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0:56:35
导语:在急诊科疾病护理常规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急诊科;无缝隙护理模式;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71-02
目前,随着社会发展及医疗技术水平提高,人们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现代临床护理理念也从以疾病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1]。无缝隙护理模式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方法,其极具人性化,在保证护理过程完整性和连续性同时,最终达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的效果[2]。急诊科病人疾病复杂,且病情危重,多数病人属抢救病人,在治疗时间性上要求较高,增加了临床护理难度[3]。为了探讨急诊科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效果,本文选取急诊科病人100例,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效果比较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5年1月急诊科病人200例,将其按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无缝组与常规组,每组各有病人100例。100例无缝组病人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在17―80岁,平均年龄为(41.64±10.42)岁。100例常规组病人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在23―79岁,平均年龄为(42.52±10.32)岁。两组病人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检验显示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常规组病人采用常规方式行护理干预:在接到患者家属的急救电话时由120救护站出车进行患者的接诊,并与此同时与患者家属联系,进行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目前身体状况的进一步了解,并做好治疗准备。在救护车到达后迅速给予患者吸氧等治疗,并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同时联系急救室做好治疗准备。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迅速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在对患者家属进行患者详细病史的问诊的同时将患者迅速转移至急诊抢救室,并迅速帮助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路,进行常规血液学检测、生化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测、心电图检查、血压检测等,并迅速通知相关科室如神经内科、影像科等科室医师,及时对患者进行救治;在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后及时汇总检查结果。在急诊护理中,护理人员需在患者及其家属入院治疗期间及时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简要的相关疾病知识介绍,同时需对患者进行安慰、鼓励,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同时,对患者治疗环境保持舒适通风和整洁,以提高患者的治疗舒适度。护士每天按时查房,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常规检测病人疾病的相关指标,统一进行饮食指导,常规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对病人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将病情告知病人。
无缝组病人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行护理干预:①病房的重组与优化。②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急诊护理培训工作。③制定具有条理性的抢救流程。④建立急诊绿色通道。⑤风险评估。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抢救物品完好度和护理合格率。其中,满意度:将我院自行设计的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发放病人,其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三项内容[4],病人在相应选项下划勾即可,护理人员不在场情况下,由病人采用不记名方式自行完成填写。风险事件:观察两组病人压疮、坠床、跌倒、导管相关感染、导管滑脱、静脉外渗等发生情况并统计。护理合格率:护理合格率包括医疗考试合格率、医疗操作合格率、护理文书记录合格率。
1.4 统计学处理
病人一般资料和护理结果等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均数±标准差为年龄、护理质量评分等计量数据表示方法,均数组间比较行t检验,百分率为性别、满意度、合格率等计数数据表示方法,百分率组间比较行卡方检验,将P
2、 结 果
2.1满意度比较
无缝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经统计学卡方参数检验显示有显著差异,P
2.2风险事件和抢救物品完好度比较
无缝组病人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抢救物品完好度(98.0%)明显高于常规组(64.0%),经统计学卡方参数检验显示有显著差异,P
2.3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无缝组病人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经统计学t参数检验显示有显著差异,P
2.4护理合格率比较
无缝组护理合格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经统计学卡方参数检验显示有显著差异,P
3、 讨 论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疾病发生的潜在危险也越多。急诊患者疾病发生突然、患者病情不稳定,可能发生恶化或加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预后。能够尽量缩短确诊和救治时间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有效途径。很多患者发生病情误诊或病情忽视未能够接受及时治疗和处理,是造成患者病情恶化或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急诊科中良好有效的护理方法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的康复,在本次研究中,对常规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而无缝组病人实施了无缝隙护理模式,措施为: ①病房的重组与优化。首先,将散布于各个科室的常用于急诊的检查和检验设备进行重组,并汇集在一起,以确保病人顺利完成各项所需的检查项目。第二,将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检验结果共享系统等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的用于急诊工作,以便于相关的医护工作者对病人的诊疗结果共享[5]。第三,由急诊科与其他的各个科室组建一个重症急救团队,并设置急诊科专用通道,若有此类病人,则由急救团队进行救护、手术等流程的服务。第四,为了便于医护人员的记忆,制作急救流程图表并张贴在急诊科内[6]。②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急诊护理培训工作。护理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科室的规章制度、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技能、与病人沟通的一些技巧以及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等。③制定具有条理性的抢救流程,提高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性,一旦病人到达医院需尽快进行病情的评估,尽快确诊并迅速确定抢救计划。④建立急诊绿色通道,保证病人到达后可以及时得到接诊。⑤风险评估。使用我院自行设计的风险评估标准对病人潜在风险、压疮、坠床、跌倒、导管相关感染、导管滑脱、静脉外渗等风险进行评估,并制订相应的措施[7]。经过干预,无缝组病人在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和护理合格率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常规组。
综上所述,将无缝隙护理模式方法应用于急诊科病人护理中,其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事件的重视度,有效避免或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能够提高抢救物品完好度,以更好实施抢救工作;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各项护理工作的合格率,为临床护理工作改善提供基础;同时还有利于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护患纠纷情况。
参考文献:
[1] 徐琼英.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14-15.
