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0:56:40
导语:在电子新能源专业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开设了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和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是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于2012年获批立项为省级专业改革试点建设项目.在已有2个专业建设的基础上,重新整合资源,构建新能源汽车方向课程体系。
2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
新能源汽车方向主要培养从事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安装调试、性能检测和故障检修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面向新能源汽车部件总成及整车试制、新能源汽车的安装、调试、检测、质检及新能源汽车的故障检修等岗位.根据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可以有机融合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三大体系,构建依托“三个平台”、具有“一主线、多任务”特色的课程体系.
2.1搭建通识课程、职业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课程“三个平台”
2.1.1通识课程
按照“社会型”所必需的社会素质和“职业型”所必需的职业素质要求,来开设思想政治课程和人文工具课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一些必备的通用能力(如数据统计与分析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文资料翻译能力等),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职业生涯成长打好基础.
2.1.2职业能力课程
按照“职业型”的技能要求,在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底盘技术等原有汽车电子专业相关汽车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或重新开设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课程,如新能源汽车电器、新能源汽车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检测技术等课程,使学生具有从事新能源汽车相关岗位工作所需的专业操作技能,具有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及创新创业的能力.
2.1.3职业拓展课程
按照培养“员工型”的素质要求,开设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管理、电气CAD、新能源汽车新技术、汽车营销、汽车保养实训、汽车综合故障检修实训等课程,结合新能源汽车生产维修工学交替实习、企业顶岗实习等综合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在新能源汽车岗位的适应能力,具备对新能源汽车专业技术方面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2.2按照“一主线、多任务”教学模式实施课程教学
这里的“一主线”指的是以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修为主线,“多任务”指的是在进行充分岗位调研的基础上,将岗位技能分解成多个学习任务.在实际课程设计中要根据工作任务设计教学计划内容,然后开设相对应的课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形成课程标准,保证完成各个任务的知识能力要求.“一主线、多任务”的教学模式必需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章节结构,将学习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综合为任务、项目或案例,采用情景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完成学习任务并考核合格为学分计算单元,最终实现由学生到员工的人才培养.
3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课程教学安排
课程教学以服务新能源汽车行业为总体目标,依托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并将日常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1整体教学进程安排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为目标设计课程,并将理论、实践、素质三大教育体系有机融合起来,搭建通识能力、职业能力、职业拓展三类平台,整体教学分为6个学期、4个教学时段,实行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实施的“准双元”培养模式:第1和2学期在校内汽车电子综合实训基地开展“边教边学、学做一体”的一体化教学,进行岗位工作任务训练,并在每学期安排1周的企业生产现场见习,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专业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实训,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和通用专业技能;第3和4学期除进行校内专业课程学习外,还安排6周时间在合作企业工学交替实习,根据企业生产情况安排具体实习时间,半工半学,灵活交替实施,由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企业精神和职业素质;第5学期先安排校内职业拓展课程的学习,然后再安排6周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全程顶岗参与生产,使学生初步具备企业合格员工的素质;第6学期根据前期实践情况,对每位学生实行定岗毕业实习,并由学校和企业双元管理,直接与工作岗位对接,为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3.2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与教学安排
实践教学形式分为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2个部分:校内实践教学主要在校内专业实践基地进行,由学校独立组织实施;校外实践教学包括企业生产见习、工学交替生产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由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确定教学形式、管理模式和考核方式,企业实践教学过程由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实践项目考核由校企双方共同实施.这种实践教学安排形式可以实现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课内实验与课外实训相结合、岗位见习与顶岗实习相结合、校内专业教师评价与企业师傅评价相结合.
