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社交媒体趋势

时间:2023-09-24 15:54:46

导语:在社交媒体趋势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社交媒体趋势

第1篇

社交网络新星Snapchat

现在,人们都无法否认:脸书(Facebook)创始人Zuckerberg在创业之初投下的赌注获得了巨大成功。加拿大温哥华社交网管理软件公司HootSuite执行长Ryan Holme指出,2011年7月投入使用的图片共享社交网Snapchat与Facebook成立之初有着惊人的相似,或成为下一个社交网巨星。

就像现实生活中的互动交流一样,自由流动,一般不用担心一切事情都被记录下来留给别人观瞻,传遍整个世界。Snapcha就是为了因应这种不想留下任何个人记录的需求与考量,而发明的暂时性社群活动媒介,为大众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未经过滤而又不留痕迹的交流渠道。

Holme说,Snapcha使用“阅后即焚”(即内容被接收数秒后自动消失)的数据保存策略,在某种程度上重新恢复了社交媒体本应具备的趣味性和自发性。他认为,SnapChat拥有广阔的市场应用空间。Facebook公司首席财务官去年底承认,青少年使用Facebook的次数正在下降。而据坊间传言,使用Snapchat的青少年数量正在呈爆炸式增长。

社交网技能成为求职硬指标

Holme说,社交网技能现在正在成为求职招聘的硬指标之一。2013年,在招聘信息搜索引擎Indeed.com上张贴的招聘广告中,提及社交媒体使用技能的职位数量是2012年的13倍。在2014年,如果你跟不上社交网新潮流,不知道怎样使用脸书和推特等,你就跟那个不知道使用电子邮件的老年人一样。

一些公司职位招聘广告要求求职者懂得如何使用社交网。不仅公司的市场、销售和客户服务部需要使用脸书和推特等社交网,研发、物流和人力资源等团队或部门也越来越多地使用Yammer等内部网络以简化操作流程。

事实上,社交网已经发展为职场技能的重要一环,就连各大高校现在也纷纷面向不善社交的企业开设认证项目,帮助它们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交媒体世界。

社交客户服务取代电话客户服务

Holme说,社交网将改变公司的客户服务模式。现在,越来越多的顾客将使用Twitter和Facebook向公司有关部门抱怨服务或产品质量,而不在使用电话。

Nielsen公司一项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有超过一半的客户现在使用社交媒体向公司索赔或抱怨客户服务。使用Twitter投诉的顾客中,81%人希望当天就能获得公司回应。去年9月2日,英国航空公司乘客Hasan Syed花费1,000元购买推特消息全球散发,猛烈抨击这家航空公司弄丢了他的行李。

鉴于有偿社交媒体推广现已成为客户的新武器,从2014年开始,各大航空公司、信用卡公司、银行等糟糕透顶的“电话树”客户服务(比如,“英语服务请按1,西班牙语服务请按2,等候请按3-你可能整个下午都需要等待!)或将走向终结。

社交网内容冲破互联网搜索引擎禁锢

处于利益保护,不同网页往往把各自的内容封锁在专利保护墙之内。比如,Facebook内容通常不会显示在谷歌搜索结果之中。不过,现在这种情况正在出现变化,社交网络内容有望在今年出现在谷歌等互联网搜索结果的页面。

Holme说,他的公司正在开发网络软件工具,以打破上述禁锢。例如,Twitter搜索结果会自动出现在一个标准的谷歌搜索页面。当你搜索Yelp时,关于某家餐厅的最新Twitter消息可能会显示出来。

专注于特殊客户群社交网广告

本地社交网广告,即那些恰好出现在你的Twitter和Facebook信息流之中的广告,在2013年出现爆炸式增长。无论你喜欢不喜欢,2014年,这类专注于当地客户群的社交网广告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因为特定位置定位技术预计在今年会出现显著改进。

第2篇

第一印象不好,你将不会有第二次机会。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一般都是快速的、强烈的、持久的,所以我们必须竭尽所能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我们可以改变第一印象,但最好的办法是最初就避免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我们一起看看在社交媒体上一些企业会常犯的错误。

缺乏社交媒体营销战略

如果一个公司缺乏社交媒体营销战略,那它无论怎样也无法向客户传递有效的信息。而且它与消费者的沟通也必将是脱节与混乱的。所以企业进行社交媒体营销时,必须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特色,一个可衡量的目标,一个社交媒体运行规则,还要有一个定期日历。没有这些,你会发现自己只是在盲目并且在削弱自身的品牌价值。在一个清晰有效的社交媒体营销策略的指导下,才能产生有价值、有吸引力、令人难忘的内容,并产生客户黏性。

