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7:40:32
导语:在关于素质教育的案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学生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体现了素质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目标。基础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文化以及纪律等综合素质。素质要教育是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全面文化综合能力,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实践中,应用素质教育的方式,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根本办法。
一、教学实践中应用素食教育的案例分析。
某老师正在上语文课,课文的题目是《为你打开一扇门》。突然教学楼外的街道上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和警报声,本来安静的教室瞬间炸开了锅,有的同学甚至站了起来往窗外张望。靠在窗户边上的同学几乎已经站起来了。原来是两辆消防车正在进行消防演练。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向外看。老师不能有效的控制住局面。于是灵机一动,把原来的教学内容改成了写一下《所见所闻》,让同学们观察外面的实际情况,将观察到的内容,以记叙的形式用文章表达出来,要求学生的表达要有条理而且还很生动,这堂课也同样取得了成功。
(一)素质教育的案例分析。
本来一趟很枯燥的课程被老师转变成一种所闻的作文课,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生动性,也具有突发性。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增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型,课堂也变得生动活泼,属于教学实践中应用素质教育内容的一种体现。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物,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学校课程中其他各科目的教学也都是为生活实践服务的,因此,都可以以素质教育的理念来主导课堂,进行丰富而成功的教学实践活动。
(二)素质教育的特点。
素质教育理念依据了人文与社会的发展理念,人类属于社会发展的根本,同时社会的发展也制约着人的发展。因此关于人的.教育要适应社会文明发展。这就是素质教育提出的根本。
素质教育理念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自由发展,使人类成为自然发展人,具有推动全社会发展的能力。素质教育是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从根本上将课堂活化起来,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也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采用综合实践的形式,对分析学生的素质教育与教学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
二、教学实践中素质教育的体现。
素质教育可以应用到教学的任何一部分,在实践活动中,应该让学生参加各种集体的活动,去体会劳动与丰收的喜悦,增强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在教学中,采用多渠道的素质教育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素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到只有付出辛苦才能获得收获。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的体验到社会责任感。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保护环境的活动,呼吁学生提高自身的安全保护意识。关于活动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为主,活动需要具有独立性。老师设计适当的活动时间,采用定期考核的形式,提高学生对活动的重视性,增强学生的素质。
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个人素质会受到周围或者遗传以及教育环境的影响。其中教育活动是学校进行有计划的主导性活动。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素质形成。素质教学理念是从教学实践的活动中体现出来。总体的素质在教学实践中体现素质教育能够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内容。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要求在各个阶段的教学中采用素质教育理念与实践教学结合的形式,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要体现个性发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2].同时,学校与社会要密切联系在一起,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具有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理念应用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了教学的突破。
三、提升素质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措施。
(一)加强素质教育知识运用方面的结合。
素质教育理念在实践活动中的应用能够强化知识运用能力。结合案例中的内容,教师把封闭的教学方式换成了灵活的写作教学实践,对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实践教育活动是平面知识的联系体,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简约性。从学生的主题出发,教学实践活动不能以单一的学科为主,要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需要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构建对学生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很多资料表明,实践活动出人才,单纯的课堂形式的教学是无法完成学生素质的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灌输的形式为主,学生在学习中很难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实际的操作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在进行教学实践中,需要处理好。
(二)加强实践学习与综合能力的结合。
在这种情况下,观察周围环境的方法和记下观察的内容属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概念可以促进教师的成长,使师生共同成长。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育观念会发生变化,从以前的灌输教学转向实践教学,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体。
关键词:网络环境;教师反思;反思能力;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9-0105-01
中小学推行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很多年了,新课程改革也普遍推行,然而实际效果却都不是很令人满意。尽管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是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没有达到能够较好地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却是不争的事实。可以这么说,当前的教育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素质教育的主导”的教师,必须向教师的专业化迈进。因此笔者认为,这一切的根基都取决于教师的反思能力,其是一切的基调。
(一)什么是反思
反思的话题古来有之。《中庸》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行,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学习者才获得真正的知识。其中的慎思和明辨就是反思的过程,这说明我们古人很强调和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反思精神,并且已经对反思的话题进行阐述。
历史上康德把反思作为联结知性与理性的桥梁,当一个人的思想层次是知性时,唯有通过不断地反思才能达到理性层次,反思是思想层次不断提高的唯一途径。经过不停地反省自身,思想上突破一些盲点,人才会不断进步提高。有些教师不愿反思、不会反思,客观条件限制了教师的反思。
(二)反思的现状
但是目前的情况是许多教师不会反思,也有很多教师不愿意去进行反思。当然我们也承认,我们的教师绝大部分都是一些很负责的人,我们不去反思主要是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这样的现状,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直接导致教师专业化进程缓慢,影响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全面实施。
(三)反思的方法
尽管许多人已经对教师反思这个问题进行过细致而深入的研究,有关于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反思的文章比比皆是,但在阅读、分析、整理之后发现,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是关于教师反思的理论研究,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而对教师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反思的研究却少之又少。于是,笔者试图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策略和建议。许多教师开通QQ空间、微博、微信等,可以成为被大众关注及关注大众的平台,在这些平台上,教师可以完成剖析自我、以人为镜等一系列的反思活动,从而达到教师专业成长的最终目的。
一、“文字式”反思
1.写课后反思
所谓课后反思,就是教师在授课结束后进行的反思。通过反思,教师发现备课时的目标与课堂上达成目标之间的差距,经过课后反思,教师找到了这类教学以后的主要教育方向。教师经过不断地课后反思,对自己的教学帮助很大,不仅如此,其反思能力的提高也会非常显著,教师的反思从范围上、深度上都能飞速发展。不断地进行课后反思,并记录成教学日记,很真实地记录下自己教学经验,这对失败之处的以后改进,成功之处的继续保持和发扬,并且获得强烈的成就感有很大帮助,为以后的良好教学打下基础。
