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4 15:55:02
导语:在高效课堂教学课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轻负高质 课堂教学 作业设计
这几年我们一直高喊“轻负高质”,但面对着家长的成绩要求,面对着全市的成绩汇报,对于大人的我们来说,或许只是喊喊口号,但看着校园内越来越多的学生从原来的背着书包上学到现在拉着书包上学,对于孩子们来说,减负真是一件关系身心成长的实实在在的事情。所谓“轻负高质”,就是要求老师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作为数学这门学科,数学老师最喜欢搞题海战术,让学生通过不停的做题,或者机械重复练习,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其实大量的练习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让老师的负担也增加。那如何在数学上实现轻负高质呢?我想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轻负高质的主阵地吧。
一、要想轻负高质,教师要精心备好每节课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备课前教师首先要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编排体系,研究本册各部分知识的相互关联,吃透重点、难点和关键,精心设计教案。其次,教学目的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工作的灵魂。我们在备课时就要先确定教学目的,在教学目的确定的前提下考虑应采取的教学措施。再次,抓住重点和找准难点。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采用各种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难点,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地掌握教学知识。最后,教师要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材上的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地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我们要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有选择地使用教材。
二、要想轻负高质,教师要实施有效课堂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教学课件,能将文本、声音、图表、图像、动画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特别是农村小学生对多媒体的新鲜感,对此将产生浓厚的兴趣,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这注意力也会被集中到学习上来。有研究表明,在整个人生长河中,人们五官感受信息的比率分别是: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很显然,通过看和听感受信息的比率最高,多媒体技术就是十分逼真地在讲课的同时描述事物不同的变化背景,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的多方面、多兴奋中心的刺激,培养兴趣,增强记忆,加深理解。
例如,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这一课时,用课件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先让学生竖着看读一读,并思考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而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清楚,这时候利用电脑闪烁一下一整排的9,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和表达出“竖着看,第一排都是减九,”然后依次是8—2,接着依次闪烁被减数和差,让学生发现“由于被减数是一个比一个多1,所以差也一个比一个多1。”而因为视觉上的冲击,学生对这张表格的规律就容易理解得多。
三、想要轻负高质,教师要精简学生作业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有些教师布置的作业对于学生来说,其实真的是一种负担,从学生角度来讲,好的学生会认认真真地去完成,当成一种任务,如果哪位学生还记得检查一下,相信老师也会竖起大拇指,而比较差的学生可能是敷衍了事,甚至根本不做。要想轻负,我们就要进行改进,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作业,而不是听到作业一多就唉声叹气。
第一,设计分层性作业
在每个班级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个性,对知识的吸收能力也不一样,那完成作业的差异也会明显。为了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在设计作业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教学“乘法分配律”后,设计如下作业,要求学生任选6道以上。
例题:(1)189×68+89×32
(2)57×79+43×79
(3)101×73
(4)85×201
(5)125×88
(6)199×101
(7)1327×99+1327
(8)78×102—58×2
(9)987×98
(10)69×301—69
(11)88×117+88×183
(12)896×101
第二,设计多样性作业
数学作业在形式上要多样化、内容上要丰富化,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也让学生能高高兴兴地完成作业。(1)自选作业。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内容,自己选择课本上一定量的习题作为家庭作业;(2)自编作业。根据学生实际,自编相关习题,作为课外作业;(3)自批作业。学生与学生将某一次作业互相交流,让学生自己批改作业,题目还可以进行讨论。
总之,要想真正实现“轻负高质”,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更新教育教育理念,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有利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让课堂教学真正有效。就让我们在研究和追求教学中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找出行之有效的途径,真正实现轻负高质。
参考文献
[1]《作业设计的“轻负高效”之路》杨丽萍
[2]孔凡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3]李爱华,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一、教师与教学资源融合,明确教学主题
有效性、高效性教学一直都是教师追求的目标.通过实验活动,结合实验活动的数据资料,借鉴实验教W模式,构建全新教学资源交流平台,明确“主题”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辅助参考作用.比如,在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明确演绎归纳教学主题,展开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推理证明一元二次方程变形过程,让学生在不同命题推理中明确主体参与地位,增强学生自主发展获取新知识的体验乐趣.其中,教师可以结合网络教学资源,开设配方转化推理交流平台,彼此借鉴教学课件,形成引导式教学模式.
