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1:38:55
导语:在工业经济增量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受保监会中短期存续产品新规、产品费率市场化改革等诸多因素的多重影响,国内的保险行业显然走到了一个拐点,到了需要下决心改变过去的发展方式的时候了。
日前,保监会公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保险行业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5万亿元,同比增长32.18%,前三季度保费规模超2015年全年水平。即使保费大幅增加,但是保险公司的经营效应仍然处于下降通道中,前三季度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5.68%。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净利润增速整体并不理想,但上市险企三季报中却透露出一个重要信号,即同期保险四巨头中有三家都获得了证金公司的微幅增持,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险企的“含金量”。
上市利润增速“三降一升”
与整体行业类似,今年上市保险公司前三季度的成绩单并不好看,但也符合市场预期。
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太保四大保险合计净利润836.5亿元,同比下降20.93%。
具体来看,只有中国平安逆势增长,实现净利润565.08亿元,同比增长17.1%;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国太保分别实现净利润135.28亿元、47.86亿元、88.2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0%、44.6%、41.3%。
营业收入方面,四家保险公司的平均增速为5.3%,排名居前的是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增速分别为15.4%、10.3%以及7.7%。只有新华保险的营收出现了下滑,为-12%。
在营业收入的构成中,除去中国平安由于业务结构多元化外,其他三家保险公司已赚保费与投资收益两项合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99%以上。由此可以看出,今年前三季度,由于投资收益的下滑,已赚保费对于保险公司的营收贡献的比重正在提升。
数据显示,除新华保险外,其他三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保险业务收入保持高增速。其中,中国人寿保险业务收入约3763亿元,同比增长21.19%;中国平安紧随其后,前三季度整体保险业务收入3593亿元,同比增长21%;中国太保前三季度保险业务收入1891亿元,同比增长17.9%;新华人寿保险业务收入为934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946亿元略有下降。整体来看,四大上市险企前三季度保险业务收入合计为10182亿元,同比增长18.1%,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保费收入。
两大因素导致利润大幅度下滑
保险行业的商业模式,其实很简单,就是在为别人承担风险的同时,用别人的钱去赚钱。换言之,保险行业的利润主要来自投资,而不是保险业务本身。
国内保险的投资,近年范围不断扩大,包括定期存贷款、债券投资、股权投资、证券投资基金及另类投资等。权益类投资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因此在市场行情好的时间里,保险公司大赚特赚,在行情差的时候,利润则大幅度下降。
今年以来,国内资本市场面临“资产荒”,加之股市持续震荡,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不断下行。前三季度,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总投资收益率为4.9%,低于去年同期的7.8%。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率为4.43%,去年同期为6.88%。由于权益类投资价差收入减少,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为849.45亿元,同比下降30.3%。
对于净利润下滑,中国人寿也表示主要受投资收益下降及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更新的影响,这两个原因也是影响保险行业的共性因素。
至于中国人寿提到的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更新也是上市险企净利润大幅下滑的一个原因。根据新会计准则要求,在基准利率下行过程中,寿险公司须对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进行调减。这一指标下调后会带动准备金成本项上升,从而“吃掉”保险公司不少利润。
海通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今年债券、存款、非标收益率均显著下降,权益投资收益率目前来看并不乐观,另类投资配置难度加大,利差收窄属大概率事件,准备金折现率的下调对于各公司利润均产生负面影响。
不过也有来自《2016-2021年中国保险业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显示:险企收益下降很大一部分是受权益类投资的影响,不过这也跟去年的大牛市有关,导致去年整体收益增幅太大,反观今年,反而觉得是下降了,其实整体收益还是在正常范围内,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四家公司中,只有中国太保披露了2016年三季度末的投资资产配置情况,三季度末较中期资产配置差异并不大,主要增加了债券、债券投资计划、权益类基金、债券基金、优先股等配置。
传统寿险业务转型继续深化
保监会副主席黄洪日前在出席相关会议时说,与四季变化一样,人身保险也有生、长、收、藏等运行周期,而影响这一运行周期的因素中,利率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低利率的影响更大。
目前,人身保险业正面临五方面冲击:一是对过于依赖利差的定价机制产生冲击;二是对资产驱动负债的商业模式产生冲击;三是对放大资本杠杆的扩张路径产生冲击;四是对激进投资的应用方式产生冲击;五是对传统思维定式的风险管理体系产生冲击。
这也是目前寿险行业尽管保费在快速增长,但整体的经营效应却在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
面对市场冲击,各家寿险保险公司必须进行转型。而相较资产驱动负债的寿险,传统大型寿险公司提早进行了布局。
在四家上市保险企业中,新华保险是最早提出转型发展的公司,今年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万峰履新,再次表态要更加深化公司的转型发展,聚焦期交业务,收缩趸交业务,着力优化业务结构。按照此前新华保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万峰所透露的,2017年将全部甩掉趸交业务。
此前,新华保险的业务结构调整,令保费增速下滑,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但现在看来,公司可以说是未雨绸缪。
如今新华保险调整初见成效,公司前三季度首年期交保费收入190.5亿元,同比增长44%;趸交保费收入221.8亿元,同比减少33%。从分渠道结构来看, 保险营销员、服务经营、银保渠道分别占比30.58%、9.68%、59.74%,与上年同期相比,银保渠道占比下降11.82%。
三家获“国家队”增持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上市保险净利润整体增速并不理想,但“国家队”却进行了小幅度的增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于保险公司发展的肯定。
截至三季度末,证金公司持有中国人寿的股份比例由今年上半年末的2.03%增至三季度末的2.09%,持股数量为5.92亿股;持有中国平安的股份比例由4.02%增至4.05%,持股数量为7.4亿股;持有新华保险的股份比例由2.79%增至2.86%,持股数量为0.9亿股。
市经委指导、支持、帮助下,全县各级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胆创新、锐意进取,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克服干旱的不利影响,加大对企业的指导、引导、服务,加快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融资协调,缓解企业困难,确保企业经营生产正常运行。年上半年(月)全县工业完成总产值13.7亿元,年县经济局的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11.08亿元,比上半同期下降65.8%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2.6亿元,同比下降5.04%主要产品完成情况:
同比上升413.02%焦炭完成48万吨,8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呈现4增4降的情况:四增是水泥完成33.5万吨。同比上升24.7%铁合金完成277吨,同比上升118.1%发电量完成7039万度,同比上升30.78%四降是原煤完成85.58万吨,同比下降6.01%精锌完成929吨,同比下降17.1%黄磷完成208吨,同比下降57.1%陶质砖完成4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4.4%。
一、强化发展理念。
国内经济在强大投资和消费一系列政策的有力拉动下出现回升向好趋势,今年以来。企业发展外部环境有所好转,上半年的企业工作重心逐步转向推动工业企业快速发展。
全面总结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制定县工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1开展调研。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2加快调整,落实全县工业生产技术产能基本情况,抓紧落后生产能力淘汰计划,加大关停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经过努力上半年,落实完成焦化有限公司15万吨焦化生产能力的淘汰上报工作。
促进企业加快投资,3加快在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指导、服务。形成新的产能,提高闲置资产的利用率,确保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经过努力推动明丰公司60万吨水泥技术改造项目继续实施。
落实县百货公司,4配合相关部门。云师青酒厂通过招商引资改善计划,并完成基础性工作。
引导企业管理创新,5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强化企业素质,确保企业的稳定和发展.上半年组织耗能万吨以上企业进行了节能培训。