2.写反思案例
所谓写反思案例,就是对教育教学中的突出事件的处理的反思。而所谓的突发事件是突然发生的,是教师在备课时不能预料到的状况。这些情况的发生令教师措手不及,而且可参照的解决方法当时很难呈现。教师对这些情况的处理方式有时甚至会改变学生一生的发展。教师需要慎重对待,并且要进行这类事件处理的专门记录,及时反思,培养自身的教育机智。
反思案例既可以是教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事件进行反思,也可以是对其他教师的案例进行反思,还可以是对教师反思案例进行二次反思。在不断地对案例进行反思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从而加速教师专业的成长,最终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尽一己之力。
网络时代可能一个简单的表情符号就能充分表达内心的想法,写博客的人也一目了然地知道他的文章获得的反应。也有许多人发帖子写了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完成了相互间的交流。以网络为平台的反思,能够引起更广泛地关注。教师的反思吸引更广大群体不自觉地参与,影响更大,对教师本身的提高也更多了。
二、“视频式”反思
1.观看自己的上课录像
借助录播教室的现代科技手段,教师重新审视自己上课成为现实。教师可以在课堂结束后对自己上课时的表情、动作、身体语,以及学生的课堂反应等进行重新关注,一些课堂上不能发现的问题这时候可以注意到。这样借助现代科技的反思方法,让教师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自己教育教学上的弱点,这是实践――反思模式,经过了上课这个实践活动再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观察专家、特级教师的上课录像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既然圣人都无常师,都要向有才学的人学习,那作为一个教师,特级教师就是你的老师了,他们能在教师这个领域中出类拔萃,肯定是在教育教学方面“有一手”的。要想进步,缩小与别人的差距,就要仔细观摩特级教师的上课,通过不断观察、深刻反思,把心沉下来,戒骄戒躁,以“十年磨一剑”这样的反思态度“熬”出高超的教学技能。观摩特级教师、专家学者的课让反思有正确的指向,从高起点出发,获得高质量来繁荣反思,更加有利于教师专业的成长。
同行的眼光是最雪亮的,所谓“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在同一行业对于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一目了然。正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与同行交流,可以快速地、一针见血地指出症结所在,有利于上课的教师对课堂正确反思,提高反思能力。
三、结语
教师的反思是基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对学生的热爱,不具备这些的教师是不会去进行教师反思的。因此我们的校长,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积极引导教师进行,正确指导教师如何去反思。当然,以上提到的几种途径方法,教师在实践中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尝试使用,也可以几种兼而运用,这样对反思能力的提高更有帮助。笔者相信,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教师反思能力会有一定的提高。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 素质教育 不足 对策
进入21世纪这一信息时代,计算机成了日常工作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如果不懂得计算机将成为新信息时代“文盲”。为了让学生成为21世纪合格的人才,就必须加大在素质教育中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视。近年来对学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培养己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不但可以学习计算机知识,培养计算思维,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计算机基础教育依旧存在许多不足和缺点,对此我们分别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计算机基础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计算机基础教育具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优点,以培养具有专业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为主要目标。计算机知识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专业知识,而且还能提供一种获取信息的途径,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计算机带来的方便性,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知识的效率和拓宽相关眼界,是提高素质教育成果的有效方法之一。以此将计算机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是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但是在素质教育实施的途径中,计算机基础教育也有一些固有的不足。在此,我们选出几个一一探讨:
1 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在计算机上进行教学实践操作演示,然后学生再按照教师的操作顺序进行学习,教师以学生的熟练程度来评估学生学会与否。学生看似都学会了所教学内容,实际并没有掌握真正的教学内容,只是依葫芦画瓢。这样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无法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进展。
2 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有来自城镇学校的,也有从农村学校来的,计算机基础掌握水平层次不同。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学,水平高的学生对教学内容吸收简单,学习的积极性高;有些水平低的学生理解困难不易吸收,久而久之易产生厌学心理,这样一来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阻碍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开展,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3 计算机基础师资力量薄弱
现阶段,仍然有一部分中小学的计算机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培训,而是仅接受过短期的培训,他们难以形成具有框架结构的计算思维,而这些短板都会在传授知识的过程形成阻碍。还要一部分计算机教师学习过专业的计算机学科知识,但教学经验较为短缺,在经验较为丰富时,往往会因为种种社会诱惑放弃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最求,转向社会,寻求更多的经济收入。从而,造成本来就弱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更加难以发展,难以跟上计算机教育的发展,无法为素质教育提供相关基础。
二、改善不足的对策
1 改变教学模式,完善案例教学
学校应该积极改进现有的计算机教学模式,首先是在课堂上追加案例分析等内容,教师在全面分析案例的内容和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的欲望。在课后并且布置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作业,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课堂知识去实际生活的处理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对计算机知识的兴趣,促进计算思维的形成,而且对动手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其次通过系统的计算机教育培养学生的形成严密的思维逻辑,即形成网状知识结构,可以融合其他学科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同时提高对现有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2对于某些学生实施帮扶教育
针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基础,学校要做的就是帮扶那些底子较弱的同学,同时鼓励那些知识掌握较好的同学多帮助其他同学,并且自己对自己爱好的那部分知识多探索、多问为什么。首 先来自教师的帮助可以激励底子较为薄弱的同学努力学习,让他们脱离差生的阴影,培养自信。其次,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可以促进同学间的友谊,形成一个团结的团体,培养同学们的互帮补助的精神,最终实现互相促进,互相帮助的积极向上的团体。这就是我们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 提高教师素质及其待遇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主力是教师,因此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获取的一大部分来源于教师,我们要给与教师较为丰富的知识来源及生活待遇。首先,我们应该给现有知识框架较为薄弱的教师更多的计算机知识专业培训和指标化考核,在培训结束后,不达标的教师需要继续学习。其实,提高教师的基本待遇,根据学生及相关考核人员对计算机教师进行专业素养的考核,对于表现优秀的教师应该给与不同程度的奖励,用经济手段激励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师资力量。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宣讲人
三、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基础教育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种种原因,在现阶段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的,这就要求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共同努力,完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方式、途径、内容等,以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为目标。促进学生形成系统的计算机思维逻辑,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磊 ,王静. 论计算机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青春岁月,2011(4).