二、学生与自主学习融合,提炼教学主题
对于初中生而言,数学既具备理科教学的单调特点(公式、算法),也集中了文科教学的缜密特征(细心推导、求解),属于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经过实验活动,以“主题”作为相关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方式、教学点评、教学练习等内容的主要出发点,借助网络资源的便捷优势,让学生在主题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探究意识,便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资源与教学设计融合,优化教学主题
在实验活动中,教学资源与教学设计的融合,以多样化的“主题”教学作为实验视角,借鉴比较完备的计算机网络、电教平台等,下载相关必要的资料数据信息,并巧妙创新相关教学活动,构建一整套有效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资源的应用渠道,便于设计高效课堂教学方案.
四、转变教学理念,分层引导,打造高效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树立正确、科学的教学观念是实际探究的第一步,对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也具备积极意义.比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中,结合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从具体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概念,转变以往课堂教学理念,以数学活动式主题作为切入点,引入生活实例(长方形、正方形等花边图案、地毯面积及宽度等),围绕情境导入―图形认识―计算学习―布置作业―课后延伸相关具体教学流程,设置课前预习问题求解及课堂练习活动(解花边有多宽的实例及所提问题),确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近似解,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同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学习状况,对教学主题进行分层处理.针对同一主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采取不同的衡量标准,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或目标,本着循序渐进、逐步引导的原则,逐渐提高对他们的学习要求,明确他们在某一知识类型、某一主题的学习目标,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创新教学模式,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我们必须把课堂——这一实施新课改的主阵地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得不从以下三方面来做实、做好。
首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吃透新教材,备好每一节课。一方面,《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是英语学科的纲领性文件,是教育专家编写教材、教学一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在分析新教材之前必须认真研读新课标,同时以新课标的要求为目的,简而言之,认真研读新课标是我们一线教师准确分析教材的基础与前提;另一方面,在认真研读新课标之后,我们还必须通读新教材,并对新教材体系结构、文字内容、语言知识等等都要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与理解。我们只有全面熟悉新教材,吃透新教材,才能够熟练掌握新教材的技能体系与知识体系,也才能够准确领悟新教材的教育目的,也才有利于我们分析新教材,处理新教材;最后,我们在认真研读新课标、吃透新教材的基础上,还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并死死抓住新教材中每一单元的重点,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些要点去积极思考,从而逐渐认识、明确该单元所要讲解的知识目标,把握住该单元的核心点,而不能要求学生什么都要去学,去记,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了半节课,什么也没有弄明白,到底应该学什么?哪些该重点记忆?哪些只需一般记忆?只有这样,才能节约课堂时间,才能体现出教学效益来,而不是靠在课外花费大量时间来弥补!