在太多平台创建账号

请不要试图在每个社交媒体上都建立账号!当然,活跃在多个平台是很重要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它不应该是在你刚刚成长起步的时候。特别是一些小企业,在拓展业务之前操作一个社交媒体平台往往很容易也很有效,但是如果你操之过急,在Facebook、Twitter、Pinterest、YouTube、Instagram、Vimeo、Linedln、Google+、Slideshare、Vine和Snapchat等社交媒体平台上狂建账号,并且进行疯狂无序的信息轰炸,你只会让自己变得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等到你无力管理这些平台举手投降时,你会看起来更加糟糕。用户会从看上去很愚蠢的公司购物吗?反正我不会。因为这样的举动根本无益于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从而也无益于品牌的推广。

买粉

质量重于数量。企业的目标是为了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而并不应该只关注于数量。成千上万的粉丝数量应该是企业拿时间和精力换来的。买粉可能会造成公众的强烈反感,试想一下,如果企业的真实粉丝发现了企业的买粉行为,他们还会忠实追随企业吗?他们对于该企业的信誉度又会作何评价呢?这会损害企业品牌并对企业盈利带来不利影响。

只是一味地进行品牌宣传,不谈其他

一家企业的社交媒体平台如果只是无休止地进行品牌宣传,会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当然,企业这样做是为了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曝光率,但是企业还需要提供一些其他有利可图的内容,而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内容。在这里可以参考一下5-3-2模型,这个模型在保证企业的粉丝忠心耿耿的同时,还可以增加企业的粉丝量。5-3-2顾名思义,假如企业每周要在社交媒体上十条内容,那么就应该按照以下结构来:

5条其他内容,不涉及企业自身。

3条关于企业自身的内容,但不涉及推销。

2条是有趣或者涉及个人话题的内容,从而有助提升品牌的人性化。

没有正确使用标签

在社交媒体上,标签的使用可以极大地提升品牌的辨识度。标签使用便于企业进行内容强调,可以让更多的人更方便快捷地找到企业的内容。然而过犹不及,如果使用过量标签也是一种打扰。因此,确保在对粉丝沟通有益时合理使用标签。

在短时间内进行内容轰炸

在几分钟内或是短短几小时内连续多条内容可能会造成粉丝的不舒适感。企业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内容是为了分享内容,是为了将内容有效送达到受众那里,而不是对受众进行疲劳轰炸。如果企业在短时间内大量内容,结果只会造成大量的垃圾信息,更严重的会导致大量掉粉,而有些粉丝一旦对企业产生了不好的印象,就很难回头。

没有好好进行审核

你是否曾经在微博上看到过错别字?是否在微博上读过不通顺的句子?草率的编写的内容可能会瞬间瓦解企业之前在社交媒体上的努力,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常犯小错误,会让消费者觉得该企业不可靠。所以,在内容前,一定要进行审核,千万不要犯些低级错误而造成不好的印象。

第3篇

关键词:课件制作 课件使用误区 辅助教学手段

【分类号】:G623.2

多媒体课件具有表现力丰富、交互性好和极大的共享性等特点,成为了现代化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更加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还可以对宏观和微观事物进行模拟,对抽象、无形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对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再现等等。这样就使原本平淡的教学活动充满了魅力。继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在课件设计制作及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几点误区,下面进行一下粗浅的分析:

一、照搬引用,课件驾驭了课堂

网络技术及普及,多媒体信息的自由传输,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交换与共享。有的教师随意从网上照搬引用,没有真正领会其课件的制作意图,使用时采取流水线式的演示方法,整个课堂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让课件驾驭了课堂,教学没了自己的灵魂,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学生自然也不能领会课程的重点和精髓。一个成功的课件是教师在深入钻研教学大纲与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因此,它不可避免的凝聚教师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教学中对象不同、层次不同、基础不同、教师不同,甚至班级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掌握多媒体技术,并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亲自设计、编写课件,这样的课件才能成为教师的得利助手。

二、过分依赖,课程欠缺应变能力

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情景模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可以图示说明,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等等。但多媒体课件只是丰富了教学的手段,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我们不能过分依赖,让课件操控了整个教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时常会产生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为了保证教学进行,我们有必要通过板书或结合教材口述等传统形式来实现。

因此在熟练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情况下,传统教学的方式也不能丢,要培养随机应变的能力,做到“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两手抓都硬,这是对一名合格教师个人素质的基本要求。

三、以辅代主,教师易失去课堂的主导地位

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也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只能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统统纳入课件中,从而造成多媒体“独霸”课堂,教师失去了课堂的主导地位。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微妙的过程,教师的一个手势、一次微笑、一句赞语对学生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体态语言,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应自己驾驭多媒体手段,将自己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融进多媒体手段之中,从而极大发挥先进手段的教学优势。

四、多媒体课件设计及制作的几个常见误区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的多媒体技术也遵循这个准则。多媒体课件的结构、内容和表现形式安排不合理,会弱化授课的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此列出几种课件设计及制作中常出现的误区和相应的解决方案,更好的发挥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辅助作用。

