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机构建设管理

时间:2023-09-24 10:56:30

导语:在机构建设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机构建设管理

第1篇

【关键词】 医疗设备;维修;养护;制度;目标

医疗设备在当今医院,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先进的医疗设备不仅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断、治疗能力,而且创造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及社会影响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及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同时对医疗设备的保养、维修及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在医院等级质量评估方面,医疗设备的管理与运用成了评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医疗设备工程人员,下面本人结合多年的工作实际,针对医疗设备机构建设、医疗设备的运用维修及医疗设备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 组建医疗设备购置委员会及专职的维修机构。

1.1 建立医疗设备购置委员会 医疗设备购置委员会应由医院分管层、医疗设备使用人员及维修人员组成。购置设备前首先通过本地市场状况对该医疗设备进行立项论证,然后对该设备的使用率、投资回报率、设备的先进性、设备的性能、性价比及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估,严格遵守医疗设备购置制度,避免盲目性及随意性采购。一台好的医疗设备不仅能促使医院诊疗水平的提高,业务的拓展,同时也为医院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利益及社会效益。反之,一台差的医疗设备,不仅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又阻碍了医院的发展。

1.2 建立专职的医疗设备维修机构 随着医院步入市场化,各级医院领导层普遍存在重医轻工的思想,在生活待遇、工种重视程度、培养发展等方面存在失衡现象,促使大量优秀医疗工程技术人员流失,从而造成目前医院医疗工程人员素质偏低、维修手段及维修工具的落后。然而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现在医疗设备在诊疗活动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添加及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对医疗设备的保养、维修问题也日益凸显。虽然现在医疗器械销售厂家及公司售后服务制度比较健全,但毕竟鞭长莫及,而且维修费用昂贵。培养医院自己的医疗设备维修队伍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医疗设备利用率高及延长医疗设备使用寿命等优点。如果医院自己有一支强有力的医疗设备维修队伍,及时地发现、处理医疗器械隐患,并能对一些故障进行及时修复处理,不仅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技术保障,避免了不必要的医患纠纷;而且医疗设备的能否正常运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医院形象与声誉,也影响到医务人员的情绪及行为。

2 建立医疗设备维修专职人员的培养制度

一名合格的医疗设备维修人员首先应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及全心全意为医疗工作服务的思想。医院管理层应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合理分工,正确使用,严格管理。在业务水平提高上要做到安排维修人员到设备厂家或公司进行定期培训,搭建院内维修人员与厂商技术部分咨询、沟通平台,鼓励技术人员进行业务交流及在职脱产学习、进修。在学术研究、新项目开展方面给予维修部门充分的人力、物力上支持,营造适合医疗工程技术人员施展才能的条件,为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而提供组织保障。因此医院领导层在重视医疗设备引进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医疗设备维修队伍的建设、培养,把医疗工程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纳入医院总体建设的轨道。

3 建立工程技术人员工作职责制度

3.1 医疗设备的安装、调试制度 一台新设备安装时,应安排分管该设备的维修人员,参与协调厂商工程师进行设备安装,借此机会了解该设备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维护保养方法及易损部件更换方法等。机器安装工作完成后,还要对设备进行调试,了解设备的性能和各项参数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对所了解的知识,认真做好记录,并填写验收报告。

3.2 建立医疗设备的使用及日常检查制度 医疗设备使用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而且设备操作人员应该做好使用设备的日常检查工作,如设备表面清洁除尘,开机前检查设备外部电压、电流是否正常等,不同的设备日常检查有不同的要求,所以设备操作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该设备的出厂要求来做日常检查。如机器运行时出现异响,异味、运行不稳定、图像伪影、数据偏差等异常情况,应及时的通知设备维修人员,不可私自拆卸。设备维修工程技术人员要经常到设备使用科室与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沟通,了解设备使用情况,查看设备的使用环境如室温、湿度、防尘、防护、电源线路保护等情况是否符合要求,并及时纠正操作中不规范行为。

3.3 建立维护人员定期检查制度及维修工作制度 定期检查医疗设备其目的是对设备的精准度、状态、性能及易损部件进行预防性维修。发现问题能够及时的校准、更换。这样不仅大大提高医疗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同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及消除设备故障隐患。

随着医疗设备的使用频率增加及年限的增长,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故障。医院设备维修部门要及时的组织、调配相关医疗工程技术人员到故障现场,对机器故障进行精确的分析,及时的修复故障设备,确保临床诊疗工作继续顺利进行。

4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及管理目标

4.1 建立主管领导负责制度 医疗设备目前是医院资产的核心部分,必须加强对医院维修机构的领导管理,确立主管领导负责制。主管领导工作职责应包括,负责医疗设备维修的日常工作,积极组织维修人员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培训、讲座及业务交流,统筹安排维修工作的详尽规划,进行经费预算,尽可能的降低运行成本,论证各种设备的保养周期、日常维护及维修的相关事宜等等,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如维修人员责任细则、维修设备的管理、事故责任细则等,并负责具体实施。

4.2 建立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组建设备档案资料部门,并制定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细则。凡有价值万元以上的各种进口和国产的贵重设备及精密、稀少设备都必须建立档案,来具体详尽收集或记载医疗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及维修方法等,并科学分类、严格管理、确保维修有案可查。使维修依据更加及时可靠、方法更加恰当,更换部件更加准确。

4.3 建立管理目标制度 对医院设备维修工程人员根据学历、资历、职称等,进行技术合理分工,如分为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组,精密设备维修组及常规设备维修组。根据业务能力各组设立负责人,各组之间定期组织业务交流,必要时各组组员可相互调剂,使维修工程人员技术更加全面。医院结合自身现状对维修小组的自维修合格率进行明确的目标要求。如CT自维修成功率应达到70%,生化分析仪自维修成功率应达到90%,B超自维修成功率应达到80%等。年终根据各组自维修合格率进行考评,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第2篇

