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时间:2023-09-25 11:38:49

导语: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1篇

一、全县灾点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44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纳入监测(其中崩塌56处,不稳定斜坡2处,滑坡163处,泥石流222处。共计威胁5370户21384人,威胁资产132622万元)。

二、防汛备汛工作

1.人员调整。今年的防汛工作方案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调整指挥部领导小组成员。同时,按照防汛减灾工作要求,各乡(镇)也对应成立了乡(镇)级指挥部,明确了各级防汛责任人,确保我县防汛工作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把防汛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

2.预案修订。结合实际认真修订编制《县2021年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预案》、《县2021年大江大河防汛应急预案》、《县2021年水库大坝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了各成员单位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职责,明确了隐患点排查、避灾演练等工作要求,明确了救灾物资的储备和调配方案等。

3.物资储备。加强了各类应急物资储备,保证急需时能拿得出,用得上。县水利局储备了各类水管4.5万米、铁丝网500公斤、编织袋2000条、柴油发电机5台、抽水机2台、救生衣900件、应急人员装备100套(雨衣、雨鞋、手电、兵工铲)。

4.早部署,早安排。4月初启动了县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的备汛工作;4月中旬,县防汛及地质灾害指挥部下发了《关于开展隐患排查等备汛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各乡(镇)及相关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和责任分工,各乡(镇)及相关单位要各司其职查找薄弱环节,不留死角,不留隐患,确保各项责任制落实到位;提前与16个乡(镇)签订了防汛减灾目标责任书,并报县人民政府同意将防汛减灾目标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并要求各乡(镇)与村、组、农户、监测责任人以及辖区范围内的企业也签订防汛减灾目标责任书。

三、加强防汛值班值守管理

我县防汛减灾工作由县防汛减灾暨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统筹管理,从5月1日正式开始防汛减灾日常工作,在水利局、自然资源局、应急管理局等部门抽调6名人员以三班倒形式值班,水利局指派2名工作人员(a、b岗)兼职处理防汛减灾工作日常事务。

入汛以来,县防汛值班室始终坚持24小时值班,并每天都对各乡(镇)值班室和隐患点监测人员进行电话抽查,总的来说,各乡(镇)值班室、村组及隐患点监测人员都能坚守岗位。

四、加强汛期隐患排查

始终将隐患排查贯穿整个汛期,除了汛前对全县所有隐患点开展了排查整改排危工作外,自5月进入汛期后,水利局、自然资源局、应急管理局组成工作组多次带队到全县各乡(镇)开展防汛检查。对排查出的隐患点位以及2020年汛期受灾较为严重的灾害点庚即安排资金开展灾害点水毁治理工作。完成了三岩龙河、湾坝河、河段、乃渠段、乌拉溪段等多处河道疏浚12.3公里,堤防维修630余米,总投资160万元;及时组织开展县雪洼龙镇高位滑坡堰塞湖排险工作,雪洼龙镇甲铺子村杜公组“11.23”高位滑坡形成库容14万立方米的堰塞湖,造成了社公组多处房屋及道路损坏,并且阻断雅砻江二级支流踏卡河形成小ii型堰塞湖,根据省水利厅的处置方案,防止汛期发生二次形成堰塞湖,在河道左岸开挖长443.9米宽16米的人工河道,总开挖方量达到8万余立方米、总投资约300余万元。该工程于2021年4月22日开工,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预计在本月底完成堰塞湖排险清理工作。

五、全面做好山洪灾害预警平台的运行

目前我县有野外监测站点共54个,其中雨量站有38个,水位站16个。因部分地区通报信号不稳定,存在有时不报讯的情况,但总的报讯率基本保持在85%左右。县防办在入汛前就衔接了预警系统运行维护单位,对预警系统野外站点及县级平台进行运行维护,完成了平台升级和数据上报,确保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预警监测系统能正常运行。

5月4日-5日,镇、镇、乡有3个雨量站点达到暴雨,最大降雨量出现在镇华丘村为33.8mm。境内多次降雨过程,野外监测站及时传回了数据,发挥了很好的预警作用。截止目前暂无灾情发生。