[2] 蒲玲 ,杨海中.关于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思考[J].宜宾学院学报,2002(7).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并尝试改革传统教育形式下的弊端而产生的。中学地理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殊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针对中学地理教学方法上所应做出的创新,提出观点和看法。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利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积极影响,在对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上有所发展,并在其可能发展的范围内充分发展,从而促进社会意识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也即素质教育使得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方面都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为了迎接21世纪的竞争和挑战,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进行着“素质教育”的战略决策。中学地理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它担负着教育下一代认识地理环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任务。
1 当前中学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1)知识教育等同于素质教育。在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方面来说,中学地理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认为知识教育就等于素质教育,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思想教育”这三方面的任务未得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强调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综合发展,尤其突出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在教学内容上将感性地理知识等同于地理知识。在中学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每一章节内容在地理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只注重传授感性地理知识,而轻视理性地理知识。将感性地理知识教育等同于地理知识的教育,影响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的地理知识系统不能有效形成。
(3)在教学方式上重灌入轻启发。从师生双边关系来看,主要是存在重灌输轻启发,重内容传授轻学习方法的指导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置于核心地位,形成一讲到底“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严重制约,学生独立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 素质教育对中学地理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素质教育下的中学地理教育要求广大中学地理教师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其中教学观念的改变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1)教师导学方法的探究。在中学教学中必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是素质教育对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关系的具体要求。科学合理的导学方法,合作共进的新型师生关系,以及师生情感的融洽交流,都是教师导学的成功因素。如:在地球的运动一节,利用地球自转的动画,引入新课,可以引起良好的效果。
(2)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探究。在教学中通过适当的实践活动和典型案例的分析,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便于观察和了解难以理解的地理事物。作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素材,应具有直观性和便于探究性的特点。学生通过直观动画及材料来接触教材中抽象的地理事物,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效果,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思维能力的升华。
(3)中学地理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的探究。亲身经历是刻骨铭心的感受过程,在亲身观察中不断掌握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才能产生解决新问题的新思维。因此亲身体验是迅速掌握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最有效方法。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在教学中做适当的实践活动,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通过实践中观察到的地理事物,可联想到所学知识不足,以提高应用能力。
3 素质教育形式下的中学地理教法探究
(1)案例教学法。地理案例教学法就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地理教学案例,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从中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案例都是源于实际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分析、讨论、探索、解决一系列的地理现实问题,从而培养了兴趣,领悟地理理论的实质。案例教学法一改原来教师动口、动手和动脑,学生听、看、不动脑的传统教学方法,变为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学会学习、思维和创造。案例教学中通过启迪学生的智慧以及通过讨论使问题愈加清晰,同时在无形之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开放式课堂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各种才能,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2)jtp教学法。中学jtp实验是“提高中学生学习质量整体改革国家行动计划”的简称,是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办事处于1990年签订的为期三年的教育革新项目。它主要研究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从兴趣、情感角度来探讨其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影响。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学习能力的源泉,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的直接因素,更是创造性学习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兴趣浓厚,注意力就高度集中,其求知欲越强。一是用地理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寻找兴趣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并以此为基础,用地理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兴趣,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二是从学生较熟悉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入手,引进要讲述的教材,培养兴趣;三是从问题入手,善于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培养兴趣,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洋溢着对探求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四是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
(3)“立体化”教学方式。地理教学系统的三项职能的“立体交叉”落实,是中学地理“立体化”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学地理教学系统是为了实现地理教育的三项职能建立的,而现代地理教育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全面地实现下列三项职能:一是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二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在能力培养方面,不仅是要加强对地理观察、地理想象、地理思维、地理记忆等地理认知能力的培养,而且要特别强调与重视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思想品德教育。三项职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将三者融为一体,在同一教学过程中把三项职能紧密联系互相渗透。地理教学内容的纵横联系是中学地理“立体化”教学的体现。现行的地理教材系统主要包括两方面,即教材外部联系和内部结构。地理教材是一个开放的智能系统,同外部的联系非常广泛。例如:现行《高中地理》教材的外部联系体现为三方面:一是与初中地理教材智能的衔接联系;二是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三是与实际的联系。再如,现行《高中地理》教材内部结构体现为:采用系统地理的形式,以自然地理为基础,人地关系为线索,将当代地理学所研究的主要问题组成一系列知识结构。因此,地理学科具有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和相互交织的综合性,从这一意义来看,地理学科实际上是由“点、线、面”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基于这种特殊性,只有建立一种以横向知识、纵向知识和方法性知识分别为三个维度的立体知识结构,才是比较合理的结构。中学地理“立体化”教学需要教师教学时从知识的纵横两方面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气氛有起有伏,有声有色;在“面向全体”的同时,既注意到学生横向之间的个别差异,又注意到学生个体在发展中不同阶段之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完成地理教学任务,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目标。
总之,教学是一项工程,它面向的是一个由许多活跃的个体构成的复杂群体,在每个大群体中,又有许多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小群体。因此,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迅速的提高,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既立足群体,又照顾个体;既发展群体,又塑造个体。只有当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获,都得到最大极限的长进时,我们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正伟.论学科教学论的范式转换[j].教育研究,2005.3.
