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多元智能理论教育意义

时间:2023-09-24 15:54:47

导语:在多元智能理论教育意义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多元智能理论教育意义

第1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差异化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147-02

一、高职英语实施差异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2004年,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提出诸多新的教学理念,如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教学模式“朝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能使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进行学习”等理念。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对推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倡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个体全面发展的思想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可见,多元智能理论与高职英语实施差异化教学之间存在着整合的可行性,可以为高职英语进行差异化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正确认识高职学生,建立全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名学生都有其智能上的相对优势,无高低之分,只是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而已。个体差异的存在不是智能高低的表现,只是不同智力组合的结果。在一般的观念中,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我约束、学习能力差等。其实不然,高职院校的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不存在所谓的“差生”,全体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把学生培养成为可塑之才。高职英语这门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分析、推理、归纳、概括、交际等方面的能力,智力组合的结果使有的学生在表达方面的能力较强,有的在推理方面的能力较强,有的在交际方面的能力较强……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树立“正视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的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努力开发学生多种智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倡导新的教学观,实施差异化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重在“承认差异,关注差异”。高职学生生源来源于不同的层次,他们在英语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了尊重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英语课堂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智能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只有这样,教学才是有效的。所以,高职英语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应多突出多元性和个性化,在授课时,应该摒弃“满堂灌”、“一视同仁”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一种适合不同学生需要的课堂教学,突出个性,关注差异,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使不同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如让语言智能好的学生朗读、复述课文;让数理智能强的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让运动智能强的同学进行角色表演、话剧表演;人际交往能力强的同学进行小组讨论等。同时,采用多种形式的听力训练、阅读训练,在听和读输入的基础上进行说写译的输出,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通过发掘学生的多种智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兴趣,使每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都能成才。

(三)倡导立体化和多元化评价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对学生的评定要从多元的角度进行,教师应该树立一个全面的灵活多样的学生评价观,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动力。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还要挖掘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即学生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能力。在评价功能上,应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价值和取向,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的评价,促使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在评价形式上,除教师评价外,还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社会评价等。学生自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能力;学生互评能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加深学生间的了解,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社会评价有利于学校培养出符合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在评价方法上,要做到多种评价相结合,如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等。这种多元化、立体化的评价模式能够让高职英语教学体系更具导向性、激励性和实效性。

三、实施高职英语差异化教学的主要途径

(一)设置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高职英语教学要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各种人才。要达到这个要求,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关键。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立足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培养出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要求。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且对教学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因此,在高职英语差异化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大纲总体目标基础上,注重了解每名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智能特点、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制定出适合各层次学生学习的多元的、有差异的、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在讲课时,教师应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照顾到学生在认知水平上的个体差异。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确立教学目标,能尽可能地顾及学生多面智能的培养。有了多元的教学目标,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学习水平制定相应的个人学习目标,并伴随着英语语言的习得,使自己的运动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创造能力、交际能力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

1 教学分组层次化。由于学生的智能组合不同,个体差异明显,他们对学习需求以及所要到达的目标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智能特点、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等,并结合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组建教学小组。在教学课程中,教师应分层设计,因材施教,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不同层次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确保各层次学生各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在分组时,应坚持尊重学生、共同进步的原则,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强调发挥个人学习优势,最大限度地做到差异互补,共同进步。分层教学能使学生的智能优势得以发掘,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看到自己智能的强项,在教师的鼓励和自身体验中,学生强化自主学习,增强学习信心。

2 教学活动多样化。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较有利于语言文字和逻辑智能的较强学生。而多智能理论则重视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多样化,教师要根据职业英语的特点,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出与开发各种智能相关的教学活动,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运用于实践。如开展演讲、讨论、课文复述、辩论等活动训练学生的语言智能;利用阅读中的预测、猜词义、对语法的演绎归纳、句型对比、文章的阅读分析等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数理智能;开展知识的理解记忆、文章作者思想感悟、对事物的观察和描绘、情景想象等活动锻炼学生的空间智能……实践证明,以各种活动为载体进行英语教学,有利于激发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可以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使学生的自我个性得到张扬。

3 作业练习层次化。根据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结构及不同的智能,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和练习。对于基础知识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应布置一些基本的、单一的、易于操作的模仿性练习和作业,目的是训练学生基础知识,把好基础关。对于中等生,由于他们有一定的英语基础,那么作业练习应侧重于英语知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如能进行简单的会话、听懂浅显的英文材料等。而对于英语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带有思考性和创造性练习和作业,这些练习和作业有利于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能提高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三)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2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中专英语 课堂教学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中专的英语教学。国家提出新的教学要求,要求能够在中专课堂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育模式的创新。传统的中专英语课堂存在着一些不足,所以需要摒弃这些不足的地方,进行中专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中专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时展的需要。

一、中专英语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在传统的中专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以老师的教学为主。整节英语课大部分时间都是英语老师在说,而学生很少参与到老师的教学当中。然而传统的中专英语教学模式用的是写板书,大部分的时间老师是背对着学生。英语课堂显得十分的枯燥和单调。不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英语老师只重视用语言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完成教学任务,从来没有考虑过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缺乏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组织活动。即使开展的一次组织活动,活动的内容也比较的单一、活动的模式比较古板。仅仅局限与问答的形式,也就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这种方式只能单方面地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智能。长期下去,这样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会严重阻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这样他们不能够尽情地发挥他们自己的潜在能力。学生会慢慢失去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放弃英语的学习。这样导致中专英语水平普遍降低。

