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5:54:43
导语:在思想政治工作综述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计划生育;直观重要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017-01
虽然自建国以来计划生育就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但是回顾起来实施的时间并不长,但这项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跟每个中国家庭息息相关的。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实施计划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在合理范围之内的最重要且直接有效的政策,这是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所作出的重大决策手段,涉及到每个国人最为重视的人口数量的问题。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在我国不同的国家管理活动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计划生育工作当中更能够调动基层人们群众的积极性,作为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工作是行之有效的,且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现状
建国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人口结构是不科学的,主要表现在男女比例失调,人口过快增长造成人口压力过大,人口总量排名世界第一,但是人口质量却落后于发达国家很多。长期以来,人口问题时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而计划生育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诞生的,在实施之初就深刻影响到我国每个家庭,自实施之日起至今已经走过了几十年,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成为直接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国策之一,而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一直是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二、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
分开来讲,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分为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所谓思想工作就是人们的思维模式的教育,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部分,思想工作部分是要将计划生育的内容传送给人民群众,如重要性,深远影响等等,整体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能够让人民群众能够积极主动配合的重要工作。政治工作说的是这项工作的整体定位,政治工作是严肃的,这样定性计划生育说明了我国对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视,政治工作是指导而思想工作是内容,缺一不可。
整个计划生育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主要是对于计划生育对象在思想上的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党和国家对于我国人口形势政策的正式传达,这关系到每个国人的切身利益,与每个国人息息相关。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又被细化为微观思想政治工作和宏观政治思想工作,前者更为具体,可以体现在某个单位或部门的工作,它的主要目的是做通本单位或部门内部个人在计划生育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单位中的个人对于计划生育的态度能够影响到一个家庭,也就能影响到计划生育的效果,这样以点带面能够更好的实施工作。而宏观工作就是国家对于一项工作的总体方针与态度,是针对宏观全局的指导性工作,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我国已经将计划生育定位基本国策,在政治上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在全社会的工作当中起到了指导性作用。宏观指导,微观实施,这样才能够保证计划生育工作彻底而有效的实施。
三、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一项工作的重要与否直接取决于这项工作是否对于人民切身利益产生影响,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保持在高速的增长中,经济的增长势必带来很多好处,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也会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如经济的发展使计划生育工作开展起来更加困难,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改革,针对我国当前国情对原有的计划生育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这样一来新时期的计划生育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这要求广大干部在工作当中认真宣传计划生育思想,让计划生育工作真正能够深入人心,取得能够令人满意的效果,只有合理的人口结构和较高的整体人口素质才能保持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样一来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与水平才能够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我国各项工作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真正的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与水平,这是一项艰巨而又长远的任务,需要统一思想,团结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完成这项任务。从这个角度来说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各项工作的核心环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才能真正能够实现,计划生育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意义更为重大,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如何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
计划生育工作的特性决定了其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难度较大,因为在传统的思想中多子多财,养儿防老等等陈旧观念牢牢占据着许多人的头脑,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计划生育工作这要结合实际,以专业的生育知识及心理沟通能力对工作对象进行说服劝解。
有人说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已跟不上时代了,其实不然,无论在革命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都有助于我们统一思想,更好的开展工作,实践和时间告诉我们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刻也不能放松的,这种意识要深入到每个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心中,在计划生育工作当中更要积极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用正确的生育理念引导人民群众,让广大人民群众从思想上重视计划生育,积极配合开展工作,做到真正的优生优育。
关键词:心理问题 角色转换 大学生思想教育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种社会变化也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人的精神生活就容易产生不适应和不协调,而作为正在步入社会但尚不成熟的群体――大学生,更是处于社会、家庭、自身发展等种种变化和压力的中心。因此,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直到今天,在高校中进行的诸多调查显示,仍然有10%~20%的大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那么,如何开掘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励他们的学习工作热情,圆满完成大学学业呢。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这一重要原则去解决好学生在工作、学习、生活及其思想意识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采用角色心理换位的方式,试图运用教育心理学原则对角色心理换位的方法和作用,做一些探讨。
一、角色心理换位的作用
“将人心比自心”“将心比心”就是粗浅的心理换位。所谓“角色心理换位”就是甲对乙所处的地位及客观环境在心理上进行设身处地体验的一种换位。此时甲的心理态势与乙的心理态势,大体上形成一致。这种甲乙心理上的换位就是角色心理换位。这就是角色心理换位起决定性作用。
二、角色心理换位运用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
采用正确方法进行角色心理换位并运用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种方法。
1.摸清被教育者情绪波动变化的根源,是奠定角色心理换位,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人的思想认识变化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这是因为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是受人的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社会意识等因素影响制约和决定的,大学生也不例外。那么我们辅导员和学生工作者,首先应找出他思想变化的症结和变化的因果关系,不能就事论事,忘却其他连带关系去处理。而是应该主动探索学生掉队的主客观原因,得到客观圆满的答案后,方可拿出处理意见。这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动机看需要,通过行为看动机的做法,也就是寻找把握被教育者情绪波动变化的影响源,只有把握影响源,才能奠定角色心理换位基础并有针对地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才能为正确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2.确定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感情共鸣点,是进行角色心理换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感情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具有某种独特色彩的主观体验。人的感情有肯定性情感(如理解、喜欢、赞扬等)和否定性情感(如痛苦、厌恶、憎恨等)之分。我们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就是变否定性情感为肯定性情感的过程,使其达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目的。青年学生大多数都有对老师的尊敬之情,只要我们努力寻求这种感情上的共鸣点,那么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会融哲理于情感中,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实现双方在共同理解基础上的思想认识的理性升华,是运用角色心理换位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效能这一根本目的的重要途径。人不但有感情,而且也有理智,找到换位双方在感情上的共鸣点并不意味着思想工作的终结,而要遵循人的心理变化活动过程的“知”“情”“意”等运动规律,在“知之其源”和“动之以情”的基础上达到共同的信任和理解。针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满足其正当合理的需要,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促使其内心的省悟,促使思想认识上的理性化。
