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1:38:42
导语:在社会经济因素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临汾市;地震:社会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D912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殷娜(1985.95――)女,汉族,硕士,助教,主要从事地震地质的研究。
1引言
1.1 临汾市地质概况
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东与晋城、长治两市相连,西隔黄河与陕西相望,西北沿吕梁山与吕梁市毗邻,北以韩信岭为界与晋中市相隔,南与运城市接壤。南北最大长度约170Km,东西最大宽度为200Km,平面呈不规则的梯形。临汾市地理坐标为35°23′N-36°57′N;110°22′E-112°34′E,全区面积20275Km2(见图1)。临汾市境内活动性断裂构造发育,从200-300万年,前第四纪开始一直到现在,这些断裂都有过不同程度的活动。全市主要活动断裂23条,除离石断裂为鄂尔多斯台坳与山西断隆的分界外,其余断裂均集中分布在临汾断陷盆地周边和盆地内部,其方向有两组:一组为NNE-NE方向断裂;一组为近EW-NWW断裂。前者是控制盆地东西边界和盆地延展的纵向断裂;后者则为控制盆地南北边界和控制盆地内部次一级凹陷与凸起的横向断裂。本区内的隐伏断层共计10条,分别为:马牧断裂、明姜断裂、大阳西断裂、曲亭断裂、汾河东断裂、汾河西断裂、坂下断裂、蒙城断裂、郭家庄断裂以及向阳路西断裂。
1.2临汾市活动断裂带
地震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结果。这种运动反映在地壳上,使得地壳产生破裂,促成了断层的生成、发育和活动。断层活动引发了地震,地震发生又促成了新的断层的生成与发育,因此地震与断层有密切联系。临汾市境内活动性断裂构造发育,从200-300万年,前第四纪开始一直到现在,这些断裂都有过不同程度的活动。全市主要活动断裂23条(见表1),除离石断裂为鄂尔多斯台坳与山西断隆的分界外,其余断裂均集中分布在临汾断陷盆地周边和盆地内部,其方向有两组:一组为NNE-NE方向断裂;一组为近EW-NWW断裂。
表1临汾市主要断裂特征表
2.地震因素与区域经济发展
2.1临汾市经济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特点
近年来,临汾市社会经济发展保持了一个快速增长的可持续发展势头,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提前10年实现了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预计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55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均比2013年翻一番。
在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产业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多元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工业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稳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三册产业比重趋于合理。到2015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4:60:36;到2020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4:55:41。
图2 临汾市各县社会经济指标统计值图(2013年)
2.1.2 经济发展总体布局特点
根据临汾市地理特点和现有发展基础,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综合考虑产业分布现状、区域分工等条件,坚持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等原则,临汾市科学发展的空间按照“一轴双核两带”来展开,在临汾全市范围内形成 布局合理、资源配置科学、整体功能协调、发展动力强劲的总体发展格局。
“一轴”为汾河为主轴的平川县市区,包括霍州、洪洞、尧都、襄汾、曲沃、翼城、侯马七县和临汾、侯马两个开发区。平川县市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快捷便利,资金、人才相对充足,发展基础比较扎实,人口、经济在全市占有较大比重,是临汾市城镇和产业密度最大的区域,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要深入推进结构调整,改造提升、做大做强煤炭、钢铁、焦化、钢铁、电力等产业,大力发展煤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医药、建材及新材料等产业,培育壮大旅游服务、商贸流通业,积极发展精品农业,努力探索具有各自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双核”即尧都区和侯马市,包括临汾、侯马开发区。尧都区是全市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侯马市是全国规划的物流重镇,是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是晋陕豫交通枢纽之一。两地依托一身优势,大力提升综合实力,走在全市科学发展前列。要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发展商贸流通、科技教育、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服务和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切实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两带”即东西两山发展带。东山发展带包括浮山、安泽、古县三线;西山发展带包括乡宁、蒲县、汾西、吉县、隰县、大宁、永和七县。东西两山资源丰富,地域广阔,发展潜力很大。乡宁、蒲县、古县、安泽、浮山要加快煤矿及煤矿山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同时做大做强相关产业,着力培育替代产业,促进优势真正转变成为经济优势。打造乡宁、古县和蒲县煤炭生产基底,把浮山建成全省重要的铁矿石生产基地,安泽建成全市煤焦化电一体化发展示范基地。
2.2 经济发展与抗震减灾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大大提升临汾市的综合实力,必将给全市人民带来更多更大的实惠。但是我们在致力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地震因素,临汾市国内有名的地震危险区,存在着严重的震灾风险。发展与风险同在,决不可掉以轻心。必须使经济和防震密切结合,做到科学规划,趋利避害,和谐发展。地震灾害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地震的等级和烈度,另一方面则决定于受灾体的密度、价值和易损性。目前人类的科学水平和能力上不可能减少或减小地震活动的频次和震级,也不可能削弱或分流地震波的能量,而且地震预报也没过关,企图像台风、洪水应急那样灾前撤离也不现实也是不现实的。可行的有效地办法就是搞好抗震预防,控制地震危险区的人口财产密度和提高防震减灾能力,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使其控制在区域可接受的灾害承载力范围内,以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
先根据全市地震地质构造的特征,和地震区划及防震减灾规划的资料,对区内今后发展布局提出以下建议的观点(见图3):
图3临汾市主要工业企业分布图
(1)河东地带。河东地带是指黄河以东、紫金山断裂以西的广大区域,包括大宁、吉县、永和、隰县、和蒲县的西半部,面积6100km2,大致占全市面积的30%以上。河东地带以鄂尔多斯断陷的东延部分,出露基岩为三叠纪铜川组巨厚的红色沙泥岩地层,第四纪黄土覆盖广厚。区内地层产状平缓,岩性稳定,构造简单。该区在历史上没有发生过4级以上的地震,周围地区的地震到本区其烈度迅速降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因此,河东地带是我市地震危险性最小、建设场地最有利的地段。由于历史的原因,该区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基础设施条件、特别是交通条件相对较差。但是这种情况已经和正在发生改变,按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布局图,高速公路“西纵”线路正在进行前期工作,该线路通过区域为隰县-大宁-吉县,向北经离石、朔州、右玉至内蒙,向南经河津、运城到河南。在横向上,由临汾-吉县-壶口,和由霍州-隰县-永和的高速公路也即将进行施工;在铁路建设上,已经开工的国家重点项目中南铁路,将通过该区隰县、蒲县等地。不久的将来,一个四通八达,畅通无阻的交通网络定要覆盖该区。
因此,河东一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是设计国计民生的重大建设项目,如新型能源重化工项目、国防军工项目,航空航天项目、高新科技项目的理想建设场地。鉴于本区东部与吕梁山断拱分界的紫金山断裂是一条活动性断裂,近期曾发生过5.4级和5级地震,基建项目应远离该断裂。
(2)西山区。该区位于紫金山断裂以东,罗云山断裂以西,包括汾西、洪洞、尧都区、蒲县、乡宁在内。地貌主要属于侵蚀剥蚀低山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纪-二叠纪含煤建造,局部为寒武纪-奥陶纪碳酸盐岩。由于煤系地层地层出露地表或埋藏较浅,近二十余年来,群众采煤盛极一时,各类小煤矿星罗棋布,留下大面积采空区和大量采矿废渣,而由采矿飞涨引发的地质灾害严重,如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水位下降、浅层地下水枯竭等,因此一旦发生地震,可能进一步引起严重的此生地质灾害,该区当前主要是整顿采煤秩序,对小煤矿进行整合改制,进行规范化、规模化科学化开采,同时致力地质灾害,恢复地质环境,暂不宜进行其他大型项目建设。
(3)中部盆地。包括霍州、洪洞、尧都、襄汾、翼城、曲沃、侯马等7个县,区内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是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但是,临汾盆地是山西地震带中地震活动最强烈地段,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临汾一带为0.2g,侯马一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临汾一带为0.35s,侯马一带为0.40s。在历史上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集中、破坏最为严重;全市地震区划中全出的6个地震潜在危险区,全部分布在盆地之中,是今后发生强震危险性最大的地区。
地震灾害的分布不是均匀的,即使在地震危险性最大的地区、在潜在震源区内,也有相对安全地带。应加快区内活动性断裂调查工作步伐,要查明地震危险区,应在地震灾害风险较小的地段进行基建选址,并认真进行基建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地质环境影响贫家,以求在地震灾害发生时损失最小。这是基本建设选址、构建安全人居环境和避免地震灾害破坏的有效途径。
(4)东山区。包括古县、安泽、浮山、翼城,区内地貌为低山丘陵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纪、三叠纪和石炭纪,并有少量寒武-奥陶纪,第四纪黄土覆盖广厚。地震危险性与西山区基本相似,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但由于煤炭埋藏较深,采矿队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较轻,场地条件较西山要好,可作为重点发展的地区。
参考文献
[1]邓启东,张培震,冉永康等,中国活动构造与地震活动[J].地学前缘,2003(特刊):66-73.
