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7:40:35
导语:在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企业内部控制对财务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财务管理需要依靠内部控制,作出正确的财务决策。并且,当前我国很多企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企业需要借助内部控制,适时调整自身经营管理策略。但是,当前很多企业普遍存在各层级内控意识薄弱、预算重视程度不足、内控制度及审计体系不完善、内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及缺乏内控反馈沟通机制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重要因素。因此,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建设与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管理只是关注市场与业务拓展,而在日常的运营过程中,更侧重的是资金可持续性对企业发展支撑。但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建设未真正得到重视,因此企业在面对经营过程所产生的各项风险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束手无策,从而影响了企业良性发展。随着国家将改革开放推向深入,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理念逐渐被各行业所认识并接受,建立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必将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仍存在以下若干问题,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提升。因此,我们必须分析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1.1 公司各层级内控意识薄弱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从而进行生产经营,为社会提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公司在以“ 盈利”这一主要中心前提下,组织人、财、物投入,推进公司各层级工作开展:企业股东认为股东利益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企业管理层受股东委托,妥善合理利用企业各项资产,完成股东下达的各项年度经济任务;企业一般员工按月、季、年考核,完成各项业绩指标。因此,内控往往被企业所忽视,各层级内控意识薄弱,对内控控制理论学习不足,缺少对内控知识学习热情。甚至有的管理层认为内控会阻碍企业发展,对内控资源投入不足,最终在漠视内控情况下,导致企业短期行为发生,最终造成企业不可挽回的损失。
1.2 预算重视程度不足
财务预算是公司根据国家、行业经济状况,结合自身经营目标,加强预算控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的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各执行程度并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从而形成完整的预算体系,引领企业良性发展。但是,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往往忽视预算的功能,根据所积累的以往的运营理念直接制定经营策略,造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少预算监控,往往投入大量资金后却收不到预期效果。即使有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认识到预算的重要性,但却还未建立相应的制度进行保障,降低了预算对内控的效能。
1.3 内控制度及审计体系不完善
现代企业往往需要建立完善财务内控制度才能保障企业经营的顺利开展。但是,我国许多企业,即使建立了若干内控制度但并不完善,缺少形成体系的内控流程手册、内控矩阵手册、风险数据库及权限指引表,因此并不能有效地整体呈现企业风险点,做不到发现和及时制止影响企业发展的风险行为,从而使企业暴露于风险中,影响企业稳定发展。
审计体系不完善。现代企业审计是提高企业管理一种重要手段,促进企业内控制度更加完备,同时能及时发现与纠正内控运行过程中不足,降低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但是,目前企业内部审计体系不完善,人员、资金投入不够,造成审计体系无法得到有效建立。同时,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审计体系,但是却未能给予足够独立运作的权力,将职能依附于财务管理部门,无法形成专业分工,其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
1.4 内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及缺乏内控反馈沟通机制
目前,内控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除了需要具备专业财务知识外,还需要具备现代审计理论、企业管理知识及业务知识,同时各个企业情况不同其需要具备的知识亦有所不同。因此,对内控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尤其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及发散思维能力,才能对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经济业务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同时,必需具备原则性,应坚决贯彻和执行内控制度。但现实中,内控人员往往知识薄弱及原则性不强,无法保证内控制度执行,影响企业内控的实施效果。
内控所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反馈及沟通,无论是上下级还是平级之间。但现代企业内控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内控所发现的问题只是流转于内控部门中,未能将其所发现的问题及时高效地进行信息传递,往往造成管理者未能对目前经营进行调整,影响企业决策,极可能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内控体制建设与风险防范的对策措施
2.1 强化企业各层级内控意识
树立全员风险意识,特别是企业管理者及财务人员。要在企业内部定期宣贯内控不足所产生的风险,让各人认识到在企业经营全过程中的任何环节的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同时,当前国家经济政策及环境处于不断革新与变化中,企业所面临的情况日新月异,管理者与财务人员应更加注重企业的财务风险,并采取Management 经管空间相应的措施。例如,通过监控资产比率、资产周转率、现金流量、应收账款回收率变化,及时向各级人员展示异常指标,以使风险以数字化、图形化进行呈现,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各层级的风险意识,防范财务风险,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
2.2 加强预算管理
首先,企业财务部应牵头组织各部门编制全年经营预算,以公司战略发展为导向,兼顾内外经济环境,报公司管理层审批后,并通过股东会。待审核通过后,财务部应定期披露预算完成及执行情况,分析预算与实际发生额的偏差所产生的原因,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一旦预算下达,原则上不能调整预算,若确实无法最终完成,则应经公司领导层及上级批准后才能对预算进行适当调整;其次,应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按年度、季度、月度甚至是星期,对公司整体的收支进行评估,根据“以收定支、量入为出”对资金进行管理,同时在平时的财务管理中,应加强对银行存款及现金做到日清月结,及时发现会计账户余额与出纳账户余额不一致的原因,从而确保资金安全;最后,在依据企业发展状况制定预算后,应及时收集企业业务承接、采购、生产、销售等经营信息,使预算管理可统筹全局灵活应对企业发展的需求,及时作出财务管理调整,为企业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2.3 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及审计体系
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首先,内控部门应与各个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密切关注业务部门在开展业务过程中所形成的风险,从而修订企业情况的内控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事前提醒、事中监控、事后整改”的风险防控机制。其次,企业管理者要定期组织人员对企业以前所发现的内控问题进行“回头看”,通过举一反三,落实责任人及整改人,以后尽量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构建适合企业的审计体系。现代审计分为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一般企业应建立完整的内部审计体系,赋予内部审计人员独立运行的权利,对所发现的审计问题直接向董事会汇报,对董事会负责。例如设立集团监事会主席、集团监事会专员、集团监察员、下属公司设立党委书记、党务联络员,以上各人员负责对日常的经营活动进行巡视,及时对经营管理、费用开支、资产状况等进行全面审计,确保能全面反映企业发展情况,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宝贵且科学的参考依据;同时,企业应在年中及年终引进独立第三方的外部审计,以期通过出具书面的审计报告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使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进行客观披露,为企业经营决策法律依据。这样通过建立内部审计架构、引进外部审计监督,使企业规避各项经营风险,确保企业经营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2.4 提高企业内控人员素质及加强内控信息沟通
(1)内控人员选拔应坚持德才兼备。
首先,内控人员应具备“德”。其应以公正、客观角度,全面审视企业,做到不偏不倚。其次,内控人员应具备“才”。内控人员应全面掌握现代企业审计理论,通过考取内部审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等职业资格证,对现代审计知识系统掌握;同时,应及时关注最新国家法律法规,确保开展内控过程中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最后,内控人员应对所发现的审计问题应及时制订相应整改建议,要求责任人相应整改措施,例如,已完善相应企业制度建设、以后的凭证整改材料及补充所发现审计问题的支撑材料,保证审计整改能进行落实。
(2)加强内控信息沟通。
首先,加强内部各级人员沟通,建立良好沟通机制。例如财务部门应加强与营销部门进行沟通协作,向营销部门传递收款及账龄信息,辅助营销部门做好应收账款回收工作,特别接近两年诉讼期的款项及未能按合同约定收回的进度款进行及时反馈,最大限度减少坏账发生。
其次,重视信息化建设,不断地创新和改进电子信息技术,构建符合企业发展的信息化、数字化平台,使信息资源充分共享,将各部门所发现的内控问题能及时披露,提高沟通效率。例如,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信息网络、充分利用企业微信APP等技术手段,确保内控所发现问题能有效沟通。
3.结语
企业只有通过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才能有效地防范其所面临的各项风险。企业务必要根据自身的战略规划、经营等状况强化企业各层级内控意识、加强预算管理、建立完善内控体制及审计体系及提高企业内控人员素质、加强企业内控信息沟通,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或者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保证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能持续良好发展。本文主要从多个方面探讨企业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的建设与风险防范,通过分析与探讨,为企业有关人员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堃.企业财务管理、内控机制建设和风险防范 [J].财政监督,2011(32).
