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1:38:39
导语:在中医学护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伴随着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临床护理工作也由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身心护理。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1]。
中医学是祖国的传统医学,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最早的经典医学著作《内经》中就有很多关于医学心理学的论述。
剖腹产是经腹壁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的一种手术。剖腹产病人与其他的病人有所不同,剖腹产孕妇和家人总是担心手术是否成功,担心能否获得一个所期望的“优生儿”,这是一个喜悦、紧张与痛苦交织在一起的过程,此时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耐心、细致、紧张有序的心理护理,使她顺利而愉快地渡过这一难忘的经历。手术室对于剖腹产病人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而又冷清孤独的环境,而手术室护理人员跟病人接触时间又有限,那么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呢?根据十余年的工作实践及所学的中医学知识,笔者谈点个人看法:
1、暗示转移法――减少环境因素的影响
陆渊雷前辈曾谈用百合治百合病,此乃暗示,前辈谓“非百合之功也”。手术室要整洁清净,床单物品上无血迹,手术器械放在隐蔽处,手术室护理人员各种操作均要做到稳、轻、快,尽量缩短各种操作时间,以减少操作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创伤,这些均给病人一种轻松的暗示,从而避免其紧张焦虑,以更好地配合手术。
2、说理开导法――术前疏通病人紧张情绪
《灵枢・师传篇》“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苦”。每个手术病人在进入手术室之前,经管医生都已经完成了术前告知,但由于病人对将要实行的手术缺乏认识,往往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负担,尤其是剖腹产孕妇,或怕手术疼痛、或怕自己及宝宝发生意外,或怕宝宝性别不如所愿等等。因此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应通俗地向病人解释剖腹产手术方面的知识,运用安慰性、鼓励性语言,消除病人的不安和担心。对病人采取的的任何措施和操作都应尽可能争取得到病人的理解和合作,如脱衣裤、、给氧等,必须先对病人说明目的、步骤,争取病人的积极配合。
3、情感相胜法――术中关注病人情绪变化
《内经》“百病生于气”、“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可见情绪偏激或持久过度,可以损伤机体脏腑气血的生理功能,使之升降失常,功能紊乱。剖腹产手术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心理变化及心理活动的丰富是其它任何手术病人无法比拟的,她们既担心自己的安危,承受手术的痛苦,又要担心宝宝的安危、健康及性别是否如所愿等等,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注意剖腹产病人的情绪变化。尤其是宝宝取出之后,护理人员可以在病人耳边温柔地告诉她“宝宝很健康,放心吧;宝宝很可爱,胖乎乎的”,以此来稳定病人的紧张情绪;若观察出病人很渴望男孩或女孩,但性别不如所愿时,一定要耐心诚恳地劝导病人“没关系,还年轻,我们还有机会的;别太在意,最重要的是母子(女)平安就好”。一定要做到急其所急,给其所需,“以情治情”或“以情胜情”,有意识地用我们积极乐观的情感活动去控制调节病人消极失望的情感活动,以顺利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4、定志安神法――术后交待病人手术情况
《内经》指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手术结束后,手术室护理人员护送病人回病室过程中,对清醒的患者应告知手术进展很顺利,一切正常。做好保护性医疗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共同搞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精神乐观,情绪安定,以利于术后康复。
华佗在《青囊秘录》中说“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说明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作用。它应贯穿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那么,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如何做好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从而与病房的整体护理变通融汇,这还有待我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1.1拓宽医学视野,更利于疾病认识
西医学与中医学分属不同医学理论体系,并且在治疗方法与医学思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过中、西医学所面对的对象与最终目标是相同的。在《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中,恰当引入中医护理理论,将中西医优点相结合,可有效拓宽医学学生知识面,养成中西医相结合的逻辑思维,如胆结石、肠梗阻等病症的治疗措施讲解时,可在西医学病理讲解的前提下,引用中医里不通则痛,而通则不痛的医学理论进行解释。又如肿瘤治疗措施讲解中,可强调中医的治疗措施,同时结合西医中的放化疗及手术治疗,这样能有效减轻患者放化疗中的毒副作用,积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1.2中西医优势结合,更利于患者护理
在现代护理学中,向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是主要内容,外科护理教学中,将中医护理理论引入护理程序当中,让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更好地结合渗透,可为患者解除病痛打下坚实基础,例如,我国中医里的四诊合参,可融入现代护理的评估环节,运用健康评估方法获取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文化等资料,并运用望闻问切等方法,全面获取患者资料,便于护理人员能及时发现病患问题。在护理方法上,可把大量简便有效的中医护理方法引入到外科护理教学当中,例如,乳痈可应用大剂量的炒麦芽水进行煎服,也可运用芒硝进行局部外敷,以终止患者乳汁的分泌。又如为了促进患者外科腹部术之后,恢复肠蠕动,除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外,还可用针刺患者的足三里穴位,以缓解患者的腹胀问题。
2中医护理理论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做好中医护理理论与外科护理相结合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当中,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具体的预先安排,教师只有充分认真准备,教学才会收到预期效果,在外科护理学的各章节教学中,应仔细剖析每章节内容,尤其是基本的概念及重难点等,将中医护理理论方面的知识有机融入其中,并尽量用最准确文字进行层次归纳整理,从生理解剖至健康教育、由浅入深、从理论至实践,逐层展开,让有关的中、西医理论点充分展示,并且条理清楚。
2.2中医护理理论知识的贯穿应用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评估是项连续系统的资料记录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将西医学中的交谈法、观察法与护理检查等和中医护理中的望闻问切四诊相结合,对外科护理学中的各章节进行护理评估,让护理资料收集更为客观全面。同时,可用中医学里的护理知识对外科护理进行内容补充,尤其是中医里的辨证护理及整体护理观念,可与现代护理观念相融合,便于护理诊断的确定。在护理计划当中,可把中医护理基本原则有效融入到护理计划中,其实中医西医的护理诊断排序原则大致相同,都是根据首中次优来设置先后顺序,把中医的急护其标,缓护其本,标本兼治等原则有效融入外科护理讲解中,对于患者现存生理心理及社会问题进行启发,采用中西医中的有效护理措施,并运用中医护理方法对护理措施进行充实。同时,依据外科疾病特征,将中医特色和现代护理理论的优势进行结合,如饮食调护中,可突出辨证膳食护理,尽量做到药食相辅,病食相宜,以提升疗效。
