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供应商管理建议

时间:2023-09-25 11:38:40

导语:在供应商管理建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供应商管理建议

第1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审计意见

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分别在上海、深圳两个城市成立了证券交易所,开始了资本市场的尝试,对企业上市融通资金、促进上市公司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我国政府为了更好地保护上市公司各类投资者的利益,在《公司法》及《证券法》中对于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尤其是持续获利能力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相关法律规定如果上市公司出现经营业绩不佳、连续亏损的情形,且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最终将遭到退市的严厉处罚。少数经营前景堪忧的公司为了保住其上市资格,采取人为调节公司盈余的手段,以达到虚假盈利之目的。因此,国内上市公司因盈余管理而产生的会计舞弊问题时有发生,进而严重地损害了广大投资者及其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并为国内证券市场的改革及发展增添了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相关审计机构及人员,在其执业过程中,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加大审计力度,进而出具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以期达到对公司投资者及债权人负责的目的,并最终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保架护航。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内容

目前,盈余管理的理论问题国内乃至国际对其争论较多,其中有代表性的大致可以分为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William・K・Scott)的“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观点及凯瑟琳・雪珀(Kathehne SchipPer)的“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观点。但笔者认为其本质都是会计主体利用一定手段来人为调节公司盈余,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内涵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大体具备以下涵义:

1.盈余管理主体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一般是指经理执行层及董事会;

2.盈余管理的对象是上市公司向外披露的公司盈余;

3.盈余管理的方法及手段是GAAP(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的英文缩写)即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在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它主要包括会计政策的选用;

4.盈余管理的动机是使其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实现最大化,以满足某种需求。

可见,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管理层或执行层在相关会计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其对外披露财务报告的公司盈余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公司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会计行为。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

1.公司管理当局自身需要。在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日臻完善的今天,公司的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愈加清晰,公司经营效益好坏直接决定着管理当局的绩效考核及薪酬分配。因而,公司管理当局为其自身需要,进行盈余方面调整是极有可能的。

2.对外发行股票及上市的动机。根据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第一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必须是最近连续三个会计年度内有盈利,而其预计的利润率要达到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对于这一条限制性规定,一部分公司是无法达到的,因而一些为了上市融资的公司运用盈余管理手段为自己进行所谓的上市包装,以取得公开发行股票及上市的资格。

3.避免公司被退市的动机。我国为了保护上市公司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通过相关法律规定了上市公司退市的条件。其中规定,如果上市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内连续出现亏损,证券监管部门将暂停其股票的上市交易资格,并要求其在规定的期限内削除亏损。如仍不能扭亏为盈,证监会将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资格,也就是做退市处理。公司上市后又遭到退市将带来巨大的损失,一些“披星戴帽”的公司,为了保住上市资格,会想尽一切办法实现利润。因而,利用盈余管理的方式实现扭亏的做法,也就变得极为常见了。

4.出于节约纳税成本的动机。随着我国税收征管体制的日益健全,纳税成本问题已成为每个企业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而上市公司的盈余直接关系到其所得税费用问题,进而影响到其留存收益。所以,一些公司为了节省所得税纳税成本,采用诸如尽量少列收入、多计成本的方法以达到减少应纳税额的目的,从而利用少支出一部分企业所得税的盈余管理方式,以实现其节约纳税成本的动机。

(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1.通过交易实施盈余管理。收入是实现企业盈余的一个重要条件,而收入是有赖于交易进行的,因而上市公司通过交易可以起到盈余管理的作用。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其盈余目标,通过一些特殊交易诸如:关联方交易、债务重组、资产重组。另外一些公司通过改变交易方式及时间来操控盈余的实现,一些对外投资较多的上市公司经常根据被投资企业的盈亏状况来调节持股比例,以改变对外投资的核算方法,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2.利用会计政策变更实施盈余管理。部分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或是执行层,要求其财务人员采取会计政策变更的方式实施公司的盈余管理。大体包括以下几种方式:通过变更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式、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以及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无形资产的确认、收入的确认原则、借款费用资本化或是费用化的问题等方式人为调节利润,以期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3.借助于地方政府的支持。因为公司上市的前提条件和要求较为苛刻,所以争取上市资格的难度较大。在过去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唯GDP论”的经济发展背景下,上市公司数量的多寡是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一项内容,因而地方政府对于辖区内上市公司所谓的“壳资源”相当地看重。一些经济效益不佳,甚至是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当地政府更是千方百计、想尽办法保住其上市资格。地方政府一般给予其一定的资金支持或是财政扶持,以帮助其渡过难关。可见,上市公司借助地方政府的相关支持也可以实现其盈余管理的目标。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于审计意见的影响

(一)审计意见的内涵

上市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的重要标志。同时,二者的分离使得上市公司形成了委托关系,这种关系造成了委托方与受托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出现,使得投资者对于公司财务信息质量产生了一定的怀疑,由此也促进了审计行业的发展。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对企业的审计工作以后,就企业是否符合一定的标准所出具的相关意见。审计意见大体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标准的无保留意见;

2.带有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3.保留意见;

4.否定意见;

5.无法表示的意见。

上述的第2~第5种类型,又被称作非标准的无保留意见,也就是审计人员对于企业所披露的财务信息存在一定的异议。可见,审计意见是审计工作的最终结果,是检验国内审计工作从业者审计质量的标准之一。

(二)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直接关系到审计意见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及其手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因盈余管理的存在,影响到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公允性。同时也制约着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于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最终有可能损害上市公司投资者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从现实情况来看,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注册会计师从事审计执业过程中所需要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注册会计师作为社会监督方,在其审计执业过程中对于上市公司披露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公允性,具有审计和评价的重要作用。

