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5:54:56
导语:在危重病人护理相关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护患关系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护患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正确认识其发生原因,有效地预防或减少护患纠纷,尤其是杜绝恶性纠纷事件的发生,是一项意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现分析如下:
1 原因
1.1 给药差错引发纠纷
给药是一项非常独立的治疗性护理操作,是护士最重要的护理职责之一。护士承担着临床用药和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的责任,保证用药安全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临床上由于护士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出现转抄医嘱遗漏、延误、抄写错误、用药不透明(特别是贵重药品)、发错药物、药物不良反应未及时发现,给患者治疗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1.2 职业道德修养低下引发纠纷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由于个别护士不注意自己素质的培养,工作中服务态度差,冲撞病人,缺乏语言沟通技巧,造成护患双方关系紧张,沟通障碍,不能保障各项护理活动的顺利进行。直接给患者的治疗和心理造成不利影响。
1.3 急危重病人抢救不当引发纠纷
危重病人随时都可发生生命危险,对其抢救有着严格的抢救常规和程序。护士如果对抢救技术不熟练,不能熟练掌握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械的运用方法,或者要求护理人员予以特别的观察,及时的抢救与精心的护理。抢救与配合是护理危重病人的关键,心肺功能复苏,缺O2、窒息病人的气道吸引,服毒病人的洗胃等都对病人的预后及转归起着决定性作用。组织与管理是护理危重病人的必要保证。配备技术熟练、责任心强的护士以及必须的急救药品器械,制定抢救常规和抢救程序等,可保证抢救工作及时、准确、有效地进行。临床上,护士责任不强,不能急病人所急,对急救药品、器械不熟练、抢救时不能正确及时使用,仪器未进行检查维修、补充,不能应急而延误抢救造成生命威胁,甚至死亡。
1.4 管理者法律知识淡漠
护理管理者缺乏法律责任感,护士对护理行为的法律性缺乏足够认识,各种护理记录不完善、不及时、潦草、涂改、健康教育不全面、护理计划制定缺乏患者的参与,护理文书管理不妥,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对患者的潜在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
1.5 专科护理知识匮乏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范围越来越大,护理内容越来越丰富,新科室,新医疗设备的引进,均需护理参与,医院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对护士重使用轻培养,导致护理水平与临床不平衡,不能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护理技术而发生纠纷。
1.6 护理人员编制紧缩
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病人住院天数和床位使用率的加快,护士长时期超负荷工作,精神高度紧张,身心疲惫。高年资护士惯性思维定势工作,临床护理知识掌握不牢固,技术不熟练,临床经验不足,慎独修养,应急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外界影响等,出现差错纠纷。
1.7 护理差错易发生的时间
易发生在节假日,夜班及交接班时段,此时段值班人员少,思想松懈,交接班草率,未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并作出正确处理而出现纠纷。
2 对策
2.1 加强用药过程
护士不但是药物治疗方案的执行者,而且是患者对药物治疗效应的反馈者,作为患者用药的直接实施者,护士在给药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加强药物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多学习药品相关知识,新药知识培训,收集说明书,将药品知识培训纳入业务考核内容,使每位护士都能掌握药物名称,作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警惕性,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以便及时正确处理,确保其用药安全。
2.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是医院建设的头等要务,事关医院发展和医院形象。护士应注意仪容仪表,重视语言修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技巧,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充分体现人性关怀,用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病人的信任,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创建一个和谐、愉悦的治疗环境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2.3 抢救危重病人