4.我们学生工作者要积极主动为困难者抚慰相济,替不幸者排忧解难,为彷徨者指明方向,帮失意者振作精神,才能使之正确地处理好个人需要同社会需要的关系、个人需要与为社会贡献的关系,自觉地把他们的正当需要同承担的社会义务结合起来,把主观需要和客观需要统一起来,逐步把青年学生的各种行为引向正确、健康、向上的轨道,从而完成角色心理换位切入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
三、角色心理换位的作用
运用角色心理换位的方法,对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感染性、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角色心理换位能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运用角色心理换位,把自己置于青年学生的客观环境中去,调查预测其需要动机,是寻找青年学生思想问题根源的科学方法。运用角色心理互换从而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群体的需要层次,摸准学生群体思想活动的脉搏,有的放矢地做思想工作,力求平衡学生的心理态势,提高解决各种矛盾的针对性,使思想政治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角色心理换位,能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性。“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实施角色心理换位要求我们学生工作者,首先必须从“爱生如子”“严中有爱”的感情投入,达到心理相融,引起心理“共振”,从而使对方产生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心,才能使受教育者在理解中受教育。在释疑解答中受到启迪,这样既改变了那种简单生硬的工作方法,也防止了思想政治工作软弱无力的弊端, 增强了思想工作的感染力。
3.角色心理换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是相互联系的,以情感人是手段,以理服人是目的。通情才能达理,理明才能促行,这是我们学生工作实践中经常体会到的。要以理服人,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从学生群体的思想实际出发,才能满足学生群体物质的和精神的合理要求。学生的正当的合理需求得到满足后,能强化对学习工作积极意义的认识,而且也能唤起他们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因此,在帮助学生群体解决正当合理需要的基础上,“晓之以理,以理励志,以理促行”,才能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这样才能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史学克.大学生网络心理研究综述[J].中北大学学报.2005.21(3):75~78
2.张改叶.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的团体辅导活动设计与实施[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4):288~290
3.张大均.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导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 新时期;大学生;管理;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2-
当前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思想工作体制落后,工作效率不高,学生自控能力较差等,这些不良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提高,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势在必行,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分析。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和管理工作的现状
1.思想政治工作较为滞后
当前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就造成一部分学生具备很强的优越感,总是自视甚高,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考上大学就很了不起了,总是带着挑剔和批评的眼光来看待别人,且由于从小娇生惯养,根本不能吃一点苦,对自身要求不高,对外部环境却很苛刻,稍有不顺,就怨气冲天,整个人处于一种很浮躁的状态,还极度缺乏集体主义观念、责任心及参与意识等,难以适应和融入大学集体生活,此外部分大学生无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经常会采取极端行为,近年来因为不能正确树立恋爱心态而不断发生的校园恶性事件便是最好的证明,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虽然很多高校也较为重视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并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为学生服务,但是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却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往往是恶性事件发生了,或是不良后果出现了,学校才开始进行后续处理,才想起对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和心理辅导,这样无疑就没有起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2.管理人员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在高校校园里,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便是辅导员,辅导员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质量,如果辅导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就会懂得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教育和引导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觉悟,但是目前我国辅导员距离专业化这个概念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对学生生活的照料和管理上,难以对学生心理诉求或是就业指导方面给予建设性意见,这是导致学生思想政治方面频发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3.学生自身素质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整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部分学生存在追求不高,求学动机不纯的现象,比如有的学生读大学纯粹是为了拿奖学金、混文凭,认为读完大学就可以改变自己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因此在大学集体生活的过程中,不但严重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还存在功利心过强,做事过于斤斤计较的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对于名利事情充满热情,争先恐后,而对于不能直接带来好处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或是其它集体活动,则采取百般推脱,唯恐避之不及的态度,学生的这种行为无疑影响了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和进度。
二、新时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质量应该采取的举措
1.督促任课老师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
老师承担的职责不只是教书,同样还有育人,但是当前高校大部分任课教师只关注学生的上课,而缺乏对他们思想的关注和管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切实做好的思想政治工作,任课教师就必须积极参与进来,因为他们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任课教师可在授课过程中做好以下几点工作,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教导和督促他们严格执行高校《学生守则》,对于表现好的同学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对于违纪的学生则有责任帮助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其次任课教师要随时关注和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倾听学生的心理的困惑,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并主动与班主任、系党总支部取得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最后任课教师可经常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参加公益活动或是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在这些活动之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获得思想上的教育和激励,进而全面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
2.高校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单靠学生干部的管理已是力不从心,鉴于这种情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势在必行,学校可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并聘请一些心理教育或辅导专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辅导员也要积极做好配合工作,利用与学生接触频繁的好机会,随时关注和发现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把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起到良好的防患于未然的效果,此外辅导员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平时多阅读一些思想理论、心理健康及就业指导方面的书籍,以便在学生咨询时能给予一些比较有成效、有分量的意见,还要注意指导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和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建立一套完善有成效的激励机制
鉴于当前很多大学生做事功利心强、集体荣誉感及责任感严重匮乏的现状,学校可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把学生日常的表现都记录在案,并根据表现的优劣来决定学分的增减,并使之与学生奖学金评定及毕业证、学位证直接结合起来,以此来督促学生注意自身言行,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当然除了加强对学生的监管之外,对待教师同样也要加强管理,比如对待只教书不育人的任课老师,学校要给予及时的批评教育,对待不管理学生思想政治状态的班主任,则要实施一定的处罚等。
三、结语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可知,要做好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学校、教师及学生要积极做好配合,尤其是教师,要加强对实践的研究和分析,争取探索出比较有成效的办法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状态,切实为学生今后走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监管的探讨??
创新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之我见??
摊铺机前轮驱动优化设计分析??
浅谈里王庙煤矿2367-1运巷及回风流中瓦斯超限治理??