[2] 王敏兰.无缝隙护理对 ICU 患者感染及停留时间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6):1501-1503.
[3] 苏琴,顾琴,黄华等.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满意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1):139-141.
[4] 曾亮芳.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3):1797-1798.
[5] I. Landa-Torres,D. Manjarres,S. Salcedo-Sanz et al.A multi-objective grouping Harmony Search algorithm for the optimal distribution of 24-hour medical emergency units[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2013,40(6):2343-2349.
【关键词】 优质护理模式;急诊科;护理满意度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8.176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价值, 特选择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分析, 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0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其中内科患者30例, 五官科27例, 妇科12例, 儿科11例, 外科28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23例, 女31例;年龄5~74岁, 平均年龄(38.6±12.6)岁。观察组患者中, 男22例, 女32例;年龄6~75岁, 平均年龄(39.2±1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 主要有巡视患者、用药指导、健康宣教以及心理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护理, 具体护理内容有:①优化就诊流程:转变以往先挂号再治疗的就诊顺序, 替换成先治疗再挂号的形式, 能够明显缩减患者入院到就诊的时间, 避免由于就诊流程复杂而延误最佳治疗时间;护理人员要主动予以引导, 积极掌握患者诉求并安抚患者及其家属;护理人员要严格规范注射、输液以及吸痰等常规工作, 避免因操作不当而损伤患者[1];护理人员要用从容镇静和耐心的态度完成操作, 提高患者的信任度, 改善患者紧张和焦虑等不良心理。②转变护理理念:做到一切以患者为中心, 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 掌握患者诉求, 为患者实施有效且专业的护理服务;加强对患者饮食和卫生等基础护理的重视, 实现优质护理的持续性和人性化。③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因为急诊科晚间就诊患者偏多, 要重视晚间值班护士责任意识的培养, 一旦出现突发事件要及时进行急救处理, 及时观察患者病情, 保证在短期内辅助患者;排班人员还要考虑护理人员的经验及学历, 排班时进行合理搭配, 从而尽可能地改善护理服务质量。④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急诊科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和准确评估患者病情, 因此对其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的标准更高, 需要其不断学习新知识, 储备更多专业知识;科室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相关专业培训和考核, 将考核成绩列入奖惩制度中[2], 从而充分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 3 观察指标 由护士长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基础护理水平, 总分是100分, 分数越高表明效果越佳。对两组患者发放本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其护理满意度, 主要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 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护理质量和基础护理水平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以及基础护理水平评分分别为(98.3±1.2)、(98.8±1.1)分, 高于对照组的(92.5±1.8)、(95.2±1.3)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满意34例(62.96%), 一般满意12例(22.22%), 不满意8例(14.81%), 护理满意度为85.19%;观察组患者中, 满意41例(75.93%), 一般满意12例(22.22%), 不满意1例(1.85%), 护理满意度为98.1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39, P=0.015
3 讨论
急诊科属于医疗机构中重症患者相对集中的一个科室, 具有疾病种类多、抢救和管理任务大以及护理纠纷发生率高等特点, 因此必须提高该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3]。优质护理模式属于临床的新型护理方法, 其护理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 在基础护理上进行创新优化, 落实好护理责任制, 从而显著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4]。有相关临床研究证实[5], 于急诊科中实施优质护理模式护理不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还能有效减少科室护理纠纷的出现。此次研究通过对本院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模式, 并和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 取得了满意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以及基础护理水平评分分别为(98.3±1.2)、(98.8±1.1)分, 高于对照组的(92.5±1.8)、(95.2±1.3)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于急诊科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改善科室护理质量, 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韩彦辉, 李海霞.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研究. 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9):837-839.
