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网络经济的垄断

时间:2023-09-24 10:56:36

导语:在网络经济的垄断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网络经济的垄断

第1篇

美国政府诉微软公司垄断一案令全世界瞩目。不久前,联邦法官杰克逊做出将微软公司一分为二的最终判决。然而,这场官司引起了信息产业界和学术界的激烈争论。笔者在本论文中利用网络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微软垄断案的主要方面进行分析。

一、网络效应与微软的市场地位

在现实世界中,各种形式的网络随处可见,如电网络、通讯网络以及著名的Internet等。这些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物理形态的网络(PhysiCalnetworks,或literal networks)。在这些网络中,网络参与者之间以某种方式直接联系在一起。

值得强调的是,如今网络经济学的研究已经扩展了网络的概念。网络不但包括具体的、物理形态的网络,也包括抽象的虚拟网络(virtual networks,或metaphorical networks),如由众多摄影爱好者构成的网络,这种网络关系是一种无形的交互关系。在很多情况下,虚拟网络涉及像硬件与软件之间的那种互补关系,Katz and Shapiro(1994)称之为“硬件一软件”类网络(hardware/softwareparadigm,hardware/software systems)。例如: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组成的系统、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组成的网络等等。

无论是物理网络,还是虚拟网络(“硬件一软件”谈网络),都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特征,即网络效应(network effects)(Katz and Shapiro,1985)。网络效应是指一个当事人的经济行为的净价值会受到采取同一经济行为的所有当事人人数影响的现象。市场均衡未能充分反映出与网络交易有关的全部收益(或成本)的那类网络效应称为网络外部性。网络效应可以分为直接网络效应和间接网络效应:

1.物理网络存在直接网络效应。例如,一名消费者安装一台电话的效用显然依赖于加入该电话网络的其他家庭或商家的数量。

2.虚拟网络存在间接网络效应。例如,购买某一计算机硬件的用户越多,则供应市场的相应软件数量和种类也越多。

显然,微软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系统软件,与计算机硬件之间具有互补关系,构成了虚拟网络。而Windows作为系统软件,与微软公司自己或其他软件开发商开发的应用软件之间也具有类似的互补关系,构成了另一类虚拟网络。正是这种虚拟网络的网络效应,对微软的市场地位产生着重要影响。

在当今世界,Intel兼容的PC在PC市场占有绝对优势,而Intel兼容的PC操作系统也就在PC操作系统市场占有绝对优势。两者之间的网络效应是明显的。Intel兼容PC操作系统的价值会随着使用Intel兼容PC的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增加,而Intel兼容PC的价值也会随着某种Intel兼容PC操作系统知名度的提高而提高。

在微软的操作系统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后,消费者对Windows的需求就会形成正的网络效应,即某一产品的吸引力会随着使用该产品人数的增加而增加。使用Windows的人数越多,则Windows对人们的吸引力越大。

软件开发业带有很明显的规模经济特性。对应用软件开发商来说,为了扩大销售量,他们通常考虑为拥有多数用户的操作系统编写应用软件。Windows庞大的用户安装量促使应用软件开发商首先为Windows编写应用软件,这样就有大量的应用软件可供Windows用户选择,从而又进一步扩大了对Windows的需求,增强了微软的优势地位,并使软件开发商产生为Windows编写应用软件的持久动力。

从消费者角度来讲,PC操作系统的主要价值在于其能够操作应用软件。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只对已存在的高质量应用软件的PC操作系统以及相应的新类型应用软件或应用软件新版本的操作系统感兴趣。这样,为Windows编写的应用软件的数量比其他操作系统多的现实就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第2篇

一般来说,市场竞争法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即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其主要有以下突出特点:首先,适用对象的特定性。市场竞争法适用对象有两类,即不正当竞争关系和垄断关系;其次,阶段性。市场竞争法是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它的出现和发展有一个过程。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催生了市场竞争法;再次,行政干预性。虽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和完善,但是不管资本主义市场还是社会主义市场,都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即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引发贫富差距扩大、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因此政府必要通过立法的方式进行市场干预和调节;最后,社会性。市场一个突出特征就是竞争,它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市场竞争不局限于个体之间,而是整个社会参与性的。因此,必须要利用市场竞争法来正确处理好社会经济利益关系和矛盾冲突,切实维护好所有市场主体的根本利益。

二、市场竞争法对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发展初期逐渐出现了这样一种需求:需要成立某种通用规范或者规则,将社会生产、交换和分配行为纳入其中,让所有人都在这个范式下从事生产活动。这个规则最初以社会风俗、习惯出现,最终演变成了法律。”一般来说,市场竞争法对网络经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促进网络经济信用体系发展制定市场竞争法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市场经济主体在生产和交换过程中服从一般规定和条件。网络经济在我国起步时间较晚,传统市场交易行为和习惯由于在短期内存在惯性作用,无法彻底改变或者替换。加上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因此当前市场竞争法一个主要作用是促进网络经济信用体系建设和发展,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网络市场经济体系创造有利条件。有学者指出,互联网的出现催生了一个虚拟的网络社会,这其中有其自身的组织形式、道德标准和规则,是独立于政府管制之外的。本文认为,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规律。网络经济是植根于现实社会的,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我们不能将网络经济正常运转建立在个人、行业自律和市场自发调节基础上,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必须要发挥法律的规制性作用,建立网络经济信用体系,这是独一无二的选择。

2.以市场竞争法为基础,促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市场垄断日益凸显。市场垄断有多种表现方式,例如技术垄断、人才垄断、行业垄断以及产品垄断等,不管是哪一种垄断都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网络经济的出现,一些实体经济交易开始转向网络交易,在这种发展驱使下,一些传统垄断逐渐被消除或者降低。因此,要通过健全和完善市场竞争法,为网络经济发展扫除各种垄断障碍,为促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发展奠定坚实法律基础。

3.促进虚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网络经济发展质量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经济发展质量较低、综合效益不理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产业结构失衡、市场体制不健全、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网络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通过制定和完善市场竞争法,适当降低垄断性和反竞争性的认定标准,引导和扶持高新科技产业、具有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和高技术含量企业快速发展,为它们营造良好的网络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网络经济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

三、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反垄断;相关市场;SSNIP检测法;网络外部性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中国《反垄断法》的经典案例,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在我国的反垄断实践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商务部在《关于禁止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公司审查决定的公告》中并未对反垄断中最基础的问题――相关市场的界定做出详细的阐述,只是说:“可口可乐公司通过控制两个知名果汁品牌,对果汁市场控制力将明显增强,加之其在碳酸饮料市场已有的支配地位以及相应的传导效应,集中将使潜在竞争对手进入果汁饮料市场的障碍明显提高。”对于为什么将果汁饮料作为该案的相关市场并未谈及,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反垄断法对于相关市场界定问题规制的实践性并不完善,而笔者认为商务部关于该案中将相关市场界定为果汁饮料市场存在不妥。该案也仅仅是对于传统市场中的相关市场的界定,未涉及对于网络经济中的相关市场界定。

1相关市场界定的意x

1.1相关市场界定在反垄断实践中的必要性

“任何反垄断法都必须要有适当的界定相关市场的方法,否则很多案件就不能审理。因为界定相关市场对认定企业的市场地位以及进而认定企业市场行为的性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相关市场的界定是反垄断实践的基础,对于某种商品或服务,没有相关市场的界定当然也就无法确定该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份额,从而很难认定该产品或服务是否在其市场中占有市场支配地位,也就无从谈及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来实施垄断行为,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综上,相关市场的界定是规制垄断行为的前提,也是确定市场行为违法性的前提。

1.2相关市场界定在反垄断实践中的重要性

1.2.1有利于增强反垄断执法的公平公正性

法律作为一个社会规范,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公正公平性。如前所述,相关市场的界定决定企业的市场份额,如果将相关市场界定得很小,这会使得企业的相关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会出现虚高的情况,因此对该企业进行制裁对于该企业来说是有失公正公平的。相反,若将相关市场界定得很大就会隐藏相关企业的真实市场实力,对于其他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在反垄断实践中对于相关市场的界定一定要适当,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这同样也凸显了相关市场界定在反垄断实践中的基础性地位。

