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7:40:20
导语:在土木工程行业背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土木工程;信息化;实施构架;思考
1、土木工程系信息化的概念
所谓的土木工程,主要是指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和土还有水以为文化相关,包括这些项目的计划、修建、还有后期的维修保障工作。在我国,主要是指桥梁、公路、建筑、水利、公路、码头、港口等主要建设行业。这些,对于我国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各种条件的制约,我国的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水平,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层次。这种情况,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都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而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必将受到影响。所以,在此,我们要对土木工程信息化进行探索。
所谓土木工程信息化,就是通过对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还有自动化技术的合理有效利用,帮助土木建设的施工作业进行信息化处理。这样,传统的土木工程的施工方式还有手段技术等都可以得到改变和提高。通过土木工程信息化,可以帮助技术手段还有方式都实现信息化。这样,有利于土木工程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2、土木工程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这项工作,是长期的、复杂的。所以,在推进的过程当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进,不能操之过急。在进行土木工程信息化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四个方面:
第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和资源,通过对计算机技术还有网络技术的应用,改变传统的土木工程建设的方式,帮助土木工程的施工建设时间联通共享。这样,就可以使得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极大的促进土木工程有关方面的服务。
第二,要建立严格的检查监督制度,实现土木工程建设的过程透明化。通过信息公开,网络监督,政府监督等方式,使土木工程建设透明、高效、廉洁。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也可以帮助建设管理部门对自身的管理水平进行提高,有利于市场环境的公平。
第三,要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形成土木工程企业的优势。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之下,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已经不可阻挡,我国经济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变得更加强大,就离不开和世界的紧密联系。通过土木工程信息化,可以帮助我国的相关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竞争,时间国际间发展。
第四,通过对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可以帮助我国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要知道,土木工程行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经济构成中间,占据有很大的一部分比重。所以,带动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必然也就会促进其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样,就可以培育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又一个增长点。这样,就会极大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3、实现土木工程信息化的措施
3.1、推进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的发展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土木工程信息网络。这个网络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是局域网络,一个部分是公众网络。公众网络,是为了实现土木工程信息的全国范围内的共享。局域网络,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和具体的某一个工程。这样,就可以帮助提供远程的信息服务,实现信息的共享还是有传播。其次,是信息的接收功能。信息的接收,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手持式的接收,这种方式的移动性相对来说,比较强,服务起来的效果也比较好。另外一种,台式的接收。这种方式,相比较起来,移动不够灵活。所以,总的来说,以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移动式终端的发展。再其次,是有关信息传递。土木工程信息化的重中之重,就是对信息的传输。想要进行信息的传输,就需要将土木工程的一系列有关数据变成现代计算机数据可以辨别的数据,要对各种信息的格式和标准做出明确的规定和明确。最后,是信息的交互还有集成。这一点,主要就是开发出一个可供信息整合还有传播的平台。
3.2、发展土木工程信息化学科
由于土木工程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产生了交叉地带,因此,就需要对这一交叉地带产生的学科进行发展。这门学科,主要以土木工程方面的信息技术作为基础,通过对社会上一些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促进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发展。
3.3、土木工程信息化产业
在对土木工程进行信息化的过程之中,一定会产生很多广泛而强烈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在对土木工程进行信息化的过程之中,对与产业结构,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首先,体现在对于土木工程技术方面。对于土木工程技术而言,土木工程信息化,必然会使得建设过程中间的流程和方法得到改变,这样,才能够提高工程的效率还有质量。另外,对于通过土木工程信息化而产生出来的新的技术服务行业,必然会承担土木工程中间很多的任务,包括土木工程信息的一系列有关任务。还有,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发展,必然会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改善法制环境。最后,土木工程信息化,会促进政府的监管力度,促进市场的有效有序运行。
总而言之,土木工程信息化是极其重要的,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排除万难,保证其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土木工程;环境;建筑;优良;发展环境;科学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在大量土木工程兴建的过程中,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正处于大发展时期,因此,在加快土木工程建设步伐的同时,还要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浅析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
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涵义最早出自于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公布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标志着一种新发展观的诞生。但是可持续发展这一词语首次出现是在1980年的联合国的大会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诞生也是时代的产物,是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类文明不断进步,人们对以往发展道路进行评价与反思,寻求在经济问题、价值观、文化与文明等方面进行变革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实现人类的持续存在与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战略的全面发展,2002年,南非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峰会,达成了进一步加强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意识,有效的推动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球推广[1]。
2.论述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在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还有利于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土木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具体表现为:第一,土木工程施工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实现土木工程施工的绿色化,加强高性能材料在建设过程中的使用,有利于实现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第二,土木工程设计阶段的可持续发展,能够指导施工过程中其他的设计工作,有利于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注重人员的协调和工作的统筹,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更好的环保材料。第三,土木工程施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整个施工过程得到科学的管理。第四,土木工程使用阶段的可持续发展,使土木工程的维修与修缮工作得到科学的指导,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树立绿色工程形象。
3.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的探析
土木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施工规模较大,消耗的能源比较多,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周边的生态环境。土木工程施工材料的生产、加工与运输以及在土木工程投入使用后维修时使用的材料,都是对能源的一种消耗,其中产生一定的废弃物,势必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将不利于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全面了解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以求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从施工材料、设计、施工阶段以及工程拆除阶段这四个方面对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如下的探析[2]。
