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1:38:39
导语:在山洪灾害防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市县(区)项目管理机构职责
1、为了加强项目实施的组织和管理,市及有关县(区)成立相应的项目建设管理机构,切实抓好项目建设的领导和组织实施。
2、项目实施管理组织和各实施单位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国家有关项目建设、管理的法规和政策;熟悉本项目的各类合同和有关规定,不断提高依法管理项目的水平。
3、市上由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市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全市项目实施和建设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
①、认真贯彻执行有关项目管理的政策、办法和规定,严格建设程序,坚持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负责招标技术文件和初步设计的审核等;
②、依照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全面加强项目实施监管;
③、协调项目施工监理和质量监督工作,指导和协调与其有关事宜;
④、负责管理信息,统计报表的收集、管理和上报工作;
⑤、负责工程项目的检查、监督、协调和处理项目建设中的有关问题。
4、各县(区)水务局是本项目实施的项目法人,在县(区)协调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负责项目建设和管理,主要职责如下:
①、严格按照批准的实施方案,做好项目建设任务的落实,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②、负责县(区)配套资金的筹措落实,制定资金和项目建设计划,做好资金的使用管理;
③、负责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配合质监站开展工作;
④、组织运行管理人员参与工程建设,掌握工程运行管理的要点,熟悉工程设备使用维修的特性,确保工程效益的长期发挥;
⑤、负责项目建设进度,质量的检查和监督,项目验收的组织;
⑥、负责建设管理信息的统计和报送,并根据项目要求组织开展工程效益的监测和总结工作;
⑦、负责协调和处理与项目有关部门、承包商、受益区基层组织和群众在项目建设与管理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二、项目实施程序及管理
1、本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实行制,由市项目管理办公室协同各县(区)项目实施办公室统一择优选择一家招标机构,全市各县(区)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各县(区)水务局负责备案和配合工作,市项目管理办公室进行监督、指导和管理。招标工作严格依照国家和省上有关规定执行。
2、本项目实施的建设监理单位由各县(区)水务局依据《省招投标条例》自行确定。
3、评标工作完成后,市项目管理办公室统一组织各县(区)水务局对推荐中标人进行考察,考察合格后签发《中标通知书》。
4、在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后,由各县(区)水务局提出开工申请报告,报市项目管理办公室审查,达到开工条件后上报省水利厅审批。开工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各县(区)防汛办公室与承包商签定了施工合同;
②、确定了建设监理单位,签定了监理合同;
③、办理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④、施工设计、图纸能满足阶段施工要求;
⑤、国家投资和县(区)自筹资金已落实;
⑥、承包商已完成施工计划及进度安排,并做好设备、材料供应的准备工作。
5、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相互间所发生的请示、汇报及各种通知均以书面形式并加盖印章或负责人签字,不能用电话等口头方式代替。
6、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变更已批复的设计方案、设计标准、项目调整,以及单项设计变更造成概算投资变化等,其审批权限如下:
①、50万元以上报省水利厅批准,其程序是:由设计单位提出设计变更方案,经县(区)水务局报市项目管理办公室审查,报省水利厅,待批准后实施;
②、50万元以下由市项目管理办公室批准,其程序是:由设计单位提出设计变更方案,经县(区)水务局审查后,报市项目管理办公室批准后实施。
三、项目监理和质量监督
1、本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有关项目管理行政领导负责人、项目法定代表人以及勘测设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法人代表,按各自职责对工程质量负领导责任和终身责任。
2、监理单位应依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批准的项目建设文件、工程建设合同以及工程监理合同对工程施工进行“公正、独立、自主”的监理工作,并维护业主单位和工程承包单位的合法权益。
3、本项目的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由省水利厅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中心承担,项目法人在开工前要按规定办理质监手续。
4、市项目办公室、县(区)水务局要有专人负责质量管理工作,健全质量管理制度,认真履行职责,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决不允许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工程,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
5、项目法人、监理单位和建设承包商,要切实加强采购物资的管理,建立健全设备、材料的检验、交接、存储和使用手续,各种设备、材料必须按设计和计划“对号入座”,严禁转移、挪用、变卖和弄虚作假。
6、在项目实施中,必须建立材料验收制度,承包商提供的所有材料、设备,必须经工程监理和项目实施单位人员共同验收签字后才能进入工地使用。
7、项目管理单位、实施单位,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单位,要主动配合上级的监督、检查,并接受水利、防汛、财政、发改委、审计等部门的稽查、检察、检查和审计。各有关单位对上级的监督检查意见要认真研究,迅速提出整改措施,并及时将整改情况上报有关部门。
8、项目实施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各有关参建单位和管理单位要有专门的安全负责人,并制定安全生产措施,加强安全检查和监督。
四、资金及财务管理
1、为保证国家建设资金的及时到位和专款专用,实行资金使用报帐制度,各县(区)水务局设立专户,封闭运行。
2、项目建设资金必须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做到财务制度健全,资金管理规范,帐目核算清晰,财务结算手续完备,单据合法完整。坚决杜绝截留、挤占、挪用工程建设资金现象发生。建设单位对已完工工程要及时编制施工财务决算,依法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审计。
3、各县(区)水务局要按照财政部、水利部制定的《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切实管好建设资金,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并定期进行财务资金信息的报送和分析工作。
4、各县(区)水务局要及时上报财务、统计季报、半年报和年度报表,经市项目管理办公室汇总后上报省水利厅。
五、信息管理
1、做好项目实施信息管理是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本项目的信息管理主要包括项目实施情况统计、工程进度、阶段工作报告、工程效果监测、技术档案管理等。各种信息的汇集和上报,必须做到及时、准确、规范、真实,为项目实施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市县(区)水务局要确定专人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各承建单位和监理单位要按照市项目办公室的规定和要求,在做好自身信息报送的同时主动配合县(区)水务局做好信息管理工作。
3、工程效果监测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工程效果评价基础资料的主要来源,各实施单位要制定效益监测实施方案,落实监测任务,及时收集、整理和上报,为项目竣工验收和后评价工作打好基础。
4、各级项目管理单位和参建单位要加强项目建设和工程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确定专人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建档和归档,并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制定档案管理制度。
5、各有关单位要严格遵守各项管理制度、报表制度和信息报送制度,凡不能及时准确按要求报送的单位,作为漏报和瞒报处理,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自负,造成重大事故和赔偿事件的要追究负责人和经办人的责任。
六、工程验收与运行管理
1、本项目验收分为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阶段验收、项目法人验收和竣工验收。
2、验收的组织与分级:
①、分部工程的验收由监理单位主持进行;
②、单位工程的验收由各县(区)水务局单位主持进行;
③、阶段验收由市项目管理办主持进行;
【关键词】山洪灾害;非工程减少;防治措施
1 引言
山洪灾害具有突发、来势凶猛、灾害严重等特点,尤其是山丘地区的高山陡坡,洪水的汇流速快,流速较大,对于居住在低洼平地的居民在短时间内围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安全损害。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一旦发生强降雨,非常容易发生洪水、山体滑坡等常见山洪灾害。所以,山洪灾害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经济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加强基础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从战略全局出发,以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展露目标,明确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非工程措施在山洪灾害防治中的作用
2.1重要的防御作用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可以通过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地域雨水情况,进而实现宏观了解地域雨水情况的具体变化。通过对雨水情况的重点监控,分析雨水变化规律,制定有效的预防预案。与此同时不断加强对山洪灾害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全民山洪灾害意识,进一步实现从全局开展山洪灾害防御措施的实施。例如对于强降水期可以山洪灾害预警,提醒人们注意观察,提前或者及时进行人员和财产转移,最大化的降低山洪灾害的危害性。
2.2 移民搬迁治理避灾方法
所谓的山洪灾害通常会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由于山洪灾害属于一种自然现象,其治理的难度较大,为了保证人民生活环境的安全,我们推行山洪自安还非工程措施建设。实质上是移民搬迁,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人们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生活秩序。非工程措施的实施,降低了山洪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具有明显的防御效果。所以我们应该讲山洪灾害防治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有效结合起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的山洪防治工程建设,充分提高山洪灾害防治措施的有效率。
