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初中化学汇总

时间:2023-09-24 15:54:57

导语:在初中化学汇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初中化学汇总

第1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 概念教学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化学科目是既有意思又复杂的,有意思在于学生对新科目的好奇,而复杂则是在接触化学后,面对各种各样的化学概念,学生感觉无从下手,每个知识点都是独立的,不能将它们融会贯通。在传统的化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往往借助死记硬背的方法向学生们灌输化学概念,这样学生难以深化化学概念理解,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信息加工与问题解决工具,近几年来日益受到教师们的追捧。在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中引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帮助化学教师的改良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是运用思维导图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而不是一味的将书本内容灌输给学生,造成学生学生效率低下,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构初中化学知识系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构建以小节为对象的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小节”代表着某个单元或者知识点的完结,是构建知识中最具体、最小的部分,它既是最基本的又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讲完本课的知识点时,应该注意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再将各个知识点充分的联系起来,使其系统化、结构化。以《碳和碳的氧化物》为例,运用思维导图对本小节进行构建化学知识体系,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点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物理性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描述实验现象;实验室制取方法:实验室中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解释实验现象,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这些看似散乱但有相互联系的知识点,在以往的化学课题中,基本上是化学教师的重中之重,每次都会反复强调,课后反复联系,然而在进行初中总复习时,总会被学生所忽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利于思维导图,在课堂中在使用思维导图形式的板书形式,帮助学生找到相互关联的关键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板书构建中,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容易混淆的概念点,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构建以专题为对象的知识体系

在以专题为对象的知识体系主要用于复习阶段,运用思维导图对某个专题进行具体知识归纳整理建构知识体系,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通过思维导图将学习过的化学知识点进行梳理,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和学习,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自身的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也能够通过思维导图改良自身的教学方式,通过对某一专题的知识建构,将相联系的概念都汇总,整理为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这样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在脑海中形成一幅清晰具体的化学概念知识结构网。

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就是将普通的化学概念学习阶段升华为系统学习阶段,使学生将单一的化学知识概念,转变为具体的、系统的知识网络,这充分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思想,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思维导图应该注意的问题

思维导图作为一门新的学习工具,通过对知识点的梳理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由中心概念将外散出成千上万个支点,每一个支点都是与中心概念的一个连接点。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化学教学中,是有利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和化学复习。但是在日常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思维导图应该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扎实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实现顺利思维导图的基础。只有以牢固的基础知识作为依据,在面相关联的知识点时 ,才能够将它们关联起来,解决相关的问题,明白在解题过程中,需要运用到那些定义、公式等。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自然界的水》时,可将课题1“水的组成”,将上个单元学习的《我们周围的空气》中的课题2“氧气”结合起来,这样不仅仅学习了新的知识,又能够将前面学习过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小型的知识网,帮助学习复习记忆。

2.善于联想和类比

联想和类比都是思维导图的基本要求,根据已知的化学知识点将刚刚学习的化学知识点利用联想的方法相关联起来,化学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各个部分的知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复杂的化学问题中,利用已知的化学知识对问题进行适当的简化,由此推导出正确的答案。在化学问题解答的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对问题进行解答,通过对问题的观察、分析,根据题型和相关条件、结构、图形联想到与之有关的概念、公式等相关的问题的知识点解法,不断简化,建立相似点从而找到问题的解题思路。如在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相关知识点时,我们可以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的相关化学性质,将它们的特性、制取方法、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再与我们前面所学的氧气的制取、水的组成相联系,梳理成一个中型的知识网络。这样从知识分支点推出中心概念,逐步了解初中化学知识的网络构造。

初中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中所包含的化学概念涵盖了所有单元,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帮助学生们建构初中化学知识网络,掌握概念学习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思维导图的运用,巧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深化概念理解,掌握化学概念的本质内涵。

参考文献

[1]杨凌:概念图、思维导图的结合对教与学的辅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2]江胜根:化学概念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2003年04期

第2篇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能力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科技的创新,而搞好科技创新需要大量具备高超创新能力的人才。初中化学教学属于化学教学的基础阶段,能够为学生日后的深造和开展社会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要注重对学生化学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内容

1.1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创新就是要与先前产生差别。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中是否能够做到创新取决于学生的思想意识,即学生有没有要创新的想法。想和愿望是具备创新意识的条件,学生如果缺乏创新意识,创新活动便难以进行。例如,在讲述空气这一内容时,学生都清楚地知道空气的主要组成成分,也知道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化学物质的来源。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氮气占空气百分含量的78%,就理论值而言,在空气中生长的植物能够得到充足的氮供给,为什么农民伯伯还要为这些植物施加氮肥呢?让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展开分组讨论。然后进行汇总,学生的答案形式多样。学生的回答虽然缺乏科学合理性,但是他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头脑中形成了一种意识。实际上,氮气在空气中的存在形式是分子形式,以这种形式存在的氮是不能够直接被植物所吸收利用的,必须经过加工使氮转变存在的形式,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鉴于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有限,对于这个问题不能给出合理的解答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就会形成有关的化学概念和知识,加深记忆,进而深入理解这个问题。

