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5:54:52
导语:在音乐新课标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芙蓉区教育局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实施意见》和《新课标,新理念》,根据我校三年发展规划的要求,完善学校艺术学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我校在艺术方面的教育水平,教学质量与活动成效,扎实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学生为本坚持教研教改;以教育创新为突破口,加强普及力度,提高普及质量.根据学校的特点,开展一系列符合实际的,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类活动,使每一位学生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有所得,有所获,推动学校艺术工作的整体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二:主要工作:
1: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芙蓉区教育局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实施意见》和《新课标,新理念》以及学校三年发展的总体目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艺术修养的全面发展.
2:积极配合学校教研工作,完成电子教案等教研任务.认真履行学校教务工作,完成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及提前备课.
3:落实好学校艺术类的各项活动,加强对音乐各训练小组的管理和指导,使教师在每一次训练中有所得,学生在每一次学习中有所获.
4:健全完善教研组的建设,落实好五条措施
1)每月一次的备课检查,要求每位老师课后要有课后反思记录(即教学后记),每单元后综合思考小结(即教学随笔).
2)组内教师间加强彼此的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2节,其中同学科教师间不少与10节.
1 23)每位教学人员每学期上校级教研课1节.
4)各学科要有一个校级以上的研究课题.
5)各学科本学期落实好一项基本功的培训.
5:组织落实好"庆国庆迎奥运"演讲比赛.
6:重组校舞蹈队,合唱队,手风琴乐队,争创学校品牌.
7:积极组织好学生元旦文艺庆祝活动.
8: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区级各类艺术比赛,争取良好的成绩.
9:做好校园集体舞的教练与推广工作.
10:落实好本组音乐研究课.
三:具体工作计划安排
1:九月份
制定工作计划,提前两周备课;
做好校园集体舞的教练与推广工作.
2:十月份
履行教学进度,落实研究课,组建学校的舞蹈队,合唱队,手风琴乐队.
3:十一月份
研究课交流,舞蹈队,合唱队,手风琴乐队,进入常规训;筹备校园元旦庆祝活动.
4:十二月份
开展校园元旦庆祝活动.(计划方案另出)
学期教学教研总结,交流.
本年度小学语文工作,围绕“注重实效,提高质量”这一目标,结合我区教学实际,依托今年我区的教学评估工作,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为学校教学服务为宗旨,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为出发点,对全区小学教导主任及语文教师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同时,为突出活动的实效性,培训活动之后采取不同形式的评价措施,以达到三个提高:
(一)提高小学教导主任指导教学的能力。
(二)提高教师学习和使用新课程、新教材的能力。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主要工作:
3月份:
五年级下册新教材培训(中旬)
培训时间:1天
参加人员:各学区及学校教导主任;全区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师;小学语文中心教研组成员
培训内容:上午:讲座 “立足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各年段课标对比及其教材分析及各部分教学建议(结合课例)
下午:① “追寻李白”文学单元及其教学
②观看课例
③评价:问卷式评价
4月份:
1、“XX年年----2011年度第一学期小学语文学科试卷分析”
(上旬)
培训时间:半天
参加人员:3---5年级语文教师;各学区及学校教导主任;
小学语文中心教研组成员
培训内容:针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命题思路和发展方向,结合我区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从整个小学阶段试卷的命题思路、我区3---5年级考试情况分析及存在问题、本套试卷各部分设计意图及各个版块中体现的年级的层次性、对今后教学的指导意见等方面开展专题讲座。
培训评价: 待定
2、积极筹备期中检测工作,检测后收集并整理检测结果及分析。
5月份:
1、成立矿区首届“小学语文校本研修专业团队培训班”并开展活动。(中旬)
培训时间:1天半至2天
参加人员:各学校教导主任、部分骨干教师(中心教研组优先)40人左右。
培训内容:①结合集体备课,开展“文本解读”讲座
②参加培训学员分组,并集体同备一课
③每小组推选一人进行现场作课,并开展课后研讨及评课活动
2、教导主任业务培训(下旬)
培训时间:1天
参加人员:各学校教导主任
培训内容:①新课标的学习
②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展评课活动
③新课程理念下教案的书写
④如何指导课堂教学
活动形式:讲座辅以交流互动
评价方式:待定
6月份:筹备期末考试工作,考试后收集并整理检测结果及分析。
三、关于中心教研组的管理和使用
1、3月底完成小学语文中心教研组管理制度及职责的修改完善工作。
2、继续调动中心教研组人员搜集各种教学资源,辅助教学。
3、本学期开展两次集体活动:
(1)3月下旬,针对新教材培训中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开展研讨活动。
(2)6月初,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复习研讨。
几点补充说明:
1、在积极开展学科活动的同时,依照小教组工作细则,参与各项活动,促进教学评估工作有效开展。
2、关于音乐、品德学科的活动:3月底制定出音乐、品德学科测评方案。
关键词 音乐教学;审美教育;审美情趣;高尚情操
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只注重对音乐的专业知识的教育,仅仅将音乐课作为传授音乐技能的课程,忽视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引导,导致很多学生悟性较差,音乐素养和人文素质不高。鉴于此,新课程标准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指引,要求“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那么,如何在音乐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这正是笔者研究阐述的目的之所在。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审美教育,教师需先给自己一桶水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成为教育的目标。教师的自身修养和素质能力决定着自己的教育能力,是教育好学生的先决条件,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汲取十倍、百倍于杯水的一桶水。音乐教师必须俯下身子认真地去备教材、备学生,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和艺术修养,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言谈举止都要得体恰当,为学生做出表率,于无声处育新人。面对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工具,要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学生上好每一堂音乐课。只有教师首先具备了教育教学的知识和能力,才能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而不会误人子弟。
