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5:54:51
导语:在社交媒体价值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作者简介]邹国振,广东金融学院思政部副教授,广东广州51052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2)01-0223-04
新媒体是指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依托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如博客、播客、对等互联、社交网络、搜索引擎、手机报、手机短信、手机广播电视等等。大学生是新媒体技术使用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群体。新媒体因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便捷的交流,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深受他们的关注和喜爱。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带来诸多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影响。并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须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带来诸多挑战
(一)对教育主体提出更高的要求
新媒体技术的主客体平等性,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快捷性等特征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主体提出极大挑战。一是新媒体技术的主客体平等性,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者中心转变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处于平等地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色定位变得越来越模糊,对思政工作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提出了严峻挑战。二是新媒体信息传播具有大众性、丰富性、快捷性等特征,大学生从中可以便捷迅速地获得各类信息,新媒体对知识边界的消解,使传统教育中教育者的知识信息等优势受到严重威胁。面对各种复杂的甚至矛盾的信息,学生难于作出正确判断和选择,有的学生因普遍怀疑而产生新的信仰危机,价值取向可能变得混沌不清甚至被误导,使思政工作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主导性作用面临很大冲击。三是新媒体传播的技术复合性与信息传播的快捷性,以及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及信息选择能力的提高,对思政工作者掌控局面的整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媒体技术条件下,不仅要求教育主体要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文化知识素质,还要具备较高的网络信息素养与扎实的网络技术功底,对教育主体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都提出了很高要求。
(二)对教育内容造成极大的冲击
新媒体的开放性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造成极大冲击。当今,新媒体正逐渐成为各种社会力量、各种利益群体表达思想和意志的新场所。成为各种意识形态、价值观传播和斗争的新阵地。新媒体成为一个没有边际的世界。信息内容丰富繁多却良莠不齐,不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在这里汇聚碰撞,形形的主义、思想和信仰在这里交织激荡,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造成很大冲击。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带来严重干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虽然自身有较大的优势,但理论性强,实际操作难度较大,如何适应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多样性的需要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成为摆在广大高校思政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三)对教育方式带来全新的挑战
新媒体的多元性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方式带来全新的挑战。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创新,已形成了以课堂教学为主,辅助座谈、讨论、谈心、社会实践等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这种主要靠“面对面、言语对言语”的教育方式,由于受时间、人员、地点等限制,所能创新和发展的空间十分有限,难于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在新媒体技术条件下。受到很大挑战。新媒体的多元性使得大众传播具有了鲜明的个体化特征。在新媒体技术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较强的隐蔽性与私密性。尤其是在QQ、MSN、博客等沟通环境中,非正式的文字表达方式不仅能够反映出真实的情感,还可以避免传统交流方式中的戒备心理。因此,大学生格外青睐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与交流方式。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单向灌输与传授方式已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环和效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式亟须转变。
(四)对教育效果带来许多不确定性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效果带来极大挑战。一方面,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各种意识形态的信息跨越了时空的间隔障碍,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各种价值观念的碰撞、冲突更加激烈,个体价值目标选择的自由度更大,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度、信任度和认同感不同程度地有所降低和削减。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使社会对个人思想行为的制约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增加了教育控制的难度,加上我们的管理经验不足,各种合法或不合法、健康或不健康的信息快捷方便地进入大学生的视野,不少信息直接对大学生精神世界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这种快速侵入、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传统的主要靠长期坚持、反复灌输、潜移默化发挥作用的教育,无疑是一个严峻挑战,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效果带来许多的不确定性。
二、新媒体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新的机遇
(一)新媒体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拓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
新媒体依托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具有承载量大、速度快、多媒体、立体化、覆盖广泛、互动性强等优势。应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借助网络课程、精品课网站、数字化校园等平台,通过发帖子、发短信、QQ聊天、写博客等方式,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广泛、更主动、更快速地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从而克服传统式教育受时空限制的不足,进一步拓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极大地提高教育效率和效果。
(二)新媒体的应用可以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手段更加新颖、形式更加多样
新媒体技术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创造了新的条件。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博客、网络论坛、手机短信等因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灵活、快捷的特点,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优势,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
了全方位、个性化、多维度的服务。借助新媒体,通过网上直播、同步交流、聊天室、留言板、短信发送等方式,用声音、文字、图片、影像生动地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具体内容,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手段更加新颖、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有针对性。
(三)新媒体的应用可以用先进科技手段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亲和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比较抽象,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往往会给人居高临下的感觉,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新媒体弥补了传统教育载体、教育形式的不足。新媒体的应用,可以改变以往“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居高临下、简单说教方式,代之以讨论的、平等的、双向交流探讨的方式。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借助新媒体,教育者可以与受教育者平等地参与网络聊天、网络论坛,平等地和接受信息,平等地进行感情交流。新媒体传播的虚拟性和平等性可以促进师生双向交流,消除大学生的心理戒备和隔阂,增强师生双方的信任度,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亲和力。
(四)新媒体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
大学生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过程中,必须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新媒体信息传播具有图文并茂、快速传播、交流便捷等特点,为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供了便利条件。应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和层次各异的教育内容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仅使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可以感染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想象力,而且使他们有了更多表达个人意见、发表评论的机会,使他们由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转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还让不同水平和基础的大学生有了更多的信息选择权,有利于发挥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
三、新媒体技术条件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对策
(一)运用正面舆论优势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力
“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这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要求。新媒体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坚持预防与应对并举的方针,“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积极倡导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运用正面舆论优势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力。一是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及其对新媒体的青睐。通过建立相关主题网站,抓好网络论坛社区、博客、微博的管理等形式,开辟新的阵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增强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感染力和感召力,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二是培养既有较高理论素养,又掌握新媒体技术和实际操作经验的理论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水平,加强与大学生的互动交流,形成良性循环。三是加强对新媒体信息的监控和分析,及时了解掌握新媒体反映出来的大学生思想动态,并适时开展网络评论和舆论导向,加强新媒体舆论导向和引导,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化新媒体环境,减少负面信息和舆论对主流价值导向的干扰和破坏,保障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二)健全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载体
教育需要一定的载体为条件和支撑,各种载体都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平台。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在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其他传统媒介载体功能的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进一步拓展创新、健全完善各种有效载体。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网络主流媒体的阵地作用。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建立了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为主干、中央新闻网站与地方新闻网站优势互补、发挥主要商业网站积极作用的互联网新闻体系。要依托其资源、品牌和人才优势,加强理论内容建设和个性化服务,努力使新闻网站成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骨干力量。还要创建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宣传教育网站,突出专业特色,形成各自优势,增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感。二是充分发挥学校网络平台的各项功能。思政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应当加强新媒体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要开设网络课堂,开展网络教学、网络谈心辅导等等,还要依托主流媒体的门户网站,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三是充分借助新兴媒介的重要作用。要鼓励思政工作者建立个人教育博客,紧密结合实际的发展变化,及时更新博客内容,及时解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问题,努力建设有影响的博客品牌。要通过建立主题网络虚拟社区或QQ群组,编发彩信、手机报和电子杂志等,充分借助网络、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影响作用,最大限度地拓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覆盖面,最大限度提升其在新兴媒介中的传播力。
(三)改进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式方法