1.2注重对学生创新情感的激发

目前,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已经由传统的平面形式转变为现在的立体形式,并且由静止转换成动态,由单纯的文字教学发展到图文并茂的教学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带来的不仅是理论知识,还有创新意识。例如,在讲述离子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欣赏到在传统课堂上见所未见的图像和影音,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学生授课的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和设计,突出其个性。在此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点的速度和效率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会有很大的提高。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丰富学生的信息储备和知识经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3注重学生的个性发挥

初中化学中安排的化学实验多半是基本操作实验,由于学生的能力和思维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对于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是大相径庭的。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要为学生提供相对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实验进行设计安排,这样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述“二氧化碳的制取探究”这一内容时,气体的制备和所用的方法多种多样,这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自己动手进行气体的制取(装置、实验步骤、收集方法、验证方法等)。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在小细节处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帮助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点形成网络和进行合理应用。这个过程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和思考,并进行相应的创造。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注重对学生求知欲的激发

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虽然有较为充足的精力,但是注意力却难以集中;虽然具备很强的求知欲,但是缺乏持之以恒的韧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让学生持之以恒。因为学生对于未知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安排一些有趣生动的教学活动。大多数学生都有一种求胜心理,即希望自己比其他人强,一旦学生发现自己某个方面有优势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对其进行鼓励,让其继续进行探索。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点很有帮助的。

2.2增加化学实验

化学的学习和发展离不开实验的支持,实验是检验化学理论是否正确的依据。所以教师要适当增加化学实验,让学生进行操作,运用课堂所学知识点在此过程中进行深入探索。在实验中,学生要随时注意实验的进度及实验的安全性,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和培养能力。例如,在厨房中有食盐和碱面两种白色的粉末,请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区分。学生可以根据学过的化学知识,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设计。在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多观察、多学习、多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结语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现代生活和生产的要求,更是化学教学工作者的主要职责。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结合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学习,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切实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实施;评价;问题与探讨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10-0012-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10.004

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在给传统化学教学模式带来新变化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思考与挑战。

一、合作小组的组建和评价

1.组建合作小组

在教学之前,先要科学地编排合作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合作学习小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外在组织方式。合理进行分组是开展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一般来说,合作小组的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质结对、异质帮扶的原则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差异等情况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好、中、差(用A、B、C来表示)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的小组构成,既可实现相同层次学生的结对合作交流,使学习更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同时也可实现不同层次学生之间帮扶的目的,使每个人都能实现相应的学习目标。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提供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各小组创造了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2)人数适中原则

在组建小组的过程中,一方面必须考虑组员的参与机会,另一方面也要考虑组员分工的合理性。通过多次实践我们发现:如果小组规模太大,不利于小组全员参与;如果小组规模太小,又使组数过多,不便于教师管理。因此,在每个小组安排6位学生是最佳规模。小组成员之间必须进行优化组合、实现能力互补,才会有更多的信息输入和输出,才会有更多的思维和观点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促进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

2.合作小组的分工

组建好小组后,还应进行科学的任务分配,明确每个成员的角色,使其各司其职。一般来说,两名学习较好的学生(A1、A2)分别定为组长及检查员,负责小组成员任务分工,检查监督任务完成情况;两名中等生(B3、B4)分别定为记录员和汇报员,负责整理和记录小组讨论成果和展示汇报的工作;剩下两名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C5、C6)分别定为纪律员和观察员。纪律员可安排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担当,负责维护课堂纪律和维持讨论过程秩序,通过监督别人往往可以增强其自身的纪律性和责任感,改变其自控能力弱的问题;观察员可安排在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有偏差的学生担任,他要在学习过程中借助于与他人的合作,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与人交住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反馈

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保证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是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催化剂”。评价反馈的内容应该全面多样,囊括学科学习的各个方面。我们采取的评价方式是在课堂表现、小测、作业、阶段性考试成绩、实验考查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分。为保证评分真实有效,在班级教室醒目处张贴了“化学学习小组大比拼”记录表,动态记录学习小组综合得分情况。每天由各小组组长交换评分记录,由班级课代表汇总,实现“每天一统计,每周一汇总,每月一评比”。

