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基础护理服务项目

时间:2023-09-24 10:56:36

导语:在基础护理服务项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基础护理服务项目

第1篇

关键词:基础护理;临床护理;护理规范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108-01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2012年6月在临床一线工作的425人护理人员为对象进行调查,其中副主任护师25人,主管护师137人,护师33人,护士230人。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根据卫生部5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6(卫医政发[2010]9号)中的17项内容,设计表格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2个部分:第1部分为17项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落实情况,分3个层次,即目前完全由护士完成的项目、由家属或护工配合完成的项目、完全由家属或护工完成的项目,均为单选;第2部分为17项基础护理服务项目难完成的因素,每项设人员配置因素、工作时间因素、班次职责因素、管理因素、基础护理用品与工具配备因素、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的认识因素6个选项,为多选。

1.2.2 调查方法 召开护士长例会,讲明调查目的、要求。下发调查表格,由护士长负责调查表格的说明、发放和收集。共发放问卷425份,回收有效问卷374份,有效回收率88.00%。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3.5软件进行统计描述。

2.临床基础护理落实情况分析

基础护理工作是护理日常最基础的工作。完全由护士落实完成项目排在前6位的是:留置尿管护理、整理床单位、口腔护理、压疮预防及护理、会阴护理、安全管理,表明专业技术含量高和经常抓的基础护理工作多数由护士独立完成。完全由家属或护工帮助完成项目排在前6位的是:足部清洁、床上洗头、协助患者进食水、面部清洁和梳头、协助更衣、温水擦浴。

3. 基础护理工作落实受多重因素影响

统计显示,人员(30.67%)、时间(29.63%)、班次(15.67%)、认识(11.03%)、工具(7.98%)、管理(5.01%)是影响基础护理工作落实的多重因素。其中受多重因素影响比较大、排在前6位的项目分别是面部清洁和梳头、床上洗头、足部清洁、温水擦浴、协助患者进食水、协助更衣。

3.1 解决认识问题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保证基础护理工作落实的前提。我院积极组织安排全院护士集中学习标准,进行创建认识和工作落实的大讨论,不断转变护士群体观念,提高认识。着重从5个方面入手:理性思考现代护士角色定位。护理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职业,只要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事情,我们都应义不容辞地努力为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内涵认同,要有专业广度。我们反复通过不同的会议向护士讲明,基础护理工作不能仅狭义地理解和等同于卫生部17项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要求,更不能等同于一般生活护理。

3.2 解决排班问题

改变排班模式,调整工作职责是保证基础护理落实的根本。深化整体护理,变功能小组制为责任护士包干制,充分利用现有护理人力资源,将责任组长加辅助护士模式,改为责任组长加责任护士的排班模式,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排班制度,建立我的患者、我的护士的责任关系,落实基础护理质量、落实工作责任、落实优质服务。

3.3 解决落实问题

理顺班次职责,科学安排工作流程是保证基础护理落实的保障。重新界定岗位职责。要求各科室根据科室疾病特点和护理工作重点,对本科室基础护理、专科护理项目进行重新梳理,做好班次时间安排,责任到班次和人员,进行规范管理。强化责任组长责任,加强基础护理评估,指导和督促小组内责任护士基础护理工作的落实。加强医生沟通与培训,使之正确掌握分级护理标准,医嘱恰当,与病情相符。护士依据护理患者给予、护理患者协助、护理患者指导的原则,尊重患者意愿和需求,依据疾病急危重程度,做好每班、每日、每周常规基础护理。避免机械执行、一刀切的状况。重新修订和完善基础护理工作标准,除传统的基本内容外,加入患者评估、病房巡视、健康教育、排班模式、职责调整等工作指标,融入专业性、实效性和人文性,引导护士多从护理工作落实与患者需求之间的差距思考,主动落实和解决工作难点;依据卫生部护理文书书写要求,简化不必要、重复的护理文书书写,多采用表格式的填写方式,减轻护士文书书写强度,保障基础护理落实时间。

3.4 解决管理问题

锐意改革,贵在深入持久。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的创建,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一次活动或者是一场运动,而是优化医院服务、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患和谐的切入点。改革是改变旧制度、旧事物,是一场变革和革新。就必然会触及医疗卫生体制深层次问题,必将触及到医院人(优化的护理人力资源)、财(合理的效益分配)、物(基础的设施投入)、利益(适宜的工作劳动强度)、管理(工作流程、全员的服务意识)、业务(医疗技术水平)、体制(护理垂直管理、科主任负责制)等诸多方面。仅靠护理单方面力量是不能够解决的,允许各所医院探索不同的做法,允许医护人员、医院领导和行政主管部门有一定的时间思考和消化,不操之过急,要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稳步推进。护理管理者要积极争取领导和政策支持,解决人员紧缺与临床业务繁重的矛盾,解决文书书写繁重,跑外勤多,工作辛苦,护士待遇偏低等实际问题;解决护理相关的护理工具和用品等实际困难,促进后勤支持系统、支助中心、静脉配置中心、药剂配送中心、后勤配送中心、营养配送中心、陪护管理中心等的建立,减轻护士劳动强度,让基础护理工作持久、专业地落实,做出工作实效。善动脑筋,做出医院亮点和科室特色。在工作中各医院、各科室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点带面,多引导护士做好护理,心系患者、倾注关爱。通过基础护理实质性内容和实际的效果,让患者真正得到实惠,切身感受满意。

参考文献:

第2篇

开展基础护理服务面临的问题

对加强基础护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理念不到位,基础护理是各临床专科护理的基础,是护士观察病情的、与患者沟通的最好途径。生活护理是护理工作的基础,是护士最基本的实践操作,也是患者最基本的心理、生理需要。调查有50位护士认为生活护理降低了护士形象和自身价值。

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配备不足,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维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危,特别是在诊疗措施更加复杂,护理工作量加大,人性化的服务要求日益高涨,对护士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年轻护士多,聘用护士50人,护理队伍稳定性差,人力配置不能满足患者护理需要。