(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着审计意见的独立性

审计独立性对于审计工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涉及到市场经济中各方利益时,独立性原则被审计职业界视为审计的灵魂。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土壤”来看,一些公司大多围绕着上市资格或是配股资格等融资活动而展开盈余管理活动。注册会计师是上市公司投资者、债权人及证券监管部门的保护者及代言人,能否识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并且能否按照证券监管部门的制度、法规对于采用盈余管理较多的行为公正客观地对外披露、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同时将其体现在审计报告之中,已成为检验国内审计市场遵循独立审计原则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可以说,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已经直接地影响到相关从业人员出具的审计意见,是能否真实遵循独立性原则的重要标志。

三、识别盈余管理、提高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质量的策略

(一)完善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大处罚力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说的就是法律的重要性。盈余管理问题看似是上市公司通过人为调节利润的方式来实现其自身利益,但深究其原因可以看出,实际上是利用我国目前相关会计法规、制度及准则中存在的漏洞而为其所用。若想完全避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应该从完善及调整目前相关法规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在源头上扼制该类问题的出现。目前之所以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调节利润还是因为处罚力度太轻所造成的――即犯罪成本过低。我国应该加大对会计信息失真责任的认定和处罚力度,强化对于审计造假行为的处罚,以达到提高犯罪成本的目的。发现一起类似事件,就要严肃处理,使得会计信息造假者“闻风丧胆”,做到其“不敢造、不能造、不想造”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二)加强外部审计的监督力量

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关系是较为微妙的。一方面,上市公司聘用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并支付审计费用,其相当于注册会计师的“衣食父母”;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又担负着公司投资人、债权人及政府监管部门的重托,对上市公司进行独立的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从表面上看,审计人员很难对被审公司的盈余管理出具较为独立、客观的审计意见。因此,这就要求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摒弃传统观念的束缚,在积极提高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加强自身职业操守的培养,严格要求自己,本着对客户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开展审计工作,对于发现的盈余管理行为做到及时、准确的披露。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断地加强上市公司的外部审计监督力量,从而堵住其借助盈余管理的方式,人为控制公司经营业绩的漏洞。

四、总结

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但可以保护其投资者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这对于建立我国的社会诚信体系,对国家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及提高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都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于审计意见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审计人员应很好地利用其职业判断力,并且遵循独立性原则对其执业过程中所发现的盈余管理问题作出公允性评价及披露,以便更好提高其审计意见的质量,并最终为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国家的经济繁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潘焕娣,李璐宇.基于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J].财会通讯,2013.09

[2] 安鹏,宋雪婷.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28

第2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人才

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措施和根本保证。

应用型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实践教学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理论教学以讲授理论为主,即使增加了案例教学,也仅仅限于介绍文字材料,无法给予学生感性认识。实践教学相对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探索性、启发性等特点,是对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都具有特殊意义。

(二)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应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率不断攀升,高等学校毕业生数量大增,学生就业成为政府关注的又一大问题。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5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调研报告》指出:以需求为导向,分层分类培养人才。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应针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需要,着力培养高层次、国际化经济管理人才,地方性高等学校应从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出发,着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更强调实践能力培养

工商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世界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来说,虽然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但理论学习仅仅是掌握技能的前提,真正的技能必须通过实践强化才能掌握。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5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调研报告》显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绝大部分是到企业就业。用人单位最重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实际能力和专业知识。因而,要培养满足市场需要的管理人才,必须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进行改革,加强实践教学。

应用型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一)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多年来我国地方普通高校在办学模式上主要沿袭学术型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没有把实践教学提高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不符合社会对工商管理本科层次人才的能力要求。在学时安排上,实践教学学时明显偏少,尤其是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占该门课程总学时的比例普遍较低。

(二)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

目前,虽然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在本科生教育的单个实践教学环节有所改革,但是实践教学尚未形成完整统一的体系和思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能完全衔接。工商管理类专业普遍设置了不同的实践课程,但彼此相互孤立、缺乏联系,综合性模拟实验课程较少,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实践教学经费不足

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需要更多的经费投入。鉴于社会和教育部对实践教学在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的宣传和引导,各高校都已强化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比重。但是,随着高校扩招,基本建设等耗用的资金较大,人均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普遍不足。

(四)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国外高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大多在任教的同时也兼职于企业做咨询顾问,对工商管理的现实环境与实际问题了解较多,也更加注重对一些实际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但是,高校专业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他们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能够胜任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但由于没有从事过工商管理实际工作,缺乏管理的实践经验,必然缺乏进行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

(五)实践教学基地匮乏

基于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规定,各个学校都或多或少建立了一些实习基地。但大多数院校的校外实习基地是靠关系建立和维持的,难以稳定。为增加就业的砝码,相当多的学生把大部分精力用于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取得各种证书,对毕业实习不感兴趣。

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教育部2007年1号文件和2号文件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开展实习基地建设,拓宽校外实践渠道;要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推进高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综合性改革。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突出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将实践教学分为实验教学、校外实习、社会调查、学科竞赛和毕业论文五大模块,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形成一套“多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的管理理论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对相关课程的认知能力。实验教学包括基础课程实验和综合实验课程。基础课程实验是以专业主干课程为基础构建的实践课程。综合实验课程综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通过在校内营造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使学生对所学过的各部分理论内容融会贯通,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去思考、分析、判断事物,培养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校外实习

校外实习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了解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运作方式,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校外实习分为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为进一步学好专业课做好铺垫。专业实习让学生参与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能力,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打下基础。毕业实习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和训练。

(三)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让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到相关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增长知识与才干,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通过对家乡或某地区企事业单位对人才需求的情况、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文化教育状况等进行调查,了解行业与社会发展水平,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调动学生投身社会的积极性,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是在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工作的能力和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和工作自信心的系列化活动。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来说,学科竞赛将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竞技性结合起来,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掌握和运用企业经营管理及决策知识,剖析企业运营过程,提高创业与就业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实践教学形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要求学生综合所学全部理论,集中探讨某一层面的具体管理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文字组织能力和科研能力。

