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1:38:33
导语:在新农村建设实施办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为充分发挥考核的引导激励作用,促进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扎实推进,经镇党委、政府研究,现制定2014年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考核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办关于《2014年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意见》要求,努力培育一批“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靓丽、乡土文化繁荣、社会秩序和谐、农民生活幸福”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建设美好幸福新宣堡奠定良好基础。
二、考核对象
三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郭寨、宣堡、张河)及其余9个环境整治村。
三、考核内容及计分办法
严格按照市对镇新农村建设中各项考核内容及计分办法执行。
1、乡镇人民政府的考核内容及计分办法,见附件1。
2、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考核内容及计分办法,见附件2。
3、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四位一体”长效管理考核内容及计分办法,见附件3。
四、考核程序
1、自我考评。12月初,各被考核对象对照考核内容和标准,总结全年工作实绩,进行自我考评。
2、村级申报。各乡镇对全年工作实绩进行核实,并准备好上报资料。
3、镇级考核。年终由镇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相关职能科室参加,对相关考核对象进行综合考核。
五、考核奖励办法
(一)市考核奖励办法
1、市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考核。设综合一等奖6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0名,分别奖励人民币4万元、3万元、2万元。示范村实行动态管理,综合考核连续两年位于后三名的示范村将实行末位淘汰。
2、市对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工作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乡镇集镇区、行政村(居)、乡镇(街道)域内路河大环境整治及长效管理考核。考核依据泰政办发[2009]118号《关于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长效管理实施意见》要求实行专项考核,方法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以不定期暗访为主的办法进行。市委、市政府对农村环境整治及“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工作实行百分制考核,考核得分折算成对乡镇人民政府综合考核相关内容的得分。在每一次督查考核中,考核得分低于75分的乡镇、低于38分(满分50分)的抽查村扣除当月的市奖补资金。
3、市对镇人民政府的考核。主要考核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工作考核、农村环境整治及“四位一体”长效管理考核和村综合服务中心达标建设考核。考核得分结算成2014年对乡镇目标管理考核中新农村建设考核得分。对考核得分前9名的乡镇,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分别奖励1万元、8000元、6000元。
4、对市级机关挂钩联系部门考核。设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2名,分别奖励人民币1万元、8000元、6000元。
(二)镇考核奖励办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民培训;示范基地培植;服务功能
农村成人教育如何做到又好又快地发展,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剂”,这就需要把握农村成校工作的走向,增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功能,根据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不断创新办学理念,正确认识成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狠抓新型农民培训,加强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成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为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一、明确一个目标,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让农民尽快致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稳中求进的发展目标。为把这一战略措落到实处,成人教育责无旁贷。几年来,为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安宜成人校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会议拓展宣传的层面。借助镇、村召开各种会议的契机,与有关部门联手,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大力宣传开展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等。(2)媒体造势。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利用广播、戗牌、标语、小报等宣传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介绍外地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新情况,报道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把新农村建设的精神、要求、实施办法送给广大农民朋友。(3)邀请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和种养大户作现身说法,让他们谈体会、谈认识,层层推进,以此,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二、培植两块基地,提升功能效应的质态
