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孩子品德教育

时间:2023-09-24 10:56:28

导语:在孩子品德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孩子品德教育

第1篇

一、从小养成好习惯

品德教育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都是从“一”开始的。如果孩子的第一次错误行为得到默许,甚至受到赞扬,那么,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这种不良的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恶习。在“一”字关前,做父母的不能心软、姑息迁就,要坚持原则。在孩子的生活中,一般多是一些细微琐事,但却小中寓大,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因此,家长不能怕麻烦、不耐心,或者强调工作忙而不予理睬,或今天管,明天不管,一曝十寒,给孩子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那样孩子就要形成许多坏习惯。

二、培养孩子守信的习惯

家长对孩子的许诺必须慎重,让孩子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促使其更好地完成任务。只有履行自己的诺言,家长的威信才能树立起来。作为家长,我们在对孩子许诺前应先慎重考虑能不能兑现,这种许诺对孩子来说到底好不好等等,要不然就失去了许诺的真正意义。在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方面,我们要求孩子要做到:说话诚实,讲信用。我们要求孩子对人诚实,重信守诺,既是对孩子进行品格培养,也是为孩子进入社会做准备。

三、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作为家长,要相信孩子是好样的,不要总是在孩子的身上找缺点,我们应经常鼓励孩子,让他们学会自信,要让孩子相信自己,尽量避免孩子因学习成绩不如别人而有责怪的语气。所有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但又难免会出现缺点与错误,因此家长要把握好尺度。可能有些父母总是喜欢在别人面前说自家孩子不好,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孩子就会想,我做得那么好,父母说做得不好,反正好也是不好,不好也就这么不好,干脆就不做好。因此,教育孩子采用最好的方法就是经常夸他们。用适当的夸奖语言去引导孩子向可喜的变化方向去发展。

四、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内心需求

孩子也像大人一样,除了学习,还有许多内心需求,如:游戏、交友、看课外书、看喜欢的电视节目等。如果孩子需要一点零用钱买电脑游戏点卡,或游戏小卡片、小玩具等,这都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家长要鼓励并引导孩子自信地正确表达,不能因为担心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而一味阻止,导致孩子不诚实编理由骗钱甚至拿钱。孩子在家庭温馨的氛围里也会更愿意主动地展示自己,更努力地去完成父母精心帮助计划的每一件事情,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促进孩子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五、让孩子学会感恩

学会感恩,才会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学会感恩,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灿烂的阳光。家长每天在有意无意中创设感恩的氛围,把感恩的思想观念贯穿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如,利用晚上临睡前给孩子讲故事的机会,有意识地挑选诸如“乌鸦反哺”之类的故事,告诉孩子,做人要知恩图报,要像乌鸦那样,将来有能力回报父母。另外,还要注重言传身教,如果家长有孝心,我相信孩子将来定会没有孝心,孩子耳濡目染,很自然对长辈也十分的尊重了。

第2篇

曾经这样说:“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就大圣大贤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通过关系上的密切性、心理上的认同性、行为上的示范性,对孩子健全人格培养和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什么的家长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孩子,孩子身上都折射出家长的影子。立德树人的根只有牢牢扎在家庭,通过健康的家庭教育,才能使青少年如根深树木般茁壮成长。

一、学会尊重孩子,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家长肩负着前所未有的对孩子教育和关爱的重任。要想做个好家长,首先要成为孩子的朋友。而要想成为朋友就要把自己和孩子置于平等的位置,敞开心扉,交流互动。要学会倾听,鼓励孩子和你交心,无论对错都要接受,包容。一个不能面对孩子过失的家长决不是好家长。同时要给孩子留有私人空间,不要凡事都问个透,允许他有小秘密。这样他会找到被尊重,理解的感觉。反而会拉近和孩子心灵的距离。当真正把孩子当作朋友去相处,你会发现,教子相长。

在当今大千世界里,孩子们比我们更容易受到冲击。我们要学会用科学的理念和仁爱之心教导他们。所以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和修养,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适应他们成长的需要。我相信,孩子们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拥有良师益友式的父母。

其实孩子的成长不是按家长的意识所为,它有自己特定的思想和空间。家长应该放下架子,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和孩子做真诚的朋友,多进行换位思考,做错了就敢于向孩子认错,那样会换来孩子在您面前说谎的次数越来越少。用像朋友的爱心、童心与孩子进行交流,就能真正地走进孩子内心,了解孩子。

