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1:38:50
导语:在医疗卫生精神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省、市残联在我县举办XX省暨XX市残联第十三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中国残联专项彩票公益金贫困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启动仪式。在此,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参加这次启动仪式的省、市残联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关心、支持我县残疾人事业的省、市残联表示衷心的感谢。XX县总人口29万余人,其中有各类残疾人15095人,其中精神病患者2063人。是XX市实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开展精神病防治工作的首家试点县。
做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不仅是人是群众生活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需要,还是我们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精神病防治工作,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救助一人,平安一家,稳定一片”观念,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建立文明、科学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推广,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管理方式,有效遏制了精神病上升趋势。
这次省文明委全会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7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今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前不久,中央召开了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回顾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研究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我们开好今天这个会,总结去年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研究部署今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刚才,吟怡同志向大家汇报了省文明委去年的工作、今年的工作安排和其它一些事项,大家也进行了讨论,都谈得很好,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当前正值年关当头,大家都很忙,一年一次会议很难得,也不容易。会后,文明办要很好吸纳、整理大家意见,做好有关文件的修改、完善工作。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新进展,以文明礼仪宣传教育、“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文明出行、乡风评议等为载体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实践活动蓬勃开展,“八荣八耻”的道德规范进一步深入人心;以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为契机,学习先进典型、关爱先进典型、崇尚先进典型、争当先进典型的良好氛围日益形成。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风景区创建深度拓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教育广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文化建设成绩明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切实加强和改进,全社会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环境日益改善。文化大省建设迈出了新步伐,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都取得了重大成绩,为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过去一年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省文明委各成员单位的积极努力和所作出的贡献。在此,我代表省文明委对各文明委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精神文明建设还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主要是精神文明建设在区域发展上不平衡,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社会各阶层群体差距比较大,统筹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紧迫;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压力在增大;面对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思想活动的深刻变化,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非常紧迫,等等。
我们必须从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善于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把握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党的十七大站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战略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各族人民对文化工作的新期待出发,强调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弘扬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建设生态文明;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要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等,所有这些,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和我国文化建设地位的准确把握,也对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前几天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央高度重视这次会议,总书记和李长春同志出席会议并分别作重要讲话。会议回顾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对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对积累的经验给予了精辟概括,科学分析了新形势新任务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要求,深刻揭示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研究部署。我们一定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结合我省实际,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提高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1、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切实提高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对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新的部署。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审时度势,提出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发展战略,对我省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动员和激励全省人民大力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需要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打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需要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和释放全社会的活力;需要精神文明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更好地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保证、动力和支持作用,着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环境,营造居安思危、艰苦奋斗、埋头苦干、顾全大局的良好氛围,切实把全省人民的积极性引导到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上来。