其次,要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笔者认为,作为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只要我们认真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并在课堂上实施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那就等于把“鱼”真正放回到大海里,这将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自主与合作机会,同时,也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有着很大的帮助。我们知道,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而且更有利于英语口语的训练。因此,只要我们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充分考虑到各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再学会如何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采取“将带兵,兵带兵,兵将互学”的学习模式来进行,这样学生不仅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巩固了所学新知识,而且也将会尝到合作学习的快乐,那我们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相对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来说就要容易许多!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管理;教室常规
课堂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单位,它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其过程可以分为教学、评价和管理三个方面。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管理主要采取管、卡、压等办法以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而结果往往是问题行为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管理则强调为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和争取成就的行为,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同时预防问题行为的产生。
数学课堂教学管理的两个基本功能: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和创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
一、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干扰。例如,有的学生精神不振,打瞌睡、开小差,有的学生上课玩游戏、发短信,有的学生做怪相、哗众取宠等。这些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必将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进一步还会造成整个班级学习纪律的涣散。为此,一个切实有效的措施就是,在学生入学一开始,就应当制定为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行为准则,即教室常规。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能起到预防的作用。在制定教室常规时,务必使全班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规则的意义,它是为了维护学生们自己的学习利益;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执行起来是否有困难,比如可以采取民主的方式由师生共同来制定,这样的教室常规才不致流于形式。
二、创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
制定了基本的教室常规以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步骤得以实施,是否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优异的成绩呢?答案是显然的。因为上述因素仅仅是相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外因。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才是决定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作为教师,还必须在课堂上营造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努力追求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尽力克服各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真正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那么,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建立有利于教与学的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工作。
1、了解学生的需要
这是课堂学习管理的心理依据。毕竟,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此,教师应当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地位,设身处地去体会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学业水平;平时应主动和学生交流、谈心,听取他们的各种想法和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态度和期望。例如,在刚开学初始阶段,收集学生对老师的要求和对自我的期望;期中或期末考试后,布置学生写试卷分析和自我总结等。事实上,通过收集学生对“我心目中的数学老师”的描述,我了解到学生普遍喜欢知识渊博,讲课生动形象,富有激情和幽默感,平易近人,能和学生交朋友的老师;而不喜欢老师抽烟,衣着不整、无精打采,处事不公正,体罚学生。部分优生还具体提出老师应当多讲学习方法,典型题目以及解题技巧,平时还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题以锻炼思维等;而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希望老师讲课放慢速度,深入浅出,多讲基础题目,甚至要求尽可能减少作业和考试等。通过这样一些做法,教师可以提取出很多有用的信息,从而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学业程度的教学目标。
2、建立融洽、健康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思想共鸣、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教师和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态度和情感的优势状态所形成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教与学活动的心理背景,对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理性的教师权威,不仅有助于教师传授知识,而且满足了学生对教师、对课堂的心理期望,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容性,相互产生积极主动的促进作用:学生尊重、喜欢教师,主动接受老师的指导,接纳各项教学措施;教师的语言和行为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活动得以顺利高效地展开。
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新课的导入,都应当像磁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或讲述科学趣闻、名人佚事,或介绍学科的最新发展、社会实践的迫切需要,或是就具体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生活背景,提出值得探讨,富有趣味的问题等。目的是使学生产生出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高涨的学习热情,把学习活动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会集中到课堂上来,然后适时地抓住时机进行教学活动。
接下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保持自始至终都积极参与的状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是一名优秀教师每节课都应当追求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各种必要的教学手段和组织策略,以下一些具体方式可供参考:
紧扣教学内容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一种手段又是一种艺术。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的情况、激发兴趣等。例如,复习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为新内容的学习作准备;随堂提问可以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紧跟老师的讲授,积极开动脑筋、自主思考;小结性提问可以训练学生自己去整理已学习过的知识,归纳、提炼一些方法和技巧,等等。同时应当注意,提出问题要面向全体,掌握难度,因人而易、有针对性;一般使学生能够圆满回答,以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但要注意避免诸如“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不假思索的简单问答,以及借提问惩罚学生。
【关键词】科学课 高效课堂 独立自学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教育工作者经常思索的主题。如何更有效地提高科学课课堂质量?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如何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合作学习、自我探究”落到实处?集宁区老虎山小学实行的“五步法”教学模式对此做出了有效的尝试。
“五步法”教学模式的内容:
第一步:出示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使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学习目标明确,可以减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和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例如,在小学科学课六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进化》中的第一课《消失了的恐龙》。我出示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知道恐龙( )是各种恐龙制品的依据。(知识)
2.能根据不同制品恐龙的形态,找出与它们相对应的化石模型。(能力)
3.知道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愿意在课后继续了解与恐龙有关的各种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因本课所讲到的恐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动物,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的。提前出示学习目标,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上。
第二步:独立自学提出问题。
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到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是学生学好科学课的前提。低年级的学生在开始的时候可能不敢提问题,这就需要科学课教师去鼓励学生、去培养学生提问题的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提问题,教会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问题。思起于疑,如果学生没有问题那才是最大的问题!问题有深层次的和浅层次的质疑。包括知识内容的质疑、方法上的质疑、批判性的质疑。对于《消失了的恐龙》这一课,在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作业,收集恐龙的照片、模型和相关知识。学生在提前自学的时候已经积累了很多的问题。如:
1.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什么时候灭绝的?灭绝的原因
2.恐龙分为几大类?