六、存在的问题

1.由于机构改革,我局水利股办公室与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挂靠合并成一个办公室,现有工作人员及其编制全部划归县应急管理局,导致现在工作人员及值班人员紧缺。

2.部分乡(镇)通讯不稳定。目前,我县所有乡(镇)均已开通了通讯网络,但因供电保证率低,特别是、、等乡(镇)经常因区域性停电导致无通讯信号,致使讯息传递难度加大。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面做好值班值守管理,落实防汛值班制度。进入汛期后,落实好昼夜值班制度,防汛专线电话要有专人值守,保证24小时通讯通畅。防汛主管领导和值班人员手机24小时开通,定时不定时对各隐患点监测人员值守情况进行抽查;

二是做好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接收工作,及时传达雨汛情信息;

第2篇

关键词:东丰县;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42-1

东丰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属于长白山余脉半山区,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加之人工采石造成山体,植被破坏,遇到雨水相对较丰的年份,极易发生地质灾害,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因此,防治地质灾害工作尤为重要。

1 东丰县地质灾害的特点

东丰县地貌特点是南部属于山区,中部属于半山区,北部属于丘陵地带,全县地质灾害重点隐患集中分布在南部几个乡镇。其特点是隐患点多、分布广、突发性强、危害严重,防灾和救灾的难度大,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措施

国土部门是担负地灾防治的重要机构,因而国土部门对地灾防治必须有科学的计划、方法、措施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这是做好地灾防治的基础。

2.1 争取政府重视和支持,健全工作机制

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国土、水利、林业、气象、卫生、公安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局,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县政府下发了《东丰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东丰县2012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了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地质灾害预防和抗灾救灾体系。

2.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灾害防治思想意识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公众广播、手机短信等各种媒体,针对防灾薄弱环节,及时向社会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预防知识和简明防灾避灾方法,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识灾、报灾、避灾和防灾意识,提高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营造地质灾害预防的社会氛围,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及广大人民群众防灾救灾意识,由单一部门抓防灾减灾到全社会共同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3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应急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加强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增强应急管理能力,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县、乡(镇)、村逐级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全县自上而下形成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体系,责任分解,层层落实到相关部门,制定完善防灾救灾应急方案。同时,提高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处置突发地质灾害能力,加强物资储备。建立应急抢险救灾工作队、卫生服务队、抢险运输队等并配备无线通讯设备,保障出险时队伍拉得出去,打得赢。在平时工作中要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加强防灾、减灾、自救知识宣传,结合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2.4 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

县、乡(镇)、村逐级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并在全县229个村确定每村一名巡查员,对全县8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实行责任落实到人,包保到户。通过增强群测群防意识,层层落实地质灾害防灾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班值班、信息报送、应急调度、险情巡查、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

2.5 抓好重点区域地质灾害监测排查工作

加强群专结合,依靠科技,对险情重、危害大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监测,提高群测群防效果和水平。增强群测群防监测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以村委会、村民小组为单元,发动群众自觉参与防灾。在全县范围内对交通沿线、水利设施、矿山企业、生产建设区等区域进行重点巡查,共组织巡查排查253人次,排查隐患点47处。并及时做出判断,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易发区,设置警示牌47块。凡遇异常天气,坚持24小时随时进行巡查,确保险情发生时及时预警,细心观察,随时做好变化情况记录,一有险情立即报告,做到险情发生时,适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群众安全。

2.6 严肃工作纪律

在灾害易发阶段坚持24小时带班值班工作制度,主要领导干部的移动电话保持24小时开通;坚决杜绝值(带)班人员脱岗现象,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绝不姑息。

参考文献

[1] 张海英,于春泳,张艳玲.水土保持是防治洪涝灾害的有效途径[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2,(04).

[2] 刘广润.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1,(03).

[3] 彭珂珊.灾害防治中的非工程措施及其重要作用[J].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4).