2.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贯穿中医护理理论
在《外科护理学》的护理教学中,其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及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师对学生的护理认识起引导作用,教师可将中医里的整体观念与人本思想贯穿到外科护理工作中,将传统中医护理理念与外科护理理论进行结合,以培养学生在护理工作中的分析解决能力。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方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可运用情景模拟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及角色扮演等教学法,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护理知识,教学中,也可原文引用,激发学生对中医理论学习的兴趣,如说明饮食护理方面的重要性时,可引用中医著作《素问•热论》中的原句进行说明。又如讲解脑卒中的护理知识时,可运用典型病例的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具体的病理,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对病例中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在讨论当中,能使学生的总结、分析归纳及语言表达等能力达到综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4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中医护理理论
外科护理学的见习与课堂教授大致是同步开展的,我校的见习医院师资力量是较为雄厚的,也是经国家相关教育部门进行过教学评估的,其临床实践也更为规范,在各科室当中,均有教学秘书、专职教师来带教,学校教师依据见习疾病特征与护理原则,对教学内容、目标与方法进行合理设计,尤其是在实践过程中,要合理贯穿中医护理方面的理论,如乳痈疾病,学生对病患实施评估、健康教育及查体的时候,教师要给予指导,尤其是中医里的四诊八纲理论,教师要适当给予启发,利用不同方法进行不同病情的辨证护理,把课堂理论知识应用至临床实践当中,以强化学生的护理知识,锻炼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给毕业生奠定良好基础。在学生毕业实习时,也强化中医护理方面的知识,为外科护理教学提供中医护理时间方面的可能,当学生在西医医院进行实习时,可侧重外科疾病手术前的准备与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并参与重症、急病患者的监测工作,积极参与腹腔引流管及胸腔闭引流管等管道护理工作。当在中医医院进行实践时,要突出中医方面的护理特点,如对于晚期的肿瘤患者,可用水针治疗法,这比镇痛剂注射效果好;对于肩周炎患者,可采取中药熏蒸的治疗法,让中医护理法在临床上充分发挥优势,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实践结束的时候,让学生用中医理论思维书写份外科护理病历,以巩固学生的护理知识。
3结语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以学生为主体。中医讲究的是辨证论治,对患者疾病的诊治没有标准或固定不变的答案,采用案例教学法更加适合学生学习如何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然后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案例教学法能使学生通过讨论,不断的发现问题、不断的收集资料、不断的扩展思维去寻求最佳的诊治方案。同时通过案例分析,把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中医诊断、中医护理技术、中药与方剂学等多种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有效的节省课时,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加强、辨证思维能力也得到锻炼。
2注重临床实践
中医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死记硬背课本知识无异于纸上谈兵,因此中医教学中一定要重视临床实践,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学通、学透,达到融汇贯通的目的。教学中尽可能的增加临床见习课,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中医知识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对所学的理论知识不断深化。如果教学环境有限,也可以通过播放有关临床中医护理工作的视频给学生观看,使学生对临床实践有个感官的认识。在平时的授课,也尽可能结合临床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在校所学知识对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3强化操作练习
护理专业的中医学课程包含有中医护理技术,如针灸、艾灸、推拿、刮痧、拔罐,这些都是中医自古以来重要的治疗、保健技术,不管是在医院还是在社区护理都非常重要,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术。因此,必须增加中医实践课的课时数,将理论课和实训课的比例调整为2∶1。在实践课的分组带教中,人数不易过多,以保证每名学生都能看清老师的操作过程,两人一组,相互练习,让每名学生都有动手操练的机会。
4重视师资培训
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培养有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的师资是中医护理教育的关键,然而当前中医护理专业的师资队伍明显匮乏,许多中医老师并未系统学过护理学,这使讲授的内容缺乏护理的独特性。担任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师可通过进修、参与临床实践提高自身中医护理能力,使理论功底既扎实临床实践经验又丰富,这样在教学中讲授教学内容才更有针对性、也更形象生动。
5多媒体教学
中职护理专业所用的教材《中医护理学》内容繁多,包括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中医诊法、中医辨证、方药基本知识及用药护理、中医护理基本知识、中医护理基本技术、常见病证的辩证施护,要在50个学时内靠黑板加粉笔把这些内容讲授完几乎不可能。尤其是望诊若单靠教师用嘴巴去进行描述,不仅费时,学生也不易理解。而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信息量大的特点,中药、经络、针灸、中医诊断等内容若用图像、图谱较多的多媒体教学,学生印象更深刻、掌握的更牢固,特别对一些针推的手法实操,使用多媒体实验演示,既节省了实验学时,又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教学不能流于形式,有些老师上课为了赶时间,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信息量过多,文字、图片滚动太快,学生目不暇接、囫囵吞枣,造成课上热闹非凡,课后学生空空如也。多媒体课件制作要突出简而精,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明白重点所在并掌握。教师亦不能为了追求多媒体效应而过多依赖多媒体,应以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为主。
6讲故事法
中医中药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是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流传了很多关于中医中药治病的带有神秘色彩的故事。中职校的学生好奇心重,喜欢听故事。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如果能加入一些引人入胜的情节。能使学生从故事中品味中医文化,掌握中医知识。如在讲到五行学说时,可引入范进中举的故事,从而引出“过喜伤心,恐克喜”等知识点。在讲到中药当归时,通过讲述民间流传的“当归不归,娇妻改嫁”的故事,使学生对当归药名的来历和功效记得更牢。
7学习评价多元化,多角度多方位评价学生
1.1中医护理学双语教材匮乏