1.2.2有利于市场竞争的良性发展

《反垄断法》作为一部经济法法典,其宗旨是保护市场公平竞争,而相关市场的界定作为反垄断实践中的重要基础,其对于市场竞争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在以市场为主要调控手段之下的市场经济正是因为良好的竞争环境才具有活力,但是同时市场经济也必须面对着一家独大,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打压其他竞争者的负影响,这就需要政府的恰当介入,保证市场竞争的可持续发展。政府介入只有恰当确定相关市场才能使得真正的垄断者受到制裁,如果相关市场确定不到很容易让真正的垄断者逃脱法律制裁或是“伤及”其他的市场经营者。

1.2.3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消费者本身就处于市场经济的弱势,权益很容易受到侵犯,如果不很好的界定相关市场,抑制市场垄断者滥用市场优势地位就很难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市场垄断者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必然会以各种方式来剥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与其在事后用《消费者权益法》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如提前维护好市场竞争持续,从而避免市场垄断者可能的侵犯消费者权益行为的发生。

2界定相关市场的方法

2.1概述

SSNIP检验法主要是依据相关产品互换性来确定是否属于同一市场的。实践之中多是利用经济学上的需求交叉弹性来确定相关产品的互换性的,如果同一时间段两产品的需求交叉弹性大那么这两种产品很可能具有互换性,属于同一市场。在实践中的惯常做法是:假设存在着一个垄断的供给者,设想该供给者将其所供给产品的价格以一定的比例提高,如果这种情况下一定时间内有足够多的消费者转向其他产品地域市场,那么该垄断者就不能从价格的提高中获利,原来作为分析起点的产品地域市场就应当扩大到消费者拟转向的目标市场,此测试一直持续到在某一市场中的经营者能够通过涨价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那么该市场就是需要界定的相关市场。

2.2SSNIP检验法的优点

2.2.1综合考虑了需求替代性和生产替代性

产品功能测试法主要是从生产替代性来考虑的,忽视了需求替代性在界定相关市场中的积极作用,而在市场经济之下,市场的调控功能主要是靠需求与供应之间的弹性关系来实现的,要探究相关市场产品之间的互换性仅仅只是从供应的角度出发往往会使得最后确定的相关市场的范围与实际的相关市场的范围存在出入,而SSNIP检验法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以价格为变量,来测试消费者的反应,将生产者和消费者这两个市场主体都纳入了考虑之中,更加符合市场规律。

2.2.2将潜在的竞争作为其影响因素

从企业的角度看,市场上只存在两种竞争者,即现有的竞争者以及潜在的竞争者。对比现有竞争,潜在竞争对于相关市场经营者的影响更大,其隐蔽性使得人们对于其的注意程度较低,突然的参与竞争对于相关市场原有的竞争秩序的冲击是极大的。所谓潜在竞争者是指虽然其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不在探究的相关市场的范围内,但是其生产工艺或技术与相关市场具有相通性,经营者只需要稍微调整便可以生产相关市场内的其他产品,参与相关市场内的竞争。

2.3SSNIP检验法的不足

虽然SSNIP检验法相对于产品功能测试法具有优越性,但是其仍然存在不足。对于SSNIP检验法来说最难的便是如何确定基础价格。唐纳德・F・特纳在其《反垄断政策与杜邦玻璃纸案》一文中指出:“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竞争性价格难以确定,只能以涉案产品的现有价格作为测试的基点,而此价格很有可能已经被经营者利用其市场优势进行了抬高,所以假定垄断者涨价后的无利可图并不意味着这些非理想替代品对涉案产品构成了竞争的压力,因此将这些非紧密替代产品包括在内反而不恰当的扩大了相关市场的范围,从而会低估涉案经营者的市场势力”。SSNIP检验法的基础价格必须是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市场价格,但是完全竞争很难实现,现实中的市场价格很可能是经过经营者操控过的,难以反映真实的市场竞争状态,在此基础上进行的SSNIP检验试验结果也会与真实的相关市场存在一定差异。

3网络经济给相关市场带来的挑战

3.1当代网络经济的本质特征――网络外部性

网络外部性是单位产品的价值随该产品的预期销售数量增多而增加的过程,它是一个经济主体行为对另一经济主体的福利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会从货币上或市场交易中直接反映出来,当这种影响增加了他人的收益时,就产生了正的外部性;相反,如果造成了他人的损失,就是产生了负的外部性。网络外部性能够在网络经济中引起正反馈、冒尖、锁定、转移成本等一系列相关现象。当某一网络产品得到了消费者较高的销售预期其便可以吸收更多的用户,进而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经过这样几个循环过程,该网络产品的生产者便取得了相对于该市场内其他经营者较大优势,也就是形成了经济法学上的垄断者,在其取得垄断地位以后再通过提高价格等方式取得较大的收益,但是消费者现在已经被“套”住了,如果再去x择其他产品,代价太大。

3.2外部性给界定相关市场带来的挑战

3.2.1传统的价格机制失效

网络经济的用户的锁定效应使得用户对于该网络产品已经存在了某种依赖,不会轻易的去使用同一市场中的其他产品,因为如果换成别的产品消费者为此付出的代价可能比继续使用该商品还大,再者消费者在长期的使用的过程中已经对于该产品形成了一定的偏好,而且网络经济的市场进入门槛高,消费者可以选择的范围本身就较小。因为上述原因,网络产品的小幅度的价格上涨并不能当然地引起消费者对于该种产品需求较大的变动,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难以实现,同时也给传统的SSNIP检验法的实施造成了障碍。

3.2.2网络外部性导致网络产品标准的唯一性

从正反馈效应使消费者选择用户多的产品到用户锁定,即将消费者固定在产品上,直至消费者因转移成本过大而放弃转移,这些现状都使得各种网络产品之间细微的功能、质量差异不能够成为合理替代产品,导致市场上的竞争者数量不断减少,客观上缩小了相关市场的范围,不利于相关市场大小的准确界定。另外网络市场的利润高、低成本、技术强会吸引潜在竞争者进入该市场并努力成为垄断者,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垄断者更迭迅速,使得相关市场的界限变得不像传统经济市场那样清晰,留给反垄断实践界定相关市场的时间也大大缩短。

3.2.3网络经济使得相关地理市场的界定面临挑战

网络经济不像传统经济那样受地域限制,其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同时也没有传统产品那样的运输、关税成本,不存在较大的价格差异,使得行政区划不能不再是相关地理市场划分的重大依据。

4对于网络经济下我国反垄断实践提出的建议

4.1相关市场界定标准的发展――“盈利方式”

网络经济之下价格机制很难再发挥像在传统经济中的那种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相关市场界定标准在网络经济上很难在适用。为了应对现阶段的新情况,宜采取“盈利方式”的标准,宜将消费者偏好和相关企业的获利方式作为主要考察方面。

4.2相关地理市场的范围宜扩大

网络经济的销售范围从传统的地理限制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如果还将以行政区域作为主要依据的传统地理市场划分方式再运用于网络经济之中很难准确地界定相关市场。对于面向全球的网络产品应该将其相关地理市场确定为全球,而对于区域性的网络产品则还是应将其相关地理市场范围限制在其销售区域,避免地理相关市场的扩大化造成区域垄断被忽视的情况。

参考文献

[1]王晓晔.竞争法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12.

[2]刘耀华.我国反垄断法中的相关市场界定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3]詹昊.反垄断法下的企业并购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182.

[4]白宝芬.运用“假定垄断者测试”界定相关市场―以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为例[J].商业研究,2009,(14).