新媒体技术条件下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特别重视新媒体教育方式与传统教育方式的有机融合,实现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一是要不断创新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要及时向网络延伸,建“网”设“站”,开展主题讨论、专题聊天、网上访谈等活动,构筑平等互动的教育信息平台,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增强多向互动,以互动式、体验式、引导式、渗透式等方法开展教育,实现教育方式转变。要借助新媒体技术,充分利用手机短信、飞信等即时通讯提供的便捷沟通渠道,BBS论坛、QQ群组提供的网络交流平台,博客、微博提供的独特、全景式的窗口,创新教育手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方式方法的多样化、现代化。二是要注重增强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感,必须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育。要熟悉教育对象,摸准他们的思想脉搏,搞清要解决的问题,区分不同对象和层次,按照其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教育信息资源,讲求针对性,注意层次性,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着力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主体的能力和素质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育主体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着力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主体的素质和能力。一要进一步提高新媒体环境下思政工作者的教育能力和水平。思政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理论知识水平,掌握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知识以及管理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只有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意蕴。才能通过自身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内涵,用新媒体语境中喜闻乐见的语言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二要不断提升思政工作者运用新媒体的知识和技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应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和熟练掌握运用新媒体的技术,能积极发掘网络资源,随时更新教育素材,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表达能力,善于运用网络语言、文字、形象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在网络上说服别人接受你的观点、主张,赢得学生认同,有效地实现对大学生思想、话语和行动的引导。三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新媒体环境下,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大大提高,传统的教育者单一主体、受教育者单一客体说受到彻底的颠覆,大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同时也具有教育主体身份。高校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将其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范畴,通过组织新媒体知识讲座和开设选修课,普及新媒体知识,引导大学生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同时应当整合学生资源。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网络评论员队伍,发挥朋辈平等教育的作用,通过同龄人之间的平等沟通、交流,引导大学生自主参与整个教育过程,提高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关键词】高职院校 新媒体技术 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27-01
新媒体是针对传统媒体而言,传统媒体指的是电视、广播、报刊等,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应运而生,数字电视、智能手机、电脑等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1]。大学生对新事物的接收能力、学习能力非常快,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媒体技术易于接受。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已经掌握了微信、微博、网上学习等技巧,该技术已经渗透至大学生的生活中。在新媒体背景下,必须强化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强调专业技能的学习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老师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更加看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的关注度不够,在经济利益、经济成分影响下,人们的价值取向与思想观念会产生一定变化,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也会造成影响,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非常大,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让他们适应社会激烈的竞争,学校对专业技能教育更加重视,忽略了价值观教育的作用[2]。
(二)教育缺乏针对性
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完善的教育系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出现了内容交叉重复的现象,若在课堂上重复讲解相关内容,便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甚至对该科目的教学失去兴趣。在教育过程中,部分老师未将理论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教育互动性不强,与学生的新观念和思想具有一定冲突,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难以挖掘其学习潜能。
二、新媒体背景下强化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一)重视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学校要以学生认知方式、知识结构的特征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教育内容给予整合。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重复、交叉内容的出现,挑选重点内容讲解,提高课堂效率,遵循讲授、讲透、讲深三点原则,另外,还需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不可过度拘泥于书本知识,要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将网络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
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不过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技术能够将学生视野扩大,另一方面,部分非主流东西也对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一定影响,为此,高职院校老师必须将教学投入力度加大,可建设网站,建立校园网络,利用网络平台,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3]。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网络媒体技术应用于其中,对教育软件进行开发,还能够利用QQ群、微信、论坛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将理论教育与实践结合
任何科目的教育都不能单纯依靠理论教学,实践教育也非常重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也需注重实践教育,可鼓励学生加入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在实践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创新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形式,将专业特色、时代特征充分突出,强化对学生的实践教育。
(四)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学习的热情,学校可以开展文化活动,宣传核心价值观,将教育与文化活动相结合,通过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有利于彰显核心价值观的魅力,对学生职业道德的能力具有培养作用,可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高度责任感[4]。
(五)学生注重自我修养
高职院校学生要重视自我修养,学生的品行需要在后天培养中形成,高职生必须强化自我修养,在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中,重视自我教育,增强责任感。在日常生活中,要融入群众、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意志,将自律与道德规范相结合,注重将精神追求、物质追求统一起来。
高职院校学生要重视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心,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义务服务活动中,引导他们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学生强化自我修养。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中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强化高职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有利于为日后高职院校价值观的教育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曹燕宁.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0(13):219-220.
[2]乔芬,李洁.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10):46-48.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思想教育
当前,全球化思想和文化浪潮借助新媒体已席卷全球,面对西方敌对势力长期对我国青年大学生西化、分化的政治企图,坚持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统领地位,用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和武装大学生,是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一切挑战的必然选择。任何一种核心价值观,要想在社会中的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接受,都需要有一个率先践行示范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团体或集团,否则,这种价值观很难走出倡导者的头脑和学者的书斋,成为普遍的行为准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所有价值观念中本质的、具有决定作用的价值内核”,“它的成型和系统化,必将成为大学生共同遵循和维护的行为准则,潜入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深处,进而作为大学生的价值传统和文化精神长期稳定下来,发挥代代相传的价值传递效用”。因此,我们应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正视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等来化危机为机遇,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进而成为社会普遍的行为准则。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新时期伟大“中国梦”的希望和根本所在,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媒体代,国家要旗帜鲜明的宣传思想和中国化的理论,借助一切新媒体工具对大学生进行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新型价值观的宣扬,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舆论阵地中的主导地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纳入到国家战略发展层面,才能逐渐在大学生思想阵地中占据统治地位。同时,社会主义的建构是围绕社会主义价值观而展开的,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中,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络这一思想论的传播和论战阵地,在对现存资本主义的批判同时,积极宣扬社会主义社会的“正能量”。在新媒体时代,我们要善于借助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介来宣传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结合大学生的切身实际,用最通俗、最科学、最感人的实例和榜样,以达到宣传理论,教育现实的目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一群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兴起是时展的潮流,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具有不可逆性,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频繁暴露于互联网的不良影响中时,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宣传者,如何提高大学生去伪存真的本领,让互联网这把“双刃剑”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规避或削弱其不良影响。在今天,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着日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网络平台逐渐成为各种思潮的汇聚地,也成为了大学生表达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在深入研究信息化条件下意识形态的特点和规律后,结合互联网渠道多、速度快、互动频繁等特点,将网络打造成切实有效的教育阵地。在构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网站上,既要有理论体系这一主旋律的唱响,又要有大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的伴奏,做到理论阐释现实,现实印证理论。
大学是个体逐渐从青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也是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插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合情、合理、合时,无疑会对大学生价值观从表层到深层的发展起到很好的辅佐和引导,使大学生价值观得到正确的、有意义的转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应该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而被普遍认同的价值不仅仅是理论观念形态的东西,而且必须同时是心理形态和情感形态的东西。作为老师,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工具拓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课程的教学途径,在塑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时代特点,充分调动民族情结,牢牢把握实践中出现的重大机遇,从而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对于学校,要重视学生骨干的示范作用,发挥其典型示范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先进文化的方向。因此,大学文化建设应该紧紧围绕这一时代主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新媒体下的舆论宣传和西方文化思想。针对大学生中存在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错误价值取向,校园文化宣传中应旗帜鲜明地进行评判,同时,大张旗鼓的倡导集体主义、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敢于对一切市场经济带来的不文明生活方式和不健康的精神追求进行抨击。
【参考文献】
[1]刘铮,汤小兰.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索,载南华大学学报,2010(4).