加强对在建项目的投资管理,6加强对项目投资的管理。根据县委政府的要求。加大对工业经济的投入,确保项目的按计划实施,为全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打好基础。
7努力推动非公经济的发展和乡镇企业发展。
随着全县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今年以来。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民间投资的不断增加,全县的非公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同比增长9.48%有从业人员26730人,年非公经济有企业户数7522户。占年计划29679人的90.1%同比增长8.24%实现上缴税金11233万元,占年计划24049万元的46.7%同比增长11.35%实现注册资金142655万元,同比增加0.12%实现增加值47384万元,占年计划24.8亿元的19.1%同比下降18.1%。
占年计划138619万元的24.7%同比增长146.93%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16164万元,年月份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34239万元。占年计划62571万元的25.8%同比增长73.55%实交税金1378万元,同比下降1.36%。
二、加强宏观管理职能。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和平稳运行。
总结全县工业经济上半年存在各种情况,1强化对全县工业企业的跟踪监测、调查分析。及时采取各种措施,指导企业挖潜增效,确保全县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
强化综合协调,2加强对企业调研工作。加强同各部门的协作,努力解决企业融资瓶颈,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
维护企业权益,3积极开展企业减负工作。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确保人民生命安全。4加强盐务管理。
三、加强机关建设。
结合“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建设,1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规范单位各项工作流程,不断提高机关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单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工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严格执行党的规章制度,3认真做好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在困难时期与广大群众一道,自觉维护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经济局广大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4认真开展抗旱振灾帮村工作。面对百年未遇的旱灾。为抗旱振灾捐款8000余元,并积极通过各方协调抗旱资金18万元。
保证了上情下达,5认真做好了县委、政府及市经委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下情上报和政令畅通。
一、临江工业发展现状
临江市地理位置偏远,工业基础薄弱,制造业装备落后,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但区域优势突出,矿产资源、林下资源丰富,区域特色明显。发挥优势,发展特色工业,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特色富市、开放兴市,打资源牌、走特色路不动摇,以绿色转型发展为主线,统筹“四化”同步,是工业结构调整的主线。
1.临江工业经济由“快速发展”期进入“转型调整”期。工业结构调整步伐逐步加快,从原有冶金采矿行业一枝独大的格局,逐步调整为硅藻土、冶金行业占比超半、平分秋色,医药、能源行业强势跟进、不断壮大的多元化发展格局。目前硅藻土、冶金、医药、能源行业的规模企业户数、产值、纳税分别占总量的77.8%、75.34%和91%,已成为临江市工业经济的主体支撑
2.资本增量结构出现较大变化,民营经济成为工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全面贯彻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制定出台了“临江市落实白山市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实施意见的操作办法”,开展了“我为民营经济建言献策”活动,不断加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为推进素质提升,采取邀请专家授课和组织参加上级培训方式,提升管理者、创业者素质。民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的户数、产值、实缴税金等指标均超过总数的80%,主体地位全面确立。宝健木业、利生源、嘉合康宁等为代表的一批民营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当前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量。
3.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设立了吉林省生态环境材料院士工作站。新认定省级技术中心4户,全市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6户。长白山山茶、长白山人参露、TS112型低温催化剂等6个产品认定为省级新产品。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9%。宝健木业的纳米二氧化钛硅藻土复合材料、金豹木业的硅藻土地板、东锋公司稀土镁合金、利生源公司人参露及蜂蜜果汁饮料系列产品、健维生物科技公司二轻槲皮素等转型新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临江市硅藻土行业由原来单一产品助滤剂为主正加快向多领域、功能型新材料产品升级。已研发了硅藻土超细二氧化硅、硅藻土保温隔热砖、硅藻土橡胶补强剂、甲醛去除剂、污水处理剂等6个新产品。
二、工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处偏远山区,工业经济层次相对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源和能源消耗依然偏高,与目前以高新技术带动工业经济增长格局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竞力能力不强
(1)硅藻土行业。一是硅藻土资源综合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二是企业布局“多、小、散”,集中度不高,单体规模小,缺少旗舰企业引领。三是产品趋同、竞争压价导致没有把稀缺的资源效益最大化。
(2)木加行业。受限采限筏影响,林产品加工产业急剧萎缩,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增大,产业转型发展所需的融资、技术、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配套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3)大健康产业。产业内企业分布散、集聚度不高、关联度不强。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主要表现为仿制药多、创新药少,大路产品多、名牌产品少。人参深加工转化率较低,主要以出售原料为主。加之市场开拓滞后,大部分产品市场占有率低。业内严重缺乏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2.后备小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市场竞争力不足仍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市规模以下企业小而不精、不强,自我发展能力弱,企业生产经营的交易成本较高,且有部分企业为小规模或家庭式作坊,生产的产品数量少,质量不高,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缺乏市场竞争力。
3.经济结构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
(1)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从序列上说呈现出的是“二三一”的产业结构,但我省重化工业占比较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临江市第二产比重为54.3%,比全省高4.6%。工业经济增长乏力,支柱产业创新转型不快,新兴产业接续能力不强。
(2)民营经济起较晚,民营企业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民营企业一部分由集体改制形成,国企遗留问题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一部分是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新建的民营企业,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管理,抗风险能力差,企业寿命短。
三、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思路
1.支持企业绿色转型,健康发展
铆定工业是绿色转型发展的“主战场”,力促工业经济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稳中达效。鼓励支持一批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挂大靠强、上市融资等方式,成为极具区域竞争力的龙头型企业。加快配套企业建设,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配套企业铺天盖地的产业发展格局。要对落后产能进行改造和淘汰,以能耗控制、环境容量等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资源循环利用、综合利用水平,推进低品位硅藻土、煤矸石、铁矿石尾矿等资源综合利用。
2.支持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