十多年来,各类中医护理学基础或中医护理学教材发展迅速,通过搜索引擎及联合书目查询系统等方法可检索出近60本教材,已经基本适合和满足高职、本科等多个层次的教学需要。但由于中医学及中医护理学起源于中国,国外没有相应的课程,无法像其他专业课程一样直接引用原版教材,双语教材编写的难度较大,因此截止到2009年,国内尚无该课程的双语教材出版。
1.2中医护理学双语教学的需要
为了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同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校更需要培养具有多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教育部在2001年的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积极推进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或进行双语教学的要求。近年来,高等中医药院校为促进中医国际化开展了多种学科的中医双语教学,中医护理学也紧跟中医国际化发展的步伐。国内一些高等中医院校护理学院不仅开设了护理的涉外专业方向,而且也在中医护理相关课程中设置了双语教学,旨在培养既掌握现代护理理论与技能,又掌握中医特色护理理论与方法,且能承担中医护理国际交流的人才。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双语教学,而双语教材是实现双语教学的基础,因此编写合适的双语教材对有效实施双语教学至关重要。
1.3中医护理学国际交流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当今世界范围内中医药热潮的涌动,中医已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护理学科也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陆续有国外院校来国内中医院校护理学院洽谈并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合作项目。以我学院为例,2011年以来我院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多所大学护理学院开始洽谈中医护理培训的项目。虽然中医护理学科的国际化交流逐渐增多,但东西方地域、文化和语言等差异还是严重的妨碍了中医护理的国际交流和推广。为了适应国内外对中医护理人才和中医护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加快中医护理国际化进程,培养出具有对外交流能力的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护理人才,编制一本既适合国内护理专业所用又同时兼顾涉外专业及国际交流的双语教材是非常必要的。
2中医护理学双语教材的编写思路
2.1编写人员由多学科背景专家组成
中医护理学双语教材的编写不仅考虑了国内中医护理学教学的需要,也考虑了外籍学生学习需求的特点,并借鉴了国内外现有中医英文版教材编写的经验与教训。一方面由国内中医药院校护理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和循证医学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为编者编写中英文稿,以保证教材学术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并突出内容的实用性与适应性;另一方面又邀请母语是英语的外聘海外护理专家参与审译,对国内医学和中医学英语专家的翻译稿进行语言的润色和修饰,确保英语的原味性和可读性,尽可能做到学术水平与本土化两方面的兼顾,以推出高质量的中医护理学双语教材。
2.2编写内容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强化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该课程自身的特色和国内外学生的学习特点,编写者通过多次会议商讨,确定教材的编写大纲和编写内容。编写内容的组织、章节设置、字数分配、知识点的强弱程度、整本教材的系统层次等方面,在参考国内出版的同类优秀教材及《中医护理学基础》双语教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了编写者多年来对本课程教学经验,最终确定了教材的编写框架和内容。为了切实适合国内教学和针对国外学生的短期培训班的教学需要,本教材在内容的取舍及深广度的把握方面遵循如下原则:力求知识结构科学实用、整体优化、内容简洁够用、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和实用性。因此,本教材由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部分组成,具体内容涵盖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中医基础理论概述、经络腧穴概述、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一般护理、传统中医护理技术、中医自我调护以及常见病症的中医调护。
2.2.1精炼“中医基础理论”内容
鉴于中医基础理论对国外学生而言,学习难度大,而国内学生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已学习该部分内容。因此,该部分内容的选择以“必需、够用”为度,仅介绍最能体现中医理论特点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藏象学说;在文字的编写上删繁就简,尽量减少陈述,力求精炼。
2.2.2增加“中医自我调护”和“常见病症的中医调护”内容
中医护理学科的中医特色主要体现在慢性病管理中融入中医养生康复理念与方法和发挥中医护理技术的“简、便、廉、验、效”的优势。本教材充分体现了中医护理未病先防、注重养生的思想,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养生、康复、保健和防治中的优势。因此,教材中加入了“中医自我调护”和“常见病症的中医调护”的内容。“中医自我调护”涉及口腔、颜面、头发、眼睛、耳部、鼻部、颈椎、手足、胸背腰腹等部位的调护。“常见病症的中医调护”精选了国内外常见、且能体现中医护理防治优势的8种病症,包括感冒、不寐、胃痛、便秘、痛经等。
2.2.3加强“中医护理常用技术”内容
中医护理有一套不同于现代护理的独特护理技术,具有鲜明的特点与优势。常用技术包括针刺、灸法、拔罐、刮痧、熏洗、贴药、敷药、热熨、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离子导入、推拿、穴位按压、穴位注射疗法等内容。在以往的对外交流中,发现国外来访者对中医护理技术兴趣浓厚,希望有机会学习并进行实践操作。因此,加强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内容的编写对推动中医护理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考虑到国外来访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认可程度及技术自身的可操作性,本教材精选了最具有代表性和得到国际广泛认可的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包括穴位按压、推拿法、艾灸法、拔罐法、刮痧法、热熨法和熏洗法。
2.3创新版式,增加可读性
有研究发现,学生更乐于接受配有图示,并附文字说明的教材。本教材借鉴原版教材多配以彩色图片的特点,更注重图文并茂,增加了插图量、调整了教材页面设计,使教材更加生动而直观,增加教材的可读性,以适应外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特点。
2.4体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关键词】中医临床护理学;教学方法;培养;中医临床思维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2-0130-03
In the TCM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WANG JinjinZHANG LinlinGUO YiCHEN Zukun*