[2]吴向东.重构现代性―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腾讯科技在6月全面开启微博在线科技V论坛,每期邀请三位业界大佬,纵论互联网江湖。将覆盖、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等热门领域,关注移动电商、移动开发者、社交网络和创业投资方面的最新热点,本期聚焦“社交营销的价值和前景”。
SNS关系链推荐是最好的广告
郑志昊认为,基于社交平台上的海量用户属性,SNS营销和社交广告系统能更精准的分析出客群特征,在广告中引入真实好友关系链,社交广告能打造出“好友的推荐是最好的广告”的场景。
王秀娟表示,在传统媒体上是加大曝光量,在社交媒体上是先做品牌及产品的消费者洞察,把想传达的创意,对应到一个能产生共鸣的消费者通用行为需求上,让最有消费动力的用户先参与,再去影响他朋友中的潜在消费者,再去对没有消费需求的用户去做触动和告知。
“SNS营销的核心是社交关系带来的口碑和传播力。”董本洪指出,善用这个核心点可以实现传播的量变与质变,达到品牌建设甚至电子商务的目的。
以下为互动实录:
王秀娟: #SNS大家谈# hi,大家好,很高兴今天和PETER,CHRIS一起讨论社交媒体营销的话题,谢谢大家这么踊跃的提问
克里斯董: #SNS大家谈#大家好,我是im2.0 CEO克里斯董,很高兴和大家交流社会化营销。
cici: #SNS大家谈#请问sns营销核心价值是什么?
郑志昊Peter:对于社交广告和SNS营销核心价值的陈述也可以借鉴Facebook COO沙里尔?桑伯格提出的价值主张(value proposition):用户触达广,精准相关度高,用户参与度高,社交场景丰富。
小天: #SNS大家谈#SNS该怎么赢利,出去传统的广告收入,怎么才能真正的做到营收?
郑志昊Peter: SNS的主要盈利模式有,1.直接的增值服务的高端会员模式(premium service). 2.开放平台共赢和收入分成,3.直接的自主游戏运营(包括整合平台体验的游戏)。4.社交广告。5.泛电子商务的佣金,提成和返利。
郑志昊Peter:(接前面回答)不管是哪一个商业模式都需要很有耐心的投入和深度的打磨,才能真正的把收入模式融入在用户价值当中,而不是以牺牲用户价值的方式换取短期的收入。
Nara蜜: #SNS大家谈# SNS营销模式是如何突破传统营销模式的瓶颈,成为企业首选的营销方式的?与传统营销相比,它的优势有哪些?
郑志昊Peter:基于社交平台上的海量用户属性,SNS营销和社交广告系统能更精准的分析出客群特征,在广告中引入真实好友关系链,社交广告能打造出“好友的推荐是最好的广告”的场景,所以我们认为“更精准,更友好”是社交广告的价值特点。
Celine: #SNS大家谈# SNS营销跟传统1.0时代比起来,是不是对广告主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克里斯董:在2.0时代,用户希望与品牌有更深的互动,他们是主动参与参与的发起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所以他们对企业的活动创意、参与流程体验等各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
王秀娟:是的,社交媒体的营销,不仅对创意的要求更高,对社交媒体的产品技术的深度使用包含接口对接的需求都更高
姚蓓蕾: #SNS大家谈#能谈下微博营销和sns营销的区别嘛?感觉现在sns不像前两年那样热了,倒是微博的热度越来越高,微群,从某种程度讲,将社交变得更专业。您觉得二者可以共存嘛?
郑志昊Peter:都是Social Media的范畴,都有很好的用户价值。理论上微博社交广告通过对微博用户数据的解析,通过用户属性,比如年龄段,关注内容,粉丝关系,用户与粉丝的互动等进行精准定位,商家可通过微博、投票、位置、评论、关注、分享等互动方式投放广告,最终达到精准营销,并提高广告转化率。
水墨桫椤: #SNS大家谈# IM2.0在互动营销领域攻城略地的速度很快,请问你们是如何做的?你们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质吗?
克里斯董: im2.0希望以创新带来营销效果,而创新要靠策略、创意与媒体平台的无缝整合。以和腾讯合作为例,我们来自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团队、一流的创意及品牌人才,能共同掌握各产品的特性和用户行为,把最有效的Idea植入并发挥。
王秀娟: #SNS大家谈#社交媒体的营销最SEXY的方法论,是赚取媒体,也就是说能引发用户基于社交网络平台的自传播,这个体系下的效果如何监控呢
克里斯董:社交效果体系监控基本分三个纬度:1.由投放广告带来的触发,2.由用户互动带来的传播及后续互动行为,3.品牌粉丝或潜在用户的积累。目前,这三个纬度都可以在平台上做有效持续的追踪。
郑志昊Peter:腾讯社交广告非常注重效果的衡量,对APP安装和收入转化,对电商的成单转化率等能够衡量的分析都给出了实时的分析,在能够获取到的数据和分析范畴内,智能的帮助提升社交广告的精准定向,广告主对此非常认可。以电商为例,韩都衣舍通过QQ空间社交广告推广和社区关系链传播,ROI超过业内平均2倍。
王秀娟: #SNS大家谈# Peter,现在QQ的社交产品很多,有QQ-ZONE,QQ微博,微信等,现在相关之间打通,实现整合性的营销渠道能够实现吗?