3.3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相互渗透
课堂教学活动与第二课堂活动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夯实基础,强化实践与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二课堂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主,将提高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增强实践能力和培育理论思维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培养创新实践性人才创建优良的教学环境.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有:通过时政讲座、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学术讲座、技能竞赛与培训、专业协会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通过人文知识讲座(人文、企业文化)、文艺活动(舞蹈、歌唱、宿舍文化)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军训、体育比赛、心理健康讲座(指导)、运动会等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
4小结
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建设目标
探索“学校主体、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的多层次专业建设机制,深化“做中学,学做合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成为教育理念先进、软硬件条件完备、人才培养质量优良和经济社会服务功能良好的特色专业,努力成为新能源行业高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
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面向市场需求、产业和领域需求,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三维空间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且具有面向产业和领域需求的研发能力、工程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有能力作为新能源材料研究、工程设计与开发、LED照明工程、太阳能光电/光热和储能系统及能源工程控制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新工艺和新技术、工程应用和技术管理的跨学科复合型专门人才。
人才培养规格
学生主要学习新能源及其利用、能源工程控制的基本理论,掌握各种能量转换与有效开发利用的理论与技术,接受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进行新能源相关领域的材料研发、系统设计与控制、新工艺/新技术设计和工程应用等综合能力。
(1)知识体系上,要求:①具有良好的数学、物理、电子、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②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太阳能光电/光热、LED发光照明、新型储能系统、材料科学基础、电子电路、计算机语言基础知识;③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专业理论、基本技能,具有从事专业生产、技术管理、工艺设计、性能测试以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及系统集成控制的研究与开发能力;④了解相近专业(如材料物理、自动控制、物理化学和物理学等)的一般原理和知识;⑤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新成果和发展趋势,熟悉国家关于新能源产业与工程研究、科技开发及相关产业政策,国内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2)能力要求方面,要求具备:①新能源相关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及系统集成控制的研究与开发能力;②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材料设计和工程应用的编程能力;③外语的听、说、读、写、译基础,能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④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追踪本学科发展动态的能力;⑤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具备撰写论文或技术报告的能力。
专业支撑条件建设
学科与学位点
专业拥有物理学一级重点学科作为学科支撑,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能源与材料物理二级学科博士点、能源与材料工程硕士点3个支撑学位点。至此,学院拥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从本科到博士完整的培养体系。
师资队伍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名,具有博士学位8名,教师的专业方向涉及新能源材料、能源工程、电子及控制,师资队伍专业结构有效保证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近几年来,专业教师在科研方面承担了与可再生能源有关的包含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重大专项以及产学研合作项目等10多个项目。在太阳能应用方面,开发生产太阳能集热板的关键技术和光热系统控制技术,研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工程应用开发、开展太阳能电池材料基础研究;在锂离子电池方面,在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电池块关键技术、电解液添加剂和锂电池研发平台等方面都具有很扎实的研究和应用开发基础。这些科研工作保障了本科专业的培养层次和行业竞争力。
