,总量是2011年的2.79倍,经济发展已经站稳了全市的第一方阵。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转型升级不放松,着力优化结构,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34:35:31调整到2016年的28:40:32。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建设全面展开,粮食单产蝉联全省最高纪录,奶畜养殖、设施蔬菜、酿酒葡萄规模位居全省前列。茯茶产量超过2万吨、产值24亿元,连续两年入围“全国重点产茶县”。工业主导地位日益强化,汽车制造、绿色食品、新型建材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柱作用明显增强。新兴产业领跑经济转型,我县被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示范县,“乡村旅游在泾阳”越唱越响。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协调联动不断档,推动区域合作,城乡面貌持续改善。西咸新区3个新城在我县实施重大项目130个,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迈出新步伐,实现了“两年出形象,三年大变样,五年大跨越”的目标,一座现代化的田园城市初具规模。县城“四横五纵”城区框架初步形成,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3.2平方公里。我县在全市率先实现环境卫生“四级”管理全覆盖,被授予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称号,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已经通过省级公示。农村公路实现村村通,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270公里,比2011年增加133公里,新建西咸北环线、西延高速等5座跨泾河大桥,泾阳全面融入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半小时经济圈”。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改善民生不懈怠,注重兜底补短,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坚持民生投入“两个80%”不动摇,民生领域累计投入财政资金91.2亿元,一大批群众呼声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民生问题得到解决。全面落实十五年免费教育,新农合参合率连续五年达到100%,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一。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5%和6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9%。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9万人,2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五年高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比由3.2:1调整到2.9:1。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止步,加快职能转变,发展动力持续释放。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精简行政审批事项151项,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营商环境明显改善。扎实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6.2%。圆满完成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全面落实村级干部待遇。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9件、政协委员提案902件。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政府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们泾阳发展势头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对外形象提升最快、人民生活改善最多的五年。这五年,我县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农业标准化示范县、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县、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全省第一批创新试点县、招商引资先进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平安建设先进县等50余项荣誉,荣膺全省双拥模范县“七连冠”,谱写了泾阳发展史上的新篇章!这些成绩的取得,凝结了泾阳历任班子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智慧和心血,展示了全县干部群众不甘落后、勇于赶超的豪情和气概,体现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同心同德、同谋发展的胸怀和境界,倾注了公安干警、武警官兵、驻泾部队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的辛勤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为泾阳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们泾阳迈向全省“十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根据县第十六次党代会和县委十六届二次全会部署,到2021年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坚持追赶超越主题,生产总值和规模工业总产值大幅度提升,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城镇化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率先在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建成大西安北部中心、率先在全省建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先行区、率先建成西部电商强县。
“一个主题、两个提升、三个高于、四个率先”是经济工作的主旋律,是追赶超越的导航标,更是小康泾阳的生动阐释。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面临新的挑战:一是面对新方位,前面的“标兵”体量大、步子快,后面的“追兵”势头猛、劲头足,追赶超越的形势不容乐观;二是面对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大,经济总量不大、增速趋缓、人均偏低的问题依然突出;三是面对新形势,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破解瓶颈制约、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质量效益的任务十分艰巨;四是面对新期待,满足群众公共服务需求,解决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民生领域短板补齐的问题任重道远;五是面对新要求,政府效能需要持续加强,解决少数干部新常态下不敢为、不愿为、不会为的问题更为迫切。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泾阳发展也拥有重大机遇:一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泾阳已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向西开放的最前沿,各项政策红利正在加速释放;二是西咸新区升格为国家级新区,3个新城建设进入快车道,泾阳的发展已经上升到更高层面,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三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沿海发达地区和西安主城区产业外迁势在必行,为我们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四是华晨汽车、苏宁云商、秦星汽车等一大批项目即将投产达效,这些项目为我们实现长远发展蓄积了强劲势能;五是全县上下政通人和、心齐气顺,干部群众对建设陕西强县充满期待和认同,为我们干事创业汇聚了强大的正能量。