第3篇

一、领导高度重视

我局成立了以尼郎局长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领导陈渠副局长为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泽仁达瓦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分管地质灾害的乡镇长为成员,负责地质灾害防治日常事务性工作,做到了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的工作局面。

二、广泛宣传

我局于今年3月份组织工作组到全县6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工作:

1、对排查出来的比较严重的隐患点采取了应急处置措施(主要是搬迁避让)。

2、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范的危害,共发放各类宣传藏汉语资料1860份,提高了全民防灾减灾避灾意识。

三、精心组织,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1、落实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

2、与乡、镇(场)相关部门签订《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书》;

3、每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落实了具体的责任人和监测人;

4、制定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抢险专项预案”;

5、与县气象局会商,将每天的气象预报通过短信发送到每处地灾隐患点地灾信息员、监测责任人、监测员的手机上,请他们注重防范;

6、我局在今年4月初聘请了九零九地质队专家到我县6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和应急抢险处置;

7、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网络;

8、加强了地质灾害灾情、险情上报制度,明确了灾情的上报程序,做到了警钟长鸣,时刻绷紧责任追究这根弦;

9、共发放了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

1200余份,在65该隐患点都立了地质灾害警示牌;

10、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周一例会制度,会商地灾隐患情况和处置措施;

11、真达乡乡政府应急排危工程,正在积极开展申报工作;

12、州国土资源局下达2015年度84户避险搬迁,我局正在收集资料和资料的复核中,我局将尽快落实此项民生工程,让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及时搬进安全的家;

四、存在问题

上半年,我县降雨较往年增多,特别是进入主汛期后,我县强降雨天气明显增多,局部地区出现过大雨,给防治工作带来严重挑战。为此,我局在采取各项积极防治工作的同时,强化宣传教育和信息预警发送。我县在防治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近年乡镇换届新手多,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的宣传还有待加强;全县缺少从事地质工作的专业人员。

2、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有待加强。近几年来相对平稳,没有出现特大灾害,部分群众对灾害的创伤已开始淡忘,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发大灾离自己很远,灾害不可能年年有,防灾减灾意识降低。

五、下半年工作计划

1、做好汛期日常防灾工作;

2、开展地质灾害巡查工作;

第4篇

[关键词]汛期 降雨 地质灾害 防范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213-1

我国是世界中受地质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地质灾害的发生一方面是因为地质的本身情况。例如,从资料上看,川西南地区地质结构的组成异常复杂并具有多样化,其处在不同构造分区的交叉路口,成为了研究不同构造体系相互影响的典型区域。由于该地区地形多变,原始森林覆盖率较高,传统地质研究方法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导致该区的地质构造研究较为薄弱。而另一方面是因为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在这些影响中,汛期的降雨尤为显著。通过多年研究总结,暴雨和持续性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汛期内,有时降雨的强度虽小,但是时间持续长,其诱发的地质灾害有一定的滞后性,需要一段时期的孕育。而当降雨为短期局部暴雨的时候其诱发的地质灾害往往集中发生出现在当日当地。这就需要将汛期的降雨信息提前预测与预报。

预报的内容主要包括降雨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和程度等。降雨的成功预报是取得成功减灾的前提,因此,对于汛期地质灾害的及时预测和预报就显得极为重要。相关部门要切实做好一下准备和防治工作:

1充分做好汛期前的准备排查工作

根据地质灾害管理条例要求:要适时对经常产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汛期的勘察管理。对有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危险的地区上进行修路、开矿等工程活动,必须事先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汛期易发区尤其是地震灾区县级人民政府要在汛前抓紧组织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尤其是对水库、电站、矿区等在建工程点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并且要有针对性了逐步加强完善地质灾害的各种预警系统,确保每次预警排查无失误无偏差。并建立相关数据库定期进行总结与维护,充分利用“3S”等科学技术和地质灾害的检测预警系统,建立起川西南地区的地质灾害动态空间数据库。逐步实现对地质灾害的动态预测和检测。摆脱往期防不胜防的局面。

强化对工程建设单位业主防灾职责的落实,督促其业主及施工单位,切实做好施工工棚和居住点的安全选址的工作,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地段,确保工程建设和施工人员的安全。