Yunnan University of TCM,Kunming 6502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In the TCM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to cultivate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Methods By restructuring teaching content, PBL teaching, case teaching, discussion teaching method, multimedia teaching method and so on, to build a varie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Results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TCM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Conclusion TCM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is the key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Keywords:Clinical Nurs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eaching Methods;Training;Clinical Think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临床护理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其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中医临床常见病的概念、辨证分型、护理措施,更应培养学生的中医护理临床思维能力。中医临床护理学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护理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特色课程。笔者在教学中,采用重组课程教学内容、PBL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构建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会学生规范辨证,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现将近几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1突出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中医临床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整体观念的理念、辨证施护的方法和传统的护理技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的一门学科。中医理论体系具有抽象、难理解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时需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但有关中医临床护理学的课程设置,存在着教学内容丰富,学时少的情况,我院此课程为54学时。为了更好的讲解本课程及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学会本课程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在教学方式上不能采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时处于被动消极的状态。应构建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否则我们培养的学生很难理解中医护理的实质和精髓,很难将中医理论运用于护理临床。
中医临床思维是指医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用自己掌握的中医理论和自身的实践经验,在判断和分析疾病本质、发病规律,制订治疗、预防疾病的原则及处方用药过程中所表现的思维活动[1]。正确的临床思维对于医学理论的实践应用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中医临床护理思维的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施护。整体观是其认识论的基础,辨证施护则是其临床实践的方法论。整体观念使我们在临床护理时从整体上进行综合考虑,以此来把握疾病本质和规律。在护理过程中,将患者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不但考虑到疾病本身,同时还要考虑到患者的体质、年龄、情志变化、生活习惯、饮食起居等因素,以及自然、社会诸方面因素。辨证施护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归纳和总结,辨清疾病的性质、病因、部位及邪正关系,并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在此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并及时把握证候的变化,随证修订护理计划及措施。因此,护理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中医临床护理思维特点,才能正确地对疾病进行诊断、护理,提高临床综合应用能力。
2构建中医临床思维教学方法
笔者教授中医临床护理多年,在教学中采用重组课程教学内容、PBL 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构建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1重组课程教学内容我院采用的中医临床护理学教材,以常见病证为经,以证型为纬,运用护理程序“施护”,教学内容较多,但本课程的学时数有限,因此,重组课程教学内容对该课程极其重要。
首先是对整本教材进行重组,依照临床分科,教学重点在内科部分。其次是对每一疾病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将内科疾病归为七个系统,即肺系疾病、心系疾病、脾胃疾病、肝胆疾病、肾系疾病、气血津液疾病、肢体关节经络疾病。以系统为单元进行讲授,每一系统先作概述,简要回顾该系统疾病的生理病理、主要证候及常见证型,简述护理要点。每一系统选择2~3个临床常见疾病进行详细讲解,其余疾病学生按教学思路进行自学。每一疾病按概述(包括概念、历史沿革、讨论范围)、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辨证施护、健康教育等板块进行阐述。将辨证施护作为一独立内容,由辨证要点、一般护理、分型护治构成,保证辨证施护的完整性,强调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突出实用性和中医特色。
通过实践证明,该重组课程教学内容的方式对《中医临床护理学》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它理清了教学思路,让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对所学课程内容也了然于心,而且还能掌握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学习该课程,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教学重点放在了对学生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上。
22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PBL 教学法能够给学生对问题探讨的充分机会,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培养学生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等,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培养中医临床思维。在实施过程中,以一个系y疾病为单位,讲授完该系统2~3个重点疾病后,布置课后开放性思考题,一般以该系统未作课堂讲授的疾病病例设计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该系统疾病的特点及中医护理的规律和特点,针对病例问题进行相关资料查询、思考。然后以宿舍为单位进行讨论,形成相对统一的意见,可有不同看法。下次课时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充分展开组间讨论;教师进行启发和引导,控制讨论节奏;做出初步判断,拟出临时诊断。教师再提供相关的体检及实验室资料,学生再分组进行分析讨论,做出诊断及护理措施。教师再进行展示、总结。该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从教师准备资料开始,教师就要结合提纲、病例去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设计出相关作业;而同学也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积极与同学交流沟通,同心协力得出最佳结论。这样的学习,花在前期准备工作上的时间精力大大多于普通的课堂学习,因此不但培养了学生们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获得扎实的理论知识,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学会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方法。同时,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技巧的提高亦有重要意义。