3.1施工材料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就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却是以牺牲环境和大量能源消耗为代价取得的,特别是土木工程建设行业,钢筋、混凝土、水泥等大量建筑材料的使用,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不利于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尽量的选择绿色混凝土、高强度混凝土与高性能混凝土等污染性较小的施工材料,为实现土木工程施工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2设计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初步设计、技术设计与施工图设计是土木工程建设项目设计的三个阶段。初步设计是论证土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对土木工程建设进行选址和规划;技术设计是对土木工程相关的预算、说明文件以及图纸等进行协调编制;施工图纸设计是根据土木工程项目的尺寸、构造、需要的设备以及材料来确定施工的图纸、计算书、说明书和预算。在每个设计阶段都存在着一定的可持续问题,初步设计要在在预算的范围内,依据项目需要的调查数据,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技术设计要对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的各类文件进行编制以及协调好各工种之间的关系;施工图纸的设计需要修订现有的规范,及时修改出现的问题。
3.3施工阶段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阶段包括准备工作以及进行施工两个内容。土木工程的施工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同时还有可能因为施工人员的失误或者是不规范施工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为了有效的防止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在施工前,可以预设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强化施工人员的施工规范,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4工程拆除阶段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土木工程拆除时,势必会出现一些废弃物,产生噪音、粉尘,消耗一定的能源等等,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解决工程拆除阶段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最大程度的降低工程拆除过程中的损害,将有利于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
4.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趋势
4.1实现信息化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管理已在各个行业普遍的被使用,土木工程行业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推广,使土木工程的管理依据更加的具有前瞻性与战略性,进一步提高了土木工程行业的管理水平。
4.2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土木工程在使用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出现损害与性能的退化,降低了土木工程的承载力和安全性。所以,在土木工程竣工时,就要对其进行健康监测,及时修复和加固出现损害的部分,同时,将现代的计算机技术以及通讯技术融入到土木工程项目的健康监测中去,实现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4.3应用高性能的建筑材料
在土木工程建设材料使用最多的是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能够长期保存、容易密实、不易离析、体积稳定、强度高和韧性好的性能,即使是在恶性的环境下,这些性能也不容易被破坏,所以,在土木工程建设中要大力的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并采用对环境没有影响的混凝土技术。同时,还要加大力度研究水泥与骨料替代物的使用,通过利用粉煤灰中的细灰或者飞灰、轧碎的混凝土等废弃材料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其耐久性[3]。
5.结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能有效的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也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结合土木工程发展的实际,全面分析土木工程在施工材料、设计、施工以及拆除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促进土木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充分应用高新技术和高性能的施工材料,减少土木工程建设中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黄斌.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郑州大学,2006.
[关键词]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198-01
1 导言
土木工程建设这个行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升,对建筑物面积、功能、形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越来越规模化、多样化和复杂化,对所采用的建材、设备、建筑构造技术和施工技术也一直在不断提高,建筑行业的节能、信息控制、生态化等技术也逐渐与建筑技术相结合而寻求多元化发展,形成了建筑行业新技术与新能源的复合载体.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土木工程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重中之重。
2 土木工程的必要性
土木工程科目很庞大,它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其意义很大,历史长久,提升较快.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力学的提升,建材的不断更换,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的进步也在更加完善,突飞猛进.土木工程是一项综合式的艺术,包含了很多方面,有着社会性、实践性、综合性多个属性,同人类社会的成长密切相关,形影不离,对人类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到现今为止,土木工程可划分成建筑类、铁路类、道路类、桥梁类、结构给水排水类、港口类、水渠类、环境类等工程,不计其数,提升空间十分宽广,有着十分可观的未来.
3 我国土木工程的现状
可持续发展科学观近年来在我国深受人心,很多承包商在对于土木工程建设中都会采用比较先进的技术来达到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包括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白色垃圾污染物等,以此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尽量实现绿色循环发展的道路。尽管这样,我们仍然应该清晰的认识到,承包商他们只是被动地按照环境条件限制来运用这些绿色施工设备,对绿色施工的重要性缺少充分的认识,而且如果没有固定的设计内容,他们也并不会将这些绿色施工设备主动积极地运用到土木工程中。此外,除了承包商及其建设单位的思想具有限制性之外,其运用绿色设备的操作模式还远远达不到标准水平,不仅如此,相关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施工成本的高低、企业的制度体系都还存在很多问题。
4 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
4.1 土木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土木工程发展,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想真正意义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证相关材料的可持续发展。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土木工程的建设,需要应用大量的材料,一旦材料出现问题,势必会导致土木工程受到严重的影响。为此,今后的土木工程在材料方面的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土木工程所选择的建设材料,应达到无污染标准,且在腐蚀性、可挥发性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现阶段的化学技术较为先进,部分土木工程材料在运用过程中,起初并没有感觉到什么异常,但是在长久的应用后,就会对空气或者是周边环境造成影响,无法建立可持续发展。第二,土木工程的材料会占用大量的资金,部分建筑商为了节省资金,开始偷工减料,不仅导致土木工程的安全受到威胁,且会影响日后的投入应用,这并不是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第三,面对社会的强烈需求,应加大对土木工程材料的研究力度,从客观上和主观上实现材料的多元化,为土木工程提供更多的选择,完成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土木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是细节部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
4.2 土木工程虚拟技术将被大面积的应用
传统土木工程探索过程中人们仅仅能使用特殊的符号、平面图纸进行更多信息的传送,此类方式常被接收信息者的知识结构、行业经验等所束缚和阻碍.随着土木工程项目在新时代中复杂程度日益强化,这样的沟通方式变得更加困难,所以虚拟现实技术渐渐出现,并通过在工程建设中的大量、交叉交流创建了新的实践方式且开拓了其应用前景.虚拟现实技术的重点是把多媒体技术、电脑技术、传感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在一起,将抽象的符号和图纸科学地转变成人们的直观立体感受,是一种人机交互的新型科技,这种技术为人们创建了贴近实际、身临其境的仿真性的虚拟环境,人们就如同在现实世界之中一样.在日后的土木工程领域中,这项技术的优势和特点不但会被使用在各类项目工程的投标招标领域中,也会通过仿真虚拟环境把施工方式和过程都良好地体现出来.同时它在设计结构中对施工、核算等复杂过程的仿真模拟也具备了良好的优势。
4.3 节约资源能源方面
资源节约中最需要节约的是水资源,在使用水资源的时候,承包商可以尽量使用小流量的器具设备。更好的使用水资源的办法是进行废水利用和生产用水的循环利用,这些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施工期间的用水量,从而既节约了水资源,还降低了水的费用,何乐而不为呢?在对于可回收资源这一方面,针对目前社会的现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利用可回收资源的使用:第一个方面是增强循环利用材料。这种措施不仅可以降低施工材料的使用量,还能增加施工企业的收入情况、减少企业运输费和填埋垃圾的费用;第二个方面是对可再生资源材料进行合理使用,我们可以从废弃物中回收那些可利用材料,自然就可以达到降低资源消耗的要求。
结束语
总体而言,中国现今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即使土木工程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可是经济、基础设备等各方面条件都不能完全满足于人们的需求,所以中国土木工程在基础建设方面还是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土木工程会实现更高程度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创造较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工科;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
1前言
2016年,新工科理念一经提出,即得到教育界的推崇,并推广落实到全国各大高校。现阶段,我国在培养工科人才的过程中,存在培养目标不清晰、工程教育与行业脱节、工科教学理科化、对通识教育与工程教育模糊不清以及工科生知识结构与职业发展不符等问题。土木工程属于传统工科专业,基于此背景下,将新工科理念融入土木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中,优化升级土木工程专科工程教育,立足于建筑产业化,加深工程教育与建筑产业的联系,对培养新工科人才大有裨益。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根本落脚点,本文立足于施工课程,探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2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和地位
2.1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