[2]车文隽.企业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控制的策略研究 [J].时代金融,2018(11).
[3]谭心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及对策 [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2).
财务风险是每个企业单位无法避免的事情,行政事业单位也毫不例外。但此单位类型和其他不同,其财务风险特点也自然不同。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中主要管理社会和执行监督,国家是行政事业单位存在方式,因而在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方面也要根据单位实际情况为主。本文则从加强财务监督管理、明确财务风险定位以及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措施,望给予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管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各个领域都不可避免地面临较大的社会竞争压力。众所周知,压力会导致风险,同样风险也会加大竞争,因此我国各行各业最重要的任务就在于消除财务风险。行政事业单位普遍依赖于国家财政拨款,但这种方式无疑会为我国财政支出带来较大的压力,所以需要做好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从而保证事业单位稳定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因素
1、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防范意识
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普遍认为,在财务管理时只需要做好预算即可,只要按照预算执行就不会出现较大的财务风险。还有部分财务管理人员认为,如果能获取更多财务资源并对其合理利用,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较大财务风险。即使出现财务风险还有国家财政拨款作为补充,事实上这些和财务管理并没有较大关联,可以说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是行政事业单位出现财务风险的直接原因。
2、部分权责利缺乏明确定位
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在于为社会民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产品,由于难以区分事业单位各个部门权责利,因此不利于财务管理。再加上预算执行缺乏规范,资金支出结构存在问题,长期以往就降低了政府公信力,甚至使用资金无法产生预期绩效,威胁到财务管理。
3、内部财务管理处理不当
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得知,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存在政事不分和政企不分情况,再加上很多财务系统相对复杂,单位和单位内部之间有很多复杂的关系,特别是在使用资金时常常存在利益分配不均和权责利不均衡情况,无法达到一致,十分容易降低资金使用率,也会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
1、加强财务监督管理提高工作人员财务风险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要严格控制支出,加强监管力度。首先深入实际情况调查分析,在编制预算前应认真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之后要全方位了解国家制定的各项财政政策,从而增加来年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其次应根据预算项目制定经费执行方案,并向相关管理部门提供财务预算执行目标,实行一支笔审批和一本账制度,领导严格审批经费较大的项目。坚持从单一会计核算向预算管理思想观念和实施措施转变,更要坚持审批、花销、管理等思想观念相一致,避免出现财务风险。事业单位应根据实际财务情况制定相应的财务会计规章制度,加快对财务执行控制与管理,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并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财务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更重要的是确保财务上报的部门预算都能满足事业单位发展目标要求。此外,如果事业单位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取得经济效益,就应学会善于在财务会计管理中随时对事业单位财务情况进行监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预警,降低事业单位风险发生率。同时还应学会判断各类风险,尤其对于无法避免的风险应建立预警系统来尽可能减少因风险产生的损失,从而做到防范有预案,解决有措施。
2、明确财务风险定位积极奉行财务风险管理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经济风险活动前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目标,尤其对于行政单位而言,财务风险管理也有相应的目标,然而它与企业以追求盈利为目标不同,此类单位应时刻考虑社会责任并借助其来对自身发展和多方面需求进行维持和满足,从而实现资金使用最大化。同时在财务风险管理中也应奉行相应的原则,一方面为整体性原则,即需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活动中面临风险时,应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和预期恢复水平全面考虑单位可能发生的风险,并分析因此可能带来的损失或收益,从而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其次全员参与性原则,即需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都参与其中。因为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带来不可预估的风险,甚至会影响单位正常工作。借助全员参与性原则可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参与财务风险管理积极性,并能妥善应对风险。
3、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转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式
内控是财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能有效提升各种风险防范能力。必须在内控管理中确保完善各项制度并将其作为提高内控管理的基础,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众所周知,事物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即事物单位控制制度,需要通过设立事业单位内控机制并在明确职务分工的情况下,实现授权批准与执行业务、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审核监督与业务经办以及会计记录和财产保管等相分离制度,由此才能实现会计内控目标。此外应加强财务预算编制,可采用滚动运算法进行编制预算。该预算方法不会将预算期和会计年度相挂钩,只需每个月在原预算基础上对下一个月预算增补,逐期向后滚动保持12个月,以此规划未来经济活动能对年度预算产生的缺陷进行弥补,使预算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相关性和灵活性较强。
三、结语
总之,财务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综合性管理应不断进行完善,使事业单位财务运行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环境。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也应以发展的眼光完善各项财务措施,从而避免财务风险,推动事业单位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加兵,张红,赵斌,等.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10):31-33.
[2]彭顺艳.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3(23):31-33.