3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的特点
3.1水利牵头,多部门协作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需要水利部门牵头,只有在水利部分的主导作用下,才能进一步监督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水利部门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职责,可以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有利于国土、财政、气象等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配合。各个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可以充分的发挥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效果。
3.2.山洪灾害普查范围广
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对山洪灾害具体情况进行普查。尤其是大面积的流域,一定要熟悉掌握各个分支汇集具体情况,然后依据支流的分布情况分别实施现相对应的非工程措施,这样可以针对性的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工程措施。同时普查各个流域的数量,流域区域内的社会环境、地质环境,对可能威胁到的居住人员和村落等内容都要进行做到了如指掌。
4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建设措施
4.1加强山洪灾害普查
了解我国山丘区域内的小河流数量以及社会基本环境,掌握山洪可波及道德人员分布情况和数量,并且对山洪灾害可以威胁到的经济建设设施也要做到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针对性的,符合当地地域环境特点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
4.2设置危险区域线
通过山洪灾害普查结果分析总结,界定山洪灾害防治危险区、安全区,针对不同的区域制定相应的区域预案。通过区域的科学、合理胡爱芬,充分的显示了山丘区域内山洪灾害发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
4.3监测临界雨量和水位
针对山洪灾害发生区域的年降水量、山洪发生情况,并且结合实际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特点,进一步了解该区域内的小流域或者村落情况,最终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制定相应的临界雨量和水位指标。通过不断地总结和创新,进一步完善对临界雨量和水位的监测体系,有效提高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的实施效果。
4.4 建设监测预警平台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水平的发展,我们在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中应用网络技术,建设全方位的监测预警平台,通过该平台实现雨水监测、气象监测、应激防洪预案等信息的共享和查询,有效提高监测预警平台的应用服务功能,构建完善的监测预警平台,通过预警设施提高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作用,有效降低山洪灾害的巨大损害。
4.6建立群测群防体系
为了不断完善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体系,对于各级的群测群防,管理应该不断加强,落实责任制管理,使其各岗位人员明确各自的工作责任,并且管理人员应该加强监督管理,把好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编制和落实。例如可以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促进具体预案的有效落实。
5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5.1充分利用已有的监测预警资源
随着近年我国的建设和发展,水文、防汛部门建立的较为全面的雨量、雨位检测点,覆盖了多数山洪灾害防治区域。所以当前我们应该充分应用现有的监测站点,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和高成本。同时要重视对水文部门技术和信息传输系统的构建,尽量实现信息共享,尤其是气象站点,由于技术标准、数据流程的差异,实现数据共享。
5.2充分保障系统的运行维护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成之后,为了充分的发挥其效果,我们必须保证良好的运行维护。由于雨量水位监测、预警等设备的使用,需要每年投入一定的运行维护费用,所以在系统未投入之前,应该落实运行管理费用,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维护,有效延长系统设备的使用寿命。
5.3.综合考虑系统整合运用
目前,针对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的建设占有的系统资源相对较少,还有较大的利用控制,我们应该积极弹错,子啊现有的监测预警系统上,不断扩充和建立自动化的指挥平台,使整个水利部分防汛抗旱实现信息化管理。同时我们还可以相对的扩充其功能,但是要注意适当的兼顾,降低再次开发的成本。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明确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的重要性,并且对山洪灾害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今后我们要再不断提高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创新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山洪灾害防治工程措施,促进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低成本,最大化降低山洪造成的灾害,从而积极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光华,余章振.贵州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中的监理质
量控制[J].水利水电快报,2011,(09).
[2]张凯,韦凤年,尚全民等.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撑起人民群众“ 生命的保
护伞”―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综述[J].中国水利,2012,(03).
[3]陈雷.明确任务.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全力搞好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
[关键词]容县;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监测预警系统;预案编制;群防群测组织体系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基本概况
容县地处广西东南部,东西最大横距5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3.5公里。全县面积225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占97.51%,水域占2.49 %。
2.山洪灾害防御现状及存在问题
2.1防灾非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防灾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防灾知识宣传、监测通信及预警系统、防灾预案及救灾措施、搬迁避让、防灾管理等。
目前,容县已成立了容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以及各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通过电视、报刊、宣传册等对防灾知识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容县境内目前已由水文部门建设自动雨量监测站41个,水文站9个,由气象部门建设自动气象站15个,由水利部门建设水库监测终端11个。除此之外,尚无其他监测设施。尚未健全完整的防御山洪灾害体系,监测通信及预警系统、防灾预案及救灾措施、搬迁避让、防灾管理等存在着比较薄弱的环节。
2.2防灾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防灾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山洪沟、泥石流沟及滑坡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等。
容县全县共有水库63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17座,小(二)型水库44座,小山塘2128处。目前只有五座水库完成了除险加固工作,还有多数病险水库尚未进行除险加固工作,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建设目标与任务
容县山洪灾害防治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在山洪灾害严重的区域开展以建设监测预警系统、完善防御预案、强化群测群防体系、宣传防御知识、提高全民防灾避灾意识等非工程措施为主的建设,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改变本县山洪灾害日趋严重的局面,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容县山洪灾害防治的建设任务就是建立容县山洪灾害信息汇集和防御预警平台,新建自动监测雨量站45个,新建水库监测终端26个;完善全县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15个乡(镇)和130个村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建立完善的群测群防组织体系;采用多种方式和办法进行山洪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对具体的工作人员和相关的信号联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4.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4.1水雨情监测系统
水雨情监测站主要包括雨量站、水位站。本次在原有水文观测站的基础上,拟新建自动监测雨量站45个,水库监测终端26个。自动雨量站选择架杆式雨量站。水位监测仪器选择浮子式水位计。
4.2监测预警平台建设
容县预警平台系统采用B/S和C/S相结合的模式,总体采用B/S模式,用户使用浏览器能够完成系统所有操作,部分功能可采用C/S模式。平台包括监测预警平台和气象预警及信息平台。
监测预警平台系统主要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其中,硬件设备有:服务器2套,移动维护计算机4套,应用计算机5套,打印机2套,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VPN网关、不间断电源(UPS)、信息接收设备、数据接收处理计算机、机柜及配件、防汛信息接收PDA终端、液晶投影仪、水利数码通各1套。软件系统包括:平台应用软件、系统工具软件、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GIS软件、杀毒软件、数据接收处理软件各1套。
4.3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平台建设模式按县级、地市级、自治区级三级平台建设,以县级为主,地市级及自治区级为辅。县级平台主要完成数据汇集、信息服务、信息上传、决策及预警等。
预警流程主要为:县防汛办通过监测预警平台向容县城区、乡(镇)、村、组及有关部门和单位责任人预警信息;各乡(镇)、村、组和有关单位,根据防御预案组织实施。