2从不轻视预防工作,主动迎击灾害

在重要转折天气过程前,主动组织地质灾害危险区内提前进行观测总结并转移至安全地带。

对于处于危险地带的相关人员,他们所要采用的方法可以有:防范、躲避、撤离、治理,使每一个环节都含有较大的防灾减灾的机会。

如果发生由于降雨而产生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是:人员和物资要根据险情立即撤离危险区,并保证施工方与气象和国土资源部门进行有效的主动沟通、衔接,固化联动协作机制,全面切实提高精细化预报水平,确保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实时雨量监测和信息反馈的及时性。避免在建筑过程中发生危险。

3计划好部门之间的合作共同防御

各施工与预防部门间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在汛期前做好实战演练,各部门之间配合默契熟练,计划周全并具有灵活性。使相关人员能够从容应对汛期时期地质灾害的突况。

同时也要尽全力加强地质灾害专职监测队伍的建设,增强为国家重大建设服务的意识,主动了解汛期自然灾害防治的主要工作内容。尽快制止致灾的因素;政府通过提供公共岗位与补助经费。全力保证强降雨来临前监测预警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传到个施工队。把各种潜在的损失减少到最少。

4加快后期的修复与治理速度,同时保证工程的质量

有汛期产生的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威胁是当地公路交通干线、工程设施、部分县城和旅游热线。因此不仅事先要进行预测,尽早制订好撤离疏散计划,事后的治理工作也至关重要,以免耽误后续工程的进行。加快推进重大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程进度,完成主汛期来临前关键主体工程,为安全度汛提供有效保障。落实并组织责任主体对主体工程的保护,尤其是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对泥石流堆积区及影响区要再次评估。并对后期的修复做好收尾与综合评定工作。对于川西南地区的特殊地形可以尝试采用划分单元的方法进行后期修复与治理。针对不同受灾程度制定不同的单元修复方法。使治理科学规范。

5小结

由于川西南地区的特殊地质构成情况,汛期更加重了地质灾害的破坏性,为此对于川西南的确汛期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成为了与建筑优秀工程息息相关的事情。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特别是沟口、泥石流堆积扇及施工工地等地质灾害需要加强预防,遇突发较强降雨时,相关部门人员应该立即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高易发地段受威胁人员避至安全地带并采取相应手段,这是作为一个合成工程人员的基本要求。对于川西南高山峡谷易发区,由于区内岩石普遍寒冻风化,岩体破碎,深切河谷谷坡地段山体稳定性遭受破坏,促进滑坡与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育,我们要时刻警惕,严格排查每一个日常数据。

同时,我们也应充分调动在建工程业主及施工单位的积极性,提高对于一线管理层和施工人员的专业性,及在建工程防灾能力和水平。

对于汛期,我们要做的简单来说就是准确预报并警惕暴雨再次来临,切实避免地质灾害的损失,这是作为每一个工程师的追求,我们希望顺利平安地创造出高质量的工程,并保证工程的质量,落实规定的每一条方针政策,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参考文献

[1]刘艳辉,唐灿等.地质灾害与降雨雨型的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1(5).

[2]钟荫乾.滑坡与降雨关系及其预报[J].中闰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2(3).

第5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2.070 

岩土工程施工时要充分考虑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地质灾害,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降低地质灾害发生机率,对于无可避免的地质灾害,要采用科学的措施进行预警避险,务必将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损失程度降到最低。由于我国地形较为复杂,要想顺利开展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施工单位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不断研发革新地质灾害防治方法及技术,减少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 

1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概况 

“岩土工程”是指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对岩石进行开挖及加固等相关工程。岩土工程将地质以及地质环境进行系统组成研究,并对岩石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地质灾害进行防治处理。“地质灾害”是岩土工程建设中极其常见的一种灾害现象。在我国,地质灾害大多是人为造成的。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量挖掘,导致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危害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2 我国地质灾害特点 

地质灾害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自然灾害,这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及人类活动无关。另一类是人为引起的地质灾害,这类灾害受人为活动的影响,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会日益加剧。据统计,每年因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高达十亿以上,造成这些损失的最普遍灾害有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其中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分布最广,几乎占国土面积的一半。 

(1)滑坡。滑坡地质灾害主要是指斜坡上受到地震、河流冲刷、人工切破及地下水活动等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斜坡岩体或土体软弱带整体或局部下滑的现象。这不仅会影响范围内人民生命安全,也会对房屋、交通等带来巨大的破坏。 