2、面对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软实力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切实提高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现,经济较量中的文化因素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明显提高,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我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引起世界更大关注,国际社会更加重视我国的声音和作用,国际形势中的中国文化因素和国内形势中的国际文化因素都在增加.同时,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依然深刻复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对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增强国家亲和力和影响力,是全面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和平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之举。我们必须从提高综合国力、掌握国际文化竞争和国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权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善于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互动联系中谋划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提高文化的软实力,增强精神文明的影响力。
3、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提高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进入了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期,人们精神文化需要更加旺盛,文化已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人民群众文化消费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征更加明显,人们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越来越多的人不仅需要更多高品位、高质量、多姿多彩的优秀文化产品,还希望更加优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文化服务;不仅需要获得更多感性的愉悦,还希望受到更多理性的启迪、情操的陶冶。近年来,我省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但是,我省当前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总体还不高,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相适应。我们一定要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高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4、面对社会矛盾日益复杂、社会思想多元多变的实际,切实提高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我国我省正处于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阶段,既是发展的机遇期,也是矛盾的凸现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如一些人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想政治领域中的杂音、噪音时有出现,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沉渣泛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部分社会成员思想道德失范,有些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的任务更加繁重。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下大气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二、突出重点,明确任务,抓好今年的精神文明建设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面实施我省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重要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和北京奥运会举办年。做好2008年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意义十分重大。
1、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党的十七大和这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都十分重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这项工作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首要任务来论述和强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内容,即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鲜明回答了在社会思想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理论、信念、精神和道德来指导、团结、鼓舞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前进的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坚持不懈地用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规范。
要结合实际,通过开展诸如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道德实践活动、道德模范评选、文明素质工程实施等形式多样的思想道德建设主题活动,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落到实处。要从政策环境、体制环境、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方面内容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领域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要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内容融入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完善有关政策,制定得力措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内容融入到理论武装、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思想道德、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实践中,以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鼓舞人、塑造人;要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广泛吸收群众参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内容融入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潮、陶冶情操。
2、着眼于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是把精神文明建设任务落到实处的有效载体。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有关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要求,以评选表彰第二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为契机,突出群众创、群众评,紧紧围绕关注群众生活和文化权益的根本问题,进一步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要以解决社会反映强烈、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诸如交通秩序、公共场所市民的文明言行、社会治安等精神文明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立足于制度建设和常态管理,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和经常性,通过修改完善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考核方式,深化创建主题,丰富思想内涵,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巩固提高城市的现代文明程度和市民的文明素质。要围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北京举办奥运会等重大节日,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系列庆祝活动。