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对临床医学的认识

时间:2023-09-25 11:38:55

导语:在对临床医学的认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对临床医学的认识

第1篇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a)-156-02

基层卫生人员绝大部分为乡镇村级医务人员,长期以来,他们为广大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为不计其数的患者解除了病痛,甚至挽救了生命。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执业医师法》的颁布和实施,其中部分人员因学历水平未达到执业基本要求将不能继续行医。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参加继续教育,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使他们尽快达到执业、助理执业医师水平,通过考试拿到“两证”,以取得继续行医的资格。

1 执业医师考试现状分析

执业医师考试是国家对医疗行业规范管理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医疗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包括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实践技能考试合格,才能参加综合笔试,这充分说明了临床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是国家对执业医师准入的第一道门坎,而在执行这一准入考试中,的确也成了医学毕业生的一道坎。

在每年的执业医师考试中,考生最担心的是实践技能考试。根据有关统计总合格率在60%~80%之间,三站考试中合格率最低的为体格检查与基本技能考试。在三项考试中相对较好的是问诊和病例分析,X线、心电图也是难点之一,单项合格率占50%~60%,部分考生为零分。这说明考生作为临床医生来说基础学得不扎实,没有掌握应该掌握的技能。考生程度之间也存在很大差距,随机对近年考生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县级卫生学校毕业生合格率比例最低,高职高专、本科院校成教毕业生合格率较高,全日制本科院校毕业生合格率最高。

2 培训学员组成及存在主要问题

参加学习的基层卫生人员绝大部分来自乡镇村级医务人员,在这些人员当中,有近一半是县级卫校毕业生,其次为地级卫校代培生。年龄差距在25岁以上,最大的已50多岁。学员不但年龄差距大,业务能力相差也很大。从这两年的教学及实践技能模拟考试反映的情况看,确实有部分学员在临床技能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2.1 体格检查基本技能不扎实

体格检查是诊断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收集临床资料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系统、全面、规范的体格检查对疾病的诊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使在医疗设备先进的今天也是如此。而有些学员在这方面很欠缺,首先是对“五诊”即视、触、叩、听、嗅没有全面掌握,主要表现为动作生疏,操作不规范,更谈不上运用自如;其次,对检查的内容、目的不清楚,应该怎样进行检查不清楚(如、顺序),对怎样检查使体征更明显、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知之甚少。部分学员只会背条文,不会动手,成绩当然也不会好。

2.2 心、肺听诊,腹部触诊,X线、心电图阅读不尽人意

心、肺听诊在临床上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多听多练,而个别基层卫生人员在看病时几乎不听心音、呼吸音,听诊方面也是弱项。心电图、X线检查可说是常规检查项目,是执业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由于心电图在教学上本身就是难点,再加上与X线阅读一样在农村使用较少,按学员的说法,在学校时学得少、练得少,毕业后接触少、用得少,导致部分学员成绩较差。

2.3 基本操作技能环节薄弱

与体格检查相比,学员在基本操作技能方面更欠缺,如无菌操作技术中比较常用的戴无菌手套方法,合格率仅在60%左右,更令人担忧的是抢救措施中心肺复苏术、输氧操作不规范、动作生疏、顺序不清、步骤不清,合格率也不高。诸如此类问题的出现,说明学员在基本技能操作方面差距较大。

3 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临床技能教学

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情况及学员状况分析说明,实践技能是最欠缺的。这应该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同时也间接地说明,学校在实践技能教学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强。试想一个不会行心肺复苏术的医生怎么能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一个“五诊”都不能很好应用的医生又怎么对疾病做出比较正确的诊断?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应采取以下措施:

3.1 改变教学理念

充分认识技能操作的重要性,革除实际教学中偏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基本技能的弊端,对教学计划进行必要调整,增加实训课时,加强技能考试在学习中的比例,使学员真正达到理论过硬动手能力强的要求。

3.2 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就要有好的教师,特别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当好学生的表帅,传道、授业、解惑。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动性,并及时传授新技术、新仪器的使用,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3.3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要做准确、规范的示教,指导学生训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实验设备,让学生多动手练习视、触、叩、听基本方法和其他基本操作技能,体验阳性体征的表现,掌握临床技能,利用假期见习和毕业实习,到县级以上医院切实搞好临床教学,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3.4 与执业医师考试接轨,发挥临床考核的杠杆作用

参照国家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实践技能部分),改革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方案,加强对毕业实习质量的监控和督导,严把毕业关,对学员进行问诊,体格检查,病例分析,X线、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判断与分析,常见临床技能操作等进行考核。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促进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

医学教育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突出特点,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医疗卫生人才的主要环节。加强临床技能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不但对其今后从事医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诊断疾病、治疗疾病提供了可靠保证,要想使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顺利通过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的临床基本技能考试,保证医师的执业水平,提高医师的执业能力,就必须从提高教学质量上入手。

第2篇

中药现代化就是把传统的中药医学所展现的优点、特色融入到现代社会的技术和趋势,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进而让中药医学走向社会市场,并使之得到进步和提高。但是由于临床医生和普通百姓对中药现代化的概念和理念没有明确的想法和意识,致使不能普及中药现代化,更不能把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进步地融合,以致不能发挥出两者所蕴含的力量。那么,如何加强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进度,下面笔者就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1 提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目的和意义