(2)崩塌。崩塌是指因为矿山开采、道路边坡挖掘。水库渗漏、堆渣填土等岩土工程的进行,导致陡坡上岩石颠倒翻滚至坡脚,再加上岩土体因为过度开采而产生根部空虚,发生的局部移滑或者断裂的现象。 

(3)泥石流。泥石流主要是由于降水量过大,在山坡与沟谷中混入大量泥沙、巨砾、碎石等物质引发的固体洪流。过度的开采、不合理弃石弃土及乱垦滥伐等行为导致的水土流失是产生泥石流的主要因素。 

(4)地表变形。地表变形主要表现在地表塌陷、裂缝、沉降等方面。地下矿产的过量开采、表面岩溶的活动及地下水大量抽取等都是引起地面变形的主要原因。 

3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 

(1)推广环保设计规划。环境岩土工程建设,是将环境科学与岩土工程进行完美结合,主要使用岩土工程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来进行环境保护规划。在进行岩土工程规划设计时,以环境保护为原则,充分考虑工程稳定安全性,注重岩土工程环境的变化。从源头减少经济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实施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饲养动物、植树造林等。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采用合理的防治生物手段来改善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还可以节约成本,提高防治效率。 

(3)开展工程防治。工程防治是地质灾害防治中最重要的重要的一环,就我国工程施工特点分析,只有小部分工程无需开展,大部分工程还是需要依赖工程防治工作。但不管是怎样的工程,在施工前都需要做好规划与防治工作。如大多数房屋在切破后都会形成小型的土质滑坡,这种情况下,对其进行滑坡后缘排水、前缘支撑拦截,削方减护坡等,都会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4)进行灾害预警避险。对于城镇等人口较为密集的区域上游,如果存在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高山峡谷地区,应加大对于其水文、雨量、气象以及地质灾害等专业检测密度,加强预警信息传播手段,确保能将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并且加大灾害区域内公众防灾抗灾意识,提高群众互救自救能力。 

在岩土施工过程中,一些必要的避让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如在降雨量大时将地质灾害范围内群众就近转移,对于灾害严重地区群众进行搬迁避让。有效使用避让措施,将地质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5)研发新技术。在岩土工程活动中应重视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将灾害进行有效控制,力求将地质灾害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如使用新工艺对工程地基进行加固,运用不同形式的板桩墙和档土墙来开挖深基坑,利用大直径抗滑桩来防止岩土滑动等,将这些新技术应用在岩土工程中,不仅加固了边坡,还改善了地基变形的情况。只有不断研发新技术,才能促进岩土工程施工技术革新进步,减少岩土工程地质灾害。 

4 总结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类生存环境,以及施工人员和施工工程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保护作用。在岩土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提前预警和规避,通过合理的措施将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同时,施工单位及相关部门要不断进行技术改革,加大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研发,应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危斯敏.关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0). 

[2]黄利杰.关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6).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3]李玉钦.关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6). 

第6篇

一、加强地质灾害日常巡查、监测工作力度

进入后,各村、中小学校(幼儿园)、企(事)业单位要针对地质灾害多、易发的特点,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落实好防灾责任人,明确灾害部位防治职责要求,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监测工作,特别在主要加大对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区、医院、敬老院、民房等人员聚集区域进行排查巡视的密度,密切关注灾害点的变化情况,按要求做好记录,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点的监测责任和监测人的督促检查,确保责任人、监测人切实履行职责。

二、要立即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全面排查

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隐患点动态变化情况,各村、单位在本行政区域内对所有的地质灾害点和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点逐一排查,不放过每处危险点,不漏一组一户,特别是可能威胁中小学校(幼儿园)、医院、敬老院、民房等人员聚集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镇幼儿园地质灾害排查情况由范镇、九源中心小学负责排查上报),排查安排雨天,并实行零报告制度,每项排查结果及时上报镇安全生产办公室。