[2]陈澄.地理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
关键词:工商管理;教育实践;管理实践;探索教学;教学方式
一、关于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方法的发展
由多个学科与多个领域理论、技术与方法,统一性的探究关于工商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与基本方法的应用学科这叫做工商管理,然而这个学科在其发展的历史当中,它的重要的方法是实验,因为实验的方法是这门学科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方法,对其本身的创新是非常之重要的。在工商管理的发展史当中,实验方法的应用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性:第一时期,在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中期,属于初期阶段,同时进行的实验有研究和管理,这两个相互融合,慢慢积累,构成了这门学科的前身。初期阶段,一般是由统计,生理,心理等学科的理论知识构成的管理实验。主要研究人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主要方向,通过不断地分析,调查。最终找到了可以提升员工积极性及工作效率的高效方案,并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可以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凝聚力的方法。第二时期,在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在计算机模拟兴起的同时,管理实验也越来越得到更深入的开发和成熟。第三时期,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期,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前提影响下,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人们开始重视跨国的战略经营,管理实验,从最初的,人与工作的重心也开始正在转向流程和组织的发展。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互结合,相互融合,这正是发达国家的工商管理学科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关于实验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利益驱使之下,人们对工商管理学科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极为重视的,这其中实验教学的培养,更是尤其重要。实验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管理软件的操作能力与开发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的锻炼和遇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相同的重要性。1.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当中的工商管理学科的实验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工商管理学科的实验教学方法重点是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知识”,最尤其的是学生自身的知识收获、创新能力与应用操作。加工商管理的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这有助于学校面向社会的迅速发展,摒弃以前的“文科不需要实验教学”的落后教学模式,这更有利于体现实验教学的优势,在深巩固理论教学的同时也要看重实验教学,实现工商管理教学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向全方位的素质教育。现已经有研究机构证实:人们看到的信息,能记住100。而人们听到的信息,只能记住50。为此,为了增强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协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能力,进一步加深记忆,加深学习成果,这需要我们要借助其他的先进技术手段与实验方法来完成。2.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工商管理学中的实验方法,对于提高现代学生高素质,高人才,高品质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门学科中的实验教学,这尤其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实际操作能力,它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学生的能力,以及学生的知识。在当今的大环境下,加强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以及实验室的建立,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加强这方面的发展,是有利于学校面向全社会的迅速发展。我们要摒弃一些不好的教学思想,以及落后的教学思想。我们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互结合,共同提升,实现工商管理学中单一知识的传授,致力于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反而现在的实验教学则使这样的实践变成现实。其通过应用与开展模拟动态现实公司管理的环境,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实验教学的乐趣以及获取知识的快捷,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完全的发挥实验教学的机动性。并且综合现代的众多企业管理的理论以及基本方法。开展一些革命性的实践课程活动。3.学习使用各种管理软件的必要方法当今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产生,对公司管理的变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软件对工商管理科目具有很大的实施性。由此可以看出,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实验教学也是尤为重要的。在教学的方法当中,最忌讳的是教育的局限性以及传授知识的单一性,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途径。恰好,实验教学就能填补这一方面的空缺。一个学校想要提升自己的办学优势,那就要让学生在校的时候,就要学会大量的企业管理软件的知识,例如投资决策分析软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等等。
三、企业管理学科中实验教学的主要种类
而企业管理学科中的实验教学,主要是指在人为可以调控的特殊环境之下,有系统性的设置管理实验的条件。模拟真实的企业管理的过程,并在操作的过程中探寻真理,讲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剖析,对实验过程中的种种现象进行严谨的处理。并从当中探寻到一些企业管理的规律所在。在现如今,探寻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演示型教学,这四种教学方法是企业管理实验中最常用的四种方法。
1.探寻型的实验教学方法
在探究性的实验教学里面,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探寻未知世界的一生。人们现在将探寻未知世界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归纳为探究性实验教学,在这里每个人都是天生的探险家。而探究学习最注重的是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最看重的是过程,结果倒在其次;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开展一些严谨的学术性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创新,自主改革。经过参加探究性活动,使学生提升自己的能力,促进学生培养探究的意识,以及提高自身的素质。传统的理论教学主要是讲究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是“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降低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创造力与思维没有任何的提升。探寻式教学当中,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条件与情境。在学习当中,学生可以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去探索,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可以社会调查和实践性的模拟等。去探寻社会和科学当中的种种问题与现象。由实验来解决同学们的问题,这样可以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模拟型的实验教学方法
科学家认为,实验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实验情景的模拟,真实逼真的情景模拟,可以激发使用者的思维,记忆强化和情感强化。在学生被老师所设立的现实情境所感染时,实验自然就可以有很好的效果。实验环境的设立,不单单是历史的陈述,知识背景的叙述也是尤其重要的。当实验教学的模拟与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达到高度结合的时候,才是学生最能接受的时候,也能更容易地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技能技巧,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3.案例型的实验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的方法是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情景,来使学生对一些特殊的情景开展讨论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方法是讨论式或主体性的教学模式,是想经过探究案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想出解决办法,达到提高能力、积累经验、开拓思路的效果。这在管理专业的教学当中有很多的教学案例,把工商公司经营的管理与背景的案例带到课堂,再结合经济理论与管理理论的讨论与分析,让学生们感受到不一样的管理情景,从而产生更多优秀的创意与设想,建立管理权的观念。而案例教学不单单是收获单一的知识和原理,而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案例教学和学生们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相互结合,让学生们学会怎么样才能处理更多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高效的获取知识才是硬道理。案例教学与实际生活情景为基础,将案例作为现实世界和学习世界的沟通的枢纽,让学生们更迅速地适应社会的各种挑战。但是案例教学也有一定的弊端,例如不能明确公司的边界以及公司经营的范围,这使学生在案例教学当中学习扮演的角色不是很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能得到实际的证实。这样,案例教学仍然局限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美好的效果,更不能满足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4.演示型的实验教学方法
对所研究的对象是先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并作出了某种假设或已经形成的认识,为了证实这样的假说或者是认识而进行准确无误的实验叫做演示型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最看重的是理论结果,可以说是不注重探寻的过程,而注重探究的结果。这种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这种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开始之前,老师就会让学生们回忆所需要证明的科学理论或概念,并且让学生们一起参与设计和讨论实验的过程。也会让学生提出实验所要注意的事情,根据学生们经常出现的错误实验操作做出规范正确的操作。
作者:刘旭颖 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胡永铨.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方法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03:140-144.
