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0:56:38
导语:在对儿科护理的认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图分类号:G642;R47-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4-27
儿科护理学有着极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对儿科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儿科临床带教活动中,为了提升护生的能力,需要实现儿科护理技能与理论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锻炼护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学校对儿科护生采用了多种教学法,成效理想,现将带教模式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将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学校儿科实习护生纳入研究范围,共计46名,均为女生,年龄为16~18岁,平均年龄为(17.3±0.8)岁,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46名护生分为多种教学法组与对照组,均为23名,两组护生在年龄、在校成绩、带教环境与带教仪器上无显著差异(P>0.05),不会干扰带教效果。
2. 护理带教方式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带教模式,由带教人员为护生介绍儿科护理环境,按照大纲要求来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对于多种教学法组,采取入科教育、多媒体教学、集体示范等教学模式:①在护生入科的第一天,由带教老师采用游览式教学模式为护生介绍儿科的相关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实习安排与授课要求,消除护生的紧张心理,让她们明确自己的实习职责;②按照实习计划要求采用集体示教模式,让护生对儿科基本操作有初步认识,介绍病房内的相关设施以及仪器的清洁与使用方法,让护生对儿科护理工作有系统、全面的认识;③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为护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包括小儿患者的心理特点、各类常见小儿疾病的临床护理方式、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技巧,等等。这些视频资料配备了语音解说,业务教学模式采用幻灯片的形式为学生进行播放。对于重、难点知识,可以反复播放,这有效提升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也缓解了带教老师的工作压力;④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为护生设置一定的模拟情景,让护生扮演各种角色,以锻炼护生的综合能力,让护生进行各项操作,带教老师则负责帮助护生巩固相关理论知识,最后组织护生进行总结。
在护生出科之前,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对比两组的综合成绩。
3.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
二、 结果
多种教学法组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分别为(92.9±4.2)(94.6±5.3)分,对照组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分别为(87.7±4.3)(88.9±5.1)分,前者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后者,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三、讨论
临时护理实习属于儿科护理教学中的重要阶段,也是帮助护生巩固知识的主要途径。在护理实习中,应用多种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护生的操作能力。同时,多种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护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让她们真正对儿科护理这项工作产生兴趣,成为高素质的儿科护理人才。在儿科护理带教过程中,不仅要为护生讲解相关的护理基础知识,还要注意培养护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综合素质。本研究在多种教学法中采用了入科教育、多媒体教学、集体示范等教学模式,从护生进入科室开始,就予以系统全面的培训和教育,注重锻炼护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实习结束之后,多种教学法组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分别为(92.9±4.2)、(94.6±5.3)分,对照组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分别为(87.7±4.3)(88.9±5.1)分,前者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后者,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带教中采用多种教学法可以提升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一护理带教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以人为本; 儿童; 人性化护理
儿科护理对护士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压力。因为护理人员面对的是不能表达自己的病情和自己身体状况的幼小患者,并且还要承受家长过分担心的所产生的疑问或者不满。所以儿科护理部门一直以来都是最让医院护士头疼和舆论最多的部门。因此,对儿科护理的各项研究,一直都是各个医院在护理方面,重点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一、儿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性
1.1、儿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