1、重复教材内容。所谓的课件也就是“书本搬家” 、“板书搬家” 、“习题集搬家”。全盘照搬教材的文字内容、插图,没有新意,没有创造,没有扩充,没有拓展。

2、内容过于繁杂。有的课件既有文字又有漫画,还有影像资料,在课堂上频繁出现,一节课变成了课件的演示课,教师成了解说员,学生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由于课件内容多,转瞬即逝,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目标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3、课件呈现内容不当。有些老师不知道课件的内容应当有哪些,干脆把教案的内容搬到课件上,整屏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等等,听课者不知所云。

4、代替板书。利用课件代替板书,是使用课件者比较普遍的现象。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也就少了粉笔的“随心所欲、得心应手”(有的教师已没有板书了),限制了教师的临场发挥,使教师不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灵活的调整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5、顾此失彼。有的课件由于内容太多,讲课老师频繁操作,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制作的演示课件上,忽略了对教材内容的挖掘、补充、提升,颠倒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一节课下来,热热闹闹,但学生如过眼烟云,收获不大。

鉴于上述几种情况,为更好地发挥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多媒体课件在设计及制作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课件的内容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2、课件的使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实践。

3、课件的使用要有利于对教材内容的充实和提升。教材是一种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专业教材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空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同时补充相关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对教材的把握得到充实和提升。

4、课件的使用要“适度”。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不是越多越好,要坚持按需使用的原则,要遵循适度的原则。我们一定要明确,多媒体课件再好也是一种辅助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如果颠倒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一味追求形式的东西,必然弱化了对内容的研究,只能是事倍功半。

第4篇

到那时,互联网信息将更具针对性,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Facebook和谷歌等公司会投资做这些事情,总之将来我们面对的肯定不是海量的信息,而是所需信息。

当然,未来社交媒体的重大意义不仅局限在信息方面,届时,现实与数字世界的连接将比以往更加紧密。

当我们在公园跑步时,可利用iPhone应用将身体状况与Facebook和Twitter的个人资料相关联,用户可追踪自己的信息,还可以与好友共享相关数据。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网站将变成“社交仪表盘”,大体而言,Facebook和Twitter是一种社交渠道,其他公司可以在上面发展自己的技术和业务。例如,Stocktwits、Tweetdeck和Zynga等公司已经通过这两大平台获得了巨额利润。

社交媒体还将体现更多的特点,例如:将来移动技术将占支配地位,近距离无线通信(NFC)技术进一步发展,允许商家根据消费者的地理位置和兴趣而提供促销信息;人类关系将不再依靠传统的现实交往,一个人可与全世界的人交朋友,无论职业、种族和信仰,最终形成一个世界性的大熔炉;人类也将不再是被动的媒体消费者,媒体将以动态方式在所有平台上与我们互动,如同今天的《魔兽世界》玩家一样,每个人都将成为虚拟世界的一部分,并且拥有自己的化身。

怎样看待社交媒体

王冠雄:社交媒体如火如荼,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矩阵正在诞生。社交媒体营销下一站是自定义品牌社区?1、自定义URL,与用户分享更简便;2、可以详细分析用户;3、可以据此获得联系方式等信息;4、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分布广告;5、可以根据兴趣或位置来社区,互动更有效。

宋宁波:李开复说,社交时代真的来临了,而且很快很猛。西方的广告预算,快速地从其他地方(线下广告、搜索广告、Display Ads等)转移到了社交媒体。可口可乐拥抱社交媒体我并不惊讶,但是GE(通用电气)都在做这方面的品牌营销。这方面中国还有很大的空间发展。

戚祥:我们对网络要重新定义,网络不再会是以网页为主了,也不一定只是超链接的,网络可能是微博的数据流,可能是YouTube的视频数据流。超链接依然还会是超链接,网页也不会消失,但是可能不再是主流的了――凯文•凯利针对“社交媒体是否会全面替代网页”的提问如此回答。

第5篇

自从益普索SMX(Ipsos专门的社交媒体实践)的启动以来,我们一直专注于如何构建和协调社交媒体数据,以使之对于客户而言更加相关、易消化、及时、价格实惠。更具体地说,我们一直专注于协调社交媒体数据和以调查为基础的数据,以便形成能够优化成本和提高洞察速度的数据混合体。我们称之为“并行智能”(side-by-sideintelligence)。它让我们能够应用社交媒体洞察,以支持多个领域的发现,如产生有关创新、创新性发展、市场结构的新见解。

社交媒体数据在品牌资产管理中的力量

对于大多数老牌品牌而言,品牌资产不会出现快速变化。正是由于这一事实,我们面临两大挑战:

1.很多客户经常质疑品牌资产追踪的价值,尤其是在品牌资产追踪费用高昂、报告缓慢、呈回顾性之时;