[2] 赵秋菊, 路伟, 杨金花, 等. 品管圈对提升急诊优质护理服务水平的效果观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31(z1):108-109.
[3] 徐敏, 赵正平.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4(10):1225-1226.
[4] 陈祥莺, 陈祥燕.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护理中的推广与应用.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11):272-273.
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入院诊治的106例急诊内科中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调查其诊断、治疗方法和诊疗效果等情况。
结果:106例急性腹痛患者中患内科疾病者有63例,占59.4%,患外科疾病者有31例,占29.2%,患妇科疾病者有12例,占11.3%。对患者实施的诊疗措施包括实施对症治疗、转至上级医院就诊、在门诊留观处理、患者来急诊科就诊后迅速联系外科急诊手术进行手术治疗、查明病因后进行会诊等。门诊患者在对症治疗后腹痛症状均缓解,行住院治疗的患者经手术、对症治疗及护理后全部病愈出院。
结论:腹痛部位、腹痛性质及腹痛程度与患者具体疾病类型有关。对患者进行妥善处理、充分的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是急诊内科医务人员处理急性腹痛的主要责任。合理的、正确的诊疗能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积极推广。
关键词:急诊内科急性腹痛诊治分析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198-02
急性腹痛主要是指患者腹部突发性疼痛,常由腹腔内或腹腔外器官疾病所引起。腹腔内器官疾病引起的腹痛称为内脏性腹痛,腹痛由内脏神经传导,主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并伴有恶心、呕吐及出汗等一系列相关症状;而腹腔外器官疾病引起腹痛称为躯体性腹痛,腹痛由躯体神经传导,常为持续性腹痛,多不伴发恶心、呕吐症状[1]。急诊内科中急性腹痛往往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近年来,随着人们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急诊内科中急性腹痛的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深入实践,急诊内科中急性腹痛的诊治也受到了广泛关注[2]。本文旨在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入院诊治的106例急诊内科中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我院急诊内科中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为进一步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于2011年5月-2013年5月入院诊治的106例急诊内科中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本文所涉及患者及其家属在接受本文研究前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文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106例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56例;患者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37.9±6.7)岁。患者均存在腹部不同位置有不同程度的急性疼痛。
1.2诊疗方法。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病史等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急诊增强CT检查。对疾病类型作初步判断并行对症治疗,按实际需要转科或转院。
2结果
106例急性腹痛患者的病情统计详见表1。106例急性腹痛患者中患内科疾病者有63例,占59.4%,患外科疾病者有31例,占29.2%,患妇科疾病者有12例,占11.3%。内科疾病患者中,1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23例胆囊炎患者、8例急性胃肠炎患者、10例急性胃炎患者、7例中毒患者住院实施对症治疗后全部好转,均病愈出院。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迅速联系心内科病房住院,1例症状较轻,行对症治疗及护理后痊愈,2例转至上级医院就诊。7例中毒患者采用6542治疗后腹痛很快缓解。外科疾病患者中,11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住院实施对症治疗后均病愈出院。9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在门诊留观处理,解痉止痛后腹痛症状迅速缓解,安排结石患者在泌尿科门诊随访。6例肠梗阻患者住院通便处理后4例腹痛症状缓解,2例实施外科处理后痊愈。5例肠穿孔患者来急诊科就诊后迅速联系外科急诊手术协助进行手术治疗,后全部病愈出院。妇科疾病患者中,3例宫外孕患者疼痛急剧并伴有内出血病征,迅速联系外科急诊实施手术治疗,后全部病愈出院。2例盆腔炎患者、3例附件炎患者在查明病因后进行妇科会诊,3例转科,2例继续在急诊科行常规抗感染治疗。4例痛经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及护理后腹痛症状减轻。
3讨论
急性腹痛由于具有起病急骤、发病率高、病因多样、对患者影响大等特点,临床上应对急性腹痛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各种相关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的诊疗及护理[3]。因为内外各种因素引发的腹痛发病较急,患者通常对突如其来的疼痛缺乏心理准备,因而易发生紧张、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此时,急诊内科医务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为其制定系统的心理护理方案,妥善处理患者急性腹痛,热情对待患者,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诊断及治疗。若病情严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则医务人员需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对患者详细的术前指导。术后则应尽早进行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系统的、科学的康复护理。
