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

时间:2023-09-25 11:38:41

导语:在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

第1篇

论文摘 要:本文对信息素质的涵义、图书馆员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必要性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一、信息素质的定义

信息素质是信息产业发展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名词。一个人具备信息素质,就必须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和具备查寻、评估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而且这种素质是终身学习的结果。信息素质可以理解为在信息化社会中个体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包括信息能力(信息知识和技能)、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信息觉悟、信息观念、信息潜能、信息心理等。信息素质是个综合意义的概念,它不仅蕴涵着个体具备的,带有客观性、发掘和利用社会信息源的基本技能,还包括了个体最基本的更具有主观性的认识和判断信息的基本品质。

二、加强图书馆员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现代社会信息化的需求

信息素质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和主导因素,它要求人类具有获取并征服它的能力和意识。作为专业从事信息资源管理的图书馆员,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才能较好地开展工作,有效提供信息导航、信息组织、信息开发服务。

2.现代图书馆工作对管理人员的要求

首先文献信息的载体形态从纸质逐渐向电子介质过渡,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不一定以正式出版的形式出现,而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图书馆员要进行文献信息的收集,就要深入到不同形态的信息中去判断其价值,决定其取舍。其次,用户的信息消费更趋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图书馆员在进行信息服务过程中,要更多关注用户的需求特点,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心理、习惯、能力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图书馆作为信息的集聚地,不仅是文献的汇集、信息的集散而且是信息的加工、创新思维的孕育。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加强信息素质教育,熟练掌握在复杂的信息中获取有用资料,为不同用户的信息消费者提有效服务的能力。

3.图书馆员终身学习的要求

现代图书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对信息的获取、理解、转化并生成新信息的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获取信息、创造信息的方法,才能提高获取与创造知识的能力,才能使学习不再受时空的限制,自由地进行知识的整序、分析、研究和利用。通过信息素质教育获得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能力,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终身的学习和自我完善。

三、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

1.信息意识教育

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的思想观点和人的信息嗅觉程度,是人们对社会产生的各种理论、观点、实物、现象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能力。信息意识表现为个体对信息的敏锐度,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信息意识强的人可以自觉产生信息需求,可以在众多的信息中捕捉到有用信息。图书馆员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教育者,他首先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才会有自觉利用信息的内在动力,对发现和传递信息才有一种积极的应对态度,是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

2.信息道德教育

信息道德是指个体在整个信息活动中具有的道德。在信息活动中要坚持公正、公平原则;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正确处理信息创造、信息传播和信息使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恰当使用和合理发展信息技术,不非法摄取他人的秘密,不制造和传播伪劣信息等。对图书馆员进行信息道德教育,要学习、了解信息社会应遵循的法律法规,自觉抵制违法信息行为,随时以道德准则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与行动,预防在信息收集、加工、传播过程中发生信息泄密、信息犯罪等问题。

3.信息能力教育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员要学会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要建立和掌握信息源,掌握信息检索的技术、方法、途径;能指导用户使用各种信息源和信息技术找到必要的信息;了解信息分析研究及成果评价的程序、方法,使之成为具有科学价值的新信息并传递、交流。

四、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1.有针对性的进行岗位培训

对从事技术管理与应用者,开办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应用与网络维护等培训班,使他们真正能肩负起图书馆的技术管理重任;对中级业务骨干,要对他们开展一些启发式培训,为他们创造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的机会,不断优化其知识结构,提高信息利用能力。

2.举办多种形式的文献检索专题讲座

开展文献检索专题系列讲座,使图书馆员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步骤;学习现代信息检索技术的新发展、新动向,使图书馆员既能通过传统工具书为用户提供信息,也可通过信息网络和计算机系统获取信息。

3.边实践,边研究,不断探索图书管理有效办法,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图书馆员要充分利用每一次信息服务的工作实践,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其中,提高对信息服务的理解度和操作能力。培养获取信息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强化信息收集、加工、传递能力。培养信息意识、改善信息道德、提高信息能力、完善信息素质。

4.发挥高等教育作用,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一是加快高校图书情报专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为图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打好基础。二是图书馆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有针对性地培训图书馆工作人员,使之全面系统的掌握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提高信息意识和能力。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图书管理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图书管理员必须不断地优化知识结构,并从以上几个方面培养适应网络信息时代要求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贾英阁.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作用及馆员队伍建设[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11:12-13

[2] 王育菁,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探讨[j],情报理论与探讨,2009,(11):84—85.