5预案编制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是防御山洪灾害实施指挥决策、调度和抢险救灾的依据,是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防灾、救灾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是对山洪灾害预警的响应。根据容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的要求,计划成立预案编制组,专门负责全县的预案的编制工作。编制时间6个月,主要完成1个县级预案、15个乡(镇)级预案、130个村级预案。
6群防群测组织体系建设
群测群防组织体系为建立县、乡(镇)、村、屯、户五级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群测群防组织指挥机构主要在县、乡(镇)、村三级建立。
a)县级组织指挥机构
容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即是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为县防汛办公室、办公室下设5个工作组(监测组、信息组、转移组、调度组、保障组)及应急抢险队。
b)乡(镇)组织指挥机构
在15个乡(镇)设立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由各乡(镇)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和副指挥长。
指挥机构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组和应急抢险队。
c)村组织指挥机构
各行政村设立以村主任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各村应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应急抢险队,确定监测预警员,并造花名册报送乡(镇)、县指挥机构备查。
7宣传、培训与演练
a)宣传
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宣传册、挂图、光碟及发放明白卡等方式宣传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做到进村、入户、到人,不断提高人们主动防范、依法防灾的自觉性,增强人们的自救意识和自救能力。
b)培训
(1)对县、乡(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人员、责任人、监测人员、预警人员、片区负责人进行山洪灾害专业知识培训,明确各自职责,确保指挥系统正常、有效运转。
(2)对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技术及运行维护进行培训,保障系统有效运行。
b)演练
山洪灾害防治区组织开展1~2次山洪灾害避灾演练,使群众清楚转移路线、安置地点,即使在电力、通讯等中断的情况下不乱阵脚,安全转移。演练内容包括应急响应、抢险、救灾、转移、后勤保障、人员转移、安置等。
8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
[关键词]山洪灾害防范决策系统方案综析
1开发背景
安溪县地处闽南金三角(厦、漳、泉)的结合部,是福建省东南沿海典型的山区县份,山地丘陵多,山丘面积占全县面积85%以上;河流众多、水系密布、源短流急,多属暴涨暴落的山区性河流。受暴雨和台风影响,全县山洪灾害多发、频发,是全省山洪灾害的易发区和多发区。山洪灾害给全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已经成为全县防灾减灾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开展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山洪灾害防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十分迫切和必要。
2任务、目标与内容
2.1 任务来源
国家和福建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试点县份。
2.2 工作任务(见表1)
(2)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软件(标准版)。
(3)Microsoft Windows XP SP2操作系统软件(专业版)。
(4)网络版杀毒软件。
3 电话传真预警系统(传真服务器系统) 支持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应用软件中实现传真预警自动或手动功能。
2.3 工作内容与目标
安溪县山洪灾害防范管理决策系统是福建省防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体项目的核心工程,将接入专网平台。系统将建立职责明确、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符合本县实际情况的山洪灾害试点管理软件系统。提高山洪灾害预警预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增强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为建立山洪灾害防治的安全长效机制打下基础。
平台上:要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GIS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建立翔实、高效的山洪灾害基础数据库,实现数据的管理、维护与更新,并实现与其他防汛信息的有机组合,最终实现省、市、县领导能够直接调用各试点单位的资源信息,辅助领导对灾害应急事件的指挥。功能上:一方面要与前端信息采集系统相连接进行数据信息的采集、接收和存储;另一方面又要将采集的信息进行智能加工,包括数据识别、数据过滤、数据纠错、数据计算等程序,最后将处理后的数据信息通过直观、有效的方式进行与预警。
从系统运行环境、资源信息、功能应用、新技术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将各部分融合成一个高效、统一的有机体。建立灾害预警信息的内外网和管理系统,为灾害预防、事故救护提供数据采集、处理、语音、通讯等诸多应用提供统一的信息传输通道,提高对突发事故快速反应的处理能力。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应急响应服务系统(具体的内容与实现目标见表2)。充分整合和强化专业部门救护资源,提高应急救援的时效性、准确性、有效性。
3设计方法与流程
3.1设计方法
本项目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应按系统工程的方法从组织、过程、技术三个方面进行精心规划和实施,充分考虑要有良好的扩展支持,建立可持续可扩展体系结构,为以后更加深入、更加广泛地开发新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采用业界标准的Web Service方式提供对外接口,其开放性、标准性和跨平台特性都须充分保证本系统具有灵活而强大的可扩展性。图1就是在技术方面所采用的系统设计方法。
4框架构建
4.1系统架构
随着当前各行业业务内容及流程的转变,相应的信息化系统也逐渐从满足内部的日常办公和业务处理转向快速为内部和外部提供信息服务。为此,采用了基于SOA的系统架构为核心的设计方法来满足上述的业务要求。
通过以架构为中心,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以实现系统的稳定性:
4.1.1架构设计上的分层和单向依赖
对整个设计采用基于组件的分层(Layer)方法,把系统分为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领域层(Domain Layer)、体系层(Infrastructure Layer)或更多层,尽可能地扩大系统的重用性(Reusability),同时关注系统的实施设计(Tier)以解决其它问题。不同层次之间是单向依赖的,只能够由上层调用下层,或者由下层返回一些消息和错误信息给上层。通过制定严格的层次间的关系,来保证处于软件架构的越低层次,组件的重用度越高。
4.1.2形成架构模式实现架构级别的重用
架构框架(Architecture Framework)或基础架构(Infrastructure Architecture)是辅助实现某种架构的一个子集。许多在架构方面很困难的问题可通过架构框架和基础架构解决。这些架构框架和基础架构具有很高重用度的部分,它是对很多个性化的问题的精练和总结,是在很多项目上的逐渐积累。如果能对特定领域的问题,开发出相应的架构框架。那么这个框架就有了广泛的重用性(重用范围从项目范围扩大到领域范围)。
4.1.3统一的架构设计流程帮助实现重用
本项目采用了统一过程中定义的4+1架构视图(用例视图、逻辑视图、进程视图、部署视图、实施视图和数据视图),并配合用例驱动的开发方法。约束架构的设计和描述,为实现清晰的界定和找到重用部分在方法学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4.2 SOA架构概述
面对庞大复杂的系统,如何便于各系统快速开发和易于扩展,充分考虑现有的成果与未来的建设相互衔接,是项目必须要处理的两个问题。SOA(Services Oriented Architecture ,面向服务的架构)技术正是在这样的需求下产生的,其最大的特色无疑是通过业务驱动的开发(Business-Driven Development,BDD)。
4.2.1基于SOA的可扩展系统架构
整个系统架构设计的出发点是帮助用户使用某种技术手段来完成业务流程,其本质是“业务流程”,而不是一个计算机系统或计算机应用。在这一原则下,设计工作就围绕着“业务流程”(见图3)展开的,整个业务功能的设计和实现采用SOA(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充分保证系统功能和流程实现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论文关键词:山洪灾害;规划;原则;对策
一、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原则
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反映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存条件和环境保护不断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研究和制定全国山洪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和对策措施.提高山洪灾害防治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最大限度地减少山洪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我国山丘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安全保障。《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遵循了以下原则:
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的原则。人类活动的负面效应已成为山洪灾害的重要致灾因素之一,不仅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也给人类自身安全带来严重影响。通过加强管理,规范人类活动,制止对河流行洪场所的侵占,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改变耕作方式等措施,改善生态与环境,保护水土资源。
②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和“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规划要求着重开展责任制组织体系、监测预警、预案等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设,及时预警,提前组织危险地区群众转移;通过宣传、培训,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重点保护对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必要的工程保护措施。
③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各山洪灾害区的特点,统筹考虑国民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各方面的要求。做出全面的规划,并与改善生态与环境相结合,做到标本兼治。