[2]殷娜,韩军青. 山西地震带公元1000年以来M≥6地震时空发生规律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18):161-163.
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属贵州省下辖自治州,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的结合部,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发展时期,为了进一步促进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在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加快推进全州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切实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是黔西南州仅有的一所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重任,研究大学生的就业影响因素可以为地方高等学校的本科生的培养和市场导向的就业决策提供参考,从而缓解地方经济发展缺乏大量的人才资源,而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矛盾。
一、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状况
《黔西南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至2020年,人才资源总量将从现今的19.7万人增加到26.7万人,人才需求涉及教育、经济管理、电力、煤炭、化工、旅游、医药等领域的近30个二级学科,60多个相关专业。据黔西南州人事人才网上公布的近三年岗位需求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公务员招考岗位为490个、事业单位编制招考岗位835个、企业招聘岗位2200余个、“特岗教师”计划招考岗位1700个;2014年公务员招考岗位为516个、事业单位编制招考岗位789个、企业招聘岗位2800余个、“特岗教师”计划招考岗位910个;2015年公务员招考岗位为476个、事业单位编制招考岗位762个、企业招聘岗位3000余个、“特岗教师”计划招考岗位1042个,其中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岗位有215种、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岗位48种。
二、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与就业情况对比分析
以黔西南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为例,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3―2015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与就业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就业统计数据来源于院学生科,数据真实可靠)。就业意向的调查针对2013―2015届的数学专业本科生共257人,通过问卷星设置问卷进行调查,回收有效电子问卷247份,有效率为96%。利用SPSS软件统计出近三届毕业生中有40%的学生的理想职业为教师,实际从事教师行业的平均比例为82.70%;有25.58%的学生意向考公务员或其他事业编制单位,实际考上公务员或其他事业编制岗位的平均比例为8%;有18%的学生希望进入企业从事数据分析等相关工作,实际进入企业的平均比例5%为;有8.42%的学生意向自主创业,实际自主创业学生的平均比例为4.30%;有8%的学生意向考研继续深造,实际考上研究生学生的平均比例3%。从表1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虽然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近三届的平均就业率较高为96.19%,但就业岗位单一,集中在“特岗教师”上,当特岗教师需求逐步趋于饱和时,学生的就业将会面临极大困难,且从学生的就业意向及就业实际情况的对比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学生的就业意向与实际就业情况差距较大。因此,研究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因素、学校层面因素、个人综合素质等各方面因素,可以为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方面提供参考作用,使得高校培养的人才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相符合。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Logistic统计回归模型
(一)调查统计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
对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2013―2015届毕业生跟踪调查表(毕业生填写)、毕业生评价调查表(用人单位填写)共196份中影响就业的因素做SPSS统计分析,数据来源于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包含党政机关、中小学教育实习基地、其他事业单位及企业等110余所单位。并面向在校大学生、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领导及老师、高校辅导员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49份,统计出的就业影响因素有70多种,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家庭背景、就业预期岗位、社会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环境能力、自我提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性格特征、在校期间获奖情况、计算机操作能力等,然后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进行归类并参考知网收录文献中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出现的频次从高到低排序统计筛选归纳出8种:性别、家庭背景、就业政策学习、知识与技能、团结协作能力、社会实践训练、生源地、就业意向岗位。
(二)采用Logistic统计回归分析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
采用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以上8类因素对就业的影响程度,就业与否(考虑就业相关度)作为因变量,取值为 0或 l,已经就业(考虑就业相关度)的概率为P,未就业的概率为l-P,以上8类因素为模型的自变量:性别(X1)、家庭背景(X2)、就业政策学习(X3)、知识与技能(X4)、团结协作能力(X5)、社会实践训练(X6)、生源地(X7)、就业意向岗位(X8)。构建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a为常数项,b1,…,b8为回归系数。
利用SPSS软件进行逐步迭代来选择自变量(即模型需要首先把所有自变量输入模型),然后分别按照0.05移进概率和0.1的移进概率来判断自变量是否移进模型和移出模型,经过4次迭代, 如表2中数据所示,在给定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条件下,把显著性值高于0.05的变量剔除,最终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变量为X3,X4,X5, X6, X8得到回归模型为: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影响显著性强的5种因素为:就业政策学习、知识与技能、团结协作能力、社会实践训练、就业意向岗位。
四、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相关建议
通过基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分析可知,个人因素、高校的培养、用人单位的标准、国家的就业政策都对毕业生的就业影响很大,大学生就业是个社会性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和配合才能达到最优化。
(一)学生个人方面
大学生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及就业竞争能力。首先,在就业前做好人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调整好就业观念,常关注就业形势、就业信息,加强入职前所需的就业能力,锤炼自身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其次,在面对社会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大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自己心理承受能力。再次,毕业生必须适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当期望值盲目过高的时候,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失去许多良好的机会。端正自身的就业的期望,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观。
(二)高校培养层面
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把握人才市场的需求,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相关就业政策宣传,引导大学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地方高校的学生大多来自本省的农村家庭,受到环境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只有进入党政机关和国家机构工作才是正当职业,这样的观念导致很多学生宁愿待业,准备下次公务员考试也不愿进入企业单位或自主创业。现今大众“创业潮”契合政府的经济转型的“创新潮”,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可以申请2至5万元的小额贷款,到县级以下基层单位去开办创新创业项目,即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应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因此,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
摘 要 对武术传承来说它应该怎样进行、具体内容怎样并非自己孤立决定的。它的具体形态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互动的产物,而且,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被赋予极浓重的政治色彩。
关键词 武术 社会环境 教授 传承
武术作为一种社会遣产并不是一代人创造的,而是我们的祖先及后人的共同努力经历史的洗炼而积累起来的辛劳作品,如摩尔根所述“人类是通过经验知识的缓慢积累,才从蒙昧社会上升到文明社会的”,心理学资料也表明,人的心理机制及价值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发展起来的,而是历史的选择和时代推动的双重作用。在原始的蒙昧时期,武术处在一个模糊孕育的初级阶段,武术传授作为武术传承的载体更是原始、古老、模糊,更谈不上系统、规范,但其一具萌芽便向历史庄严的宣告出人类生存发展对其渴然的需求,因为武术的存在并非在原始人每代身上都有着存与灭的演绎,而是一经发生便承延不断,正是武术传承不可置否地承担起这一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