聚焦最活跃的医院建设市场

目前,中国在医院建设领域发展迅猛。据了解,截至2011年5月,中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达到94.2万个,其中医院2.1万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0.6万个,其他医疗机构1.4万个。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活力和发展空间的重要医院建设市场。

定位准确、针对性强是本届展会的突出特点。据了解,中国国际医院建设、装备及管理展览会专注于医院投资、规划、设计、建造、运营、装备和管理等各个专业领域的专业展示和交流,致力于引入国际最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和管理理念,从而助力中国医院建设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构筑起绿色、高效的医院建设和发展管理模式。

据悉,本届展会展出面积达6000平方米,国际著名的医院策划建设、配套设备、智能管理、绿色建材、节能环保、工程设备以及综合服务管理的供应商与制造商齐聚展会。来自英国、美国、法国、瑞士、瑞典、德国、奥地利、荷兰、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印度、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家展商携带各自的产品和技术亮相展会,瑞典展商更以国家展团形式参展。

第3篇

【关键词】 通化市;放射诊疗;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7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83-01

放射诊疗监管工作需要卫生监督机构、病人、放射工作人员以及放射诊疗机构等各个方面同时参与的复杂性工作。地方政府必须要高度重视放射防护监管的重要性,环保与卫生等监管机构应当切实加强执法、指导、培训以及宣传的力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针对违规违法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无论针对任何级别的放射诊疗机构都应当一视同仁。而各级放射诊疗机构也应当按照对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对应的培训,从而切实做好对于工作人员以及受检者的防护工作,要将各项防护措施落实到实处[1]。

1 通化市放射诊疗机构管理现状

1.1 调查各级放射诊疗机构分布情况 2010年――2013年,通化市共有各级放射诊疗单位23家,且数量基本无变化。本次调查即以此23家单位为调查对象,其中,三级医院2家占8.7%,二级医院4家占17.4%,乡镇卫生院6家占26.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家占34.8%,民营医院3家占13.0%。

1.2 各级放射诊疗单位放射防护管理情况 2010年――2013年,通化市各级放射诊疗单位在放射防护管理方面,成立专门的管理组织、制定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制定放射诊疗质量控制方案、建立放射防护管理档案等指标的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各级放射诊疗单位上述4项指标的合格率与2010年相比有较大的提升,2013年各级放射诊疗单位上述各项指标的合格率最高,分别为15%、65%、85%和100%。经过对2010年――2013年,被调查的各类放射诊疗单位在放射防护管理方面各项指标的合格率进行比较,三级医院的合格率总体高于其它类别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民营医疗机构相对较低。

1.3 放射诊疗设备配置使用情况和行政许可情况 2010年――2013年,通化市各级放射诊疗单位共23家。2010年,共有放射诊疗设备44台,有放射诊疗许可的设备有6台;2011年,共有放射诊疗设备45台,有放射诊疗许可的设备有25台;2012年――2013年,共有放射诊疗设备49台,有放射诊疗许可的设备有47台;2010年――2013年,通化市各级放射诊疗单位的放射诊疗许可持证率,分别为26.1%,56.5%和,95.7%和95.7%,放射诊疗许可持证率逐年升高。

通过调查,笔者认为,通化市当前各级放射诊疗机构开展的放射防护管理的现状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放射防护措施在通化市各级医院的落实情况也不容乐观,部分医疗卫生部门(尤其是三级以下医疗卫生部门)在个人防护用品与放射防护设施安装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一些基层的放射诊疗机构,因为受到自身财力的制约,一般都是购置二手的机器,防护性能堪忧,机房也非常简陋,根本不能达到相应的标准,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也就无从谈起。此外,因为部分放射诊疗机构的领导缺少对放射防护相关的方律法规的认知,导致其新建或者改建的放射诊疗场地自主性非常大,并且自主施工以后就开始投入使用,根本没有向相关的机构申请审查,因为这些自主型工程避开了预防性的卫生监督,其在放射防护设设施这方面没有实施“三同时”,所以存在的防护问题非常多。而关于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方面,三级以下的医院,特别是基层的乡镇卫生所,因为其领导为了节约开支,根本不能实现定期开展对应的健康检查。

2 措 施

2.1 落实放射防护措施 要切实落实放射防护措施,这就需要各地政府、放射诊疗机构、卫生以及环保等相关监管部门的协同合作。环保与卫生等相关监管机构必须加强对于放射诊疗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力度,针对各级放射诊疗机构应当一视同仁[2]。此外,卫生行政机构还必须要督促放射诊疗机构完善各项放射防护的管理制度,切实落实各项放射防护的措施,从而做到依法监管。

2.2 加强培训宣传力度 卫生行政机构应当定期对放射诊疗机构的领导与放射工作人员开展对应的培训,向他们宣传放射防护相关的防护常识与对应的法律法规,让他们更加注重放射的防护工作,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护手段。此外,卫生行政机构还应当运用互联网、电视、广播以及报纸书刊等媒介,采用各种形式的宣传模式,提升广大居民的防护意识[3]。

2.3 放射诊疗单位要不断健全内部放射防护管理 各级放射诊疗机构都应当完善其管理制度,配置专职的放射诊疗监管人员,并且要制定与自身从事的放射诊疗项目相符合的品质保障制度;各级放射诊疗机构必须要切实做好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并且加大对于病人与放射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为其提供必须的个人防护用品,同时提升放射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降低漏诊率、重拍率以及误诊率。