要大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引导人们支持奥运、参与奥运,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贡献力量。完善志愿者服务机制,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文明行业、文明示范窗口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要充分运用先进评比机制,调动广大单位,特别是窗口服务单位,根据群众反映的意见,着眼于方便群众办事,健全和完善信用制、承诺制等制度,简化办事程序,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要动员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把关注民工文化生活、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民营企业创建文明单位的重要内容。文明村镇创建活动要着眼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以乡风文明建设、环境整治和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激发广大农民群众主动参与的热情,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参与。文明风景区的创建,要从优化景区管理、改善景区条件、提高景区员工素质入手,将《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落到实处。
3、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的,全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又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总要求,着眼于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积极探索教育、活动、服务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在农村广泛深入地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农村干部群众确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形成与新农村要求相适应的文明风尚,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推进农村垃圾集中处置、污水集中排放为重点,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努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以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镇(乡)文化站、村文化活动中心为重点,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引导宣传文化工作者深入农村基层,贴近农民群众,创作更好更多适应农民群众需求、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文化产品。继续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加大城市文化资源配送农村、服务农民的力度,形成理论政策、电影戏剧、图书报刊、文化工作者下农村基层的长效机制。着眼于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认真总结近年来全省各地农村开展“种文化”活动经验,在全省农村开展“千镇万村种文化”活动,加大组织实施力度,广泛发动农民参与,努力扩大活动覆盖面。以巩固规模、拓展领域、提升水平、扩大成果为目标,深化双万结对共建文明活动,引导各级文明单位进一步从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帮助结对村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
4、着眼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青少年是社会的主群体,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对象。紧紧围绕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重点,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继续按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3510”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大力实施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社会环境的阵地、精品、绿网、净化、帮护等“五大工程”,积极引导和协调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以及社会资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服务,动员社会各方力量,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社区为平台,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三方联动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继续实施未成年人实事项目工程,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为未成年人办好10件实事的考核机制,鼓励各地在完成省规定动作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努力为未成年人多做好事、多办实事,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社会环境。要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生活和形式多样的人文大讲堂为载体,全方位培训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三、着眼于建立健全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特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领导。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总书记在这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16字的总体要求,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切实加强和改善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努力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真正做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精神文明建设,及时听取有关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党政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检查考评制、表彰激励制、财政投入制等工作机制,在制度上、财力上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保障。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以“凝炼卫生职业精神、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为主题,开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广泛凝聚共识,提高道德修养,在全市卫生系统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为扎实深化医改和做好各项卫生工作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讨论内容
重点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如何认识新时期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科学内涵。重点围绕祖国医学“大医精诚”和西方医学“尊重生命”的优良传统,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新时期医学创新精神,深入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大力倡导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精神相统一,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和幸福观。
(二)如何认识弘扬医疗卫生职业对调动卫生人员积极性的重要作用。重点结合卫生队伍建设展开讨论,处理好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发挥崇高的道德和精神力量,维护救死扶伤的社会价值和解危济困的职业尊严,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三)如何认识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作用。重点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三好一满意”活动精神开展讨论,明确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保障,教育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弘扬职业精神,提高道德修养,自觉把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放到首位,用高超的技术、优良的服务,尽量做到少检查、少用药、少花钱、治好病,让“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医德医风成为取信于民、赢得认可的法宝。