三、及时响应和处理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时,要立即启动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发生地村委会和单位要及时上报灾情、险情信息的同时,积极疏散危险区域的人员,组织当地群众开展抗灾自救工作,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镇政府接到报告后在第一时间上报市地质部门并组织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灾害现场调查,监测灾情,根据险情和地质灾害具体情况提出应对方案,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警示标志,防止灾情扩大和蔓延。尤其是主各村、单位要严肃值班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发生灾情险情要按规定及时上报,对于瞒报、漏报、迟报灾情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四、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为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有所上升的趋势。为了避免和减少因不合理工程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活和财产安全,促进我镇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市地质灾害环境管理办法》的要求,严格实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严格依法依规规划好山区村、组建设和农民建房选址,要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易发地段,禁止高陡切坡建房,特别是学校和医院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的工程建设选址,要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防止灾害的发生。

五、工作要求

1、加大宣传,提高防灾意识。各村、各单位要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宣传教育,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治灾、减灾意识,尽最大可能地防止、减轻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第7篇

我镇境内**村**地质灾害点、**村水南山地质灾害点、**村**地质灾害点和**村枫树档一户山坡切土。地质灾害点多,任务重。

二、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镇政府成立“**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管理工作领导组”,统一领导应急救援工作,组长由镇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镇国土所、安监站、**、经发办、工会、卫生院、民政办、社会保障事务所、供电所、电信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组的重要职责是:1、组织领导全镇应急救援工作,应急救援命令;2、根据事故发生的情况统一部署有关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救援工作发生的情况采取紧急处理措施;3、在全镇范围内紧急调用种类救援物资、设备、人员;4、根据事故灾害情况,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人员疏散工作;5、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二)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镇国土所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镇分管土地领导担任,工作人员由领导成员单位和有关行政村负责人员组成。主要负责传达领导组的领导指示,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发生时,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有关情况,及时向领导组提供各种相关信息和资料。

(三)领导组下设八个工作组

1、警戒保卫组

由**牵头,具体负责交通管制和维持现场秩序。

2、医疗救护组

由**卫生院牵头,具体负责组织专家、医疗队伍,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和现场防疫工作。

3、事故抢险组

由镇武装部牵头,具体负责事故现场施救等抢险工作。

4、物资供应组

由事故发生地行政村牵头,主要负责抢险物资和设备的及时调度和供应。

5、技术资料组

由镇国土所牵头,具体负责提供有关资源开发和地质方面的基础资料。

6、后勤保障组

由镇政府办公室牵头,具体负责事故调查组的接待服务,抢险人员的食宿、车辆调度等工作。

7、善后处理组

由事故发生地村委会牵头,镇民政办、工会、社会保障事务所等部门配合,具体负责伤亡人员、家属安抚、抚恤、现赔等善后处理和社会稳定工作。

8、新闻组

由镇广播站牵头,负责接待新闻媒体记者和对外信息,及时了解并提供事故动态和事故抢险救援,医疗救护和善后处理等方面的情况。同时,根据救援情况,及时召开新闻会,做好宣传报道,鼓励动员民从参与抢险救援,及时平息谣传或误传,安定民心。

三、应急救援体系及演练

(一)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以地质灾害发生地的村委会为主,实行区域互救原则。

(二)镇国土所根据个地质灾害点的实际情况,制定应急培训训练计划,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应急预案的演练活动。

四、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

(一)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储备,以镇政府储备为主。

(二)救援物资和设备的调运,根据救援的需要,由**镇突发性地址灾害应急预案管理领导组随时调集全镇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

(三)通讯联络

镇政府值班室电话:**

镇国土所值班电话:**

五、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

(一)事故报告

1、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后,事故发生村委会应立即报告镇政府和镇国土所,镇政府并按程序上报。

2、事故发生村委会应在事故发生后短时间内写出事故书面报告,上报镇政府和国土所。

(二)事故行政村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事故发生后,所在地村组要保护好现场,配合公安部门做好警戒保卫和维护治安秩序。

六、事故的应急救援

(一)值班人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镇政府报告,同时立即通知领导组成员赶赴现场,并组织专业救助力量赶赴现场实施救护。

(二)应急救援措施

现场抢救工作应在现场抢险领导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现场抢救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抢险方案和应急救援措施,及时、不效地抢救遇险人员,减少伤亡,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抢险救灾原则