二、审美教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美感培养
音乐教育属于美育的范畴。新课标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学生要有审美的意识,必须先要有对美的认识和感受。音乐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时,要正确引导学生来认识美、体验美,引导学生去了解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艺术之美。对学生进行美感的教育,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组织有效的教学程序,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出美的氛围,使学生亲身感受美的教育过程。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并非是艺术院校的专业教育,所以音乐教师对于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要求可适当放宽放低,使尽可能多的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进而培养所有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都能感受艺术之美,进而增强他们的音乐想象、音乐认知和音乐记忆能力。
三、审美教育,教师要深挖教育教材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引导学生深挖教材,尽可能多地从课本中汲取营养。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已经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较为强烈,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动手动脚切身地去感受美育的内涵。例如在对音乐课中“节奏”一知识点的学习中,可让大家尝试打击乐,使学生亲身体验节奏的内涵和感觉。又如在讲述“速度”概念时,鼓励激发学生去参与律动去感受苦乐,通过他们自身的体验增强他们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体验美的含义,避免了空洞教学的枯燥感。总之,带领学生深挖教材,既扩大了教育的审美范畴,又激起了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学生通过参与也增加对美的认识和分辨,加深对审美的领悟。
四、审美教育,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感受和鉴赏音乐能力
音乐欣赏课是音审美教育的战略高地,感受和鉴赏的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应以音乐为本,音响为辅,培养学生的聆听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欣赏类内容里,囊括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种类齐全,内容丰富,是学生进行音乐赏鉴能力培养的良好教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料,上好每一堂音乐鉴赏课,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这就要求音乐教师精心设计教案,注重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使用,随时随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在欣赏中的表现和收获,进而了解他们对音乐的欣赏情况。对于较为难理解的地方,教师要适当的向学生点拨相关的音乐知识以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引导他们体会艺术语言和音乐元素的运用技巧,进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五、审美教育,教师要营造积极的音乐学习氛围
由于音乐课是传统意义上的“副科”而非“主课”,很多师生往往认为它是可有可无而非必需的东西,对音乐课并不重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尽力扭转这种不科学的观点,尤其要引导学生多多关注和重视音乐课的教育意义。为提高同学们的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有益的艺术氛围。鼓励学生演奏、演唱,使每个学生参与进来,请学生把自己的音像资料带到课堂上来共同欣赏评价,开设音乐沙龙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进而提升其审美素养。
总而言之,音乐教师是音乐的代言人,音乐教师一定要加强音乐修养,增强审美教育能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一、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概况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被誉为“世界四大音乐教育支柱”,其最大的特点――把民族音乐作为教学内容。任何一种教育体系,本质上是对这个国家的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归根结底是一种文明传承的文化核心。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就是因为它集社会、教育、历史、文化之综合要素,不仅对匈牙利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起到了文化形式无法起到的作用,而且成为国际最有影响的音乐教育体系,在世界各国广泛运用。
二、民族音乐元素在我国中小学音乐课中的现状与运用
(一)民族元素纳入我国音乐课程新课标
我国最新的《音乐课程新标准》的基本理念是:1.以音乐审美为重点,以兴趣爱好为助力。2.重视音乐实践,支持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强调民族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贯彻运用是新课标不同于以前教学要求的重要一环。明显看出,教育部门希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能够通过音乐课的学习,让学生熟悉并且热爱我国本土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高尚爱国主义情怀。随着时代地不断发展,体现我国近现代社会状况的优秀音乐作品,也可以融入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中。
(二)教学实践中教材改革民族元素之体现
为了顺应音乐教育的发展,音乐教材也应该与之相应的进行改革。从传统的教材的基础上,做出改变,将单一的、乏味的音乐文化知识进行调整,提高教材的趣味性与活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小学生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而从不将注意力放在乏味、枯燥的事物上,所以音乐教材应该在体裁与排版上都做出改革,将音乐教材的趣味性提高。