(四)如何认识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对实现医改目标的重要作用。重点围绕实现医改任务目标,研讨先进文化和精神力量的推动作用,使广大卫生人员深刻理解做好本职工作与落实医改任务、完成中心工作的密切关系,激发强大的精神动力,使广大干部职工更加主动自觉地投身改革、推动发展,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人生价值。
三、活动步骤
此次大讨论活动将贯穿全年,分学习动员、讨论交流、深化成果三个阶段实施。
(一)学习动员阶段(6月上旬):主要开展组织动员、深入学习、撰写体会三项活动。
1、组织动员。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方案,组织召开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2、深入学习。要重点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述,卫生部部长陈竺和党组书记张茅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加深对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利用集中学习、分散自学等形式,做好学习笔记。
3、撰写体会。每一名干部职工要结合学习,深刻反思,查找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中的差距,并撰写不少于1500字的心得体会。
(二)讨论交流阶段(6月中旬至7月份):主要开展主题研讨、征文交流、演讲三项活动。
1、组织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主题研讨。围绕“提炼卫生职业精神、推动事业科学发展”的主题,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科务会等多种形式,组织不同层次的人员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主题研讨活动,做到单位不漏科室,科室不漏个人,并提出我市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内涵的建议,并于7月5日前上报市卫生局。要把研讨过程作为广泛凝聚共识的过程、提高思想道德的过程。
2、开展卫生职业精神征文活动。7月底前,各县、区卫生局、局属各单位要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征文评选活动,做到人人参与、挖掘深入。对评选出来的优秀征文在院刊院报、内部网络上进行刊载。各县、区卫生局、局属单位要选送不少于3篇的优秀征文上报。市卫生局将对优秀稿件在局网站上刊载。
3、举办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演讲比赛。各县、区卫生局、局属各单位要总结大讨论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和做法,在本地、本单位召开一场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演讲比赛,充分展示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忠诚团结、爱岗敬业、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三)形成成果阶段(7月至年底):主要开展总结提炼、成果转化。
1、进行总结提炼。7月前,市卫生局将根据各单位上报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内涵建议情况,进一步提炼全市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内涵,并组织专家学者、医务人员、管理干部和服务对象,进行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形成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成果。
2、搞好成果转化。要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进医院、进科室、进病房活动,把医疗卫生职业精神融入到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引导卫生人员加深对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理解。要结合医疗服务、免费义诊、健康教育等途径,让广大群众亲身体会到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成效。
四、工作要求
开展医疗卫生精神大讨论活动影响重大,意义深远。各地、各单位要精心组织,妥善安排,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广范围上扎实推进大讨论活动,增强活动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落实责任。市卫生局成立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大讨论活动的组织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党办室,负责大讨论活动的检查指导。各县(市)区卫生局、局属各医疗卫生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并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具体抓。要精心策划,周密安排,注意把握时间节点,有步骤地开展大讨论活动。
(二)紧密结合实际,确保活动效果。要紧密结合卫生工作实际,统筹兼顾,做到开展大讨论活动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结合、与推进当前重点工作相结合、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廉洁从医行风提升年”活动相结合,真正把活动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六大中心铸医疗强省
根据《规划》,到2020年,湖北省将重点打造“六大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卫生集群,使全省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医学高端人才、医学科技创新、医疗服务能力、居民健康水平等重要指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六大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分别包括:武汉国家级医疗卫生中心;武陵山医疗卫生中心;秦巴山医疗卫生中心;大别山医疗卫生中心;幕阜山医疗卫生中心;“两江”城市群医疗卫生中心,包括长江城市群医疗卫生中心、汉江城市群医疗卫生中心。
对于这六大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湖北省将根据各区域不同的发展状况,实施不同的发展策略。对于武汉、十堰等资源聚集区域,重在结构调整、内涵发展;对于襄阳、宜昌、荆门、咸宁、随州等资源相对丰富区域,保持适度发展,不断优化结构。对于其他资源薄弱区域,要加快发展,增加服务供给。
湖北省卫生计生委卫生计生监察员彭俊告诉《中国医院院长》,此次打造六大区域医疗卫生中心的目的在于集中优势医疗资源建设精品医疗圈,发挥湖北在整个中部地区的医疗优势,将省内的医疗资源更加合理地进行再分配。据他介绍,这一方面有助于推进分级诊疗的实施,同时让当地群众不必再奔波到省城或者北京等大城市,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每个区域的不同医疗优势,重点打造各区域所擅长的特色专科。
“以武陵山地区为例,那里有以眼科闻名的医院,那么我们就可以把眼科作为当地的特色专科来重点发展,让当地群众无需去武汉也可以享受到最优质的眼科服务,甚至未来,武汉乃至其他地方的眼科疾病患者纷纷主动到武陵山看病。”彭俊告诉《中国医院院长》。
严控公立医疗机构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在《规划》中,湖北省首次明确了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的设置数量和规模:部省属医院规划设置13家;市州按100万到200万人口设置1家综合医院,每个市州设置1家中医院,根据需要设置适宜的儿童、肿瘤、传染病等专科医院;县级原则上设1个县办综合医院和1个中医医院;每个乡镇办好1所标准化建设的乡镇卫生院,每个街道办事处或每3万到10万居民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行政村设置1个村卫生室等。
《规划》中明示,除2015年底以前已经立项和在建项目外,未来5年内,湖北省各地一律不再审批新设公立综合医院。同时,将严控现有公立医院的单体规模,县办综合医院床位数原则上不超过1000张,市办医院床位不超过1200张,省办及以上医院床位不超过1500张。
针对控制公立医疗机构的设置数量与规模等规划,彭俊表示:“将来,公立医院不应再是盲目扩张,走粗放式路线,而应该打造精品专科,走强而精的发展路线。”对于机构床位数超过标准的公立医疗,必须逐步压缩床位,可通过设置“院中院”将部分床位拆分到专科医院,或在医疗联合体内部调剂。不符合设置规划要求的公立医院,可转型为康复、老年护理、精神卫生、儿童医疗等专科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可考虑改制。
彭俊表示,目前湖北省内医疗卫生资源结构不尽合理,专科医院偏少问题突出。长期以来,儿科、老年康复科、精神科等都是医疗服务的薄弱环节,而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以及精神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科室都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所以,在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的同时,政府还鼓励这些医疗机构打造自己的特色专科。