施工课程主要研究施工组织管理和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与土木工程测量、结构抗震、混凝土结构以及钢结构原理等课程不同,施工课程涉及面较广,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近几年,为满足超级工程建设需要,施工材料不断革新,信息技术也被引入到工程施工中。
2.2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地位
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课教学主要分为施工管理和结构设计课程两大类。调查显示,90%以上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从事土工工程施工管理等工作,证明施工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这也对其课程教学优化提出要求。基于新工科理念指导下,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始终遵循学习过程重于考试结果,能力培养重于知识传授。
3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现状
3.1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师为了实现“授人以渔”,应促进自身角色由“传导授业解惑”向“悟道求业生惑”转变。现阶段,受制于人事制度的约束,我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大多为硕士、博士出身,毕业后即进入高校授课,实践经验缺乏。同时,受教师评价制度的约束,部分教师存在重科研轻实践的嫌疑,极少数能够参与到土木工程施工一线活动中。此外,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和协同培养机制,没有结合施工课程教学需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担任教学指导,也对教师实践经验的提升产生阻碍。
3.2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伴随着我国基建工程的迅猛发展,超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等项目建设的需要,引进新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成为必然,这也对施工管理方法的创新提出了要求。但由于高校土木工程施工专业课程教材内容未及时更新,落后于工程实际,影响了优秀施工人才的培养。
3.3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高校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仍以知识传授为主,未予以能力培养相应的重视度。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涉及内容较多且杂,若只是单纯讲解,容易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干能动性。以笔试为主的期末考核也无法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尽管翻转课堂和研讨式教学已经在部分高校得到应用和推广,但收效甚微,距离“金课”标准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3.4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实践性是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施工课程实践教学通常包括施工课程组织设计和施工生产学习两个环节,但受制于现实条件,部分实践教学仅仅流于形式。施工组织课程设计通常由教师选取某一项目布置任务书,学生借助于网络了解施工组织设计,并制定虚拟施工方案,实践性欠佳。部分高校尽管能够在施工生产学习环节安排学生进入工程一线学习,但考虑到安全问题以及实际施工进度,学生的实习也只是走马观花。
4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改革与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应致力于培养具有认识、发现团队协作解决问题能力且能够独立从事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使学生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进取精神。为了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要,郑州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从树立课程教学新理念、构建课程知识新体系、打造课程教学新模式以及实施课程考核新方式四个方面对土木工程专业施工课程教学进行一系列改革。
4.1树立课程教学新理念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应构建复合知识体系,旨在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施工人员,借助施工管理,提升施工人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创新思维。具体而言,通过学习施工课程,以不同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优化施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知识衔接,立足于真实工程项目,深化学生对土木与工程结构原理、材料性能的掌握程度,明确建筑材料的耐久性,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了解并掌握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原理,以图纸为根据,选择合理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在确保安全施工的前提下,保证建筑材料的耐久性。通过学习施工组织课程,完成对建筑质量和施工进度的控制,做好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工作,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逐步养成创新思维。
4.2构建课程知识新体系
现阶段,部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选用的教材滞后于工程实际,因此,教师在施工课程教学课程中,应对学时进行合理分配,在传统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融入新知识,迎合新工科理念的发展要求。例如,在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工程实际,将工程造价、施工质量验收、装配式建筑施工以及BIM技术等知识模块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实现对新知识体系的支撑。
4.3打造课程教学新模式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对学生施工管理能力的提升产生了阻碍。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践行新工科培养理念,课程改革实施“师生协同”和“校企协同”模式。校企协同:在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知识拓展的方式,邀请企业的技术专家来校开展讲座;将施工组织课程与投标书有机结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商务标书和技术标书的制定,并模拟开标会,邀请企业技术专家作为评委;引入生产实习双导师制度,即1名校内带队老师和1名企业导师。为了提升实习的实效性,学生每日撰写生产实习日记,并在实习结束后答辩,教师根据实习日记和答辩成绩,给出最终实习成绩。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促进压力向动力的转化,运用所学施工理论指导实际,积累实践经验。师生协同: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也是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搭建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学生与教师探讨知识提供途径,实现师生协同。教师就教学内容与学生开展讨论,能够启发学生进行悟道和寻道,锻炼学生的工程思维,丰富学生的工程经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4.4实施课程考核新方式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以往的课程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题型以选择、判断、填空、简答为主,由于课程重点和难点比较集中,题目反复出现,单凭学生机械记忆即可过关,并无法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考核新方式以过程考核为主,线上交流、研讨作业以及期末考试分别占比10%、30%和60%。其中,线上交流成绩的考核指标为学生在线上平台的自学记录、提问记录和答题记录。研讨作业是指学生对教师在线上平台的研讨作业的完成情况。研讨作业主要分为必选和任选两种形式,教师以专题形式布置研讨作业,学生可查阅相关文献,并将学习成果以PPT形式提交平台。作业考核指标主要包括作业内容逻辑是否清楚、PPT制作是否规范以及课堂汇报是否流畅等。期末考试仍采取闭卷形式,适当提升综合型工程案例的占比,约为60%,以此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5教学改革与实践效果评价
课题立足于土木工程专业认证培养目标的大成都,以郑州商学院2018级土木专升本和2016级土木工程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课程教学理念、课程知识体系、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考核方式。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认可本次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
6结语
通过对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现状的分析,立足于新工科理念,从树立课程教学新理念、构建课程知识新体系、打造课程教学新模式以及实施课程考核新方式四个方面阐述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改革实践,结果显示,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改革具有实效性,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程旭东,王积静,高福聚,黄思凝,张如林.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1(2):90~92.
[2]郭永春.新工科课程体系中的工程设计思维[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1):39~43+55.
[3]谢芳.高校新工科之土木工程虚拟仿真中心建设路径探索[J].信息系统工程,2020(12):121~122.
[4]段淑倩,时刚,闫长斌,熊杰程.新工科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隧道工程课程智慧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20(6):30~39.
[5]刘一曼,刘敏.“新工科”视域下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改革探索——以三峡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49):200~201.
[6]王尧鸿.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21):50~52.
[7]张卫东,唐善婷,顾文虎.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园林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教学刊,2020(35):148~151.
[8]朱永甫,宋丽琴,洪秀君,黄杰超.新工科视域下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以闽南理工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20(35):156~159.
[9]刘雅琦.浅析新工科理念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J].四川建材,2020(10):227~228.
关键词: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措施