郑志昊Peter:这也是腾讯社交广告和社会化营销平台正在努力的方向,目前也正在技术能力层面,在数据挖掘层面,在广告资源方面逐步的实现打通,整合性的营销渠道是可以期待的。
克里斯董:是的,腾讯产品资源的整合可显著提升社交营销的价值。
孔令鹏: #SNS大家谈#请问在国内电商企业中,社交营销占到的比重应该是多大,企业应该将社交营销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来对待,如何将社交营销和线上线下结合起来?
王秀娟:电子商务企业目前的营销方式更多的传统的方法,即点击转化购买,考核的KPI是CPC,ROI,客单价等,这种方法比较落后,驱动力是打折,抓的有明确购物愿望的消费者,而社交媒体可以更贴近消费者的潜在购买欲望,设计互动情境和流程,激发消费者的潜在购买需求,把用户的潜在物欲在好友中间去传播
张小白: #SNS大家谈#近期的几个优秀案例让人有目共睹,im2.0确实做到了注重实效,且很全能。王秀娟(@susanwang0517)克里斯董(@kelisidong)您如何看待在mobile端有效实现SNS互动及多次传播?
克里斯董:手机本来就是为社交而生,所以社交落在移动平台上更加应用强关系及地理位置的整合,腾讯的微信就是深具潜力的产品。将来移动端可有效整合线上与线下,对各种商业应用尤其是零售业帮助很大。
王秀娟:社交媒体的传播重点要设计传播模型,这个模型正向扩散的口径越大,引爆的效能就越高,通常希望模型在20度以后都是放大式的几何倍数递增的传播形态
未白: #SNS大家谈#听说大街网已经开始有市场营销的案例了,作为一个从招聘网站起家的公司,你们是怎么升级这个能力的?
王秀娟: LINKEDIN,大街这种BSNS的商业体系会更为系统和完善,是同时TO B,和TO C的,BSNS和微博,人人这些通用SNS不同,不是资产做大了,再表层的设计营销体系,而是从一开始对用户的营销体系设计中就有无数的TO C,TO B的营销应用接口
Nara蜜: #SNS大家谈#大多数人理解的比较直接、传统的SNS营销思路是直接把SNS网站当作一个普通的媒体来投放广告。但实际操作上看,这种做法低估了SNS的营销潜力,您认为SNS营销真正的核心是什么?
郑志昊Peter:确实是需要把握住一些核心特点,需要理解社交广告资源是优质的有场景化的广告资源,这里有精准聚焦目标用户,这里能够关系链助推广告转化。潜移默化的打造出“好友的推荐是最好的广告”和“符合用户需求的营销是有用户价值的营销”,这都需要平台与广告主不断的探索和挖掘。
克里斯董: SNS营销的核心是社交关系带来的口碑和传播力,善用这个核心点可以实现传播的量变与质变,达到品牌建设甚至电子商务的目的。im2.0在QQ空间的DELL存钱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透过朋友的相互支持完成品牌的传播任务获得购买的优惠,实现品牌和消费者的双赢。
王秀娟: #SNS大家谈#社交媒体营销的5种大的形势,social ad,social app,social video,social CRM,social platform最有效的形式是?最好的联动方案是?
克里斯董:大体而言,可以social platform为基础,以social CRM为长期目的,以social app呈现表达品牌理念的互动形式,以social ad和social video作为触发及覆盖的武器带动5S联动,达到最深最广的传播效应。
郑志昊Peter:可能比较难对比每一种方式而分出伯仲。社交广告有优势,比如丰富的用户画像和精准的定向,比如强大的Viral病毒式的传播,而完成这个优势的闭环,必须有对用户的深度理解(数据挖掘,CRM),对场景(App,video,feed)的良好把握,所以可能说“能够做到营销的真正闭环最好”。
Nara蜜: #SNS大家谈#随着社交型媒体的兴起,不仅让消费者拥有了交友互动的平台,更让企业有机会设立品牌主页,产品信息,与消费者互动,给消费者个性体验。作为大街网这一高速发展的社交网站的CEO,您是否认为社交模式将为SNS营销新的王牌?
王秀娟:我认为传统的点击营销模式会越来越弱化,最终会变成SOCIAL媒体引爆的初始冷启动的一个营销入口
王秀娟: #SNS大家谈#目前社交媒体营销,广告主都很赞同并且渴望有所作为,但是这些媒体的最大化价值实现。需要对媒体本身的用户的传播的路径设计的非常到位,要深度懂媒体懂产品,这块的瓶颈如何突破呢?
克里斯董:广告主要打破以往的思维,不再只重视单纯的创意表现,而应该寻找一个能掌握WEB2.0产品和平台技术的营销合作伙伴,完整有效的把控互动产品设计及用户体验,才能最大化实现媒体的价值。
Celine: #SNS大家谈#用户体验是互动营销的重点,如何能真正的全面覆盖用户体验,实现品牌和用户的深入互动?
王秀娟:扩大传播的用户规模是结果,在传统媒体上是加大曝光量,在社交媒体上是先做品牌及产品的消费者洞察,把想传达的创意,对应到一个能产生共鸣的消费者通用行为需求上,让最有消费动力的用户先参与,再去影响他朋友中的潜在消费者,再去对没有消费需求的用户去做触动和告知,我们有个模型叫1,9,90。
贺学威: #SNS大家谈#今天看到一个戴志康的文章,里面有提到SNS营销重点还是在好友关系的传播,但是现在互联网活动中分享的往往都是无效的信息,甲方总是想抓大抓全,所以腾讯在好友关系这个点上是否有很好的案例可以去教育客户呢
郑志昊Peter:多家知名APP开发者,电商网站已真实体验QQ空间社交广告。Zynga,恺英等社交游戏公司,蘑菇街,美丽说,京东商城,珍爱网,韩都衣舍等电商网站都获得了不错的推广效果。
Celine: #SNS大家谈#很多企业业主都很关注微博,IM2.0怎么看待微博营销?
克里斯董: im2.0的观点,微博是社会化营销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他正经历一系列重要的改变:1.由C2C转向B2C,2.由媒体属性转为平台属性,3.由EPR到Engagement。换言之,营销价值开始随着用户基数扩大而增加。
迪凯特: #SNS大家谈#在社交营销的发展浪潮下,传统媒体门户网站是否会在营收增长预期大大降低,甚至被市场抛弃?
克里斯董:门户代表付费媒体(Paid media),社交媒体代表赚取媒体(Earned media),两者交互运用以产生最好的营销效果,未见得是绝对的取代关系,但任何广告主都想要赚取媒体,所以社交媒体在营销策略发展过程中会越来越成为首要的考量。
王秀娟: #SNS大家谈#目前社交媒体营销,广告主都很赞同并且渴望有所作为,但是这些媒体的最大化价值实现。需要对媒体本身的用户的传播的路径设计的非常到位,要深度懂媒体懂产品,这块的瓶颈如何突破呢?