关键词:内控管理;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引言
现代商业经济的高度繁荣在为社会和群众提供更多丰富、具有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在不断影响企业的生存方式和管理行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企业财务行为的多样性和内部治理行为的复杂性。融资、投资、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企业的财务活动充斥着各色各异的财务风险,而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控则为企业应对这些风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内控管理是对企业内部各种财务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种管理活动,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为目的,通过计划、协调、控制、分配、考核等多种手段合理调度企业资源,最终完成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有效的内控管理可以促进企业提升自身内部管理效益,增强风险抵御防范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基业长青。
二、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现状
(一)内控管理现状
1.内控意识不足
当前不少企业在内控管理和建设上存在实施效果不理想、人员荒芜、推进过程遭遇各部门抵制等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但内控意识不足是导致企业内控建设和管理停滞不前甚至逐渐荒废的首要原因。许多企业领导者只重视看得见的“硬实力”,对市场开发、营销推广等业绩关心备至,却对为这些业绩完成创造条件的“软环境”建设视而不见,企业的人力和资源过多向外向性部门倾斜,内控建设经费和人手偏弱,难以跟上企业迅猛发展和高速扩张的步伐,成为企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短板。
2.内控环境建设不到位
内控环境应由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的制度体系和卓越有效的执行力等构成,给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声的关怀和保障。然而在当前具体的企业实践中,不少企业的内控环境建设不尽人意,如组织机构不给力,或缺乏机构而无人领导,或依附于财务部门下难以一展拳脚,丧失应有的企业地位和尊重;内控机制不完善,企业的计划、设计、采购、生产、库存、销售等环节缺乏完备的制度覆盖,管理漏洞比比皆是,生产浪费、库件遗失等现象难以遏制;某些企业因缺乏有效的执行机制,导致上面的政策被下面念歪了经,适得其反。
3.信息沟通不畅
畅通的信息传递与反馈机制是企业各项指令正确下达并被贯彻执行的基本保证,也是企业获取内部信息、掌握生产经营状况的前提条件。然而,当前一些企业内部却存在信息拥堵、沟通不畅的现象,这一方面是因为信息社会下企业所应付和处理的信息量过大导致信息壅塞而产生沟通不畅,更多的却是企业内部沟通意识不足、上层自我意识浓厚、部门受利己主义驱动导致的自我封闭等内部因素,此外信息传递与处理手段的落后也是造成企业信息沟通不畅的一个重要因素。
4.内部监督缺位
内部监督是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的监督和检查,以评判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性,查找内部控制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和管理。内部监督是企业内部多重防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然而在企业实践中这重要的一环却经常被忽视和遗忘,不少企业缺乏健全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没有建立起明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无从发挥作用。一些企业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缺乏内省式的责任追究,致使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财务安全的风险因素和管理漏洞一再侵蚀企业本身,甚至酿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财务风险防范现状
1.防范意识不强,财务风险隐藏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
个性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到来,在为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得现代企业面临较以往企业更为严峻激烈的挑战和错综复杂的生态环境,企业生产面临着各种交织缠绕的风险因素,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水平显著上升。然而,在这本应谨慎经营、小心翼翼的环境中,仍有不少企业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意识,自我膨胀、自我迷信,罔顾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因素,将企业置于风险环伺的危险境地。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企业信用体系的缺失、自身管理的疏失等又加剧了这种风险变为现实损失的可能性,而高度激烈的竞争市场和被逐渐垄断的客户群则增加了企业失利后翻盘的难度,因此面对财务风险应谨慎而为。
2.风险机制形同虚设,难以抑制企业盲目性生产驱动
在市场竞争高度激化而财务风险无处不在的今天,没有建立风险机制的企业就如同没有安装杀毒软件的裸机,在病毒肆虐和黑客充斥的世界中危险前行。不少企业缺乏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在重大财务活动诸如投资、融资等上,没有经过必要的风险论证阶段,盲目上马各项投资项目,或不顾企业自身偿债能力肆意扩大融资规模,最终惨淡收场;对一些在建或在营项目没有进行风险监控,致使项目中途夭折;缺乏必要的风险应急和预警机制,在财务风险迫近时无法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手段而只能束手待毙或仓皇应对而致使损失扩大。
三、加强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措施
(一)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警醒性
确保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健康有序运转,提供更为全面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不仅是企业自身应对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内在需求,也是会计规章制度对企业的硬性规定。企业领导者和管理层应从思想上惊醒起来,摒弃对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的错误认识,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认真看待和重视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提高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在企业的管理地位,自上而下推动内控建设和财务风险防范在企业内部的宣传和学习,通过构建共同的价值观体系营造出规范有序、安全可靠的企业财务运营管理氛围。
(二)健全内控管理,筑起坚实的内部屏障
首先,企业应筑起坚实的组织保障。建立独立于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外的组织机构,统一领导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应以企业战略管理层为核心,吸纳各部门负责人和子公司负责人加入,提高内控建设的管理地位,减少实施阻力。其次,应健全内控管理机制。内控管理机制应从企业战略发展角度设计,在对企业进行认真研究和剖析的基础上,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和各部门的全覆盖,堵住管理漏洞,防范财务风险。畅通信息沟通渠道,提倡纵向、横向之间的平等沟通和交流;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降低信息处理的人力成本和失真率,提高信息传递效率。最后,加强审计监督。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创新审计方法,完善问询机制和追责机制,强化对企业内部的二次管理。
(三)构建多重安全的财务风险智能防御机制
首先,建立财务风险特征库。在对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风险识别和预判系统,筛选过滤企业财务行为和生态环境中的风险因素,依据评级标准进行风险定级,归入风险特征库加以管理,加强对核心财务风险的识别和判断能力。其次,强化财务风险扫描和监控能力。对企业生产进行中的财务行为,尤其是重大财务行为,及时进行风险扫描和评估,加强对后续行为的监控和防范。最后,提高风险应急处理能力。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通过引进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模拟企业遭遇财务风险时的行为状况,研究制订应急预案,提高风险应急处理能力。
(四)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高素质、高效率的人力资源团队是确保企业内控建设和财务风险防范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企业应加强对内控建设和财务风险防范的人力资源建设,选聘和吸收优秀的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人才,加强对企业内部骨干员工的重点、定向培养,建立人才梯队,充实人才储备。企业应重视对核心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内控管理和风险防控的专家库,严格控制专家库的选拔标准和管理标准。同时,做好人才培养的后勤管理工作,健全薪资福利、期权鼓励等人才激励措施,通过合理配置物质刺激与精神奖励,提高人才黏性和归属感。
四、结论
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控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管理层需做好长期建设的思想准备,提高意识,完善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的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控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雪鹏.初探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J].中国外资,2013(05).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管理;管理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教育规模、基建规模在不断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和投资方向也越来越广泛,这就无形中扩大了高校的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同时,由于有些高校的财务管理观念相对滞后,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致使高校的财务工作存在管理风险。对此,高校领导以及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对财务风险给予更高重视,充分认识到自身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与管理措施,确保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安全、规范和有序。
一、高校财务风险表现形式
高校财务风险是指高校在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面临的风险[1]。主要表现在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财务管理风险三个方面。
(一)筹资风险
随着高校基础建设规模的扩大,很多高校都在加大筹资力度,所以筹资风险也在随之上升。高校的筹资主要分为性筹资和债务性筹资两种形式,前者主要依赖于国家的财政补贴、学生缴纳的学费与住宿费等,这些资金不用归还和支付利息,可以作为高校的永久性资金来使用;后者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等举债形式进行筹资,所以不仅需要到期归还本金,还需要支付较高的利息。而高校的性筹资通常只能满足高校的日常运营与管理工作,对于一些中长期的基建项目建设和大型教学设备的采购,通常要依赖于债务性融资,具有融资规模大、偿还周期长、投资见效慢、利息成本高等特点。债务性融资相对预期现金流量产生的时间而言,存在着债务性筹资风险,同时在偿还周期内,还可能面临利率上调而导致还贷利息上升等财务风险,可能会对高校后期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资金压力[2]。