原始的武术教授主要存在于以血统关系为基础的族群内部,为了生命的延续或在自然界面前不至于被毁灭。原始武术学习产生的这种心理动机不是对武术价值宏展中产生出来,也不是对武术价值的自觉认识中产生出来,而主要是出自于“维生”的功利目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从维持个体或群体生活必须的生存中产生出来的。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址的信》中引用人类学家著作中的大量材料证明了原始的各种活动的产生都有着原始人的功利目的,原始的武术传承正是出于这样一种价值标定。
人类生存进化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现实无不告诉我们,人的生存是首位的,抛弃了人类的生存也不能有人类文化的产生、人类其它需求的存在,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述“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同时武术传承作为人类社会现象的特定表现形态和有机组成部分,必然和普遍的人类社会现象有着内在联系,这是社会文化传承的基本属性。这种基本属性根本地制约着和规定着武术教授现象的内容和特征。对武术传承来说它应该怎样进行、具体内容怎样并非自己孤立决定的。它的具体形态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互动的产物,而且,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被赋予极浓重的政治色彩。当然,对武术传承具有根本影响的是社会物质生产活动,从原始的武术传授到现代的武术教学无一脱离社会环境诸因素的导限。
社会和环境这两个词所概括的现实内容及特征,古今中外有着较大的丰富性。《说文》中讲“周礼二十五家为社”把“社”作为社会活动的组织单位,《管子・乘马》记有“方六里,明知曰社”,“社”成了地理单位,“会”指人联会集合,“社会”指人们汇集一处。1903年严复把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翻译为《群学肆言》取得了与西方“社会”一词完全相同的含义,在学术界社会的内涵有着众说纷纭的界定,我们姑且不管社会学家对“社会”一词的界定如何,时代的发展,历史的进步是勿庸质疑的,特有社会环境条件下的武术传承呈有各自具体内容及与众不同的特点,人类文化史和教育史均表明武术的产生先于儒学,武术教学的存在同样先于儒学教学。在儒学未现的前历史阶段,原始武术教授是原始人文化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刀、斧、弓、矢既是生活工具又是维护生存的武器,我们民族的祖先就是在这些简单的原始工具中演绎着原始武术传承的雏形。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教育渐成系统,武术教学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随着人们生活经验的丰富和认识的深化与拓展,武术教学由简单趋向复杂,由杂乱趋向系统。
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具有明确的客观性,武术传承的存在与进步也正是出自人类社会的客观需求,正是因为人类能动地创造了社会,社会又以其客观力量规范着人们的行为趋向。武术传承的具体形式理所当然地只有满足社会的需求,才能正常的发挥其社会功能,实现其存在的价值。同样,社会主体的需要具有复杂的结构性,社会在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时必须处理好社会系统内部人造系统和自然系统的融合关系。武术作为这样复杂系统中的一支,要不断和社会总系统进行能量、物质、信息的交换,就必然要跟随社会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适应。武术传承与时代环境因素相适应与特定社会形态下的政治经济气候相吻合无疑是推动其不断完善发展的直接动因。从人类之初武术教授的最初萌芽到现代文明高度发达武术已作变异发展的今天,人类历史发展的数千年的坎坎坷坷、跌跌荡荡中,人类社会存求的风风雨雨、沐雪浴霜中武术传承要与社会历史环境相融合的铁律无一更改。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通史[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10:10-11.
虽然通货膨胀是一种经济现象,但是众多社会理论告诉我们,社会是由多种因素构成,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它们紧密相连。互相影响。经济作为社会有机体的一部分,它的波动必然会牵涉到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本文将重点探讨通货膨胀与社会价值取向、社会心理以及行为的关系。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提出减轻通货膨胀对社会不利影响的措施。
一、当前通货膨胀对社会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与社会价值取向:通货膨胀强化消费主义价值取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的消费主义价值观逐渐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中。“消费主义”简单地说就是把消费作为人生的根本目的和体现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并把消费更多的物质资料和占有更多的社会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签和幸福的符号。从而在实际生活中无所顾忌和毫无节制的消耗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以追求新、奇、特的消费行为来炫耀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持有“生存即消费”的人生哲学和生存方式。
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使人们手中金钱的购买力下降。在通货膨胀较为温和时,为了避免物价继续上升而造成更大的损失,理性的人们。尤其是手中有余钱的人群,会选择把手中的货币用作提前消费,以求保值。但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需的生活必须品有限,于是会将货币进行实物投资或者用于购买更高级的消费品。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对物质的追求,会使消费主义盛行。同时。大量消费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通货膨胀的加深。
但是,如果发生奔腾的或者恶性的通货膨胀,货币迅速贬值,那么社会上大部分人口将会陷入贫困,只能寻求温饱而不是追求物质。
(二)通货膨胀与社会心理:社会安全感的缺失
通货膨胀不是突然间发生,而是逐渐影响人们的生活。当人们开始发现手中的货币购买力大幅下降时,那么这时他们遭受到的损失已经成为事实。通货膨胀对人们造成的悄无声息的打击,容易让人产生不安全感。
同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氛围中,百姓倾向于求稳,凡事求个万无一失,要有保留,当他们不再能够对自己的财产有一个清晰完整并且可以预知的认识时,就会产生不安全感。
所以普通民众,尤其是低收入人群会因为对未来生活感到不确定而产生焦虑的情绪,生活安全感下降。
(三)通货膨胀与行为:通货膨胀助长行为的发生
行为是指行为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有意危害社会的行为。或明知自身行为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却又不规避行为。行为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为收益,对行为者有利:一种是代价或成本,对行为者不利。对理人而言。他们会倾向于选择收益与成本之差最大的行动方案。
在这里主要讨论通货膨胀对低收入人群、企业或高收入人群行为的影响。
首先对于经济上处于弱势的低收入人群来讲。在工资增长率滞后于通货膨胀率,原有积蓄贬值的情况下,这部分人群的生活水平降低,面临更大的生活困境。更有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还没有就业的人群以及没有劳动能力的人群,他们的处境更加艰难。再者,当前通货膨胀以食品为中心,食品价格上涨,带动了其它消费品的价格上升,因此食品价格的上涨率要远高于基于平均价格上涨的通货膨胀率。这样即使工资或者其他保障按照通货膨胀率而增加。相对于食品价格来说。人们还是会感受到明显的生活水平下降。于是当社会治安管理比较薄弱,违规行为的代价不确定或者代价不高时,有的人会选择铤而走险。用违规范、违反法律的方式,例如盗窃、抢劫。来获得生活资源。
而对于企业或高收入人群来讲,当在某些领域的生产资料价格、工资的涨幅,超过产品价格上涨,生产的利润并不可观时,出于驱利性的考虑,部分投资者就会转而把钱投向更易获利的地方,如:买进价格不高的生活生产资料,再哄抬物价,谋取暴利,例如我国近年来发生的哄抬蒜价、鸡蛋价格等。这样的行为影响市场经济的有序进行,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当国家对类似的行为处罚力度不大时,更会助长这种对社会秩序造成危害的行为。使得社会秩序混乱。
二、减轻通货膨胀不利影响的措施
要想减轻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最根本的是要有效的控制通货膨胀。但是从经济上抑制通货膨胀非一日之功。社会其他方面也应采取措施,防微杜渐。
(一)发挥大众媒体作用,引导社会风气
通货膨胀对消费主义盛行产生了影响,虽然消费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经济发展。但是以资源消耗和浪费为代价的消费并不可取,大众媒体要发挥作用引导民众进行理性消费。
(二)扶助低收入的困难人群
低收入人群更容易在通货膨胀中受到损失,所以应采取措施,如及时提高最低生活保障额度、适当发放补贴、及时调整工资,特别是低收人人员工资等,来缓解通货膨胀对低收入困难群众的不利影响。
上诉人(原审被告)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延庆县八达岭经济开发区康西路35号。
法定代表人黎静,董事长。
委托人刘燕,女,27岁,汉族,该公司法律顾问,住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44号8号楼。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新力唱片(香港)有限公司,住所地香港金钟添美道1号中信大厦28楼2801-13室。
法定代表人冯建强,董事。
委托人管冰,北京市天为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人郝晓(王旁君),北京市天为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审被告大厂回族自治县彩虹光盘有限公司,住所地河北省大厂县夏垫开发区。
法定代表人孟宪明,总经理。
委托人方芳,北京市普华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审被告北京正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区小男庄怡秀园1号。
法定代表人姚增起,董事长。
委托人徐磊,女,26岁,汉族,国家开发银行职员,住北京市西城区南露园小区2号楼1单元505室。
委托人刘国军,男,27岁,汉族,该公司职工,住北京市海淀区厢红旗东门外1号49楼1门202号。