[5]田明君,徐斌.相关市场界定的主要方法及其对中国反垄断法的启示[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

第4篇

关键词:网络经济;互联网;国际经济;贸易

一、网络经济的特点和目前中国国际贸易的现状

可概括为:成本低下、高效率、覆盖面广、发展速度快、管理层面弱、高风险。在网络经济下,买卖双方之间突破时间和国家的限制通过网络来寻找客户,完成国际贸易交易,无中介费用、无交易成本、无垄断利润,操作简单标准化,处理速度快,高体验,形成经济社会全球化形态。中国在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之中,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之路。第三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兴起、进出口贸易的顺差,中国在贸易收支上保持快速增长,国际环境略有改善,但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较为突出。

二、网络经济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1.有利影响

网络经济大大的缩小了中国与其他国之间因为距离而产生的问题,并从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管理方面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1)网络经济的全球化将成为21世纪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主旋律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在国际安全论坛上提出“网络竞争的重要性已经超核竞争”后。互联网已经全面渗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购、办公、理财都可以通过一台电脑或者平板达成跨国际的交流沟通,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节奏和习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前我们完成一次国际贸易需要满世界带着货币跑,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交付。促进经济的增长,优化资源配置,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创造出了优良的投资环境和大量的就业机会,大幅提高了生产率。

(2)网络经济加快了传统的国际经济贸易,扩宽了中国原本贸易地区的范围

为了使之发挥其最大限度的作用,网络经济的发展就需要与经济结合在一起。古代有丝绸之路,现在我们有一带一路。一个国家仅仅依靠自身的消费来提高经济增长是极为有限的,凯恩斯提出“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就是向我们阐述了必须要把消费、投资、出口相结合共同拉动经济增长。世界是一个圈,它把国家与国家都联系在一起,网络经济在最大程度上拓宽了我们的投资领域以及投资渠道,在出口本国过剩的资源的同时也可以在他国家投资建厂,实现我国的“走出去”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网络经济完善国际贸易的秩序,大幅度的提高了中国国际贸易的水平

自2001年,在中国加入WTO后,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紧密。强调信息、管理、技术、知识等要素的重要性,开始不断强化这一类生产要素,例如,信息知识资源、人力资源、技术、制度,逐步提高了我们从一开始对国际贸易的要求,从而走上了一条国际大道,与时俱进,融入国际大环境中。

(4)网络经济大大的增大了中国国际贸易的经济规模

在一定的限度内,经济规模增加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大规模的生产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本设备和自动化生产以及计算机技术。网络经济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分工和专业化也大幅度的被淡化了,减少了网络建设成本;信息的传递成本;信息收集、处理和制作成本,打破贸易分工的限制,被联接经济性替代了,相互介入。在国际贸易中,企业与企业间集聚在一起,形成贸易经济圈,利用共通生产要素,减低成本,创造乘数效应,进行复合生产或联合生产。

(5)网络经济形成中国国际贸易的新经济体

“作为提高生产率、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信息技术革命所起的作用是明确的”。在2012年5月世行报告中,根据1990年的购买力平价测算,中国在1990年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0%及以下,但到2010年就升至20%左右。在互联网金融中,就以余额宝为例,到2014年这一季度末,其总规模已达到5412.75亿元,这使天弘基金成为了国内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收益高、利率高让市场参与者变得更为平民化、大众化。国际贸易市场所产生的收益将更有益于普通人民。

2.不利影响

在2013年我国网民由于网络安全所造成的损失,估计已达到1491.5亿元。在国际经济贸易过程中,买卖双方会有很多关于语言、文化、观点的摩擦,需要我们去交流,实现互利共赢,从而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1)国际信息不对称和商业间信誉的问题

北京大学教授萧琛指出“网络经济依赖于信息资源、网络服务和国际社会”,网络的交易是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不是面对面,交往和交易只能由诚信来维系。我国信息共享程度低,没有良好的信用环境,通常贸易人员依据通常的价格、质量进行比对,调查对方公司资信,从而决定自己是否下订单,但难免还是会导致误差,加大了购买后产品退换货物的麻烦,致使我们加大了时间和成本上的花费。

(2)人力资源短缺,质量水平低

资源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根本,具有新兴信息观念和新型网络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更是企业在进行网络营销时的中坚力量。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民受教育的程度不够高;对于企业间的管理观念相对来说要落后一些,每个企业中缺乏有效的鼓励机制,因此会导致人才流失。网络仅可以完成信息流与资金流之间的问题,但是国际贸易完整的过程必须要有物流的配合,才可以完成,需要大量的物流管理人员,并且网络建立在高新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之上,因此对人才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对于网络经济人才的竞争也会愈发的激烈,这将对网络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3)不完善的基础建设

一项国际贸易的完成需要涉及到货物、物流、销售、售后服务管理等多方面信息,都是建立在健全的基础设施之上。中国现处于经济转型的时期,各个地区在网络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各方面的基础设施仍较落后,尤其是通信网建设的基础设备,“宽带不宽”,上网资费过高,制约着网络经济对中国国际贸易。在一些重要领域国家实行国家垄断政策,这些都将制约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4)经济结构不对称的问题

中国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第一、二产业的“中国制造”仍处于主导地位,第三产业“中国创造”所占比重较小,网络化改造进程慢,不利于国际贸易发展。

(5)网络支付机制欠缺

电汇在国际贸易中相对来说是最为简便的支付方式,要在网络上进行支付就需要网上银行。现在我国银行的电子化水平技术普遍较低,安全性也不高,各个银行网络之间的交流也是相对的闭塞,因此不能承担起支付网络电子交易费用的重任,就无法实现在网络上实现交易。

三、网络时代下中国的应对策略

在针对上述情况所产生的问题,中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完善,才能有效发挥网络经济对中国国际贸易的有利影响。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走开放性道路,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GDP一直持续快速增长,进出口处于顺差,创造属于中国的神话。广大中国企业在全球国际贸易市场上与国外企业展开了斗志斗勇的竞争,想在众多国际化企业之中脱颖而出。首先,我们正确对待网络经济,与时代一同进步,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把民族企业武装起来,有效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对我国的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同时,我们要形成一个行业的同盟,相互交流信息,降低信息收集、整理费用,将这部分费用用之于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拓宽销路、增加投资,加强对网络经济的研究,将网络经济发展与我国国际贸易的运行方式牢牢的结合在一起,集中我们广大的智慧积极探讨我国国际贸易与网络经济发展的问题。

其次,在国家政策上,我们要制定正确的网络经济发展战略,有便利合法的保障网络经济,才会使企业敢于利用网络开展国际贸易。《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说过,“为更好地促进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应将信息基础设施摆到同铁路、公路、机场建设同样的高度来重视,加大无线和固定宽带投资,积极推进电信改革,打破电信垄断,推动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的产业合作”。国际贸易不仅仅需要交通设施的完善和产品的制造,更重要是依赖网络开拓自己贸易板块、改进中国的,结合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网络需求,科学有效的制定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实现网络经济规范化并为它的发展提供一个平台。与此同时,优化偏远地区的通讯设施,接受新观念,提高自我知识面,降低城乡差距,不单纯依靠原材料,要创新提高产品的额外价值,就要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并加以完善我国网络建设,结合我国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状况,采用高效有用的政策措施,改进并巩固我国现有的网络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

21世纪缺的是什么?人才。网络经济的发展对新一代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要制定出网络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并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网络经济电子商务信息知识,树立科学人才价值观,要求国家创建一支适应于网络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贸易的高能力、高素质人才队伍。在欠发达地区要投入大量资金创造优秀的人才发展环境。在提高劳动者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加大教育力度,在必要时候引进国外网络经济人才,并为己所用,吸收外国先进经验和方法。在外贸型企业里,建立健全的职工培养计划,全方位打造贸易型人才;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改进考核制度,预防人才的流失。对于人才还不能单靠知识面的广,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诚实守信是我们与别国交易的重要条件。

在网络安全支付方面也存在技术和观念问题,这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巨大阻碍。网银支付是一种创举,便民便国,但是若没有一个安全可靠、高效的系统将危害着社会的安定。实施严格的流程控制,完善技术性保护措施,加强信息互通,强化动态监测,舒通损失赔偿渠道,充分有效的借鉴国内外网络经济的运行方式,结合我国企业的上网特点,研究、开发、制定适合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技术安全保障系统,保障我国网络经济的安全。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网络经济;现代企业管理;影响;对策研究

引言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也正在加速从工业社会向以信息为主导、以互联网等先进传媒为载体、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信息社会过渡,信息技术逐步成为推动生产力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世界步入到了网络时代。

1 网络经济的概念界定及特点

网络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是指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经济关系。具体来说,网络经济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便捷性;(2)直接性;(3)可发展性。

