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0:58:08
导语:在渔业文化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镝 要]企业家作为企业的最高领导者、企业的权威,既是企业管理主体也是企业文化主体,这就决定了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的首要因素。就企业文化而言,企业要在这个变革的时代生存发展,就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企业家,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家做到坚持学习、重视沟通以及善于培养人才、发现人才、使用人才。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家文化;价值观;企业家素质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6)06-0019-02
一、问题的提出
美国《幸福》杂志指出: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没有卓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哲学信仰,再高明的企业经营战略也无法成功。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哈佛商学院的科特和赫斯克特教授发表了其潜心研究的成果《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两位教授历时数载,通过对几十个行业、数百家世界知名企业进行的全面考察和深入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论断: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在下一个10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应当说,决定企业兴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企业文化如何,肯定是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重要阅素。在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企业之间的兼并并存的严峻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经营业绩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企业文化对形成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对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的设计者――企业家的研究也就具有其现实性和重要性。
二、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的首要推动力
我们可以将企业文化定义为:在企业长期形成和信奉的价值观,是指导企业及其成员行为取向的一种理念。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组织生产要素以新的结合,从事创新活动的人员。对于企业文化也是如此,企业家将他的理念传播给员工,以达到创建企业文化的目的。可以说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的首要推动力,是由企业家在企业中的地位决定的。企业家是企业的最高领导者,是企业的权威,他既是企业管理主体也是企业文化主体。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员都可以简单地划分为最高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职工三个层面。企业家成为管理主体是与其在知识、能力、权力和威信这四个方面的水平分不开的。企业家的这种特性,决定了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处于与中层管理者和职工完全不同的地位,发挥完全不同的作用。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形成和信奉的价值观,是指导企业及其成员行为取向的一种理念。在企业管理架构中,尽管管理者与职工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但是,由于企业家管理主体的优势地位,自然就取得了整个企业管理的主导地位,而职工则处在服从地位上。这就是说,管理是管理主体能动地作用于管理客体的对象性活动,是管理者按照自己选择的目标和行动方案通过被管理者去付诸实施的过程。既然企业家是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主导者,那他当然也就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宣传者和身体力行者。简而言之,企业家足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的首要因素。在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的“首届(2002)中国企业文化年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企业文化最不容易被人模仿,足最具威力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所以说“企业文化最不容易模仿”也恰恰证明了企业文化的差异来自于企业文化主体的差异,正如世界上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一样,世界上也不可能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企业家,更不可能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企业文化。可以说,没有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是来自模仿的。
企业家的价值观是奠定企业文化的基础。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形成和信奉的价值观,是指导企业及其成员行为取向的一种理念。所谓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客观对象意义的看法或观点,它往往决定人们对事物意义的认识。企业家的价值观是在他们自身素质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由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市场经济的竞争状况决定的。企业家作为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它所设计的企业的价值观不可避免地要符合他本人的价值观,企业家每天以他的所作所为更新着企业文化模式。他在他的价值观指导下的行为、制定的政策、表达或抑制的情感、关注或忽略的业绩、对工作的投入程度、传达的态度无不影响着企业的整体态度和行为。企业家以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行动、以各种决策创造了企业文化。商界的传奇人物,通用电气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对通用乃至世界所作出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塑造了一个最优秀的企业文化。在韦尔奇的价值观中,企业成功最重要的就是企业文化。他的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根本是战略,而战略的本质就是企业文化。韦尔奇推崇三个信条: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并把这三个信条注入到企业文化中,使之成为通用电气的文化精髓。在这样的企业文化下,围绕着竞争与沟通的经营理念,通用电气成为了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连续数年被世界著名财经日报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世界最受尊敬的公司”。
三、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不容缓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时代所要求的企业家与过去所谓的企业家不同,过去所谓的企业家一般是凭借对财产的所有权而成为企业的最高主管的,他集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于一身,依据个人对经验的把握实行家长式的集权管理,属于所有者――经验型企业家。而信息时代所要求的现代企业家绝不等同于董事长、总经理的地位和职务,虽然他们也是在现代公司管理中居于支配地位的高级经理人员,但他们主要不是凭借所有权,而是凭借其丰富的经营管理专业知识和卓越的才能,通过竞争而取得经营管理权,是具有较高知识素养和经营管理能力的职业经营者,属于经营型和知识型企业家。就企业文化而言,企业要在这个变革的时代生存发展,就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企业家随时研究、分析社会文化、社会心理变化的趋势,井步步紧随,否则就会落伍。然而,我国的企业家队伍从总体上看还很弱小,很不成熟,素质低,成分构成上很不均衡,很难适应时代的需要,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刻不容缓。
怎样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企业家?