[3] 叶勤,图书馆快速响应服务机制及其实施[j],现代情报,2007,(11):29—31.

[4] 王新明,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与服务研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5,(5):115—116.

第2篇

论文关键词:模具专业 素质教育 能力培养 途径 方法

论文摘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素质、能力的提高知识是基础,思维是关键,实践是源泉。本文就模具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和实践,以期加强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

1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模具是一种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产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由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发展,促使模具技术不断进步,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根据社会发展,对模具专业的学生开展和推进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较广的科学文化知识、优良的思想、思维品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2 素质与素质教育

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知识是素质形成和提高的基础;素质是知识内化和升华的结果。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构成人才的基本素质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信息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

3 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更多更新的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能力是在人的基本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培养并在实践中自觉地吸收他人的智慧和成功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做人做事的一种“本领”。模具专业是需要基础知识扎实、学科交叉性强、实践性强的一种工科专业,因此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模具专业学生,使其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必须的。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运用科学和学习方法去独立地获取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个性特征。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自主地进行学习。

实践能力指的是在现实的情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活动是人类智力发展的源泉。在实践中,现实情况不断给我们提出新的课题,需要不断地回答和解决;在实践中,我们获得了丰富的感性材料,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资料,促使人去抽象、概括和总结,逐渐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践活动通过问题的解决,开发了我们的智力并激发了我们的创造性;实践又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创新能力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能力,是具有发展性、创见性和开拓性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不学习书本知识,不能不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进行一定的实践锻炼是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基础。

4 途径与方法

大学强调素质教育,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培养模式,是针对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的人文陶冶、过重的功利导向而言,而着眼于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其根本目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素质、能力的提高知识是基础,思维是关键,实践是源泉。模具专业是实践性、创造性都很强的工程类专业,除了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应使他们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获取新知识、勇于实践以及在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和探索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

作为地处西北的民族高校,由于办学时间短,特别是工科专业加之学校自身的特点,在各方面与内地兄弟院校都存在较大差距,为尽快提升模具专业的办学水平,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通过探索、研究和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习、思考、实践是增强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不可缺少的过程。比如在学生中开展演讲比赛、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使学生受到了人文教育,应变能力得到提高,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创新性实验、挑战杯,在这个过程当中,基本由学生自己选题,自己组织申报资料,自己参加答辩,经过以上环节项目被批准后,由学生自己制定实施方案,指导教师加以辅导,通过这一过程的锻炼,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友谊,同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思考和实践转化为素质的增强和能力的提高。开展模具专业文献检索调研活动,使学生更广泛的了解人文、社会和科技发展史,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信息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开展模具拆装技能竞赛,在一拆一装的过程中,使学生能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人们所进行的产品设计、制造、创新的过程,对模具的用途、选材和结构加深理解和思考,从而启示学生从某一种模具的结构去思索新的更巧妙的结构。应用专业设计软件进行模具设计竞赛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将Pro/e、UG、SolidWorks、AutoCAD等设计软件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任由学生去想像,活化所学的知识。通过毕业设计这一关键环节来加强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建立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实习环境,使学生进一步增加对企业和生产过程的了解,为后续毕业设计做好准备。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给学生几个主题,不给出具体的制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确定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一是由学生自己制定题目,使他们通过市场调研、查阅文献资料,走向企业、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来确定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这样可最大限度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题目的真实性,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较充分地训练。

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的探索、研究和实践,除了通过理论课堂主渠道的教育之外,对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教育,结合模具专业的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课内外实验、实训和竞赛活动,开展专业文献检索调研活动,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远清.素质·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M].光明日报,2000.

[2] 赵存生.关于素质教育的几点理论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0.