2.4 抓住医改契机,进一步推动卫生监督体制改革 卫生监管部门的运行体系与管理制度都会对放射诊疗机构的发展产生影响,健全卫生监管体制的建设,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当前社会对于卫生监管部门的要求。各地政府应当针对卫生监管机构实施科学的定位,切实明确卫生监管机构的身份,彻底改变卫生执法没有威慑力、没有刚性的问题。

3 小 结

综上所述,各级卫生行政机构要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责,强化对于放射诊疗机构的监督、指导、培训以及宣传力度,并且严惩放射防护违法行为,让各级放射诊疗机构的放射防护行为更为科学、规范。

参考文献

[1] 陈正其,姚洪章,刘定理,柒挺,蒙宗树.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影响的调查[J].中国辐射卫生,2005(02).

第4篇

Abstract: Operators need timely control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and promoting effect of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to the enterprise operation mechanism. When establishi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the enterprise must establish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index and a clear assessment subjects, and must take encourage, summary and incentive measures to achieve the hoping goal.

关键词: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社区

Key words: performance management;system construction;community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9-0075-01

0引言

胜东社区管理中心是一家集物业管理、学前教育管理、医疗卫生管理与服务、房产管理、老年管理等多项业务于一身的企业。作为胜利油田企业管理下的社区之一,很大程度上绩效管理体系是企业经营者内部进行考核。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完善约束机制,解决机理不足的同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尤为重要。

1社区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背景分析

自社区成立以来,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就一直是财务性的评价,这是由于当时企业的范围与规模经济主宰着竞争,而各种财务指标正好提供了经营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绩效的财务指标也有所进步。传统的财务指标是基于建立在内部绩效标准以前的各期比较而设计的,这种标准对于提供顾客质量或员工问题与机会的早期预警没有什么帮助。同时财务指标与企业的各个层次不相关。就特征而言,财务报告是抽象的,抽象会掩饰很多特点,在编制整个企业的财务报表时是这样一种情况:不断地一个层次又一个层次地往上堆积信息,直到它们对于大多数管理者和员工做决策都毫无用处的境地。正是由于社区面临的困境和传统财务指标的滞后性,我们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增加一些未来经济绩效动因或称为前置指标来补充滞后的财务指标,通过多维度指标的绩效管理体系,推动社区全面发展,不断提升社区的综合竞争力。

2社区绩效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2.1 社区绩效管理体系总体框架企业管理系统的管理范围不仅限于企业的财务与运营,因此建立并实施一个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使管理层得以对整个企业的运作进行实时监控。此外,这一体系不仅限于对企业的运营进行监管。还要有助于促进企业健康成长并达到长期的业绩目标,并对存在业绩优劣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首先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这套指标既要能够真实反映短期的经营绩效,又要能够反映企业的长期发展状况,并能够对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进行科学的衡量;其次要明确考核的主体。考核是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关键,也是激励能否到位的重要依据。第三,考核必须做到有奖有罚。

2.2 量化的绩效考核指标根据社区特点,我们建立了包括经营承包考核和工作质量考核的综合考核系统。其中经营承包考核按照季度预兑现、全年总兑现的方式,根据社区与各单位签订的经营承包合同所定标准进行考核,该标准涉及收入费用预算,收费率、居民满意率和维修有效投诉率等指标,宏观上把握各单位的总体指标的完成情况;工作质量考核依据《胜东社区管理中心管理工作与服务质量考核标准》与阶段性重点工作编发的考核内容,作为日常考核的重要依据,该标准涉及通用考核共22个大项、131个小项,专业考核涉及安全、综治、卫生、学前等7个大的方面,共29大项、92小项,实现了社区工作所有环节的全部覆盖。考核采取纵向互评和横向互检“双向”办法,每个季度末,在将通用和专业考核成绩进行汇总后,将各单位成绩排名、得分情况和扣分原因详细汇总,并将考核排名结果在社区所有宣传媒体和公示牌上公布。

2.3 各级考核主体考核主体实现全员覆盖,从机关到三级、四级,分版块、分专业进行考核。

2.4 奖惩标准与兑现

2.4.1 经营承包考核兑现一是按照费用补贴(利润)完成情况兑现。二是按照合同所列服务满意率、物业收费率、治安案件发案率、有效投诉率等复合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兑现。三是对完不成费用补贴(利润)和复合考核指标的单位,按照一定比例扣减单位领导的风险抵押兑现金额。四是在文明单位评比过程中,完不成费用补贴(利润)指标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复合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作为评比依据。

2.4.2 工作质量考核兑现一是根据综合考核结果奖惩兑现,二是根据分系统连续(或累计)排序情况进行奖惩兑现,三是非物质奖惩。①根据季度考核结果奖惩兑现。考核基准分为90分,考核结果低于90分的,每降低1分,按照三级单位当月在册职工人均3元的标准进行扣罚;机关部室及直属单位考核结果低于90分的,扣罚部门主要负责人100元;低于85分的,扣罚部门主要负责人200元。②根据季度考核各系统连续(累计)排名结果奖惩兑现。1)三级单位。根据被考核单位在本系统中的名次,对第一名奖励1000元,对倒数第一名扣罚1000元。2)四级单位。按照专业系统排序,根据各专业系统单位数量情况,分别对相应的正数和倒数名次进行奖罚兑现。物业站、幼儿园、卫生院(所):对前3名各奖励500元,对倒数后3名各扣罚500元。老年站、巡逻队:对第1名奖励500元,对倒数第1名扣罚500元;3)机关部室及直属单位。机关部室和直属单位全年累计2次排在倒数3名之内的,对部门主要负责人扣罚500元。③当期重点工作奖惩兑现。按照各部门对当期重点工作考核的奖惩结果兑现。④非物质奖惩兑现。1)物业站、幼儿园、卫生院(所)等超过10个的系统,年度累计2次排在后2名的,物业公司、老年站、巡逻队等不足10个的系统,年度累计2次排在后1名的,原则上不参加各类评先树优资格,单位主要领导不能评为各类先进个人,干部年度考核结果不能评为优秀,单位不能评为各类先进单位,站、队、园、所主要领导免职。2)考核排名结果在社区所有宣传媒体上公布,社区每季度召开一次考核通报会,每周五晨会各专业检查组通报日常检查情况。