1.坚持学习,做知识的主人,提高个人修养。21世纪是新经济时代,其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把握当代科技与企业发展的内在联系;了解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了解什么最重要,什么是市场最急需的,提高捕捉机遇的能力。通过不断的积累,使企业文化在表达上更富有时代精神,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信息化 企业管理
1 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通常来说,企业信息化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升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除技术因素外,构成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要素有以下几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方向明确,战略清晰,能够有效地引导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主要体现在通过客观全面的分析,掌握需要通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哪些问题,预期将会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将这些目标定为未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计划来实施。加强制度建设,并将制度建设有效地固化在信息系统中。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各个阶层之间,上到企业管理者,下到生产一线的员工,都需要对工作的目标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计划。并将工作目标完成的过程有一个详细和明确的过程记录。并且在企业的内外环境都发生变化的时候,通过不断地对制度规范进行完善并不断地体现到信息系统中来,支撑企业的高效运转。在企业信息化的决策和项目建设阶段,严格按照工作计划进行,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信息系统能够得到有效地推广并应用,体现出企业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价值。要有创新的精神,并能不断地适应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会需要很多的问题,在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需要我们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解决这些管理和业务上的问题,并在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中,注入更多的信息化元素。
2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信息化成功的必要支撑
企业文化犹如企业的性格和气质,是企业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特有的文化形象。虽然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企业文化,但优秀的企业,其企业文化具有相似性,例如台塑集团“止于至善”的文化、本田公司“事业在于人”的文化、通用电气“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的文化,归纳起来,都具有追求卓越、鼓励创新、重视积极解决问题的有效沟通、重视规范管理与持续改进、优秀的执行力等特征。而这些文化特征,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几乎都有对应关系。
鼓励创新为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创新,对于企业来说,可以理解为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的不断的产品与理念升级,既可以是引领发展,也可以是有效响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并且从中获益,在“扬弃”中发展、壮大。有了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企业才会主动思考信息化如何支撑创新,才会包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过程性、技术性失误,才会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获得提升。
重视规范管理与持续改进是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前提。一个普遍的共识是信息系统本身没有思想和智能,人赋予系统什么思想、规定系统如何做,系统才具有思想和智能。因此,通过管理规范、作业指导书等体现的管理文化,是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成功、具有灵魂的重要前提。
优秀的执行力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重要保障。企业的执行力,可以拿训练有素的军队服从命令听指挥来类比,令行禁止、迅速完成就是优秀的执行力。信息化建设,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必然有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必然会改变某些固有的习惯,触动某些部门、人员的利益,只有高度的自觉,令行禁止、不走样地执行,才能最终取得项目的成功。否则,逃不出高调登场、扯皮拖沓、不了了之的定式。
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信息化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企业信息化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支撑。
3 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而信息化建设,也有助于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信息系统能够固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有效支持其复制和传播。当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支撑企业发展时,也就意味着企业优秀的文化已经固化在系统中。系统扩展应用,不但宣传了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而且有明确的示范和指引,有效实现文化的传播和落地。
信息化建设具有放大镜的作用,能够有效帮助企业发现问题,持续改进,完善企业文化。一个普遍的共识是进行信息系统建设时,原有的很多流程在信息系统中走不通了,原有的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细化才能进入系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系统建设与应用迫使大家认真梳理工作,而梳理过程中发现了原有制度、规范、流程中不合理的地方,迫切需要沟通,需要规范管理,需要创新。因此,信息化建设无形中起到了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并且有目标地改进的放大镜作用,从而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发展。
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看似无关,实际密切相关。作为信息化工作者,深切体会到,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作支撑;而信息化建设又可以培养和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支撑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展云.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0(10).
