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

时间:2023-09-24 10:56:28

导语:在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

第1篇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让学生"领会法律的意义,初步学会运用法律自我保护、维护合

法权益","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培养"遵纪守法"的公民。的确,我国是依

法治国的国家,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法律已经成为人们保护自己的主要武器,更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

必要保障。所以,加强初中生的法制教育,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作为一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我思想上高度重视,实践中积极探索,将法制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

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现将点滴认识和体会整理成"四招",与大家商榷。

招式一:以新换旧,说事拉理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门类较多,相对抽象,给初中学生带来一定的学习难度。所以,要想把法律知识

讲透,需要很多案例来辅助。在我们的思想品德教材中就有许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情境,运用这些成

分,可以很好地帮助同学们认识法律。教学之中自然不能舍近求远,最好充分利用。

然而,作为较大范围内通用的教科书,教材的编写不可能一年一变更。随着时间的推移,书上的案例就会

过时。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不断普及,我们可

以较为容易地获取更多新鲜的信息,搜索最新切合教材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比如,《治国安邦

的总章程》中关于"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课文中安排了一个1999年发生的案例。我在教学汇总换成了"汉

仪'秀英体'侵权纠纷案"一例。由于该案例新近发生,贴近生活,学生很容易进入教学情境。学生分析了案件

的前因后果,所涉及的法理也就在"说事"之中知晓了。

招式二:以近代远,口服心服

有一句话这样讲:"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法制内容渗透时,我们要考虑教材和现实的

距离,并拉近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换句话说,就是要贴近生活讲法制。在学习《保护环境基本国

策》时,我没有用书本上"太湖变化"的例子,而是先给学生讲了我小时候村子里的自然环境状况,然后引

导学生谈谈身边的现实。学生们不费劲就可以说很多:养殖户越来越多,猪粪把小河变成了臭水沟;村子

周围到处可见白色垃圾;私营老板把铅厂搬到山沟里,到处弥漫着难闻的气味;麻雀也越来越少见了……

学生那是张口就来呀。我接着引导学生认识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分析、讨论马上就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

重要性。此时,我稍微提提《环境保护法》的相关法律知识,学生就很重视这个问题。

在学习《难报三春晖》时,我采用同样的方法,效果也很好。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既是道德教育又是法律教

育。"孝敬父母"从法律层面分析,根据《宪法》、《婚姻法》的相关规定表述为"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

务"。可这样解决问题未免太过生涩。于是,我组织大家回想思考,身边有没有不孝顺父母的例子,他们受

到了怎样的惩罚。由于在山区农村,此类家庭纠纷还是不少的,所以,学生们很快就举出了不少例子。我

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孝敬父母除了受道德的谴责外,情节严重的还要接受法律的制裁,学生的法制意识随

之就树立了起来。

坚持"就近选择"的做法,能很好地联系实际渗透法制知识,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自然认同,效果好也

就顺理成章了。

招式三:以图辅文,上眼入脑

尽管教材的编写者已经把法律知识融进了课文之中,但仍然相对枯燥,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学生若只是

读文或听教师口述,往往更觉得无趣。当今高科技不断普及,教学的手段也要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中充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及时、广泛地了解各种信息,也能生动、直观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在讲授《保

护生命健康权利》时,我精心搜集了一些事故的视频、图像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那些车祸现

场血肉横飞的情景、火灾现场哭声震天的情景,通过图文动画等,直观刺激着学生的心灵,真实、直观帮

助学生真正理解了"珍惜生命,健康成长"。

在学习"权利和义务"时,我事先用照相机拍摄了日常生活的中的一些画面:有人在教室里追逐打闹,影响

他人学习;有人乱扔垃圾,搞坏环境卫生;有人把狗放到街上不管不问;有人把建筑用料随意倒放在路边

……我把这些画面配以文字或画外音,制成课件,播放给大家看。完了,我开始问学生:"什么是权利?什

么是义务?我们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有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如何履行义务?"