护士长的管理水平不高:护士长是护理学科、护理队伍的带头人,但有些护士长忙于事务性工作,同时对此项工作认识比较模糊,存在不主动,等待观望思想。

开展基础护理服务实践措施

成立组织,完善制度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和考评机制,为活动的启动、实施、扎实推进提供有力保障。为确保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作为护理管理者,要立足本院实际,围绕“示范工程”活动主旨,成立专项工作领导组织,完善制度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和考评机制,逐步加以实施,为活动的启动、实施、推进提供保障。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护理部于2010年3月26日召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动员大会,医院党政领导参加并作动员讲话,从上到下形成合力,共同进行“示范病房”氛围建设,示范病房护士长在大会上做倡议发言。在病区醒目的位置悬挂明显的示范牌,公示服务项目及服务监督方式等,编写“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手册”内容:护理服务程序标准、活动方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通知、分级护理制度、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质量评分表。下发到每个护理人员,要求各科护士长组织学习,积极营造优质护理服务氛围,迈好活动的及时启动、稳步推进、有效开展关键的第一步。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正确评估不同时段基础护理的内容和强度。护理工作模式:实施小组责任包干制,责任护士对其负责患者所有护理工作全面负责,在改变分工方式的基础上弹性排班。

在病区建立了住院服务指南,详细讲解基础护理服务宗旨和内容,同时将分级护理标准公示上墙,通过公示护理服务内容,完善护患沟通、监督的渠道,以此取得患者满意。建立健全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强化落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实施过程中,护士长定期组织全科人员总结、分析、完善护理工作中不完善的方面,不断对护理工作细节和流程进行改进和优化。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我们根据各科特点制定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落实记录表、健康宣教表、危重患者巡视卡,压疮、跌倒、过敏、输血等标识,要求责任护士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护士长每天按照各项工作要求进行督促、指导护士落实到位,并依据各种表格记录对各级护士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护理部根据“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标准,制订了各护理级别基础护理服务质量评分表,住院患者对基础护理实施效果评价表。依据考评机制,认真考评,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做好总结改进提高工作,为下一步优质服务工作在全院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要依据考评细则,对示范病房工作进行阶段性考评,及时发现影响示范工程工作的不利因素及需改进的不足,同时综合患者、社会各方面的工作意见及建议,召开阶段性工作总结分析会,该改进的工作及时改进,不断促进优质服务工作稳步推进,为“示范工程”活动在全院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体会

患者的感受:虽然护理工作很辛苦,但是每个护士都很贴心、很周到、有责任心和风险意识,与患者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尤其是部分生命已进入倒计时,任何治疗都无法带来转机的患者,护士的陪伴和临终守护让备受病痛折磨的身心能够感受到温暖,让最后的生命能够获得尊严。

第3篇

具体措施:

1.护理人员必须坚持每周一例会制度,参加每周的医疗安全教育学习,发现一次不执行按医院的规章制度处罚。

2.结合我院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的理念,提供主动服务,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倡护理人员用“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服务于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3.通过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服务,在全社会树立医疗卫生行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二.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总结经验,逐步探索和完善适合我院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水平。

具体措施:

1.要进一步落实《护士条例》、《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的要求,切实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夯实基础护理。

2.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1)医院、病房有完整的创建计划、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护理人员经注册上岗,规范执业。

2)建立健全临床护理工作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临床护理服务规范、标准。

3)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各级各类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规范临床护理执业行为。

4)建立护士绩效考核制度,根据护士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以及住院患者满意度,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晋升、评优相结合。

3.明确临床护士应当负责的基础护理项目及工作规范,必须履行基础护理职责,规范护理行为,改善护理服务。

4.明确临床护理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分级护理的服务内涵、服务项目要包括为患者实施的病情观察、治疗和护理措施、生活护理、康复和健康指导等内容,并纳入院务公开,作为向患者公开的内容,引入患者和社会参与评价机制。

三.加强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的学习。

具体措施:

1.开展《护士条例》、《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每月至少一次,让护理人员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及法律法规条文。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断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制定病人安全管理预案。

3.加强质量监控措施管理,加大关键质量控制力度,科室建立质控小组,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和各环节质量管理,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消除和减少隐患的发生。

4.反复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利用晨会和平时业务学习进行法律知识与防范医疗纠纷案例的讲课,用具体案例告知护士,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定期召开安全分析会,让护理人员结合岗位工作,寻找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尤其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更新管理理念,鼓励护理人员上报安全隐患,并设立隐患自查报告奖励制度,如隐瞒不报,则按相应制度惩罚。

四.加强护理“三基”“三严”的学习考核,

具体措施:

1.每有一次理论考试,一次技术操作考核。

2.鼓励护理人员参加院内外的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培训。

3.制订优惠政策,鼓励护理人员参加成人高等教育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及理论知识。

4.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护理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每二月请上级专家来我院指导讲课,护理人员轮流到上级医院短期培训。

五.加强护士条例的学习,严格执行医嘱执行制度,坚决杜绝用药与医嘱不符的现象发生。

具体措施: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一旦发现护士用药与医嘱不符,立即取消当班护士护理执业资格。

六.加强无菌操作规程的培训、无菌物品的管理、做好各种无菌物品的发放使用流程管理及高压锅灭菌监测督促检查工作;做好传染病人的消毒隔离工作,督促做好卫生员的病房终未处理工作。

具体措施:合力分工,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七.加强值班交接班制度。

具体措施:

1.一周一次核心制度的学习。

2.一周一次至少护理人员集体交接班。

3.加大行政查房的检查督促力度。

八.加强护患沟通。

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丰卫[2009]168号文件《加强医患沟通工作的实施意见》。

2.切实转变思想,提倡以病人为中心的主动服务。

3.结合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做好护患沟通。

4.把入院宣教、健康教育、疾病指导、出院指导、出院病人调查等工作科学的结合在一起,做好护患沟通工作。

九.做好抢救药品、物品的管理与保管工作。

具体措施:

1.制订抢救器械的修养与维修制度。

2.积极引进新型的抢救器械。

3.做好抢救药品、物品的处备用状态的检查工作

4.加强值班交接班的责任心。

十.严格掌握特殊药物的滴速,严格履行特殊用药的告知。

具体措施:

第4篇

为落实国卫办医函[2015]1056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的精神;医政发[2011]23号《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南的通知》;《护士条例》、《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及卫生部[2012]《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总结我院2019~2020年“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的不足,2021年,我院护理工作主题定位“从心服务”,围绕患者满意的需求,打造最温暖服务的团队。从服务意识、服务技巧、服务流程、服务创新四个方面,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1. 深入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深化“从心护理”品牌塑造活动和“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创建活动,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努力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2、目标:在塑造“从心护理”品牌的基础上,2021年初重启全面开展以患者满意、社

会满意及政府满意为目标的优质护理服务,在全院15个护理单元逐步开展、完成“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工作。到2022年5月,创建6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和20名“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通过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改进临床护理服务,全面提高医院护理工作水平,让患者满意、政府满意及社会满意,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3、活动主题:夯实基础,“从心护理”提供满意服务

二、活动重点内容

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广东省护理事业2016-2020年发展规划》,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切实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落实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重点做好以下10项工作:

1. 建立健全临床护理工作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临床护理服务规范、标准。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各级各类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规范临床护理执业行为。建立护士绩效考核制度,根据护士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以及住院患者满意度,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晋升、评优及奖惩相结合。

2. 加强全员培训,强化服务理念。开展《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的学习培训,以及“基础护理该不该做?该谁做?如何做?”全员大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护士明确临床护士应当负责的基础护理项目及工作规范,临床护士必须履行的基础护理职责,规范护理行为,改善护理服务。

3. 制定院、科两级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在医院公共区域悬挂“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宣传栏,营造浓厚的创优氛围。将临床护理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纳入院务公开,向患者及家属公示,引入患者和社会参与评价的机制。

4. 结合医院实际,进一步完善岗位职责,优化工作流程。推行实施小组责任制,探索实施护士的分层级管理,以实际工作量为基础,实行具有专科特点的弹性排班。不断丰富和拓展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

5. 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满足患者知情需求(环境、治疗、用药、膳食营养、康复、心理干预、手术、检查等),促进临床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

6. 进一步完善临床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细化和量化考核指标,保证护理工作的落实,能够让患者得到实惠。建立落实基础护理的责任制,按层级建立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和临床护士的质量考核标准及制度,将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考核相结合,并将检查和考核结果作为护士个人和部门奖惩、评优的依据,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7. 进一步完善临床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细化和量化考核指标,保证护理工作的落实,能够让患者得到实惠。建立落实基础护理责任制,按层级建立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和临床护士的质量考核标准及制度,将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考核相结合,并将检查和考核结果作为护士个人和部门奖惩、评优的依据,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8. 取消不必要的护理文书书写,简化护理文书,采用表格化护理文书,缩短护士护理文书书写时间,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提高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质量。

9. 进一步完善护理支持系统,理顺各部门工作职责,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为全面加强临床护理、落实基础护理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和有力保障,形成全院共同的工作目标。

四、实施方法步骤

(一)筹备启动阶段(2021年3月)

1. 召开全院护士长会议,明确活动领导小组、监督评价小组及职能部门的职责,提高认识;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

2. 召开全体护理人员会议,传达市护理学会“从心护理”精神,借势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解读“方案”内容,动员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到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3. 根据2020年年终评估检查方向,调整临床质控管理“本”专科“六大本”临床风险管理“六大本”内容,制定“控基础”和“控高危”的质控检查实施细则下发临床各护理单元;

4. 制定《护理人员优质服务实施细则》内容,启动《护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社交礼仪和和护士仪表仪容规范》培训;

5. 制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计划,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奖惩办法;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1年3月-11月)

1. 2021年3月~11月,全院范围内启动建立“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15个护理单元: 血透科、新宝兴血透、门诊导医、急诊科、体检科、综合内科、综合外科、妇产科病区、产房、妇科治疗区(含医助)、手术室、康康复三区、康复一区、康复二区、供应室、口腔科

2. 每季度在全院范围内评“星级护士”和“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在医院显眼的公共区域设“优质护理服务宣传栏”,图文并茂的形式公示本院“从心护理” 的点点滴滴; 让全院职工、患者及社会各界参与、支持及监督。其中,2021年3月~5月中旬的表彰

①全院范围内,每季度公开评定5名“星级护士”和1个“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星级护士”予以300元/人奖励,“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予以500元/人奖励 ;

②2021年上半年,启动阶段合并到“5.12护士节”活动项目中,共同表彰和奖励;

(三)总结交流阶段(2021年12月~2022年5月)

1. 对15个临床护理单元的工作,特别是基础护理服务进行质量评估与检查指导,树立典型,鼓励先进,宣传和推广好的做法,总结经验,逐步探索和完善适合我院的护理管理制度,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水平,同时接受上级行政部门的检查指导。

2. 2022年“5.12护士节”进行阶段性总结, 评选2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和20名“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1. 医院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坚定信心,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2. 为确保“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顺利开展,成立以院长陈晓峰为组长、其他院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成立以周明英为组长,各临床护长为副组长的监督评价小组。

(二)认真贯彻落实,扎实稳步推进

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明确职责,周密部署,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及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同时认真、全面地开展自查自建,推动各项工作扎实稳步开展,持续改进临床护理工作。

(三)加强指导检查,确保取得实效

认真做好自查自纠工作,及时有效的进行工作分析、总结,避免“走过场”。通过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检查,切实加强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改善临床护理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