新挑战催生新动力,新机遇孕育新希望。我们将牢牢把握发展大势,顺势而为、逆势而进、乘势而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追赶超越、建设强县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始终坚持创新为源、驱动发展,在释放发展动能中实现追赶超越。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展新空间,厚植新优势。到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80亿元,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三次产业加速融合,结构比调整为15:50:35。县域工业集中区升级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经济实现翻番目标,“泾阳制造”迈向“泾阳智造”,成功跻身陕西工业强县行列。大力发展独具泾阳特色的品牌农业,“黑白红绿”四色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奶畜产业和设施蔬菜保持规模优势,建成西北地区知名的葡萄酒产区、全国最大的茯茶产销基地。实施两个“国家级电商示范县”建设,率先建成西部电商强县;按照全景泾阳、全域旅游的理念,打造全省旅游示范县,电子商务和旅游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始终坚持协调为要、统筹推进,在提升整体效能中实现追赶超越。把协调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统筹兼顾、综合调度,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均衡性。牢固树立主动融入西咸新区的发展理念,与新城对外开放上联手、城市建设上贯通、产业发展上互补、民生改善上同步、社会管理上一体,成为共建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同步建成大西安北部中心。坚持“一尊重、五统筹”,建强县城、建特城镇、建美乡村,形成“一区两核两轴两带”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到2021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15万。
——始终坚持绿色为纲、打造和谐,在构建生态文明中实现追赶超越。把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建设全过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严格划定并执行各类生态红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二五”末降低16%左右。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开展“保护母亲河·澄清泾渭水”行动,坚决推进北部矿山综合治理,保护好全县人民的青山绿水。积极倡导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持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努力把道路建成风景线、把村庄建成小公园、把全县建成大景区。
——始终坚持开放为径、推动繁荣,在扩大合作共赢中实现追赶超越。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重,努力实现更高层次的开放发展。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和东部产业转移的新机遇,主动出击、精准招商,引进一批大企业,承接一批新项目,积蓄追赶超越的新动能。深化与西咸新区的合作共建,建成正阳大道、县东路、秦汉大道3座跨泾河大桥,实现与西安、咸阳主城区的互联互通。大力发展电商物流和跨境电商,支持特色产品走出去,扩大泾阳茯茶出口规模,不断提升经济外向度,努力把泾阳打造成内陆开发开放的关中新高地。
——始终坚持共享为本、提升幸福,在增进民生福祉中实现追赶超越。把均衡共享作为发展的本质要求,着力提高居民收入,着力提升公共服务,着力促进公平正义,着力转变治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认真落实“两个80%”的硬指标,实施民生工程,办好惠民实事,补齐民生短板,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合理配置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资源,逐步完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社会保障覆盖面达到100%,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各位代表!冲刺十强、决胜小康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将立足爬坡过坎,矢志追赶超越,凝心聚力,背水一战,奋力书写泾阳发展更加灿烂辉煌的一页!
三、2017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
(一)坚持投资拉动,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用心策划项目、用力推进项目,不断凝聚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新动力。
抓项目强化支撑。坚持围绕项目抓经济,签约项目抓落地,新建项目抓开工,续建项目抓投资,建成项目抓产能。全年安排县级重点建设项目40个,总投资223.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1.1亿元。苏宁云商一期项目春节后投入运营;华晨汽车产业园全面投产;神洲雷达项目开工建设;秦星新能源整车投入生产,进入咸阳市场,二期项目年内开工;茯茶产业园年内入驻8户企业。深度策划包装项目,提早运作项目前期手续,力争列入中省盘子的项目实现数量和资金双增长。
抓招商增添后劲。紧盯投资新动向,突出平台招商、补链招商、情感招商,坚持“两套班子”运行,实施重大项目招商攻坚,全力以赴招大商、大招商,在项目签约、项目质量和投资总量上取得新突破。力争全年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4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不低于100亿元。积极捕捉“一带一路”战略新信息,启动多元招商渠道,吸引外商投资,力争外商投资额不低于全年招商合同资金的2%。
抓服务保障发展。严格遵守项目基本建设程序,落实牵头包抓责任,定期会商、定期调度,促进项目快建设、早达效。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土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盘活“僵尸企业”的存量土地,为加快发展腾出新空间。持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严厉打击干扰、阻挠项目建设的违法行为,大力营造亲商、安商、惠商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转型升级,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发展集聚、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四色产业。稳定粮食基础地位,实施高标准农田、土地深松等项目,力保粮食生产再创新高。突出做好“黑白红绿”四篇文章,茯茶产业要优质量、奶畜产业要保存量、酿酒葡萄要扩增量、蔬菜产业要抓销量,推进“优势产业”向“强势产业”转化。开展“茯茶质量提升年”活动,加快“一业三区”建设,筹划组建泾阳茯茶集团,修订完善茯茶标准体系和质量体系,扩大泾阳茯茶公共品牌影响力,茯茶产量达到2.6万吨、产值30亿元。