例如,成都市实验小学的课本中看到:在讲述音乐家的生平的时候,通过插图的方式来代替传统的黑白文字,使得整体的趣味性就提高了,学生对于音乐教材的兴趣也提高了,从而对音乐学科也有了更多的好奇心,并且保持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而且采用插图方式,也更加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而且也间接教授学生一种新型的记忆方式,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好的记忆知识点。
(三)教育实习中对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
柯达伊音乐教育理念的非常重视教学个案的优质化,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笔者在教育实习时借鉴了老师在教授《茉莉花》的过程的一些优秀方法和特点,并通过一系列创新形式在自己的实践教学中开展、运用。优质教案上教师的教学设定是,教法采用的多媒体教学,并且由音乐教师来进行示范教唱,然后进行讨论,最后进行跟唱学习。这样的音乐课不仅仅是在单纯的教授音乐歌曲,而是在与其他领域的内容相融合,来进行综合性的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潜能。
三、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民族元素发扬的建议
(一)提升对民族音乐的重视度
民族音乐的发展集合了多类型学科的研究于一身,使得中国民族音乐更具全面性、客观性。但是以前的教材对民族音乐并不予以重视,介绍的篇幅小、内容单一。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学习西方的先进音乐文化,同时还需要保存民族音乐的发展,并且结合新课标,全面提升对民族音乐的重视度。
(二)自然发展,因材施教
教材的使用和编创,就多要以学生身处的阶段进行创编,应该将一些不太经典但典型并具民族传承文化的优秀作品编入教材,多倡导我国音乐教育者要思考,结合其他学科的科学性借鉴并运用于我学科之中,而根据教材因材施教,也对老师的教学水平有所要求,作为音乐教育传播者,教师应当储备自己大量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容量和民族音乐知识素养,让我们的音乐教育既不提倡搞超前教育,也不建议过于松散自由的教学方式。而是通过教师队伍及教育部门对此的动脑和改革,编写出好教材,将好教材应用于实践教学。
(三)回归本土,注重原创
对柯达伊音乐教育法的研究与应用及其民族元素的延展探究,最终要回到对我国自身民族音乐之上,取长补短,相互联系,取西补中,共同发展。如果搞教条主义的全盘西化,在教育的早期就没有倾注本国文化的特点,那么所有关于先进教学理念的研究都会沦为纸上谈兵。艺术教育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假如这种教育永远不能培育出创造性人才,那么这种教育方式注定也是失败的。柯达伊当年构建他的音乐教学体系时,目的不是为了让全世界学习一种音乐教育模式,而是提供一种最简便科学的方案,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参与到音乐活动和艺术创作之中。
一、教研组建设方面
1、积极落实新课标精神
本学期,本教研组注意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有关精神,认真要求每位教师钻研教材,探讨教法,并积极地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要求老师能对教材、教法力求“挖深”、“吃透”。在几次的常规检查中发现,本组教师备课较认真,教案编写实用,针对性强,教法设计新颖,合理科学,体现出教师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和领会。
2、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学期一开始,全组老师认真学习学校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并及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在实际工作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得到贯彻和落实。每次教研活动大家都踊跃发言,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困惑或经验、建议,全组老师一起积极热烈探讨,对改进教学水平有很大程度的启示和帮助。
3、加强教研组凝聚力,培养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精神
我们每学期初教研活动有计划,学期末教研活动有总结。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课,观看教学视频,专题研讨等活动,且把这些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我组教师每次听课后都能进行很认真地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恰当,难点是否有突破,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方法的渗透等等。每次的开课时,我组都将老师上课的情景及时记录,反馈给作课老师,提高自身的上课特色。每次的教学视频活动上,各位组员老师就某一教学现象,某一教学方法等都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每次的专题研讨,每位老师都能认真的做好准备,研讨时都能即时记录其他老师的内容要点,便于借鉴和学习。
我们教研组人员多,学科杂,老师承担教学任务均很重,但我们通过每次的教研活动不断增进同事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密切的联系,并在工作上大家互相帮助,增进彼此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发扬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因此组内风气较好,对领导和教导处的指示和要求,都能及时地完成。
二、教学常规方面
全组教师认真学习、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及各项制度要求,落实在实处。在学校举行的四次常规教学检查中大部分老师的教案能按照学校要求的规范来写,即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分析,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步骤等;并能于课后及时记录教学反思和学生的作业反馈。每次检查完毕,教研组长都能把检查的结果反馈给每位教师,让其能及时改进自己的不足,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此外,本学期全组教师听课任务差不多达到学校要求,即每学期不少于20节课。
关键词:说课训练 审美教育哲学 实践教育哲学
能力模块
