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移动网络经济

时间:2023-09-24 10:56:44

导语:在移动网络经济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移动网络经济

第1篇

【关键词】网络预警;入侵检测;移动

【中图分类号】 G250.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012-02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面向因特网应用逐步普及,如何保障网络的安全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入侵检测技术作为一种保证网络安全的防御手段,是当今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入侵检测按照分析方法不同,主要分为异常检测和误用检测。异常检测通过构造正常行为模型作为判断入侵的依据,可以检测新的入侵,但误报率高;误用检测根据已知入侵攻击判断入侵行为,不能发现新的入侵攻击,漏报率高。入侵检测系统,根据检测对象不同可分为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以及混合型入侵检测系统。

一、当前的入侵检测系统主要存在以下的缺点

1)缺乏有效性。入侵检测系统需要实时地评价安全事件。在网络中,面对大量安全事件时,这种实时性很难得到满足。

2)高误报率。误报率高是当前入侵检测系统的一个主要缺点。系统管理员不能从大量的误报事件中判断出真正的入侵事件。

3)有限响应能力。入侵检测系统传统上集中在检测攻击。系统管理员不能立即从入侵检测系统中分析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管理员采取行动之前,给攻击者留下了一个随意操作的时间间隔。针对上述入侵检测系统的缺陷,本文使用移动技术,实现一个网络入侵预警框架。主要优点在于:通过移动技术降低了用于入侵检测的网络通信量和系统负载,可以降低入侵检测的误报率,具有快速实时响应能力,另外,系统具有较好的灵活性。

二、移动技术

一个软件被定义为具有一定功能的程序,包括代码和状态信息,具有自治性,在其环境中可以和其他进行交互。移动在平台上,可以实现代码的移动。把移动技术应用到网络入侵预警中,具有如下的优点:

1)通过在网络上移动代码代替了大量处理数据的移动,克服了网络数据传输延时,减少了网络负载。

2)具有对环境的动态适应性。

3)具有对入侵的动态跟踪及响应的能力。

三、体系结构

图l 给出了使用移动技术的网络入侵预警框架。在本框架中,主要有两种类型的节点,矩形节点实现入侵预警的分析处理,椭圆型节点实现基本入侵事件的采集。移动可以在不同节点间根据需要进行移动。

在本框架的实现中,采用IBM公司的aglets作为移动的实现平台,安装在相关的主机或网段节点上。入侵检测系统的实现平台为Linux平台。

1、各模块功能

图形用户界面模块:网络入侵预警框架的用户界面,管理员用来完成各种管理功能,包括查看警报、系统初始化配置等。

规则库:入侵预警框架中预测入侵的核心,是判断各种入侵的规则库,规则库可以动态进行维护。

预警分析模块:根据规则库,从已知的安全事件中推断一个入侵,另外,预测可能的入侵意图。

入侵事件收集模块:从位于不同检测节点的基本入侵检测模块中收集可疑安全事件。

移动分发模块:激发不同的移动,根据需要分派到相应的目的地。

全局共享数据模块:在整个系统中的全局共享数据区。

局部共享数据模块:在特定节点上的局部共享数据区。

基本入侵检测模块:在特定节点上检测可疑安全事件,并把结果传输到入侵事件收集模块。检测可疑安全事件的方法包括查看操作系统安全日志、应用系统安全日志、网络通信量及入侵检测部件检测到的安全事件等。

移动:具有不同功能特点的移动。

2、工作流程

针对图1中的预警框架,主要的工作流程如下:

1)在每个检测节点。基本入侵检测模块通过观察系统日志或应用日志检测出可疑安全事件。2)基本入侵检测模块区别不同类型的可疑安全事件,并把事件报告给入侵事件收集模块。

3)入侵事件收集模块把得到的各种安全事件传递给预警分析模块。

4)预警分析模块根据入侵规则库推断入侵攻击及可能的入侵意图。

5)移动分发模块分派适当的移动到特定的节点收集入侵信息。

6)移动从局部共享数据模块得到局部信息,检测特定的数据,移动检测的结果直接传输给入侵事件收集模块。

7)返回到第3)步,继续这个过程。

四、预警模型

目前的入侵检测系统得到的警报信息是在实际的入侵攻击发生之后,只能进行事后分析及安全策略的改进等,另外管理员很难从大量的入侵警报信息中发现出真正的入侵攻击行为。网络入侵预警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在实际入侵行为发生之前进行预报,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实现实时响应和降低误报率。

一个复杂的入侵攻击行为往往是由多个步骤协同完成的,每一个步骤对应一个安全事件,假定一个实际的入侵攻击行为由一个安全事件的有序序列来构成,Ii=(j=l,2,…,N)。所有入侵攻击的安全事件序列构造一个有限自动机,不同的入侵攻击在安全事件上可能是部分相同的。图2给出了基于入侵事件的有限自动机模型。

在图2的模型中,圆圈表示状态,箭头表示安全事件。0状态为起始状态,带阴影的状态5、9、12表示一个入侵攻击过程的结束。当有安全事件Il到达时,进入l状态,当有安全事件I2到达时,进入2状态,依此类推,直到安全事件I5到达时,进入5状态(结束状态),表明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入侵攻击过程。同样,安全事件序列I6、I7、I8、I9,是第2个入侵攻击过程,I6、I7、I10、I1l、I12是第3个入侵攻击过程。

通过已有的入侵攻击行为,分析入侵事件序列,构造有限自动机模型,一方面可以检测出入侵攻击行为,另一方面可以预测出可能的入侵攻击行为。当到达某一个状态之后,就要检测其相应的所有输出状态,便于进行入侵的跟踪。如到达状态7之后,可能会到达状态8或10,进一步到达入侵过程的结束状态9或12。所以当到达状态7后,为了进行预测,需要采集安全事件I8和I10。安全事件的采集通过移动技术来实现。这样,一方面可以进行入侵过程的跟踪,另一方面,可及时采取响应措施,保证具有实时的响应能力。

五、结论

目前的入侵检测系统只能在入侵发生后对入侵行为进行报告,而且存在大量的误报和漏报,管理员很难从中快速找出真正的入侵攻击行为,并及时采取措施。本文提出的基于移动的网络入侵预警框架,依据入侵事件构造的有限自动机模型,判断入侵攻击行为,预测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采用动态分发相关移动来收集安全事件。一方面能够降低由于检测攻击而带来的网络和主机的额外负载。另一方面,具有预测潜在攻击的能力并可进行实时响应,使得对入侵攻击的检测更具有针对性,降低误报率和漏报率。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移动网络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1)移动网络

从广义上说,移动网络是指消费者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计算机终端和移动网络进一步获取移动通信网络服务,以及互联网服务等。从狭义上说,移动网络是指用户借助手机等计算机终端,通过手机网站,获取数据、信息等服务。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消费者来说,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计算机终端设备,借助4G、Wifi等无线网络访问互联网,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实时获得相应的信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移动网络的网速明显提升,尤其是4G、Wifi等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不断增大,以及计算机应用开发的不断深入,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这些都大大提高了消费者使用计算机终端设备上网的良好体验。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通过计算机移动终端实时开展网络活动,其上网模式已经由过去的定点式逐渐转变为无线移动式。另外,上网设备也由过去的计算机转向为以手机为主的计算机终端设备。