大家从真实的情景中已经对这些问题形成了初步的感知,也很快就解决了问题。这样不但顺利达成了课堂

教学目标,又使法律知识有机地渗透进了教学中,事半功倍,一举两得。

招式四:以行导行,知行合一

教学中的法制渗透,不能仅仅是说教、体会或感悟,更要让学生在行动上受到感染,得到引领。鉴于此,

在教学中,我努力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每个班上都有后进生(有人称之为"学困生"

),我对他们更是关注有加。因为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相对特殊,要么缺失物质上的支持,要么缺少精神

上的关爱,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偏执,更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尊重这类学生,在活动中给学生

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用自己的行动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来自学校大家庭的关爱,消除他们产

生的一些心理矛盾,这时候再稍微渗透些法制知识,便可为预防犯罪的屏障增添一些砖瓦。

同时,我还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法制教育活动,通过活动育人。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公安干

警等社会力量为学生作报告,我就利用法制报告的机会,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行为写心得体会,并在

班会上交流。遇到一些虽然暂时还停留在纪律道德层面、将来可能会上升到法律层面的问题,我就及时组

第2篇

【摘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政治觉悟水平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想品德课素质教育主要任务。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主体;教师素质;教学效率;实践;教学方法

思想品德课素质教育主要任务是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思想品德课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笔者想就自己的几点认识浅谈点滴体会。

初中思想品德课,由于其学科本身的特点、性质决定,在教学过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的统一。这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使该学科获得好的数学效果,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品德课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能让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编,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

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总之,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的统一。

2. 教师的素质要自觉提高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思品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2)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 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做到:①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②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要热心善事,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在学生中传扬。

第3篇

关键词:和谐社会;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总体规模的快速扩大以及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贫困生群体迅速膨大。这一群体的学生在校期间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日常生活也没有经济保障,他们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学业、情感、就业等各个方面的压力,这些外在的特殊性孕育了这一群体独特的思想心理特征。贫困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升贫困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具有莺要意义。

一、高校贫困生思想现状

高校贫困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承受着比一般高校学生更多的压力。其中,一部分贫困生能够客观面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思想稳定、心态积极,在国家、社会和学校的资助下能正确处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有些贫困生自强、自立,通过打工、家教、学校的勤工助学等方式,靠着自己的努力走出了贫困。但是,还有一部分贫困学生不能正确地面对生活的艰辛,不能正确理解生活中贫富差距现象的存在,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方面的问题,这对学生本人的成长、学校和谐与社会稳定十分不利。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陷入自卑情绪,否定自我价值

大多数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情况不好,对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十分珍惜,学习成绩往往名列前茅,但由于经济贫困使得他们的生活拮据、知识面较窄、动手能力较差、自我发展受到限制等等,又容易使得他们产生自卑情绪,感觉即使很努力,也总是落后别人,很多目标自己也没有能力达到,转而否定自我价值。

(二)存在依赖思想,消极等待救济

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社会资助、企业赞助、学校补助等帮困措施很大程度能帮助高校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然而有一部分贫困生以获得补助为理所当然,“等、靠、要”思想严重。他们不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出现旷课等违纪行为。

(三)封闭自我,脱离健康的交际圈

一些贫困生由于自卑心理,不敢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情况,不愿意和同学、老师交流,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甚至拒绝、逃避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脱离学校健康的交际圈。有的混迹于社会上的交际圈,思想开始扭曲,产生行为和犯罪。

(四)在当前有压力感。对未来有焦虑感

高校贫困生总是为自己的学杂费而担忧,面对着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家人,面对着社会的关心求助,学习上压力也比普通同学的要大。同时,毕业以后还贷及就业压力,也成为他们沉重的负担。很多实际问题也难以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拼搏而解决,这就使他们面对未来感到迷茫悲观,前途无望。