搭建“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鼓励企业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中国矿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借助“外脑”助推新型矿产新材料、医药健康新产品研发,促进研发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大政府研发投入,以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共建的形式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和省检、国检中心,支持硅藻土研究所、吉林省生态环境材料院士工作站、东锋镁科学研究院等行业研发平台建设,不断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扶持重点企业建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鼓励企业通过直接购买、服务外包、技术入股等方式取得科技成果。要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科技创新团队、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建设综合类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订单式培养一批技能型人才,为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第一个问题:就是找差距
结合“解放思想找差距、认清县情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对**的县情、**的工业有客观清醒的认识,以便准确把握问题的根源所在。
第一,工业地位。我们要实现今年县人代会确定的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工业是“重头戏”。**年全县完成GDP85.6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增加值34亿元,同比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0户,实现总产值35亿元,同比增长46.4%,实现增加值10.5亿元,同比增长3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1.4:45.1:33.6。工业占GDP的比重达40%,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工业拉动全县经济增长8.3个百分点;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25.3%,对税收的贡献率达61.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09.6,同比提高36.8个百分点。**与周边区县相比,在矿产资源、水利资源、交通资源占比较劣势,我们的农业、土地、劳力就是这么多。我们的经济靠什么?要靠工业,但还相对薄弱。虽然目前我们的工业总量小,但工业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去年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以工业为主,工业经济占县级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所以,工业是非常重要的。没工业,就没有经济的发展。**的工业如何发展?关键要立足相对丰富的土地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发挥**人敢于拼搏、敢闯敢冒的优势,把这些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做好工业,**的经济发展就大有希望。
第二,正视差距。目前,我县工业发展从自身发展的基础来讲有差距,与周边区县相比差距更大。规模工业不大不强,其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不大,去年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30%,远低于**68%和全国88%的平均水平,而且在一小时经济圈中的位次靠后,在20位左右;还有后移的危险。工业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不高,企业竞争力不强等,都说明了我县工业经济与周边区县的差距越来越大。如果**不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就没有希望,就没有应有的地位和形象。
**工业经济为什么相对落后,占的比重低?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一方面是科技创新主动性不够。纵观国内外,凡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科技实力也就越强。以深圳和**为例,**年深圳的GDP为6765亿元,**为4111亿元;深圳的专利申请量达3.5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92万件,占申请总量的53.6%,而**的专利申请量为6700多件,其中发明专利1601件,仅占申请总量的23.8%。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已成为深圳领先的重要因素。**就更差了,去年全年的专利申请量仅75件,发明专利才5件,分别占到全市的1%和0.3%。科技创新实力不足,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严重影响了我县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受资源、交通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我县目前还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更没有一条高速铁路,仅最近的成渝铁路也离县城有近半小时的里程,区位上的劣势也制约了我县的发展。
第三,面临形势。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我们迎来了摆脱**工业乃至整体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状况的难得发展机遇。从大环境来看,**“三老三新”机遇的联动效应、一小时经济圈的顺利推进、成渝经济区的启动建设,必将推动全市经济社会保持较长时期的快速发展;从**的发展形势看,水、电、气、路、资金的制约瓶颈将逐步缓解,发展势头将进一步增强。市里对加快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为我们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的五金、铸造产业等市里非常支持,作为重要产业来发展,建立了科技服务平台,这些为加快工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只要我们在建设中找准位置,能够结合得好,我们很快将有一个发展的春天。从趋势来讲,我们必将获得很好的机遇,渝大高速公路、玉滩水库的建设、邮亭110KVA变电站的建设、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市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市五金质量检测中心的挂牌,将使我县区位劣势得到改善,发展环境将会越来越好。所以我们要增强信心,找准突破口,乘势而上,在现有的条件下做出最大的努力。我们不仅要和别人比做了多少亿,更要比在现有的条件下每个人是否做出了最大努力。
第二个问题:就是促发展
今年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项目推进年”。要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8亿、同比增长30%和GDP达100亿元、增长16%的目标,主要就是看项目如何推进。全县经济工作的重点就是项目建设,项目建设的重点在工业,也就是说工业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在这方面有新突破。我所说的新突破,是跨跃式的突破,是晋位争先的突破。这里,我就工业的新突破强调四点:
第一,“点”上要有新突破。就是说具体的项目、具体的企业要有所突破。一要实现存量的膨胀。我县现有的110家规模企业,如何做大做强,就是要靠存量的扩张。在存量上,我们要抓好红蝶、元和的锶盐化工,春兴胜科的技改,兴业船舶的资产重组;在其它领域,大家还要多思考、多想办法。二要实现增量的扩张。一方面,要通过竣工投产一批项目来扩张增量。当前,结合项目推进,重点要抓好入园项目的开工、竣工、投产工作,怎样从嘴上到纸上,从纸上到地上,这个就是“点”上突破。新的增量方面,不仅要抓好博一瓷业、永航钢铁项目的开工建设;还做好项目的储备工作。要印成招商册子,带出去招商。哪个单位什么项目,哪个部门有什么项目,哪个乡镇有什么项目,你们要研究清楚,然后按照招商的要求,变成招商条件,做到心中有数。我们的储备项目是要拿得出去的。要以企业为主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我县投资,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第二,“线”上要有新突破。也就是说,我们的产业集群要怎么突破。我们现在的五金汽摩、锶盐化工、农副产品和旅游产品加工、建筑建材、新兴产业五大产业集群虽初具规模,但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今年我们在“线”上的突破,就是要把这些行业的产业链做好。我要强调的是,抓好五金产业要着眼于“六个力”,即“强力推进产业,大力建设市场,全力建设园区,协力搭建平台,努力争取支持”,这样我们的五金产业链条才会越做越大。除了五个产业,还有各优势企业都要认真做好。只要有利于发展,不造成污染,我们就要做,而且要大胆做。我们抓项目,就是要做到能够发展的企业,我们都支持,不管你是什么行业,不管你是什么性质,不管你在哪里,在园区内我们支持,在园区外我们也支持。我们讲的五个产业和工业园区,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但我们不排斥发展其它行业。所以我们今年“线”上的突破就是要抓好五个产业和有潜力的企业。
第三,“面”上要有新突破。**工业之所以没有“量”,就是我们没有“面”,因为“点”很小,形不成“线”,也就没有“面”。有了“面”才能构成“立体空间”。我们的工业经济什么时候能够发展成“立体”状,我们的量就上去了。县委十二届二次全委会明确提出了打造“宝邮路特色工业经济带”,**工业“面”上的突破,着重是园区建设要突破。坚持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加快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把园区作为工业经济建设一个大载体,想方设法把园区的基础设施、入园项目抓好,特别是新入园的项目。同时,今年县里要求,每个招商组团都要有一个5000万元以上的新项目入园,大家一视同仁。如果园区建设抓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就没有未来。