郑志昊Peter:这个可能真的没有万灵药,需要从现有的成功案例和体验中提炼和学习,每个领域各有特色,国内的分别属于不同领域的恺英,美丽说,蘑菇街,珍爱网,招商银行都根据自己行业的特点结合SNS做出成绩,国外的Obermutten小镇和Kia汽车的facebook案例也很典型,大家可以学习。
王秀娟: #SNS大家谈# QQ现在的社交媒体营销体系对公司和广告主有一个合作系统规划吗,我们看到新浪微博在广告主之下设置了一些深度的营销合作伙伴,譬如专门运营PAGE的,专门做APP的,专门做数据的,等等
郑志昊Peter:是的,在产品和运营体系逐步完善的基础上,公司和大的广告主可以更深度的参与到社交广告和SNS营销的运营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成功的player在数据运营,认证空间和微空间的运营,在App营销等方面上开始发力和做储备。
张智勇: #SNS大家谈#微博运营方,对目前的各种微博营销,典型的例如花钱买转发,是支持还是反对?
王秀娟:这种方法根本不会有大的作为,微博引爆靠的是消费者需求洞察,并且基于洞察做出能引发传播的应用和活动,并且跟微博平台提供的各种产品功能深度对接,买粉丝买转发的弱智方法不会有长远之道,也不会形成气候的,当然媒体还是应该设置机制,避免这种灰色的破坏生态链的行径
Nara蜜: #SNS大家谈#游戏,作为SNS的一条重要的生命线,越发的赢得广告主的青睐,但最常见的方法往往是简单的道具植入,im2.0趣多多项目作为游戏SNS植入的成功案例,是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将趣味原则、利益原则、互动原则、个性原则有效的结合的?
克里斯董:感谢大家对im2.0营销作品的关注,im2.0的观点是游戏是可以引导大多数网友作深入互动的路径。由于我们有完整的游戏制作能力,所以在发展策略时可以从0开始,去寻找最能表现产品特性的创意题材,连接用户的需求和洞察,制作最精美的游戏来打动消费者。
仰天: #SNS大家谈#社交广告对区域行业有什么吸引力?
郑志昊Peter: SoLoMo是未来的大趋势,Local和区域性的服务行业这块很大的市场,非常看好社交广告领域。有些服务价值链条长,需要对地理,商家等信息较强的整合能力。这需要更多的耐心来落实,又要避免走弯路(欺诈,不真实,服务质量不保证)。国外已经有了不少优秀的案例,例如本地化团购。
kimsung-金星: #SNS大家谈# QQ空间的社交营销思路跟Facebook是否一样,特色是什么?
郑志昊Peter:有两点相对的优势,一个是丰富的用户画像和精准的定向,另一个是强大的好友传播。腾讯产品线非常广,用户基数相对较大,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对用户的理解,丰富的用户画像,帮助我们精准定向到广告最匹配的人群。
郑志昊Peter:广告主可以通过我们的系统,精准定向用户的年龄、性别、地域、学历、兴趣、状态、付费能力、上网场景等多纬度属性,最大化发挥广告的效果。另外一个是基于好友关系链的社交传播能力。
郑志昊Peter:例如传播能力这一点对APP开发商尤其有效,通过安装Feed、分享、邀请、FreeGift等多种传播渠道,一个广告带来的有效用户,能为APP带来多重的传播价值,带动更多的好友加入,最终形成N次放大的广告效果。
社交媒体改变了21世纪的人类沟通方式,并重新定义了社交关系,不过和过往一样,社会层级乃至三六九等依然存在着,明星依然是明星。明星们拥有了这种更强大的沟通工具,和他们的追随者及时互动交流――或者用市场营销者的口吻,“品牌延伸”更加成功。
社交媒体,对于过往只能在赛场向公众展现自己的运动明星,更是一种媒体化、公众化生活的革命。他们只要随手拍张照片或发个emoji表情,就能引起万众关注。越细微、越生活化的内容和情绪表达,越能引起大众兴趣。C罗和儿子拍的几张独家照片,成为Facebook上浏览量最高的照片;莎娃在大满贯伤退后,用emoji表情回复一位为她惋惜的记者的Twitter,成为了体育版头条;宁泽涛的各种形象、刘翔的婚讯,都是微博排行榜热度第一;斯诺克球员马克・阿伦在Twitter上对中国海口的咒骂“这是一个可怕的地方!今早见到了一只死猫,难怪这里臭不可闻!估计全城到处都是死猫!”,居然变成了斯诺克赛事版权持有者,和中国承办方讨价还价的论据。
这些符合大众窥探名人隐私趣味的社交媒体内容,只是运动明星们用来保持在公众视线中活跃度的手段,对他们而言,社交媒体更大的价值,恐怕还是在于主动传播和发声――传统媒体环境里,媒体能控制住明星形象,让不让你说话、是否采访你,决定着你的声音;哪怕采访了你,报道撰写和主题提炼依旧是明星们无法控制的。社交媒体改变了这一切。勒布朗・詹姆斯回归克里夫兰、李娜的退役、张琳M和切尔西之间的转会可能,明星们都能用自己的口说出自己的话,避免了沟通壁垒以及纵的可能。
运动明星的影响力和粉丝数量,完全不输给娱乐明星。C罗在Twitter上现有3770多万粉丝,是他祖国葡萄牙人口的近4倍;哈梅斯・罗德里格斯,2014世界杯一炮而红,Twitter粉丝859万。如果这些粉丝决定在同一时间来看他在皇马的比赛,就需要107个伯纳乌球场。而且巨星的个人魅力,在社交媒体上被放大,C罗和梅西在Facebook上的点赞数,都远胜皇马、巴萨两个俱乐部。