(2)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智能手机为主的计算机移动终端的成本不断降低,使得低端消费市场逐渐被智能手机占领,同时随着通讯商不断降低流量资费,也不同程度地促使了人们向移动上网用户转化。与传统的上网设备相比,无论是携带的便捷性,还是功能的完善性,智能手机都显示出自身的优势,并且可以满足用户自由(时间、空间)上网的需求,可以有效帮助人们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因此,智能手机成为最为普遍的移动上网设备。在移动网络环境下,随着软件开发商不断推出适用于移动设备的各种应用软件,进一步丰富了移动网络服务。与此同时,人们的一些传统生活习惯,也因这些服务而发生改变,以智能手机为,淘宝、京东等相继推出手机端网购软件,这种购物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冲击人们传统的购买方式,使得人们彻底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易,为人们创造了更加全面、便捷的消费模式。

二、移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智能手机等计算机终端凭借自身轻便、小巧、适应能力强等优势,而得到广泛使用,但是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缺乏专业性、待机时间短、性能较弱等,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智能手机等计算机终端设备的发展速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网络安全性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利用智能手机等计算机移动终端上网时,自己的隐私、账号密码等信息是否会被泄露等。人们担心并非空穴来风,在现实生活中,因计算机移动端上网引发经济损失的现象比比皆是,例如在智能手机市场上,主流系统主要是Android、IOS等,由于Android系统的开放性,使得Android系统成为病毒的重灾区。据权威机构调查结果显示:“病毒主要是通过与热门软件捆绑的方式入侵到用户的手机中,进一步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资料,比较常见的诸如骚扰电话、话费流失等。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网络安全加大了监管力度,同时一些网络安全公司也推出了杀毒软件,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网络病毒的蔓延,但是,由于病毒的隐蔽性,要彻底消灭病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移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

在前不久召开的国际无线标准化机构3GPP会议上,中国华为主推的极化码方案被采纳为5G控制信道的标准方案,这标志着中国在5G技术研究与标准化领域揭开新的篇章,并且在全球5G标准制定中扮演重要角色。与传统的通信技术相比,5G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移动通信技术,其理论传输速度每秒高达几十Gb,其传输速度明显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适应高速传输的网络环境,需要计算机技术与之相适应,进而最大限度发挥协同效应,同时为未来计算机技术发展指明方向,同时,以5G为契机,可以推动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人民生活。首先,推动形成全球统一标准,实现移动通信产业共享全球产业规模,为人民提供及时高速的移动通信服务。其次,加快推进5G技术、标准,以及产品研发,不断创新技术,攻克无线传输、新型网络架构等关键技术,同步推进研发、标准化进程。第三,加强国际合作,加强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之间的合作,拓宽交流合作渠道,积极构建5G平台,引导企业加强跨国家、跨地区合作,为构建5G全球创新网络和产业生态奠定基础。第四,推动融合创新发展,加强5G与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等融合创新,开展关键技术产品的研发与应用,积极探索和发展新技术、新产业。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逐渐成为计算机移动终端的主流,在使用这些移动终端设备的过程中,使用者需要低头以单手或双手的方式操作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长时间操作设备,将会引发颈椎酸痛、视线模糊等问题。因此,在解放双手的前提下,如何以更加自然的方式操作移动设备,将会是未来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主流。在这方面,谷歌眼镜为计算机技术指出一个全新的方向。谷歌眼镜是谷歌公司研究开发的一款拓展现实眼镜,这种眼镜借助现实技术解放了人们的双手,同时可以将资源进行虚拟化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计算机移动终端设备的穿戴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谷歌眼镜融合了智能手机、GPS、相机的全部功能,并且重量轻,与普通眼镜相差不大。借助移动网络,谷歌眼镜可以在用户眼前实时展现所有的信息,其组成主要包括内存、处理器、麦克风、传感器等,甚至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通信模式。在谷歌眼镜中,采用了一种增强现实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借助眼睛、声音等实现拍照、视频通话、上网等功能。例如,在演唱会现场,观众可以通过谷歌眼镜进行录像、拍照等,这样观众可以彻底解放双手,尽情地为喜爱的歌手鼓掌呐喊。从设计理念的角度来说,谷歌眼镜的着手点是帮助用户解放双手,让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移动终端设备的过程中更加自然,通过对这一产品进行不断完善,谷歌眼镜有取代当代智能手机的趋势,将会成为移动网络环境下新型的计算机移动终端设备。但是,受当前计算机技术水平的制约,谷歌眼镜只能算是一种别样的智能手机,其通信、输入输出等功能的实现依然需要借助智能手机。从计算机技术的角度来说,谷歌眼镜是一种智能化的生活,而谷歌通过对其进行实体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让用户不断地了解它,发现其潜在的问题,并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借助移动网络环境,通过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不断开发新型的移动终端设备,以此推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引用:

[1]刘兆锋.局域网环境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J].商,2015(50).

第3篇

关键词:劳动争议网络机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

事业单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人事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更是实现社会政治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石。建立新型劳动争议预防预警网络机制,就是通过建立健全社会劳动关系预防预警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等,将大量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的发生,确保单位和谐、社会稳定。建立新型劳动争议预防预警网络机制是事业单位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是履行职责的重要体现。

一、劳动争议预防预警网络组织体系

劳动争议预防预警网络组织体系分横向网络和纵向网络两大类:

(一)纵向网络(由低到高):车间班组、生产企业、企业直接主管部门(事业单位基层派出机构)、上级主管部门(市级事业单位)。

(二)横向网络共设两个:一是市级事业单位与市级劳动信仿、劳动监察、劳动仲裁等行政管理部门和市总工会的横向联系;二是市级事业单位的派出机构(各基层主管局)与当地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各县市区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和工会组织的横向联系。两个横向网络的设立可以形成合力,实现劳动保障工作属地管理与行业主管部门分工负责的有机结合。

两个横向网络和一个纵向网络构成了劳动争议预防预警的网络组织体系。

二、网络组织体系基本工作流程及网络中各节点功能

(一)车间班组负责在所管辖人员内部定期召开座谈,征询意见,牢牢掌握一线动态,争取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二)生产企业一方面及时掌握企业内劳动争议动态情况,争取将劳动争议解决在企业内部;另一方面及时向各基层主管局报告。

(三)各基层主管局一方面积极与当地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协调,加强监督指导,争取将劳动争议解决在地方;另一方面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市级事业单位)报告。

(四)市级事业单位一方面负责及时了解掌握系统内劳动争议情况,统筹考虑,避免引起连锁反应和,争取将劳动争议解决在系统内部。另一方面积极协调市级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加强监督指导,争取将劳动争议在此层面解决,避免矛盾上移。

三、自身做起,完善措施,根源预防

劳动争议不仅破坏了员工关系的和谐,而且影响了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劳动争议预防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劳动争议处理本身。所以,必须加强各种预防机制的完善和落实,做好劳动争议预防工作。

(一)完善行政手段。要依据《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完善内部奖惩机制,把“丑话”说在前面,对于、、而引起劳动争议的实行可追溯性行政责任承担制,即:谁提议、谁决策,谁要承担行政性领导责任。

(二)完善经济手段。对于在办理劳动纠纷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如果单位胜诉的,所有费用,由单位成本列支;如果败诉,而败诉原因系由于决策失误、等原因造成的,除了支付给申诉人的经济补偿、赔偿由单位承担外,其它因此而发生的“劳动纠纷风险费用”,由提议人、决策人分别按相应比例承担。

(三)完善法律手段。要对单位分管劳动人事管理的领导、职能部门人员进行劳动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能分管、从事劳动人事管理工作。要依据《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处理一切可能会引发劳动纠纷的各项工作,否则,对出现问题的将按规依法严格处理。