由于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因。因此现在大部分的患儿都是独生子女,这也就使得家长对儿童患者护理人员的要求比以往提高了很多。所以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就成为了在所难免的,主要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1)因为大多数的患儿父母一般都很年轻,所以由于家长冲动、不满和暴躁等情绪问题所产生的纠纷问题非常容易出现。护工工作若稍有不慎,家长的焦虑和不满油然而生,对护士进行责怪或否定护士的辛苦工作等行为问题,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护士的正常工作。(2)一般而言由于患儿的抵抗力比较低,所以经常会导致病情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在加上儿童的自控能力比较差,这也要求了儿科护理人员要比成人护理人员要有更多的耐心,同时也体现了儿科护理的难度。所以作为儿科的护理人员在这种工作的状态下,难免偶尔出现差池。这也是儿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组成部分。
这些问题都要求儿科护理人员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以患者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只要坚持以为为本的护理,才能更好的帮助患者,也能有效的避免各方面的矛盾。
1.2、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性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家长的宝贝儿。所以当儿童生病时,护士配合好医生的工作又要给予儿童的关心与关爱和配合家长情绪的变化。对于不同年龄的患儿还要给予不同方式的护理,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儿科护理比成人护理要更困难和复杂,这也就要求了护士人员需要更高的文学知识水平和更高的专业知识来工作。也就是说护士已不再仅仅关注疾病,而是更广的去深入关心患儿及其家长的内心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护理,对于早日恢复患儿健康以及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在儿科护理中推行以人为本理念的根本方法
在儿科护理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要提高对护理的认识和转变自己的原有思想外。其次,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中一定要树立起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的观念,采取注重个体和突出以人为本进行服务的具体方法,这些问题主要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完善。
2.1、在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
现今的大多数医院的环境都很不错,它们大多数都强调环境幽雅和设施完善。但是从儿科的角度出发,儿童普遍存在着害怕陌生的人和陌生的环境等问题。所以,在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上对儿童病房环境进行改造,是很关键的一个方面。例如:在病房里改造成家庭式的温馨环境来减少患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在墙面是贴上儿童们喜欢的卡通人物,在病房外的走廊上的墙面上画上涂鸦并写上早日康复的语句或者是笑脸,让患儿充满精神与病魔作斗争。还可以在病房里多摆些儿童喜欢的娃娃仔,或者弄一些小游戏和有意义的活动,让这些患儿们参与进来。让他们不会有孤独感,因为只有饱满的精神状态才能更快和更早的康复身体。
2.2、完善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
首先,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够正确处理好想关矛盾。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的基础,刚入院的患儿与护士的首次接触非常重要,要使患儿感到温暖和亲切,这关系着以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要时常面带微笑,以便拉近护患关系。同时让患儿感觉到护理人员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运用各种方式与患儿交流,融洽医患关系。不但可以减少患儿心理负担,而且使护理工作顺利的开展。其次,护士长需要灵活性强,应变速度快,观察能力强,对于纠纷问题能很早的发现并对之进行相应的处理。能很早的制止过激的行为发生,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冷静的处事心态,在危难面前不张皇失措。要临危不乱,而且能以冷静的心态面对患儿家长,心平气和的非常耐心的聆听家长的诉说,并且给予热情的安慰。必要时刻向家长鞠躬赔礼道歉,希望家长能够理解护理的难处,互相理解。
三、总结
以人为本在各个领域都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服务行业更是要提倡和注重人性化。而作为医院中重点的儿科护理工作,面对的是初生儿童患者,所以围绕以人为中心的工作宗旨,更是重中之重。它引导着儿科护理的方向,对儿科护理具有重要的影响。也只有坚持和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儿科护理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和前进。
参考文献:
[1] 尹建春. 论儿科护理中的以人为本[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12)
[2] 吕林华,刘晓红,梁海华. “以人为本”护理理念在儿科护理中的实施[J]. 家庭护士. 2008(15)