由于长期受到音乐学院教学体制的影响,目前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相割裂的现象依然存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校大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相对较弱,致使毕业生到达工作岗位后,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甚至不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由于教学体系中缺乏培养学生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毕业生对于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基本规范了解不够,出现对整节课的设计缺乏整体把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概念模糊,课件设计喧宾夺主,备课过程中忽略新课标与教参等现象,致使毕业生到达工作岗位后,不能迅速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对真实课堂教学缺乏掌控能力。为了进一步深化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音乐教师教育质量,加强在校生职业技能培养,尤其是对课堂教学综合能力与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高师必须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有步骤、有系统的课堂教学综合能力训练。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来说,说课训练是架起音乐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的桥梁,是实现音乐教师教育与未来职业对接的最恰当的切入点;通过说课训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课堂教学综合能力与教学研究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音乐教师教育与未来职业的无缝对接。
目前,说课训练在部分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中已经开展,但出现了很多有待于解决的问题。首先,存在着没有将当前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渗透其中,致使训练目标不明、能力训练定位不准确的现象;其次,存在缺乏循序渐进的系统训练方案,致使方法失当;再者,训练渠道单一,存在着“纸上谈兵”、“花哨作秀”的误区。怎样通过说课训练来使高师师范生建构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具有音乐课堂教学与教学研究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迅速完成角色转换,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是高师音乐说课训练的重中之重。本文将从建构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准确定位高师音乐说课训练能力目标,制定循序渐进的系统训练方案等方面阐述笔者的观点,以期与广大同仁共同切磋,以利后行。
一、建构新的音乐教育理念
(一)建立辩证的音乐教育哲学观
“音乐教育哲学在音乐教育学科中占据着统领全局、纲领性的地位。它直接影响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出怎样的决策,它对于任何即将或已经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人而言,都是职业生涯中的必需品。”①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哲学观点也同样占据着统领全局的纲领性地位,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的教学决策。因此,“全面地了解音乐教育哲学,有助于指导教师做出正确的决策,采取正确的行动。坚实的哲学基础,可以形成教师独特的观点和克服困难的策略。”②“在西方的音乐教育哲学体系中,审美教育哲学和实践教育哲学的辩证结合为西方音乐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③我国音乐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的音乐教育哲学观也是在借鉴审美教育哲学和实践教育哲学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而提出的。因此,建立科学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审美教育哲学和实践教育哲学的辩证结合”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首先要明确的思想认识,并将这一统领思想贯穿在整个说课过程中。
(二)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音乐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通过为学生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在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同时,享受成功的欢乐;在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充分肯定了音乐教育在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在说课训练过程中,引领学生深入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使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才能将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教育理念渗透到说课过程中。
二、准确定位高师音乐说课的能力目标
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经过了通识课程、教育学课程、音乐专业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专业技能等,但是各种知识是处于零散状态,没有进行统一的整合与运用。而说课是将所学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相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等等各门课程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训练。准确定位说课的能力目标,使说课训练有的放矢,才能避免学生走进纸上谈兵、花哨作秀的误区。根据说课训练的主要内容,可将说课能力分解为:分析教材能力,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能力,教学设计与板书设计能力,创新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综合能力等五个能力模块。
三、制定循序渐进的系统训练方案
根据说课训练的五个能力模块,先后按照分析教材能力、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能力、教学设计与板书设计能力、创新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的顺序,分阶段、分步骤进行训练,最后再进行综合能力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使说课者明确每个能力模块在理论上“是什么”,在实践中“练什么”,“怎样练”;指导教师要准确定位每个模块的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形式以及评价方式,形成循序渐进的系统训练方案,才能使学生的说课能力得到有条不紊的培养。
(一)第一能力模块:分析教材能力训练
第一能力模块训练主要帮助说课者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此模块又可以分解为分析教材与教学内容的整合能力,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能力。
1.分析教材和教学内容整合能力训练