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实践实例分析

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现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属的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四个本科专业,自198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以来,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专业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在实践教学方面,跨越校内专业模拟实验到学生第二课堂的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再到校外实习基地以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经验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全方位开展实践教学

在工商管理类专业所有专业课程中,全方位开展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一种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结果,无法准确分辨某项管理工作运用了什么知识。此外,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不能仅指望通过一门或几门实验课程的教学,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因此,北京物资学院提倡各门课程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采用案例教学等不同的实践性教学方式。

(二)建立先进的教学实验室

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实验教学主要利用实验室进行各种实践模拟。近年来,北京物资学院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加大力度,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可以利用的实验室包括:ERP沙盘实验室、SAP实验室、用友实验室、金蝶实验室、苹果实验室、汽车营销4S实验室、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等8个实验室。另外,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平台建设,购置了SAP、微软、苹果、用友、金蝶等知名厂商的应用软件课程,帮助学生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认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丰富学生课余实践活动

北京物资学院每年都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社会、经济中的热点问题,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活动,撰写调查报告。如:社会调查、“三下乡”活动、市场营销大赛等等。此外,还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企业去做实习生。

(四)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北京物资学院组织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活动主要有:“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高等院校企业竞争模拟比赛、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对抗赛、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简称“商道”)、全国商业模拟挑战赛(简称“尖峰时刻”)、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lobal Management Challenge,简称GMC)、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新行动计划等。近年来,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的学生中有多人在全国及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

(五)培养双向型教师队伍

北京物资学院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鼓励教师深入到企业挂职锻炼,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参与企业的运营管理。另外,还充分利用校友资源,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精英担任兼职教授,请他们定期或不定期地给学生授课或开设讲座。

(六)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目前北京物资学院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与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等几家单位签订了协议,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体验和实践,聘请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来校给学生做专题报告。根据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协商,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延长了校外实习的时间,专业认识实习延长至6周,专业实习延长至10周,毕业实习延长至12周。

总之,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而实践教学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专业特点,可以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要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洪燕云,谢忠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0)

2.刘林.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有关问题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8)

3.孙占学,周林图.高校特色实践教学体系之构建[J].教育评论,2007(1)

第3篇

关于原公私合营企业、合作商店原业主索要、强占营业用房问题,原供销合作总社和商业部曾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五日以(81)供基联字05/118号、(81)商层联字第5号发出《关于合作商店入股房产坚持不退还实物的函》。两年来,部分地区强占营业房屋的情况有所缓和,但是还有些地区的情况仍在发展。为此,我们共同研究,并向最高人民法院征求了意见,拟定了《关于索要、强占原公私合营企业、合作商店营业用房问题的处理意见》,已经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研究执行。

关于索要强占原公私合营企业、合作商店营业用房问题的处理意见(摘录)(1983年2月20日)

一、私营企业实行公私合营时,经过清产核资,将流动资金和营业用房、设备以及其他经营用具等固定资产转为公私合营企业的资产,国家已按年息五厘发给定息,定息发至一九六六年第三季度。公私合营企业的资产(包括原来核定投资的房屋)已属国家所有,不应退给本人,这是党和国家的既定政策,不能改变。至于一九八年从原资产阶级工商业者中间区别出来的劳动者的股金,按照中发〔1979〕84号文件的规定“以后再议”。无论以后股金如何处理,原则上也不退还已入股的营业用房等实物。原业主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退还。强行侵占已属国家所有的房屋是违法行为,必须说服他们自动搬出。坚持不搬的,应依法处理。

二、原来家店不分的商店,一部分房屋虽然经过清产估价,但事实上并没有入股,也没有领取定息,至今仍由原业主住用的,其房屋所有权应归原业主所有。已经折价入股并领取了定息,房屋一直由原业主住用的,可以维持现状,但产权为国家所有,应适当收取租金。

三、原小商小贩参加合作商店时折价入股的营业用房、设备和其他经营用具,是集体所有的财产,其折价金额已转为私股股金。国务院一九六二年十月四日批转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国营商业、公私合营商业、供销合作社、合作商店和合作小组的小商小贩下放农村参加农业生产的意见的报告》进一步明确规定:“下放农村参加农业生产的小商小贩的原有股金,应当退还给本人,但一般不退还实物。”现在重申:在退还股金时,一律以当时核定股金(包括固定资产的折价金额)为准,只退现金,不退房产等实物。对于非法强占合作商店营业用房屋的案件,依照本意见第一条的原则处理。

第4篇

问题一:预付款清理不及时

现象:截止11月12日,SAP系统中仍有59条预付款需要清理(见附件清单),涉及收货、催票、调整利润中心、转固定资产。

建议:已经明确时间节点的,需按时间节点执行,财资部协同。尚未确定时间节点的,12月10日前完成预付款清理。如不能按期完成需提供适当理由。长效机制建设:完善预付款管理相关规定,明晰预付款存续的合理时间,将预付款清理作为月度常态化工作。

问题二:清理原材料暂估,催收发票,压降税费支出

现象:截止11月12日,已经收货未做发票预制的有5,979万。已经收货未做发票预制的有2,975万。

建议:截止11月12日系统上已经收货未入票的,在12月10日前完成发票预制并提交财务过账。经与供应商对账后收货的物料,在12月15日前完成发票预制并交财务过账。如不能按期完成需提供适当理由。长效机制建设:将原材料暂估清理作为月度常态化工作。

