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0:56:46
导语:在农业共享经济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农村企业;农村经济;贡献;影响因素
1农村经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人口占据全国总人口很大的比重,农村经济也是全国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发展中的重要的一环。农村经济的发展体现着我国民生基础的巩固,其甚至不仅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甚至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有着不容小觑的贡献。在党所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的战略目标背景下,农村经济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更大的挑战。尤其以生产发展作为基础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更是凸显了发展农村经济对于构建整个农村和谐体系的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1)农村交通条件比较落后。农村与外界联络的道路不通畅极大程度地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脚步,阻碍了物资运输、人才交流等。(2)农村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除了交通条件外,农村的许多基础设施都需要改进,例如网络、通讯,还有最基础的物质保障:水、电等。如果连最基础的物质条件都不能保证、基础设施得不到完善,那么想要推动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将会十分有难度。(3)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相对落后,尤其经济管理存在漏洞。农村经济结构十分单一,各种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也较为低下,尤其经济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资金管理缺乏规范性。由于农村生活条件以及待遇限制,导致专业的经管人员大量缺失。
2农村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
2.1提高农业生产率,稳定农业经济
随着农村企业的发展,农业的机械化进程也进一步加快。农机机械的工作效率明显高于手工劳作,尤其在一些大规模农作物耕作中,其所体现的优势更为明显。因此,农村企业的发展所带动的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能够简化工作流程、减少工作时间,缓解务农人员繁重的工作的同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其次,在以往农村生产力较为落后的时期,农产品产量不太稳定,尤其面临突如其来得自然灾害时,农民往往束手无策。而农村企业的发展为稳定生产力水平提供了保障,日益成熟的机械设备也可以进一步抵抗自然灾害,保证农村经济的稳定性。
2.2增加农村人口收入,缓解就业压力
近年来,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针对农村经济现状的良好政策也不断涌现,农村企业也在宽松的大环境下飞速成长。农村企业不仅在数量上不断增加,各企业的效益、产值也在不断提升,这便吸引了大量人才的积极加入,对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提供一条顺畅的道路。
2.3推广农业新技术,促进农村经济现代化建设
农村由于交通条件及各种设施条件的限制,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下与外界隔绝,不利于各种资讯的流通与新型技术的引入与推广,使农村经济发展也受到了限制。而农村企业的发展,能够作为一个良好载体,同时为各种讯息与技术交流提供依托,便于何种新型技术的推广与传播,促进农村经济向现代化发展迈进。
2.4开启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农村经济整体发展
目前的农村企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也较为落后,面临着企业产品质量有待提高、技术含量较低、发展规模较小等诸多问题。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乡统筹发展政策的提出,农村企业也将会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技术含量以及实现规模化、集成化生产上多下功夫,在国家何种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加大对农村企业的投资与帮扶力度,农村企业也将成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
3农村企业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因素
3.1人才结构的影响
论是农村还是城镇,经济的高速发展都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的支持。在过去,相比于城镇先进的经济建设体制,农村的人才配置结构不够合理,同时也缺乏优质的技术型人才。人才队伍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薪资分配。农村企业应该更看重绩效,脱离平均主义思想的禁锢,才能真正利于农村企业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3.2技术水平的影响
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也是企业的竞争力以及核心价值力的体现。因此发展技术水平、提高技术含量,对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都有极大益处。然而。想要真正提高技术水平也需要农村企业从多个方面着手:(1)提高人员的技术创新意识。首先要提高人员自身的文化水平,具有对技术创新的自信与意识,及时引进与学习最新科技技术。(2)健全科技创新体制。农村技术创新体制的不健全也导致了农村技术创新缺乏积极主动性,相关部门的管理组织不到位,使得技术创新活动不能顺利开展。因此,各农村企业大力发展科技水平对于影响农村经济整体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3.3观念和重视度的影响
农村企业的发展越好,越能引起国家和各地方部门的重视及支持,越多的优惠政策同样也会使农村企业发展更顺利。因此,农村企业的快速发展能够加深国家及全社会对农村经济的重视程度,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综上所述,农村企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同时也肩负着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任务。构建多元化、系统化的农村企业,有助于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农村企业的建设也从人才、技术、观念多个方面影响着农村经济,更好的建设农村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作者:郭彩云 单位:福安市赛岐镇经管站
参考文献:
11月3日,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农产品加工局)召开了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区域经济合作工作座谈会,卢永军副局长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近年来,全国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抓住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重要机遇期,加快区域间产业转移与承接步伐。一是做强做大区域合作平台。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优势互补、共促发展的举措,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农业部与河南省政府联合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与黑龙江省举办的乡镇企业对俄名优商品推介会等活动,通过不断创新办会主题、创新办会方式、拓宽合作领域,已经成为行业部门的知名展会,使这些平台影响力越来越大、凝聚力越来越强,不仅给举办地带来发展的机遇,也对参与的各个方面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二是积极探索区域经济合作新途径。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开辟多层次、多方式、多渠道区域经济合作的新途径。江苏通过南北共建产业园区,加强苏中苏北地区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升苏中苏北地区产业发展水平。三是特色农产品加工市场正在兴起。新疆通过开展名优特及精深加工农产品拓展东部地区行动,开辟了新疆农产品进入上海及华东大市场的主渠道,成为新疆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宣传窗口。宁夏通过开展中阿合作,促进了宁夏特色民族产品市场开拓。湖南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会展以及利用各地湖南商会等平台,并多渠道发挥湘商、湘菜、湘人及湘籍企业的宣传推介作用方面,大力帮助农产品加工企业拓展市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卢永军在会上指出,各级行政管理部门要抓住机遇,创新思路,在推进区域合作上加大工作力度。他特别强调在“十二五”期间,一要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在产业项目、技术、劳务、产品销售、生态环境保护、金融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对接,实现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二要不断拓宽合作渠道,加快推进地区间、省际间、市县间开展对口合作和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三要突出重点。各地区要紧紧抓住国家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产业转移和承接,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四要注重提高合作质量,广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要与生产要素的重组相结合,提高各种要素的使用效益;要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依据,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防止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中西部地区;要与产业承接平台建设相结合,加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园区整合发展,引导产业和项目向园区集中,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本次会议有来自北京、天津、黑龙江、辽宁等23个省(区、市)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管理部门和农业部农工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外经中心的40多位代表参会。