>> 论大学生素质教育 论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基本问题 试论大学生刑法法律素质教育 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改革研究 论大学生素质拓展在高校心理素质教育中的应用 论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论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论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论高校体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论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论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论高校体育教学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论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应加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 对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 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探讨 论电工实验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论茶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论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李岚清.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M].李岚清教育访谈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素质教育包括哪些内容?教育文摘[EB/OL].http://.cn/xxjs/jszj/jywz/201008/t20100827_785692.htm.
[5] 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EB/OL].http://.cn/c/2005-03-29/14485497218s.shtml.
[6]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EB/OL].http:///nj06_29_8940/20091127/t20091127_425643.shtml.
[7] 王小锡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 注 释 ]
①调查还显示,“74%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应该强化法制教育,孩子必须在学校学到法律法规方面的系统知识,接受法律法规教育,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让青少年从小知法,懂得自爱、自律,敢于维权护法,将来才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②《高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要守“法”,就必须要知“法”、懂“法”;欲知“法”、懂“法”,就必须学“法”。就在校学生而言,欲学“法”,离开教育别无他途。
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版教材,154页、156页)
④立法公正是执法公正的前提,执法公正是立法公正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⑤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追求的目标,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保障。
⑥在这一环节,必须针对教学对象,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补充现实生活中依法维权的案例,剖析其中的具体得失和经验教训,写入教案,为教学做准备。
⑦将从传媒或影视作品中选取并经过剪辑的依法维权课件进行展示、播放,辅之以相应的解读、分析和点评,帮助学生对有关维权要领的认识。同时,兼之以提问、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投身其中,积极参与。
关键词:北京农学院;研究生人文素质;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2-0250-03
农业院校是复合型农业人才的孵化器,肩负着我国农业发展的重任。北京农学院自1956年建校以来,始终坚持“以农为本、唯实求新”的办学理念,以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己任[1],为京郊农业所需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做出巨大贡献。随着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加快,所需人才已向复合型应用型农林人才转变,而高复合型人才应同时具备两种素质,即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人文素质是“魂”,强调会做人,科学素质是“物”,注重会做事,二者相辅相成,形成统一整体。农林院校研究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科研能力,而且要有过硬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这都需要农林院校通过学校教育来不断培养[2],使农林院校研究生,真正成为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有用人才。
一、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相关概念界定
1.人文素质是人的内在品质反映,决定了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与科学等素质不同,其更强调内在精神方面。从出生开始,人们不断通过对周围事物、环境以及历史、哲学、道德等知识的学习,将人文知识融合为人内心一种相对稳定的内化之物,并通过人的举止言谈、品行作风、文化涵养等外化出来。一般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思想、方法和精神。[2]
2.人文素质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知识的直接传授、利用环境间接同化以及强化自身培养等方式,使受教育者获得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并因此促进其气质、修养和人格的形成,其主要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学会怎样做人,[2]如何处理各种社会关系。
3.“人才培养模式”,指为实现某种人才培养目的,在一种教育理念和一系列培养制度下,由多种因素构成,具有一定目的、科学、系统的,可实际操作的一套人才培养理论模型。
4.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即为实现人文素质的提高,在人文素质理念指导下,运用科学合理的人文素质培养制度,将教育目的、教育体制和课程组成一个宏观控制体,通过教育内容,来完善人文素质内涵。
二、北京农学院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问题
此次进行的问卷调查,采取随机发放原则,共向本校研究生发放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80份,有效回收率93.3%,文科专业人数占72.5%,理科人数占27.47%。通过调查,对本校研究生人文知识积累、学校人文素质环境建设、研究生自身人文素质评价、本校人文教育途径,进行数据统计,归纳得出现存人文素质教育问题:
1.人文基础知识薄弱。经调研发现,本校研究生在生活常识、艺术、历史和政治知识提问中,整体情况较好,但有基础薄弱倾向。其中回答正确率最低是政治知识,即45.92%,反映出研究生在时政方面有所欠缺。在课程设置方面,部分被调查者表示:专业类课程多,人文类课程过少,课程比例严重失调;所开设人文课程枯燥,多数知识普遍停留课堂,课后很难提起兴趣学习;政治类课程教学针对性不强,不利于政治素养提高;人文知识多且杂,无从下手,难以把控思维严谨性和知识准确性,不能养成良好的科研工作习惯。
2.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力度不够。人文环境既包括人文景观建设,还包括人文氛围建设。当前各高校大力倡导人文环境建设,但多注重硬件设施,忽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近三分之一被调查者认为,本校人文氛围未能发挥应有作用。校训是学校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北农最精简的代言,但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一研究生不知道本校校训,可知学校缺乏对自身历史和文化的宣传;图书馆中藏书多为专业书籍,难以满足对人文类知识的需求;在我校举办的讲座和论坛中,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类较少,多为公务员、考研、四级和六级英语考试、专业知识、企业宣讲会等,对学生进行文化精神修养的重视力度不够。
3.研究生自身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研究生教育是本科学习的深化,以自身为主,导师辅助,专业性学习更加突出。近年,为培养农林人才,本校大范围扩招研究生,既有全日制研究生,也有在职研究生,导致研究生素质参差不齐。调查发现,部分研究生在学习阶段,为迎合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只学习专业知识,忽视人文素质修养,使“有文凭,没文化”现象严重;在课余时间,愿意参加文学社等人文类活动的研究生只有小部分,三分之二研究生更愿意参加培训班,以便增强自身专业竞争力,利于今后就业,忽视对自身人文精神塑造,对自身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
4.研究生自主学习意识弱,有功利主义等倾向。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而理想、信念、价值观是人文精神关注的重点问题。研究生教育,自主学习为主,但受我国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影响,经调查得知,应学校要求进行研究生的人数占33.7%,缺乏自主学习意识,思想觉悟还停留在本科,未能真正了解,研究生期间学习和科研的真正目的。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学校教育框架和整体格式未能和市场经济同步发展,社会转型时期缺乏正确人文价值引导。在调查中发现,为申请奖学金而的人数占到40.8%;课余活动中,有三分之二同学更愿意参加技能培训,实用、功利、拜金和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蔓延,给学校正常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带来困难。
三、提高北京农学院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议
1.加强政治素质教育,开设网络教育空间。学校在保持原有素质课堂开设基础上,应挖掘新途径、新方式,调整课程设置比例,引导研究生自觉参与到人文素质培养队伍;政治素养教育不能只停留课堂,应渗透学习生活各方面,如经济管理学院开设经管论坛,邀请高校专家学者,解析近期热点,效果良好;研究生科研任务重,时间紧张,学校应紧跟网络发展,充分利用现有学校站内平台,打造适合本校研究生需求的网络教学平台,分享各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同时收集文学、艺术等多门人文知识,适应现代快节奏生活,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节约授课成本,加强师生互动,用生动的现代电脑技术驱散枯燥的课程学习,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知识接受度,拓展学习教育空间。
2.完善素质教育环境,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农林院校校园素质教育环境及人文氛围,于潜移默化中引导和启迪,对研究生提高人文素质水平有重要作用。学校在保持原有建设进度上,对校园人文设施、人文组织、人文管理制度、共同的人文心态和人文生活方式加以引导,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宣传,增加人文类讲座,帮助研究生提高自身人文素质;提高校园文化活动格调,丰富活动内容,引入艺术节、摄影展、书法比赛等;加快校园人文景观建设,突出本校农林院校特色、学校精神、办学理念,为师生营造优质人文环境,积极向上的高雅校园文化。文化氛围的营造需要长时间积累,应以研究生为主体,学校提供资源,导师侧面帮助,充分发挥研究生主动性,全员参与,完善校园文化气氛,在主动参与中,提高自身人文素质修养。
3.利用社团等参与性活动,提升研究生人文素质。社团是高校学子学习之余的重要活动形式,我校社团种类丰富多彩,既有专业学术理论型,也有生活文化型。据调查65.3%的研究生会参与社团活动,因此,学校可根据研究生需求及学校人文素质培育需要,利用现有物质和人力资源,设立人文类社团,并给予大力扶持和引导,通过对社团小部分人群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借助相关知识竞赛、展览、游戏等活动,感染身边人,加快人文知识传播,间接引导全体研究生人文素质培养,于潜移默化中提高整体研究生文化修养,使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处于相对平衡且合理状态,培养全面复合型农林人才。
4.培养学生自觉性,加强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研究生学习,主要以研究生本人主动学习为主,导师起引导和辅助作用。但学校和导师应加强对研究生自主学习观念上的引导,为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其认识到自觉学习的重要性,适应研究生期间的科研工作。在顺利完成科研项目之余,能够提高研究生人文类活动的参与性,并且导师应及时关注研究生心理、学习和生活方面,寻找其兴趣点,鼓励其兴趣爱好发展,如果适合,可将其兴趣点引导到课题项目中去,在兴趣中完成科研任务,同时提高人文素养。导师应以自身为表率,提高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为研究生提供学习人文类知识的机会,增加师生间人文类活动交流,带动研究生互相学习。
四、北京农学院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
研究生人文素质培养不能单纯依靠课堂学习,应从教育空间、教育环境、教育意识等多方面考虑,全方位、多层次形成系统性培养模式,现对本校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提出以下探索设想:
1.案例教学+合作分析+现象分析。高校教学模式应跟随时展需要,现今社会需要高素质复合型农林人才,应对传统教学模式改革。将案例教学、合作分析、现象分析三种教育模式相融合,改变以老师传递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转换师生角色,研究生根据课程设置及任课教师要求,寻找案例,以组为单位,分工合作,运用手中可利用的一切资源,收集资料,组员各自分享经验看法,完成PPT制作、上台进行展示交流。此方法较之传统方法,便于调动研究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增加知识储备,深化知识内涵。
2.组织引导+指标体系+规则约束。学校应设立专门人文素质管理部门,吸纳研究生导师及校内校外优秀毕业生,在研究生身边打造一支有内涵的人文素质教育队伍,并设立一套人文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用标准确保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通过所设立的评价标准,正确引导研究生对人文类知识的了解和参与,利用体制、制度及运行机制和具体实施办法,将人文素质培养理念渗透到研究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肯定其重要性,保证其地位,通过配备相应人员,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各部门,不断提高研究生整体人文素质教育水平。