上诉人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简称腾图公司)因侵犯录音制作者权纠纷一案,不服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2)一中民初字第2558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03年3月27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3年7月30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腾图公司的委托人刘燕,新力唱片(香港)有限公司(简称新力唱片公司)的委托人管冰、郝晓(王旁君),大厂回族自治县彩虹光盘有限公司(简称彩虹光盘公司)的委托人方芳,北京正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正普公司)的委托人徐磊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认定:新力唱片公司在其出版发行的《Leon Club Sandwich》VCD光盘中,收录了《Sugar in the Marmalade》、《眼睛想旅行》、《爱你/不爱你》、《Happy 2000》、《如果可以再见你》、《非我莫属》等歌曲;在其出版发行的《Leon Now》VCD光盘中收录了《Be My Girl》、《酸》、《透明》等歌曲;在其出版发行的《玻璃之城》CD光盘中,收录了《今生不再》、《等到天昏地暗》等歌曲。上述11首歌均为香港歌手黎明所演唱,新力唱片公司系这些歌曲的录音制作者。腾图公司作为出版者于2001年与北京恒磁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恒磁公司)签定签订电子出版物出版合同书,约定由恒磁公司制作《经典MP3四大天王》光盘(简称MP3光盘)并委托腾图公司出版,恒磁公司应保证交付出版的作品符合出版要求,如侵犯他人权利或出现知识产权问题,应由恒磁公司承担全部责任。在该合同签定签订前,恒磁公司向腾图公司出具了由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出具的《法定许可使用音乐作品收费证明》及恒磁公司自行出具的版权证明,用以证明其享有MP3光盘的著作权。2001年1月4日,腾图公司与彩虹光盘公司签定签订电子出版物复制委托书,委托彩虹光盘公司复制MP3光盘1万张。此后,恒磁公司与正普公司签定签订经销协议,约定由正普公司总经销MP3光盘。正普公司共从恒磁公司以11元/张的价格进货2000张,后退回865张,实际销售了1135张,售价15元/张,销售毛利4540元。该MP3光盘共收录88首歌曲,其中有新力唱片公司主张权利的11首歌曲。庭审中,彩虹光盘公司自认其共复制MP3光盘1万张;腾图公司自认对恒磁公司出具的相关权利证明未详细审查,亦明知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仅有权对歌曲词曲作者的著作权进行管理。新力唱片公司为本案诉讼支付的律师费为人民币3万元,港币9515元。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新力唱片公司对涉案的11首歌曲享有录音制作者权,该权利依法受到保护。腾图公司作为国家批准的正式出版公司,未履行严格的审查义务,在明知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仅对歌曲词曲作者的著作权实行法定许可收费管理的情况下,仍与恒磁公司签定签订合同,且认为恒磁公司的相关承诺可以免除其侵权责任,主观过错明显,故应承担未经许可擅自复制、出版新力唱片公司享有录音制作者权的录音制品的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并应承担新力唱片公司因本次诉讼而支出的合理费用。因腾图公司委托彩虹光盘公司复制的侵权产品为1万张,故新力唱片公司因侵权行为而遭受的损失数额可以参照国际唱片业协会(香港)有限公司的行业惯例以每张光盘版税损失并按1万张计算。彩虹光盘公司是受腾图公司委托复制涉案光盘的,腾图公司作为国家批准成立的电子出版企业,其相应的资格对彩虹光盘公司而言是不容怀疑的,且腾图公司向彩虹光盘公司提交了复制涉案光盘的母盘;彩虹光盘公司使用的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监制的复制委托书上明确载有委托复制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该责任条款并非由彩虹光盘公司单方拟定。彩虹光盘公司根据国家关于加工承揽合同的相关法律规定,在法律规范下从事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虽在客观上实施了复制涉案光盘的行为,但并无主观过错,因此可不承担侵权责任。正普公司依据与恒磁公司的协议从事销售行为,且所售光盘系经国家批准成立的正式出版单位出版的产品,其已履行了作为销售商的一般注意义务,因此可不承担侵权责任。但由于其销售的产品已构成侵犯他人的权利,故其应承担停止销售侵权产品的责任,同时亦应将销售所得的不当得利返还权利人。新力唱片公司是以版税损失作为索赔依据的,由于腾图公司出版的MP3光盘共88首歌,新力唱片公司主张权利的歌曲为11首,可视为一张CD光盘所载曲目。法院根据腾图公司侵权的事实及主观过错程度,综合确定本案的具体赔偿额。新力唱片公司为本案诉讼支付的律师费、调查取证费应视为其支出的合理费用,应予支持,但因数额过高,法院酌情予以确定。
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及2001年10月27日修订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六条第(五)项之规定,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一)腾图公司立即停止复制、出版、发行涉案MP3光盘,正普公司立即停止销售涉案MP3光盘;(二)腾图公司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刊登声明,就其侵权行为向新力唱片公司赔礼道歉;(三)腾图公司赔偿新力唱片公司经济损失人民币75000元及因本案诉讼的合理支出人民币20100元,两项共计人民币95100元;(四)正普公司向新力唱片公司返还销售涉案MP3光盘的利润人民币1500元;(五)驳回新力唱片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腾图公司不服原审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其上诉理由为:涉案MP3光盘系由恒磁公司制作,后交上诉人审定出版,上诉人已经履行了尽可能的查证义务,主观上没有侵权的故意,故不应对涉案的11首歌曲承担侵权责任;被上诉人未提供其实际损失的证据,其索赔的计算方式是建立在猜测的基础上,不能成为本案的赔偿计算依据,本案应按侵权人的违法所得计算赔偿数额,原审判决确定的赔偿数额过高。故请求二审法院依法撤销原审判决第二、三项,依法予以改判。
新力唱片公司、彩虹光盘公司、正普公司服从原审判决。
本院经审理查明的事实与原审查明的事实基本相同。另查明:
本院认为,我国2001年10月27日修改前的著作权法规定,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并获得报酬的权利。新力唱片公司作为涉案11首由黎明演唱的歌曲的录音制作者,其依法享有的录音制作者权受我国法律保护。
腾图公司作为国家批准的正式出版公司,明知恒磁公司并未获得涉案录音制品的录音制作者许可,仍与恒磁公司签订出版合同,出版侵犯新力唱片公司享有录音制作者权的录音制品,主观过错明显,原审法院认为腾图公司未履行应尽的审查义务,应承担未经许可复制、出版新力唱片公司享有录音制作者权的录音制品的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新力唱片公司因此遭受的损失及为诉讼支出的合理费用,并无不当。腾图公司关于其是审定出版,已履行了审查义务,不应负侵权责任的上诉理由,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
关于腾图公司应赔偿新力唱片公司的经济损失的数额,原审法院认为新力唱片公司主张权利的歌曲为11首,可视为一张CD光盘所载曲目,并参照国际唱片业协会(香港会)有限公司的行业惯例,按照涉案光盘的复制数量1万张,根据腾图公司侵权的事实及主观过错程度,综合确定腾图公司应赔偿新力唱片公司所受损失及为诉讼支出的合理费用的具体数额,并无不当。腾图公司关于原审法院判令其赔偿的数额过高、缺乏计算依据的上诉理由,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不予支持。
综上,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上诉人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对其上诉请求,应予驳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一审案件受理费八千零三十元,由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负担五千元(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交纳),由新力唱片(香港)有限公司负担三千零三十元(已交纳);二审案件受理费八千零三十元,由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负担(已交纳)。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 陈锦川
审判员 周 翔
审判员 李 嵘
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问题是我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所面对的重要问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主旋律的把握,是新闻传媒与社会经济之间相互促进的必经之路。[1]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要素,经济的和谐发展是发展国家经济效益的保障性因素。市场经济的活跃度是社会发展情况的主要衡量指标。市场经济的分配不均是公民之间利益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与人有关的因素成为了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要素。从科学发展观的有关内容来看,全面协调可持续成为了我国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是从多方面入手进行建设和完善,是促进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发展的重要措施。科学发展观的全面性和协调性要求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对各个方面的发展进行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可以被看作是经济发展模式的合理性的主要表现。高污染、高能耗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国家未来的发展需求。[2]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新闻媒体需要对现代社会的真实情况进行反映。信息宣传和传播任务是新闻传媒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承担的主要任务,对和谐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从新闻传媒的发展情况来看,维护公平正义、坚守社会道德,是新闻宣传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二、和谐社会经济发展与新闻宣传的共生关系
(一)和谐社会经济发展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支撑作用
新闻传媒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重要连接纽带。新闻传媒的宣传导向作用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新闻传媒需要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重要性的、具有代表性的信息进行播报。[3]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环境下,新闻媒体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互联网行业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载体。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可以为新闻传媒的资金因素和资源要素提供一定的保障。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可以为新闻传播工作提供更为广阔的信息发展渠道。因而,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和社会大环境方面。