(二)投资风险
高校的投资主要分为对外投资与对内投资两种形式。在对外投资方面,高校的投资额基本是集中在对外学术交流等少数环节,所以基本不存在对外投资风险。在对内投资方面,目前高校主要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实验设备的采购,由于这些基建项目和采购项目的投资额比较大,常常超出高校正常的资金承受能力,所以容易造成高校的资金周转困难,即便高校可以通过银行贷款等途径弥补短时间内的资金空缺,但往往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利息,学校在后期的财务管理压力仍旧比较大。如果高校在前期不进行认真、全面的投资分析,将会存在很大的投资盲目性,同时预算管理不到位,也会在无形中扩大高校的投资风险。
(三)财务管理风险
高校作为一个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上不像企业那样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并且对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的依赖性比较大。但是由于有些高校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对忽视,在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上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同时,有些高校的财务管理机构比较冗繁,在岗位设置和财务人员配备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导致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比较低,并且存在很多不规范的财务行为,在无形中增加了高校的财务管理风险。
二、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随着高校财务风险多元性、复杂性趋势的加强,有些高校仍旧依赖传统财务经验开展财务管理活动,没有树立全员管理和现代管理理念,导致高校在投资管理、现金管理、资金使用等环节缺乏财务风险防控意识,也没有采取正确的财务管理措施,无法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控。例如,有的财务管理人员由于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够深入,对财务风险测算技术掌握的不够熟练,所以很难对学校的潜在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预测,也无法采取有针对性的财务风险防控策略。
(二)财务管理与监控机制不健全
财务监管制度不健全、财务决策过于随意化、电算化系统相对落后等,都会影响高校的财务管理效率。同时,有的高校还没有针对现代财务管理活动建立起规范、有序的财务控制流程,在财务执行环节存在很大的财务漏洞,这就有可能会造成高校资产的无序流失,也为财务腐败行为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不利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预算管理不到位
随着高校竞争压力的增大,有些高校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始盲目扩大办学规模,不断增加银行贷款,以便应对高校在校生人数不断上涨和教学资源相对紧张之间的矛盾。但是教学楼、实验室、地皮等教育配套设施对资金的需求量非常大,且具有较大的持续性,在政府财政拨款及高校收入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很多高校的资金管理不够规范和有效,最突出的便是预防管理措施不到位,可能会造成高校财务现金流的断裂,无法对财务风险形成有效防控。
三、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对策
(一)增强财务风险控制意识
要想提高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能力,必须强化现代财务风险控制意识,时刻保持对财务风险的警觉,将财务风险控制纳入到高校的财务决策和财务规划当中,增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先进性和全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这样才能有效减少财务决策失误,确保高校各项财务管理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3]。同时,在高校教育与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大背景下,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的大小是成正比的,这就要求高校在财务管理实践中,必须遵循风险收益均衡的财务管理原则,保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资源建设的合理性,不能一味追求短期利益而忽略财务风险,要提高现有财务资源的使用效率,确保高校财务管理活动的有效运行。
(二)健全财务管理与监控机制
为了实现对高校财务风险的有效防控和管理,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对高校财务实践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预防、控制和化解,确保高校各类财产的安全与完整。因此,高校需要针对财务管理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对传统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进行完善,实现与学校内控制度建设的有效衔接。此外,要加大会计监管的力度,健全财务评价机制,做到对财务风险防控责任的有效划分,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全面、系统地完善财务管理与监督机制。
(三)科学预算,提高资金利用率
科学、严谨的预算管理是高校资产完整、安全,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实现财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4]。因此,针对当前高校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的内在需求,高校需要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意识,确保各项财务支出都能够控制在合理的预算范围内,这不仅是提高办学效率的需要,也是确保办学稳定性的需要,关系到高校的长期稳定与发展。同时,对于各项支出,需要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全面考核,将领导者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和财务状况纳入考核指标,将财务运行及资产管理状况作为考核高校领导者的重要指标,促使高校领导增强预算管理意识和成本控制意识,保证资金高效运转,有效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四)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高校财务风险的有效预防与管理,必须不断更新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提升其职业道德水准,逐步建立起一支思想作风端正、业务能力过硬的财务管理队伍,从而在整体上提高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防范与应对能力。一方面,高校要增强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财务风险研判与控制能力;另一方面高校需要针对财务人员开展法律法规、财务制度、会计制度方面的职业素质培训,并严格划分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切实增强他们的财务责任意识和财务风险控制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财务管理活动。
四、总结
总之,高校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同时也是可预防、可控制的,高校的领导以及财务管理部门只有对财务风险给予高度重视,多加强对财务潜在风险的分析与控制,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增强全员的风险意识,做到科学筹资、科学投资,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才能有效防控高校财务风险,保障财务管理工作安全、稳定、健康运转。
参考文献:
[1]金花.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高校财务管理的挑战性[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101-103.
[2]辛荷,展鹏.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博弈分析[J].会计之友,2013(20): 118-120.
[3]马淑红.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探析[J].管理观察,2015(35):165-167.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2)03-0048-03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来自国内、国际市场日益白热化的竞争,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又潜藏了无数风险,诸多案例表明,财务风险是导致企业破产的最重要原因。只有全面认识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及成因,切实加强财务的风险管理,才能有效地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一、当前财务风险的现状及成因
(一)中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
1. 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比例过高。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本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在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资本由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构成,资本结构指的就是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各占多大比例。资本结构是指各种来源的长期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问题主要是负债比率问题,适度增加债务,可能会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获取财务杠杆收益,同时也会使企业不能按时偿还到期债务的可能性增大,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可见负债是一把“双刃剑”。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看到了负债给企业带来的收益,而忽略了当企业出现支付危机时,不仅会使自己失去信任而加大财务风险,而且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资成本加大。
2. 对内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企业要谋求发展,必须先对内投资。工业企业的对内投资主要是设备投资,包括购买机器设备和兴建厂房等,一般在投资前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研究,因设备投资而增加的经费开支,包括设备本身和维护修理、利息、折旧等费用,要按照这些开支与投资回收期进行比较,再决定是否投资。投资需要资金,对于该资金是如何筹集的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是通过长期借款或增加所有者权益获得的,但有时也利用短期贷款。如果企业使用了短期贷款而购买设备后又没有出现预期的收益,这时则可能招致资金冲击的危险,增大了经营恶化的可能性。可见,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决策中,如果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未进行细致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且依据不真实和不完整的信息作出决策,加之决策者的决策能力不足等原因,很有可能会发生投资失误。这种属于决策失误的投资项目显然无法实现预期收益,所投入的资金肯定无法按时收回,这样一来,势必给企业带来重大的财务风险。