(来源/农业部乡镇企业局编辑/胡卫新)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综述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呈现增长态势,其现状特征如下:
(1)创业意愿增强。黄振华(2011)调查发现,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比为2.14,即2.14个返乡就业的农民工中就有1人着手创业[1]。杜玲(2015)对150名返乡农民工进行调查时发现他们有创业意愿的占78%[2]。
(2)创业主体年轻化。吕燕燕(2012)调查发现,回乡创业者中女性农民工占少数,而男性农民工占多数,并以中青年为主[3]。杜园园(2011)研究发现,回乡创业者的平均年龄为39岁,以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男性为主,且其文化程度普遍高于农村地区居民的平均水平[4]。
(3)创业倾向于传统产业。金霜、黄凯(2011)研究发现,目前农民工创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5],其中劳动密集型和低技术含量的基础服务业和农业是农民工创业的主要行业(徐士鸿,2013)[6]。
(4)创业联动作用逐渐显现。尹惠斌等(2011)指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可以创造更多工作岗位,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研发了新行业,激活了当地经济发展,吸纳了外来资金,增强了地方经济活力[7]。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原因分析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内许多企业无法应对市场的变化而破产财源,全国约有2000万农民工因此而失去工作,加之农民工自主因素影响,很多农民工选择了返乡创业。总体来讲,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三个方面:
(1)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促使农民工返乡创业。近年来,随着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扶持政策更加倾向于高新技术企业,导致那些产品附加值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在加速农民工失业的同时也进一步带动和促进了农民工返乡热潮,返乡劳动力比例由往年的10%上升至13.3%,其中创业人数所占比例约为3%-4%[8]。
(2)政府动员与优惠政策,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自金融危机以来,政府迅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结合农民工各自家乡的特色及资源优势,鼓励农民工找到合适的项目进行创业。一是金融政策。吴易雄(2011)对湖南省返乡农民工实地调查发现,金融部门不仅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信用贷款,同时也设立了专项资金,并出台资金管理办法,对符合当地农村实际能够带动周边农民创业,可得到专项资金的支持[9]。二是土地政策。徐士鸿(2013)对黑龙江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研究发现,当地政府出面建立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统一规划农民工创业建设用地,并以平价或者低价卖给创业的农民工,为切实解决农民工创业用地难问题[10]。三是税收政策。种世彬(2007)研究指出,目前税收优惠是政府最直接的向中小企业及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的最直接的支持方式,尤其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起步阶段,实施税收减免政策,对农民工创业吸引力更大[11]。
(3)农民工自身创业需要。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最大内在动力,农民工进城打工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但是农民工进城以后,经历了城市各种压力和障碍,将自己的收益与所付出的努力进行比较,农民工更愿意自己返乡创业。此外,农民工受城市文化的熏陶,加上家乡就业环境的不断改善使他们觉得回乡创业比外出打工会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这也促进了他们返乡创业;另外,乡土情结跟家庭因素制约着农民工心里情怀,为照顾家庭,一定程度上农民工更倾向于在家创业。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难点分析
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农民工创业能力和创业观念限制。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受自身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创业意愿低、思想观念禁锢、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管理能力、风险意识淡薄、专业技能偏低、缺乏自信等。张秀娥、王冰(2011)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农民工的平均文化水平仍然十分低下,初中及一下文化程度的占到八成以上,虽然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02年的6.7年上升到8.6年,但是整体教育水平还较低[12]。
(2)政府对农民工创业服务还很不到位。政府在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政策扶持力度小、创业培训效果不佳、对农民工在创业方向上的引导不够、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农民工办事难、用地难等,尤其是政府对农民工创业的引导和培训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吴易雄(2011)研究指出,目前创业培训资源主要集中在地市级高中等职业技术院校,而县级和广大农村地区缺乏符合条件的培训基地的师资和设施,农民工无法得到创业创业及企业管理培训服务[13]。
(3)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农民工创业环境还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创业资源有限、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等,其中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和公共服务缺乏问题尤为突出。韩俊、崔传义(2012)调查研究发现,农村返乡创业环境主要面临两个层面的限制,一是农村现有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比如大型工厂用电线路、农村运输道路等,二是农村的公共服务缺乏,在企业的审批、注册等方面工作环节冗杂,服务态度恶劣等[14]。
四、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对策建议
结合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及困境,学者们也提出了相关促进措施。
(1)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和政策支持力度。何万能(2015)认为政府应将农民工创业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建立层级有序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15],并从创业教育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保障政策、宣传政策和创业融资政策等六个方面构建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体系。如陈荣等(2011)认为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多来源保障资金的充足性,扩大对农民工的保障广度和深度,让更多农民工享受到创业帮扶资金,实现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有门”[16]。
(2)优化创业环境,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姚永康(2011)建议为农民工创业建立优化的政务环境和文化氛围[17];张筑平等(2012)建议在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的基础上应该树立回乡创业典范,以典范为榜样,从而激农民工的创业信心[18]。
(3)加强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黄静平(2015)建议政府应为农民工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切实解决其培训中面临的技术难题,提升农民工创业能力[19];赵莎莎(2010)建议政府以当地职业教育学院为主要培训机构,适当聘请职业教师,实现个性化培训,发挥“因材施教”的理想状态[20]。
(4)调动社会力量为农民工创业提供便利。申鹏等(2014)建议加强社会关系脉络,在基础的社会关系上,与周边的创业环境的相互融合,组建返乡农民工就业协会或互助协会等非正式组织,以及完善就业中介组织的建设与发展,以期为农民工成功创业提供社会资源[21]。
(5)农民工应解放思想,努力提升创业能力。吴阿群(2015)建议农民工一方面要从农村束缚的观念中走出去,不断进取,同时还应通过成人教育和短期培训等形式,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创新能力和素质,尤其要提升其经营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22]。
参考文献:
[1]黄振华.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报告[J].聚焦三农,2011(8):36-39.