问题三:清理小额应付

现象:截止11月12日恒驰电气有7笔小额应付合计0.07元 ,5笔小额应付合计0.05元。详见清单

建议:物资部核实小额应付成因,如需财资部调整账务的,于11月20日前提供调账申请给财资部,转营业外收入。长效机制建设:将小额应付清理作为月度常态化工作。

问题四:加强离职人员交接管理,避免遗留问题。

现象:存在离职人员待完成工作(发票催收、采购订单未及时生成、催料、付款等)交接不完整,接交人员对相关事项不知情,且未关注,导致相关工作无人跟进,频繁造成历史遗留问题。

建议:离职时需交接待完成工作清单,需有主管及以上人员进行监交,重点交接未完成事项,避免出现长期未入账发票、遗失发票、遗留未入系统的采购订单等事项。接交人员提高站位,对移交的供应商的相关业务在系统里核实相关业务进展情况,严格规范执行人资离职人员管理流程。

问题五:采购申请未及时转换采购订单,采购订单上的时间不是实际需求时间。

现象:存在采购需求未及时生成采购订单,且采购订单上的交货时间不是实际需求时间,甚至早于订单创建时间,最终导致供应商未能及时供货从而影响我司项目履约。

建议:物资部内部合理分工,及时处理采购需求,根据项目计划要求明晰物料需求计划,保证采购订单的到货时间为实际项目需求时间,确保供应商在此时间前及时到料。(预投物料可按固定时间固定数量送货)

问题六:项目立项不规范,项目全过程管理及维护不及时。

现象:存在未经审批就在系统中设立提前启动合同;项目状态维护不及时,未及时技术性关闭项目,未及时关闭当年质保项目;已经投运的项目发生费用未在当年质保项目下建立子项目;

建议:提前启动合同立项需经审批,同时关注长期未转正的提前启动合同,转正的提前启动合同要及时清理,不得出现重复建项情况;及时在系统更新项目状态,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进行技术关闭,每年12月结账前关闭当年质保项目;已经投运的项目发生费用需在当年质保项目下建立子项目;

问题七:生产订单清理不及时。

现象:项目发货后生产订单尚有未清物料。

建议:项目经理在项目生产完毕后即开始检查未清物料,涉及采购订单及仓库收发货问题的需及时请相关人员处理,确保在项目收入确认前完成生产订单的清理,并进行生产订单技术关闭。

问题八:供应商对账工作不及时、不到位。

现象:存在仓库收货数量和供应商供货数量间的差异,存在我司账面应付金额与供应商应收金额的差异。

建议:定期与长期供应商开展对账工作,核对物料收货数量,未供数量,核对账面应付金额。非长期合作供应商或已不合作供应商对账工作由物资部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对账策略,一企一策。

问题九:账卡物一致问题。

现象:存在抽盘时帐卡物不一致现象,存在原材料(主要是直发现场物料)实际领用后未及时出入库现象,造成系统中实际成本不实。

第5篇

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管理主要集中在新供应商开发(原料),原供应商(材料及设备)的管理以及供应商的考核评估工作。

公司现有供应商与我直接业务的有30多家,其中连续合作供应商有10多家,在年度,新增加的供应商主要为原料供应商,由于我公司现处于筹建中,所以目前只是对各供应商做好登记(公司名称、联系人、电话、地址及供应商品名称及产品质量等)工作。由于我公司刚涉及水泥行业,很多供应商对我们公司不了解等情况。原料采购(煤灰、煤渣,石膏等)是公司最为薄弱的环节,建议对此供应商由公司高层参与供方商务洽谈,与供方达成一致意见。

执行采购管理:

请购计划申请分析:

根据工程部及技术部的请购计划申请执行采购工作,在年度,执行采购的请购计划申请74批次,其中正常回货的请购计划申请为74批次,及时回货率为100%。

购进物资核价方面,年度公司所有请购计划申请都是按照集团要求通过集团电子采购平台询价采购,且有采购单价分析表为依据,以网上当日价格为参考。并有总部各级领导审核,确保所有购进物资适时,适量。没有出现购进物资高价及过剩现象。

集团观念理解:

作为一个采购所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就是要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上,要保持对企业的忠诚;不带个人偏见,在考虑全部因素的基础上,从提供最佳价值的供应商处采购;既符合集团投资观念“既好、又快、还省。”还满足集团推行的精益化管理(核心思想:减低成本,消除一切形式浪费)。坚持以集团价值观“诚信”作为工作和行为的基础;规避一切可能危害商业交易的供应商,以及其他与自己有生意来往的对象;不断努力提高自己在采购工作的作业流程上的知识;在交易中采用和坚持良好的商业准则。

年做的较好的方面:

1、核价及时准确,做到满足需求不浪费;

2、采购物料及时到货,没有出现过本职工作失误造成的延误工程进度的事故;

3、没有出现采购对账上面的错误,各类账务清楚明了;

4、没有出现供应商付款上的错误。

工作建议:

第6篇

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管理主要集中在新供应商开发(原料),原供应商(材料及设备)的管理以及供应商的考核评估工作。

公司现有供应商与我直接业务的有30多家,其中连续合作供应商有10多家,在2011年度,新增加的供应商主要为原料供应商,由于我公司现处于筹建中,所以目前只是对各供应商做好登记(公司名称、联系人、电话、地址及供应商品名称及产品质量等)工作。由于我公司刚涉及水泥行业,很多供应商对我们公司不了解等情况。原料采购(煤灰、煤渣,石膏等)是公司最为薄弱的环节,建议对此供应商由公司高层参与供方商务洽谈,与供方达成一致意见。

执行采购管理:

请购计划申请分析:

根据工程部及技术部的请购计划申请执行采购工作,在2011年度,执行采购的请购计划申请74批次,其中正常回货的请购计划申请为74批次,及时回货率为100%。

购进物资核价方面,2011年度公司所有请购计划申请都是按照集团要求通过集团电子采购平台询价采购,且有采购单价分析表为依据,以网上当日价格为参考。并有总部各级领导审核,确保所有购进物资适时,适量。没有出现购进物资高价及过剩现象。