急诊内科对急性腹痛及时实施诊疗及护理能最大程度上降低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减少急性腹痛导致的并发症[4]。对患者实施正确的诊断,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加之全面的临床诊疗和护理,有利于及时辨明急性腹痛发病原因,缓解急性腹痛症状,缩短治愈期。本文研究也注意到,腹痛部位往往是患者病变所在。中上腹部疼痛多为胃痛。右上腹疼痛多为肝胆疾患。急性阑尾炎疼痛常位于McBurney点[5]。脐周疼痛多为小肠绞痛。下腹部疼痛多为结肠绞痛。耻骨上部疼痛多为膀胱痛。急性下腹部痛也见于急性盆腔炎症。腹痛的性质与程度也与疾病类型有关[6]。消化性溃疡穿孔导致的腹痛往往突然发生,呈剧烈的刀割样、烧灼样持续性中上腹痛。胆绞痛、肾绞痛、肠绞痛也非常剧烈。持续地广泛地剧烈腹痛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诱发加剧或缓解疼痛的因素同样与疾病类型有关。急性腹膜炎患者腹痛在静卧时减轻,腹壁加压或改变时加重。胆绞痛则可因脂肪餐而诱发。暴食是急性胃扩张型腹痛的诱因。暴力作用往往是肝、脾破裂造成腹痛的原因。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多与患者饮食不洁有关[7]。
对患者进行妥善处理、充分的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是急诊科医务人员处理急性腹痛的主要责任。医务人员应提高对急诊内科中急性腹痛临床诊治的认识,应对急性腹痛患者具体的身体状况与患病严重程度进行谨慎的、合理的、系统的评价,确保病情诊断确切,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有针对性的临床诊治方案。诊疗过程中应辨明高危因素,并予以及时干预。甚至应对患者实施个体化诊治,以确保有效预防及改善急性腹痛症状。急诊中处理急性腹痛的特殊性也要求医院加强急诊科医务人员的素质管理,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急诊科医务人员管理制度,系统地、有针对性地组织急诊科医务人员开展加强职业素质教育;急诊科医务人员在掌握基础诊疗方法的同时,应定期开展目的性强的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治疗过程中急诊科医务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充分了解病发原因及危险因素,并耐心解答患者疑虑,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消除患者消极情绪,巩固患者痊愈的信心,提高患者治愈率。不同病因导致的急性腹痛发病患者需要有针对性的临床诊治方法。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疗及护理方法应根据患者具体疾病种类而做相应的调整。对急性腹痛患者临床诊疗的差异化调整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有针对性的、正确的诊疗能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袁磊.100例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疗体会[J].婚育与健康.实用诊疗,2012,(7):35-36
[2]杨昀.急诊内科急性腹痛300例诊治体会[J].医药前沿,2012,02(18):280-281
[3]唐爱军.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诊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107-108
[4]高颖.急诊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6):122-123
[5]莫习文.急诊内科急性腹痛的诊断分析[J].医学信息,2012,25(12):360
关键词:急诊;优质护理;满意度;疗效
我院自2011年8月开始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急诊科患者进行救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5月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80例,均符合AMI诊断标准。其中,男99例,女81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6.6±15.1)岁;发病至救治时间30~170 min,平均(77.4±12.2)min。将18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AMI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急诊接诊后后立即给予患者吸氧、心电图监护。观察组给予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主要如下。
1.2.1做好接诊护理准备 急诊接诊后立即发车,途中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仔细询问患者病情并做好记录,嘱咐患者家属不要随意挪动患者,等待救护车达到现场后听从医务人员的安排。待到达现场后,立即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护,并安慰患者及其家属,消除其的恐慌与焦躁心理。入院后,认真做好病情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的治疗方法。
1.2.2优化AMI救治流程 成立AMI急诊救治小组,优急诊AMI接诊绿色通道;要求医务人员在接诊途中对患者的疾病病情做出判断,并做好详细记录,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并于接诊途中电话通知急诊科室做好接诊准备,通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病情及途中救治方法等;待入院后交由急诊科医生再次结合CT及MRI等检查结果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将判断结果详细记录,交由分诊科室结转;做好院内分诊及转运交接工作,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预先做好应对意外事件的救治准备工作。