2.期待社会化媒体数据能够代替以调查为基础的跟踪调查的客户,发现社交媒体数据与调查数据并不相关,或并不依赖于市场中的表现。

重要的是,要了解社会数据和调查数据来自于不同的来源,而且它们也并非有意相一致。虽然你可以对社交媒体数据做拟合,使之与已知的业务度量(如销售量)相一致,但却并没有什么价值,因为这些数据的预测性不会超过一个或两个星期。

因此,我们更倾向于使用社交媒体数据来探索整体周期性品牌资产数字下的洞察。调查数据提供了基准和可靠的代表性洞察,而社交媒体数据可跟踪资产随时间推移的驱动因素的有意义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将在社交媒体数据中观察到的变化付诸以调查为基础的驱动因素分析,来得到洞察。

BHT社交媒体数据的结构化

我们所采用的结构,利用的是我们从以调查为基础的品牌资产模型的所得。然后,我们设置框架,将社交媒体数据进行编码,以匹配从基于调查的资产深入研究中所获得的品牌资产措施和驱动因素(例如,匹配诸如我们的“态度资产”、“市场效应”、“资产诊断框架”和“情感上的映射”等措施,以及定制意象的选择、个性以及反映客户的特定市场的形象编码)。

调查数据驱动因素分析与社交媒体调查结果之间的这种类型的匹配方式,为社交媒体数据提供了一个对品牌重要的是什么的相关结构。这就创建了一个快速一致的跨市场比较和延展的过程。从而,可以避免从头开始每一项新的社交媒体研究的成本,而且还提供了一个与我们的客户更为熟悉的内容相匹配的洞察结构,即透过基于调查的反馈的镜头,而垦有更大的控制和目标代表性。

并行智能

利用洞察的两大来源,以提供速度更快、价格更优惠的品牌指导(可扩展,由具有代表性的基于调查的洞察支持),并行智能提升了品牌健康跟踪。通过进行超越数量和情感的社会分析,并将其编码至(我们的或客户的)经过验证的框架,通过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和战略性,我们增加了社交媒体数据的价值。

品牌健康跟踪和社会智能正共同迎来一个品牌资产计划的新时代,可提供动态、快速、内容丰富的洞察,帮助开启我们对消费者认知和品牌联想的理解,这是前所未有的。

专注于增量:社会化的真正力量

我们知道,社交媒体数据并非总能容易地匹配或取代以调查为基础的洞察的可靠性。那么,如果是这样的话,在此背景下,究竟如何该正确地使用社交媒体数据呢?我们认为,应该把重点放在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上。即注重通过社会化聆听所发现的增量。社交媒体数据具有不够充分的代表性,并不“等同于”调查数据,这并没有问题,只要我们在社会结构和“样本框架”中保持一致。我们想要社交媒体数据告诉我们一些新的、不同的东西。当我们追踪经编码的社会化聆听数据的增量,我们可以填补调查波次之间的差距,预测发展趋势,发现单单进行传统的研究所难以获得的新洞察。我们还可以为客户提供可操作的早期预警数据,这样他们就可以以消费者的速度作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去年秋天,我们察觉到我们为一家领先的快速消费品客户在社会化方面追踪的关键资产属性,出现了一个突然而显著的提升。“顾客价值”度量的意外飙升,让我们思考其是否能够告诉我们从调查追踪所获得的相对稳定的KPI(实际上呈现下降的趋势)所无法告知的情况。经过进一步的检查,我们发现,社交媒体数据中的正收益的增加,实际上是与一个自有品牌竞争对手相关的评论显著提升的结果。在存有疑问期间,由于竞争对手雄心勃勃的广告战和折扣的结果,单条评论中包含两个品牌的社交评论的数量增至三倍。在几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能够看到,消费者认为,竞争品牌的表现在不同的质量方面,始终远远低于他们的期望。与此同时,这些消费者也重申了他们对我们客户的产品的支持和赞誉,即承认该品牌作为该品类的领导者和大多数第一选择。

只有通过社交媒体数据和调查数据之间的并行比较,我们才能够找出最终揭示隐藏的市场动态的差异。孤立地看,仅社交媒体数据本身,只能表明品牌运行状态良好。而单独的调查数据并不能捕捉到细微的动态,这可能对品牌的创新和传播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6篇

Tip:对于在数字媒体和营销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士来说,ComScore的意见举足轻重。与那些靠争议性标题博取有限关注的趋势预测公司不同,ComScore对于媒体市场研究有丰富的经验。出于对其专业性的信任,越来越多的一线品牌和媒体已成为ComScore的客户,仅Media Metrix这一项产品已在43个国家使用。

“2012美国数字媒体关注焦点”是ComScore近期推出的一份关于数字营销趋势的报告,其观察样本为2010.12-2011.12的网络活动。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主要观点摘要:

#1门户网站日渐衰落,社交媒体蓬勃发展

门户网站的受关注程度正逐日下降,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其中的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社交网站而非门户网站开始他们一天的网络生活,尤其是FACEBOOK。90%的受访者每月都会浏览社交网站;每个小时中,有16.6%的时间被贡献给了社交媒体。从12月的数据来看,FACEBOOK以每人每月7小时的平均在线时间拔得头筹,同比增长率为32%。而在过去的一年中,TWITTER和LinkedIn一直在为夺取第二名进行激烈的争夺。

Tip:消费者已经习惯于为社交网站上的内容付费,因此请提供更引人注目的商业内容以供消费。

#2 2011:在线视频网站的初次亮相

ComScore的报告对此现象作出了最恰当的评价:“2011年,美国人观看的在线视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在线视频的观众人数增长了43%,超过了1亿人。与此同时,在线视频中插播的广告数量也猛增了20%,达到71亿之多。Youtube占领了视频网站市场的半壁江山。其去年推出的按内容分类的合作伙伴对于受众群体的扩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Tip:舍弃在公司网站和YOUTUBE上那些简单的广告吧,考虑开始创建你自己的商业频道。用节目编导的思维来思考,运用YOUTUBE更精确的衡量指标来观测是哪些人在收看,又是哪些人在上传。

#3社交媒体与搜索引擎的结合:SEO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不会有人认为GOOGLE会让出其在搜索领域的主导地位。但是在第二名的争夺上,BING令人惊讶的击败了YAHOO!。目前,80%的互联网搜索行为都通过这两家网站进行。报告中对转型期的搜索引擎作出了这样的评价:“需要特别注意,搜索和社交在技术层面的结合,比如提供来自于Facebook, Twitter和Google+的搜索结果,证明了以新的有趣的方式提高搜索相关度是可行的,而这一结果也将进一步提高搜索引擎在2012年的使用率。”

Tip:优化,优化,优化!博客,社交媒体主页,在线视频,三管齐下,最大限度的挖掘公司业务的关键词,通过创造极高的关注度让你的公司出现在搜索结果的首页。

第7篇

“淡”也体现在社交平台和营销工具的创新上。相比“阅后即焚”神器Snapchat和瞬时视频应用Vine引领的新一轮全球社交平台创新浪潮,中国社交平台生态圈冷冷清清。百度、腾讯和淘宝们忙了一年,都是在收购、整合和圈地上打转,连山寨点什么的兴趣似乎都没有了。对于营销策略和工具而言,内容营销已经基本废了,但是通往大数据营销和social CRM的道路依然雾霾漫天。另外,粘度下降以及大V和水军的覆灭让有着社交血统的微博营销走下神坛,我们只好在社交媒体属性偏弱的微信平台挣扎拧巴。属于微信营销的时代还未到来,我们只能在青黄不接中等待。

但是寡淡的一年终于就要走完了,新的一年有哪些“佐料”?瞬时社交(Ephemeral Social Media)、SoLoMoVi、协作分享经济(Collaborative Networking)、游戏化(Gamification)和友利营销(Youtility)这五大趋势可能会担当起使命,如海盐胡椒肉桂般让奔腾的马年醇厚入味。

谁是“下一个”:瞬时社交就要来了

BBS之后是Facebook,Facebook之后是Twitter,那么Twitter 之后呢?你想到的名单中可能包括6秒视频神器Vine、酒店社交网络Airbnb,友邻互助平台impossible 或者智能装备Google Glass。但是这些新星都比不上Snapchat的光芒。这款“阅后即焚”的图片社交应用上演了亮瞎双眼的一幕为自己“代言”:拒绝了来自Facebook来自Facebook的30亿美元全现金收购要约。

不管Snapchat能否最终成为真正的“下一个”,不管我们山寨这款应用的前景如何,新一轮的社交媒体的变革浪潮已经到来了。头衔上挂着digital strategist或者evangelist 的同学们需要在新的一年做好准备了。

如果你还把Snapchat仅仅当作“低俗”照片传播的?丝乐园,那就太低估拒绝30亿美元的底气了。它不仅是能让你拍摄照片给好友分享并在几秒钟销毁的利器,也是瞬时社交浪潮的开端, 一个更加崇尚自由和个性的沟通和分享新时代即将到来。

瞬时社交,这个刚被权威机构MIT Technology Review 评为2013年全球10大创新突破之一的新鲜玩意,将改变我们未来网络沟通和社交的方式。要了解什么是瞬时社交,我们可以看看Snapchat。在Facebook、推特以及微博遭遇隐私问题和粘度下降的同时,Snapchat用一种更自由更自在的方式重新定义社交网络。Snapchat允许用户自拍上传,并设定好友和其他用户浏览该照片的时间,最长10秒钟,然后就永久消失,如果有人截屏,应用就会通知自拍者。Snapchat联合创始人Evan Spiegel认为这个应用不仅让用户呈现一个更加自然自在的自我,同时也让社交更加个性化和人性化。