二、和谐社会视野下如何进行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充分发挥辅导员的辅导作用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的思想上和生活上的引路人,是学校和学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在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辅导员要充分尊重高校贫困生,建立和谐、平等、友好、信任的师生关系。通过和贫困生主动、坦诚的交流,辅导员要和贫困生在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孕育朋友的关系,让贫困生能够没有顾虑地倾诉他们的烦恼,吐露他们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从而掌握贫困生生活上和思想上的实际情况。针对了解到的问题,逐一解决,保障贫困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其次,辅导员要注重对贫困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一系列活动。注重培养他们诚信友爱、自立自强、乐观自信、勇担责任、踏实肯干的优良品质,促使每一位高校贫困生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再次,辅导员要和贫困生家长建立长久的联系。家庭和学校的联合教育是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和方法。辅导员及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情况告知家长,也从家长那更多地了解家庭经济情况、学生的成长背景以及学生的思想状况。可以针对出现的问题一起商量教育对策。

(二)多渠道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

贫困生由于现实生活的重压往往很容易产生心理矛盾、承受心理压力,这就需要有人去关心、理解和开导他们,让他们正视自己,逐步解除自己心理的各种障碍。因此,班级内部要设立学生心理信息员,经过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学生心理信息员及时观察了解贫困生同学的心理状况。主动和他们进行思想沟通,获取一手的心理资料。如果心理信息员发现贫困生中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就要及时联系心理老师或者辅导员,采取有效措施来开导和教育贫困生。另外,可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帮助贫困生懂得心理健康知识,克服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发展。除此之外,高校需要广泛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心理咨询室,有专门的心理老师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但由于部分贫困生对袒露自己的心声和隐私有所顾虑,也害怕其他同学对自己的心理求助行为有想法,他们对心理咨询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因此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及时性、广泛性、隐蔽性等特点,开设网上心理咨询项目。

(三)努力建设健康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创造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文化底蕴的一种体现。它包括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校风、学风、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就应依托校园文化建设,让贫困生在健康、积极的环境中成长成才。

促进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可利用以下载体:

1校风建设:

2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3建设贫困生社团。

(四)拓宽解决贫困生困难的渠道,引导贫困生自立自强

第4篇

课堂教学是日常教育教学的重点地带,也是进行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在日常课堂教学的同时渗透法制意识,与课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法制教育,比单纯的说教或者硬性个案分析更加有意义,也容易为学生所接受,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灌输,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一来,法制意识便悄悄地在学生心目中植根,相信不久的将来,更会开花结果。以这样的形式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对本来枯燥乏味的法律法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要知道,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思维的形象性,只有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进行教育和教学。与学科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法制教育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教材本身就是一部充满法制教育内容的书,只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细心地去发掘教材的法制元素,必将能焕发出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新生,一改以往那种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使我们的法制教育进行得更有效,更具发展潜力。

二、带领学生现场旁听法院审判大会

教师带领学生旁听庭审,有着特殊的普法宣传和警示教育意义,能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法律的威严。通过这样的观摩活动,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知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整个庭审能够让大家深切体会到社会上犯罪分子的罪恶,也让大家感受到法律对自己的关怀和保护,使大家时时谨记,要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好学生,并努力做到在学校多学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旁听之后,还可以让学生谈谈感受,书写体会。要使未成年人,特别是初中生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远离犯罪,全面健康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材,必须培养其法律意识。

三、带领学生观看法律讲坛和法制报道的法制类栏目

《法律讲堂》是CCTV12的一档法律知识类栏目,寓法理和观点于故事中,贴近生活、贴近百姓。作为法制频道的一档谈话节目,《法律讲堂》是找准电视和法制的切入点,探求电视手段和法制教育的内在联系,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的教育作用。《中国法治报道》是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的主要新闻栏目,以介绍近期全国各地发生的法治案件为主要内容。栏目契合我国推进法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趋势和“社会与法”频道关注法治中国、共享和谐社会的专业品质。如果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直接收看《法律讲堂》和《中国法治报道》这两档节目,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守法的光荣与幸福,违法的可耻与痛苦,让法律常驻学生心中,远离违法和犯罪。当然,偶尔观看几次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法制观念的增强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四、模拟法庭感受法律的尊严