众所周知,英语是一门要张扬自己个性的一门语言课,同时英语也是一门实践课,英语课堂是离不开语言实践的,如果离开了语言实践。学生就只能听懂英语,而不能进行正常的英语交流,这样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因为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和别人进行正常的交流。一旦不能够用英语进行正常的交流,英语的学习毫无意义。所以英语老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既要尽心地向学生传授所用的英语基础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而且这两方面都要做好。因此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来说,所有学生智能的表现和发展程度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不同的智能特点有具体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有效的应用多元智能教学手段进行中专英语教学。要保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多为学生创设多种语言情景和氛围,精心策划、组织和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保证学生能够在英语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身上的智能特点。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良好的英语氛围中学到知识,发挥自己所长。

二、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首次提出的关于人类智能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这样一种说法。其中包括八种不同的型,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语言方面,指的是语言智能;逻辑方面,指的是数理智能;音乐方面,指的是节奏智能;视觉方面,指的是空间智能;身体方面,指的是运动智能;自知方面,指的是自我认知智能;交往方面,指的是人际关系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的智能理论不同的是,它不仅仅概括广泛的智能体系,而且还将传统智能理论的看法进行了丰富。传统的智能理论知识认为人的智能就只包括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这两种智能。这样的看法比较的狭隘,明显地缩小了人的智能的范围。所以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对于人的智能有了全方位的概括。对于中专英语教学的改革,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是正确的选择,它也是促进中专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

三、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中专英语课堂教学

第一,老师应该树立多元智力的观念。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老师缺乏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观念。所以只注重传统概念上智能理论,然而只是依据传统的智能理论,导致只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和逻辑智能,从而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智能的开发和利用。应该按照现在的多元智能思想,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的智力强项来充分地开发他们其他方面的智力。同时在学生的心理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都要进行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多元智能的观念。积极地鼓励他们开发内在的多方面的智能。

第二,明确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明确的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是中专英语课堂创新的基础,因为只有明确了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老师才能根据目标来设置课堂的教学内容。保证学生的智能优势能够充分的发挥。由于每个学生的智能强项的不同,老师应该建立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并且制定出适合于各层教学的、多元的、有差异的、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这样能够给学生创造出丰富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充分地展示自己。

第三,开发多元智能教材和课程。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通常都是统一的英语教材,每一届的学生都使用同一本教材,这样导致教学的同步,没有差异性。但是每个学生的智能是不相同的,所以使用统一本教材和使用统一种教学手段,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要求。所以应该改开发多远智能的教材和课程,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多元智能,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提高英语的学习水平。摆脱过去课堂气氛沉闷的不良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英语课堂的学习中。

四、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是中专英语课堂改革和创新的基础。在英语课堂上有效地融入多元智能理论,是提高整个中专英语教学水平的基础。本文对于多元智能理论在中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讨论,希望对以后的英语教学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兆兰.渗透多元智能理论,优化英语课堂教学[J].海峡科学,2009,(07).

第3篇

一、理论基础

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

1983年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主张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除了语言智能,逻辑智能以外还有音乐智能,视觉智能,动觉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他还认为多元智能具有普遍性、差异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同时,他提出了“智能本位评价”的理念,扩展了学生学习评估的基础。[1]

二、把对学生的智能培养与语言教学相结合

(一) 把对学生的智能培养落实到单元教学中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智力结构和学习方法,对智能差异很大的教育对象采取同样的教材和教法是不合理的,必须重视学生智能的差异性和发展性这一特点。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不同学生能力之间在认知方式上的差异性,充分利用学生各自智能优势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以兴趣促学习。在充分了解学生智能倾向的基础上从2012年开始我们采取英语分级教学,依据学生的智能优势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选择适合学生不同智能特点的教材,运用适合学生智能差异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培养多元智能与培养语言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网络是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桥梁,在《Stay Safe Online》单元教学时,针对大学新生学习自主性不强业余时间上网普遍的现象。我们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上网知识,利用课文提供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用英语总结安全上网的好方法,在课上与同学分享他们的上网经验,在信息共享的过程中学会用英文清晰的概述、归纳、总结安全上网的方法,不仅能快速掌握英语词汇,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为学生营造发挥智能优势的英语学习环境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就是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各种智能相互协作,共同作用的过程,所以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是教育的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首先从转变教学观念做起,深刻认识教育的本质,在教学环节上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更加重视最后的反思环节,培养学生的内省智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明显。

在《文化》一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观看反映世界多样文化的的影片,然后结合课文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制作PPT《多姿文化》。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能发挥各自在音乐、绘画、语言、电脑制作等方面的智能优势。(依据特长智能学习,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并能挖掘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要求。)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在感悟多元文化的魅力的同时全面的了解异域文化中人们的生活习惯,学会以宽容之心看待他国文化,在感悟多元文化的魅力的同时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采用多元智能的英语教学评价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能力构成,因此学校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也应多元化”。传统的英语考评体系过多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度,缺乏对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客观考核,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效果。我们的做法是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把学生平时课堂活动参与度、课后任务完成度也纳入到学期成绩考核中。确立了日常学习评价与期末学习结果评价并重,课程阶段考试与课程综合考试相结合的考评政策,增加“情景化”评价,降低期末学习结果评价权重。[2]即学期成绩=平时成绩40%(出勤+小测验+课上表现+课后任务)+期末成绩60%。(其中小测验不仅涵盖教材内容还包括才艺展示环节,例如唱英文歌曲,背诵英语散文诗个,英语小品表演等。)