课堂表现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展示、听课情况、学习状态等几个方面,由老师评分。在以往教学模式中,课堂展示是优生的舞台,中等生和后进生往往扮演观众的角色,少部分甚至游离于课堂之外。这种只展示“对”、不展示“错”的习惯,使得课堂教学中的纠错性反馈策略毫无用武之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奖励分”:A级学生正确回答一个问题得1分,B级学生回答正确得2分,C级学生回答正确得3分。为了提高小组得分,学优生不仅自己要掌握知识,还要积极帮助组内的学困生。如此一来,让每个学生不仅懂得了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形成了“荣辱与共”的团队合作思想,真正达成了“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而实现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的新课程理念。

每周一汇总,主要是对小组成员的个人综合得分进行评比,评选前2名为优秀组员。此外,还根据每个小组的特点,评选出进步之星、质疑之星、点拨之星,定期公布表扬,及时激励学生。

每月一评比,主要是以“学习小组登记表”(见表1、表2)中的量化评分为评比依据,对优胜小组进行表彰。

一套完整的评价制度离不开表彰和奖励。根据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表彰不能只停留在口头,奖励更不能局限于奖状,否则一旦赞美声不绝于耳、奖状满天飞,学生也会“审美疲劳”。在表彰与奖励方式上,老师们可谓是挖空了心思,比如张贴奖状、张贴优秀作业和试卷、张贴优胜者照片、定期奖励学习用品、与老师合影留念或得到老师签名鼓励、以小组为单位到化学实验室进行趣味化学实验等等。经常变更表彰奖励方案,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与获奖的自豪感。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初中化学是启蒙课,又是中考科目,课时安排相对较少。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应该怎样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学习效率,巩固学习成果?我们主要从课堂活动和课外落实两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第4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化学课程的开展就是让学生能将概念知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开动脑筋,提高动手能力。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学到相应的知识并完全消化,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让教师在有限的课堂将知识最大化地传授给学生,这都是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课堂是由教师与学生相结合共同发展的,只有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基础水平作为基准,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尽快地融入课堂,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一、转变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课堂环境

1.课堂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始终都是处于首要地位,而学生就处于次要位置。这就给学生无形的压力,认为教师就是权威,没有人敢于和教师进行学术交流。这样很大程度上就压制了学生的发展,给学生今后的学习造成影响。那么就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将学生放在课堂的首位,让学生来主导自己的课堂,而教师只需要起引导作用。这样就给学生创造了极大的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信,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学校要将初中化学课程重视起来,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和条件

化学课程的学习需要用到很多的器械、仪器和药品,学校不能为了省钱而忽视了这些必备的教学器材,要与时俱进,将最好的仪器引进来,让学生都能够大开眼界,为了化学课程的学习更加用心。只有让学生在一个良好舒适、设备齐全的课堂中进行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少走弯路,有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心情,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有利于学生的课程学习

1.悬念法教学

就是教师在进行新课程前,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让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干巴巴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倍感厌恶,也让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开展开始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这就说明教师没有很好地将学生的潜力在课堂中激发起来。所以“悬念法教学”就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一个念想,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好的课前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接下来的一节课中始终保持着生机与活力。

2.鼓励法教学

任何人都需要他人的赞美和鼓励,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更加重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喜欢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对于成绩薄弱的学生却不管不问。这就导致了课堂整体的两极分化。学习好的学生越来越优秀,成绩薄弱的学生逐渐对化学的学习产生厌学心理,这样非常不利于班级整体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能够以学生为主,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课堂活动。例如,在学习“氢气的特征”时,就可以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出自己的答案,然后与学生交流。对于成绩薄弱的学生,教师要在全班学生面前给予其肯定与支持,这样就给成绩薄弱的学生足够的自信,让他们觉得化学的学习也是很简单有趣的,逐渐让他们对化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也有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

3.参与法教学

要知道课堂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构成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化学有一个透彻的认识和学习。化学是由各种概念构成的,而这些概念又是由人们进行亲手实验而得来的。这就是说教师如果光靠课堂上的讲解是不可能完整地进行化学教学的。需要让学生亲手实验得出相应的结论才能使学生能对化学进行初步的研究学习。所以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参与课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手操作得出结论,巩固化学课程的学习。例如,在学习蒸馏水的制作时,教师就应该让学生自由组合两两一组,共同合作制作蒸馏水,在动手的过程中,让学生对化学实验不再恐惧,而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只有这样才能让今后的化学教学更加顺利。

三、师生都要学会课后反思

反思是任何教学活动结束后不可忽视的一项学习活动。反思活动的进行不仅让教师对今后的教学有一个良好的规划策略,还能让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条理性的总结,促进学生对今后的化学学习更加游刃有余。

1.教师进行反思

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发展过程中也是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后,要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成果,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常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让今后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

2.学生进行反思

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一个课题后,要及时地进行课后反思,将错误的题型和不明白的概念进行汇总,逐个解决。这样及时地将出现问题的知识进行答疑解惑,重新正确地掌握知识,将会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课程教学的路程还很漫长,只有将学生与教师有机地相结合,一切以学生为根本,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取长补短,推陈出新,才能让化学课程的发展越来越顺利,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宋文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J].新课程:上,2011(10).