3.恐龙有变异吗?
4.恐龙早已经消失,我们现在的恐龙照片和模型是怎么来的?
5.最凶的恐龙是什么?最弱的恐龙是什么?
6.恐龙一共多少种?
7. 恐龙有多重?
8.肿头龙的头为什么是肿的?
9.最小的恐龙是什么?最大的恐龙是什么?
10.恐龙是怎样演变的?
11.恐龙的祖先是谁?
12.梁龙的护身武器是什么?身体是否很笨重?
13剑龙身上的剑为什么是菱形的?
……
在本环节环节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做到初读了解大致内容、细读抓住重点、精读加深理解,在阅读中诱发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在阅读中得到解决,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良好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恐龙化石是各种恐龙制品的依据。学生通过阅读或查阅没解决的问题,记下来,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合作探究包括对学、群学、小组探究等形式。在传统的学生座位排列方式下,首先让同座的两名同学互相探讨。仍未解决的问题可以前后四名同学进行探讨。经过探讨后得到的解答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如在《消失了的恐龙》一课中,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知道了:恐龙可以分为肉食性、草食性和杂食性三大类;恐龙和其他生物一样,同样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通过小组探讨,学生们对梁龙和剑龙的某些特性有了自己认为合理的解释;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明白恐龙的某些特性根据种类不同而各不相同,有些知识通过查资料或网络查询就可以得到答案。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的一部分比较简单的问题得到解决,留下了更有价值的问题,为教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小组谈论也可以通过适当改变学生的座位排列方式进行。低年级的同学可以4名同学一组,相对而坐。指定或推选一名同学做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每个同学的问题进行探究。小组探究学习也培养了组长的协调统筹能力,随着小组成员能力的提高,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尝试做小组长。
到高年级后,随着学生的能力提高,小组成员可以增加为六人。小组的讨论气氛会更为热烈,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大多数的问题可以在小组内得到解决。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时,教师要深入各小组巡视,适时点拨指导。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交往行为、问题解决的方式和效果等给予及时引导、评价和激励,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第四步:展示交流质疑提升。
在本环节,学生主要是将学习成果和未解决的问题汇报给教师。每组依次展示问题,教师组织各小组间共同探讨。也许前一个小组未解决的问题正是其他小组通过组内探讨已经解决的问题。这就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如在《消失了的恐龙》一课中,对于恐龙消失的原因问题上,每组同学都提出个各自的假设。通过各小组的补充,学生给出了行星撞击、气候变化、食物短缺、火山爆发等十多种原因。对剩下未能解答的问题,教师再次进行引导点拨,必要时可做适当讲解补充。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多数问题得到解决,为教师节省了大量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也让学生们在谈论过程中逐步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
在整个互动学习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学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鼓励学生学会参与、交流、互动,在互动中学会互动。
第五步:总结归纳达标练习。
在本环节中,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所学,归纳形成知识点。教师要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漏的地方。不讲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已经获得的知识,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
最后,教师将精心设计的练习题当堂训练考核,看学生掌握程度如何,学习目标是否达成。通过教学反思,总结不足,更好地提高课堂效果。
“五步法”教学模式主要运用两种学习方式:一是自主探究,一是合作学习。最终目的是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学生自学、对学、群学,实现学生会学、学会、乐学的目标。通过合作学习,促使教师让出课堂、转变角色、变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成长的引导者,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关键词:预学评价;评价指向;激励评价;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30-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具有多种功能,其目的最终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语言评价,是一种形成性的、定性的评价,以起到激励、导向的作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恰当地运用评价策略,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下面就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和我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谈一谈自己的探索和体会。
1.重视预习的评价
我们知道预习对于语文课堂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是学好语文的有力保证。去年开始参加本课题研究时,我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通过开学几周的了解,发现本班很多学生不懂得课前预习,甚至把课前预习当作把课文简单地看一遍就行,没有达到预习的目的。因此,我就先从抓预习评价开始。开始是教师拟定预习单,让学生根据预习单的要求完成预习,上课伊始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组织大家一起对预习进行检查,评价预习等级――优秀、良好、加油。课堂上对预习进行评价,慢慢地树立了孩子们预习的意识。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之后,大部分基础好的孩子就能自己制定预习单;一小部分基础差些就由"小老师""小组长"帮助制定预习单。然后运用课前三分钟在小组内交流互查,并进行自评和互评等级。上课时我再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肯定性的,或者指导性评价等。通过抓预习评价,孩子们逐渐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为了培养孩子们课前预习的习惯,督促他们更有效地完成预习,还可以"配套"专项评价――每周根据教学具体情况,设了"听写之星""阅读之星""背诵之星"等。孩子们对这种评价方式很感兴趣,预习效果明显提高。上课的效果自然有很大的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2.明确评价的指向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三维目标"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它强调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为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课堂教学评价一定要明确指向。我主要是这样做的:
2.1 对知识和能力的评价。以朗读为例,《课标》每个学段对学生的朗读能力有明确的要求,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要采用"读得好,读得不错"这类笼统的、模糊的评价,而应根据学生实际的朗读情况,采用"读得正确,停顿恰当""读得很流利,声音如果响亮些就更好""读得抑扬顿挫,真有感情"等等这一类评价语。因为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这是小学生朗读应该达成的教学目标。用教学目标来评价学生,可以指导他们明确今后学习的方向。
2.2 对过程和方法的评价。以理解课文为例,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的评价同样不能只说"理解对了""讲得不错"等等。而应该有具体明确的评价"真好,你能抓住关键句子进行理解""不错,能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很好,你能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这样的评价不仅目标明确,而且是对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才有帮助。
2.3 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加上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因此的对文本的感受是多元的,但是学生的多元反应、多元解读并不是都正确、合理的。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注意这正确的导向。以《落花生》的一个教学片段为例:问题"同学们,将来你希望做怎样的人?""有没有想做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学生纷纷回答,要做"像花生那样对别人有用的人""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的人"……都表示反对做桃子一样的人。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不全面的,这时教师就要及时进行导向性的评价:同学们想做花生一样的人,非常好!但是苹果、桃子、石榴虽然外表华丽,让人看见后十分爱慕,可同时,它们也十分有用,为人类作出贡献。所以,父亲赞扬花生,并没有贬低桃子、苹果、石榴,不是说大家都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而不能做像桃子它们一样的人。只不过父亲是拿它们与花生进行对比,更欣赏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因为这一点很难做到。
3.善于激励性评价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以后,如果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良好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因此,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
如我教学《伯牙绝弦》一课时,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像。对学生的朗读我是这样评价引导的:开始学生没有读出感情,这时评价"不错,读得正确,停顿准确,如果你读的时候能想到巍峨的泰山、奔腾的江河,一定会读得更好,再试试"。教师进行肯定评价,再给予指导性的鼓励评价,学生练读之后有明显的进步,这时评价"太好了,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的雄伟的泰山就屹立在我的眼前""听了你的朗读我好像站在奔腾的长江边上,看到了滔滔的江水"。学生得到这样激励性的评价读得更积极、更投入,这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这样,在一次次的激励中学生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品尝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
4.发挥学生主体性
课堂上教师作为评价的主体之一,很多时候课堂评价都是被教师主导着,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被评价的对象,没有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体作用。《课标》明确指出:"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评价、相互评价。
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别人,这种评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需要注意学生的评价要适当、有针对性。在这一点上,就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的指导,在课堂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评价:对同学的评价要先进行判断,如果没有错,一定要先进行肯定评价(而且主要就是鼓励的、肯定的评价),然后如果有不足、建议或者不同的理解、看法再提提出来。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评价水平,而不能急于求成。还应该注意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自评,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最难以培养的一种能力。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教学中,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作出判断,逐步由概括性评价向具体、客观的评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其目的不能只是简单的对学生的知识等进行测评,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激励学生,让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重视课堂评价。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让有效的课堂评价激发学生课堂学习源源不断的动力,进而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反思;高效课堂;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0-0045-02[ZW(N]