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在不断变化,土木工程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的技能之外,还要具备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远程教育是科技化和信息化共同作用出现的新的教育手段,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我国高校中的土木工程专业招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各大高校都希望能够多出一些人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于人才的培养速度加快,各大高校都引进了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专业培养,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远程开放教育的系统性比较强,我国很多的地方高校资源渠道比较多,但是自主能动性却比较差,致使资源整理工作繁重,整合的难度比较大。
1、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系统模式
第一,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据调查显示,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的需求主要是以技术类的高技能应用人才以及管理型人才为主,占到社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的80%-90%。人才的多层次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专科人才培养模式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对土木工程相关企业等相关人士的问卷调查显示,不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对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都非常认可,因为这样不但能够保证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是应用型人才,也保证了这些人才能够及时满足生产第一线对人才的实际要求。目前,很多的高校已经和企业联手,学校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而企业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有具体的就业岗位。通过远程教育的系统理论学习和专业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将专业技能及时应用到岗位中,实现多层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的目的。本科人才培养主要倾向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但是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体制还不完善,因此还没有得到广泛使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较高职业素养,具有多项技能和较大发展潜力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需要进一步完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第二,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实现人才宽口径、综合性的发展目标,学校要加强特色专业人才的培养。土木工程就是很多工科学校的特色专业。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利用,从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出发,对专业课程进行设置,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以扩宽学生理论基础,提高专业技能为宗旨,加强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实行集中力量提高土木工程的专业化人才培养的目标,打造土木工程专业的特色品牌,提高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水平,将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土木工程专业和建筑专业学生人数比扩招之前多出了将近4倍,相关专业占到高校专业的70%以上,特色专业建设的成果显著。
2、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措施
第一,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我国的高等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也历经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因此,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对该专业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第一,要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第二,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德智体等各方面都能够得到发展;第三,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获得工程师方面的证书,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要将人才培养的模式转向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上,实现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通过不同方式进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人才培养体系。由于我国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还不完善,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要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要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就要通过学校对专业人才的应用体系进行培养以及教育机构通过岗位实习来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但是在实践操作中,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并没有表现出过大的差别,因此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难以区分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就针对这一特点进行专业知识的训练,通过模块化课程指导和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的结合,使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保证个性化的发展。其次,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提高人才发展层次,逐步将人才培养模式从应用型转为复合型。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提高人才发展层次,逐步将人才培养模式从应用型转为复合型,不但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是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要求,更是远程开放教育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蓬勃兴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2001年我国加入了WTO,这使得建筑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土木工程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强,因此,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学生具有全面的知识储备,还要求其具有多种技能以及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和谐发展和竞争激烈两种环境交融的背景下,要培养人才的个性和创造性,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复合型人才在新时代下,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更多的是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考虑。最后,要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避免追求数量,忽略质量。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远程开放教育对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未来学生就业的基础。要测试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有效,是否能够经得起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检验,人才培养的质量就是重要的检验标准。第二,改进并完善教师队伍。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只要创新教师队伍,才能够保证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决定了教师队伍的组成是灵活多样的,不受固定模式的束缚,不但包括学校专业的教师,还包括外聘教师、专业方面的行政教师等相关人士,而且这些教师资源分散在不同的区域,存在与各大高校之中,因此,要对教师队伍进行创新建设,这样才能够保证远程开放教育的教育成果。第三,校企合作推动土木工程发展。校企合作使土木工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远程开放教育的主要特点就是开放、自学、面授补充等。为了实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要深化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加强合作,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促进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和创新性。土木工程的教学教育形式灵活多样,这样就出现了难以评价教学效果的状况。为了使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效率的目的,就要对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和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一个时间跨度较大的系统工程,所以需要新的教育理念注入、新的教育思想指导。按照社会对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进行符合标准和规格的培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教学的内容,提前设定教学体系,制定符合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效果评价机制,对教育的整个过程提前设计,保证在进行土木工程教育的过程中能够真正的把知识传递给学生。通过对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远程教育对于土木工程的人才培养具有创新性和实践应用性,结合现代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特点,使土木工程教育能够迈入校企结合的阶段,促进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培养更利于社会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初明祥.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14-15,29.