[2]杜玲.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经济体,2015(1):11-12.
[3]吕燕燕.农民工返乡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以大连市为例[D].辽宁:大连工业大学,2012.
[4]杜圆圆,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研究[D].安徽:安徽农业大学,2011.
[5]金霜,黄凯.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29~30.
[6]徐士鸿,黑龙江省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D].黑龙江:东北农业大学,2013.
[7]尹惠斌,易继平,陈统儒.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湖南石门县为例[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130):52-54.
[8]陈荣.返乡农民工创业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基于皖北地区的研究[J].聊城大学报,2011,(2):62-63.
[9]吴易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困境与对策---基于湖南省24县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调查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1(7):156--159
[10]徐士鸿,黑龙江省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D].黑龙江:东北农业大学,2013.
[11]种世彬.中国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研究[D].吉林:东北财经大学,2007
[12]张秀娥,王冰.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SWOT分析与对策[J].求索,2011:76-78.
[13]吴易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困境与对策――基于湖南省24县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调查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1,(7):156-159.
[14]韩俊,崔传义.我国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2(11):3-8.
[15]何万能.新形势下扶持湖南农民工创业的财政税收政策研究[D].经营管者,2015.1.
[16]陈荣,丁勇,韩蓄.返乡农民工创业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聊宁大学学报,2011,2.
[17]姚永康.创业环境建设的对策和建议.[J] 经济研究导刊,2011,4.
[18]张筑平,吴宗建,袁忠勇.贵州省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对策研究[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2.4,123.
[19]黄静平.返乡农民工创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市场,2015,26.
[20]赵莎莎.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N]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4(3).
[21]申鹏,朱林.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调研世界,2014,9.
关键词:金融危机;外出务工;就业
源自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由于中国经济外向度高、资源型工业比重大、中小企业数量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大。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了经济增速放缓、企业效益下滑、亏损加剧等一系列情况和问题,不少企业出现了半停产、停产现象。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农民工群体作为中小型企业的主要劳动力,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很多人失去原有工作,陷入暂时性失业状态。
徐州地区外出务工的人数在78万左右,其中大部分在长三角地区,所以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本次调研共调查了徐州地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517人,分别从年龄、工资收入、学历、2008年9月以来是否失去原有工作、失业持续时间5个方面收集他们的基本信息。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徐州地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的基本情况、金融危机对徐州地区外出务工人员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就业策略。
一、外出务工人员基本情况
1.年龄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徐州地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年龄分布情况如下:20岁以下占4.0%;20-30岁之间占46.6%;30-40岁之间占21.3%,40-50岁之间占26.6%,50岁以上占1.5%。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徐州地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主要集中在20岁到40岁之间,尤其以20-29岁年龄段为主力军,占到外出务工人员的四成以上。
2.学历
根据调查数据,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如下:初中以下占11.1%;初中文化程度占62.2%;中专文化程度占4.9%;高中文化程度占15.9%;大专学历占5.9%。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占总人数的62.2%。
3.工资收入
调查发现,徐州地区外出农民工的月收入情况如下:0-590元为7.4%;590-800元为3.4%;800-1000元为9.5%;1000-1500元为25.8%;1500-2000元为27.1%;2000-3000元为20.6%;3000-5000元为4.4%;5000-10000元为1.3%;10000元以上为0.5%。以上数据显示,徐州地区外出农民工的月收入主要集中在1000-3000元之间,占总人数的80.3%。
4.2008年9月以来是否失去原有工作
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中有36.6%的个体失去原有工作。
5. 失去工作的持续时间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曾经失去原有工作,但都在短期内重新找到了工作,至今未找到工作的人数仅仅占总人数的1.7%。
二、就业指导策略
1.加强就业信息指导
在本次调研中,大部分访谈对象的工作都是通过同乡介绍获得,政府的就业指导功能未见充分体现。这就造成了目前农民工外出寻找工作的盲目性,为了充分发挥政府的就业指导功能,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外出务工人员信息档案。作为劳动力流出地,对有意外出务工人员的信息建档是个重要环节,只有建立明确详尽的个人档案,才能有效地在就业需求与就业供给之间建立良性匹配。建档过程主要收集的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技术专长、就业时长、就业工种意向、薪酬意向、就业地意向等,为今后劳务输出的开展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2)建立就业信息查询系统。就业服务不到位,导致农民工就业信息不足,是引起人力资源浪费和暂时性失业的主要原因。在建立就业信息查询系统的同时,还要主动收集劳动力接收地的就业信息。从本次调查可以看出,本地区农民工主要积聚在长三角地区,可见这些地区是本地劳动力的主要需求源,所以政府应该主动和此地区的就业部门取得联系,以尽快争取到第一手的劳动力需求信息。同时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指导农民工学会使用政府部门提供的就业信息查询系统,根据本次访谈的信息,大多数农民工根本就没有使用政府部门就业查询系统的意识,即使有少部分知道有此服务提供,也不知道应该如何使用,导致政府资源的浪费。
(3)有效利用现代化沟通手段。无论是信息查询系统还是信息档案系统,互联网、手机等现代化沟通手段的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劳动力需求信息,信息更新速度快,普及面广。因此,这些手段的有效利用,可以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使政府就业指导职能发挥应有作用。