这样大的影响力和粉丝人群,让粉丝经济成为事实,让追随他们的各种商业品牌获得了额外空间。只是,和“形象至上”的娱乐明星相比,运动明星在社交媒体内容的供给以及形象维护上,远不够专业。大家发推的时间不缺,和粉丝互动的时间却几乎不存在,因此和团队人员更多、执行能力更强的娱乐明星相比,绝大多数运动明星属于单向输出模式。
从运动明星在社交媒体上主动关注的人数,就能发现他们的低交互性。像C罗在Twitter上只关注92人,这意味着每409783个关注他的人当中,他只关注1个。这还不是最差的,罗纳尔迪尼奥Twitter上有粉丝1260万人,他只关注12人。
交互性低,或许是运动明星社交媒体属性的特点,毕竟大家都有着真人秀主业,社交媒体的维护,如果没有庞大的团队支持,实在招架不过来。但娱乐明星不同,Twitter上粉丝数第6的Lady Gaga,粉丝5040万,她主动关注13.2万人……更可怕的是贾斯汀・比伯,粉丝6720万,他关注23.2万人。当然还有奥巴马,粉丝6370万人,关注64万人……看过这些数字,我真希望,这些明星大佬们,即刻解散他们的公关社交团队,亲身打理这些社交媒体关系。那会是多么疯狂的场景。
在运动项目分类上,足球当然是最受欢迎的领域,Twitter运动类别前10名中,8个来自足球。在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伊弗斯博士的研究报告里,对伊涅斯塔、皮克和厄齐尔能排进前10给出的理由是“他们效力的高影响力的豪门俱乐部,为他们增加了社交媒体吸引力。梅西在Twitter上没有官方账号,但一个Team Messi的粉丝数都能过百万。体育Twitter前10名,内马尔、伊涅斯塔和皮克都来自巴萨,这也被伊弗斯归结为“豪门效应”。
相比传统电商而言,网红电商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带来巨大的免费优质流量。资本市场通过长期的观察,确认了网红电商的长期生命力:不断出现在各类消费领域的网红群体、网红电商在粉丝-交易转化率上明显的优势、中国巨大的过剩供应链能力急需和新兴的消费拉动势能结合……这些都是投资人看好网红的重要原因。
网红电商掀起社交商业冰山一角
任何事物,都会有一个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的自然规律在里面。网红在享受电商带来的红利之时,还不断刺痛传统电商的神经,因为这些网红并没有给电商贡献一分钱的广告收入。广告收入,却是这些传统电商平台收入模式的核心。所以,也才有了像蘑菇街这样平台开始自己培养网红,最终是想将网红控制,为平台带来利益。
然而,“网红电商”这个词可能是个阶段性的、容易使人误解的词汇。没必要也不可能,未来每个企业都需要有一张大眼睛和V字型的脸,嗲嗲的和消费者沟通。其实更准确的一个总结,应该是:主流商业模式,正在进入“社交商业”的时代。
社交商业一个牛逼的发展趋势
社交商业Social Business,指的是什么,看下面这个表格可能会更清楚一些:
解释一下:从线下商业模式到线上商业模式的转变,几乎所有的行业都经历了多年的冲击和转型,然而技术发展趋势和消费者行为模式的变迁不可阻挡,到今天为止,还有很多行业仍然在经历着在线商业化的转型。
从在线商业模式,向社交商业模式的转变,又会是一个新的波澜壮阔、无人幸免的商业变迁趋势。尽管刚开始看起来,有一些难以理解、并且无法相信会成为生活常态的小胡闹:网红电商对于主流商业而言,目前就是这样一个阶段性的代表现象。
为何社交商业不可阻挡、一定会到来?因为社交商业能够帮助企业建立起一个高效的营销生态圈,在这里面企业可以直接和消费者通过社交平台建立连接,社交商业的最大优势就是和用户的情感连接加用户管理。
驱动社交商业加速发展的因素
1、社交连接技术能力的不断发展,企业自媒体成为连接消费者的核心
社交应用本身的技术不断发展和成熟,给商业提供了过去需要花费上千万成本才能实现和维系的低成本的与消费者连接与沟通的技术框架和能力。这种社交连接的技术所能产生的价值,必然会推动商业模式转型,充分利用社交沟通所能够给企业和消费者关系之间带来的新的沟通方式:一对一、个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2、消费者的自媒体,正在变成企业最重要的媒体资源
社交技术带来的另一个重大的根本性的变化,是把媒体进一步的碎片化了,每个普通消费者都是兼具收入贡献价值和媒体贡献价值的双重身份。单个消费者的媒体价值,虽然看上去零散、简陋、难以管理,但是对于消费者自媒体覆盖的范围而言,这个媒体的可信度高、易于互动、转化率高。
3、商业和生产力发展的阶段,导致消费者对消费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物质选择上更加富足的消费者,对于消费本身的乐趣,已经从“买到”(可获得性),到“买好”(性价比、选择的乐趣),再到正在大规模普及的“买好玩”(消费的意义不在于消费的内容,而在于消费的动机、消费过程的体验和消费后附加的价值)。理解这个逻辑,才能真正明白所谓粉丝经济、打赏经济和社群经济的实质消费心理。
4、社交商业,不是在社交媒体上嫁接电商,或者在电商平台上添加社交功能这么简单
社交商业的概念和逻辑,本质上不是一个平台级的概念,而是一个企业级的概念。因此,无论是多么强大的平台,不管是超级电商平台还是垄断社交平台,简单的希望通过平台产品机制的改变,来赋能平台上的企业进入社交商业的模式,逻辑上都是难以成立的,实践中也没有人成功。
社交商业下哪种企业将崭露头角
那么,哪些公司会成为社交商业趋势中的受益者,哪些机会可能会借助社交商业的大趋势,成为创造巨大商业价值的机会呢?