2 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2.1 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进入网络时代,人们正由稳定的商品供应垄断者主宰的经济转变为临时的商品供应垄断者主宰的经济,大批量制造和大批量销售正在让位于大批量定制。因此,网络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焦点不再是单纯地集中于谁的科技更优良,谁的规模更强大,谁的资本最雄厚,而是要看谁最先发现终端消费者,并能最先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谁最先顺利地为消费者提供了其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务,谁就是成功者。

2.2 对企业经营方式的影响

以网络化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将极大地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方式,摆脱常规的交易模式和市场局限。金融系统、供应商和客户在电子网络交易系统中的高度整合与兼容,使网上市场成为交易参与者密切关联和利益攸关的集合体,从而改变了传统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2.3 对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影响

在因特网的支持下,传统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网络经济中,企业大小的意义在减少,因为进入虚拟市场的门槛很低,任何企业都能够通过网络与大企业同样好地向全球市场提供非物质产品,既不需要自己拥有生产设备,也不需要拥有销售网络。

2.4 对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的影响

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将会使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进一步电子化、信息化,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的变革。基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一系列企业内部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开发出来,使企业的内部机制和管理更为高效、协调和及时。通过因特网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形成内部的高度整合是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上网寻找客户、扩大新的销售渠道,形成新的管理职能。第三步是对价值链或供应链进行全面整合,实现电子化管理的高效运作,使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发生实质性变化。最后是通过网上销售扩大相关的服务范围,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进一步完善。

2.5 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

网络经济对企业组织机构的影响是:从企业内部来说,要直接触及到企业的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使管理层次分明,并不断减少,管理幅度明显变宽,决策更多地向客户靠近,向经济前沿靠近;从企业外部来说,要求企业之间的联系更便捷,互相渗透更容易,让同行企业形成以专业化联合的、共享过程控制和共同目的为基本特征的企业间组织方式。

3 网络经济中企业管理的创新及对策研究

3.1 将知识管理上升为企业管理的新重心

企业知识管理就是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分析企业知识存在形态和运行规律,以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提高其他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纽带,以实现各种类型资本同时增值的管理思想、管理过程和管理方向,企业可以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建立公司外部知识网络和企业内部网络以建立递增收益网络;并通过设计知识仓库、建立专家系统、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和建立知识联盟,有效地管理、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知识资源,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提高其竞争力。

3.2 优化组织结构

为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企业组织的设计原则也要发生根本的变化。首先,组织设计的基础应由传统的物资流转向价值流和信息流;其次,组织设计的目标由传统的效率性转向适应性;最后,组织能力强化的重点应由资产的竞争性转向员工和企业的学习性。企业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组织结构的简化调整和企业文化的多元化融合来提高其反映能力,并建立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态。

3.3 加强生产管理,促进供应链的网络协同

在网络经济时代中,企业要加强企业内部生产管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施供应链管理,让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通过网络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协同,使相关企业能够协同性地加强实施关键的业务流程,并能充分利用同一资源或进行同步化作业,共同承担责任,确保质量和履行各自的义务。

3.4 运用新的管理理念和网络意识

随着网络经济及市场环境的发展,现代企业需要不断地创新,创造出适合企业生存及发展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创新管理理念需要充分了解本企业的管理状况,全面地认识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然后根据自身的情况,运用创新管理理念,运用新举措,不断实践不断创新。

4 结束语

网络经济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企业若想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就必须通过制定或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及时、主动地适应社会网络经济环境,实现企业生产和经营的网络化,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于伽.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管理与发展的影响[J].经济视角,2005(7):21-22.

第6篇

[关键词]网络经济、非摩擦经济、经济学理论、企业竞争策略

网络经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热潮后似乎归于平静,然而网络经济却现实地发展着,关于网络经济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有什么不同?网络经济的运行规律如何?网络经济下企业的竞争策略是什么等问题值得人们深入思考。我认为,网络经济是不同于传统经济的一种低成本、无摩擦、高效率的全新的经济型态。网络经济不仅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且对社会制度、法律、政府和人们的观念形成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企业的运作机制和竞争策略提出了迫切的更新要求。

一、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挑战

西方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任何交易都是有成本的,是要花费费用的,经济运行是有摩擦、有阻力的,也就是说经济活动是一种摩擦经济。只有通过合理的产权界定和有效的制度安排,才能降低交易费用,减少摩擦,提高经济效率。由此,如果说传统经济是一种摩擦经济的话,那么网络经济就是一种非摩擦经济。

网络经济在大部分情况下就是没有摩擦的经济,也就是说,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费用要比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低得多,几乎以接近于零的成本获得无限资源,无限地提品、服务及创意,从而使经济状况大为改观。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就如同一个虚拟的世界,只要产品低成本制造、廉价销售,就会赢得用户。可见,网络经济是不同于以往经济模式的一种低成本、无摩擦、高效率的全新的经济型态。

网络经济向传统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网络经济了传统的供需平衡机制

在传统经济学中,生产随需求而变化,企业根据需求的升降来调整生产。也就是说,传统经济是一种“供给支持需求”型经济,即“看不见的手”努力平衡供给和需求。它的传导机制是:需求——价格——供给。具体来说,需求下降,引起价格降低,再引起供给减少;需求上升,引起价格升高,再引起供给扩大。而在网络经济中,由于没有什么摩擦,没有相互抵触的因素,因而需求毫不费力地随生产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网络经济是一种“供给主导需求”型经济,即“看不见的手”努力“主流化”。它的传导机制是:供给——价格——需求。具体来说,供给增长,引起价格降低,刺激需求增长;供给增长,又引起价格降低,再刺激需求增长,如此循环往复。可见,网络经济中供需平衡的规律颠倒了。

(二)网络经济改变了传统经济中的“收益递减规律”

收益递减规律打个比方说就是,消费者吃得越饱,饥饿感就越小,对食物的需求就越少,因此食品商的收益也就越小。而在网络经济中,消费者吃得越多,就越感到饥饿。例如,微软公司的用户需要越来越多的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因为软件用户已被锁定在某一个文字处理系统或排版系统上,他们不愿学习使用新的系统,于是不断购买原系统的新版本。不久,一种产品、一项服务或一个创意就取得了偶像地位,随之在消费者眼中变成了一种时尚,从而取得了主流地位。主流化了的产品、服务或创意能自身获得动力,从而使收益递增,而不是递减。

(三)网络经济具有不同于传统经济的“反馈机制”

这里首先要明确负反馈和正反馈的概念。所谓负反馈就象是汽车行驶太快时的突然刹车,是阻力、摩擦力。在传统经济学中,负反馈既是阻力,表现为需求阻碍供给;又是摩擦力,表现为制造、分配和销售的正常开支,表现为收益递减。正反馈则截然相反,它是在加速而不是阻碍市场份额的变化。降低价格,锁定特定的用户群,发展长远客户,所有这一切都刺激了需求的增长。这种正反馈机制促使需求不断增长,迫使产量持续增长,直到市场饱和。因此,网络经济自身具有正反馈机制,这种正反馈机制与传统经济学中的负反馈机制或收益递减规律的运作方式正好截然相反。

但是,网络经济虽然不同于传统经济,但它仍要受市场力量的支配。正如詹姆士·阿利指出的,“递增利润的存在并不意味着递减利润就不存在了,这两种现象将永远共存,并且起着互补作用。”实际上,网络经济仅仅是延迟了递减利润开始产生影响的时间。

(四)网络经济具有非线性的“混沌”特征

某些具有内在不稳定的系统时而会出现紊乱的态势,数学上称之为“混沌”。而非线性则是指人们难以预料的因果关系。例如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就是一种混沌状态,买卖、抢夺市场份额向来就是按非线性系统规律进行的。一个混沌系统就是一个非线性系统。网络经济就是这样一个非线性的系统,它一旦有变化,就不是从一个值均匀地变化到另一个值,而是跳跃式地变化。网络经济内在的非线性特征正是传统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的主要原因所在。

这种现象只能用“混沌理论”来解释。一个非线性系统即使呈不稳定的混沌态势,它仍会趋于某个均衡点,系统围绕该点上下波动,达到该点时,便处于稳定状态。这个点就是混沌系统的均衡点。运用到股市上,它就成了某种股票价格的均衡点;运用到网络经济中就是各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体系的本质不同就在于它内在的数学原理是用数理混沌理论描述的。传统经济学理论只揭示了有形物品、货物的供需以及市场总是从一种状态线性地过渡到另一种状态的规律,它无法解释当代网络经济所具有的非线性混沌特征。