改革开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绝大多数农民仍然以种植三麦、水稻等大宗作物为主,处于小打小敲阶段,种养业始终成不了气候。近几年虽有发展,无论从种养的规模、效益来看都得到了扩大和提高。但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种养积极性,作为服务农民、提高农民生产水平的培训主体――农村成人校应积极培植两块基地,即种植基地、养殖基地。这两块基地的建设应从起点高、规模精、服务全、效益好出发,成为富裕农民的“聚宝盆”,使种养基地成为传导,继而形成“裂变”效应。为此,安宜镇成人校进行大胆探索,一是种植业:在运西的南片建立了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在运西的北片建立了大棚蔬菜基地;在临城建立了花卉基地。二是养殖业:在宝应湖周边地区发展了水产养殖基地;沿河片扩建了养猪和养鸡基地。通过这几年尝试和努力,两块基地功能效应的质态得到了提升。有机生态农业发展势头强劲,2012年,近3万亩的水稻全面丰收,平均亩产650公斤以上,所产大米由于污染小、不但受到国内客商的青睐,还远销海外。成本也比原来降低了2个百分点,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大棚蔬菜发展后劲足,培育、种植、施肥、治虫等每个环节,全部实行科学管理的方法,所产蔬菜在县内供不应求,有些在外地打工的农民回乡参加种植蔬菜大军的行列。临近宝应湖的养殖基地调整了养殖结构,一改过去单一养鱼为“蟹、鳖、龟、虾”等多品种养殖模式。该基地养殖的蟹由于个头大、肉嫩味美在国内市场非常抢眼,日本、东南亚国家的客商也高捧宝应湖盛产的“大闸蟹”。沿河片的养猪、养鸡基地的发展形势也很喜人,潘桥村养鸡大户钱春宏通过扩大规模,科学养殖,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所产鸡蛋占了宝应蛋品市场的半壁江山。在他的带动下,不少农民开始学习他的养鸡经验,走上了规模化、科学化养鸡之路。由此可见,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在种养上培植基地,切实落实新型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要求,从而带动新农村建设的高效推进,提升功能效应的质态势在必行。
三、打造三大平台,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新农村建设的步伐速度,主要取决于农民自身的素质,农民自主的发展能力,因此,成人教育必须努力为农村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立足现有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开拓新的教育资源,在载体建设上,通过资源整合,着重搭建三大平台。
1.建立信息平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让农村的主体――农民学会并运用信息技术。对此,安宜镇成人校在这方面走在全县前列。一是建立人才库,对全镇在种养方面有专业知识或有种养经验的进行梳理,并适时安排他们授课或讲座。二是健全网络教育体系。开设村民宽带网等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现代网络教育体系。最近,我们又开展了新型农民“网上行”培训活动,引导农民网上开店、营销,在网上找市场,抢市场。西郊村村民费书民利用“网上行”这一资源找到市场,不再走南闯北,寻觅信息,仅差旅费这一项,每年就节省好几万元。三是利用媒体公布信息。对产品在市场的营销等情况、种养方面的技术知识适时公布,使广大农民朋友及时掌握信息、利用信息抢占天机。
2.夯实培训基地
(1)实施农民科技工程。根据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型农民的要求,培训的内容应从农村政策、法规、现代农户经营向管理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方面转变。为此,安宜镇成人校特别注重种养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注重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水稻种植大面积采取直播的初期,不少农民对这一新生事物感到陌生,不感兴趣。成人校通过信息平台、采取由点到面的办法,让专业技术人员走上讲台传授相关技能,让在这方面尝到甜头的农民走到田头作现身说法。经过努力,数万亩水稻面积全部实行了直播法,官沟村村民潘绵剑说得好,直播省工省肥,产量高,赚钱多。后经跟踪调查统计,仅水稻直播为农民经济收入就增加3个百分点。渔业村村民刘培安投入10多万元养殖宝应湖大闸蟹,由于缺乏技术,连年亏本。后来,他参加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听取了有关专家关于宝应湖大闸蟹养殖技术讲座及成校教师的现场指导,当年就盈利20万元。(2)加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这里所指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一是指被征地农民,二是指农村剩余劳动力,三是农业种植、养殖季节性空闲的农民。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全镇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只有不断转移和减少农民,才能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此,安宜成校结合本地实际,深入分析劳动力资源的结构性和短缺矛盾,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开展培训,提高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近几年来,主要开展了服装、玻璃制品、营销等各行业紧缺人才的培训,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为各类企业提供对口人力资源。
3.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为保证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安宜镇成人校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安宜镇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安宜镇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交流汇报、协调解决,这样从客观上对全镇新农村建设起到了指导和规范作用。特别是镇政府同各基层单位签订了新农村建设的责任状,并纳入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在新农村建设中成绩突出的优先考评“先进个人”或“模范党员”,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农村档案;组织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相应会产生大量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真实记录,对提高农村基层政权和村民自治组织管理水平、维护农民权益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一直以来,农村档案工作并未引起人们太多的重视,档案工作相对滞后,推动力不强,规范水平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强有力的档案建设领导机构及执法监督检查机制,笔者就这一问题试作探讨。
一、必须建立农村档案建设的领导机构和执法监督检查机制