今天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认真总结20*年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表彰先进,传达贯彻全市工业会议精神,全面部署20*年工业发展措施,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全年工业发展目标任务。会上,区委徐书记将就今年的工业经济发展作重要指示,请与会人员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年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工业立区效应进一步凸显
过去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工业战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坚持“工业立区”发展战略不动摇,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区工业经济保持了强劲发展态势,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呈现出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工业立区的效应进一步凸现。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工业经济高位运行,质量效益稳步攀升。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综合指数达231.7,比20*年提高20个百分点;全区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9.28%,产销衔接良好;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81.1%;三次产业比重为14.7:55.7:29.6,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提升8.7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攀升,达到49.7%,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2个百分点。
(二)支柱产业初步形成,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45户,比上年度新增15户,净增12户,其中精细化工企业18户,机械电子企业8户,纺织服装企业7户,农副产品加工企业8户,其他4户,初步形成了我区四大支柱产业。
(三)工业发展氛围浓厚,金融环境不断优化。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对新办工业企业实行放手发展的意见》,修订完善了《外商投资优惠办法》、《民营企业服务卡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大财政、金融支持的力度,支持企业发展;重新组建了区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公司;新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公司;通过加强银企对接和协调,企业融资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四)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工业招商成果显著。城北工业园2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基本建成,15公里纵横道路管网、供排水、电力通讯、绿化亮化设施已建成,园区二期征地工作已展开;城东工业园一期项目已全部入驻,启动二期建设,为精细化工企业的发展拓展了新空间;丰南片园区内水泥路浇筑完成,并已接通水、电设施,初步拉开园区框架,入驻项目14个。
(五)环境保护稳步推进,节能降耗步伐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年度目标。20*年全区COD排放量控制在1420.4吨,SO2排放量控制在593.*吨,均在市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以内,3户化工企业全面停产。污水管网建设完成一期工程。恒远化工有限公司环氧树脂生产线重点耗能工序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获得国家节能技改财政奖励资金。
二、认清发展形势,鼓足发展干劲
虽然20*年的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全区上下抓工业的愿望和氛围相比,与我区“工业立区”的发展战略要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不足:一是工业整体实力仍不够强。骨干企业少、企业规模小、支撑能力弱,仍是现阶段我区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制约全区工业规模和整体实力快速上升的因素仍未从根本上解决。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对单一行业的依赖性依然比较强。三是人力资源紧缺依然突出。全区新上的工业企业普遍面临“招工难、留人难”问题,企业用工短缺,技术人才难引进,机台开工不足,已成为制约全区工业发展的又一瓶颈,仅城北工业园企业用工缺口就达到3000人以上。四是园区部分企业发展不快、效益不高。五是受国家政策及区情限制,企业发展空间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六是个别部门的主动服务意识仍不强。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糊认识,没有融入全区经济发展的大局之中。
应该看到,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和不足,尽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给我区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带来一定影响,但国家宏观政策“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特点,对我区仍有一些有利的方面。
从宏观上讲,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一些含金量更高、更富有实质性内容的政策将会陆续出台,为我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培育新型精细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提出建设以特色加工为主导的农产品深加工、旅游产品、“专精特新”装备制造皖南特色工业区,也符合我区现有的产业发展方向。
从微观上讲,我区面临的形势应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一是企业发展空间有了新拓展。城东工业园二期基本完成规划,皖赣铁路芭蕉坦下穿工程已完成,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将于今年建成使用,将为化工企业退城进郊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硬件设施逐步完善的城北工业园以及丰南片园区将是项目入驻的新沃土;二是企业融资环境有了新改善。今年的银企对接工作启动早,见效快;三是工业技改将会形成新优势。连续几年不断加大的技术改造投入,将促成一批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放大规模效益,开发新产品,引进新工艺,形成新一轮的竞争优势;四是服务工业发展的意识有了新加强。今年将继续实施对工业企业放手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开展“百家企业评机关”等效能建设活动,各乡镇、各部门的效能意识进一步加强,为企业服务、为项目服务的氛围日益浓厚。五是政策扶持有了新保障。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精细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等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从政策、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这些产业更多的支持,使其真正成为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所有这些都表明:我区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积极因素正逐步增加,经济增长的动能正在聚集,支撑我区今后一段时期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条件日渐成熟。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实现20*年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
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我区“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五年再造一个新*”决策的第一年。抓好20*年的工业经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综合分析*区的经济实力,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在工业,困难仍在工业;要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实现区域经济大跨越发展,出路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因此,必须真正把发展工业放到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位置来抓,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使全区的发展思路向工业集聚,各项优惠政策向工业倾斜,各方力量向工业集中,各种要素资源向工业汇集,以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20*年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好又快、好字优先不动摇,坚持“三个围绕、一个不上”不动摇,坚持“工业立区”、“民营兴区”发展战略不动摇,以“老企业二次创业,新项目建成投产”活动为载体,推进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促进全区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20*年工业发展目标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38%以上,总量超30亿元;增加值增长30%以上,总额达9亿元,力争超10亿元;销售收入增长30%以上,总额达27亿元;实现利税增长30%以上,总额达1.3亿元,其中入库税收6700万元;工业技改投入增长30%以上,总额达8亿元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5%以上。着力培育企业上台阶,实施“155”工程,即规模以上企业净增10户以上,入库税收超百万元企业净增5户以上,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净增5户以上。