[2]郑健民,严超君.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5:101-107.
[3]王卫东,彭立敏,余志武,谢友均.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1:144-148,160.
[4]张景,李伟,刘小平.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价值[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3:95-97.
关键词:新时期;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行业及其相关领域行业确实给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发展平台,但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增强,人们也意识到土木工程行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成为现代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瓶颈,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质量也越来越看重,这也对土木工程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传统的土木工程发展模式已不仅适用于当今社会的发展理念,土木工程行业要想长久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进行自我完善和修正,走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 可持续发展观的产生
总体来看,可持续发展观的产生是时展的必然结果。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历史上再也没有任何一个时期能像当今社会一样发展的如此迅速,几次工业革命不但彻底把人类从繁重的生产任务中解放出来,而且社会生产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类在与自然博弈的过程中彻底占据了上峰。但与此同时,人们也注意到传统掠夺式的发展模式造成的问题也是触目惊心的,人类发展与环境和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发展的阻力,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环境公害危机的加剧和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不顾环境的发展只能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在这种背景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正式向联合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基本理念。
2 新时期下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可,它的核心理念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又不能损害后代人的利益。因此,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到土木工程中是再适合不过的了。土木工程行业是一项高消耗高污染的行业,要想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做好这项工作,可以有利用降低土木工程对能源的消耗,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和谐统一。同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还可以有利用我国新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能够完善经济结构的调整,从而稳定了生态环境,最终实现改善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目标,让人们感觉到幸福。
3 目前土木工程发展所带来的问题
3.1 环境污染问题。如前所述,土木工程的建设必不可少的会对环境带来威胁,在它的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废物,这势必会产生一系列的大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固体垃圾污染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远的不说,最近频发的雾霾让人们生活受到了极大地影响,空气中到处充斥着烧煤味,人们呼吸这样的空气,严重影响着呼吸系统的健康。现如今,肺癌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疾病了。除此之外,现在人们想要看到蓝天白云、清澈的河水,呼吸道清新的空气已经是一种奢望了。因此,土木工程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必须处理的严重地步。
3.2 土地资源的减少。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土木工程建设得到了极大地发展。然而土木工程一旦施工就要占据大量的土地。目前,占地圈地建厂房、维护造田乱开发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些举动不仅使得我国的水资源急剧减少,也使得土地面积和土地资源巨减。可想而知,我们的子孙后代将面临无地可用的难题。所以,我们在土木工程建设之处,就要考虑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避免恶劣事态的产生。
3.3 能源的大量消耗。同上面所讲述的一样,土木工程的建设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水力、电力等有限的资源都在被大量的消耗,除此之外,还有土地、建材等等不胜枚举。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建筑生产所造成的能源消耗大约占全国总的能源消耗的25%。因此,我们必须从技术上加以改变,减少能源的消耗。
4 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4.1 土木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土木工程建设中的材料使用问题是整个建设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旦材料出现了损害,那么整个工程都要受到牵连。因此,想要实现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做到使用材料的可持续发展。而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首先必须保证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所使用的材料达到国家规定的无污染标准,同时还应该注意控制它的腐蚀性以及可挥发性等方面,确保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再次,我们不能吝啬资金的投入,要选择质量好的材料,摒弃劣质材料;同时还要加大木土工程材料的研发力度,从技术上保证材料的安全性,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2 土木工程设计阶段的可持续发展。设计阶段是土木工程建设的初始阶段,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这一阶段的重要性,如若在设计阶段出现了纰漏,那么后续的工作都将无法进行。所以,设计阶段也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环节。针对目前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在进行木土工程设计时要树立“绿色生态”的设计理念。我们要尽可能不打破周边的生态平衡,多采用一些自然的观点,将工程建设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与此同时,我们在设计图纸之前,还应该多进行实地调查,设计出实际操作性强的方案;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减少或者不向自然环境中排放废物。
4.3 土木工程施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土木工程的施工阶段大致上分为施工准备阶段和施工建设阶段这两方面,想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两个阶段都必须落到实处。首先在施工准备阶段,我们应该选择优质的材料、合理的技术,同时要对准备工作进行分析,对比是否有更好的选择。然后在施工建设阶段中,我们要对现场情况进行及时的观察与反馈,一旦发现有材料污染或者是技术污染的情形,必须及时停止应用;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促进土木工程建设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4.4 土木工程使用与拆除阶段的可持续发展。在土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通常都会建造一些临时性的工程,然后在整个工程完工后进行拆除。在进行拆除的时候,我们也不可以掉以轻心,保证可持续发展能够贯彻到整个工程的始终。我们要做到在拆除时不造成过多的破坏,不要造成噪声污染、灰尘污染等,同时还要尽可能的保证材料的循环再利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环境和资源日益衰竭的情况之下,我们一定要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只有当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经济建设与自然、环境和生态之间的关系,在保证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较好的解决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在土木工程建设的材料选用、设计、施工的每个环节都要做到尽善尽美,竭尽全力的达成和谐发展的局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土木工程 施工管理 问题及措施