担任模拟法庭中重要角色的只有少数学生,但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整个过程,让他们切实体验到法律的庄重与尊严。有一次模拟法庭之后,一位学生在自己的心得体会中写到:“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法律的公平、公正、公开的理念和法律上那种坚定的信仰。法庭庄重、严肃地告诉人们法律是公平的,在法律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在这次模拟法庭中,我担任了原告的角色,原告那种渴望法律还他们公道的心情,令我深深的感觉到法律是人们保护自己权益的有力武器,那是从来都没有过的感觉。看到法庭上每个人严肃的表情,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法律在我们面前是多么的庄严与神圣。”

五、通过教师的表率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第5篇

关键词: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素质教育重视的是一个人的能力培养、身体健康、思想道德素质、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它是提高受教育对象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方式。思想品德这门学科在素质教育的规划范围内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一门对学生进行道德观、心理、思想、品质教育的科目。由此,对学生而言,这门学科是其他任何学科无可替代的。对初中生而言,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同学,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同时,素质教育在不断发展深化着,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我们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具体如何实施呢?

一、作为教师,要从自身出发,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是应试教育,一切为了升学考试着想,课堂上,学生死记硬背,老师满堂灌,教学内容完全与考试大纲关联。于是,最后培养的学生往往是高分低德,高分低能,完全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于思想品德课而言,老师在课堂上只是把重点勾画出来,让学生背背记记,完全是对付考试,教学模式死板,教学方法单一,过于传统。学生呢,对这样的教学模式下的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他们只是一味记忆,会觉得越来越枯燥,没意思,对思想品德课丝毫没有了学习的兴致。

鉴于以上现象,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我们一定要勇于创新,转变观念。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为目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导,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做好教师的引导作用,积极与学生互动,做到师生、生生间互相讨论,老师最后总结要点。这样,在讨论中查漏补缺,共同进步。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过程中师生积极互动,加深感情,共同进步。作为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而不是被动接受,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课堂教学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过程。

作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常走在时代的最前沿,走创新的路线。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掌控整个课堂,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与老师有平等的权利。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与老师争辩,敢于指出老师的错误观点,表达自己的想法,把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让他们掌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具有适应祖国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比如说,关于中国问题,可以鼓励学生针对此事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大家各抒己见,共同讨论,也可以针对此事组织一场辩论赛。最后,老师作出总结。这样,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学生要善于了解生活,探究生活,找到学习思想品德课的乐趣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疑引趣、故事引趣、诗歌引趣等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让他们觉得整个课堂过程是一种享受,心情是愉悦的,这样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鼓励他们多了解生活,体验生活,从而认识社会。这样,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过程中,他们才能感受社会的人情冷暖,从而感悟人生,由此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要引导他们积极地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相关的知识反映的现象,通过探究,寻找其中的乐趣,运用于学习过程中,从而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四、全面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师的素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学生的基本素质很大一部分受老师的影响。这样,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就在于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可见,实施素质教育中老师的素质的重要性。他们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还要用自身的高尚的道德素养来感化、影响同学们。

作为思想品德老师,提高自身素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要不断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人才。

(1)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师只有拥有了足够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才能在课堂上施展得游刃有余,才能胜任教学工作。另外,作为思想品德课的老师,不能仅仅拘泥于原有的那点知识,也许仅有的知识已经跟不上社会的步伐。要想培养出适合时展的建设者,必须要先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2)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要为人师表,说明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们的成长都起着关键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以高雅的情操去陶冶美化学生的心灵。要有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高尚的追求,有自己做人的原则,有为教育事业奉献的决心。

第6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有效结合;时事政治

作为我国初中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组成部分,思想品德课其设置的主要目的在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远大的理想志向,注重于对学生内在修为的培养。但是在当前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上,大部分教师照本宣科,课堂氛围沉闷枯燥,学生无法有效地融入于学习之中,也就无法对教材知识形成透彻的理解。为了使学生们获得基础政治知识的同时,培养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提升分析事件的能力,教师必须运用有效策略,将教学与时事政治进行有效结合。

一、素材的选取要契合学生的兴趣

若要实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时事政治的有效结合,在时事政治的取材上,教师不但要考虑到事件是否具有典型的教育意义,还要选取契合学生兴趣爱好的素材,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地调动起来,积极地投入于课堂讨论之中。