二、注重言传身教,为孩子道德养成树立榜样

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长辈对晚辈的言传身教,是一种人皆共知、潜移默化、日久天长、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但如何做好言传,怎样施行身教?又是一门艺术性较高、时效性较强、操作性较难、周期性较长的育才学问。

作为家长,要时刻牢记,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而模仿的对象主要是孩子心目中认为的“榜样”,如父母、老师等。父母与孩子长期共处于家庭,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观察模仿、学样。如果家长一有空就去看电视剧、逛商店、打牌,却每天在叫小孩子读书、写日记,孩子就会不愿意,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学习的效果也不会好。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家长没有时间督促,孩子对学习又没有自觉性,孩子也会像父母一样,将时间都用于玩乐上,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家长一定要真正重视“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严于律已,经常检点自身的言谈举止,成为孩子的好榜样。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导和改变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先自己养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改变孩子不良的品行和习惯先要改变自己不良的品行和习惯。只有通过长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努力,不断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才能逐渐使孩子养成优良的品格、良好的习惯和坚强的毅力。

三、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培养孩子健全人格

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研究表明:在民主和睦的文明家庭中抚养的孩子,表现出情绪稳定、情感丰富、细腻、性格开朗、团结友爱、有自信心等特征。

首先,进行“磨难教育”、“挫折教育”。曾经有人说过:“磨难是一所最好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形成出来的孩子,能够深刻懂得人生、体验人生、感悟人生。在家庭教育中,要让孩子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能昂首挺胸面对人生,又能够尝受到一点挫折,能上能下,改变独生子女那种惟我独尊,娇生惯养的坏习惯。把每个学生都溶于班集体这座熔炉中进行锻造培养出具有健康人格的新一代好少年。

其次,重视自我,反省完善人格教育。一个人从诞生就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人,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意义的人,往往会经历成功和失败,这些都是孩子进行反省的宝贵财富。家长应多向孩子推荐一些有益的书,比如《鲁滨逊漂流记》。虽然文字简短,但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启示。人在不经意的小事中进行反省,使自己的人格得到不断的完善。

再次,重视对孩子的心理辅导、心理训练。在辅导中,应采取启发诱导的教育方式,循循善诱,培养其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活动。行为活动的能力,使其不正常的人格变成正常的健康人格,在此基础上,再培养其高尚的品格、优秀的性格,从而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四、遵循教育原则,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要想使这种教育富有成效,必须遵循正确的教育原则,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违背教育原则,必然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同样,教育方法得当,就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方法不当,则南辕北辙,事与愿违。教育艺术实际上是各种科学的教育方法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的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必然符合教育原则,违背教育原则的教育方法决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家长为了掌握教育子女的艺术,是不能不学习和掌握教育原则,熟悉教育方法的。

第3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品德教育;一日常规

人的一生中最初受到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虽然家庭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但人的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不论是文化知识学习还是品德养成教育,学校教育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业。幼儿园的教学目标和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大区别是:不以固定的知识点为目标来设计教学,而是在孩子的一日常规活动中进行渗透,用环境、活动达到育人的目的。幼儿教育的的内容包括五大类: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这五大类中都要有品德教育的渗透。下面笔者就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的渗透作一简单的阐述。

一、幼儿园品德教育的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他们对孩子越来越宠爱,甚至于溺爱,我们在街上随处可见三四岁的孩子因为自己的东西被旁边的小伙伴分享了一点就大哭大闹,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常常会因为自己不小心摔倒,就砸凳子、砸杯子等,这种现象正是品德教育缺失的体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家庭与幼儿园对幼儿的品德教育不一致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应具备一致性。但是目前情况显示:大部分孩子在学校受到了一定的品德教育,养成了一定的良好品质,比如尊敬师长、爱惜粮食、爱护公物、珍爱别人的劳动成果等,可是在家庭中这种教育却被淡化了,甚至有的爷爷奶奶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孙子、孙女过分溺爱,即使孩子做了错事,也觉得年龄小可以原谅,放任他们自由。这样导致学校花费了三分之二时间获得的教育成果,在家庭中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就流失了,真是事倍功半。另外,不管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它们对幼儿的品德教育都没有明确的目标,对于“爱父母、爱师长、爱自然、爱劳动”等许多具体的内容只是在课堂中有意识地渗透,而没有具体可行的策略与内容。