分析教材和教学内容整合能力训练就是培养说课者分析教材的地位、特点、技术要领及其作用,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地区音乐文化特色有效整合教学内容的能力。教材内容的选择一般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与时代。中小学音乐课课型一般有:综合课、欣赏教学课、歌曲教学课、器乐教学课、创作教学课等。在训练中,说课者首先要对教材进行详细的分析,明确本课题或章节内容是什么课型,处于哪个学段,按照新课标的提示,此学段中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的内容与标准;其次,在整个学段或一个学年的教材系统中,本单元与本节课所处的位置及其作用,明确本节课的重要性、特殊性和它对前后内容的承启及联系;再者,根据音乐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参考教参,进一步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详略取舍,进行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的整合训练。
2.明确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难点能力训练
明确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难点能力训练是说课训练中的核心部分。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有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来进行。指导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音乐学科特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等方面,科学准确地确定出教学“三维”总体目标。
教学目标的具体落实就是将其转化为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是整节课的核心,它的准确认定是说课训练的重头戏。在训练中要指导学生认真钻研教材,阅读各种参考资料,可以根据教参提示,教学内容的特点,教材后面的“思考·练习”题,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来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有时是统一的,有时又有区别,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只有在通晓教材、了解学生生理与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才能直击教学重难点,达到准确确定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此模块训练都要通过具体课例来进行,可以采用分组法进行,通过小组讨论、研究、辩论对具体案例进行练习,在自评、组评的基础上来确定训练效果。
(二)第二能力模块: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能力训练
第二能力模块主要是培养说课者“怎样教”、学生“怎样学”,并研究“为什么这样教”和学生“为什么这样学”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为:自主的学习、探究的学习、合作的学习。在选择教法时要始终贯彻“具有启发性”、“突出学生主体性”、“注重创造性”的原则。中小学音乐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欣赏法、演示法、参观法等)、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练习法、律动法、创作法、游戏法等)、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观察、分析、综合、比较、引导等)。说课者要从实际出发,在遵循教学规律与掌握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课型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
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德国莱因兰—法耳茨州教育部最近提出了“学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自主性、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学生主体性的表现,特别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因此,选择学法要注意三个方面:一要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困难及其原因;二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或掌握何种学习方法;三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说明准备创设何种教学环境,以保证教学效果。
此模块训练方式可以采用分组法进行,运用实际体验法,通过模拟真实课堂教学,来甄别最恰当的教学方法。最后在组评的基础上来确定训练效果。
(三)第三能力模块:教学设计与板书设计能力训练
第三能力模块训练是培养说课者对整节课进行设计时的整体把握能力。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各教学环节的程序安排,如怎样引入新课?本课题的教学内容分为哪几个问题?对各个问题怎样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怎样进行音乐体验?怎样进行音乐实践?怎样表现音乐?如何进行巩固练习?如何进行课堂小结?如何实现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转变?等等。音乐教育往往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而不是一种逻辑思维认知的过程,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过程设计都要与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学科有所区别。由于音乐教学的学科特点,课堂程序应当根据课型的需要做合理的安排与调整,对其中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应该精心策划,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要让说课者明确“为什么这样安排”的理论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音乐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要说明课堂导入的合理性与创新性,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怎样运用新课标理念指导教学,怎样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活动之间的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之间的和谐统一;知识传授与情操培养之间的和谐统一;更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什么方法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等。总之,一节课各个部分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要理解到位,要注重音乐体验的完整性,音乐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连贯性,教学分配既不能平均用力,也不能失之偏颇,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层层递进。此阶段的能力训练可以采用上述说法进行,使说课者有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说课者独立设计教学环节的能力。