例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让人生更加精彩》这一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明白人生的价值不体现在长短而是取决于质量,促使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做个有修养的现代人。在从前的思想品德课中,教师通常会以雷锋、张海迪、霍金等知名人士作为典型事例,虽然这些名人在教育意义上都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但是由于年代久远以及国籍不同等因素,学生们对此存在距离感,也就无法得到教育效果。对此,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影视明星作为引导,通过明星具有正面作用的行为举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我国著名电影明星成龙于今年成为获得全球殿堂级电影奖项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首位华人,教师在向学生们谈到这则新闻时,现让同学们讨论为何这个奖会被授予成龙,由此延伸出成龙的敬业精神和利用自身影响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华语电影的行动,进而鼓励学生在学习上也要树立远大目标,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独特的人生价值。

二、注意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融合

为了突出时事政治在思想品德课程上的作用,仅仅在理论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还要注重将理论与时间进行有机结合,积极运用各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自觉性和参与度,将学生的思考能力进一步挖掘出来,使学生能在亲身实践中获得最真实的认知感悟。

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为例,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于集w的热爱之情,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的真正内涵。在本届里约奥运会上,我国奥运代表团在团体项目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男子乒乓球团体、女子乒乓球团体以及女子排球都获得了金牌。教师在谈到这些事例之前,可以先让学生们在分组进行乒乓球双打比赛或者排球比赛(如果场地上不允许可以改为两人三足等合作或集体竞赛模式的运动),在比较结束后,让学生们谈谈自己在竞赛中是否于同伴有过交流,是否配合默契?比赛战术的制定是各自为政还是经过讨论得到大家认可的?你认为以上这些因素与竞赛结果是输是赢有关系吗?同学们通过对比赛过程的分析和讨论后一致认为,只有集体内成员经过讨论后共同制定比赛战术,明确各个成员分工,同伴之间配合默契才能取得胜利。教师对此表示认同,然后结合奥运会的例子,分析道:虽然相对于集体来说个人是很渺小的,但是每一个个人对于集体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只有每一个个体都朝着相同的目标奋斗拼搏,集体才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鼓舞学生们经常与同学进行良流,在学习中展开合作,实现全体同学的共同进步。

三、适当运用现代化技术深化感悟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现代化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促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将时事政治与思想品德的内容进行结合时,不妨在课堂教学上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设备,提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以多元化的信息技术给学生带去更多视觉冲击和直观感受,深化学生对于教材内容和感悟和体验。

以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9课《科教兴国》为例,本节课主要向学生们讲授我国的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设备,给同学们放映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的发射过程,或是以PPT的形式为学生们展示我国最近两年来在航天事业上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可以将十多年前神州五号的发射现场与今年神州十一号的发射现场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从前指挥室里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而现在却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正好体现出了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价值和巨大作用,源源不断地为我国的科技发展输送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力量,继而激励学生们发愤图强,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

综上所述,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上,将时事政治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不但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在结合过程中,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转换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而强化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柴红艳.试论如何结合时事热点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2(03)

第7篇

一、家庭教育中良好品质和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都在接受着家庭教育。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庭成员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教育影响着孩子。曾经这样说:“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大圣大贤大英豪,或者是一个大奸大盗小偷儿,都在‘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家庭教育作为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古往今来,凡是卓有成效的名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儿童少年时期都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品质比智慧更有价值。有什么样的人品就会有什么样的业绩与生命质量。优秀的人品是个人成功最重要的资本,是一个人最核心的竞争力。在未来社会和成熟的市场经济中,良好的思想品质是成功的首要条件。习惯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链接。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向破产的地步。”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抓住行为习惯培养这个根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最有效的一条途径。

二、现阶段西部农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责任意识淡薄,没有承担起全面教育孩子的责任。一大部分西部农村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我不是老师,我不懂教”。美国教育家M.S斯特娜说:“教育不应该在学校由教师开始,而应该在家庭里由母亲开始。”良好品质和习惯的形成,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人格的最好场所。而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会让孩子受用一生。