23案例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其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对所学内容有较深印象。在教学中,笔者在进行每个疾病的讲解前,均会先导入一个该疾病的典型病案,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该疾病的学习。讲授该疾病后,再重新回顾导入的典型病案,请学生回答该病案的诊断、护治原则,护理措施,并对答案进行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指导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选择的病案要符合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具有典型症状及体征,便于学生直观、形象地学习相关知识。案例式教学法刚应用时,因学生不熟悉、不适应,在病案的描述上要按照主诉、现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的格式来排列。随着教学的进展,病案的描述方式则应贴近临床实际,按患者的叙述方式来描述病案,以可以培养学生学会自己采集病例资料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24讨论式教学法病例讨论是医疗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不同病例的探讨,学生加深对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认识,从更深层次掌握疾病的正确诊治过程,训练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2]。讨论式教学法通常在教学进行到一个阶段时进行,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进程的安排,整个教学过程中会安排4次讨论课,一般情况下以两个系统疾病为一个单元,每讲解完两个系统疾病后,会结合案例式教学方式,给出4~6个关于该两个系统的典型病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首先将学生以8~10人为一组进行分组,请学生在1个小时内就4~6个典型病案进行小组内讨论,大家各抒己见,集中众人的智慧,对病案作出诊断(包括西医诊断、中医诊断及证型)、护治原则,护理措施。然后随机请各小组1~2名同学进行回答,最后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及评价。该教学方式同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使学生在讨论中集思广益,学到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增强学生学习《中医临床护理学》的兴趣,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同时,讨论式教学法还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心理素质、沟通能力的提高。
25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制作出图文并茂的幻灯片或播放相关影碟,可以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避免由于教师长时间单纯的理论讲授造成学生的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比如在讲解疾病各证型时,不同的证型有不同的症状、体征,单纯的文字描述会显得很空洞,学生难以想象出该证的症状、体征,而且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症状、体征的描述会产生不同的想象。利用多媒体可以插入症状、体征的典型图片,形象、生动,贴近临床,有助于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一张鼓胀病人的图片,可使学生深刻地认识“腹胀如鼓,肤色苍黄,腹皮青筋暴露”的表现,有利于学生对鼓胀病的理解和掌握。
3不断创新中医临床护理学教学方法
在护理学专业学生中加强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中医临床护理学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且,还应积极协助各中医临床教学医院进行中医护理临床实践基地的建设,提高临床带教能力,规范临床实践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到中医院参加临床见实习 [3],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护理工作能力。
中医护理学作为中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已逐渐成熟与发展,中医护理学的整体护理观、辨证施护观和在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逐渐为国内和国际医学界所理解、重视、研究并采用[4]。中医护理教育者必须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着力中医护理教学方法的研究,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队伍的知识层次和人员素质,为我国护理事业及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颜乾麟.关于中医临床思维的思考[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5):1-2.
[2] 金桂兰,汪悦,孙丽霞,等.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现状与培养对策[J]. 中国医药导报,2011,35(8):123-124.
1.灌输式讲授过多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的分支,虽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其也需要基本理论来支撑,因此,想要学好这门课就必须以理论为基础,熟记理论知识。对于刚刚入门的学生来说,中医护理学内容枯燥而抽象,主要讲述的是与阴阳、五行等相关的哲学内容,学生提不起兴趣,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以传统的讲授方法来传授书本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被动学习,不利于记忆,教学中过多的使用灌输法,更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从而无法达到教学目标,适得其反。
2.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
中医护理学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即使掌握了理论知识,如果不能动脑、动手去实践,掌握不了临床实践问题也等于没有达到学习的目的。但是在目前看来,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学设施不完善,学生很难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的途径,其所学的知识无法运用到实际中,所学理论知识得不到巩固,很难达到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二、多媒体技术在中医护理学教学中的优势