集团观念理解:

作为一个采购所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就是要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上,要保持对企业的忠诚;不带个人偏见,在考虑全部因素的基础上,从提供最佳价值的供应商处采购;既符合集团投资观念“既好、又快、还省。”还满足集团推行的精益化管理(核心思想:减低成本,消除一切形式浪费)。坚持以集团价值观“诚信”作为工作和行为的基础;规避一切可能危害商业交易的供应商,以及其他与自己有生意来往的对象;不断努力提高自己在采购工作的作业流程上的知识;在交易中采用和坚持良好的商业准则。

2011年做的较好的方面:

1、核价及时准确,做到满足需求不浪费;

2、采购物料及时到货,没有出现过本职工作失误造成的延误工程进度的事故;

3、没有出现采购对账上面的错误,各类账务清楚明了;

4、没有出现供应商付款上的错误。

工作建议:

1、对于主要供应商的管理,由领导直接参与;

2、各个部门加强沟通合作,共同完成工作。

2011年工作计划:

1、按照各级领导要求,完善采购流程及管理制度;

2、按照请购需求,及时完成采购工作,确保满足生产和请购需求;

3、完善供应商管理工作,重点培养公司的主要供应商,争取和一些重要供应商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合作方式的商务洽谈等,需要公司领导组织执行);

4、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质量素质,努力为公司做出更大贡献。

无论在什么岗位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尽职尽责、踏踏实实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采购工作繁重,突发工作比较多,这些都要求我要对工作的现状和意识情况,有较为熟悉的了解与掌握,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

第7篇

关键词:物流配送优化 企业物流战略 供应商选择 销售物流

一、背景和意义

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顾客对于商品的比较不仅仅放在质量方面,而更侧重于伴随商品购买所得到的服务上。销售物流是顾客服务的主要构成部分,则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特别是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已突破了地域的限制,竞争的中心逐步转移为物流服务的竞争。

在沈阳有很多大型国有企业,其下属的分厂、子公司通过各种方式的改制与母体企业分离。这些下属企业一方面从母体企业继承了优秀的“基因”,另一方面也沿袭了国企一些负面的东西,主要体现在思想僵化、转身慢、“衙门”意识浓重、客户服务意识弱、信息化水平低等。本文通过对沈阳X公司销售物流环节的剖析,提炼出一些共性的东西出来,帮助国企的转制子公司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二、问题分析

沈阳X公司(以下简称X公司)是沈阳某大型国有企业的转制子公司,主要生产系列液氮容器、低温容器和焊接绝热气瓶等六大类近50个品种的产品,产品行销全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包括香港地区),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人民币。

X公司在销售物流环节上遇到了问题:公司产品的大部分是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销售配送的,而这些物流公司不能够为X公司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货物破损、丢货、错误投递等问题时有发生。客户对企业的投诉中,主要部分来自于对物流配送的不满。X公司的管理层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这样的投诉对于一个视质量为生命的公司无论如何是不能容忍的。

通过对X公司的调研,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二个:

第一、物流供应商选择和评估缺乏科学性。X公司在选择物流供应商时过多看重价格因素,不能够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的调研和评估。只有当客户对物流服务抱怨时才发现问题,缺少前瞻性的预防机制。如果在供应商选择这一环节多下些力气,就能够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科学的供应商选择首先要确定选择的原则;其次确定选择的因素;再次确定选择的方法;最后选出合适的供应商并定期对其进行评估。

第二、选择物流供应商过于集中。X公司的主要物流业务集中在天地华宇等极少数的物流公司身上,对客户的物流服务水平受制于这几家公司的服务水平。X公司不能够有效掌控物流环节,对物流供应商控制力不足。

三、优化建议

(一)确定企业物流模式,制定长期物流战略

目前主要有三种物流模式可供选择 :自营物流是指企业自己建设和完成物流活动,也称为第一方物流;外购物流是指将企业物流任务委托专业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来完成,以节省本公司的仓储、运输和人员成本;除了这两种模式外还有一种混合模式是指即根据地域区别,采取自建配送中心与第三方物流协调运作的物流模式。

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资源条件,综合考虑以下因素,慎重选择物流模式,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度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

2、企业对物流控制力的要求。

3、企业产品自身的物流特点。对非标准设备的制造商来说,企业自营虽有利可图,但还是应该交给专业的三方物流企业去做。

4、企业的规模和实力。

5、物流系统总成本。

6、外包物流的客户服务能力。

为了确定X公司的物流战略首先将2010年至2012年销往全国各地的产品数据进行分析。分析过程采用体积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将这三年销往全国各地的产品体积累计加总,按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地区归类统计得到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云南、辽宁和内蒙古该公司主要的销售市场,其次是吉林、江西、广东和上海,再次北京、河北、山东和江苏,这些主要市场占总销售份额的93%。

根据以上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的分析结果:

目前X公司可以采用外包物流战略,主要原因是市场比较分散,这主要是由于产品特性所决定的。

但从长远考虑,为了质量这条生命线,在未来物流对X公司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公司需要加强对物流的控制力。集团公司的长远规划是在2020年将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跨国集团,作为集团下属的重要子公司其规模和实力必将不断壮大,拥有自己的物流系统是大势所趋。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议X公司可以加大物流方面的投入,逐渐变外包物流战略为混合物流战略:在重要的销售地区采取自营的物流模式,如辽宁、内蒙古和吉林三地是X公司的重要市场,占全国销量的40%,且在地域上彼此相邻,可以考虑建设一个自营物流中心辐射三省。其他地区在销量没有大幅度提升之前可以保留原有外包物流模式。