“目前,精神科的床位为每千人口0.2张,很多患者只能选择在家治疗。老年康复科的床位为每千人口0.1张,我们规划5年后要达到每千人口0.4张床位。对于儿科,目前全省的儿科病床数为1.2万张,未来5年将加强儿童专科建设,力争病床总数达到2.4万张。”彭俊介绍,“未来5年内,湖北省要控制综合医院数量,加强儿童、精神、肿瘤、老年病、康复等薄弱专科建设。同时,省政府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类专科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站),以及口腔疾病、老年病、慢性病、临终关怀等诊疗机构。”
此外,未来势必会对儿科专科医生实行规范化培训,5年制医学生毕业后必须进入有资质的医院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年后成绩合格方可进入临床。儿科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将可为儿科输送更多的合格专科医生,以有效缓解医疗人才短缺、医疗服务不到位等现实难题。
针对《规划》提及的重点医院特色专科建设,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姚尚龙告诉《中国医院院长》,该院一直致力于打造以肿瘤为特色的专科医院,集中力量重点发展肿瘤特色专科,现已发展到近千张床位规模。“从国家政策来看,政府不希望公立医院的单体规模做大,却鼓励各医院打造符合本院特色的专科优势。”他表示,医院为各个院区制定了不同的发展规划,在将肿瘤专科、创伤专科等打造成强势学科的同时,医院还与其他医院联手合作,以“大带小”的方式拉动一些特色专科医院的发展,逐步建立起“专科医联体”。
为社会资本办医铺路
湖北省卫生计生委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末,湖北省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数已达到31.8万张,但是全省公立医院床位利用率却达到了103%,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大中型医院长期加床、住院难的问题。
[关键词]卫生文化 职业精神 医学道德
2007年,卫生部陈竺部长谈及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发展时提出:“实施‘以德兴卫’战略,加强卫生系统的职业道德和文化建设”,“继承、弘扬‘大医精诚’的医学伦理道德,重塑卫生系统良好形象,坚持卫生系统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根本宗旨。”
“品牌的背后是管理,管理的背后是文化”。我们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医疗卫生文化发展。为了实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卫生文化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科学持续发展。
一、卫生文化建设是卫生行业的根本性建设
卫生文化建设是卫生行业的根本性建设,为促进我国的卫生改革和卫生发展,更好的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卫生文化是一门“软文化”。 是中华民族文化体系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时代性,同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行业色彩。卫生文化对特定的群体意识存在潜在的影响,会产生无形的心理约束和激励作用。它不同于经济和政治,传统的民族文化能横贯历史,积淀在民族心理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从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等方面提高卫生人员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调节好自身与他人的关系。
作为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一种无形精神,它包括卫生人员的共同理想,信念追求,思想情操,价值观念,行为取向,技术水平,管理风格,生活方式等方面,为卫生人员普遍认可和遵守的具有卫生特色的价值观念,反映卫生行业群体意识和精神面貌,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凝聚作用,是卫生事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二、卫生文化建设重在卫生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人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价值观念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追求,讲究效益,追求利润成为很多人追逐的主流。但是医疗市场是特殊的市场,医疗卫生事业是公益利性事业,医疗行业形象对整个行业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卫生行业价值体系是新时期卫生文化建设的核心和重点。卫生行业价值体系是通过医务人员的知觉、信念、动机、期望等的文化心理,沟通人们的思想,产生对卫生事业目标的认同感,建立起一种强有力的精神和行为准则,并使其自觉不自觉地成为自己的行为方向,引导广大卫生事业人员到确定的目标上来,极大的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为实现卫生行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我国当前卫生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多变性以及各种错误思潮必然对卫生人员产生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使得少数人员医德滑坡,医风不正,严重影响到医疗行业的社会形象和公众信任。任何国家和个人,都需要有精神支柱,理想、信念就是重要的精神支柱。忽略了精神文化建设,就失去了一个人的灵魂。
2.医疗卫生单位长期以来只重视硬件投入和医疗技术的提高,而对文化建设却不同程度地有所忽视,大多停留在嘴上或纸上。还有些单位只注重卫生文化的表现形式,或只看到卫生文化的载体,对卫生文化的深刻内涵作了片面的理解。有的认为卫生文化就是文体活动,多举办几场球赛、放几场电影、搞几次文艺演出等一律称为文化建设,导致许多员工说起卫生文化就是文体活动;或认为卫生文化就是标语口号,许多医疗卫生单位到处悬挂如“视病人如亲人”等之类标语口号,员工们都认为这就是卫生文化;还有的认为卫生文化就是医疗卫生单位的标志。很多医院管理者认为,医院文化建设就是要设计一个漂亮的院徽,悬挂一面鲜艳的院旗,唱响一支雄壮的院歌仅此而已。这样的文化观念和管理理念对卫生文化建设十分不利。
3.在实际工作中,重经济,轻政治、轻文化。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卫生经济学界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倾向,就是割裂卫生经济与卫生政治、卫生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孤立地研究卫生经济,就卫生经济谈卫生经济,也导致了卫生文化长期被忽视,等到出现了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和声音时,很多有关文化建设的问题已成行业内部的顽疾,卫生行业形象也备受诟病。
四、卫生文化建设重在人的建设
人是卫生行业各种生产要素和特定关系中第一位、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只有全体卫生人员取得价值观上的一致,建立正确积极的卫生行业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引领整个卫生行业树立正气新风。充分每个人发挥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才能切实完成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
卫生文化建设重在人的建设,“以人为中心”,人性化服务。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满足患者的情感和心理需求,体现全方位的人文关怀。同时,也要把卫生人员的全面发展居于核心地位,没有卫生人员的全面发展就不会有卫生事业的现代化。要关心、关爱、关怀广大医务人员,充分满足每个人的权利、尊严等需求,进而充分释放每个人的专业技术价值。
通过建设卫生文化,在卫生行业广泛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全面展示良好的精神风貌,能够保证卫生事业发展惠及广大群众,切实保障人民健康、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张晓霞:大力促进和谐卫生文化建设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10):76
一、提高对医疗卫生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医疗卫生档案是各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疗、防疫、科研、教育、药品管理和卫生行政管理等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以及其他不同载体、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医疗卫生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必要条件和依据,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各医疗卫生单位必须重视医疗卫生档案工作,切实把档案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深入开发,确保医疗卫生档案工作规范有序。