完备的实验条件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科学,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加强了实践环节设计,包括大学物理实验、大学化学实验、电子电工实习、工程训练(包括光伏、光热工程、锂电池生产、能源控制工程)等诸多重要实习实践环节。2013年获批福建省先进材料与新能源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成了新能源基础实验室、新能源综合实验室以及专业创新实验室。其中,专业创新实验室主要包含纳米技术、锂电池技术、太阳能技术三个创新实验平台。尤其是已建成了100kW校内太阳能光伏发电实践基地和校内锂电池工程化实训中心。这些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学院拥有福建省量子调控与新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为本科生课外科技项目和毕业设计提供重要的实验条件。
校外实践实训基地
与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福建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星网视易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福建三元达软件公司、福州众望达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福州日同辉太阳能应用技术有限公司等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2012年获批福建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
主要专业方向
(1)太阳能光伏。包含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太阳能发电工程两个子方向。前者着重于太阳能电池材料性能改进、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研发工作;后者着重于太阳能发电系统设计与模式运行研究、能源智能控制以及系统应用推广。
(2)太阳能光热。包含太阳能光热材料与太阳能光热工程两个子方向。前者着重于太阳能光热转换材料性能及新材料研究;后者主要开展光热工程系统设计、运行管理以及能源智能控制。
(3)锂离子电池。包含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与锂电池工程化两个子方向。前者着重于储能材料性能及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体系研究;后者主要开展锂电池生产与运行管理。
(4)智能能源测控。利用现代化通讯技术、嵌入式硬件技术、数字通讯及存储技术、传感器及控制技术以及最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从能源管理角度开展节能、能源智能测量与控制研究。
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工作
福建师范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从专业设置至今仅实施2年,从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到课程设置和具体的实施过程,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在积累专业建设经验的同时,在教材、师资、平台建设、科技活动等方面仍需不断改进和优化。
(1)教材问题。目前,需要做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特别是专业实验课程的教材建设。如新能源专业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课程,可结合实验项目开设、仪器选择先编写实验讲议义,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编写出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相关实验教材。
(2)专业教师问题。当前,具有工科背景的教师很少,在今后的专业建设中,完善师资队伍专业结构将是一大任务。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6.076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发展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成为各国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的战略措施。我国国务院在2015年5月8日正式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计划,明确了我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我国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产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由此也带来了新能源汽车人才需求的增长。国内一些高职院校紧跟形势,纷纷开办了新能源汽车专业。
1 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开设的必要性
所谓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新型能源作为动力源的汽车。目前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运用领域主要有公交大客车(包括城市公交车、城乡大客车、公司班车等)、出租车、城际物流车(包括快递车、配送车、冷藏车等)、低速代步车(包括各景区的旅游观光车、高尔夫球车、老年代步车等)、高频勤务车(包括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的巡逻车)和特殊专用车等。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包括充电站、充电桩在内的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加上国家不断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进一步助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将逐步取代传统内燃机汽车,成为人们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而纵观当下形势,总体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专业的职业教育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一套较为完善的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因此,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专业的职业教育,尤其是以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教育,已是迫在眉睫。