第5篇

[关键词] 农村社区;中医护理现状;需求;调查问卷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5(b)-0106-04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project in rural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WANG Yujie CHEN Lijun WANG Shiyua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25035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learn more about application statu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nursing services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rural areas. Methods The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to survey the status and requirements of TCM nursing in rural communities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141 nurses and 585 residents in 79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in rural areas of Shandong Province. The survey included fundamental situation of nursing staff, carrying situation of TCM nursing treatments and the residents' demand for the TCM nursing. Results Nurses had low education level in rural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stations, secondary education or below accounted for 70.21%; only 24.82% of nurses could understand or grasp the technique of TCM nursing. Most health centers only carried out 3 to 4 kinds of simple TCM nursing treatments. TCM nursing awareness of residents was low, only 14.19% of the residents' first choice was TCM nursing, but had a high expectations. Conclus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TCM nursing personnel in rural community, meet the demand of rural residents of different ages and promote its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Rural community; Status of TCM nursing; Demand; Questionnaire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建设,加大了对新型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但现状依然不容乐观,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能满足农民就医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2010年中医药工作要点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10](1)号)》中强调巩固发展城乡基层中医药服务,推动中医药服务进乡村、进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作为目前医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关键[1],将中医护理个人保健和群体保健融为一体,形成以人的健康护理为中心,以居民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责任式护理[2]。中医护理以浓厚的人文主义特色,独特的理论融入到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将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医护理在养生、保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3]。在农村开展中医护理,不仅符合农村卫生保健成本低、覆盖广的要求,而且能够极大地丰富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但现阶段中医护理服务项目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与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中医护理人才的匮乏、医护人员对中医护理知识的掌握与技能水平较低、社区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等。为进一步了解山东省农村社区中医护理的开展状况,本研究于2012年12月~2013年3月对山东省79所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抽取山东省79所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进行调查。①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人员: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1份,有效回收率为94.00%。②社区村民:对每一个抽样社区随机抽取8名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共计632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585份,有效回收率为92.56%。③对79家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进行质性访谈。

1.2 调查问卷设计

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咨询等方法,自行拟定山东省农村社区卫生中心中医护理现状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状况、开展的中医护理服务项目、居民对中医护理的认知度及需求等。

1.3 调查方法

以问卷调查为主,调查员由经过统一问卷调查技能培训的、掌握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志愿者担任。调查员除发放、收集调查问卷外,还应向所调查的社区服务中心以及居民讲解问卷的填写方法以及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

1.4 数据处理方法

整理问卷,将收集到的有效问卷,进行仔细审理核对后,利用Microsoft Excel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利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2.1 农村社区中医护理专业人员的基本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和社区卫生中心负责人的访谈可知,在农村社区卫生中心专业护理人才严重匮乏是目前农村卫生事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由调查可知,社区护理人员总体年龄偏大,在学历上,护士的学历水平较低,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在所调查的社区护士中,具有中医护理操作能力的护理人员仅占24.82%;持护士资格证上岗率只有72.34%,部分护理人员未按有关规定持证上岗;部分社区(占24.1%)并没有专门的护理人员,而护理工作由诊所医生承担。

2.2 农村社区中医护理项目开展状况

在农村能正规开展中医护理操作项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不多见,大多数卫生中心仅能开展3~4项中医护理项目。在调查的79所农村社区中开展较多的项目是耳针(63所)、拔罐(63所)、中药熏洗(63所)、穴位按摩(48所),这些操作项目简单易学,所需仪器易取。开展较少的项目为生活起居护理(35所)、情志护理(21所)、饮食调护(19所)。

2.3 农村社区居民首选医护方式及对中医护理的认知状况

对585名村民进行患病时首先选择的医护方式调查,只有14.19%的居民首先选择中医,远远低于首选西医的人数(78.46%),这可能与对中医及中医护理的认识度较低有关系,调查显示,48.72%的居民对中医护理的认识度为不清楚,只有51.28%的人员熟悉或了解中医护理。见表2。

表2 农村社区居民首选医护方式及对中医护理认知状况调查(n = 585)

2.4 农村居民对中医护理服务的需求状况

对居民进行13种中医护理服务项目需求的调查,根据服务项目被选频次从高到低的顺序为:老年病护理(387人次)、慢性病护理(371人次)、中医情志护理(369人次)、养生保健(354人次)、中医康复护理(331人次)、传染病预防控制(271人次)、生活起居护理(198人次)、饮食调护(173人次)、中医用药护理(134人次)、孕产妇护理(109人次)、妇科疾病护理(147人次)、家庭健康访问(95人次)、急危重症护理(19人次)。

3 讨论

3.1 农村社区专业护理人员缺乏,学历水平低

本研究发现,农村社区护理人员缺乏且结构不合理,已有研究与本次调查结果相符。赫[4]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天津市东丽区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社区护理人员在数量上不足、结构上不合理,社区护士的年龄偏大,学历水平偏低,综合能力不足,并提出护理专业人员的最佳结构应该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或“纺锤型”。

3.2 居民对中医护理的认知度低、首选就医率低

根据调查可知,农村社区居民在就医时只有14.19%的居民首先选择中医,说明其对于中医护理的认知度及信任度较低。李明今等[5]综述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术认知、应用及需求调查研究现状,指出社区由于中医药人力资源缺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投入及宣传不足等各种原因,从而影响了中医药知识与技术融入社区护理服务体系的进程。在疾病发生时,居民首次选择的就医方式多为西医,这主要是由于西医见效快的原因造成。张晓玲等[6]研究发现社区居民对中医药的认知及信任度都较低,不难看出,这也就造成了社区卫生机构中中医药资源的利用度低,两者又互为因果。

3.3 农村中医护理服务项目开展率低,但居民对中医护理服务有较高的需求

调查显示,目前农村中医护理开展项目简单、数量少,而居民对于中医护理的需求又比较高,两者之间缺乏平衡,居民缺乏了解中医护理的现实途径,也可能是制约中医护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3.4 对策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近几年中医护理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农村中医护理的开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中医护理人才稀缺、农村社区对中医护理的重视及宣传力度不够等。基于本次调查的结果,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3.4.1 规范中医护理在农村的推广

在三级医疗预防的基础上,实现中医护理与上级主管医疗单位一体化管理。镇村卫生机构管理一体化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7],有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在推广中医护理走进农村时,规范中医护理操作规程。根据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所编写的《中医护理常规护理操作规程》,对社区护士进行规范化中医护理技能培训,规范中医护理操作流程。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是保障中医护理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有效地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8]。