长株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建设现状与路径选择??
以宜居城市创建促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以长沙为例??
新形势下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化应用研究??
IL-6在运动干预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综述?
浅析设计与生活??
我国消费不足的主要特征与原因分析??
浅谈建筑工程桩基施工??
浅谈ERP环境下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试论如何做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
基于公民参与的政府社会管理实践??
浅议我国纳税服务的现状与改进措施?
强化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加强高校会计基础工作??
浅谈如何扎实推进企业反腐倡廉建设??
河北省经济国际化程度分析??
权威多元化:现代社会公共事务治理的新愿景??
论公路桥梁伸缩缝的施工与质量控制??
塔河油田电网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
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的现状及其发展建议??
我国交强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市政排水管道的施工技术——以某污水管道施工为例??
谈离职员工管理——从一次性博弈到重复博弈?
烟草企业物流整合策略探讨??
浅谈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修养??
铁路电气化施工企业发展战略探析??
现代大型居住区的住宅设计??
企业人才资源流失管理策略的探讨??
加强基层央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论新形势下医院经济管理机制创新??
对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思考??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之创新??
整合营销理论的联通发展战略研究??
对现阶段农村资源整合问题的思考??
长沙市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生活需求的调查研究??
发挥"四个作用",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浅谈如何实现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融合??
论述中国房价过快上涨的原因??
中小企业劳动力价格问题探讨??
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郴州经济发展??
浅议优化医院后勤管理??
基于企业战略导向的薪酬文化整合??
抓实反腐倡廉工作,依法建设和发展城市供水事业
行业协会责任初探??
浅谈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企业应对反倾销的会计功能分析?
关于我国境内企业香港上市的几点思考——以民生银行为例?
中国制造业的内忧外患??
企业以人的绩效为本??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道路探析?
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因子分析?
企业打造名牌的价格技巧??
提高公路行业文明度要以人为本?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教育机制
一、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调控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个系统工程,由学校的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团委、各院系和后勤部门等多个部门相互联系、相互配合作用下而结合的。决策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统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把握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教育方向,具有支配和领导作用。高校要明确党委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在总结全校思想治教育工作的经验上,进行系统地、科学的规划,充分调动学校各部门和院系的积极性,确立职责分明、齐抓共管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前的信息通畅、反馈及时,决策中的科学高效,决策后的有力执行,以强有力的领导决策机制保证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健康发展。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解决机制。健全问题解决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成效。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的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优势,建立教学单位与其他管理部门的问题解决机制。学工部、团委等组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前线,要发挥其前线作用,要定期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并根据党在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以及存在的思想热点和教育目标做出科学决策,并互相交流、沟通,进而解决问题。
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反馈机制
“反馈是控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把施控系统的信号(又称给定信息)作用(输入)于被控系统后产生的结果(输出的真实信息)再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产生影响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反馈是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因此,高校必须在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及时性与准确性统一,准确性与模糊性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反馈特点,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反馈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外部的沟通与反馈。外部的沟通与反馈主要是指与社会和家庭的沟通。要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科技手段,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反馈学生情况,了解学生成长背景,吸引家长参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此外,还要通过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手段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建立高校与外界的沟通反馈机制是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有效形式。(2)高校内部的沟通与反馈。这是高校沟通反馈机制的主要方面。决策部门与各个执行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信息的沟通与反馈。学校决策部门要通过定期召开辅导员、团总支书记、班主任、学生干部会议,了解各单位工作措施、教育内容、活动方式等多方面的反馈情况,并对此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学校学工部、各院系等部门也要把大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上来,以便党委等决策机关决策的针对性与及时性。
三、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
(1)制度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辅之以完善的制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高校完善的制度既包括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德育工作的专项规章制度,也包括在教学、管理、科研、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各项制度。高校要不断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2)队伍保障。高校要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高标准选拔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从而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这支队伍既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水平,又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与此同时,高校必须完善激励机制,运用精神和物质的奖惩手段,解决好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职称、待遇等方面的问题,使之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3)经费及物质保障。高校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改善教育基本设施,加大经费投入,形成经费保障机制,不仅要满足经常性的理论教育、宣传教育活动的经费,还要加大实践调研、社会考察的经费、图书资料、多媒体等方面的经费,形成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设施、设备和活动场所。
参考文献
[1]胡洪彬.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综述[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9(2)
[2]马福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简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试析网络教学平台在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农产品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与选择研究
小学生作文心理现状分析的现状综述
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从历史的比较中看四川跨越式发展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主要产业的影响和对策
适当减持国有股"的法律形式考察
关于新时期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论成都市“卫星城”实施农民增收系统工程
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科学认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小学生识字教育高效课堂教学法浅谈
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析
谈多媒体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整合
浅析新课改中如何加强高中政治素质教育
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要求与培养
关于商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教育改革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课堂导入之我见
浅谈高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新课程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四种课型的教学效果