(二)硬化举措,狠抓关键
1、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一是认真实施好精细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意见,真正做优精细化工产业、做强机械电子产业、做大纺织服装产业、做实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做活生物医药产业,储备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二是坚持走“科技高、效益好、环境优、消耗低、污染少”的新型精细化工产业发展道路,鼓励、引导精细化工企业实施“二次创业”,引进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实现增产不增污、增产不增排,使我区的这一传统产业在新一轮结构调整中实现优化升级。三是积极引导龙头企业走经营规模化、企业集团化的发展之路。
2、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按照“产业抓升级、产品创名牌、技术上水平”的指导思想,加大对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的投入,重点培育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型企业,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一是强化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二是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三是推进品牌创新。四是加快技术改造步伐。
3、突出工业项目招商,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把工业项目的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以存量吸引增量,以增量激活存量。一要进一步硬化措施,大力营造全民招商氛围。二要提升引进项目的质量。三要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开展招商。四要突出服务效果抓招商。力争全年新签引进入驻工业园区项目30个(含城北、城东、丰南),每个乡镇新增入园工业项目2个。引进内资16.8亿元,外资750万美元。园区建成投产企业25户以上,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以上,税收6500万元以上。
4、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夯实工业发展载体。实践证明,园区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地区经济起跳的重要平台。要切实加快园区建设步伐,着力提高园区开发水平,加快促进土地集约经营、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产业优化升级、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
5、全面拓宽融资渠道,改善企业融资环境。一是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紧紧抓住东部沿海地区项目、资金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机遇,探索招商引资工作的新路子。二是要积极发挥财税的杆杠作用,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企业发展。三是要积极协调银企关系,加强银企对接。四是要引导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不求控股,只求发展。五是要充分挖掘民间资本,对于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探讨民间资本股份合作模式,走股权多元化的路子。
6、实施人才兴企战略,提高企业整体素质。要实现我区工业经济的长足发展,当务之急是抓好企业管理队伍、技术创新队伍和技术工人队伍等三支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用工服务,为工业发展提供稳定的技工队伍。二是要重视关键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人才培训和人才引进,加强工业企业自身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养,逐步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企业管理队伍。三是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炼企业精神,培养核心价值观,凝聚发展合力。同时,在企业中倡导诚信意识,引导企业讲诚信、守信用,构造诚实、守信、和谐的用人环境,增强企业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
7、狠抓节能减排,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动员全社会力量,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要严把项目落地关,坚持“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限制新上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项目;二要与歙县密切合作,加快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促其尽早投入使用;三要超前科学规划,实现企业聚集,整合资源,集中排污,达标排放,推动精细化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四要坚持“创新工艺技术”原则,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扶大扶强,加大退城进郊力度,通过市场化、法制化、规范化运作,引导企业减少排放总量。
按照省相关会议精神和市长指示,我们组织各县(市)区主要领导、相关委办局、经济计划部门、商务部门和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四户大企业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分析通报当前工业和商务经济形势,重新分解落实省调整后任务目标,动员大家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理解此次会议的重要意义。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首季实现高起点开局,但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形势仍不容乐观。
工业方面,一季度工业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平稳较快运行态势,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9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9.1%,在全省十三个地市排名列牡丹江、双鸭山之后,处于第三位,实现了首季开门红。主要特点是“一个提高、两个同步发展、三个增长”。“一个提高”就是煤电运等生产要素的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发电量7.4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5.5%,企业用电量4.88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6.8%,电力供应充足;全市铁路货运总量完成675.5万吨,同比增长10.3%,其中煤炭运输总量完成553.3万吨,同比增长18.3%,基本满足区域内产品外运。“两个同步发展”就是七个主导产业和多种所有制形式均实现同步发展。一季度,煤化工、装备制造、非金属建材、电力、食品、医药和冶金七个重点产业总体上发展态势良好,工业生产首次实现了自金融危机以来的全面增长。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完成现价总产值17.7亿元、1.3亿元、16.1亿元和6.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9%、82.8%、24.4%和12.8%,可以说,自98年实行新的统计方法以来,首季各产业和各所有制形式均实现同步发展还是第一次。“三个增长”就是工业增速、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实现较快增长。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分季度看,工业经济始终保持快速增长,去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19%,第四季度同比增长24.1%,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29.1%,工业增速始终保持两位数以上;全市重点监控的25种工业品中,产量同比增长的有15种,占60%;一季度,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总额6.2亿元,同比增长102.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2.2,同比增加46.4个百分点。
商务方面,一季度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0,938.4万美元(绝对值全省排位第8),同比增长22.2%(增幅全省排位第7)。其中,出口10,535.5万美元,同比增长18.5%;进口402.9万美元,同比增长642.1%。主要特点是“一个拉动、三个数量增多、一个持续增长”。“一个拉动”就是虎林成为我市首季拉动贸易额增长的基石,增幅及绝对值均列全市首位。一季度,虎林市实现贸易额7,328.9万美元,占全市贸易总额的67.0%,同比增长602.9%。鸡东县实现贸易额53.4万美元(去年全年仅实现2.3万美元),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城子河区实现贸易额37.0万美元,同比增长37.7%。其他地区贸易额同比均大幅下降,其中,密山市同比下降51.5%、鸡冠区同比下降44.9%、恒山区下降96.8%。“三个数量增多”就是进出口企业户数、出口品种和进出口地区数量同比大幅增加。一季度,我市开展直接对外贸易的企业有44户(同期为34户)。其中,进出口额超千万美元企业有3户(同期为2户)。出口商品为77种(类),较同期增长45.3%。与72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进出口贸易,国家和地区数量同比增长1.2倍。“一个持续增长”就是密山、虎林两口岸整体过货量持续增长。一季度,地区两口岸进出口货物累计实现8,142吨,同比增长31.6%。另外,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亿元,同比增长18.5%,增幅列全省第5位。