根据《实用英语》第二册第三单元《面试》的内容,我们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制作情景对话,并在课堂上表演,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配合肢体语言和表情来表达观点和思想。在编组时教师有意识的把有不同智能优势的学生编在一个小组,根据他们不同的智能优势分别承担编剧,导演,演员等职责。然后根据学生的表现,师生共同为每位学生打分。所得分数纳入学期考核中。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英语教学具有导向性,能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注重多元智能的发展。让教师积极主动的投入教学改革中。

三、遇到的问题与建议

了解学生智能优势,组织学生课外小组活动,制作教辅材料,整个教学过程需要教师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比传统教法多,教师工作压力重。尤其是课外活动的开展如果学校没有相应政策的配合很难持续开展势必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

第4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幼儿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3-0093-01

一、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可能性

(1)多元智能理论是一套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目前,美国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著作已有40多部,分别从不同层面与角度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了理论研究[1]。因此,具有较为完备理论体系的多元智能理论可以保证幼儿教育从一开始就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使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更具意义与价值。

(2)多元智能理论与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相吻合:多元智能理论提倡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而我国的素质教育要求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因此,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几乎相同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多元智能理论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提供了完备的理论基础,而且更容易本土化,保证了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更具推广空间与开展市场。

(3)多元智能理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目前,国内外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已经非常成熟,总结出了一系列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教学方法,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而且现有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可以为我国幼儿教育提供指导、参考与借鉴,保证了其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应用与实践的可能性。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对策

(一)树立全新的幼儿教育观

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要想推进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幼儿都具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与学习方法。因此,在幼儿园里就再不应该有“笨小孩”的存在,而是具有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学习类型与不同智力特点的可造就的“小幼苗”。幼儿教师应该承认幼儿智能的特殊性与差异性,摒弃传统儿童观与教育观的偏见,透过多元智能,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只有具备了这样积极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幼儿教师才能避免消极教育行为,积极的做好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二)创建多元开放的幼儿教育环境

(1)丰富教学材料:操作材料是学习的媒介,幼儿通过对操作材料的反复操作与把玩,运用自己独特的智能优势、学习路线与学习方法探索未知,不断积累经验。因此,幼儿园必须为幼儿提供可以激发单一智能或者多种智能的操作材料,才能引发幼儿大量不同的学习探索机会。比如可以为幼儿提供各式各样的玩具汽车与模拟汽车跑道,就可以激发幼儿不同的活动兴趣与学习方式,有的幼儿在车道两边不停跳来跳去,一会单腿跳,一会双腿跳,这表明这类幼儿的动作智能发展良好;而有的幼儿喜欢将汽车玩具按照颜色、型号、大小等进行分类,表明这类幼儿的数学逻辑智能良好;还有的幼儿一起玩赛车或者售车游戏,并在共同游戏中进行大量的语言交流,表明这类幼儿的语言智能与交往互动智能良好。由此可见,丰富的教学操作材料可以引发幼儿不同的玩法,也会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2)丰富幼儿园环境:智能潜能能否被激发,也有赖于特定的教育环境。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善于创设不同的教育环境,也激发幼儿多种智能潜能。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创建“图书角”,以激发幼儿的语言文字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等等;也可以带领幼儿种植花草,饲养小兔子,以发展幼儿感官的敏锐性、自然观察力等等。

(三)有效运用多元智能评价

(1)教育评价应该成为自然学习环境的一部分,评价应该在教育活动中进行评价,教育也应该在评价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幼儿的真实情况,而不是传统评价理论那样将教育与评价孤立、分离开来。

(2)评价应该在自然的、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

(3)为了更加准确的评估幼儿,评价不仅要在幼儿园中进行,也要在社区与整个社会中进行,只有联系日常实际生活,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评价,才能真正发挥多元智能评价的作用,因此应该加强家长、社区、社会与幼儿园的合作,促进多元智能评价的社会化。

(4)多元智能评价应该“以人为本”。每个幼儿都具备相对独立的8种智能,而且这8种智能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在每个幼儿身上进行组合,使每个幼儿具备不同特点的智能水平[2]。如果评价方案不考虑幼儿智能的差异性,就会阻碍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应该给予幼儿发挥各自所长的机会,并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智能优势作为其他弱势智能发展的切入点,实现智能的多元、全面发展。

三、结论

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教育中进行应用是可行的,而且具有重要意义,要想做好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就必须树立全新的幼儿教育观、创设多元开放的教育环境、有效运用多元智能评价,以促进幼儿智能的多元化、全面化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 课堂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022-01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及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学不仅要足够重视计算机文化基础专业教学,同时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时展要求及学生个性发展进行教学改革,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对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进行合理化指导,对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多元智能理论基本概述

1.1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概念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引起了诸多教育工作者的强烈反响,受到了学者的一致好评,具有强大的理论生命力,为我国现代素质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拓宽了现今素质教育的思路。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九种智能,每个人在各种智能方面的表现都有所差异。合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能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中个性得到发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通过多种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发各种智能。

1.2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

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智能理论相比,其涉及的领域更加宽泛,该理论下的智能概念比较新颖,具有多元文化特性。多元智能理论中涵盖了九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及存在的智能。多元智能理论中的每一种智能诠释了一种与其他智能模式不同的独特思考,但这九种智能并不是独立存在毫无关联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2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实践策略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智能发展的整体性、情境化与差异性,该理论的提出给我国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带来了一些全新的思路。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大学中的一门必修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智能化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以下是笔者针对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多元智能理论实践策略研究。