2 我国新能源汽车专业高职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新能源汽车处于示范和推广阶段,新能源汽车专业的职业教育还在初级阶段,大多数的职业院校在近几年才开设的该专业,缺乏一套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目前专业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培养方向单一
随着新能源汽车各种优惠政策的不断出台,充换电站和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迅速增长,同时也带动新能源汽车人才需求的增长,预计我国直接从事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的人数到2020年将达17万人左右。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人才普遍匮乏,只有少数院校开办了新能源汽车专业或方向,而且大部分院校都是近几年才开设的。就已开设的新能源汽车专业而言,也只有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20116)和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80419),在校学生也不过几千人,每年毕业的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则更少,人才培养远远落后于市场需求。
2.2 课程设置不合理
新能源汽车行业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领域,是车辆、汽车电子、电化学、软件技术等相融合的学科。然而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根据已经开设新能源汽车专业的高职院校调查发现,他们的课程设置大多都是在原来汽车电子技术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些新能源方向的课程。基础课与传统汽车专业基础课相同,只是在专业课中新增了电池及管理系统、电机及控制系统、电动汽车维护与保养等课程。新能源汽车理论基础薄弱,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最终导致学生的能力素质与企业岗位需求不吻合,不能适应新时期对新能源汽车专业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2.3 师资力量匮乏
不少学校的新能源汽车专业师资队伍就是传统汽车专业的师资,只是临时接受一些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后进行教学的。教师并未真正参与新能源汽车的实际工作,严重缺乏实践工作经验,真正意义的“双师型”教师较少,教学主要集中在理论知识的讲解,无法满足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由于各种原因并未真正参与学校教学,这些因素最终导致我国当前的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质量远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
3 我国新能源汽车专业高职教育发展策略
3.1 发挥政府主导,创新多元办学模式
首先,充分发挥政府主导,获取财政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政府+企业”的模式,新能源汽车专业的职业教育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可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帮助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开设、教学资源的配备、学生职业资格的认证等,加强对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的监督与管理。构建现代化“立交桥”式职业教育体系,形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无缝对接。
其次,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可以通过优惠政策,引导民资、外资参与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建设,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技术和设备,共同开展相关的职业培训,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双方实现共赢。
3.2 优化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的关键变量是课程,没有优质的课程,难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我们必须对现有的课程依据具体工作岗位所需的不同能力进行解构与重构,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使培养出的人才即为企业所需,毕业即就业。
首先课程设置要走出去。以往的课程设置,学校本位主义思想比较严重,导致开设的课程与市场脱节。要走出校门,甚至国门,开展的充分的市场调研活动,为课程开设提供依据,防止闭门造车现象再发生。
其次课程内容引进来。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综合学科特性,传统的学科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必须构建当前时代背景下的课程体系。企业协同参与学校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内容的编写,把当前必须具备的技能所对应的知识点引进课程内容。通过企业的参与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时效性,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3.3 加强师资建设
职业教育需要的是既懂教育又懂行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针对目前新能源汽车师资的匮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师资建设:
首先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新能源汽车专家到校任教,采取“双导师”的教学模式,以弥补新能源汽车“双师型”师资的不足。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可以根据企业人员的时间来安排课程。
主题产品专区点亮行业趋势,打造合作桥梁