第4篇

正如艾瑞咨询研究院院长曹军波所说,对行业从业者和投资者而言,新的数据意味着对市场的新的洞察,其中当然也隐含着新的机会。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的当下,网络经济强劲的发展态势也意味着其前景的不可限量。

网络经济增速远高于GDP

数据显示:2012年Q2中国网络经济规模达943.4亿,较2012年Q1上涨22.5%,较去年同期增长66.1%,远高于GDP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6%和13.1%。

其中,电子商务规模达404.9亿元,占比高达49.6%;网络广告位居第二,占比23.2%,两者均有所上升。

网络经济增速远高于GDP其实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了,今年4月25日,艾瑞在今年Q1互联网经济的核心数据时也表明了这一点。2012Q1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达847.1亿元,营收规模为770.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更好地反映市场收入状况,从2012Q2开始,艾瑞将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的统计口径向PC互联网市场规模统计靠拢,由原来的统计交易规模变为统计营收规模。

毋庸置疑,即便是在风险投资相对趋于冷静的状态下,网络经济还是再次显示了强劲的发展态势。

艾瑞咨询分析师由天宇认为:整体互联网的发展态势还是非常健康的。如果你对这个数据没什么直观感受,那么,对比一下,2012Q2中国网络经济的规模,超过了2007、2008两年网络经济整体规模的总和,与2010年全年规模相差无几。

再延伸一下。下面这张图表的时间应该在2008年左右。

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互联网经济市场规模仅48亿元,2004年为85亿元,这是当时的实际情况。而预测部分,2011年度为1271亿元,2012年度为1582亿元,则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从中不难看出,网络经济的前景之大似乎不可限量,如果对之进行预测,即便是艾瑞这样的权威机构,也要捏把汗呢。

移动互联网市场增速平稳

再来看移动互联网的情况(见图表三)。

2012Q2,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26.5亿元,同比增长108.9%,环比增长为18.6%。艾瑞咨询分析师王影认为,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推动因素有三:一是智能终端的加速普及;二是移动互联网网民规模持续增长,对移动网络服务存在巨大需求;第三,当然是与PC互联网公司加紧布局移动互联网有关。

不妨看一下其中的细分数据(见图表四)。

其中,移动增值的市场规模为71.6亿元,同比增长78.1%,但占移动网络经济规模的占比则从2012Q1的61.7%降至56.6%。分析人士认为,其中原因在于传统移动增值服务逐渐缩小,而新型增值服务营收尚不明显。

2012年第二季度,移动营销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3.9亿元,在整个移动网络经济中的占比已经从Q1的10.2%提升至Q2的11.0%,上升了0.8个百分点。从发展态势来看,移动营销已经进入了市场导入期,广告主进一步认可了移动营销的价值并付诸行动(见图表五)。

此外,移动游戏的比例比上一季度缩减了1.2个百分点,移动搜索略有增加,从Q1的2.1%增至Q2的2.2%。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1Q2开始,移动搜索在整体移动网络经济中的份额都维持在2%左右,但市场规模则从1.18亿元增至现在的2.83亿元。艾瑞分析认为,用户对移动搜索还是具有显著的刚性需求,移动搜索尽管尚未形成规模,但已经有了重新兴起的势头。这还意味着用户已经从被动接受网站的推送信息向主动搜索转变(见图表六)。

在与网络导报记者交谈时,曹军波说,互联网行业有别于其他行业的一个特点是:“市场导入期基数小,发展快,往往是年增长率在200%-300%左右甚至更高。之后进入高速发展期,年增长率在80%-100%之间。继续发展,就步入相对成熟期,年增长率一般在20%-30%左右。”

与前面的各类数据结合起来,不难看出,移动营销市场增速大幅领先网络广告市场。

电商整体交易增速放缓,移动电商加速

2012Q2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为1.88万亿元,同比增长25.0%,环比增长7.3%,同比增速放缓。从市场结构来看,企业间电子商务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年来网络购物占比持续增加,在线旅行预订行业发展稳定(见图表七)。

艾瑞分析师张晶认为,二季度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同比增速放缓主要是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外需走弱,内需放缓;而环比增速的增长则是由于进入电商销售旺季,交易量较一季度相比有小幅上升。

若就细分行业结构而言,企业间电子商务(B2B)仍然占主导地位,整体占83.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B2B电子商务占比28.5%、中小企业B2B电子商务占比55.0%,增速放缓;网络购物(B2C)交易规模占比呈稳步上升趋势,从2010Q2的9.0%增长到2012Q2的14.3%。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2Q2中国中小企业B2B电子商务营收规模为39.5亿元,同比增长21.5%,环比增长6.5%,同比增速放缓。

艾瑞分析认为,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外需疲软,内需不足,是造成中小企业B2B运营商营收规模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第二季度,世界经济复苏尚不明朗,欧债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国内经济逐渐减速,成本上升、库存压力加大,企业采购意愿降低,对B2B交易产生较大影响。相对而言,网络购物发展超预期,二季度B2C企业通过开展大规模的店庆活动、大范围的价格战活动,有力推动网络购物市场的整体发展。

移动购物的增幅更是有目共睹,交易额达到116.4亿元,在整个移动网络经济中的占比已经从2012Q1的15.1%上升至Q2的20.5%,上升了5.4%,超出了移动增值让出的全部空间(见图表八)。

移动购物已经占到了网购整体的4.3%,而在Q1季才2.9%,同比增长487.9%,环比增长74.5%。

第5篇

关键词:企业 网络传播 公共关系

绪论

“网络公共关系为通过因特网进行企业或组织与其公众间传播、沟通与关系管理之功能及作业。”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和我国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张,网络公共关系活动应运而生,并越来越成为当代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于新的传播环境带来了公共关系活动方式的改变,“第一,网络的小众化特点改变了目标市场的格局,由此改变了组织的经营理念,公共关系和广告的作用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第二,网络的互动性特点增强了消费者的公共关系意识,使公共关系活动更具人情味。第三,网络技术提供了双向对称传播的渠道。”而如今我国不少企业的网络公共关系活动缺乏系统的操作活动,活动效果不理想,甚至存在一些不恰当的网络公共关系行为,从这样的现状出发,本文以小米公司为代表,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总结经验、教训来为当下的网络公共关系提供借鉴和指导,为我国企业的网络公共关系实践活动带来理论参考价值。

格鲁尼格与亨利于1984年在《管理公共关系》一书中提出了公关传播的四种模式,阐述了组织与公众之间四种不同的沟通方式:宣传员模式、公共信息模式、双向非对称模式与双向对称模式。宣传员模式与公共信息模式同属于单向传播,而双向非对称模式和双向对称模式则是双向传播,在网络传播环境中,信息的传播应该是双向的、互动的,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公共关系活动,双向对称模式更为适合。但是在实际的公共关系活动中,宣传员模式与公共信息模式也不一定是非对称形式的,这些要取决于公关人员在采取行动时的动机。在网络公共关系活动中,这四种模式都会有实践和运用,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对所采取的公关行为模式做具体分析。

以格鲁尼格与亨利的思想来看小米的公共关系活动,可以将其分为单向的宣传员模式与公共信息模式公共关系活动和双向的非对称模式与对称模式两种,分析其所运用此两种模式进行的网络公共关系活动,发现其所进行的一些公关活动可以为企业的网络公共关系活动提供经验和借鉴,使企业网络公共关系活动不断走向成熟,从而有利于企业公关目标的实现与企业自身的发展。