瞬时社交不仅可以让品牌用更个性化的方式展示产品并且与消费者进行互动,还能让品牌了解更加真实的消费需求和行为并制定个性化产品和服务方案。这也为一直苦苦寻觅如何与消费者进行个性化沟通的品牌创造了机会,包括Taco Bell, Acura, MTV 在内的众多品牌已经在尝试Snapchat营销中取得成功。2014将有更多品牌试水瞬时社交,创意众包网站的Snaptchat品牌营销专栏有各类靠谱不靠谱的案例和点子。

SoLoMo向SoLoMoVi的进化

当2011年Steve Rubel等美国社交媒体营销的大牛们在构想社交媒体生态模型时,把社交网络(Social)、本地(Local)、移动互联网(Mobile)三个词组合在一起,得到了SoLoMo这个词。现在Instagram和Vine的出现和成熟为这个模型加上了动态社交(Visual)这个词,组成了SoLoMoVi。社交媒体生态的拼图基本完成了。

Visual不是指视频内容(Visual Content),而是动态社交(Visual Social Media)。虽然以YouTube为代表的视频分享网站早就存在,但是不能很好地在移动端创造良好的用户体验。在中国,优酷土豆在内的视频网站已经基本脱离了社交媒体的圈子,用户的原创内容走投无路,在广告中间插播电影和美剧的中国式YouTube诞生。而微电影,最多就是品牌自娱自乐的钱多人傻游戏。

而Vine用一种新的动态社交语言开启了网络社交语言的新时代。这款Twitter于2013年推出的视频应用,让用户轻松拍摄和制作长度低于6秒钟的视频,分享到自己的账户。从一开始,Vine就带有Social和Mobile的基因,视频的拍摄、制作以及视频的分享、评论和转发都在手机或者pad上完成。6秒钟的视频带来的不仅仅是视频制作、观看和分享的便利,更是对网络沟通语言的变革——文字让位于图片和短视频。

对于品牌而言,动态社交语言是一个营销和互动的创新。从GE公司的6分钟科学试验到在线零售品牌ASOS的开箱体验大赛再到Lowe的6秒钟家庭装修指南,Vine可以让品牌批量制作动态语言内容,展示产品特性、创新理念和企业文化。

Vine的中国山寨版微视已经开始登上手机应用下载排行榜的前五。背靠腾讯的微视,定位是基于开放关系链的8秒短视频分享社区,用户通过QQ号、腾讯微博以及腾讯邮箱账号登录,可以将拍摄的短视频同步分享到微信好友、朋友圈、腾讯微博。

社交网络向分享网络演进

社交疲劳综合症正在显现。在过去的一年,我们已经很少新的微博,微信和朋友圈依然有新鲜感,但是已经越来越令人厌倦。我们的烦恼是信息越来越多,内容却越来越没营养,这是用户开始逃离主流社交圈的重要原因。这是微信始终担心的事情,所以把公众账号塞进了订阅号垃圾桶。

门户网站和BBS满足人们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Facebook和Twitter满足了人们即时交换信息的需求,但是这些远远不够。我们需要互联网在满足我们信息获取和社交的需求之外为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多的东西,让信息更有用,让分享创造实际价值。这就是Airbnb和Nextdoor出现的原因,这也是推动社交网络向价值网络演进或者产生分享经济(Collaborative Economy)的动力。

提出Collaborative Economy 概念的Jeremiah Owyang把社交分享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信息和观点的分享,我们把这个叫做社交媒体。第二个阶段是对现实和事物的分享,他把这个称为价值社交分享。与之相应的是新一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相比汽车、房子以及其他商品的拥有权和购买体验,他们更看重这些物品的使用权和使用体验。

这一趋势推动着蛰伏了5年的公寓分享网络Airbnb在2013年爆发。2013年,超过600万人通过Airbnb找到了住处,其中有200万是美国人。旅客和业主散布在世界175个国家,仅这一年新增的房源就多达25万处,如今Airbnb上可供选择的房源共有55万处,遍布世界。Airbnb不仅打造了一种新的旅行住宿模式,更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互联网分享和价值交换体验。Google和亚马逊培育的邻里互助网络Nextdoor更具有分享网络的特质。Nextdoor能够让同一社区的用户社区信息,出租或者交换闲置的物品甚至你的时间。同时,Nextdoor更重视社区分享的私密和安全,使用加密的网站并且屏蔽搜索爬虫。

对于企业和品牌来说,虽然这一趋势短时间可能让购买下降,但是从长期来看让品牌和产品的增值为企业带来长期利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联手汽车分享网络RelayRide推出租车业务,利用OnStar技术,找到停在办公楼车库和路边暂时闲置的汽车租给需要代步的人。宜家正在和几家分享互助网络讨论合作事宜,让用户交换闲置的家具和物品。