(二)建立物流供应商选择和评估体系

在选择和评估物流供应商时不能只看价格一个因素,服务质量、供应能力、企业信誉、售后保障和价格同样都是比较重要的考虑因素。在选择时为每位供应商按照上述的因素进行打分,赋予每个因素不同比例的权数,每个因素的分值同权数相乘再相加即是该供应商的总分值。按总分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列,总分值靠前的供应商为首选。这种选择的方法非常简单,也很实用。该方法的关键在于:1、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选择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增减。2、需要有大量外部和内部数据的积累,才能确定每个因素的权数,才能为每个因素打分时有客观数据的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X公司提供的物流配送数据质量不高:1、数据凌乱且不全面。在物流配送中有从体积和从重量计价两种方式,当货物的密度超过一定比例(各物流公司规定不同)时货物将从重量计价。粗略估计X的产品多数应该按重量计价,但在数据资料中没有配送重量的数据。2、以手写方式记录数据。这样的数据记录方式它的弊端很多,数据共享难以实现,数据差错率高,数据转化工作量大等等。

建议X公司:首先,建立物流供应商选择和评价体系。其次,加强企业物流配送数据管理工作。如果有条件可以在现有的企业ERP系统的基础上扩展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如果没有条件至少实现物流信息电子化,例如:应用数据库或EXCEL办公软件实现数据的电子化管理。没有基础数据的管理就不可能发挥供应商选择和评估体系的作用。

(三)物流供应商选择尽可能分散

单一供应商策略其优势的一面,可以利用数量优势获得更多的价格优势。它不利的一面是对供应商过于依赖,获得物流主动权的能力差。为了企业物流安全着想,有必要对供应商的选择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散。

选择物流供应商是可以采用B2B模式的网络渠道。B2B是企业到企业电子商务模式的英文缩写,它为企业之间提供一个电子交易的网络平台。国内比较成熟的企业间交易平台有很多,如阿里巴巴等。建议X公司充分利用电子交易平台的优势,由原来的“点式”改为“线式”或“面式”供应商选择,打造企业自己的物流供应商团队。

以上几点建议是针对X公司急需解决问题的,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如人员组织方面的问题、混合物流战略中配送中心选址和布局的问题、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与物流信息系统接驳的问题等限于篇幅本建议书没有进行讨论。总之,物流是在企业战略层面思考的问题,小大小闹的修补丁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做到全局出发、统筹安排、立体设计的原则,才能彻底解决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杨璇.刍议民营企业物流管理的优化策略. 中国商贸, 2011(26)

[2]李红等.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探讨.中国市场,2007(Z2)

[3]欧阳苏腾.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通信, 2011(6)

作者简介:丰斓,辽宁沈阳人,1975年出生,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经济信息学硕士,现为沈阳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信息管理。

第8篇

关键词:采购成本控制;供应商管理;L公司

一、引言

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99%以上,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但因其自身特点及国家相关制度的缺乏,使得此类企业内部控制混乱或无法落实到位。因此,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实用性强的内控体系。作为内控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购成本控制的优劣直接影响企业的管控效果。因此,企业应致力于采购成本的控制管理。

本文以从事核级耐辐射复合功能材料研发与生产的中小企业L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采购成本控制现存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良建议。

二、L公司采购成本控制现存问题分析

(一)采购组织分工设置不合理

L公司规模较小,因而设立的采购部组织结构很简单,由一名采购总监和三名工作人员组成,后者主要负责原材料采购、设备采购、办公用品和劳保用品等其他物资采购。这样的权责分配缺乏科学依据,且只有三名采购人员,要全权负责公司一百多种物料的采购业务及供应商管理,不仅如此,公司没有专设仓储管理部门,只调用其他部门的一名员工负责公司所有仓管工作,致使每位员工的工作量都很大,不利于保证工作有效完成。

(二)采购人员素质需提高

L公司虽建立了采购制度和采购控制程序,但是很多规定采购人员并未严格落实,比如采购控制程序要求采购人员运用ABC分类管理法管理物料,采购人员却只单纯将原材料分为固体与液体两类管理,产成品和包装物都未分类保管;而采购制度规定采购人员在采购流程执行过程中需按规范填写一系列表单,但却常发生部分表格未填或填写不规范等现象。

物料采购前,专业的采购人员应对物料进行成本分析,从而了解物料的价格水平,可L公司的采购人员不具备这样的专业知识,也不向供应商索要价格分析表,用于确定厂家报价的合理性及成本优势。在与供应商议价时,采购人员只通过简单的对比和压价获得较低价格,而对产品质量等其他因素没有要求,导致采购总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

由此可见,L公司缺乏工作责任感和专业能力兼备的采购人员,这一方面是因为公司缺乏员工激励制度,另一方面是由于员工入职门槛低,据企业管理人员所述,L公司招聘员工时,对其学历、专业技能、工作经验等没有严格要求,也没有安排员工参加专业培训,使得采购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三)供应商缺乏科学管理

尽管L公司制定了供应商管理制度,对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均有规定,且建立了合格供应商档案。但企业与供应商只有一般的买卖关系,虽然企业自成立以来很少更换供应商,但双方并未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缺乏有效的供应商管理体系。

L公司选择供应商的测评指标有三个:质量、交货期及服务、价格,考核内容过于简单,且这三种指标均为定性分析,缺少定量分析,也没有建立具体的评分机制,合格与否全凭工作人员的主观意见。不仅如此,针对不同的供应商,企业使用同一套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单一,缺乏战略性。因此,L公司原有的供应商评价体系无法全面反映供应商的综合水平,也不能体现供应商的发展前景。

而公司建立的供应商档案内容过于简单,只记录供应商的编号、供应物料、联系人和联系方式,且没有根据物料的重要程度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不利于企业对供应商的有效管理。