2.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失业群体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教育程度的个体占失业总人数的72.78%,高中教育程度的个体占失业总人数的13.61%,而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个体仅占失业人数的13.61%。可见拥有基本的专业技能在就业中是很重要的。所以,进行基本的专业技能训练,提高本地劳动力的竞争力,是解决暂时性失业,避免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基本条件。具体措施如下:
(1)激发专业技能培训需求。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农民工对培训的需求淡漠,本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虽然也意识到专业技能对失业的影响很大,但是并没有想到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所以,政府部门应该主动承担起专业培训的宣传工作,使农民了解参加培训的好处,激发农民工的培训意识。同时,还应该了解农民工的培训需求,使培训工作有的放矢,切实满足农民工的需求。
(2)建立多层次培训系统。针对农民工培训的特点,建立以政府为主,企业、农民工本人多方参与的多层次的农民培训投资体系。由于农民工对培训的主要担心是费用问题,所以在农民工培训中更多的需要政府的投入。政府可以利用现有资源,承担农民培训的师资和场地的投入,企业可以承担实习基地的投入,农民工承担培训过程中时间的投入。
(3)提升专业技能培训学历效果。政府部门在重视专业技能培训实际效果的同时,还应该注重专业技能培训的学历效果,在培训过程中注重整合高校教育资源,以及劳动部门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重视培训过程中的学历认证机制,大力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开发单项职业能力标准,开展单项职业能力鉴定,免费发放相应的单向能力证书,并与资格证书衔接贯通,推动农民工培训上水平、上档次。实行农民工培训学位制度,提升农民工的学历水平,打造徐州地区农民工人力资源品牌。
3.扩大本地就业需求
金融危机虽然使农民工的就业受到了影响,但危机的背后也有机遇,正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得我国政府审时度势,率先做出应对措施,出台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这个计划在促进国内消费的同时,就业情况也会有所改善,这对返乡农民工的自主创业更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鼓励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增加就业渠道。据本次统计结果,徐州地区农民外出务工人员中,从事制造、建筑、餐饮、服务、批发零售业占91.5%,而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很大部分都投在建筑业和服务业,使得许多论证成功而只欠资本投入未果的项目可以顺利进行。巨大的资本投入必定需要巨大的人力投入,如水利工程、交通陆运工程、初级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的项目,都需要众多的劳动力投入才能得以顺利进行。所以化危机为良机,返乡农民工应积极投身于创业的洪流中。
为了促进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政府部门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农民工自主创业意识。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公众都来关心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营造一个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大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力度;其次,政府部门应把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有利手段,督促各级政府承担协助农民工自主创业的职责,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做好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工作。政府应该设置扶贫专项,对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进行专门的设计、指导、服务和管理;最后,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用地难和正处在创业初始的实际情况,政府应该借鉴成功地区的经验,为农民工自主创业提供财政方面的绿色通道,同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缩短创业周期,降低初创成本,吸引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
关键词:湘潭;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2)022-0194-02
1湘潭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SWOT分析
1.1优势分析
1)产业发展迅猛。湘潭天易示范区建立之初,就将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作为示范区“3+2”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经过几年发展,形成了以湘莲加工、粮食加工、油茶加工、槟榔加工、生猪加工等为主,其他农产品加工为辅的产业体系,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一是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产值快速增长。2010年,示范区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实现产值46.82亿元,比2009年增长41%,占示范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9年的34%提高到42.3%。二是规模企业不断增加。2010年,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3家,比2009年增加了7家,占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达到了40%。有胖哥、小龙王、宏兴隆湘莲、伍子醉等8家产值过亿的龙头企业。三是精品名牌日益增多。在槟榔、湘莲等产业培育了知名品牌。有胖哥、小龙王、宏兴隆湘莲6个中国驰名商标。有小龙王、胖哥、伍子醉等19个湖南省著名商标。
2)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示范区重视推动农产品加工的产学研互动,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高新技术产品企业1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荣获各类专利200余项。其中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市级农业产业化企业23家,入围全省“双百工程”企业3家,“小巨人”企业3家,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比例40%以上。同时,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省、市级技术研发中心有10余家,共获得30多项国家技术发明专利,部分专利处于国际领先水平,10多项工程被国家农业产业综合办公室列入国家年度重点项目,并获得专项财政补助。
3)产业集群已具雏形。示范区采取“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产业集群成形。示范区重点培植了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品牌,如以生产加工相莲为主的湘潭宏兴隆食品有限公司、以生产加工槟榔为主的湘潭胖哥食品有限公司、以大米加工业为主的湘潭新皇粮米业有限公司等,农产品加工企业达60多家,占示范区企业总数的25%。示范区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支柱产业,成功实施包括肉制品、粮油、湘莲、槟榔等四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的扩张、拓展、提升、整合工作,提高了农产品加工深度,延长了产业链,扩大企业协作效应,进一步促进了产业集聚发展。
4)产业配套设施较完善。示范区发展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原则,投资规模逐年扩大。交通网络以天易、滨江、武广连接线三条大道作为突破口,拉通主次干道,大力拓展示范区框架,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市政设施拥有日供水6万吨、10万吨的自来水厂各1座,11万伏和22万伏变电站各1个,18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1座,已签约建设两个大型变电站、“川气入湘”工程、污水处理厂等设施,配套建设已基本能满足区域需求。目前,示范区创业服务中心、三农产业服务大厦、城市天然气管网工程、配套管网建设和安置区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配套服务业也正处于繁荣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已具备成熟的城市运转系统和良好的城市承载能力。