(二)品德教育只是在特殊的环境下进行

严格来说,品德教育要贯穿在幼儿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和一日常规之中,可是在幼儿园的活动与教学中,我们却发现教师只是在具体的语言课中通过讲孩子喜欢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什么是良好品质,在音乐课中通过吟唱爱国、爱家、爱伙伴的歌曲来熏陶学生,在劳动、科学课的具体实践活动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品德教育的渗透,而在日常行为中很少有教师有意无意地贯穿品德教育的内容。

(三)品德教育的时间与内容没有延续性与阶梯性

幼儿教育是三年制教育。教材内容随着幼儿年级的递增随之变化,可是对于幼儿的品德教育却没有具体可操作的内容,在系统的教育教学中品德教育是忽隐忽现。虽然幼儿园的教材中有品德教育,但仅凭借那数页内容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至于从幼儿小班到中班再到大班,这种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容呈阶梯形的设置更是教学内容的缺失。

二、在幼儿园的一日常规中渗透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的内容相当广泛,既包括孩子纯真的品质,又包括生活细节中显示出来的个人修养、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的大度与真诚。这些优秀品质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孩子的日常行为中潜移默化地慢慢渗透。

(一)在衣、食、住、行中渗透品德教育

从早上入园,教师就应教育孩子讲文明、讲礼貌,如和老师问好,与家长道别。进入教室后,应让他们自己擦桌子、摆桌椅,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一日三餐前,教育他们讲究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热爱劳动,珍惜粮食,从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另外,在升旗活动中还要教育孩子热爱祖国、热爱党,在参加各类活动中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美好情感。

(二)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品德教育

传统教育中孩子的知识、品德、习惯百分之八十都来自于学校的课堂。所以,课堂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幼儿园的课堂教学中要怎样加强品德教育呢?在幼儿园的每一节课中,教师都要用滴水穿石、润物无声的精神对孩子不厌其烦地进行一次次的启发、熏陶、感染,从语言的表现到行动的实践,让品德教育真正走进课堂,让品德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园的教材是人们的知识、智慧、才能的汇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内容,所以我们要用好教材,用鲜艳的色彩、生动的故事、栩栩如生的绘画吸引幼儿,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一棵品德教育的种子。如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启迪幼儿的智慧;在动手描绘各种图案的过程中健全孩子的的人格;在歌声嘹亮的音乐课中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向往之情。总之,我们要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让品德教育在课堂中扎根、开花、结果。

(三)在实践活动中强化品德教育

孩子在衣食住行、课堂教学中获得的各种优良品质,最后都要回归到生活这个大环境中去实践。所以说要在实践活动中强化品德教育。如在户外体育活动拍皮球的游戏中突然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个孩子的皮球飞了出去,另一个孩子帮他捡了回来。其中一个孩子说出了“谢谢”这样的礼貌用语,这时教师就要善于抓住教育的时机及时表扬这两个孩子,把他们作为当天的学习典型,放大他们的这一行为,肯定他们的优点,为全班学生树立品德教育的好榜样。相反,针对活动中出现的孩子争抢、打骂等现象,教师要及时引导幼儿讨论这样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这些都是生活中最鲜活的教育素材,教师应抓住这些契机进行品德教育。

参考文献:

[1]裘惠芳.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4):244~245.

第4篇

关键词:品德教育;小学;网络课程

小学时期是个人形成思想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加强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对于他们未来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当前还存在着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忽视的问题存在。

一、当前小学品德教育的现状

当前很多家长“重智轻德”,平时只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而不重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孩子成绩好了就实施各种奖励措施,孩子成绩不好就会责怪孩子没有努力。另外,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受到委屈总是娇宠孩子,使孩子丧失了独立自强的个性。基于各种因素,父母忽视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孩子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期,却养成了他们自私、任性的不良个性。

学校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教育作用。学校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一方面通过专门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学校无形的环境、氛围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很难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效果进行评价和考核,使得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流于形式;学校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的评价,都是通过学生成绩的高低作为考核标准,老师也被迫无奈地把提高学生成绩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的,学生则只重视文化知识成绩的提高,而没有意识到个人发展也需要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养成。