本届上海汽配展紧抓产业态势,不断为展会注入新元素,推出了许多新兴产品主题专区,“电子及系统”板块的发展尤为令人瞩目。首次设立的“赛车及高性能改装/轮毂”专区,汇集了赛车及高性能改装零部件。而由来自美国的汽车零件再制造业协会(APRA)、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制造委员会(CRRARD),以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分会(CPRA)共同携手组织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展团,在“汽车零部件板块中的再制造”专区亮相,更为中美两国再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打造出了一个沟通、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新能源汽车及技术颇受期待,促进市场发展
“新能源汽车及技术”专区重点聚焦汽车行业发展中的新能源解决方案,不仅带来了多款新型号的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品,更汇聚了从汽车生产商、电池制造商到应用于电动车及混合动力车的数控与管理系统,现场,多家知名院校与科研机构、参展企业等全方位透析了新能源车市场的发展。中国汽车新能源电机电控产业联盟还与德国电动车行业协会(BEM)共同举办了中德新能源汽车产业交流对接峰会。
智能互联引领展会热点话题,推忧把卮葱
本届展会,秉持信息交流、行业推广、商贸服务及产业教育这四大特色功能,持续为行业打造一站式的行业服务平台,汇聚汽车全产业链的前沿产品及创新技术,在参展企业与观众数量方面较上届比都有显著上升,无论在规模上或是展商及观众数量上都刷新了历届纪录。本届展会整体规模达31.2万平方米,较上届的28万平方米增长12%;共使用国家会展中心的13个展厅,比2015年增加2个。
展览面积的扩大有效地满足了更多参展企业的展示需求。本届展会共有5,756家参展企业,较去年数量上升7%,来自全球42个国家及地区,呈现丰富优质产品及新技术。有来自140个国家及地区的12万专业观众莅临了本届展会,在上没础上实现约9%的平稳增幅。
2016年展会在强劲有力的宣传攻势推动下,辐射面拓展至更多地区的参展企业及专业观众。特别是观众数量方面预计将再达新高度,参观团数量及观众质量均有显著上升,为广大企业的参展之行创造更大价值。专业观众团数量高达130个,整体增长达19%;其中约有30个海外观众团分别来自15个不同国家及地区,约占总比例的27%,本届新增巴西、缅甸及瑞典的观众团。国内观众团同样反响热烈,面对高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本年度Automechanika Shanghai在国内各地的影响力辐射面再一次呈现质与量的双重飞跃。在各级行业协会和政府机构的支持及推动下,宁夏回族自治区、云南、广西、贵州及海南等多省均有新组织的买家团莅临参观。登记观众数量出现巨大飞跃,较去年增长20%;大会主办方在展前已收到确认意向的专业观众总量已突破4.25万人,占整体观众总数的37%。
备受好评的“优选买家俱乐部”项目第二年的运作涨势喜人。来自整车厂、原厂设备制造商、一二级供应商、经销商及服务提供商等领域的高端实力买家代表齐聚本届展会参观采购。与2015年统计相比,受益于该项目的特邀买家数量提升25%。
“电子及系统”专区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技术”板块成展会主亮点
Automechanika Shanghai紧抓产业态势,不断为展会注入新元素,推出更多新兴产品主题专区。本届“电子及系统”板块的发展尤为令人瞩目,其规模已然扩容至整个4.1号馆。各类型企业齐聚在此全方位展示电子及系统领域的前沿产品及技术,不仅包括一二级整车供应商,更有车载信息系统、手机及网络终端、软件开发、互联网供应商等各类企业以及为未来联网车辆与交通体系提品及解决方案的交通技术企业。该板块的代表参展商包括有畅博电子、车王、汉博、汇润机电、日用友捷、胜华波以及云意电气等。
位于电子及系统馆内的“智能互联”专区集中展示最前沿的网联技术、新型传动系统、自动驾驶技术及移动服务等趋势。首次由香港生产力促进局(HKPC)以及香港无线科技商会(WTIA)共同组织的香港地区展团将带领约20家企业入驻“智能互联”专区。在展示行业最新趋势的基础上,在该专区举行了多场论坛及各类车辆和产品现场演示,为业内人士打造一场全方位深度接触互联交通的感官盛宴。
与上届规模相比增长近三倍的“新能源汽车及技术”专区在本届展会占据整个北厅,聚焦汽车行业发展中的新能源解决方案。该专区不仅带来多款新型号的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品,更汇聚了从汽车生产商、电池制造商到应用于电动车及混合动力车的数控与管理系统,乃至多家知名科研院校等机构,全方位透析并致力于推动新能源车市场发展。首次隆重亮相Automechanika Shanghai的梅塞德斯-奔驰重点展示其新能源技术与零部件供应体系。此外,中国普天、亚太机电、万安科技、瑞丽集团等领军企业代表也齐聚该专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上海动力与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合肥工业大学等院校代表则聚首研究院技术产品区,携前沿技术成果参与现场展示及互动。围绕新能源领域举办的数场专业会议与车辆产品演示,不仅丰富与会买家的参观体验与信息采集需求,更致力推动跨境产业间技术交流。在展会期间,中国汽车新能源电机电控产业联盟携手德国电动车行业协会(BEM)共同举办了中德新能源汽车产业交流对接峰会。
“赛车及高性能改装/轮毂”专区在本届展会上首次亮相,在西厅内汇集赛车及高性能改装零部件。展示前沿产品,关注新品,打造与业界专家的交流互动平台,该专区设有模拟赛道,力求真实还原赛车现场效果,满足广大赛车爱好者的热切渴望。
由来自美国的汽车零件再制造业协会(APRA)、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制造委员会(CRRARD)以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分会(CPRA)共同携手组织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展团在汽车零部件板块中的再制造专区亮相,旨在为中美两国再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打造沟通、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作为上海展会12年成长历程中的稳固基石,本届汽车零部件板块迎来奥林巴斯、Huf、上汽通用德科以及州际蓄电池等知名品牌的首次参与。再度回归本届展会的企业代表包括有爱信、北汽集团、博格华纳、博世、采埃孚、大陆、电装、辉门、海拉、、南京依维柯、日立、舍弗勒、天纳克以及中国长安等。
除“汽车零部件”与“电子及系统”外,上海展会另两大支柱板块中的“汽车维修与保养”板块本届有超过700家参展企业共襄盛举,其中包括艾沃意特、巴图鲁、百斯巴特、奔腾、大力、大师钣喷、飞鹰电器、光明、强斯威、实耐宝、世达、泰克、万达、元征、中大三协、中一汽保、RAV以及SK等。
而“汽车用品及改装”板块在迎接安索、迪生力、凯迩必及STP等新成员到来同时,也与众多忠实回归的参展企业再度打造精彩的用品及改装嘉年华。这些企业包括有巴斯夫、保赐利、步尔世旺、超技、车仆、CYCLON、东箭集团、ITW、嘉实多、力魔、曼芙丽、欧司朗、鹏斯、胜牌、索纳克斯、拓乐、优路博以及中华等。