抢救危重病人是医疗、护理工作中一项紧急的任务,必须争分夺秒,为此我院成立了抢救小组,由责任心强、技术娴熟、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组成,护士直接参与抢救方案及抢救护理计划的制订,各种抢救药品、抢救器械合理放置,经常维护充实,确保应急状态。严格执行“五定”制度,每位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急救操作技术,并能及时准确作好各种护理记录,确保患者安全,杜绝了因急救不力而引发的纠纷。
2.4 加强法律知识教育
认真学习护士管理条例,护理差错分级、医疗事故分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纳入目标管理内容,定期考核,从而提高护理对护理文书重要性认识,重视护理质量监控和整体护理落实,及时准确地做好护理记录,使病历书写标准化、规范化,力求达到准确、及时、客观、完整,提高护理病案书写质量,妥善保管各种记录,以便举证倒置的法律依据。
2.5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新科室的开展、新设备的引进,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增加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能力。因此,我院制订的各级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培训计划,并定期实施。除“三基”理论、技能操作培训外,对每个新科室开展,新设备的引进均派出理论扎实,责任心强的医生、护士,共同到省级三甲医院进修学习,回来后再对科内每位护士培训指导。要求人人掌握并达到熟练操作。院内鼓励大家参加本科、大专自学考试和撰写护理论文,对稿费予以100%报销,从而激励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使护理理论、技能操作水平快速提高。
2.6 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
针对护理人员紧缺,护理部对全院护士开展敬业精神培训,参观学习外院护理工作取得的成就典范,注意发现每位护士的闪光点,并予以及时肯定与表扬。医院为护士特设“委屈奖”,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空闲时参加各项文体活动,有效处理生活与工作问题,保持乐观心态,在事故易发生时段,提高警惕性,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实行了单性值班,保证监床工作的应急,杜绝差错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管理 风险 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知识的普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越来越强,加之媒体对医疗行业负面报道增多,患者及家属对医生、对医院的信任度越来越低,医患冲突时有发生,医务人员如履薄冰,经常置于被告席上,给医院和医务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形象和利益的损害,管理者要认清形势,及时调整管理视角,从规避风险的角度加强管理,加强医务人员规避风险教育,在当今医疗形势下更具有实际和现实意义。
1 提高对风险存在的预见性
有专家指出:只要有医疗活动,就必定存在医疗风险,风险时时存在,风险处处存在,病人在院就医过程中风险事件不能完全避免,但通过有效的管理可减少甚至避免,首先要提高对风险的预见性,敏锐的发现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信息,及时有效的采取防范措施。以下情况存在一定风险,需要管理者引起重视。
1.1 不规范的护理行为
护理人员责任心强弱、工作经验差异、技术水平的高低、心理素质好坏等决定护理风险的大小。对于工作责任心差、年轻护士工作经验少、技术水平不高的护士,其医疗护理过程中风险性将会大大增加。主要表现在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导致的抽错血,输错血,发错药、打错针、输错液体,未按要求巡视病房,没有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未及时给予病人有效的处理等。
1.3 危重病人,病情复杂疑难病人
危重病人,病情复杂,或病人病情变化快,医务人员没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给予有效处理。例1病人人院仅2小时,还未引起医务人员足够的重视,病人病情突变死亡。病情反复、并发症多的危重病人,费用高,最后人财两空。引起家属不满。
1.4 家属和病人对医务人员期望值过高
病人和家属不现实的要求医务人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紧盯”医生和护士,医务人员在病人和众多家属的监视下工作,处处以挑剔和监督的态度对待医务人员,以指责和不信任的口气质问医务人员,苛刻的和无理的要求使医务人员不知所措,往往抓住一点小事纠缠不休,是引起医疗纠纷的苗头。
1.5 特殊病人容易发生意外事件
精神不正常的、心理问题严重、视力衰退、晕厥、行动障碍等病人,这类病人极易发生外出、自杀、坠床、摔伤等意外事件。如晚期癌症病人、严重忧郁症的病人,自杀比例很高,在院内发生多起跳搂事件。
1.6 病人在检查和搬运过程中
病人病情较重,在检查和搬运过程中病情发生变化,抢救不及时,或搬运不当加重病情。
2 规避风险的对策
(1)严格遵守医疗行业法律、法规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操作规程,尤其严格落实首诊首问负责制、分级护理、三查七对、医嘱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避免因查对制度执行不严导致发错药,打错针,输错液,因消毒隔离不到位导致院内感染等不规范的护理行为导致的风险.