第3篇

关键词 文化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关系

一、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都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的意识。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通过让学生读名著、学历史、欣赏艺术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素质、高雅的文化品位和健全的人格修养,从而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总之,文化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当代最优秀的文化成果作为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作主旋律,其最终目标也是为了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化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倡导都是针对教育失衡提出的,文化素质教育主要从精神角度去培养人,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政治立场角度促进个体社会化 ,从而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等。两者旨在把学生培养成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人。最终都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二、教育内容的渗透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虽然理论界尚无定论,但认为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的“五要素说”已得到广泛认同。[1]由于我国大学过于注重科学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决定了我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更加强调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处理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必然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内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必定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 [2]。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到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断丰富,过去那种以政治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过时了,取而代之的是内容丰富的五要素说,并且还会继续与时俱进。从另一角度来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的陈旧、单一,重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很显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在内容上虽各有侧重,但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方面则有很大的渗透、交叉和互补性。

三、教育功能的相通性

在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中,文化素质是基础,为大学生其他素质的形成提供条件,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和灵魂,主导着其他素质的发展。对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缺一不可 [3]。文化素质教育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人性修养、培养高雅气质和人文精神、塑造完美的人格,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自觉追求高尚的审美理想。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能够正视挑战,参与竞争,应对艰难的考验。三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能够总结过去,探索未来,开辟美好的前程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外在集中显露。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集中体现在:启迪思想、转化意识、塑造人格和指导行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和爱国主义思想,时刻关心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一定的哲学修养,能够运用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自觉增强道德情感和信念等。因此,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互相贯通、互相渗透的。

四、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相似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都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即将踏入社会之前学会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其教育途径和方法都必须“以人为本”,宜情感熏陶,不宜灌输说教;宜潜移默化,不宜暴风骤雨。[4] 思想政治教育要把系统抽象的理论知识以“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去促进知识的内化,提倡个体的感悟与反思。文化素质教育会营造人文氛围,建设人文环境,开展讲座,举办科技文化活动,让高雅艺术走进大学校园,可见其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性和多元化。深入实际,体验生活都是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经常利用寒暑假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邀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为学生做专题报告等,这些活动能从直观上体现理论在实践中的巨大作用,增强了“两课”的说服力。文化素质教育会利用假期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社会,同时还建立校外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具有相似性。

参考文献:

[1]罗素.罗素文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6.

[2]王学青.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

第4篇

关键词:数学;素质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现在我国数学教育面临许多困境,如在数学知识方面,我国只强调学好从事现代化生产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而忽视了现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在面临这样的困局时,我们的数学教育也急切的需要从传统的数学教学向现代数学素质教育转变。

一、何为数学素质教育

我国著名学者、数学家严士健教授曾强调说:“数学将成为21世纪的每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素养、知识和技能的一个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此语折射出数学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人的数学素质,是指在先天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和能力的总称。人的数学素质是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双重体现。

数学素质有以下四个表现特征:1.是数学意识,即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进而达到用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科学地看待世界;2.是数学语言。数学语言作为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数学的载体,通用、简捷、准确的数学语言是人类共同交流的工具之一;3.是数学技能。数学的作图、心算、口算、笔算、器算是数学最基本的技能,而把现实的生产、生活、流通以至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形成解决问题的数学建模的技能。④是数学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抽象、概括、归纳与推理等形式化的思维以及直觉、猜想、想象等非形式化的思维,都是数学思维方法、方式与策略的重要体现。

二、数学素质教育的价值

(一)数学的智育教育价值

数学教育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其核心是思维能力的培养。1.训练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概念形成、数学证明、命题探索都可以训练学生的抽象能力。数学中抽象逻辑思维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而使概括公式化、抽象形式化和数量精确化,这些特点为训练逻辑思维提供了恰当的形式和途径;2.提高思维的精确性和严密性。教师通过数学教学逐步实现提高学生思维的精确性与严密性,形成广泛迁移,养成尽可能用定量来精确表述认识问题,严密周到地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3.训练探索性思维能力。数学是训练探索性思维能力的最好素材,数学解题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性的过程,探索成功的要领。

(二)数学的德育教育价值

所谓数学的德育教育价值,是指数学在形成和发展人的科学世界观、道德色彩和个性特征所具有的教育作用和意义。数学的德育教育价值首先体现在通过数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辉煌成就:古老的十进制记数法与筹算、八卦中的二进制、墨经几何、勾股术、中国剩余定理、极限术、杨辉三角等等,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现代数学中还闪耀着光辉。这许多丰富的资料无不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题材,它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与进取心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以数学素质教育目标进行教学改革