综上所述,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有着明显的不同,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不再完全适用于现代网络经济。二、网络经济的特殊定律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学的定律不同,它有自身的一些特殊定律。

(一)莫尔定律(Moore’Law)

莫尔定律认为,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经济的变化速度(rateofchange),网络经济是按照“因特网时”(internettime)的速度运转的,计算机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翻一番。由于这个定律首先是由美国因特尔公司的戈登·莫尔提出并应用的,因此被称为“莫尔定律”。

“因特网时”是网络经济的变化速度,它是以小时为计量单位的,这已接近人类能够吸收信息并做出决策的能力的极限。通常7年相当于因特网时中的1年。在因特网时,每3~5年就是一个网络经济时段。一种产品在3~5年里就会达到主流饱和状态。为了更鲜明地理解因特网时,可以将网络经济与农业、工业、后工业等经济时代列表对比如下: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时代的对比

时代延续时间(年)交互速度(英里/小时)环球所需时间

农业经济3~50003~5(人力)3~5(年)

工业经济3~5003~50(马车~汽车)0.3~0.5(月)

后工业经济3~503~500(飞机)0.03~0.05(天)

网络经济3~53~5000(网络)0.003~0.005(小时)

显然,每个时代的长短取决于交通和通讯的速度,也就是那个时代的技术速度。根据上表,工业时代比农业时代要短10倍,后工业时代要比工业时代短10倍,而网络经济中每个时代则只有3~5年,极其短暂。

极端的“因特网时”给网络经济的运行强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那就是学习。莫尔定律是网络经济中企业和它的竞争对手必须遵循的一种业绩学习曲线(performance-learningcurve)。网络经济是给信息增殖的一种经济模式,增殖能产生更多的信息,而更多的信息又能进一步增殖,这种不断循环着的特殊的信息收集过程,被称为学习。学习是运行在网络经济中的正反馈机制的核心部分,因为它以技术优势代替了物质优势。一般来说,一项新发明、新的电脑程序或新方法问世后,必然会有人对其做出改进,在原来的基础上巧妙地修改、提高或运用,从而掌握了增殖的奥秘。这促进了更多的革新和改进,于是就有了更多的学习,导致了后代产品的进一步增殖。这个发明、学习和增殖的循环会一直持续到技术枯竭或该技术被其他技术所取代。学习导致了全社会都在追求速度,学习过程和与之相适应的正反馈机制是网络经济的推动力,因此,控制学习变化速度是网络经济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达维多定律(Davidow’Law)

达维多定律认为,在网络经济中,进入市场的第一代产品能够自动获得50%的市场份额,因此,一家企业如果要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与其作为第二或第三家将新产品打入市场,绝对不如第一家,尽管你的产品那时还并不完美。该定律还认为,任何企业在本产业中必须第一个淘汰自己的产品,即要自己尽快使产品更新换代,而不要让激烈的竞争把你的产品淘汰掉。这实际上是在“因特网时”中生活的一个必然结果。威廉·达维多在因特尔公司任副总裁时,就注意到了提高产品更新速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这一定律。

(三)新兰切斯特策略(NewLanchester’Strategy)

对网络经济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三个人是英国的F.M.兰切斯特(1868~1946),他设计了英国的第一辆汽车,写了《战时飞机:第四代武器的开端》一书,并于1916年创立了“数学理论策略”。他的思想影响了运筹学的创始人伯拉德·库柏曼。W.E.德明在60年代把上述两人的思想介绍到日本,日本科学院院士申夫田冈博士总结了该理论中的精华部分,并以此为基础针对日本人的消费状况制定了一种新的营销策略,被称之为“新兰切斯特策略”。该策略描述的是网络经济的竞争规则。新兰切斯特策略被用于商业时,就成为一整套的指导原则,指点市场部门如何在竞争中取胜。

具体来说,新兰切斯特策略的运用可以使产品、服务或标准主流化。某个产品一旦主流化,它的地位就不大可能被动摇,锁定了一大批固定用户,并给生产该产品的公司带来巨额利润。因此,兰切斯特被许多人视为运筹学之父,在网络世界里,可以称为网络经济的建筑师,至少也可称为市场交易策略的设计大师。

三、网络经济中的生存原则和竞争策略

商场就是战场。网络经济中的市场营销就象打仗一样。根据以上网络经济的特征以及运行规律,企业必须采取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生存原则和相应的竞争策略。

(一)产品主流化(mainstreaming):抢夺市场份额

主流化是网络经济生存竞争的首要原则。为了赢得最大市场份额而赠送第一代产品的做法就是主流化。主流化所追求的目标就是“锁定”(lock-in),即通过吸引客户从而占领主要市场份额的过程。一旦数以百万计的用户对该产品有了依赖感,考虑到培训费用和其他转换成本,他们就再也逃脱不了;一旦某个产品取得了主流地位,这个地位就不大可能被动摇。显然,主流化有两方面的意义:它不仅锁定了用户,同时还消除了竞争。

免费赠送是实现主流化的具体方式,它通过把自己产品的价格降到冰点,而使其普及程度一夜之间升到沸点,从而一跃成为市场霸主。许多网络公司都是这么做的。这也就是著名的“剃须刀和刀片”原理,赠送剃须刀就是为了长期推销刀片。

主流化的直接目标就是追求市场份额的最大化,而市场份额的多少与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有直接的关系。研究发现,一个企业要想在网络经济中白手起家,必须先拥有26.1%的份额,再赢得41.7%的份额,最后达到73.9%的份额。这一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当一个企业使用高明的计谋达到26.1%的市场份额这一最低目标时,才能成为“竞争者”,即才可被看作是一个可参与竞争的企业。若低于26.1%,则它的生存能力就很弱,只能算是“不稳定的竞争者”,它的地位可能随时会被竞争者取代。一旦拥有26.1%以上的份额,就开始与其他公司相脱离,处于领导市场产品的地位。获利能力一改变,市场份额也随之改变。(2)弥补缺口来进一步赢得41.7%以上的市场份额,这样就会成为市场“领导者”。所以市场霸主的目标是猎取超出41.7%的份额,这时,该公司与它的竞争对手之间赢利能力的差距才能扩大。在网络经济中取得这一关键地位的捷径常常是兼并和收购(M&A)。(3)通过主流化以赚取73.9%的份额,从而成为“垄断者”。当然,垄断是每个雄心勃勃的公司的最终目标。但是,但再往上超过73.9%时就会停滞不前,因为其一,很难刺激出更多的商品需求量;其二,会引来与其他产业集团或专业化产品公司的竞争;其三,市场份额与赢利能力两者之间就会错位。因此,虽然拥有90%、95%或100%的市场份额,似乎是最理想的目标,但在网络经济中不应该是一个聪明企业的目标。

(二)铸造价值链:“黄金定律”

网络经济中,许多高科技产业已构成价值链上的分支。价值链是由基础科技公司、中等增殖公司及最终用户共同联结成的价值增殖链条。网络经济通过价值链实现价值增殖,企业从价值链的一个或多个分支中抽取资金,赚得利润。网络经济决定了任何公司若只是赢利,而不实现价值链增殖,将难以幸存。

价值链中包含有“黄金”,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价值链上的分支越多,它所获取的“黄金”也越多,这就是“黄金定律”。任何企业意欲挖掘网络经济的潜力,就必须充分利用由一个甚至多个市场空间构成的价值链。

网络经济下,价值链比各组成部分的总和价值要大。单枪匹马地干无济于事,所以各企业要联合起来,形成“价值链群”才能幸存。随着产品的分解,价值链不断整合。各企业应建立合作关系,发挥联合的作用,竭力从整个价值链上获取利润。

(三)PICN原则:产品个性化

网络经济中产品和服务必须要有个性,即质量和外观以及感觉要对人性因素具有吸引力。个性也许很难定义,但是有个性的产品就有市场。一个企业要在网络经济竞争中获胜,必须瞄准个体市场,实现产品、服务和创意的个性化,即遵循PICN原则。