(2)加强护理人员规避风险教育,不断强化护士责任心教育,重视新护士的培训和监督,排班考虑新老护士的搭配,定期开会,分析差错隐患吸取教训,尤其认真从医疗纠纷案例中吸取教训。不断强化规避风险的意识,提高规避 风险的能力。
(3)重视护患沟通、尊重病人的知情权,认真履行告之义务、完善签字手续。运用沟通技巧,针对病人及家属最关心的问题,及时地与病人和家属沟通,耐心倾听病人的心声,真正解决病人的问题,增强病人及家属对医疗护理活动的理解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遵医行为.同时,及时发现特殊病人及特殊情况,及早采取防范措施。
(4)重视医护协作,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提倡管床医生和护士共同查房,对所管病人有统一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医疗护理工作协调,对病人解释统一口径,减少医生讲一套护士讲一套,病人无所适从,因而产生疑义和不信任感,甚至会成为医疗纠纷的把柄。
(5)完善护理记录、病历管理制,将病人的病情变化,住院期间发生的事件,护理人员按照操作规程执行的护理措施及产生的结果,以及安全措施、病情相关知识、用药注意事项方面的告之均详细记录。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对病历管理意识,班班交班,及时加锁.切实保管好具有法律效力的病历资料。
(6)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依据管理幅度和注意范围,调配人员,合理排班防止超负荷带来的危险。尤其加强节假日、晚夜班的安全管理,适当补充人力。
(8)定期检查医疗仪器,确保抢救仪器、物品、药品完好,从安全角度完善病房设施,AT保病人的安全.如床加护栏,照明设备完好.危重病人检查,医护人员要陪护,并根据情况备好应急抢救药品及物品。
1.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定期组织护士授课,实行轮流主讲,进行规章制度及专业的培训。如遇特殊疑难情况,可通过请医生授课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互相学习促进,并作记录。
2.重点加强对护士的考核,强化学习意识,护理部计划以强化“三基”护理知识,50项护理操作及专科技能训练为主,由高年资的护士轮流出题,增加考核力度,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作为个人考评的客观依据。
3.做好低年资护士的传,帮,带工作,使年轻护理人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多学科知识和能力。
4.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优化护理队伍。不断的更新护理知识。
二、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安全工作长抓不懈
1.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调入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交待、重点跟班。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隐患,保障病人就医安全。
2.病人的环节监控:新入院、新转入、急危重病人、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要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
3.时间的环节监控: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劳时间、交接班时均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结论用血糖仪测末梢血的血糖值偏低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静脉血血糖值。
【关键词】血糖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末梢血静脉血血糖值结果差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病人数成逐年上升。血糖的监测越来越受到重视。血糖仪以其简单、快速、易操作的优势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急危病人或是有糖尿病病史患者的紧急快速血糖的检测。迅速获得的血糖参考值对医师的临床诊断和应用提供了帮助。但在有些情况下血糖仪测末梢血的血糖值与化验室全自动生化仪测静脉血的血糖值有误差。
故对我院2010年1月至4月50例急危病人及有糖尿病史的病人年龄在50~80岁同时取静脉血和同侧肢体末梢血分别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快速血糖仪进行血糖测定。其中昏迷病人24例,脑卒中病人10例,呼吸困难病人12例,冠心病心肌梗死病人4例。
一、方法
对入院的病情危急的有糖尿病史的病人在入院时未进行输液前,用75%酒精消毒患者左手无名指指尖,待酒精干后,用一次性采血针紧贴病人皮肤刺破皮肤使血自动流出黄豆大小时用快速血糖仪进行测试并记录血糖数值。压迫穿刺点数秒钟后取同侧肢体静脉血标本3ML送化验室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
二、结果
50例急危重病人用血糖仪测的末梢血血糖值平均值7.82±2.72,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静脉血血糖平均值8.11±3.11通过t检验发现血糖仪测的末梢血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的末梢血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糖仪测的末梢血比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的静脉血偏低。
三、分析
血糖仪测末梢血血糖测的是毛细管血的血糖。
毛细血管检测的可能是全血,血液中的一些成分如红细胞含有部分葡萄糖。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的是静脉血的血浆或血清,除去了其中的红细胞,红细胞中葡萄糖含量比血浆或者血清低,这意味着以血浆或血清为样本的实验室法测得的血糖值高于末梢血血糖值。还有血糖仪测末梢血血糖值偏低也与一些人为的因素有关。例如:
3.1消毒液与消毒方法的使用对血糖仪测末梢血血糖值有一定影响。
3.2血糖仪与试纸方面保管不善也可引起血糖值偏低。试纸没有放在原装盒内,过久的暴露在空气中。取出试纸后没有立即使用造成了血糖数值偏低。血糖仪受到环境中灰尘,杂物,血渍的污染在检测时造成误差。
3.3采血过程中用力挤压,使血液混入组织液使结果偏低,采血量不足,导致读数失败或数值偏低,采血量过多导致血液益出污染仪器,结果也导致数值偏低。
