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7:40:25
导语:在初中语文课文教学反思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这次有幸参加了高陵县初中语文教学能手观摩研讨会,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观摩了药惠中学王菲菲老师的优质语文课《再塑生命》。听了王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深刻的反省。感觉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就是一个激情的课堂,一个能够善于引申联想的课堂,一个能让学生收获审美体验的课堂,一个能够升华学生情感价值观的课堂。这些,在王老师的课堂教学中都得到了体现。而本节课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她贴切的情境创设。
平时的生活和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再塑生命》的教学过程中,王老师创设了一个有一个与课文情感相符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了角色,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
1、在导入时,老师问:“现在是什么季节?”学生回答“春天。”老师又问:“你是怎么知道春天来了。”学生举手回答,老师又问:“那么盲人是如何来认识世界的?”老师出示了盲文和手语的图片让学生切身感受,再播放了海伦?凯勒的视频,让学生们认识,走进海伦凯勒的生活。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
2、在认识海伦和莎莉文老师时,分别引用了两个人的话,并设置了恰当的背景音乐,把学生引入其中,有利于情感的体验。
3、在升华主题,体会“爱”的时候,插入背景音乐,让学生很有感情的朗读,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情感、思维调动、集中到这里。再问:“你理解的爱是什么?”学生们都积极踊跃的阐述自己对爱的理解,紧接着又进一步加强这种情感的教育,问道:“假如你只剩三天光明,你会做什么?”学生真挚的,富有情感的回答,听课的老师都为之感动。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一)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化严重
在新课改推行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高效教学方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完善和修正,教师需要加强对于教学手法的灵活使用。对于当前先进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师需要避免盲目模仿。这是因为,先进的教学模式都是经过了大量的总结、探究和实践而得来的,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求活、求新、求变。如果直接拿来使用,急于求成,就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二)过分强调语文教学气氛
在新课改推行的过程中,初中语文课堂也逐渐焕发了生机。但是,当前有一种不好的趋势,课堂的活泼和热闹程度成为了评价教学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教学中,这虽然调动了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但是最终的效果却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如果每节语文课中都强调活跃的学习状态,学生会难以进行深入的思考,这会干扰学生理解难度高的学习内容。教师往往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那就是对于思维、语言的训练以及对文本的解读,没有关注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训练。
(三)忽视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且提倡了研究、合作、自主的教学模式。一部分教师过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过分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忽视了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于字词的翻译和解释,背景知识的了解,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搜集资料来完成,但是对于理解性的、知识性的系统内容还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来掌握。
二、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而不仅仅是讲解教材内容,这需要明确“用教材教”的教学思路。所谓的用教材教,指的是以点达面,举一反三。教师可以重组或者整合教材内容。根据文章主题思想、文体等集中教学语文教材内容,应用自学、略读、精读等方式让学生全面地、透彻地了解作者的观念和情感。比如在讲解鲁迅的文章时,可以把《社戏》、《朝花夕拾》等文章集中在一起进行教学。教师还可以整合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外文章内容进行教学。通过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实际教学效果。
(二)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
初中语文教师在关注自身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还需要尊重学生的价值和主体性,尽可能地平衡两者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从而在和学生交流和对话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情感、智慧的启迪。在现代的师生关系中,需要学生和教师互敬互爱并且相互尊重。初中语文教师具有独有的机会和条件,他们可以把教材中积极和正面的能量传导给学生,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其养成对于教师的信任和依赖,并且产生一定的语文学习兴趣。这种相互信赖的师生关系是开展语文教学的良好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双方能够开放地交流,并且沟通效率较高。
(三)应用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课改的过程中,教师只能被动地接受课改要求,迫于升学考试的压力,教师只能采用原有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同时学生、家长以及学校教师领导都对课堂怀有较高的期望,但是到了最后往往看不到效果。当前,需要深刻反省语文教学评价方案,其中包括教学方式和当前课改理念是否相符,是不是符合现代教学评价的综合性、发展性、开放性、多样性、差异性的特征,有没有应用适合学生的“生活”、“成长”、“经验”的三维课程理念,是不是结合了技能和知识、价值观和态度、方法和过程。教学评价应避免出现印象式、个人化的问题,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和观察,用事实作为评判标准,并且应用学术研究以及理想的态度去观察相关的问题,要突出教学评价模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要求落实的过程中,相应的学习模式以及教学模式都有所改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学生可以在气氛活跃、生动的课堂教学中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获得实用的语文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并且应用有效策略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沈明煊.基于教学反思角度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4).
