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7:40:35
导语:在小学数学汇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日常书法工作简略:
本协会每周一次会干会议,深入探讨各自的体会心得,每月一次全体会员探讨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全院性的学习活动。举行各种各样的书法交流活动和书画比赛,以实践来推动每一位爱好书画的会员和同学们书画方面的水平。
1、举行周末书法交流会。每周末协会将派出八名代表主持交流会。与参加交流会的全院学生一起探讨书法创作鉴赏、训练等活动,并现场辅导与互动地进行书法交流活动,同时为他们免费提供笔墨纸砚和临摹字帖等。每个月末,召集会干进行月末总结和书法交流活动。会干们汇集一起共同探讨书法艺术,谋求共同进步并上交满意作品一幅,作为一个月来努力的成长见证。
3、注重会员们书法作品习作时的‘章法’能力的培养。作品的整体美也是书法欣赏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件优秀作品,必然是一个多样统一的整体。构成书法艺术整体美的重要因素是章法。如果说字的结体是线条的组织,那末作品的章法则是线条更复杂的组织;组织得是否适当,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章法之所以也称为“布白”,是因为章法质是对空间虚实的艺术处理。实处之妙,皆由虚处而生,”“虚”与“实”,“白”与“黑”,相依相生,相映成趣,给欣赏者留有审美想象的广阔天地。成功的章法集中体现了虚实结合的美学原则,邓石如“计白当黑”,便是这一美学原则的具体运用。也就是有笔墨处重要,无笔墨处也重要;字里行间均有笔墨,有情趣。字的空间的匀称、布白停匀和字形点画具有同等的审美价值。既然所有空间都是作品的有机部分,对线结构、对空间的感受,自然也应该包括在内。书法章法还讲究承上启下,左顾右盼,参差变化,以及落款合理,钤印得宜,并注意局部美与整体美的和谐统一。
3、注意培养协会会员们更好地去欣赏书法艺术很重要。对会干们的要求是“书法虽是点画、结体、章法等具象构成,但作为艺术品欣赏时,必须透过这些现象领略其力感、情感、气韵、风格......等所产生的蕴涵美,所以书法艺术又具有相当抽象的特点,这就更需要较长时期的静观默和反复的揣摩玩味。有时面对一幅作品,粗看似乎平淡无奇,细看才发现有惊人之妙,以致越想看,越看越爱看。在欣赏书法艺术过程中。还要求对不同的书家作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异同,这样才能深入理解前人包括书本对著名书法作品所作的艺术特点的概括;才能作出自己恰如其分的评判;才能把自己的欣赏水平提到更高的阶段。这些都需要在反复玩味之中才能获得”。
二在管理工作上
1、加强协会会员的思想建议和作风建设,进一步完善领导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继续施行领导考核制度,建立评价机制,树立全局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协会干部能够以身作则,各项工作能够想在前面,走在前面,干在前面,深受全体师生的好评。
2、以新的管理方式、新观念、新课程、新知识、为重点,认真做好一周两练的课时安排和教学安排,使得教学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3、深入开展会员教学活动,全面提高会员综合素质,严格遵守校团委、社团联合会和书院的有关规定,组织会员认真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认识,进一步提高全体会员的书写水平和加强书法理论知识。
二院内、外社团的交流活动:
1、为了加强与校外其他学院书画协会的联系,促进协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经常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书法艺术的讨论,同时积极地交流学习经验,争取共同取得更大的进步!
为了使我们能够更好的合作,我们协会会干与其他学校协会举行书法的交流活动。
2、四月举办的活动:例如4月由工学院党总支主办,团总支和书法协会承办的第四届书画展在学院展出。在四月这个草木发芽,渐次生花;西风呼出甜美的气息,席卷了荒地和林丘嫩枝和嫩叶,青春的阳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个灿烂的四月,同时也是一个收获的四月。书法协会展出的三百多书画作品得到了周战利书记及各领导老师们的好评:对传统的书法钻得深,吃得透,心迫手摹,得笔得气,吸取精华,自成机抒,不践古人。此殊荣是我协会创会以来又一次上进的见证,大大地鼓舞并激发了会员们研习书法的热情。在取得好成绩的背后,广大会干为了使这次比赛能够顺利开展付出了很多很多,他们废寝忘食。同月,25日进行了新一届干部换届选举,并选举产生新一届干部成员。定期召开会议,以便工作和学习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协会的工作效率。使协会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也使协会的民主制更加完善,各部部长在工作中各司其责,使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完成。
1 (101中学考题)
小灵通和爷爷同时从这里出发回家,小灵通步行回去,爷爷在前4/7 的路程中乘车,车速是小灵通步行速度的10倍.其余路程爷爷走回去,爷爷步行的速度只有小灵通步行速度的一半,您猜一猜咱们爷孙俩谁先到家?