第5篇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 管理问题 分析

前言: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我们需要充分的考虑多方面的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多加注意,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水平,确保建筑物的质量,维护使用者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因此,建筑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主要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建筑物的抗震问题,二是,建筑物基坑回填的问题。三是,梁板跨度的问题。四是,箱和筏基础底板挑板问题。 五是,我们还应该考虑设计中遵循的法律制度的问题。通过对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注意,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1.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构成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的主要四个因素:安全、适用、美观、经济。一个优质的建筑物不是它多么美观、多么适用,而是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方面考虑这个建筑物的质量,如果一个建筑物连最基本的对使用者的安全保障都没有的话,那么就说明这个建筑物本身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但是,如果一个30层的楼房光虑到安全因素,只有楼道没有电梯,这个建筑物也是不具备适用性的,所以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我们还应该考虑建筑的适用性。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相应的推动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在进行整个城市规划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美观性,因而,在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还要充分的考虑建筑的美观性。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我们还应该考虑经济方面的因素,由于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得经济上的效益,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我们需要尽最大可能的节约成本开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2.1屋面梁配筋数量不足

在设计人员进行结构建模的过程中,有些设计师为了图方便或是追赶设计的进度,屋面梁直接照搬了下层梁的尺寸,这样设计就是认为屋面梁的荷载较小,同时配筋的数量也不多,这样在以后的施工过程或是使用时一旦出现混凝土收缩、温度突然变化或是受力不均匀时, 屋面梁都会因为配筋数量的不足而出现裂缝宽度过大的问题。

2.2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时,只注意横向框架的设计

现阶段,在我国最新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中要求了水平地震的作用应按照两个主轴的方向进行计算的,那么该方向的抗侧力构建就应承担各方面地震的作用力。

2.3楼板变形程度的计算存在问题

很多设计在进行结构布置时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或是设计人员在设计时缺乏基本的结构概念,都采用基本的楼层变形的计算程序。这些程序的编程在数学上的力学模型上是绝对成立的,但是在实际中应用到计算楼板的变形程度却并不是准确无误的。而如果一个计算程序的前提就是存在一定的瑕疵的,那么利用这个程序计算出的结构就肯定也是存在问题的了。这样所进行的结构设计肯定是存在了结构的安全系数不足以及结构的某些构件或是部位安全储备太大等诸多的问题。

2.4 建筑结构不合理

结构布置不合理、不规则结构尽可能规则,结构的布置才能更趋于合理,这是结构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这里的“规则”包含了对建筑的平立面外形尺寸,抗侧力构件布置、质量分布,直至承载力分布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要求。由于引起结构不规则的因素太多,特别是对于复杂的建筑体型,很难一一用若干简化的定量指标来划分不规则程度并规定限制范围。

由于缺乏规范依据及相应的设计规定,加之对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缺乏应有的了解,有些设计人员往往对结构规则性把握不准确,导致工程中出现了规则性较差、 对结构抗震十分不利的建筑。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对于不能或不便设置温度伸缩缝的超长结构,除留设施工后浇带外,还应采取其它构造加强措施,如加强顶层屋面的保温隔热措施,对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适当配置直径较小、间距较密的温度筋,或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

3.解决建筑结构设计问题的改善对策

3.1板和梁的跨度计算

通常情况下,在教材中所讲到的计算跨度,如净跨度的1.05倍等,一些概念和规定通常都只适用于常规的结构设计,而它对于宽扁梁往往是不适用的。 板梁结构实际上就是在梁的中心线上设有一个刚性的支座,消除了单一的梁的概念,而是将梁和板统一成了一个变截面板。在扁梁结构中,当板厚和梁高相差不大时,计算的长度就应取到梁的中心处,选择梁边弯矩和板厚, 以及梁中心处的弯矩和梁厚进行配筋,并且要取两者的大值。实际的设计过程中,柱子也可以

看成一个超大的截面梁, 因此在对梁配筋时应选择柱边弯矩,削峰是比较正常的, 存在问题时往往都是不削峰的。

3.2主梁有次梁时要添加附加筋

这种情况下,应先考虑添加箍筋,附加的箍筋实际上就是指在次梁的界面范围内箍筋缺乏或是没有箍筋时,就应该在次梁的两侧补上箍筋,通常情况下附加筋都是要有的。并且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规范中也明确的说明了,在梁的界面高度范围内的或是梁下部的集中荷载, 其都是由附加筋来承担的,所以在梁上后做的次梁或是梁上的集中荷载就是不需要添加附加筋的。总之添加附加筋的原则是:主梁上的次梁存在开裂的问题时, 如果次梁的受压区顶至主梁底部的截面高度的混凝土添加了箍筋,并且确保能够承受次梁产生的剪力,那么主梁就不需添加附加筋。梁上的集中力与产生的剪力在整个梁的范围内都是一样的, 那么只要抗剪满足, 集中力就也是满足的。