[2]王红萍,王一菲.试论企业文化的若干关系和发展途径[J].理论观察,2001(05).
[3]王秀萍,赵锋.论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农业产业化要求农业增长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的集约型转变,使农业的增长由依靠土地、资本、劳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主,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以促进全部生产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为主,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质的飞跃。
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核心是知识和技术的集约,关键是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只有培养大量的科技与管理人才,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并研究、引进、开发和应用先进的生产与管理知识,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和经营效益,才能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正是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农村从业人员的素质状况要实现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没有高素质的农业从业人员,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就不可能得到推广应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就无法普及,农业劳动生产率就难以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目前,我国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低,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只有39%,每年2000多项能应用的科技成果推广不到1/3,其根本原因是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差,大部分劳动力不能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仍然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方法从事生产,加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足,致使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难以推广。另外,我国建国以来培养的104万农业科技人才,目前只有50万左右尚留在农业战线,平均每万农业人口中科技人员仅6.6人。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农业劳动者素质极为低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严重不足,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实现。因此,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普遍提高农业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大量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人才的需求农业产业化以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促使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为基本特征,它注重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因而,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广泛,归纳起来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1.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与操作技能,能运用新型农业机械从事农业生产,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农业生产者。
实现农业产业化,需要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效率,以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产品来满足社会需要。它有赖于农业生产新技术和新型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而这些应用离不开新型农业生产者。
2.能研究、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新技术,能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环节的技术指导与推广者。
我国农业生产基本上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规模较小,缺乏对新技术的研究、引进、开发和应用能力,而农业产业化注重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非常需要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产前、产中环节提供有效的服务,这就离不开大量的农业技术指导与推广人才。
3.具有现代经营与管理知识,市场意识强,有开拓精神,懂经营、会管理的农业产业的经营者与管理者。
农业产业化强调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而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现状是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生产和经营,不利于农产品的销售,也影响生产效益与生产者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大量的经营管理人才去做好产后服务、开拓市场、促进销售,从而带动农业生产。
4.能不断开发和应用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与包装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农产品加工者。
实施农业产业化,要使农业产业由目前的低效益、弱质产业向着高效益产业转变,需要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以适应市场需求,这就需要进一步对农业初级产品进行保鲜、贮藏、加工和包装,而这些都需要农业职业教育为其培养大量的专门人才去完成。