数学素质教育是现代的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身心发展的教育及挖掘个人潜能的教育。要培养较高的数学素质,就要在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方法上有更大创新,使教育教学方法为全面提高数学素质而服务。

1.教学方法改革应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为出发点,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中心,突出教学的发展性和双边性,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应贯穿启发和探索精神以利学生智力发展。如可采取启发、引导发现和延伸求异等方法,多切入点教学。数学方法从实质上说是教与学相统一,这种统一是辩证的,但要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实质。我们的教改要研究改进教的方法,更要以注重学生学的方法为主导思想。

2.数学教学方法改革要有先进的科学理论做依据,注重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数学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和科学性很强,没有理论指导,光凭热情是不行的。教学方法改革必须从现代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生理科学及当代先进科学理论和方法体系中寻求改革的依据,作为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教改一贯的方向是建立新的对实现教学目的更有效的方法体系。注重教学方式或程序的变革是必要的,然而,更重要的是要在实际教学中形成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只有以思想和原则为准绳,以基本方法为主体,通过对基本方法的组合、分析并构建适合具体课堂的教学结构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才能有更为广阔的适应环境。

3.数学教法改革要注意教学的整体性。现行中学数学方法改革中最大弊端就是把教法改革孤立于其它教学改革之外,这是很片面的做法。上海育才中学提出:读、议、讲、练,教学生活,又逐步性进行了适合这种教学性的课时改革,把传统的45分钟课堂变为60分钟的大课堂和30分钟小课堂,收到很好的效果。从客观上看,教学方法改革是多因素参与的系统工程,它与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思想、教育手段的改革都有密切联系,教法改革只有融进这些因素才能见成效。

第5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 素质教育 方法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1-0039-02

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一专多能”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物理学作为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落实素质教育更是责无旁贷。搞好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赋予物理教学新的教育理念,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素质教育的内容及培养目标[1] [2]

(一)素质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提高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品质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是当今社会一种新型的和适用较为广泛的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一种典范模式。

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几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

(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康、学会审美、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注重“教”和“学”的结合[3],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过程是一个 “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怎样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指导学生教学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们都很喜欢做物理实验,都喜欢动手操作。显然,实验就是物理教学中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让学生爱上学习,爱上科学。

“教”与“学”的结合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内容上的结合,也可以是特点上的结合,还可以是模式上的结合。总之,只要能促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都值得我们关心和利用。可见,注重“教”、“学”结合,找到并利用好其结合点,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注重“理论”结合“实际”,把素质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之中[4]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一门最适合开展“实践-理论-实践”教学模式的课程。因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一定要把理论知识的讲授落到“实”处,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事例,这样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理论知识,掌握和应用理论知识,才利于学生进行反思和设想,构思和设计更多、更优的解决方案。

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实现“文凭—水平”、“知识—能力”的转变。要解决传统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只会学习不会做事,只有知识没有能力的弊端,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多在“实际”上下工夫。

(三)注重教法改革,加强学法指导,保障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以及办学条件的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教育发展的需求,甚至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想改变这一弊端就要注重教法改革,加强学法指导,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独立思考的空间。

现代教育模式提倡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的思考,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加强学法指导,就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有目的的自学、讨论、交流,课后针对个别人作相应的辅导等。在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个性才有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应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因人制宜,因材施教。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调节课程进度和难度,可以给学生介绍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爱上学习,进而能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宗旨。

(四)注重“能力培养”和“个性化发展”的结合,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当今社会最需要和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而人才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具备特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具有独立思考和开拓创新的意识。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前提,而个性化发展则是独立思考和开拓创新的重要源泉。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国内的大学毕业生和国外的大学生相比,最突出的不足之处就是“个性化发展”受到制约,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新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感交流来引导和感染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个人品质、价值取向上有正确的定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三、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5]

(一)优化教学目标

不同的物理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而且教学目标要体现科学性、全面性和针对性。其中,知识目标、德育目标、能力目标要有内在的统一性,认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要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合理的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要紧紧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并努力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二)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要根据社会需求、教学目标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把握好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实际,在认真分析、研究、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精选教学内容,将教师自身的知识融入教学之中。讲授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抓好关键知识点的联系,构建适合学生实际的认知结构和教学过程。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首先要明确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其次是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应明确,教学内容、教师指导活动及学生活动安排要合理,体现启发性和“双主性”。