3.传统课堂+网络课堂+发现式学习。虽然传统教学模式暴露诸多问题,但不能全盘否定其价值,应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加以改造,即传统教学+网络课堂+发现式学习。现代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学校应及时参与其中,利用现有学校站内平台,打造适合研究生学习的人文素质教育“慕课”授课方式,根据自身喜好及时间选择课程,免去路途奔波,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时间碎片化学习效率,并与导师随时沟通,培养研究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研究生智慧潜能,引发知识兴趣,更便于对在职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培育。
4.情景教学+研究教学+创造教学。学校应该增加举办各种活动的机会,尤其是关于人文类的活动,如学校音乐节、书法比赛、茶文化、酒文化等,给予研究生更多亲身体验的机会,让研究生到现实世界中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人文素质教育所带来的益处,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知晓其中韵味,仅仅听老师介绍或观看视频资料,很难有切身感受。通过各种人文活动,引起研究生对此方面兴趣,从而逐渐引导学生对人文类知识进行学习,并深入了解人文类知识的广博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兴趣引导,而逐步深入研究,继而在研究中继承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新的理论和兴趣,并对其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关键词】素质教育 案例 STK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4-0081-02
随着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日益重要的地位,专业课的案例教学已成为适应时代对国际化教学的一种趋势。其通过设置一系列难度适中、相对完整的小课题,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吸收为自主求索的学习模式。
美国Analytical Graphics公司的STK(Satellite Tool Kit)卫星工具包软件,在国内外很多研究和工程领域诸如航天、航空、航海、遥感、导航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学的相关专业课程均可以通过申请免费的STK学生版将其引进到教学和实习环节中。
近年来,教研室在专业基础课天体力学基础、毕业设计和科技竞赛等教学环节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基于STK的案例教学活动。现做一粗浅探讨,以期抛砖引玉,推动我校各学科案例式教学法的推广工作。
一 案例教学实践活动
1.选编天体力学基础STK实习手册
在授课前,教学组已经在相关课程和班次中引进了STK软件,主要是利用其强大的可视化功能帮助学生理解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不同参考系下的轨道运动形式等,并且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素材。因此,借助教改研究项目的支持,在参考国外优秀教学用书的基础上,针对课程的教学大纲,为每章的教学重点精选了典型案例,编集成教学实习手册。该手册极大地方便了教与学的两个环节。
2.授课中施行STK案例式教学法
在授课进程表中,预留了三次案例课堂教学。天体力学基础的授课内容涵盖了二体问题、双(三)二体问题、受摄二体问题和限制性三体问题等由浅入深、由简至繁的动力学理论,而其应用则涉及航天领域的方方面面,我们选择了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与我国空间发展相关的几个方向进行案例设计,由学生组织案例小组并自主开发是案例教学实施,从组长选举、组员分工、问题讨论、公式编程、结果成图、演示制作、项目汇报、现场答疑、案例报告撰写等都做了编排。由于和传统授课方式相比,这种案例学习十分新颖,一来就调动了大家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加之有小组间的竞技,每位组员在完成份内任务的同时,对其他组员的问题也表现得跃跃欲试。这次案例教学共进行了三次,每次三~四个小组,每组一个案例。要求每组在按时完成本案例的同时,对其他小组的案例也要讨论和质疑。事实证明,这期间除了正规的自习课外,还占用了不少的课余时间,但是同学们并未产生抱怨情绪,反而将兴趣转移到专业学习上来。
3.在导航专业毕业设计中引进嫦娥探月、火星萤火等任务的案例选题
针对目前我国深空探测的两大任务,以月球探测和火星探测为目标设计了嫦娥一号和萤火一号飞行轨道的STK实现,加强学生对轨道改变的理解,切身感受节能和省时的矛盾。此外,对目前国内外掀起的平动点轨道任务也设计了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接触精彩的三体问题周期轨道。在案例设计过程中结合以下几点:一是注重知识点的连贯性,兼顾学习过的专业基础课,如椭球大地测量学和球面天文学的部分相关内容,让学生悟出学习过的基础知识的用途;二是尽量涉及其他相关专业课,如卫星轨道理论和大地重力学,让学生发现和体会学科间的内在联系;三是围绕同一个问题设计不同力学模型下的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让学生理解工程应用中不同条件下力学模型的取舍对计算量和精度的影响特点等。
4.在联合作战指挥专业的毕业设计中基于STK进行三维作战演示的案例选题
STK软件目前已经发展到对地面及其空中海上的三维作战平台的模拟。因此针对联合作战指挥专业学生,设计了导弹攻防仿真等若干模拟现代立体战争的案例。虽然是首次尝试,但是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学生普通反映很有收获和成就感。
5.参加全国深空轨道设计竞赛
案例教学既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又是检验素质教育成果的有效手段。据调查,在国外大学本科高年级的教育培养方案中,通过设计教学案例和模拟课题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科研素质和基本技能的教学理念和做法已十分普及,尤为瞩目的则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技竞赛。
近年来,国内也正开展类似的竞赛。第二届(2010年)全国深空轨道设计竞赛由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空间工程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宇航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组办。首届(2009年)全国深空轨道设计竞赛由中国力学学会、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发起并组办。
今年竞赛的主题是深空多任务探测器飞行轨道设计。题目的应用背景为小天体和火星探测,深空探测器通过飞越和最终撞击小天体的方式实施探测,同时兼顾携带一个火星着陆器。
教学组将其作为一个检验案例教学成果的绝佳机会,在为天体测量和天体力学专业一年级硕士研究生讲授天体力学课程的过程中,参加并顺利完成了竞赛题目,提交结果现已通过主办方检查,成为合格的参赛作品。
二 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在案例教学实践中,主要有两个方面困扰着案例教学的展开。
1.课程设置局限
开展案例教学,小班授课是前提。当下,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基本上可以采用案例教学,但是对于本科层次,无法回避大班授课师生比例悬殊、案例小组人数受限的客观现实。
2.案例教材局限