2 (三帆中学考题)
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城之间的中点向相反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行驶,3小时后,客车到达甲城,货车离乙城还有30千米.已知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 3/4,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3 (人大附中考题)
小明跑步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他每天从家到学校都是步行。有一天由于晚出发10分钟,他不得不跑步行了一半路程,另一半路程步行,这样与平时到达学校的时间一样。那么小明每天步行上学需要时间多少分钟?
4 (清华附中考题)
如果将八个数14,30,33,35,39,75,143,169平均分成两组,使得这两组数的乘积相等,那么分
组的情况是什么?
5 (三帆中学考题)
1、把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9567.8万,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2、800平方米=公顷 2.25小时=小时分
比4多25% 20千克比千克轻 20%
3、一辆“奥迪”轿车从福州驶往厦门,每小时行驶180千米,行a小时后距厦门还有45千米,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从福州到厦门共有 千米,轿车到厦门还需走小时。
4 、1 的分数单位是,至少再加上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可以变成3。
5 、 把5米长的钢筋,锯成同样长的小段,共锯6次,每段占全长的,每段长米。如果锯成两段,需2分钟,锯成6段共需分钟。
6 、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个小扇形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周长比原来增加了8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7 、 一个数的 是 ,它的40%是。
8、 一个长2米的方木,平行于横截面截成两个长方体后,表面积比原来多了32平方厘米,原来这根方木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9 、8个小朋友一次拍球个数分别为:4、20、8、25、6、20、28、25,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
10、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3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的比放大。
一、贯彻新课标精神,切实加强课题研究
我校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工作。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现代化素质发展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在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式下,我们坚持“全面+特长”的指导思想,认真学习、贯彻课程改革的精神,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将德、智、体美育有机地统一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对学生全面实施艺术教育,使学生人人接受艺术教育,个个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发挥了艺术教育在育人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克服了小学艺术教育中专业化、和“以绘画、唱歌为中心”的纯艺术教育模式,培养一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完善常规管理,强化过程管理
在措施上狠抓艺术教育任务的落实,把我校的艺术教育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上。本学期,坚持“期初有计划,月月有检查”的原则,要求教师在熟悉教材的情况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由教导处、德育处、教研组长组成的艺术教育领导组及时查阅,反馈信息,使其更具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严格要求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有重点、不定期地抽查,加大随堂听课的力度,正常开展每周一课的教研课,夯实艺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领导组将随时了解艺术教师的教学动态,及时分析、综合教学现状,与艺术教师一起交流,鼓励教师及时地记录教学心得,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这样,既有利于教学的督促机制,又提高了艺术教学的质量。
三、艺术教学成效明显,艺术活动多姿多彩
约分是分数运算这块最容易错的一个点,许多同学在做分数运算题的时候,计算方法什么的都是对的,结果因为没有约分被扣掉了大量的分数。
那么怎么去尽量避免约分方面的问题呢?我们通常在做分数的乘除运算时,当运算变成乘法后,首先进行交叉约分,约干净后直接就可以根据分子乘分子做分子,分母乘分母做分母的运算法则写答案了;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通分后变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最后结果约到最简。
二、化简比和求比值问题
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比(最简整数比),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当我们在做一个题前首先先看清题意,然后再开始做;
化连比和求连比也是两个很不同的概念,化连比是要把一个连比化成最简整数连比,求连比是根据两个两量之比求出三量之比,求连比需要把相同量找出来,并把它们变成同一个数(找最小公倍数,可能会省掉化连比),然后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剩下两个量跟着发生变化,然后完成求连比。
三、枚举法的相关问题
在枚举法这块,同学们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重复”,搞不清楚什么时候要考虑顺序,什么时候不考虑顺序,请注意,如果题目中涉及颜色、大小、种类这些东西,一般是要考虑顺序的;如果题目中没有涉及颜色、大小、种类这些,是不需要考虑顺序的,应避免重复。
四、排列和组合的相关问题
排列和组合,排列是选出人来排队,是有顺序的;组合是选出人来就可以了,没有顺序之分。比如说从5种种子里面选出3种分别种在不同的三块土地上,问有多少种不同的种法?这个题准确的说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从5里选3,第二步,3种种子种在3块不同的土地上,相当于先从5种里选出3种,再给这三种种子全排列,两者相乘,其实发现结果就是从5种里面选出3种种子排列的排列数。
五、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这块,要先把方程组列出来,所以找对等量关系是很重要的,步骤为:审题、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写答案。
线、角
1.直线没有端点,没有长度,可以无限延伸。
2.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没有长度,射线可以无限延伸,并且射线有方向。
3.在一条直线上的一个点可以引出两条射线。
4.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圆的半径、直径都是线段。
5.角的两边是射线,角的大小与射线的长度没有关系,而是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得越大角就越大。
6.几个易错的角边关系:
(1)平角的两边是射线,平角不是直线。
(2)三角形、四边形中的角的两边是线段。
(3)圆心角的两边是线段。
7.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8.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9.在同一个平面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三角形