板书是课堂教学核心内容的逻辑外化形式,被称为微型教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导游图。板书设计是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功。板书设计能力训练要使说课者通过了解板书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形式、基本要求,掌握板书设计的主要形式,能够设计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具有启发性、情感性,直观又美观的板书。除了传统板书设计形式之外,还应当使说课者掌握多媒体板书设计方法,利用多媒体板书声、光、色、形、清晰、快捷的优势,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美化视觉的目的。板书设计能力训练可以采用展示法进行,说课者通过呈现不同的板书设计方案来评出最符合训练课题的板书。板书设计形式可以是多种方案,但板书内容一定要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
(四)第四能力模块:创新与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能力训练
指导教师在说课教学过程中,要与广大一线中小学音乐教师保持最直接的联系,密切关注基础教育改革趋势,对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所呈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观察与分析。比如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过分依赖合作式教学法,教学程序趋于形式化,以及音乐审美实践活动远离音乐本体等现象。指导教师要结合基础教育发展变化,即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在跟踪调研的基础上,将最前沿的课堂教学策略运用于说课训练中;同时,及时地介绍国内外音乐教育的最前沿研究动态,从而使在校大学生在教学技能与知识结构方面成为名副其实的“新人”;另外,在说成品课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创新设计教学的欲望,把说课变为展示学生个人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舞台,使学生在创新中逐渐成长,使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便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创新性。
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最多的是服务于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由于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的优势,扩大了课堂容量,起到了有效辅助教学的目的。在课件制作训练中,要遵循形式设计必须服从教学内容需要的原则,避免走进喧宾夺主的怪圈,而一味地追求新奇与漂亮,使上课的内容淹没在过分突出的背景图案之中;还要避免过分依赖视频效果,从而大大削弱了听觉审美,忽略了音乐本是听觉艺术这一根本命题。
(五)第五能力模块:综合能力训练
经过以上四个能力模块训练,指导教师接下来要指导学生进行说课综合能力训练。首先进行说课观摩活动——说课视频观摩、优秀中小学教师的现场说课观摩,使学生在审视、评议、交流中建立完整的说课逻辑思维;其次,采取分组练习、小组互评的方式,进行小范围实际操作;最后,要求说课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运用讲述法、示范法、表演法进行集中展示,学生在交流与切磋中提升说课能力。指导教师要适时引领学生发现说课中的疏漏和不足,培养他们的教学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
四、结束语
说课能够综合反映出说课者的专业素质、教育理论水平、教学业务能力等,已被普遍运用于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由于说课可以在短时间内对说课者得以全面的了解,已被教育部门广泛运用于教师招聘中。因此,说课训练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都应该是一门必修课,掌握说课技巧,无论是对毕业应聘,还是将来从事教学工作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注 释:
①赵慈琳《音乐教育哲学的批判性思考》,《人民音乐》2009年第10期。
关键词:会学 选择 体验 问题 创造
带着音乐走向学生,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音乐,才是“授人以渔”。面对课改,解读新课标,身为一名音乐教师,引领孩子打造开启音乐殿堂的钥匙!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保证幼儿的终生发展。
一、给一些权利,让学生自己去选择
新《课标》允许音乐教师“从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握教学要求的尺度,在教材的难易、深浅程度上有一定的弹性”。这就极大地拓展了教师选择教材的空间。我们不必再严格地按教科书的内容安排教学计划,而可以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求新、求异、求趣、求动、求乐的心理的内容。
指导学生选择一些健康的流行音乐、经典的传统作品、优美的民间小调,不仅丰富学生内容,更使学生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甚至在编写课时计划时,也让学生参与其中,一同确定学习的方法与过程,写好教案的同时,备好学案。
“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是各学段的首要的共性目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初始动力。因此,在确定教学内容时,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音乐活动和学习方法,定能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音乐学习活动。
二、给一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先示范,然后幼儿模仿,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反复地进行记忆和细化练习,只要掌握了音乐知识,形成了音乐技能就是完成了学习任务,而学习的认知过程则完全被忽视。这种填鸭式、一刀切的教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
“注重个性发展”是《课标》中明确的基本理念。它要求音乐教师“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自我发展的过程是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的过程。知识是“学来”的,而不是“教会”的。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体验和表现,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见解,产生不断探索的欲望。