(2)期望值过高,只重视学习成绩,忽视品质和习惯的培养。许多家庭,望子成龙心切,在孩子的教育中,除生活上多多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良好的习惯培养则关心很少,甚至完全不顾。更多关心生理需求而忽视心理需求,忽视孩子健康的心理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炼。其结果是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低,经不起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丧、颓废、自暴自弃,动辄离家出走,甚至厌世轻生。

(3)西部农村留守孩子家庭教育几近空白。据统计农村中小学中有50%以上是留守儿童,在西部农村比例更高达90%以上。留守孩子由于缺少健全的家庭教育,普遍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在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更严重。一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普遍采用溺爱型的家庭教育,导致了孩子道德情感的缺失,孩子只知单项的接受爱,不去施爱,缺少社会责任感。二是由于监护人繁重的农活或是年龄较大,没有体力和精力重视留守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留守儿童离校后的监管几乎成为空白。三是在亲子教育缺少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自觉性和自律性,道德意志薄弱。

三、西部农村家庭教育培养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措施

(1)家庭应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培养孩子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责任。家长不能一味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家长不懂教育而对孩子的教育撒手不管。家庭教育做好了,孩子有良好的品质,端正的态度及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的学生会学习、懂事、吃苦耐劳,对学习任务能够轻松愉快地接受并高质量完成,是班上学习和品德优秀的好学生,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可塑性极强。而一部分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或忽视不管的孩子,不论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学生依然故我,品质不好甚至恶劣,对文化知识的教育就没有了基础。家庭教育中应“轻视”对孩子的文化知识教育,这些有学校和专业的老师来教,其实是不用家庭过多操心的。不要求家长是“百科全书”,家庭更多的注意力应放在孩子良好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上来。如果家庭过分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让学校和教师补上这一块而影响了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对家长和教师来说真是勉为其难、本末倒置,注定双方都不可能取得实效。

第8篇

关键词:自制教具;科学技术;制作示例

一、自制教具及意义

顾名思义,自制教具是教师和学生利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的教具。自制教具在教具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从改革教学方法的角度看,它会比一般教具更有使用价值。国际上通常把自制教具称之为“无价”(non-cost)或“廉价”(low-cost)教具。国外教育界的人士,非但不小看廉价教具,相反,还非常推崇它,广为提倡。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制教具是教学过程中永恒的话题。”

自制教具首先要具有教具的基本属性。其特点是制作方法简单易行,取材方便,贴近教学。只有制作方法简单,不需要很多条件,才能容易掌握;只有取材方便,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找到材料和工具;只有贴近教学,融入教学过程当中,才能有生命力。

二、自制教具的作用

自制教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教学方法得心应手

使用自己做的教具,针对性强,容易在最需要使用教具的时候,发挥它的作用,加以口头启发,道理讲得清楚,学生容易理解。

2.培养创造精神和科技意识

自制教具的设计是应用科技知识与教学经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任何一件教具的设计者都是经过一番思考,然后进行创意、构思和设计。只要不是单纯模仿,必然会有所创新。这种创新的实践过程包含着制作者的创造精神。

3.师生动手制作能力得到锻炼

师生参与,实际动手制作教具,从选材到加工乃至实验,由粗到精,由不满意到满意,由失败到成功,多次反复,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动手能力自然会得到锻炼。

4.培养敬业精神

教师自制教具是很辛苦的事情,首先要有敬业精神、有目标、有追求,苦心钻研,克服困难,精益求精,这种自制教具的过程是对教师敬业精神的磨炼。学生参与制作,哪怕很简单的作品,也会不同程度地凝结他们的心力,加上互相比较,看谁制作得更好一些,无形中会激起学生的上进之心。

5.尊重爱护教具

尊重科学技术,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养成爱护教具、从教具中学习知识的好习惯。“教具凝结科技知识和作者的劳动”,只有参与制作的人,才能有这种体会。学生自己动手做出来的东西,自然会倍加爱护。久而久之,会养成尊重科技成果、尊重他人劳动的好思想和好习惯。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实用教具制作示例