3.4.2 加强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提高中医护理技能

作为社区卫生保健的主力军,农村中医护理人才的匮乏是阻碍中医护理特色优势发挥的重要原因[9]。目前开展的多项中医护理操作大都由诊所中医师担任,社区护士接受过中医护理知识教育培训的人员更加稀缺。对于中医护理人才匮乏的现状,人才的转岗培训可以补充这一短缺[10],但人才的转入必须满足准入标准。除中医药高等院校要加强培养中医护理专业人才外,现有护理人员可以进行中医护理知识培训,可选择有针对性、简单、实用性强的中医护理项目进行在岗培训。通过人性化的培训制度,提高低水平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能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可切实提高护理质量[11]。郭继成等[12]提出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其进行在职教育,包括带薪学习、报销部分学费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执业医护人员的中医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冯怡等[13]指出对护理人员系统的中医护理培训有利于中医护理临证能力的提高。只有通过系统培训学习使社区护士掌握中医护理技能,才能在农村社区真正开展中医护理服务项目,同时促进中医护理技术更好的推向广大社区居民。

3.4.3 加强中医“治未病”特色护理宣传教育

《黄帝内经》中提出“治未病”防病养生谋略,是我国卫生界所要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14]。中医护理在“治未病”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整体观、辩证观理论的指导下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15]。中医护理在慢性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情志调摄、膳食指导以及四季起居方面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其防病保健的优势更适合在农村社区发展。可通过广播、板报、墙报、宣传手册、讲堂等形式,宣传中医护理“治未病”的护理特色,向社区居民讲解中医在保健、防病治病上的特色优势。

3.4.4 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康复、情志调护的特色优势

3.4.4.1 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治疗作为社区医护工作的重点,中医保健能明显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6]。生活起居、饮食调护、情志调摄、保健运动等养生保健项目深受老年人欢迎。社区护理人员可组织本社区的老年人参与太极拳、太极剑等养生保健运动;指导老年人尤其是留守、空巢老人情志调护的干预方法;将常见的中医护理养生保健知识制订成册分发给村民等。

3.4.4.2 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在农村情志问题导致的亚健康问题也逐渐显露。中医认为人的情志状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治疗都有很大的影响,不良的情志因素会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过度的情志刺激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在适宜条件下,心理疏导调护结合针灸、气功等辅助康复手段有助于疾病后期的痊愈[17]。情志调护是指通过护理人员的自身行为包括语言、气质态度等影响和调节患者的情绪,解除困惑和烦恼和消除引起不良情绪的行为,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从而达到气机畅调,促进疾病的康复[18]。在农村开展社区中医护理咨询门诊,通过倾听主诉排解来访者的精神压力,调节机体的内外环境,解除潜在治病因素,气机调畅,达到“阴平阳秘”。

3.5 小结

不难看出,中医护理在农村社区真正推广虽然举步维艰,但是中医护理走进农村前景广,可操作性强,是顺应形势需要和群众需求,也是符合卫生改革总体目标精神和要求。应加大对农村中医护理的政策、人才、资金支持力度,使中医护理在农村社区更好的服务于居民,真正造福广大的农民群众。

[参考文献]

[1]蔡正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现状及政策建议[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2):113-115.

[2]顾菁,丛晶.中医理念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2):2098-2100.

[3]韩丽沙,郝玉芳.中医护理学内涵与外延的探讨[J].中医教育,2007,26(5):73-75,78.

[4]赫.天津市东丽区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和对策[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3,41(1):95-97,103.

[5]李明今,冯应强.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术认知、应用及需求调查研究现状[J].亚太传统医药,2010,6(2):94-96.

[6]张晓玲,童蒙应,钱慧琳.杭州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现状调查[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7):499-500.

[7]赵炜磊,周建新.稳步推进镇村一体化和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工作[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153-154.

[8]李晓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带给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的机遇与挑战[J].护理管理杂志,2008,8(6):1-2,16.

[9]柏亚妹,王秋琴,宋玉磊,等.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展望[J].护理研究,2013,27(32):3590-3592.

[10]胡凌娟,陈占禄,赵慧卿,等.探索中医预防保健人才的培养路径[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7):87-88.

[11]龚放,唐万珍,王孝碧,等.低年资护士垂直管理方法及成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139-141.

[12]郭继成,陈国钧,彭志行,等.江苏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290-294.

[13]冯怡,郭巧英,张国娣.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知识与操作的认知与态度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 30(10):1028-1030.

[14]皋忠岚.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与推广[J].全科护理,2013, 11(24):2275-2276.

[15]张晓黎,郭迎树.中医护理在治未病中的优势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09,6(8):72,75.

[16]李文娟,宋长平.中医保健干预对提升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5953-5954.

[17]韩晨霞,李峰,宋月晗,等.中医情志内伤病症的机理研究与治疗研究评析[J].环球中医药,2013,6(7):526-528.

[18]杨玉红,王春花.情志护理与疾病康复[J].中国医药导报,2009,6(4):81,84.

(收稿日期:2014-02-26本文编辑:程铭)

[基金项目]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1-011);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编号11CSHZ01)。

第6篇

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analysis,CBA)是通过比较不同备选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来评价备选方案,为决策者选择计划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与CEA分析不同的是,CBA不仅要求成本,而且产出指标也要用货币单位来测量。由于CBA是将投入与产出用可直接比较的统一的货币单位来估算,是卫生项目经济学评价的最高境界,但同时也是最难于操作的一种方法。近年CBA中测量卫生保健效益最常见的方法是人力资本法(humancapitalmethod)和支付意愿法(willing-nesstopay,WTP)。目前各地的家庭护理服务尚不完善,很多项目尚处于理论探索阶段,例如曾友燕等[7,8]从专业家庭护理的角度出发,探索了适合上海市开展的三十多项家庭护理服务,但冯正仪等[9,10]在实际考察中发现很多家庭护理服务项目并没有真正开展,主要提供的是对个体疾病的护理。因而对非市场化的健康项目适合用显示消费者对特定物品或劳务的个人偏好的支付意愿法来推断公共物品的价值。在老年家庭护理卫生经济学的研究中,支付意愿法应被逐渐推广。