多达18个国际展团在本届Automechanika Shanghai展会亮相,分别来自巴基斯坦、波兰、德国、韩国、马来西亚、美国、日本、泰国、土耳其、西班牙、新加坡、意大利、印度、英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首次出现的印度尼西亚与摩洛哥。他们在此营造全球产业创新的前沿核心阵地。
同期活动阵容逐年增长,多样化活动描绘产业生态画卷
1、山西能源学院(Shanxi Institute of Energy)简称”山能“,位于山西省晋中市高校园区,是国家教育部批准,山西省人民政府举办,山西省教育厅管理的一所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学院以煤炭、电力、新能源类专业为主体,主要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强,直接为能源企业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2、学院前身为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始建于1984年。2013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决定筹建山西能源学院,建设一所“以工为主、能源见长、特色鲜明、规模适当”的能源类应用技术型普通本科学校。
3、2016年3月22日,教育部正式致函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同意设立”山西能源学院“。首批设置本科专业6个,即采矿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安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资源勘查工程。
4、并增设了采矿工程、安全工程、测绘工程、机器人工程、财务管理、能源经济、车辆工程、金融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能源化学工程、环保设备工程、资源勘查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4个本科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为二本A类专业。
(来源:文章屋网 )
1.1职校生实践能力要求逐渐提升
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技术不断地创新发展,使其对汽车服务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强化。这种要求也促进了职校生在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的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我能力。比如,现代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中新生出来的一个“技术热线专员”岗位,其工作要求就是依据电子远程化的通讯模式为经销商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诊断以及解决汽车所存在的故障,并通过和其他工程部门的相互联系以解决经销商方面的技术能力支持需求。新能源汽车的广泛运用对于该类型汽车的电动机驱动、电池材料应用、汽车电动机的控制技术以及充电机运用和原理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职校生学习这种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技术过程中不仅要在汽车技术服务和维修工作经验方面培养良好的学习素养,同时也要求职校生具备强化的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培养职校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1.2强化复合型职校生维修人才培养
职校生在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的学习中不仅要学习到扎实的汽车理论知识,同时又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具备一定的特长。这就从客观上突出了职校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职校生在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过程中既要掌握传统化的汽车维修技术能力,还要掌握新能源汽车在保护电池、驱动电机的保养以及控制等新型技术层面的专业化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职校生在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的学习过程中还要培养自身的严谨态度和乐观开朗的性格;职校生不能只会低头学习绘画图纸,同时还要学会如何抬头了解市场。这就客观凸显出职校生在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技术学习过程不能只是单纯修车,还要学习如何进行人际交流与沟通。
2职校生的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学习模式
2.1专业教育与全面教育的有机结合
职校生在学校学习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的过程中,首先要使得学生树立一种强化基础、开拓眼界和注重实践的思想观念。在此基础上还要确立在学习汽车维修的基础知识上积极学习好专业化的汽车服务,高度重视实践性能力培养。使其能够在未来真正地成为可以出色的适应新能源汽车服务领域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2.2重视培养方式的多样化模式
职业院校在培养职校生的教学方式上,既要有着坚实的理论教学,还要进行着量化的实验、设计和实习等实践环节,从而保证职校生可以在虚拟化环境和现实化环境中感悟出汽车结构、营销、运用以及相关服务的运用,以此来培养职校生的综合能力。职业院校在培养职校生的师资选择上,要将专职教师同实习单位的辅导员进行相互穿插,这样就可以将理论化的知识有机地运用到实践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因为实习单位的辅导员会将最近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所产生的新技术和新动向全部密切结合到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这样就能够推动维修技术内容不断创新,从而形成教学之间的互动,进而改良传统化灌输式教学模式,以达到培养职校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目标。