医院儿科护理工作要预先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完善合理患儿护理流程。一是患儿护理工作量的调配与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医护人员交班表,避免在交班时医护人员出现漏报问题。二是针对不同的患儿制定一个紧急风险防护计划,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护技能训练,同时要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责任心。三是建立一个风险发生的应急预案,明确风险上报机制,在儿科护理过程中曾经存在风险的患儿应采取上报护理详细记录的制度,针对可能会出现的风险的患儿,在上报情况的同时还应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防范措施。最后,提高儿科护理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预防风险的能力。儿科医护人员不仅应具有常规护理的能力,还需要掌握更多的医学精密仪器操作。医院应定期安排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技能以及风险管理培训,有效提高儿科医护人员的专业护理素养。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技术,针对有情绪波动的患儿进行注射时,要认真观察和引导患儿,有效避免针头的对患儿造成的意外伤害,此外,患儿在进行仪器检查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患儿从仪器上跌落等。儿科护理还要加强护士交接班时对患儿的探视和核查,有效预防患儿胸卡身份错误的发生。
观察项目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一共发生5例风险问题的数量比例进行观察研究,风险状况包括导管脱落现象、用药不当现象、物理性损失现象、患儿护理不严谨细致现象、医院内部感染等。统计方法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实验组中发生导管脱落问题1例,物理性损失问题的有3例,用药不当问题2例,患儿护理不细致问题3例,医院内部感染0例。对照组发生导管脱落问题3例,物理性损失问题的有8例,用药不当问题5例,患儿护理不细致问题4例,医院内部感染1例。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风险发生率为3.44%,对照组的风险发生率为12.48%,经风险管理采取防范措施的观察组其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1研究对象选取
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儿科患儿为观察组,共154例,其中男性81例,女性73例,年龄为1.5~14岁,平均年龄8.5岁,住院天数5~29天,平均14.7天;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儿科患儿为对照组,共147例,其中男性79例,女性68例,年龄为1~13.5岁,平均年龄7.4岁,住院天数4~32天,平均16.3天。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住院天数等方面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儿科患儿家属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调查家长对儿科护理的需求,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选取集中度高的项目,同时结合自身临床护理经验及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人性化护理方案。人性化护理方案包括:
(1)改善现有病房的住院环境,注意保持儿科病房干净、整洁,在规定允许范围内增加适合儿童的装饰能够帮助患儿适应新的环境,消除紧张焦虑情绪。
(2)注意加强患儿与家长的沟通。患儿由于处于智力的发育期,语言表达能力差,对治疗承受能力不强,传统的护理方式常引起患儿对治疗的抵触,不利于治疗。
(3)定期进行相关疾病及护理知识的科普宣传,鼓励患儿参加交流。通过相关疾病知识的交流增强患儿家属对疾病及治疗的认识,提高护理能力。并通过患儿间的沟通交流树立其勇敢、配合治疗的信心。
(4)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临床护理知识培训、儿童心理学培训、医患关系培训等。在提高其基础护理能力的同时,提高其综合护理能力。在2014年收治的患儿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方案,并进行满意度调查及医患纠纷统计。与2013年的统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对护理水平、沟通效果、病房舒适程度、患儿配合度、家长放心度的调查,共20题,每题采用1~5分制,由非常满意到非常不满意,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我们认为分数大于60分的为满意,低于60分的为不满意。
2结果
患者满意度2013年为85%,2014年为91%,医疗纠纷或患者投诉率2013年为6%,2014年为1%。2014年护理质量显著优于2013年(P<0.05)。可见,在儿科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3讨论
【关键词】基层医院;儿科;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环境条件的逐渐改善,人们有意识的提高了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的重视程度。在各个年龄段的患者中,儿童引发的医患矛盾较为严重[1-3]。目前基层医院的儿科护理工作存在有大量的不安全影响,导致这些不安全因素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制度与管理的不完善、社会问题和护理人员素质的良莠不齐[4-6]。因此就需要基层医院加强对儿科的管理和制度的完善工作,加强与患儿家长的沟通交流,避免引发矛盾,提高儿科担任护理人员的要求,剔除不合格者,提升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从而消除护理过程中的这些不安全因素,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提高护理服务的态度和质量。本文通过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发生安全状况患儿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基层医院儿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便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7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1例,女96例;年龄最大10岁,最小2个月,平均年龄6.4岁。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03例)与观察组(104例)。1.2方法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加强管理和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服务质量,减少不安全情况的发生,具体如下。1.2.1分析护理风险因素首先要成立护理风险控制小组,选择4名经验丰富,担任护理工作10年以上的护理人员作为护理风险控制小组的组员,并选择其中1人担任组长。