3.4操作人员知识缺乏,操作不熟练也可导致误差。针对以上人为的因素导致的血糖仪检测的末梢血血糖值的偏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措施使血糖仪在测血糖时数值更准确以减少与全自动生化分析测静脉血血糖值的误差。
3.4.1选择合适的消毒液(如复合碘的应用)选择合适的方法。即在使用75%酒精进行局部消毒后,待挥发干后再进行采血。以免因酒精造成红细胞破裂或溶血导致数值偏低。
3.4.2加强了血糖仪与血糖试纸的保管。试纸条放在原装盒内,随取随用不让其长时间的暴露在空气中并随时注意有效期。对血糖仪进行定期的清洁,清除血渍,灰尘和纤维特别是载纸孔处的清洁。并用厂家提供的标准测条进行定期检测。
3.4.3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对末梢血血糖检测的重视和正确采血的方法。要求操作人员要熟练,正规操作并熟悉相关知识。wWw.gWyoO
血糖仪以其体积小,携带方便,快速,易操作的优点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与社区中。我们只有正确掌握操作方法,注意操作要点提高血糖仪检测末梢血血糖数值的准确性。使血糖仪在急危重病人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其重要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孟幼莉,钟国连,王海鹰糖尿病患者静脉血糖和末梢血糖值的比较赣南医学院学报2007,27(4)604
[2]刘敏王建民巢湖地区糖尿病末梢血糖和静脉血糖差异比较实用糖尿病杂志2006,3(2)12-13
【关键词】PICC置管;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干预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即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1]。目前,PICC置管术在我国发达城市比较十分普遍,技术已经十分成熟[2]。由于PICC置管术可能引发患者出现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其中的静脉血栓如果未得到及时的诊断与护理,大部分会演变成为血栓形成后遗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介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在完成PICC置管术之后,加强护理措施对患者的预后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进入我院的进行过PICC置管术的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5例,男性33例,女性42例,年龄在19-76岁之间,平均年龄(41.3±2.18)岁,其中使用肿瘤化疗药物患者23例,肠外营养输入22例,抢救危重病人30例。实验组75例,男性32例,女性43例,年龄23-79岁之间,平均年龄(42.1±2.12)岁,使用肿瘤化疗药物患者25例,肠外营养输入20例,抢救危重病人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①更换敷料、保持清洁,每7天一次,如果出现敷料松动的情况应该立即更换;②更换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每7天更换一次;③冲洗导管,保持导管通畅,在治疗间歇期每7天一次。
实验组采用护理护理干预的模式,除了需要完成常规护理工作之外,还需要做到以下:①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宣传PICC置管术与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以及注意要点,确保患者与患者家属有一个正确认知。②护理人员需要提供给患者一个良好的病房环境,让患者在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中得到休养[3],并根据病情采用相对应的。知道患者加强插管侧肢体的活动,有效促进患者穿刺上肢的血液回流。③加强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采用和蔼、放松的语气,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与关心。④帮助患者适当进行运动,运动不仅能够有助于患者恢复,对患者纠正不良心态也有积极意义。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在每天的饮食之后适当进行运动。每日询问患者的感受,当患者出现疼痛、堵管等现象时,提高警惕。确定患者形成了静脉血栓之后,应该立即进行溶栓治疗,遵医嘱进行相关治疗。用药护理的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4]。⑤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要适当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3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l8.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率,见表1。
3.讨论
在对进行过PICC置管术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护理加强,这是因为在患者未出现静脉血栓之前需要加强护理工作最大限度的避免静脉血栓的出现。当患者出现了静脉血栓之后,加强护理干预工作目的在于加强医疗安全。在给患者进行PICC置管之前,为了能够有效避免静脉血栓的形成,应该了解患者的血管等一般情况,提前做好规避手段,提高置管成功率。临床中,为了避免患者出现静脉血栓,应该加强护理干预,这不仅仅需要护理人员,同样需要患者的配合。通过对患者的全方面护理,让患者出现不适立即反馈,做到对情况的最快处理[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4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针对进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在未发生静脉血栓之前需要采取各种护理工作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在发生静脉血栓之后需要积极进行溶栓治疗,提高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林小芳,黄先玲,黄格,钟番香.护理干预在PICC置管病人预防发生静脉血栓中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3,32(15):1370-1372.