(二)社会经济对新闻宣传工作发展的制约作用和引导作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是传媒业的整体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与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性的关系。[4]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生产力水平是新闻传媒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可以为新闻媒体和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基本条件。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分工的细化和生产部门之间联系的强化,让人们开始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信息进行关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让信息加工条件和信息采集条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为了使产品的生产成本、交换成本和流通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工厂开始向道路交通较为便利的地区集中,这就为工业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新闻传播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从我国新闻传媒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受众市场、资本市场、广告市场和新闻来源市场在相关报纸媒体的新闻宣传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5]从社会的发展历程来看,市民阶层是在社会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个社会阶层,他们可以为报纸媒体提供一个广阔的读者市场;市场经济繁荣,可以为新闻媒体提广告市场;城市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丰富和多元化特点,为社会新闻、文体娱乐新闻提供了来源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则为新闻传媒提供了投资市场。于是,新闻来源、读者群体和投资市场成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要素。这样,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看,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成为了新闻传媒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改革开放来,我国专业财经媒体的纷纷创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改革开放初期创刊的《市场报》可以被看作是我国当代财经类传媒的开端。20世纪80年代末创刊的《中华工商时报》等刊物则是国家出于经济体制的改革需要而创建的财经传媒,其后《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国际商报》等报纸和广播电视财经频道的出现,让财经媒体在专业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进入新世纪后,《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和在互联网兴起以后所出现的一些门户网站、新闻网站中的财经证券频道,成为了宣传财经新闻的重要载体。传媒的产生与发展,是市场经济全面推进的产物,也是在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过程中产生的。
(三)新闻传媒及宣传对社会经济进步的主要影响
新闻传媒自身具有一定的价值。由于新闻宣传工作的功能与社会经济现象传播过程中的舆论导向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因而对新闻宣传工作经济价值的量化分析工作并不是对其最终价值进行衡量的有效方式。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社会大众的需求声音是新闻媒体关注的三大重要内容。新闻媒体对一些热点事件的持续关注,可以让这一事件得到有关部门的妥善处理。新闻宣传工作是对居民生活需求进行转播的重要方式,可以让社会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得到有效提升和拓展,从而发挥新闻媒体的引导作用。新闻传媒的广告传播行为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这就让新闻宣传工作给企业带来的积极影响成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产业的角度来看,新闻传媒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行业。社会民众对传媒产品的消费情况和企业广告的支出情况也可以被看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因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传媒产业经济的繁荣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传媒产业经济的繁荣也会让新闻宣传工作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在现代经济领域,广告可以被看作是传媒产业发展状况的反映。因此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新闻媒体的广告总额也表现出了高速增长的特点。信息沟通在社会经济系统的整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财经新闻宣传对经济信息的传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在经济领域对市场经济所涉及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要素产生积极影响。新闻宣传机制对社会经济的热点和焦点的传播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一些与社会热点有着密切联系的经济报道是促进传媒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和收入分配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人民群众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只要新闻媒体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新闻宣传工作往往可以达到相对较好的传播效果。针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敏感问题,新闻媒体的新闻传播工作可以发挥出信息预警的功能。在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企业也可以对经济活动的未来进行了解和预判,进而在对自身发展战略进行调整的基础上,提升经济效益。传媒产业与地域经济系统之间的融合,可以为某一区域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与新闻宣传有关的传媒组织和一些与新闻媒体相关联的创意组织已经在一些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表现出了集群现象。从我国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这种集群趋势在我国也已经有所体现。对于与新闻宣传有关的传媒业和文化产业而言,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和物资流之间的交叉和渗透,是这些产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动力因素。基于地缘因素的信息体系与知识因素和资源要素之间的融合,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文化产业而言,区域内各个产业相关要素之间的不断作用与融合的过程,是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传媒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融合,既可以为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一定的帮助,也可以在对区域空间的契合度进行提升的基础上,推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6]
三、新闻宣传推动和谐社会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对新闻传媒发展模式进行创新
新闻传媒发展模式的创新主要设计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新闻宣传硬件设备的更新;二是新闻宣传内容的创新;三是新闻传播方式的创新。新闻宣传工作中,媒体的硬件设施设备的更新,可以让新闻信息的宣传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对和谐社会的经济传播要求进行充分的了解,可以让新闻宣传在时展要求下进行内容和形式的不断转变。值得重视的是,新闻传播形式是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是新时期新闻传媒的重要传播媒介,应加以有效利用和善于利用。
(二)对新闻宣传的自身价值进行重视
新闻价值是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重要价值。和谐的社会声音可以为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舆论保障。新闻宣传就是发挥这一保障作用的重要方式。从新闻传媒的宣传价值来看,它可以在借助新闻宣传向人们传递多方面信息的基础上,发挥出对普通百姓的思想进行引导和保障的作用。在对我国媒体行业的现状进行探究以后,我们可以发现,对新闻传媒自身价值的重视,可以让新闻宣传成为对各种价值进行协调的工具,这就可以有效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在遵循国家政策要求的基础上,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就成为了新时期新闻宣传中所要遵循的原则。[7]
(三)对平民情怀进行展示
在新闻媒体领域,平民情怀主要指的是新闻媒体在对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进行关注的基础上,对广大普通民众所表现出来的人文关怀。在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平民情怀是新闻媒体从业人必须秉持的工作态度。在自身利益的影响下,不同阶层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会表现出差异性的特点。在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对不同阶层人民的声音的倾听,可以让国家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自身利益。新闻传媒是对平民阶层的信息进行传递的重要机构,新闻宣传工作也是对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进行展示的主要方式。平民情怀的展示,对新闻传媒的长远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维护人民的利益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出发点。新闻宣传在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基础上,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在充分了解新闻传媒及宣传工作与和谐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对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谢国勇 单位:万州区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许琳.论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经济发展的共生关系[J].新闻传播,2016(01):110-111.