通过查询以前患儿病例的档案,并对患儿家长进行调查回访。通过分析总结得到不安全因素如下:管理因素,社会因素和护理人员因素等三大类。其中管理的混乱,不按规章制度执行护理工作,严重的缺乏护理人员,护理人员的态度恶劣,缺乏沟通和责任心等问题较为突出。1.2.2针对性防范措施的制定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并且确保实施到位,严格的要求儿科护理人员要遵守规章制度,合理的进行排班和交班等工作安排,杜绝没有人替岗的情况下发生缺班等情况的发生,同时要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理论培训工作,加强护理技能的培训,使儿科护士能够掌握新的护理方法和手段。同时要求护理人员要善于沟通,认真的聆听患儿家长的要求,解决患儿家长的问题,要极力的避免因沟通问题而导致的误解和矛盾的产生,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除此之外,要求护理人员富有责任心,能够认真负责的对患儿进行护理工作。1.3观察指标对患儿家长的投诉意见进行统计、观察和分析,并进行组间比较。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长投诉率为7.69%,对照组患儿家长投诉率为34.95%,观察组患儿家长投诉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关键词:儿科护士;心理健康;应对方式
由于儿科护士所处的工作环境特殊,提供护理服务的对象特殊,工作中产生极大的压力和负面情绪,面对不会表达或者表述不清的患儿,儿科护士既要照顾患儿、护理患儿,也要为患儿家属提供健康教育,再加上一些低年资的护士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工作任务重,极易产生心理问题。本研究针对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成因,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现报告如下。
1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成因
1.1工作环境的影响 儿科患儿哭闹声此起彼伏,陪护家属多导致噪音大,常使当班护士无法保持平静心态,再加上患儿家属的急迫心理,经常催促护士,造成护士工作无法集中注意力,极易发生差错。护士长期处于忧虑的工作环境中,感到身心疲惫,再加上一些患儿家属不能理解,经常对护士的工作产生质疑,甚至将疾病产生的不良情绪发泄在护士身上,导致护士心烦意乱,增大医患矛盾几率。
1.2患儿家属的影响 由于患儿家属的就诊心切,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及时、最好的治疗,往往对待护士的态度不好,对护士提出苛刻的要求,不能理解和配合护士的工作。例如,小儿静脉输液时,护士在操作前极易产生紧张情绪,再加上患儿哭闹、手脚乱动,一旦扎针失败,家属就会责怪护士,甚至发生言语冲突,造成护士无法平复心情处理问题,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1.3医院方面的影响 儿科护士的工作比较辛苦,除了完成基本的护理工作以外,还需要从事诸多非护理专业、非技术性工作,并且日常工作还要应对各种检查、考核,参加职称晋升考试等,发生护患矛盾后,护士承担主要责任,甚至受到一定处罚,工作压力非常大。
1.4自我心态的影响 随着护患矛盾日益突出,护士在工作中经常表现出紧张、压抑的情绪,再加上一些护士人员本身的业务水平不高,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抢救危重患儿时应急能力不佳,工作中经常出现失误,就会产生自责心理,不利于提高操作技术和工作能力。
2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
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于烦躁不安、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多种应对方式,帮助护士平复心情,缓解心理压力。
2.1加强医院人性化管理 从儿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来看,长期超负荷工作是形成压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医院管理者应树立人性化管理观念,注重呼市人员的心理感受,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首先,合理分配人力资源,科学排班,确保护士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保证睡眠质量,减少频繁倒班带来的疲惫感;其次,针对儿科护士尤其是低年资护士的心理特点及不良情绪,加强心理支持,为护士创设宽松、愉悦的工作氛围,使护士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情;再有,针对儿科护士工作制定激励政策,增强护士的工作认同感,在工作中稳定情绪,减少护士人员的流失。
2.2提升护士的沟通技巧 提高护士与患儿家属的沟通技巧,缓解护患矛盾,也可降低护士的心理压力。通过护士良好的沟通,以平和的心态、稳定的情绪、适中的语速,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获得患儿家属的配合与理解,更利于开展工作。在护士与家属沟通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使用医学术语,以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有效沟通,及时解答家属的疑问,认真倾听家属提出的问题或建议,如果发生护患矛盾,应做到换位思考,以真诚的态度获得家属理解,提高服务质量,减少纠纷。
2.3强化护士的专业技术培训 加强护士的专业能力训练,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可减少工作中的心理紧张感。例如,针对肥胖儿童或脱水儿童训练静脉穿刺水平,争取一次穿刺成功,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在排班时注意老护士与新护士的搭配,由护理工作业务骨干带头,与同事团结协作,共同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减少护士倒班的压力。另外,儿科疾病具有季节性特征,在排班时可考虑采取弹性工作制度,患儿较少时,安排护士多休息。
2.4提高儿科护士的心理素质 儿科护士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护理工作质量。因此针对儿科护士的心理问题,医院应定期组织开展学习,包括小儿护理学、护理心理学及道德伦理学等,以此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担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工作观,自觉形成奉献精神与服务精神,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在日常工作中,护士还应增强工作责任心,不断提高自身的护理能力与技术水平,提高自信心。