一、单向的网络公共关系模式分析

通过翻看与小米有关的新闻可以发现,无论是小米自身的新闻“小米资讯”还是新闻人所撰写的小米相关新闻,除了少部分小米、乐视、锤子科技等品牌之间的竞争外,大多都是中规中矩的产品与活动宣传。通过对其所的资讯内容进行分析,考虑到以下几点可以为企业进行单向的网络公共关系活动所借鉴。

(一)注重内容的把关,确保真实性

无论是小米自身的新闻“小米资讯”还是新闻人所撰写的小米相关新闻,大多都是中规中矩的产品与活动宣传。这样的内容是较为值得肯定的。公共关系类新闻并不类似于软广告,广告中可能含有夸张成分,但公共关系类新闻既然作为新闻的一种,就需要具有新闻最基本的特性――真实性。在当下的网络传播环境中,信息过量、传播泛滥,信息失真的现象见不鲜。因此为了能得到消费者的信任与认可,就更需要对自身所的新闻内容进行严格把关,不说大话、空话,以免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不良影响。

(二)避免过度商业化

公共关系新闻作为企业营销方式的一种,商业性较强。但是在当下广告层出不穷的网络环境中,生硬的广告植入已经越来越遭到受众的反感,因此在撰新闻内容时,要避免过度商业化,避免过度自我褒奖的语言如“全球领先”、“明星产品”等,多注重以新闻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等来吸引读者,以免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当然,“避免过度商业化”也不意味着抛弃新闻稿件中的商业性内容,否则也就违背了撰写公共关系新闻的初衷。英国公共关系专家弗兰克?杰夫金斯为公共关系活动的目标列出了详细清单,将其概括为十六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几种为:第一,新产品、技术、服务项目的运营要告知受众了解信息;第二、企业战略决策的转移等;第三、企业参加的社会公益活动,或者企业组织的与受众沟通关系的其他活动,以此增强公众对企业的好感。公共关系新闻的内容可结合特定目标进行创作,选择合理的传播内容,有效避免公众对于广告的排斥,达到宣传的目的,获取商业利润。通过前面所总结的小米的相关资讯也可以发现,小米团队所创作的绝大多数新闻都是围绕这些目标进行的。

(三)避免公共关系新闻的过量

百度新闻搜索Iphone,可弹出1490000篇搜索结果,输入三星,可出现693000个结果,搜索小米,可出现465000个结果,可见对于新闻宣传方面,小米在手机品牌中还是保持着一个较为“低调”的位置。虽然信息的曝光数量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受众对于该信息的及时印象和接受程度,但是过度依赖曝光率进行宣传活动往往并不能取得最好的宣传效果。根据用户对于可传播关键元素的认知规律曲线,受众对于信息的接受是有极值的。海量信息往往会对受众产生困扰,甚至使其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公共关系新闻应该注重质量、把控数量,以争取获得最优的传播效果。

二、双向的公共关系模式分析

在网络变革的背景下,企业要改变自身的公共关系关活动方式,采用多元化的信息源和互动传播的形式进行信息的传递,注重与受众间双向传播信息。 在对于双向的公共关系模式,小米在处理方面也有很多可以借鉴和探讨的地方。

(一)注意充分整合不同的社会化媒体资源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化媒体出现在我们生活中,微博、微信、知乎、豆瓣等,虽然社会化媒体众多,但是,“社会化媒体各阵地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营销上能发挥不同的作用”,小米充分考虑了网络传播的碎片化特点,整合各类媒体资源,扩大受众数量,从而使公关宣传活动发挥更好的效果。而在利用这些社会化媒体时,小米又充分发挥了他们各自的特长,微信在功能上是一个与朋友聊天的工具,所以小米选择用它做客服,微博在使用过程中更多的侧重于获取资讯与娱乐,小米中规中矩的把自己的微博账号当成了一个宣传网站去运营,平时在微博上相关产品资讯,或者举办一些活动来吸引粉丝,不会为了宣传造势而去盲目刷屏。与微博相反,小米在利用论坛方面不是进行碎片化内容的,而是利用论坛内容可以专题集结的特点,进行深度的内容传播,如介绍手机刷机方法、拍照教程等等,用适合深度阅读的实用贴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二)传统公关与网络公关结合,线上线下联动

“传统公关与网络公关, 两者在受众特征、传播工具、公关形式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但两者又在公关诉求达成、传播途径设计等方面存在着相当的共通之处。”虽然当下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但是在传播方面传统公关还是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尚在,且线下的公关活动相对于线上来说可以获得更真实的活动效果。小米经常举办线上线下联动的公关活动。比如爆米花年度庆典、米粉节、同城会等等。通过这些线上宣传造势、线下展开的活动,米粉与小米的工作人员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提升消费者的好感度与忠诚度,从而使品牌文化更加可感知,同时,这些参加活动的消费者也在无形中成为了小米的免费宣传人员,通过他们分享活动经历,不仅扩大了小米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还可以增加其信服力。

(三)关于危机公关的处理

在处理危机公关方面,小米公关团队所做的网络传播也值得分析探讨。以2015年的小米手机“换屏门”为例,2015年8月13日在小米秋季新品会上,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千元旗舰手机”红米Note2,但之后有网友通过手机评测发现,红米Note2采用的屏幕为国产天马屏幕,与宣传中所说的夏普/友达屏幕不符,从而引发了对小米“换屏”的质疑。引来了小范围网友的关注和吐槽。

2015年8月24日,小米公司在其官方论坛了"关于红米Note2屏幕品牌使用争议”的澄清声明,声明称,小米从未在会、官网等过使用夏普/友达屏幕的信息,此外还拉其他厂商下水,指出华为、中兴、联想等品牌也有产品使用的是天马屏。这一举动使事态恶化,不少消费者指出小米曾在京东、国美等电商官网上都宣传过其使用的屏幕是夏普/友达,认为小米“做错事不承认”,各大社交网站出现越来越多声讨小米的声音。

2015年8月31日,小米官方微博了一条道歉声明,虽然其继续认定自己并未在宣传中宣称使用夏普/友达屏幕,不过也称“由于我们的失误,在小米官网之外的部分产品图和文字存在错误”,算是对消费者的回应。此后科技大佬们开始在各个社交网站上为小米发声,“换屏门”事件逐渐平息。

通过对于小米“换屏门”事件在网络媒体上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分析其可取之处与不足,总结出了五点经验,可以对处理此类危机公关事件提供借鉴。

1.对责任的承担

在承担责任这一方面,小米团队做得不够好,但最终还是进行了一些回应给了消费者交代。而从网民的反应来看,在小米规避责任、拉其他厂商下水时言论大多为指责,直到道歉后指责言论才逐渐平息。在互联网时代,网民言论更加自由,发表看法的渠道更加多样,在处理危机公关事件时,不要存有侥幸心理,想要通过删帖等方法神不知鬼不觉平息言论,这样一旦被曝光,会使公司形象受损,导致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应该积极承担责任,给广大网民一个交代。不仅可以展示企业的担当能力,还有利于博取部分网民的同情。