目前,仍有部分乡镇机关,档案工作岗位不被重视,乡镇档案业务指导缺乏力度,少数乡镇的档案多年不立卷归档,个别甚至出现损毁现象,而村级档案管理基本上没引起重视,即使是一些基础比较好,县级档案部门抓得比较紧的乡镇,往往也会出现时紧时松的情况,无法保证档案工作健康持续地发展。
为使农村档案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保证档案的规范管理。一建立创建工作责任机制,成立了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县主管领导挂帅,县档案局馆牵头,相关涉农部门积极响应,镇村具体落实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新农村档案工作机制。二建立督查考核机制,把创建工作列入县政府折子工程,县委、县政府把档案工作纳入对镇级督察考核验收体系。三建立表彰激励机制,镇每年召开农村档案工作会,总结部署工作,表彰奖励先进,激发了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凝聚力。
二、投入必要的资金和人员
一增加资金投入,改善档案管理硬件设施建设,如有条件,尽可能地配备微机,确保已形成档案的安全。二是要求各级领导要从思想上真正摆正档案工作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和位置,同时,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要把档案事业经费列入年度财经计划,并予以适当倾斜,档案工作在领导头脑中有位置,档案工作的投入就有力度。三是针对档案队伍业务素质差,文化素质低,人员不稳定等现状,笔者认为应采取“因材施教”的培训方法。对专职档案员主要是“重点提高”,除了订阅各种专业杂志外,还要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全国档案管理学术交流会议和各种档案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对于兼职档案员则采取“逐步提高”的方法,举办各种学习班,请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为他们讲授档案和信息管理的专业知识,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三、建立村级建档的法规体系,使村级建档有法可依
目前,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很不健全,法制观念较淡薄,为增强社会档案意识和法制观念,笔者认为:一是要增强广大农村档案工作者和基层干部的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律意识,与此同时,认真抓好违法事件的查处工作,对不建立健全档案工作、不依法办事、领导不重视、人员不落实、档案收集不齐全、管理不善,造成档案丢失、损毁,轻者给予限时改正并通报批评、罚款;重者要追究刑事责任;反之,对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的单位或个人,则给予表彰和奖励,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农村档案工作的开展。二是按照《档案法》及《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主管领导责任制,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监督检查等制度,使农村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四、采用灵活的农村档案建设组织管理模式
我国各地区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因此,开展村级建档不可能搞“一刀切”,应尊重客观条件,允许有差距,对于经济条件差的村,其档案工作标准可以定得低一点、灵活一些、管用就行。
(一)在贫困地区实行村档乡建乡管模式。所谓村档乡建乡管的模式是指行政村的档案由乡镇以村为单位立卷归档,统一集中保管,村级建档的主体是乡镇,行政村只负责定期收集及其他辅助责任。村级档案由乡镇专职档案员定期收集、整理、立卷、归档保管,行政村兼职档案员做好形成材料的收集工作,不是自建自管。
(二)在经济实力较雄厚的地区实行村档村建村管模式。所谓村档村建村管模式是指行政村的档案由村里自建自管,村级建档的主体是行政村,乡镇只负责监督、指导责任。村档村建村管从长远看,是符合档案工作发展规律,也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
总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档案工作必须要围绕农村工作的重点和农民关心的热点,扎实做好工作,全力做好服务,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按照国家档案局的战略部署,立足实际,始终坚持“服务三农”,开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辉.村民自治与档案.档案与建设,2001,2
关键词:规划实施调查;规划问题调查;尊重民愿;
一、引言
随着新农村建设规划的不断推行,不少村庄成功实施规划,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有的村庄规划因缺乏科学有效的引导措施和相应的体制保障、地方政府与基层官员过于注重政绩、农民收入低和文化素质低等问题受阻。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带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解决好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不少专家学者针对农村规划工作开展了大量研究。傅德仁和黄耀志提出了基于公平理念的规划建设途径;林华和俞进就新农村规划与城市规划思维方法差异进行辨析;李孟波从新农村规划产生的背景入手,深入分析新农村规划的实质和作用,提出做好新农村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和措施。本文则主要从农民的角度出发,首先对前大郭村村民不接受首次规划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然后就目前规划工作对村民开展调查,最后提出了规划在充分考虑民愿的基础可采取的措施。
二、河南省长垣县前大郭村规划概况
(一)前大郭村概况
前大郭村地处豫北平原,隶属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常村镇,位于长垣县城的西北方向,距县城15km,距乡镇中心8km,如图1所示。村庄附近有大广高速公路、长济高速公路,交通便利。村庄是独立的行政村,占地150000m2。截至2012年5月,全村共有387户人家,403处宅基地,户籍人口1357人。全村设有一个村委会,4个村组。各村组规模有较大差别,4组的户数占全村总户数的55%。村庄户均宅基地面积342.17m2,严重超出国家规定的宅基地面积限值,而且近年来,随着外出就业人员的增加,大量农村住房和宅基地处于闲置状态,致使32030.10m2的土地资源和4578.75m2建筑面积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二)2011年规划实施情况
在新农村建设的号召下,2011年常村镇政府提出将前大郭村合并到邻村――韦庄的规划方案。韦庄地处交通要道,拥有小学、初中等教育设施,是服装店、家电超市、理发店等的聚集地,其位置如图1所示。规划用地属于韦庄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农用耕地。