浅谈高等数学知识背景下的高考数学命题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浅谈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与方法探究
浅析拟态环境下基础词汇的高效教学
关于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的思考
加强学法指导提高解题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浅谈新课标下素质化语文教学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创新刍议
浅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浅谈中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的教育影响和转型方向
引导主动探究,构建生命活力课堂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贯彻新课程理念
高中数学课堂中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浅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健康教育的渗透与探索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探究如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实施素质教育
浅谈在中学美术鉴赏课中高效运用多媒体教学
创设学生自主佳境激发课堂活力空间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218-02
大学生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是我国最珍贵的人才资源,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因此,我们要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重点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到日常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影响到学生管理工作的和谐与稳定,影响到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成果。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就业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必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引导学生、鼓励高校即将毕业的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价值观、择业观,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就业。
一、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促进学生更加全面自由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为当代大学生塑造良好的就业素质,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人才,真正成对社会有帮助的有用之才。
1.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大学生建立良好的择业观提供正确的价值取向。思想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大学生将来的发展,大学生如果被错误的观念引导就会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如果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大学生就会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和道路。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部分大学生所欠缺的是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在如后职业生涯中明显表现出功利性,毕业后由于对自身缺乏准确的定位,主要关注个人的利益,把薪金的高低作为衡量职业价值的标准,从而降低了个人价值。基层工作经验的缺乏是目前存在于“90后”大学生群体中的主要问题,并且由于生活条件的优越,这部分学生较比于以往的学生缺少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以及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因此,在校期间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政治思想进行重点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能够逐渐的将个人的意愿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意愿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能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让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顺利就业。
2.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将大学生的情商与智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开发大学生潜在的能力,有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由于我国就业压力在不断增大,由此发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树立大学生的自信心、求知欲、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教育,使情商和智商能够更好的结合起来;同时应结合学生自身生源结构与个性特点,采用德育课程的教育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还需要运用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日后就业提供帮助。还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激发创新意识,为就业提供保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之下,大学生就业不仅要具备就业需要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备不断创新的能力从而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与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4.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为教师要为大学生逐渐建立正确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部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导致诚信意识逐渐淡薄。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我国各大高校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积极作用,各大高校也在不断加大就业指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力度,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是有一定的问题存在。主要体现在下面一些方面。
1.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两张皮”现象,经济时代的就业指导方向过度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和市场经济时代的过分强调技巧培训与信息服务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就业不能有效结合。
2.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较为单一,内容针对性不强。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思想观念日趋多样化,要求教育者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有层次、有针对性的、有计划地开展教育工作,而大多数学校都是采用集体教育的方式,缺乏对具体问题的针对性处理。同时,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基本上就是一些关于面试技巧和自荐书书写等方面的教育,对现阶段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择业观等的教育一带而过,不能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3.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较为滞后,对就业形势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反应比较迟缓,处于被动阶段。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一项长期而反复的工作,应该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各个阶段,这样到学生毕业真正面对就业的时候就能收到春风化雨、滴水穿石的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帮助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提高认识来适应就业的需要,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找到正确的切入点,提高毕业生就业机会。
2.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教育,择业观、就业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诚信意识教育,完善大学生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通过对毕业生进行正确引导,使毕业生从自身与社会实际情况出发,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选择正确的择业方向,以进取的态度.积极面对就业竞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勇于面对求职中的挫折和失败,以积极良好的心态参与竞争;通过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帮助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人生正确的规划与决策,使毕业生转变“为当前就业而学习”的短视观念,提高学生踏足社会的竞争力。
3.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方法的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相应的方式和方法实施的,这样才能达到良好教学效果,我们要继承过去一些能够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但不能把优良传统生搬硬套,要重视改变,千万不能一成不变。我们把优良传统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4.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为就业指导工作服务,教师要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把教育工作的职能定位在“三个服务”上,为大学学校的改革、发展服务,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同时,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等,深层次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规律,不断帮助高校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罗瑞锋.浅析就业指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7).