1.1、 提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目的。一方面我们期待能够利用中药现代化的进步空间,合理地把中药成品对于疾病预防与治疗的特殊优点——如治疗效果的优点、低成本消耗的优点以及环保卫生的优点——发挥到最大限度,使国内的生命健康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并为广大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另一方面我们希望利用中药现代化的影响力把中药企业打入国际市场,提高其在市场中的影响力,进而推动中药界的国际化的发展,为减轻广大人民的经济压力提供助力。这两个重要目的提高了医药界的传承和创新的精神,充分运用了当今科学技术的优点,进一步加快了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速度,从而体现了中药现代化的意义。

1.2、 提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意义。简单的说,中药现代化的模式是适应国内环境、国际形势以及中药特点的。积极地实现中药现代化不仅是中药医学本身的需求,而且也是在21世纪新兴世界的背景下解决严重的社会健康安全问题和医药企业的发展问题的需要,它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一项造福人类的重要举措。

2、 创建临床医学的重要目的和意义

2.1、 创建临床医学的目的。临床医学简单的说就是亲身面对病人的医学,是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的各种专业性学科的统称。其理念是:临床医师通过视诊、听诊、触诊、叩诊以及问诊等临床手段来获得病人的临床表现,进而通过恰当的治疗措施治疗病人,以使病人的痛苦得到缓解或消除。

2.2、 创建临床医学的重大意义。临床医学过程本身就是一门把实践与理论相融合的过程,它不仅可以在实践中巩固和验证临床理论知识,提高临床工作者的操作技能,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 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的目的和意义

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有机结合使中药研究和临床治疗的关系更加紧密、有效,是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新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就两种形式的结合状态来看,它符合了临床-基础理论-临床的模式,反复应用,为以后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当代日渐中药现代化的潮流下,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不仅是未来之星,而本文由收集整理且将会大有成就。也就是说,一方面这种融合有利于临床医学对中药的标准型的研究,促进了使中药现代化的优势逐渐融入国际化的临床医学,推动了中药临床的治疗和用药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临床医学上关于中医药学的研制,推进中药临床的新药不断供应,为病人提供更有效、更便宜的新药,达到省钱、省力、省时的目的。下面笔者根据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手段及其优势作简单介绍。

3.1、 根据临床医学实践时所取得的经验和方法研制中药,体现中药现代化的优势

我们知道,新中药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优点:药效性强、疗效指数高、安全保障优等。但是以往相关工作者并没有重视中药现代化,也没有把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相互融合的意识,致使中药的研制量并不是很高。近年来,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相关工作者认识到把临床中积累到的经验融入到中药的研制方法中,可以更大程度上地使中国的丰富资源得以被利用,进而研发出更新、药效更高的新型中药。例如,在研发肝病新中药的过程中,有这样三种考虑:(1)根据历来前辈的经验,采取较科学的民间方法研制中成药;(2)根据临床医疗时所获得的经验,发扬创新精神,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验,最终研发出新型中药;(3)根据已经制得的但药效并不显著的中药,经过探索、实践找出新改进的出路。

3.2、 重视临床医疗中出现的副反应,加以研究,实现中药现代化

一切药物有益就必然有害,所以临床医师必须重视临床医疗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良反应,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逐步实现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系统性的融合,更好地将中医药界打入国际市场,实现全心全意为人类的生命健康服务奉献。例如,对葛根素注射液的副反应进行探究研讨,并明确这种副反应的发生机理,在实践研究中逐渐改善这种副反应的发生率和反应度。然而,由于这种副反应机理的工作开展的比较晚,研制体系不够完善,以及医疗设施的不够完备,致使制约着这种副反应的研制工作的进步。因此,医学工作者应该对中药副反应加以重视,并可以借助国外的临床实例,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和共同智慧,为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做好准备。

3.3、 根据社会的需求,加大对创新中药的建设以及临床医学知识的结合,强化中医药界的创新意识

社会的进步在于创新的精神,因此建立完善的新型中药的创新体系和临床医学知识的有机结合,是社会发展的趋向。但是由于这种中药的研究体系并不完善,比如人才的缺乏、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及设备、设施的欠缺等,都是中医药学的脚步滞留的原因。所以必须加大以上客观和主观等的因素的改革,结合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建立创新型的基础平台,实现中医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知识和实践的融合,以达到医学中一个新的高度。

3.4、 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加强中药医学的理论和临床医学的课题,推进两者的共同发展

第3篇

【摘要】循证医学是一种全新的医学模式,旨在临床实践中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得最充分的证据,并对患者做出最佳的诊疗决策。在骨科临床教学中应该引入循证医学,能够使医生与医学生认识经验医学的缺点和循证医学的价值。本文介绍循证医学的相关背景,总结循证医学在骨科教学与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现状,以期为循证医学在骨科临床教学与临床实践中提供借鉴与指导。

【关键词】循证医学;骨科;教学;临床;应用

循证医学是近年来国际临床医学领域迅速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它的出现使临床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转变是21世纪临床医学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以翔实的临床科学研究资料为最佳的临床依据,从而负责、明确、明智地利用现有最好证据来决定每个患者的治疗[1]。目前循证医学在我国临床领域中广泛兴起,它在骨科领域的应用也随着骨科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2]。

1、循证医学应用于骨科医学的背景

循证医学的物理结构是Cochrane协作网,协作网是一个国际性、非赢利的学术团体,旨在通过制作、保存、传播和更新系统评价,提高医疗保健干预措施的效率帮助人们制定遵循证据的医疗决策;为循证医学提供研究依据,使循证医学变成现实[3]。