④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山洪灾害防治工作,要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部门实施,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按轻重缓急要求,逐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实现近期和远期规划防治目标。
⑤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点多面广,自然地理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防治措施应因地制宜。既要重视应用先进技术和手段。也要充分考虑我国山丘区的现实状况,尽量采用经济、实用的设施、设备和方式方法,广泛、深入开展群测群防工作。
二、山洪灾害防治主要对策措施
山洪灾害来势猛、成灾快、历时短、范围小而散,但易造成人员伤亡。对山洪灾害威胁区内的人员和财产主要采取工程措施进行保护既不合理也不经济。山洪灾害防治要立足于采取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综合防御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为首要目标。
在研究山洪灾害分布、成因及特点的基础上。划分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地制定规划措施。规划的主要对策措施有以下方面:
1.非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加强防灾知识宣传、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建设监测预警系统、落实责任制并编制预案、实施搬迁避让、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和防灾管理等。
(1)加强防灾知识的宣传培训
山洪灾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决定了防御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和承担防灾工作。规划要求在全社会加强山洪灾害风险宣传培训,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使山洪灾害防治成为山丘区各级政府、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2)开展山洪灾害普查
规划要求大力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工作。研究山洪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确定了灾害发生临界雨量的制定方法,为山洪灾害预警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信息来源。根据临界雨量,通过分析,规划将降雨诱发的山洪灾害易发程度分为三级: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中国降雨诱发山洪灾害的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四川盆地西部和东北部、秦巴山地、湖南南部和西部、湖北西部、淮河上游山区、南岭山地、太行山、燕山、辽东半岛、长白山、大小兴安岭、以及新疆的昆仑山、天山等地。但是,由于规划工作的局限性,大量的隐患点还没有被发现,同时由于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还可能造成一些新的隐患或灾害点出现。因此,需要不断加大普查力度,扩大普查范围,为防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建设监测预警系统
监测预警系统监测实时的降雨和洪水过程、监视山洪灾害发生征兆.预测山洪灾害的发生,并及时预警信息,这是减少或避免山洪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有效措施。监测系统包括气象、水文、滑坡、泥石流等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系统。规划新建自动气象站3886个,多普勒雷达站44个;新建自动雨量站8735个,水文站466个.人工简易观测站l2.5万个;布设泥石流专业监测站(点)1926个,滑坡专业监测站(点)2676个,泥石流、滑坡群测群防村组11880个。规划建设连接30955个监测站(点)的通信网络、1836个县级信息共享平台及警报传输通信设备、21193套乡镇警报传输通信设备.建设县级以上专业部门问网络互联,配置l2.5万套无线广播警报器以及锣、鼓、号等人工预警设备。开发气象、水文预报模型等。
(4)落实责任制并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建立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编制切实可行的预案,建立由各级政府部门负责的群测群防组织体系,在有山洪发生征兆和初发时就能做到快速、准确地通知可能受灾群众,并按照预案确定的路线和方法及时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规划明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根据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特点.进行山洪灾害普查,划分危险区、警戒区和安全区,明确山洪灾害威胁范围与影响程度:建立山洪灾害防御领导、指挥及组织机构;确定避灾预警程序和临时转移人口的路线和地点;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制定救灾方案及救灾补偿措施等。
(5)实施搬迁避让
对处于山洪灾害危险区、生存条件恶劣、地势低洼而治理困难地方的居民规划拟采取永久搬迁的措施。要创造条件,政策引导,鼓励居住分散的居民结合移民建镇永久迁移。对移民新址、公共设施等建设用地须进行山洪灾害危害性评估.保障移民迁入安全地区,避免二次搬迁或造成新的山洪灾害。对难以治理的滑坡、难于防护的村镇,要求调整山洪易发区土地利用结构、村镇布局。在城镇及村镇建设、居民建房时应尽量避开灾害易发点。
(6)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制定和完善与山洪灾害防治相配套的政策法规,是规范山丘区人类活动。保证山洪灾害防治措施顺利实施.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促进山丘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规划要求制定风险区控制政策法规,有效控制风险区人口增长、村镇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发展。制定风险区管理政策法规,规范风险区日常防灾管理、山洪灾害地区城乡规划建设的管理,维护风险区防灾减灾设施功能,规范人类活动,有效减轻山洪灾害。
(7)加强防灾管理
山丘区资源无序开发、居民点选址不当、城镇不合理建设等人类活动往往加剧或导致山洪灾害的发生。规划要求加强防灾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社会生活、生产行为进行管理.以适应或规避山洪灾害风险。加强山洪易发区的土地开发利用规划与管理。加强对开发建设活动的管理,对山洪易发区范围内的城镇、交通、厂矿及居民点等建设项目需进行防灾评估;加强河道、防灾设施的管理.以维护河道泄流能力,确保防灾工程设施正常运行。
2.工程措施
对受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严重威胁的城镇、大型工矿企业或重要基础设施,通过经济技术比较,规划适当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保障重要防护对象的安全。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山洪沟、泥石流沟及滑坡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等。
1)山洪沟治理
对严重威胁村镇、县城、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大面积农田的山洪沟采取工程措施治理。山洪沟治理措施主要有护岸及堤防工程、沟道疏浚工程、排洪渠等。规划采取工程措施治理的山洪沟约18000条.需加固、新建护岸及堤防工程长度94710km.加固改造和新建排洪渠工程89650km,疏浚沟道8920km。
(2)泥石流沟治理
对保护对象重要、危害严重的泥石流沟采取工程治理措施。泥石流沟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排导工程、拦挡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蓄水工程等。规划治理的泥石流沟共2462条.需修建拦挡工程13457座、排导工程8546km、停淤工程1480座。
(3)滑坡治理
根据滑坡危险性分类.对威胁到集镇、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不稳定滑坡。考虑治理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进行治理滑坡治理的措施主要要有:排水、削坡、减重反压、抗滑挡墙、抗滑桩、锚固、抗滑键等。规划治理的滑坡1391个.需修建截排水沟398400m.挡土墙904.5万m.抗滑桩679.1万m,锚索34.7万m,削坡减载8350万m3.
(4)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对一旦溃坝将造成山洪灾害防治区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病险水库.在现有工程基础上,通过采取综合加固措施.消除病险.确保工程安全和正常使用。恢复和完善水库应有的防洪减灾功能.消除防洪隐患。本次规划除险加固的病险水库均为小型水库.共16521座,其中小(1)型水库2999座,小(2)型水库13522座。
Abstract: In the afternoon of July 22, 2015, heavy rainfall occurred in the south of Helan Mountain, resulting in the flooding of several mountain torrents on the west side of Minning Town, Yongning County. In the afternoon of August 10, similar rain occurred again, the flood flowed into the transverse groove detention library by the flood channel guide. The two floods caused Minning town north five ditch flood reservoir flood gate being destroyed, much flood guiding embankment water surface protection slope collapsed, multiple channel damaged, and some grapes are buried. The Helan Mountain East Mountain flash floods gave us a wake-up call.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flood disaster based on the two flood disasters caused by precipitation in Yongning on 15/07/22 and 15/08/10, to find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torrential disaster in the east of Helan Mountain, master the hydrological and meteorological features, topography, socio-economy, historical torrential flood, water-related project and mountain torrent ditch basic situation and establishes mountain torrent disaster survey results database to provide basic data for evaluation and prevention of mountain torrent disaster, and provide the scientific data support for setting up the early warning index threshold reasonably in the mountain torrent warning system.