5)产业信息技术效应明显。示范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积极谋求农产品精深加工行业稳健和谐发展。在当前快速发展时期,信息获取直接关系到产品民众认知度以及销售量,为此示范区和企业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多种形式,促成政企合作,建立起示范区农产品技术信息平台,农产品资源价格、渠道销售等信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推动效应。同时,龙头企业也积极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建立行业信息资源平台,如新皇粮公司与国家工信部电子商务企推委合作,搭建的公司拥有所有权的国内唯一稻谷品类电子商务平台-中国稻谷交易网,开创先河,促使粮食产业链的上下游融合,实现产区与销区、企业与农户的对接,促进了品牌的推广和行业的发展。
1.2劣势分析
1)要素瓶颈制约发展。土地、资金、生态等是示范区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制约瓶颈。首先,示范区土地需求强烈,但新增用地计划不足,缺口比较大。其次,资金方面,由于县级财力较为薄弱,向上级争取的发展资金也十分有限,投入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资金往往不足。再次,两型社会建设对示范区提出了更高的生态环保要求,由于历史问题而遗留下来的重化工业治理任务仍然艰巨。
2)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示范区当前的体制机制仍然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管理体系、服务体系、人才机制、技术机制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如在项目申报、土地审批、财税征收等方面,拥有的行政和经济审批权仍然较小。人才机制上,管理和技术专业人才都比较匮乏。技术机制上,政府对企业技改的资金及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1.3机遇分析
1)产业发展动力强劲。湘潭天易示范区作为我省“两型建设”五大示范区中唯一的县级承建示范区,县域经济政策扶持力度大,产业发展动力足。示范区已经升格为正县级单位,拥有53项市级行政管理权,有利于为客商更快更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更大力度地统筹协调县域经济发展,更大范围地整合国内外、省内外各种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形成强劲的发展动力。
2)产业发展空间巨大。近十年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9.2%,是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其增加值已占中国GDP的14%,并形成了涉及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和皮革等十二个行业,具有多层次、多特色、多样化特点。许多加工产品由于风味和工艺独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农产品加工出口额已占中国出口总额的30%以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虽然进一步下降,但食品消费总额仍然有较大提高,突出特征就是表现为直接粮食消费减少的同时,对加工产品提出了数量和质量上的巨大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民对加工消费的比例还很低。据统计,发达国家加工食品消费占饮食消费的80%,而我国仅为30%左右,潜力很大,食品消费将呈现多层次,一些营养、方便、休闲、保健、无公害食品有较大的需求增长潜力。农产品精深加工比例越来越高,农产品产后加工能力达70%以上,如美国、巴西的柑橘加工量达70%以上。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1.4威胁分析
1)市场竞争激烈。据统计,中国目前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6 000余家,涌现出了像伊利、蒙牛、双汇、华农、汇源、鲁花等一批大企业,其中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超过万余家。加上经济的全球化、以跨国农业及加工企业集团为代表的大公司的出现,必然会加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的市场竞争。
2)产业要求增高。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全面渗透,加快了农业技术高新化;农业从传统的露天种养业向工厂化种养业、微生物系列产品制造业等“白色农业”产业拓展,从陆地“绿色农业”向“蓝色农业”拓展,使农业领域扩大化;农业生产链延长,出现了产加销、产学研一体化等多种产业化经营形式;加工技术、投资比例、资源综合利用比例越来越高,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越来越完善。这些无疑将对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2加快湘潭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1实施项目推动,扩大产业规模
实施项目推进机制,推动在建项目的投达产和新项目的引进、落地、开工,加强项目调度,项目跟踪,项目协调,项目服务,通过产业项目建设实现经济规模提升、产业结构升级。在培植现有龙头企业的基础上,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以招大引强和重点项目建设,引进和新建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扩大农产品加工产业规模。
2.2推进研发平台建设
在进一步发展农产品加工基地的基础上,依托湘莲、油茶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加工研发基地建设,包括研发平台、中试基地、成果转化平台、科技服务平台。扶持重点企业的工程技术中心,大力培育省级以上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创新试点企业。推动企业成为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主体,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争取国家和省级支持,用好用足现有科技政策资源,走好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为行业关键技术提升提供科技支撑。
2.3实施品牌带动
重视品牌效应,一方面努力把传统品种做好做强,把主导品牌、品种打响省内、国内乃至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在开展新品种上市中,实施老品牌、老品种带新品牌、新品种捆绑销售方式,充分发挥品牌带动效应,发展壮大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和企业。
2.4延伸产业链
紧紧围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以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突破口,推进产业技术研发、示范、推广有机结合,构建起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加快构建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的产业技术链,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带动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综合效益的全面提高。
2.5完善产业信息平台
收集和农产品资源价格、市场需求、关联企业发展新动态、国企裂变重组、周边园区发展动态、最新技术、沿海产业转移等信息,使企业随时掌握市场发展动态,增加信息交流与互动,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方向,进而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发展。
2.6加快产业集聚发展
充分发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重点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关联企业、同类企业相对集中发展。通过企业集中加速产业聚集,通过产业聚集推动集群发展,加快形成特色鲜明、独具优势的农产品加工基地。重点打造特色产品加工区、农产品加工区、湘莲、油茶加工区、粮油加工区四大加工区。
参考文献
[1]和学民.拉长产业链条做足做活农产品加工[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08,9.