1.任何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
2.三角形具有稳定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任何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4.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
5.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则它们面积相等。
6.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
正方形面积
1.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2.正方形面积:两条对角线长度的积÷2
三角形、四边形的关系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能组成一个长方形。
3.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能组成一个正方形。
4.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圆
1.把一个圆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割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则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的面积,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增加r×2。
2.一个环形,外圆的半径是R,内圆的半径是r,它的面积是
3.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
半圆的周长公式:C=d?2+d或C=pr+2r
4.半圆面积=圆的面积/2
5.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而面积扩大或缩小以上倍数的平方倍。
圆柱、圆锥
1.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2.如果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那么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
3.把一个圆柱沿着半径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体积不变,表面积增加了两个面,增加的面积是r×h×2。
4.把一个圆柱沿着底面直径劈开,得到两个半圆柱体,表面积和比原来增加了两个长方形的面,增加的面积和是d×h×2。
【关键词】高等学校 社会服务职能 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5-0041-01
在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研究文献中,研究者进行了大量深入而细致的研究。本文拟就这些研究进行梳理,以便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研究有一个清楚的审视,从而进一步指导其改革实践。
一 研究概念的界定
国外学者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解释可以概括为三种:(1)以知识为基础,高校的社会服务就是对知识的加工、应用。(2)以活动为基础,高校的社会服务就是高校为社会提供咨询、技术支援和科学研究,也包括对个人进行培养和提高。(3)以教学和科学研究为基础,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看做是教学和科学研究两种活动的延伸。国内学术界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解释暂无统一的观点。
在笔者看来,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是指高校在既遵循自身特性而又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下,以高校教学、科研、人才和知识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为基础,向社会提供满足其需要的、服务性的活动。
二 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研究
第一,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性质研究。综合分析各个学者的研究发现,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特性主要有:(1)社会服务的学术性。这主要是指大学为社会提供的服务是以研究为基础的,能在服务中体现学术内涵和教育内涵。(2)社会服务的有限性。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大学为社会的服务也遵循这一定理。大学为社会服务受到大学这一组织的本质、科研的性质和大学与企业之间关系等的限制,这就从本质上决定了大学服务社是有限的。(3)社会服务的引导性。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够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指明方向,并作为社会公用事业的基本工具,起到积极改造社会的作用。
第二,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必要性研究。有的学者对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做了必要性分析,如缪顾根在《大学的定位及社会服务职能探究》一文中指出: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实现的必要性在于“(1)学术独立,满足社会的根本需求;(2)协调发展,保证大学的多层职能;(3)规范产业行为,建立合作机构与制度”。
第三,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展历程研究。关于大学社会职能的历史演进,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社会服务职能的萌芽。虽然直到19世纪大部分的大学还处于封闭状态,但这一时期大学中仍有与社会的直接联系,这是大学服务社会的萌芽。(2)美国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与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1904年,范·海斯提出的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教学、科研和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直接促使其将直接为社会服务作为其任务和职能,这就使得孕育已久的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终于清晰化。(3)当今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新发展——全面开放。在当今社会,高等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已由社会的边缘走进社会的中心,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将会以更直接、更广泛、更深入的方式进行,高等学校将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服务站”。
三 研究评述
首先,我国关于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研究集中于理论研究,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实证研究较少。另外,我国东中西部的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状况有差异,东部地区先进的高校社会服务经验不适用于西部。
其次,高校的社会服务是有限度的,高校在进行社会服务前要对自身状况进行衡量,摆正自身位置。能服务什么,能服务到何种程度,能提供什么类型的服务,这都是高校在进行社会服务之前必须先考虑清楚的。
四 未来展望