中图分类号:F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090-01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已经表现出不俗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建筑行业,不仅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其质量的好坏也与人民的生命安全有着不可或缺的联系。要想得到优质的土木工程质量,施工管理的好坏是重要因素。而土木工程的施工与其他项目不同,具有施工周期长,投入资金大等特点,综合性、复杂性都很强,所以,相关从业人员要想获得良好的土木工程质量,就需要不断的汲取新的知识,不断的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给社会带来更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但是,从目前我国的土木建筑行业的发展看来,我国在对土木工程的施工问题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建筑市场上,要想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土木建筑施工方式,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取得良好的口碑。
1 关于土木工程的特点
1.1 土木工程施工的复杂性
土木工程一般来说,与其他工程项目有很大的差别,并且,我们所熟悉的土木工程一般可以理解为建筑工程。所谓的建筑,就是为了实现各种各样的功能所建造的土木工程项目。比如有些建筑是为了人民的居住,有些建筑是为了开展一些活动,有些建筑是为了存放食物等。正是由于土木工程所具有的多样化的功能,所以其工程类型也是多变的。除此之外,即使土木工程类型是相同的,其实现的功能也是相同的,但是两处不同的土木工程项目不会是在相同的地点建造,所以环境因素也决定着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等。综上所述,正是由于土木工程的多样性,环境的差异性等因素,造成了土木工程项目具有复杂性这一显著特点。
1.2 土木工程施工的流动性
土木工程的建造是为了满足各种各样的功能而建造,所以,根据这一特性,土木工程所建造的地点就会因实现各种各样的功能而有所差异[1]。由于这一特点,就导致了土木项目的施工地点不固定,生活场所流动性很大,如果建造的土木工程项目处于偏远地区,或者交通等不方便的地方,就很容易造成施工人员的生活不方便,生活过于单调,从而使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被打击,从而所建造的土木工程项目的质量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1.3 土木工程施工的环境及周期
在上述两点中,我们已经说到土木工程一般都是比较大的施工项目,所以其具有其他工程项目所不具备的复杂性和流动性。正是由于这两点因素,直接导致了土木工程的施工周期较其他项目相比过长这一特点。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就导致,在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进行中,现场的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都是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的,如果不能保证这一点,那么工程肯定就不会被很好的完成。除此之外,由于市场的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组成具有稳定性,所以现场的施工风格也会被保持,这样,如果相关人员从中想改善某一问题,相对来说也是比较方便的[2]。除此之外,土木工程的施工很少有在室内进行作业的,一般都是选择在露天环境之中,这样,天气因素也很容易对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做出影响,由此可见,在施工前做好施工计划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2 关于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 流程问题
由上面提到的土木工程施工的特点可以知道,土木工程的施工是一项综合性很强,并且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项目。因此,要想使土木工程的质量有所保证,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是其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土木工程在施工之前,施工期间都没有科学合理的进行管理并对其各个流程进行缜密的安排,那么必然会使工程项目在施工使浪费时间,浪费资源,并使施工效率明显降低。而这种现象在我国目前的很多土木施工单位都是十分普遍的。
2.2 现场问题
对于一个土木工程的施工项目来说,现场的施工人员所工作的地方就是施工项目最后所建成的地方,并且,在施工现场,设备、人员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施工单位也不可能将施工限产和施工设备分开,这样会使工作效率下降,因此,施工现场的状况与土木工程项目最后的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从我国目前的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现场情况来说,大多数施工单位并不是对这一点十分注意,所以,施工现场经常是十分混乱的,比如现场垃圾堆积、现场施工设备的随意摆放、施工现场的环境十分不整洁、建筑所用的材料被随意堆放、使用后的机器被随意停放甚至不按规定停放等,这些是从现场环境来说;从现场施工人员来说,也存在着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差,精神面貌出现萎靡不振等情况,而这类情况所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大大的影响了工作效率。
2.3 管理问题
除了上述的两点问题之外,最重要的问题还是施工现场的管理。施工现场管理的程度高低不仅关系着土木工程项目的质量,还关系着整个土建工程的质量。同时,由于土木工程的施工管理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涉及的领域也是很多的[3],这就导致了管理人员的自身水平不够,从而使现场管理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从我国目前的土木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看来,整体缺乏科学性,并保留着传统思想,这样对土木工程的质量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3. 关于工程施工问题的预防措施
3.1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建立完善的制度
要想提高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就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将问题解决。而目前根据我国土木工程的施工所存在的问题,相关工作者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制度,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预防土木工程施工期间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还可以规范施工现场的各种违规行为,从而使土木工程的质量大大得到提升。除此之外,从事土木工程施工的单位也应该摒弃传统的思想,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前就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并针对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解决,从而保证了土木工程项目的质量。最后,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应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和审查人员,一起做好施工项目的审查和管理工作。
3.2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增强管理的意识
在土木工程的施工中,相关管理人员除了注重工程质量的管理之外,也应该注重施工人员对项目施工质量的意识。只有共同加强意识,才能使工程质量的到保证。而土木工程施工具有周期长,施工人员多,天气因素影响大等特点,这样对施工现场的管理难度也相对较大,所以,相关人员都应该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意识,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开展,施工质量的合格。
4.结语
有上述可知,土木施工是一项具有复杂性的系统性施工项目,并且从我国目前的土木工程的施工角度来说,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影响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相关单位要想提高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必须正视施工中所出现的问题,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办法,讲问题解决。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效率,可以刻提高施工质量,从而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朱云龙.浅析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价值工程,2012(07).