1.2.3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从提高医务人员的急诊救治水平着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组织以护士长为主要负责人的优质护理服务小组,定期对科室内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定期对临床护理实践中遇到的难点、疑点进行讨论、剖析,找到科学的解决方法,提高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要求护理人员保持微笑服务,拉近与患者的距离,保持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急诊救治的顺利开展。
1.3疗效判定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患者死亡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实验数据以(x±s)和(%)的形式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平均急救反应时间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急诊AMI患者病情危急、患者及其家属情绪波动较大,护理难度较大。为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必须对急诊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以提高救治质 量[1-2]。优质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在临床各科室广泛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3-4]。本文以AMI急诊接诊至救治为基础资料,分析了优质护理方法在AMI急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临床实践表明,经以做好充分的接诊救治准备、优化AMI接诊救治流程并着重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为主要目标的优质护理方法可显著改善AMI的急诊救治效果。本文中优化护理干预组平均急救反应时间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韩彦辉,李海霞.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837-839.
[2]卢换香.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22-23.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相关措施在急诊外伤患者处置过程中应用的方法与效果,以便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2月接诊的急诊外伤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相关措施,对两组患者治疗与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住院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相关措施应用在急诊外伤患者处置过程中,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急诊外伤;优质护理;抢救成功率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85
作者单位:529400恩平市广东省恩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黄品超:女,本科,主管护师
优质护理与传统护理模式不同,其将患者作为中心而非疾病本身,同时以健康为中心,确保有效开展基础护理的同时,给予全面系统且有效的护理责任制管理,使得护理专业内涵得到进一步深化[1],从而保障护理服务有序安全进行,最终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总的来说,优质护理的内涵包括保障患者身心安全、保持患者救治时躯体舒适、满足患者合理需求、稳定患者情绪及保障患者家庭积极支持与提升社会满意度等[2]。我院将优质护理相关措施应用在急诊外伤患者处置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1年5月~2013年12月我科护士15名,均为女性;年龄19~50岁;工龄1~30年;学历:中专11名,大专3名,本科1名。接诊的急诊外伤患者80例,男62例,女18例;年龄14~66岁,均值(40.60±5.50)岁;病史3个月~6年,均值(1.2±0.5)年;25例意外骨折,16例阑尾炎,18例腹腔疾病及21例烧伤。患者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相关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加强护理人员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的学习,转变以疾病为中心的服务观念,提高服务质量,最大化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比如患者来院后,护理人员要主动迎接并询问病情,提供相应的建议,在输液时要仔细认真,多和患者交流,稳定情绪,加强患者病史了解,主动指导患者进行检查与服药等,尽量让患者感受到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3]。
1.2.2加强宣传及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我院针对优质护理相关措施进行宣传,尤其在急诊科建立各类公示牌与优质护理示范宣传栏,便于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最新动态进行了解与掌握。加强急诊科护理人员急救技术培训,充实护理团队的专业知识;我院急诊科采取早晚班排班制,这样可以充分保障工作高质与有序进行;同时,还采取待班制,从而满足患者随叫随到,加强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提高服务质量。
1.2.3不断简化并优化护理流程在抢救前将所需物品全部准备妥当,可立即使用,可缩短抢救时间;针对急诊科护理流程,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使得流程越来越优化。过去,我院急诊科护理流程在接诊、院前出诊、抢救、入出院、辅助检查等方面都存有一定的问题,目前经过优化服务流程后,使得护理时间得到明显缩短,抢救质量得到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得到提升。
1.2.4开通绿色通道绿色通道在一些医院中已经实行多年,取得的效果明显,成为抢救急诊患者最为有效的机制之一。我院急诊科24 h开通绿色通道,使得接诊、抢救与住院实现一条龙服务,患者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与治疗[4],从而使得急救工作顺利开展,最终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1.2.5加强心理干预急诊科外伤患者往往容易出现激动、抑郁、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则要加强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但要注意语气与态度,耐心劝导患者,尽量疏导他们的不良心理情绪[5]。此外,还要将抢救工作详细解释给患者听,以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并能做好身心准备来迎接与配合治疗与护理。