关键词:贺兰山东麓;山洪灾害;山洪灾害防治基础数据;山洪预警系统
Key words: east of Helan Mountain;mountain torrent disaster;mountain torrent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asic data;mountain flood warning system
中图分类号:TV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1-0131-04
0 引言
永宁县是宁夏2014年度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县之一,地处宁夏银川平原引黄灌区中部,东临黄河、西靠贺兰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的郊县,位于银川市区以南。山洪灾害主要由暴雨产生,多为短历时局地暴雨,年际变化大,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洪水特性与暴雨特性相应,汇流时间短,来势凶猛,暴涨暴落,一般洪水过程约3~6h左右,山洪灾害的突发性、区域性、季节性较为明显,致使山洪的危害性、破坏性极强,造成损失较大。
2010~2012年,按照水利部和财政部的统一部署,宁夏进行了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在山洪灾害防治县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区域建设了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近年来发挥了很好的防灾减灾效益。其中永宁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共建设22个自动雨量监测站、5个自动水位监测站,并配备大量的简易雨量监测站和简易水位监测站;在县级建设监测预警平台,县及乡(镇)、行政村配置各类预警设施设备;编制和完善县、乡、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建立县、乡(镇)、村、组、户五级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同时利用多种方式宣传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对各级责任人、技术人员进行山洪灾害专业知识培训和技术培训,组织开展山洪灾害避灾演练等。
但是,在前期开展的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中,受投资和技术限制,已建设的预警体系不能满足科学防御的要求。大多没有调查分析小流域基本情况,主要凭经验确定预警指标和可能受到山洪威胁的行政村及其大致位置,没有进行小流域暴雨洪水分析,划定的危险区没有与降雨和洪水频率建立对应关系,范围偏大。因详细的调查评价工作没有展开,无法针对不同小流域进行降雨和径流分析,预警指标阈值的确定只能依据经验和零散的研究成果,合理性有待继续论证。
永宁县山洪灾害分析评价工作基于国家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总体部署与安排进行,在山洪灾害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收集处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文、地形地貌等基础信息;充分利用GIS、卫星遥感、水文分析计算等技术手段,提取相关的数据;结合山洪灾害现场调查资料,进行小流域暴雨洪水分析,定性分析确定受山洪威胁的居民区,评价沿河村落山洪灾害现状防御能力,科学划定危险区;结合沿河村落河道断面测量和水文调查,较为全面和准确地掌握山洪灾害危险区小流域暴雨洪水基本特征及人员与财产分布情况,分析降雨、洪水与灾害之间的关系,分析计算临界雨量和临界水位,为进一步提高永宁县山洪灾害防治能力,科学设定预警范围,制定防御预案提供基础支撑。
1 山洪灾害防治现状
永宁县各乡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山洪灾害隐患,危害程度重,分布范围广,山洪灾害防治任务艰巨。多年来,由于治理资金有限,大多山洪沟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且治理工程多是护坡工程,没有控制性工程,未能实现防御洪水向利用洪水的转变。尤其是近年来地质灾害较为普遍,且永宁县堤防防洪标准低,防洪能力弱,存在影响安全度汛的隐患。防洪工程共有二旗、横沟2个拦洪库及黄河标准化堤防和闽宁镇西部拦洪堤两座拦洪堤。防洪工程标准低,隐患多,难以抗御较大洪水的袭击。要对县内山洪沟、泥石流沟及滑坡进行全面治理,在短时期内难以实现,所以必须推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进行合理规划、综合治理,分期、分批治理,逐步改善该县自然环境。
2 150722与150810降雨情况对比分校
贺兰山南段较少发生短历时暴雨并引发洪水,2015年连续的两场暴雨引发山洪,实属少见。比较两次降雨,均发生在对流强烈的盛夏下午,暴雨中心均在贺兰山深处,且雨势由西向东消弱。7月22日较之8月10日雨强更大、持续时间更短,贺兰山地区这样的短历时暴雨更容易引发山洪。小石头、大井子、新井站在流域上游,北五沟、北一沟、北二沟、大井沟站在流域出口,比较两日降雨情况,7月22日各流域中下游降雨量较大,8月10日各流域上游降雨量较大。两场降雨情况对比情况见表1。
3 150722洪水情况
3.1 调查洪峰流量
2015年7月22日的降雨强度大,历时较短,时空分布相对集中,局地产流较快。22日16时左右,北五沟拦洪库以上各山洪沟道相继发生洪水。洪水发生后,宁夏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迅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现场对行洪沟道进行洪水调查。经调查,此次暴雨产生洪水的沟道主要有北一沟、北二沟、北三沟、柳渠沟、北五沟、北六沟等,北一沟、北二沟、北三沟、柳渠沟等四条沟道的洪水通过导洪堤进入北五沟拦洪库北侧的导洪沟,调查洪峰流40m3/s,北五沟调查洪峰流量93.0m3/s,北六沟洪水进入南侧导洪沟,调查洪峰流量3.35m3/s。洪水经由北五沟及两侧导洪沟进入北五沟拦洪库,致使北五沟拦洪库泄洪建筑物被冲毁。各沟道调查洪峰流量统计见表2。
3.2 入库洪水总量
3.3 溃坝下泄流量
经过走访调查,北五沟拦洪库溃坝时间为2015年7月22日晚19:30左右。泄洪开始至结束历时为10.5小时,在距离坝堤决口下游400米处,布设洪水调查断面,调查的洪峰流量为83.9m3/s。
按洪水总量W=0.19*T*Q/10000式;
经过分析计算,溃坝下泄洪水总量60.26万m3。
3.4 灾情
2015年7月22日,暴雨洪水造成北五沟拦洪库泄洪闸段被冲毁,溃坝缺口近20米。洪水由北五沟下段泄入横沟拦洪库,造成行洪沟道部分砌护石墙边坡、过水建筑物冲毁,两岸部分农田被淹没。北侧拦洪坝中、上段多处洪水冲刷塌岸,尤其是山洪沟道汇入处迎水面坍塌严重,个别地方拦洪坝仅剩一半宽,北侧拦洪坝上段山洪沟道内一些军事设施被洪水淹没,水文监测设备冲毁。洪水泄入横沟拦洪库后,经泄洪道退入西干渠,未对西干渠造成危害。经对洪水淹没区实地走访调查,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及重大财产损失。
4 150810洪水情况
4.1 调查洪峰流量
2015年8月22日,受短历时强降雨影响,22日15时左右,北五沟拦洪库以上各山洪沟道再次发生洪水。经调查,此次暴雨产生洪水的沟道主要有大井沟、北一沟、北二沟、柳渠沟、北五沟、北六沟等,大井沟、北一沟、北二沟、柳渠沟等四条沟道的洪水通过导洪堤进入北五沟拦洪库北侧的导洪沟,调查洪峰流量52.4m3/s,北五沟调查洪峰流量58.7m3/s,由于北五沟拦洪库在上次洪水中受损,洪水直接汇入南侧导洪沟,南侧导洪沟调查洪峰流量88.8m3/s。汇集的洪水由南侧导洪沟经北六沟及导洪沟退入横沟拦洪库。各沟道调查洪峰流量统计见表4。
4.2 入库洪水总量
洪水总量计算方法同3.2。经计算,北侧导洪沟调查洪水总量25.09万m3,北五沟调查洪水总量34.13万m3,北侧导洪沟和北五沟的洪水汇入南侧导洪沟,南侧导洪沟调查洪水总量60.74万m3。退入横沟拦洪库的洪水总量即为60.74万m3。汇入横沟拦洪库洪水量统计见表5。