搞好农业职业教育,适应农业产业化需要我国目前农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较低、文化水平和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低,与现代农业相配套的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市场信息闭塞,农业生产管理落后,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广大农民,普遍缺乏科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大量的科技成果得不到推广应用,有限的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农业职业教育应充分发挥本身优势,为发展农业产业化培养出大量的农业技术人才和经营人才,为提高农民素质作出应有的贡献。
1.明确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设置。
农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要适应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农业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应用型、创业型人才和新型农民。
农业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围绕上述培养目标,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与优化,使之与农业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相联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从总体上保证人才培养的适销对路,以更好地为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服务。
2.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
农业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应以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打破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模式,逐步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观念,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有选择性地开设课程,注重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在传授给学生以先进的知识和实用的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自主选择能力,以提高其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本领。
3.加强实践教育,注重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师生共同承担实习基地的生产、经营任务,产教结合,教师既传授知识,又作为师傅传授技能,实地指导生产与经营;学生既学习知识,又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增加感性认识,掌握生产技能,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既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又培养和提高了生产经营能力。因此,农业职业教育应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创造良好的实验实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去培养和训练实践技能,并加强考核,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4.推动教师深造,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农业职业教育中的教师,不仅是理论教学的设计者与执行者,还是联系实际的实践者和指导者。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农业职业教育目标,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根本保证。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更新专业知识,树立素质教育新观念,积极探索和实践农业职业教育的新方法、新形式,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实践与专业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开展农业科研活动,密切关注教学与专业发展新动向;努力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学历和职业技能。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企业文化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成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竞争的无形资产,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中,要使企业顺应改革开放的大趋势并得以健康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的内涵非常广泛,即包括企业内部大家共同认可的企业观念,也包括企业外在的,看得见的行为表现。一切有形的物品、设施、办公环境、企业产品、品牌形象等等都是企业文化所拥有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随着企业的创立和不断积累,每一家企业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产品形象,品牌形象等等,这就是特定企业独特的企业内涵。另一方面,作为企业文化,任何企业都有企业文化,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强弱不一样,内在的精神力量的强弱也不一样。若有几十年历史的企业,品牌理念就会非常明显,深入人心,问任何一个员工,都知道企业推崇什么样的价值观,员工应该怎样工作,这种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就非常强,精神内涵也非常强。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分成两个层次的职能,一个是基础层次的职能,一个是深层次的职能。基础层次的职能也叫员工优化,包括员工招聘、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员工的信息系统等,它的中心目的就是围绕整个职能的目标让企业拥有最优秀的员工,让员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深层次职能叫组织优化,包括组织的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变革与发展、管理层领导风格与技能等等。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都是在基础层面展开的,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价值观已成为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中取得更大发展的前提,这就要求人力资源工作必须向深层次职能展开。