[2]孙见泰.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经济发展共生关系探讨[J].中国报业,2016(14):22-23.
[3]潘骏晖.新闻传媒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J].科技资讯,2014(32):210.
[4]孙超.基于和谐社会视阈的新闻宣传创新路径探究[J].理论月刊,2007(09):85-87.
[5]姚江龙.论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6):51-53.
关键词:改善人工流产发生现状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160-01
人工流产率的上升与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生活方式和观念的重大变化和人口流动的不断增长,人工流产的社会经济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在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未婚妇女的人工流产出现显著增长。总的说来,计划生育政策仍然对人工流产有很大影响,但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
1数据与方法
因子分析用于对诸多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考察,并将自变量简化到少数几个在统计上独立的因子,以代表这些自变量。通过探测性因子分析了解这些自变量相互联系的程度与方式及其数据结构,然后用因子分析产生的各个在统计上独立的因子来代表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的几个宏观侧面。最后将因子分析的结果用于人工流产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对人工流产的独立影响。
2因子分析
每个自变量都与其最高度相关的因子相联系,形成某一因子的自变量用阴影加以突显。因子负载代表因子对某一变量的相对影响大小。变量的共同度(h2)反映因子对自变量方差的解释程度,相当于在回归分析中因变量方差被自变量解释的比例。例如,3个因子能够解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6%的方差,而其中因子1就能解释65%的方差。因子1的特征值为618,能够解释总方差的34%。从阴影部分看,因子1在农村人均食品消费、农村人均家庭设备与服务消费、农村人均住房消费、农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每10万人口的图书数、企业的平均产值、非农产业中女性的比例等变量上有较高负载,可以代表各省的经济发展侧面。因子2的特征值为610,能够解释总方差的30%,它在每10万人口的医院床位数、每10万人口的卫生技术人员数、城市化水平、每万人口的初中及以上教育程度人数、产业多样性、农村人均衣着消费、工业产值的比重等有较高负载,可以代表各省的社会发展侧面。因子3的特征值为313,能够解释总方差的17%,它在剩余的计划生育和社会控制指标上有较高负载,所以可以代表各省的计划生育侧面。3个因子的负载值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一定程度的相关性,而计划生育则比较独立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可见,在一定程度上,计划生育在中国有着独立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能够对生育率及其各中间变量产生独立影响,这在以往的研究中得到了确认。
3多元回归分析
上述的因子分析确认了这些自变量所代表的3个侧面,即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计划生育。然后,通过对因子值系数的回归估计,计算出对应于每个样本案例的因子值,这些因子值就作为自变量值用于对各孕次上人工流产比例的多元回归分析。回归模型在P
4讨论与结论
本文用因子分析考察了在以往生育率研究中证实对生育率有重要影响的一系列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将这些变量简化到3个分别代表不同的发展侧面的因子: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计划生育。然后用这些因子与各孕次人工流产比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考察它们各自的独立影响。回归结果清楚地显示,对低孕次人工流产起主导影响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因素,而高孕次人工流产的主导因素是计划生育。同时,社会经济因素对高孕次人工流产也有显著而独立的影响,而计划生育对第1孕次人工流产则没有显著影响。对于第2孕次人工流产,似乎各因素的影响基本差不多。3个回归模型证实:在任何孕次上,人工流产的发生都要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显著影响,而计划生育只在第2孕次及以上才有显著影响,而到高孕次上则起了主导作用。这些结果说明,如果在推行计划生育之初,人工流产主要受到计划生育的限制,那么到21世纪初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有了巨大发展之后,人工流产越来越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也就是主要是人们自愿选择的结果。同时社会价值观念和性观念的巨大变化,也对人工流产发生起到了促进作用。一个重要的政策含义是计划生育在提供优质服务方面,应该从已婚人群扩展到未婚人群,普及生殖健康知识,提高避孕药具使用效率。因此对于避孕和生殖健康的知识和技术的不断改善将对人工流产的减少起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1]贾忠科.中国省级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生育与生育率变化的关系研究:1981-1985[M].中国人口科学,1991:(1)1
一、什么是经济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是一门以社会学的视角观察、阐释经济现象与经济制度的交叉学科,需要明确的是,虽然他和经济挂钩,但是经济社会学内在的理论进路和分析理路仍然遵循了社会学模式,它不会将经济现象独立于社会结构去看待。这门学科特色在于,它是社会学家以社会研究的视角对经济学领域进行的介入,而这种介入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可以说经济社会学的出现,是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一种反思和挑战。熊彼特被认为是最早倡导“经济社会学”的人物之一,在《经济分析史》中他提出本文由收集整理了“经济社会学”概念,并将其定义为研究“经济制度”的科学。但需要指出的是,熊彼特倡导的“经济社会学”更多着眼于“经济”,这就与现今我们所言的经济社会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是最早对经济社会学学科地位的认定作出贡献的人,在其著作《社会学方法的规则》中,他对社会学进行了三大类的划分,分别是一般社会学、社会形态学和社会生理学,经济社会学就被他划分在了社会生理学之下,成为了社会生理学的一个分支。诚如前文所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思路和分析框架仍然是社会学式的,重点关注经济过程中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而经济学则偏重于研究这一过程中的经济因素。经济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尚无定论,一般认为经济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包括:经济行动论、社会经济结构论、社会经济变迁论、社会经济战略论等。经济社会学对消费的研究主要沿着三个方向展开,一是侧重于研究消费者内在的购买行为以及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对于消费行为的影响;二是侧重于分析消费行为方式发生所依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环境;三是对于消费文化的关注侧重于研究符号的意义、消费文化的形成以及行为感受过程。一些经济学家也开始把社会学的分析方法纳入消费经济问题的研究过程中。较早时期对经济社会学的理论建设作出贡献的学者就有韦伯、涂尔干、凡勃伦等,当代较有影响的经济社会学家则有帕森斯、斯梅尔塞、熊彼特、杜森贝利、西美尔、布迪厄、理斯曼和鲍德里亚和富永健一等。
二、主要研究方法与理论
作为一门以社会学的视角观察和阐释经济现象与经济制度的交叉学科,经济社会学的本身理论体系其实还尚无定论。有的学者将其理论体系概括为经济行动论、社会经济结构论、社会经济变迁论、社会经济战略论几大组成部分。其中的经济行动是社会人一系列行为所产生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作用的结果,并且这些行动的目的也并非仅仅着眼于最大利润的获得,而是一种对多层次需求的满足。社会经济结构论就主张作为社会系统子系统之一的经济系统需要同其他社会内部的子系统达到互助的满足效用,从而使经济发展水平同社会结构相适应。社会经济变迁论是当代经济社会学关注的重点,它主要研究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变迁所具备的心理特质、发展的指标体系、发展中的协调与失调等问题。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论则是社会经济变迁论的理论延伸,主要是运用长远的目光去分析一国经济发展应有的道路,以便在联系本国实际的基础上,为经济发展出谋献策。
从具体内容来看,各国关于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其实是各不相同的,但依据其内在共性,可将其大致分为五个研究方面:(1)社会群体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一般认为社会群体对经济活动起着决定作用,不同的群体结构、活动会对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造成差异很大的作用。(2)经济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发生这些影响的诸多社会条件,具体就是社会当中政治、文化、人口、地域等与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3)经济行为与社会行为。主要研究支配人们开展一定经济行为的社会因素。(4)经济过程的社会学分析,包括对经济活动各环节的社会学分析,还会分析不同经济集团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效益。(5)研究经济政策的实施,主要是着眼于实施经济政策的社会依据和社会条件。
经济社会学的主要基础理论有如下几种:(1)理性选择理论,即认为最大化的实现私利是决策者行为选择的标准,纯粹的理性在于人是为了目的理性的最大化而实现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平衡。(2)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交易成本包括事前发生的成本和时候发生的为达成一项合同而发生的成本和事后发生的监督,贯彻该合同而发生的成本。(3)谈判理论,以传统的价格理论为基础,认为自愿合作可以使得一项资源从股价低的主体转移到股价高的注意中,从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也提高了合作双方的福利水平。
三、对经济法研究的助益所在
1、有助于揭示经济法的社会性本质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管理关系,它的首要价值目标是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而非个人或某一团体的利益。这种社会性是对普遍而非特殊的强调,也是对全局而非局部的强调,它突出的是一种大众性而非个体性。可以说社会性在经济法领域的凸显,既回应了现实经济生活的实际需要,又满足了法律本身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要求。作为一门以社会学视角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制度的交叉性质学科,经济社会学主张经济法研究中运用经济社会学的理论,对于经济法社会性本质有着很好的揭示作用。
2、有助于为经济法研究提供多种科学视角