3. 对外投资决策失误而导致损失。在企业的对外投资中,主要的方面是有价证券投资和联营投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额外收益,即投资风险收益、投资风险报酬,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如果投资收益率高于企业的自有资金利润率时,投资便会成功,这样,企业不仅可以收回投资的成本,而且还可以获得原有资金利润之外的所谓超额利润。但是,如果投资出现失误,投资回酬率很低乃至为零时,不但损失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包括应得利息,而且相应地增加了企业的机会成本,进而影响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在投资之前未来结果的如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对外投资时,必须充分考虑投资风险,决策失误及投资的盲目性都会给企业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进而产生财务风险。
4. 赊销比重过大,对应收账款缺乏有效控制。市场如战场,谁能把商品销售出去谁就占领了商战的主动权,就能旗开得胜。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竞争愈发激烈,企业不得不采用多种手段扩大销售,应收账款的存在使企业更吸引客户,可以促进销售,增加收益。与此同时,应收账款的存在使企业的风险也增加了,相关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也增加。因此,企业要在收益和成本中权衡得失,确定企业更合理的信用政策。如果信用政策不当,可能导致企业账面上有利润,但因缺乏资金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出现“黑字破产”。
(二)当前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 对外担保是近年来产生财务风险的新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讲,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然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市场经济才刚刚起步,各种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誉尚未很好地建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经营中的信用担保表现得较为普遍。这时,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必然要面临着一方面为人担保和另一方面被人担保的问题。但是,担保作为一种或有负债,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同高负债形成的风险比较,或有负债所形成的风险更具有隐蔽性,因此,企业的潜在风险也就更大。其典型表现是,一部分企业乱担保,即对外担保数额大、期限长,甚至未经过股东大会同意和审批,董事、经理便擅自以公司名义为他人进行担保,因而给企业带来较大风险[1]。
2. 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管理者与利益相关者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这样管理者可能产生各种非生产性消费,采取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股东的投资决策等道德风险行为,造成经营管理方式不当。不良的经营管理方式往往伴随着低效率的内部财务关系,在这方面,往往会出现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收益分配等方面权责不清、管理混乱的现象,从而造成经营资金使用的效率低,浪费和流失的问题比较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均无法得到保证,从而产生较大的财务风险[2]。
3. 财务决策欠科学。决策正确与否,对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异常重要。因此,为了避免财务决策失误,必须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在一些独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中,广泛推行“一支笔”制度,这种决策方法虽然简单、省力,但由于决策是由一个人做出的,也常容易造成决策失误,从而产生财务风险。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社会的复杂化,在作出决策时应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集思广益,注重在理论的指导下处理决策问题,同时结合经验,实现决策的科学化,避免失误的发生。
4. 企业的财务活动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不合理性。这方面的表现主要是汇率变动的经常性和不确定性。2012年首个交易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和盘中汇价再度创汇改以来的新高,但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下跌114个基点。可以预计,2012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或加大,更多地反映出市场供需状况。而市场是每天变化的,所以对于涉及外币业务的企业而言汇率所产生的财务风险应予以重视。企业在资金筹集、使用、收益分配方面的不当,都会导致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具体防范对策
企业进行财务风险防范,目的是通过了解风险的主要来源和基本特征,然后对风险进行客观的预测和测量,进而做出适当的风险控制和防范。在健全风险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将损失降到最低的限度,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收益。
(一)增强风险意识,提高决策水平
在财务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财务风险,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在思想上树立风险意识,在行为上坚持谨慎的原则。比如公司管理者在做出重大对外投资决策时,必须经过审议步骤而不是独断专行,这是风险意识的体现;在具体的决策时,也必须采用集体决策的方式,充分考虑到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采用量化的分析方法,并运用决策模型进行具体分析,从而选出最优方案,降低财务风险。除此以外,管理层平时应多参加专业培训,把员工派出去学习,把专家、学者、行家能手请进来作报告。要多思考,居安思危,从平静中发现风险,以培养科学的决策观念,提高决策水平,减少财务决策的盲目性。
(二)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出现的风险最后都要反映在财务风险上。企业应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适时地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即根据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制定财务管理的基本战略。对于随时可能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当设立高效率的管理机构,并配备高素质、强能力的财务管理人员;同时建立和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各项基础性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都能够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换随时做出调整,一方面保持其有效运行,另一方面防范有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比如,通过完善财务管理系统,可以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现金回收、投资回收、偿还债务本利等方面进行管理和监控,及时发现风险,进而采取措施来减少企业损失[3]。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
进行财务风险管理首先要全面系统地分析风险来源,找出影响企业经济收益的因素进行分析。企业可以通过全面分析自己的内部经营状况、外部环境资料等,预先发现企业所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同时,准确地寻找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以及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具体来说,由于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对象是现金及现金的流动,在一定的时期内,企业的生存能否得以维持,并不仅仅取决于是否盈利,而是要看是否有足够现金支撑企业的各种支出。因此,通过监控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及存货项目,建立财务风险的短期预警系统,便能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潜在财务风险,及时作出反应;作为一个企业要盈利,仅有短期的风险预警是不够的,还应当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是由于举债等导致的,因此,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防范财务风险,包括企业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从整个防范财务风险过程来看,提高企业偿债能力、降低财务风险的保证是资产管理,以及防止不良资产的产生。所以,在提高营运能力、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同时,也应当相应地提高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4]
(四)企业应当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
负债融资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为企业带来收益,同时也增大了财务风险。企业应该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权衡,确定在一定条件下获取最大收益的资本结构,使财务杠杆利益抵消风险增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在确定资本结构时,应从自身实际的生产经营能力、资产周转情况和偿债能力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企业未来时期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及稳定程度,企业所处行业竞争的情况等因素,以确定最佳资本结构,保持资金和负债之间适当的比例关系。其次,企业必须保持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有一定的比例;因为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比较强,流动资产所占比例越大,偿债能力越强,但是过多的流动资产会使资金闲置,对企业增加收益不利。此外,企业必须确定适度的负债结构,即借入资金的来源结构和期限结构,根据借款金额、期限、利率的高低选择适当的筹资方式,并在负债总额一定的情况下,确定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比例,使它们的结构趋于合理,减轻到期支付压力和风险。在金融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企业还应当充分考虑各大银行在不同种类的业务上的不同条件和优惠,充分利用现代金融工具,趋利避害,降低筹资成本[5]。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企业的财务风险在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给企业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为了有效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给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应企业发展的财务风险防范方法,将财务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我们相信,通过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必定会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孙湄.新会计准则下会计监督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河北学刊,2009,(5).
[2]阎绍玲.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
[3]张祖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与防范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
[4]严也舟,王祖山.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实证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3).
[5]刘敬芝.强化和完善现代企业预算和控制系统[J].河北学刊,2008,(2).