循证医学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寻找并评价所有的临床证据、综合分析得出结果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从而使临床医疗决策更加科学化。牛津大学骨科专家提出了典型的循证医学模式的4个步骤,包括:a、根据临床处理病人时遇到的情况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b、检索含有相关临床资料的文献;c、准确评价证据的合理性和实用性;d、将有用的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

2、循证医学应用于骨科临床实践的应用

循证医学应用于骨科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骨科医疗实践中的难题,从而促进骨科学的发展。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a、弄清疾病的病因及发病的危险因素;b、提高疾病早期的正确诊断率;c、帮助临床医生为病人选择最真实、可靠、实用的治疗措施,同时指导合理用药,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d、充分利用对病人预后有利的因素, 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e、 应用最佳的研究证据于卫生管理,促进管理决策的科学化[4]。

3、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作用

在循证医学指导下的临床教学强调对一个问题的综合思考和决策,这种教学模式的出发点是提出问题,并需要寻找一个有指导意义的答案。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如下:提出问题查寻证据分级评价证据筛选证据应用证据。首先根据一个病例提出诊断或治疗方面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去查找和回顾问题的历史记录,综合教科书和文献得出结论,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将结论进行分级, 分析结论的可靠性和参考价值,建议采用最好的有循证医学根据的结论来指导该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可以发现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培养创新性思维和工作能力。在骨科临床教学中,与其他学科一样,新知识新技术是医学生和年轻医生十分关心的内容,但是如何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成为教和学面临的突出问题[5]。

循证医学的出现推动了医学的科学化进程,为现代医学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应该引入循证医学,使医学生和年轻医生认识经验医学的缺点和循证医学的价值,通过应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指导临床教学和工作,才能帮助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为培养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创新性能力奠定基础。

4、循证医学在骨科临床实践的应用

循证医学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各个方面,包括外科、儿科、妇产科、临床护理等,同样的,循证医学也应用于骨科临床实践。为更好地指导骨关节疾患临床康复干预方法的选择,美国物理治疗学会会组建了“费城专门小组”对下背痛、膝痛、颈痛和肩痛等常见骨关节疼痛性疾患的康复干预方法进行了专门的循证医学研究,以建立循证医学临床实践指南。其间,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研究结果,均对国内相关医务工作者有所借鉴和提高。有研究发现,骨科康复医学与循证医学相结合,有助于骨科康复的决策指南,有助于指导骨科康复临床,有助于指导骨科康复科学研究,有助于骨科康复医学教育。有学者还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用药进行循证医学综述,并根据循证医学的相关思路,提出了临床用药方案,对于骨科康复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英国使用Cochrane评价制定骨质疏松处理方法的国家指南。在荷兰,Cochrane协作网已协助制定了有关处理踝关节扭伤的多学科指南。因此骨科康复应以Cochrane协作网为依据,建立有关骨折术后康复、退行性骨关节病康复、运动创伤康复等一系列临床行之有效的骨科康复决策。循证医学对骨科康复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个高成本效益手术,但全国各地术后后果差别各异,有关病人是否适于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标准、手术方法、何种价格的髋关节假肢、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购买者和供应商应该促进哪些术后长期随访表现最佳的假肢的应用等问题国内学者各说不一。如果我们依据循证医学的原理,整理、收集全世界有关临床研究,那么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应把循证医学作为指导骨科临床与康复科研究中有关正确选题、确定正确研究方法、评估方式的重要依据[6]。

5、小结

循证医学的兴起预示着临床医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循证医学这一新的医学模式提出以后,我国骨科同仁应遵循循证医学的思维方法,搜集、整理证据,并进行系统评价,调整临床诊疗原则以指导临床实践。循证医学在中国发展的短短10多年就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出现为临床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循证医学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在骨科临床的应用同样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前景良好。

循证医学强调以现有最好研究依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最好的研究依据不单指已获得的研究结果,而且亦应包括如何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概念来研究更有价值的依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随时掌握骨科康复最新研究动态,开展新的有意义的研究工作,也是对循证医学的不断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中万, 庄 洪, 徐友兰. 循证护理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J] . 实用骨科杂志, 2002, 8(5): 364.

[2]郑漫艳. 循证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J]. 护理研究, 2004, 18(11B): 2059- 2060.

[3]Retsas A. Barriers to using research evidence in nursing practice[J]. J Adv nut s, 2000, 31(3): 599- 606.

[4]隋永红, 曾 荣, 易冬梅, 等. 循证护理在国内临床实践[J]. 护理杂志, 2004, 21(11): 49- 50.