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analysis,CUA)是CEA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比较项目投入成本量和经质量调整的健康效益产出量,来衡量卫生项目或治疗措施效率。这种人工调整的效果评价指标通常有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失能调整生命年(ADLYs)及生命质量指数(PQLI)。在众多指标中,QALYs已经成为CUA中主要结果的测量工具。该研究方法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近年在老年家庭护理中应用逐渐增多[11]。

生经济学评价方法在老年家庭护理领域的应用

1评估护理技术,选择最优方案一种护理问题一般有多种护理措施,运用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进行试验研究有助于选择最优护理方案。Clini等[12]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家庭氧疗进行的成本分析发现,长期家庭氧疗配合夜间非侵入性装置比单纯使用氧疗成本低、效果好,为护理实践提供了指导。

2为家庭护理成本核算和定价提供参考家庭护理成本核算和规范定价是合理配置老年卫生资源的重要环节。有学者提出[13],应从专业服务成本、非专业服务成本两方面来全面收集家庭护理各环节的成本,包括家庭护理服务付费、医药材料费、家属误工费、辅助项目开支及服务机构人力成本、分摊的间接成本等,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再进行核算,提高了成本值的参考价值。Chiu等[14]调查了家庭照顾者对将痴呆病人送入机构护理的支付意愿时发现,调查对象每月愿意支付的金额185美元~2407美元,其中37.5%的照顾者愿意支付至少每月工资的50%,这就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定价的依据。

3论证卫生政策的经济效果制定各种卫生政策都需要利用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论证其可行性和效益。Kilgore等[15]对美国1997年的平衡预算法案(thebalancedbudgetactof1997)在癌症病人中的效果进行了成本分析,论证了该法案的正确可行,使得此法案提出后癌症病人安养院养老的人数逐渐增加,合理分配和使用了有限的医疗资源。

4区分不同老年人群适宜的护理方式从经济学角度评价医院、家庭、机构等不同地点老年人护理方式,可以为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依据。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对脑卒中后病人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身体功能和认知功能较好的脑卒中者宜选择家庭护理,反之宜选择疗养院护理[16];运用成本最小化分析得出在英国老年家庭护理并不比在日间医院差的结论[17]。Donath等[18]对痴呆病人进行疾病成本分析认为痴呆病人实行短期家庭护理有效。

我国老年家庭护理成本核算的现状

我国家庭护理的开展没有规范化的流程和具体服务项目,且各地服务内容大相径庭,进行成本核算难度较大,国内家庭护理成本核算不管是理论探讨还是实际操作的研究均较少。季晓鹏等[19]通过研究提出:家庭护理成本核算应分别从家庭角度、机构角度和社会角度出发,对家庭护理服务过程中家庭、服务机构和社会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并通过科学方法计算家庭成本、机构成本和社会成本,从而全面衡量家庭护理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价值,分析各方面经济资源的利用情况。刘锦丹等[20]通过调查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护理服务流程,构建出了家庭护理项目成本核算5大模块,即人力成本模块、材料成本模块、设备成本模块、管理成本模块和教育成本模块,初步进行了7个护理项目的成本核算。张薇等[21]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6个项目的成本核算,为我国老年家庭护理成本核算的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第7篇

中心目前是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社区实践基地、上海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第二批全科医学科培训基地社区实践基地、上海市第三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教学基地、上海健康医学院社区联盟基地、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乡村医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基地。

作为新一轮上海市社区综合改革第一批试点单位,中心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做实家庭医生制服务、提高社区慢性病管理能力、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加强基层中医能力及实践社区卫生管理新模式,不断提高辖区居民的就医获得感。

1 合理配置资源,扎实网底基础建设

嘉定新城马陆镇座落于上海西北郊,导入人口占全镇人口近三分之二,根据城镇建设和居住人口的分布特点,中心合理配置辖区卫生资源,目前已建立了覆盖全镇的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各服务站除全科门诊外,还提供中医药服务、出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慢性病随访、孕产妇管理、重点人群服务及健康教育服务等,服务项目占中心总服务项目的40%。2015年, 20个家庭医生团队下沉各村(居)委,在辖区内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2 坚持惠民为先,做实家庭医生制服务

2011年起,中心启动家庭医生制服务试点,2014年通过竞聘方式组建了20支“1+1”(1名家庭医生、1名助理)家庭医生团队,明确了家庭医生的主导地位,制订了涵盖家庭医生团队工作模式、辖区情况、签约服务、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家庭病床管理、分级诊疗和质量控制标准等内容的工作手册,让家庭医生工作开展有据可依。

2015年,中心在全市率先部署“1+1+1”签约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开展“1+1+1”签约、“1+1+1”转诊、慢性病长处方及延伸处方等工作,有效缓解了居民每月多次往返中心进行慢性病配药及看专家难的问题。2015年12月中心开始推进慢性病长处方工作,对签约并纳入社区慢性病管理的稳定期患者,满足一次性开具其单次所有品种治疗性药物4~8周的用量。2016年3月中心开始推进慢性病延伸处方工作,签约患者经家庭医生转诊至上级医院看病,再回到社区家庭医生处就诊,就可延续上级医院的用药医嘱,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具二、三级医院用药。同时,中心内部完善了诊间预约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实施。居民在“1+1+1”签约后,按照改革政策,可通过家庭医生服务平台为需要的患者转诊至上海市38家市属医院和156家区属医院的专家或专科门诊就诊,实现签约居民优先就诊、转诊。

3 注重服务需求,提高社区慢性病管理能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也在不断增加。中心为了规范管理辖区内慢性病患者以及帮助他们控制好血压、血糖等指标,提高生活质量,启动了糖尿病运动干预。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成立了第一支糖尿病运动干预队伍,以社区医生、体育指导员和病员组长组成的1+1+2的管理模式,开展每周3次、每次90 min的运动锻炼,目前共有16支运动干预队伍,参与患者801例。同时,每年以展示表演、总结汇报等形式开展活动,提高参与患者的积极性和活动持续性,文汇报在2016年9月23日对此进行了头版报道并予以推广。