About the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Zhang Suhui
(Finance Office, LeRenTang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 Group Co., LTD, Shijiazhuang 050000, China)
财务风险/预算管理/评价/优化
现代企业发展日新月异,在其发展过程中,预算管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近年来企业财务风险频发的现状,企业经营者将战略预算管理以及风险预防意识融入到管理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信息技术的发展的大背景下,创建并完善更加高效、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战略变得十分重要,其中,会计预算工作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时期,我国企业的成长环境更加严峻,应当重视预算管理战略在财务管理中合理使用,同时注重推进会计化管理目标的达成,对于企业来讲,重视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以便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在风险到来之前,根据其种类与特征进行判定与分析,从而优化解决其的相关措施。
一、我国财务风险防范战略预算管理的基本情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改革、发展、前进的道路中,面对的市场环境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我国众多企业中的会计管理工作逐渐注重预算管理的应用,风险防范意识得到显著提高。据预算管理的理论支持者与实践探究者的报告,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严峻,因此,财务风险防范战略预算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优化,不仅停留在理论研究方面,而且要对其加以运用,依据实际应用情况,对理论研究进行更充分的论证,目前,众多学者与经济分析人员以市场的具体情况为基础,发表了与战略预算管理相关的一些文章,结合企业自身特征选择与企业发展规模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调整其他方面的管理方案(例如从绩效考核、方略采纳等)以满足职能管理的需求,为高效实现战略管理而进行的财务风险防范与会计预算管理都包含于文章的主演论点中,但就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防范预算管理实际情况来看,只有做好企业资金安排、确保业务活动高效、整合人才调动等,才有可能推动企业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减少其发生的频率,并做好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财务风险防范预算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目标意识
1、优化企业目标。明确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目标,是提升其预算管理质量的关键,所谓的优化企业目标即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价值同时为市场生产更多的价值,明确企业目标是做好财务风险预算战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如何在现有的工作情况下,做好企业目标优化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根据企业总体的生产经营目标制定财务风险预算管理的具体目标,并在企业日常生产活动中进行落实,实现企业预算管理与总体目标紧密结合的局面。②注重分解战略目标,在企业发展的各个期间,依据实际生产与盈利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当某一阶段有所变动时,战略目标应紧随其后,做出合理的改动,以推动本阶段企业的发展。③企业不同级别的员工具有不同的工作职能,而战略目标与具体的财务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间隔,战略目标的确定应以企业财务状况作为重要依据,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这要求战略目标要与财务管理步伐相统一,以满足企业中各层级之间的管理,最大化实现战略预算的重要价值。
2、革新战略预算管理方式。优化企业的战略预算目标是为了实现企业预算管理方法更加全面与具体,财务风险防范预算管理是通过企业整体的发展规划以及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这要求企业财务管理部门重视市场调查工作,以此为依据,对企业现阶段的财务状况进行详细分析,从而指出不同期间所要达成的预算目标以及其在整个战略预算中的地位,同时,为后期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逐次将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另外,为保证企业所做出的防范措施合理到位,可借助对企业前期战略预算管理的具体信息以及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制定切合实际的有效措施,保证其科学、合理、全面,防止出现突发状况,影响企业整体生产效益。广泛借助科学性预防模型的功能,对财务数据、企业生产指标、销售营业额等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为财务风险预算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同时以市场动态作为预算管理调节的重要根据,坚持创新预算管理理念,对于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方式要积极借鉴,真正实现预算管理的创新性。
(二)优化企业现有体制
1、体制是约束生产力以及管理效果提升的主要障碍,因此,优化企业现阶段的体制对于改进企业生产方式,提升财务风险预防措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这要求企业必须做好具体的财务规划以及相关预算工作,首先要确立企业的整体生产目标,引用常规假设推动生产销售活动,虽然当前的市场已经发生一定的变化,即由之前的买家决定论转换为卖家决定论,但这种思想仍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因此,优化企业体制要求统一财务风险预算管理体制与企业生产发展目标,并将预算管理任务合理分配给不同部门,由每个部门的负责人做好预算监控工作,以保证企业在每个生产阶段都有明确的预算管理方式,一旦出现风险问题,便可在第一时间找到原因,从而做好应对工作。
2、坚持创新。运用零基预算管理方式,即对于一段时间内企业整体工作质量进行分析、研究以及总结,并以数字报表的形式进行呈现,为企业领导者提供一目了然的信息(在过去一段时间中,企业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预算管理成效,规避风险的方法等)。在零基预算推行阶段,应当假设企业全部的资金在当前的业务中已经得到运用,因此,年度工作总结时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的水平,才能有足够的能力增加财务管理所消耗的费用。这与仅仅包含调整相应预算、定期进行项目预算、做好固定预算工作的传统预算方法相比具有很大的突破,一般来讲,传统预算方法所涉及的财务管理范围较窄,定期预算时间间隔过长,当企业两个阶段衔接时存在风险隐患,则无法通过预算做出及时的预警,因此,从这个层面来看,创新企业现有的预算管理方式是适应激烈竞争社会的必经之路,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当重视对财务风险预算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创新其思维方式,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化知识培训,加强与其他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锻炼财物管理人员自身的实践能力,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市场变化、企业发展状况做出正确的财务风险预算管理,减少企业的损失,保证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做好企业财务风险预算管理是企业得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企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当今社会的竞争力越来越大,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也更具有挑战性,本文从分析了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算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从目标与体制两个方面的优化措施,以提升企业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能够做好不同阶段的预算管理,为企业生产发展做好资金保障工作,能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获得长远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陆云芝,俞峰. 基于人本视角的管理会计价值创造研究――以海尔集团人单合一管理为例[J]. 财会通讯. 2012(28)
[2]杨德艳,王金永. 主成份分析法在公司财务分析中的应用――以青岛海尔为例[J]. 现代商业. 2012(21)
[3]陈哲,田静. 博弈论视角下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构建的思考[J]. 北方经贸. 2012(07)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006-0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激烈,高校因各种原因产生严重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大大提高,高校如果爆发严重的财务风险,势必对高等教育带来极大影响。因此,如何加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是目前高等教育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保持高等教育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措施。本文综合探讨了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形成原因,最终给出了一系列强化措施。
一、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国家财政的投入不足
国家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足,直接影响了高校基本建设的投资建设。尤其是在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下,国家财政对高校教育支持力度不够,国家的财政拨款跟不上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财政资金不足.使得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风险更大。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的依赖政府拨款,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拨款相对于其他教育得教育经费增长幅度太小,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也偏低。加之政府的监督力度不够,致使政府对高校的管理混乱,势必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2、国家银行的贷款失控
由于高校改革后,扩大了招生规模,高校内的基础设施需要随之大量兴建,一些高校在资金供给不足的情况下,采取向社会融资的举措,最主要的方式是向银行贷款,加之银行本身比较看重高校巨大的投资市场前景,因此尽量满足高校的需要。这种利用银行贷款改善办学条件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校的实际困难,但随之而来的还本付息的巨大压力将严重影响高校的财务管理,造成财务管理结构严重不合理。
3、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现阶段高校管理层中的管理者,普遍存在着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的现象,缺乏对财务防线的监督和重视,忽视财务资金成本对高校运营带来的影响,造成贷款资金挪用或流失,加大了高校财务失衡的风险。高校财务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风险意识不强,容易导致学校财务管理方面决策的失误。