三、L公司采购成本控制优化研究

(一)建立科学分工管理体系

根据L公司的实际情况,本文建议采购部至少增加两名员工,一名负责供应商管理,一名协助原材料采购人员,因为原材料在所有物料中占比最大,且品种数量最多,如此安排可减轻其他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采购效率与质量保证。

(二)加强人才建设,提高员工素质

首先,公司招聘采购员工时,应对其成本分析、原料质量识别等专业水平有所要求,以保证采购人员能较好地控制采购过程。其次,公司需制定详细的考核激励机制,用于考核采购人员在遵循公司规定、降低采购成本、供应商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公司可选择发放奖金或增加薪水实施奖励,或者,公司可选择赋予员工更多决策权、控制权等,使员工更具工作责任感和工作满意度,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再者,采购人员应该接受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培训,增强处理采购流程中突发问题的能力,培训内容可包括行业知识、产品知识、物料成本分析办法、价格谈判技能等,并通过考试、现场模拟等方式检验采购人员的掌握情况,并奖励成绩优异的员工以激励其他员工。

(三)完善供应商管理体系

实施有效的供应商管理是采购成本有效控制的重要保障。下面就L公司的供应商选择评价体系建立及供应商关系管理进行优化研究。

1. 更新供应商准入指标

选择正确供应商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制定一套全面科学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所选指标应该综合静态性和动态性,因此,本文在L公司原有指标体系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1)质量

L公司的质量指标下原有三个二级指标:质量体系、质量检测设备校准情况及质量检测过程控制,质量体系包括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因此,质量检测过程可包含在质量体系指标中。且原有指标均为定性指标,需增加定量指标,其中,产品质量合格率较为有效,这里可具体为该批次的产品质量合格率,更易理解和操作。由于L公司有样品检测过程,因此可增加一次样品合格率。

(2)交货及服务

L公司将交货与服务合并为一个指标,但两者反映的问题并不相同,因此本文建议将其分成两个一级指标。

交货指标下增加交货及时率、交货周期和订货数量水平指标。交货及时率可反映供应商交货工作效率,通过供应商准时交货的数量与交货总数作比得出;交货周期是指公司向供货商提出订单至供应商将货物交至公司的时间,该指标可检测供应商的供货速度能否满足企业生产需要;订货数量水平结合价格指标可反映供应商所供物料在公司采购物料中的重要程度,便于公司进行供应商分类管理。

在服务指标中,保留原有服务态度指标,增加订货满意率和紧急订单处理能力指标,不仅反映供应商的服务水平,还可体现企业的应急能力及综合服务能力。

(3)价格

价格是L公司很关注的指标,用于测试供应商是否注重价格控制及其变动趋势。本文提议将价格概念扩大化,不仅包含物料价格,还包含采购过程中发生的其他成本费用。在保留降价能力指标基础上,增加产品价格水平指标,该指标表示产品价格与市场平均价格之比,从定量角度显示供应商的价格水平。

此外,能够体现供应商运营能力的财务指标和技术指标也必不可少。供应商技术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供应商能否达到企业的生产水平,还可判断供应商是否有不断改进产品的能力,从而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而财务指标可评价厂家自身运营能力,由此判断可否与对方长期合作,便于企业进行供应商分类管理。如表1所示。

采购人员可利用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算出各一级、二级指标的权重,并将评价体系总分设立为100分,从而评估供应商的综合分数水平。

根据评分结果,将供应商分成三个等级:90~100定为A级供应商,75~89定为B级供应商,60~74定为C级供应商,低于60为不合格供应商。每种物料尽可能选择A级供应商,最低为C级供应商。普通物料一般选择1~2个供应商,重要物料可酌情增加。供应商的等级越高,提供物料的数量也越多,供货比例的参考数值为:A级供应商提供60%~80%,B级供应商提供20%~30%,C级供应商提供0%~15%

2. 加强供应商关系管理

不同类型的物料,供应商的管理方式不同,综合考虑物料的重要性及可替代性、可选择供应商数量等供应市场的复杂程度,可将供应商分成战略型供应商、高价值型供应商、交易型供应商三类。

(1)战略型供应商

战略供应商对应的物料特点是采购金额在总采购成本中占比很大,且该类物料的可替代性较弱,供应商可选择的数量也有限。因此,L公司应与此类供应商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且签订的合同一般为超长期合同。战略供应商的测评需达A级。公司可鼓励此类供应商参与产品研发,从源头做好成本控制工作。L公司还要制定供应商绩效评价体系,对战略供应商的综合能力进行客观测评,并将评价结果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供应商,并督促供应商不断改进。

(2)高价值型供应商

高价值型供应商所供物料重要程度居中,采购成本在总额中占比相对较大,价值较高,其供应商管理也需重视。双方签订的合同通常为较长期,且需保持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该类供应商的测评结果需在B级以上,也需进行绩效测评,以保证供应商的综合水平符合企业的操作要求。

(3)交易型供应商

此类供应商提供的物料成本低、用料较小、市场容易购得且采购风险低。因此该类物料的重要性不太高,与其供应商通常签订短期交易合同并建立一般交易关系。公司应尽量减少该类供应商的数量,其评分等级至少达C级,绩效评价结果可以激励供应商更好的配合公司工作,不满足条件的可以更换。

四、结论

通过对L公司采购成本控制情况的研究可以发现,合理的组织分工、良好的员工素质和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对采购成本控制有重大意义。企业应结合先进的成本控制理论,制定合乎自身特色的管控制度,并严格落实,努力增强企业竞争力与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K.L.Choy,W.B.Lee,V.Lo.Developm

ent of a case based intelligent customer-suppli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system[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2(03).

[2]Robert Monczka,RobertTrent,Rob

ert Handfield.Purchas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M].Third Edition.NewYork:McGraw-Hill Professional,2007.

[3]胡松评.企业采购与供应商管理七大实战技能[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谭君.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JK集团采购管理优化研究[D].河北大学,2010.