第4篇

 

引言:基础医学从解剖学中脱胎,通过不断发展,衍生出病理学、生理学等学科。并促进了药理学与法医学的发展。在各类医学科目中,具有主干的地位和纽带的作用。随着基础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学也得到了更多的理论支持和指导。因此,文章即针对临床医学专业中,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进行分析。

 

1.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渗透的核心教学思想

 

基础医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医学生日后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要培养一名高级临床医师,必须把基础医学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为临床医学解决问题。一个临床医师没有雄厚的基础医学知识,就不能在医疗工作中有所创新,有所开拓,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基础医学同临床医学的联系。如在讲述生物化学氨基酸分解代谢内容时,介绍了谷氨酸脱羧酶催化谷氨酸脱羧生产γ-氨基丁酸(GABA),GABA是一种大脑神经递质,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谷氨酸脱羧酶的辅助因子是VitaB6,由此说明VitaB6与临床医学的联系;又进一步解释,指出在应用VitaB6治妊娠呕吐时,有可能造成新生儿抽搐症,这是由于孕妇长期服用VitaB6造成胎儿对VitaB6的需要量增加,出生后出现“戒断现象”,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容易出现惊吓表现,而在临床上易被误诊为VitaD缺乏症。这样学生对VitaB6的知识有了更多的认识,为以后的临床知识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基础教师和临床教师都必须认识到学科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性,加强交流。

 

2.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教学的几点不足

 

2.1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专业的划分也逐渐细化。基础医学,在当前已经被细分为生物学、胚胎学、解剖学、寄生虫学等诸多学科。不仅使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教学工作的难度。而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两者,也随着科目的不断细化,而逐渐分离。教学实践表明,这种细化划分的方式,虽然能在某一科目领域,深化教学效果。但在总体上,不利于学生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这方面讲,这种教学法,略显得不偿失。

 

同时,由于科目的过细划分,导致课程内容在不同科目的教学中,出现大量重复现象。不仅浪费了较多学习时间与精力,同时还因内容简略,导致学生难以透彻理解。

 

2.2缺乏具有临床经验的理论课教师

 

综合性大学中,通常开设有各类医学专业。但这些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之间,还存在许多不同,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培养目标不同。临床医学,其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医生,这是其他医学相关专业,如生物化学、生理学等所不能替代的。

 

所以,该专业教学的教师,应在临床和基础医学上,均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和研究。而最为理想的情况,就是选用在职医生,作为基础医学教师进行授课。然而,受到各种因素条件的限制,导致当前各院校,还不具备这种条件。从而造成讲授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师,虽然在医学院毕业,但多数不具有在职医生的身份。如此一来,无法更进一步加深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的联系。并且,还影响和限制了科研和教学的思路。

 

2.3缺少创新的教学方式

 

临床上所面对的患者疾病种类繁多,病情变化较快,医生平日里所掌握和储备的医学知识,未必能完全覆盖临床上各种变数。因此,在实际治疗当中,还会对医生的应变能力、问题处理能力等,提出诸多挑战。传统教学方法,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完全凸显,所以依旧没摆脱灌输式教学的影子,无法充分提高和挖掘学生的应变能力。

 

3.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渗透式”教学法

 

3.1加强与新的医学知识相互联系

 

每门基础课程都能解释一些临床知识。我们从生物化学的教学改革谈谈这方面的体会。医学生物化学的特点是在讲透一般生化基本理论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加强与医学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以致用。过去的生物化学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解释的临床医学知识并不多。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在医学领域中的迅速发展,有许多医学难题在分子水平上得以阐明。比如,发现了控制肥胖的ob基因;发现了调节肿瘤细胞生长的癌基因、抑癌基因;找出了许多基因突变导致某些酶或蛋白质功能丧失而扰乱了物质代谢等等。实际上,在生化教材中与临床医学联系的例子很多,有些还是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例如: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脂肪代谢紊乱与高脂血症、酶学在整个医学领域的应用等,因此联系临床医学贯穿于整个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引用医学实例要恰当,不要“喧宾夺主”。内容要精选,不要生搬硬套,要以基本理论知识服务临床为目的。

 

法和技巧进行总结。并通过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方式,向学生进行讲授的一门学科。

 

3.3PBL教学模式

 

PBL教学方式,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作为主导。将相关知识通过问题引出,并加以串联。首先提出问题,而后针对问题,并结合之前所学知识,建立假设。由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和他人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最后在针对问题予以解决。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问题处理方法的记忆程度。同时,还提升了学生搜集资料,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将来的临床治疗中,面对各种疾病时,都有着较强的处理和应变能力。

 

结束语

 

基础医学对临床医学专业具有指导作用,是每个医生所必须掌握的,也是继续深造、终生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的基础。在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中,应完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体系,同时加强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的联系,选择先进、高效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5篇

关键词:人文精神;临床医学;渗透

人文精神对于人类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人类追求自身存在、发展与自由,是以真善美价值理念的核心,同时也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精神与历史精神。在人文精神中提倡的是将人的地位、尊严、价值以及自由发展放在主要位置,而在医学中的人文精神主要就是包括人文关怀、人文思想以及人文行为,体现的是一种对生命与健康的长远关爱,要求在医学中要有心的去帮助人与安慰人。在医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加强临床医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对于医学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临床医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人文精神的本质是是一种精神文化,主要是注重人类运用知识时的一种精神境界、道德良知以及社会责任感,同时人文精神也是保障社会健康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1.1加强人文精神渗透是临床医学本文的应有之义 临床医学在社会发展中不仅仅是一门自然科学,它同时也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一种结合。在我国的古代中将医学称之为"仁术",而医生则被称之为"仁爱之士"[1],由此可以了解道医生是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一种结合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的医学模式已经有纯粹的生物模式逐渐向"生理-心理-社会"的模式进行转变,如此医学就成为了一种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的双重科学体系。从我国古代哲人对医学的论述以如今医学模式的转变,我们都可以发现在临床医学中加强人文精神渗透的重要性。