[2]刘心强.构建“乐学模式”,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趣味性[J].快乐阅读,2015,(20).
教学反思对课改的推进有重大影响力,对于当下存在的问题,教师应积极改进,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方式,使初中语文课堂展现其独有的魅力,更好地促进中学生全方位素养的提升,让素质教育更加普及,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新课改 教学反思
新课改实施以来,初中语文课堂与以往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许多新颖的课例被提出来,充满了无限生机。但是有少数教师没有掌握课改的真谛,许多“创新”手段缺乏实际作用,犹如隔靴搔痒,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方法实现突破,顺应新课改的浪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教学反思概述
教学反思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合理的反思是衡量教师水平的主要因素。合理的教学反思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将新课改的要求落实到课堂上,所以,每一个教师都应认识到教学反思的作用,认真开展教学反思。
完善的教学反思应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三个方面:①反思教学设计。教师需要对本学期教学计划、教材编写、课程安排等进行反思,争取做到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符合实际情况,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②反思教学过程。教师应反思教学中是否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鼓励,使其对学习产生兴趣,发挥各自的优势,做到因材施教;③反思教学效果。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对教学手段、板书书写、课程重点设计、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进行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成功与失败是并存的,教师应学会总结成功经验,找到失败原因,再接再厉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应从整体出发,通过彼此交流经验,共同讨论等方法进行反思,使反思具有实时性与连续性,发挥出教学反思应有的作用。
二、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职责划分不明确、课堂教学不够精细、教师没有深入反思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①语文课是初中的主要课程,在多数学校中都是由语文教师担任班主任一职,而在一些教学条件不完善的学校中,许多教师甚至身兼多职,导致教师不能把精力全部放在语文教学上; ②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单纯地知识传授,它不仅包括汉语知识,还应该让学生领悟汉语的魅力,加强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就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是应利用不同的方法与工具进行教学。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我国的教育还偏向于功利化,家长、教师、学生都只看中成绩,导致教学过于片面,不够精细,完全成了填鸭式教学;③目前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也过于关注成绩,导致许多教师对教学效果过于重视,反思方向出现偏差,很难从根本提高教学效果。
2.解决措施
对于上述问题,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等,对比上一学期的成绩找出不足之处,完善本学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教师应对教学方法不断完善与创新,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理念相结合,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等的教育,将课本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另外,教师要对以上手段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师教学反思的误区及解决措施
1.教学反思的误区
新课改要求教师影视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这种主体地位的关注,在教学中突出人文关怀、自主学习、合作创新、交流等特性,然而有的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住度,造成主次不分,忽视了语文课堂真正的重点,对教学反思形成误区。
2.解决措施
①语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联系紧密,听说读写样样不能放松,只有这样才能是学生认识到语文的人文性,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教师应注重基础教学,加强学生的朗读、书写的等能力;②教师认清自己定位,应作为一个引导者进行教学,不能直接灌输,例如“这道题选A”“这位同学表现很好”“这位同学表现不对”等直观的表达方式;也不能完全不参与教学放任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责任感,无法有目标的进行思考;③对母语的学习讲究独立思考,使每个学生都形成自己的表达方式、思维模式,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学生间的合作,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④教师应时刻注意有没有偏离最初制定的教学计划与目标,使学生的交流合作具有目的性,不能单纯的为了相应新课改号召,为了交流而交流,而忽视了教学的目标,教师只有时刻围绕教学目标,对结果不断反思,抓住新课改的精髓,加强学生各方面的成绩。
四、师生关系的反思
教师与学生搞好关系不仅有利于课程的开展,更能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处理人际交往,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以及课下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放下身段,真正融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课堂质量。例如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加以佐证,从而得到学生的认可,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教师还应加强自身知识储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找到共同的话题,使学生与教师的交往更密切。同时,教师还应学生的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不定期的走访、开家长会等方式,在对学生的教导上达成共识,使学生在学校中可以感受到家的温暖,在家庭中又能感受到学校的学习气息,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的发展。
【结 语】
综上所述,教学反思对课改的推进有重大影响力,对于当下存在的问题,教师应积极改进,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方式,使初中语文课堂展现其独有的魅力,更好地促进中学生全方位素养的提升,让素质教育更加普及,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新课改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衡量人才的标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今社会以创新能力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以一个人掌握知识的多少为标准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符合时展的要求,新课改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笔者就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进行新课改发表浅见,供广大教师参考,希望能为初中语文进行新课改做出一点贡献。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语文教学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首先,一些初中语文教师思想陈旧,没有摆脱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负面影响。一些教师根本没有认识到时展趋势,没有认识到课改的重要性及新课改的真正内涵,面对国家和学校的要求,只是一味地应付差事。
其次,一些教师一味地放任自流,所有课程环节均由学生自行完成,课堂处于无序状态,教师没有认清自己的职责所在。