PICN是一个缩略词,由个人化(personalization)、个体化(individualization)、客户化(customization)和特定化(narrowcasting)四个词的英文首字母大写组成。这里,个人化是指产品恰恰正好符合个人的需要;客户化是指客户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剪裁某项产品;个体化是指某项产品是专门为某个特定的人的生活方式而设计的;特定化即指客户是通过单人市场发掘出来的。所有这些,都组成了PICN因素。在网络经济中,个人化代替了效率,个体化代替了大规模生产,客户化代替了客户支持,特定化代替了大规模销售。

显然,PICN原则迫使生产超越了销售的束缚。网络经济中的生产不再是整体地、大批量地生产出普通呆板的产品,或提供僵硬、没有特色的服务,取而代之的是,它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事后能够改进。个人化和个体化使价值乘数达到了最大化。总之,在网络经济中,个人化、个体化和个人市场这些新观念正在深入人心,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节约资金这些传统观念正在悄然逝去。由于产品和服务越来越个性化了,所以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在网络经济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四)虚拟社区和部落意识

虚拟社区是由有着相同需要的人组成的群体,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把世界各地的人们与世界各地的产品和服务联结起来,虚拟社区这个概念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网络经济中,企业首先得找出富有代表性的个人习惯、个人喜好和个人品味,并据此生产出符合个人需要的产品。然后企业必须找出大量的这种类型的潜在客户,把他们当成一个独特的群体,向他们出售产品。但是要想吸引住这个群体,就得迎合他们共同的人生经历、价值观念和兴趣爱好,也就是说,要创造出一种社区意识。一个成功的营销策略必须迎合他们心灵深处的那种农业时代的部落意识。网络经济中的产品和服务不仅要适合一个单个的人,同时要能引起整个部落的兴趣。事实上,虚拟社区已超越了社团的范畴,随着网络经济趋于成熟,每个人都将成为某个虚拟社区的一员。这一观念实现主流化以后,很多后工业时代的做法将被过去的农业时代的传统所代替,人们的观念必须领先一步得到更新。

(五)企业产业化

在网络经济中,当市场份额增加到最大值时,该产品就成了市场的主导产品,制造该产品的企业就能创立完整的产业。企业就要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产品转变为产业的标准,否则该企业就会失去垄断市场的机会。发展一个产业与壮大一个公司有天壤之别,区别在于发展一个产业得到的回报比发展一件产品的回报更为丰厚;换言之,一家公司若是转变为一个产业,其价值就转化为一个“金矿”。例如,微软公司已发展成为一个产业,而苹果公司只停留在一家公司。微软公司的产业包括了本公司,外加成千上万个第三方开发商、合作伙伴及追随者,是最成功的例子。

综上所述,网络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和企业内外环境均发生了奇异的变化。企业只有密切注视并适应这种变化,采取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竞争策略,才能在网络经济中生存和发展壮大。[参考文献]

1、T.G.勒维斯[美],《非摩擦经济——网络时代的经济模式》,卞正东、王宇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3;

第7篇

关键词:网络经济;现代企业;影响;对策

作者简介:张敬坤(1968-),女,邢台电大教师,研究方向: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08)07-0046-03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等应用进展迅猛,互联网开始在各个行业、各个部门进行广泛的、实质性的渗透。网络经济是由于信息网络技术在经济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导致信息取代资本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并形成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从企业运行的角度看,网络经济是建立在国民经济信息化基础之上,各类企业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整合各式各样的信息资源,并依托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网络进行动态的商务活动和管理活动所产生的经济。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经济是以传统的实体经济为基础,运用网络的技术手段作为传统生产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它和传统的实体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对现代企业而言,网络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作为网络经济核心内容之一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意味着企业在战略思想、管理理念、运行方式、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的革命性变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一、网络经济的内涵和价值

网络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作为网络经济核心内容之一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现代企业都意味着在管理理念、组织结构、战略思想、运行方式等各个方面将要发生革命性变革。网络“泡沫”的破灭不但没有使网络经济停滞不前,相反,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同时,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网络经济的发展不仅不能离开实体经济,而且一定要扎根于实体经济。网络的作用终究是为了提升实体经济,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能否进一步整合,将决定着生产力的变革。只有把网络技术融入到传统产业的各个领域,应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整合信息资源进而进行研发、制造、销售和管理活动,网络经济创造的生产力才能够大大提高传统经济的运行效率。

网络经济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它本身能够立即产生多少有形财富和利润,更重要的是它所营造的是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高社会发展能力和经济创造力提供一个平台,所有产业都构建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使企业有可能实现财富迅速积聚和跳跃式发展。

二、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国际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变化是空前的,它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使建立快速、全球性贸易成为可能。电子商务健康快速的发展将是21世纪衡量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如今,全球网民已超过6亿人,占全球人口总数的近1/10,遍及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不仅仅是在美国、欧洲、日本这些发达国家,在世界的任何地方,网络经济都在发挥它巨大的作用。

(一)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进入网络时代,人们正由稳定的商品供应垄断者主宰的经济转变为临时的商品供应垄断者主宰的经济,大批量制造和大批量销售正在让位于大批量定制。因此,网络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焦点不再是单纯地集中于谁的科技更优良,谁的规模更强大,谁的资本最雄厚,而是要看谁最先发现终端消费者,并能最先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谁最先顺利地为消费者提供了其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务,谁就是成功者。这里并不是说企业可以忽视发展科技,而是要把技术研发看成是工具、手段,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是目的,也就是说市场决定企业的发展。

(二)对企业经营模式的影响

以网络化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将极大地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摆脱常规的交易模式和市场局限。这不仅要求交易双方和服务部门的商业信用和支付的银行信用高度成熟,而且要求保险机构、金融机构、供应商和客户在电子网络交易系统中的高度整合与兼容,使网上市场成为交易参与者密切关联和利益攸关的集合体,从而改变了传统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期间,一些传统的规则和惯例在发生变化。因特网可以使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急剧降低成本,将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到超乎想象的新水平,进入企业原来因为地理条件而被排斥在外的市场,创造新的收入渠道,并最终重新界定它们所经营业务的本质。利用电子商务进行营销,主要是建立公司的网站和进行网上广告。尽管建立和维护公司的网站需要一定的投资,但与其他销售渠道相比较,使用国际互连网的成本已经大大降低了。网上的多媒体动画效果和色彩的运用是传统的宣传品无法相比的。从理论上讲,网上广告时间与空间都没有限制,企业任何想表达的内容都可以全天候不停地在网上倾诉。网上交易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以迅速扩张和普及,就在于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这是因为,一方面,每个采购合约中投标企业数量增加,增强了竞争,导致价格下降;另一方面,买方与卖方之间的谈判可以大幅度减少,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三)对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影响

在因特网的支持下,传统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所谓“虚拟垂直一体化”就是对这种新的生产组织方式的描述。这种生产组织方式以国际品牌为龙头,通过原厂委托制造(OEM)的方式把生产过程分包给下游厂商,其极端的形式是全部产品均为外包生产,品牌公司只负责设计和营销。此外,我们还应该意识到,在网络经济中,企业大小的意义在减少,因为进入虚拟市场的门槛很低,任何人都能够通过网络与大企业向全球市场提供非物质产品,既不需要自己拥有生产设备,也不需要拥有销售渠道。

(四)在企业组织结构上的影响

网络经济使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得以创新,从而使管理具有更高的效率。事实上,在信息化、网络化的背景下,一方面,企业运行的环境呈现复杂多变、无法预测的趋势,工业经济条件下的金字塔式层级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越来越难以适应;另一方面,同样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又为应对这种趋势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手段,推动着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的创新和发展。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工业经济时代严密的企业层级制组织理所当然地受到冲击,而在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强大支撑下,非层级制正呈如鱼得水之优势,具体表现为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和分立化等基本趋势。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能够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使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部门成为企业改革与调整组织结构的新时尚。