1.2加强人文精神渗透是高等院校临床医学生培养目标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如今的临床医学教育目标主要包括一些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这同时也是现代临床医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首先是在临床医学中,必须要让医学科学、人文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三维知识结构,要让学生能够独立的获取知识[2]。其次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与技术,能够通过各种技巧解决问题。最后是要求学生必须有从事社会工作的能力,同时要具备良好的精神品质与道德品质。从这些教学目标与要求中,可以发现人文精神是一个合格优秀的临床医学毕业生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同时也就为临床医学中加强人文精神的渗透提供了必要性与可能性。

1.3在临床医学中韩加强人文精神的渗透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临床医学所处的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环境都发生的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对传统的临床医学观念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并且会逐渐的改变现代临床医学中相关医务人员的行为与观念。因此在时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在临床医学中加强人文精神的渗透,才能够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医务人员,这样才能够保证人们的生命质量,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2临床医学要重视与彰显人文精神

临床医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如果要是没有控制好,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比如现代医学中出现了克隆人与人工大脑等相关的临床医学技术,这些技术多人类社会会造成怎样的影响都是无法预料。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一方面表示人类需要大力发展医学技术以保证人类自身的健康,而在这个过程中,就必须要突破传统观念,需要有一个新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同时另一个方面就是人类必须要警惕新型医学技术可能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就需要以人为精神来保证医学技术应用的正当性。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确立,人们已经逐渐的认识到医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联系,并且更加明确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临床医学必须要重视与彰显人文精神,这样才能够为人文精神在临床医学中的渗透提供条件。

2.1学习先进文化,树立先进理念 医院是临床医学的重要载体与平台,因此医院必须要将人文科学教育纳入到职工素质的培训计划中,要将人文社会科学作为职工的一个考核内容之一。通过在培训中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学习、在职工中普及与深化人文知识,之间培训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同时医院的医务人员也要主动积极的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从而形成以人为本、对患者高度负责的一种理念。

2.2管理者要做好表率作用 医院的管理者除了要具备良好的管理技能之外,也必须要具备较高的人文修养,这样才能够成为医院人精神与人文关怀的模范实践者。医院的管理者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管理体制以及措施办法的过程中,要在没有环节中将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体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医院的凝聚力,让医院形成一种团队精神,以此来充分的调动每一位职工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将医院的人文精神充分的彰显出来。

3在临床医学中加强人文精神渗透的尝试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已经逐渐的认识到在现代医学中渗透人文精神重要性。我国的社会科学院邱仁宗教授已经指出:"在现代医学中,只有加强人文精神的渗透,让人文精神回到医学中去,才能够让现代医学恢复到"仁术",而不是只以赚钱为目的[3]。"因此在现代临床医学教育中,加强人文精神的渗透,让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对于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非常重要。在临床医学中加强人文精神渗透中,本次研究主要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3.1树立医学人文精神理念,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 要想在临床医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医学专业课的教学中就开始渗透人文精神,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临床医务人员。而在临床医学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要先具备人文素养,这样才能够在学生中弘扬人文精神理念。我国的刘德培院士早已经指出,在临床医学教育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治病,更要让学生学会关爱与尊重患者。而在临床医学教育中树立关爱与尊重患者的理念,其目的是要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这种理念付诸行动。但是在我国长期的临床教育中,临床医学教育的教师通常指重视自己的专业素养,总是觉得人物素养与与自己关系不大,因此在教育中并没有将人文精神渗透到教育中去。

临床医学中,教师的人文素养是临床医学中能否顺利渗透人文精神的关键。因此临床医学的教师应该要积极了解相应的人文知识,同时要积极的参与各种人文知识的讲座,收集与人文精神有关的素材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够自觉主动的渗透人文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在教学中逐渐引导学生成为高尚医德与医务技术兼具的医务人员,通过相关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在临床医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3.2在临床教学中融入医德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临床医学渗透人文精神的过程中,医德的培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在临床医学中融入医德也能够有效的完精渗透。同时医德也是对于整个医疗卫生事业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临床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医德教学始终贯穿于整个临床教学。比如在临床医学中讲到抗细菌感染与细菌耐药性的内容是,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目前正广泛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同时在讲一些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时,可以介绍一些相关病原体被一些当成了生物武器,从而给人类到来了巨大的危害[4]。在临床医学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为学生灌输这些人文精神,就能够逐渐的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应该要怎样做才能够为人类作出贡献,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逐渐的在临床医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而且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就开始渗透人文精神,能够在我国逐渐培养出具有人文精神的临床医学人才,让人文精神能够真正的渗透到临床医学中,并起到最好的效果。

4结论

临床医学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我国国民生命健康的保障,临床医学更是合乎生命、关爱生命以及尊重生命的一门科学。要想在临床医学中真正的将人文精神渗透进去,不仅要在医院中注重与彰显人文精神,更需要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加强人文精神的渗透,这样才能够促进医学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结合,最终保障我国国民的生命健康。通过本文的相关研究分析,可以了解到在临床医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同时本文还提出了相关的渗透尝试,最后希望在我国的临床医学中能够加强人文精神的渗透,使我国的临床医学取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昊龙.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争衡[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03).

[2]张庆金,陈金绪,李桂成.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与体会[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3(01).