网红电商:也许会诞生出新一代的消费品品牌,每个细分品类都有存在着颠覆工业化时代大品牌的可能性,但也不排除很多品牌的生命周期会变得更短,一段时间内会有更多的小而美的品牌的机会。人格化品牌之间是否会、如何能够形成合并,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需要持续观察的命题。
网红经济公司/批量网红培育公司:很难,世界范围内,还没有特别大的造星或艺人经纪公司。批量培养网红要持续成功的难度,可能还不如专注做和网红对接的供应链专业管理公司更有机会。后者的能力复制成功率与规模效应都会更足一些。
社交商业基础能力赋能商:很可能是产生新巨头的机会。这一类公司在计算机时代,是一批的硬件公司和软件公司。在社交商业时代,可能不仅仅只是软件公司,还得同时是数据技术公司、广告优化公司、营销创意公司甚至是资源整合公司,所以像IBM、蓝色光标这样的企业不停收购对岸公司,力求做到资源集中整合。
最新研究认为(丁家永,2015),今天的80后和90后与70后相比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之一就是其使用媒体习惯发生了巨变。80后作为今天中国社会重要力量除了职场上的特点外,最重要的是生活轨迹或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他们再也不像70后还有充足的时间坐在电视机前,而是用更多的时间与更多的媒体接触。至于90后一代的资讯接受模式则已全面改变,互联网和手机或移动互联的智能机已不能离开和不能离手,各种社交媒体已成为80后、90后甚至00后联系世界的最重要方式。
在最近一份关于80后、90后的有关视听媒体状况调查报告中(丁家永,2014),有超过40%的80后、90后受众表示几乎不看电视,25%左右的80后、90后观众3天以上才看一次电视,只有少量的80后会每天看电视而且是他们喜欢的选秀类节目。尽管这些数据还要需要进一步地验证,但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那就是电视对于锁定和覆盖这些80后90后群体,其影响力正在减弱,随之而来的是新媒体或各种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的社交媒体,它对于80后特别是90后群体正在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里的新媒体主要是指包括基于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智能手机的社交媒体。要全面认识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影响与价值首先要从新媒体和社交媒体产生的原因分析入手。
一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下消费者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媒体接触时间与方式的变化。互联网与移动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学习的方式,在消费者的生活时钟里,除了看电视、看报纸、逛街、差旅等传统行为,收邮件、搜索信息、上论坛、写Blog、收发短信、微博、微信以及在线交易等由互联网与移动互联创造的生活方式已成为消费者的生活环节与方式。新媒体的发展导致80后和90后群体的生活形态日益多元化,他(她)们在互联网中长大,沉溺于从网络获取资讯和娱乐,而日常的生活方式又被各种各样的数字户外屏幕所包围,手机更是24小时都伴随的媒体。
二是由于消费者行为变化导致品牌营销传播模式,如精准广告、电子商务、网络社区、网络视频、盒子、网络电视等等新媒体迅速兴起。这表明在互联网下品牌营销关键是通过传播与沟通理解客户需求、满足需求、获得回报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商品买卖。新媒体习惯和社交媒体出现改变甚至颠覆经营者原有的广告投放模式、媒体策略和传播策略,这一点正是我们经营者应该引起高度注视的。调查表明(丁家永,2014),最近两年有超过70%的经营者正准备降低传统媒体的预算份额,大幅增加新媒体特别是移动互联广告的预算,移动互联广告则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数字化新媒体。面对80后和90后受众和媒体格局变化,如何将大部分预算转向更加精准影响80后和90后的新媒体是摆在经营者面前的新课题。
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时代,网络上的社群是通过微博、微信等SNS为代表的社交网络行为所组成。它对传播品牌价值格外重要,因为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行为实质就是个“鱼找鱼、虾找虾”的分类分群社交群,本质上讲是以价值观和爱好等形成的社区。而互联网下的社交媒体就是人们与志同道合的人分享信息、建立网络关系的社群所组成。成功的社交媒体有三个基本指标:一是彼此之间的联系强度;二是彼此之间价值观、生活方式的相似度;三是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可信度。品牌社区建立就是依据这三个指标建立的,具体地说,品牌社区是指针对某种特定的品牌建立网络论坛,当相关品牌的追随者们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便会建立虚拟论坛以跨越地理、语言和文化的界限,使网络上的志同道合者获得归属感。基于社交媒体建立的品牌社区是目前品牌营销的重要方式,实践证明也是有效的。
面对新媒体或社交媒体的发展趋势,经营者如何做好品牌营销传播让消费者感受价值呢?目前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好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对微信来说,没有关注者,自己的公众平台肯定是用不上的。能用的只有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附近的人,当然添加好友的话,可以直接接入QQ的用户,有些资源可以找其他的公众账号推荐。对微博来说相对容易些。微博找人可以确定大概的范围,找到目标群关注的大号可以获取精确些的用户,搜索产品相关的词也可以获得产品的用户,有推广资金的可以直接投粉丝通。当然大号推荐可以降低工作量。其他的论坛、群之类的就不说了。记住:微博也好、微信也好,凡是做的好的,都是为社群创造了价值,并让消费者体验到了。
另外如何将互联网下不同广告形式配合社交媒体发挥作用也是十分重要。如广告的植入。将网络广告植入到网络新闻和网友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去,让广告随消费者关注的网络内容一起被浏览和记忆。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将网络广告与网络上的娱乐活动、游戏等结合起来,在广告传播互动的同时,让人们体会到网络的乐趣,成为内容的一部分。激发用户的分享。再如将广告做得带有故事性,或者是形成短时间的注意力焦点,让这些广告成为网络上的病毒一样被人们主动传播的内容,然后以消费者分享的形式,通过SMS、微博、博客、BBS等手段进行传播和扩散,建立网络口碑和影响力。今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上的广告不再是单纯的产品展示的平台,而是一个集分享、互动、社群、口碑传播于一体的网民信息聚合平台,只有整合传播力量才能产生价值。
随着80后和90后甚至00后成为主流消费群体,经营者要把握好新媒体发展趋势,洞悉新媒体规律,积极拥抱新媒体,用好新媒体,与时俱进,抓住未来十年中国消费市场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商机。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中国市场学会 品牌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 专家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时代。据IDC的预测,2012年的数字化内容将增长到2.7ZB,较2011年增长48%。至2015年,数字化内容将以火箭式的速度逼近8ZB。在大数据方面,IDC预测超过90%的数据将是非结构化数据(例如图像、视频、MP3音乐文件、以及其他基于社交媒体的文件和在Web上进行的工作)。大数据蕴藏着丰富的信息和价值,但是目前为数众多的企业还是困惑于理解和分析数据。
如何运用好大数据,发挥数据资产的商业价值,这是大数据时代最核心的挑战。
2012年6月,独立企业数据集成软件提供商Informatica的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苏哈比・阿巴斯(Sohaib Abbasi)来到北京,19年前他一手创立了Informatica,并且以严谨专注的个性引领着这家战略明确的公司稳步增长。他与《商业价值》的记者围绕当前炙手可热的大数据的话题展开了交流。
Facebook 、Google、亚马逊这样的公司正在运用数据的力量来获得商业上更大的成功,并且传统的金融、电信等企业也在充分运用数据来提升自己的商业竞争力,Informatica如何看待商业世界对大数据的价值期待?
Informatica认为大数据是由3项主要技术趋势――海量交易数据、海量交互数据、海量数据处理汇聚组成。
尽管目前为数不少的CEO们仍然对大数据所带来的益处持怀疑态度。社交媒体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为海量数据做出了贡献,这导致个人消费者和企业用户在数据交互方式上的转变。我们正在经历信息的爆炸,不同类型的数据被存储在云中,并跨越多种不同的系统,即我们所说的“大数据”。
当涉及到客户数据时,大数据由“数据金沙”组成。大众购买习惯、生活方式以及观念等信息对商业机构而言向来不容易获取。然而,通过在众多地方进行搜索,将这个数据用企业核心的IT系统进行定位、整合可能是非常困难的,甚至近乎于不可能。
对于企业而言,挑战不是如何管理正在被创建的大量数据,而是如何管理不同层面的数据并进行有效分析,从而充分利用数据的价值,并从中获得真正的回报。我们期望让世界各地的企业获得最大化的数据投资回报,赢得竞争优势。全球现在有5000家企业运用Informatica使用及管理其在本地的、云中的和社交网络上的信息资产。而且,Informatica还将一直专注在这个领域。
如你所说IT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你怎么看计算技术的发展趋势?