2.1以学生智能发展需要为依据,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可以说是大学生掌握社会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的入门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将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合理应用到学习实践与实际工作中,为学生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主要是以“Windows+Office+Internet”内容为主,但是不同院系的学生对计算机的需求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不仅要讲授计算机基本知识,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对计算机的不同需求,制定相应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懂得不断创新教学,增加一些常用软件,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积极性。例如针对大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与教育相关的动画视频,强化师范生的基本能力。再比如说针对中文系的学生,则需要将侧重点放在提高语言方面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智能优势,也能快速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

2.2以学生个性特点及差异为依据,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教学资源

每个学生的智能类型不尽相同,因此在计算机文化基础学习中对计算机教学资源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多元智能理论表明,学生的各种智能与其知识范围及特定认知领域具有一定的联系性,教师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应利用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刺激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文化基础在其生活与学习中的作用,从而为其发展各方面能力提供良好条件。

2.3设计具有实践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侧重培养学生在实际学习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学生具备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组合实际上就是多种智能组合。要使学生具备这些能力,教师应根据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具备实践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真实情境中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习课程,引导学生,与学生共同建立个人Blog、专题学习网站、个人网页、制作板报等,这样不仅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现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能够掌握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动态发展。

2.4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实施多元评价

人际交往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工作中的必备技能,教师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应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他人的交往意识与合作能力,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此外,还要定期对学生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学习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合理指出学生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适当鼓励学生,让学生对自身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使其有针对性地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学习。

3总结

多元智能理论进入我国的时间不算很长,但就其应用现状来看,已经充分展现了该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生命力。合理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及实际需求,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云南省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临沧677000)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成人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传统的教育教学为工业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大量标准化的人才队伍满足了工业社会变革的需求。随着社会转型发展的到来,信息化社会逐渐取代工业化社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开始出现多元化。作为全日制教育教学的重要补充,成人教育为另一种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重要方式与途径。众多高校通过各种途径探索成人教育教学的高效培养模式。多元智能理论的出现为成人教育课程教学朝着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变革提供了前提与基础,对培养个性突出、能力过硬、专业扎实的多元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经过多年的研究、论证,在其著作《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中提出,人至少有九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智能和存在智能。心理测量学家认为,人的智能与生俱来,不可改变、不可学习。加德纳指出,这种智商测试和传统教育忽视了人的差异性和实践,过分重视课堂学习,对每个人的强项与弱项视而不见。单纯的纸笔标准化考试已经不能体现教育效果,也不能预示人的未来与贡献。过分强调某一种智能而忽视其他智能的开发与提升,不利于人才质量的提升,也不利于解决问题与制造产品能力的增强。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从语言智能和逻辑智能中解放出来,增加其他的智能来整体评价个体发展才是未来教育改革的重点与方向。加德纳认为,学校教育是开放学生各种智能,并根据其智能发展发现与选择合适的职业与喜好。这种帮助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有利于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教师作为评估专家,善于发现不被传统教育承认的只能强项,开发新的课程,推进新的教育教学,使之对教育产生影响。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成人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

1、推动成人学员的个性发展

工业社会需要标准化人才队伍,而信息化社会则需要更多的个性化人才队伍。成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希望通过教育得以改变。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下,众多高校开始纷纷重视成人教育改革,旨在培养具有个性的多元智能型人才。成人不同于一般的在校学生,成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点与特性。成人学习具有自觉性与系统性,即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并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完成专业提升。许多高校将成人教育作为全日制教育的有效补充,其对成人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多元智能理论在推动与发展成人的个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意义。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有必要在发展成人学员的语言智能与数学智能的前提下进一步开发其他智能,完善学员的个性智能。一是强化学员的自然智能与生存智能,还原学员适应自然,培养其生存能力,使之成为真正的人。二是完善其自我认知智能,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规划职业发展。三是积极完备人际智能,学会与别人沟通、交流,从他人的经验处学习。四是强化音乐智能与运动智能,提升其生活质量与品质。

2、开创新的成人教育课程

从求职、做事、与人合作等角度出发,设置合理的成人教育目标,使之多种智能都得到协调发展。打破整齐划一的成人课程体系,关注个性差异,设置以人为本的多元智能课程,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设置模式。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创造产品能力的提升,为成人学员提供灵活多样、多元综合、终点突出、必需够用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积极推进情景化的课程实施。成人学员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单纯的教已经不能满足其学习需求。在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导师身份介入成人的学习,引导成人发现自身的强项与弱项,使之在解决实际问题与创造社会所需中强化学习,以学代做、以做促学。成人的经历、职业、年龄各有差别,学习基础与学习习惯不同,心理特征有别于全日制学生,课程教学的开展需要根据这些条件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例如,采用指导读书法,顺应其理解记忆的特点,结合其抽象思维,引导其在生产、生活中进行自学、互学、研讨。

3、完善教学评估体系

成人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应以激发、提升多元智能为目标。在推进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以成人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为改革的重点。首先,改变评价尺度,将纸笔考试、口头考试、平时测试与其他项目的测试综合起来,形成形成性评价、结果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其次,积极围绕多元智能编制新的评价系统,以语言智能、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交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空间智能、自然智能、生存智能九种智能为主的智能开发与培育模式,既关注人的个性发展,又重视人的综合性、专业性、职业化的推进。最后,结合课程的特点与特色,有层次、有重点地从传统教育评价评估体系过渡到多元智能评价体系,实现无缝对接。全日制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成人教育逐渐成为众多受教育者尤其是成人选择的教育方式。多元智能理论主张将人看成不同于任何一个的独特个体,是独一无二地存在社会中,这意味着每个人接受教育的方式方法都应有所差别。成人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应充分考虑人的差异性、成人的独特性及教学内容的特征,在兼顾多元智能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强项与弱项进行差别教学。

参考文献

[1]袁红英.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成人教育课程开发的启示[J].当代继续教育,2015,02:67-70.