1.“合作”教具

合作与竞争是初中思想品德课一个重要的理论,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合作的意义,仅凭“空口说教式”是不能达到教学目的的,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教具,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来理解这个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设计制作了“合作”活动教具。

制作材料:羽毛球筒3个,线绳(尽量结实一些)9米,气球若干。

制作教具:把线绳剪成1米一段,在羽毛球筒三分之一处穿过,把线绳头在桶内打结,同样方法再穿2根线绳,教具就完成了。按此方法把另外2个羽毛球筒也制成同样道具。

使用方法:每组5名同学,3名同学手拉线绳让羽毛球筒直立,第1位同学把气球放在羽毛球筒上口处,然后3位同学合作把气球运到另一处,让第5位同学把气球取下,看哪一组运球最多,那就是合作最好的一组,然后让他们谈体会。

2.节水龙头教具

保护资源和环境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学生对节约用水并不是十分在意,特别是对节水龙头并不知道其原理。为了让学生懂得节水龙头工作原理和节水表现,我设计制作了“节水龙头”教具。

制作材料:完整废矿泉水瓶2个,茶缸2个,细钢钉1枚,小刀1个。

制作教具:我先把一个瓶盖用细钢钉多刺几个小孔,再把另外一个瓶盖用小刀切割一个大口。

使用方法:把2个矿泉水瓶灌满水,把瓶盖拧上,瓶口朝下,瓶内水流入茶缸,同样的时间可以看出,多个小孔瓶盖流出的水少,大口瓶盖流出的水多。此教具可以让学生明白节水龙头为什么能够节水,从而增强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3.“生命历程”教具

理解生命的意义,懂得珍惜生命是初中思想品德课重要的知识点。为了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出自己的生命还有多长,我制作了“生命历程”教具。

制作材料:硬纸片8张,胶带1卷,粗签字笔1枝。

制作教具:用粗签字笔在8张硬纸片上分别写出:婴儿期,0岁~3岁;幼儿期,3岁~6岁;童年期,6岁~11岁;少年期,11岁~14岁;青年初期,14岁~18岁;青年中期,8岁~25岁;青年后期,25岁~28岁;中年期,28岁~60岁;老年期,60岁~死亡。把这8张卡片按时间先后用胶带粘贴。

使用方法:让学生把已经过去的时期遮住,看看自己的生命还有多长。此教具可以提醒学生要珍惜时间,珍爱生命,从而懂得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第9篇

一、用“生活即教育”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集中表达了陶先生的教育目的论。对于“生活即教育”,陶先生精辟阐述:“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学生就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思想品德课。例如,在学习《家,温馨的港湾》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庭生活中最温馨的一件事”,让孩子们陈述自己生活中的亲身经历,通过他们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去领悟“我有一个温馨的家”“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让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才会有“知”与“行”的和谐统一,才会使我们的教学从德育灌输转变为自我体验,才会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

二、用“社会即学校”来指导学生走进社会生活,扩大教育资源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个基本观点,是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的。他主张: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要求学校与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打破学校与社会隔绝的状况。这就大大增加了教育的素材、教育的环境和教育的场所,学生就可以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新课程也指出,教材、教师、学校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依据,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才是更好的教科书。因此,应用“社会即学校”的生活教育理论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指导学生跨出校门,走进社会,可以大大地拓展教育资源的范围,可以让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更加鲜活和富有生命力,可以使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如在学习《让社会投给我赞成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时,在星期天,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到我们居住的社区参加了一系列的社会公益活动,有的小组捡垃圾,有的小组打扫楼道,有的小组清除路边的小广告等。这一活动不仅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同时也使学生体验到了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快乐,增强了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这就把对学生的教育从校内延伸到了社会,从而优化和拓展了教育资源。

三、用“教学做合一”来倡导学生服务生活,内化品德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做合一”,他提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作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他特别强调在“做”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作用。这与新课程改革强调实践过程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特别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十分一致。因此,对今天思想品德课实施的生活德育非常有借鉴意义。这种亲历所为与课堂交流,有助于学生做一些深层次的思考和提升情感体验,有助于将具体体验上升为行动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