2.5引导儿科护士自我调节 护士只有客观认识自我,敢于面对现实,适应工作环境,才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应对压力;如果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应平常心对待,将其视为历练的机会,将工作压力转为成长的动力;掌握缓解压力的方法,如向朋友、亲人倾诉内心的不愉快,宣泄压力;休息时通过听音乐、外出旅游、充电学习、练习瑜伽等缓解情绪、放松精神,通过护士的自我疏导、自我调节,保持乐观的工作心态,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3结论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对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出较高要求,再加上护理工作的任务繁重,护士难免产生压力。适当的压力有利于增强人体的适应能力,但是突发性的心理压力事件或者长期处于压力状态,将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对工作产生失望,感到疲惫,难以提高工作效率,造成护理质量下降。因此,关注儿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非常必要,应为护士提供释放压力、缓解压力的机会,营造温馨、舒适的工作环境,使护士在工作中保持愉悦的心情,顺利完成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儿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干预对策
护理安全是每个护理人员比较关注的话题,尤其儿科护理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对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对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性材料
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期间儿科300例患儿的护理情况进行调查,这些患儿中男性患者154例,女性患者146例,年龄2~15岁,平均年龄(6.5±1.5)岁;这些患儿病症均为儿科常见疾病,并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常规治疗。护理人员20例,均为女性,年龄20~47岁平均(29.0±3.5)岁;其中本科4例,大专14例,中专2例。
1.2 方法
对300例患儿常规治疗时的护理情况进行监督和调查,详细记录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将记录的材料加以汇总,分析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最后提出干预措施。
2 结果
经跟踪调查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技术因素、法律意识因素、和患者的沟通因素等,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3 讨论
护理安全因素涉及很多内容既有护理人员的问题,也有患者自身的因素,因此为了提高医院护理安全指数,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有必要对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进行探讨。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对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可通过以下干预对策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以达到提高儿科护理安全性的目的。
3.1 加强与患者家长的沟通
儿科不同于其他科室,护理时需与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患者家属的需求,避免医患之间纠纷事件的发生,进而为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护理时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和体贴患儿,并和家长进行融洽的沟通,给予耐心、真诚的安慰。同时,护理人员沟通时应清晰沟通的目的,尤其注重沟通的细节,并注意语言表达清晰,言简意赅。通过沟通能够拉近患儿家长和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因此护理人员实践工作中应注意该项措施的应用。
3.2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定期开展护理专业知识培训活动,让护理人员明确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相关护理技巧,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水平。护理制度是护理人员开展工作的基础,其规定了护理人员工作方法和程序,关系着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医院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督促其学习护理制度使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护理制度,规范自身护理行为。
3.3 注重患儿亲属引起的不安全因素防范
医护人员护理过程中因患儿亲属引起的不安全因素时有出现,而且该类不安全因素可控性较差,因此,应积极寻找有效措施加以防范。例如,定期召开由患儿家属、护理人员、医务人员共同参加的座谈会,了解患儿家属对病情治疗的看法并对其进行指导,纠正患儿亲属认识上的误区,使其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以达到降低不安全因素出现的目的。
经大量实践证明,利用上述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对治疗患儿疾病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且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蔡晓燕.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1:62-63.