三、给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那些带有探索性的问题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它能开启幼儿求知的心扉,激发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追求。新课程也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注重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到科学探索的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学习,新历运用知识、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情感,激发科学探索的欲望。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为幼儿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在课前、课中、课后布置给学生。当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就更好了。例如,在教学《拔萝卜》一课时,课前让学生以“拔萝卜”“贝多芬生平”“贝多芬作品”三个主题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资料,解决问题。音乐课上,教师组织幼儿交流、讨论、整理收集的资料,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交流中学习知识,在辩论中增长知识,在互教中获得知识。这样的探究学习,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完全是在开放的互动中展开的,学生由过去的打开记忆的容器往里面囫囵吞枣式地塞知识,变成学生主动地探究、理解、发现知识,学生通过亲历体验,躬身实践,所获得的知识印象更深刻,也会更有广度和深度。“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获得知识的突破口,是新知涌现的源泉。
四、给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告诉我们“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我们要真正落实学生在音乐课中的主体地位,就要进行由“教”到“导”的角色转换,由“授鱼”到“授渔”的观念转变。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由探索,自主发现。正如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应当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让学生自主地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
如新歌教学中的歌曲处理,我就经常先带领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特征,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如何更好地表现歌曲情感,确定本小组的歌曲处理方案,并允许一个小组中存在多个处理方案,最后让他们以本组的处理进行演唱展示,通过欣赏、对比和讨论进一步确定最佳的一个或多个处理方法。这样使学生不仅明确了该怎样唱,更知道了为什么这样唱;不仅了解了本歌曲的处理方法,更明确了分析处理歌曲的方法。
五、给一些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创造
在以往“传授式”“训练式”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是一相情愿地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跟着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处在被动的接受状态:老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老师教多少,我就学多少。他们无须多动脑筋,更无须创造性地学习。这种传统的接受式的学习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当前新课改下的音乐课堂中,我们应向“探索式”“即兴式”的教学方式转变,关注从“教”到“学”的转变,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学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学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创造了什么。
如在低年级我教学生在理解歌词结构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想象为歌曲续写新歌词,在中高年级指导学生按重复、模进、同头换尾等方法进行短小的旋律创作等,尽管学生的创作成果显得很粗糙、很不成熟,但正是这些粗糙而不成熟的创造,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阅读课;动态和谐;情感价值教学行为
课堂,是新课程实施的主阵地,是开启学生智慧、展示学生个性的核心。走进新课程,我们看到了令人振奋的语文阅读课――从事先规定细节的僵化设计走向了多元开放、灵活动态的弹性预设,从教师霸权的“一言堂”走向了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从偏重认知能力走向了促进生命的成长与发展。新课程的实施为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精彩,带来了生机。
一、课堂预设
反思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最基本的一点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失落。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亟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优化设计。教学设计应该是一种弹性预设,预留下更多的空间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
为此,在课堂教学里,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激发对问题的思考,以期达到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和谐境界。如教授朱自清的《春》,学生被《春》里的优美语言和作者饱含激情、乐观向上的感情感染了,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提问,引导学生列举描摹春天的诗句,如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这些诗文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容量增加,同时也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春天历来是人们歌咏赞美的对象,春天在人们心目中,是值得向往、盼望的季节,爱春之情油然而生。
二、师生平等互动 ,共享和谐美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结果。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努力创造健康的、生动活泼的良好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就比较顺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高涨,在这种宽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自由地呼吸,吸吮知识的琼浆”。