中心还开展了糖尿病全科-专科联合项目,2013年7月起以项目为抓手,依托三级医院建立社区和三级综合医院双向转诊网络,并建立骨干结对带教机制、职称晋升服务机制、视频会诊转诊机制及家庭医生帮扶机制,提高了中心糖尿病防治能力。截至目前,共累计视频会诊33人次,直接转诊112人次,为患者构建转诊绿色通道,有效提升了糖尿病专病的管理效果。

4 关爱弱势群体,积极探索医养结合

面对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中心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为辖区内不同养老形式的老人提供服务,并参与了《上海市老年统一照护需求评估指南》的编写。中心结合家庭医生制服务开展为老服务,目前已签约60岁以上老人17 339人,签约率达到96.45%。按照老人的需求及疾病情况,提供医疗、护理、慢性病管理等服务,为有需求的老人建立家庭病床。2013年启动了癌症晚期患者居家舒缓疗护、长期卧床患者褥疮干预居家护理服务,至今已为17例癌症晚期患者及家庭、30例长期卧床老人及家庭提供了服务。中心与辖区内9家养老机构及2家日间照料中心建立了结对服务,由辖区家庭医生负责,每周上门巡诊1次,每季度开展讲课培训1次,每年为老人体检1次,每年开展义诊咨询1次,并根据老人及养老院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从2012年起,中心开设了老年护理病房,涵盖老年护理病床35张,开展老年病房优质护理活动,部分解决了辖区老人对于老年护理的需求。

5 发挥中医特色,基层中医药实力不断增强

中心具有浓郁中医特色的中医馆总面积达440 m2,融合挂号收费、中药房、中医诊室及中医理疗等为一体,目前共有中医师16人,其中8人具有研究生学历。中心中医馆能用中药饮片、针灸、拔罐、穴位埋植等16种中医药技术开展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中心下属的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设置了单独的中医诊室,由站点常驻中医类别家庭医生或中心下沉中t师提供针灸、火罐、电针、敷贴等4项中医药技术。按照“全+专”的培养目标,所有的中医医生在全科基础上都有所专长、有所研究。目前共开设专病门诊12个,形成“科有中医专病,人有中医专长”的发展格局。各专病门诊的门诊量也在逐年上升,达到了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技术优势明显的建设目标,深受辖区百姓的认同。

6 勇于探索实践,建立社区卫生新模式

第8篇

2010年全国、全军卫生系统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我院制定了具体活动实施计划,去定了“夯实基础护理,优化护理服务”的活动主题。按照“卫生部关于印发《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等三个文件的通知”[1]要求,我院护理部加强培训和考核,强化技能水平,规范护理服务流程、建立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并确立了第一批试点病房,其中肾内科为试点病房之一,现将该病房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开展中的主要工作介绍如下:

我院肾内科病房现有护士14人(含护士长),编制床位33张。在去年7月份医院和护理部提出关于在全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活动中,该病房护士长主动申请为试点病房,全体护理人员克服了人员少、任务重等现实困难,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辛勤工作,无私奉献,赢得了医生、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1 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规章制度

在医院和护理部确定该病房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后,病房全体护理人员思想高度重视,立即采取落实行动。一是迅速召开会议,认真学习卫生部三个文件及《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等内容,通过讨论与学习,做到人人知晓,护士长经相关内容复印成册,人手一份,方便学习。二是研究部署工作计划,详细制定实施方案,优化工作流程,重新修订各班职责,注重了服务细节,改善了服务品质,把护理时间还给了病人。

2 改变原有的护理工作模式

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创新八人翻班法三级分工法。原48张床病房两位责任护士,现八位责任护士;原责任护士升为责任组长;原翻班护士升为责任护士。每名患者均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对其全面负责。责任护士为所负责患者提供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服务。护士配置合理。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6个患者。责任组长负责重危病人的抢救,对责任护士护理工作的指导和质量控制,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基护护士三级分工,以临床需要和护士能力意愿实施合理、弹性排班。对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基护护士进行分层级使用,制订了岗位职责,各尽其责。该护理工作模式,使患者从入院就能得到责任护士或组长的热情接待,通过交流进行评估,主动了解患者的饮食、睡眠、大小便、心理状态、自理能力,积极有效的提供支持和帮助,增强了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 护理内容多样化, 护士整体素质提高

为给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全科护理人员加强了自身的学习。科室对护士进行了基础护理、护理常规、健康教育等护理知识和技术的强化训练与考核。护士长加强现场管理,成员整体素质提高,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基础护理工作明显更到位、更精细、更贴切。

基础护理、生活护理打造科室的个性化护理该科患者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护士的工作较繁重,护理的难度也很大,全科护士没有丝毫怨言。她们克服种种困难,热情服务于每一位患者。如:白天,你不仅可以看到责任护士为患者输液、打针,还会看到她们帮助患者修剪指甲、翻身、活动偏瘫侧肢体,协助他们入厕或床上排便、做好管道护理、护送检查;定期为他们洗头和擦身,嘘寒问暖;加强了与病人和家属的沟通,详细讲解疾病保健知识和注意事项;为病人热饭菜,协助进食、服药;关注细节,病人睡觉会悄悄为其拉好窗帘,口干时会送上一杯温度适宜的水;对病人的巡视加强了,主动液换液,红灯呼叫现象已明显减少,通过巡视,护士及时地了解病人的需求和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增加了病人的安全感,减少了陪护。每天早7点,你就可以看到护士们在病房忙碌着,为患者整理床铺,协助不能自理者打水、梳头、刷牙洗脸、喂饭、喂药。整理床下,床旁桌,窗台杂物,每天晚上7点,你同样也能看到护士们协助病人洗脸、洗脚、整理床铺,为病人提供舒适的入睡环境。

4 护患关系和谐,护理质量提高

开展试点工作9个月以来,肾内科的基础护理护理质量稳步提高了1.0%。住院患者的满意度也有所提升,1-6月医院满意度调查中平均每月表扬1-3人,7月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后平均每月表扬5-10人。医患关系更加融洽。护士在病房时间增加,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医嘱执行及时,赢得医师认可。护士和病人接触时间增加,交流增多,关于疾病知识需求量增多,护士学习热情高涨,护士的工作的到病患的认可,她们的工作积极性也提高了。