三、网络经济下现代企业应采取的发展策略

(一)现代企业应进一步创新企业文化

网络经济形态下的企业文化创新必须充分研究产业的演进、市场及竞争状况变数等情况,它的核心要素是知识,而知识的载体是人。所以说人力资本是网络经济中最重要的资本,如何让人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关系到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我们注意到:同样的人,在美国可以出很多成果,可是为什么在中国就可能做得差一些呢?问题主要就在于企业的文化制度环境方面。为了取得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尽快改变制度环境,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经营理念,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才激励制度,着力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企业文化氛围,才能使企业真正强大起来,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现代企业应进一步创新技术能力

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基础,在网络经济形态下,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技术创新意识、优秀的技术创新人力、提高有创新的产品等显得十分关键。总之,网络经济形态下企业的创新战略,首先考虑的是企业的成长发展与这一新经济形态产业基础的适应和互促、互动;其次考虑企业成长发展的核心动力表现;再后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设计问题。创新正好从战略层面上,解决了企业成长发展的核心动力问题。

(三)现代企业应进一步创新生产方式

虚拟化策略的关键是把握企业核心竞争力,把企业的有限资源集中在优势部门上,而将非核心的业务与能力分离或外包出去,干最省事的活,从事最有主动性的工作。主要形式是业务外包。业务外包是指把企业内部的智能和资源集中在那些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活动上,然后将剩余的其他企业活动外包给最好的专业公司,从而营造企业高度弹性化运作的竞争优势。另外也有当几家企业有着共同的需要,出于对技术的保密或成本的考虑,不愿外包时,则共同出资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这种虚拟化的网络合作形式,不仅可以达到节约运营成本的目的,而且还可以达到规模经济的经营成效。

总之,面对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我国企业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结合自身实际,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吴建安.市场营销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2] 刘国光、王洛林、李京文.200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经济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 郑吉昌.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模式与营销渠道变革[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3,(01).

Discussion of Network Economy's Influences on Modern Enterprises

Zhang Jingkun

(Xingtai Electronic University, Xingtai, Hebei, 054000)

第8篇

     关键词  网络经济 网络外部性 标准化 进入壁垒

    新经济下的产业以很大范围产出上的平均成本递减、相对于新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可以获得的融资而言不算太大的资本投入、非常高的创新率、迅速而频繁的进入和退出、消费的规模经济为特征的,满足这些特征,要求在标准设定方面实行垄断或者企业间的合作,纵向一体化在新经济中往往更为普遥。而这些特征都把新经济推向垄断,同时也推向竞争。

    一、新经济条件下垄断市场的形成 

    1.网络外部性、正反馈效应和需求方规模经济

    网络外部性作为新经济最基本特征,是指某一信息产品对一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或者可兼容产品用户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因用户数目增加而增加效用是产品的直接外部性,而由于用户数目的增加导致更多互补产品供给而实现效用增加则是产品的间接外部性。网络外部性是网络规模扩大过程中的一种规模经济。产生于市场需求,是一种需求方规模经济。需求方规模经济的存在,导致某一特定网络产品用户越多,该产品具有的价值越大,从而吸引更多用户,由此形成网络扩张的正反馈效应。在此效应作用下,信息产品市场迅速扩张,市场占有份额提高,市场垄断性加强,可能形成独家垄断性市场结构。  

    而工业经济下亦存在的正反馈效应,也有规模经济效应。但是这种来自供应方规模经济导致的正反馈效应,在产品达到一定产量便进入”边际收益递减”阶段,负反馈将发挥支配作用。因此旧工业经济时代,厂商很难将规模扩大到垄断整个市场的地步,单个公司主宰市场的现象难以出现。    2.兼容性与标准化竞争  

    产品的兼容性指一个“系统”中两种组件结合并工作的能力。两种产品结合并共同提供服务但没有成本时,就说是兼容的。这种产品之间的兼容性程度直接影响网络规模大笑,从而影响产品的应用速度和市场地位。如果产品兼容,拥有的网络价值相同,以成本竞争优势地位。但是如果产品之间不兼容,而网络外部性较强,如果厂商采取先发优势进入市场并形成行业标准,在正反馈效应作用下,可以获取巨大的超额利和市场控制力,甚至垄断市场。由于标准选择中的锁定效应,使得信息市场中,消费者预期对产品的市场垄断地位具有重要影响。在信息市场上,新生产品想要进入时,除了自身技术优势,还要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差异化竞争等手段来积极引导消费者,通过正反馈效应来形成和扩大市场垄断地位。

    3.产品或市场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是导致市场垄断的重要因素。在信息市场上,先入者的技术标准构筑起后入者的市场进入壁垒,从而导致市场垄断。归根结底是因为信息产品的网络外部性。从网络外部性和消费者惰性产生的锁定效应来看,消费者是进入壁垒的设立者,虽然并非自己选择。但是,信息市场上,技术创新是动态过程,创新而带来竞争的持续不断,竞争可以打破垄断形成新的垄断,技术标准也会不断更新。这些竞争围绕技术标准化展开,先入方用作进入壁垒的技术标准成为后来者进入市场的障碍,竞争也就以此为关键,由此,信息技术不断被替代和升级,也出现了网络经济时代垄断的一方面特征:高竞争和高更替。

    4.知识产权和专利权保护  

    知识产权是为了鼓励知识产品生产而授予知识产品生产者的一定程度的垄断权,对促进技术持续创新十分必要。传统工业经济时代己经如此。企业是要从创新的利润中汲取创新动力的。而利润才通过发明专利加以保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的一种合理垄断。在新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保护和网络效应更使得企业在信息技术快速变化发展的情况下保持一定市场垄断性。比如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市场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本国的知识产权保护。

    二、网络经济条件下垄断市场的特征 

    1.垄断市场的技术性  

    新经济时代的竞争主要是技术创新的竞争,技术垄断是企业在市场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关键因素。尤其是信息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和灵魂。由于有知识产权和专利法的保护,技术的不断扩散和难以仿制的特点,创新企业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技术垄断,对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这和旧的工业经济时代不同,工业经济时代影响竞争的决定因素在于资本,企业只有拥有足够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才能在竞争中胜出。因此,竞争的积累主要是资本积累的竞争,垄断的企业多是资本雄厚的大企业。而网络经济时代占有市场垄断地位并不一定开始都是大企业,垄断地位不能单凭市场份额来判断。

    2.垄断市场的易变性  

    在新经济时代,垄断是以技术为主导的垄断,技术创新是形成市场垄断的关键性因素。由于创新技术的不易性和进入壁垒,以及知识产权和专利法的保护,再结合信息产品的网络外部性特征,垄断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较强的优势和稳定的市场垄断地位。一浪高过一浪的创新活动也使得信息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使得新经济下的垄断具有很强的世时期性和脆弱性,更是暂时性的垄断。新经济下的市场垄断稳定性和变动性并存,造成了整个市场的易变性。 

    3.垄断市场的竞争性  

    新经济下垄断与竞争的关系特征也发生了不同于旧工业经济时代的变化。不复是交替性关系态势,而一定程度上互为强化。伴随着技术创新速度加快,技术产品生命周期虽短,创新频率提高。另外创新的风险投资机制完善,减小创新的障碍,所以信息市场,垄断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比尔·盖茨就已在警告员工,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而竞争和垄断之间呈现了交替性,并互相激发。    4.垄断市场的合作性  

    旧工业经济时代也存在企业之间合作,但多以价格和产量的合谋形式存在,损害了消费者福利而为反垄断法所规制。但在新经济中,企业合作大大加强。网络外部性的存在,使得企业合作的价值更大。另外,消费者导向的市场之形成也成为企业合作的必须选择。此外,网络技术为企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流条件。新经济时代因产品技术性和开发风险的提高,封闭式创新模式已不再适用。 

第9篇

网络经济给现代商业带来了多样化的形式,人们可以在网上签订商贸合同来代替传统意义上的谈判,可以呆在家里“逛超市”而免受车马劳累之苦,还可以在电脑上进行设计或修改图纸,进而可以自行设计自己需要、符合自己口味的产品,可以对生产厂家、商业公司提供样品加以修改。这些使得传统观念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区别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界限日渐模糊”,“产消者的意义越来越重要,这种产消合一的兴起,开始改变市场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①互联网使劳动生产率得以极大提高,人们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网上的信息资源正逐渐替代传统稀缺的自然物质资源而成为富国、穷国共同享有的财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所谓国际公平……。然而,当我们津津乐道于网络经济的这些非凡成就时,切不可忽视这种技术型经济所不可避免地给社会带来的一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以及由此而在网络经济活动中产生的一系列道德问题。