[2]周瑞沛.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什么[J].化学教与学, 2011(11).

第5篇

一、“承”即强调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重视基础知识点的“厚积”之功

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有扎实的基础,化学也不例外。基础的掌握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复习兴趣、自信心,使成绩稳步提高。复习时仍以课本为主,以教学大纲和考试纲要为指导,将知识点以问题形式呈现(印发导学案),通常一个单元为一课时,知识点由简而难。本人的具体做法是:首先为了学生能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题目。每个单元中总是一个知识点集中3-5分钟先不看书独立回忆写,实在想不起时再看书,写完后小组里统一答案,然后选一名代表展示。同学们交流讨论有不同意见的,教师点拨答案统一后,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复习。把不同章节的相近的知识点总结在一起复习,促使学生将知识网络化。知识点一课时后进行知识点的运用,第二课时对应练习,通常是限时三十分钟的闭卷练习,这样做可以加强学生集中精力做题,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

除在课堂上有要求,在课下要求学生自己学会注意几点:(1)学会整理、归纳。掌握主干脉络,辐射相关知识点。(2)要重视理解,不要机械记忆,学会融会贯通。才能应用知识,解决一些化学问题,才能在考试中审清题,进行合理的推理。(3)多读多记、巩固记忆,化学知识点和要记忆的内容很多。有些知识需经过反复记忆才能永久性记住,做题时才会用的得心应手,沉着应考,考出好成绩。

二、“启”即在扎实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之上“有所思”,通过积累汇总合并串联相关知识点

《论语?为政》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化学复习同样不复例外,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点的目的就是在于铺垫“思”的基础。有所思,才能有所得。在化学复习第二阶段,教师应该将复习重点转移到“启”的方面来。

承上的目的即是启下。初中化学专题复习分为五个专题进行复习,对于基本概念和原理,不再注重简单记忆性的复习,而要注重对重要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揭示其内涵和外延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尤其是一些易混淆的概念,例如: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分子和原子、单质和纯净物、化合物和混合物、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酸碱性和酸碱度等。这些概念的应用试题往往都是学生在考试中易丢分的地方。所以,在复习中应对这些概念仔细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题,在具体情境中加强对概念和原理的灵活运用。

科学探究的专题复习,是以化学实验为依托的试题,这部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复习中应明确实验考查要求,掌握大纲中规定的实验:(1)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2)掌握使用仪器、实验操作的技能;(3)学会用实验方法鉴别常见气体,常见的酸、碱、盐等;(4)能对问题的可能的答案做出猜想或假设,能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初步论证。重点复习实验探究,如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对容器内压强增大或减小相关内容的探究,辨别黄金饰品的真假等。

自2005年河南省课改后的中考试卷把过去的化学计算变为综合应用题中的一部分内容的考查,分值也从5分降为3分化学计算对于中考来讲,计算的总体难度下降,但是对计算能力的要求并没有降。对应的措施是(1)认真审清计算题的题意,从自己的知识网络中找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2)从题意中找到已知量和未知量,遇到混合物的质量一定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再计算。(3)通过典型的例题来提高审题的准确性和做题的规范性,做到思路清晰、步骤规范、答案准确;(4)让学生总结出解题的规律;(5)关注本年度与化学有关的国内、省内的重大事件相关内容的有关计算。

三、“链接”即在横向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纵向知识点串接,打造系统知识体系,冀求知识点的“薄发”之功

苏轼在《杂说送张琥》提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通过对基础知识点的重点掌握和知识点体系的横向汇总,通过大量而充分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学生主体必然会自我要求在化学复习之中达到“薄发”的思维欲求。

第6篇

一、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施现状调查

经过对我校高一学生的调查发现95%以上的学生从来没做过家庭小实验。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老师对家庭小实验很不重视,从来没有布置过家庭小实验作业,更没有对学生进行过实验的指导和督促,有的老师虽然布置,但只是口头布置,布置之后就置之不理,不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并给出合适的评价,导致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不够。

二、初中开展化学家庭小实验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不仅能培养学生关心生活和用科学眼光去思索身边事、身边物的习惯,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还能充分认识到化学学习与生产生活的重要联系,协调师生关系。在活动时还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即使学困生也能保证实验的成功,从而激发更大的实验兴趣。

三、将课后习题改编为家庭小实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初中化学课程改革旨在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累积向探究性学习转变,从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很多化学知识都要通过实验来获取和验证,由于受学校实验材料少、学生在校时间短、课内化学学习时间紧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已经很难满足新课程背景下数量繁多、形式多样的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要求,所以,开展化学家庭小实验势在必行。