[2]张咏铃.如何发挥德育课的就业教育作用[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5).
[3]赵炜婷.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05).
[4]刘鸿宇.就业指导也需要思想教育[M].林区教学,2005,(2).
关键词:人性; 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1-0089-04
人性既是教育存在的前提与起点,又是教育活动的目的和归宿。而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入的活动,是完善人性的重要手段和根本途径。[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基于人性而产生、发展,又以完善、升华人性为使命的伟大事业。教育具有的人性诉求,内在地要求教育目的必须基于人性、归于人性;教育内容要丰富人性、升华人性;教育过程要倡导人性、弘扬人性。[2]促进人的人性丰富和完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意义之所在。准确认识和把握人的完整特征,既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又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根本目的。[3]
一
人性(Human nature),顾名思义就是人的性质,指所有人表现出来的具有普遍性的特征。人性是人这一物种的先天自然因素与后天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塑造出来的作为社会人的属性。人类是一直在进化的物种,人性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人性可以分为五个层面,即物性、感性、理性、德性、灵性。
人的物性是人作为生物具有的自我维护的本性。人的自然属性表明他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外部自然和自身自然的制约。这是由人的常识经验所了解到的人的物性。[4]
人的感性就是人作为人具有的自我感知的倾向与能力。人的感性既是将自我确认为人,也是将他人确认为人的前提。没有人的感性,人就不是一个社会意义上的人。
人的理性是人具有的自我判断的倾向与能力。理性能力使人类发明了语言文字,而语言文字的发明又推动了人类一切知识的进步。理性是人彻底战胜其他动物而成为地球主人的法宝。
人的德性就是人具有的自我塑造的倾向与能力。作为个体的人的最大优点就是具有可塑性。外部塑造的力量必须转化为自我塑造的力量才能形成德性。如果一个人在外部力量的塑造下表现出具有德性的行为,这称为德行。德行只有出自本心,才配称为德性。有德性就是有养成与践行美德的倾向与能力。每个人都具有人的德性,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评价为有德性。人的德性潜能是指蕴藏在人性或遗传素质之中“善”的尚待开发的德性心理能力。[5]
人的灵性是人具有的自我超越的倾向与能力。人类有超越自我、成神成仙、永垂不朽的渴望。这种渴望是宗教得以产生与发展的人性基础。人的灵性使人具有一种宇宙性、总体性,即与万物融为一体的倾向与能力。人的灵性在人类的哲学、美学、宗教、艺术等活动中都有很多的体现。
作为潜能的人性又称为人的本性,是一种倾向,都是合理的。而作为实态的人性又称为人的习性,其道德评价有好有坏、发展程度有高有低。倾向就是事物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趋向性。趋向性就是事物在相同条件下总是向某一个目标状态靠近。人的倾向就是人的需要的表现,人的能力是主体满足某种需要的必备的内在条件。
人性的五种要素共同构成人性的结构。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性的全面发展,就是形成和谐均衡的人性结构。人性是人们行为的总动力,千姿百态、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就是不同的人的人性的显现。解释社会现象必须以科学的人性论为基础,而科学的人性论又必须以人类全部文化知识为基础。
人性潜能的现实化就是人性实态,人性实态就是现实的人本身,人性实态中能够带来社会价值增值的要素就是人性资本(Humanity Capital),人性资本包括人力资本、人格资本等内在于个体素质中的积极因素。个人的成长就是个人人性资本不断提高的过程。一切有利于人性资本提高的对象都被称为具有育人功能。广义的教育就是一切具有育人功能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以教学为主要手段实现育人目的的活动。教育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人的本性具有可塑性。教育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人的本性具有不完善性。人有五种本性,相应的就需要有五类教育,即以升华物性为目的的生存教育、以升华感性为目的的情感教育、以升华理性为目的的智慧教育、以升华德性为目的的美德教育、以升华灵性为目的的信仰教育。从人性视角来审视教育的本质就是将人的本性升华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习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将人的德性本性升华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品质。教的原则是率性,即尊重学生的个性,循性施教。育的目标是化性,即顺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教学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主体学习。学习是主体通过重复体验而产生的可以重复表现的内在改变。广义的教育包括四个要素,即具有育人功能的资源、育人作用、接受育人活动的主体、接受育人作用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也包括四个要素,即指导者、学习者、指导活动、学习活动。
教育之“成人”、促进人性的生成,本身作为人性生成的力量,其实践和展开应是合人性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教育并不必然就是人性生成的积极方面,它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恰恰违背人性,成为人性生成的“异化”力量。[6]人类个体的有意识行为遵循预期价值增值最大化法则。对行为的预期价值就是行为者行为前对即将进行的行为依据自身的价值观而对其可能产生的价值增值预期。预期价值增值最大化法则是人类有意识行为的吸引子,人类的所有活动都是以不同方式实现预期价值增值最大化。狭义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用教学手段实现学生人性资本增量最大化。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教育不仅要使人具有各种现实规定的实然性,还要培育人的“应然性”,由此推动着人不断地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并变化着世界。[7]
狭义教育的本质与狭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就是用教学手段提高学生人性资本增量。学生人性资本增量就是教育的价值。人性资本增量的大小由教育产出对社会发展需要的契合度与教育方式对学生发展需要的契合度这两个量决定。(教育产出是指教育系统为社会提供的人才、知识、技术等尚未用价值计量的价值对象,教育方式就是完成教育目标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计划等等的总称)狭义教育的基本规律可以这样表述:教育产出要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教育方式要与个人健康发展的需要相适应。教育最优化就是在教育产出社会化与教育方式个性化之间找到平衡点。不同时代的教育最优化目标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有时强调社会化多一些,有时重视个性化多一些。
二
人的可塑性和主体性是思想形成发展规律的人性基础,表现为:人的可塑性是思想形成发展规律的客观基础;人的主体性是思想形成发展规律的前提条件。人的社会性和工具性是服从和服务社会发展规律的人性基础,表现在:人的社会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服从社会发展规律的人性前提;人的工具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社会发展规律的人性基础。[8]
思想政治工作包括思想政治研究、思想政治建设、思想政治宣传、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文化、思想政治管理等一系列环节。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特有的对思想素质教育的称谓。思想素质教育是掌握实施教育权力的主体(简称权力主体)以教育的方式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权力主体要求的思想素质的社会活动。思想是主体后天形成的动力定型,在社会性活动中表现为面对特定情境就有对应的反应模式。主体的认知、情感、意志这三种精神活动的动力都来源于思想。思想是人的精神活动的源程序。素质是指主体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倾向与能力。思想素质是主体在有意识的精神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倾向与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存在的根据与理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的统一。