第6篇

检验工作不只是简单的接受标本发出报告,还要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起重要作用,检验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检验医学的重要性,才能使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进行及时高效的转变。检验医学对临床诊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临床医生对检验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但目前检验医学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蜗步难移甚至原地踏步。首先,检验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往往处于辅助地位,在医院里,检验技术基本从属于临床诊断,多用于对病人临床检查的各项指标的检测,长期处于被动过度医疗服务,既导致了功能局限,阻碍了检验技术的开发应用,同时又造成医疗资源占用和浪费,使得医疗成本不断增加。其次是管理模式的问题,特别是标准化、规范化的问题,由于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检验设备层出不穷,导致各个医院的检验水平不尽相同,缺乏一个共同的标准,导致偏差和错误检验时有发生。再次,由于设立检验医师岗位的医院少之又少,检验医师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检验医师的临床诊断意识渐渐淡化,而且检验医师和检验技师干同样工作,与检验医学的发展不相适应,严重阻碍了检验医学的发展。

2检验技师向检验医师的迈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的30余年间,促进了检验理论和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室人员可以及时掌握并运用新技术,但临床医生并不能对新的检验项目做到很好的了解,这就使得检验人员与临床医生联系更加紧密,检验工作者的工作不再是单纯地为临床提供检验结果,还应具备对检验结果的解释和把关、检验项目的推广和合理应用的能力,并且能够主动参与到临床诊断与治疗,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检验结果和咨询,把有限的实验数据转变为高效的诊断信息,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务。2003年10月,卫生部和中国医师协会在专科医师分类中设立了检验医师类别,标志着检验医师的诞生。随着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检验项目也逐年增加,医生在诊断疾病中对检验的依赖度越来越大,鉴于检验在临床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培养即懂检验又懂临床的检验医师迫在眉睫。

在全球背景下,为与时代同步,满足社会的需求,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检验医师已经成为全国各大医学院校检验专业学生培养的方向和目标,也是未来检验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但在我国的卫生医学大背景下,培养检验医师的过程呈现“瓶颈”态势,首先,主要是由于要成为一名检验医师既需要考取检验技师证又要考取医师资格证,而医学检验本科生可以考取检验技师证,但不能考医师资格证,即使是上了研究生仍然不能考取医师资格证,使得学习医学检验的人无法成为检验医师;对于学习临床医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考取医师资格证,研究生阶段选择攻读检验的研究生,毕业后就可以考取检验技师证书,这样的学生可以发展成为检验医师。但由于检验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临床的辅助学科,所以很少有学习临床医学的学生选择攻读检验的研究生。这就造成了一种本科学习检验的不能成为检验医师,而本科学习临床医学的又很少愿意选择从事检验的局面,使得培养检验医师的道路举步维艰、停滞不前。其实学习检验的本科生也是有系统学习临床知识的,虽然和学校临床医学的本科生在学科教育上安排不尽相同,但是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无论是考临床检验,还是其他临床的研究生,都同样要考西医综合,他们都是通过各种途径对临床知识进行了系统学习的,在知识面上并不差多少,而且研究生的教育本身就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也是一个学科成熟的标志,因此,本科学习检验的不能成为检验医师,极大地阻碍了培养检验医师的步伐,也严重浪费了教育资源。同样,大多数学习临床医学的本科生认为检验是“小学科”,认为在医院检验科工作没有前途,没有成就感,所以很少有学生愿意攻读检验的研究生,因而影响了检验医师的发展。其次,是因为检验医师定位不明确,很少医院设置了检验医师的岗位,有也没有得到重视,干的和检验技师一样的工作,形同虚设,严重阻碍了检验医师的发展与壮大。

3展望

第7篇

1.1新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提升了医学检验的科学性:医学检验比起其他的专业对于新技术的应用更加的前沿。很多的新技术在医学检验中能够发挥出比较好的效果,让医学检验的范围和精确度得到了提升。像是分子生物学,能够让检验医学的范围得到拓展,除了对疾病的事后判断向预测进行转变,因此可以延伸至治疗领域,对于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具有评估性,让疾病的发展以及流行病学、健康学等等医学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2满足社会的需求,像是基因检测的应用前景比较好:国际社会对于医学科学的发展都是比较关注的,很多的新检验方法不断的出现,让医学检验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现代医院中很多的医生都是依靠医学检验来获得患者的病情信息,以便进行诊断和治疗。因此现代检验医学在医疗领域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而在这一环境下,传统医学检验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现代检验医学在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前提下进行了发展,也获得了发展的契机,这也是近些年检验医学发展如此快速的根本原因。

2检验医学的意义

检验医学在医学中的地位越来越噶,他除了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之外,还是医生的判断依据,因此联系的是患者、医生和医院这几个严肃,对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具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反映。精确的检验能够让评价更加准确,治疗更加有效,对临床用药指导具有帮助,让医疗水平得到提升。因为以上的一些作用推动着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检验医学在医学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而且正发生着改变,过去检验医学仅仅是作为临床治疗的辅助作用,而如今其逐渐的发展为核心地位,没有医学检验,很多的临床治疗都无法正常开展。