教科书的课后练习中有很多习题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若改编成家庭小实验,不仅能使学生充分理解题目,更能培养学生勤动脑、勤动手、用科学眼光探索事物的良好习惯,还可以弥补课内时间不足、学生动手机会少的不足,可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反思习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我从初三化学沪教版2011秋季版(上册)和2012春季版(下册)教材的课后习题出发,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家庭常用物品,将一些课后习题改编设计成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庭小实验,并提供适当的实验准备辅导,让学生回家完成。

(一)寻找合适习题,设计实验报告

课后习题多种多样,并不是每个习题都可以改编成家庭小实验,我们教师的工作就是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习题来改编。在选题时,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可行性

将习题改编为家庭小实验并让学生完成,首先必须是所需实验器材和药品能从家庭中找到的常用物品或者能用家庭常用物品代替,学生才容易找到,实验才有可行性。例如:沪教版下册204页第7题,厨房里有两种白色固体,分别是精盐和碱面中的一种,在一般家庭条件下,可以用什么方法把他们区分开来?简要叙述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此实验所需用到的实验药品:精盐、碱面以及可能用到的食醋、石灰水等,所需仪器也可以用碗、杯等代替,这些都可以在家中找到或很容易在超市买到,才可能让学生在家中完成实验。

2.安全性

安全是家庭小实验最重要的前提。在家中做实验,缺乏老师全程的帮助和指导监督,所以实验药品、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必须是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才能允许学生在家中完成。对于有毒、有腐蚀性的药品,像浓酸浓碱的实验、会燃烧甚至爆炸性的实验,例如粉尘爆炸实验等有一定安全隐患的实验,就不能让学生在家中完成。

3.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化学。选择生动有趣的化学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在玩中学,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变化的奇妙和快乐,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例如:教材第23页第6题,(1)加热一根铜丝,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2)把鸡蛋放入一个装有白醋的玻璃杯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第46页第3题,取一个小烧杯,杯底立放一支蜡烛(图2-22),加入一些纯碱(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往烧杯中加入一些白醋,观察实验现象。请解释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这几个习题改编成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完成,实验操作简单易行,现象明显且出人意料,整个实验生动有趣,利用这些生动有趣的家庭小实验可引领学生走进化学知识的探究,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学习化学的快乐,提高学习积极性。

4.可发散性

通过进行家庭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过程和结果,认识物质化学变化的规律和本质。这样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能使学生逐步培养从物质的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例如:第159页第7题,在配制蔗糖溶液时,若只是将蔗糖置于水中,蔗糖溶解得比较慢,这时可以采用什么办法促使蔗糖加快溶解?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操作来体验影响溶解速率的几个重要因素。同时可以发散至几个因素同时影响时的情况,再由此及彼,生活中其他一些溶解现象也可以依此类比。再如:第184页第8题,某些植物的花汁在不同酸碱性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现取三种植物的花汁,分别用酸性、中性及碱性溶液检验,颜色如下表所示:

(1)取大红花的花汁少许,分别滴入无色汽水、食盐水和澄清石灰水中,所显示的颜色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判断某溶液是否显碱性,可选择的花汁是________。

这个实验可以和酸碱指示剂的选择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实验寻找生活中接触的哪些物质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老师也可作适当引导,例如桑葚、紫薯、杨梅、各色花瓣等等颜色较鲜艳的物质,同时让学生体会:化学,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

课后习题中大多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实验步骤、实验药品仪器、实验注意事项等,在实验前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设计实验过程、选择家庭中的器材做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设定实验注意事项、预想实验现象,再由老师审核修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还可以减少实验安全隐患。

(三)实验汇总、评价

不同的学生对某些开放性家庭小实验的设计可能不同,同一实验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现象和结论。作为老师,要对每个学生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做出适当的评价并分析成败原因,对于实验失败的同学,寻找原因后可以回家再次尝试,最后综合全班同学的实验进行总结归纳。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家庭小实验的重视,也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实验成功的喜悦和培养失败后再接再厉重获成功的欲望。

在新课程改革中,加入更多的家庭小实验,在家庭小实验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至关重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发挥家庭小实验的促进作用!