(三)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在汲取各科教学方法精华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本校物理学科实际的、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多种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教师在创设逼真的物理教学情境的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也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既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

(四)优化教学手段

要注意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传统的教学媒体同先进的教育技术结合起来。要重视直观教学,充分运用实物、挂图及幻灯、录像等教学方式,打破课堂教学对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使物理教学情境形象、逼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选择教学手段时,既要重视使用传统的教学媒体,又要积极使用现代化网络媒体和教学手段,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具体,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四、总结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个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等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重和把握好物理课程的学科特点,运用符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处理好“教”和“学”、“理论”和“实际”、“能力培养”和“个性化发展”的关系,这样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 参 考 文 献 ]

[1] 张芳.中学物理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1.

[2] 燕国材.素质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3] 何德.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初探[J].物理教学,2001(6).

第6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素质教育 渗透

从目前我国各中学的实际教育情况来看,虽然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广为流传,但由于受到教学制度、课程繁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很多英语教师认为素质教学的普及性并不重要。因为无论一个学生的素质多么优秀,都无法体现在考试的分数上,这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其次,个别初中的领导阶层只抓成绩,不重视素质教育,从而导致学生只会做答题目,不会说,不会实践,造成教学死板干硬。到最后,形成“耳不能听、口不能言”的尴尬现实。因此,笔者针对英语学习的特点来阐述素质教育的渗透形式,以便为初中英语的素质教育提供有效参考。

1. 转变教学观念及方法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教育观、学习观及目标观等方面不同。所以,在倡导融入素质教育之时,我们需要对一些传统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观念,以及教学目标等进行合理的修改,这也是彰显我国初中英语教学时代性、进步性的重要途径。针对上述观点,笔者对转变观念,实现素质教育的方法进行如下总结。

1.1 教育观

目前,我国大部分英语教师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他们很少去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所以,这便造成了教师教学方法的死板性和应试性。因此,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开展素质教育入,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这便成为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1.2 学习观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使得我国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学习是为了升学考试、提高成绩,至于学到的知识是否对他们日后的成长有所帮助,他们是不会去考虑的。而这便导致大多数学生虽然成绩优秀,却不会灵活运用知识,从而变成知识的傀儡。基于此,素质教育不仅可以灵活学生的头脑,让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全新的认知,同时还可以加强他们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实现“听得懂、可以说”的语言学习目标。

1.3 目标观

以往的教学目标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升学率。不过由于当前时代的飞速发展,以及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所以及时培养出综合能力优秀的人才便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基于此,对初中英语的教学内容进行革新,提高学科教育的生活性和灵活性,让学生能够切实地感受到知识源于生活,这是锻炼他们英语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

2. 遵循语言特点及规律

语言学习的方法和特点主要在于听、说、读、写,只有达到了这四点的要求,初中生才能够合理地使用英语。而基于素质教育的前提,在培养合格的四个要素时,笔者做出了以下的思考。

2.1 “听”“说”素质教育的思考

英语学习中“听”和“说”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所以,在确保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基础上,对“听”、“说”两方面进行培养,这也是彰显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点。在培养学生“听”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课文朗读带,或者教师示范朗读,以便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听”的能力。之后,再围绕课文让学生互相间对话,从而提升他们“说”的能力。

2.2 “读”“写”素质教育的思考

“读”以阅读为基础,同时阅读也是英语教学中较为主要的存在方式。不过在以往课堂阅读训练中,学生难免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平时过于注重对语法方面的学习,而忽视了阅读方面的训练。所以,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中适当选择一些经典课文来帮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以便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奠定基础。其次,“写”更是测验学生对各项知识掌握是否到位、灵活的主要标尺。

3. 结束语

“应试教育”曾对我国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的误导,而在它的影响下,素质教育更是难以得到传达和开展。另外,“应试教育”还导致大部分英语教师将重点放在“成绩”上面,忽视了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学习死板,不灵活。而在上述基础上有效融入素质教育,将“应试教育”的模式进行转变、革新,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学习的探究性,让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到加强,熟知语言学习的规律,最终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前提基础。

[1] 苏君阳. 素质教育认知论的误区及其超越[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8(11).