[2]车亚军.多元智能理论对成人高校创新教育的启示[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5,04:4-6.

[3]武婷婷.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托的成人教育革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14-15.

第7篇

1多元化智能理论的简要概述

相对于传统的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更高层面上的人类智能理论,主要包括: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等多方面的智能内容。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智力的单一性,颠覆了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狭隘观点。因为多元化智能理论旨在充分尊重个体的独立性,并且实现个体发展和整体发展的有机统一,最终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2多元智能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1设置计算机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最好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可以刺激其不断学习、探索。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的计算机教育逐渐向着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向不断发展,拥有基础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衡量每位学生计算机水平的重要标志。考虑到计算机教育是一门更多的包含实践性内容的科目,因此学好的关键点就是能否对计算机的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起爱好。因为很多学生接触计算机的初衷大都是因为用计算机玩游戏或者上网,加之很多学生只是在初期接触过计算机而并没有激发出其继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就使得计算机的多元化智能理论实践应用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综合来看,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不仅包括学生的智力水平。其中,学生的心理结构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还需要切实重视好认知因素的重要作用,逐步引导学生对于认知的需求认识,让学生迸发出对于计算机教育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应该要重视好学生认知因素的重要性,用外部的手段和方法来减轻学生自身的内因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且要切实根据学生对于计算机学科的学习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2.2设计、开发计算机教学案例

计算机案例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掌握计算机有关基础知识和分析技术上进行的课堂内容设计。这需要教师在计算机教学整体目标的规划下,将多元智能化理论引入到实际的计算机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当中,尝试利用典型案例争取将学生引入到需要的事件和场景当中。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集体讨论形成进一步探究、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计算机多元智能化理论案例教学法是综合了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方法,会随着实际教学实例的开展而不断的发生变化。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依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计算机教学设计分析,进而研究出适合不同学生特色的案例。在具体的计算机课程进行过程中,要分阶段的制定每个任务,同时要融入学生的行为品行以及审美使之完成教学目标。但同时要保证教学案例的实施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性、能力以及特长,还要让学生在计算机学习的过程中要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教学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制定任务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活动兴趣,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调动起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一步步实现计算机学习的任务。

3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带到现代的计算机教学当中,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开发创新的能力,在其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的推广,引导学生不仅仅要停留在完成计算机的学习上,还要提升自身自主学习能力。

3.2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元智能理论在计算机教学当中的应用要求教师一定要转变角色,变教学的主导者向着引导者角色过渡。使得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探究知识,然后让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培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第8篇

1 智力性质几种不同的界说

智能是人的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机能。心理学家对它有各种不同的解释,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归纳起来,对智力的性质大致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界说:(1)智力是一种适应新情境的能力。(2)智力是一种学习能力。(3)智力是指抽象的思维能力。(4)智力是一个人能为着某些目标而行动,能理智的思考和有效的适应环境这三种能力的综合表现。(5)智力就是智力测验所测量的东西,也就是解决某种智力问题的能力。从先天禀赋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来看,智力问题是一个差异问题。

2 霍华德・加德纳及其“多元智能理论”

霍华德・加德纳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最为人知的成就是“多元智能理论”,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传统智力理论认为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是以这两者整合方式而存在的一种能力。针对这种仅徘徊在操作层面,而未揭示智力全貌和本质的传统的有关智力的狭隘定义,研究者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从心理学的不同领域对智力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的检验,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Robert Schoenberg)所提出的三元智力理论(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

而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定义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他提出了“智能本位评价”的理念,扩展了学生学习评估的基础;他主张“情景化”评估,改正了以前教育评估的功能和方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有力挑战,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尤其是当前在新课程改革中,大部分教师对学生评价颇感困惑之时,他的理论无疑会给我们诸多启示。

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他认为,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他的解题能力(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的指标。根据这个定义,他在《心智的架构》(Frames of Mind, Gardner, 1983)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八个):(1)语言 (Verbal/Linguistic);(2)数理逻辑 (Logical/Mathematical);(3)空间

(Visual/Spatial);(4)身体――运动(Bodily/Kinetic);(5)音乐 (Musical/Rhythmic);(6)人际 (Inter-personal/Social);(7)内省

(Indra-personal/Introspective);(8)自然探索 (Naturalist,加德纳在1995年补充)9.存在(Existentialist Intelligence,加德纳后来又补充)

3 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发展的培养的意义

过去的多元智能发展主要集中在幼儿园,因为教育专家认为,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应该由小做起,并慢慢推广至其它层面。然而,广义来说,多元智能理论的框架不单能在小学及幼儿园的层面推广,在中学、大学、甚至研究院或在职培训也是合适。近年不少国际MBA的课程都加入了创意思维的课程,以加强学生在新时代的适应力和创意方面的开发,这正正就是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的其中一个范畴。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讲,由于多元智能理论有助老师从学生的智能分布去更了解学生,我们可以将理论用于两方面:

(1)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发掘资优学生,并进而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使他们茁壮成长;

(2)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扶助有问题的学生,并采取对他们更合适的方法去学习。

多元智能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教学和教育中因材施教的依据是学生的个别差异,也就是说,在教育与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考虑学生的智力差异,也考虑学生的人格差异。对学生的个别差异研究得越深刻,对他们的智力差异与人格差异了解得越清楚,因材施教,教学效果可能就越好。例如在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课程及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学习方式的指导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的具体安排等方面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特点。教学要考虑到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发展性质的差异,在统一安排的基础上尽可能使教学的各个方面都趋于灵活性和多样化。例如,课程设置就应考虑实行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相结合的弹性课程制。教材编撰也应由单一大纲,单一教材向单纲多材转变,并逐步实行多纲多材,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4 “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4.1 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

在人才观上,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天生我才必有用”。学生的差异性不应该成为教育上的负担,相反,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用赏识和发现的目光去看待学生,改变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标准,要重新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是一个天才,只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和挖掘他们,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4.2 重新定位教学观

在教学方法上,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按照孔子的观点就是要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孔子创立并在个别教学环境下成功的实施了,我们要继承这一珍贵的教育遗产,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前提下,更好地实施。我们要关注学生差异,善待学生的差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最终促进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己的优秀。

4.3 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目标

在教育目标上,多元智能并不主张将所有人都培养成全才,而是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每个学生最适合的发展道路。通俗来讲,多元智能理论不是让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是简单的要求给学生多架几座桥,而是主张给每条学生都铺一座桥,让“各得其所”成为现实。这也就是我校所提倡的“让每个学生都来有所学,学有所得,得有所长”。人是手段,更是目的。教育的价值除了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更在于发展和解放人本身。

第9篇

    一、多元智能理论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最好的理论诠释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运用最为擅长的方式学习,这无疑是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最具魅力的理念和最激动人心的理想。如何能够彰显个性、适应差异,如何能够针对学生的强项和优势开展最为适合的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推进,个性化教育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个性化教育“是一种十分重视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它是建立在了解每一个学生智力特点的基础上的,强调在可能的范围内发展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具有不同智力的学生都能受到同样的教育。”[1]多元智能理论为开展个性化教育的实践提供了最为合理、恰当的理论诠释和支撑。

    (一)尊重个性差异的学生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能组合,而面对智能组合方式“各具特色”的学生时,教育便需要因材制宜,以最大程度适应个性化的方式来进行。因此,加德纳主张在尊重并了解学生智能的差异性的基础上,使教育最大程度地适合每一位学生,从而保证学生的优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弱势智能得到适当弥补,让每个人都可以获得个人最优发展。

    (二)促进个性发展的整合式课程观

    课程是教育内容的重要载体,个性化教育有效实施需要构建个性化的课程予以保障。传统的课程设置,主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和逻辑数理两种智能的发展,而忽视了对其他优势智能的开发和培养。“如果我们的教育是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那么我们必须关注适于儿童整体发展的教育方法。对于诸如自然科学、数学、社会学、文学等相对独立、内容区别明显的学科而言,大部分学生难以发现这些学科之间的联系。我们需要用整体性的教学方法教授知识,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这种方式的学习活动,以便让他们在未来的实际生活当中能够切实运用这些知识。我们最终必须将所学课程加以整合”[2]。多元智能理论以项目学习作为实施个性化课程的主要渠道。加德纳认为,项目学习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应试教育中以考试为本的学习倾向,摆脱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对学生的绝对束缚,将视野扩展到学生更多的智能类型,促使学校和教师去发现学生的差异性的智能构成,为实现个性化教育提供行之有效的手段。在整合课程内容的过程中,通过拓展重要主题,将生活技能贯穿于学科领域,学科界限开始变得模糊。

    (三)适合每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观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别要根据每一种智力的特性创设适合于学生的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真正体现出个性化教育。“现今的课堂需要教师改变其教学法,从而迎接现今学生变化多端的挑战。当我们开始认为学生的聪明才智是多种多样的,而不是借助一种过时的手段依靠单一固定的标准可以测量的,也不是数理逻辑智商测试的时候,我们将会开始从学生的表现中观察到真实的改变。”[3]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向学生展示的智力领域应该是全方位的,是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4]。与之相适应,根据每一项智能的特点及其要素设计多元的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多元化的有效途径。

    (四)指向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情境化评价观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智能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和创造新产品的能力,评价要为培养这种能力服务,要真实有效地反映这种能力,也必须在一种实际或类似的情境中进行。只有在实际或类似实际的情境中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才会对个体的最终表现做出较好的预测。因此,加德纳提出了指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造新产品等能力的多元化、情境化的评价观。他认为这种新的评价思想和方法应该具有八个主要特征[5]:第一,重视评估胜于重视考试;第二,在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境中简单、自然而且定期开展评估;第三,体现评估的生态学效度,即评估要在接近个体的实际情境中提高预测的效度;第四,设计“智能展示”的评估手段,不通过语言和逻辑的能力,而直接观察人在运作中的智能;第五,使用多种测试方式;第六,评估方案要体现对个人的差异、发展水平和知识形式多样化的重视;第七,评估方法要多使用有趣并具激发作用的素材从而创设有趣的学习体验;第八,评估要为学生提供有助于其识别智能强项和弱项的有益反馈及未来发展的建议。