5 绩效考核制度落实

在护理部绩效考核制度基础上,护士长以优质多劳为基础将考核中心延伸到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及护士的工作质量上。以此激励机制使各级护士的强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所产生的动力使护士更贴近患者。

在院领导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肾内科的优质护理服务已经初见成效,该科的护士姐们们还会坚定不移的继续走下去,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摸索,定会在我院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起到模范和带头作用,对我院护理事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第9篇

通讯作者:于文华

【摘要】 目的 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提高认识,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理念,不断总结及纠正偏差,提高技术水平,加强管理力度,不断总结经验。结果 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彰显了管理水平。结论 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护理优质服务; 护理质量; 满意度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质量和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因此,提升护理质量,势在必行。2010年4月至今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护理部的业务指导下,笔者所在医院率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工作。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突出提高和增强服务意识、服务观念的教育,把满足患者和服务对象的期望作为护理质量的根本,把患者“方便、放心、满意”作为护理服务的目标,认真落实了分级护理服务项目,实现了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专科护理、康复护理等为一体的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整体护理,全面提升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1 医院情况介绍

笔者所在医院有近60年的历史,是一个少数民族居多的县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现开放床位400张,病房护理单元10个。全院有护理人员230人,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20%。现有“示范工程”试点病房8个,2010年4月启动4个,2011年4月启动4个,开展率达80%。

2 方法

2.1 提高认识、改善服务态度

2.1.1 统一思想认识,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丰富服务内涵,改善服务态度。2010年4月,医院进行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全院动员。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护理服务项目,并进行讨论、分析,使护士明确在护理活动中对患者落实基础护理服务的意义,认识到夯实基础护理服务对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2 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2]。医院不定期和定期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礼仪培训,要求接待患者做到“五主动”:主动起立、接物、问候、自我介绍、入院介绍。耐心解释做到“四个不”:不直呼床号、对询问不说不知道、对难办的事不说不行、患者有主诉不说没事。着装仪表做到“四不要”:内衣不要外露,发辫不要过肩,化妆不要过分,首饰不要佩戴。不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提高了护士的文化素质和修养。

2.2 开展“示范工程”的做法

2.2.1 确立试点病房 为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先让试点病房护士长参观、学习“示范工程”开展好的医院,并与医院评估相结合的方式,确立了首批4个试点病房(内一科、ICU、儿科、外一科),这些病房的选择充分体现了代表性、特殊性和普遍性的有机结合。

2.2.2 树立典型,积极引导 选择在院内推行较好的病房召开现场会,介绍具体做法及经验,引导其他病房的工作尽快走上正轨,树立典型,形成先进带后进,后进赶先进的良好工作局面。

2.2.3 定期小结,纠正偏差 定期召开试点病房护士长工作会,各试点病房针对开展的工作、实施成效、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等进行报告,及时梳理工作的关键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同时,多次召开试点病房护士座谈会,了解护士的思想动态,解决护士的认识偏差,并对开展好的科室及护士给予奖励。

3 成效

3.1 增强主动服务和创新意识,护士综合素质提高。护理人员逐渐转变服务观念,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了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主题、内容,知晓了工作的目标、方向、方法,增强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加强了业务理论知识,提升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3]。

3.2 改变工作模式及排班方式,落实了整体护理。试点病房改变了以往固定的排班方式,根据临床工作量灵活调配护理人员,实行弹性化和人性化排班,保证一定的护理人力分配在不同的护理班次,加强了病区晨晚间护理和危重患者护理,保障患者整体护理有效落实。还实行小组责任制与护士责任制两种模式,由于工作模式的改变,工作落实的力度得到了加强,使患者的每一项护理工作均有效落实到具体责任护士。护理改革使护士床边护理时间增多,与患者有了更多的沟通及更深入的了解,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能够采用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及时发现并予以解决,充分满足患者的需求。

3.3 分级护理服务项目的公示、温馨提示语、对患者家属的告知书、出入院安全检查流程等告知及健康知识对患者、家属的全方位指导,入院时发放“爱心”服务卡,增强了护士对患者的告知意识和沟通技巧,和谐了护患关系,有效地减少了护理纠纷和投诉。自开展以来,未发生护理纠纷和投诉,护理服务满意度达95%以上。

3.4 推进护理服务内涵建设,提高护理质量。各试点病房结合专科特色,不断丰富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为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乃至出院后的全过程无缝隙护理,认真做好患者的入院教育、住院护理、出院指导、出院后访视等工作。并将服务延伸至院外,对出院患者进行家庭访视和电话随访,及时满足患者从出院到复查期间的健康需求,受到患者普遍欢迎。

3.5 患者安全隐患的管理不断加强,保证了护理安全。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加强了护理安全教育,增强了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护理文书的简化,确保了护士与患者有效的接触时间,护士对患者存在或潜在的风险能做出及时正确的评估,并且能针对评估问题做相关的告知与沟通,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有风险的事件能做到早发现、早告知、早预防,真正达到防患与未然,自开展以来无一例发生跌倒、走失、自杀等护理意外。

4 存在问题

4.1 护理人力资源缺失 医院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之比为0.25∶1,护士工作量大,整体护理质量难以确保。

4.2 语言沟通障碍 医院住院维吾尔族患者占50%以上,每个科只有1~2名会维语的护理人员,与患者很难沟通。

4.3 病房护理人员文化水平低且年轻 医院病房护理人员85%是护理中专毕业,平均年龄在26岁以下。

4.4 个别护士没有转变服务观念,工作比较松懈。

4.5 服务质量升级,报酬没有相应提高 后勤辅助力度不够,护士花在非护理工作的时间过多。

参考文献

[1] 桂慧华,骆秋芳.特需病房护理服务文化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07,7(22):62-63.

[2] 刘庆素,安秀艳.不同人群优质护理观点调查.中国护理管理,2007,6(2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