1.3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满意度。向80例急诊外伤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共发放80份,回收有效率100%。
1.4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PEMS 3.1,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3讨论
急诊外伤患者在急诊科比较常见,除了要加强临床抢救与治疗外,在处置过程中还要给予临床护理。近几年,我院针对接诊的急诊外伤患者进行相关研究,实施优质护理相关措施,包括护理人员转变服务理念,明确护理目标,针对患者服务流程进行简化与优化,并且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干预等[6]。本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抢救成功率、满意度上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优质护理相关措施应用在急诊外伤患者处置过程中,可以明显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振英,谭丽.急诊外伤患者在处置过程中实施相关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33(5):2435.
[2]李金香,沈丹薇,陈海燕,等.急诊外伤患者处置过程中优质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546.
[3]陶丽,陈新艳,王归真.急诊外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海南医学,2012,23(11):155-156.
[4]桑依毛,徐银花,邵彩静.急诊外伤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4):3446-3447.
[5]蔡婉芬.心理护理对急诊外伤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9):37-38.
[6]屈燕艳,梁秀丽,王杭,等.急诊外伤患者的营养支持与护理[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9):870-871.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诊科;护理质量
医院里,急诊科是一个重要的对外窗口,其主要承担抢救急危病重患者的生命,同时也极易发生医疗纠纷。近年来,随着社会和医学地不断发展,患者生活水平等逐渐得到提高,然对护理服务也提出更高要求。为了满足患者需求,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我院对急诊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取得较好效果。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2年5月~2013年12月期间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2年5月~2013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70例急诊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30例;年龄在21~65岁,平均为(52.5±1.5)岁。疾病类型:脑梗死20例、呼吸衰竭20例、肝硬化腹水10例、脑出血12例、重症胰腺炎8例。
1.2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存在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要进行气管切开,并进行机械辅助通气。此外,还需常规抗感染处理[1]。要认真地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做好早晨和晚间的护理工作,早期阶段,做好禁食、禁水工作[2]。要保持输液通畅,保障早期治疗顺利进行。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将其头部抬高30°,促进静脉回流,以避免患者发生脑水肿等现象[3]。
实施优质护理,如下:
呼吸道护理:对于急诊科患者来说,患者病情较为严重,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因此及易出现呼吸功能衰竭等情况。因此,要保持其呼吸道通畅,能有效地防止发生呼吸道感染和继发性损伤[4]。所以,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积极地呼吸道护理,比如可进行雾化吸入和拍背等[5]。当患者出现呼吸道阻塞时,可进行气管切开术,防止发生并发症。
护理:当患者出现耳鼻出血时,需让其处于头高脚低,避免出现血液倒流情况而使得其颅内积血。当其呕吐时,则可处于头侧位,以便及时清除其口腔内的异物,避免发生误吸而导致窒息情况[6]。存在脑积液患者,则需将其床头抬高15~30°,并将头偏向脑积液漏侧,防止出现堵塞。鼻饲营养者则需处于半卧位,在插入胃管后,需先吸少许的胃内容物,在确定插入到胃内后再灌注鼻饲液。要定时地协助其翻身,保持其身体干燥以及床铺的平整,此外,还可以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等,避免发生压疮。
康复护理:此类患者一般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所以需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要耐心地倾听患者的主诉,并且给予其必要的帮助和关心,树立其治疗自信心。要对其进行早期功能训练,促进其康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护理前后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及基础护理评分情况。护理质量评分由护理部组织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按照急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护理质量评定打分,内容包括科室管理、科室工作量、护患关系等,满分100分。护理满意度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完成,满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经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为(98.75±1.02)分、基础护理评分为(99.06±0.41)分与护理前(92.19±1.25)分、(95.38±0.75)分比较(P