2.3适应社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
作为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优化解决方案,混合动力汽车不仅现实地保留着传统化汽车在动力上的优越性能,同时还在特定程度上达到了节省能耗的目的。而且,这种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已经发展的十分成熟,这就使得其成本调节变得越加合理化。因此,混合动力汽车就成为了目前全球各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出发点。所以,新能源汽车服务人才的培养就要同汽车发展保持一致。职业院校有效地调节着职校生的汽车维修技术专业的结构,将学习的重点放到对汽车后市场人才的培养。由此可见,中职院校应该依据自我性的调控以此逐渐确立弹性化、丰富化和个性化的专业结构方式,以此培养职校生能够更加向人才市场靠拢。
2.4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共同发展
【关键词】:长株潭 新能源 电气自动化专业 实训基地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7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对接长株潭新能源产业的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创新研究》n题号:XJK012CZJ010
1、引言
随着长沙、株洲和湘潭被确定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程首批试点城市”,长株潭地区的新能源产业规模经济正在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必将得到飞速的发展。与之相匹配的职业教育,也在同步发展中[1]。
株洲市新能源、能源装备制造业完成的销售收入连续数年增幅保持40%以上,远远领先于整体面上规模工业增速。湘电集团风电设备公司、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逐步赶超10亿元和100亿元,成为新能源、能源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主体。一些传统工业企业纷纷调整转型涉足新能源装备产业。时代风电集团自筹资金新上风力发电机生产线,并着手在如湘东南东建设1兆瓦太阳能电池发电站。郴州从2007年开始投资风电装备制造, 2010年实现1.5兆瓦风机叶片和双馈变频风电机组产能各达100套。随着电力建设步伐的加速、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省发展装备制造业政策的落实,株洲市新能源、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2]。
因此,建立基于校中厂模式的新能源产业电气专业实训基地,建立真实生产线,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指导学生的过程综合技能实训、毕业设计等整个教学过程,研究制定综合考核办法,在突出实践技能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等措施,建立以各岗位综合技能为主导,对课程进行优化组合,使能力培养形成横向多元化、纵向层次化。构建具有一定综合度,完成循序渐进的能力递进的学习过程[3]。
2、初步设计方案
与从事新能源产品开发相关企业的资深工程师一起研究和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以达到专业实训项目转型服务新能源方向教学为目的,以最小投入为优化目标,研究如何在原有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调件下的实训设备及实训场地做最小资金投入而完成实训设备和场地从传统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向新能源电气技术教学功能的转移[4]。按照风力发电电气设备装配企业生产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规律。依据学院管理要求原则,风力发电电气设备装配与风力发电电气设备组装工序内容安排合理,有利于参与者整体掌握风力发电电气设备装配工艺流程。 设计时,主要风力发电电气设备装配线型结构简单。风力发电电气设备组装线布局合理。生产和实训条件满足安全规范,便于生产和教学管理,并且使教学与生产互不干扰。风力发电电气设备整机保证多机兼容,因此采用柔性电气设备装配模式,即,生产线经过简单组合和改装,能够同时满足多个风力发电电气设备机型实现共线装配,真实符合企业生产环境。
电气设备装配生产线如图1所示,以风力发电电气控制屏柜的电气设备装配工艺为主要教学内容,以风力发电电气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模式,结合现代实习教学手段的设计思路,本方案达到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风力发电电气控制屏柜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和电气设备装配工艺流程。风力发电电气装配实习车间设为三条电气设备装配线,一个其它零部件常规电气设备装配练习区,每条线均设计成直线型双轨道如图1a所示,电气设备装配线的输送为推(拉)式步进输送工装车,拟采用轮式人力驱动,如图1b所示[4]。
这种设计的其特点是:车间整体布局为矩阵式结构,物件转运流畅合理互不干涉,空间利用率高,如图3所示。
还可预留一个备用区(即:其它零部件常规电气设备装配综合练习区或技能鉴定用区或考试考核专用区);电气设备装配线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便于管理。根据不同的部件特点,电气设备装配线设定不同的电气设备装配工艺内容,电气设备装配线分三类部件电气设备装配,分别为,一号线:柜外支架装配线;二号线:柜内设备安装线;三号线:柜内电气设备总装线;四号区:其它部件常规电气设备装配练习区(也可作为综合训练区或考试鉴定用区),各线应配有电气设备装配工艺工装器具、电气设备装配工艺技术文件(含电气设备装配作业指导书、工位标志牌等)和必要的电气设备装配吊装设备及辅助设施[4]。
3、结论
研究结果在对接长株潭新能源产业的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中,以风力发电电气装置组装生产线为实训基地建设载体。研究分析将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应用、交直流调速技术等核心专业课程的实训基地建设全部应用新能源应用背景,以风力发电电气技术、太阳能光伏电气技术、电动汽车电气技术中的环节为特定工作任务和项目,以真实工作过程进行开发。以最小投入为优化目标,将原有专业实训项目转型服务新能源方向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艳娥,吴勇.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7(31).