[2]卢根昌.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上如何实现新突破[J].兵团建设,2008,8.
[3]湘潭天易示范区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DB/OL].中国湘潭园区经济网,2011-02-14.
董事长巩大兵强调十个方面:一是明确战略目标;二是突出工作重点;三是坚定市场定位;四是转变工作作风;五是改进管理模式;六是打造优秀团队;七是加大查处力度;八是寻求和保证竞争优势;九是冲刺年底目标;十是策划明年工作。
一、该行三季度取得的主要成绩
截至9月30日,该行各项存款余额112.69亿元,比年初增加18.13亿元,增幅为19.17%,同比多增2.87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81.23亿元,比年初增加14.51亿元,增幅为21.75%,同比多增1.55亿元;对公存款余额31.46亿元,比年初增加3.62亿元,增幅为13%,同比多增1.32亿元。全省增幅排名第14名,全市4家农商行排名第一,存量与增量分别占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42.18%与46.89%。省联社劳动竞赛期间,各项存款共增加5.91亿元,增幅为5.53%,比全省平均增幅高1.42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92.45亿元,比年初增加9.04亿元,增幅为10.84%。其中自然人贷款余额59.71亿元,比年初增加3.7亿元,增幅为6.61%;企业贷款余额32.74亿元,比年初增加5.34亿元,增幅为19.5%,并顺利实现小微企业贷款“三个不低于”目标。全省增幅排名第26名,全市4家农商行排名第二,存量和增量分别占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34.22%与30.12%。省联社劳动竞赛期间,各项贷款增加4.82亿元,增幅为5.50%,比全省平均增幅高0.8个百分点。扶贫贷款余额1.05亿元,累放1.89亿元。其中三季度共发放2094笔,金额0.74亿元。全行借记卡存量54.67万张,比年初净增3.97万张,卡内存款余额21.34亿元,比年初上升3.24亿元,卡均存款0.39万元,活卡率为70.14%;全行累计发行圆鼎贷记卡13415张,比年初增加1456张;手机银行31130户,比年初净增8729户;个人网银23073户,比年初净增671户;企业网银3304户,比年初增加47g户;支付宝卡通38818户,比年初新增12104户;银村通单台月交易量24l笔;POS机商户2214户,比年初新增461户;自助柜员机单台月交易量3100余笔;电子银行业务柜面替代率达66.9%。全行各项收入7.64亿元,各项支出4.39亿元,实现拨各前利润4.15亿元。资本净额为14.54亿元,比年初增加2.48亿元,资本充足率14.26%,比银监部门要求的目标值高3.0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321.17%,超监管部门目标151.17个百分点。由该行主发起的安徽五河永泰村镇银行9月末存款余额为5.94亿元,比年初增加1.07亿元;贷款余额为5.74亿元,比年初增加1.05亿元;各项收入3916万元,各项支出3086万元,实现拨各前利润1408万元。资本充足率13.52%,五级不良占比2.24%。
二、该行在三季度工作中主要做法
(一)突出抓组织资金。一是对现有产品进行梳理。二是对存款客户进行分类。三是分别从晨会演练、案例分享、厅堂与外拓营销、单位存货业绩四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员工整体服务质量和营销能力。四是结合市场需要以及客户需求,开展“金榜题名”“情系七夕”“迎中秋・庆国庆”等主题突出的专项活动,进行金融产品营销。(二)信贷投放扎实推进。一是通过专项营销找客户。二是通过提高效率留客户。三是通过调整利率争客户。(三)电子银行业务有序开展。一是强化产品宣传与营销。二是加强渠道学习与推广。三是组织业务检查与培训。(四)抓好信贷资产风险管控。一是做好风险分析工作。二是做细做实风险分类基础工作。三是开展三季度“清非压降攻坚战”活动。四是做好不良贷款排查与处置。(五)经营管理有条不紊。一是提高运营管理科技支撑。二是逐步完善内部规章制度。三是继续强化内部审计职能。四是加强全行员工教育培训。冯加益在总结三季度工作成绩的同时,指出了三季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视频资源;共享机制;整合服务;研究
中图分类号:G229.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32067
1 涉农科技视频资源共享机制概述
对于涉农科技视频资源共享机制来说,其主要指的是在农业科技领域,一个全面支持农业科技视频信息资源建设、共享、增值应用、增值服务、运营管理以及网络出版的共享体系平台[1]。涉农科技视频资源共享机制作为新时期农业信息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时期下,国内农业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而面临着诸多改变,特别是农民对农业信息服务需求日益增强,同时对农业信息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基于此,我国加强了涉农科技视频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主要表现有:农业信息组织机构体系和信息队伍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农业信息资源采集更加稳定,并且相关分析系统建立健全;建立和完善了功能较强的国家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并且信息服务网络逐步向着基层延伸;农业信息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并且信息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等。
2 涉农科技视频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