目前,我国共有1700多所高校,其中地方院校就有1600多所,占所有高校的94%左右。因此,加强对地方高校、区域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研究必将成为大势所趋。同时,在科技高速发展、知识迅猛增加的信息化社会中,高等学校应走在社会的前面,引领人们不断前进。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我国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会。加快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展,引领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创新,是我们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必须采取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张瑞.论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D].山东师范大学,2001
[2]潘愁元.高等教育讲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52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413
[4]缪顾根.大学的定位及社会服务职能探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6)
[5]朱国仁.从“象牙塔”到社会“服务站”——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演变的历史考察[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1)
论文摘要:中小学英语测试长期以来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现象,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尤其在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就显得更为突出。本文鉴于中小学英语测试不衔接的现象,就国内外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操作,从英语测试的类别及与教学的发展过程和测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对这种现象进行理论分析,从教学角度出发提出改进建议。目的在于减少中小学测试不衔接的负面作用,发挥其正面的、最佳的效应。
引言
英语测试主要用于英语语言研究和教学研究、选拔人才三个方面,其中最为普遍的是适用于英语语言教学。英语测试是衡量英语教学成效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科学的衡量工具,一方面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客观、准确、公正的评价;另一方面检测教学效果,反映教学中的长处与短处,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对学生而言,通过测试可以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检测学习效果、改进学习方法,确定努力方向;对教师而言,通过测试可以帮助了解学生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及其应用技能情况,通过对教学目标及教学质量进行定期检查,确定有效的教学措施和方法、找出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提供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议。长期以来我省的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与测试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现象,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尤其在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就显得更为突出。因此,教师如何针对中小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差异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测试手段,如何积极有效的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是我们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中小学教育问题,呼吁教育专家和学者予以解决。
1. 国内外对英语测试衔接问题的研究
1.1英语测试基本理论、功能及对教学的影响.
1.1.1 基本理论
根据教育评价与测量学的定义,测试是由一定数量的题目所组成,用于测定被试者的心理品质或学习掌握程度的工具。(王景英,2000)英语语言测试就是设计一份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评价的过程。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或学习的状况。它是一种教育评价方法、一种测量方法,也是发现和选拔人才的方法。外语测试是随着外语教学的出现而出现的。(李筱菊,2001)语言测试在近二三十年时间里发展迅速,逐渐具备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它从语言学、语言教学法和学习论获取科学内容;从心理测量学获得科学手段,是多种学科的结合体。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测试体系、理论、方法日臻完善——语言测试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1.1.2 功能
选拔功能
是指利用测试成绩对人才进行选拔的一种功能,例如中考、高考等。这些测试是用来衡量考生能力的测试手段,用于选拔那些可以继续下一阶段学习的考生,因此这样的测试发挥的是一种人才选拔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基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测试,本应是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对结束的教学过程进行的进步测试或诊断测试,与高考这种选拔功能的水平测试有着根本不同。
信息反馈功能
测试的信息反馈功能体现在教师可以通过测试提供的信息来评判教学质量的高低,分析所采用教学方法的优缺点;通过测试提供的信息了解全体学生和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就能使老师认识到教学中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课程计划和课程内容,使教学有的放矢。测试的反馈功能通常是通过学期内的形成性学绩测试来实现的。这一功能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最大,在具体实践中教师不能不顾教学规律过度频繁使用测试的反馈功能,把测试反馈的信息真正落实到之后的教学实践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测试的作用。
评价功能
测试的评价功能是指通过测试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成果,它强调的是教学的结果。这种功能是根据测试的不同类型有所不同的。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使用的进步测试和诊断测试是衡量学习者对某一特定课程或短期教学计划中所学内容的掌握已达到何种程度的测试。这些测试的设计与所学课程直接相关,测试结果是对某一段时期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我们经常提到的中考、高考属于水平测试,它一般不考虑被试者学习了多长时间,也不考虑他们所学课程的内容和目标,而只是测试被试者是否达到了某种语言水平,它评价的是语言能力。教师设计测试时要根据不同的评价功能设计不同的测试内容。
1.1.3 测试对教学的影响
正面影响(positive effect)