[2]田爱萍.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3,19(13):1230-1231.
[3]姚志英,袁润香.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要点[J].基层医学论坛,2015,33(17):2421-2422.
目的探讨急诊科年轻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方法。方法成立培训小组,采用集中理论授课、单项操作训练和整体合作训练的方法进行培训,并通过理论考核、单项操作考核及整体合作能力考核检验年轻护士培训的效果。结果17名年轻护士理论考核、单项操作考核及整体合作能力考核的合格率,分别由培训前的70%、76%、47%提高到100%、100%、88%,病人满意度由培训前的89%提高到95%,医生对急救护士抢救配合满意度由培训前的74%提高到92%。结论急诊科年轻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是保证急诊护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是急诊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急诊;护士;培训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交通事故和各种意外事故越来越频发,急危重患者也大量增加,急症抢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但由于急诊工作的高风险、高压力等特殊性,使得急诊护士不断流失,导致急诊护士普遍年轻化,护理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如何提高急诊年轻护士的应急工作能力,确保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我院于2009年成为省急救中心的网络医院,2010年4月设立“120”急救站点,因工作量急剧增加,一年来我们共新招聘17名急诊护士,对急诊科新上岗的年轻护士进行了规范的培训,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培训对象为我院急诊科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新招聘的17名年轻护士,年龄18-28岁,平均25.3岁,急诊工作时间0.3-1.2年。文化程度:本科3人,大专4人,中专10人。技术职称:护师4人,护士13人。
2方法
2.1成立培训小组由护理部、急诊科主任和护士长及急诊科高年资的医生护士组成。
2.2培训内容及方法
2.2.1理论授课用3天的时间对年轻护士进行集中脱产学习,包括急诊科的相关制度及规定、急诊护患沟通技巧、急诊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常见抢救设备的使用及保养、常见急救药品的商品名、剂量、药理作用及注意事项、常见急救的程序等。
2.2.2操作培训分单项操作训练和整体合作操作训练。先由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士用4天的时间进行单项操作培训,边讲解边演示,包括插管洗胃术、心电监护与心脏电除颤起搏术、心肺复苏、呼吸机的使用、静脉留置的操作、止血包扎固定等技术。之后按照目前科室排班的实际由两名护士同一名医生组成急救小组,用3天的时间进行整体合作能力的仿真模拟训练,重点培训定点抢救配合,做到抢救角色准确站位,准确执行各项操作,默契配合。
2.2.3考核模式由培训小组组织考核,对护士分别进行理论、单项操作、整体合作能力3个方面的考核。理论考核内容为培训过的基础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单项操作考核为培训过的操作项目。整体合作能力考核由两名护士组成一个急救小组,抽取1种急危重疾病,分工合作,各负其责,仿真组合抢救,考核内容包括抢救程序、基础操作、专科操作、相关知识、综合素质。成绩均采用百分制,80分以上为合格,不和格者2周后给予补考。
3结果
通过两周的规范化培训后,17名年轻护士理论考核、单项操作考核及整体合作能力考核的合格率,分别由培训前的70%、76%、47%提高到100%、100%、88%,病人满意度由培训前的89%提高到95%,医生对急救护士抢救配合满意度由培训前的74%提高到92%。年轻护士很快进入了急诊科护士的角色,能胜任急诊科护士的职能,在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护理中与医生配合默契,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
4讨论
4.1急诊科护理工作特点及要求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具有突发性、多变性、复杂性等特点[1]。因此,要求急诊护士具备全面护理的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具有良好的独立工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沟通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这样才能确保急诊科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
4.2急诊护理队伍现状近年来,由于急诊护理工作高强度、高风险的性质和特点,高年资护士不断流失,急诊护理队伍不断年轻化,在复杂的抢救过程中年轻护士表现出来的抢救经验不足,遇到危重症时精神紧张,不知所措,机械执行医嘱和预见性、整体性全面观察病情能力不足以及护患沟通方面等等缺陷影响抢救的实效,还可能造成病人或家属不满意[2]。因此,为使年轻护士迅速成熟,提高急诊专科的素养,必须进行规范化的培训。