同时也要看到,虽然目前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但依然存在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保持高速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从工业经济运行趋势看,虽然七个主导产业一季度全都实现了正增长,但增长主要依靠洗煤产业的拉动(一季度原煤产量407.5万吨,同比下降7.4%)。冶金产业受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的预期,保持增长的趋势并不乐观,如果钢材价格涨幅不能与之同步的话,二季度、下半年冶金产业还有下降的可能。装备和非金属建材两个产业总量相对较小,电力、食品和医药产业只是呈小幅增长,对全市拉动作用相对较弱。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32户企业虽然总体上呈快速增长态势,但增长主要靠龙煤分公司、天源公司、沈煤、大唐热电等大企业的拉动,仍有近一半的企业呈负增长。另外,去年一季度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一个时期,多数行业呈大幅度下降,同期基数较低,从二季度开始,我市工业经济回升较快,到年末始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同期基数升高。综合来看,全年工业经济将呈前高后低走势,下半年的压力要比上半年大。从商贸经济运行趋势看,尽管商务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但我们也认识到,今年的商务工作任务仍然非常艰巨,面临着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一是俄罗斯经济急剧衰退,卢布贬值,上调原木等商品出口关税、执行“禁商令”、打击“灰色清关”、从严控制劳务人员入境等政策,严重限制了我市对俄贸易发展,影响了口岸的过货量。二是对外贸易主体弱小,实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专业化程度低,市场开拓能力差。三是对俄投资主体弱小,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足以适应合作与发展的需要。从我市对俄经济合作现状来看,对俄投资规模小、经贸合作领域窄,大型企业没有成为合作主体。四是外向型产业主体弱小,大多数都是型企业,缺少出口加工型企业支撑,没有自己的出口产品,导致地产品贸易始终上不去,对地方经济带动力不强。五是口岸、园区制约因素比较突出。如密山口岸结关地问题、俄方口岸查验设施简陋问题,制约了我市对俄经贸发展。园区建设进展缓慢,外向型企业进园数量不足,没有形成对俄进出口加工集群优势。
二、要深刻认识任务目标重新调整的重要意义,下最大决心坚决完成。
今年是“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编制“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4月14日,省长亲自主持召开一季度全省经济形势分析会,中心议题之一就是正式提出和确立全省“双一”目标,即到今年年底实现GDP10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00亿元。“双一”目标是省政府在综合考虑当前我省经济主要矛盾、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经济承受力的基础上审慎提出的。当前我省经济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现为发展速度慢。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排位已由第8位,下降到第16位,基本上是平均4年下降1位。2009年,我省的发展速度排位基本在20位左右,不仅继续低于东南沿海地区,而且低于中部、西部一些省份,低于辽、吉、蒙三省区。战书省长称之为“到了非常危机的时候”。要想摆脱这种被动局面,只有不断加快发展步伐,而完成“双一”目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必须达到4000亿元,规模以下要达到500亿元;外经贸要实现240亿美元的进出口额。因此,省里对各地市发展目标进行了重新分解,落实给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目标是总量93亿元,现价增速40%,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50亿元,增长12.4%;外贸进出口额要达到6.5亿美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1亿元,增长21%以上。并且近期省政府将与各地市签订责任状,同时在责任状中明确对增速和总量同时考核,不但增速要达标,总量也要达标。实事求是的讲,完成省调整后的目标,压力很大,困难很多,不但有很多硬指标要扛,而且指标要大幅度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但越是困难,工业和商贸战线的同志越是要迎难而上,为政府分忧,为发展出力,坚决地、无条件地完成各项目标,这不仅是一项经济任务,也是一项政治任务,我们必须要将思想统一到省政府的决策上来,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不迟疑、不犹豫,坚定地贯彻执行省政府的部署。
三、精细测算,找准增量,要用科学的方法确定完成目标的支撑点和增长点。
要完成省重新调整后的任务目标,在思想上我们要坚定、不动摇,在方法上要科学、有思路,要通过精细的测算,找准完成工业经济总量93亿元、进出口总额要达到6.5亿美元等指标的支撑点和增长点,拿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突出重点,狠抓薄弱环节,深挖潜力,全力攻坚,打好这场确保完成任务的硬仗。经过初步测算,完成目标有困难,但仔细分析,完成目标也有很大希望。以工业经济发展为例,一是具备快速增长的基础。今年初,我们安排的增长目标是保15%,争20%,所有计划目标均是按20%分解的,并且存有一定的增长潜力,应该说完成这一目标,难度不是很大。一季度,工业增速达到29.1%(按可比价格计算),距省调整后的现价增速实际相差不到10个百分点,通过坚苦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二是重点产业潜力巨大。这次省政府调整的目标,总量和速度均是以现价计算的,我市原煤产量在2500万吨,规模以上2000万吨左右,今年以来,原煤价格有所上涨,一季度比同期吨煤售价提高50元,按此计算,今年将新增产值10亿元。精煤目前平均价格1350元/吨,同比上涨近300元/吨,按今年预计产量700万吨计算,新增产值21亿元。另外,焦炭、钢材、水泥、石墨等产品价格均有上涨,将形成有效拉动。三是投资和非投资性增长拉动。今年工信委安排千万元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00项,是建市以来最多的一年,同时省里也表示,将全力支持工业经济发展,这些均为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另外,按照近几年我市工业发展规律,通过加强管理、开拓市场、挖潜增效等措施,对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将起到极大促进作用。从上面分析的情况看,虽距离实现93亿元目标尚有一定差距,但只要扎实工作、措施得力,完成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关键是各县(市)区和省、市属重点大户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迅速地进行分析测算,确定本地区、本企业的增长点,找准确保完成任务目标的工作方向。今天会议上,市工信委、商务局将发展目标按新任务重新进行了分解,一会儿,我还将代表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责任状,今天邀请参会的四户大企业,不与你们签责任状,但也必须认真研究重新分解的目标,不折不扣地完成。这些目标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底考核各级班子责任制目标,年末兑现奖惩。
各位专家对工业经济发展路径与思路主报告及三个子报告已经给予了高度评价。我认为,这份报告的分析基础是扎实的,从国内外宏观背景和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深入分析,深刻揭示了当前工业经济发展所表现出的三大矛盾:即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相对紧缺之间的矛盾、工业经济平稳发展与产业结构相对失衡之间的矛盾、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迫切需要与经济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这份报告提出的发展路径是可行的,就如何破解上述这几对矛盾,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出发,着眼我市的现实基础和要素禀赋,给出了内部提升传统产业、外延拓展新兴产业的集约发展之路。这份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新颖的,我想在这里把它补充概括为“五个三”,即三个要求(增强企业内在素质、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三个方向(纺织产业要加快提升,机械装备与新型医药产业要努力壮大,技术密集的新型产业要大力发展);以及建设现代纺织、机械装备、新型医药三大支柱产业;构筑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和有色金属加工三大支撑产业;实现工业经济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三大转变。这份报告提出的措施是很有针对性的,从政府导向服务、企业主体提升、生产组织协同三个层次构建起了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力三角。