表1 护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基础护理评分、满意度( ±s,分)
3讨论
本次研究中,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主要是对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进行严密观察和护理,这是一种全新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给患者带来最为专业且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其主要是以患者为服务中心,以患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急患者之所急。做到耐心、细致、体贴的服务患者,进而让患者感受到亲切和关怀,增强患者的治疗自信心。
急诊科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待患者病情稳定或减轻后可适当增加运动[1]。严密观察患者血糖和血压等情况,并及时做好记录。有效地评估患者所存在的不良饮食习惯和酗酒等因素,并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要积极与患者交流与沟通,了解患者心中所需,并尽量满足患者的实际要求。
由于急诊科患者大多为昏迷等状态,无法自主运动,同时受到医疗器械等束缚,极易导致患者发生肌肉萎缩等。所以,护理人员可采用针灸或按摩穴位等促进患者全身血液循环,减轻或避免发生肌肉萎缩等情况。经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为(98.75±1.02)分、基础护理评分为(99.06±0.41)分与护理前(92.19±1.25)分、(95.38±0.75)分比较(P
参考文献:
[1]刘贵霞,关晓辉.急诊留观室优质护理服务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1,25(18):1685+1691.
[2]闫文润,王晶晶,岳仙红.急诊外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效果[J].全科护理,2012,10(01):68-70.
[3]芦锁丽,白凤枝,张庆华.重症医学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15):1422-1423.
[4]李小玲.ADL评估量表在脑外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2,23(18):145-146.
实习内容:熟悉外科常见病的诊断处理和手术适应症。
个人自我鉴定:本人在外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熟练掌握外科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前备皮,术前术后护理,熟悉换药,拆线,包扎,各种引流管与胃肠减压的使用与装置,掌握了外科常见器械,物品的清洁消毒,污染敷料的处理。希望在下一个科室学到更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带教老师评语:该生在外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了外科常见病的术前护理以及护理宣教,了解了心电监护和各种仪器的使用,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能完成各项技术操作,以及静脉输液,给氧,肌肉注射等,较好完成实习计划。科室考核成绩:考核评定;优
内科
实习内容:学习并熟练应用护理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整体护理。
个人自我鉴定:本人在内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管理制度,尊敬老师,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按时参加护理查房,熟悉病人病情,能正确回答带教老师提问,规范熟练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操作,正确执行医嘱,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无菌操作技术,及时完成护理记录及交接班记录。熟练掌握护理文件书写,病情观察等。希望在以后学习工作中能够更完善自己。
带教老师评语:该生在内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强,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常规,较好完成实习计划。
科室考核成绩:考核评定;优
妇科
实习内容:掌握妇产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
个人自我鉴定:本人在妇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早退。基本掌握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阴道分娩,产程观察处理。熟练掌握听诊胎心音,骨盆外测量,阴道冲洗,灌肠。
带教老师评语:该生在妇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基本掌握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阴道分娩的基础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产前产后护理等知识,望能继续努力,能争取更大进步。
科室考核成绩:考核评定;良
急诊科
实习内容:初步掌握各类急诊病人的处理原则,护理实施及各项施救技术。
个人自我鉴定:本人在急诊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熟练掌握了急诊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鼻饲,吸痰,给氧,洗胃,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心电监护等技术操作规程。
带教老师评语:该生急诊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积极,责任心强,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熟练掌握急诊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鼻饲,吸痰,给氧,洗胃,皮下注射等技术操作,圆满完成实习计划。