建筑土木工程实施节能措施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享受着人类和社会生产所创造的巨大社会财富,但是这些财富创造活动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温室效应、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和浪费等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出来。从我国各行各业的生产实际来看,建筑产业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量较大,但是使用率却不高,所以造成了建筑的高能耗和高浪费现象。为了提高能源的效率,使建筑产业的发展符合现代化社会的要求,在其生产活动中融入节能理念,实施节能措施术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建筑土木工程中节能措施的应用和推广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并且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之下,建筑土木工程的节能措施的技术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建筑土木工程节能措施的应用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建筑土木工程在节能环保上采取了多种措施,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其节能措施的推广依然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1.没有全面理解建筑土木工程节能的内涵我国节能措施的起步时间较晚,始于1997年,因此,目前很多房地产开放商和住宅用户对节能型建筑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认为节能型施工会增加建筑的成本投资,无法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意识的影响下,很多房地产就会丧失投资节能型建筑的热情和积极性,转移投资重心。这种现象并不利于建筑土木工程的健康和长远发展,也不利于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2.节能措施的应用范围比较狭窄正是由于我国建筑节能的起步比较晚,所以节能施工的技术和国外的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节能理念的应用范围还受到很大的限制,不能全方面的应用,大部分都集中在墙、门、窗和屋顶等部分,只占很小一部分。3.节能措施的推广面临多种问题建筑土木工程节能措施的推广和应用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经过很多流程,工作量较大,具有复杂性特点,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受到干扰。要完善节能型建筑的建设,就应该优化建筑管理模式,运用健全、完善的体系对建筑施工中各个部门做好协调工作。目前,建筑节能措施中有关热工计算方面由暖通部门单独完成,难以保证建筑设计环节中的节能指标都达到标准。
建筑土木工程节能措施的具体应用
1.全面提高社会大众对建筑节能的认知程度该措施的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过去,我们对建筑节能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片面认识的阶段,但是现在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去多方位的理解,不能将降低建筑土木工程的质量而建成的简易房称之为节能型建筑,因为建筑节能措施除了要求减少建材原料的浪费之外,还必须保证建筑的质量,让住户感觉到舒适,为他们营造出宜居感,否则就是本末倒置。为此,在建筑土木工程中推行节能措施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提高社会大众对建筑节能的认识,以保证建筑质量为前提,实现对原料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2.不断完善建筑土木工程节能措施的管理机制为了有效解决建筑土木工程节能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就需要对其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强施工方和政府部门的合作。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该增强对建筑节能材料的支持力度,鼓励施工企业多使用节能型的建筑材料。另外,立法部门也可以参与其中,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节能行业进行妥善的管理,推进建筑节能行业的发展。同时,我们还可以积极引入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技术,结合我国建筑土木工程的实际情况,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3.加快技术更新的步伐除了要从思想上提高对建筑土木工程节能措施的认识水平,用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之外,还必须加强硬件配置,使之与先进的思想理念相匹配,否则也无法取得相应的效果。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快设备和技术更新的步伐。我们不能在借鉴国外的建筑节能行业的先进理念同时,忽视了基于我国的基本现状的建筑节能技术创新,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借鉴与改装国外的建筑节能行业的先进理念,另一条是发展基于我国的基本现状的建筑节能技术创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迅速地提升建筑的品质与性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结束语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标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指标;大土木;人才培养方案
1995年开始的住建部专业教育评估经过20年的不断探索与完善,在自愿申请,评估严格的情况下,截止到2014年7月有78所高校通过了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覆盖27个省、市、自治区的17所“985”高校、14所“211”高校、46所地方高校和1所军队院校。与传统的“985”、“211”高校参与专业认证不同的是应用型本科学院参与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必须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所指定的专业培养指标的最低要求控制下,体现一般性的指导意见。如何贯彻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标准体系中的7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67个观测点,都亟待进行系统性创新。黑龙江工程学院作为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61所高校之一,土木工程专业具有60年办学经历,为黑龙江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为顺利通过教育部卓越计划验收和通过住建部专业认证申请,黑龙江工程学院积极开展工程教育专业建设,特别是以专业认证为契机,紧紧抓住如何构建专业认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个关键问题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的工科背景,秉承土木工程专业历史积淀,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特色,即利用“大土木”的专业教育平台,以满足专业认证标准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现实需求为目标导向,形成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按此专业建设理念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由于更加注重注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更加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强化,更加注重大学生创新意识的训练,更加注重吃苦耐劳的专业素质的教育,取得了“学生受益、家长满意、社会认同”的人才培养效果,毕业生具有“上手快、能力强、能吃苦、留得住”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一、成果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
从“大土木”现实需求出发,参照专业认证标准,在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体系界定和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着力解决了以下问题:(1)以需求为导向,在交通、建筑行业企业认知的基础上,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生从业范围;(2)根据应用型本科类型学校社会需求的不同,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了区别;(3)根据毕业生培养规格和毕业要求,优化了课程体系;(4)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突出实践教学改革力度;(5)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6)打通第一、二、三课堂,全面实现评估体系中对创新意识的要求。