第一,思想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技能教育相区别的根本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育目标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为主旨;二是教育内容以思想信念为主题;三是教育方法以思想说服为主导。
第二,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根本依据。政治性的含义非常丰富,包括阶级性、利益集团性、意识形态性、强制性、全局性、长期性等意蕴,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特定的政治主体(政党、组织、阶级、国家等等)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目标与内容;二是特定政治权力的存在强制着权力相对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三是培养受教育者形成符合要求的政治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最核心的目标。
第三,教育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教育是特定主体有意识地选择一定的文化影响以实现自我期待的内在改变的实践。教育的本质是主体的自我改变。教学是特定主体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人施加文化影响并期待他人发生预期改变的实践。教学是当前教育的主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教学实施者是主体,教学对象是客体。但教育活动的主体不是外在于追求自我改变者的教师,而是追求自我改变者本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只是充当着文化影响源的角色,教师与教材、图书馆一样是追求自我改变者可以利用的文化影响源。总之,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是学生完成教育活动的主要手段,激发学生启动自我教育是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性就是强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而不能运用强制手段使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研究、思想政治建设、思想政治宣传、思想政治文化、思想政治管理等一样,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同形式。所有思想政治工作的终极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是激励和动员特定的受众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终极决策者所认定的政治目标的认同者、拥护者、践行者。
“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线,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看作思想流转的过程。“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以下五种不同的存在形态。
思想I: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决策者确定的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的 “思想”;
思想II: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施者理解的“思想I”;
思想III: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施者向受教育者解释的“思想II”;
思想IV:受教育者理解的“思想III”;
思想V: “思想IV”与受教育者通过非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产生的思想相互作用后内化为动力定型的思想。
三
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强调社会本位,缺乏对人性的充分关注,导致教育目的异化和效果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人性提升和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对人性的关注体现了人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9]规律本质上就是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必须首先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变量。所谓基本变量,就是能够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总体状态的参数。
思想政治教育有五个基本变量。
思想T是最主要的基本变量,可以用两个参数来表现思想,一是思想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R,二是思想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S。思想的价值TV就可以用这两个参量的积来表示(TV=R·S),思想的差别除了内容的差别外,就是价值上的差别;
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施者的思想素质Q1;
受教育者受教育前的思想素质q;
受教育者受教育后的思想素质Q;
以上述五个基本变量为基础,派生出如下变量。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效度PV,用思想V与思想I的相似度来表示。所谓专业效度,就是单纯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灌输主导思想的效率,而不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效果。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效度QV,用受教育者受教育前后的思想素质变化量ΔQe表示,QV=ΔQe=Q-q。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施者拥有的素质优势QA,用受教育者受教育前的思想素质q与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施者的思想素质Q1之差ΔQa表示,QA=ΔQa=Q1-q。
教育者的素质优势是受教育者愿意接受其教育的前提,也是教师影响力的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量确定后,寻找变量之间可以确定的相关性,把相关性用语言表述出来,这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各类变量的不同相关性的论述,就是我们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认识。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效度是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因此,可以把素质效度规律确定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这个规律的内容可以表述如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效度与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施者的素质优势成正比、与思想I的价值成正比。
QV=QA·TV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的思想I是相对稳定的,是不由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施者决定的,而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施者的素质优势是可以改变的,因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关键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施者的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主要包括思维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人格素质四个层面。