第7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

素质教育

一、转变观念,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的,它们即紧密联系,又存在明显区别。一方面没有考试的教育也是不全面的教育,谁都不会认为“交白卷”就是素质高的体现,事实上随着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不断改进,高分低能现象越来越少,从这一意义上讲考试与素质教育的方向是一致的。另一方面“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如下几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培养目标上看,素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从对待学生上看,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只面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从教学内容上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是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从教学过程上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只是听讲。从教学方法上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变讲授为训练,优选最佳的教学方法;应试教育则为“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学习。从学生负担上看,素质教育目标是当堂理解,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应试教育是大搞题海战术,学生不堪重负。从教学效果上看,素质教育的任务为大面积培养合格学生,应试教育侧重个别尖子学生而且多为高分低能,大面积学生不合格。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应试教育是以追求升学率为根本目的的陈腐模式,扭曲了教育的本质,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因此转变观念是当前中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作为化学教师首先要把素质教育落实在日常教学之中。第一,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科学知识。如最基本的化学现象和事实、最普遍的化学常识及科学史知识,化学与社会、化学科学新进展、化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化学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的重大应用以及与当前社会发展与生活密切关联的问题。第二,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科学能力应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科学能力是一个属于能力范畴的概念,其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如有观察、思维、想象、实际操作和创造能力等。第三,教给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用的各种方式及手段的总称。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下列程序来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1)搜集有关资料、文献和数据观察,实验,条件控制,测定,记录。(2)分析、研究和处理有关资料、文献和数据资料和数据的处理(表格化、方程化和图线化),分类。(3)得出规律性结论科学抽象,发现规律,模型化,提出假设,验证假说(得出结论、形成概念)。

二、突出观点,实现教学态度和学习方法的科学化

初中化学教材是按义务教育大纲编写的,它的体系是必学与选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为主与阅读和家庭小实验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比较科学的体系,使教材延深到了社会和家庭,使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生产劳动相联系,是一本进行化学素质教育的好教材。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方法,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上,而不能放在单纯为解题而解题的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化学课的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知识人手,可以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化学现象出发,如组织和指导学生办化学小报、化学墙报、化学魔术表演、自制仪器和自找代用品、做家庭小实验、举办化学讲座、化学竞赛、搞社会调查、组织参观化工厂、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化学实验等活动。比如,我们带领学生参观钢厂,学生们亲眼看到了铁砂炼成钢的复杂过程,不仅验证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体验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时还需要人们创造性的劳动。这必将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紧密地联系社会,取得课堂上难以取得的效果。重视练习与学法指导。现在谁都知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很重要,应如何来培养呢?我认为有两条途径值得重视,一是指导阅读,二是指导练习。指导阅读就是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特别建议:最好的阅读材料是教材。初中化学新教材图文并茂,思考性、可读性强。且正好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得到及时的验证,从而增强自学信心和激发自学的兴趣。

第8篇

关键词:乡村语文;素质教育;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78-01

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关键所在。而在乡村小学中,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有限,所接触的事物较少,教学资源匮乏,限制了学生思维主动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使语文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大程度的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在乡村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拓展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语文教学中质量,为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乡村小学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在我国乡村学校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不能更好的保证语文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的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而在乡村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只会按部就班的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了被动的接受者,限制了学生思维主动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使语文教学成为了学生的负担。而与城市学校相比,乡村小学的教学资源匮乏,且大多是来自教科书上,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致使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片面,教学资源单一,不能有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还普遍存在教学资金不足,教学实施还不够完善等现象,从而使学生无法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信息,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语文教学效果低下,使素质教育不能更好的实施。而在乡村小学的语文考试中,其考评方式单一,且更为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的考核,而忽略了语文技能考核的重要性;并过分的重视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使学生了考高分而死记硬背,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致使考试结果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很好的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并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使语文考试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单一的考评方式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执行者,是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为了使乡村小学的素质教育能够更好的实施,其首要目的是要改变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明确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使素质教育能够更好的进行。同时还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综合水平等方面,制定出适用性较高的教学目标;并以全面面向学生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并使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应改革语文考评的内容和方法,使语文考评的全面性和合理性,确保其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创造优越的条件。而在进行语文考评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和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进行综合考评,确保其能将灵活运用所学到的语文知识,使语文考评能更好的反映学生的语文水平;并改变以考试分数评定好坏的评价方法,合理的将学生的考试结果和日常学习中的知识积累相结合,确保考评结果的全面性和合理性,从而使考评制度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并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能力作为其教学的重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完善教学设施,丰富课外资源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信息闭塞,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设施简陋,是导致乡村语文教学效果低下,阻碍素质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有关部门应对乡村小学的素质教育实施情况予以重视,并适当的加大对乡村小学教育资金的投入,有效的改善乡村小学的教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购置先进的教学器材,拓宽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丰富乡村小学的教学资源,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生需求,有效的提高乡村小学的教学质量,为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学校领导还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多方筹集教育资金,购买必备的教学资料、教学设备及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并建立专门的校园图书室、班级图书角,丰富学生的课外资源,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长学生的见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自学能力。并对学生较少的相邻村小进行合并,建立寄宿制学校,使离学校较远的学生能有更为充裕的时间进行学习,并能充分的将各村小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丰富教学资源。而教育部门还应开展相对的教育活动对乡村小学进行帮助,如派有经验的城里教师到乡村小学支教、指导,办教学讲座等方式,促进城乡交流,有效的提高乡村小学的教学质量。并定时的对乡村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更新其教学管理,并鼓励其积极的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为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的条件。