随着网络的普及化,参差不齐的现代事物对现代小学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影响。学生可以从网络上更便捷、更全面地获取信息,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学习和生活上的便利;同时,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也影响了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现在很多小学生通过浏览网站、网络聊天等方式,接触到形形的各种信息,由于小学生对新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缺乏自制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良的社会现象、庸俗的网络信息内容影响了学生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

二、如何加强小学品德教育

通过对当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的反思,需要根据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小学生的特点,加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学校思想品德的课程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品德的教学从封闭式转入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全面发展。通过选择各种引起学生兴趣的涉及伦理知识的漫画、图片等方式,实现品德教育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学校除了课堂上的思想道德教育外,应多开展校园文化、社会实践、角色扮演、情感游戏体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联系生活建立正确生活观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用活动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多种教育渠道。通过教师以身示范,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的学习、选择和吸收社会文化中健康有益的一面,促进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为个人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的言行极易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不应只钟情于学生的分数,也不应只忙于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是应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从点滴的小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由于小学生思想上还不够成熟,喜怒哀乐很容易表现出来,有时也会表现出内向性,不想跟别人交流,因此在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作为家长也应配合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动态,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

为有效地使现代网络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因此学校应积极开展网络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对小学生上网进行积极的引导。扩大有利信息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过滤不良信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开展基本的网络知识教育,让师生合作建立网站,作为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加强对校园网以及局域网的管理,严格审查网上内容,并规范网络的运作和网上行为,保证校园网的健康发展,从而尽可能消除不良的网络信息或内容对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开展丰富多样的网上教育论坛、讨论等活动,注重活动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互融合。通过开设网上的论坛、设计比赛等活动项目,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活动。例如,针对某些涉及伦理的社会重大事件,让学生积极的讨论,并让老师积极的引导,使社会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道德需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要及时补充网络知识,并把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融入运用网络的过程中,使思想品德教育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使教育的观念、教学内容等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总之,针对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加强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应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小学生品德教育要体现以儿童为本的教育思想,无论是网络思想品德教育课程,还是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教育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使社会道德内化为学生的自身道德需求,形成正确的道德评价体系,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行为能力。

参考文献:

[1]齐艳春.浅谈如何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J].吉林教育,2010(1).

第5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正式接受教育的阶段,也是一个儿童思想品德建立的初级阶段。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涌入进城务工的大潮,使得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逐年增多,这些孩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行为、心理、品德问题,因而,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了每一个农村小学老师关注的重中之重。

1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

1.1只要学习好就是好学生:有很多农村的家长,信奉“知识改变命运”,片面的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那就是有出息的孩子,以后就能够走出农村,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而学校为了升学率,也会比较重视文化课的教育,而忽视了儿童思想品德的教育,导致有一些农村小学生思想偏激,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1.2父母不在身边,儿童缺乏父母关爱:近些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越来越迅速,很多农村的青壮年为了脱贫致富,选择离开家乡进城务工,使得农村留守儿童人数逐年上升。这些严重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只能交由学校来进行,这样的教育是不完善的,而一旦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出现问题,这会对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造成阻碍,进而也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不稳定因素。绝大部分的家长会在回家之后,过分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导致留守儿童的价值取向也受到影响,甚至会带来很多不良风气的出现,比如赌博等。

1.3农村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不强:农村里有很多有条件的家长会选择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师资条件更加优越的学校去就学,使得近年来农村小学的生源数量越来越少,有的班级甚至只有可怜的几个学生,这就很难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而且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为人处世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很容易使小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这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很不利。

1.4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比较匮乏:有些偏远山区,交通不发达,经济条件也比较落后,很多的老师不愿意来到农村,这就使农村小学无法接受到最新的思想品德教育信息,致使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方式比较落后,与当前的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严重不符;另外,有的老师没有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没有做好引导作用,将社会上的一些歪风邪气带入校园,进而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2加强农村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

2.1让孩子们走出校园,更加亲近自然:以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草场乡为例,这里有“山高一丈,大不一样”、“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它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得这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运用好这些自然资源,可以让农村小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家乡的美。农村小学老师可以常常组织小学生走出校园,欣赏家乡周围的山山水水,陶冶情操,让学生们从小就亲近自然,进而培养他们热爱生命、热爱家乡的情感。