平等始终是一种介入对话的姿态。当教师作为平等对话者,传递自己的理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时候,对学生的影响和感召是巨大的,具体来说:
教师先要用心去浸润文本。
教师首先是文本的读者,是阅读的主体,要反复不断地触摸文本,深度参与,去思考、质疑、查阅、创造,而决不停留在抄写教参、教案集上已设计好的内容,做“传声筒”。如读了《散步》,“我”的尊老爱幼会令人深深感动,“我”的行为又促使我们每个为人子女,为人父母的现代人反思;读了童话《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直跌宕在内心深处的是:我们的生活中也有那么多温情脉脉的细节,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用我们自身的行为去爱身边需要关爱的弱小者,不幸者。教师要用自己与文本的心灵对话形成一个独特的教学视野,以独到的阅读见解带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更好地预测学生阅读的立体性、生成性和创造性,易于互动的进行。
2、师生平等介入与文本的对话,碰撞出和谐之花
在新课标下,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和文本直接对话,更有了和教师平等对话的权利。学生认真地阅读了课文,“自然感受”可能很小,可能很肤浅,还可能很“怪异”,但是学生敢大胆地把自己的感受理解说出来,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讨论,是难能可贵的。由于有了对话,语文课堂变得鲜活热闹了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都被激发了。
三、人文熏陶
有人说,今天的孩子是情感缺失的一代.通过反思,我们认识到:现代教育决不能是“忽视了另一半的教育”。语文学科最有可能实践情感、生命教育,它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优势:人文性最强,教材中蕴含的人文资源最丰富,与生活最密切,生命,情感理应在情感教育中欢歌。教书育人,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教师要把教材中正义、美善的情感注入学生的血脉中,让它们永远在学生的血管中循环流淌,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大成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究策略,使教学触及到学生的情感世界,从而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建构学生完美的人格。
1、情境演绎,激感
人的认知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初中生尤其如此。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出发,有助于他们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中,很快地进入课文表现的情感境界。
我在上《散步》时,课始利用多媒体播放崔京浩演唱的《父亲》,并以一组又一组人类的亲情图片呈现在大屏幕上,渲染气氛,导入课文,画面、音乐同时欣赏,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了成功的铺垫。又如在教学《黄河颂》一课时,我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将“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大家用心去感受这充满气势、充满生命力量的景观,吸引学生沉浸到这种独特的氛围中,真正受到心灵的震撼。在接下来的朗读中,学生把全部的激情都融入到了课文当中,效果极佳。
2、自主参与,体验情感
本次赛课活动,我有如下感受:
一、全员参与,学科覆盖层面广。
本次赛课活动,共25位年轻老师奉献了25堂精彩的课。男教师7名,女教师18名;学科涉及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科学、信息技术等7门;一年级7节,二年级8节,三年级4节,四年级4节,六年级2节。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本次赛课活动,是我校教育教学的一个缩影,是我校教学工作的一次集中展示。
二、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质量高。
本次活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全体老师大力支持。学校在开学之初就印发了活动方案,特别是活动期间,何校长自始自终坚持听课,给每位参赛选手以极大的鼓舞。由于教师们及早准备,精心设计,反复试讲。所以,每堂课,相对作课教师自身而言,不论是目标的设定、学习环境的创设,还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课堂气氛的营造等方面都有一个极大的跨越。这充分说明,我们每们青年教师是乐学、好学、善于学习的。只要我们加强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总结,敢于创新,我们自身就会不断的进步,我们学校就会因此而飞速向前发展。
三、效果明显,课改精神领会透。
本次赛课活动的主题是:学习新课标、运用新理念,靠近新课程。所以,本次赛课活动的评价体系也重点放在了是否符合新课标精神,是否运用新课程理念方面。从“教学目标、学习条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教学效果”6个A级指标(下属14个B级指标)对每堂课进行评价。评委们分14项B级指标逐一量化打分,然后计算出总分。综合25堂课的得分,排在前五位的B级指标为:目标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教师和学生的精神状态、课堂气氛的宽松程度、课堂气氛的融洽程度。这说明,我们老师通过学习,对新课程的理解更深了,认识更透彻了。明白了该教什么,从什么方向去教;正因为教师制定的目标是合符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的,营造了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所以学生乐学,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师生之间互为影响,彼此精神饱满,课堂充满激情。
四、美中不足,教师素质待提高。
前面说到,每位教师相对以前都有一个很大的跨越,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应当看到,我们离新课程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在理念上,认识基本到位,但在操作层面,还有很多事值得我们去做。
综合得分情况,排在后5位的B级指标分别为: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教师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师对学习资源的处理。这五个方面无一不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因为我们教师习惯了教教材,而不习惯用教材教,缺乏对教材的重组的能力、缺乏灵活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在课堂上习惯于按教案上课,受事先设定框框的约束,缺乏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调控能力不强,导致在课堂上放开了而收不拢、导致教学目标达成度低、导致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与广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