三、人力资源倡导企业文化。
若把企业文化看成企业的大系统,人力资源就是系统的建设者、捍卫者和辅导设计者。人力资源的组织优化管理,直接导致企业文化的深入开发,导致企业文化的优化变革。
1.人力资源是企业文化的建立者。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要让文化经历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的过程。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这就要求人力资源要围绕企业文化,围绕核心价值观开始工作,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共同探讨企业文化,然后再在各个层面征求意见,取得对原有文化糟粕和优势的认知,最后采取扬弃的办法,保留原有企业文化的精华部分,并广泛进行宣扬,让全体员工都知道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怎么产生的,洞察把握企业已经形成的价值理念,提炼简化成文,使隐含的企业文化形成质的飞跃。
2.人力资源部门是企业文化的捍卫者。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和企业领导层应做一个有效沟通,确认企业文化是不是把握到位,把握准确。在形成了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同时,高层领导者应是塑造企业文化的楷模,同人力资源部门一起用企业文化激励和约束员工,将企业文化导入工作中,也就是把理念转化为行动的过程,使自己的工作与文化相结合。[ ]
3.人力资源部门是企业文化的辅导设计者。一方面人力资源部门应有意识地用比较先进的理念来更新优化现有理念,从而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另一方面,随着企业价值观实践管理的进一步深入,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改变及企业对于环境认知的变化,又会逐渐形成企业新的思想和理念。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随时深入企业内部,提炼新的理念,对原有价值观体系进行调整或者就原有价值观具体内涵进行更好的阐释,从而对整个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提出新的要求,确保企业始终能在市场中保持正确的航向。
四、企业文化指导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它将反过来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使企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
1.用企业文化优化企业的组织架构。最佳的组织架构有利于组织价值观的应用。一是总体的组织架构要适应企业的价值观,二是企业各个组成部分(某一部门或者某一岗位)的具体职责和胜任素质要与价值观紧密结合。只有在价值观的作用下,企业才能把管理降到最少,把效果提高到最大。
2.把企业文化运用到招聘和培训体系。在招聘方面,应该对申请者进行两个方面的考察,即他们的能力以及他们是否与组织的价值观相吻合。比如,团队合作是软件开发最基础的价值理念,那么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新的员工是就会考虑新员工团队意识强不强,有没有团队合作能力,进而招聘的成功率也提高了。培训方面,一是针对成员进行广泛的企业价值观培训,重点是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以及价值观对于每一个员工的意义。二是针对公司的价值观进行相关的技能(包括领导力)方面的培训。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理念是企业最好的最强的凝聚力,员工若有了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理念,就会自发地形成共同目标,形成和谐默契的团队合作,去争取最佳的团队绩效和企业绩效。
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表明,企业道德建设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道德具备了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属于企业文化的高层次意识。关注企业道德问题,将有助于增强企业文化的辐射力。只有培育良好的企业道德,才能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企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企业中的所有职业道德的总和。企业道德具体规范了职工与职工之间及职工与社会之间的行为关系,是职工在履行本职工作时必须遵循的包括信念、习惯、传统诸多因素在内的道德要求。
企业道德具备了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是阶级性。企业道德与企业文化同属于企业的意识形态,都是在企业特有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决定的,因而都带有这种经济基础留下的某些深刻烙印。同时,企业道德与企业文化又是为企业经济基础服务的,并通过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来间接地影响企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是历史性。尽管企业领导经常变动,尽管企业职工不断变化,但只要企业产品与企业环境没有太大的变迁,企业道德与企业文化便同样具有历史性。
三是操作性。为了完善企业道德,可以遵循两个思路:一是通过有效的思想教育、行为示范来引导;二是凭借严格的服务公约、规章制度来约束。同样,企业文化也可选择经济手段、教育手段、舆论手段、文化手段来培育。企业道德与企业文化都不是空洞抽象的,都具有操作性。
四是理想性。企业道德是人们在企业实践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要求。一般说来,企业道德是生产、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既来自于企业活动,又必然影响企业活动。企业道德是人们期望的最佳意识状态,并非人们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而是人们努力争取达到的行为目标。至于企业文化,它所体现的不仅仅是文化传统与文化实践,更是一种适合于企业发展的文化追求目标。正因为企业道德与企业文化具备这种理想性,才使得它们对企业实践产生显著的指导作用。