测试与教学相辅相成、紧密相连。单独一个领域进行工作而不涉及其它两个领域都是不可能的。测试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自然延伸,为教师、学生提供有用的信息以改进教与学的活动。测试有助于教师的认识和自我提升。试卷反馈的信息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弱点和难点,并对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可以使教师认识到自己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以及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不足,以便做出适当的调整。通过测试、评卷,教师可分析掌握学生暴露出的较普遍的错误与缺陷,以便有的放矢地弥补和解决。测试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竞争力。在测试中,学习者的独立应变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受到激发。参加测试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会学到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平时练习时,学生大多没有太多压力,也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完型、作文或阅读的速度相对随意。但是在测试中,他们就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内作完一定数量的题,这对作题的速度和准确率都提出了挑战。在测试中学生不能和别人讨论也不能向别人请教,必须独立思考解答试题,这对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带来了良好的指导作用。另外对提高他们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有很大好处。
负面影响(negative effect)
现实中,许多教师往往把测试成绩视为评价学生的信息来源,对于测试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这一观点却有所保留。实际上缺乏质量的测试和现有的测试模式也难以改进教学决策。有些教师围绕高测试题将教学与测试密切挂起钩来,测试形式怎样,教学就采用怎样的形式。将英语教育完全应试化。更有甚者,不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为教学目标,而是以猜题、押题为教学目标,以解题技巧为核心教学和培训内容,完全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对于教学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孙平华,2005)
2 当前有关中小学英语测试衔接问题的研究
分析现有的测试研究结果结合当前的教学实践,不难发现当前中小学英语测试衔接还存在着以下问题:⑴目前英语评价还是以书面测试为主。“重知识、轻能力”这一现象难以避免,这严重削弱了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教学评价是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并对教学做出准确导向的必要手段。评价不仅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通过评价应帮助学生体验进步与成功,要激励学生,建立信心,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千万不可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要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注意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等。(文秋芳,1995)⑵小学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过早出现。由于小学一二年级英语测试普遍存在“学的难,考的易”的现象,导致小学英语到四年级许多小学生已经开始掉队,以至73%的七年级新生还不能独立按国际音标注音读出生词。(蒋建华,2005)⑶小学英语师资不足也极大的影响了中小学英语测试的衔接.由于教师缺乏测试理论的系统知识使目前中学英语测试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对测试目的性不强(水平测试与成绩测试比例失衡、分班测试与诊断测试流于形式、测试题型与考分解释模式化);试题设计、选用欠妥;主观/写作试题的评分标准不统一;测试策略指导不当等。(马德容,2005)⑷影响中小学测试衔接的一个主导因素,就是各阶段老师不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情,班情,校情和教情。小学的老师要研究初中的教材,初中的老师要研究高中的教材,高中的老师要研究中小学整个教材,也要研究大学教材。弄清每一个阶段衔接的知识结构,真正做到新旧知识心中有数,才能建立和谐高效的英语课堂,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Bachman,1996.)
3. 我省中小学英语教学与测试衔接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我省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与测试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现象,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尤其在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就显得更为突出。小学生在升入七年级前,已经学习了几年英语,并且对基本的英语交际用语、简单的句型以及基本语音知识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当他们进入中学后,英语学习既是小学英语的终点,又是初中英语的起点。如果中学英语教师还是按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测试方法从事英语教学活动,势必会极大地破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样中学英语教师难免会埋怨小学英语教师没有为学生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小学英语教师又会责怪中学英语教师没有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味强调英语知识的传授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现在,在六、七年级衔接阶段的英语教学与测试实践中,存在着衔接方面的两大难题:一是学生难学难考:进入初中后,学生又从ABC开始学习英语,对英语学得较好的学生而言,势必浪费时间,缺少新鲜感,而对大多数后进生来说,收效不大,甚至会导致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整体的下降。另一方面,中学英语考试较小学而言更加正规标准,更加贴合教学难度,让一部分学习后进生无法适应。二是老师难教:由于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在小学阶段早已出现,初一英语教师难以把握教学的广度、深度及难易度;又由于受教学进度的影响和学生学习时空的限制,中学英语教师难以有效地因材施教,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结语
综合上述的观点,中小学英语测试的衔接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学生后继英语的学习,还由于学生差异的存在是必然,对学生良好学习策略、习惯的培养是外语组长期艰巨的任务;而且每一届的学生的特点又有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地调整和变化。所以,我们的衔接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六年级和七年级这两个层面,必须扩展到整个中小学阶段,这样的研究才是完整的。总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是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我深信,正确处理这个问题终将推动和促进英语教学,终将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景英.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孙平华.我国高考英语测试的理论基础和实际面临的主要问题[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5).