思维素质是指人的思维机体的资质特点,思维素质也称思维品质。人的思维素质一方面取决于遗传因素,另一方面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开发和社会实践。人类思维素质具有下列特性:思维的针对性;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创造性。
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施者的道德素质是社会提出的一种特殊的道德要求。
政治素质是指政治主体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对他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发生长期稳定的内在作用的基本品质,是社会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在人的心理中形成的并通过言行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它是人们从事社会政治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是个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技能的综合表现。政治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人的政治素质的高低是社会政治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准确把握政治素质的内涵和特征是提高人的政治素质的前提。政治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理论知识、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政治信仰、政治能力等。政治素质具有阶级性、内在性、综合性、相对稳定性、层次性等特征。人的政治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立场、政治品德和政治水平。
人格指人类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并在不同时间、地域下影响着人的内隐和外显的心理特征与行为模式。西方语言中“人格”(例如,法文的personnalité、英文的personality)一词,多源自拉丁文的persona,即“面具”,暗示了“人格”的社会功能。人格更是体现了一个人的特点和与众不同。万千世界,自然有不同的人格元素组合成了这一个个性格迥异的个体。[10]
人格素质是个人的人格在态度、特质、反应模式方面的基本和持久性结构,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生活经历和环境因素也参与塑造人格素质。
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博士通过几千人的问卷调查,概括出作为一个好教师的人格魅力的12个方面: 友善的态度;尊重课堂内的每个人;仁慈和宽容;耐性;兴趣广泛;良好的仪表;良好的品性;公正;幽默感;对个人的关注;坦率;有方法。[11]
高等教育必须关注人性,只有关注人性的高等教育,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价值,体现高等教育目的,并促进高等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人性是人类挖掘自身、进行自我认识的基石。所有涉及人的领域都不能跨越它,高等教育领域也不例外。高等教育活动不可能离开人,所以我们必须关注人性、了解人性。[12]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层面,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升华人性,提升人性资本。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的任务是将学生的德性潜能塑造成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素质。教师只有具备真正的思想才能打通学生的思想,只有具备优良的素质才能塑造学生素质。[13]
参考文献
[1] 陈凯.教育要发现人性、尊重人性、发展人性[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0(2):14-15.
[2] 张 丹.浅谈教育的人性诉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11-13.
[3] 刘星昊,郑永安,卓高生.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108-113.
[4] 刘惠莹.人的物性与超物性[J].理论界,2012(8):82:83.
[5] 冯光.解读人的德性潜能[J].嘉兴学院学报,2005(4):107-110.
[6] 文雪.合人性的教育论略[J].教育导刊,2008(4):4-7.
[7] 王星明.教育的人性:关怀与爱——关于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的哲学思考[J].学术界,2009(3):214-218.
[8] 万光侠,雷骥.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人性基础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7(6):8-12.
[9] 王庆华,彭斌.人性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8(10):48-50.
[10] Storm Paula.“Personality Psychology and the Workplace”[M].MLA Forum,2006.
[11] 许国祥.以人格影响人格,以人格塑造人格[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21):7-9.
关键词:“80后”辅导员;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作者简介:李晓雷(1979-),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医学院护理学院,讲师。(辽宁 沈阳 11003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提升高校‘80后’辅导员职业素养的新思考”(项目批准号:L11BZZ0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189-02
一、目前“80后”辅导员职业素养现状
“80后”辅导员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他们身上肩负着和普通“80后”群体明显不同的特殊历史使命和政治任务。然而,由于他们首先是生长在“80年代”之后的青年,然后才是高校辅导员,所以“80后”人群成长的共性特征在他们身上也有所显现,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思想观念更新意识强,理想信念坚定性弱
“80后”辅导员成长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相对宽松、中西方文化碰撞和交流相对频繁的时代。他们的思想观念较为活跃,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模式趋向多元化。在情感基础方面,他们没有与执政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经历,因而也就缺少随之铸就的血浓于水的“深刻”的历史使命感。在理论支撑方面,他们对真理的认识不足,也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因此他们对主流政治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也难免会淡薄,其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必然受到大大削弱,这和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的较高的政治素养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2.学历层次起点高,专业知识储备量较少
“80后”辅导员普遍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具备本科、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他们在各自特定专业领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这些专业知识仅仅是辅导员这个职业所需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思想政治教育学是辅导员专业的主体学科知识;理论是辅导员专业的基础学科知识。另外,由于“80后”辅导员工作时间短,参加培训机会少,无法在短时间内很好地掌握辅导员专业相关学科知识,如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所带学生的专业等。这种不完备的专业知识结构势必会给“80后”辅导员工作增加一定的难度,使他们的工作缺乏说服力和影响力。
3.自我价值实现意识强,职业使命意识弱