2.2让孩子们能够更加贴近生活: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相对于城市里的孩子,农村的孩子会在很小的时候就跟随在父母身边,春种秋收,比城里人更早的了解到生活中柴米油盐的来之不易,也会在很小的时候就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就能够在生活中让他们具备热爱生活的品质。然而,有些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思想也比较陈旧,学校老师应该要对农村小学生的生活进行一个基本的了解,并且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实现家长学校相结合,共同对学生出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纠正,使那些不良行为习惯被扼杀在萌芽阶段,进而达到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2.3让孩子们能够更加接近传统文化:随着新农村的建设,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传统文化项目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这些文化活动中有很大一部分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因此,农村小学老师可以对这些传统文化活动进行调研,筛选出能够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素材的活动,与此同时,老师应该与当地的村委会或者活动发起组织进行协商,让农村小学生也能够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使他们能直接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能更好地认识这个社会,进而养成良好的传统美德,为以后更好的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4让留守儿童也能感受到关爱:由于留守儿童常年没有父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关爱,一旦思想品德上出现了偏差,很难有人及时的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纠正。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和老师应该对这个特殊的群体进行重点关注,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并及时对这些儿童课外的心理变化进行了解,以避免他们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而出现心理偏差,甚至误入歧途。

2.5农村小学老师要以身作则:在进行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时,老师应该以身作则,从自身的行为、语言、作风以及仪表上出发,不断提高老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给学生做好学习的榜样。小学阶段的儿童思想品德还没有定型,极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应该净化农村小学的校园风气,抵制一切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保持校园的纯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积极发挥它对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3结语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塑造良好的品德以及对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都会对小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农村小学教学的全过程,而且也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慢慢渗透。因此,加强对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力度,可以为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缺失,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小学学校应该加强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并与学生的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共同努力,来为农村小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作者:彭宗美 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草场乡中心校

参考文献:

[1]陆亚峰.关注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8):4-4,5.

[2]李道知.浅谈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几点措施[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7):15.

第6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幼儿园;受益效果

每逢开学之际,幼儿园中都会迎来一批单纯、活泼的孩子蹦蹦跳跳地走进他们终生教育的起点。幼教工作到底如何开展才能有效的完成党和人民的期望,将这些孩子培养成未来祖国的栋梁成为一个被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很多的幼儿工作者都说:“教育孩子难,教育幼儿更难”。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将这些可爱又淘气的“小皇帝”、“小公主”培养成又诚实、又正直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就成了我们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了解幼儿的特点,清晰培养的目标

幼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教育一群又一群未知世事的孩子,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种幼师的启蒙教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它对孩子的未来有着直接的影响。幼师对幼儿进行全新的学习阶段教育不仅仅只是为了对幼儿进行知识的传递,更是要让幼儿学习到生产生活中、思想精神上的各种知识[1]。

要了解幼儿心理特点,在对幼儿的教育内容制定上应该合理地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思想状况,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选择出最适合以及与幼儿特性最匹配的,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将思想品德教育慢慢的融入到其中[2]。幼年年龄都比较小,他们都喜欢嬉戏,喜欢受到表扬,喜欢群体,比较爱模仿,喜欢户外活动以及喜欢成功等。因此幼师应该结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对幼儿进行相对应的教育,从而让幼儿愿意去接受这些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效果更加的明显。

二、全方位树立幼儿的思想品德意识

(一)从早教上对幼儿的人格品德进行培养和强化

幼儿的性格形成过程是非常的漫长的,只有在社会的这种大环境下,不管是家庭还是幼师都应该对幼儿进行正确思想品德教育的灌输,只有这样才能在各方面的正确感染下使幼儿树立起正确的思想品德,同时对幼儿进行早期的教育工作,让幼儿对道德的认识得到有效的加强。例如:在平时的生活中,孩子在放学的路上捡到了一百元钱,父母应该陪同孩子一起在原地等失主,等失主回来找的时候,让孩子将一百块钱还给失主,或者将父母带孩子去警察局,将钱交给警察叔叔。这样的早教可以很好的让孩子耳濡目染,对幼儿的思想教育有着关键促进作用。