游戏化(Gamification)浪潮的到来

《游戏化营销》的作者Gabe Zichermann把游戏化定义为用游戏的思维和机制让消费者和其他受众按照设定的行为参与互动的方式。游戏化不是一个新鲜东西。虚拟徽章、排行榜、用户奖励计划、员工内部竞赛甚至微博的转发抽奖和微信的求赞赢奖品,都是游戏化的体验。 游戏目标、游戏规则、反馈机制和志愿参与是构成游戏化的四个要素,这些要素是让与消费者的互动更刺激更有成就感的催化剂。

但是智能手机普及和4G网络的到来为游戏化创造了更大的机会。游戏化与移动互联网的紧密融合,让个人的体验的社交分享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建立在手机端的互动游戏不仅让用户随时随地与品牌互动,更重要的是手机端的定位服务让即时奖励和即时购买成为可能。事实上,游戏化是四种趋势的发展和融合的结果:社交媒体的爆炸性增长、移动互联网的革命、大数据的兴起以及可穿戴智能设备的萌芽。宜家的增强现实图录册、潮牌植村秀的虚拟试衣以及Nike的Fuelband手环都是开启游戏化浪潮的先行者。

Gartner预测全球2000家最大的公司将有70%在2014年采用游戏化手机应用。另一家调研机构M2更乐观地估计到2016年游戏化市场的体量将达到28亿美元。在保持乐观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去年80%的互动游戏App表现都差强人意。主要原因是设计太烂。

Youtiliy: 内容营销和互动的新时代

最后一个趋势不是技术的革新,而是营销理念的变革。这个变革要我们回答社交媒体营销的本源:营销的目的何在?广告人和公关专家背景会告诉你,公关和营销的目的和知名度、美誉度相关,以提升品牌和促进销售为目的。这一理念到现在为止依然是影响新媒体营销的主流。但是这一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在社交媒体上,消费者不仅能更准确更快速地分辨出哪些是广告和宣传,哪些是枪文和水稿,他们更会用手指投票,屏蔽一切认为是广告和宣传的内容。这就是内容营销在微博上失败在微信上奄奄一息的根本原因。

Youtiliy或者称为友立营销是对这一理念的根本颠覆。Youtiliy理念认为企业和品牌在社交媒体上需要做的事情不是宣传品牌和推广产品,而是要时时刻刻帮助消费者。这并不排斥品牌和产品相关的信息,但前提是这些信息能真的可以帮助消费者。户外运动品牌Columbia的手机应用What Knot to Do in the Greater Outdoors是其中的一个案例。这个应用并非Columbia的产品介绍平台,而是教会你在不同情况绳索打结的不同方法。Columbia自己并不生产绳索,但是它知道购买Columbia户外用品的消费者也是户外运动爱好者,他们很有可能需要绳索打结方面的指导和建议。

第8篇

当前,网络广告行业的两大最重要趋势分别为社交网络的流行以及越来越多“自有平台”的出现。“自有平台”指广告主拥有的网站和应用,这些网站和应用能帮助广告主与用户直接互动。这两大趋势已影响了以销售广告位为生的传统内容发行商,因为广告主将可以绕开发行商直接与用户建立联系。

到目前为止,广告主在社交网络上的广告支出还很少,因为这类广告的效果通常不佳。然而,社交网络正越来越流行,已成为广告主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与此同时,许多广告主正在社交网络上开发“自有平台”,并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果。这类“自有平台”有加速发展的趋势,尤其考虑到广告主希望以更有效的方式进行社交网络营销。

网络广告公司Adknowledge总裁布雷特·布鲁尔(Brett Brewer)本周在悉尼的“2009社交媒体大会”上指出,社交媒体和“自有平台”广告正面临转折点。首先,随着社交网络的流行,大品牌广告主正在探索如何最好的利用社交网络。其次,由于传统广告形式被证明是效果不佳的,广告主将转向“自有平台”。

布鲁尔指出,尽管仍面临营销者的怀疑,但社交网络必将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预计明年将有超过90%的网民使用社交网络。因此企业已经意识到,他们必须要找到有效的方式在这一平台上投放广告,否则将失去与用户接触的机会。

他同时表示,社交网站上传统广告价格低廉主要是由于,这类广告在社交网站上效果不佳。因此,随着“自有平台”取得良好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广告主都将转向这一模式。

第9篇

作为亚洲领先的数字营销领导者,爱点击iClick的跨媒介广告优化平台真正整合搜索推广、展示广告、移动终端及社交媒体,助力全球广告主最大化赢取中国用户。针对中国互联网的最新发展趋势,爱点击特别盘点2014上半年中国数字营销,总结五大转变,并对之进行深度分析,帮助广告主深入了解中国数字营销的新发展和未来趋势,并提出针对广告主赢在移动端布局的三大策略建议。

转变1:中国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PC网民规模,移动营销受众群体不容小觑。

2014年上半年,中国手机上网用户比例首次超过PC。根据CNNIC统计,截至2014年6月,中国手机上网用户比例从2013年的81.0%升至83.4%,规模达5.27亿,较2013年底净增2,699万人,而PC上网用户比例轻微下滑至80.9%。