“80后”辅导员参加工作的原动力早已大大超越传统意义上的“维持生计”、“经济独立”,他们往往更加注重职业的受尊重程度,将职业发展前景作为能否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指标。但在具体工作中,辅导员职业双重身份的界定却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惑。他们在地位上不如其他一线的学科教师,同时又承受着行政人员职责带来的巨大压力,在每天花大量时间疲于应对学校各职能部门布置的庞杂工作任务中模糊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进而弱化了他们对该职业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
二、提升“80后”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1.突出外部环境建设,为“80后”辅导员职业素养发展提供广阔平台
外部环境建设对“80后”辅导员职业素养的提升作用不可或缺,能为“80后”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发展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高校应通过加强宣传影响力度和政策执行力度为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搭建有效平台。
(1)建立全方位渗透的师德教育校园氛围。新时期,随着辅导员职业化发展趋势不断增强,高校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优势和育人功能,通过校报、宣传栏和校园网站等多种宣传载体大力宣传辅导员队伍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用“80后”辅导员可见、可听、可感的人物和事迹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在这种氛围下将师德自然内化与养成,不断提高师德水准和业务水平,实现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践行。如让德艺双馨的老教师对“80后”辅导员进行思想、学习、工作方法等全方位的传帮带;组织“80后”辅导员集体学习邵春亮等优秀辅导员代表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为师美德等。
(2)建立尊重辅导员个体差异性的人性化培训机制。一个群体一般都具有某些方面的普遍特征,但是作为群体中的每个个体也有其不尽相同的个体差异。因此,在辅导员培训机制上,应注重将群体的普遍性和个体的差异性有机结合起来,在充分考虑他们的专业背景和学历层次差异的前提下,在充分尊重他们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坚持三结合的培训原则,即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基础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个体培训和整体培训相结合。通过培训帮助他们找到并制订符合个体差异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进而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最终达到由“要我工作”到“我要工作”的自我价值自主实现上来。
(3)建立体现辅导员工作特殊性的立体化考核机制。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千差万别的学生,工作地点是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场所,工作时间是24小时之内的任意一个时间,以上种种证明了辅导员工作具有其特殊性。这种工作特点决定了对辅导员的考核不应是单一直线模式的,而应该是全方位立体化的考核机制。高校应通过多方面、多层面、多角度结合的方式将考核机制立体化,如将学校考核和学院考核相结合、阶段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学生评议和同事评议相结合等等,力争做到考核的公平与公正,并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辅导员,令其自省和改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整体考核效果,才能有效地让辅导员找准工作坐标,在不断靠近和对比考核标准过程中有效实现自身职业素养的快速提升。
2.注重优化自身内部结构构建,全方位提升职业综合素养
提升“80后”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关键要靠其自身的不断努力。“80后”辅导员需要通过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积累来实现其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需要通过构建职业精神价值目标体系实现从被动接受向内心需求的转化。
(1)深化马克思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思想政治素养。“80后”辅导员和他们面对的“90后”大学生经历着近乎相似的“历史境遇”平台。但是“80后”辅导员作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必须站在比“90后”大学生更高更远的至高点上才能担负起国家赋予的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他们只有在不断加深对真理理论认识和理解的学习过程中,只有在运用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才能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当之无愧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2)加强专业知识的积累,提升业务能力素养。专业知识素养是形成“80后”辅导员个人能力素养的前提和保障,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不断更新的知识结构能够保证他们个人能力素养的稳定发展。如今的“80后”辅导员面对的工作对象是追求自我、张扬个性的“90后”大学生,具体的工作内容涉及到学生教育、班级管理、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等多方面。面对这种新时期的新形势,“80后”辅导员仅凭单一的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成为精通理论、熟练掌握辅导员专业全部学科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才能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游刃有余、有条不紊,更好地适应新时期辅导员工作的发展需要。
(3)构建职业精神价值的目标体系,提升职业道德素养。职业精神是促使“80后”辅导员综合素质提升的不竭动力,是辅导员在从业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当前,大部分“80后”辅导员对职业责任的履行仍处于“被动时期”,并没有转化为他们内心的强烈需求,所以很易出现职业倦怠感。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帮助他们加强对自身工作性质、角色定位的认识,了解所从事事业的崇高性,增强对所从事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将日常繁琐的具体业务工作当做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寻求业务工作原本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努力将职业义务转化为内心需求,再将内心需求转化为职业良心。只有这样,“80后”辅导员才不会将辅导员工作当做职业跳板,真正理解“敬业、志业、爱业和乐业”的高度价值和意义所在。
总之,“80后”辅导员已逐步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高校应结合他们的成长背景和成长特点,在尊重成长规律的前提下不断培养和提升他们各方面的职业素养,使这支担负特殊历史使命的年轻队伍快速成长起来,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他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馨.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存在问题及培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2]曲建武.高校辅导员素质与能力建设问题研究综述[J].高校理论战线,2006,(4).
[3]盛鹏飞.浅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质要求[J].教育与现代,2001,(2):71-75.
[4]杨志稳.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素质养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228-229.
[5]汪强.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素养[J].江苏高教2007,(4):112-113.
[6]廖元新.浅谈对“80后”高校辅导员培养的一些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