涉农科技视频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是顺应当前国内农业发展、农村建设以及农民增收现实需求,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2]:受农业部门传统体制影响,各部门间工作缺乏统一协调机制,使得在涉农科技视频资源共享机制建立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协调,造成农业信息采集、资源开发标准不一致,并且信息资源无法充分共享;较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在农业视频信息体系建设方面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导致农业视频信息采集、处理、与分析等手段相对落后,无法达到当前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当前,农业视频信息采集主要以国内为主,缺乏对国际农业信息资源的采集,导致了视频资源采集面相对较窄,并且在信息资源采集、分析与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此外,由于国内在专业化农业视频资源服务队伍建设方面相对落后,导致农业视频资源体系整体服务水平不高。因此,建立健全涉农科技视频资源共享机制是当前国内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同时,涉农科技视频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紧迫性,主要表现有[3]:涉农科技视频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作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体系,其对于处理好农业视频资源体系建设关系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大局的关系具有显著效果;涉农科技视频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是处理好农业视频资源体系建设关系着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开发及服务的建设的重要根本保障;涉农科技视频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有效的理顺了农业视频资源体系建设与计算机网络与传统媒体的关系,对于增强视频信息服务实效性具有重要影响。
3 涉农科技视频资源共享机制与整合服务模式分析
建立涉农科技视频资源共享机制与整合服务模式,主要核心工作以强化视频信息服务为目标,通过建立健全应用系统,整合资源,放大窗口,健全制度,完善服务手段,提高农业领域决策管理、生产、经营、科技推广和农产品流通等多环节、多层面的信息化水平,增强信息服务整体功能[4]。
3.1 加强国内涉农科技视频资源数据采集、分析与等系统平台建设
逐步完善信息数据的确认、集成以及工作,以应对当前我国基础薄弱的农业科技视频资源,同时,对农业实用技术等信息进行及时采集、处理和,使其更好服务号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引导和增强农业技术生产经营能力。
3.2 在开发和整合国内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基础上
通过建立涉农科技视频资源共享机制与整合服务模式逐渐补充和完善国际农业科技相关信息资源,以增强农业科技视频信息的实效性和应用性。不断完善各有关部门涉农科技信息支持协作机制,促进农业科学信息视频交流新通道的开辟与稳定。
3.3 作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
涉农科技视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水平对于涉农科技视频资源共享机制与整合服务模式的建立具有显著影响。应建立健全传统媒体与现代信息网络优势互补的信息服务网络,强化涉农科技视频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促进农民视频信息服务工作的有效推进,以不断适应现代视频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
3.4 针对当前专业化农业视频资源服务队伍建设相对落后情况
加强农业信息服务队伍的培训,健全和提升农业信息服务队员素质,保障涉农科技视频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的顺利开展,为更好的服务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3.5积极的加强农业视频信息知识教育与宣传工作
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提升社会公众对视频信息资源认识的重要性。同时不断强化政府管理部门及生产经营者的视频信息意识及综合利用能力,增强企业与农户间信息沟通,以进一步提升其信息获取、信息使用以及信息利用的意识与能力。
3.6 按照农业科学视频信息中产品种类、产业性质、品牌层次等不同
加强相应的分类指导,并不断增强涉农视频信息服务的针对性,以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视频信息服务。
此外,为不断完善我国涉农科技视频信息整合与共享服务功能,应不断强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对国际农业科技视频信息资源进行引进与借鉴,提升国内农业科技视频信息资源的全面性,保障我国科技视频农业信息体系更加完善。
4 小结
建立涉农科技视频资源共享机制与整合服务模式应需要国家和政府各部门长期不懈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农业信息化工作者对农业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与应用。此外,相关研究工作者应加强涉农科技视频资源共享机制与整合服务模式功能化、个性化、全面化的开发与应用,以增强其服务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
涉农科技视频资源共享机制与整合服务模式主要收集和制作了适合农村农民需求的农业技术类视频信息,内容浅显易懂、声形并茂,同时系统使用简单、扩展性强、维护方便,农民易于接受和使用[5]。可见,农科技视频资源共享机制与整合服务模式的建立,既有效的推动了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转入依靠科技的发展轨道,有对于农业增效、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和农民增收局显著作用。同时,其为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姚斐,张俊莹,李哲.农村科技视频数据库建设分析及探讨[J].山东农业科学,2011(04):121-124.