二、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档案管理体系
各单位要根据档案管理需要,建立综合档案室,负责管理本单位所形成的全部档案,并明确档案工作的分管领导,配备相应的专(兼)职档案管理员,各职能科、室应该指定兼职档案员,协助做好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等工作,确保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医疗卫生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
各医疗卫生单位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书、会计、基建、设备、科研、教学、电子、病历等档案均应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私自保存应归档的文件材料。
四、加强档案工作的制度建设
各医疗卫生单位应根据自己的职责,建立相应的归档制度,保管、保密和利用等制度,明确档案室、档案员的职责范围,以确保档案工作有章可循。
五、加强医疗卫生档案的管理
[关键词]中世纪盛期;市民观念;医疗卫生
“中世纪盛期”一词,通常用来描述十一世纪后期、十二及十三世纪经济文化放射异彩的时期。”[1]146此时,西欧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着显著的发展。随着商业的复苏和交换经济的恢复,不仅促进了城市的繁荣,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便是造就了一批中等阶层(bourgeois),也就是市民阶级。马克?布洛赫在《封建社会》中提出:“早在11世纪,源于法文的名词bourgeois(市民),很快作为惯用语被各国所采用,用作骑士、教士和农奴等词的明确的反义词。如果说这样一个聚合体仍是籍籍无名的话,那么,其中最活跃的居民――商人和工匠的职业是最典型的城市职业――则被公认为独特的社会群体,有着独特的名称”[2]576中世纪城市的市民有“大市民”与“小市民”的区别,其中的“小市民”便是本文在这里重点阐述的对象,也就是马克?布洛赫在《封建社会》中提及的这类人。
城市兴起初期,基督教思想在广大市民的意识形态领域中居于核心的领导地位,牢牢统治着城市市民,并深刻地影响着市民阶层医疗卫生观念的形成。那时,市民的医疗卫生状况是令人堪忧的。普通市民及穷人的主食大多为大麦、燕麦、黑麦及豆类混合加工而成,烘烤一次便放上好几天,食物不是变冷就是变质,而没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市民们常常受到坏血病的困扰。粗麻的衣服使其接触皮肤时经常导致皮肤瘙痒而难受不堪。洗澡在群众中则更是罕见。在冬季更是,寒冷的住宅,肺炎更成了市民的杀手。城市的住房更是拥挤破烂不堪,狭小、纵深的房屋,采光极差,昏暗潮湿。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中世纪市民仍有着强烈的幸福感,巴黎以“人间的天堂,世界的玫瑰,宇宙的慰藉”而著称。实际上,市民强烈的幸福感正源于其思想中树立的基督教传统观念。在他们看来,人来到世上就是为了赎罪,为此,他们必须忍受着各种苦难,他们认为身体与上帝密切相关,疾病则是上帝对自身的惩罚、审判,是必须遭受的一种磨难。“修士们认为健康的身体意味着健康的灵魂,而不关心自己的灵魂就意味着对上帝的亵渎。”[5]51另外,教会认为清洁与神圣一样地受尊重,而沐浴则是性道德败坏之源泉。基督教对市民观念的牢固控制,严重阻碍了此时城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中世纪盛期,城市的医疗卫生状况有所改善,可以说,这与市民医疗卫生观念的转变息息相关,那么促使市民医疗观念转变的因素有哪些,下文将从市民的主人翁精神、大学的兴起以及东方医学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市民的主人翁精神促进医疗卫生观念的转变
城市兴起后,城市拥有的自由、民主的环境为市民主人翁精神的产生提供了土壤。这种新变化首先便体现在市民对权力的追逐和对个人自由的向往上。诚然,它恰恰体现了市民自我意识正在逐渐形成。“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市民阶级是一个新生的社会阶层,他们的要求与倾向与当时基督教的社会价值观是极不相同的,甚至可以说是针锋相对的。”[10]87
此时的市民为展示其个人的能力与尊严,体现其作为城市主体的价值所在。在政治上,他们通过城市自治运动与联合世俗君主展开王权反对教权的斗争中表现出来。在经济上,则体现在追求利润和获得财富的满足。当这种思想作用于医疗卫生方面则体现在思想上的自由、独立与相应在行动上的表现相统一。“一个现实的世俗的社会正在封建的和教会的双重束缚下缓慢而又稳步地向前发展。”[11]2
城市兴起后,城市的医疗卫生状况也有着变化发展。因此,市民的主人翁精神在医疗卫生方面则体现在:市民们开始认为关注城市医疗卫生事业是作为城市一份子而必须担负的职责所在。他们通过颁布各种卫生条例来参与市政管理,如禁止在街上倾倒各种垃圾,禁止居民往河中倾倒垃圾或浣洗衣物。另外,城市卫生条例还公布,所有城市中的居民无论男女,都要清扫全国的街道,每个人都必须保持他居所前面的卫生。而他们家中的各种垃圾都应该用马车运走,放在门外的时间最多不超过三天。
二、大学的兴起促进了市民医疗卫生观念的转变
中世纪盛期,大学教授的医学课程与城市兴起初期的医学内容已有很大的不同。此时的大学虽然以宗教神学为指导思想,但其教授的课程已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化、科学等等,其宣扬的思想理念和治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知识分子价值观、世界观的变化,大量存在于城市的知识分子便通过各种形式对城市市民观念施加着重要的影响。
那时大学有四种‘职能’:艺术、法律、医学、以及神学。文科则是更高‘职能’的基础。学习古代哲学是文科中的一个主要部分,但是教会对大学教授许多古代思想家的教义而不满,例如亚里士多德和阿里斯塔克斯,因为他们坚持地球围绕着太阳转,这与教会坚持的太阳围绕着地球转的‘宇宙观’是格格不入的。大学中教授的古典医学理论,突破了宗教的束缚,具有着唯物的特点。古典医学的奠基人――希波克拉底否认疾病的超自然理论,把医学的研究重点转向人本身。古典医学认为疾病的产生是由于机体内部的紊乱而引起的,它是生理变化的产物,与上帝对自身的惩罚无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基督教传统的疾病观,使城市市民以新的思路重新去审视与对待社会的医疗卫生事业。
另外,大学所倡导的自由主义和理性主义思想有助于市民突破传统医疗卫生观念。中世纪盛期传播的人文主义思想,它所坚持的以“人”为核心,人性超越神性,倡导个性的独立和意志自由的理性主义观点,正慢慢打破基督教神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促进市民自我意识的增强。而市民自我意识正构成了中世纪的市民文化,它代表着新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正如钱乘旦先生所说:“市民社会是欧洲现代化的前提。”[16]10而市民的自我意识便体现在:一方面,他们不再认为生命属于上帝,而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另一方面,保持健康是自己的权利,是追求更好生活的保障。因此,这种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的观点使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及健康状况。
三、东方医学的广泛传播促进了市民医疗卫生观念的转变
在12世纪和13世纪时期,众多动力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使市民的道德标准和生活方式变得更加文明。13世纪,随着及翻译运动的兴起,促使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往来,其中之一便是阿拉伯医学的传入。此时的阿拉伯医学处于极盛时期,它因吸收古希腊罗马文化、中国及印度的医学而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阿维森纳便是阿拉伯医学的集大成者。其《医典》中认为鼠疫、天花等传染性疾病是由一种看不见的病原体所致。这与西欧基督教会宣传的“疫病”是上帝迁怒于人间的罪人的观念格格不入。同时,他注重保健和心理治疗,认为医院应建立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方,而医院则必须要保持卫生的清洁与室内的整洁。当时,阿维森纳的《医典》已作为大学中指定讲授的教材。随着阿拉伯医学在西欧的传播,这种崭新的医疗卫生观念不可避免的将对中世纪市民的医疗卫生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此时的市民中,体干净者增多,并已有了为数不少的私人厕所,公共澡堂则更体现了市民对个人“13世纪时,日耳曼、法兰西、英格兰许多城市都有公共澡堂;一位学者推算,1292年巴黎人洗澡的次数较之12世纪为多。的部分收获是回教式公共蒸浴的传入欧洲。”[17]647“13世纪巴黎有不少于32处澡堂,1268年的文献记载,蒸汽价格是2便士,浴缸洗澡4便士。13世纪的埃尔夫特的澡堂洗澡的情形与今日无异。”[18]289东方医学理论的传播促使西欧市民医疗卫生观念的转变,而这种观念的变化又使得中世纪盛期的生活更加文明,社会更加进步。
中世纪盛期,思想最活跃、最开明的阶级――市民阶级,其具有的强烈的怀疑意识及创新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世纪医疗卫生的发展,并促使其不断进步。而中世纪盛期医疗卫生发展的历史便是市民逐步冲破神性束缚、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的的历史。
参考文献:
[1][美]C.沃伦・霍莱斯特.欧洲中世纪简史[M].陶松寿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法]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6][英]约翰・麦克曼勒斯主编.牛津基督教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10]郝宏桂.论中世纪西欧的市民生活与市民文化[J].盐城师专学报,1998(4).