[作者简介]李春荣(1972―),男,江西宁都人,本科,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田埠中心小学教师,小学特高级,江西省第一批中小学骨干教师。
2014年3月,在全县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学校召开了课改动员大会,把四年级设为课改实验年级,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做足功夫,认真钻研教材、设计教案、制作课件……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笔者不断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标内容,并在学校的安排下到武汉常青实验小学等学校学习参观,对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有了新的认识。笔者执教了一节学习汇报课(课改实验课、课题研究课)《三角形的特性》,下面是对这节课的反思。
一、根据需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我们在使用教材时,不但要遵循课本内容,还要在此基础上挖掘教材、整合教材,使课堂教学设计更适合自己的学生。四年级《三角性的特性》一课,教材先安排学生画三角形,说说三角形的特征,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再学习三角形的高和底,以及怎么画三角形的高等。为了表达方便,我们用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最后学习三角形的特性。在教学设计时,笔者对教学内容的呈现进行了重新编排。笔者先让学生画自己喜欢的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在感性认识了三角形后,让学生概括出了三角形的定义。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让一位学生拿着平行四边形框架,一位同学拿着三角形框架,到讲台展示:用手拉一拉,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对比中不言自明。这样有利于学生把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特性。在教学三角形的高和底及怎么画高时,笔者先教学三角形顶点用字母表示的方法,以更好地表述三角形每个顶点所对应的边及在画高时高和底的对应关系,学生较好地理解了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掌握了三角形画高的方法,这便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先学后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方面,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本节课笔者在课前安排了学生预习,设计了“课前问题生成单”,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提出1~3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教学时,在出示课题后,根据学生的汇报归纳出三个问题:1.什么是三角形;2.三角形有什么特性;3.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和底及怎么画高。然后根据这三个问题设计了三个“自学指导”,学生先根据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及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汇报,教师给足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对于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在小组中解决不了时,教师进行适时、有效的引导、点拨。这样,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尝试、观察、分析、操作,从而分享数学体验、发现、探究的乐趣。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牢固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深刻理解了三角形的特征,懂得了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和底,轻松掌握了三角形高的画法,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三、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改的主渠道。“构建小组,合作学习”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这节课,笔者为了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主要安排了三个合作学习环节。一是在概括三角形的定义时,先让学生“画一画”,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再让学生“说一说”,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征;接着让学生“认一认”,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最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怎样给三角形定义)?二是由两个学生分别拿着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构架上台拉一拉,在学生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时,提出:要使这个平行四边形不易变形,你有什么办法?三是在三角形内怎样画高的。笔者先让学生学习了顶点和边、高和底的对应关系后,再由画平行四边形的高迁移到画三角形的高,由于学生通过前面的“操作、思考、比较、发现、迁移”等,以及教师的“引导、点拨”,学生的讨论有了基础,讨论过程民主有序,热烈有效。以上这些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巧用课件,构建优质数学课堂
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要求将大容量的知识呈现给学生,还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展示汇报来完成,教师在关键时刻起引导、指导、点拨的作用。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这样就为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这节课中,不论是“学习目标”的出示,还是“自学指导”“巩固练习”的出示,还有学生的“思维过程”“重要概念”等,都是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的。多媒体呈现不但有音响、动画、色彩的效果,还大大节约了时间,学生能够用更多的时间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索、交流、汇报及展示中。特别是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中,多媒体课件发挥了特有的作用。这样,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构建了优质数学课堂,学生牢固地掌握了三角形高的画法,课堂也变得轻松、活泼、有趣、高效。