2.保持及时、真诚的沟通态度

危机事件发生后,企业往往会处于舆论的焦点,此时面对各方的声音与看法,保持及时、真诚的态度也是安抚人心、赢得支持的一大法宝。有用糁赋觯在8月13日到18日期间在论坛有关“小米换屏”的言论遭到删帖,这也暴露出小米在危机萌芽期处理办法的不妥当,缺乏与受众的真诚沟通,而是一味只想切断消息源。在之后危机爆发后,比起拉其他企业下水转移话题,真诚道歉才是更为重要的。假如小米公司在一开始就将事情交代清楚,承认错误并保证以后不会再犯,摆出更多的诚意,或许更容易收获受众的同情和原谅。

3.对于危机公关事件的处理要讲求速度

赵红霞和陈瑾的《网络媒介与公共关系当议》认为“当前企业的网络公关仍存在不少问题…三是反应速度较慢,这是企业公共关系的处理上最可怕的事。”在处理危机公关事件时,一定要讲求效率,抓时间挽回损失,以免错过最佳解决时机。小米处理这一危机事件的速度主要表现在及时删帖切断信息源,但正式的声明与道歉等正面处理办法出台的速度较慢,这也和其刚开始着手处理危机事件时一直采用规避态度,处理方法不当,之后再补救需时间有关。

而从“换屏门”事件我们可以看出,从危机萌芽到危机大面积爆发,没有及时地采取措施恰恰给了受众搜集证据以及传播不利于自身信息的时间,拖延处理危机只会使其更加严重,造成更大的后果。企业应该在危机出现后及时予以回应,掌握传播的主动权,减小危机对企业的伤害。

4.在处理危机公关事件时,应该坚持系统运作

企业在进行危机公关事件的处理过程中要坚持系统运作。系统运作包括以冷对热、以静制动;统一观点,稳住阵脚;组建班子,专项负责;合纵连横,借助外力等等。通过系统运作可以有计划解决危机,避免出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等情况。

小米在处理“换屏门”事件时,的确做到了系统运作,在不利言论大面积传播时没有及时作出回应,以冷对热、以静制动;在道歉后又借科技大佬之口为小米宣传正面信息,合纵连横,借助外力。此外其在对外声明时一直坚持自己并未在宣传中宣称使用夏普/友达屏幕,做到统一观点,稳住阵脚。

虽然小米此番系统运行结果不太令人满意,但这是企业逃避责任所造成的问题,其系统运行的过程较为成功。以冷对热,不在网民情绪激动时立刻出来说话,以免引起其更大不满,统一观点,避免前后话语不一致被抓住更多把柄,借助外力,更好地进行危机恢复。通过系统运行,可以帮助企业防范危险、稳住阵脚,创造性解决问题。

5.在处理危机公关事件时,要注意以消费者为中心

无论是刚开始的默默删帖还是之后拉其他企业下水,可以看出小米在处理此次公关危机时主要是以澄清事件自证清白为出发点的,然而公关即处理与公众的关系,因此在处理危机公关事件时,要注意以消费者为中心,毕竟公关效果好不好,最终还要看消费者是否买帐。企业应该在第一时间消费者想要知道的内容,确保消费者利益不受损害,对于已经遭受损害的消费者给予安慰和补偿。

6.借助其他权威人士,为企业发声挽回名誉

小米公司在道歉声明之后,立刻积极与第三方权威机构展开合作,频繁转发一些关于红米Note2的正面报道,内容多为测评文章且原文大部分由知名科技博主或知名科技媒体官方平台。虽然仍然有一大部分受众不买账,但也获得少部分人支持,重新A得信任,起到正面宣传的效果。

在危机传播过程中,企业形象往往会变得缺乏公信力,这时候借助第三方权威机构为企业发声,容易获得受众信服,同时也有利于重塑企业形象。

三、结论

不同的时代环境下,对公共关系问题的解决要求也会不同,本文通过分析小米手机的网络公共关系活动与危机公关问题在互联网传播中的解决方法,现对网络传播环境中企业的公共关系活动提出以下执行意见:

1.对消费者要真诚,充分考虑消费者感受

这里所说的真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信息的上要注重内容把关,不能虚假信息,二是在公共关系活动中态度要真诚,要及时、诚恳的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以求获得消费者的理解和认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充分考虑消费者感受,除了与消费者真诚沟通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外,还包括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以消费者为中心,与消费者进行互动,让消费者参与到公关活动中来,从而增强品牌忠诚度。

2.注重质量控制数量,不过度信息

网络传播环境的特点之一就是信息过量、传播泛滥,大量无用的信息占用了受众的时间,也容易引起受众反感。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进行公共关系活动要坚持以质取胜,适当控制信息传播数量,既不能太少而被淹没,也绝不能信息过多或过于频繁,要做到每一份信息l布都是有效的、有震撼性的、有良好的传播效果的。

3.注重整合不同的社会化媒体资源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化媒体出现在我们生活中,它们各具特色,可以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因此企业在进行公共关系活动时要注意充分整合社会化媒体资源,达到最佳活动效果。此外,也可以考虑将社会化媒体资源与传统媒体资源相整合,如社会化媒体与报纸结合、与电视结合、与广播结合等等。

4.充分考虑网络传播环境复杂性

在互联网传播环境中,网民言论较为自由,且通过网络进行了广泛连接,传者与受者的界限日渐模糊,传播环境日益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更需注意公关活动手段的灵活性,根据舆论反馈等及时调整活动策略,同时做好危机公关预警机制,及时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抢占舆论先机,引导舆论朝有利于自身的方面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利用网络进行公共关系活动已经变得越来越常见和必要,本文以小米手机为例,从公共关系活动模式方面对其部分公关活动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希望能为企业利用网络进行公共关系活动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黄鼓慧《网络科技其于公共关系之使用一挑战、契机与展望》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月第23卷 24―35页

[2]陈先红,《公共关系生态论》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年

[3]格鲁尼?詹姆斯 《公共关系管理》。北京大学出版公司,1984年版:13 ― 34页

[4](美)里斯著、寿文译.广告的没落―公关的崛起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

[5]童佟 《网络整合营销的道与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6]唐兴通:《社会化媒体营销大趋势――策略与方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版

第6篇

“微商”是近两年新兴起的名词,是微信商人的意思。据统计,2014年第二季度末,微信活跃用户达4.38亿,而同时期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在5亿左右。微信软件的普及直接带动了“微商”热,利用朋友圈平台做生意,通过商或者代购等方式牟取差价,成为各行业人员兼职挣外快新潮流,“微商月销售百万、造就创富神话不是梦”等网络新闻此起彼伏,促使公众趋之若鹜。但“微商”里不是法外乐园,“微商”因触犯刑法被判刑的新闻屡见不鲜。与传统的电子商务平台不同,以“微商”为代表的具有社交属性移动网络销售模式,无条件的市场准入、执法监管及内部监控机制的滞后,使得“微商”里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和法律风险。

“微商”的蓬勃发展本质是移动社交电商兴起的市场机会,是多重因素下的市场变革,传统销售平台已经走向成熟,市场准入、内部管理机制及信誉评价机制完备,新晋品牌的突破难度大,而微信等移动社交电商无需成本且不受行业限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微商”成为市场的不二选择。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我国法律对“微商”社交软件类经营行为的合法性及规范性还没有明确规定,微信平台经营商对于软件社交功能外附属经营行为的管理制度也相对滞后,因法律缺失、监管缺位引发的朋友圈售假、无法退货、维权难等最终成为了危害网络经济秩序的现实问题。此外,一些“微商”存在侥幸、跟风、从众心理,暴利驱使、知假售假,认为大家都在卖都没事“法不责众”的心理作祟,以为是民事关系,未意识到触犯刑法。虽然我国刑法没有对网络犯罪进行单独立法,但网络经济秩序也是法治之地,社交软件里的生意同样应受到法律规范的调整,应当遵守诚信经营原则,共同营造健康有序的电子商务生态环境。