推进畜牧产业“三个示范(试点)县”建设,保优质奶畜提升奶量、扩温氏生猪促进合作、增黑萨肉羊扩张存量,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发挥蔬菜试验示范站引领作用,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实施国家级蔬菜规模化集中连片基地项目,新增设施蔬菜2000亩,建设5个旅游观光采摘园,推进5个种养结合、综合利用示范园创建,新建5个社区直销店,做优“泾阳蔬菜”品牌。进一步扩张葡萄产业规模,引进酒庄1个,新建葡萄庄园2个。以现念和现代技术发展现代农庄经济,不断扩大“三品一标”认证规模,支持农产品进入中高端市场,打造泾阳特色品牌农业。鼓励农业园区完善功能,向休闲观光农业迈进,着力提升特色农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加快建设工业强县。按照“强支柱、扩总量、调结构、建集群”的思路,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抓好“一区多园、五大集群”建设,落实双“1113”工程制度化推进机制,加快实施恒广化纤、秦川乳业、张裕葡萄酒等工业项目,逐步开展新兴产业园土地储备和设施配套工作。坚持一产向二产转变,重点扶持四色产业龙头企业和本土企业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就地转化率。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户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超过70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248亿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构建战略联盟、实施技术改造、打造知名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鼓励温商电器产业园转型建设中小企业孵化园,吸引“瞪羚企业”落户,构建工业经济增长梯队。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6.75%。
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围绕建设省级旅游示范县,编制《泾阳县全域旅游规划》,投资1600万元,实施安吴青训班基础设施建设、唐贞陵景区形象提升、郑国渠大坝展示利用等十大工程,启动郑国渠首遗址开发,力争郑国渠峡谷风景区开放运营。全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以上。围绕建设西部电商强县,实施“一园两街三中心”;健全电商网络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畅通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双向流通渠道,实现农村电商网点全覆盖。
(三)坚持城乡统筹,打好城镇建设攻坚战。围绕全域景观化、县城品质化、城镇特色化目标,走三产融合、产城融合之路,实施环境卫生大整治、城镇品质大提升、城乡面貌大改观,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
提升县城品位。守牢“三区四线”,执行县城总体规划,实施城建十大工程,总投资5.67亿元,打造南区、中区、北区三大组团。县城南区以拉伸框架、塑造形象为重点,启动综合体育场和室内体育馆的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文教大道,建成泾阳大剧院,改造211国道县城过境段,畅通县城“南大门”;县城中区以改造提升、完善功能为重点,继续推进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实施茯园二期建设、泾干湖公园景观提升、背街小巷亮化优化工程,完成泾干湖周边拆迁工作,启动泾润花园周边等旧城改造项目,恢复麻布巷古街;县城北区以产业带动、提升基础为重点,加快电商物流产业园、茯茶产业园建设,完成茯兴大道绿化亮化工程,建好县城“北大门”。实施品质城市工程,继续推进集中供热项目,完成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抓好精品绿化节点和道路景观建设,完善城市公厕布局、修补人行道、增建停车场、增设公交线路、谋划农贸市场、逐步打通“断头路”,探索城市保洁市场化运营新模式,为群众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互联网+”工程,统筹共享信息化资源,建设社会治理民生数据中心,提升城乡信息化水平。
打造特色镇村。用现代城市标准规划建设城镇,优化空间布局,加强风貌管控,打造特色小城、魅力小镇。加快云阳、安吴两个国家级重点镇建设,支持云阳镇建设县域副中心、安吴镇争创省级文化旅游名镇,支持崇文、永乐、高庄、太平、泾干等5个镇办与新城融合发展,支持桥底、王桥、兴隆、口镇、中张、三渠等6镇错位竞争、特色发展。坚持一镇一策,引导项目和资金投向城镇,实施王桥、安吴镇区标准化建设试点,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发展活力。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的标准,加快社树村、阴郭村、山东庄、曹家村4个民俗文化村和王桥郑国、兴隆贞陵等新型社区建设,打造兴隆白王、王桥北峪、云阳张屯等11个城乡发展一体化示范点,推进移风易俗和环境整治,打造有特色、有品质、有记忆的美丽乡村。
服务共建新城。坚持“三合”工作思路,全力服务支持西咸新区建设,协同推进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继续把保障项目建设作为支持新区发展的突破口,创造一切便利条件全力推进。尽快启动高泾大道、泾河大道、秦汉大道、第五大道的交通对接工作,加快正阳大道跨泾河大桥、县东路跨泾河大桥建设,切实在加强合作中实现共进共赢。会同新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养老、安置工作,实现统筹发展、同步发展,努力为泾阳人民带来更多的实惠。
(四)坚持生态优先,打好环境保护攻坚战。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坚守生态红线,做好生态文章,让泾阳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
铁腕整治北部矿山。坚持“停产、整合、严查、修复、规范”十字方针,重拳出击、全面治理,推动“旱腰带”地区发展方式和生态环境实现质的转变。组建矿山综合管理联合执法大队,坚持常态化执法、网格化监管,坚决根除矿山非法盗采问题。加快原有矿山企业依法依规退出,落实新设矿山“边开采、边治理”要求,建成陕煤化石灰石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冀东产业园项目,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启动编制《泾阳县北部矿山恢复治理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引导原有矿山企业转型发展光伏、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复制矿山修复试验段经验,逐步扩大矿山治理范围,力争北部山区每年都有新变化。
铁腕整治大气污染。继续开展“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做好“减煤、抑尘、控烟、禁烧、治车”工作,加快建设第二垃圾填埋场,探索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试点工作,建成洁净煤仓储配送中心,打好“组合拳”,守护“泾阳蓝”。加强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铁腕整治水污染。遵循柔性治水理念,落实“水十条”和河长制,扎实开展泾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三年行动,加快建设洁净城市项目,完成县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确保泾河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编制《湿地保护规划》,启动泾河综合治理项目,筹备申报泾河国家湿地公园。建立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制度,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建设节水型社会。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不但要只争朝夕治理当前突出问题,还要千方百计努力偿还历史欠账,为泾阳长远发展和子孙后代守护好绿水青山!