实施方法:在新村庄每户宅基地面积划定为199.5m2,住房由政府委托施工单位进行统一建设,主房为10.5m×10.5m的二层楼房,配房为8.5m×3.7m的单层平房。村庄建成以后统一给排水,垃圾统一回收处理。但是,规划对原有住房的补偿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并没有具体说明,而且要求每户在房屋建造前一次性缴纳13万元购买房屋。
上述规划方案确定后,政府将其下达至村,村委召开全体村民会议将方案通知大家,最后同意规划并交钱的仅有十户人家,所以规划暂且被搁置。根据村民反映,当时不同意规划的原因如下。
1.政府自行决策规划方案,村民未参与其中。此次规划方案完全由镇政府主持编制,政府编制完成后,只是通过下达政策的方式通知村庄实施,未组织村民积极参与村庄选址、房屋建造方式、土地利益分配等重要问题的决策,未积极听取广大村民的建议。
2.建房费用较高,未建房先收钱。近年来,绝大多数农户都在不同程度上对自家的住房进行了改造,目前并不需要建新房,而且13万元的房款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是一项大数目的支出,是村民辛苦多年的积蓄。另外,政府就13万元房款的合理性未做出说明,所以不是急需新建住房的农户是不会同意的。
3.搬到新村后,大家需要融入一个新的大环境,对于韦庄村村民来说,前大郭村村民属于外来人,从心理因素考虑,韦庄村在本村肯定会有许多优势,规划完成后随之而来的村内公共资源、利益分配、领导权等问题是否可以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前大郭村村民心中无底。
4.新村与原村址的距离较远。韦庄是位于前大郭村南边与之相距3.5公里的村庄,两村庄之间有铁路隔开,虽然严格来说距离不算远,但是村民都习惯了那种步行几分钟就可以去田地里干活的生活,搬到新村后这种距离上的改变使他们难以接受。
5.村庄规划触及部分农户的利益。村庄规划对于村庄来说是一次大整顿。如果实行规划,对于在外务工、经商的本地农户来说,他们在城里已经买了房子,但是由于目前农民保障制度的缺乏,对于村里的住房即使不使用也不敢轻易放弃,所以陷入买与不买的矛盾中;而对那些户口已不在本地但还在本村拥有住宅的农户来说,一旦实行规划就意味着农村住宅资格的丧失,所以也不同意规划;另外,目前农户宅基地面积普遍超标,尤其对于拥有多处住宅的农户来说,如果实行规划,他们的利益必定受损,所以更不会同意规划。
6.恋土情结。一些老人在本村住了将近一辈子,对于村庄的一草一木已经结下了很深的感情,现在让他们离开这个熟悉的地方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生活,心理上难以接受。
7.韦庄村民不同意外村占用其土地。农村土地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村与村之间甚至一个村内部都会存在不同的经济组织,致使土地分属不同权益主体。前大郭村村民要占用韦庄土地,许多补偿协调问题比较困难。
三、关于新农村规划工作的调查
2013年2月17日至22日期间,本人对前大郭村村民就村庄规划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本村387户农户中参与调查的共有317户,剩余60户因为调查时家中无人或在外定居等原因没有参与,总体调查覆盖率为81.91%。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村民对规划工作的意愿调查
在“您是否愿意接受村庄进行规划”的调查中,64.29%的农户愿意接受村庄规划,23.81%是无所谓的态度,只有11.9%的农户不愿意接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村民对新农村规划抱以积极和期待的态度,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①在新农村建设的下,村民感觉到实行规划是政策所向、大势所趋;②对于许多目前急需新建住房的农户来说,一方面村庄不允许再建新房,另一方面规划方案又迟迟不下达,这使他们希望尽快实施规划;③规划成功村庄的美好生活面貌使村民充满向往。
虽然新农村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监督离不开政府的有序组织,但是新农村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对象是农民,其目的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所以为了确保规划的顺利进行,我们要弥补首次规划的缺陷,充分利用广大村民愿意规划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政府组织的前提下,让村民积极参与整个规划过程,从规划项目的立项、现场调研到规划方案的编制都应该做到“尊民意,顺民心”。要充分依靠农民这个充满智慧与想法的团体,确保新农村规划达到惠民、利民的目的。
(二)村民接受规划的理由调查
根据对“村民接受规划的理由”的问题调查可知,出于方便生活考虑的农户占了85.19%,出于改善村容村貌考虑的占了14.81%,出于可节约土地考虑的为0%。这就给我们规划编制提出了一个很明显的要求,那就是规划方案的编制一定要方便村民的生活,所以政府部门在确定规划方案时要切实考虑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农村土地制度、农村生活习惯等因素编制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如新村规划的选址问题。新村是在原有村庄进行新建还是另辟新址?如果原址新建,就要合理考虑公共设施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等的规模、代价和成本问题;如果是另辟新址,就要考虑土地利益的再分配、新址与农民耕地之间的距离等问题。前大郭村前次规划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新村选择另辟新址导致新址村民的土地权益受到影响。土地是广大农民生活的重要保障,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本,所以进行新村规划时一定要在维护广大农民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偏离了这个基础是不可能成功的。另外,为了让村民放心地接受规划,我们要制定科学的制度、采取合理的方式。
(三)村民对规划法规的了解程度调查
开展农村工作的一个难题就是农民的教育文化水平低,法律知识欠缺。通过对“您有没有听说过《土地管理法》或者《河南省〈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问题的调查可知,“听说过,也了解一点”的占有23.81%,“听说过但不了解”的占到26.19%,而“没听说过”的占到了50%的比例;通过对“您是否了解国家关于农村宅基地和农村建房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问题的调查知可知,“很了解”的占有4.76%,“比较了解的”占有38.1%,而“不了解”的高达57.14%。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广大农民对于农村相关管理政策知识相当欠缺,而我们在开展新农村建设时,宅基地的划分、土地的占用等都是依据法律开展的,农民法律知识的欠缺就会干扰规划的实施。另外,不少村民的“恋土情结”、迷信风水等因素都会影响规划的顺利进行。所以,政府应积极组织基层干部对村民进行普法教育工作,促进农民思想观念改变,将规划后的美好生活画面积极地展示给大家,以确保规划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