(二)从德育上对幼儿的道德行为进行强化

一个良好的品质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很多人的行为问题都能够通过对其幼儿时期的教育而明白原因,不良的品德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很大程度的影响到孩子的终身。要从小开始对幼儿就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和道德感化要无时无刻的进行,对幼儿出现的一些道德错误要做到及时纠正,不能盲目的纵容。例如:在早上玩耍的时候,某个小男孩看见一个小女孩在玩玩具,小男孩也想玩,就过去找小女孩要,小女孩想自己独自玩就没有给小男孩,这是小男孩就一把推到了小女孩,将其玩具抢走自己玩起来,这时小男孩的带班幼师看见了,很严厉的批评了小男孩,并叫其将玩具还给小女孩还要求其向小女孩道歉,小男孩虽然感觉很“委屈”,但还是按照幼师的要求做了。在小男孩回来之后,幼师就对小男孩说:“你是小男子汉,应该保护小女孩而不是欺负,你看你爸爸就不会欺负你妈妈,也不会欺负你对不对,而且男子汉做错了事更应该勇于承担,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小男孩听了幼师的话以后没有再“沮丧”,而是又跑到小女孩的面前,对小女孩说:“对不起,我是男子汉,不应该欺负你!”

(三)从故事上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幼儿最喜欢的莫过于一系列的儿童故事,而有寓意的儿童故事对幼儿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很好地让幼儿对一些事物树立起正确的认识,而且在孩子对事物的态度和认识上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3]。因此,幼师应该结合这一点,有目的性的以及灵活的运用这些儿童故事,使幼儿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很好的通过故事的内容得到加强。此外儿童故事的合理运用还能很好的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做到加强。一本有寓意的儿童故事其健康内容必定会给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起到强大的积极作用。例如:幼儿园里一个孩子喜欢说谎,带班幼师屡次教育但都收效甚微,之后在一次午睡的时候,这个孩子要听故事,幼师想了想就将故事书翻到《匹诺曹》那一页上,最后孩子在听匹诺曹的故事后非常的害怕自己的鼻子也变得很长很长,这时幼师对这个孩子说:“只要以后不说谎话,你的鼻子就不会长长”。自此之后这个孩子再也不说谎话了。

三、总结

总而言之,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存在于孩子们的成长全程,它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而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工作。当下我国未来的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就是对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很好的实现这个目标。因此,幼师应该对幼儿的教育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选择最容易让孩子接受的教育方法,在日常和孩子的接触上也要时刻的要求自己,提升自身的素养,为孩子做好榜样作用,从日常生活中将思想品德融入到孩子的教育中,从而使幼儿的思想品德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红波.亲子教育机构中幼儿品德教育问题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3

第7篇

一、注重家庭品德教育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因此,教师应经常和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家长的想法和要求,并对家长不懂孩子的心理、生理的过高要求作解释,向家长提供教养方法。

1. 从小事做起。引导孩子关心、尊重他人时,要从自己身边的老人、家庭做起。如:爷爷奶奶休息时,告诉不要吵闹;家里来了客人,要让座、有好吃的东西要先让客人、老人吃。从而培养孩子关心、同情他人,改变家庭中孩子以“我”为核心的不良习惯,养成凡事为他人着想的良好品格。

2. 培养孩子爱劳动的观念。在家要求儿童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洗毛巾、擦桌子、浇花水及利用边角余料自做玩具等,使孩子初步掌握劳动技能、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3. 教育孩子善待他人,磨练意识,增长智慧。教育孩子在邻居之间、在学校集体场合中,要谦虚礼让、不霸道、不损坏别人东西、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让孩子在学校集体活动中磨练意志、增长智慧、克服困难,改变孤独自私、胆小的不良性格,使孩子受到良好的行为教育,培养他们爱同学、爱集体、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操。

二、教师要以身作则

古人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的良好道德品质、道德观念、道德行为,以及较好的教养态度,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如教师的走路、坐姿、拿放东西、言谈行为等学生都会不自觉、无意识地去学。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自己的良好品德影响学生。

1. 寓品德教育于活动中。学生的品德教育是贯穿于学生在校各项活动中的,如学生的游戏,上课、劳动等。通过游戏要求学生担任某些他并不喜欢的角色,使他的行为服从角色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自制力,也可在体育游戏中,适当增加多种越障活动,锻炼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2. 品德教育与各科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如上课、下课的问候语,以及见到老师的问好等时时对学生进行良好教育。

第8篇

一、学科渗透,深化明理

思品教育无处不在。思品课程的开放性教学内容不再受“教材中心、课文中心”的束缚,它冲破课堂约束,打破课程局限,做到与其他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交叉多种教育信息资源,让学生更多地交流与合作,不断丰富、充实和完善思想品德教育。