4.3规范化培训的优点急诊理论知识是否扎实、全面,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前提,娴熟的急救技能是保证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是体现和衡量急诊护理稳、准、快、有效的重要指标[2]。我们采用脱产集中专题授课、操作示范演练的方法,加强对急诊理论知识和常用急救技能的培训,提高年轻护士整体水平。在此基础上,我们分小组进行整体合作能力的仿真模拟训练,让操作训练考核与临床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使传统单项培训变为多项整体模拟培训,既体现了单项培训,又突出了每个项目间的衔接和人员间的配合,不仅能正确反映抢救过程中护士应急反应水准,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年轻护士的急救应急能力,大大提高了抢救病人的整体实战能力。通过规范化培训后,年轻护士的急救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拓展和加深,各项急救操作和急救仪器的使用正确率和熟练度得到加强,抢救工作分工明确、职责明晰,配合默契,提高了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护理投诉、纠纷明显减少,病人满意度由培训前的89%提高到95%,医生对急救护士抢救配合满意度由培训前的74%提高到92%。因此,急诊科年轻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是保证急诊护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是急诊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定期组织护士授课,实行轮流主讲,进行规章制度及专业的培训。如遇特殊疑难情况,可通过请医生授课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互相学习促进,并作记录。
2.重点加强对护士的考核,强化学习意识,护理部计划以强化“三基”护理知识,50项护理操作及专科技能训练为主,由高年资的护士轮流出题,增加考核力度,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作为个人考评的客观依据。
3.做好低年资护士的传,帮,带工作,使年轻护理人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多学科知识和能力。
4.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优化护理队伍。不断的更新护理知识。护理人员工作计划精编
二、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安全工作长抓不懈
1.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调入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交待、重点跟班。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隐患,保障病人就医安全。
2.病人的环节监控:新入院、新转入、急危重病人、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要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
3.时间的环节监控: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劳时间、交接班时均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在*科期间,学到了*相关知识。术前准备有心理疏导和肠道准备、饮食指导。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切口观察、协助咳嗽排痰、观察输液量及输液速度、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尿管的护理、饮食护理以及术后并发症观察和护理等等。由于妇瘤科患者的特殊性,在日常工作中,就要求我们更耐心地去与她们交流与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让病人信任我们工作。
现在我在*病区轮转,这是一个综合科室,有超声刀、介入科、中西医和化疗。我感觉在这里要学的东西很多,比如:超声刀术后要注意皮肤的保护、肢体温度感觉活动度及肢端足背动脉搏动等;介入科术后应嘱患者患肢制动,沙袋加压,观察病人排尿情况。
通过近一年的学习,除熟悉了各科室的业务知识外,我还很注意护士职业形象,在平时工作中注意文明礼貌服务,坚持文明用语,工作时仪表端庄、着装整洁、发不过肩、不浓妆艳抺、不穿高跟鞋、响底鞋、礼貌待患、态度和蔼、语言规范。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法律法规,积极参于医院组织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学习活动,丰富了法律知识,增强了安全保护意识。在护士长积极认真指导下,我在很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平时坚持参加科室每月一次的业务学习,每周二的晨会,坚持危重病人护理查房,护理人员三基训练,在护理部组织的2次技术操作考试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在一年的工作中,能始终坚持爱岗敬业,贯彻“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提高了自身素质及应急能力。