虽然本次调查的结果可能受到被调查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家庭地位等因素的影响,但就被调查人员的随机性而言,这恰恰体现了调查结果的全面性和代表性,反映了广大村民对规划问题的不同见解。从本质上讲,新农村规划的目的是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充分尊重和考虑广大农民真实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农村土地制度及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等开展新农村规划工作,避免工作中脱离群众、缺乏科学性及损害农民利益等问题的出现,要充分依靠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结束语
通过对前大郭村规划失败原因的分析及规划问题的调查分析,我们知道政府在编制新农村规划时,要切实考虑村民的意愿和态度,加大法规的宣传和教育,促进农村规划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本文认为应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①建立完善的规划决策系统。农村实施规划的目的是让人民更好地生活,所以政府在编制规划时,要广泛听取人民的意愿和建议,将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纳入规划决策系统。②不断完善住房制度。通过新农村建设规划可以对农村存在的诸如农户宅基地面积过大、住宅闲置量大、房屋建造质量差、村庄布局不合理、生活环境差等问题进行彻底治理,政府部门应该抓住此次机会就相关法律法规中不完善的地方进行合理的修订。③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我们在进行规划时对农民进行补偿的机制应科学合理并建立相关的资金扶持政策,不能因为新农村规划的实施使农民背负大量债务,导致“利民”举措变为了“害民”举措。④加强农民保障机制建设。广大农民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为了促进农村住房制度的完善,我们应该加强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使农民尽量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保障权利,让广大农民放下在城市生活的后顾之忧,放心地交出农村住房,促进农房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傅德仁,黄耀志.基于公平理念的新农村规划建设途径[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05).
[2]林华,俞进.新农村规划与城市规划思维方法差异辨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8,(z1).
[3]李孟波.新农村规划问题研究[J].农村观察,2007(02).
一是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为确保民主法治示范创建活动取得实效,我乡专门成立了分管领导为组长,司法所、派出所、社会事务办和综治办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工作小组,并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综治办,负责全乡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的日常工作。同时,各村也成立了以村党总支书记为组长,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的村民主法治示范村领导小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制定方案,扎实开展。结合三锅乡实际,制定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重要意义、标准及内容和实施步骤等内容,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村委会,同时,要求各村委会按照文件精神的要求,结合各村委会实际制定实施方案。通过实施方案的制定,使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开展做到有的放矢,有序开展。
三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抓住新农村建设、林权制度改革和灾后重建的有利时机,下村重点对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内容、标准、作用以及重要意义做全面的宣传和讲解,特别是在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了系统全面的讲解,得到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为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是健全和完善民主决策制。涉及本村重大事务先由村党支部研究通过,再由村委会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使群众的民主决策权得到充分的保障。对涉及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听取广大群众或村民代表的意见后,由村委会归纳拿出实施办法,提交村民代表讨论决定,严厉禁止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特别是在灾后重建中,路怎么修、墙面怎么包装、庭院怎么布置规划、沼气池怎么建设摆布等方面的内容都广泛地征求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另外,在林权制度改革中,实施方案怎么制定和修改、山怎么分、林怎么改等方面的涉及到群众切实利于的大事都召开群众会进行讨论,最终由群众敲定实施方案。
五是健全和完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健全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以及民主法治示范创建的标准、内容。并要求村“两委”领导班子成员及党员带头学习,模范遵守该章程和民约的规定,为其他村民树立了榜样。建立健全了村帐代记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全乡各村的一切帐务由乡上的会计核算中心集中管理,每年年终由乡上组成财务清理小组对村上的财务进行清理,之后清理小组写出清理报告上交乡党委政府,同时召开由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参加的村务财务质询听证会,自觉接受监督。健全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述职述廉制度。在乡工作组的监督下,召开有党员、村组干部和群众参加村两委干部述职述廉会议,首先由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分别作工作报告,然后由乡财务清理小组宣读清理报告,之后由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就工作报告进行审议,并提出关系到群众生产生活的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村建设、林业采伐、惠农政策的落实、矛盾纠纷调解等民生问题,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进行答复。最后由参会人员分别对村两委班子、领导干部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作为乡上对该村两委和干部的考核依据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涉及到各村的都成立了在群众中德高望重、说话公道、办事公平、为人正直的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的监督指导组,对灾后重建进行全程监督指导。