[2] 新农村现代化信息网络工程标准化建设与农业共享服务体系开发文献资源利用及管理系统操作规程实务全书[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 张博,面向农民的农业科技成果信息服务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1、个性定制的旅游行业
2016年,目标群体的旅游观念改变,引发现有旅游消费市场升级,自由行成为刚需。芒果网副总裁邱佳表示,随着80后、90后消费能力逐渐提高,他们日益成长为旅游大军的中坚力量。这使得游客群体年龄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旅游市场散客化自由行趋势更加明显。同时,传统跟团游弊端凸显,人们对自由行的需求日益增多,倒逼定制化旅游产品出现。据易观智库、百度旅游、百度大数据联合《2015中国自由行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止到2015年,中国在线旅游交易市场规模已达4237.2亿元,其中全球自由行市场规模为42.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2014年增长5.6%,中国自由行市场的增速为16.7%,是全球增速的3倍。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以携程、去哪儿、阿里等为首的OTA纷纷推出定制化旅游产品,以吸引更多用户,使用户能够进行自助式预订,对旅游方式、时间、地点、空间等内容自主把握。
除了提供酒店、门票等旅游产品预订的综合预订平台外,旅游市场崛起多类新业态。旅游区的民宿、拼车服务、当地游等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打造用户的个性化体验,如木鸟短租等民宿预订平台为游客提供个性化住宿预订服务,玩伴为人们当地游提供最全面的景区解说,面包旅行为小众游客提供旅游心得的交流社区。谁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碎片化的需求,谁就将在“互联网+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
2、农业电商
农业发展需要转型,促使资源更优化配置。民以食为天,农业直接影响民生,因此国家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农业面临:供应不足,进口农产品数量持续上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持续下降;WTO规则对农业的影响加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等问题。同时,我国农业还面临大量市场需求与小规模农业生产方式的严重矛盾。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农业自身的发展,更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农业发展急需转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此时发展农业电商,首先能够节约农业市场环节中的支出,节省成本。第二,扩宽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第三,增加信息透明程度,解决农产品供需不平衡问题。因此,发展农村电商是建立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农业电商的发展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及电子商务的发展。随着中国互联网的普及,不少农村也接入了互联网,信息流通的速率加快。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证,加之中国电子商务体系的逐渐完善,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实现跨区域销售成为趋势。目前,我国涉农网站已达4万多家,12316服务热线已覆盖全国1/3以上的农户,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正在10个省(市)22个县推进。快速发展的农业电商将为农业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3、物流快递
在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国电子商务与物流大会上,中国电子商务企业联盟表示2016年要重构产业上下游,扩大物流产业,构建高效、开放的物流业新格局。在电商日益发达的未来,物流快递注定要飞到新高度。首先电商的高速发展需要更丰富、更高效的物流相匹配。电商市场主要包含两大类:第一类以马云主导的淘宝系、京东、1号店等,是以产品为主要形式的实物型电商,第二类以马化腾为主导的腾讯系、美团等,是以服务为主要形式的服务型电商。据有关机构预测,在未来5年内,中国的这两类电商仍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而现行的物流业却无法匹配其需求。因此,物流业必将扩大自建团队,利用更快捷的交通工具等措施来补给市场空缺。其次2015年各类O2O平台的兴起,带动上门服务的流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诞生外卖O2O、便利店O2O、医药O2O、超市O2O、生鲜O2O等O2O企业。多数上门服务O2O平台都需要物流完成商品的配送服务。但企业自建物流成本太高;依托线下商家配送服务水平难以保证;单纯依托第三方物流如顺丰、圆通等配送也不现实。在2016年,与各种上门配送服务相关的物流O2O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崛起
4、“分享经济”下的在线租赁业
据PWC预测,未来十年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将增加到3350亿美元。目前分享经济在出行领域的发展已成规模,其在未来将以车、房等高价值的闲置资源和相对标准化的人的服务两个方向发展为主,且逐步向食、住、技能、物品等行业渗透。共享经济的特殊性注定了它将拥有繁花似锦的前程。共享经济剥离了占有权和使用价值,国家利用共享经济模式解决各行业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将成为趋势。
共享经济在多个领域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如:滴滴快的、优步盘活私家车,神州专车盘活租赁公司车辆,木鸟短租、自在客等在线短租平台将解决房源空置的问题,智能电网通过家庭光伏共享电能解决光伏产能过剩现状,都说明分享经济唤醒了既有沉睡资源,再造绿色价值。
分享经济成功的关键点: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投资小,回报高。产品成长环境成熟后,能迅速产生规模效应。经济学讲,一个经济个体与外界的交易成本太高,通常通过内部化来克服。因此,分享经济下的在线租赁业强调“按需分配”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占有物品是有成本的,单纯拥有物品使用权同样可以满足需求,因此占有变为非必要。然而分享经济下的在线租赁行业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如果模式在一个地域实验成功,便可以被迅速复制到其他城市,甚至其他领域,这对于讲究高效的互联网时代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5、医疗健康和养老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对医疗需求旺盛,因此老年人医疗健康市场潜力巨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1242万人,比例为总人口的15.5%。,其中患病住院或需要长期陪护的群体占到20%,说明老年人健康医疗是个4000万人需求的高频服务市场。同时根据国家老龄委数据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老年人市场的药品年需求达到2.1万亿元,预计2050年左右将达到5万亿元。而目前市场中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药品不足1000亿元,供需矛盾突出,因此,医疗健康市场存在巨大商机。
随着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国家政府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我国农业的经济形势实现了质的飞跃.农业生产与经营增长迅速。农业经济的增长方式也正在逐步实现从传统的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模式的转变。农业经济越来越市场化和开放化。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和发展,其中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就是一个重要体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就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设和共享经济信息资源。
当前我国的农业应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在科学研究、经济管理流程、经济管理方式以及信息交流等方面实现电子化与网络化,最终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对农业经济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就是建设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知识型农业。利用最新的先进科技成就与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推进农业的现代化.使我们对传统农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改造实现加速。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管理水平和经营决策效益,促进了农业的持续、稳定与高效发展。由此可见,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信息化建设就是一项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新兴开拓事业。
二、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应用
其一,实行科学的规划。分步实施信息化。首先要根据当前信息业在全球的发展总趋势.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最为恰当的技术集成和组合.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化经济管理发展规划。而且要根据发展目标列出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步骤,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地实施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既要避免在信息化过程中的冒进和形式主义,也要防止信息化建设的方向错误、程序紊乱和重复建设等现象,浪费不必要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