案例重在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因此案例贵精而不在多。目前的条件下,案例教学自身的局限还很突出。选编或改编适合学科教学大纲及授课学时的案例教材,受到师资水平和从事科研经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行教材开发尚有一定难度。
三 结束语
本案例教学活动将优秀的商用软件STK引进到军事测绘专业和联合作战指挥专业的相关课程实习、毕业设计和科技竞赛中,积极探索和开展了案例式教学实践,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将有助于推进我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 实践性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
国家教育部早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就提出了“师范院校要更新教育观念,继续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提高培养质量,培养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师”。学前教育经历了十年课程改革,提出了“全实践”的课程理念。“全实践”课程重视实践统整境遇下的实践洞察与顿悟;重视实践中的反思和反思中的知识重组重构;凸显实践是学习主体内化、重构知识的前提、中介和归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神经建构理论是“全实践”课程最重要的思想来源。“全实践”实质上是一种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的思维方式和操作路向。在“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课程中开展全实践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洞察和领悟幼儿园教学活动理念、特点、规律、方法、原则、策略、技巧,学会评价和反思,在实践、评价、反思中逐渐建构起幼儿园活动设计和组织的知识体系,并将知识内化成理念,成为一名具备幼儿园教师基本素质的准幼儿园教师,为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及未来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一、“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实践课程实施的原则
1.信息积累的原则
要摒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死记硬背的观点,引导学生亲历探索,在探索中总结和形成概念。“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知识的实践性强,时代性强,新理念层出不穷,以课本为中心的理论学习已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吸收信息,逐步建构和完善知识体系。计算机网络、相关杂志和书籍及幼儿园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示范课等都是本课程学习的信息资源,在深入学习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设计与组织方法之前,应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输入信息,在大量阅读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领悟到幼儿园教活动设计和组织的原理,把握教学新理念、在信息交汇中加深体会和认识,总结出理论概念。如,在学习幼儿园语言活动设计与组织之前,让学生首先观看大量幼儿园各种语言活动的优质课录像,逐渐积累幼儿园语言活动类型、发展的特点、活动设计等方面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再从理论层面总结幼儿园语言活动的概念、原理、方法,从而建构关于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设计和组织的知识体系。这样的学习,强调的是信息输入的量,强调的是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虽然过程相对单纯的理论学习而言显得复杂且漫长,但是量的积累使学习成为一种能力和结果双丰收的主动活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合作学习的原则
合作学习、合作创新,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未来的教师更应善于与人合作。这种合作,体现在课前,要求学生共同查阅关于幼儿园各领域活动设计和组织的资料,并进行资源交流和共享;体现在课内,即学生以备课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幼儿园活动方案;体现在课后,则是相互评价、质疑、交流。合作是建立在每个个体的知识积累及迫切的合作愿望基础之上的。因此,合作前要引导学生丰富知识经验;合作中要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合作后要引导学生体验合作的成功和乐趣,逐渐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通常合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师可将学生组成固定的合作小组,在合作小组中可以开展集体备课、制作教具、小组试教、小组评议等活动。
3.体验性学习的原则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学习过程强调体验性。体验使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是扩展到情感、生理范畴。首先,在学习中,应强调学生的身体性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耳朵听、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嘴说、用手做,即用自己的身体经历,用自己的心灵感悟。体验性学习在课程理论的学习中体现在课前,是学生对教材的自我解读及信息的自我整合;体现在课内,是在模拟情景中的主动参与性学习;体现在课后,则是见实习活动中的观摩和尝试。
三、“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模式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行动掌握知识,进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其中,活动内容的选择、实施案例——情景教学、活动后的巩固策略是实践性教学的操作环节。
1.选择教学内容
课程与教学应相互整合,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着和开发者。实践性课程需要建立校本化课程体系。首先,可以根据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的实际工作内容确定教学的项目,例如,确立幼儿园教育目标分析和设计、幼儿园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案写作、说课、评课、教学环境布置及教具的设计制作等项目,以点带面,帮助学生建构关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设计和组织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其次,将教材内容与幼儿园实际活动设计和组织的个案有机结合,用大量的、全面的个案支撑知识体系,帮助学生丰富和利用知识经验。因此,教师需要分析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的基本工作项目,并收集大量案例,将工作项目和案例科学整合,形成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按上述方法整合的校本教材为实践性教学提供基本素材,是实践性教学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