3.3箱、筏基础底板的挑板

从结构设计的角度来讲,最为经济的一种方式是能出挑板并且能够调匀边跨底板钢筋, 尤其是当底板的钢筋采用了通长的布置方式时,整个底板的通长筋也不会因为边跨钢筋而增大。当出了挑板时, 基底的附加应力就会得到降低, 当基础形式的位置是在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的坎上时,那么加挑板时最好选择天然地基,从而有效的降低整体的沉降。 而一旦荷载出现了偏心的情况,在某个特殊的位置设置挑板时,就能够调整沉降差并且防止整体倾斜的现象出现。窗井是一个较为特殊的部位,它可以看作是挑板上砌墙,因此就不用再出长挑板了, 这个问题并不是绝对的,应灵活变通,如某建筑有地下室,窗井的横隔墙就会很紧密并且内部墙体与横隔墙是相互连通的,这时就应该灵活的设置。

3.4设计刚性楼面

首先设计人员设计时不应采用楼面有变形的平面;同时设计人员应充分的保证配筋的构造以及结构的布置方式,当然如果有些建筑结构无法完全的满足刚性楼面的假定,但是其使用功能是确实需要的,并且本身建筑结构的设计效果又是十分优秀的,那么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就应通过采取采用斜向配筋、提高边梁暗梁的配筋数量、增加梁系梁板、采用双层的配筋形式以及洞口边加设边梁和暗梁等办法,尽量弥补因其不是绝对的刚性楼板假定而产生的误差,或是使其尽量的符合刚性楼板的假定条件。

4.结语

综上所述,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安全应用的基础。因此,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要从基本的构件算起,深刻理解规范和规程的含义,并密切配合其他专业来进行设计。在工作中应事无巨细,善于反思和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建筑结构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教育 修身 考评 激励 统一体制 主体作用

创建高水平现代大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而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是塑造高水平现代大学的基石与核心。新形势下,高校工会应切实履行职责,立足学校与教师的共同发展,通过设置“教育——修身——考评——激励”举校统一体制,努力创新师德建设工作。

一、创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必须把师德建设工作落在实处

1.师德修养历来是实现育人目标的先决条件

教师之道,师德为本。教师只有在办学方向、教育理念、学术风范、道德修养等诸多方面有较高的认识,才能完成其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具体、最深刻的教育,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核心要素和先决条件。

2.加强师德建设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保障措施

现代大学的基本架构是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而教师是行为主体,只有具备高尚师德的教师才能在现代大学建设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师德建设是不断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保障。

3.提升师德修养是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的需要

教师和学校是相互依存、实现共赢的统一体。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的发展需要同步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

二、目前高校在师德建设工作中的成绩与不足

1.师德建设工作卓见成效

党和国家历来关注和重视师德建设,高校党委和行政也一直把加强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高等教育快速有序地发展,与不断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是紧密相关的。

2.目前师德建设工作的不足

一是认识还不到位。把师德建设工作作为软指标,往往只满足于学校工作要点提到过,领导讲话强调过,工作机构设置过的表面状况;二是落实还不到位。由于学校在师德建设工作上形成了多头管理的模式,各部门都说重视都说在抓,却都没有抓实,缺乏一个统一、有效的管理体制。至此,造成师德建设喊了多年,可问题仍不断出现,学校领导和教师都不十分满意的状况。

3.师德建设工作的缺陷分析

师德建设工作之所以存在缺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任务不明确,责任不清晰。一些学校中多头都说抓,谁也没抓实,缺乏一个统一、有效的领导——管理体制,直接影响了师德建设工作的落实。

三、在师德建设工作中必须正视“教师的主体性地位”,着力激发教师自身的积极性

1.关于在师德建设工作中“教师的主体性地位”的认识

师德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工作中形成的一种自律性秩序。它可以通过思想教育、职业习惯、社会舆论等手段,使教师形成内在化的标准,而教师的自律会对他律形成波及和感化效应。因此,师德作为教师的行为规范,主要通过教师内心的信念起作用。

2.启发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自觉性、主动性,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

在师德建设工作中,必须站在学校和教师共同利益的立场上,做教师的知心人、贴心人,绝不能凌驾于教师之上,板着面孔训人,使教师发自内心把师德修养作为做人、育人的第一需要,自觉追求师德的自我完善。

四、设置师德建设工作“教育——修身——考评——激励”举校统一体制和运作机制

1.提高认识,切实把师德建设纳入到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中

师德建设是事关学校发展和教职工素质全面提升的战略问题和系统工程,应该引起学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师德建设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共同推进,动员全校的力量整体参与,因此迫切需要设置举校统一的体制和运作机制。

2.建立师德建设举校统一的工作体制

(1)建立学校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校长挂帅,以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人事处和工会等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2)设置学校师德建设工作办公室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全校的师德建设工作。学校党委和行政不妨把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会。因为工会抓师德建设工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工会与教师联系密切,感情深,教师都是工会会员;二是工会具有从事师德建设工作的热情和精力;三是工会具有教育职工和维护职工发展权益的职责;四是工会积累了师德建设工作的丰富经验;五是利用工会的优势和特长可以将师德建设工作寓于教师喜欢参加的各种活动之中。学校应该把这种“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使其在师德建设方面做好得力助手,发挥重要作用。

(3)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师德建设工作涉及面宽、范围广,光靠一个部门难以完成。工会作为牵头人,工作中既不能大包大揽,又不能缩手缩脚,要注意做好协调工作,把责任分解、落实到位,使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4)各院系建立师德建设工作小组 ,指定专人负责