二、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以研透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标准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文件为导向,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构建满足专业认证最低标准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分析专业评估标准和中国注册工程师的执业要求,确定了土木工程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确定了培养目标与课程要求的关联矩阵、实现路径,包括必备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以及质量评价等评估标准中指标体系观察点的要求。借鉴目前已申请评估通过的78所高校的成功经验,在遵循《专业规范》的框架下,构建了2010版、2013版满足持续改进评估指标要求的具有应用型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以构建满足行业企业执业要求课程体系为导向,促使专业教育适应行业企业需求,提升学生培养质量。课程体系满足了专业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毕业生就业去向、工作岗位、未来发展等的要求,引导专业“大土木”宽口径培养,拓宽了毕业生就业面,适应了注册工程师执业需求,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得到教育界和工程界专家的认可,搭建了工程界与专业教育的平台,推进了专业教育校企深度的合作,保障了专业教育改革与专业的发展,使学生培养符合行业企业执业要求。
(三)以保障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毕业要求为导向,进行“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平台”的教学要素集成创新,升华精品课程,创新改进培养模式。开设《公路养护技术》等本专业领域新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反映办学特色;编写《土木工程施工》等系列新教材,实现原创案例百分之百,以助于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导论》等11门课程开展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改变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生为本”的“学”为主的翻转式教学模式,升华精品课程教学效果;建立“工程导论—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为递进式的毕业设计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平台,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三、成果的创新点
在总体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土木工程专业经过几次教学计划的修订,结合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形成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一)一个宽专相兼的个性化课程体系
充分考虑“宽口径”的指导思想和我国目前企业缺乏专门化工程技术教育的现状,在课程设置上,将“宽口径”的大前提与专门化课程相结合,在课程类别涵盖了工科通识教育课程、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课程、土木工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三大类,依托个性化的课程选修制度组合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以实现个性化的培养目标,较好的体现了“将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办学理念。
(二)两个扎实的基础课程平台
构建工科通识教育课程和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课程两个平台。工科通识教育课程平台由学校统一管理,选择了人文、自然科学知识,设置了数学、物理学等课程;专业知识平台以力学和土木工程学为主体,力学包括了三大力学、水力学、土力学等,土木工程学以结构、施工、经济类课程为主体,要求专业知识平台课程的教学内容面向土木工程专业各个领域,承接工科通识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为后续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三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群
2007年起,土木工程专业招收道路与桥梁工程、建筑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3个专业方向的本科生。每个课程群课程的设置主要考虑了本领域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个性化需求,以保证该领域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同时设置了适量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深入学习和扩大知识面的需要。2010版教学计划又进行了改进,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要求每位学生在主选方向以外,必须选修其他1~2个方向的2~3门专业方向核心课程,保证宽口径培养。并增加了学生实训和实习的比例,以培养懂管理、懂技术、懂经济、懂法规,综合素质较高的、面向工程第一线的应用型土木工程师。
(四)四个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确立了基本课程体系的前提下,为提高各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强课程与工程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性质确立了“四个内外结合”,即学校内外、专业内外、课堂内外、学期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校内外结合主要体现在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设置了必要的实习环节,将国家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要求纳入专业课教学内容中;专业内外结合是为了拓展土木工程学生的知识面,将本专业的知识与整个社会科学、技术体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协调能力,如跨专业组合结构设计竞赛小组,与建筑学专业同学共同进行毕业设计等。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方式覆盖的课程面最广,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自主实验、各种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相结合;学期内外结合充分利用假期,开展各类课程的实践性环节和社会实践活动。“四个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拓展了教学的空间与时间,同时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了相应的学分,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开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使“培养应用性、卓越工程师”的办学思想落到实处。
四、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经过一个培养方案4年循环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改革的已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一系列成果。
(一)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按《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最低标准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吻合。考虑学校的办学历史、专业方向设置、师资的结构和水平、学生的基础等实际情况完善了课程体系并以此制定教学计划。
(二)课程体系的设计将课堂教学的组织、实践环节的构成和创新训练的构思等第一、第二、第三课堂所有教育环节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开放的、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通过优化的课程体系设置,形成了鲜明特色的核心课程群,以“点”带“面”,进行了系列教材建设,编写了《土木工程施工》等土木工程规划教材,在3届道桥卓越班教学中使用,各方面反映良好。
(四)根据以项目为牵引的课程体系架构的安排,将教学目标体现在“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的特点上,在省级精品课程《桥梁工程》、校级精品课程《土木工程导论》等11门课程中积极推进“案例教学”“项目教学”“问题教学”,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校内外评价良好。
(五)改革的成效是通过将新的课程体系与2014年最新的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进行对比得出自评结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国际性。
(六)2010年以来,按此培养方案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累计获得全国徐芝伦力学优秀学生奖1项;全国结构设计竞赛优秀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18项;全国英语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全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东三省数学建模联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15项;东北四省结构设计竞赛赛区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1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9项,黑龙江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8项等等。良好的工程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为本科生积极参加重大科技和工程实践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平台,为东北寒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教育部评估中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8).
[2]住房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文件[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