五是稳定性。企业道德是特有的企业活动所需要的道德要求。只要企业活动的性质与内容没有根本变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企业道德也往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样,企业文化在体现行业特征与环境特征方面也保持着相对的稳定。由于存在着这种稳定性,就必然促使企业道德与企业文化形成的优良的行为典范世代沿袭。
企业道德是企业文化的高层次意识
企业道德是企业文化的衡量尺度,是企业精神的表现形式,是企业氛围的组成要素,是企业文化的高层次意识。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企业道德在企业文化中确实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总体来看,企业道德完全具备企业文化的各种主要功能。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约束功能。在很多时候,企业成员及企业本身的行为够不上法律与规章的制裁条件。在这种情况下,道德信念与舆论压力却常常能起到极大的约束纠正作用。例如,某些企业的分场界限很不明确,相邻地段的清洁卫生往往被人忽视。如用规章制度去卡,极易导致推诿扯皮现象。但在道德舆论的驱动下,这类问题反倒容易解决。这一点已被大量事实所证明。
二是调节功能。企业员工的工作责任感、集体荣誉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也是员工道德信念的具体体现。在这种道德信念的支配下,即使没有管理者现场督促,员工也能自觉调节自己的各种行为。
三是导向功能。企业常常评选先进人物、劳动模范,其实就是树立一种道德榜样。这种道德榜样的感召力是很大的,往往会影响到一大片员工的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企业风尚。事实证明,借助于企业道德的导向功能进行正面教育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由此可见,企业道德确实具备了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与主要职能,属于企业文化的高层次意识。要想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就必须注重企业道德的建设。
企业道德的培育依赖于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
一个企业道德低下的企业的企业文化肯定是失调的或畸形的,一个企业文化偏激的企业的企业道德肯定是粗俗的或偏颇的。建设企业文化绝对不能忽视企业道德的培育工作,而企业道德的培育工作又势必依赖于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
第一,企业道德的培育需要强调员工价值。企业文化的真谛是以人为本,讲究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企业道德培育必须克服短期行为,必须创造一种竞争平等、待遇公正、畅所欲言、身心愉快的企业文化氛围,形成强烈的企业凝聚力。要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及文化娱乐活动,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陶冶职工的思想情操,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必须引导企业成员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不断增强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维护与巩固企业道德这种自觉的精神力量。
[企业经营理念]:
1、诚信正直,以人为本,团队协作,持续增长。
2、诚信为本,追求卓越,互利共赢。
3、争做一流员工,打造一流服务,同创一流企业。
4、务实经营,追求卓越。
5、诚信、专业、稳健、创新。
6、务实求新、开拓进取。
7、市场导向、开拓创新、合作共赢、稳健持续、科学管理、与员工共同成长。
8、诚信、简约、合作、共赢。
9、信守于胸,惠至于人。
10、细心于我们的服务,专心于我们的专业。
11、眼睛盯着市场,诚实守信;功夫下在现场 实事求是。
12、同岳融资租赁,与您携程同悦。
13、诚信、创新、服务、共赢。
14、行业领先,专业追求,诚信经营,稳健发展。
15、诚融天下资,信守千金诺。
16、杰出表现,如您所愿。
17、效益与规模并重,质量与速度并重,风控与发展并重。
[企业服务宗旨]:
1、以服务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
2、诚心诚信、同心同行。
3、诚信、快捷、灵活。
4、贴心的服务、诚心的交流。
5、贴心、贴近、及时、周到。
6、以诚待人,以信处事,同岳租赁,助您成功。
7、关注客户需求,追求客户满意,是你我的责任。
8、信用为本,客户至上,真诚沟通,平等用心。
9、客户第一,诚信为本。
10、诚实、诚心、诚意。
11、用心服务,尽善尽美。始于用户需求,终于用户满意。
12、持诚信互利共荣,以厚德载物。
13、用心服务,伴你成长。融资租赁,尽在同岳。
14、亲历亲为为亲人、全程全面全满意。
15、致力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系列化的全方位金融服务。
16、你有难我伸手,肩并肩向前走。
17、专业、专心、诚心。
18、诚信为立足之本,创新为生存之源,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19、与诚信的人们一起创造和分享价值。
[企业基本价值观]:
1、齐心协力,为同样事;风雨同舟,做同岳人。
2、忠诚、团结、务实、高效、创新。
3、诚信、协作、创新、发展。
4、团结、进取、友善、和谐。
5、与行业同成长,和社会共进步。
6、诚信、信心、进取、高效。
7、自豪源于信赖、发展始于诚信。
8、共同开拓,悦(岳)达天下。
9、爱岗敬业,与公司共命运;开拓进取,创企业新局面;同岳租赁,你我共同的家。
10、服务客户,精准求实,众志成城,致和致远。
11、诚信立业、勤勉立身。
12、诚为本,和则兴;技至精,业竞成。
13、供一流服务、建一流企业、树一流形象。
14、诚信、创新、进取、共赢。
15、全心全意、客户满意;尊重平等、员工满意;体恤团队、公司满意。
16、真诚、善意、合力、精致。
17、认同企业使命,全情投入工作,铸就公司辉煌,促进个人发展。
18、创造社会价值、实现自我增值。
[企业社会使命]:
1、融资·融物·融情,同心·同德·同岳。
2、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利益,为员工创造前途,为社会创造繁荣。
3、投资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
4、向每一位客户输入财富、责任和文化。
5、开拓新的金融服务体系、创建多种融资租赁渠道。
6、推动租赁产业,创建和谐社会。
7、自我提升,良性竞争,互利共赢,助您前行。
8、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繁荣。
9、创建融资租赁民族品牌。
10、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股东增添财富。
[关键词] 高校文化 企业文化 整合
一、什么是高校文化和企业文化