计算技术本身在哪里计算、怎样计算和进行什么计算,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计算的地点是在公司的内部现在已经转到了云端。计算的内容从传统企业用Oracle或者SAP这样的工具计算,转到社交媒体(如facebook、中国的人人网)的计算。从计算方式上也有很大的转变,原来我们使用PC,运行微软的windows、office,现在则有很多移动计算,超过50万量级相关的应用。可以说3大发展趋势正在改变着IT行业的格局,越来越凸显了数据集成本身的价值。
在海量数据的时代,你觉得企业运用数据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业务计算的首要任务已经从自动化交易转向简化交互。社会化计算代表着下一代以数据为中心的应用潮流,在像Facebook这样的社交网络服务中获取交互数据。
移动计算意味着利用数据访问设备捕获类似于位置数据这样的传感器交互数据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同时,社会化计算和移动计算的采用,意味着数据采集的量和方式将大大增加。
业务计算的价值所在正在从提升运营效率转向提升企业效能。之前,企业将注意力放在ERP、CRM这样的应用上,以期通过信息化、自动化交易处理来提升运营效率。但是在今天,哪怕是传统企业的关注点正在从业务管理转向品牌管理,以提升企业效能。企业越来越迫切地主动接触客户和进行消费者感受分析,社交媒体让企业的整体品牌管理成为可能。今天的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致力于成为社会化企业。
社交网络在任何时候都是发展最快之一的载体。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消费型社交媒体从无到有,如今已拥有了超过10亿用户。对于消费者而言,社交媒体已成为一项主流技术,而且很快也将成为业务领域的主流技术。事实上,大多数企业已经把社交媒体当作一项重要的市场工具。我相信无需多长时间,社交媒体即将被广泛采用,以提升企业效能。
Informatica拥有全球几千家客户,那么Informatica如何帮助客户提升了商业价值,能具体介绍几个实例么?
Informatica的一家零售客户,采用Informatica相关的产品,可以帮客户找到他们“最佳的客户”。“最佳的客户”是哪些客户呢?是在他们的实体店,或者他们的网上商店,或者在他们的目录上最经常购买的、花钱最多的一些客户。而Informatica管理分析这家零售企业的交易型数据,同时把交易型的数据与社交媒体产生的数据能够关联在一起。Informatica把交易型数据与交互型数据来进行结合,帮助这家零售企业找到这些“最佳客户”,并且分析“最佳客户”的购买行为,去更多地影响“最佳客户”的消费行为。
另一个典型的Informatica的客户案例是一家美国的证券交易所:DirectEdge。通过采用Informatica的数据解决方案,处理的交易量能力增加了5倍,但从硬件成本上他们只花了比原来少一半的成本就实现了这样的交易量。比起原来,他们的成本效率提高了10倍。这家证券交易所增加了5倍交易量的处理能力后,DirectEdge已经跃升为全美排名第三的证券交易所。
就目前而言,对于有些传统型的企业,会担忧在大数据应用方面的投入产出比不太划算,你怎么看待这种观点呢?
现在的信息时代唯一最有价值的资产就是数据。要最好的去了解客户需要去分析数据;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也需要分析数据;提升业务灵活也需要分析数据;进行业务的合规也需要分析数据。
挖掘到数据价值将是最有价值的竞争优势,值得投入。能够充分利用数据的企业将占据先机;如果企业不重视并逐渐采用大数据相关的新兴技术,那么企业会逐步落后。
已经有很多企业踏上挖掘数据价值的旅程,使用大数据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客户体验,并通过这些新的沟通渠道、根据客户的习惯和表达态度,预测每个客户正在寻找什么。通过有效地管理大数据,企业能获益良多,例如加强客户关系、增加交叉销售和追加销售、以及对预测客户消费习惯和趋势的第一手洞察力。大数据是提升客户忠诚度的绝好机会,这对于包括保险业和电信业等等很多行业尤为重要。
小众永远都有,但中国真的存在有市场价值和营销价值的小众吗?
很早以前,就不断有人讲市场细分的问题,然而,中国还没有真正形成细分市场的营销体系。
多数市场细分不能视作小众。比如川菜,属于中国菜的细分市场,但不是小众。在四川省,它绝对是大众。
消费者数量少,也不能视为小众的标志,比如只在某个县消费的产品,数量不大,但在这个县里,它的市场占有率或许并不低。
越是高端产品,比如奢侈品,消费者越少,但高端也不一定是小众。在中国,奢侈品经常卖爆,就像中国满大街都是LV。更何况,中国有多少人买奢侈品是居于真实需要?恐怕更多的人是为了炫耀和标榜。
我认为,真正的“小众”,应该具有四个特点:
第一,消费者是高度分散的,而不是集中的。居于地理细分的市场,无论大小都不是小众。
第二,消费需求是稳定的,能够形成一系列关联性的小众消费,不是冲动消费或一次性消费。否则,无法开展营销活动。
第三,居于内心真实的需要,而不是用于自我表现的社会性消费。
第四,小众通常是高端的。
中国目前还处于大变革时期,对高端的需求严重受国外影响。最典型的特征是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两极化”:日常生活消费的低端化,高端炫耀性需求。
这种情况下,高端小众需求很不稳定,重复消费较少,属于偶发性消费。比如,中国人出国旅游时,有成批购买奢侈品的现象,不能据此推论中国普遍有钱,因为这属于偶发性消费。
谁愿意只做“小众”?
我推断:中国有小众,但短期内很难形成有价值的小众市场,而且更难形成小众营销。
不仅小众难以形成,连江南春的“分众传媒”,红火一阵子后,也很难持续。
社交类工具盛行后,有人认为迎来了小众营销的时代。比如以前的BBS、博客,以及现在的微博、微信,人们普遍都有这种预期,“三无”创业者们尤其蠢蠢欲动。
通常认为,这类社交媒体,往往是同类人的集群,应该成为最佳的小众营销的阵地。
然而,社交类媒体的商业化,至今没有形成气候,也许很长时间内也难以形成气候。即使那些“大V”(已经不是小众了),商业化的价值也没有形成,也是在不断尝试和摸索――它能否被受众接受,是新一轮营销考验,因为普遍还没有看到持续性。
确实有人利用社交媒体做营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那不是社交类媒体本身的价值,而是社交媒体制造话题,引爆传统媒体(大众媒体)的结果。所以,社交类媒体的营销,基本上都是剑指大众传媒,希望引起大众传媒的关注,形成二次传播、三次传播,最终实现大众传播。
目前,小众营销的难题在于:
第一,寻找小众客户的难度太大,因为真正的小众是分散的;
第二,因为小众消费的偶发性,跟踪原有客户的难度较大,较难形成持续黏性;
第三,因为小众的关联性消费较少,客户价值降低了。
当然,借小众营销之名,行大众营销之实,通过社交传媒,引爆大众传播,目前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