下一阶段,工业经济的发展要围绕报告提出的路径和思路,着力于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创新发展是工业经济发展今后的主题。前段时间,基础重化行业和电子信息业成为经济增长热点,我市对是否发展基础重化业也出现了一些争论,可以说这份报告也给出了解答,要解决产业结构不协调的问题,如果走发展当前增长和效益潜力大的基础重化产业,对于有了原始资本积累的企业而言,资本门槛的影响不大,但我市的区位条件决定了无法克服能源和基础性原材料的制约,也无法满足“大进大出”的物流要求,重化产业发展有一定的资本基础,但缺乏区位和资源禀赋,只能有选择的适度发展;从现实出发,应着力发展的是具有一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即高加工度化的产业,主要精力要放在现存产业特别是纺织业的提升上,同时创造条件发展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的提升要着力在研发和品牌方面的创新。中低档劳动密集型轻工产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产品的需求弹性低,当前我市纺织等产业在生产率提高产量增加的后面,却是“增产不增收”,因为这种生产率提高的只是同类产品的量,而没有实现产品的差异性,量大了价却低了。因此,如何通过研究开发促进产品升级实现产品差异,如何通过品牌建设实现产品差异,即差异路线和高端路线是今后劳动密集型产业要走的路。
市委、市政府为解决制约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也及早采取了相应措施。早在年7月,在市委五届三次全会上就提出了要按照“优化创新、加快提升”的发展主线,在工业经济领域实行六大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性向质量效益型提升;在年底召开的市委五届四次全会上就提出了“13458”发展战略,提出工业发展重在结构优化和集约发展,要实现产业的高级化;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扎实开展十大创新发展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对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认识,深化了创新发展的举措。
下一阶段,我市工业经济工作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要加强领导、优化服务。
要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运作机制,实行政府经济管理方式创新,以“加强服务、培育机制”为工作重点,把精力集中到服务企业、优化环境、化解矛盾上来,把工作重点放在搭建服务平台和鼓励创新上来。当前重点要通过搭建优化以创新型企业家、知识型人才、技能型员工三位一体的人才服务平台,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区域性技术中心两级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为基础的研发创新信息交流平台,以网上政务为基础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以银企合作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为基础的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以协会转型为基础的行业服务平台,加快我市工业经济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形成极具优势的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对企业创新投入的补贴政策,逐步将政策引导转移到对创新的引导上来,重点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集成性创新,同时要加强对创新成果的保护。通过引导和保护,增强企业进行创新投资的意愿和信心。要解决行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消除企业投资的盲目性,促使企业投资重点从扩大规模型向创新发展型转变。要探索多种投资形式,建立公共技术中心、工业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形成多层次的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对提升块状经济的技术支持,加快实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二、要整合政策、加强引导。
要把报告的路径思路贯彻到“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上来,贯彻到下一阶段工业经济的具体工作上来。要通过制定一批重点产业集群、重点培育企业、重点建设项目、重点技术中心、重点培育名牌、重点发展产品等导向目录,同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和政府资源,形成合力,尽快实现产品和产业升级的突破,加快形成我市工业在上述方面的核心基础和核心竞争力。重点要加强对纺织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引导,促使纺织业从不同产业环节特点出发,采取相应的竞争和发展方式,引导前导原料规模化、化纤差别化、织造印染品质化、服装品牌化,进一步发挥纺织业的独特优势,打造先进纺织制造业基地。我市工业企业研究开发和营销能力薄弱关键在相关生产行业的滞后,生产力其实不仅仅是个效率的问题,更是一个进行质量和差异创新的问题。要把政策引导的着力点从追求制造效率向追求制造品质转变,从注重生产环节向注重研发和品牌环节转变,从依赖价格竞争向品牌以至于标准竞争转变,促使我市工业中间产品进入高端供应链,消费产品进入品牌销售渠道。
三、要落实载体、加快转型。
下一阶段,工业经济的发展要围绕报告提出的路径和思路,着力于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创新发展是工业经济发展今后的主题。前段时间,基础重化行业和电子信息业成为经济增长热点,我市对是否发展基础重化业也出现了一些争论,可以说这份报告也给出了解答,要解决产业结构不协调的问题,如果走发展当前增长和效益潜力大的基础重化产业,对于有了原始资本积累的企业而言,资本门槛的影响不大,但我市的区位条件决定了无法克服能源和基础性原材料的制约,也无法满足“大进大出”的物流要求,重化产业发展有一定的资本基础,但缺乏区位和资源禀赋,只能有选择的适度发展;从现实出发,应着力发展的是具有一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即高加工度化的产业,主要精力要放在现存产业特别是纺织业的提升上,同时创造条件发展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的提升要着力在研发和品牌方面的创新。中低档劳动密集型轻工产品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产品的需求弹性低,当前我市纺织等产业在生产率提高产量增加的后面,却是“增产不增收”,因为这种生产率提高的只是同类产品的量,而没有实现产品的差异性,量大了价却低了。因此,如何通过研究开发促进产品升级实现产品差异,如何通过品牌建设实现产品差异,即差异路线和高端路线是今后劳动密集型产业要走的路。
市委、市政府为解决制约经济新一轮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也及早采取了相应措施。早在20**年7月,在市委五届三次全会上就提出了要按照“优化创新、加快提升”的发展主线,在工业经济领域实行六大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性向质量效益型提升;在20**年底召开的市委五届四次全会上就提出了“13458”发展战略,提出工业发展重在结构优化和集约发展,要实现产业的高级化;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扎实开展十大创新发展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对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认识,深化了创新发展的举措。
下一阶段,我市工业经济工作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要加强领导、优化服务。
要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运作机制,实行政府经济管理方式创新,以“加强服务、培育机制”为工作重点,把精力集中到服务企业、优化环境、化解矛盾上来,把工作重点放在搭建服务平台和鼓励创新上来。当前重点要通过搭建优化以创新型企业家、知识型人才、技能型员工三位一体的人才服务平台,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区域性技术中心两级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为基础的研发创新信息交流平台,以网上政务为基础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以银企合作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为基础的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以协会转型为基础的行业服务平台,加快我市工业经济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形成极具优势的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对企业创新投入的补贴政策,逐步将政策引导转移到对创新的引导上来,重点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集成性创新,同时要加强对创新成果的保护。通过引导和保护,增强企业进行创新投资的意愿和信心。要解决行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消除企业投资的盲目性,促使企业投资重点从扩大规模型向创新发展型转变。要探索多种投资形式,建立公共技术中心、工业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形成多层次的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对提升块状经济的技术支持,加快实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二、要整合政策、加强引导。
要把报告的路径思路贯彻到“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上来,贯彻到下一阶段工业经济的具体工作上来。要通过制定一批重点产业集群、重点培育企业、重点建设项目、重点技术中心、重点培育名牌、重点发展产品等导向目录,同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和政府资源,形成合力,尽快实现产品和产业升级的突破,加快形成我市工业在上述方面的核心基础和核心竞争力。重点要加强对纺织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引导,促使纺织业从不同产业环节特点出发,采取相应的竞争和发展方式,引导前导原料规模化、化纤差别化、织造印染品质化、服装品牌化,进一步发挥纺织业的独特优势,打造先进纺织制造业基地。我市工业企业研究开发和营销能力薄弱关键在相关生产行业的滞后,生产力其实不仅仅是个效率的问题,更是一个进行质量和差异创新的问题。要把政策引导的着力点从追求制造效率向追求制造品质转变,从注重生产环节向注重研发和品牌环节转变,从依赖价格竞争向品牌以至于标准竞争转变,促使我市工业中间产品进入高端供应链,消费产品进入品牌销售渠道。