如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几乎每天都要接触思想性较强的课文,耳濡目染,感触至深,因此潜移默化地渗透品德教育,发掘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的关键点,适当进行品德教育的迁移,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就显得格外重要。像在环保类的课文中,可加强环境保护的教育;在景物类的课文中,可渗透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教育;在人物类的课文中,又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揣摩,在人物形象的感染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明辨善恶、是非、美丑的能力。同样,在音乐、美术、科学、体育等学科中,也应渗透品德教育。

二、课间活动,快乐导行

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的道德情感、正确的行为习惯是小学思品教育中最基本的要求。品德教育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课间组织各种导行实践活动,有意识地让学生关注生活本质,从细节入手,从发生在身边的小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里实实在在地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

比如,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发现学生总是喜欢关注身边的“坏人坏事”:某某骂人打人了,某某乱丢纸屑了,某某把拖把弄坏了……但是他们往往不会发现某某帮同学关掉了水龙头,某某把别人落在外面的扫把捡回来了,某某安慰了同学、照顾了同学……学生不会发现身边的好事,不会寻找身边的快乐,他们搞错了作为榜样的对象。于是,笔者针对这个现象开展了“分享快乐”的活动,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请同学们去“发现快乐”并进行交流反馈,如:“我发现某某把讲台擦得一尘不染”“我发现某某这几天的作业做得特别棒”“我发现某某成功劝阻了两位同学的‘战争’”……这样一来,很多孩子发现自己成了同学口中能带给别人快乐的人,对己对人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实践活动,知行结合

小学思品课程是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的,具有广阔的空间,拥有开放的、流动的课堂。因此,我们应该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架,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欣赏、发现,到工厂去参观、访问,到社区去调查、了解,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动、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判断、共同评价中知行统一,明辨是非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如在教学《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一课时,笔者组织学生探望一位得肺癌的病人,收集吸烟带给人们的困扰以及国家关于控烟、禁烟的措施,调查统计身边的亲人朋友吸烟情况及由此而引起的身体疾病,发动学生积极投身到实际行动中,上门对一些“老烟枪”家长进行劝诫,在村居民房旁粘贴亲手制作的、充满童趣的禁烟标志,发放控烟、禁烟倡议书等等。这一系列的亲历体验不但让他们认识到了自己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一员,同时也如同给他们打下一支“预防针”,在他们稚嫩的心中种下一颗“厌恶抽烟”的种子,希望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发芽、开花、结果。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的功能除了解决眼前的问题,更应着眼于今后的预防。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深知,要激起学生的热情,收获教育的果实,一个很好的途径就是让学生走进他自己的生活中,从自己对生活的亲历体验中提炼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从而享受幸福生活的魅力。

四、家校联合,动之以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做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以品德教育为主的教育,引导孩子明辨是非、真假、善恶,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等等,最初都是在家长的影响下形成的。小学品德课程中也安排了不少家庭故事、邻里关系等的内容。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终生受益。

然而部分家长,要么对孩子过分溺爱,要么对孩子不闻不问,尤其是一些农民工,因为忙于劳作,往往对子女的品德养成关心不够,平时的处事方式方法也简单粗暴。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指导家长在关注孩子物质生活的同时,更要重视孩子的精神生活;在关注孩子智力发展的同时,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修养;要与孩子架起沟通的桥梁,及时了解孩子的需要、疑惑、思想动态等;要担起扶养、教育和监督的责任,与学校一起形成合力,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人生观,提高明辨是非、自信自强的能力。

五、社会资源,合力导行

品德课程打破了教师包教的模式,它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究,可以由家长支持参与,也可以由社会各界合力导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服务于社会,去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广泛地接触社会的各个方面,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良好的社会风气对学生品德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不良的社会风气则可能贻误孩子的一生。尤其是小学生年龄小,缺乏分辨是非和抵御不良思想行为诱惑、侵袭的能力,往往会使某些缺乏分析判断能力的学生在心灵 上蒙受毒害。因此,教师不能放松对学生校外品德、言行的监督,要积极寻找和争取各种社会资源、社会力量来共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如加强警校共建、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维护校园治安秩序、邀请榜样人物来校宣传、组织参加社区共建活动等,努力创造一片净土,让单纯、天真的小学生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健康、茁壮地成长!