4.3 两场洪水对比分析
7月22日降雨量少于8月10日,但前一场降雨更为集中、雨强更大,引发的山洪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均大于后一场。7月22日,汇入北五沟拦洪库的洪水主要来源于北五沟,相对较大的洪峰流量具有较强的破坏力,较大的洪水总量给拦洪库造成更大的负担,是造成泄洪建筑物损毁的主要原因。8月10日,洪水来源更为分散,北五沟上游四条沟道汇入北侧导洪沟的洪水量与北五沟的洪水量相近,北五沟洪峰流量较22日为小、洪水历时长、洪水过程较为缓和,洪水总量较小,洪水最终汇入横沟拦洪库,对坝体没有造成损坏。如表6所示。
5 结论
2015年“7下8上”的防汛关键期,贺兰山中南段的两场短历时暴雨造成永宁县闽宁镇北五沟及周边沟道接连暴发山洪,7月22日的暴雨洪水造成北五沟拦洪库泄洪闸冲毁近20米的后果,8月10日的洪水经由导洪沟进入横沟拦洪库,未造成灾害。对比两场降雨、洪水数据,得出一定规律,总结如下:
①洪水大小受降雨强度影响。贺兰山南段降雨稀少、蒸发强烈,土壤含水率极低,各山洪沟道流域小、地势陡、汇流速度快,属于典型的超渗产流区域。对比两场暴雨,722暴雨历时较短、雨强较大、降雨更集中,810暴雨面平均雨量较大、点降雨量较大,但722洪水的洪峰流量及洪水总量均大于810洪水。这一区域受特殊自然因素影响,在同一量级的情况下,降雨强度对洪水的影响较大。
②洪水大小受汇流距离影响。小石头、大井子、新井雨量站位于北五沟、大井沟、柳渠沟上游,810暴雨中这两站的雨量均大于722暴雨,但由于位于流域上游、汇流距离长,形成的洪水洪峰流量较小、洪水历时较长。贺兰山地区流域面积小的山洪沟道遍布,产流机制复杂,汇流速度快,洪水多随着短历时强降雨呈现陡涨陡落的特征。由于地理条件限制,不能在所有沟道上下游均设立水文监测站点,而该区域小范围短历时强降水易发,暴雨中心难以监测,这一区域的洪水预报一直都是我区洪水预报工作的瓶颈。对已发生暴雨洪水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对贺兰山地区不同区域山洪灾害的预警。
6 完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对策
通过本次分析评价,已经得到了6个评价对象危险区分布图、各级危险区人口分布、预警指标等成果,应当充分运用好这些成果,进一步改进站点预警信息的关联、预警指标改进等工作。基于现有成果,针对县级平善和乡村级监测预警网络改进,预警系统中预警指标改进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①对于县级平台而言,自动雨量站会报送数据,因此,可以考虑以自动雨量站为中心,采用泰森多边形法等方法划定雨量站覆盖的空间范围,作为预警范围。
②对位于小面积(F≤50km2)流域几何中心沿河村落,可以重点考虑将其简易雨量站测得的雨量与预警指标对比,作为全流域预警的参考;对位于面积较大流域(50km2≤F≤200km2)几何中心沿河村落,应当根据当地降雨点面关系考虑雨量转换后,与预警指标对比,作为全流域预警的参考。
③对于狭长形的小流域,应当将上游沿河村落雨量预警信息与下游村落相关联。
7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表明,贺兰山东麓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原因等是形成山洪灾害的重要原因,流域面积小的山洪沟道遍布,产流机制复杂,汇流速度快,洪水多随着短历时强降雨呈现陡涨陡落的特征,山洪发生具有突发性和群发性,且跟随季节而变化,破坏力极强。而局部强降水是山洪暴发的关键性因素。其中,地形地貌与地层岩性是客观条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不可控因素。而局部强降水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主要也取决于客观的气象条件与地势特征,通过人为活动短期内难以施加干预。
因此,在贺兰山东麓的山洪灾害防治的问题上,应当加大对人为因素的管控力度,通过对“人”的因素的管理,促进对环境因素的优化,以期改善自然环境,减少山洪灾害发生的几率。在施行长期防护措施的同时,注重短期措施的有效性、反应灵敏性,实现对山洪灾害的有效防治。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宁夏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永宁县闽宁镇150722与150810暴雨洪水分析报告.
[2]涂勇,何秉顺.山洪灾害防治工作需处理好八个关系[J].中国水利,2014(23).
[3]李昌志,郭良,刘昌军,孙东亚.刍议山洪灾害分析评价[J]. 中国水利,2014(18).
关键词 山洪灾害;损失;成因;黑龙江嫩江
中图分类号 P6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268-01
嫩江县地形、地貌特殊,地质结构复杂,高强度暴雨洪水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破坏日趋严重,工程防洪标准低等原因造成嫩江县极易暴发山洪,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2]。不同程度的山洪地质灾害年年都有发生,因此山洪灾害的防治迫在眉捷,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
1 嫩江县山洪灾害概况
嫩江县隶属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东与孙吴县、黑河市为邻,南与五大连池市、讷河市相接壤,西以嫩江为界,与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相望,北以嫩江支流图里河为界与呼玛县相连接。面积1.5万km2,全县总人口503 703人。嫩江县境内有嫩江、卧都河、固固河、门鲁河和科洛河等5条较大河流,另有99条沟溪。经过山洪灾害普查,嫩江县共划分小流域101个,其中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小流域47个,涉及到14个乡镇、63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共确定了63个危险区域,防治区总面积7 474 km2,受危胁人口数5.7万人,发生山洪灾害15次,死亡8个,直接经济损失达177 020万元。
2 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
根据调查和水文记载,嫩江发生大洪水的年份有1953年、1955年、1981年、1988年、1989年、1998年、2005年、2008年、2009年、2010年等。其中以1955年为最大一次洪水,水位高达222.06 m(大连基面),嫩江站流量4 540 m3/s。北起振兴村,南至多金村,沿江12个村和嫩江镇西部被淹。淹没农田1 628 hm2、房屋212间。联星村附近跑滩宽1 300 m,嫩江镇附近跑滩达8 300 m,嫩江两岸一片泽国。
1981年7月连续降雨,5 d降雨量达71 mm(嫩江站)。由于连降大雨和局部暴雨,致使城镇和部分村屯受灾,房屋进水、倒塌,低洼地块大量积水,水库脱坡,部分道路及桥涵被山洪冲毁。据统计,全县农田受灾面积达3 256.53 hm2,其中受灾3成以上2 212.2 hm2,死亡2人;房屋进水2 322间,倒塌110间,冲毁桥12座、涵10道,公路1.86 km,电话线路1.0 km。
1988年8月初嫩江县北部和加格达奇地区连降暴雨,致使嫩江干流与支流水位猛涨。8月11日17:00洪峰到达嫩江县嫩江站,水位高达221.99 m,洪峰流量为4 100 m3/s。8月13日下午前进、墨尔根、嫩江镇等5个乡镇的24个自然村屯遭受暴雨的袭击,受灾最严重的有5个自然村,大部分房屋进水,倒塌房屋16户231间。受灾耕地3 400.73 hm2,其中绝产面积为1 966.27 hm2,冲毁农村道桥涵23座,公路桥2座,淹死3人。
1989年7月降雨120 mm以上,嫩江右岸甘河水位居高不下,致使临江乡11个村屯受灾。全县共有9个乡镇受灾,耕地成灾面积10 742.8 hm2,其中绝产面积7 368.27 hm2。受淹房屋1 919间,倒塌98间,冲毁桥梁6座,涵洞14座,毁坏路面10.2 km,直接经济损失1 753万元。