(一)个人隐私问题

互联网技术作为“信息高速公路”,它运行系统的开放和符号的通用,强调言论自由与人际的虚拟沟通,鼓励对“真实”与“个性”的追求与张扬,这种网络文化造成的后果有可能是个人隐私的被剥夺,私人生活的价值流失。一般说来,通过网络侵犯人们隐私权的行为要有:①电脑黑客的入侵。电脑黑客们出于好奇或其它目的,利用其高超的电脑技术,自由地出入于网络世界,各种安全措施对于他们来说形同虚设。②侵犯消费者的隐私权。消费者在利用因特网购买某些产品和服务时往往要提供一定数据的个人资料,如家庭人员构成、住址、经济收入以及电话号码等,这些资料在网络经济活动中常常很容易被收集、整理、出售,用于商业目的,这就很可能造成对消费者隐私权的侵犯。在一项有关消费者隐私的调查问卷中,89%的人认为计算机使某些人更容易获得有关个人机密的私人信息。 ③侵犯员工的隐私权。在网络会,一些公司利用电脑网络对员工进行监视,以了解员工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效率,从而可能侵犯员工的隐私权。“网络神探”是指一种新开发的“监工”软件,把它安装在办公室的电脑里,能将每个员工在网络工作站上的所做、所为以图像的形式记录下来。企业负责人只要打开浏览器便一目了然。使用了该软件,就如同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可私自打开别人的办公桌抽屉。③许多公司认为员工的电子邮件跟其他商业通信没什么两样,属于本公司所拥有的资源,自己(指公司方)有权决定如何利用它。这种未经许可便私自调阅员工电子邮件的做法在用户和研究隐私问题的专家看来实际上是对员工隐私权的侵犯。④合理的隐私权在当今世界各国已得到公认。一方面,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另一方面更为基础,隐私权是一种天赋权利,尊重他人的隐私是自明的义务。保护隐私是对人性自由和尊严的尊重,是一项基本的社会伦理要求,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网络经济中出现的伦理问题之一便是个人隐私危机。在电子信息网络发达的国家,个人隐私权能否得到有效保护已成为网络经济主体普遍性的忧虑。

(二)知识产权问题

在网络经济时代,侵犯知识产权已经成了裸的强盗行径。互联网上的侵权形式则是各种各样。许多网民将他人享有版权的软件作为礼物送与自己的网友,或是放在网络社会里任人使用。这种侵权行径通过高速、快捷的互联网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是不言喻的了。⑤由于网络知识产权背后涉及到裸的经济利益,因此,对于它的保护问题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面对形形的侵犯网络知识产权现象,世人关注得较多的是从技术和法律方面着手来加强对侵权现象的防范和打击力度。对于由技术筑起的保护壁垒,往往是很容易被新的技术所攻克的。技术本身的性质也就意味着它终将被新的更高层次的技术所取代。如此,对于侵犯知识产权深恶痛绝的人们自然便想到了另一强有力的手段――法律。由于法律在本质上是反应性的,只能对已出现的问题做出反应,而通常反应的方式又是极其缓慢的,技术和法律这两道防线并不能很好地阻止互联网中的侵权问题。第三道防线――道德篱笆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与之相关的道德问题。首先论述的一个问题逻辑是:如果人们在网络上非法复制、使用有知识产权的软件是一种不道德行为,那么当某种社会性的、公开性的知识由于个人垄断而导致妨碍社会进步是否同样是一种不公平、不道德的行为呢?这里不仅涉及到关于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公开合理利用的关系,而且提出了一个重大的道德问题,即信息产品开发者的财产权是否有道德基础以及这种道德基础的限度如何?缘于此,复杂的道德问题出现了。从道德角度看,什么是开发者拥有的财产权?其实也就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性质和范围问题。再进一步具体化,我们就会提出诸如下述问题:信息产品开发者从其创造中获益的权利该大到什么程度?知识产权保护是否应扩展到计算机界面?区分剽窃原始思想、基于其新思想而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的界限是什么?这些问题迫使我们尽快对知识产权做出符合网络经济时代的新的操作规范。

(三)信息安全问题

伴随着因特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面临的安全问题早已从物理空间蔓延到网络空间。如何界定信息健全的行为规范,又如何追究信息安全的主体责任?首先确保系统安全是不是每一个网络经济主体都应该承担的义务?如果信息泄露且被非法使用,受害的是与信息相关的主体不是泄露方,那么这种情况下的安全责任和造成的损失应该由谁负担?其次,如果认定网络经济主体有义务保护信息,那么应在多大程度上对系统和数据加以安全保护?再说,破坏信息安全的行为本身就是不道德行为甚至是违法犯罪行为;同时有必要进一步思考:“黑客”未授权访问的危害有多大?假如是非恶意的应如何对待?“黑客”行为的善恶及其后果又该如何看待?如对于1988年11月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研究生莫里还有,如果在没有破坏原始数据的情况下,未经授权的复制行为应该怎样界定其性质?信息是财产吗?如果是,那么某人盗窃或未经许可复制了信息中是否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呢?所有这些问题都是网络经济环境下对信息安全的挑战,同时也涉及到个人隐私以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四)信息垄断问题

在以网络为骨架的信息社会中,信息是最重要的资源。谁能更有效地搜集信息、掌握信息、加工信息、使用信息,谁就能够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从社会共同进步、缩小国家间、地区间的贫富差距、创造一个每个人都有能充分发挥其潜能的环境来看,信息应当共享,也就是说,信息共享是道德的。但是,从信息的生产来看,信息生产需要创造性的发挥和智力投入,一些大的信息产品所耗费的劳动往往是惊人的。信息生产者有权利要求占有其信息产品的所有权,通过销售信息产品来补偿投入并赚取利润。从信息的传播来看,它需要大量的软硬件产品的支持,这些网络产品的生产也需要大量的投资,必须在网络使用者身上得到必要的回报。进一步说,由于经济条件不同,个人能力不同,所在地区和国家不同,掌握语言不同,不同的人享受信息的条件是不同的,从而造成多种形式的对信息共享的背离,其极端就是信息垄断。信息垄断不仅是增长其竞争优势的经济行为,也是一个涉及到人类社会基本的道德行为。首先涉及的是控制敏感信息的程度问题,即在什么情况下这种控制就走向了其极端――“信息垄断”?其次,社会能容忍“信息垄断”吗?这种垄断是不是与其它形式的垄断一样有害和反竞争?这些问题使我们难以对公平的界限达成一致意见。

网络社会是一个高度开放、高度自由的系统,网络社会的成员十分复杂,网络管理十分艰难,网络经济带来的伦理问题对网络社会各成员行为的道德约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人们的网络道德意识。由于网络和在网络空间中的活动是一种新鲜事物,目前尚无相应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于是一些人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将网络空间视为道德真空。似乎在这里,有的只是能力的高低,而没有道德上的善恶。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对网络行为缺乏经验,对网络行为的可能后果常常做出错误的估计,造成许多人在行为上并无恶意,事实上却酿成恶果。因此,必须对人们特别是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人们进行网络道德教育。首先,要培养他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责任意识。其次,要提高他们估计、认识自己网络行为后果能力。

2、建立和健全对网络行为的监督、管理机制。首先,对网络行为和网络行为者之间建立明确的、可查的一一对应关系。这跟尊重隐私应该并不矛盾。其次,政府要建立专门的机构对人们的网络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要建立一支思想好、业务精的“网上警察”队伍,对一些不健康的、对社会危害大的信息进行堵截、删除,查找制造这些信息人,并追究他们的责任。

3、加强对网络的立法执法工作。网络空间必须是一个道德空间,同时还必须是一个法治空间,没有法律的强制力,仅靠良心和社会舆论,是不可能真正有效地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的。而且,由于在网络空间中,人们常常并不知道网络行为背后的行为者,社会舆论就很难发挥它规范人们行为的道德作用。因此,法治在网络空间比在物理空间更加重要。当前,我国在网络的立法和执法方面还不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