再次,很多教师因为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并没有给予“读写结合”足够的重视,认为读和写互不相连。有些教师虽然注意到读写结合的重要性,但理解有偏差,出现了重读轻写的偏向。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有利于改善学生面对写作无从下手的境况,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读写分家违背了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要求。
最后,一些教师盲目给学生减负,只留一点点作业,甚至不留作业,一些辅助教材被取缔,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能力、思想品质以及创新能力等语文综合素养,所谓物极必反,一些教师做得太过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标准上减轻学生的负担,过分的减负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
新课改给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问题,教师要明白,没有一蹴而就的改革,改革要在摸索中慢慢进行。
二、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从容走进新课改的具体建议
1.教师要转变课堂角色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高高在上,往往使学生陷入被动的局面,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主体地位交还于学生,将自己变成课堂的组织者和学生的扶持者。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平台,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己主动探究知识的奥秘,获取知识,充实自己,提升技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
2.读写结合
阅读主要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开拓眼界、丰富阅历的一个过程。教师应当耐心地引导学生通过在阅读过程中解词析句、读段学篇、分析写作手法等学习文章的精妙之处,以使学生储备大量的语文知识。有了知识的储备,并不代表就会运用,不加训练,还是不会运用学到的知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多安排一些灵活多变的手写教学内容,努力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能够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之中,运用到实践当中,实现理解向表达的迁移。
3.转变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否适当直接决定了能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学习内容确定不当,不但使新课改流于形式,而且会使学生陷入越学越枯燥的恶性循环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及性格安排教学内容。初中生的内心世界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充满了对情感体验的渴望,充满了激情。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安排富有感彩的教学内容,以情动人,去触发学生的心
弦,使学生在课堂之上、课文之中找到情感的共鸣。此外,教师要以让学生熟练把握课堂知识为最终目的,适当安排课后作业,不可过多或过少。
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新课改不可能一蹴而就,必定要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教师要充分理解新课改标准和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一定要吸取之前改革的经验教训,结合一些初中语文课改的成功经验以及自身教学经验,跟随时展潮流进行新课改,让学生触及语文这门课程的灵魂,让初中语文教育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群.初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途径探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2(12).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 教材特点 教学误区 教学水平
Turn over to think about the junior Chinese teaching practic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new course reform
Zhang Caihong
【Abstract】The author has made a talk about the junior Chinese teaching under the new course reform condition from the new course idea, the character of the new teaching material, the common wrong teaching area and the suggestion for improving Chinese teachers’ teaching level.
【Keywords】New course standardChinese teachingCharacter of teaching materialWrong teaching areaTeaching level
2001年秋季以来启动的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及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还有非常多不如意的地方。作为语文教师,究竟如何去主动适应这种变化,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根据自己多年的讲学实践,针对这一困惑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1.课程新理念。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不应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新课改的根本任务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到以人为本,以适应时展的要求。在具体的教与学的方法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此,本人以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陈腐观念,真正贯彻并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使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以主动积极的态度、生动活泼的方法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2.教材新特点。语文教科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载体,它不仅反映一个民族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更是社会进步发展、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进步的缩影。首先,作为经过精心挑选的文本材料,语文教材具有典型性,是语文学科知识极好的载体,有着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但是,现在已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而是一个有待填补的、期待师生共同参与建构的框架。这就要求课程实施者跳出封闭的圈子,在课程资源相对缺乏时,充分挖掘语文课程资源,努力打通课程资源的多向多维联系,整合涵盖一切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文本和语文材料,形成课程教学交互网络,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与全面发展的需要。其次,教材内容的传统与现代的特别要求。对比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1995年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一册一第六册)和2001~2003年出版的按照教育部新课程标准研究、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7-9年级),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①教科书注重与外界世界的沟通,注重与其他民族、国家的文化交流。②新版语文教科书注重反映“科学”主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推广科普知识。但与此同时,新版语文教科书更重视反映“自然”主题,引入大量反映四季景色、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的篇目。③道德价值取向方面,注重“亲孝”和“仁爱”。“亲孝”乃亲情、父慈、子孝、兄爱、弟敬。而“仁爱”,则是“亲孝”的深化。