启示:手机首次超越PC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这就要求以往只注重PC端数字营销的广告主,应密切留意目标受众上网习惯的新变化,适当调整数字营销策略,真正触及目标用户,最大化营销效果。

转变2:社交类服务从PC端转向移动端趋势明显,面向移动端社交平台营销值得重视。

数据显示,PC端社交服务遭遇增长瓶颈,并趋于饱和,社交服务流量向移动端转移趋势明显。艾瑞咨询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社交类服务App月度使用时长同比增长率高达255.7%,但PC端同比增长率仅为2.5%。社交用户在移动端耗时明显超过PC,其中微信和微博更成为移动端耗时增长的主要因素。

启示:未来数字营销应重点发力移动端社交服务,并将之作为重要广告投放平台。目前,已有品牌在微信平台实施数字营销策略,通过设立认证公众号,推广产品,提升品牌形象,其中部分已吸引大量粉丝关注。

转变3:移动支付类应用普及率迅速提升,推动O2O发展并扩充线下消费场景。

移动支付成为2014上半年网络应用发展亮点。CNNIC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中国移动支付用户从2013年底的1.25亿人增至2.05亿人,增长率达63.4%,使用率从25.1%增至38.9%。移动购物用户规模也随之增长,手机购物用户从1.44亿人增至2.05亿人,增长高达42.0%。移动支付推动O2O交易,并实现与线下商务紧密结合,已经成为公认的发展趋势。

启示:数字营销应注重O2O实践,从认识品牌、接触产品或服务到促成用户下单,打造完善的消费体验。广告主可通过lookalike定向将产品推送给背景相似的用户,或通过交叉销售向同一用户推荐类似产品,缩短用户从品牌认知到实现购买的路径;而打车预定、餐饮预定和服装试穿等服务可以充分利用移动支付的便捷优势,直接扩展用户消费场景。类似方法将广告与交易结合的更为紧密。

转变4:互联网理财用户初具规模,理财类APP营销热度直线上升。

互联网金融正呈井喷式发展。根据CNNIC统计,互联网理财用户达6,383万,约为上网用户总数的10%。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显示,2013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规模接近10万亿美元,其中第三方支付超过9万亿美元,P2P网贷交易额累计超过600亿元。

启示:互联网金融在2014年的井喷式发展说明,个人用户逐渐接受并习惯网上支付和管理个人财富,将带来新一波数字营销热潮。相关行业广告主应把握机会,提升用户体验,增强安全性,优化支付过程或建立自适应设计网站(responsive design),同时满足PC和移动用户需求。

转变5:移动营销发展迅猛,热点事件营销凸显移动端的高价值。

移动营销发展迅猛,尤其在热点事件营销中,新闻和社交媒体移动客户端展现了其较高广告价值。艾瑞咨询最新的《2014中国移动广告行业年报》显示,2013至2014年中国移动营销市场规模发展迅猛,预计2014全年同比增长率将达到76%。另据媒体报道,巴西世界杯期间,主要新闻客户端和社交媒体客户端纷纷整合资源,全面覆盖移动端用户。其中,网易表示其新闻客户端世界杯广告资源在4月就已基本售罄,创网易新闻客户端历届大事件营销新高。

启示:广告主应充分借助热点事件,利用新闻和社交媒体移动客户端吸引用户关注、讨论和分享,扩大曝光率。新闻移动客户端拥有开机报头、信息流广告、展示广告和栏目冠名等广告投放形式,而社交媒体App上的游戏和竞猜等营销形式,也值得广告主关注参与。

透过这些转变,纵观2014上半年,“移动端”成为了互联网用户生活与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成为了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推动力量。用户规模的变化不仅传达了移动端的市场规模和未来潜力,而社交服务、在线支付、理财类应用在移动端的迅速发展,则更加证明移动营销的良好趋势和巨大市场价值。

在这一趋势下,广告主如何布局移动端数字营销,多渠道覆盖有效目标受众?为此,爱点击建议广告主:

1.设立符合品牌特点的移动营销策略,合理分配PC端与移动端的营销资源:移动端带给广告主新渠道和流量,但将其转化为销售才是关键。PC端和移动端各有所长,营销广告主应按照品牌自身的营销策略,理性制定合适的移动策略,合理分配PC端和移动端的营销资源以达到整合营销效果。

2.打造良好的移动端用户体验,尝试创新的移动营销手段:移动营销成功的前提是良好的移动端用户体验。移动端用户体验有别于PC端,广告主应针对移动端用户浏览时间、内容和消费习惯等行为特点,重新思考提升用户体验的方法。移动营销方式也不同于PC,广告主可根据自身特点尝试创新营销方式,如基于地理位置的营销活动、通过移动设备扫描产品进行互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