[11][美]巴林顿?摩尔.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16]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17][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信仰的时代[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
2010年11月6日,首届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实践论坛暨郑州市“片医负责制”服务模式交流大会在郑州市举行,郑外“片医负责制”开始向全国推广。之后,各类媒体纷纷对郑州开创成功的“片医”模式进行采访和报道,许多城市甚至英国、德国、沙特等国家都纷纷派出考察团到郑州考察学习。
郑州“片医”模式
1999年,时任郑州市人民医院院长的顾建钦决定,在郑州市率先由大型综合性医院领头,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以期拉近医务人员与社区居民的关系,做好医疗卫生服务。12年前的这一尝试,成为郑州市“片医负责制”的起点。
“片医负责制”就是把传统的医疗卫生机构职能“搬”到社区门口。这一服务模式要求每一位责任医生和护士必须走进自己分管的社区,走进居民家庭,以预防保健任务为主,从传染病管理、妇女儿童和老年保健、慢性病管理及重点残疾人康复等方面,向社区家庭的每一位成员提供全程医疗卫生服务。
顾建钦曾在英国诺桑比亚大学学习并获得公共卫生和社会保健管理硕士,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接受管理培训。他介绍说,郑州“片医”模式,不同于英国的全科医生模式,也不同于美国的家庭医生模式,而是融英美发达国家的实践于一体,且具有中国特色,着力构建“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型就医模式。
郑州“片医”模式,每个社区按1000户~1500户居民划分成若干服务区,每个服务区配备1名医生和1名护士,每3000户~4500户居民配备1名防保人员,组成一个“片医”小组。“片医”小组负责对辖区内的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精神病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进行管理,签订医疗保健协议,实施一对一服务。居民有个头疼脑热,可以就近诊治;行动不便者打个电话,“片医”将提供快捷的上门服务;需要转院时,“片医”会帮助预约专家,开辟绿色通道。
十几年来,郑州“片医”模式通过对基层公立医院、企事业职工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进行改造、转型和向社会公开招标等多种途径,基本完成了郑州市城区和农村的卫生服务网络的构建,打造出了中心城区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
健康管理进社区
郑州“片医”模式,提出了贴近居民的“十进社区”服务:即健康教育进社区、妇幼保健进社区、基本医疗进社区、慢病指导进社区、康复辅导进社区、免疫规划进社区、中医中药进社区、精神卫生进社区、关爱老人进社区、体质监测进社区。
通过这些服务,慢性病患者学会了合理用药、科学保健,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了医药费支出;残疾人、精神病人得到了系统的康复训练;社区居民在各个生命周期里掌握了科学的生活方式和保健知识,享受到了较完善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这一模式注重对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实现了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的转变。该模式有望改变长期以来大医院专家教授95%的精力看常见病、多发病的现状,保证高级医疗人才在临床上主要看大病、重病。
顾建钦说:“务实发展是一切工作和事业的根本。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更要务实为民。要让人民群众看病不再难,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关键在做。”
这是一份责任
作为一名卫生行政管理人员,顾建钦对医疗卫生服务改革有着高度的责任、浓厚的兴趣且充满激情。当医疗卫生改革面临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的矛盾时,医院成为这种矛盾激化的前沿阵地。医院该给患者什么?真正的医疗卫生服务是什么?现代医院如何去规范经营、有序管理和科学发展?区域和国家如何成功开创一种医疗卫生服务的全新模式,实实在在地服务于广大民众?成为顾建钦深深关注并思考的问题。
郑州“片医”模式的探索、实践和成功的事实,较圆满地回答了医疗卫生服务该给患者什么这样一个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心血管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葛均波调研这一模式时说:“我在德国行医时—上午看7个病人,但在上海一天要接待100多位病人。因此,我国迫切需要推广郑州‘片医’这样的模式,建立一套科学的转诊分流体系,引导患者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就诊重心下移,让社区医师承担一般常见病的诊治任务,改变长期以来大医院专家教授95%的精力看常见病、多发病的现状,保证高级医疗人才在临床上主要看大病和重症病人。”
一、工作职责
(一)负责高考期间的医疗救治工作。组织市区医院、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做好医疗保健、急救预防和防暑降温准备,特别要做好中暑等突发性疾病的救治工作。
(二)负责高考期间的食品卫生监督保障工作。对考点学校的食堂及周边的餐饮业、服务业开展食品卫生大检查。采取积极防范措施,对集中接待参加考试学生的酒店等餐饮部门进行卫生监督检查,确保饮食卫生安全。对不符合餐饮卫生管理条件的餐饮店进行严肃查处,直至停业整顿,严防考生集体中毒事件发生。