六是强化普法教育,提高村民素质。结合结合人民调解工作,抓好《民法通则》、《土地法》、《婚姻法》、《土地承包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各种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的学习宣传。特别是林权制度改革、新农村建设和灾后重建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向干部和群众作了系统讲解。另外在普法的形式上,坚持“五个有”即:党课教育活动中要有法制教育的内容;新型农民培育中要有法制教育的内容;对青少年教育要有法制教育的内容;纠纷调处中要有法制宣传的内容;“平安家庭”创建评比要有法制教育的内容。
七是典型带动,以点促面。按照“新农村建设到那里,民主法治示范村就建设到那里”要求,我们选取了群众基础好、村组干部积极性高的杨柳、东阳两个村委会为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试点村,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在党员活动中心户或村小组长以及调解员家中挂上了法制宣传骨干的牌子,配齐了相关的法律书籍,并利用农闲时节组织群众学习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村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农活繁忙,家务事多,认为村子的发展是村干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二是少数村干部对民主法制化管理的认识不到位。认为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可整可不整,没有弄清民主法治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之间的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
三是缺乏创建工作经费。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司法所无工作经费,就连就起码的做牌子、做版面、做固定标语和配备书籍的开支不得不到保障。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规划、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的原则,着力打造新村建设亮点、新村规划点和集居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管理创新、落实责任、完善机制、节约资源、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巡查,促进城乡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三、工作目标
加强宣传、落实责任,确保耕地面积不减、质量不降,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结合新村建设,做好管、用、建的疏堵结合,减少乱搭乱建违章建设和违法用地,引导群众科学规划、节约集约、规范利用土地资源,促进我镇土地资源利用更加科学化、制度化。
四、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和国土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
一是结合“4.22”世界地球日、“6.25”土地日、“12.4”法制宣传日宣传《土地管理法》、《四川省〈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和《城乡规划法》、《建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利用广播、电视、板报、专栏对规划、国土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三是各村、社区及企事业单位利用户长会、代表会、院坝会等形式多样的规划、国土法律法规宣传。
(二)进一步落实规划建设和国土资源管理责任制
一是镇与各村、社区签订城乡建设与国土资源管理责任书,奖惩兑现;二是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实施基本农田保护;三是农房审批建设试行3000元责任金制度(包括房屋建设风貌责任金、规范建设和垃圾清运责任责任金、安全责任金),引导农户节约集约用地、合法建设;四是机关干部实行规划建设与国土资源管理“一岗双责”制度,增大规划建设和国土资源管理管理力度。
(三)进一步做好规划定点与土地开发利用工作
1.做好新村规划。按区政府新村建设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今年实施点灯省级新村聚居点建设项目和完成点灯、菜胜、水库、劳动、工农、峰洞6村集聚点规划。
2.健全农房审批会商制度。农房审批,由农户在每月1—10日提交村组签字的书面申请到便民中心,11—15日规建、国土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21—30日规建、国土到现场定点集中会审,会审后通知建房户。
3.切实加强土地开发。结合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及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申报工作;落实申报光荣、扇子、工农、光华、峰洞等5个村的土地整理项目;争取幸福、峰洞土地增减挂钩立项工作;做好省投资的土地整理项目(点灯、水库、劳动、菜胜4个村,建设规模11100亩,预计新增耕地1330亩)。
4.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根据规划和详规,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中标志牌及界桩安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正确引导合理合法利用土地。
5.积极推进合法用地。协助成贵高铁、宜屏快速通道等重点项目报征任务;依法推进德隆酒业、国荣商贸、幸福砖厂等征地征收供地工作;协助成贵高铁的土地权属调查。
6.深化农户产权保护。继续深入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宅基证)确权颁证。