在“互联网+”的时代下,网络售假等行为已经成为危害网络经济秩序的顽疾且隐蔽性更强,微信本是用来聊天、交友的软件,近来却发展为“生财之道”,从公布的众多司法案件中发现,其本身具有双重社会危险性:作为即时社交软件,微信本身已经成为犯罪重地,网络招、网络诈骗、网络传播物品案件层出不穷;作为法律地位还未明确的“微商”,非法经营、代购逃税、网络售假等P2P模式下违法犯罪网络异化引发的问题也日趋严重。此外,从违法性质和犯罪规律来看,网络经济犯罪越发体现刑事民事交叉、由民事转刑事的特点,因此,注重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能够预知刑事案件的发案及做好防控对策。据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表示,2014年网络零售投诉增长50%,网络合同纠纷新类型案件增多,为保障消费者权益,今年3月15日新实施的《侵犯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方法》新增网购已拆封商品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规定。虽然“微商”是否属于法律意义上的网商还没有明确规定,但对于消费者存在的法律风险应引起重视,由于缺少第三方平台监管及支付系统的保障,货未到款已付、商品质量瑕疵、个人信息泄露、交易对方身份不明、售后服务及退货难等风险已成为大概率事件。

第7篇

(2012年第3季度)

目录

报告概述

1.研究背景与目的

2.研究方法

3.相关概念

报告正文

1.中国网民规模增速减缓

2.中国移动网民规模进入第二个发展

3.中国网民人群属性保持基本稳定

a)性别结构

b)年龄结构

c)学历结构

d)职业结构

4.中国网民上网习惯向移动化发展

a)上网设备情况

b)操作系统情况

c)浏览器情况

d)上网地点情况

e)上网时长

5.中国网民网上活动更加碎片化

6.中文互联网网站数量增长强劲

7.中文互联网网站仍然是中小网站的天下

8.中小企业是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主流

9.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巨大

10.互联网广告已超过报纸成为第二大媒体

11.中国网盟广告增长迅猛

12.网盟广告首次超过搜索成为电商第一流量来源

13.中国互联网广告主行业分布TOP1020

中国互联网发展概括与展望

法律声明

报告概述

研究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互联网也发展迅速,网络经济正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未来十年整个中国都将搬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三网融合将增加整个社会对互联网依赖的广度和深度。中国互联网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前沿,是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机遇的部分。

为了贯彻和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和《电子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为了更好地透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CECA Digital Service Center)联合各方专家、各个机构,充分采集并聚合各个方面资源,形成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白皮书报告》报告。

研究方法

本报告采用多维度调查数据综合计算方式实现,调查数据来源:样本组监测、在线联机调查、计算机辅助电话问卷调查、行业访谈。调研数据权重:样本组监测(30%)、在线联机调查(10%)、计算机辅助电话问卷调查(50%)、行业访谈(10%)。

相关概念

网民:指上季度内使用过互联网的10周岁及以上中国的居民。

移动网民:指过去半年通过手机接入并使用互联网的网民。

中文网站:是指注册者位于中国境内,以中文为主要语言的网站,以一级域名为单位统计。

电子商务:是基于因特网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电子及电子技术为手段,以商务为核心,把原来传统的销售、购物渠道移到互联网上来,打破地域限制,使生产企业达到全球化,网络化,无形化,个性化、一体化,其特征是商务活动在因特网上以数字化电子方式完成。

互联网广告:广告主是基于互联网所投放的广告,互联网广告分为网盟广告和搜索引擎类等多类广告。

网盟广告:网盟广告是通过技术对接广告主网络营销需求和媒体流量发现的一种手段,它通过集中采购各类网络媒体的媒体资源,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分布投放的虚拟运营平台,帮助广告主实现多种媒体资源组合投放的广告服务网络。

调查范围:本报告中的数据指中国大陆地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在内。调查数据截止日期:本次统计调查数据截止日期为2012年9月30日。

报告正文

中国网民规模增速减缓

图1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截至2012年9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81亿,互联网渗透率为43.36%。在普及率达到四成的同时,中国网民增长速度延续了自2011年以来放缓的趋势,2012年第3季度网民增量约为1300万,渗透率提升不到1个百分点。

当前网民增长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互联网在易转化人群和发达地区居民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下一阶段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将转向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以及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居民。

互联网的大普及为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打好了扎实的基础。伴随着政府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伴随着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效力的逐步释放,各阶层人群对信息产品的需求也进一步释放,推动了信息产品消费量的稳步提升,预期我国网民的质量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中国移动网民规模进入第二个发展

图2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截至2012年9月底,我国移动网民规模达到4.21亿,较2011年底增加了约4700万人,网民中用移动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占比由上年底的68.75%提升至72.46%。移动网民上一波的快速增长周期在2010年上半年结束,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移动网民的增速重新出现回升势头,终端的普及和上网应用的创新是新一轮增长的重要刺激因素。当前,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移动上网应用出现创新热潮,同时手机价格不断走低,“千元智能机”的出现大幅降低了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门槛,从而促成了普通手机用户向手机上网用户的转化。

虽然我国网民规模的增长进入平台期,但是移动网民规模的增长正处于上升期。移动接入设备和移动应用正在成为网络经济新的增长热点。预计,2014年移动网民规模将超越PC网民。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和广告网络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网民人群属性保持基本稳定

性别结构

图3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截至2012年9月底,中国网民中男性占比为56%,比女性高出12个百分点。近年来中国网民性别比例保持基本稳定。

年龄结构

图4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随着中国网民增长空间逐步向中年和老年人群转移,中国网民中40岁以上人群比重逐渐上升,截至2012年9月底,该群体比重为22.44%,已达到全体网民数的2成,其他年龄段人群占比则相对稳定或略有下降。

学历结构

图5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网民向低学历人群扩散的趋势在2012年继续保持,小学及以下、初中学历人群占比均有上升,其中初中学历人群升幅较为明显,显示出互联网在该人群中渗透速度较快。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网民占比基本饱和,上升空间有限。

职业结构

图6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网民职业中,学生占比为35.34%,远远高于其他群体。比较历年数据,与网民年龄结构变化相对应,学生群体占比基本呈现出连年下降的趋势。

中国网民上网习惯向移动化发展

上网设备情况

图7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手机上网快速发展的同时,台式电脑这一传统上网终端的使用率一直在下降,截止2012年9月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网民比例为38.24%,仅略高于手机上网0.98个百分点,预计2012年12月中国手机上网网民规模将首次超过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网民规模,成为我国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

操作系统情况

图8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数字服务中心对国内主流操作系统的统计分析,2012年第3季度Windows XP使用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从操作系统的使用率来看,与第2季度环比,Windows 7系统呈现增长趋势,其他操作系统呈现相反趋势。

浏览器情况

图9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数字服务中心对国内主流浏览器的统计分析,2012年第3季度,IE6浏览器的使用率份额持续下降趋势,但仍占所有流量的26.5%,而IE8的使用率曾上升趋势,使用率达到31.54%。Safari、Chrome浏览器的使用率连续2个季度呈现增长趋势。

上网地点情况

图10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2012年第3季度,89.96%的网民在家里使用电脑接入互联网,与上季度相比保持相对稳定。26.71%的网民在网吧上网,这一比例在2011年大幅下降后,目前降幅有所放缓。