[2]廖珂,晏玲.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与防范措施[J].现代医药卫生,2012,23:3671-3672.
护患沟通不良儿科临床护理中,护患沟通不良主要如下:①护理人员与患儿沟通不良,主要是因为患儿大多数为婴幼儿,还不具备完善的表达能力,因此,不能将自身感受顺利表达,给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②当其生病住院时,父母格外紧张焦虑担心,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
护理人员自身因素一名合格的儿科护士除掌握专业技能和心理学知识外,还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诊疗技术规范和常规,这对于保障医疗护理质量和患儿安全十分重要。护理核心制度包括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护理查对制度、护理查房制度、护理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和护理缺陷、纠纷登记报告制度。风险因素:①护理交接班制度中,如床头交接班不认真,危重患儿病情交接不细,医嘱执行交代不清,物品、药品及外借的抢救器械等交接不细致等。②护理查对制度中,如护士处理医嘱未认真查对,错抄、漏抄、输液治疗或执行单,导致误用药、误处理等错误。③护理人员操作技术低。儿科护理中,有些患儿需要给予头皮静脉穿刺进行治疗,由于患儿头皮部位的静脉血管壁薄,再加上头皮静脉血管非常细,而静脉穿刺时,患儿往往由于害怕、恐惧等不配合,导致护理人员很难为儿童进行静脉穿刺,如果护理人员没有精湛的操作技术,在给予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时,很大可能导致穿刺失败。④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没有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工作态度差、懒散,没有足够的责任心;在进行儿科护理时,随意了事,如:患儿的液体滴速及用药剂量均有严格的规定标准,如果工作不够严谨,疏忽大意,就很有可能导致错误的液体滴速及用药剂量,埋下安全隐患。⑤没有进行健康教育。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没有将患儿的相关疾病知识、疾病禁忌及用药注意事项等内容向患儿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讲解,临床护理中,患儿会出现拉到输液架、跌下床等不良事件。⑥应变能力差。患儿一旦出现不安全事件,有些护理人员由于经验少,往往手足无措,应变能力差;另外,由于患儿患病,家属难免紧张、担心,有可能因为对情况不了解与护理人员发生冲突,由于护理人员应变能力差,往往会激化矛盾。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由于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往往需要护理人员顾及多方面的事项,因此,针对儿科疾病及儿科护理难点等,给予儿科护理人员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使他们能够具备精湛的护理技能,面对儿科护理中的各种难题,能够镇定地处理;除此之外,还应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对安全隐患的认识,懂得在儿科护理中采取避免不安全事件的措施,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另外,护理人员在儿科护理中,还应该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及诚恳的服务态度,保证患儿及其家属满意护理工作。
落实各项护理管理制度针对儿科护理的特点,制定符合儿科护理发展的管理制度,始终坚持“谨慎为先”的精神,时刻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保证各项管理制度均能得到落实。另外,还要针对不同护理阶段及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保证能够配备充足的护理人员,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从而缓解他们的压力,使他们保持轻松的心情工作,提高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护理质量,避免出现不安全因素。
加强对家属的健康教育我院作为一家三级医院,在护理实践中发现部分家长缺乏育儿知识,他们往往是疼爱有加,由于对患儿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因此,对护理工作不能完全理解,很容易与护理人员发生冲突,所以,应该要对患儿家属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使家属能够充分了解患儿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清楚护理工作的目的、效果等,同时,在陪护过程中,一旦患儿病情出现变化,家属也能够给予患儿简单的处理措施,保证患儿安全;通过给予患儿家属健康教育,使患儿家属能够配合治疗与护理,保证治疗与护理效果。我科在健康教育上下了点功夫,除利用黑板报、墙报、工休座谈会宣教以外,要求护士在巡视病房时评估家长的知识缺乏情况,针对性地及时宣教,深受家长们的欢迎。