3.常见的教学误区。目前,语文课堂教学表现出非常多的误区,既有深层的教学理念上的,也有较表层的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误区。在这里面最常见的是以下两大误区:误区一:放任自流,学生主体地位贯彻严重走偏。放出去,收不回来。使课堂教学出现一种散乱无章、一盘散沙的状态,“自主学习”变成了“自由学习”,自主学习又走到了一个“唯自主论”的极端。具体表现为:教师迁就学生的感受而没有自己的感受,教师督促学生与文本对话而没有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投入。误区二:课堂教学平平淡淡,教师在教学中自我迷失。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教学亦然。课堂教学的致命弱点就是“平”,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要抓住重点敢于取舍。
4.提升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建议。
4.1借助读书丰富理论知识,拓宽艺术视野和领悟力。读书不仅是提高自我的需要.也是教师的职业需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好的教师是学生可信任的人,是拥有专业力量的值得尊重的成人。这种教师的权威不是‘外部强加’,而是‘内在养成’的;不是靠制度的力量确立的,而是通过教师的教学风格树立起来的。”语文教师首先必须熟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必读作品,然后才能更好指导学生读书。这种“内在养成”的重要途径就是读书。①博采众长,读专业相关的书,从中汲取适合教学艺术,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丰富教学理论,增强做一个学者型教师的底气;②读艺术性强的相关的文学作品。新课程标准所列学生必读书目,教师要心中有数。只有通过读书,才能适合新课程发展的要求,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语文教师。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许多研究者都提倡教师应成为“反思实践者”,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应始终保持动态、开放、持续的状态。但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的教学反思尚存在非持续性的特征。基于此,本文通过交叉学科研讨,导入管理学相关原理与模型,实现教师教学反思的持续性,提速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程,从而实现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整体推进能力。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语文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便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点。
一 反思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语文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
当前初中语文课程作为主课之一,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于一身。更为严重的是,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匾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有些为跨年级)的语文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学校导向、个人认识、精力分配等主客观因素,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难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
2.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精细化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解读出语文的文字美、艺术美、逻辑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维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及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授业目标。但是在“唯成绩导向”的原则下,语文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
3.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
对于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往往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地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由于不善自发检查及评估,对阶段工作结果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不力,很难准确掌握自我提升的进程。
二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改进举措
综上,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具,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助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1.制定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
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研读教学大纲之要求,并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该项工作与 "pdca循环”中的‘`p阶段”相契合,主要是“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阶段(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阶段(学期)的工作目标”。
2.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
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p阶段”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1)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团队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3.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断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
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止步于此,即制定教学目标,继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反思中往往就是按部就班地记录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及细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实效。鉴于此,在以上两阶段之基础上,丰富“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过程,即‘`pdca循环”中的"c阶段”和“a阶段”。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演绎情境;音乐情境
一、引言
“让初中生能够在生动完美的情境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是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指导思想中的重要理念。在教学教法丰富多元的今天,采用单一的讲授法组织语文课堂教学,已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对教师自身教学技能的提升也十分不利,因此,探究一种语文课堂中有效的情境创设模式,对于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将有着积极的作用。以下,我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历,具体谈一谈初中语文课堂情境教法实践的思路。
二、情境创设教法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一)以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北宋教育家张载亦说过:“读书要先学会疑,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基于疑问的情境,乃是启迪学生进行思考的有效手段,值得语文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当然,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十分多元,而我则比较青睐以“多媒体手段创设问题情境”这一方法。