第7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 着眼 素质教育

那么,初中化学教学如何挖掘素质教育能量呢?在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重视实验教学 培养鉴别能力

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化学理论知识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一个方面,决不能代替整个化学教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因为它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和品德。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所有,化学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化学教学形式。

例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B、 C、 D、

稀释浓硫酸 读液体体积 引燃酒精灯 检查气密性

分析:A、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内壁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

B、量取液体时,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C、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D、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槽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

解:A、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图中操作正确,故A正确;B、量取液体时,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注意视线的位置,图中操作正确,故B正确;

C、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操作错误,故C错误;D、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利用的是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故D正确。此题答案应选C。

本题是实验操作型题目。是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通过练习要求学生了解量筒和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浓硫酸的性质和稀释方法;了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另外,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如建筑工地上生石灰倒进水里就会使水沸腾变成用于砌墙的熟石灰,像铁、铜等金属露在空气中就会生锈,白开水加入白糖当糖超过一定量是就会出现沉定等等,使学生明白学习化学要养成观察思考物质变化的习惯。因此,我们不应该因为升学考试中对化学实验的动作技能测试不到而忽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不一定都在化学实验室里,日常生活中的小实验也不可忽视。

二、成立兴趣小组 开展有效活动

学校里都按学科成立兴趣小组,化学兴趣小组与其他学科一样,能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办化学手抄报、初中生世界阅读剪辑、化学变化小游戏、科幻故事等等。但课外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园内的活动,要培养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当学生的理论,在生活实践中发挥作用是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价值就得到充分的体现。

例2、某块农田里的农作物的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茎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的边缘和 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根据以上特点,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成员经过分析讨论后,判断该农田缺少氮元素和钾元素。为了补充这两种元素,农民决定将碳铵和草木灰混合使用。请回答:农民施用肥料的方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分析:铵态氮肥和显碱性物质混合能生成氨气,从而降低肥效。

解答:不合理;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溶于水呈碱性,能与碳铵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氨气,降低肥效。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解答本题要理解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能生成水和氨气。

再如,带领学生走进田间,认识农民常用的化学肥料如钾肥中的硫酸钾、氯化钾都是速效化肥;呈酸性的,如氯化铵、硫酸铵、硫酸钾等;呈碱性的,如硝酸钠,硝酸钙等;中性化学肥料,如尿素。走访农民,走进化肥厂调查了解肥料的科学使用,及其使用原理。如果没有时间,可布置学生,抄录化肥袋上的说明,然后到学校进行汇总整理。补充拓展书本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剖析典型题目 训练解题能力

典型题目要剖析给学生,才能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在题目的选择上要突出新颖、有代表性、有时代性和独特性,能使学生通过题目的研究学会一种思维方式,去解决一类问题。教师和学生每讨论完一道题目应引导学生进行一番总结、归纳、提炼。

例、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

A、 B、 C、 D、

分析:可以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A中是两种单质,B中是两种化合物,C中是一种化合物,D中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解:由图中可知:

A、两种物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两种单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不正确。

B、两种物质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两种化合物,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

C、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C不正确。

D、一种物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做出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D不正确。

所以此题应选B。

本题是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典型题目的剖析后,还要精选适合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精选的习题中既要有“形成性练习题”,让学生透切的理解和牢固的掌握新授知识,使新旧知识迅速融合,形成知识体系。又要有提高题,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深化和拓展,逐步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使学生对书本中某一章节的知识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使学生各种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南通市中考工业流程题操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091

化学工业流程题是中考化学题型中的常见题,也是让学生比较棘手的一类题型。化学工业流程题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充分体现了化学与工业生产的密不可分。笔者将近五年南通市中考化学试题中的化学工业流程题进行汇总、对比、分析,总结工业流程题和教材内容的关系以及题型特点和解题策略。

一、近五年南通市中考化学工业流程题考查内容及涉及的知识点

二、近五年南通市中考化学工业流程题的题型、分值和所占比重分析

分析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工业流程题的分值在南通市中考化学试卷中维持在7~12分之间呈上升趋势,在化学总分60分的大背景下,这个分值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随着南通市中考难度系数的加大(从2014年开始,化学难度系数由原来的8∶1∶1调整为7∶2∶1),工业流程图分值也有所增加,此外从2012年开始此类题型和题量也随之有所增加。这也说明了该种题型的重要性渐显突出。

三、我校学生此题均分、得分率和化学前五名、后五名均分、得分率比较分析

分析表中的数据不难看出,学生此题的均分和得分率普遍不高,从化学前五名学生(优等生)和后五名学生(后进生)的均分和得分率来看,差距较大。虽然2013年工业流程题的分值只有7分,但是不难看出得分率并不高,所以作为一线教师,对工业流程题的关注势在必行。

四、工业流程题的命题特点

1.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强调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综观近五年来南通市中考化学工业流程题的主题分别是汽车的使用、人类使用的三大类基础材料、工业废料的综合利用、海洋的资源利用、侯氏制碱法的生产、自来水厂消毒剂的生产工艺、化工原料的生产流程、燃烧技术原理图等,这些主题与人类社会、技术、环境密切相关。

2.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化学课程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要体现这一宗旨就要落实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现以2010年南通市中考试题中化学第13题的工业流程题例析三维目标在中考题中的体现。

【例】(2010年南通市中考化学第13题)汽车使用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但生产汽车的材料、使用的能源等是人们关注并需解决的问题。