(五)坚持惠民共享,打好民生改善攻坚战。民心就是民生。紧盯民生“指南针”、瞄准民心“晴雨表”,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惠民生,让泾阳人民拥有满满的获得感。
全力决战脱贫攻坚。坚决完成剩余3895人的脱贫任务。实施“四色五抓、百社万人”工程,鼓励引导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投身脱贫攻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加快移民搬迁步伐,建成白王、木梳湾幸福院,完成“交钥匙”安置106户、中心村安置268户、社区安置42户、进城安置269户。严格落实各项脱贫政策,切实做到政策不断档、投入不减少,决不让一名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
均衡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深入推进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省级“双高双普”县创建工作,改善农村和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施龙泉、蒋路、燕王3所卫生院扩建项目,推行三医联动、分级诊疗,提升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让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积极筹备咸阳市第十二届运动会,采取PPP模式推进奥体中心项目,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着力打造“健康泾阳”。弘扬“文化泾阳”理念,申报泾阳茯茶国家非遗项目,推进二轮县志编纂工作,推出秦腔《骆驼巷》等文艺精品,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大培训、大就业、大发展”,做好农民工技能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工作,年内新增就业3250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构建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统筹推进城乡救助体系建设,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兜底性制度,确保社会救助广覆盖、兜底线。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深化平安泾阳建设,推进社会治理网格化、精准化、高效化。开展“七五”普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意识,大力排查整治食品药品、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等领域安全隐患,坚决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增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做好基金会清偿等工作,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鼓励引导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
办好惠民实事。今年我们投资2.9亿元,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①县财政整合各类资金5000万元,实施脱贫攻坚,实现扫尾清零。②投资5600万元,实施“全面改薄”项目,为40所学校新增校舍2万平方米,改造操场7万平方米。③投资400万元,为全县65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免费体检,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④投资6700万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网改户表工程,提升农村电网安全水平。⑤投资4000万元,实施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⑥投资1070万元,实施冶峪河灌区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项目,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⑦投资1000万元,分期实施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升级户户通、无线WIFI覆盖、应急广播建设项目,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⑧投资3500万元,实施扶贫路西段18公里改造项目,打造旱腰带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连心路”。⑨投资500万元,实施农村道路“生命防护工程”,保障农村居民安全出行。⑩投资1400万元,提高农村低保和医疗救助标准,着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增进民生福祉、提升民生质量始终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一届政府将坚持发展经济不忘社会进步,财力增长不忘民计民生,开发建设不损百姓利益,努力让全县人民群众更多的、更好的共享发展成果。
(六)坚持创新引领,打好重点改革攻坚战。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创新体制机制,做好“加减乘除”,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促进要素最优配置,不断提升企业的盈利空间和发展后劲。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信用联社改制,组建泾阳农商行。创新投融资模式,推出一批PPP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减少和规范行政许可事项,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积极探索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试点工作,加快筹建行政审批服务局,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完善镇村综合改革,支持镇域经济发展。
加快社会民生领域改革。深化教育综合、医药卫生体制、收入分配制度和便民服务改革,推进农村“三权分置”,创新住房保障制度,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更快更准的破解民生难题,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冲刺十强、决胜小康,我们重任在肩。新一届政府将牢记使命,严守规矩,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一)坚持科学理政。树立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跳出泾阳看泾阳,着力推进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打破传统思想束缚,创造性开展工作。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把该放的坚决放开,把该管的坚决管好。全面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推行网上行政审批、综合执法、公共资源交易等应用系统,落实行政审批“零超时”要求,让信息和服务多跑腿,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路。
(二)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法治观念,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健全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制度。推进执法重心向基层下沉,切实做到严格规范执法,切实解决在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社会诚信等领域的管理缺位问题。加大财政预决算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力度,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公众监督和媒体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