例如,《老王》为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课文,由于整篇文章涉及到那个特殊的历史背景,而00后的初中生对那个荒乱的年代并不了解,一味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起到的效果并不佳。为优化教学效果,在课堂开始之初,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反映那个年代历史事件的纪录片,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们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了一些了解,在此基础上,我引领所有同学精读课文,并创设问题情境“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吗?”“为什么作者觉得没请老王坐坐喝口茶水很抱歉?”……由于有了之前的视频背景做铺垫,同学们的思考变得有的放矢,教学的针对性自然十分强,效果自然不同凡响。
(二)以演绎情境激发学生创造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活动是认知的源泉,调动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单一的情境创设,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效,教师应充分应用上述理论,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教学活动中体验到情境学习的乐趣,获取语文知识的精华。
例如,在教授《孔乙己》这篇课文时,传统模式下,很多老师习惯性采用讲授法设计课堂教学,该种教学模式比较成熟,但缺乏新意,十分死板,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过程中,则创设了一种“分组演绎”情境,取得了不俗的成效。首先,我采用传统讲授法,为全班同学分析了整篇课文的内容。其次,我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要求各小组结合所学内容,以演绎的形式表述课文内容,由于该种方法十分新颖,大家的兴趣立刻被激活,纷纷着手准备,组内开始探讨,分配角色、剧本撰写、表演套路等讨论活动十分激烈。最后,当各小组准备完毕后,一场别开生面的“孔乙己演绎报告会”拉开序幕,大家纷纷发挥想象,尽情表现,话剧、舞剧、哑剧等形式层出不穷,很多同学的表演极富创造力,课堂氛围被瞬间激活。
(三)以音乐情境带给学生享受
我国著名音乐家洗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音乐既有如此魅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何不借助它的魅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教学情境,让孩子们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听觉享受呢?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以音乐作为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子,创设一种情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例如,在《春》一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播放了瓦格而纳《四季组曲》中的春部,整首曲子播放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同时想象春天到来时,自然界中的变化,在美妙旋律的刺激下,全班同学体会到了音乐带来的魅力,激活了学习的兴趣因子。而在《观潮》一课的教学中,我则为全班同学播放古筝曲《战台风》,激昂进取的旋律立刻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在音乐的引导下,他们开始体会潮水的奔腾、汹涌,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借助音乐旋律,体验到了听觉艺术的享受。类似的课文案例不胜枚举,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并借助音乐营造听觉情境,课程教学的效果势必完美。
三、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教学优化的思路
(一)教师:需提升自我的教学素养
教师,是初中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教法教学的设计者,相较于传统的讲授式教法而言,情境创设教法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等设计步骤更为繁杂,且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想象力,创造力,因此,为使情境创设氛围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更加完美,教师应在掌握传统讲授教法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情境教学法的新理念、新套路。一方面,要积极参加有关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培训、讲座,与这方面教学的专家学者积极交流,汲取语文情境创设教法的新元素。另一方面,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结合课本内容,多用、多想、多反思情境创设教学,不断提升自我的教学实践能力,提升情境创设教学素养。
(二)教法:需不断创新引入新元素
为保证情境创设教学的新鲜活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新,引入新元素。在具体的教学中,各级语文教师应不断思考:如何在情境创设教法中,结合学情、生情、教情,从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反馈等方面入手,创新教法的新内容,在使情境教法完善优化的基础上,为情境创设教学融入新鲜血液,不断吸引住学生对情境设教法的兴趣度,激活语文课堂。
四、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创设情境,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十分有效的策略,本文仅提出了三种具体的教学实践策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对情境创设教法的关注,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算完善情境创设教法。
参考文献:
[1]张广斌.教学情境研究:反思与评价[J].当代教育科学,2011(20).
· 谈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08-06)
· 谈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初中语文课程 (08-06)
· 浅探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06-08)
· 探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05-07)
· 探讨如何提高瑶族学生中学阶段的语文素质 (05-05)
· 探析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来源 (05-05)
· 谈多媒体方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05-05)
· 谈意象捕捉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 (04-08)
· 浅谈多媒体方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11-17)
· 谈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11-15)
· 论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来源 (11-10)
· 谈如何提高瑶族学生中学阶段的语文素质 (11-10)
· 中考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08-15)
· 语文本体与语文构成 (08-13)
· 语文就是语文和文学 (08-13)
· 以人为本推进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效果 (06-25)
· 采得百花酿成蜜——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实践与反思 (06-25)
· 充分发挥农村优势,创造性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06-25)
·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问题 (06-25)
· 浅谈激活学生阅读思维的方法途径 (06-25)
· 中学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05-29)
· 对中学语文课文教学的思考 (08-24)
· 推翻一个理论命题重新构建语文教学 (08-24)