(1)制造汽车的材料以钢铁为主,钢是铁和的合金;写出在高温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钢铁的防腐是汽车制造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铁生锈的原因是。

(3)有些汽车新型排气系统中,使用抗腐蚀性能好的钛合金材料。生产钛(Ti)的部分工艺流程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①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价。②写出镁与四氯化钛(TiCl4)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类型属于。上述反应需在氩气环境中进行,理由是。

(4)家用汽车和公交车相比,前者的耗油量大约是后者的1/5左右。前者和后者在行驶时所排出的污染物的比率大致也是1/5左右。如果后者载运乘客量平均为50人,前者平均为2人,请对比它们在燃料利用和污染环境方面因素,你的建议是。

分析:体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题目有钢的组成、铁的冶炼原理、元素的化合价、反应类型的判定、氩气的性质和用途;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题目有根据信息写镁与四氯化钛的化学方程式、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解释铁生锈这一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题目是让学生根据文字信息提出自己对燃料利用与环境污染的建议,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树立了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体现了新课程的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工业流程题做到了把实验室的实验与工业生产中的实验联系在一起,反应原理具有共性,把课堂中学到的反应原理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时能做出更加理智和科学的思考和判断。

五、解答中考化学工业流程题的一般策略

中考化学流程题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学会灵活运用知识。对此类题型学生容易引起畏惧心理,所以这类题型的得分率往往不高。笔者结合对近五年南通市中考化学工业流程题的分析,总结了以下几点解题策略。

1.要解决好工业流程题首先要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做到认真审题。初中化学中的工业流程题主要是物质的生产,明确生产的目的,这样解题的时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化学变化是工业流程题的灵魂。分析工业流程题时,要分析题目中的化学变化并以此推断涉及的操作目的。

3.夯实双基是关键。化学工业流程题对学生来说虽然是一难点,但是从近五年的试题来分析,大部分考点都是对双基的考查,如: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第9篇

【摘 要】小专题复习是初三化学复习过程当中的有效方式之一。将繁杂的化学知识点以小专题的形式予以归纳和呈现,可以使得知识点清晰化、体系化,为学生们对于整体知识的接受与掌握提供便利。笔者在实际教学当中多次应用小专题教学模式,均收获了十分理想的复习效果。

关键词 小专题;构建;精选;稳中有升;兴趣

进入初三下学期后,学生的学习重点逐渐从对于新知识的摄入转移至对于旧知识的复习,有部分学生会认为比较枯燥和乏味。如何有效地做好初三化学知识的复习工作,便成为了老师首当其冲要思考的问题。对于化学学科,考虑到其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技巧,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为庞杂细碎,所以,我们教师更需要找到一条切实可行、有效的初中化学复习路径。经过多次实践笔者发现,小专题复习的方式十分值得推荐。

一、专题开设脚踏实地,精选内容逐个吃透

对于专题内容进行选择与确定是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的第一步。笔者认为,教师要时刻牢牢把握小专题复习服务于整个初三化学总复习的目标,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从基本知识出发、从中考考点出发,脚踏实地地稳步进行,保证小专题复习过程能够较为完整地涵盖所有化学知识点。在复习课上光老师梳理知识点,提问学生,特别在五、六月份比较热的季节里进行这样的复习,枯燥乏味,没有几个学生能认真听课,效果当然不佳。我们教师应少说,让学生动起来,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例如中考小专题复习“水”时,笔者将①水的组成;②水的净化;③硬水的软化;④水资源的保护;⑤有关水的化学方程式这五个知识点编成一个大题目。这个大题目中的5个小题分别整合了这五个知识点的经典例题。一上课请学生先做6分钟左右,同时教师巡视,在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题目上做好记号。接着教师讲解、提问、拓展,同时学生自己在例题上纠错。如在讲③硬水的软化时,会复习到什么是硬水?如何鉴别?如何软化?对于掌握好的学生会补充石灰纯碱法来软化硬水,从离子角度来除去Mg2+、Ca2+等,来提升学生的能力等等。时间控制在26分钟。最后进行小结,强调错误的地方和好的方法。剩余的10分钟时间学生练习本专题的包装好的类似又有些拓展的练习如选择填空等(前面讲不完也要练)。教师及时批改,对成绩进行分析量化,使学生知晓自己的化学成绩处于什么档次,学生就会有危机意识,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对于个别学生可进行课后辅导。

鉴于初三阶段所需要复习的化学知识点数量较大,教师在确定小专题复习内容时应当对知识点进行逐个精选,将有代表性的知识点进行加工、包装、整合后加入小专题中。认真做好学案,不断完善,精益求精。通过课堂教学脚踏实地地带领学生将其逐个吃透,要注重实践,留有时间进行当堂练习,做到有讲必练及时批改。以了解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后及时反馈给学生,来实现学生对于初三化学知识的系统掌握。