1、统一领导原则。抢险救灾工作必须在领导组的统一领导和现场抢险领导组的具体领导下开展。

第8篇

根据7月23日全县防汛救灾工作紧急视频会议精神,为切实做好受灾群众生活安置工作,现将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一、明确生活安置的对象和政策

(一)对倒房户、损毁房屋不能居住户和转移出来的群众,尽量采取投亲靠友、借房租房安置。对重灾村民,要以组为单位,选择安全地点,搭建帐篷集中安置。对倒房户和损毁房屋不能居住户通过投亲靠友自行解决住房的,政府每户一次性补助500元。集体租用公房和搭建帐篷及简易住所的由乡镇政府负责,村组实施,实行免费。

(二)从7月19日起,对无房屋、无财产的灾民,每人每天生活补助10元,发放一床棉被或一床毛巾被,两套单衣,应急补助时限为一个月。对临时转移安置的灾民,每人每天生活补助10元,应急补助时限由乡镇政府据实掌握,登记造册,灾民签字或盖章。县民政局要抓紧调拨物资,及时下发生活补助款。

(三)对因灾受伤灾民,由乡镇安排就地就近免费治疗,对确诊的重伤员,要及时转送县级医院救治。各乡镇、各医疗单位要严格对象、严格把关,严禁非受伤灾民搭车治疗。

(四)对死亡人员每人补助5000元,有关乡镇和部门要建好台帐,完善手续,及时发放,同时要做好遇难家属精神抚慰,乡镇、村组干部要到家中慰问,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二、认真做好倒房户和损毁房屋不能居住户的认定工作

(一)摸清底子。各乡镇要迅速组织机关和村组干部,逐户摸清倒房户和损毁房屋不能居住户的情况,对倒房和损毁房屋不能居住户的房屋要逐户拍照,分别建立电子文档和台帐,准确录入户主姓名、身份证号、住址、家庭类型等相关内容。因灾倒房户申请、审核、审批表和台账要在8月5日前报县民政局,损毁房屋不能居住户申请、审核、审批表和台帐要在8月15日前报县民政局。:

(二)严格认定程序。对倒房户和损毁房屋不能居住户的认定,必须严格执行《陕西省自然灾害救助规程》,坚持户主申请(户主无自理能力的特困无房户,由村民委员会代为申请)、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共同入户调查、村民代表会议评议公示、村支书或村主任签署意见、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民政局审批的工作程序。公示内容包括户主姓名、家庭人口、受灾户类型、补助粮钱数额。要认真填写《紫阳县因灾倒房户或损毁房屋不能居住户申请、审核、审批表》,坚持“谁调查、谁审核、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逐级把关负责,确保公开、公正、公平。各乡镇要高度负责,认真组织、严格把关,及时审核汇总上报县民政局。

第9篇

一、引言

众所周知,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失,还扰乱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地质灾害是可防可控的,只要采取正确的防治策略,就能够将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害降到最低。地质灾害评估是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控的基础性工作,正确的评估地质灾害的类型、危害,并采取有效的防治策略,能够降低地质灾害所带来的危害。文章探讨分析地质灾害的评估内容、原则、方法,并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策略。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能够对地质灾害评估和防治的实际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地质灾害的评估原则

地质灾害的评估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地质灾害的生态环境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性评估、地质灾害的损失本文由收集整理评估。为了达到更好的评估效果,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以相关的原则为指导,具体包括以下几项。

1、从全局出发原则。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评估的作用,在进行评估工作之前,应该从全局出发,对地质灾害评估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安排,严格遵守相关的规范,做好评估的每一项工作,使评估工作发挥最大的作用。

2、突出重点原则。在评估的实际工作中,应该全面考虑相关因素,分清楚地质灾害的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对于重点区域应该加强评估工作,全面掌握该地区的地质信息,提高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正确的采取防治策略提供合理依据,更好的发挥评估工作的作用。

3、注重科技创新原则。地质灾害的评估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运用,所以,在评估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各种科学技术的运用,以提高评估工作的效率,促进评估工作更好的发展。对于地质灾害频发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域,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加大力度,全面掌握这些地区的地质信息。同时,为了促进地质灾害评估的进一步发展,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以更好的促进地质灾害评估的发展,提高评估工作的效率。