师德建设重在基层,各学院都要建立师德建设工作小组,在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的领导下,不妨指定学院工会主席具体负责,构建学院师德建设工作框架,把工作落到实处。

(5)建立健全师德建设各个工作机构的目标责任和规章制度

学校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建立校、院两级师德建设工作机构的目标责任,建立鉴定、评价、选报、使用、交流、激励、保障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使师德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高效化的轨道。

3.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师德建设工作的运作机制

第7篇

关键词 :建设项目 工程造价 信息管理 系统设计

近些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趋势。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逐步扩大,工程造价管理越来越被人们广泛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构建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实现工程造价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管理,对于优化建筑施工管理、取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一、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

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CCMIS)主要是指把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和智能技术应用在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中,使工程造价管理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凭借信息科学技术,建立数据收集、传输、分析、加工、整理及保护等电子模块,可以对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数据、资料、项目规模等信息进行预测与分析,了解工程项目造价的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信息精准分析,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管理,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最终提高项目的经济值。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了数据输入及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定额库及管理子系统、造价计算系统、成果输出等系统[1]。

二、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一)设计思路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应用集中开发和部署模式,从而可以为工程项目工作人员提供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2]。该平台具有统一的工作与服务标准,对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并对工程造价总信息进行汇总,为管理阶层提供建筑市场中的最新市场信息,使管理人员了解与掌握工程项目的总体发展趋势 不仅能够简化工作流程,降低工作任务量,同时还能对工程项目业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准确把控。例如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管理、工作造价资质分析及工程项目不同阶段的工程造价数目等情况。总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要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提供便利服务,规范工程造价管理,控制造价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系统设计目标

计算机网络和智能技术在飞速发展,在设计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时,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优势,认真分析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性质,合理设置造价管理业务处理流程。需要建立起集成化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网络平台,突出对工作信息数据的搜集、查询、控制、预测与评价功能。通过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规范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完善管理体制。

(三)主要模块

(a) 信息采集和交互

工程造价管理管理中的信息较为复杂,涉及众多领域,价格信息、额定信息、市场信息、建筑单位信息、招投标基本信息以及建筑工程有关法律政策等都属于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需要了解与掌握的信息。而如果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中实现了信息采集与交互的功能,在开展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时,可以通过该模块对建筑市场发展及建材价格信息进行收集,判断其发展变化趋势;项目工程建设或招标单位通过系统平台中分布的相关信息和要求,在获得标书后,能够对建设单位的诚信情况、施工记录、安全信息及实力资质等数据信息进行查询,从而方便评标机构及专家对投标情况进行评价;建设施工单位则能够对工程案例进行积累,掌握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人力资源价格等情况,工程项目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工程项目有详细了解。通过信息采集和交互模块,能够将众多建设企业连接在一起,构成了集企业信息、招投标、造价管理等为一体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建筑工程信息的有效共享[3]。

(b)造价信息筛选与管理

要想实现造价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造价信息筛选与管理功能,首先需要对国家建筑行业颁布的法律条文进行深入研究,在法律基础上建立电子模块。其次在设置信息筛选模块时,要最大程度的满足企业招投标和建筑市场发展需求,同时要明确信息选取与筛选范围,从而方便、快速的对所学信息进行检索。例如,某地区的一个大型房地产企业在招投标工作中,需要资质为甲级的华南地区的监理公司,那么在使用该系统进行信息筛选时,输入关键词以后,所有甲级以下的监理公司的信息都会被自动筛选掉,同时非监理公司及华北地区的公司信息也会被依次筛分掉,最终留下的信息就是该大型房地产企业需要的监理公司信息。

(c)造价信息管理

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不仅要对建筑施工方、甲方及造价机构进行分类管理,同时还要对整个造价过程进行监督与控制,因而要重视信息管理系统中基本模块的构建,从而对工程造价进行全方位管理。首先需要对造价机构的资质进行管理。当建筑施工方、甲方的企业资质发生变更时,需要及时进行登记,并要通过网络等渠道进行查询核实,对于施工人员的培训等工作也要进行登记。其次需要对工程造价过程中加强管理,需要通过投资决策、设计控制、施工控制等信息化管理软件进行严格管理。最后需要通过管理系统对工程造价文件进行骗制。由于工程造价管理过程较为繁琐,有大量数据信息需要处理。通过具体的计算、对数值进行调整,完善工程造价过程。

三、运用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议

(一)优化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资源

在信息管理系统中,不仅仅需要对所需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建立起相应的功能模块,同时要注重对数据资源进行加工与处理,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因而在使用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在原始数据信息收集与储存基础上,需要对数据库进行动态分析,及时补充最新价值资源,丰富数据库层次,扩充数据库内容,并要将当地政府的政策与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相结合,从而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机制

想要推进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确保工程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需要完善相关工作机制[4]。在工程单位内部,要设置信息管理与监督的部分,并要明确岗位职责划分,对工程相关信息的收集、储存、等环节要求专门人员来负责;制定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办法,并对信息查询与管理做出规定,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出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三)注重培养工程造价信息管理人员

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工作的质量。尤其是在信息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要注重对信息管理人员开展再教育工作。通过定期培训、岗位转换及脱产学习等方式,提高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努力培养掌握信息技术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推进建设项目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结束语:

工程造价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建设单位实现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因而新时期,要加强对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建立,并要保证信息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促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冲.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及运用[J].企业经济, 2013,02(25):25-26.

[2] 肖毓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构建[J].价值工程, 2013,11(18):21-22.