五、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方法去处理数学问题或在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时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这节课的应用重点就是三角形稳定性的运用。笔者让学生拉一拉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构架,通过自己体验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接着又要学生想办法使平行四边形不易变形,这马上就把三角形的稳定性用上了。然后再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有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吗?接下来让学生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让学生发现三角形稳定性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应用环节,笔者又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动手修理摇晃的椅子,判断小兔和小猴谁围得篱笆更牢固等。这样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课堂实践 高效课堂 游戏教学
数学来源于广泛的生活和生产实践活动。实践第一的观点是的一个基本观点。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到无趣乏味,甚至产生厌学心理,所以纸上谈兵地学数学,是不可取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听数学”、“说数学”和“做数学”。最初的“听”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途径,这就是“听数学”阶段;后来大家认识到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就又开始重视“说”,这就是“说数学”阶段;除了这些以外,更重要的是学会“做数学”,即强调重视实践活动的数学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融入实践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创设有趣的情境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起着重要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多利用一些有趣的实际问题或者以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作为情景导入,既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能自觉地利用这种数学意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问题。例如,在教学《第几》一课时,我采用了讲故事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我先在黑板上画了美丽的森林,然后依次贴上了小白兔、小熊猫、狮子、松鼠、小马。变贴边讲故事:美丽的森林里新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今天都搬到新家了,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都住在什么地方。这节课我创设了一个生动而有趣的问题情境,与学生一起编故事,一起讲故事,让学生犹如进入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通过巧妙新颖的形式,激发了学生从实践中去感知生活中的数学,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二、在游戏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儿童都爱玩、爱动,而且注意力不持久。在教学过程中,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相关的游戏,如夺红旗、开火车、小猫钓鱼等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游戏既能照顾到点又能覆盖到面,信息反馈及时,学生兴趣盎然,其乐融融。例如:学习30以内的加法,我设计了一个凑21点的游戏活动,这个游戏活动包括了30以内所有进位(不进位)的加法。我先给学生讲了游戏规则,然后让学生四人一组开始做游戏。每个小组成员都尽情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有的把头凑在一起看牌的点数,有的坐下来做记录,有的趴在桌面上出牌,有的向老师请教。因为牌上有实物点,对于计算暂时不熟练的学生,还可以借助数点数的方法来计算;对于大部分学生,小组长的两张牌刚出手,“等于多少?”的话音还未落,对方小组员已迅速答出得数。每个同学都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活动中乐此不疲地学习,我感到很开心。游戏教学,不是靠老师出色地教,而是靠学生自主地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开展游戏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计算方法,教学更加高效。
三、采用适当、多样化的激励措施。
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课堂上,我把学生当做平等的人来对待,热情关心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激励式”的评价。学生学习动力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来自于他人的肯定,这是外在的激励;另一类来自于对学习本身的成功体验,这是内在的激励。从学生的学习发展来看,他的学习激励是一个不断由外在激励为主转变为以内在激励为主的动态结构。在评估中得到肯定,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外在刺激。“你们听,这位同学说得多完整啊!老师真佩服他!”“你说得真好,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太棒了!还有谁能超过他!”……这些话语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
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重过程,轻结果。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如下激励措施。
1.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经常表扬。不论谁在学习上有进步,哪怕只是很细微的进步,我都不吝表扬。比如口算速度快了,多举手了,或解题的方法新颖,我都会及时进行表扬。这样学生才有更大的信心迎接后面的挑战。
2.口头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尚幼,往往对物质奖励更喜爱。我就常常画些小图片,制作些头饰胸饰奖励他们,以表示对他们学习的肯定。
3.把个人荣誉和集体挂钩,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每个小组都有一架模拟的“梯子”,“梯子”的顶端是一面小红旗,哪个小组的成员有进步,他们小组的梯子上就会多一个脚印。哪组最先攀上梯子顶端就获得胜利。学生很喜欢这种奖励措施,谁都想让自己的小组快快爬到最高处,摘得小红旗。