(四)进一步强化土地巡查和违法建设查处工作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乡规划与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坚持动态巡查片区包干责任制,以集中巡查和动态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规范巡查台帐,将违法用地,违章建设制止在萌芽状态。加强违法用地、违章建筑、临时建筑监督和查处力度;完成2012年度卫片监测图斑的不规范用地行为的查处、整改工作。
(五)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预防和建筑安全工作
一、指导思想
把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作为农村卫生清洁工作的重点内容,作为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作为建设新农村重要举措,坚持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效益化”为目标,着力改善农村卫生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农村垃圾主要是指农村生活垃圾和不易降解的地膜,塑料袋等生产垃圾。在本年度要突出重点,全面启动我镇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集镇和06—10年新农村建设点,瑞路、316国道沿线村庄,作为全镇的重点先行一步,然后全面铺开,做到每个村庄建立垃圾处理村规民约,有卫生保洁员,基本完成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2010-2012年为巩固成果,完善提高,全镇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全面高标准到位。
三、基本标准
(一)集镇应达到“六有六无”。“六有”即:有领导机构和具体实施办法;有专职清洁队伍;有专用垃圾清运车辆和工具;有较完备的垃圾处理设施(中转站、回收站、处理站);有卫生“门前三包”等责任制及卫生责任制区;有经费来源和保障。“六无”即:集镇区内无乱堆垃圾(含建筑垃圾)现象;居民店面无乱堆杂物(货物)及占道经营行为;大街小巷无散落塑料垃圾;周边沟河塘无漂浮垃圾;无乱浇污水现象;无违章搭建乱停车辆行为。
(二)自然村应达到“六有二无”。“六有”即:户户有垃圾桶和回收袋(篓);村村有垃圾处理设施(垃圾池、沤肥窖、焚烧炉或焚烧池);有专职清扫员;有必需的清扫(运)工具;有卫生保洁村规民约;有保洁人员有工资报酬。“二无”即:无露天乱堆、乱倒垃圾;无随便放养家禽、家畜。
四、组织领导
成立镇农村卫生清洁工作领导小组
五、工作要求
(一)科学合理规划。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应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效益化”的原则。镇己建中型垃圾焚烧炉,原则上山下片和集镇采取户集—组收—镇集中处理的方式,偏远自然村和山上片采取户集—组收,组建垃圾焚烧池就地焚烧处理。禁止采取对垃圾进行简易填埋。中转站、处理厂应远离村庄和水源地,原则上不得少于500米。
(二)组建专职队伍。组建卫生保洁队伍,集镇由镇环卫所负责组建。各自然村在村委会指导下进行组建,2006年以来的所有新农村建设点按30-50户配备一名保洁员,所有保洁员要切实做到有人管理,有工资报酬,有服装工具,有分拣分类意识。要把村庄保洁员纳入到镇环卫所统一管理,建立保洁员明细档案,明确保洁队伍的职责,建立管理制度。
(三)配备保洁工具。各自然村必须按每户落实两桶一袋(篓),按户数建好垃圾池和有机肥垃圾窖,每个垃圾池分成两间,便于群众分类投放(分类为:有机肥垃圾和难降解垃圾)。有机肥垃圾两天一次堆入垃圾窖,难降解垃圾由镇环卫所具体安排时间清运。可燃烧垃圾建了焚烧炉或焚烧池的可集中焚烧。各自然村应给保洁员配备保洁衣服、扫把、铁铲、保洁专用车等清洁工具。
(四)健全规章制度。各行政村要建立和完善垃圾清扫、清运等日常管理规章制度,各村民小组要建立《清扫保洁制度》、《垃圾收集制度》、《垃圾清运制度》、《资金使用制度》等长效管理制度和制定村规民约。环卫所要与集镇各单位、企业及门店、住户签订“门前三包”卫生保洁公约。镇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经常组织指导、督查、评比、考核,使农村卫生保洁工作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
(五)经费保障。集镇按市乡财政补一点,政策性资金(再就业促进基金和低保资金)安排一点,集镇所在单位和居民筹集一点(参照市区标准收取卫生费)的办法筹集。各自然村通过村规民约的形式按户收取卫生费(每月每户贰元左右),或有条件的自然村自筹一点。确保工作经费到位,镇村两级保洁人员工资发放到位,保洁工具购置到位。
六、工作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党政机关、各企事业单位及村民委员会,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进行大张旗鼓的广泛宣传,学校要结合民族精神教育上好卫生保洁第一课,将卫生保洁意识植入学生的灵魂,努力形成社会参与、群众支持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责任分工。实行镇领导包村,站所办包点的责任制,按照“村定点收集,镇集中清运,环卫所统一处理”的模式,建立完善农村垃圾治理的收集、运输、处理和管理体系,避免垃圾搬家和二次污染。
建设办负责全镇垃圾池、有机肥窖和垃圾填埋场的总体规划、技术指导。环保部门负责垃圾处理进行统一监管、督促企业搞好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或及时清理至指定填埋场,指导环卫所规范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畜医站、食品站负责对各类屠宰场和畜禽养殖场的垃圾管理、清运进行监管。工商分局负责对贸易市场的垃圾管理和清运进行监管。卫生院负责对全镇的村民卫生知识宣传及对各医疗机构废物集中进行处置、严防污染。供销社负责对全镇废旧物资收购点及回收人员的管理培训和责任划分;供电公司、电信公司、文化电视站分别负责对集镇及各自然村的供电线路、电信线路、有线电视线路进行规范整治。
(三)强化技术操作。垃圾分拣分类及减量是垃圾无害化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我镇总体规划,集中力量,有计划地将规划保留村庄先行打造一批活力生态新农村。
二、具体实施办法
1、划分整治类型
全镇村庄划分成重点区域和一般区域两类,规划的居民集中居住点为重点整治区域,其他则为一般整治区域。
2、整治工作要求
重点区域整治要求:
(1)统一规划,合理定位。按照市村庄布局要求,进行整体规划,规划起点要高,要始终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始终贯穿生态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文化内涵,反映地域特色,定位要合理。还要有分步实施的详细规划,规划要征求本地区群众意见,让群众满意,得到群众认可,经政府批准后再实施。
(2)通盘考虑,分步实施。整治一方面要结合村庄的自然地型、人文历史和乡村风貌,也要结合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通盘考虑,同步进行,分期实施,要花大力气打造出具有各村文化底蕴和农村特色的,赏心悦目的现代活力生态村庄。
(3)要求要严,标准要高。严格按照规划,有计划的实施分步推进。该刷墙的要刷,该修缮的古建筑要修,该拆的旧房要拆,除了硬化就是绿化,该有的小景和健身场所要有(具体整治标准可参照利政发31号文件要求)。必须坚持政府帮扶、群众自筹、社会捐资的方式进行推动,充分发挥群众的主力军作用。
一般区域整治要求:
重点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围绕解决方便群众出行的问题,做好道路硬化工作;二是做好家河整治工作,凡是村庄中的小河都要整治到位,无杂草和漂浮物;三是做好农村日常卫生长效管理工作。
3、加强组织,明确责任
镇成立村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牵头部门为农经中心(主要职责:上下沟通,不定期组织督查,查看整治进度);具体责任部门为:村镇建设(主要职责:规划审定,工程监管,质量验收)、文卫科(主要职责:农村环境卫生督查)、财政所(主要职责:验收合格合资金保障)、农服中心(主要职责:农村绿化督查)、水利科(主要职责:农村排涝工程指导)、城管(主要职责:农村生活秩序管理);成员为各村(社区)主任。
领导小组分阶段对各地村庄整治进行指导督促检查。
三、奖励补助政策
关键词:农村 社会保障 制度创新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中,统筹城乡发展居于首位,要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社会制度环境,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然而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严重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居民社会保障水平的高福利状态与农村居民的救济型低水平的保障并存;二是城乡隔绝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资源优化配置难以形成。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建设的重点在于:在加大对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完善力度的同时,应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着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1我国农村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1.1制度体系不健全,保障项目较少
一是社会保险制度严重缺位。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步履维艰,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尚在全面推广阶段;工伤、生育、失业三大社会保险制度至今尚未在农村建立。二是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不完善。目前农村主要局限于基本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制度基本没有建立,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不普遍。三是社会福利体系残缺不全。目前只有部分经济实力好的地区还依稀保存一些敬老院和福利院,大部分地区该项制度体系已经瘫痪。
1.2保障标准低,总体水平不高
新型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不高,而且由于是保大病住院,使得相当部分参保居民由于交不起首次人院费而不能住院,进而无法享受医疗保障,新型合作医疗能否真正解决农民因病致贫致穷的问题不容乐观。
2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迫切性和可能性
2.1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深入进行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人口流动增强,要求尽快建立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2.2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广大农村居民的迫切需要和期待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显现,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突出,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农村养老风险不断加大。部分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无着落。保障农民的基本生存权和身体健康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
2-3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
第一,专题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如北京市建立了农民工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体现了“低费率、广覆盖、保当期、保大病”的原则,适应了外地农民工“年纪轻、流动性大”的特点。第二,加强农村医疗救助,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矛盾。江苏省常熟市出台了新的医疗救助实施办法,重点解决困难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矛盾。
3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创新的重点
3.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要重新定位与制度创新
今年国内已有部分省市率先启动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这意味着,政府将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部分“买单”。建立“低费率、广覆盖、能接续、可持续”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3.2继续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分类保障,适时与城镇合作医疗保险接轨
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政府积极投入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体现,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遏制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基本达到了“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卫生得发展”的目标。
3.3加强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实行网络化管理
在乡镇(街道)设立社会保障综合管理服务机构,统一负责所在地社会保障事务,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的相关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