第8篇

关键词:机电设备;采购;管理

1.增强机电设备采购是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源头

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各单位对机电设备的采购以及前期考察工作都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机电设备的采购专业人才较为缺乏,这就使得所购置的机电设备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说:缺乏安全性、系统性、先进性与有挂配套设备等,这些问题会导致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出现众多的问题。如果将机电设备采购工作不断增强,能够使得所购置机电设备的本质安全性、系统配套性与先进性在源头上得以有效提高,从而使得机电设备的完好率有效提升,大大降低机电设备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设备维修的所需的费用,能够使得机电设备的性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最终切实保证生产稳定、安全的开展。除此之外,就实质而言,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就是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怎样使得每位专业管理人员与专业购置人员都能够自觉的加入的机电设备的购置与管理之中,从而使得机电设备日常的维护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将机电设备的购置和管理间的关系给处理好,需要工作人员予以不断的探讨。

2.机电设备采购和机电设备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2.1不断健全采购机电设备的招标制度

采购方通过招标制度进行机电设备的采购是当前应用功能较为广泛的一种设备购置形式,招标制度的机电设备购置形式能够使得企业的竞争力得以有效提升,其是一种对市场经济进行有效调控的重要方法,其不但能够为业主挑选出低价格而高质量的设备供应商,而且能够对资源开展科学的配置,从而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体系,为市场之中的交易行为提供一个非常公平公正的体系。因此,不断健全完善机电设备购置过程之中的招投标管理制度,使得设备采购制度得以不断的完善,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得机电设备采购工作能够有章可循,采购行为能够有效规范。除此之外,还应该将以高层领导为重要核心,有物资供应部、各职能部室、纪委监察以及财务部等相关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的一种招标小组给建立起来,进而能够不断强化全面领导机电设备招标的工作,在进行大型机电设备购置的过程之中,能够由招标小组进行集体决策,进而在招标过程之中有效避免个人行为的干扰,使得机电设备的购置更加透明以及公开。

2.2设备选型工作

机电设备的选型工作是机电设备购置过程之中的具体优化方案,在机电设备前期的管理中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要做好机电设备的选型工作应该做好以下几点:①要将大型机电设备前期的考察与调研工作给坚持做好,由于当前大型机电设备的制造厂家较大,而且所制造设备的型号差别较大,因此在机电设备招标采购之前一定要坚持对设备厂家开展相应的考察工作,从而对各企业机电设备的性能予以充分的了解,选择出与本企业相适应的继电设备;②一定要坚持合理价格与先进技术的原则,唯有如此,才能够使得企业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③一定要选择本质安全、性能可靠、系统配套的机电设备,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证购置的继电设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④在开展机电设备具体操作与维护的时候,应该坚持方便快捷性,在采购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设备的时候,应该中医其自身的维护性与操作性,应该做到方便检查,更换配件便利。

2.3机电设备管理过程之中存在问题

2.3.1机电设备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由于机电设备管理观念的落后大大提高了机电设备故障发生的概率。当前,许多企业领导者仍然没有对机电设备予以足够的重视,没有能够将机电设备在现代化生产中的重要性给突出出来。当前企业大多比较重视生产,而轻视管理,弱化了管理的职责,对当前的管理制度无法予以充分的落实,设备管理人员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仅仅能够应付生产工作。由于企业领导没有对机电设备定期检查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致使没有落实好机电设备的定时定点检修的工作,往往都是在机电设备出现较大故障或者异常的情况之下才开始检修,因此使得机电设备的正常工作收到了一定的影响,不仅大大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也大大提高了设备的检修成本。

2.3.2机电设备之中存在安全隐患

许多企业在购置机电设备之后,没有对设备的保养工作予以重视,致使机电设备缺乏完善的保护装置以及足够的安全设施,机电设备在运输与存放的过程之中,如果不重视封存工作,应用防潮、防锈、防尘等方法,就可能会使得机电设备出现破坏或者腐蚀,由于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者没有充分的认识,这就致使这类问题经常出现。除此之外,机电设备采购工作完成之后,没有对机电设备及时的开展技术测定,或应用的测试方法较为落后,这就使得设备问题很难发现,无法将事故隐患给排除掉。

2.3.3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水平较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煤炭企业采掘机械化水平也得以不断提升,几点设备朝着高速化、电子化以及大型化方向发展,因此,对机电设备管理水平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但是由于企业具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其管理人员的构成通常来自各地,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层次不齐,再加上对机电管理工作重视的程度较弱,致使机电设备之中出现的故障难以及时的排除掉,这就延误了事故处理的最佳设计,无法对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起到指导作用,而且无法熟练的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措施来管理机电设备。

3.增强机电设备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健全机电设备管理制度

在科学的理念之下开展机电设备管理工作,能够使得企业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现代化水平得以有效提高。在设备管理工作中,应该勇于对传统观念进行挑战,使得工作没有缺陷存在。在机电设备日常管理中,工作人员应该具有足够的责任意识,不可以消极应付,应该充分调动积极性与主动性,将管理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给去掉。依照实际情况将隐患排查制度以及日常检修制度给制定出来,对工作人员予以严格的培训,使得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3.2提高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

在开展机电设备管理中,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要将各种机电设备的修理与应用工作给做好,而且还应该具备大量的专业人才,唯有如此才能够使得机电设备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因此,提高机电设备工作人员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通过高要求、高标准的培训,使得工作人员的素质得以有效提高。