经济社会学主要依托的还是社会学视角,这种实证的学科手段对于经济法的研究无疑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前文中所提出的理性选择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都为经济法的研究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一般法学研究的视角与方法,可以说这些经济社会学基础理论为经济法研究积累了不少的理论基础与创新方法。
关键词:耦合度;社会经济;资源环境;态势;边疆山区
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8)01-0059-05
1引言
耦合(coupling)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是在各子系统间的良性互动下,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1]。当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配合得当、互惠互利时,为良性耦合;反之,相互摩擦、彼此掣肘时,为恶性耦合[2]。从协同学的角度看,耦合作用和耦合程度决定了系统在达到临界区域时走向何种序与结构,或称决定了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3]。目前,国内对“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进行耦合分析的成果已颇为丰富。许多研究人员利用现代系统理论体系,建立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来研究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状态和规律[4~5]、人口与资源环境的演进态势[2,6]、区域系统耦合状态[7]、城乡耦合地域空间演变规律[8]以及资源开发中的耦合效应[9]等内容,其理论和方法在区域层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该系统的稳定性、可控性决定着地球生命支持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对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研究已成为自然与社会科学领域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10]。区域社会经济系统建立于资源环境系统之上,并与之发生耦合关系。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通过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能量与物质循环方式对资源环境产生胁迫作用。社会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环境效应又通过降低资源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而对其产生约束作用。在这种双重机制作用下,如何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土地总面积38.32万km2,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复杂,是一个典型的低纬度高原山区省份,固有的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尚不发达。1949 ~ 2005年,全省总人口由1595.00万人增加到4450.40万人,增加了2.79倍;经济规模(GDP)由8.93亿元增加到3472.89亿元,增加了388.90倍。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 041.79元,相当于1990年的4.20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 265.90元,相当于1990年的6.11倍,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显著,城镇化水平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同时,云南又是一个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的省份[11],资源减少、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较为突出[12~13]。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4~16]:云南省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低,土地资源承载力始终处于超载状态,这对区域社会经济良性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极为不利。因此,研究识别云南省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态势,对协调未来人口、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研究方法
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处理
遵循建立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动态性及系统性原则,结合云南省区域状况,构建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耦合状态评价指标体系(表1)。为统一各指标量纲与缩小指标间数量级差异,采用极差标准化的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其公式如下:
式(1)、(2)中,xij表示第i年j项指标值,x′ij为标准化后的指标值,max(xj)为第j项指标最大值,min(xj)为第j项指标最小值。当指标值越大对系统发展越有利时,采用正向指标计算式(1)进行处理;而指标值越小对系统发展越好时,则采用负向指标计算式(2)进行处理。
采用专家咨询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每个准则层及指标层的指标因子的权重值(表1)。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本文从1991 ~ 2006年《云南统计年鉴》[17]、1991 ~ 2006《中国统计年鉴》[18]、1991 ~ 2006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以及1990 ~ 2005年《云南省环境状况公报》获取1990 ~ 2005年原始数据,并进行处理和计算。
2.2 系统耦合状态评价方法和模型
本文采用李崇明等[20]提出的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确定整个系统的演化状态以及 与的协调程度(后有研究人员称为耦合度[3,7,21]),模型如下:
公式(3)中,为两系统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为各指标权重。鉴于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二者间的交互胁迫关系,可以把它们作为一个复合系统来考虑,显然与是这一复合系统的主导部分,按照一般系统理论,该复合系统的演化方程可表示为:
公式(4)、(5)中,A、B为受自身与外来影响下社会经济子系统和资源环境子系统的演化状态。VA、VB分别为二子系统在受到自身与外界条件影响下的演化速度。在整个复合系统中,A与B是相互影响的,任何一个子系统的变化都将导致整个系统的变化。整个系统的演化速度V可以看做是VA与VB的函数,即V=f(VA,VB),这样就可以VA与VB为控制变量,通过分析的变化来研究两个系统间的协调耦合关系。
由于整个系统的演化满足组合S型发展机制,可以假定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动态协合关系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这样在每个周期内,由于V的变化是VA与VB引起的,可以把VA与VB的演化轨迹投影在一个二维平面(V经济发展初期,不受资源环境限制,资源环境不受经济影响,发展只受自身因素影响。此状态下,只注重社会经济发展,其发展能力无限提高,资源环境始终不变,是一种理想状态。
良性发展阶段
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开始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此状态下区域社会经济提升速度快于资源消耗和环境变化速度,资源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产生一定的胁迫作用,但处于可接收范围内,两个子系统向着良性状态发展。
分水岭
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此种状态下,资源环境刚好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两者变化速度相等,系统处于由良性状态向不可持续演变的临界点,为系统状态演进的分水岭。
不协调发展阶段
资源储量制约经济发展速度,资源环境为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发展速度。此状态下,高度重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资源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明显增强,资源消耗过度,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不足,系统向着不可持续状况演变。
系统崩溃阶段
经济增长在资源环境的影响下达到极限,在经济增长极限值要求下,资源增长呈现无穷大趋势。此种状态下,过度追求社会经济发展,完全忽视自身支撑能力的提高,系统处于一种无限消耗阶段,面临崩溃的危险。区域系统将有两种演进方向:一是两系统间的矛盾不可协调,走向崩溃,因这种情况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能;二是人类采取一系列政策、技术、工程等措施,及时调控系统运行状况,引导其进入螺旋式上升阶段,实现系统的高级协调共生。
3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耦合状态分析
3.1 系统耦合度计算
根据表1及公式(1)~(3)可计算出云南省1990~2005年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数f(x)和资源环境综合指数g(y),结果如图2所示。然后依据f(x)和g(y)进行非线性模拟,首先计算A与B、VA与VB,其结果为:
3.2 结果分析
(1)从社会经济综合指数f(x)和资源环境综合指数g(y)来看(图2),1990~2005年,云南省f(x)和g(y)均呈上升趋势,除在1996年和2001年之后有所波动外,两者基本同步增长,但在2003年之前g(y)>f(x),f(x)不断逼近g(y),表明云南省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逐年增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越来越强。在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的内部关系中,相比之下,经济发展大大超前,而环境保护则滞后得多。2004年之后f(x)>g(y),说明在社会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投入有所增加,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有所缓解。同时,在1996年、2002~2004年,g(y)下降趋势下,f(x)仍能获得相同速率的增长,这表明,社会经济发展中对资源环境的投入不但不会降低其发展速度,反而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突破资源环境的约束。
图4 1990~2005年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耦合度
(2)从VA与VB变化情况看(图3),两者大致可看作“U”型曲线,两系统处于同步变化状态,1994年之前VA>VB,1994年之后VA