三、地质灾害的评估方法

1、调查野外地质环境。这是进行评估最基础性的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地形、地貌、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环境条件等的调查。在进行野外调查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不能遗漏任何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疑点。同时,野外地质环境调查也要结合当地的生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有层次的进行调查。例如,评估地区如果要建住宅小区,应该将重点放在工程地质条件上,重点调查该地区是否有危害工程建设的不良地质条件,例如,是否存在软弱夹层,是否存在溶洞,降落柱等不良地质问题。此外,还要评估周围的地形地貌,重点在地形高差和能形成不良地质作用的地貌类型上。又如,如果评估地区将要修建公路或铁路,那么重点工作应该放在线路两侧一定区域内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上面,对其进行全面仔细的调查。为正确评估地质灾害和开展工程建设奠定基础。

2、收集地质环境资料。要对地质灾害进行全面评估,就得掌握该地区的地质环境资料,具体包括地质、地形、水文、气象、物探、地震、构造等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尽可能的详细和全面,并力求准确。同时,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还应该进行鉴别,提高资料的准确性,确保地质灾害的评估质量和评估水平。

3、划分地质灾害类型。野外地质环境调查完成后,应该对调查所得到的资料进行整理,认真分析,并根据相关的资料,对地质灾害进行正确的分类,确定可能出现的各种灾害。在确定地质灾害种类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对灾害种类进行正确的划分,包括评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情况、水文条件、建设规划等内容。例如,如果评估区的高差比较大,采取建设措施的时候容易形成高边坡,并存在着松散的堆积物,这样的区域容易出现滑坡、边坡滑塌等地质灾害。而如果评估区的地貌比较复杂,沟壑比较多,沟壑的坡面或者沟中存在着松散的堆积物,并且当地的地形高差比较大,当地的降水比较集中,那么该地区则比较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如果评估区的地势比较平坦,本身已经形成人工深基坑,高边坡,并且基坑边坡存在着松散的岩层,那么该区域容易发生基坑边坡滑塌、滑坡等现象。总而言之,在类型划分的时候,应该全面考虑相关因素,以便为地质灾害评估和防治策略的采取提供依据。

4、评估地质灾害危害性。确定地质灾害的类型之后,正确评估其危害性是选择恰当防治策略的关键内容,因此,一定要正确评估出不同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在评估地质灾害危害性的时候,要综合和全面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危害性、发生时可能给人、财、物带来的损失等,做到评估适中,既不偏高,也不偏低。如果危害性偏高的话,容易造成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浪费,而如果偏低的话,可能会使相应的防治工程安全性不足,达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当地质灾害发生的时候,往往会造成更大的损失,不能发挥相应的防治效果。

四、地质灾害的防治策略

当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完成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防治策略。具体来说,为了更好的防治地质灾害,应该采取以下地质灾害防治策略。

1、落实相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当地质灾害的种类和危害确定之后,接下来的重要工作就是采取恰当的防治策略,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在选择防治策略的时候,应该坚持安全有效、经济适用、主次有别的原则,并将临时措施和永久措施结合起来,提高地质灾害的防治效果。

2、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坚持安全有效、经济适用原则,既达到防治地质灾害的目的,还保证防治方案的科学合理,尽量降低成本,以提高防治的综合效益。主次有别是指在采取防治策略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危害的大小,应该将主要的财力、物力放在防治危害性大的地质灾害上面,不能主次不分。在危害性大的地质灾害的防治上面要投入更多的财力,尽量降低其危害性,对于危害性较小的地质灾害,应该做到投入适当,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此外,还应该将临时措施和永久措施结合起来,对于需要永久防治的地质灾害,应该建立永久防治措施,保证周围的安全,避免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而对于无需永久防治的地质灾害,可以采取临时措施进行防治,这样既达到保证安全的目的,还能够实现节约成本的目的,进而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综合效益。

3、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策略包括预防、监测和治理,应该优先考虑预防措施,做好各项预防工作,将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制定相应的技术规则,提高评估人员的责任感,提高评估质量,也能够防治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