3.3推动机电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在企业各生产环节之中,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会对生产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对机电设备开展比较系统信息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应该从设备选型与采购开始,对机电设备的安装与维护保养予以全过程信息管理,将机电设备综合信息管理的核心给选好并用好。除此之外,应用计算机开展机电设备管理工作,能够使得企业高层领导全面而快速的了解机电设备的情况,不仅可以使得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得以有效减少,而且能够对机电设备所需费用进行有效控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机电设备的购置过程中应该注意设备的价格与选型,在购置工作完成之后在管理工作上也应该对机电设备所发生的问题予以注意,唯有配合好机电设备的管理与采购工作,才能够使得机电设备的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王免.论机电设备采购与机电设备管理的关系[J].中国机械.2014,(18):105-106

第9篇

关键词:社会风险;社会风险管理;机制构建

一、 问题提出

风险社会,是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上世纪 80 年代提出的理论。1986年,贝克在其《风险社会》中作出人类已经步入风险社会的判断,认为“生产力的指数式增长,使危险和潜在威胁的释放达到一个我们前所未有的程度”。之后,随着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英国的疯牛病、美国的“911”事件、中国的 SARS 蔓延,以及全球性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接踵而至,人们开始意识到全球性风险社会已经来临。由此,风险、风险社会及社会风险管理成为全球性的热点。

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等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都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且有日益加剧之势,可谓社会风险无处不在。这些风险不仅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也引起了资源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阻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严重威胁着社会的稳定。由于受到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理念的影响,以及对消除社会风险的科学方法知之甚少,当前我国的社会风险管理工作还相对较为薄弱,不足以应对社会风险发展的态势。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我国必须重视社会风险管理问题,逐步树立社会上的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完善社会风险管理体系,以最大限度的化解社会风险,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二、 社会风险管理的目标

社会风险管理是社会风险管理主体(一般是政府主导),以社会和谐为目标,以关注社会风险的前因后果为重点,系统、综合、动态地应对新形势下面临的日趋复杂的社会风险,通过预防、预警、预控来防止社会损失发生,或者通过风险预防、风险规避、风险控制、应急管理、风险评估、恢复补偿等措施,来减少社会损失,避免风险事件的扩大和升级,使社会恢复正常秩序而制定的各种规范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社会风险管理的目标:一是通过科学发展和社会建设来消除引发社会风险的各种因素,从而防止或避免社会风险的发生,把社会损失降到最低。二是建立社会风险预警机制,提高社会风险识别和评估水平。及时发现风险信息,并快速传递、处理收集到的信息,对爆发社会风险的可能性作出准确的判断,及时社会风险可能爆发或即将爆发的信息,以引起全社会的警惕。三是通过建立社会风险应急预案和完善的社会风险管理体系,为可能发生的社会风险设置有效的“防火墙”。一旦突发事件爆发,就能及时依法启动应急预案,从容应对,采取一切措施,避免事件扩大,防止事件升级和失控,尽可能地减少社会风险造成的损失。四是善后处理。在事件结束后,对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后果进行评估,对受灾、受害的群众进行救济、补偿、赔偿和创伤抚平,对社会风险管理的得失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三、 我国社会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的建议

社会风险管理的理念是从风险的源头上管理风险,减小风险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社会风险管理机制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即预警管理机制、应急处理机制和善后管理机制。

(一) 建立预警评估机制,防患于未然

由于社会风险的发生具有突然性,所以需要建立一个预警机制,以及时发现社会风险。这个预防系统要包括监测系统、咨询系统、组织网络和法规体系在内的风险预警机制。建立预警系统有利于组织进行快速的反应,提高危机监测效果,从而减少社会危机带来的损失,消除危机监测不连续所带来的可能性风险。另外,要建立一个评估机制,鼓励采用多种社会风险指标体系进行监测和评估,加强对社会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及时准确地搜集社会风险预警指标数据,并保证数据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对有关风险源和危机征兆等信息进行科学分析,正确判断社会风险的预警警级,及时做出正确和科学的社会风险预防、规避和应对决策。

(二)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确保社会风险管理的运行

社会风险的管理决策是指根据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宗旨,在科学的风险识别、衡量的基础上,合理地选择风险管理工具,从而制定出处置社会风险的方案的一系列活动。决策是整个社会风险管理的核心,社会风险管理决策包括三个基本内容:第一,信息决策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了解和识别各种风险的存在、风险的性质,并且估计风险的危害程度或风险的大小。第二,风险处理方案的计划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客观存在的社会风险,拟定若干风险处理方案。第三,方案选择过程,根据社会风险管理决策的目标和原则,比较已经拟定的风险方案,运用一定的决策手段选择某一个最佳处理方案或某几个风险方案的最佳组合。风险管理决策的做出是为决策的执行做准备条件的,能否达到预期的社会风险管理目标关键取决于决策的执行。因此,要认真执行风险管理决策方案中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保证实现社会风险管理的预期目标和效果。

(三) 建立善后管理机制,将风险的后续影响降至最低

善后处理是根据风险事件的类别和级别,由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在对风险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等问题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的一系列善后工作。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其一,损失评估。损失评估是恢复的前提,也是获取政府或其他援助的依据。这些损失,大致包括各种设施在内的物质损失、人员伤亡、环境损失等。其二,补偿赔偿。主要是对利益受损者作出补偿和赔偿。其三,恢复重建。对受损地方予以恢复重建,以安抚人心。其四,心理疏导。针对风险事件的特点和可能带来的各种心理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对处于应激状态的公众心理进行适时、正确的疏导和控制,协助人们适应与渡过危机,尽快恢复正常功能,以减少心理危机和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其五,管理评估。主要是对管理预案、应急管理以及管理绩效进行评估,对各项措施进行反思,力求提高管理水平。其六,责任追究。对在风险事件中有失职和渎职行为的责任人予以追究。(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参考文献

[1]郑晓茹. “风险社会”视角下社会风险管理机制的建构: 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Z]. 中国贵州贵阳: 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