第9篇

关键词:幼儿 家庭教育 问题 对策

家庭教育对幼儿品德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已被社会和幼儿家长广泛认知。但就目前家庭教育现状来看,依旧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重才轻德

有些年轻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不重视全面发展,对孩子的教育更多是偏重于知识教育。如幼儿不到两岁,话还说不清楚就教认字,三岁就教写字。这些家长不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点,并不在于教给孩子多少的文化知识,而是在于结合认知环境,丰富印象力,全面发展智力,培养幼儿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兴趣。我国教育制度中,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是在入学后才开始的,一个智力正常发展的孩子完成小学一年级的学习任务是不会有什么困难的,但品德方面有所不同,一个性格散漫、为所欲为的孩子入学后就很难适应45分钟上课,很难服从学校纪律约束。有些青年曾经在学习黄金时期失去学习机会,后来珍惜时间,文化课还能赶上,然而从小缺乏良好的品德教育,改掉坏习惯、坏毛病就很痛苦。

(二)过分溺爱孩子

父母爱子之心人皆有之,问题是怎样去爱孩子,如何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有些家长对这些问题缺乏长远而深刻的认识,只顾让孩子一时高兴,而不注意后果。现实生活告诉我们:人生本来就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孩子一生下来应该顽强地、一步一步地去适应环境中的各种新的要求,人的一生任何能力获得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都必须经过一番自身身体和精神上的努力才能成功。童年应该是欢乐的,但也应该让孩子从小就知道除了欢乐之外,还有艰难、困苦和悲伤。不少独生子女家长一心热衷于保证孩子吃穿玩乐,唯恐孩子受苦。这样的孩子不懂得什么是痛苦和悲伤,长大后往往经受不住一点挫折和坎坷,在困难面前就会惊慌失措,形成软弱、依赖、没有同情心等不良性格。这并不是要家长故意为儿童制造困难痛苦,主要是奉劝家长不要回避孩子遇到的痛苦和磨炼,目的是为了使孩子成长得更坚强、更有毅力。

(三)把孩子当

有些家长把孩子当私有的玩具,任意哄骗,把孩子幼稚无知当好玩,更不负责的家长对孩子喜怒无常,使孩子觉得无所适从,变得是非不清。家长应该怎样去爱孩子呢?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宽严结合、与要求并用。举一个形象的比喻,如园丁培养花木,既要精心养护也要修枝防害。家长爱孩子不能只顾眼前,更要认真思考他们的未来。家庭对于自己孩子的品德教育,既是家长对孩子负责,也是对国家对社会负责。

二、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道德教育的方法

(一)坚持正面教育积极启发诱导

家长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它既符合健康要求,又符合品德教育要求。家庭是一个小集体,没有一定的对策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儿童在家也应该制定、执行一个符合科学管理的生活制度和生活常规,这是培养儿童有规律生活习惯和从小养成在集体中与人友好相处的好方法。

(二)通过榜样的力量进行教育

以周围生活中成人和儿童的好人好事为榜样,进行正面教育,启发诱导。这样最生动、最具体,收效显著。家长是孩子身边可学的榜样,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给幼儿示范做榜样。幼儿好模仿他们喜欢的人,因此家长应为自己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三)从实际出发进行说服教育

幼儿不懂事,家长要让他们明白,就要耐心地根据不同儿童、不同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进行说服教育,这里要特别注意耐心。

(四)以鼓励表扬为主,善于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家长要鼓励、表扬和肯定幼儿好的表现,使他们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都有所提高,能唤起儿童内心的积极性。

(五)互相配合,坚持一致的要求

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家庭成员必须坚持一致的要求。由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想觉悟生活习惯各有不同,客观上难于实现一致的教育,但孩子的家长主观上应有意识地重视,家长之间对孩子要求不一致时,不应在孩子面前计较争辩,要私下协商。

(六)游戏是进行幼儿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游戏对幼儿有特殊教育作用,家长不仅应允许孩子做游戏,还要安排一定时间的游戏时间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孩子模仿大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从而使他们获得一些体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七)关于孩子听话问题

家庭品德教育中经常遇到孩子不听话的现象,家长经常把孩子听话与否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实际上这并不科学。我们要培养幼儿懂道理、明是非,对家长合理的要求能愉快接受,不合理的要求也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有了是非感,不肯屈从家长不正确的要求,也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