[5]马德容.中学英语测试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6]蒋建华.行动研究在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研究中的应用[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 (4).
[7]高兰生、陈辉岳.英语测试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8]孔德惠.英语测试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9]刘润清、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10]Bachman,Lyle F.and Palmer,Adrian S.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11]Bachman,Lyle 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体会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成为数学课程与教学的核心概念之一,“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活已有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学习数学是建立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如在教学“有趣的算式”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以下数学情境:
教学片段1:
师:你们能直接算出111111111×111111111等于多少?
(生摇头)
师(课件依次出示以下算式:):如果告诉你们下面各算式的结果,你们能知道111111111×111111111的积吗?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23454321
生:(大多数)111111111×111111111=123456789876543210
师:你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根据规律推算的。
师:你们是怎么找到这个规律的?
生1:先从小数开始。
生2:从简单的开始想起。
生3:多举一些例子。
通过设计融行为操作与思维操作为一体的活动,引导学生采用观察与找规律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先从小数入手,找到规律再解决较复杂问题,为学生活动经难的获得做好准备。
二、经历过程,在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
教学片段2:
师(出示例题):下表粗框中的两个数的和是3,在表中移动这个框,可以使每次框出的两个数的和各不相同,需要平移多少次? 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 师: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生1:可以动手去移一移。
生2:可以一个一个列举出来。
生3:这样太麻烦了!
师:那怎么办呢?
生4:能不能把数的个数减少一些,去找一找其中有什么规律呢?
生5:可以先把数的个数变成5个数、8个数、10个数
教学片段3:
师:谁来说说我们刚才的发现?
生1:平移的次数=数的总个数-每次框的个数。
生2:不同和的个数=平移的次数+1 。
生3:不同和的个数=数的总个数-1 。
师:如果每次框3个数、4个数、5个数……还有这样的规律吗?(学生自主探究)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4:平移的次数=数的总个数-每次框的个数。
生5:不同和的个数=平移的次数+1。
生6:不同和的个数不等于数的总个数-1。
……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次次的实践、一次次的发现、一次次的验证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获得经验的积累,从而获得发展。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不同和的个数=数的总个数-每次框的个数”的结论,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去验证、去完善自身的经验。学生的活动经验,就是在一次次发现、验证、完善的活动中不断丰富和积累的。
三、巩固提升,在应用中改造新的经验
教学片段4:
师:会议室里有一张50人座的圆形会议桌,张华和李明想坐在一起,并且张华在李明的右边,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生1:49种。
生2:不对,这道题和刚才的不一样了。刚才是在一条直线上,现在是一个封闭的图形,不能用刚才的规律了。
生3:50种,我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生4:我的答案也是50种。如果圆形会议桌是3人座就是3种,4人座是4种,5人座是5种……座位的总个数和不同的坐法是一样多的。
生5:我还发现如果有3个人坐在一起,只要座位顺序不变,座位的总个数和不同的坐法是一样多的。
生6: 4个人坐在一起,只要座位顺序不变,座位的总个数和不同的坐法是一样多的。
生7:5个人、6个人坐在一起都行,但不能超过座位的总个数。
……
“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程的能力。”在巩固提升阶段,不仅要让学生用获得的经验解决问题,而且要引导他们改造、完善自身的经验,甚至创造出新的经验。
四、反思过程,在回顾中积累活动经验
教学片段5:
师:学到这儿,让我们回过头来总结一下,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学的?其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1:遇到复杂问题,要先转化成简单、容易的问题。
生2:举例时要多举一些例子,不能只举一个例子。
生3:规律在一定条件下是对的,如果条件变了 ,规律就有可能不对了。
生4: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重在积累与提升。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与发展,离不教师有意识的点拨和训练。引导反思是帮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一个重要渠道。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一般都是模糊的、零散的,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将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清晰化、条理化、系统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 授课模式 多种形式
转变受教者的学习方式,需要施教者于设计新授课的教学案的时候注重施教模式应当具备实效性,借助科学的施教方案,切实提升教学成效水平。践行新课改,应当在授课环节彰显受教者的主体地位,不过是不是切实彰显受教者的主体特征,施教者掌控着主动权。
一、创设恰当施教情境,提出相关问题
1.创设情境的形式与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受教者所汲取的数学内容需要具备现实及实践价值,彰显挑战性;同时指出应当着眼于受教者的生活,令其能够在实践中提取现实元素,并将其幻化为数学模型,直至对这一模型予以阐释及运用;通过上述活动令受教者感知数学原理并能够提价值观、情感态度及升思维能力等水平。所以,小学数学授课环节应当着眼于学情,将具备现实价值及挑战性、生动的课堂情境创设出来,将受教者的兴趣激发出来。所设计的情境包含着眼于受教者身旁的相关事件、人物等。
2.于情景中将数学问题提出
(1)感知情景价值。施教者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施教情境设计的时候,应当引领受教者思考所设计的授课情境,令其依据现存认知构成特征及生活经验,独立对问题进行思索,解读情景价值,汇总其中所包含的数学理念,之后将所得结论和同学进行探究。
(2)质疑数学情境。学生于授课情景之中,应当依据自身的知识储备特征及生活经验,大胆质疑,所质疑内容可以和本学科存在联系,也可以没有相应关联,一些质疑点哪怕显得很怪异,施教者也应当对学生的这种质疑品质予以肯定,引领其正确质疑,继而自相关联的数学问题查找和教学情境相关的授课内容。
(3)妙用数学语言。施教者设计相关的授课情境,需要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的引领,学生在阐释心中观点的初始阶段,可以根据自身理解借助自我语言阐释观点。诚然,这样的语言也许欠缺规范性,这就需要施教者对其进行具体引导,在潜移默化中令受教者掌握数学语言特征,并依其阐释所要质疑的内容。
二、自主探究,协作交流
进行自主探究,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实则为整个授课环节的重心,也是对受教者学习习惯及能力予以培养的重要举措,具体而言,实施自主性探究,注重协作交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自主探究,小组探讨。小学数学施教环节将有效的问题情景创设出来,需要受教者实施自主性探究,构建专属性质对问题予以解决的思索方案.因此,整个授课环节,施教者需要对受教者主动参加到授课情境的举动予以引导,对其积极主动的参与授课情境的做法予以鼓励。
其二,重视授课过程,激发受教者主动探究意识。课堂主体变为受教者,施教者应当根据学情,将便于提升授课效能的授课情境营造出来。所以,施教者应当引领受教者借助存储的知识探究新知。比方说,在讲授运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能够引导受教者借助学生利用图形间关系借助的众多实际操作,进而积累学科知识。
其三,给予学生机会,对其思维予以引导。整个授课环节,施教者需要注重将便于受教者置身其中的情境创设出来,令其在参与环节把握解题策略。受教者学习环节实则为对问题的发现、探究及解决环节,这一环节受教者心中的困惑,可以借助小组讨论等方式,汇总受教者的才智,并将质疑环节所展现来出的个体亮点予以显现。
其四,师生协作总结,令知识结构更为完备。章节授课结束之后,教师引领学生汇总所学内容,可以辅助受教者把零散的知识予以汇总,令受教者把学的知识不断内化,夯实自身知识构成。施教者应当辅助受教者对学的知识予以整合,并将其转换成自我知识,构建知识架构,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巩固训练,强化能力
施教者依据授课活动将新问题设计出来,也可以对受教者予以引导,令其能够积极质疑。其一,注重借助质疑进而学得数学知识,将问题视作学习的出发点、动力并且存在学习整个发展历程;其二,注重借助学习勇于质疑,将学习历程视作对问题的发现、提出、探究及解决历程,实现不仅仅学得知识,并将能力提升的目的。当受教者掌握了学的知识之后,施教者应当借助课堂练习,洞悉受教者所存储的知识,汇总受教者知识储备信息,有所针对性地予以指导。
作为一类理论形式的小学数学授课模式,这一模式应当对实践有指导效用。施教者需要意识到,小学数学授课模式应当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一部分知识尽管有着一致的性质,不过实践操作应当具有差异性,施教者唯有借助授课模式将细化施教策略,才可以将这一模式的效用更好地发挥出来,彰显小学数学授课模式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