(3)从耦合度α的变化情况(图4)并结合表2分析,近15年以来,1990~1993年α处于39°~42°之间,为协调发展状态,1994年突破45°成为系统发展的分水岭,之后均处于50°~84°之间,2001年更高达83°。α经历了先下降(1990~1992年)后上升(1993~2001年)再下降(2002~2005年)的过程,尽管近4年来呈快速下降趋势,两个系统的协调发展状态有所提高,但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一直处于不协调发展状态,在高度重视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以牺牲生态环境和资源高消耗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4未来发展态势分析
近年来,云南省在环境保护和治理、降低能耗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做出了极大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2005年,环保直接投资占GDP比重达1.4%,相当于2000年的1倍;1990~2005年,“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以年均27%的速度增加;2005年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相当于1990年的4倍多;2005年,万元工业产值耗能、万元生产总值耗能、万元GDP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万元GDP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万元GDP工业废水产生量均有所下降,吨能创造工业产值和吨能创造生产总值也有极大提升。这些因素的促进下,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的耦合度呈下降趋势。
尽管如此,云南省未来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胁迫和约束双重机制加强,二者协调发展仍面临巨大压力。可以预见,云南省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胁迫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5年以来,由于过度追求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上马,加之人口压力不断增大,致使区域资源消耗过快,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严重,区域土地、水、矿产等各种资源供给日趋紧张,区域综合支撑能力受到严重影响。而历史上对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所欠的旧账越积越多,形成累积效应,并以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滞后效应表现出来,至今仍没有得到解决。
(2)长期以资源开发为主的产业结构和粗放的发展模式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劳动力素质不高、技术落后,云南省在国际、国内区域分工中处于提供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地位,经济增长主要靠过度消耗资源和加重环境成本的方式来实现。以能源消耗指标为例,在1990~2005年,云南省万元工业增加值耗能(规模以上)以年均5%的速度下降,2005年为3.55吨标准煤/万元,仍高于全国2.59吨标准煤/万元的水平,且在“十五”期间呈波动状态,下降极其缓慢。万元生产总值耗能以5.9%的速度下降,2005年降为1.73吨标准煤/万元,高于全国1.22吨标准煤/万元的水平。云南省在通过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方面面临不小压力。
(3)“三废”排放量逐年增加,环境污染加剧,环保投资严重不足。根据2005年《云南省环境公报》,SO2排放量呈上升趋势,大气污染防治面临较大压力,昆明等6个城市空气污染加重,15个开展降水酸度监测的重点城市中,11个城市出现酸雨。云南省77条主要河流的150个监测断面中,水质在Ⅲ类以下的断面达42%。1990~2005年,废水排放总量以年均1.9%的速度增加,2005年达8.05亿t,工业废气排放量以年均8.7%的速度增加,2005年达6646.08亿标立方,工业固体废弃物以年均5.7%的速度增加,2005年达4661.49万t。与此同时,“三废”处理能力却提高不大,例如,2005年,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仅为35%,远低于全国57%的水平。环保直接投资占GDP比重年均增长4.7%左右,2005年达1.4%,略高于全国1.3%的水平,但远远低于云南省GDP和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水平。生态环境污染加剧,环保投入不足加大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
(4)全省总人口将继续增长,加之云南为边疆山区多民族省份,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各项建设起步晚,对环保设施和技术投入欠账较多,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交通、能源、水利等各项建设将大大加快,必然加大对资源环境胁迫强度,这已是难以逆转之势。
(5)环境保护治理和社会经济发展受自然灾害和自然条件的影响较严重。一方面,云南省自然条件差,全省山地、高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4%,盆地面积仅占土地总面积的6%,这对社会经济发展极为不利,资源富集但开发利用成本高,各类用地受到限制,环保工程措施投入大,技术要求难度高。另一方面,自然灾害影响也较为严重。以农业生产为例,在1952~2005年间,全省农业自然灾害总受灾面积达4745.99万hm2,年均受灾86.29万hm2,占年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0.28%。1996~2006年,因自然因素(洪水、地震等)和某些人为因素造成的灾毁耕地共计达4.88万hm2(年均因灾毁而减少耕地0.49万hm2)。此外,云南省水土流失较为严重,1999年以来,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36.9%,土壤平均侵蚀模数达1340t/km2・a。以金沙江流域为例,全流域年均水土流失直接经济损失相对量达4427.4元/km2・a,其中坡面侵蚀损失3247.6元/km2・a,重力侵蚀损失1179.8元/km2・a[22]。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云南省未来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
5结论
(1)从系统理论思想出发,对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系统进行耦合态势分析,以识别系统协调发展状态,对今后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优化调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评价结果表明,自1994年突破分水岭以来,云南省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一直处于不协调发展状态,近10年,耦合度均在50°~84°之间。尽管2002年后呈下降趋势向协调发展方向演进,但其速度极其缓慢,环境保护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其滞后效应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将越显明显,系统间的胁迫约束机制加强,目前总体上仍然处于极不协调状态。
(3)分析表明,未来云南省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仍将面临一系列的重大挑战,系统向协调发展方向演进的难度大,达到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同步协调发展的目标任重而道远。因此,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明确区域科学定位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同时加大环保资金和技术投入,特别是重视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勤堂.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机理分析[J]. 管理世界,2004,(2):133-136.
[2]吴文恒,牛叔文. 甘肃省人口与资源环境耦合的演进分析[J]. 中国人口科学,2006,(2):81-86.
[3]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 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2005,20(5):105-112.
[4]乔标,方创琳.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及其在干旱区的应用[J]. 生态学报,2005,25(11):3003-3009.
[5]刘耀彬,李仁东. 江苏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规律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1):47-51.
[6]马彩虹,赵先贵. 陕西省人口-耕地-粮食系统耦合态势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5):217-221.
[7]张富刚,刘彦随,王介勇. 沿海快速发展地区区域系统耦合状态分析――以海南省为例[J]. 资源科学,2007,29(1):16-20.
[8]张振杰,杨山. 基于系统行为的城乡耦合地域空间演变规律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2):88-92.
[9]朱鹤健,何绍福. 农业资源开发中的耦合效应[J]. 自然资源学报,2003,18(5):583-588.
[10] 高长波,陈新庚,韦朝海等. 区域生态安全:概念及评价理论基础[J]. 生态环境,2006,l5(1):169-174.
[11] 杨子生. 云南省耕地资源危机及其对策初探[J]. 自然资源(现《资源科学》),1994,16(5):16-24.
[12] 杨子生,李云辉,邹忠,等. 中国西部大开发云南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研究[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3.
[13] 杨子生,刘彦随. 中国山区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研究――以云南省为例[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14] 李宏. 云南人口变动与土地承载力分析[J]. 农业经济,2004,(7):7-8.
[15] 杨林泉. 云南脆弱生态区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J].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3):15-17.
[16] 陆颖,何大明,柳江,等. 云南省15年生态足迹与承载力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3):93-97.
[17] 云南省统计局. 云南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2006.
[18]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2006.
[19]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2006.
[20] 李崇明,丁烈云. 小城镇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11)134-144.
[21] 徐学荣,吴祖建,张巨勇,等. 可持续发展通道及预警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3,33(2):31-37.
[22] 李云辉,贺一梅,杨子生. 云南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直接经济损失测算方法与区域特征分析[J]. 山地学报, 2002,20(增刊):36-42.
[作者简介]李智国(1977-),男,云南武定人,汉族,讲师,主要从事生态安全、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