语文教学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执行者,是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为了使乡村小学的素质教育能够更好的实施,其首要目的是要改变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明确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使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参与意识,为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兴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3:56.

第9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探讨

一.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市场经济通过激烈的竞争推动社会各方面的飞速发展,同时带来高速度、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人们的精神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高职院校学生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在适应新学习、新环境、新的人际关系,以及适应教育收费制度、人事体制改革、求职就业压力等方面,都容易产生心理适应问题,处理不好可能带来消极、焦虑、恐惧等情绪问题进而影响到学习、生活各方面。所以。在高职院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也是现实的迫切要求。

二.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原则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原则是指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要求,它是高职生心理素质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教育性原则。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高职生心理素质教育要从理论建设、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着手,以保证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经常持久地坚持下去。高职生心理素质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一项新的教育工作,因此,我们必须重在建设,立足教育,适应社会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客观性原则。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具有客观性,我们要用的唯物观对待学生,认识学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解决他们存在的心里问题。

(三)主体性原则。注意学生主体意识的调节作用,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尽量发挥其特长,培养个性。如有的学生坚持公道,是非观强,可担任管理型的干部,有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强,可担任业务性的干部,使干部的能力互为补充;教育是双边活动,“教”居于主导地位,而“学”居于主体地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意识的转化,才能达到目的。

(四)规律性原则。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一定内在的规律性,人的心里活动是有规律性的,在对学生教育时要尽可能遵循学生的心里活动规律性。

(五)发展的整体性原则。高职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于促进全体学生健康发展,所以,在确定高职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时,始终应面向全体,注重发展。

三.高职学生心里素质教育的训练方法

心理素质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应当把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具体教学活动中去,使其能够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

(一)知识传授法。全面系统地向高职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保健技能。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专家报告、观看影像资料、阅读学习材料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感觉、记忆、思维等的训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通过感觉方面训练,提高敏锐的观察力;通过记忆方面的训练,发展良好的记忆力;通过思维方面的训练,培养逻辑思维与创造思维能力。高职生心理素质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可以将课堂讲解、问题情景设置、心理剧表演、案例分析讨论、心理测试、自评自述、心理行为训练等有机地融于课堂教学之中,使高职生在较为轻松愉鼓励学生富于幻想,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使学生智力得到良好的开发,能在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的世界中很好地了解和把握自己。

(二)学科渗透法 。将心理素质教育有机渗透于学科教学过程。

(三)竞争、实践的方法。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现代社会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要通过校园学术活动及各种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心里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拓展,对学生进行以实践教学为主,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使学生真正做到了解社会,接触实际,开阔视野,启迪心智。提高心理素质,锻炼意志体魄,从而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良好的心态。

总之,心理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项系统而见效慢的工作。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引导他们正确面对自己、面对社会、面对现实,及时培养和调节好心态,以积极的态度把握好人生,既是现代教育工作的目的,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形势从多方面、多途径入手,不断探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冯正直,王滔,吴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2] 张建平.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2005,3

[3] 陆洪.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职业技术育,2007,8.

[4] 王湛 刘利民 河南省社科联课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