狭义上,高校文化主要包括高校的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道德文化、形象文化等,是高校精神、行为的综合表现。从微观层面上看,高校文化包括全体师生及其服务人员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价值取向、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优秀的高校文化能够提高高校的文化品位,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学生通过良好的文化环境的熏陶和滋润,促进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反过来又能促进高校文化的发展,丰富高校文化的内容。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美国著名的企业文化专家沙因教授认为,文化是一种深奥的现象,它非常复杂而且不宜了解,但是对企业管理来说,花大力气去认识企业文化是值得的。因为,当我们确实了解了企业文化时,对企业文化中那些难以理解和看似不合理的现象就会豁然开朗,所以,人们认为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效率高低的重要原因。一个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 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
二、高校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前提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在更高层次上的民族文化的更新。它一方面要选择和引进外来文化,并在消化、融合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新文化;另一方面又要不断造就具有更高层次文明人,从而推动整个民族的文明进程。高校作为精英文化的发祥地,正有力地担负起了构建新文化和培养新型文明人的重要使命。它作为中外文化首先碰撞、交融的结合部,一方面由于大量输入着各种外来文化信息,形成了不同于民族文化的特殊的文化环境,使各种观念、思潮先在这里进行交锋、论战。另一方面,由于生活其中的个体具有知识密集、思想活跃、年龄相近、生活方式趋同的特点,他们是区别于其他社会成员的相对独之的文化群体。他们受着外来文化的熏陶,又置身在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中。因此,他们总是超前于整个民族,首先构建自己的新理论、新观念;并且不断向社会传播、辐射,对民族文化进行着某种程度的导向,可见,高校在企业文化的发展中,不仅要提供高科技,而且要创造新精神、新文化;培养的人不仅要掌握现代知识、现代技术手段,而且要具有现代人格、现代观念,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搡,成为个性鲜明、情趣高雅、知识丰富、政治坚定、思想进步、发展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完成企业文化的个体转换。
三、 高校文化为企业文化提供服务
高校的职能是培养人才,这是所有高校的共同特征。因此,从高校建设先进文化的要求来看,我们要求高校培养企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是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重点和观点,也就是说,高校有什么样素质的教职工队伍,就培养什么样素质的学生。按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高校必须利用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和具有丰富的人类文化遗产的图书馆,大力倡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活动,培养具备整体素质的人才队伍。先进文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有待于我们坚持方向,大胆探索,在努力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文化;必须建设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一切优秀文化传统的文化;必须建设博采各国文化之长,熔铸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文化;必须建设师生员工踊跃参与、富于创新和活力的文化。只有这样,高校文化才能真正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建设文明企业文化作出更大贡献。
四、整合高校文化和企业文化
从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知道,文化是需要交流的只有在交流的过程中,文化才能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优势,历史上的每一次民族大融合都带来了民族文化大繁荣,特别是进现代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后,中国学界也变得更加活跃了,所以在这个全球化时代,文化的交流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了。当我们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后,我们必须要把经济优势变为文化优势,让文化优势来推动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样最后才能达到整个企业的和谐发展。企业文化与高校文化都同具有某些特质,也许有人会说企业文化与高校文化是不同性质的文化,他们的外延与内涵都是不一样的,又怎么会有共同的特质呢?但实际上由于他们都是由集体,由知识分子组合而成的,所以是可以融合整理的资源,比如某些价值观念,我们整合这两种资源不仅仅是让两种文化中的共同部分继续为两个系统的建设做出最大的贡献,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它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成为企业精神价值的追求,为整个企业的发展做出它应有的贡献。对于那些并不是共同所有的文化,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来让他们相互融合,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文化或是现象常常会因外来的因素而变得异常活跃,而活跃会更大限度的激发内部的活力或创新能力,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才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创造一种新的文化,它不仅有利于高校,也有利于企业。如果说高校文化是弘扬先进文化的制高点,是理论文化诞生的地方,是创新潜力的源泉所在,那么企业文化则是大众文化与先进文化的结合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谈家水: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商场现代化,2008,(2下)
[2]陈元双: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企业家信息,2008,(3)
[3]李 根:加强高校文化建设提升人才培养素质.江苏高教,2004,(6)