三、要落实载体、加快转型。
当前,我市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已经到了关键时期,下一阶段要以工业经济发展路径和思路的确定为契机,努力“争创工业发展新优势”,切实抓好工业经济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一是抓重点项目促调整。有投入才有调整、有投入才有提升、有投入才有发展。要抓好重点工业技改投入项目建设,实施好我市第一批单体规模投资1亿元以上的100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实现工业经济的存量提升和增量提质;二是抓重点企业促升级。要加快大企业大集团培育,着力抓好88家重点培育企业建设,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人才创新等途径,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抓科技进步提能力。要深入开展企业技术中心试点示范工作,在抓好现有国家、省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同时,集中力量抓好20家重点示范企业技术中心。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技术创新体系支撑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国家级技术中心支撑平台和区域性技术中心支撑平台两级技术创新体系。四是抓管理创新提素质。积极引导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制造过程信息化和管理创新,重点推动企业加快以erp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以企业管理现代化为方向,有效引导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管理创新,全面推进企业上网和电子商务。五是抓节能降耗促集约。全面开展以工业循环经济为核心的节能、节水、节材活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集中抓好主要行业的节能、节水、节材工作;集中精力举办好节能产品展示和循环经济示范大会和有关宣传活动。
工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20**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53.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0%。去年8月省委在视察时,要求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方面走在前列。工业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支柱,经济要率先发展,工业首先必须实现率先发展,的要求也就是对工业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八八战略”统领全局,以攻坚克难的信心和意志、创新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转变增长方式,着力谋求工业经济的新一轮发展,努力争取工业经济走在全省前列。
一、深刻认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意义
新型工业化,不仅是工业化路径的创新,也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更是发展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顺应了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入融合、与城市化良性互动、与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的趋势。紧跟时代步伐,顺应时代潮流,改变传统工业化模式下生产要素的分配和使用方式,采用先进技术,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有效率、有质量、有智慧、有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建设现代化金华的内在要求。建设现代化金华,工业现代化是基础。没有工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金华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工业总量不断扩大,制造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44%,工业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41.1%,工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达42.7%。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市工业技术装备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加快工业现代化步伐。
实现赶超发展的必然选择。金华要实现赶超发展,工业经济是主力。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虽然总体呈现“总量扩大、活力增强、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良好格局;但工业总量不大,企业主体规模不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高,高精尖产品不多,市场竞争力不强,距赶超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201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只有全省的7.41%,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只占全省的3.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比全省低4.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平均年产值只有全省平均的80.2%。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为赶超崛起作出更大贡献。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市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了20.4%,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土地等要素资源制约更加突出,节能减排压力不断加大,金华市经济总量是衢州市的2.75倍,但就化学需氧量而言,环境容量只有衢州市的64.5%。如果继续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资源难以支撑,环境不堪重负,发展难以持续。只有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步入快车道、抢占制高点、赢得新发展。
二、科学把握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目标要求
新型工业化是时展的产物。确定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目标,必须认清我们推进的新型工业化,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工业化,是国际金融危机必将催生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的工业化,是在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金义都市新区规划建设三大机遇叠加背景下的工业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紧紧围绕“百姓富裕、浙中崛起”总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赶超发展”总基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五化”联动为方向,以推进“四大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结构优化、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优势鲜明的产业特色和发展格局,不断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出一条具有金华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目标是:工业发展更加稳健,发展方式转变更富成效,结构调整取得更大进展,产业特色基本确立,产业格局更加完善,区域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力争到2016年,实现“五个更加”:实力更强。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900亿元,年均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7500亿元,年均增长16%。动力更足。区域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3%以上,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3%,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5%以上。结构更好。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与生产业互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8%。效益更高。主要经济效益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开发工业用地亩均税收10万元以上。生态更优。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节能减排和“三废”治理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20%以上。
三、积极探索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