4、预算管理约束力不够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入推进和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调整,预算管理中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大多数高校的财务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存在严肃性、约束力不强的现象。高校在编制预算时,主要表现为预算编制不完善,预算编制透明度不高,重预算收入轻预算支出、重审批式控制轻反馈激励式控制,基建项目投资约束不够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预算的约束力。
二、防范高校财务风险的对策
1、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防范高校财务风险,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大政府对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扶持力度,有利于规避高校财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高校基础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因此,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高校财务的支持,加大对高校贷款的贴息力度,弥补因教育发展需求超过经济发展现实水平所导致的生均拨款不足,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可把短期贷款改为长期贷款,减轻高校贷款利息负担。
2、严格控制银行贷款
高校财务管理的融资方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银行贷款,一方面,银行为高校提供了大量的贷款,解决了高校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银行大量资金流入高校,增加了高校的财务风险,对高校财务管理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严格地控制银行贷款,可以减轻高校贷款的盲目性,如确实需要贷款,町在国家相关政策范围内对高校提供长期贷款,以降低高校还本付息的压力,银行对高校贷款的严格审批,有利于保证高校健康稳定发展。
3、培养正确的风险意识
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防范意识要始终贯穿于整个财务管理的决策和规划之中。提高防范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一方面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理论知识的培养,积极开展风险管理培训工作,使高校财务管理人员掌握基本的防范财务风险管理的基础知识,使其在明确防范财务风险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依法理财,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增强其工作的责任感。另一方面,组织高校财务管理层内部的学习交流,通过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以便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团队整体风险防范的综合素质。
4、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对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防范,对学校而言,应建立风险的预警系统。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建立长期的财务预警系统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对学校筹资能力及其稳定性、学校偿债能力极其可靠性、学校运营能力极其合理性、学校成长能力极其持续性等有代表性的指标重点进行分析,对高校各项经济活动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和财务管理指标进行适时的监控,财务管理人员通过及时了解和掌握学校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高校财务管理的风险。保证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对高校确定长期发展思路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关系到学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新形势下对高校财务工作的管理,不仅要注重对财务部门的财务管理,更耍加强对财务风险的及时防范和控制。加强对高校财务风险的控制,有效地在高校建设中开展预防、规避和控制风险能力。是促进学校事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确保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恒义.高校财务风险及其控制对策研究[J].新财经:理论版, 2012(6)
[2] 杨朝晖.防范地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财务风险的对策[J].财务与金融, 2013(3)
关键词:煤炭企业 资金筹集 财务风险
当前煤炭企业所面临的发展形势并不乐观,这主要表现在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低迷,煤炭行业内部竞争关系加剧发展这两个方面。在煤炭资源价格不断下降的背景影响下,多数煤炭企业面临着经济效益的巨大亏损问题,部分企业欠款问题严重,一些银行不再愿意为煤炭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导致大量规模偏小,实力不足的煤炭企业面临着破产重组,甚至是关井倒闭的严峻形势。在这一特殊的社会发展时期中,煤炭企业为了稳定自身发展,应对市场危机,提高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应对与抵抗能力,关键在于做好资金筹集管理以及防范财务风险这两个方面的工作,以下即对该问题展开探讨。
一、煤炭企业资金筹集管理措施
受到经济结构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发展形势变化,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以及生态环境约束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我国煤炭市场整体格局发生了非常巨大的转变。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煤炭行业开始进入所谓的“铁锈时代”,行业整体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产能过剩是煤炭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必须从资金筹集的角度入手,扩大企业资金实力水平,并有效拓展企业产业规模,应更好的应对行业发展危机。从煤炭企业发展的角度上来说,在资金筹集管理方面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有效降低“存贷双高”财务风险
一方面存在着数额较大的低息银行存款,另一方面存在着数额较大的高息银行贷款。对于集团企业来说这种利息差就是损失。在集团化公司集中管理的背景下,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可以将集团内部资金进行有效合理调度使用,降低企业的低息存款与高息贷款,从而降低存贷利息差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进而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二)对企业结算中心制度进行完善,加强资金管理的集中性
为面向煤炭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且可靠的资金支持,确保资金管理的统一性与集中性,必须重点关注对多头开户的严格控制,严禁出现资金账外循环的问题。同时,企业应从财务结算中心制度的建设与运行方面入手,以集中化的理念与手段实现对企业内部资金的管理、调度、以及动态监控。煤炭企业所设置结算中心应当对口唯一银行,集团公司下属各个单位应当在结算中心中统一开设结算账户,使企业内部资金在结算中心中形成“资金池”,进而实现资金的集约高效利用。通过集团公司实现对下属煤炭企业资金流动方向、流动大小的严格监控。
(三)重视对现金流量的预测与分析,保障企业偿还债权以及资金支付能力
资金流向应当与资金管理齐头并进发展。现金作为企业发展中最关键的构成要素之一,针对现金流量的管理应当深入企业资金筹集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从加强对现金流量的预测与分析入手,提高企业对资产流动以及资金支付风险的应对、规避能力。煤炭企业应当从对现金流量的分析与预测入手,严格把握现金流入、流出企业的关口,严格管理在资金筹集(包括投资、筹资等在内)各个环节中的动态管控。
(四)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定,确保企业内部资金流动有序性
煤炭企业在以往的预算管理中覆盖范围比较狭窄,仅局限于对经营资金计划的管理,不利于资金筹集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指导下,资金预算管理的覆盖范围应当扩展至生产经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活动等各个环节中。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指导,煤炭企业需要采用逐层编报与审批+滚动式管理的方式,加强企业内部资金的流动性与秩序性。在预算管理目标确定后,应当将其作为煤炭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的基本依据,且不得随意调整或更改。
(五)在资金筹集的过程中展开对筹资效益的合理预测,实现筹资成本与投资效益的紧密结合
从煤炭企业对资金的筹措角度上来说,所筹集资金成本越低,则煤炭企业在筹资行为中的偿付风险越低,经营项目效率越高,利润越大。同时,资金筹集的实际还需要遵循适时性原则进行把握,根据煤炭企业的自身发展趋势以及经营管理情况展开资金筹集决策,并尽快落实,以免出现筹集资金滞后的问题。除此以外,企业对资金进行筹集前还需要结合发展目标与方向,对资金需求量进行科学预测,将所筹集资金的使用期限与还款期限相结合,以科学动态的预测手段掌握所筹集资金的投资回收情况,优先选择投资回收期
二、煤炭企业财务风险识别
(一)应收账款风险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煤炭行业所面临的供应-需求矛盾不断增加,煤炭企业相关产品销售量呈现出了井喷式的发展,但部分煤炭企业过分关注提高销售量,未重视回收货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导致企业出现大量坏账损失,造成巨大的应收账款风险。
(二)对外投资风险
在煤炭企业对资金进行筹集与管理的过程中,对外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与对外投资相关部门与机构的工作权责划分不明确,各个部门机构职能交叉重复,工作程序界定不清,信息渠道严重滞后,导致风险发生后无法进行及时且有效的处理;其二,对外投资行为所对应的投资收益率偏低;第三,煤炭企业在产生对外投资业务行为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即投出资本后缺乏专门人员、专门部门对收益进行分析与跟踪观察。
(三)项目融资风险
在煤炭企业发展并展开资金筹集行为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项目融资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部分,其一是煤炭企业作为金融机构中的主要企业,为应对股份制改造而必须对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进行优化,对企业运作方式进行规范,并严格相关贷款业务的审批权限,进而导致项目融资面临着巨大的难度;其二是在煤炭企业项目融资的业务过程中常常出现所谓的“短贷长用”问题,一方面会导致融资业务工作量的增加,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贷款违约风险。
三、煤炭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为有效应对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多方风险,提高企业对风险的防范能力,就必须善于利用财务杠杆,加强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健全风险管理工作意识
煤炭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意识到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谋求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会伴随一定的风险。因此,在任何财务决策的制定前,都必须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具体的风险程度,从杜绝潜在风险入手制定有效措施。
(二)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化解