随着我国当前新课程教育改革在我国的不断深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技术———多媒体,逐渐取代了之前的传统教学媒体。它将声、形融为一体,将静态的事物转化为动态,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将课程内容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中医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该学科内容抽象且难以理解,对于专科层次护理学专业学生来说,如果只通过传统面授教学方法对于所学内容在短时间内是很难掌握的。为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感官调动起来,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加深了他们对课本知识的记忆、理解与实践积累能力,同时又弥补了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教、学生只听的非互动模式的缺陷,从而有助于加大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制定出符合学生学习中医护理的教学计划,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媒体技术在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中医护理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上课情况,来制作一款适合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软件,通过多媒体丰富多彩的图、文、声、像等各种信息来优化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置于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对阴阳、五行理论进行讲解时,可以通过制作形象化的PPT幻灯片,来直观的表现阴阳、五行理论,让学生可以从图片资料中真正认识、理解。此外,还可以通过幻灯片或录像展示中药的煎熬方法,让学生可以了解中药煎熬的全过程,这样让他们学起来更加直观,更加有效,可以对于煎药的正确方法了如指掌。
2.理论联系实际
多媒体教学中通过充满美感的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信息,可以很自然地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学生会在图片或影像的引导下尝试主动去了解中医护理知识及临床实践想象,从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呈现出真正自我临床实践的画面。中医护理学是理论与实践并进的应用学科,由于针灸、推拿、拔罐等护理技术受到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因此在教学效果上并不理想。而通过引进多媒体技术,理论与实践教学会得到很好的融合,老师可以一边讲解理论知识,一边利用多媒体将护理技术示范步骤直观的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能准确掌握实践技能,并更好的使所学内容归纳、吸收,更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强化学生技能,对于学生日后临床实际操作及解决临床中医护理问题具有很好的帮助。
3.帮助学生记忆深刻
中医护理学有很多知识和问题是通过灌输式教学难以解决的,特别是课程重难点:如脉诊、经络、五行、临床各种常见病理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很难理解,根本无法深刻记忆,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课件来教授学生,让学生在动感的学习环境中领会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并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阔学生认知领域。
4.多媒体技术的教学调控
在中医护理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引进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教学节奏,解决学时问题。由于中医护理学所涉及的中医临床学科知识较多,老师在讲解中很难取舍,很多内容不能全部讲到,因此,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制作一些形象、逼真的课件,将所要教学的内容化繁为简,将重点、难点内容通过多媒体素材呈现,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形象感受,化难为易,不仅让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同时还是加快了他们学习进度,提高了老师的教学速度,解决学时矛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老师的劳动,节省了课时,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医护理学;主导;主体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584-01
“主导-主体”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担负教导、辅导、监督、评价、育人等作用,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性、主动性、实践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己真正作为认识的主体,能动地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笔者及其教学团队尝试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教学中进行“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现总结如下。
1 “主导-主体”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并不只是以某一种理论为基础,而是综合运用诸多理论的产物。主体性教育哲学观认为教育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观认为: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在教学方法上,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1]。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的阅读书籍和文献资料,独立地思考而获得对于学习者来说是新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充分发展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新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并能调控自己的学习,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作引导。
2 “主导-主体”教学改革的政策背景
卫生职业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职业人才在整个卫生事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卫生部颁发的《医药卫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把卫生职业人才,特别是护理人才、康复人才、精神卫生等方向人才作为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紧缺人才。卫生事业的发展对卫生职业人才有相当的需求,特别是从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药卫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对人才的要求除了技能方面的要求,还有心理、沟通等人文素质的要求。而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良好人文素养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必须也只能实施“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改革。
3 “主导-主体”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3.1 情景教学,激励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情景教学法是指通过多媒体、角色扮演、实验操作等多种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将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2]。既往的课堂教学囿于板书空间、课堂教学时间等,课堂教学的信息表达受到一定限制。而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直观形象,新颖生动,教学信息量庞大。例如在讲授中医望诊之望神、望面色、望舌象这一教学内容时,通过图片录像声效等元素运用,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得神、失神、假神以及各种面色、舌质及舌苔的病理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让学生在丰富的视觉的冲击下获得知识,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及记忆。