例如,在《点击职业英语》基础英语模块第一单元涉及到第一次见面打招呼用语,在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在第一次见面打招呼的时候说了“Howoldareyou?”(你多大了?)。在中国,我们觉得见面打招呼的时候问年龄、婚姻、收入等是表示寒暄,但是在西方国家见面时问别人年龄、婚姻、收入等是很不礼貌的事情,这样触犯了别人的隐私,见面问这个问题会很尴尬,会使其比较反感。根据西方国家的社会风俗文化在第一次见面打招呼的时候可以说,“Nicetomeetyou./Howdoyoudo!/I’mgladtoseeyou!”(很高兴见到你。)
2课堂教学活动
在《点击职业英语》基础英语模块每一单元都通过图片讲述故事,给学生提供语言情景,让学生充分体验英语口语,体会中西文化差异。同时在课堂中设计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如给学生模拟情景,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对话演练。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了解西方文化及中西文化差异。文化知识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和活动训练即巩固所学内容。根据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查找出在交流过程中出现文化差异的真正原因,使学生学会遣词造句。例如,学生在模拟面试情景进行对话,在对话结束时其中一位扮演面试官的学生说‘“Youcangotowork..”(你可以去工作了。)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受自己母语影响,所说的英语都是中国式英语,不是地道的英语。而在西方国家给人以答复时所用的语言比较委婉,可以说Thankyouforyourinterestinginourcompany.Youwillbehearfromusverysoon(.感谢你对我们公司感兴趣,我们会尽快给你答复的。)/Well,I’llletyouhaveourdecisioninoneortwodays.Thankyouforcoming.Goodluck(!我们会在一两天之内给你答复,谢谢你来面试,祝你好运!)在用英语表达的过程中,委婉谦和的语言比较符合西方文化。
3观看影片
绝大多数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都是在母语氛围中进行学习。理论上的学习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学习西方文化知识的真正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英文原版影片,图文并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并获取文化背景知识。在选择影片的过程中,可以选取一些文化信息量比较大的经典影片,如《燃情岁月》、《海上钢琴师》等,也可以选择一些由英美名著改编的影片,如《傲慢与偏见》、《情感与理智》等。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观看影片的过程是:搜集影片——与课本内容相结合,查找适合课堂播放片段——给学生播放——检查课堂效果——达到交流目的。
4第二课堂活动
企业廉洁文化与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显示了其各具特色的重要作用。作为为企业服务的两把“思想利刃”,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渗透。在此,笔者就如何认识和处理企业廉洁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辩证关系谈几点见解。
一、对企业廉洁文化的认识
廉洁文化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主体的大众性,主要表现为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洁氛围,以健康向上的廉洁文化充实社会公众的精神世界;二是指向的权力性,主要表现为掌握社会公共权力的管理者廉洁自律,恪守宗旨,执政为民;三是实施的职业性。主要表现为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四是组织的公共性,主要表现为机关、团体等社会公共组织处事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廉洁高效。如果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廉洁,以廉洁的尺度来评判社会,是廉洁文化最为根本的特征。煤矿企业廉洁文化的形成需要经过以下三个方面的过程。一是工作主体通过导向,使工作客体对主体传播的廉洁文化内涵的理解,也就是结合企业各个时期的任务,采取多种形式大力进行廉政宣传教育,使党员干部对廉洁工作产生正确的认识,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二是工作客体思想情绪得以理顺。针对心理不平衡、有困惑的党员干部采取以情感人,典型示范,日常教育,直接教育,间接教育,自我教育,现身说法,个别谈心,报告会,座谈讨论等形式,使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受到化解、理顺,构筑新的心理平衡,产生对贯彻党的廉政建设方针政策以及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在党员干部对廉洁工作产生质的变化后,不但从思想上接受、认同,而且用于指导实践,落实在行动上。
二、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服务企业目标为目的,以大力塑造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企业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为行为准则。企业文化鼓动职工爱岗敬业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要抓住其主要环节。一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一种源于物质生产又能促进物质生产的群体意识,它不仅渗透到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而且犹如一面旗帜,给人以理想、激励、荣誉和约束,进一步激励和规范职工的行为。二是企业形象。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企业形象体现着企业的整体内涵,反映了社会对一个企业的承认程度。企业形象直接表现为产品质量和职工的文明素质。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和较高的文明素质,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文明程度和良好的信誉感,而且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三是文化体系。文化体系包括文化目标、文化发展方向、文化建设制度、文化设施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它是培育企业精神、传播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手段和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