营造环境,加强沟通针对患儿表达能力这一点,护理人员可以与患儿家属多加交流,向患儿家属了解患儿的情况,能够为患儿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同时,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要不断累积护理经验,对自身工作进行总结,了解患儿不同病症的特点,能够为不同病症的患儿提供准确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护理过程中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护理质量。注重病儿心理,适时激励,根据儿童的特点,我科在病区走廊墙上布置了一些卡通图案。在静脉注射室墙壁上还张贴了“我是男子汉”、“我不怕打针”等激励儿童的图画。此外,儿科护士们还自做了小红花,自买贴花纸,每次打针前,护士先给小儿讲解打针的必要性,再提出一些要求,然后酌情奖励,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加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①专人定期检查医院的基础设施,一旦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就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改进,保证患者能够在整洁、舒适的环境中治疗;②减少陪伴率,控制病陪人数。③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将不同病症的患者分开放置,避免交叉感染,减少发生不安全事件,提高家属满意度。
[关键词] 儿科; 护理纠纷; 防范技巧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188-01
医疗工作中,护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中一部分是源于护理工作的某个细节问题。儿科护理人员面对一个特殊的群体,患儿情感表露坦率,而对自身疾病不会表达,而家属的需求越来越高,给儿科护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现就儿科护理中引起纠纷原因及防范技巧进行分析。
1 护理人员方面的原因
1.1 服务观念滞后 医疗服务和行风建设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但有些护士还没有完全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服务态度欠佳,说话语气生硬,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且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患儿家属希望了解和参与治疗过程等,若忽视了他们的权利,则会有意或无意造成他们对治疗过程的不满情绪。
1.2 缺乏护患沟通 儿科病人病情变化快、病情易反复、病床周转快、护理工作量大。此外,由于护理工作人员缺失,护士工作负荷超重,护士忙于做各种操作而忽略了与家属的沟通,对家属的询问缺乏耐心,解释不到位,易造成家属的不理解而引起护理纠纷。
1.3 护士三基水平差 儿科护理具有较强专业性,儿科护士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应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小儿静脉穿刺是工作中的难点,若不能一针见血,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家属难以承受,则易发生护理纠纷。若一些理论知识较差的护士不能对家属提出的疑问做出合理的解释也易引发护理纠纷。
1.4 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法律意识不强,病人家属拒绝接受的抢救或治疗没有及时签字保证,非抢救时间执行医生的医嘱等易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
2 患儿方面的原因 患儿家长自我保护意识过强,对治疗预后的期望值过高。诊疗过程中,随着患儿家长知识层面增强,且对疾病认识不足,对有特殊病情的病人,以现在医疗水平只能达到一定程度好转,而家属却不能充分理解,认为是医务人员不尽责任。同时在临床工作中,家属重医嘱轻护嘱,在治疗效果不佳时常常对护士发火,导致护理纠纷。
3 防范技巧
3.1 增强服务意识 加强护士自身素质,提高职业道德,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提倡微笑服务,从病人的角度来考虑,多与病人交流,从而减少护理纠纷。
3.2 改善护患关系 用热情的态度接待病人,做好相关宣教,并及时解决患儿家属疑问,从而赢得家长及患儿的信任。
3.3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加强“三基”训练,护理部及科室经常开展业务学习,组织科室护士参与疑难问题的讨论,并定期进行理论操作考试以便提高护士专业知识水平。
3.4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认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操作规程,以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4 小结 护理工作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有时侯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1-2]。而护患之间是一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矛盾体[3]。因此儿科护理人员要正视这个现状,与患者及家属建立多种沟通渠道,加强相互理解,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参考文献
[1] 李加宁,宋雁冰.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5,1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