(三)负责高考期间疾病控制工作。重点做好对突发病、流行性传染病的监控和预防工作。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成立市卫生局市区高考期间医疗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林芳立同志任组长,副局长周延萍同志任副组长,市直有关医疗卫生单位行政主要领导及市卫生局医政和中医科、卫生监督科、疾病控制科负责人为成员,领导高考期间医疗卫生保障工作。二是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医疗组、卫生监督组和疾病控制组,办公室设在局医政和中医科,由局医政和中医科科长任主任,局卫生监督科和疾病控制科负责人为副主任,市直等有关医疗卫生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负责协调、指导高考期间医疗卫生工作。医疗组、卫生监督组和疾病控制组分别负责高考期间医疗救治、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工作的落实(附件)。三是高考期间医疗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单位成立相应的机构,制定工作方案,落实本地本单位的工作。
(二)实行包保责任制
1、医疗救治。市中心医院、一医院、中医院、康达医院落实城区考点医疗机构主要责任,并实行包点责任制。即市中心医院负责市四中、五中、二十二中、三十六中、襄樊学院附属高中;市一医院负责市一中、八中、八中新校区;市中医院负责市三中、九中;康达医院负责襄樊致远中学、二十四中的医疗保障工作,并畅通院内急救绿色通道,与院急救做好无缝对接。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负责做好院前医疗急救工作。
2、卫生监督。实行定单位、定职责、定人、定岗,安排卫生监督员,在高考期间,对考点学校周边的食堂及餐饮业进行公共场所和食品卫生监督检查,确保食品和公共场所卫生安全。市卫生监督局负责市一中、三中、四中、五中、八中、八中新校区、九中、二十二中、二十四中、三十六中、襄樊学院附属医院考点的保障工作;襄樊铁路防疫站负责襄樊致远中学考点的保障工作。
3、疾病控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做好对突发病、流行性传染病的监控和预防工作。
(三)实行责任追究制。各地各单位的行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相关工作人员,是高考期间医疗卫生工作的责任人。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影响高考顺利进行,将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做好高考期间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思想的具体体现,是高考安全的重点工作。各地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健全防范和处理机制,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保证医疗卫生保障的快速反应和应急措施到位。
(二)各司其职,制定方案。各地各单位要根据工作职责,结合实际情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制定周密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精心准备,认真落实,确保高考医疗卫生保障工作万无一失。
(三)精挑细选,确定人员。各地各单位要按照业务素质精,政治素质好,团队意识强,组织纪律性高的标准,挑选身体健康、听从指挥、乐于奉献的医务人员,从事高考医疗卫生的具体工作。
(四)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各地各单位要对从事高考医疗卫生工作的人员进行政治思想和业务技能培训,明确职责,讲明要求,强调纪律,提高其素质,为完成高考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履行职责,完成任务。各地各单位必须强化责任,重点做好高考餐饮食品卫生、医疗救治工作,切实履行报告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使每项工作任务按规范按程序落实到位。
附件: 2、20xx年市区高考期间医疗卫生领导小组办公室名单
3、20xx年市区高考期间医疗卫生领导小组医疗组名单
4、20xx年市区高考期间医疗卫生领导小组卫生监督组名单
5、20xx年市区高考期间医疗卫生领导小组疾病控制组名单
附件1
20xx年市区高考期间医疗卫生工
作领导小组
组 长:林芳立 市卫生局局长
副组长:周延萍 市卫生局副局长
成 员:吴富常 市中心医院院长
张小平 市一医院院长
段华汛 市中医院院长
熊全庚 市康达医院院长
李仁连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雷明生 市卫生监督局局长
周开国 市卫生局医政和中医科长
汪 耀 市卫生局卫生监督科副科长
万永凌 市卫生局疾病控制科负责人
附件2
20xx年市区高考期间医疗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 任:周开国 市卫生局医政和中医科科长
副主任:汪 耀 市卫生局卫生监督科副科长
万永凌 市卫生局疾病控制科负责人
成 员:刘文卫 市中心医院副院长
付度关 市一医院副院长
乐才文 市中医院副院长
李春国 市康达医院副院长
马先海 市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
附件3
20xx年市区高考期间医疗卫生工作医疗组
组 长:周开国 市卫生局医政和中医科科长
成 员:刘文卫 市中心医院副院长
付度关 市一医院副院长
乐才文 市中医院副院长
李春国 市康达医院副院长
负责高考期间医疗救治工作的落实。
附件4
20xx年市区高考期间医疗卫生工作卫生监督组
组 长:汪 耀 市卫生局卫生监督科副科长
副组长:孙 浩 市卫生监督局副局长
成 员:市卫生监督局卫生监督员
负责高考期间卫生监督工作的落实。
附件5
20xx年市区高考期间医疗卫生工作疾病控制组
组 长:万永凌 市卫生局疾病控制科负责人
副组长:马先海 市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
成 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