· 谈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观察、感受、思考能力的培养 (08-24)
· 本色语文 (08-24)
· 语文教学的节奏艺术 (08-24)
· 应重视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08-24)
· 谈课文分析中的审美教育 (08-24)
· 探索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评价标准 (08-24)
· 从语文课程的发展趋势看当代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特点 (08-24)
· 语文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亮点、重点、难点浅析 (08-24)
· 诗意的呼唤和语文的回归 (08-24)
· 语文学习:诗意地回归 (08-24)
· 论语文课程的“言语性” (08-24)
· “在线语文”:语文教育新概念 (08-24)
· 论作文教学的四个开放 (08-24)
· 作文教学三论 (08-24)
· 论语文才情个性优化与创新的有效努力 (08-24)
· 古代语文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08-24)
· 语文教学的基本原理 (08-24)
· 积累“中介”了然物理 (08-24)
· 小学语文表演——体验教学法 (08-24)
· 台湾文化走笔 (08-24)
· 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地位 (08-24)
· 近5年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的特点 (08-24)
· 传统居住环境与古典文化的互动 (08-24)
· 中国和平文化 (08-24)
· 文化产业面临发展机遇 (08-24)
·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文化思潮 (08-24)
· 论军事研究中的文化分析 (08-24)
· 西方企业文化研究概览 (08-24)
· 面向21世纪的中外文化交流 (08-24)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意会 言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051-01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提炼出有效的信息,是时代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我们都知道,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思就是需要我们用心去领悟和揣摩,无法用语言来准确地形容。可是语文教学需要检测,而检测势必需要科学精准,这就与语文的模糊性发生了矛盾。如果过于追求精确的话,那势必会导致语文失去灵魂。在本文中,笔者试图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辩证地分析一下初中语文阅读中的“意会”和“言传”。
1 如何理解“意会”和 “言传”
所谓意会,就是用心领悟和揣摩,去体会文本的涵义,如果用现在的观点来看,语文课堂上的意会通过有这样几种方式,如移情、反思、融合等等,意会具有人文性和主体性的特征。语文课堂上的言传包含三个层次的意思,第一是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第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言语交流;第三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言传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
如果把二者作为一个整体的话,它们就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思想。第一,从语文阅读的价值指向出发,意会主要的关注点在于文章的深层涵义上,更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而言传的关注点则放在了文字的层面上,它片中的是知识性与精确性。第二,从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上来讲,“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偏重点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感悟能力,不过这样的教法会让我们的教学难以做出精准的评判,所以也有一定的弊端[1]。
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意会”
初中语文教学要特别关注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意会,这样才符合语言教学的特点。因为语文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它还是一种文化。在新课程标准钟也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人文性就是要求学生能够领会到文本的精神,它和知识、能力等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主要是要学生去体验和感悟文本中作者的思想与精神。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特别关注学生说话和写作的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意会能力,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也不符合我们课程改革的要求。
例如,有一个教师在讲《陋室铭》一课时,他是这样来设计的:首先是读课文,解析重点文言字词;接下来是翻译句子和课文;最后是问题思考。这位教师在处理这三块内容时采用的是学生抢答的方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似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是仔细一想,这堂课热闹是热闹了,学生也的确参与到了课堂中,可是我们发现,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围绕着文本的表层进行的,学生根本就没有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世界,更加无法去领会作者那种安贫乐道的精神世界了,当然也无法通过这种精神对话构建自己的人格了。这样的教学只是重视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言传”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语言匮乏,词不达意,学生对此的解释是“我明白这篇文章是什么意思,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我想表达的不是这个意思,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凡此种种,实际上就是学生的表达能力偏低,所以才无法正确快速地把自己心中所想表达出来。
新课改以后,很多教师都喜欢让自己的课堂生动起来,这样做的好处很多,可是也由此出现了很多误区,导致有些语文教师把语文课上得不像语文课了,语文课上唱歌、跳舞、演小品等等,花样繁多,浮华风充斥着语文课堂,表面看起来气氛热烈,实际上却无法提高学生的能力。
我们可以在语文课中加入一些其他元素,让我们的课堂变得丰富起来,可是这并不代表我们要丢弃语文的基本语言训练,那样的话就违背了语文的教学规律。语文是一门语言技能的学习,绝对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4 建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意会”和“言传”的沟通纽带
没有意会,言传就没有了意义;没有言传,意义也就失去了存在的载体。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把两者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意会和言传实际上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学生通过阅读把文本的“言”还原成为“意”。文本本身就是作者把自己的“意”转化成了“言”,然后传递给读者,我们现在是要通过阅读文字,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涵。
二是学生通过教师的“言传”来“意会”文本内容。对于一些内涵比较深刻理解比较困难的课文,教师要给予恰当的点拨和指导,,为学生搭建起“意会”和“言传”的沟通纽带,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意”。
三是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意会“作者的精神世界和课文的思想内涵,然后再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既重视对学生“意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言传”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技能。这样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才能更加高效,才能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出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