上网时长

图11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2012年第3季度,中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突破20小时增至20.1小时。一方面,网民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网,有效利用了碎片时间,提升了网民的上网时长;另一方面,网民对一些传统互联网的应用深度不断提升,明显增加了使用时长,比如网络视频:中国电子商务数字服务中心数据显示,2012年第3季度网络视频用户的人均单日访问时长比一季度增加近10分钟,其他如资讯门户、网上购物等网站类型的使用时长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中国网民网上活动更加碎片化

图12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2012年第3季度,即时通信用户增速降缓,但继续保持中国网民第一大应用的领先地位。网络视频以及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等电子商务类应用的用户规模增幅明显,这几类应用在手机端的发展也较为迅速。特别是手机视频用户增长明显。微博进入平稳增长期,用户增长放缓。总得来说2012年第3季度中国网民网上活动碎片化程度进一步加强,长尾现象愈发明显。

中文互联网网站数量增长强劲

图13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截至2012年9月,中文互联网网站数量为250万,一个季度增长20万个,保持了从2010年年底开始的强劲增长势头。

中文互联网网站仍然是中小网站的天下

图14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第3季度中国互联网日流量超过千万的大站只有65家,约占中文互联网网站数的0.003%。占中文互联网网站数99%以上的网站日流量都在1万及以下。这显示中文互联网碎片化严重,正是大量活跃的中小网站构成了中文互联网积极向上的生态环境。

中小企业是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主流

图15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2012年第3季度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市场格局基本稳定,网络购物规模持续稳定上升,企业电子商务仍旧占据了电子商务交易的绝对多数,特别是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占据了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的55.10%。这显示广大的中小企业才是中国电子商务的基础,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前景广阔。

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巨大

图16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2012年第3季度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得益于中国电子商务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商对于流量旺盛的需求。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于2012年第3季度达到145.3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互联网广告已超过报纸成为第二大媒体

图17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收入增长很快,已经于2012年第2季度超越报纸的广告收入,成为第二重要的媒体,互联网广告的高速发展为广告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营销环境。中国互联网广告收入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和电视广告收入的差距也将逐渐减少。互联网广告收入的高速增长说明了网络营销价值正在被广告主逐渐接受和认可,他们正把越来越多的预算投入到互联网广告行业。

中国网盟广告增长迅猛

图18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网盟、综合门户、视频广告、网络社区收入市场规模正在开始蚕食搜索引擎广告的市场份额。其中网盟广告的增长势头迅猛,2012年第3季度市场规模已达20.1亿元。

网盟广告首次超过搜索成为电商第一流量来源

图19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网站外部流量来源统计,2012年第3季度中国电子商务流量主要外部渠道来源是网盟广告占36.32%,首次超过搜索引擎的35.65%。未来中国的电商看好搜索广告搜索的流量增长将进一步放缓,网盟广告以其形式多样性将在未来中国电子商务流量来源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中国互联网广告主行业分布TOP10

图20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2010年第3季度互联网广告市场十大广告主行业分布中,IT所占比重仍然最高,达36.23%,其次是汽车行业和服装服饰行业,比例分别为17.75%和10.02%。随着广告主对网络营销价值认知的增强,网络营销将为各个行业的广告主所接受,成为重要的媒体投放渠道。其中,服装服饰等对网络销售需求较高的行业快速发展,为互联网广告的发展带来了极强的驱动力。

中国互联网发展概括与展望

全球经济大环境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政策的扶持等多方因素推动了中国互联网迅猛发展。这些年我国互联网在多方面都取得了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在网络带宽,互联网渗透率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互联网网民规模发展开始进入平台期,同时移动互联网异军突起,开始进入第二个发展高峰。网民人群属性保持基本稳定,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向移动化发展,网民的网上活动愈加碎片化。

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两大主要收入来源,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广告。根据中国电子商务数字服务中心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仍然是中小企业和中小网站的天下。得益于中国中小企业对互联网服务的强劲需求,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在2012年第3季度达到了145.3亿元,连续第二季度超过报纸成为中国的第二大广告媒体。互联网广告营收增长率一直高于电视和报纸,预计在未来的几年内,年度增长率将保持在30%以上,成为快速成长、实力强大的新媒体。随着中小企业对网络广告技术的熟悉和接受,性价比较高的网盟广告开始超过搜索引擎被广大中小企业和网站站长所喜爱,整体规模呈上升趋势,市场的前景巨大,预计未来网盟广告平台将会朝着“短,平,快”的方向迈进,即周期短,平台稳,结算快,从而更加紧密的和中小企业和中小站长结合,成为中国互联网经济最有活力的领域之一。

法律声明

本报告为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制作,报告中所有的文字、图片、数据、图表均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及知识产权相关条例的版权保护。未经过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使用本报告中的信息用作任何商业目的。本报告中部分文字和数据采集于公开信息,相关权利为原著者所有。未经原著者和本公司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使用本报告中的信息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本报告中相关市场预测及各运营商营收数据主要为本公司研究人员对行业搜索行为的调查,并采用线上与线下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采集到的数据严格把关,多次进行细致的筛选,保证其有效性。本报告的调研数据部分采用样本调研方法,其数据结果受到样本的影响。由于调研方法及样本的限制,调查资料收集范围的限制,部分数据不能够完全反映真实市场情况。本报告只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作为市场参考资料,本公司对报告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分析、预测结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

盘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第8篇

移动广告是指基于无线通信技术,以移动设备如手机、PSP、平板电脑等为载体访问移动应用或移动网页时显示图片、文字、视频或应用下载的广告形式。因其具有精准性、及时性、互动性、扩散性、整合性和可测性,在移动互联网急速发展的这个大环境下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广告展示的形式随着技术的发展也是多种多样。其中不仅包括图片、文字、插播广告、视频,还有html5、链接、重力感应广告等。按其收费方式,可分为CPM(按每千次展示计算)、CPV(按观看计价)、CPC(按点击计价)、CPI(按实际安装计价)和CPA(按行为计价)等。

移动广告的三个发展阶段

移动广告的发展可追溯至第一台便携式手机的诞生,并随着移动终端的更新迭代和广告技术的发展革新,移动广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92至2002年间,移动广告处在Push时代,用户被动地接收各种广告信息。这样不仅广告主推广成本较高,且用户体验不佳;2003年至今,移动广告处于Pull时代,用户可根据兴趣喜好主动订阅广告资讯,不仅尊重了用户体验,且推广成本较低,可是,显而易见其推广的力度和覆盖程度会降低很多。究竟什么样的移动广告才能在兼顾用户体验的同时精准而有效地推送呢?