3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联系比较紧密,临床实验室的重点是在检验质量上,因此检验人员需要和临床科室进行交流和沟通,来解决问题。3.1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的必要性(1)检验科负责人需要参与临床会诊和病例讨论中,这样能够加强检验科室和临床科室之间的直接交流让双方的沟通更加顺畅。检验医生需要多主动的去交流和探讨,在检验过程中存在疑问的时候,要向医生和患者进行核实,以便更加准确的进行检验。(2)检验科主动参与协作:因为检验医学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检验医学的结果是诊断的核心依据,其并非是单纯的数据提供部门。以前检验可是一直都是作为辅助可是存在,而如今,检验科室应该被重新定义,其地位得到了提升需要参与到诊断中去,通过精确的诊断来为临床提供参考检验,而且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的主要依据和核心依据,这样的地位是过去所达不到的。(3)丰富临床知识储备,提升临床意识: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是单向的,应该是双方面都给予重视,培养良好的意识,掌握丰富的知识。检验科室一方面要对自身的管理进行强化,同时还要对临床意识进行强化。实验室工作的目的应该包含了为临床提供一些资料需求以及信息,但是目前的情况却是,实验室人员专注于技术研究,他们往往缺乏相关的临床知识,这就导致了临床和检验之间的断层,失去的联系的桥梁。所以检验科需要对目前的人员结构以及人才结构进行调整,通过引入医疗系的毕业生来让检验科更加的贴近临床部门,安排检验医师的岗位,让临床和实验室之间具有比较直接的沟通和联系。3.2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的重要性:临床医生需要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对检验的了解来将检验项目合理的搭配,来提升检验的有效性。比如:欲诊断早期肝纤维化,只检测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层粘连蛋白(LN)或Ⅳ型胶原即可。不需要将全部的几十种物质标本逐一的检测,不仅是时间的浪费,更加是财力和人力的浪费。所以临床医生在检验医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上,需要注重关联性,这样通过知识的交互,才能够让临床医学更加有针对性,促进两者的共同提升。刚刚毕业的医学专业学生,因为目前的检验项目没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停留于表面,对于很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都一知半解,甚至不知道,这样就导致了临床和检验之间的脱节,检验使用的新技术和新设备,临床无法掌握其效果,这样是对科技应用的不力,也是临床效率提升的阻碍。所以对临床也好,检验也罢,相互之间对于新技术和方法的相互学习和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相互渗透才能够相互融合,两者的紧密结合对于患者的治疗来说,具有促进意义。邀请检验医师来临床科进修讲座,对其进行新项目新技术的讲解,让临床医生对于检验项目有更深的认识和比较。

4总结

第8篇

一、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1.基本内涵

创新教育一般说的是一种先进的思想理念,要在哲学领域以及教育学观念领域内进行理解创新。首先要从保守教育以及墨守成规的教育怪圈内跳出来,转向创新型的思想教育,从文化功能角度来转向文化创新教育的角度。创新教育对全面性的教育的改革以及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价值。在实际生活中,要建立好广泛的群众基础。让人们在接受创新教育的时候,能够没有其他顾虑,体现人们对创新教育的个性发展。创新教育是一项教育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抛弃传统教育的弊端方法,以及阻碍学生进一步发展的教育模式。在研究与实践成功的基础上给学生以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鼓励和培养。

2.基本要求

2.1创新教育要与科学方法相互统一有机结合。一般来说,创新教育对每个学科的要求都差不多,都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服务。让学生通过对创新思维以及创新教育的熏陶下,提高其专业的技能。但是每个学科也有每个学科的特点,对于学科之间的不同点,需要认识清楚,结合科学的方法,提高专业的素质,在临床医学方面更要清楚的认识其特点。因为对于临床医学的学习是与人类的生命健康密不可分的,所以在创新教育的同时要切记在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的同时,引导学生坚持走科学的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能力之路,达到培养学生高素质的目的。

2.2创新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在传统的医学教育里,多注重的是学生的共性,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好的提高,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不好的教育影响,让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真正在临床实践中起不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创新教育的发展能够更加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斗志,给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不一样的环境,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时候,也增长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临床医学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

切实可行地发展临床医学的创新教育,首先要有可依靠的理论依据,才能让临床医学的创新教育走的更稳、更远。我们可以从现阶段的知识背景的理论角度围绕临床医学的教学策略以及操作方法等进行创新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其具体的实践以我校的实践为案例进行简要谈论。

1.相应的指导思想

在当今社会的教育模式影响下,建立研究型的理论课程是最为适合发展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的。当前社会下,对于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以及对社会和医学相结合的需求下,以人文本的理念和创新精神对于培养临床医学方面的人才至关重要。

2.相应的目标内容

相应的课程目标内容主要包括临床医学学生的创新理论知识的培养,发展其自身的特点以及创造力;在技能与临床专业的双重指导下,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社会实践与个性培养相结合的情况下,对于临床医学学生的个人能力以及个人品质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3.相应的教学策略

首先,教会学生如何在认知度商不深的情况下去发现问题,这个阶段主要是以知识的讲授为主要方式;其次,在技能专业的操作下,对学生的主要讲课方式是结合课本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的专业操作给学生带来实际的感受,为学生创造专业的技能课程;最后,让学生能够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基础操作相结合的临床医学方法,在操作的过程中将遇到的难题记录下来,在课余时间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分享。从而解决遇到的难题。

4.对于我校的具体实践一般有以下几种操作方法。首先,建立创新的教育基地,集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在院领导的统一规划下建立相关的创新基地以及制定相关的管理建设原则。活动的方式以学生为主,自主设计相关课题题目,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其次,设立创新能力培养项目。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更快的接触到相关的临床医学工作,更好更快地接受医学项目,增强其适应能力。