    (五)以学生为本的学校观

    加德纳认为,实现个性化教育首先需要学校转变自身的角色,成为评估专家、学生课程人和学校-社区人。三种角色要求学校首先需要正确把握每个学生的兴趣特点,尊重并理解不同学生智能组成的个性差异,并积极寻求与每个学生智能组成相适合的教育机会,使学生的智力潜能在最大程度上被挖掘。“多元智能型学校会为学生提供学习现有课程、达到学习目标的多种不同途径;多元智能型学校会同时关注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对自我的理解;多元智能型学校的教职员工常常会在一起工作、学习。我们不能确定将来会发生什么,但我绝对相信从多元智能型学校出来的学生将来获得成功的几率会更大,因为学校现在正在培养他们各种终身学习的技能”。[6]以学生为本的学校能够为孩子们创造出丰富多彩和自由探索的学习氛围,从而进行富有个性化的教育和指导,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专长的领域收获自信并获得成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业成功者”。

    二、个性化教育实践与多元智能 理论之间存在明显的现实悖离

    多元智能理论的确为个性化教育的理念构建和实践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但透视并反思个性化教育的实施现状,不难发现实践与理论相互矛盾和悖离的现象依然不容忽视。

    (一)套用和搬用多元智能理论等同于个性化教育

    自多元智能理论引入我国以来,人们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褒奖,欣喜它为我们带来了观念上的转变和实践变革的依据,但同时也对这一理论及其运用产生了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一些牵强附会、贴标签式的研究和应用一度走红甚至迅速蔓延,出现了简单套用和搬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而为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甚至很大程度上被认为已经老生常谈的理念重新注入生机与活力的浮躁做法。

    一部分人将多元智能理论的一些观点简单套用和搬用到素质教育及个性化教育的理论体系之中,认为多元智能理论为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心理学依据,把多元智能理论看成是个性化教育的一个理论支撑点。借用多元智能的理论对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有关问题进行理论包装和内涵扩充已成为一种研究的风潮和取向。比如,在实施个性化教育的途径上,在各地开展的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改革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出现了不少这样的现象:教师只要运用了图画就是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智能,看到小孩在地板上爬行就是身体—运动智能的开发,活动中配以背景音乐就成了音乐智能的体现,让学生找朋友相互交流就是培养了人际交往智能;还有的老师认为语文课训练学生的语言智能,数学课训练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音乐课训练学生的音乐智能,将不同的学科指向某一种智能类型;有些老师刚一接触和尝试多元智能理论,就自认是“多元智能”老师,所进行的教学就是多元智能教学;不少学校也纷纷声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甚至自称为“多元智能学校”。

    对于这些令人不可思议的现象之蔓延和扩展的程度,连加德纳本人都感到惊异,他通过阅读和传闻了解到,“一些学校分别建立了七八个学习中心或者专用的教室,每个学习中心或教室专门针对一种智能;一些学校决定集中精力培养某一种被忽视的智能;一些学校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七八种智能,采用七八种方式进行教学;一些学校引进了若干新的方法评估这些智能;一些学校将表现出某一种智能强项的所有学生,集中起来进行教学;另一些学校则根据学生的智能弱项,将他们分别编组进行教学;还有的学校认为,只有将具有各自不同智能轮廓的学生,编到一个教室里学习,才是最佳的教育方式”[7]。

    加德纳指出,所有这些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方法,他本人既没有介绍,也没有提倡,他认为这些想法都未揣测到他的真正意图,也没有探讨出多元智能理论的真谛。说到底,这种将教育策略和手段与智能类型简单化一一对应的做法,看起来一段时间里似乎成为教育改革实践中颇为引人注目的实验或者创举,或者被认为是开展个性化教育最为领先和时髦的改革与实践,但实质上只是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简单套用和搬用。

    (二)培养智能强项等同于个性化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个性化教育是引导个体生命独特性发展的教育,它以尊重差异为前提,以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为手段,以促进个体生命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为目的。”[8]一些学校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展个性化教育的实践和探索,把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当作个性化教育的目标,陷入了“为智能而智能”的误区;或者将智能强项或优势智能的培养当作个性化教育的内容,走入了“为多元而多元”的歧途。

    比如有的教育工作者片面地认为,在个性化教育中体现多元智能思想,就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七项或八项智能为教育目标,而实现了这些目标,个性化教育就能成功。但是,多种智能类型的培养和训练从来就不是个性化教育的直接目的,个性化教育也并不意味着要为了绝对培养学生的某种优势智能而教学,而在于把多元智能的培养作为促进学生成长的途径与手段。实际上,多元智能理论可以是个性化教育的一种重要理论依据,也可以为个性化教育的开展提供方法与途径的启示,但绝对不是个性化教育的全部内涵和唯一内容。“多元智能和教学内容的联系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任何一种智能特点都会在多种不同的教学内容里表现出来。例如,语言能力几乎渗透在一切教学内容的掌握之中。同样,数理逻辑智能不仅表现在我们解答数学问题的时候,也表现在我们辩论、写作、提出假设、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另一方面,任何一种教学内容都需要运用并且可以促进发展多元的智能。这里,我们面对三个问题:1.如何在一种教学内容中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2.如何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发展某一特定的智能;3.如何利用多元智能来促进儿童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或理解”。[9]