而随着移动端的普及与移动网民的激增,移动广告的双向交互闭环时代即将来临,在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收集,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的基本属性、社会属性、消费属性进行识别,打通线上、线下的“认知兴趣搜索决策购买分享”的消费行为闭环,精准找到潜在用户,实现定向、精准的推送,提升用户体验。

单向到互动,观望到重视,蜂拥到精简

现在,移动广告行业虽已渐渐走向双向交互闭环的时代,但其中Push和Pull的移动广告推送方式还继续混迹在这个市场。对用户来说,被动地接受广告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正在玩游戏的时候,突然跳出插屏广告或Banner广告,不小心点到还会跳出游戏被带到其他网页或者应用商店中,甚至会直接开始下载软件,这种强行“被广告”的感觉可想而知。但如果广告能根据用户的兴趣,在合适的时候出现,同时广告的设计与创意也很优秀的话,用户体验想不提升都很难。现今的移动广告市场更需要后者那种更为“懂人”的广告。

虽然现在移动互联网处在急速发展之中,各种移动端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还是有很多线下和老牌企业对移动广告持一种观望的态度。因为在他们看来,消费者好像花更多的时间在看电视和上网冲浪上,掏大价钱插播广告轮番轰炸成了这些企业的定心丸。显然,这种营销方式虽然经典,但其市场份额在这个移动端逐渐变为人们不可代替的一部分的时代,注定会慢慢缩水。

再看移动数字营销这个行业。几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一批又一批的移动广告公司大量涌现,有些已成为风投热点,但其中也避免不了鱼龙混杂,在经过一番番的竞争和洗牌之后,有些企业渐渐边缘化甚至退出了市场。而眼观那些还活跃在移动广告市场的企业,无不是积极在技术和创意上力求快速更新。

把握移动互联网的脉搏

移动网络经济发展和移动端流量的迅猛增长是移动广告市场腾飞的核心驱动力。只要移动互联网还在发展,移动广告的市场就不会消亡。显然,未来很长时间移互联网当然会越来越大行其道。

今后,移动广告的受众会随着移动端的大规模普及而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样化,从小孩用手机玩游戏到老人用平板电脑下棋,从农民利用app管理农田到科技工作者利用平板电脑做技术开发,移动广告的受众年龄层和文化水平会越来越宽泛,如何能根据用户的需求精准地推送广告成了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在经过用户的允许后获得用户的行为习惯、消费习惯、地理位置等,经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得出最佳最合适的推送方案。这就需要企业集合并研发更多的技术手段。

毋容置疑,未来移动端广告也会逐渐唤起广告主的重视。毕竟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坐在电视和电脑前休闲的时间逐渐变少,再者4G网络给移动互联网也带来一场空前的变革,以后人们会越来越依赖移动端设备。不仅仅是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线下和传统企业也会逐渐意识到移动广告相较于传统营销方式其市场占有率只会提升不会下降。广告主们只能选择跟上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的大队伍,及时调整和改变营销方式,才能不被汹涌而来的移动数字营销大流淹没。

移动广告的因其广大的发展前景和日渐巨大的影响力,变得像“唐僧肉”一样人人都想咬一口。这不,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参与进来,百度推出百度移动网盟推广,阿里巴巴战略投资并控股易传媒,腾讯聚赢和广点通合并。或有了包括这些巨头在内的参与和推动,有了更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支持,移动广告行业的发展速度将提升,其市场也会进一步扩大。随着技术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增强,未来移动广告的形式和风格也会越来越丰富。最经典的Banner广告可能会受创意限制,插屏、全屏和视频广告、墙类广告将大幅增长并会有一定变化与创新,而时下较热的社交媒体也必将成为未来移动广告的长期立足之地。

未来移动营销手段会越来越多,如线上线下闭环互动营销传播,通过利用LBS,通过融合各种媒体以及全方位营销服务,实现多屏互动,增强移动广告互动性和社交性,从而加大用户参与感以提高移动广告点击率。

第9篇

【关键词】无线宽带CPDN技术分析研究

伴随着我国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企业客户的分布逐渐普及,企业合作伙伴也日渐增加,传统的企业网即基于固定的物理地点的连接方式已经很难满足新时期下企业的需求。现阶段,随着我国企业用户的多元化,很多企业用户需要于不定的地点与时间能够随时接入于企业网,因此这对无线网的需求也逐渐强烈。所谓的CPDN即虚拟专用拨号网,其主要是利用隧道技术,与公网在建立起企业之间的连接,把用户的数据信息封装于隧道中事实传输。

一、无线宽带CPDN的业务网络参考模型

1.1使用范围于业务定义

所谓的无线宽带VPDN业务主要是建立在高速分组的数据网络上,借助L2TP的隧道基础为用户建筑的和公众互联网相互隔离的虚拟的专用网络。客户可以采用移动终端或者是PC利用无线宽带CPDN的网络安全访问其用户网络,一次满足无线数据传送、移动办公以及移动数据采集等需要。

采用无线宽带VPDN业务其属性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1)终端用户,即利用无线宽带VODN将其接入至客户网络或者是应用系统中的电信移动网用户。(2)客户,利用专线等手段接入至电信无线宽带虚拟专用拨号网业务平台中的政企用户。

1.2业务网络的参考模型

无线宽带虚拟专用拨号网业务网络包含:无线接入网、接入三A服务器、公网163以及客户网接入专线、PD-SN等[1]。

无线接入网主要包含移动基站、PCF等,作用是负责虚拟专用拨号网业务终端其无线接入。而PDSN作为虚拟专用拨号网业务中的LAC设备,关键是负责隧道的建立于发起。

LNS设备为负责无线宽带虚拟专用拨号网客户接入中是网络设备,与PDSN共同来完成隧道的建立。此设备能够部署于电信机房中,亦能部署于客户网络在。

1.3业务的实现原理

虚拟专用拨号网业务的实现原理主要是:终端用户所适用的用户名拨号,利用基站或者无线侧设备发出连接请求。PDSN依照接入AAA所返回来的虚拟专用拨号网属性(主要包含L2TP的隧道密匙、LNS地址以及隧道类型)与LNS建立起L2TP隧道。之后,PDSN则向LNS传输认证方式、用户名以及密码等信息。而后VPDN AAA依照LNS传输过来的信息对终端用户实施二次认证,主要是认证用户是否可以接入用户网络[2]。最后就能够完成接入。

二、分组域设备业务数据配置要求

2.1VPDN账号的规则

传统的无线宽带虚拟专用拨号网用户的账号还是使用原来就有的格式,即格式是:“用户名后接客户域名最后接地区域名”。

用户账号与密码的有关问题如下:(1)首先,每个IMSI号其对应的用户账号是唯一的,且用户名不能超乎二十个字符,只运行使用下划线、字母或者数字,由客户给终端用户分配。其次,客户域名也不能超出二十个字符,只运行采用下划线、字母以及数字,须由用户向供应商申请。

2.2认证方式

AAA服务器一般分为接入VPDN AAA以及AAA。VPDN AAA主要是负责虚拟专用拨号网应用认证,通常部署于客户网络中,虚拟专用拨号网AAA不但可以使用专门的服务器,同时也能由LNS设备来兼任。而接入AAA则主要是负责移动终端其虚拟专用拨号网接入认证,它属于无线宽带虚拟专用拨号网接入认证的一部分。

2.3终端用户有关IP地址的获取方式

通常,终端用户获取IP的方式有以下两种:第一,借助AAA服务器其分配地址,以选取适合于终端用户需要的IP地址[3]。在认证阶段,假若在用户的数据库在是此用户名所配置的IP地址,那么,AAA协议服务器于IPCP阶段把该IP地址返回至LAC,以此作为此用户上网时所使用的IP地址。第二,借助LNS利用其地址池给终端用户配备地址,这种方式很普遍。假若用户于认证阶段没能获取IP地址,那么就需要于IPCP阶段再协商IP地址。

结束语:文章主要描述了无线宽带虚拟专用拨号网接入网技术。现阶段,无线宽带VPDN技术其推广给无线移动的办公业务提供了最为广阔的运用空间,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接入企业专网,并安全方便的交换、使用以及获取、处理企业信息。

参考文献

[1]欧阳楚睿.基于用户特征的互联网信息推送系统原型的设计与实现.北京邮电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