3.2 启发式讨论,互动式课堂:通过诱导启发,营造出互动式课堂气氛。例如:在“辨证施护”中的“八纲辨证”单元,其内容涵盖了阴阳、脏腑、病因病机、诊法等以前学习过的内容。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并未平铺直叙、照本宣科,而是就重点内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前后联系所学知识,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巡视时辅导、答疑,然后每组派代表阐述本组的讨论意见,最后教师总结本章的重要内容,梳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再给出典型病例,请学生根据所学的八纲辨证知识进行辨证分析,让学生体会辨证的方法和过程。
3.3 中西医贯通融合,加速“主体”进入角色:中医学关于整体观的护理论特点,与现代护理所提倡的对病人做系统、整体 全身心的护理是完全一致的。因此要让学生感受到现代整体护理与中医护理辨证施护之间的共同共融之处。带教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体会以及临床一些典型的中医病例,用启发式方法引导学生,在实施护理措施时多采用中医操作技术,如在护理呃逆的病人采用针灸膈枢等穴位,就能立即见效。让学生体会到中医护理的切实有效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医护理的兴趣。
3.4 拓展专业社区服务,提高“主体”动手能力:在进行中医护理教学时,笔者把教学的课堂延续到了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中医护理服务。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学生中成立专门的服务小队,如针灸队、刮痧队、拔罐队等。要求队员规范操作中医基本技能,队长熟练运用中医基本技能。这些教学措旖的目的都是在于培养学生中医护理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动手能力。经过一系列考核合格的学生才能加入这个服务队,考试的内容包括理论40%+实践60%。教师是指导员,亲临现场,引导病情资料的收集,提示学生运用辨证方法分析病例,肯定学生的技能选择,纠正其错误手法,并处理发生的惫外事件。可于课外活动时间在固定的场所给学校的老师、同学展开中医护理基本服务。如给老师推拿,给同学刮痧、拔罐。只有当学生喜欢刮痧和拔罐时,才能把握走罐、留罐、起罐的分寸。
3.5 加强专业师资培训,提升教师“主导”能力:作为中医护理教育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护理理念和教育观念,正确认识中医护理的科学性与实用性,认清中医与西医护理各自优势以及,护理内涵的共同之处 并将其有机结合起来应用于实践。同时,自身也必须不断地学习,深入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机能。为此,我们组织西医护理专业的带教教师系统学习中医护理理论,并组织所有带教教师进行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集中培训,共同探讨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规范带教流程和方法,提高带教教师的中医护理操作水平与实践能力,使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将中西医护理操作紧密结合,为临床实习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传统医学;中医;五运;六气;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3-068-01
应该说,中医护理一直以来都在我国的整体医学观以及辩证观等相应的理论指导下,践行“三分治,七分养”的原则,并在护理中始终坚持“防重于治”这一项有效原则。古人常说“圣人不治其病而只未病”就充分的将“防重于治”的精神体现出来。
一、概论
在我国现阶段的中医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一直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其脏腑以及经络还有气血都存在着相应的内在联系,并在论述人体同自然界之间关系的同时,来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辩证施护。通过使用专业的中医八纲方法来进行相应的分析以及归纳,结合病人的相关证型以及自身的健康问题,来因时、因地的提出一些护理措施。在中医领域中有句明言讲的是“人与天地相参”,也就是说天气以及气候之间发生的变化是导致人体自身发病的一个重要外界因素。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应依据不同的季节以及不同的气候来选择不同的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措施,从而使得人体能够适应这四时变化。另外调整人体的精神活动以及饮食起居等都对预防和治疗疾病有着重要意义。
二、木运
这里所讲的木运大都是指初运木运,其时间就是从每年的寒至到春分季节,等同于每年的春季。春季中风作为主气,多通于肝,因此在春季多发生一些肝病。其具体表现就是人体比较容易患肝病;已经患上肝病的,更容易加重或者是复发,像平常的肝肾阴虚患者,正值春阳升发,易至肝阳升亢,严重时甚至化火生风,不但致使患者出现头痛以及眩晕还有中风等症状,有时更会加重患者病情。但从当前的疾病流行来看,由于这个季节多风,所以,因风邪而导致发病的情况比较常见,而且像外感急性热病等也经常在这个季节发生。在临床医疗护理这一方面,应该注重调整患者的心理情志,并在重视养肝、护肝以及调肝的同时,努力的戒暴戒怒,寡言语,省思虑,能够下床走动的患者应尽可能的走到室外去散步,舒展身体,多做些有氧运动,呼吸新鲜空气,进而使得整体身体可以达到肝气条达以及气血流畅的目的。患者的病室不能有风吹入,同时要时刻保持的新鲜感。
三、火运
火运又被称作二运火运,其真正时间就是从清明节气至芒种时分,换言之就是在每年的夏季。由于夏季火为主气,而火气又多通于心,故而致使夏天多心病。其具体表现则为人体多容易患心病;已经患上心病的患者,在这个季节比较容易复发或者是导致病情加重,像心火素旺之人,在这个阶段容易心火易亢,因而经常导致患者出现心烦口燥、舌尖生疮还有小便短赤等情况,严重时是甚至会发生迫血妄行,从而引发会哦这吐血以及衄血等症状。从当前的流行的疾病来看,在这个季节,最为常见的就是火邪致病,而像外感温热病等疾病也比较容易发生在这个季节当中。这个阶段,进行护理时,重点就是要适时的劝导病人多修养精心,确保整个病房的室内环境,保证安静,以防止出现不必要的噪音。另外病人应在多去多些运动,并在加强自身饮食营养的同时,注重养生。此外患应禁止吃一些辛辣燥火的食品,并注意调节自己的心理。还有在护理期间,应对病人的七情变化进行认真仔细观察,吃饭时应以爽口清淡的食物为主,
五、土运
所谓土运又被称作三运土运,其真正的时间就是从每年的夏至一直延续到处暑,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夏秋之交这一个季节。在这个季节中湿为主气,而湿又通于脾,所以在夏天多脾病。其表现主要有人体经常容易患上脾病;而患上脾病的人群,更容易复发或者是进一步加重,像患有脾虚失运的患者,在这个季节就会很会被湿气所困,进而造成患者头重以及身困还有大便瑭泄以及脘腹胀满等症状。单从现阶段流行的疾病来看,这个时期较为湿润,故而因湿邪而生病的情况比较常见,而外感温热病也是经常在这个季节中出现。所以在这个阶段的中医护理,应该注重调节患者的饮食,要定时、定量饮食,确保室内温度适宜,有利于健脾立湿,从而有效的保护患者的胃肠功能。另外在饮食这一方面,患者应该多吃的一些清淡的食品,少吃一些油腻的食品。像西瓜以及绿豆汤等等,都可以多吃些。还是这个阶段,病室内部的空气应该保持干燥,切记潮湿。
七、金运
又被称作四运金运,其时间主要是从每年的白露时分到立冬节气,其实也就相当于秋季,在这个季节中,燥为主气,而燥气通于肺,因而这个季节多肺病。其表现主要有,人体比较容易患上肺病;已经患上肺病的患者,在这个阶段更容易复发或者是导致病情加重,像肺阴素亏之人,这个季节更容易被燥所伤,进而导致咽干鼻燥,便秘以及出现咳血等症状。从这个时段的流行疾病来看,由于这个季节多为干燥,所以因燥邪而导致发病的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因此在这个时段的中医护理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四气气候的主要变化,以避免出现重复感受外邪。还是再病室内部的空气湿度一定要保持适宜,而患者的饮食也应适当的增些辛酸,多吃一些芝麻、核桃以及糯米还有蜂蜜与乳品以及甘蔗等物。