    也就是说,智能的培养不仅不应该作为教育的目标或内容,它只是达成教育目标或者完成教学内容的一种方式和途径,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应该和教学的具体效果相联系,教学的具体成效才是最终的目的和意义所在,而且多元智能理论所研究和倡导的多元教学切入方法与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有效的其他传统教学途径和方法并不是矛盾或者对立的。如果只是“为智能而智能”、“为多元而多元”,把智能强项或优势智能的培养当做个性化教育的目标或者内容,则不仅是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片面认识,同时也是对个性化教育的肤浅理解。

    三、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中的个性化教育重构与超越

    在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丰富和完善个性化教育实践的研究和探索之中,需要理性认识并回归至多元智能理论与个性化教育实践真正契合的精神内核之中。既不能简单照搬,更不能过分拔高,误用滥用。尤其在教育的实践中,广大教师在践行这一理论时要立足于自身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正确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理论本身的本土化重构,最后把握个性化教育的实质,才能够在真实鲜活的个性化教育实践中实现对多元智能理论的超越。

    (一)理论观念的适切定位

    实际上,多元智能理论自问世以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其科学性一直存有巨大的怀疑和争议态度,就连加德纳本人也坦率承认此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还只是一个理论构想与框架,在提出这一理 论25年之后,他还修正了智能的种类,补充了智能的内涵,厘清了其中令他自己和外界都倍感混乱与困惑的问题。而对于理论本身,他自己都表达了这样的认识,“作为多元智能理论的责任人。我可以毫无隐瞒地声明,当年我绝对没有想到这个理论会如此声名显。因此,这个理论是什么?它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借鉴和运用这一理论?有多少问题是其能够解释和解决的?尽管多元智能理论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比较适宜的理论视角,但是如何借鉴这一理论开展对于个性化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首先还需要对多元智能理论本身进行科学的研究从而为其寻求正确的定位以及对理念进行明确的解读。一方面需要经由科学研究去修订和完善源自于美国的多元智能理论,从而将有关的研究结果转化为中国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深入研究中国教育改革和实践中面对的实际问题,从而提炼出有关的理论议题,进而形成指向中国教育实践问题的多元智能理论研究体系和框架。

    (二)扎根中国当下教育实践的本土化重构

    有人将国内有关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论文大致归纳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介绍多元智能(理论)本身的论文,涉及其基本涵义、基本结构、主要依据,多元智能实验,多元智能学校,多元智能课程;第二类是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认为多元智能理论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创造教育)的理论依据(支撑点);第三类是探讨多元智能理论对某个领域(如幼儿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的重要启示或借鉴意义;第四类是结合某门具体学科(如语文、数学、音乐、体育),讨论如何借鉴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具体学科的教学改革”[11]。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文献,不难发现在已有的研究中,进行理论阐释和解读、评析多,探讨应用和实践、反思少。即使是有关理论的借鉴和运用的研究,也是以介绍或者翻译引进美国经验与实践多,或者将理论、理念与中国教育改革实践进行拼加,戴帽子、贴标签的多,真正对理论进行本土化重构,脚踏实地开展实践性改革与实验的探索少。多元智能理论若想真正融入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实践之中,在经过了最初的匆忙认同、盲目崇拜和一味照搬之后,今天,我们更应该冷静地思考、客观地评论,对其意义和价值进行更为本质的解读,既要避免误读,也要避免夸大。尤其是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当下教育的特殊实践与具体情境之中,重新建构基于我国教育事实的“中国化的多元智能”理论,才能使其发挥更有价值的影响。因为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实践不能脱离自身特定的脉络,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维度是深藏于中国特定的文化、传统与观念之中沉淀而成的行为模式和思想模式,它是中国教育现状与问题的构成性因素,在中国教育的实践环节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经常在一定程度上挑战“引进”的教育理念和理论。尤其是一线的教育实践工作者迫切需要更加贴近中国实际的教育理论,而这样的理论离不开本土思想资源的支撑。多元智能理论作为舶来品,只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加充实、更加完善。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实际上同时也是在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和实践进行理论的建构和创新[12]。

    (三)个性化教育的实践性超越

    个性化教育不仅是方法论方面的变革,不仅体现为要在方法策略上开展个别化教学,在办学思路上创办特色学校等,它更应该是教育目的论、教育价值观方面的整体改进和深度更新,它是教育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变,是教育教学自身个性的凸显与张扬。因此,借鉴多元智能的理论开展个性化教育,根本的认识应该是借助于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促进其个性和素质的全面提升,应该是让学生在自身个性与人格健康完整习得的过程中同时获得智能强项的开发。多元智能本身既不是教学的内容,也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认识、发现和充分利用个体智能差异、进而找到恰当教育方式与教学策略的一种路径和框架。从这个意义上说,建构中国的个性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可行路径,既需要从本土思想资源中寻求智慧,同时也需要对外来的理论借鉴进行创造性转化。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从来就不缺乏有关因材施教的论述,这些都是个性化教育的聚焦所在。检视个性化教育的本土思想资源无疑具有更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它既可以为中国的个性化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更为恰当的理论框架,同时也有可能为建构一个本土性和世界性兼有的个性化教育体系与框架提供基础。

    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基于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育一定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目标。但如何有效开展个性化教育,则需要深入研究当前及今后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宏观背景与时代特征,深入研究各地各校教育发展的外部基础与内部条件,深入研究教师的专业心态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形成一大批有特色、有个性的教育理念与策略、方法,才能真正实现多元智能理论与个性化教育的完美结合。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