1998年嫩江干流在嫩江县境内共有3次洪峰。最高一次洪峰6月26日通过嫩江站,洪峰水位为221.75 m。通过洪水过程线可以看到,从6月7日水位开始上涨至7月29日水位回落至初起水平历时52 d之久,嫩江干支流水文站点全部超警戒水位。3次洪水共冲毁国、省干线公路桥3座、涵洞10处。路基、路面水毁3.34 km,水毁地方道路路基路面257.94 km,涵洞91处。
2005年7月16日21:00―23:00,伊拉哈镇突降特大暴雨,降雨量达64~107 mm,瞬间形成特大山洪,致使伊拉哈镇五四、五一、三星等4个村严重受灾,其中受灾程度较大的是五四村。倒塌房屋79户,水毁桥5座,涵洞30座,谷坊4道。全镇农田过水面积达到4 000 hm2,其中绝产面积为1 333.33 hm2,全镇倒塌房屋128户,受灾人口达到5 800人,道路冲断1 100 m。
3 山洪灾害成因分析
3.1 地质地貌因素
嫩江县易发生山洪灾害多为山区或丘陵地区,山高坡陡谷深,切割深度大,侵蚀沟谷发育,其地质大部分是渗透强度不大的砂砾石土,渗透强度不大,极有利于强降雨后地表径流迅速汇集,遇较强地表径流冲击时而形成山洪灾害[3]。
3.2 气象水文因素
山区不稳定的气候系统,往往造成持续或高强度集中降雨。据统计,发生山洪灾害主要是由于受灾地区前期降雨持续偏多,土壤水分饱和,地表松动,遇局部地区短时强降雨后,降雨迅速汇集成地表径流引发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4]。
3.3 人为活动影响因素
人类活动因素,如山区陡坡开荒和工程建设,对山体造成破坏,改变地形、地貌,破坏天然植被,使森林遭到破坏,失去水源涵养作用。同时,由于人类活动造成河道被侵占,淤塞严重,泄洪能力不断减小,极易形成山洪灾害,这也是嫩江县形成山洪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5]。
4 结语
嫩江县山洪灾害的主要特点是季节性强,主要发生在6―9月;区域性明显,主要发生在山区、丘陵漫岗地区;来势猛、成灾快、山区汇流快、流速大。县防汛指挥部门缺乏必要的指挥平台,防汛通信设施不足,基层的通信和预警预报手段难以满足防御的要求,不合理的人为活动逐渐加剧山洪灾害,尤其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乱砍滥伐,是造成当前山洪灾害不断加重和难以防御的主要原因。
5 参考文献
[1]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规范[M].北京:高等教育版社,2003:23-47.
[2]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2005:37-41.
[3] 黑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黑龙江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要求[S].哈尔滨:黑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2010.
前言:目前,世界各国针对防洪的手段通常是工程性防洪与非工程性防洪措施,而诸如修堤建闸这种工程建设虽然能够直接有效的防御洪水,但其建设投资大,并同时对沿河与山体植被进行破坏,这对于财力、人力有限的山地型小城镇是难以实施的。工程的建设同时又破坏了沿河与山体的植被,使得其自然抵御洪水的能力降低,加重了防洪的负担。那么,在山地型城镇的防洪规划过程中应该既重视防洪工程建设的合理性,同时也要重点结合非工程性措施,广开思路的从其多角度来思考城市防洪问题的解决办法。从城市规划的视角出发,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合理有效地防治山地城镇的洪水灾害,使其减灾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2.1上夹河镇自然概况
上夹河镇地貌类型属于构造侵蚀的中低地区。由于山势极不规则,形成了沟壑纵横、悬崖成群的特殊地貌。境内主要山脉为龙岗山脉的边缘。龙岗山脉从东南绵延而来,岁高大但不险峻,在东端和南端分别形成了海拔千米的十花顶和石鹏山两座山峰。从上夹河村往西属于丘陵地带,山势低缓,连绵不断,到河西村荒地组达到最低点,在山脉与丘陵相接触的北部,耸正直起的莲花山,海拔800米。山脉由东南向西北渐缓,平均海拔190米。
境内大小河流3条,其中较大河流有五龙河和南嘉禾分别与胜利村和五道河流入苏子河。境内流长30公里,河道立槽底质为花岗岩,河宽10―50米,汛期水深可达20―200米,平均水深1500mm,汛期水深平均60―4000mm,最大流速为70立方米/秒。五龙河和南嘉禾,境内河流总长28.5公里,平均径流深为50―300MM,最大流速为2.5立方米/秒,全年径流量3100万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200/mm。
上夹河镇属于大陆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但雨热同期,适合农作物生长。夏季以西南风为主,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年降水量700mm,年蒸发量1100mm。
2.2上夹河镇洪灾概况
7.31特大洪水使得我镇11个行政村,66个居民组,5160户,15689人不同程度遭受洪灾,受灾比例高达93%,灾情较重的村为:吕家村、徐家村、南加禾村、河西村、古楼村、大堡村,其中南加禾河流域的吕家村、徐家村、南加禾村灾情最重。
(一)、房屋受灾情况。“7.31”全镇被洪水冲毁房屋37户,111间;被洪水冲击倒塌房屋116户,348间;房屋过水447户,1341间。
(二)、土地受灾情况。土地受灾面积22416亩,绝收18176亩,其中:冲毁13676亩,占33.5%;沙压3641亩,占8.9%;倒伏5099亩,占12.5%。
(三)、乡村道路损坏情况。乡村道路被洪水冲毁107660延长米,其中:乡级公路6550延长米;村级水泥巷路6900延长米;村级沙石路94210延长米;被洪水冲毁桥梁20座,1253延长米。
(四)、水利设施损坏情况。被洪水冲毁自来水水井15个,管线53985延长米;拦河坝8座;电灌站7座;冲毁方塘40座;排水渠10000米;被洪水冲毁工程砌护河堤18500延长米;土堤108190延长米。
(五)、公共设施受灾情况。被洪水冲击有2座标准化村部损坏,1座冲毁,1座部分倒塌,建筑面积合计:530平方米;冲毁标准化文化活动广场2100平方米,健身器材1套;村级合作医疗卫生站1座,110平方米。
(六)、种、养殖业受灾情况。被洪水冲走冷棚食用菌香菇5棚,食用菌棒4.3万段,有冷棚食用菌香菇27棚,13.5万段菌棒过水;被洪水冲走牛21头,羊148只,猪313头,家禽17800只。
(七)、全镇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含家庭财产损失)
3搞好规划,实行综合治理
3.1区划原则
遵循三个原则:
(1)主导因素与综合因素相结合原则
在具体进行区划工作时,必须考虑组成山洪灾害综合体的所有成分和其本身的相似与差别,在综合分析各要素后,抓住突出的主要矛盾加以概括。例如在进行最低一级区划时,运用叠加法,便是综合因素(临界雨强、坡度、构造、岩性、经济水平、损害程度等)原则的体现。由于山洪灾害综合防治的条件不同,应充分体现各地的具体情况,抓住主要因素,综合考虑其它因素。例如,可直接采用地形指标或降雨指标进行具体界线划定,同时以其它因素指标进行具体修正,如考虑流域或行政区域的完整性等。
(2)区域单元内部相对一致性原则
要考虑其内部相对一致性。越低的单元,内部一致性程度越高。高一级的区域单元可以分为一系列下一级单元,因此越高一级的区域单元,内部相对一致性程度越低。
(3)区域共轭性原则
区域共轭性是区划与分区(或类型区)的最根本区别,也是任何区划都必须坚持的原则,否则不能称作为区划。任何一个区划单元永远是个体的,不能存在着彼此分离部分。尽管相邻两个低一级单元在特征上有一定差异,但根据共轭性原则,也应该合并为高一级单元。同理,尽管自然界中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区域,但根据相对一致性原则,它们可以是同一类型在彼此隔离区域的存在,在区划中必须是两个独立(同一等级)的区划单元。
3.2地形地质区划