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高度尊重,高度信任,在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中进行思考和学习,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四、让学生在成功中享受快乐。
我校集集体的智慧创办了“教学案”,它是一种融合教案和学案,集教、学、练三位一体,有助于教师有效教学和学生有效学习,师生共用的课时教学实施方案。其基本环节包括“预习导学”、“学习研讨”、“训练巩固”、“拓展延伸”四个部分。对于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我校构建的“四环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要特征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学案为载体,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新课改的要求,遵循教学活动规律,落实“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将教学课程及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课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运用――总结反思”分为四个环节,并分别确定与之相应的学习目标,即“识记与理解”、“释疑与解难”、“整合与提升”、“发现与创新”,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优化教学效益。集中展示了新洲区实验中学以“教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课堂建立合作、激励、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下面我就谈谈“四环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以〈羚羊木雕〉为例:学习目标:1.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文本内涵;2. 进一步学习并运用圈点勾画和批注的阅读方法,品味语言,分析人物;3. 联系实际,学会尊重、理解他人,正确处理家庭成员或朋友间的矛盾。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文本内涵。难点:学会尊重、理解他人,正确处理家庭成员或朋友间的矛盾。教学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1. 安排学生在假期里感受家庭的琐屑,和父母交换一下对家庭中发生的小事的看法;2.课前预习课文,完成教学案“预习导学”部分,并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3.要求学生熟悉课文中的人物,鼓励自我推荐,作好分角色朗读的准备。
“设置问题,自主预习”是我校构建“四环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落实“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的首要条件。几年来,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学习,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实施,这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容忽视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形式化;一类是绝对化。为此,我校结合具体的学情,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学生做语文学习的主人。以“先学后教”为教学理念,以“预习、展示、反馈”作为新型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对字、词、句的识记,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感知与理解。
教学过程(即课堂研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
导语:一曲〈让爱住我家〉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馨与和谐,可家有时也会有起伏的波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之路的家庭,看看一只羚羊木雕到底荡起了怎样的情感涟漪。
二、检查预习
1.扫清字音字形障碍。(指名学生在小黑板上演示);2.按照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及涉及到的人物;3.分角色朗读1-16自然段,“我”和爸爸妈妈矛盾的焦点是什么?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明确:矛盾的焦点是“是否想万芳讨回羚羊木雕”。原因:父母心目中,只有羚羊木雕的贵重价值,没有女儿的感情世界,所以他们坚持要“我”向万芳讨回羚羊木雕。“我”认为朋友之间应该讲诚信,友情是无价的,是珍贵的所以“我”不同意向万芳讨回羚羊木雕。小结:文章在展示家庭矛盾冲突的同时,也通过各种人物的描写方法给我们展示不同的人物性格。请同学们结合文中人物描写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研读课文,感受形象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我”、“爸爸”、“妈妈”、“万芳”的语句,做圈点批注,进行揣摩、品味,试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人物性格。示例:通过人物语言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形象。如,“万芳……”“没有……”“你能不能把羚羊木雕还我……”这几句话都没有讲完,把被逼无奈的“我”那种难于启齿向朋友反悔的心理刻画出来了,表现了“我”诚实守信的特点。
小结:正是因为人物性格特征的不同,才会导致他们在处理羚羊木雕事件上有着不同的态度,当同学们读到描写这些人物的语句时,在情感上已产生了共鸣,甚至想成为其中一员。现在老师就给大家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让我们去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四、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用一盒糖去换回羚羊木雕,也是一种解决矛盾的办法,为什么“我”却不愿意呢?2. 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呢?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总结:一件围绕“羚羊木雕”而引发的平凡的家庭小事,却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方面是少年世界的友爱和无价的友情;另一方面是成人世界中既有对子女的疼爱深情,又有因对事件的不当处理对孩子人格和友情造成的伤害。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却激起了一个如何尊重别人情感的大涟漪。所以,请大家在生活中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多一份理解与沟通,那么我们的周围就会多一份温馨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