第9篇

关键词 循证医学 医学发展 信息服务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003

循症医学的起源和发展

(1)关于循证医学:循证医学(EBM)是20世纪80年代在医学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是遵循科学证据的临床医学。它提倡将临床医师个人的临床实践和经验与客观的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起来,将最正确的诊断、最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最精确的预后估计服务于每位具体患者。循证医学,也称为实证医学、有证医学、求证医学。有专家总结出,循证医学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查找大量的医学信息资料;二是对资料进行筛选和识别,寻找最佳的临床证据。

(2)循证医学的起源与发展:笔者查找了大量资料表明,循证医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临床医学模式。据有关报道称早在1972年世界上就已有人提出并倡导了实施临床随机比较实验。而我国也是近10年来才开始开展的循证医学研究。1997年7月卫生部批准在华西医科大学成立了中国Cochrane中心,1999年3月被国际Cochrane协作网批准正式注册成为国际上第15个Cochrane中心。

笔者通过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询,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循证医学的发展状况。以“循证医学”为检索词搜索有关循证医学的文献,结果从《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看1989~2006年共有2762篇有关循证医学的文献,其中1989~1999年共37篇,2000~2006年2725篇。CNKI的统计结果是1989~2006共有3643篇。其中1989~1999年是69篇,2000~2006年共有3574篇。从而可以看出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循证医学的研究论文寥寥无几,从2000年以来循证医学研究论文的数量迅速增长,这充分表明了国内科技人员对循证医学的研究日益重视并迅速发展。

(3)循证医学数据的来源和获取:证据是循证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可为循证医学提供证据的数据库经许多专业人士归纳总结出主要有:互联网在线数据库、公开发行的CD、EBM中心数据库等。有原始研究证据的Medline数据库,它收录了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种医学杂志,是国际上公认的检索临床证据的主要数据库之一。其次是Embase数据库和CB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二次研究证据Cochrane图书馆,和有关网站等等都是获取信息资源非常重要的途径。特别是Cochrane图书馆,它是目前最具权威的循证医学资料库,包括(CDSR)系统评价资料库、疗效评价文摘库(DAR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CTR)等多方面文献,都可以作为收集循证医学证据的辅助工具。要想获取科学的、准确的证据需要参照大量的科学依据,这些科学依据的获取就需要以上的第一手资料。

循证医学的获取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①根据临床表现提出问题;②结合具体情况检索证据;③检索出证据后进行证据评价;④将研究出的准确证据应用于实践;⑤最后进行后效评价。在这5个方面中提出问题并不难,难的是循证证据的检索。如何轻松自如地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掌握获取循证医学的途径与方法,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文献中筛选出最恰当的和最优化的证据,就是临床医务人员和图书馆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了。

如何为循证医学的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1)开展循证医学教育:作为医学院校的图书馆员应是循证医学最佳证据提供者之一,因此图书馆应在提高人员认识的基础上开展EBM的基础知识教育。首先要提高对循证医学的理解和认识,掌握应用的手段,同时也帮助临床医务人员、医学科研人员了解EBM在国际和国内实践的概况,证据的检索方法、检索途径、检索步骤和检索技能,教他们如何利用医院图书馆、医学资源数据库、重要EBM数据库进行证据检索,寻找最佳临床解决证据的方法。

(2)提高为循证医学服务的技能:循证医学要求临床医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外语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文献检索和临床研究评价的能力。要具备为循证医学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充实自己。不能仅停留在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上,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在医学信息领域的普及和应用,因此医学图书馆员要具备良好的网络信息技术,掌握各种数据库的分析与检索等技术,这样才能全面快速、准确地找到临床医务人员所需要的最好的证据信息。

(3)为循证医学的开展提供信息服务:为了满足临床医务人员使用最好证据的需求,就必须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信息中寻找和发现精华。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利用有效的方法更好地满足临床医务人员的信息需求。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信息管理人员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在文献服务中不能仅停留在传统服务方式上。要改变以往的服务模式,循证医学的开展要求图书馆人员不断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新的循证证据。循证医学证据被淹没在繁杂的医学文献中,因此如何帮助从事繁忙医学工作的临床医务人员在广泛、繁杂的医学文献中快速地获取不同类型的证据,对循证医学的发展尤为重要,也是医学信息工作者需要深入循证医学领域探究的新课题。

医学院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来获取数据源。因为循证医学证据资源分散,检索系统过于复杂,医务工作者又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图书馆检索,很难快速地查到自己需要的可靠证据,而要对所获取的文献进行严格评价则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繁忙的临床医师根本无法也不愿意花费如此多的时间消耗在文献的检索、评价与合成上,因此他们碰到具体问题更愿意求助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这就要求图书馆员要有强烈的信息意识,能够鉴别、筛选、合成文献,还必须具备主动收集、加工传递信息的意识,对信息要敏感,这样才能具备为循证医学服务的基本要求。

总之, 循证医学的开展与图书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循证医学的发展也需要图书馆的信息支持,两者互相依托才能得到更迅速、更深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虹.从SCIE版收录的系统评价看循证医学的发展.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7,16(5):27-30.

2 冉玫.循证医学与医学信息服务.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7,16(4):48-50.

3 邹德凤.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解决医疗纠纷的思考.医学信息学,2007,28(3):213.

4 周祖文.循证医学与临床医学科研关系的几个问题.医学信息学,2007,28(3):210.

5 卢燕.循证医学与循证医学信息资源.图书馆学刊,2006,(6)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