地形、地质条件是形成山洪灾害的基本自然因素,地形地质区划是划分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的重要基础,是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地形地质区划的技术路线是:在广泛收集、整理和分析已有资料,全面开展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以GIS作为技术手段,对上夹河镇山洪灾害进行易发程度分区,进而分析不同区域地形地质背景下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高、中、低易发区,与地形(坡度分级)、地貌(地貌分区)和岩土体(岩性分区)的相互关系,总结高、中、低易发区与地形地质条件的对应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对山洪及其诱发泥石流、滑坡易发程度分区进行校核、修正和综合分析,最终得出各个山洪灾害地形地质区划表。
3.3综合区划
山洪灾害防治区划是在对山洪灾害致灾原因的系统分析、山洪灾害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在适合于反映山洪灾害总体特征的区划原则和思想指导下,依据相应的区划方法,采用一定的等级系统,将山洪灾害防治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一定共同特征的区域,以期科学的反映山洪灾害地域分布差异,为该区的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提供服务。
山洪灾害防治区划是在降雨区划、地形地质区划基础上,并且考虑本地的社会经济状况集成得到的综合区划成果。各部门区划的研究进展和科学性直接影响到综合区划的进展。综合分区涉及下列因素:降雨、地形地质(岩性、坡度、高程和地质构造)、水系、植被和人类活动等等。确定评价因素集的构成为:U={u1,u2,U3,u4,u5,}。其中:u1―降雨(mm), u2――岩性,u3――坡度,u4――灾害密度(个数/km2),u5――植被,u6――人类活动。
4总结
[关键词]山洪灾害 小流域 影响
[中图分类号] X915.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406-1
0引言
对于山洪灾害而言,通常是因为在强降雨的情况下而引发的一种自然性灾害。山洪灾害是我国一个重点的灾害问题,它的发生会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生命及财产损失[1]。
对于小流域山洪灾害来说,致因诸多,主要包括受地形条件影响、受水源条件影响、受植被条件影响及受社会经济条件影响。
面对山洪灾害,便需要在认清其特点的基础上,对其有效防范对策进行探究,这样才能够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进一步为我国灾害的安全防范工作的完善提供保障依据。
1山洪灾害对小流域的影响分析
1.1小流域山洪灾害特点分析
小流域山洪灾害的特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具有很强的破坏性,由于是在山丘地带,因为大多数溪流及河流较为密集,且山高坡度,因此使当地居民分布在较低的平地,这样便会使洪水在很短的时间内过境,进一步造成巨大的灾害及损失。
其次,小流域山洪灾害具有可预见性小及突发性强的特点,在山丘地带一旦发生山洪灾害,则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洪水暴涨暴落现象[2]。
除此之外,小流域山洪灾害在分布上具有广泛的特点,同时发生也较为频繁。
我国夏秋季节雨水较多,同时由于我国人口居多的地方,无论是地形还是地质,均显得较为复杂,这就导致洪水及泥石流等灾害分布较为广泛,并且发生频率较高。
1.2山洪灾害对小流域造成的影响分析
小流域在发生山洪灾害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大型水利枢纽拦蓄洪水,那么突发的洪水便会一发不可收拾,从而祸及村庄、房屋,导致沿河地带房屋倒塌,并且沿河地带的农作物也会遭遇灾害,最为显著的便是田地被山洪冲毁。
小流域在发生山洪灾害的情况下,往往处于连降暴雨状态,这样无论是农田还是鱼塘,都会被冲毁,从而导致农作物被大量深埋在泥土当中。
除此之外,还会对当地的水利及交通设施造成破坏,在公路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无论是人们出行还是交通运输,均会受到阻碍,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视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总而言之,鉴于山洪灾害对小流域的诸多影响,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便显得极为重要。
2防范小流域山洪灾害的有效策略探究
2.1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全面构建,并加强宣传工作
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规制度作为参考标准,进一步策划出有关小流域山洪灾害的防御策略[3]。通过大力宣传,提高居民的山洪灾害安全防范意识。与此同时,积极主动与相关政府合作,做好各项监督检查工作,以此使山洪灾害的防御工作更具有效性。
2.2做好小流域山洪防御工程设施建设工作
小流域山洪防御工程设施建设工作的完善具有很大的作用,比如能够使山洪灾害的发生实现有效防御,进一步使灾害损失得到有效减轻。同时,需做好水利建设工作,加大成本投入,使山洪防治工程能够充分抵御突发性的山洪灾害,进一步为居民的财产及生命安全提供保障依据。对于山区,由于经济比较落后,通常情况下河道护岸存在标准低下及质量差等问题,因此需要做好加固措施,以此使防洪避灾的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2.3构建小流域山洪灾害预警体系
构建小流域山洪灾害预警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需要树立“自防自救”的安全防范思想。在降雨期间,需对雨水情况进行严密观测,并做好山体滑坡等灾害的巡查工作,通过预警设备在发生暴雨及台风等情况下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以此使人员获得第一时间的撤离,进一步降低人员生命及财产的损失。对于村单元而言,需对村里的危险地段加以明确,以此为人员的撤离工作的完善提供保障依据。
2.4保持水土的综合治理
做好保持水土的综合治理工作,便需要从减少地表径流及增加降水入渗程度入手,需要小地形得到有效改善,并把坡地向平地改进,与此同时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4]。在降水抵达地表之后,则会被地表的植被受拦截,进一步所流域的降雨便能够发挥冲缓作用,进一步使洪水的汇流时间得到有效延迟。对于部分流域,可采取梯田林草策略,使土地利用方式得到有效改善,进一步使流域植被的覆盖率得到有效增加。这样,在蓄水保土能力得到有效强化的基础上,塌陷、滑坡等现象的发生便能够得到有效减轻,从而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水生态保护基金的构建工作,与此保证旅游业及渔业收入的稳定。在提升科学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使保持水土的综合治理工作得到全面完善。
3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认识到山洪灾害会对小流域造成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还会给遭遇山洪灾害的居民带来惨重的生命及财产损失。因此,做好小流域山洪灾害的防范工作便显得极为重要。然而这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完善,比如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宣传;做好小流域山洪防御工程设施建设工作;构建小流域山洪灾害预警体系;保持水土的综合治理等。相信做好以上这些,小流域山洪灾害将能够得到有效防御,进一步为我国灾害的安全防范工作的完善奠定良机。
参考文献
[1]毛显后.李怀志.贵州省小流域洪水预报系统开发与应用[J].贵州气象,2012,04:33-36.
[2]樊建勇.单九生.管珉.徐星生.江西省小流域山洪灾害临界雨量计算分析[J].气象,2012,09:111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