[5]康艳.成都A电子公司采购成本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6]王宗达.对项目采购成本控制的几点思考[J].企业经济,2012(12).

[7]张晋维.HY集团集中采购管理变革[J].企业管理,2013(07).

第9篇

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施工企业,在近十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建筑行业自身存在着点多、面广、工期长、队伍杂等特点,决定了其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成本不断上升,材料费居高不下,资金周转越来越慢,部分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物资资源管理落后,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改变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现状,加强物流管理,是施工单位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潜力所在。下面在分析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物流管理,降低工程成本的一些具体建议[1]。

1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现状

长期以来,施工企业因地制宜地对施工物资进行多种管理模式的探索,如分散管理、就近采购、集中管理、统一供应等等,但总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明确的物流管理思想的指导,没有站在物流管理的高度来改革企业的物资供应系统。现分析施工企业的物资管理现状,以便对症下药。目前施工企业物资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物资管理体制落后,物流管理的观念不明确。虽然不少施工单位对原有的物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但并没有真正理顺体制,体制设计缺乏科学性、前瞻性,没有考虑运用物流的管理原则,没有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去整合和优化。施工企业的物资供应部门仍是只承担满足施工物资需要的职责,而没有去利用自身优势,把单纯的采购保管业务,扩展为采购、仓储、配送、加工的全过程服务,提高供应工作的附加值[2]。

2)施工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不稳定。在建筑业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供应方与需求方之间的合作多是临时性或短期性的,往往竞争多于合作。选择供应商成为建筑业传统采购过程中的核心工作,供应商的选择消耗了施工企业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与供应商的物流分工不清晰,施工企业代替了供应商的部分职能。由于供应商的工作职能转变不到位,自身仓储能力不足,施工企业为保证工程建设的进度要求,不得不建立自己的物资储备系统,使得材料库存加大,周转速度放慢,资金占用增多。没有形成施工企业储备特种材料和普通材料随用随供的物流管理特色。这也是工程成本攀升的又一重要原因。

4)物资管理中信息化程度很低。目前很多企业仍采用最原始的信息传递和控制方法,仓库计算机网络化建设不健全,材料库存信息反馈系统时效性较差,库存调控能力相对薄弱。在实际工作中材料的采购价格与采购数量未能实现最佳组织,使得企业物流成本相对偏高。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企业尝试推行MRP(物料需求计划)、MRPⅡ(制造资源计划)和ERP(企业资源计划)等,但成功的不多,信息分散、信息处理能力低[3]。

5)物流活动自我服务比重过大。由于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几乎每个企业都建立了自己“大而全、小而全”的物流系统,物流管理以自我服务为主,没有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开放格局,产生了项目中原材料库存过大,占压大量资金,自备仓储和自备运输等设施利用率低,成本支出高等问题。

2加强物流管理,降低工程成本结合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现状

对症下药,融入现代物流管理思想,提出一些加强物流管理,降低工程成本的建议。

1)树立物流管理观念,建立适应物流体制的内部管理机制。从优化施工企业物流管理入手,把施工企业现有的物资管理体系,按照物流管理的原则进行重新整合,规划并建立符合物流管理要求的业务流程、组织构架、物资采购、加工整理、联合配送等由整理提供系统,由单纯的采购、供应业务,全方位转化为面向工程项目部、面向施工现场的综合服务功能上来。运用物流通道,提倡合理配送,减少物资流转的中间环节,降低施工现场材料储备,保证物资的使用效能。通过对施工企业物流活动的改造,实现利用物流管理合理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目标[4]。

2)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建筑产品的需求物资类型较少,品种相对简单,而同一类型的物资使用量较大,所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限制供应商的数量,不经常变换供应商,对于施工企业是非常有利的。比如,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伙伴关系,不再需要双方询价、报价的反复协商,减少了合同谈判的费用和时间,降低了交易成本。

3)与供应商共同管理库存,减少资金的占用。在社会生产中,大多数企业的产品链首尾相接,因而现代物流强调由供应商和采购商共同管理库存。根据施工现场的物资材料流动快的特点,可合理选择供应商,依据施工计划使生产所需的建筑材料由供应商定时、定点、定量配送,定期结算,基本实现施工现场“零库存”,可大大降低储备资金的占用[5]。

4)加强采购环节的管理,使材料供应准确及时。材料到了施工现场,由于规格尺寸与工程建设的要求不一致,需要进行二次加工的工作量很大,特别是大型钢结构制作、大宗混凝土钢筋配制等。二次加工必定会提高工程项目的成本。所以要求施工企业从采购环节入手,通过变更采购要求,在组织材料采购时,结合工程施工预算所提供的材料质量、规格和工艺要求,要求供应商按照约定的数量、质量和型号规格,组织生产或供应,保证工程所需要的材料,一到现场就能投入施工生产,不再进行材料的二次加工,从而为企业增收节支、创造更多的效益打下基础。5)提高仓库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使得信息共享及时准确的传输反馈成为可能,从而提高库存的自我调控能力,实现施工物资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直接供应,减少中间商和各仓库之间的流转过渡,加快了库存物资的周转,使得企业物流成本大幅度降低[6]。超级秘书网

6)依托社会物流资源,减少自我服务。建筑施工企业流动性大,合理运用当地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专业服务,有利于减少库存,盘活资金,降低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从而降低工程的间接费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对外不再以拥有的资源多少为竞争优势,而是以它能调动、协调、整合多少社会资源来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像一些常用的、随处都能买到的物资,企业可以不库存,通过充分利用社会库存来满足生产的需要,这样有利改善企业的现金流量,提高企业竞争优势[7]。

3结语

施工企业引入现代物流管理思想,加强企业的物流管理,对于企业降低工程成本,实现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健.探索施工企业的物流管理[J].华北电业,2000(8):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