在煤炭企业积极谋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有自主挖掘风险的意识,能够积极识别并找准风险,从而有的放矢的展开风险应对措施。同时,还需要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要素进行深入分析,预测企业在当前发展阶段中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从控制风险入手,然后积极消除风险产生与发展的相关因素,避免对企业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三)加强对成本项目的控制,对费用开支进行合理压缩
在企业化解财务风险的过程中,提高盈利水平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渠道之一。但结合煤炭企业的发展形势来看,压缩成本与控制消耗只有齐头并进发展,才能够保障企业实现预期利润目标。因此,煤炭企业必须加强对原材料管理制度的完善,重视现场管理,降低材料消耗率,并提高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种废弃物品的循环利用率,以上述手段的相互配合,实现对成本项目的严格控制。同时要压缩非经营性的费用开支,彻底杜绝浪费,把有限的资金投入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方面。除此以外,还可以尝试对劳动组织进行改革,通过减员的方式提高效益。
四、结束语
市场经济中对煤炭能源需求量的下降,房地产市场的萎靡不振,以及钢铁行业、焦化行业广泛面临的产能过剩现状导致了煤炭行业陷入发展的困境之中的。在大量小规模煤矿破产重组甚至闭井的背景下,如何积极应对挑战,谋求企业的生存是备受各方关注的课题之一。从这一背景上来看,为了促进煤炭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建设与发展,就必须关注对资金的筹集问题,但随之而来的就是资金筹集管理方面的问题以及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与防范的问题。本文从煤炭企业发展的角度切入研究,探讨煤炭企业资金筹集管理的主要要点,并对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以及风险防范措施展开分析,望能够有助于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好的利用财务杠杆,在科学抵御各类风险的同时提高企业自身经济实力,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牛冲槐,秦雪霞,张永红等.煤炭企业筹资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研究[J].会计之友,2012,(9):44-46
[2]郭学琴.当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析[C].//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2009:258-262
[3]邹果.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商业会计,2015,(15):103-105
[4]刘艳霞.试论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财经界,2011,(16):211-211
【关键词】企业;内控管理;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很多大型企业的资金、成本、经济效益曾经在金融危机中受到过严重挫伤,这也暴露出了企业内控管理以及财务风险防范的一些问题。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企业经营业绩目标的完成和竞争压力也正在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企业风险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威胁越来越大。如今的企业要想实现持续发展与长远发展就不得不重视企业的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内涵
内部控制是企业全面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市场化环境下企业的经营与运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要实现其经营发展的目标,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与会计信息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企业各项决策提供可供参考的重要依据,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科学性,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主要内容是企业内部所采取的一系列进行自我调整、制约、评价和控制制度、手段、方法与措施等。从具体细节上来看,它不仅包括单位最高管理层用来授权与指挥经营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和步骤,还包括对单位经营活动进行预测、控制、考核和评价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等。
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在进行资金筹集、投资、资金回收以及利益分配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会对财务目标的的实现产生的负面影响。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大小会对企业的财务目标的实现产生直接并且深远的影响,甚至会关系到企业能否继续生存和发展。财务风险的发生以及对企业所产生影响的严重程度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密不可分,企业采购、生产、营销、管理等各环节均可能产生财务风险。
二、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现状与问题
(一)制度建设不够规范
企业整体内部控制的制度不够规范,往往是把对于经济效益的实现与经济利益的追求作为主要的目标,但是对于风险的认识不够,对于风险评估也不足。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严的情况下,组织架构必然不够健全,内部控制只能是流于形式。相关人员对于执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没有清醒的认识,没有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和基本的规章制度,执行与不执行结果一样,执行好与坏结果也一样。这些都使得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存在着出现风险与损失的潜在危险。总之,企业的内部控制财务制度有失规范、脱离实际等问题,都给其实施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二)缺乏有力的落实与监督
许多规章制度在设立之后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与监督,往往被束之高阁,形同虚设,灵活性讲得多,原则性讲得少,在执行过程中受到了各种各样的阻力,常常被视为可有可无。这些对于规章制度的无视使得企业的风险增加,也是造成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事故不断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相关部门与人员对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运作和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监督的效果不尽人意,内部监督与审查的功能严重发挥不足。
(三)相关人员的管理观念和风险意识严重不足
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加强企业的经营与经济效益的管理上,而并没有认识到科学的管理以及科学的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发展所产生的潜在效益。很多企业仅仅是在应付上级检查采取临时措施实施内控管理,这些错误的观念、错误的认识以及错误的做法都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积极作用的发挥。但是,很多企业管理人员风险意识不足,没有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因此便缺乏了对于风险机制的设立与风险防范的执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对内控人员的意识和责任心具有严格的要求,如果内控人员对外部风险不具有一定的敏感度,就可能对形势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三、做好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措施
(一)塑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管理与风险防范的环境
控制环境是关系到风险控制与防范能否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在整个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防范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为了更好的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质量和风险防范的效果,我们应该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努力打造一种适合于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的环境和相关的机制体制。首先,相关的领导应该在管理意识与观念上与时俱进,提高对于企业年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的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建立和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与考查机制,是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在有效的监督之下进行,并且要做到奖惩分明,以激发相关人员和部门做好这方面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我们应该着力培养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等基本的企业文化,教育广大人员做到重视内控、讲究程序的办事原则。为了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的目标,企业在制定年度预算方案、进行重大决策和签订重大合同等关系到企业生存与长远发展的决策时,应该实行集体决策和群众监督。
(二)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的评价考核机制,保证评价部门的相对独立性
很多企业都缺乏专门的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的评价考核机制,缺乏专门的工作部门,而是由企业财务部门的人员来负责内控管理。这样的工作模式存在很大弊端,这些企业财务人员既是内控管理的执行者,又负责对内控管理进行检查和评价,必然会对内部控制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为了保证监督的有效性,企业内控执行的情况应该由第三方进行评估和检查。这是保证检查工作和评价工作的客观性与独立性的基本前提,也是切实改善内控管理与风险防范质量的必由之路。
(三)加强相关的监督和信息的沟通
在进行防范财务风险的过程中,企业要发挥多个部门的监督作用,保证风险防范的真实和有效。对控制活动的相关环节以及控制的结果进行有效的监督,根据实际情况对控制的具体方法与流程进行适当调整。另外,在进行财务风险防范时,要加强信息的沟通,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在对风险进行控制时,也应该注重信息传递渠道的畅通,从而能够把控制失效或者风险转移等信息传递给企业的管理部门和决策部门,以便他们能够迅速及时做出反应。
很多企业存在着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方面的问题,这严重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与发展潜力,我们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并且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应对,以保证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参 考 文 献
[1]王素燕.浅谈企业内控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2]王洁云.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与防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2)
[3]于连胜.浅议规范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J].审计广角.2012(2)