[2]贺大松 构建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机械职业教育 2011,4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基本框架还是以所选教材为基础,但在具体内容上应当以让学生认识该课程的用途与重要性为出发点进行设计,紧扣行业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首先,注意开好头,要重视绪论课的教学,如在介绍“1.3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时应将重点侧重到交通运输和电子这一领域中,重点介绍电力电子技术在汽车与轨道车辆上的应用。针对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可举例介绍车辆能源系统的“骨架结构”,如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能量系统的基本结构图与基本工作原理;针对城市轨道车辆专业学生介绍地铁车辆的电源系统结构图等等,紧紧抓住行业应用为起始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另外针对电子装置用电源可从大家时刻不离身的手机充电器说起,让学生认识到电力电子技术无处不在,实用性很强,提高学生积极性。其次,随着课程内容教学的深入,应继续围绕专业行业应用,将原来的“骨架结构”补充上“血肉”,即实际具体电路,进行内容的丰富。如介绍DC/DC变换时,可以将原先介绍的地铁车辆电源系统中DC/DC的变流电路具体化,在知识认知的体系结构中进一步具体化,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和印象。最后为提高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关注度,提高学生资料收集与自学能力,一方面对部分内容调整为课后自学内容,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条件完成学习,如器件中IGCT、功率集成电路、脉宽调节电路等的相关内容将由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并选择部分主题由学生在课堂上给大家进行介绍,提高学习的相关性。另外一方面提供一些已经完成的电源板,让有兴趣的同学进行实际调试,在实践中体会电能的变换与控制,实现“自主行走”。这些同学能在今后相关的实践设计中有较好的基础,且能帮助并带动其他同学提高实践能力。
2“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改革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应用性强,因此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课程开设了6个学时的实验,对学生来说实践时间较少。因此率先在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专业方向开设了“汽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题,时间为一周,精选了“太阳能电动车SPWM控制逆变电路设计”、“车载逆变电源—推挽式直流变换电路设计”、“车载逆变电源—工频逆变电路设计”等设计课题,要求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能充分了解电力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以及应用设计,要求学生“脚踏实地”进行电路方案论证比较,完成电力电子电路的参数计算、器件的选型、绘制电路原理图等过程,掌握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并能够掌握电力电子器件常用的驱动电路设计,合理设计保护电路。同时对于电路原理图要求采用EDA(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软件进行绘图,将学生所学的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EDA技术等几门课程在汽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进行融合,提高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对multisim实践能力较强、学有余力的同学进一步指导其采用仿真手段(Matlab或者Multisim)进行仿真实习,论证设计结果。通过紧张而充实的课程设计,大部分的同学对电力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对所学的相关课程进行贯通融合,充分了解所学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增强了对自身所学专业知识架构的认识,能够熟练利用相关课程、相关技术手段进行电路设计,实现在专业知识架构中的“自由天地”。
3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