1·1护理工作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强化护理管理中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护理可以为正确、及时的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能为解除病人痛苦,缩短病程,预防并发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护士准确、及时完善护理文书,审慎、细致、耐心的言行,周到、科学、严谨的护理服务,不仅是护理专业的内在要求,更重要的还应是强化护理管理中法律意识的真切体现。护理管理者及护士的法律意识淡漠,既表现为责任心不强,工作质量低劣,管理杂乱无章,同时还表现为医疗秩序混乱,医院不稳定因素增加,严重时还会波及社会。由此看来,没有护理工作的全面参与,医院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没有强化护理管理中的法律意识,就不可能有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和高质量的护理工作成果。
1·2护理工作的实际意义,决定了强化护理管理中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1·2·1确保病人权益的需要。病人到医院付费就医就标志着医院与患者建立了一种合同关系,称作医疗服务合同[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章第7条规定:“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患者是特殊的消费者,他所接受的护理服务,主要靠护士的劳动去实现。护士的职责是,协助诊断,完成专业护理,正确执行治疗、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及时抢救病人和保健指导[3]。医院对护理的各项活动都有明确的要求,如各级护士职责、各班职责、各种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抢救制度等),这些护理管理的要求,从法律的意义上看,既是保护接受服务者的权益的具体措施,又是对提供服务者义务的具体体现。因此,必须强化护理管理中法律意识,从法律的角度来审视护士的言行,进一步认清护理管理中各种规定和操作规程的份量,主动将各种制度和职责当作法律意义中的义务去履行,从而确保护理质量,保障病人权益,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
1·2·2确保护士自身权益的需要。《宪法》第2章第37、38条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民法通则》第117、120条规定:“公民的财产……名誉权……受到侵害……有权赔偿”。护士作为公民,其合法权益应受到法律保护。然而,我们从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愈来愈多的关于医疗纠纷的报道可以看到:一方面病人作为公民对自己的权益表示极大的关注,由过去的“私了”变为依靠法律裁决,甚至提出巨额赔偿,另一方面也存在不少不正当的解决方式,即打骂、围攻扰乱工作秩序等,以致护士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如果护理管理者和护士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较丰富的相关知识,可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即使发生了医疗纠纷,在处理时也会从容不迫,有理有节,依靠法律来保护护士自身乃至医院的合法权益。
1·2·3确保社会经济效益的需要。医疗纠纷的处理往往历时时间长,使当事人(病人及其家属、护士)身心受伤害,经济受损失,工作受影响;医疗单位的正常医疗秩序受干扰,全体医务人员心理压力大;加重了医疗单位不应有的经济负担;损害了医院的社会声誉,继而严重影响经济效益;还可能阻碍医务人员对风险较大的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严重时,还可干扰社会治安。由此可见,专业知识、职业道德、法律知识与社会经济两个效益是相辅相成的。
2强化护理管理中的法律意识的方法与途径
2·1加大普法力度。增强法律意识的前提是知法、懂法,尤其是本领域的法律法规。医院要有领导分管普法工作,护理部应有专人负责,并设有专职或兼职法律顾问,举办专题讲座和培训班,护理部要把普法工作与职业道德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分级分批组织护士长、护士学法,联系现实存在的典型案例进行相关法律知识讲座和评价,还可以开展法律知识竞赛。
2·2加大对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的研究力度,防微杜渐。护理管理者应加深制度职责的理解,从法律角度审视日常工作,提出问题,找出对策。《刑法》第335条规定:“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员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18条,《民法通则》第119条也对赔偿作了规定。护理活动的严谨性,决定了护士法律责任的严肃性,护士长是基层护理管理者,要让“事故源于马虎”的警钟长鸣。利用晨会、交接班及业务学习等机会评判护理工作的得失,透彻地设想某种不周可能带来的后果,注意媒介关于医疗事故的报道并引以为戒。对存在的可能引起医疗纠纷的现象进行正确处理,如:当急诊留院观察病人执意离院,护士应让其知情晓以厉害,仍无效时应让病人留下“后果自负”之类的字据;作过敏试验的病人嘱其不能离开护士的视线,应静待观察;急危重病人就诊后应适时交待病情及预后并及时记录;病床的摆放要离窗户40~50cm方能防止意外[2];楼房窗户有栏杆并经常检修;护理管理者还应重视易引起差错事故发生的客观原因,如:工作量大,危重病人多,工作环境差等,及时采取增加人员,合理排班分工,改善工作环境等措施予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