八、水运
又被叫做五运水运,其真正的时间是从每年的立冬时分到大寒这个节气,也就相当于冬季。由于在这个阶段里是以寒气为主,而寒气伤于肾,因而在这个时期比较容易引发一些肾病。其表现主要有人体比较容易患肾病;已经患有肾病的患者,在这个季节很容易引起复发或者是病情进一步加重等情况,像肾阳素亏之人,在这个时候就会容易因寒邪而发病,像引发恶寒、头痛以及咳喘等病症。从这时节的流行疾病来看,这个季节比较寒燥,所以引发的疾病多以寒邪为主。因而这个阶段的中医护理应以保精为主,患者应注意休息,尽量避免因房劳过度等情况。此外患者应多吃些滋阴补肾的食品。食品尽量保持清淡,防止伤肾,还有在冬季应做到避寒就温,从而做到敛阳护阴,尽量做到阴阳平衡。
总结:
五运六气学说是我国传统中医理论的精华之作,在中医护理这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应切实的关于这个学说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0-134-02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是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且发病年龄年轻化的趋势,但患者的遵医行为及血压控制情况均不令人满意[1]。笔者采用的中医护理是在辨证指导下,结合用药、情志、时间、运动等方面实施的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 2012年12月在我院确诊治疗的5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诊断均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其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5岁,平均(50.4±9.2)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21年,平均(12.1±3.4)年。所有患者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并均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2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医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
1.2.1 对照组 常规西医护理。提供安静、温暖、舒适的环境,宣传高血压相关知识,让患者多吃蔬菜水果,少油少盐,忌烟酒,坚持适当的运动,保持大便通畅,按时、按量服药,定期测量血压。
1.2.2 干预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
1.2.2.1 中医穴位疗法 依据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不同病情证型配合中医理论,灵活给予体针、耳穴按摩、穴位照射或贴药等各种穴位刺激方法,或交替使用多种方法,目的是为了改善患者的血液、体液循环和经脉运作,达到降压的目的。常取太冲、合谷、三阴交、曲池、阳陵泉、人迎、四神聪、内关等,每穴按摩3~5 min[3]。
1.2.2.2 运动指导 有氧运动是高血压患者首选的锻炼方法,如快步走、太极拳、健美操、慢跑等,运动强度以轻至中度为宜,长期坚持有利于保维持血压的稳定。
1.2.2.3 饮食护理 中医有食药同治和食药同源的说法,更加注重饮食对人体的影响,对于高血压患者辨证实施合理的饮食护理干预。肝火盛、阳气上亢的患者偏重于肝肾滋养、平肝潜阳;阴虚、肾精不足的患者应滋阴补养;气血两亏者应健运脾胃、补益心脾;肝阳上亢患者多食用山楂、黑木耳、芹菜、等,并常饮绿豆汤等清火;血脂偏高患者以山楂、三七代茶泡水喝[4];体重过高者应控制饮食量。
1.2.2.4 心理调节 中医学认为情志过强或不及均可导致患者体内阴阳平衡失调、内部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疾病,其中“喜伤心,怒伤肝,惊恐伤肾,忧愁思虚则伤脾”为我们所熟知。近年来的治疗学中,心理学治疗尤其受到重视,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鼓励其说出引起焦虑、烦躁的原因或感受,使之保持稳定的情绪,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由配合治疗转为主动参与治疗,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1.3 疗效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在干预半年后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2],将干预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舒张压降至正常或下降>20 mm Hg;有效:舒张压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 mm Hg,或收缩压下降>30 mm Hg;无效:治疗前后血压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半年后的临床疗效比较显示,干预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是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高血压病的形成并非单一因素,而是一个长期的病理生理过程,多方面因素交互作用所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且发病年龄年轻化的趋势,但患者的遵医行为及血压控制情况均不令人满意,因此需要对高血压病进行综合干预,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总体危险[5-6]。
目前西医治疗高血压病以常规西医降压药物治疗为主。祖国医学认为高血压病属“头痛”“眩晕”范畴[7],病机为瘀血阻络,治当活血化瘀。在高血压病的防治方面提倡以预防疾病为主、有病早治、防微杜渐。中医护理是在中医整体辨证观的指导下,结合用药、饮食、情志、运动等方面实施的护理指导[8]。而无论中西医,整体护理思想应贯穿于护理过程的始终,中医辨证在理论、临床、教育、科研上都具有明显特色,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点,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候不同,因而治疗及护理方法也不一样,因此中医护理强调辨证施护,同病异护,具有更强的针对性[9]。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在常规治疗及西医护理的基础上,推崇饮食、运动、心理及穴位的中医护理,结果显示中医护理干预组较常规西医护理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中医护理干预对于高血压患者简便易学,有效率高,可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整体的康复,提高生存质量,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雪玲.现代中医临床护理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640-642.
[2] 杨小芬,杨意双.中医食疗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9):115-116.
[3] 项颖,白桂春,吴黎明.社区原发性高血压辨证分型情志护理[J].河北中医,2012,34(5):766-767.
[4] 苏广,吴冬梅,陈雅茜,等.中医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2012,12(6):77-78.
[5] 李艳玲,施志雄.丹参(冻干)粉治疗高血压病效果观察及护理[J].广西医学,2011,33(6):763-765.
[6] 杨静,王敏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护理指导效果分析[J].西部中医药,2009,22(5):46-47.
[7] 李学敏.高血压病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2012,11(4):7-9.
[8] 张小培,张广清,蒋革新,等.中医综合护理方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症防治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2,33(2):29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