科室考核成绩:考核评定;优
儿科
实习内容:熟悉疾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了解其诊疗常规,常见急症的处理方法。
个人自我鉴定:本人在儿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早退。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能完成生命体征的测量,新生儿的各项生活护理,以及新生儿培养箱,蓝光箱,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希望在接下的科室能更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1资料与方法
1. 1临床资料
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急诊科2017年1月至年6月采用规范化急救全程优质护理路径救治的73例AM工患者设为试验组;2016年7月至12月常规急诊护理的71例AM工患者设为对照组。纳入标准:患者为首发AM工,符合AM工诊断标准「创,即符合以下至少两项:1)有缺血性胸痛史;2)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浓度动态改变;3)心电图动态演变。排除标准:PC工禁忌患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其他心脏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合并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有出血倾向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护>0.的(表1)。
方法
1. 2. 1对照组本组患者采用传统院前急救和常规急诊流程。接到120电话后清点并准备药物、器械,到达现场后询问病史,发病前、发病后表现,观察患者的情况,予以吸氧,建立有效静脉通路,初步诊断为AM工患者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伴胸痛患者给予药物缓解胸痛。做好途中风险评估并做好准备后转运。院内救治流程:患者入院挂号一急诊医师接诊一询问病史、症状,开具检验单一缴费一护士取血,协助完成相关检查一作出AM工诊断一给予吸氧,遵医嘱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相关治疗一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一签署PC工知情同意书一通知心内科介入医师、导管室准备一缴费一术前准备一转运至介入中心。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188
急诊科抢救医护人员所接待的患者具有病情危急、死亡率高等特点, 因此医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承受着较大的精神压力[1]。而除此之外, 急诊科的工作比其他科室更为繁杂, 因此医护人员还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在这种情形下, 要想保证急诊抢救工作的质量, 就需要医护人员保持高度的配合。然而医护人员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 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规范流程, 那么抢救工作就会陷入混乱无序、低效当中。预见性护理干预是一种对护理流程进行细致划分的护理方式, 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能够使医护人员之间的工作契合流畅, 使抢救效果得到提高。本次研究即针对这一观点做了分析与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30例急诊科抢救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5例。观察组男32例, 女33例;年龄25~76岁, 平均年龄(55.11±6.24)岁。对照组男34例, 女31例;年龄28~78岁, 平均年龄(54.25±6.6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 具体包括:①预见性调整医护人员的配置。有数据资料显示, 白天的急诊抢救患者数量与夜晚的急诊抢救患者数量没有较大的差距, 然而在常规护理中白天的护理人员数量明显多于夜晚。因此, 为减轻夜晚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使责任明确、分工合理、护理流程流畅, 科室应增加夜间护理人员的数量, 实现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2]。②预见性制定抢救流程。一些重大疾病的抢救工作往往具有程序多、工作量大的特点, 而新护士在抢救这些患者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手忙脚乱的情况。对此, 科室首先应统计好本科室常见的重大疾病, 之后细致划分这些疾病的抢救流程, 从而使护理经验较少的新护士能够依据抢救流程而配合抢救工作, 减少差错。③备好急救器械和药品。护理人员在听取患者及其家属对病情的陈述之后, 提前准备好抢救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器械和药品, 从而节约时间, 并安抚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3]。④预见性应对不良反应。抢救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对某些急救器械或药品产生不良反应进而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为此护理人员应在急救工作开展之前即准备好应对策略, 一旦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即采取措施予以缓解或消除。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医患纠纷发生率及抢救效果。抢救成功:患者无生命危险, 意识清醒, 病情稳定, 预后良好。抢救有效:患者没有完全脱离生命危险, 意识较清醒, 病情基本稳定, 预后不确定。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抢救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为(16.17±9.15)min, 对照组为(30.55±9.33)min,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2. 2 抢救效果及医患纠纷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医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