二、专题开设稳中有升,略微高于平均水平

如果小专题中所选择的知识水平仅仅停留在基础知识难度,初三复习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复了要将所有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汇总与回顾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再学习的过程中升华对于既有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程度,达到学习的新阶段。因此,保证专题开设的难度稳中有升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沪教版第七章为代表,初中化学学习中常会出现一些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预留出空间的部分。确实,经过初三一年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各种方向与类型的化学知识,知识之间彼此交叉配合,往往能够组合出很多开展探究的可能性。纵观近年来的中考化学试题,探究类型的考题不在少数,而且形式越发灵活,知识点的考察也越发灵活。经过仔细分析,笔者认为,这些问题已经可以单独形成一个考察类型,侧重考察考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与评价能力。很多学生感到这种考题捉摸不定,复习时无从下手。这部分内容在中考中属于拔高类问题,笔者在复习过程中也对这部分知识的难度进行了适当提升。如复习时笔者开设了名为“氢氧化钠探究之旅”的小专题。探究之旅第一站:现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此溶液变质了吗?请学生进行猜测,并写出猜测依据的化学方程式。然后请学生在给定的试剂中(酸碱指示剂,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钙溶液,氢氧化钡溶液)进行选择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说出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不行的说出理由。第二站:前面我们已经证明了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碳酸钠,如何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碳酸钠杂质(可选择试剂:稀盐酸,氯化钙,氢氧化钙,氢氧化钡)。第三站: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程度是完全变质还是全部变质呢?之后进行归纳碱的化学性质,最后将事先整合包装好的习题进行及时巩固。虽然经过了较长时间的讨论与修改,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却得到了很大提升。

在提升知识难度的时候,教师们不能一味追求知识内容的深化而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初三的学生毕竟接触化学知识的时间不长,一些过于灵活成熟的化学思维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尤其要把握住提升小专题知识难度的“度”,既要略微高于之前课堂学习时的平均水平,又要在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的能力范围之内。这样的复习,才是有效的。

三、专题开设灵活多样,开阔视野提升兴趣

很多教师认为,只有在初次课堂教学当中才需要特别注意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到了复习阶段,只需按部就班注重知识复习本身即可,其实不然。化学学习进入复习阶段, 随着知识内容的重新回顾与知识难度的逐步提升,学生在接受过程中十分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这对于有效复习是非常不利的。如何提升学生们的复习兴趣,仍然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例如学习了H2、O2、CO2等气体的特征、用途等内容,逐个平铺直叙地复习难免使得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笔者改变了思路,以能在瞬间去除洗衣粉难以除去的多种污渍的“污渍爆炸盐”为例,告诉学生过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白色结晶颗粒.过碳酸钠溶于水时,会生成Na2CO3和H2O2。怎么来通过实验验证生成Na2CO3和H2O2呢?经过讨论确定①在广口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通过分液漏斗a加入新配制的“污渍爆炸盐”的饱和水溶液,收集一试管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否是氧气;②通过分液漏斗b加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检验是否是CO2。之后提问氧气和二氧化碳还有那些化学性质,来完成这两大气体化学性质的知识构建,同时对比了CO2和水发生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物会不同的原因。最后反思了实验的不足。这种形式让学生感到很轻松、很新鲜,自然产生了兴趣,气氛很活跃。

苏州市化学中考中有30个共60分的选择题,选择题的得分是取得优秀成绩和及格的关键。经仔细研究这些考点之后,笔者精心编制了一份判断题专题,做题时要对其中错误的判断题进行改正。学生感到非常的新鲜,怎么化学也做判断题了。对最后冲刺阶段的每天20道判断题学生做起来非常起劲,最后对学生出错率较高的判断题再重新包装,再练习,对提高选择题的得分,效果比较明显。

由此可见知识内容是固定的,但呈现知识的途径却是多种多样的。化学学习进入总复习,教师要特别从心态上注意学生。一个高涨的复习热情与稳定的复习心态对于复习效果来讲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开设小专题复习的过程当中,教师要灵活采用多种复习方式,适当开阔学生的化学视野,尽可能地提升学生们的复习兴趣,为课堂实效提供保障。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小专题复习是十分适用于初三化学复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借助专题的设立,原本数量繁多的大小知识点被有机整合,按照专题内容归类的过程中变得井然有序、有章可循,学生掌握起来更加条理清晰。另外,在小专题内容设计中,教师加入适当的难度,方式上再调整,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知识掌握的深度与高度。易于操作、效率颇高的小专题复习模式值得每个初三化学教师对之进行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仇家赛.论初中化学专题复习[J].中学生数理化,2011(11)

[2]蔡宏伟.初三化学专题复习的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